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语文阅读教学(精选11篇)
多媒体语文阅读教学 篇1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利用文字、影像、声音、图象、动画等不同的媒体信息通过各种优化组合, 运用到教学中的人机交互的教学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应用于小学教育, 以其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和欢迎, 对教学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有目的地恰当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能使教学的诸要素得到合理配置, 增强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 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1.1 利用多媒体教学, 渲染课堂教学的氛围
语文课是集思想感情于一体的工具类学科, 通过对文字理解和语言氛围的渲染才赋予人情感的升华。小学生的情感意识很薄弱, 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才能使他们具备一点对一般事物艺术美丑的辨析能力。教师为了渲染课堂气氛, 可以从图象、声音中感悟其情感, 使课文表达趋于一致, 最终达到共鸣。例如在教学《题秋江独钓图》时, 教师在疏通古诗的字词之后, 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幅秋江独钓图, 一顶蓑笠、一个老渔翁、一丈丝纶、一叶扁舟、一樽酒, 再配一段古筝演奏的古典音乐, 进行朗读或叙述, 使作者的诗意与音乐的感染、幻灯的意境等, 融合在学生的情感之间。使学生感受到渔人独钓的逍遥却又寂寞的意境, 领悟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1.2 运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通过声色传情,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能推动学生积极地去获取知识, 有了兴趣, 就能主动地、愉快地运用各种方面去独立学习。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 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 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例如,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首先打开音乐, 让同学闭上眼睛, 伴随着鸟鸣声和流水声, 让同学们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优美, 感受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教师适时引导, 利用语言和音乐, 将学生引入大自然美妙的情境中。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 借助图象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 促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入境生情。
1.3 巧用多媒体教学, 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 图、声、文配合,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使注意力更集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苏教版教材为例, 虽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但由于篇幅有限, 立体感不强, 不能丰富展现知识的立体性, 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化静为动, 变抽象为形象。如教学《金蝉脱壳》一文时, 课文的重点难点在学生能理解金蝉脱壳的神奇过程, 教材只有简单的两幅插图, 学生很难理解金蝉是如何脱壳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 适时播放有关金蝉脱壳的flash动画, 很好地展现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又如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 第12自然段“似睡非睡的变色龙,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 ——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 刹那间, 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学生很难理解彩蝶是如何被卷入变色龙的口中, 这时教师适时播放变色龙捕食的flash动画, 能很好地展现变色龙捕食的整个动态过程, 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通过观察, 如同身临其境, 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 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
2 合理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2.1 运用多媒体教学, 要把握好时机
第一, 要依据教学过程推进, 安排时机。在一节新课的开始, 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手段, 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 让大量的多样化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 创设特定的情境,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 以比较快的速度, 摄取比较多的感性知识, 来提高他们感知教材的效率, 增加感知强度。感知课文后, 教师也要尽可能利用电教媒体, 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疑点、难点。通过学习课文, 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积累后, 教师也可以巧妙利用电教媒体, 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 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 依据能力训练要求, 创造时机。语文教学中, 教师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创造的形、声、色等信息, 变换形式多次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强化学生的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 将有关知识和语言材料 (如重点段落、精彩语句等) 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 并能灵活提取出来, 从而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语文能力也在这样的积累、内化中不断提高。
2.2 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握一个“度”
教师的教学过程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技术, 毕竟在班级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透过感官上的刺激掌握学习的内容, 有的学生会被多媒体创造出的形、声、色等信息完全吸引, 反而忽视了语文课文本身的学习。比如, 有的语文老师把课文内容制成课件, 在屏幕上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放映出来, 实际上是把课文挪了个地方, 只让多媒体起到了幻灯的作用。而且有时因为屏幕、字体较小, 坐在后排的同学看不清楚, 反倒不如直接看课本方便。又如, 有的老师将语文多媒体教学搞得像时装表演, 以致台上搞得花里胡哨, 台下弄得热热闹闹, 如果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无疑是好事, 但是如果仅是“热闹”, 而没有实效, 那么这堂课也不能说是成功的。所以,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掌握“度”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 语文课堂教学就又如一朵绽放的花蕾, 多媒教学就像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 只有我们迎浪而上, 不断探索、努力研究,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语文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多媒体语文阅读教学 篇2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
邵育明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为改革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多媒体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它不仅具有计算机的存储记忆,高速运算,自动运算等功能,更能把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和视频图象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恰当、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于提高语文阅读效益,发挥学生语文阅读潜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借助多媒体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语文阅读的动力,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唤起饱满的学习情绪,才能引发顽强的学习精神,才能自主学习和能动学习,而借助多媒体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如:在教学《镜泊湖奇观》一文时,我上课伊始,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瀑布并配以声音,瀑布那飞流直下,像抛撒万斛珍珠,水雾弥漫,势如千军万马,深深吸引住了学生。随后又根据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出示一组森林,黝黑的火山口似乎要吞没一切,令人心惊,可是底下的森林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真是奇特的景观。此时,我便出示了色彩鲜艳的醒目的课题图片 水到渠成,激发了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二、借助多媒体
优化阅读内容
课文是教师教学内容也是学生阅读对象。如何让阅读内容更优 化,突破一本书的传统教育,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借助多媒体便能
使阅读内容更优化。如:《伟大的友谊》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合作期间建立了伟大的友谊。小学生对外国十八世纪的历史人物知晓不多,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理解文章,掌握课文中心,我就利用“CAI辅助教学软件”突出重点段(第五小节),出示一幅马克思和恩格斯居住伦敦时的图片,让学生先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干什么,你认为书上哪段写出了这幅图,随后我就出示上述重点段(第五小节)。当阅读讲解“各抒己见 ”“滔滔不绝 ”“激烈的争论”等词语时再配以“当当”的声音,并且用红色线条划出有关句子,变原来枯燥乏味的“空对空”阅读分析为生动活泼的阅读讲解体会,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内容,而且又落实了课后习题中的语言训练,优化了阅读教学内容。
三、借助多媒体 培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中有一些课文的结构相似,写法相似的段落。借助多媒体,教师先重点指导学生精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运用所学方法尝试阅读其它段落或课文。如:《再见了,亲人》在阅读时先用多媒体出示志愿军和大娘告别时动人情景,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出示:
读懂内容——理清顺序——体会感情
学生按照上述自己总结的方法,自学志愿军小金花、大嫂告别时 的段落。教师巡视引导,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又如在教《鸟的天堂》时,我揭题后,利用多媒体边听课文录音一条条投影出学习任务:
1、作者是怎样去鸟的天堂的?
2、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引号是什么意思?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伴随着阅读的过程,从而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巧妙、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能带领学生进入情景,激发情感,缩短信息的流程,增强交互性,更有效快捷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学校课题实验研究
苏州市立项课题“培养小学生合格加特长的实验研究”材料汇编
◇总 体 设 想
◇“培养小学生合格加特长”实验研究方案
◇培养小学生合格加特长”实验研究实施计划
◇“培养小学生合格加特长”实验阶段报告
◇“培养小学生合格加特长的实验研究”中期成果汇报
◇“培养小学生合格加特长”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教学减负高效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
◇“关于小学教学减负高效的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关于小学教学减负高效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优秀论文发表、荟萃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疑
◇『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探
◇略谈教师自身形象塑造的途径及作用
◇体育课课前设计的注意点
◇浅谈学生自学数学的方法◇作文指导小得◇教 育 一 得
◇怎样运用游戏进行识字教学◇养幼儿创造力的培◇积极引导 主动探索
◇借助对联学习领会课中文心
◇析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浅议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弘扬人文精神、推进素质教育 ◇记在书上的红五星 ◇面对班里的后进生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阅读教学
◇小和尚变了
◇要学会与困难作斗争
◇用“心”交流
◇我给学生做个样◇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校概况 教育科研 教师风采
邓尉文学社
【返回主页】
多媒体让语文阅读教学更有效 篇3
一、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内容
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态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师生共同阅读文本,在互动中品味语言,加深感悟。而多媒体是起辅助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它的使用也必须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我们要是根据文本,合理选择内容。例如在教授《鸟岛》这一课时,我采用文字和图片交互,边品读边欣赏,效果非常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实际意义,是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所以我们选择多媒体内容时,一定要以有利于目标完成为标准。
二、优化使用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电教媒体的使用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所以,我们在运用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让学生在多媒体运用后,除了在视觉、听觉等感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外,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语文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
1.听听看看,创设生动的情境
优化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把学生带入文本所营造的情境,入境生情,产生情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会走路的树》一课时,我首先运用多媒体画面营造的森林的情境,然后在音乐声中语言描绘:“春天的早晨,当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雾气渐渐散去,树林从一夜的沉睡中醒过来了。听,鸟儿们唱起了欢乐的歌。一只可爱的小鸟探着头,在绿树从中东张西望。这时,它看见了什么?”学生仿佛置身童话中,化身为可爱的小鸟,好奇地看着那绿树中走来走去的“金色的小树。”二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富有童真、童趣的。多媒体的运用让他们学生置身在童话故事的情境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把他们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2.化难为易,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些内容单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朗读,比较枯燥,而且印象也不够深刻。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非常形象生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例如一年级有篇课文《小池塘》。其中有这样两句“明亮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孩子们年龄小,思维比较直观,对于这样的比喻感受不深刻。于是我引用了FLASH文件,当他们看到那圆圆的小池塘,那荡漾的水波,慢慢长起来的芦苇,再读读优美的文字,忍不住说“小池塘圆圆的,水波一闪一闪的,荡起一圈圈波纹,就像明亮的眼睛在眨呢!” “春天,芦苇长起来了,生机勃勃的,就像小池塘美丽的睫毛。” 学生由文本再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他们在课堂生活中的灵动与热情,使课堂精彩纷呈。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教材文本和学生的感悟理解相得益彰,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实效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进行教学时,我们还要注意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我们不能因过分夸大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优越性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书本、粉笔、黑板、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可操作性与直观性等优点,如果把它们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那么课堂教学会更有效。例如在教《大禹治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理解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教师先让学生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然后用连续的画面显示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无数的溪流,感悟“千山万水”。这样“走遍了千山万水”其中的艰辛就不难想象了。同时,教师顺势补充介绍“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他两条腿上小腿的毛全部磨光了。由于过的河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大禹的形象就丰满起来,学生一下子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而下文的“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则用粉笔直接在黑板上板画,边画边讲解,理解“挖通”和“劈开”,再看课文图片描述情景。多媒体资源的运用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理解感悟了“千山万水”、“千辛万苦”、“挖通”、“劈开”等关键词语,而且适时适度的补充拓展,有效填补了文本空白这不是简单的讲解和告诉,是借助图画和语言,给学生以血肉丰满的形象支撑,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同时有效填补了文本空白,使学生把大禹的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紧紧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精神成长。
四、依托网络学习资源,构建互动平台
从目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情况看,教师运用较多的是直观显示功能。只是设计教师如何“教”,很少用电脑帮助学生“学”。所以,教师还可以视情况和网络教学结合起来,综合、交互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大功能,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发现、实践的学习机会,构建了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例如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浏览丹顶鹤的专题网页,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资料进行介绍。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例如制作电脑小报等让学生筛选整合图片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优化选择运用电教媒体,使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为学生带来了立体教学的乐趣,实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而且使语文教学充满了诱惑,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阅读教学增色 篇4
一、再现画面, 加强文本的视觉效果
时至今日, 虽然电子文本已经非常普及, 但是, 语文教材还是传统的、静态的、字体颜色单一的、字码统一的、字号统一的印刷文本。这自然不利于持久地吸引学生对语文文本的阅读注意力, 不利于引导学生长时间开展品鉴语文阅读文本的思维活动。而借助多媒体电教技术, 我们可以将之制成精美的PPT课件, 在课件中打入不同颜色、不同字体、不同字号、不同风格的具有一定动态效果的、与课文内容难点、重点等相匹配的文字, 如此, 则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语文阅读时产生的视觉疲劳,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比如, 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可以将多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展现紫藤萝蓬勃壮观和茂盛生命力的图片制成精美的课件, 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将课文中描写紫藤萝瀑布的文字依次打在课件的下方, 然后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结合课件中的图片与文字, 在课文中迅速找到相应的文段或者语句, 并大声朗读或细细品鉴。
二、再现声音, 加强文本的听觉效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利用音画视频示范朗读课文, 可以增强课件的实用性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时,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如《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等, 或者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如《关雎》、《蒹葭》等, 以及流传千古的古典小说如《红楼梦》节选等, 均需要教师范读, 以期引导学生深情朗诵, 用心品读。然而, 并非每个教师都具备一流的范读素养。而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将名家朗诵的音画视频插入上述课件中播放给学生听读、跟读、仿读等, 则既可以解除教师的范读课文之苦, 又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听觉盛宴。比如, 教学鲁迅的《孔乙己》, 借用名家朗诵的音画视频范读课文, 课文中描写的孔乙己多次在咸亨酒店中与不同对象比如小伙计“我”、短衣帮酒客、分给茴香豆吃的小孩子们等说话时的不同语气语速语调、咸亨酒店中的酒客与小伙计对孔乙己揶揄调侃的语气语速语调及对孔乙己四次不同的嘲笑等, 都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听觉冲击, 激发学生对孔乙己的复杂情感体验:“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三、方便链接, 增加文本的阅读容量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 不管是探究哪一类文体的文本, 均很难做到向课堂45分钟既要质量又要容量。但是, 假如借助多媒体电教技术辅助教学, 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向学生反复展示课文的难点、重点、疑点等, 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活动, 加快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知识点的速度。此外,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电教技术扩大阅读教学的容量。比如《香菱学诗》只是《红楼梦》的节选, 为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这部古典名著的丰富内涵及全方位了解香菱的身世与命运, 在课文学习结束后, 安排课外时间, 运用多媒体选播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身世、命运及香菱学诗的片段供学生观赏, 引导学生明白: 要学会从文本的整体上感知人物形象, 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此, 则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容量, 节省了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
四、分层管理, 设计多维读写训练
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识储备、学习品格和学习兴趣。语文阅读教学时,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上述诸多不同特点, 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展示多元化读与写随堂训练,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和兴趣等诸多因素, 选择完成, 由此提高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写作创新能力等。比如, 教学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后, 可以运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展示下列难度不一的随堂读写训练题供学生自行选择完成, 并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
1. 说说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 并举例说说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2. 你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 请仿照这篇课文的结构、借鉴这篇课文的说明方法,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说明文。
3. (多媒体电教设施展示戴巴棣的现代诗《大自然的语言》: “你看那 天上的白 云 , ……) 请同学反复阅读和诵读这两篇文体不同的《大自然的语言》, 自选2个角度进行比较阅读。
多媒体语文阅读教学 篇5
然而,语文课毕竟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其他都是次要的。语言的魅力就在语言閱读本身,这也是语文教材编选中充分考虑和体现的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媒体,它有时候是只可“意会”的,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冲击语文教育的本体,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以机代人”、“以机代教”,忽视语文教学的个性,因此,认识“辅助”含义,分清主次,计算机辅助教学才能恰到好处。
下面就阅读教学而言,谈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辅助作用。
一、形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都明白孔圣人的教导,知道兴趣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先决条件。所谓“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成功阅读,我们都想一节课的开头就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计算机尚未进入语文教学之前,我们也曾为如何精心导入而费了不少精力,虽有一定的效果,可总是事倍功半。教育学告诉我们,在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不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高中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在教育工作中,就必须从教育的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导入新课这一教学环节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一些形象的,更易于初中学生理解的多媒体片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不妨先把课文的结尾制作成一个动画:一个赤身裸体,头戴皇冠的皇帝,身后是手中托着空气的内臣和一群大臣,摆着一副骄傲的神气在举行游行大典。两旁街道上,窗户上都是围观的老百姓。蓦地,响起一个小孩子天真的声音——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屏幕上显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场面呢?请看《皇帝的新装》。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这堂课的阅读,岂有不成功之理。
二、重现时代背景,引起学生阅读情感。
语文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的。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五十多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不是光凭就一般的口头介绍所能解决得了的,更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这时候,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情感,完成本次的教学工作。如在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内外勾结,国民党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国统区里派出大批特务采取暗杀手段的真实情景,配以沉痛的声音,解说李公朴被暗杀的事实,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出心中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时闻一多面临的险境。再展示出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会现场,李公朴先生夫人血泪控诉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的情景,此时每一个学生都会跟当年的闻一多一样,拍案而起。带着这样的情感去阅读这《最后一次讲演》,还能不成功么?
三、实施迁移训练,巩固学生阅读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这已是目前教育界形成的一个共识。而“不教”的前提是学生要把教师所“教”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课堂上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教学议论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理解议论文的格式相对比较简单,它要求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过程。而论点提出的位置基本上又可以归纳为:段首、段中、段尾,或自己综合归纳。那么我们就可以找相应的若干语段,它们的论点分别在段首、段中、段尾,或让读者自己综合归纳,给学生进行迁移训练。 传统的幻灯机和小黑板也许也可解决这一环节,但视觉清晰度上比不上投影仪的效果,课前的准备工作效率高不过电脑的录入,而且教学氛围单调沉闷。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出示语段的同时,若能配以相应的轻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我相信,在巩固本次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多媒体打开语文阅读教学新天地 篇6
●激趣导入, 引领诵读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 好奇心强, 在学习过程中, 大多表现出对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及时加以引导。在每一课的开始, 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 上课伊始我就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座“法布尔”的塑像, 学生兴趣盎然, 急于去了解法布尔。从认识人物开始, 我引领着学生一起走进了文本,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拉开了这一课教学的序幕。
又如, 《长城和运河》一课文本语言高度凝练, 抽象有余, 形象不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由于认知水平的局限性, 很难将诗歌中的具体描述转换成他们头脑中的感性表象, 使他们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而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身, 能清晰地把动态的画面展示于学生眼前,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体验。所以, 上课伊始, 我便向学生展现了一幅幅雄伟壮观的长城、运河图, 激发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再现文本, 角色体验
教学必须凭借具体的语言情境才能使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 而教材本身就是最直观、最具体的语言情境。在阅读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难以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 借助多媒体手段, 把文中描写的人、物、景变成直观的形象,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 加深体验。例如, 我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 用多媒体播放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的情景, 让学生边观察幻灯图片边用语言描述。学生的思维随画面形象而展开, 真正体会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情。
●创设情境, 引导练说
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动态地展示教学内容, 使课堂教学变得鲜活起来。但任教老师必须紧扣教材, 选择和设计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 展开听说读写的训练, 切实提高其语文能力。
《雪儿》一课描写了一个受伤女孩救护一只受伤鸽子的故事。在新课即将结束时, 我出示了一个多媒体动画——雪儿展翅高飞图, 安排了一次练笔:雪儿飞走了, 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我是否又会想起与雪儿相依相伴的日子?是否又会勾起我对雪儿、对那段美好日子的回忆呢?假如是你, 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请用你的笔, 把想对她说的话写下来, 托春风带给雪儿, 好吗?通过学生上交的练习, 我发现, 在他们情真意切的诉说中, 传递着对爱的感受和感动。一位学生如此写道:“雪儿: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 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我又想起与你相依相伴的日子。记得你刚刚来到我家时, 你的翅膀受了伤, 浑身黑糊糊的……雪儿, 当时我和你一样, 也受了伤, 我们真是同病相怜啊!有了你的陪伴, 我的生活似乎变得快活了, 变得充实了, 变得有滋有味了。雪儿, 现在你又在哪里为人们忠实地传递着信息?虽然看不见你, 但是我会为你永远祝福的!”在文本的动情点, 设计让学生投入地写、动情地说, 常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片段中, 创设了说话写话情境, 让学生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构建。他们用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感悟, 此刻他们已经能够充分领略到文本里面表现的情感, 他们俨然就是那个受伤的小女孩。
多媒体语文阅读教学 篇7
多媒体使文字形象化,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具有集图、文、声、像、动画于一体的特点, 它可以具体而生动地呈现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 使抽象、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 将教学信息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感官之中。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而兴趣是通过具体事物或特定情境的新颖性、独特性和感染性而产生的。通过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 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激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内在思考, 从而对所学的课文有了兴趣。
例如, 教授古诗《小儿垂钓》时, 我先播放了一组“动画”:一个头发乱糟糟的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钓鱼, 斜着身子坐在长满苔藓的野草丛中, 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小河边有个人远远地站着, 我们看到小孩在向他摆手, 可能是因为他害怕惊动了鱼儿, 不敢回应过路人。这组动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而且对理解“蓬头”、“莓苔”、“侧坐”、“垂纶”等抽象的词语具有很大作用。学生通过具体的图像一目了然地理解了这些词语, 也会觉得这首古诗学起来容易了, 所以学习就成了轻松愉快主动探索的过程。
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 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很多抽象的描述和文字仅靠教师的语言讲授学生是很难充分理解的, 而多媒体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图像解释抽象难懂的文字, 展现图、文的交相呼应, 通过视觉化效果, 使得教师能够向学生深入浅出地讲授抽象的内容, 化难为易, 帮助学生解决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方面的困难, 突破教学难点, 使教学方便、生动、高效。
例如, 教师在讲授《争论的故事》一文时, 可出示一张两人在争论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说道:“从图中人的穿着可以看出时间是古时候, 从表情可以看出他俩都很生气, 从山、树木、房子可以看出地点是在小山村。”一张图片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把时间、地点、人物看出来。根据学生观察的结果, 教师开始提问:“你们想知道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吗?他们为什么生气?”这样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也引出了教学的重点。教师还可将两人争论的话语设计成课件, 把内容进行提炼浓缩,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反问句的使用”会让争论更激烈, 更具有说服力, 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重点。
在进行古诗教学时, 经常会碰到一些需要重点分析的字词, 但很多小学生无法理解, 而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就可以突破教学中遇到的这些难题。例如, “儿童疾走追黄碟”中的“走”字, “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字, 可以使用多媒体再现诗中形象, 把学生引入古诗的艺术境界中, 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就理解了关键的词语。多媒体还可以将说明文中的抽象描述视觉化,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用词。例如, 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 仅靠课本中的一张图片学生无法理解爬山虎生长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爬山虎生长的环境, 它的脚长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向上爬的过程。这样, 不仅学生对课文本身产生了兴趣, 教学的难点也同时被化解了。
多媒体激发情感, 实现入“境”解“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只有通过入“境”才能解“意”。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拨动学生的“情弦”。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 再加上时代背景的差异, 有些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定情境, 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入“境”生情, 从而触发、唤醒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和理解文本的意蕴。
例如,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 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的感人场面。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原因, 要想深刻感受还有一定难度。因此, 可借助多媒体, 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当讲到周总理的灵车缓缓开来, 人们悼念总理时, 教师可播放人民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纪录片, 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人民的悲痛心情, 并进而产生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这样, 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 情感的陶冶也就落到了实处。
当然, 教师必须意识到多媒体不是万能的, 多媒体效用的最佳发挥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师要不断修炼解读文本的功力, 准确地把握“语文味”, 采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本情境中去。
多媒体启发多种感官, 培养思考力和想象力
“在阅读教学中应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儿童心理特征, 通过多媒体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读写结合, 同时多媒体的放大、动静结合功能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课文。”[1]教师适时、适度、适当使用“形、声、色”于一体的多媒体, 化静为动, 化无声为有声, 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可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和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要借助想象力把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描绘的生活场景再现出来。这就需要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展开想象。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 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 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2]例如, 在讲授《狐狸和乌鸦》这篇寓言故事时, 在导入环节, 教师可将整个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再配上精彩的朗读,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 不仅能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 而且激起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当形象的画面、悦耳的音乐、鲜艳的色彩, 再伴以精彩的课文朗读后, 在明理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狐狸和乌鸦再次相遇……”
毫无疑问, 多媒体的有效使用可以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虎添翼, 也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品位。但是, 教师必须警惕多媒体的不当使用可能会钝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想象, 更不利于学生符号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 图像理解只是一种手段, 而文字理解和感悟才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段连鑫, 李晓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 (12) .
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篇8
1. 巧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阅读兴趣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多媒体技术导入课题, 能以生动的画面, 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就会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课堂教学中情境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我在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 设计了多媒体课件, 给学生播放了满天乌云的场景, 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感受到了下雨的情景。这种形象、直观、生动的情景, 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 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2. 巧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具体, 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 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加具体, 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 《海底世界》是一篇知识性的课文, 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海底的光和声两方面的景象, 介绍了海底的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的物产, 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多媒体播放了海底世界里各种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没见过, 甚至是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精神异常振奋, 学习的兴趣也会被调动起来。
3. 巧用多媒体运用求异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窄, 认知能力有限, 中低年级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 一般只能维持10~20分钟,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按顺序教学课文, 往往错过学生学习重点部分的机会。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创设情景与优化教学方法相结合。采取变序法进行教学, 把握住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 从而可以优化教学结构, 学生学得主动,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 学习《世界多美呀》一文时, 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 请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自我展示朗读时, 我结合学生的朗读随机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喜欢的部分指导朗读, 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朗读课文的兴趣盎然。这样, 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了理解课文内容的任务,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达到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4. 巧用多媒体拓展延伸,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利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 把文字、图像、声音巧妙地结合, 老师选择适当的机会提出问题, 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训练, 让他们大胆地去想象, 去猜测, 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 通过多媒体演示, 让学生一起验证、修改、完善。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 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在教学《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时, 课文最后说:“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为了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 我一边用多媒体演示狼恶狠狠地扑向小羊的动画, 一边问学生:“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呢?”一位学生说:“狼扑向小羊的时候, 一下子掉进了前面的陷阱里。”我随机演示了狼掉进陷阱的样子, 学生看了拍手叫好, 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从而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式, 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一幅幅声色俱全、动静结合、生动逼真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 让学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步入精彩的语文世界,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提高了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将原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语言变成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使课堂阅读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 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使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许元明.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 , 2015 (02) :29.
浅谈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9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积极地开展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目前,小学生的语文教材非常的丰富,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水平有限,很多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的陌生。如果在教学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不仅不会理解,还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北京》这一课时,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掌握天安门广场四个方位具体的建筑物。但是,很多的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根本不知道这些建筑物是什么。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图片或者是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激发学生了解的欲望;另外,可以通过巧妙地设置疑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巧妙地设置疑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灵活有效的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在教学《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美丽的地球,然后展示给学生被损坏的地球,最后提问学生:“地球这样的变化是谁的过错?”然后让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这样课堂就显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突出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强,能够带领学生再现课文中的情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积极的思考,在思考中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使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提升整体的能力。如,在教学《观潮》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三个教学阶段,即潮来之前、潮来时和潮来之后,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欣赏,朗读这篇课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完要积极地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不仅课堂气氛能够活跃,也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和热情。更为关键的是能够让学生掌握教学的重难点,真正的学会阅读并乐于阅读,进而提升整体的语文素养。
三、扩展学生阅读量
多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拥有巨大的信息量,如果这些信息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阅读量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对于不同年级或者是不同的学生能够分层次的开展课外阅读的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内容。语文尤其是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靠学习课内的知识就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而是需要通过课内外的结合,只有通过课内外的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经过筛选以后再将一些优质的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而不是将所有的材料都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白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要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注重质的提升。
四、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持续的积累和总结。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学生选择阅读资料的能力、阅读速度、阅读效率以及阅读内化等因素。因此,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项系统的较为复杂性的工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习惯。多媒体技术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自动筛选出学生看的书目,这样会节约学生寻找书目的时间,有效的选择阅读资料。其次,通过多媒体提升学生阅读的速度,多媒体信息较快,尤其是一些多媒体课件,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些信息将不能够很快的吸收,错过学习的良机。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阅读课件上的内容,然后凭借自己的记忆力进行复述,复述可以是学生个体之间的比拼,也可以安排小组之间进行比拼,充分的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奠基阶段,因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这一阶段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自身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断的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的重难点,逐渐的扩展学生的阅读数量,进而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的能力。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方法中,教师借助对文本的解读、分析、引导,可以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能够极大的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多媒体语文阅读教学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多媒体技术:语文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已成为当今初中教育教学的一个热点。多媒体技术有效辅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所提供的情景比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容易引起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观察、判断、探究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初中生的想象力。同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引发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获得新知的能力,体验阅读的乐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构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调动初中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有利于丰富阅读教学内容,促进初中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进而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词句的理解和材料的赏析,而孩子们对词句的理解和材料的赏析需要一定的阅读情境,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阅读教学时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启发他们的奇思妙想。例如讲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文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既设计了配乐朗读,又从互联网下载的相关资料和图片,还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了PPT课件,这样使孩子们沉醉于诗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孩子们用眼睛看着,用耳朵听着,用心灵体验着,声形并茂的教学很快把孩子们带入了课堂教学,孩子们在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中,加深了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记忆,进而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多媒体技术以丰富多彩的画面,直观具体的形象,美妙动听的乐曲等信息不断丰富课堂,拓展了阅读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使他们的阅读热情大增,进而激起了初中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丰富初中生阅读感受,推进创新
众所周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们在全神贯注中体验阅读,感受材料,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而有效地发挥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都德的《最后一课》时,我就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并取得了高效的教学效果。我先运用多媒体展示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播放普法战争视频,孩子们完全沉浸在课文情境之中;接着,我通过课件点拨式质疑,孩子们马上被一个个有创意的问题深深吸引,并展开了丰富大胆的想象和创新。这些富有创新性的见解,无疑得益于我们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的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增大阅读的容量,让孩子们有效适应多种感官接收信息,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拓宽知识面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加强知识积累,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和技巧;能有效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培养个性化阅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借助于工具书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初中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显然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不低的要求。并且让孩子们把大量的课外书搬回家又是不现实的。此时多媒体技术电子图书库,正好有效地解决了孩子们读课外书难的问题。电子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运用网络在线阅读能够使孩子们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相关读物,进而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阅读空间,提高语文素养
互联网是丰富多彩的,它给孩子们的阅读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师生互动上网搜索资料,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理解感悟,又能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时,因为孩子们从来没见过岳阳楼,感觉不到岳阳楼的神奇雄伟,体会不到文言文语言描写的精妙之处。因此我让孩子们通过互联网搜集岳阳楼相关资料和图片,于是图片、资料、影像就会一一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此时,我们在讲解课文孩子们就会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感觉,他们再去阅读文中的语句时,感情就会有一个层次的上升。这样心中有景,并沉浸其中,语文学习就会进入最佳境界。
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中,它所提供的情景比教材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容易引起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初中生观察、判断、探究的能力,也更容易激发和调动初中生的想象力。同时,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引发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获得新知的能力,体验阅读的乐趣。
总之,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有利于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构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初中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有利于丰富阅读教学内容,促进初中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进而大大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实效。
作者简介:王秀英,女,汉,大学本科,河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保定市清苑区魏村中学任教,现任中学一级语文教师,在任期间,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获得保定市清苑区政府嘉奖和学课优胜奖。教学论文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多媒体语文阅读教学 篇11
一、整合的基本方式
1. 整合的基本方式可以有两种
(1) 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分别进行教和学。首先,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 决定以多媒体呈现哪些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 (或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源) 进行个体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 并利用多媒体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最后, 师生一起进行评价、反馈。这一过程, 多媒体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可表示为:
例如:鉴赏一首古诗
传统教学流程是: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独立思考→教师组织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巩固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对古诗的理解, 学生是抽象的、粗线条的。多媒体与阅读教学整合后, 学生可以自己操作, 既可以上网搜索前人观点, 又可以利用BBS, 共同探讨古诗中涉及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感情;教师也可以利用BBS展示自己的观点、思维的角度和内容等。这种直观、动态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省时、易懂。
(2) 多媒体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拓宽知识面, 通过校园网、因特网等平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 将所学知识与个人体悟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整合方式很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统一地发展, 比较适合研究性学习。教师只需对学生的选题、收集和分析资料以及研究的方法进行一般性指导, 至于问题的形成、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则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其教学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二、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1. 主体性与主导性兼顾原则。
新课程要求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但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不可放任自流, 应依据教学规划, 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选择认知工具、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伙伴, 进而体验、感悟、发展。
2. 目标性原则。
使用多媒体是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的, 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相关能力。教学过程中, 始终应关注课时目标, 不能为了形式多样华丽, 而不顾及教学效果, 忽视了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辅助工具或资源载体这一特性, 喧宾夺主, 将语文课变成了多媒体课。
3. 活动性原则。
将多媒体整合进阅读教学活动, 使学生对于上机操作、搞课题研究等活动有了更高的兴趣。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围绕教学目标, 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 在探索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才。
4. 开放与传统相结合的原则。
开放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开放, 是相对于传统、封闭而言的。思想上, 教师不等于权威, 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内容上, 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 渠道更多, 范围更广;学习方式上, 不局限于课堂, 不依赖于教师的传授, 途径更多、更广。甚至于, 结论也不一定是千篇一律, 应该允许学生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但开放决不是无限制的开放, 仍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 语文阅读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传授知识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 如果能将多媒体巧妙整合进教学活动, 必能展开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1]郑有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2]刘利.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B/OL].http:/www.docin.com/p-159419429.html.2012-9-3.
【多媒体语文阅读教学】推荐阅读:
语文实践多媒体教学07-01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08-24
多媒体激活语文教学07-17
语文多媒体教学六原则10-29
多媒体教学下中学语文11-17
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10-18
多媒体与初中语文教学05-17
多媒体与中职语文教学06-24
高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08-31
多媒体动画与语文教学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