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

2024-09-16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共9篇)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 篇1

试论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价值

教学媒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为它不仅使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活化”了教材,所以倍受广大同行的欢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到底有哪些价值呢?笔者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帮助组织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序”化工程。讲课伊始使用媒体可以引人入胜;中间穿插媒体能波澜起伏;结尾运用媒体可达到余音不绝的效果。如在讲“水分散失”一节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

课的开始,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导入,可巧设导语,暴露关键,给学生播下悬念的种子。教学中先用放像机放一段电视剧《少年特工》里小队员在山顶用塑料袋在树枝上取水的片断,配以导语来问:为什么带叶的树枝会有这种“吐水”现象?一下子学生的思维发条被拧紧了。课的中间可按学生认识的主线和课堂教学顺序加进“枝叶在白天的蒸腾作用”演示实验,同时教师可把自己“讲、做、写、画”的.基本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可接受的立体交叉的信息网,用他们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外界刺激,强化了记忆。这里需要注意:“讲”要讲清,不能讲穿了;“做”要让学生可见又可信;“写”和“画”要精练美观。课的结尾用投影仪将“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打在银屏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留下一个美妙的回忆。

增进师生感情

古语曰:“信其道方能亲其师。”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输入让一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接受,易相信,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无形之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如我在讲授“肾单位”结构时,将一毛线球用胶带粘在黑板上,再从上面引出二根线头当做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最后在毛线球的下方制一囊状结构为肾小囊。这样,讲起课来得心应手,同时也有理有据,形象生动地将复杂的“肾单位”结构简单化了。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认为:课让老师讲“活”了。对老师的敬佩之情,顿时升华,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研究表明: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愈浓厚,其注意力愈容易高度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想象丰富。现代化的多媒体综合应用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新的时尚,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而且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时,针对学生掌握其内部显微结构有一定困难,即不容易观察又不便讲解的情况,可采用显微画面投影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讲解。先用显微投影仪将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显微结构投放在银幕上,然后边讲解边板书。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构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很快就掌握了导管和筛管、木质部与韧皮部、木纤维与韧皮纤维、春材与秋材等概念的区别。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整体的功能,记忆效率也就提高了。

突出重点和难点

[1][2]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 篇2

1 研究对象

在青岛农业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分为两组, 其中第一组男生女生各50名, 进行实验一。第二组100名全为男生, 进行实验二。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对相关文献检索,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 抽样调查法

在青岛农业大学中抽取普通非体育专业学生200名, 进行分组教学实验。对比试验后两组间的差别。

2.3 问卷调查法

教学实验后向被抽样的学生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3 进行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实验一:排球课技术教学实验。排球技术要求严格、细腻, 学习起来难度大。而且普通学生刚开始接触排球运动时, 对排球的撞击有恐惧感。我们在实验中将学生分成两组, 每组50人。第一组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垫球和传球授课, 第二组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进行授课, 半个月的课程过后。问卷调查中对排球课产生兴趣的人数在第一组中有20%的学生, 在第二组中有76%的学生。而在认为排球动作是否很难掌握这一项中, 第一组有64%的学生选了很难掌握, 而第二组只有16%的人选择了很难掌握。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们掌握动作技巧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实验二:足球课集体战术教学实验。针对足球课教集体战术时, 受到示范规模大, 教师不结合示范讲解起来不方便, 学生模拟练习也很难完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多媒体辅助讲解的教学实验。我们把100名男生平均每50人一组, 分成两组。第一组用传统教学法 (借助示讲板讲解、示范、指导练习的方法) , 第二组借助多媒体讲解、示范和辅导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最后对被测试学生做调查问卷, 战术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评估。结果第二组对战术学习感兴趣比例明显大于一组 (二组66%, 一组42%) 。而战术理解方面二组有52%的学生能做到清楚的理解战术方法, 也明显好于一组 (44%) 。这说明多媒体能够直观的、清楚的、可控的反映教学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4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4.1 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 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实际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 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射。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 学习的主动会明显加强。

在进行具体的技术动作的学习时,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高学生的真实感, 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优美准确的技术示范、生动的画面、美妙精准的慢动作展示、图文并茂的技术分析以及讲解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活力,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也进而降低了学习难度, 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另外,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让学生观看高水平的真实比赛, 通过置身于精彩激烈的比赛来感受运动的激情, 设身处地的感受体育比赛的魅力, 通过比赛的胜利感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参与比赛的兴趣。

4.2 多媒体技术可以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很多运动项目基本技术, 需要通过仔细讲解示范, 多次反复练习等过程来掌握, 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清楚, 比如:篮球的盖帽或扣篮技术, 足球的铲球或断抢, 讲解的难度很大, 示范的效果也不尽人意。这是因为示范的位置.动作技术的复杂程度.需要多次变换示范的角度和位置, 并配上大量的语言讲述。但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 上课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相比之下,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 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材料。通过画像、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 带给学生的是生动的、直观的印象, 帮助学生理解动作, 形成概念, 记住结构, 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而以往传统教学方法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由于课程特点, 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 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 学生会在脑海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的基本印象, 练习起来更有目的性针对性, 更积极主动, 对动作要领理解更透彻, 掌握技术动作更快。这也符合学生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掌握, 具有强烈认同感这一心理特征。

4.3 多媒体技术使动作技术化难为易

有关研究表明, 人们从语言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 而利用视觉听觉获得的知识可接受65%。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中, 抽象的知识往往以语言描述为主, 即使使用一些挂图, 模型等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通过多媒体可以把局部动作放大、慢速反复播放比较难的动作, 可以免去教师大量讲解示范工作, 使同学们更直观的感受讲解。这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弥补教师自身能力上的缺陷和不足, 展现给学生的都是现代、先进、准确的技术动作示范, 教师配合重点突出的讲解,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所以, 多媒体可以帮助老师将技术动作化难为易。例如, 排球技术当中扣球, 这项技术在排球中是比较难的动作, 完成这项技术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而做一次, 两次动作, 学生不一定能看清或理解, 反复示范教师的体力消耗太大。多媒体课件可利用二维, 三维等空间的设计, 全方位的剖析难点, 化难为易, 使看不见, 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 加快了学习速度, 提高了学习。

4.4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对比赛战术的掌握

体育比赛的过程非常复杂, 运动员在场上通过不断的跑动完成战术。传统教学中运用示讲板很难将战术的位置跑动过程讲清楚。这时候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动画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对照动画中人物的位置进行讲解, 学生能对场上战术的方法和用法有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们也可以仿照这种直观的表演来进行模拟, 达到一个很好地学习效果。

5 多媒体技术对于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在体育课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 感觉到目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还不很广泛, 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5.1 课件制作

对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师水平要求较高。编制者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 还需具有较高的体育理论水平, 掌握体育各项的基本运动技能。因此, 一个完善实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协作才能够完成。

5.2 传统观念的影响

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 仍然停留在一味的身体练习和理论教学上, 不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或对多媒体技术根本不了解, 缺少关注。当然, 反复练习仍然是体育练习中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然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辅助教学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 所以将两者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多媒体技术一方面提高了学习兴趣, 使学生易学易懂, 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从事身体练习。

5.3 课堂条件, 传统体育课堂无多媒体设施

传统的体育馆或运动场没有配备多媒体设施, 这也对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制造了困扰。通常, 我们只能将理论课安排在教室内, 先进行动作讲解、视频观看等环节。之后再将课堂回归到运动场上进行训练。很难使学习和练习得到紧密结合。

6 建议

多媒体融入到体育课教学实践中对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从现阶段来看, 多媒体在体育课堂上的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其间还需要进行任课教师对多媒体操作的培训, 更新教学观念, 建立现代化教学设施等多项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兰, 张晞.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新模式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9 (3) :86-87.

[2]窦秀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8-06.

[3]陈芳芳.体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 2006, (5) .

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价值 篇3

一、帮助组织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序”化工程。讲课伊始使用媒体可以引人入胜;中间穿插媒体能波澜起伏;结尾运用媒体可达到余音不绝的效果。我们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中,首先运用模型展示草履虫的形态。接着用投影片讲述草履虫的内部结构。然后放映有关草履虫的录像。最后提问归纳板书,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

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研究表明: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愈浓厚,其注意力愈容易高度集中,致使其观察细致,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想像丰富。现代化的多媒体综合应用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新的时尚,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而且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讲毛细血管、静脉、动脉时,我用投影片显示三种血管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识图、区别、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你一言,我一语,最后自己总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这一节基本由学生自学完成,课上得很成功,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代替了严肃死板的教学,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同时,通过识图、辨图、对比、类比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经过思维活动后,便于学生由瞬时记忆形成短时记忆,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

三、扩大学生想像思维的时间、空间

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以语言文字形态为主来说,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形、声、光、电的使用,音乐、图画以及现代电影、录像中的变换、切入、特写、定格、递次显示等技术的使用,使得教学中应当强化的得到充分强化,应当淡化的得到及时有效的淡化、弱化处理,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如生物课中“血液”一节,按常规的讲述一般约需2课时,而采用了边讲解边放录像演示,仅需1课时就完成了任务。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学生想像、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如讲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作用时,在放录像之前,让学生推想白细胞是怎样进行吞噬的?引导学生的丰富想像,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推想出了五六个方案,而哪一个方案是正确的呢?这时再演示录像,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容地解决了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矛盾,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智力开发,给学生以丰富想像的天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调控教学进程

画面、录像、投影等教学媒体中的变换、切入、特写、定格、递次显示等技术能调节授课时的教学进度,或放慢速度,或重复讲解,或增删内容。使教学中该强化的内容得到强化,该淡化的得到了及时的淡化,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有效地调控了教学进程。

五、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语言听觉器官,二是语言视觉器官。课堂教学时只有保证这两条渠道的畅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单靠一种听觉或视觉渠道,势必影响和削弱这种效果。只有各种媒体的使用才可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也就突出了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特别是做一些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时,往往有的实验“做”而不“灵”;也有的“灵”而不“显”。这就需要我们合理配置电教媒体,发挥其优势,以弥补实验的不足。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当今的教学体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因为它的魅力在于:方便教师“教”,也帮助了学生的“学”。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次激烈的冲击和深刻的革命。教育工作者当然应该更新观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我们的教改工作实实在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 篇4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高度发展,对我们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机遇。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增加压力。但是我们应该也应该抓住信息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大量信息这个机遇,利用好这些信息。这主要是计算机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对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自己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信息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等多种教育技术,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美丽的圆明园、壮丽的长江三峡、笔陡的华山、汶川大地震的感人场面等等,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全方位的感受。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四》,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从中央电视台剪录的有关孩子给妈妈洗脚的广告片。“你从片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体会?平时爸爸、妈妈是如何的关心你的?”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生病的时候„„。”“他们为我„„”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父母温暖的怀抱。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很好沿着“感恩”这个主题进行交际。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电化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课前导入、精读欣赏、重难点突破还是讨论探究,时时都可以见到多媒体技术的身影。从简单的图片展示、视听效果、到精美的CAI课件制作,使我们的课堂愈来愈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但是,所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技术仅仅还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局限于教的范围。学生依据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被动的去接受、理解、认知。如果媒体容量偏大或教师处理失当,学生将处于更加被动的不利地位。然而,如果把信息技术这一有力武器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中,学生失去了教师这根“拐杖”,必然得打破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安排,放开手脚,自己去针对问题,解决疑问,寻找答案。学生必然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被动学习的局面,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教材《太阳》时,课文通过太阳的远、大、热,让学生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课文语言活泼简洁,却暗含着较为深刻的逻辑思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明理,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寻找相类似的事例,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时,我运用CAI课件演示,将课文的内在因果联系层层推进,较好的说明了“太阳”的特点和它与人类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学生所思考与探究的话题却远远大于我开始的设想:学生不仅谈到了“太阳”和大自然中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还谈到了目前环保面临的种种危机和困难,以及因为人类的无知与贪婪,给大自然带来的种种恶果的担忧。有的学生甚至将自己收集的具体事例与课文相互映证,借以表述较为深奥的事理。话题大到南极的臭氧洞,小到身边的一次性碗筷„„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活跃、探究的热情,让老师都惊讶于学生自主学习中内在的活力。事后我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前上网查找资料获得如此多的信息。

所以现在我经常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人物生平、收集格言警句、课文相关知识延伸和补充、探究质疑课文、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等等。当学生面对计算机时,信息技术已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学生自主参与,需要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崭新的学习方式,必将对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和将来的终身学习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网络把全人类的智慧与知识汇集交织在一张庞大的网络之中,形成了一条覆盖全球、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如果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能力,就如同找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从中汲取到无尽的智慧营养。语文来源于生活,仅仅局限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闭门造车,无疑是学不好的。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打破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通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通道,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使语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巧妙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习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而多媒体课件里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极大满足了学生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距离,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从这一点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两个方面。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教学《欢乐的泼水节》时,在教学中播放傣族人民过节时的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从真实的画面中去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去感悟、品味文章的语言。教学《桂林山水》、《观潮》等一类写景文章时,尽管文词优美,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很难将那些优美景物与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学生眼中只有枯燥的文字符号,因而教学中就更谈不上对孩子们美的熏陶与感染了。课堂上运用课件播放了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优美的乐曲,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真正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此时,再转入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兴趣盎然。新教材也选编了很多古诗词和现、当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凝炼,表达含蓄,意境深远。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学生想象力的贫乏(尤其是来自贫穷地区阅读量很小的学生)一般都很难想象出诗歌描绘的画面,品味出诗歌的意境。如果利用多媒体,再现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描摹富有特征的形象画面,无疑会把学生带入久远的历史中,体会诗人的悲与喜,品读出诗文的意境。在讲杜甫的《绝句》时,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的画面随着朗诵进程陆续呈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达到诗情画意完美结合的同时,又显现出独特的文化底蕴。整个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烘托出我国古诗特有的意境美。

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5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很少去思考。这就出现一种状态,教师上课前认真备课,决定讲课内容及课堂节奏,想尽一切办法要让学生弄清本节课内容。而学生上课前则不预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积极思考,反正老师最后都会给出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始终处于被动式接受式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教室中两人或三人一组面对计算机学习,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节奏,并通过探究自己发现规律并进行试验,激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我在讲《7.1.2三角形中线、角平分线、高线》这一节课时,首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再画出三条中线,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然后任意改变所画出的三角形的形状,看看这个规律是否改变?三角形的三条高有这个规律吗?三条角分线呢?在此过程中,我深入到学生之中,积极进行课堂观察,并不时地走进学生的学习之中,给他们以点拨指导。学生有了乐趣才会有兴趣,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数学教学软件,比死啃书本要强好几十倍。

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数学观察,尤其是在几何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学生从看图到识图都离不开观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笔,对照书本讲道理,学生上课时看到的几何图形基本上都是书上的或者挂在黑板上的死图,当今,多媒体的运用,把死图变活了,即由抽象变为具体了。例如,我在讲《认识立体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这两节课时,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去观察,这样就丰富了学生的直觉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用数学思维欣赏数学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扩大课堂容量和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既可以板演的时间,又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平时45分钟的教学时间,运用多媒体后40分钟就足够大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只要你用心设计课件,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打开一扇窗户。我在讲《一次函数》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精选了与一次函数有关的教学课件。首先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一次函数,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学生自己发现一次函数的规律,这样的教学,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乐学善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学习的兴趣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既丰富了课堂容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音乐策略在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篇6

彭梅

(南京康轩教学研究部)

【摘 要:】 笔者作为出版社教学研究部的一名讲师,在进行多年的师资培训中发现,很多幼儿园仍然会将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作为独立的课程在开展,殊不知这两门课程之间有很多可以去挖掘融合的地方,特别是将音乐策略与美术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同时在音乐背景的效能下,可以达到幼儿的自律性,实现多通道的审美感知。

【关键词:】幼儿园艺术教育;音乐教学策略;异质同构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将音乐和美术作为两门单独的课程在开展,你会发现:一节音乐课唱唱跳跳过后,兴奋有余而形象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画画染染过后,总让人感觉静谧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而在我们的《幼儿园指导刚要》中明确地把音乐、美术同划为“艺术”领域,这说明这两门课程之间有着很多的联系性,音乐是从听觉上感受美,美术是从视觉上获得美,二者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让人的内心产生共鸣上是一致的。俄罗斯画家康定斯基曾说过,“绘画是视觉的音乐”。画与音是可以互相融合的,两者都是幼儿自我表达的方式,两者都是幼儿精神创造活动,同为发挥幼儿创造力的最佳载体。在《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所以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审美感知能力是需要通过更多的感知通道来进行,音乐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音乐教学策略指的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因此我们尝试着将音乐融合在美术活动的各个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们发现在美术活动中融入不同的音乐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舒缓的音乐可以促进孩子安静,帮助孩子想象,并能很好的起到自律的作用,轻快活泼的音乐可以

让幼儿放松,心情更加愉悦,激发幼儿的创新,在不同创作中起到渲染的效果。我们认为音乐教学策略在美术活动中起到的价值很多。

一、音乐教学策略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1.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孩子们对音乐有一种天生的敏感,音乐响起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因此把音乐融人到美术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有意义的。

2.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更有力于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就难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也就难以创造理想的作品,因此,美术教学中音乐的辅助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美术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还可以用剪刀剪、身边的自然物拼摆出他们的内心世界,音乐也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3.音乐与美术的融合,更好地丰富幼儿的情感。情感在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个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在两者结合中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灵感,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中提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美术活动过程应该成为幼儿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感到在美术活动中有效地融人音乐,能使幼儿更加有效果地获得特定知识、技能、情感体验和精神陶冶,同时,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愿望,他们也在成长中获得了快乐。

接下来我们将音乐教学策略在美术活动中的实践运用进行案例分享。

二、音乐策略在美术教学中不同阶段的运用 1.音乐策略在美术导入活动中的情境体验

一节好的活动开始是否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与已有经验是很重要的,那用什么方式进行导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幼儿参与并能展示出良好的效果呢? 情境的引导策略很重要,情境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幼儿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的创设对于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老师做为创设情境主导和调控的角色,要通过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幼儿完全投入到情境中去。

同时音乐恰如其分地引入还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个性化探索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形成。我们在手创艺术课程的教学中就经常会用情境引导,因为该课程是以主题的内容进行艺术创作的,所以可以结合情境律动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经验。不同的音乐在创编情境律动时也是不一样的,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音乐作为背景结合主题情境创作相应的律动;一种是音乐与主题情境相吻合,可以结合音乐进行相关的律动创编。

例1;在手工《意大利面》的创作中,我们选择了世界名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章作为该活动的导入音乐,该乐曲是莫扎特在中世纪的创作的小夜曲的典范,该乐曲以活泼流畅的节奏和短促华丽的八分音符颤音,组成了欢乐的旋律,其中充满了明朗的情绪色彩和青春气息;随后是轻盈的舞步般旋律。它的音乐可作为音乐背景与大厨做意大利面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于是在导入环节我们带着孩子模仿大厨做面条的情境,从和面、擀面、制作意大利面、到给客人摆餐具等一系列的情境表演,形象的让幼儿体验大厨制作意大利面的过程,整个过程孩子的参与度非常高,该过程不仅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活动,也调动了幼儿多感官参与,使幼儿思维更加活跃、开朗。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对活动过程的向往,并为下一环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例2;在手工活动《竹马摇》的创作中,幼儿制作出的成品可以作为孩子娱乐的一个器具,可以用在体育课中进行比赛,也可用在音乐课上进行乐器演奏,于是在这个主题活动的创作中我们选择了《赛马》这首乐曲。《赛马》是一首描绘内蒙古大草原人民在节日中赛马情景的二胡独奏曲。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嘚嘚”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于是在创作前,我们先将半成品的赛马材料给孩子,让幼儿探索玩法,然后结合音乐带领幼儿进行赛马律动的导入。由于这个导入给到幼儿一定的情节与想象,整个律动和音乐很好的吻合在一起,比如扬马鞭,骑马、模仿马儿奔跑的样子等等,恰恰是这样一种情境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幼儿都很期待作出这个作品以后能进行更丰富的活动,整个活动开展的很精彩,让我们更坚信了音乐情境律动在美术导入活动中的价值。

2.音乐策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异质同构

“异质同构”理论举例说明就是舞蹈、美术、文字都可以用ABA的重复变化的结构来表现诸如《瑶族舞曲》所表现的那种从宁静到欢乐再到宁静的意境。如:我们在上《多元能力探索》课程时,其中有一节美术欣赏《宁静与跳跃》,这幅作品是最能说明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共同点,我们结合对元素的理解和对比地观察,配以与作品表达情感相似的音乐,我们节选了音乐《欢庆》的一部分,让幼儿结合对作品的理解,跟着音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画出自己理解的宁静与跳跃的关系,有的幼儿会用直线与点表现宁静的流畅与跳跃的欢快,有的幼儿用睡觉的小猫和奔跑的马表现宁静与跳跃,这是孩子透过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去表达他们认识的美术活动中的宁静与跳跃,这其实也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这种形式不仅能加深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还使幼儿更加投入。

3.音乐策略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联觉作用

联觉策略就是指教师通过发掘不同门类艺术要素的内在相通之处,运用游戏化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帮助幼儿打通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之间的通道,促进幼儿对艺术对象的体验与表现,提高幼儿艺术的能力的艺术教育活动手段。

联觉又称“感觉挪移”或“通感”,它是一种特殊的知觉经验类型。联觉现象在日常中十分常见,最普遍的例子就是“色听现象”,即某种声音可以唤起某种色彩感觉,通常是低音使人产生深色感觉,而高音则使人产生浅色的感觉。对于儿童来说所有能让他产生联想的事物一定来源于认知与经验,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我们还在不同年龄段运用联觉策略进行活动

小班的幼儿因为生活经验少,所以要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可以播放反差大的音乐进行感知,优美的音乐很流畅,听起来让幼儿容易安静,我们可以和小班的小朋友听音乐玩线绳,感知线条流动的不同的形态,玩玩以后可以画一些流畅的线条,让幼儿进行创作,欢快的音乐节奏鲜明,可以让小班的幼儿画点点来进行

创作,感知不同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中班的幼儿比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要多一些,对于自己的感受可以清楚的表达想法了,所以可以和幼儿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听音乐找图片,出示一些不同色彩的图片让幼儿听音乐找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大班的幼儿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更多了,他们对具象的事物理解会更深刻,我们会根据幼儿所创作的作品进行选择,在《多国时钟》的创作中,我们会结合创作内容选择了一首《维也纳时钟》的名曲进行引导,先让幼儿听音乐,听听音乐表达的是什么东西,再让幼儿跟着音乐用肢体来表达不同的时钟,帮助幼儿进行想象。提升幼儿参与的兴趣,累积创作的经验。

4.音乐策略在美术活动后展示的不同形式

音乐策略在美术活动里是完整的贯穿下来的,除了导入活动和过程中运用到音乐,我们在结束时,作为作品展示也会呈现音乐,这个过程也会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表演的形式,一种是情境展示的形式。

例1.小班活动《大扇鼓》这个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成品做出来以后,孩子可以用它来进行打击乐活动,所以我们会结合《卡门序曲》带着大家进行舞蹈展示。幼儿不仅可以欣赏同伴之间作品的作品,还可以在音乐的背景下一起体验作品的另一个特性。

例2.小班活动《毛毛虫》和中班活动《迷你面包屋》结束以后可以做音乐情境表演,幼儿带着自己的作品模仿毛毛虫和厨师的样子,在音乐的烘托下尽情的展现自己,这种展示方式让我们感到孩子更喜欢,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同时体验小小的成就感。

我们还尝试将作品与幼儿的童话剧结合在一起,大班最后一个主题是童话剧《美人鱼》,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美人鱼》、《巫婆》、《王子和公主》、《泡泡》,幼儿要做出来美人鱼的尾巴、巫婆的帽子,王子和公主的头饰、海底的泡泡等,整个活动结束之后,幼儿会跟着音乐做情境表演,这类的活动幼儿特别喜欢,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分工合作、人界交往等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也体现了音美融合的更多价值。

以上是我们在近两年进行音美课程模式探究的一些小小经验,今后我们还会在音美课程模式上不断探究,在支持幼儿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2001版.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许卓娅 学前教育与历史生态观 [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217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 篇7

一、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设计的教学辅助工具, 可以实现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素材的集成和展示, 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对教学内容的释放, 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课件具备很多传统教学工具、介质无可替代的优势, 它可以将形象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结合起来, 也可以把虚拟的图形和曼妙的文字组合起来, 并自主创设一种立体化、生动可观的情境, 极大的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 引导学生们把精力投入到课件的内容中去。而且, 多媒体课件所呈现出的情境模式, 极大的节省了课堂传统教学的时间, 提供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 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很大的, 尤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这些优势更加明显。

例如,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 涉及到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时, 倘若只是借助传统的教具 (如几何演示图板、粉笔、小黑板等) , 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这时, 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具体而言, 在PPT课件中, 设计不同图形的几何图案, 并通过光影变幻的演示, 让学生们观察几何图形的特征, 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记忆程度, 带动课堂教学的活跃。所以, 在不同科目的课堂教学中, 都可以适度采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通过优美的设计和教师的正确演示, 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巧设情境, 吸引学生的兴趣, 而且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 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技术设计完成的, 其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 而且和学生们的距离很近, 符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现代社会的学生, 对于计算机、高新科技和信息技术都很感兴趣, 这是学生们好奇心强、喜欢玩耍的天性决定的, 而这些特征恰恰可以为教师所用。试想,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模式进行“滔滔不绝”的授课, “干巴巴”的板书, “一丝不苟”的问答, 往往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反感,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而适度的采取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辅助, 不但可以把学生们吸引到课堂上来, 而且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多媒体课件不仅声画兼备, 而且光影虚幻, 给人美的享受, 很容易吸引到学生, 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如果教师可以精心设计, 认真准备, 一定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教材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广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对课件里面的内容充满热情和求知欲望, 进而促使他们开动脑筋, 大胆想象。所以,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 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努力探索未知的知识,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 在语文课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讲述某个文学故事或典故的时候, 可以通过放映多媒体课件, 形象的还原出文章中的情景, 配合着颜色、声音、图像的变化, 可以一下子抓住学生们的心, 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文内容中, 进而大大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切中课堂教学的“要害“, 深化重难点知识的教学

所谓课堂教学的“要害”, 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主题。比如, 在数学教学中, 也会有主题知识和一般性知识之分, 在需要着重强调重点知识点的时候,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认知。再如, 在一篇语文课文的教学中, 最重要是要总结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了解课文传达的意图。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把中心思想和重难点进行形象的展示, 就可以让学生们一下子了解到课文的要义所在, 并能够进行快速的记忆。所以,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能够最大限度的解放教师, 也能够让学生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并且领会教学的关键点所在。

例如,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 把课文中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进行分类, 然后设计成不同的颜色, 并进行加粗处理, 甚至可以做成变色的效果。然后, 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教授后, 放映出课件, 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课件, 再次深化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类似这样的课件使用, 不但是对教学内容的效果辅助, 而且可以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 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并帮助学生们释放出对学习的热情和能量。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 篇8

关键词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1-0164-02

1 多媒体技术演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时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紧迫而重要的事情。课堂上简单而有趣的物理实验是个好办法。

在讲授“弹力的产生”一节课时,笔者没有立即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把提前做好的实验过程的幻灯片演示给他们看,从实验用材、操作步骤到实验结果介绍,过程清晰。笔者发现,他们听得很认真,课堂纪律也非常好。演示完毕,笔者进行了简短的点评,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小实验,证明“弹力的产生”。

说完要求,学生已经在用心思考了。15分钟后,他们基本都完成了。笔者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弹力是怎么产生的”。学生所使用的道具非常简单易得,就是他们身边的书本、铅笔、橡皮甚至是水杯等。他们讲得都很好,相比于之前的羞涩和吞吞吐吐有了很大改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实验,而且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了。

通过这次实验过程,笔者发现学生都是非常聪明的。只是看了实验幻灯片,就能就地取材设计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实验。一个小小的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正是物理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2 通过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增强学生的创造潜能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不利于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没有获得真正的感受,也就没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

在学习电学实验时,学生很容易理解原理,但之后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实物连线这一环节。所以在讲解电学实验这一部分时,每节课笔者都在实验室进行,让学生接触每一件仪器,仔细观察每一种仪器的的结构、特点,从而掌握每种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比如,通过对不同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观察,学生可区分大电阻和小电阻滑动变阻器的区别,有助于解决滑动变阻器的选择问题和实物连线问题。对每一个实验,笔者都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做,做完后怎样展示学生的实验电路呢?这时就体现出多媒体教室的强大作用,笔者会借助于实物投影仪把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有些学生完成得非常好,有些学生会出现问题,借助于投影仪,学生就很清楚地看到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正,以后自己也要避免这个问题。实物连线中学生常出现的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相信这样直观的教学方式,一定比单纯教师讲的效果要好得多。

而且在实验室只要仪器充足,学生会给你想象不到的结果。在讲“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率”这一节时,笔者故意在实验台多放置了几个定值电阻和电阻箱,结果有些学生设计出桥式电路法、半偏法等多种方法来测金属丝的电阻。再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斗志。

3 应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物理免不了做各种各样的实验。除了在课堂上可以动手完成的实验,还免不了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很多实验,如微观粒子与运动规律、分子运动等,都是需要多媒体设备去完成的。

与传统教具相比,多媒体具备的优势相当多。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模拟的方式,利用有形的特点对无形的、微观的物质进行动态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记忆这些抽象知识;可以模拟一些瞬间发生的反应实验,将瞬间的反应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慢动作回放,以便学生能清晰地、真正地看到实验过程。对这个技术的应用,平抛运动实验非常适合。通过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对比,可以细致地观察出物体被抛出瞬间所产生的运动轨迹状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物理知识点。

不同的实验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而相同的实验也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比如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设定相等时间间隔并获取对应的小球位置,来读出背景标尺上对应的刻度,从而进一步地计算、推理,进而得出小球的运动规律。但是学生很难从瞬变的过程中完全看清球的运动特征,这就需要用到多媒体技术,通过多次回放,利用图像、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便能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洁了。

4 物理实验验证规律,突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化的演示方式将理论知识展示在人们面前,使得人们快速理解实验原理,获得具体认知,可见物理实验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由此,对于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多媒体演示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在普通物理实验中难以呈现的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展现出来。

在学习“楞次定律”时,笔者就使用了多媒体演示的方式。磁通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非常的抽象。在教学中让学生去想象感应电流、感应磁场、外磁场这些事物,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困难的。所以,笔者制作了模拟动画,用这种直观的方式将这些专业名词具体地展示在他们面前。在后来的交流中,学生说在看了教师的演示后,立刻就知道磁通量是怎么回事了。后来,每当遇到类似物理实验,笔者就会使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形式设计展示实验,然后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透了,课堂效率、知识掌握率都大大提高。

5 物理实验活跃课堂氛围,培养素质更高更全面的学生

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更多了。于是,上课结束的时候,笔者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力所能及地尝试做下一节课的实验。一开始,笔者以为学生会当耳旁风,可是结果出乎意料,就比如“卫星运动轨道”那节课,学生的准备就非常充分。有的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说明,附上一句话,大意是:卫星运动轨道就像圆形操场的跑道,始终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向运行着。有的学生口头表达他们的观点,他们说卫星运动轨道类似飞机的跑道,大致固定地绕着一个物体做循环往复的运动。很多学生都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方法不一,但基本上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笔者不禁佩服起学生的想象力来。

可是,学生真的都明白这个过程吗?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做了三维立体的动态图,这样看起来就更直观、形象了。当笔者把成果展示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马上一目了然。接着就是小小的讨论,先前有过发言的学生说:“我的想法就是表达这个意思,我明白了这个实验。”有的学生说:“立体图比平面图理解起来容易多了。”从学生的话中,笔者深刻感受到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以后教学中要多加利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价值 篇9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被语文教师推崇,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宠儿,它以其方便、快捷、一目了然的特点被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给语文课堂增色不少。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只有正确的看待利弊才能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让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从而开创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优势 弊端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促进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本文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阐述,以便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多媒体。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经科学研究,图画、声音、颜色等都对观察力和记忆力有所影响。在学生中辅以适当的声音、图片,利用不同颜色的文字,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多媒体将声音、图片、文字、颜色等结合在一起,将静态知识转化为动态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多渠道全方位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老师在讲解课文《詹天佑》中的“人”字形铁路的工作原理时,若光靠老师的口头讲解、难以让学生清楚明白。但运用多媒体播放火车是如何在“人”字形铁路上行驶的动画,就可以帮助老师轻松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比起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书本文字的局限,将文字与视听结合,通过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量。

2、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让学生有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体会教学内容,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多媒体教学中所体现的艺术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因为多媒体教学是综合多种教学手段的,那么它所传递的内容就不是单一的,除了它所反映的教学内容,还有其它的方面,比如音乐的欣赏,色彩的视觉效果等方面,都能传递信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

三、八”妇女节前,我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我把学生带进《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4、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我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1.限制了思维想象的空间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形象生动”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文字在每个个体的大脑中所“撑起”的形象,是文字之外的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它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想象空间。探究语言的过程就是理解和感悟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悟文采,感悟其深意,体会其意境,学生在脑海里进行再思索再创造,于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老师用多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感悟用画面、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理解,殊不知老师这种教学是把自己的意志和理解强加到学生的思维当中,使学生省去了思维活动的感悟过程。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育。语言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休教学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文字的想象远远大于屏幕。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 2.不利于学生的精品细读

学习语文不仅需要广泛阅读,更需要精品细读。叶圣陶先生说:“好的文艺值得一回又一回地阅读。”非精品细读无以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美;非精品细读无以理解文学作品深邃的思想;非精品细读无以领略作品艺术的高超。但多媒体利用声、象和有关文字给了学生太多的启示,学生往往不用细读课文就已经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多媒体的课件一般容量都很大,学生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悟读课文,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怎能取代披文入情的体味?也许有些老师会说:学生课前或课后可以品读课文。但这只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厢情愿罢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在这么一个时代,这么自觉的学生毕竟太少了。快餐文化的影响,相信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会有诸多的感慨。3.不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多媒体技术一般以课件的形式走进语文课堂,它包含众多的链接和交互,拥有很多的音响和丰富多彩的画面,容量极大,学生很容易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同时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我在多次听多媒体语文教学观摩课时有这样的感觉:当出现美丽的画面或动听的声音时,学生会发出美的惊叹,然而他们徜徉其中时,却忽略了这些东西与课本的关系,而只是单纯地来欣赏,往往需要经老师提醒才回过神来,否则,自制能力差的学生会在某个环节流连忘返,而教师却已经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因而可能会出现教师讲得很投入,课件制作的也很精彩,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同样一篇课文,用10分钟时间预习,一个班级是借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看图象,边听课文录音,同时还有课文文字的滚动出现;另一个班级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0分钟过后,检测发现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效果后者比前者好得多。的确如此,要预习一段文字,既要看画面,又要看文字,还要听录音,大脑能反映得过来吗? 总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

注释和参考文献:

上一篇:高考查分时间一般几号下一篇:打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