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28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2篇)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1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它集声、光、电、动画特技等手段于一体,在课堂上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积极的思维,开发智力。而对于物理这门研究自然知识规律的一门学科,更有着特别的意义。利用现代的电教媒体,可以有机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还能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把素质教育轻松地融于课堂教学中。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是潜在的,是掌握知识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愿望时,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明显增强,思维敏捷,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所以在学习中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很重要的。

1.把一些自然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加工回放,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加深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如:对于惯性现象,在平时的生活中虽然经常遇到,但是注意的并不多,因此,对于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止,单是举几个实例,难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如果利用动画录像,再现生活中的汽车刹车、开动、投掷等现象,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视觉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自然地把惯性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物理的兴趣,认识世界,探求物理奥秘的强烈愿望。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抽象的物理过程使它们形象化,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同时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讲解物体的浮沉时,对于物体的上浮和下沉这两个运动过程,很难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运动过程,同时对上浮与漂浮的关系比较难理解,如果利电脑动画手段,设计出物体的上浮与下沉的慢放过程,就可以非常细致的观察到。同时可以观察到上浮物体在露出液面时的慢放过程,学生会清楚地看到随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不断变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逐渐变小,浮力逐渐变小,当F浮=G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漂浮。这样就会把本来很难描述的过程形象地利用大屏幕生动地显示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如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在日常生活中是难以观察到的,但利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声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多媒体技术,使静止的物体画面动起来,让学生观察到生动的自然现象,并在动画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角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机械运动的教学中,对于课本提出的“?”,用计算机设计成动画的形式,让飞行员和子弹都运动起来。然后让飞行员伸手抓住子弹,这时学生的思维会被画面中的现象所吸引,并且自然的会提问这可能吗?由此引入课题,这时学生的大脑已高度兴奋,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积极的接受知识。还有,对于物体的运动跟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可以让课本中汽车与小朋友运动起来,并把它们分成不同的运动画面,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所选参照物的关系形象地描述出来。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的传播必须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传统的物理演示仅限于实验演示和模型,并且有时间、空间限制,利用电教手段,可使物理课堂演示得到补充、深化、扩展,提高演示效果,优化课堂教学。

许多物理实验:如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利用温度计演示蒸发吸热等实验改在幻灯投影台上做,投影到大屏幕上,效果明显,实验现象一目了然,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物理实验中有的实验时间过长,受课堂45分钟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如固体分子的扩散,若利用电视录像特技处理,能使这些“马拉松式”的实验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清楚直观,不但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演示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浓缩了课堂节奏。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表明,感知愈具体,表象形成就愈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优化组合,再配合以教师的讲解,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使传播信息量增大、传播速度加快,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抓住本质,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飞跃,从而正确地理解概念,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磁场的磁感应线的方向与形状这部分教学时,尽管教师可以用挂图、铁屑和小磁针等教具演示,但学生往往还是难于理解,若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计三维空间画面,并模拟出磁场周围的磁感应线的位置、形状和方向,栩栩如生,既准确又科学,再配合传统的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由直观上升到理论就轻而易举了。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的体现学生的生理特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般来说,听觉的疲劳比视觉的疲劳来得快,但视觉也不宜长时间的受强刺激。因此,视、听手段一般要交替使用,单纯的听觉,中学生一般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利用电教媒体在讲解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大屏幕出现的信息,使学生利用视觉器官进行短时间的自学,然后进行讲评。这样对学生视、听觉交替进行,防止学生疲劳,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能持续35~40分钟,以后就会出现低谷。为了让学生的情绪由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可以在学生情绪处于平静时运用电教媒体,来进行刺激。如播放合适的音乐、出现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动画等。

多媒体技术虽然在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突破难点、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遵循教学规律,从实际情况和效果出发,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恰当的优化组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2

●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对大量事实及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而建立起来的, 在教学时就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积累作为依托。但是,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 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也不同, 要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搜索他们头脑中积累的与教学相关的内容, 确实比较困难。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 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

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节导入新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的模拟功能, 在屏幕上展示了自己设计制作的万吨货轮在大海中航行、潜水艇在水中潜行、热气球腾空而起、飞艇在空中遨游等动画。色彩鲜艳、声像并茂, 同时刺激了学生多种感官, 使学生对学习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此时提出问题:物体为什么会浮沉?它的条件是什么?问题一经提出, 即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生各抒己见, 气氛活跃。接着我又以潜水艇为例, 把上浮、下潜、悬浮、漂浮四种情况用慢动作展示给学生观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就下沉;当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就上浮;当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万吨巨轮、潜水艇、热气球、飞艇等就是物体浮沉条件的具体应用。

●利用多媒体教学化解教学难点,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在平时的教学中, 受实验条件等影响, 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可以将物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把抽象变为具体, 静态化为动态,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研究“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时, 学生对变阻器滑片移动时, 电阻线长度变化与流过该电路的电流之间的变化比较难接受。教师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常常既做实验, 又板演, 由于不能做到同步进行, 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 印象不深刻, 效果不甚理想。若在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对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电流会变化有了感性认识后, 利用多媒体的优点, 将这个实验再配以电流流向的情景展现在大屏幕上, 可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 只有电流流过的电阻线才发挥作用, 在此基础上配以滑片移动时, 电流移动方向的模拟动画实验, 可通过层层直观的透析, 不但使学生很快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 而且使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初步理解了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 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 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 比如物理现象微弱、呈现的时间不足、现象稍纵即逝、微观领域中的物理现象等。而如果借助计算机的帮助, 用摄像机把实验的现象录制下来, 重放、慢放, 或放大, 甚至是模拟实验的关键部分, 并依据需要, 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 或者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 再现物理过程, 能够帮助学生观察, 从而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 且印象深刻。

例如, 平抛运动演示实验现象呈现的时间太短, 若用数码摄像机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 用电脑软件做成录像, 在大屏幕上重复慢放, 这样, 现象明显, 过程清晰, 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多媒体技术与黑板的有机结合, 增大课堂的信息量

黑板作为传统的教学媒体, 能使学生所学的新知识相对较长时间地保留在视野内, 尤其是当时没有弄清楚的问题, 还可以回头找时间继续思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时, 也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自主利用时间, 黑板还能够呈现整节知识的整体结构和脉络, 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理清思路。当然黑板有一定的局限性, 需要与多媒体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比如利用多媒体代替小黑板展示例题、习题或其他信息, 省时省力, 使用方便, 且容量可以不受限制。如在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的例题:一枚空中水平飞行的导弹, 质量为m, 速度为v, 导弹突然爆炸为两块, 一块质量为m1, 沿着v反方向飞行, 速度大小为v1, 求另一块的速度。将此例题呈现在大屏幕上, 节省了板书时间。在分析这个问题时可设计动画, 首先让导弹从左边运动到画面中央, 显示现在的动量, 导弹爆炸, 告诉学生这时导弹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 因此动量守恒, 再让导弹爆炸开, 告诉学生导弹爆炸后两块的动量。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学生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3

一、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物理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不少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女同学,对物理课常常是望而生畏。实践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现代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于一体,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物理画面,降低了物理知识的认知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学生不明白电荷怎么移动,如果做成动画,学生一看就很明白;又如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及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很容易建立三个物理量空间的立体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如液体、固体的扩散实验,液体的扩散现象观察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而固体的扩散现象需要更长的时间,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放快扩散的过程,扩散现象便一目了然;还有像冰的升华现象模拟等,都向学生展示了形象的物理画面。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节省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交互性特点,不仅能实现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与反馈,还能调控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控制程序的流向,从而使其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选择知识。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的物理知识,或浏览网络上的权威网站查看有关学科最新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学习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热情都很高,然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因此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弄巧成拙。

1.多媒体的辅助性。尽管计算机这种教学手段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它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代替实验。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先进的机器也取代不了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传授及先进媒体的策划控制者。如果把教师比做教学过程的“导演”,而现代媒体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多媒体也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础,它能真实地再现科学家们的发明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所以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的物理实验。

2.多媒体的科学性。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不能只顾画面生动、色彩鲜艳、声效特异而失去科学性。多媒体的科学性有其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课件阐述的物理概念规律、展示的时间顺序、场景和實验的模拟及表现形式、声音的搭配、课堂上教师对先进媒体操作使用等。否则,不但起不到理想的辅助作用,反而会将学生带入误区,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有人在光的折射定律模拟实验中,入射、反射和折射光线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给学生造成光线在两种物质交界处变色的误解。物理课件的主要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揭示科学而严密的规律,如果多媒体手段使用不科学,给学生带来误解,给教学带来麻烦,将失去它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3.多媒体的实用性。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通过明显真实的实验演示、激烈的讨论争辩、以及科学的分析推断等方式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不必非得使用课件,以免造成画蛇添足。然而目前存在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情况,有的教师用课件只是替代板书,失去先进媒体的使用价值。因此,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应充分考虑它的实用性与必要性。只有那些老师不能用语言详尽描述、图片不能充分显示、实验不能或不易操作,才考虑采用多媒体技术。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不能取代其他教学手段,要让它发挥独特的作用,才能尽显其优势,同时促进物理教学日臻完善。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从而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语文教学 运用 正文: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如教《海底世界》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在什么地方,学生很难理解这一点,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突破这个难点,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录像这一电教媒体,让学生观察海底世界的景色,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真切地体味海底景色的神奇与绚丽。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就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儿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3、运用多媒体,再现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阅读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侯,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我随机演示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同学们看了高兴地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侯,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的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其次、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课堂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如教学《荷叶》一文时,课文中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美呢?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设计:(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大训练力度。这样,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2、以说促写,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学生的说创设情境。就以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吧,当学生观察了熟悉的小猫后,我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此时,在屏幕上显示出很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我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我再因势利导:“请你们按老师讲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介绍得最完整。”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再让他们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操作简便等特点。可以说,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也优点,将不仅扩大了知识的容量,而且激活了语文课堂,还优化了课堂结构。降低了教学的难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5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提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的辅助教学课件,这样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从而为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形的教学工具,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适合绝大多数同学学习的教学软件,使他们能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积极性

逻辑思维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效果

辅助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学习情境,自主探究,使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化,开发网络资源,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

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以及新教学技术给教师的课堂

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不但要学习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软硬件知识,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把这些表现形式叫做“媒体”,通常我们见到的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都是信息的表现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通过媒体接收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并进行自主加工,从而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媒体向老师反映所学到的信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往。因此,教学媒体是一种知识载体,它既是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不同功能,实现多种媒体相互交融,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为一体的辅助教学课件,这样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从而为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形的教学工具,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作适合绝大多数同学学习的教学软件,使他们能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多媒体教学。数学是初中的一门主要学科,由于它自身 的特点,虽然它没有某些学科的具体、形象、生动,但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完善,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学生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生动,声情并茂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于一体,在处理视频、动画、图文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能满足学生的感官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学习正负数一节时,画面上出现不同比赛的场面,比赛的结果得分情况用不同颜色的头像表示,红色图像表示扣分,绿色图像表示加分,黄色图像表示不加也不减,把相同颜色的得分加起来,最后的得分情况根据不同的颜色来确定。再比如在学习象形统计图这一节时,画面上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出现不同的图案,用树的大小表示一个国家的森林面积,用硬币的多少表示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用水滴的多少表示一个城市一年的平均降水量等等。这些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

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过程中都有具体的问题情境,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开动脑筋,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单项式的乘法这一节时,给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求出它的面积,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不同的单项式,前面已经学过单项式就是数字与字母乘积的形式,那么两个单项式相乘,这里面有数字,还有相同的字母和不同的字母,怎么办呢?学生经过探究之后得出:可以把数字结合相乘,把相同字母的幂结合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因式,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在这个过程里面,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将得以提高。传统教学的最大误区是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创新教育要求最大限度地重视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利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逐步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牢牢地掌握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从而优化学习过程。比如在学习多项式乘法这一节时,画面上显示四张长方形卡片,而且两两有相同长度的边,其余两边的长度和也相等,把这四张卡片拼在一起刚好形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在计算所得长方形的面积时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代数式分别表示大长方形的长与宽,并把它们相乘得到多项式

乘以多项式。第二种方法是分别求出这四张卡片的面积再把它们相加。这两种方法计算的是同一图形的面积,所以它们相等,由此得到多项式乘法公式。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使图形的变化过程浅显易懂、一目了然。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对比、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刚好符合新课标的这一教学理念,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课堂上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写一些例题和练习题或者画图、列表等等,这样就会使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在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在课堂上,只要轻轻点下鼠标,就能很快的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既直观、形象又便于讲练。比如在学习余角与补角这一节时,利用多媒体直接显示光的反射图,图中已标注各角的位置,这样就节约了画图时间,还有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节时,利用多媒体把各个图形都显示在屏幕上,这几个图形的变化过程也一次性完成,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直观形象,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探究之中。既增加了学生的练习量又提高了学生的

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好处多多,但它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件制作太花哨,插入音频视频太多。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图案,甚至还有小动物在说话,学生只顾欣赏这些,而忘记了本来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反倒不好。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实质内容,让课件起到教学的辅助作用。数学课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后面的问题可能就无法解决。所以,有时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其作用适得其反。

二、课件演示贯穿本节课即一节课全部用课件完成。数学课有它自身的特点,那就是该练习的地方必须动手练习。如果一节课全部用课件完成,从课堂容量上看确实很大,表面上学生学到了好多知识,可是通过课后作业和下节课的课前回顾可以看出教学效果并不好。所以教师还是该写就写,该用课件时再用,在制作和下载课件时一定要少而精,起到教学的辅助作用就行。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所以,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

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万能的,它同样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不足,不能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技术,不能认为多媒体技术用的越多越好,也不能什么教学内容都用,更不能忽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上面就是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得出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用多媒体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努力提高教学实绩。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决定》

2001年5月 29日国发【2001】21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人民日报》

1999年6月13日。

3、初中《新课程标准》。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6

灵璧县长集永定小学 陈义胜

内容摘要:多媒体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教学情景,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对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我们农村小学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适当而又准确、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问题

正文:多媒体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教学情景,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潜能,为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新课标》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

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整十数的除法”时,播放一个故事短片,故事内容如下:狐狸在卖苹果。狐狸说:“我的苹果又甜又大又便宜呢!2个苹果只要12元哟!”小熊看见了想买,但它说苹果价钱太贵了,狐狸就说:“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个苹果只要120元钱。”小熊高兴地说很便宜了,小猴听见了却说小熊上当受骗了。最后提出问题:“小猴为什么说小熊受骗了呢?”生动的故事情节,配上动画、声音,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然后再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数量关系,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再引出新授内容。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探求新知的渴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学习起来也就觉得轻松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形象、直观、动静结合、灵活逼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教学“直线、线段的认识”时,“直线”的概念太抽象。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或者拿一根线绳拉直,做叙述性的讲解。由于提供给学生认知的材料不能充分体现出直线的特性,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表象,更难抽象出“直线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的本质特征。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的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优点,尽量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直观的方式体现在学生面前。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点”,“点”缓缓向两边延伸成直线。教师强调:“像

这样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叫直线。”由于电教手段的运用,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的,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可感知的物象,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直线”的内涵。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学习的直观环境。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圆面积的推导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制作学具吧,学生水平还不够。在圆面积的推导中,要将圆进行等分,分得越多在拼合中越接近于长方形,可这在学生面前说只是一句空话,为此,我利用多媒体,将圆进行四等分、十六等分、三十等分,再进行拼合,让同学们观察体验分得越多越接近于长方形,而后利用闪烁,让同学们一目了然地知道,拼合的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就这样,本节课的难点就解决了,同学们还兴致高昂。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板块以往教师往往要准备好多小黑板,把各种练习抄上去,这样比较耗时间,而且形式也受条件限制,不可能多种多样。而在练习巩固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省去了大量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而且可以预先设计好多种题型练习时也能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有目的的有选择的练习,这样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效率也提高了。对有些较难的题目

电脑可作适当的提示,对学生做错的可以用设臵的一句鼓励的话鼓励以下学生,让他们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

五、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将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标》中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认识时间》教学中,运用课件中很多的情景图,一幅上学的图,在图左边有钟表,上面是具体的时间;还有放学图;星期天,起床几点,吃饭几点,出去玩的时间,回家的时间,吃中午饭,看电视时间等,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习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从而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应用中学会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确,多媒体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且得以广泛应用了,可是,多媒体应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1、过分追求视觉形象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而设计一副美丽的迷宫,在迷宫内写出算式,然后问学生:“看哪个小朋友最先算出来?”没几个小朋友算出来,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那美丽的迷宫迷住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偏离了教学目标,冲淡了教学主题。

2、教师成了“讲解员”。

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事实上有些多媒体的使用,教师成了机器的操作员和画面的讲解员,这样的教学,教师失去了形象的体态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失去了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这样的教学难以展现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丰富的内涵,学生兴趣仅仅停留在新颖、好看的媒体浅层面上,优势难以发挥,时间一长,学生的好奇心一旦消失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3、将其教学效果绝对化。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

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有的教师对此奉若神明,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有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板书与挂图之用,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有的教师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曾经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电脑便自说自话,教师顿时手忙脚乱,学生哄笑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

总之,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也只是实施教学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而又准确、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创造全新的学习环境,把教学活动定位为学生的主体探索过程,使学生处于手、眼、脑、齐动的积极活跃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多种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浅谈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朱艳明

3、《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及其展望》 李建树

4、《应用多媒体,优化教与学》 李晓辉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多媒体技术现状

多媒体技术是对图形、图像、文字、三维动画、声音、音乐及动态视频等多种媒体进行综合处理及表现的技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三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 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 媒体传递则是教学信息的载体, 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声并茂, 有活动影像的特点,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我国的现代教育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黑板—教科书—学生”的教学模式, 提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提倡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为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教育引入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 如幻灯片、投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媒体技术, 卫星通讯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虚拟现实”的仿真技术和网络教学技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 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 就能积极主动的去学, 乐学不倦。

因此, 在教学中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官刺激, 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传统的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教师一张嘴, 偶尔加上一两件教具的手段, 很难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 学生面对黑板上所列提纲, 忙于记笔记, 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不易理解,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动态的示意、丰富的影视资料, 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看”, 这样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注意倾向, 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从而思维活跃,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创新教育思想。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 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 更可以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于一体,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图表、彩色文字、动画、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 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耳、动脑, 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通过多个感官来获得相关信息, 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科学研究已证明, 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 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由此可见, 利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调动学生多个感官参与, 加强记忆和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四、利用多媒体工具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师的备课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制作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 也可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补充教学内容, 在学生的自学中, 学生可自定学习进度, 自选学习路径,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反馈、完善, 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

另外, 多媒体技术在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交互协作方面提供了一个平台, 也提供了一个可控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的人机交互、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信息传递反馈环境, 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界面。传统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较多, 学生的实际操作相对较少, 尤其是一些大型设备的实验, 往往没有这种实验环境。正因为这样, 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此类实验, 通过多媒体技术音频、视频、动画等的合成,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效率, 节省了自然资源。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8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冉铃琪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的普遍使用与无纸化办公一样已成为大势所趋,必将给教育、教学方式带来重大变革。本文主要对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实验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初步研究。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特别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形式单一,面对素质教育的目标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而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与以往任何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相比,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更深刻的变革,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化,激发学习热情

多媒体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的教学模式,强化了师生的双边互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中课件中的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甚至网页等的多方面刺激及丰富多彩的展现形式,一扫传统教学方式的枯燥乏味,极大的引起了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研究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时,由于条件限制,笔者以前的做法是请一位同学站在身边观察花粉小颗粒的运动,然后让这位同学将观察到的现象解说给同学们听。但学生往往并不能将实验现象讲清楚,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其它同学只能作听众,不能够参与。后来,笔者利用实物投影仪来演示这个实验,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验的整个过程,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实验的亲历感,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实际生活的场景,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其实并不深奥,只要善于发现,物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从生活走向物理。

二、有利于抽象问题形象化,加强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及规律。在中学物理中,经常需要讲授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由于时间、空间或条件的限制,单纯语言、文字、教具等传统媒体都难以实现,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处理,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使过去“千言万语”也不一定能叙述清楚的物理模型或复杂的物理过程,通过声音、图形、动画等多媒体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来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使他们通过形象的思维,逐步实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分析杠杆转动时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变化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电脑制作一些动画短片,模拟杠杆转动的过程,把抽象化的过程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帮助学生克服了理解上的难点,还有利于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在研究。

三、有利于实际问题理想化,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学的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获取大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包括人们提出的各种假说和设想都要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在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都无法完美的进行,或者由于实验效果较差,导致实验结论与理论不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例如:小车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运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拉力,单摆或滚摆的运动等由于不可避免的存在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的说服力大打折扣,而教师还必须为此花时间解释,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连贯性,还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但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参与,教师可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导致实验不准确的因素,再抽象出理想的实验模型,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中结合动画等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就清楚多了,同时学生从中也学到了如何从实际中抽象出理想模型,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学习近(远)视眼的矫正时,传统演示实验中多采用定态观察,如果结合多媒体的动画展示,显然更加直观、生动,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本质认识,有利于从实验中找出物理规律。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物理课堂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对于物理概念现象的理解,对于推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完善和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然,目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诸如课件的制作耗时,设备操作不便,模拟实验真实性较差,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因此,要使多媒体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物理教学,教师还须花费相当的精力提高自己的多媒体应用能力,结合具体的物理教学要求,扬长避短。

[1]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柏庐.走进中学IT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9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正确而有效地运用好电教媒体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 者:李静霞 作者单位: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内蒙古,锡林浩特,026000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研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多媒体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教学设计合理的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原因和优势

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约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大约是2/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运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将教学时一些形象的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它具有生动、形象、信息容量大、交互能力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信息技术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多媒体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技术讲、练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集于一体,创设出学生容易接受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容易理解、方便操作,让学生在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腾出手来着重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与先进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促进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让学生当堂消化、印象深刻,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中还涉及到相当一部分的理论基础知识,而对于讲解计算机理论知识,普通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是最为适宜的,那么怎样让普通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把枯燥、抽象的信息技术理论内容讲的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多媒体技术在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美的图片、动画、视频,将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使得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为了促进学生的全体、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在当今、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普遍,而一般的分层、分组教学模式,只是为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目标,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接受的学习内容,教师上课的方法、模式都没有改变。多媒体技术与分层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将不同的任务目标、任务安排在学习课件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接受知识。

(三)多媒体技术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相结合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普遍,通过任务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如果一味的安排任务,教师辅导学生自主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如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为每节课甚至每个具体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课件,让学生通过学习课件的讲解,了解具体任务和操作流程以及操作中的重难点,就能有效地减少学生在个别操作时出现不应该犯的错误,而且如今计算机在家庭中也已经非常普及,学生更可以利用这些学习课件在课余时间认真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三、多媒体辅助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信息技术教学,无疑能够很好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设施及软件;教学辅助软件、课件设计意图不明、设计内容不够充实或容量过大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目的和对象。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教师平常很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在公开课时应用;还有些教师只是利用教学光盘播放教学或用投影设备投影书本、资料、练习,这些无疑都进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误区,我们并不是为运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的对象

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人,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虽不排斥辅助教师的教学,但其最根本的任务应该是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服务,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更乐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到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

多媒体辅助信息技术教学只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并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认为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代替一切,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其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能舍弃,应该相互辅助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物理实验;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灵活

在《物理课程标准》理念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倾向于使用多媒体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工作,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日益推广,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这就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有选择的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

目前,在使用多媒体技术上还存在以下现象:一是用多媒体技术代替物理实验教学。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节省课堂时间,把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甚至学生实验用多媒体技术处理,具体做法如下:1、老师从网络上下载物理课程相关的视屏或Flash,直接投在屏幕上,组织学生观看,进而说明知识内容。这是一种“裹足”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听听声音,凑凑热闹,毫无动手经验,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2、教师象征性地摆出实验器材,讲述实验的步骤,陈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郑重地打开多媒体,将事先准备好反映实验现象的视频或Flash播放。并且把一些本来用真实实验很好说明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实验也做成了动画,取而代之了真实的物理实验,这是一种“造假”式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物理知识的严谨性、科学性被学生否认,学生会说:假的。二是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整个课堂教学。有的老师总是把新授课都设计成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并去追求一种外表的华丽以及绞尽脑汁地如何把自己的课件做成更形象,更动感的效果,投影仪和实物展台也想尽办法要用上去,觉得这样做才是多媒体教学,甚至把习题课的每一道題目和解答都做成了幻灯片等等。这是一种多媒体教学中的“满堂灌”。通过调查表明,90%以上的学生开始对此只是有种新鲜感,时间长了根本不欢迎这种教学,甚至有些学生对这种多媒体教学产生一种厌烦感。因为这样做,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究问题。

针对以上现象,本人就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讲述一些较复杂的机械原理时,用多媒体做辅助,可以降低教学难度

如在《电动机》一节中,学生通过电动模型显示了电动机的构造,工作过程,然后运用教学挂图,讲解电动机的原理。但学生对此还是比较模糊,如果制作了《电动机》的课件,用多媒体计算机显示动画课件并播放内容解说,能使学生顺利地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学生不仅知道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还详细体验了电动机工作过程中换向器的作用,电流方向的周期性改变也看得清二楚。这样通过多媒体做辅助,不突破了教学难点,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即时有效性,取得了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是用来说明某种物理现象的实验,最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这样才有真实性,如果用多媒体动画代替,就太假了。

二、教学抽象的理论时,用多媒体使其具体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实验教学借助仪器设备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抽象的理论仅凭教学仪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如“磁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特别是磁场在空间的分布用“磁感应线”来描述时,学生对此很难理解和想象,教学中为突破这一实验难点,先用视频实物展台进行实物投影,在条形和马蹄形磁铁上方玻璃板上放一些铁屑,然后轻敲玻璃板,则出现规则的磁感应线谱,经电子投影仪放大出来,更形象直观且清晰,学生对其一目了然,然后利用课件进行定性分析和模拟,作出磁铁周围用磁感应线来描述磁场的立体分布图,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平面显示立体化,让学生对这一难点得以化解,获得全面具体的认识。

三、不易实际操作或仪器短缺而无法操作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弥补实验的不足

初中物理实验非常多,但有些实验不可能在实验室完成,还有些实验效果不好,由于条件限制有些实验也不可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因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动画功能,能解决许多难以表现或操作的物理实验和情景。如在《大气压强》研究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没法让学生操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弥补实验的不足。 再如,在教学“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时,又如在《光的折射》一课教学中,光线的传播方向在实验中很难被观测到,为此教师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和文字功能来模拟光线,设计了《光的折射》课件,让学生观看到模拟的物理图景,从而对这一抽象的理论有了直观的认识。其中“光的折射应用”中“筷子插入水中弯折”的动画,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很容易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原理,达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在中考实验复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重现实验,为实验的综合复习夯实基础

中考复习中,实验的复习是整体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从初二到初三相隔时间比较长,好多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分组实验的过程、情景学生都已淡忘。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的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要么全部遗忘,要么将有些类似的实验内容和过程互相混淆。如果就这样进入全面的实验复习,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也只能是生吞活剥,模棱两可。因此,中考实验的复习,单纯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学生作业练习,很难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所以复习过程中,对演示实验的现象的重现和分组实验的重做就有一定的必要性。如果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有实验做成录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过程,这样既节省大量时间,扩充实验复习课容量,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以便规范实验步骤,同时引入多媒体加强了人机交互性,增加学生个体学习机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为了顺应新课标的理念而过滥地用多媒体 “动画”实验来替代实际实验,剥夺学生的实验机会,也不能用多媒体完全代替物物理课堂教学,而省去应有的板书,更不能用是否使用多媒体来评价一节课的好坏。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初中物理在线--陇东中学刘淑霞.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它具有实践性强、抽象、概念多的特点, 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限制演示效果很差;挂图所提供的只是静止的画面, 对讲解现象的过程很不适用;模型本身又不易拆开, 工作时各部分的活动情况不易看清楚。

多媒体技术采取特殊手段模拟物理现象, 变抽象为直观, 形象生动, 感染力强, 有利于讲清概念,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多媒体能将具体的形象展示给同学,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情境, 而且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图、色并茂的特点, 有利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知识。

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 某些物理现象, 如运动和静止、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作用、惯性、压强、物体浮沉、电荷流动、扩散、分子无规则运动、磁场分布, 等等, 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 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而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 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 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捷化, 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成为可控、有序的演化过程, 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好地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健康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技术, 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事物、现象和过程, 或者无法听到的各种音响, 这一特性使课堂教学不受时间、空间, 宏观、微观的限制, 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如, 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三维动画和录像资料来解释和演示一些上课时用语言很难表达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定律, 这样就大大压缩了时间, 使课堂中每个知识点都能用最合适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教师和学生三者的关系

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协调好两者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2. 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 不仅让学生准确地感知物理事实, 深刻理解物理知识, 还要让学生直接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

3. 应注意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信息技术毕竟是工具和手段, 它只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而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一味盲目地崇拜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排斥传统教学的精华, 是不明智的教学态度。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 有机地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如, 我们在教《力的图示》这一节时, 可以用信息技术展示力的三要素,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力的图示的练习时, 还是应该借助粉笔, 按照三步骤, 在物体上确定力的作用点, 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 等等。

五、结束语

上一篇:家庭服务业调查下一篇:河北地税2012稽查岗位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