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激活语文教学

2024-07-17

多媒体激活语文教学(精选12篇)

多媒体激活语文教学 篇1

多媒体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改革学习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多媒体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扩大学生知识面。但多媒体始终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在课堂上要合理把握运用的度。

●●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课件来进行教学, 可以再现课文所反映的场景和意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获得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 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教材中, 比较枯燥的科普文完全可以利用课件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观游记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也完全可以利用课件再现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来激发学生兴趣;优美的散文, 如《荷花》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更是物尽其用。但是有些文本并不适合用课件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草船借箭》、《一夜的工作》等等, 这些文章更需要教师用本身的素养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完全依赖课件, 即使教师利用课件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要注意适可而止, 否则会适得其反。笔者曾有亲身体验。一次, 我执教《坐井观天》这篇课文, 课前为使这个寓言故事更显童趣, 我制作了许多精美的图片。开始, 学生还都兴趣十足, 可由于图片过多, 学生只被图片吸引, 根本无暇思考, 真是过犹不及。

●●突破重点难点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天鹅的故事》一文中, 在处理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含义丰富, 富有表现张力的“点睛之笔”时, 只简单地利用课件再现天鹅从天空落在冰面的画面, 再加上石头落地似的巨响, 然后问学生感受到什么。学生对这句话的体会只停留在表面, 根本无法领略到这句话的韵味。而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静心揣摩的:

师: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静心体会, 尤其是对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动的词句, 最好静下来, 想一想:这个词、句表达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写?下面,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 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这些词句的旁边。

生:我读到老天鹅“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一句时, 感受到老天鹅很坚强, 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

师:你能从中读出老天鹅的精神来, 了不起!对这个句子, 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我读到这里, 心想: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长的, 砸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肯定很痛, 也可能会受内伤。但是, 为了找到食物, 为了能够活下去, 老天鹅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 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师:你是在用自己的心来体会的, 所以很真切!

生:我觉得“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写得好, 让人感受到老天鹅很硬。

师:“硬”在哪里?再往深处想一想!

生:“硬”在老天鹅很有勇气, 很勇敢。

师:所以, 老人称它是“破冰勇士”。

生:“硬”在老天鹅有顽强的意志, 它一次又一次地扑打, 不停止。

师:说得好!所以, 老人又称它是“顽强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讲, 我们总是将静态的比喻成动态的, 平凡的比喻成美丽的。这么美丽的天鹅, 却被比喻成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 这个比方打得好吗?

生:老天鹅从空中笔直地扑下来, 就像石头一样。

生:石头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 以此表现老天鹅不怕痛, 不怕受伤。

生:像石头一样落下来, 表示力量大。

生:这样一比喻, 让人更加敬佩老天鹅了。

师:同学们这样说, 看来这个比方打得真妥帖, 真形象!现在再来朗读, 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这样的引领揣摩中, 重难点得到解决自不用言, 学生也对言语敏感起来, 超越文本获得了言语的滋养与积淀。因而, 有时“无”更胜于“有”。

●●情景交融处

凡是聆听过王崧舟先生的《只有一个地球》的讲课, 都会为他那高超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正如一位特级教师说的:王老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生发想象, 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被化成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 激荡着人的心灵, 引发着人的思考。课上, 几乎没有课件画面, 只看到他在竭力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表达情感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表达情感的自由。再看一例, 一位教师在教《山里的孩子》中的“山里孩子的脚印在山冈, 在竹林, 在小溪……”时, 利用课件机械地把一个个大脚印“啪”、“啪”、“啪”地打在山冈、竹林、小溪……如此运用课件, 简直是浪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这两个案例充分告诉我们, 课堂上情感的激荡, 诗意的流淌归功于教师的人格和教学魅力, 多媒体永远只能处于辅助地位。

●●扩大知识面上

在教学中盲目追求综合,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也极易走向极端。如有位教师执教《看花灯》一课, 用了20多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元宵节录像, 忽视了语文学科所要达到的语言文字的标准和要求, 忽视了学科特点。有些教师上课时总喜欢知识大容量, 让学生接受大量的信息, 使学生上课时忙于应付, 结果学生能真正接受、消化的课外信息很少, 而文本也没好好研读, 致使本末倒置。

总之,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多媒体正以其锐不可当的气势走进小学语文教学, 只要善于运用, 它就能成为教师最好的助手。

多媒体激活语文教学 篇2

课题组成员对多方面信息材料进行汇总,开展了一次课题研究总结会,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作出如下总结

语文多媒体课件属于新型的语文课程资源,可以打破课堂与课外的界限。使用有价值的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方面有所创新,否则缺少实用价值,课堂教学就会死气沉沉。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语文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巨大的存储能力,存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教学资源来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初中生的思维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发散思维。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以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二、展示文本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教是为了不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按课前预习,课堂授课练习,课后作业、写作等顺序,可归纳为:“文本预习法”、“课堂问题回答法”、“课堂笔记法”、“文本分析法”、“文本练习法”、“略读法”、“精读法”、“作文仿作法”、“作文修改法”、当然还有课外的“读报法”、“演讲法”、等等。方法不单由老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语文知识上,现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这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学法指导应和多媒体课件结合起来,用文字进行具体展示,这样更直观、更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操作。学生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学法,一步一步理解文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

巧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的教学 篇3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文科是文学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小说、戏剧、诗歌与散文的教学,学生“能否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传统教学手段较难营造出师生共鸣的氛围,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个缺陷。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有趣、更有效率,能够激活语文课堂的教学。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唤起学生真切的感知

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精心设计一个学生置身于其中的情景。这种“情景”,可以是一个蕴含着某种实际问题的事件(实在情景),也可以是引起学生兴趣并要求他们讨论的图画或录像(图像情景)。当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任务情景”中“抛锚”,他就会面向生活与实践,为解决问题而学习,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就会去自主地寻觅、探究和发现,学会怎样学习,也才可能有更多的积累、领悟和体验。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主动地寻求,所获得的东西比教师讲授给予他们的,也就要丰富得多、扎实得多。而且这样做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意义更为深远。因为,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端,没有正确的感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就会成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动画、音像等多种方式来显示教学信息,多重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造了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作品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这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台湾的日月潭风光。教师只凭口述,学生是无法想象日月潭的风光的,这时,我们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孩子们了解那里的风光。我们还可拓展一下,台湾除了日月潭这样美丽,你们还知道台湾的什么地方美丽吗?教师随机可以展示台湾的其他美丽的地方。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台湾。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营造立体的语言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对一件事感兴趣时,往往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只有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化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学科具有文学性的特征,名篇名作的文学美,往往只有凭借声音美、画面美才能展现出来。传统的教学使用单调的“粉笔+黑板+笨拙的诵读”的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教育技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难以招架。如何解决课堂教学中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累,效果却只一般的痛苦现实呢?那只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多媒体软件集图像、声音、文本于一身,它可以提供美妙的音乐、标准的发音和令人陶醉的诵读,听起来真是一种享受,再加上录像、动画,使学生进入了语言美与文学美的氛围中,耳朵里所听到的、眼睛所看到的都与语言美、文学美有关,无形中加强了戏剧、小说的感染力量。像《雷雨》《丑小鸭》,这些文学作品的教学如果能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就更能展现它们的艺术魅力。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构筑广阔的生活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

传统教学只能展现狭窄的生活情景,难以促使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构筑一个广阔的生活情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狭窄的生活片段转化为广阔连续的生活场景,使抽象的事物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逼真的写作情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

传统作文教学比较重视三方面的教学:一是字、词、句的教学,二是语言的教学,三是主题思想的教学;却忽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学生往往只须记忆世界,无须体味世界,只须重复生活,无须创造生活,因此学生的感受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退化了。长此下去,学生的作文抑或辞藻华丽、华而不实,抑或词不达意、言不由衷,抑或隔靴搔痒、无病呻吟。“作文三步法”创立者毛继东教授认为,科学的写作指导方法,必须先帮助学生建立感觉系统而非词汇系统,必须引导学生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而不是用词汇引导感觉。多媒体教学恰恰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作文教学的缺陷,它能够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体味,使写作任务由单调变为丰富,由静态转为动态,给学生展现一个五彩斑斓的大世界,较好地开发学生的感觉系统。采用开放式作文题目,辅以多媒体手段,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例如,笔者以“桥”为话题,采用多媒体手段,开了一节写作辅导课。首先,播放“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首动听的童谣,多媒体依次播放各种各样的桥的画面:赵州桥、泸定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上海浦东大桥。接着播放“卢沟桥抗战的场面”、“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参观卢沟桥的场面”,同时配上旁白:无论是古朴的桥,还是现代化的桥,无不承载着历史,承载着生命,传递着情感,沟通着友谊,看着这一座座桥,你联想到哪些铭刻着爱与恨的故事?此时此景,学生浮想联翩,他们想到了七月七的鹊桥、白蛇许仙的断桥、更想到延续生命之桥(母亲)和传递友谊之桥(航海家郑和)……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这种浓烈的氛围,使学生能够释放心灵,张扬个性,自然而然进入写作的亢奋状态,写出颇具特色的文章来。

善用多媒体 激活诗歌教学 篇4

●运用多媒体活化意境

诗歌的美主要表现于丰富的想象、炽烈的感情, 而这些又集中体现于意象和意境之中。所以, 对意象和意境的欣赏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这一方面将发挥得天独厚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 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埋地运用, 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 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即培养学生感悟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如在《泊船瓜洲》的教学中, 教者首先用声图并茂的媒体范读素材, 把学生引入了诗文的意境中。在揭示课题, 提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进行作者及背景简介后, 即切入朗读与理解。教者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全诗, 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画面内容, 在朗读中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其中蕴含的情感, 启发学生如何朗读来表达这种情感。这样学生始终处于意境的体味和情感意境的朗诵表达上, 学习兴趣强烈, 施教者也深深地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最后, 师生进入教学高潮, 欲与诗人情境交融, 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泊船瓜洲》, 真切地体验到诗歌的意境美。

●适时呈现声响画面

如教学《泊船瓜洲》中, 在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时, 教者在朗读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领会“绿”的意境。教师让学生展开联想, 各抒己见, 待学生们有了初步感知和各自的想象后, 老师才呈现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画面并配以美妙的音乐。许多学生顿感豁然开朗, 有的学生为自己想象能与老师展示的画面意境相吻合而兴奋不已, 成功的甜美写在脸上。音乐、朗读、旁白等在内的声响和包括图片、动画在内的画面, 向学生呈现,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但如果呈现时机不适, 像放电影一样地给学生以五彩缤纷的画面, 从过去老师的满堂讲, 演变成如今教师的满堂“放”, 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看, 机械地回答。如此换汤不换药, 只不过使学生在饱眼福、耳福, 而实际并无多大收获。自主学习, 亲身体验, 重在思维的过程的教学思想在诗歌电教课中同样不可忽视。要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联想、想象, 在“瓜熟”时呈现现代教学媒体中的声响画面, 才能“蒂落”而水到渠成。当然, 教学媒体的呈现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灵活呈现, 其标准在于“适时”, 切合时机。电教媒体只是个“媒体”, 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使用中如何达到有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提高朗读水平,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才是目的, 切不可喧宾夺主!

●适时切换屏幕内容

第6课 激活多媒体作品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给幻灯片的文字和图片添加不同的动画效果。

2.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设置动画效果和超级链接的操作过程。

2.体会动画效果和超级链接在幻灯片中的使用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2.培养一定的想象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为幻灯片中的内容设置动画效果和超级链接。

难点: 掌握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准备

1.上节课已完成的多媒体作品。2.接入因特网的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引入情境

1.动画效果和超级链接真正体现了幻灯片的魅力,它会让我们的幻灯片从此动起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是怎样实现的。

2.教师可以先展示幻灯片中的动画和超级链接的效果。

初步形成对动画效果和超级链接的印象。

在学习本课前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课堂学习

(一)设置动画效果

1.打开“学校安全知识”演示文稿,选择第一张幻灯片,单击菜单栏“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给艺术字标题添加“飞入”的动画效果效果。

2.在“自定义动画”窗格中,单击“更改”→“进入”→“其他效果”,可以修改以设置的动画效果。

3.动画效果设置完成后,艺术字和剪贴画旁便会出现数字标记,这是动画出场的先后顺序标记,通过“自定义窗格”下方的“重新排序”两侧的箭头,可以调整相应动画的出场顺序。

4.在“自定义窗格”中为动画添加合适的声音效果,保存整个演示文稿后浏览整体效果。

5.如果对上述操作步骤还有疑问可在“学乐园”中的“课堂讲解”里面进一步学习。

1.跟着教师的讲解步骤进行操作。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动画效果。

2.掌握修改动画效果的方法。

3.练习改变动画效果的出场顺序。

4.根据实际内容,为所设置的动画选择合适的声音效果。

1.让学生熟悉设置动画的基本操作步骤。

2.进一步巩固所学技能,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相关技巧。

3.巩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设置超级链接

超级链接可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自由跳转,这可以让我们的幻灯片的呈现更方便。

1.单击菜单栏“插入”→“文本框”,输入要设置超级链接的文字。

2.通过鼠标右键的快捷菜单,为文字设置超级链接,将其链接到相应的幻灯片内容。

3.保存演示文稿并预览链接效果。

1.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

2.根据自己所制作的幻灯片,为其设置文字的超级链接,当然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让幻灯片更具创意。

1.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与兴趣。

2.熟悉设置超级链接的基本过程,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课堂活动

1.小组协作,将全班同学分为两大组,每一大组以三人小组为单位完成本次课堂活动的任务。

2.两个大组分别采用设置动画效果和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激活“交通安全知识”演示文稿。对于遇到的问题三人小组之间应进行协作探究。

3.对活动进行评价与交流。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学乐园”里“课堂活动”中的设计。)

1.小组内推选出一名小组长。

2.为“交通安全知识”演示文稿设置动画效果和超级链接。

3.两组各推选5份优秀的作品,每份作品由一个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中所采用的方法。

1.进一步体验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掌握制作技巧。

2.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形成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课外探究

不同的动画效果会起到不同的作用,这种经验需要多次的制作才可获得,不妨小组合作,运用大家的共同智慧共同完成“家乡水质调查汇报”演示文稿。

分小组合作,进一步完善多媒体作品。对于所遇到的问题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并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运用多媒体 激活初中写作教学 篇6

关键词 写作教学;多媒体;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54-02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渗透,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促进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由传统单一、机械的被动写作教学模式转向现代教学模式,这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激活写作教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写作的低效教学,实现学生主动写作、乐于写作、学会写作。那么,多媒体在写作教学中具有哪些教学优势呢?

1 激活写作热情,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主动参与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写作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也非常注重写作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只有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降低学生的消极怠慢情绪,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才能使学生乐于动笔、乐于动脑,主动而愉悦地投入写作教学活动中来。有了学生写作的激情与动力,写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現代信息技术激活了写作教学,以图文声像情境来展现教学内容,将写作主题、写作素材等寓于图文并茂、声形俱备、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中,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精力,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起学生写作的激情与动力,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打破了以往教学呆板沉闷的教学模式与枯燥无味的教学氛围,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与趣味性,更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乐于写作,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写作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与强烈的动机,彻底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写作的教学现象,实现了学生写作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写作内容,整合各种写作资源,将与写作有关的内容以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关注,借助多媒体的强大的综合处理功能将写作的重难点讲清讲透,让学生产生想写的主观意愿,让学生乐于写作、主动参与。

2 再现真实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生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之源。生活丰富,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与阅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感触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内容丰富、感情真挚的优秀作品来。现在的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阅历,这些正是学生进行写作最为宝贵的写作资源。然而以往的写作教学,忽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无法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与感悟,学生的写作素材少之又少,自然也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多媒体具有强大的优势,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各种生活实物与生活现象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再现于课堂、展现给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更能唤起学生头脑中相关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提取更多与写作有关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体会与感悟可写。

如一次让学生写关于外出游玩的文章,笔者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校学生春游时的一张张图片,并向学生展示一些本地区优美的风景图。直观的图片、熟悉的场景、鲜活的人物跃然于学生的脑海,唤醒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然后笔者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学生积极地描述自己与家人、朋友一起外出游玩时的情景。通过广泛的交流,学生对生活的激情得以激发,相关的生活阅历得以唤醒,此时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便不会不知从何下笔、没有内容可写,而是一气呵成,写出许多富有真情实感与个性色彩的优秀作品。

3 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

雪莱说过: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也提出:想象力是科研中的实在因素,它比知识更重要。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想象学生自然也无法写出好的作品来。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而大胆的想象,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个性被压制,没有展开充分想象的时空,这是学生写作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多媒体为写作教学带来新鲜与活力,这些形象直观的图片、动听悦耳的音乐、逼真生动的画面、动态立体的视频,可以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刺激,使学生调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与多媒体所展现的内容完全融于一体,完全畅游于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独特的见解与感悟,而这些独特的内容正是一篇优秀作品的灵魂。

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将抽象的写作主题寓于各种形象直观的感性事物中,这样更符合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处于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的特点,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写作灵感,引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使学生能够以全新的角度、独特的思路、生动的语言来将读者带入一个优美、富有神秘色彩的境界,打动读者的心灵。这样的写作才当是语文教师所不断追求的作文教学目标。

4 借助网络平台,展示学生作品,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提升写作动力

学生的内心深处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可,在中小学生的心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教师与家长的认可,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与喜悦感,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写作动机,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些高科技成果已经走进平常百姓家,现在的初中生对此也非常了解,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宽广的平台,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一方面让展示作品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这也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使学生意识到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展示在班级优秀作品展示平台上;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与交流性,学生不仅可以随时浏览相关内容,而且可以就此发表个人看法,可以让学生针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展开充分的交流,进行相应的评价。当然教师也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到网络平台的评价、交流活动中来。如此宽广的学习空间,学生的交流更充分,更具有及时性与互动性,更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吸取他人优点与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长期坚持,这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总之,网络时代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完全排斥。要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坚持继承与创新,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此来激活写作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写作方式的改变,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写作氛围,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写作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学会写作。

参考文献

[1]刘斌.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商情,2008(40).

[2]王建芳.语文写作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3).

巧用多媒体激活化学教学 篇7

一、巧用多媒体, 在声、光、色彩的刺激中激活化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点就是能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多感官受到刺激,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知识, 感悟、体验知识, 这样逐渐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情感, 使之自觉地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多次良性循环的有效训练, 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产生, 化学教学活动有声有色, 课堂表达方式充盈而丰富。

例如, 在第一节化学课上, 紧扣化学中“变化”这一核心内容, 利用多媒体播放出四大发明的图片解说, 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 《人与自然》中生物变化的多个镜头, 城市建设中的日新月异等资料, 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 使学生对“变化”这一核心有了充分的认识, 学生学习化学就有了潜在的吸引力, 兴趣油然而生, 为化学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 化学课中许多微观知识, 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 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学习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时, 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分子的可分性和原子的重组性, 使学生清晰地观看到分子和原子的直观图形, 正确认识分子结构, 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因此, 多媒体在激活化学教学方面, 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巧用多媒体, 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激活化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学生能成为“网虫”, 这与网络有很深的联系。因为网络已经走进学生的生活, 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 每个章节间知识点相对独立性较强, 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 (如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笪建水县青云中学孙芳为有机化合物知识, 而初中化学课本上涉及的内容少) , 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慢慢减退, 最后感到索然无味。在化学教学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 让学生真正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要多注意剪辑资料, 取其精华, 及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在活灵活现的世界里开阔眼界, 学习知识, 真正感悟“知识就是力量”。如在学习稀有气体时, 及时播放城市里闪烁的霓虹灯, 在色彩斑斓中找到灯光发出不同色彩的原因。又如在学习金属的保护时, 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 引申出金属锈蚀的条件, 如何防止金属生锈等问题, 使学生充分认识保护金属的重要。让学生在灵活的教学中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丰富内涵。

三、巧用多媒体, 在探索与分析中激活化学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

我国是文明古国, 有很多值得后人称道的骄人成就。在化学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全方位展示我国在能源、材料、医药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贡献, 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观看化学家在探究活动中的严谨和艰辛, 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学习作风。当然, 要真正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在教学中除了不断丰富教学经验, 同时, 教师要不断学习教学新思想, 探索教学新方法, 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挖掘学生的个性优势,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成功专家罗宾曾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 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 等待我们去唤醒他。”对于计算机运用熟练的学生, 要放心大胆让他们操作,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巧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 篇8

1 创设良好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动力。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 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 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掌握率, 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设下很好的铺垫。在教学中, 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学, 通过充分运用课件, 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激发学生对桂林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河山。当桂林山水风景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让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去感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桂林山水, 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课文内容, 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及美的享受中学习并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出作者对桂林山水的无限喜爱之情。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

2 运用多媒体, 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给课堂增色, 大大增强了教学内容生动性,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往往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恰当灵活地运用多媒体, 创设与作者情感紧密相关的情境, 用语言渲染做铺垫, 以多彩的画面、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 声形并茂的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突出文章重点, 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境的沟通, 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难点的突破, 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和意境的体验, 深化文章中心, 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迎刃而解,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景交融。

在《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时, 巧妙运用媒体, 引导学生悟文生智,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启迪学生展开想象, 课件出示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 出示课件──石钟乳、石笋, 进行想象思维的训练, 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象。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 把幸福带给人间……”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使人感到身临其境, 趣味无穷。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展开想象, 感悟祖国山河秀丽, 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些多媒体演示既生动又直观, 欣赏双龙美景, 不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 运用多媒体, 拓展延伸, 提升阅读感悟

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快捷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可以不断地训练学生使用信息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利用多媒体, 有机结合运用多媒体进行拓展延伸。增加了课堂信息量, 它打破时空界限, 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 笔者将其作为一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课, 为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 笔者制作了多幅内容各异的多媒体画面, 引起学生的情感, 每个孩子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 在心里再一次赞叹圆明园的雄伟。在巩固新知的同时, 又使知识向课外延伸发展, 促使学生不断扩大阅读面。这夯实学生阅读的基础,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 结 语

总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灵活地运用多媒体,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激发学生情感, 锻炼学生思维, 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 有利于从知识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转变, 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课堂变得和谐高效、有声有色。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精彩纷呈, 有利于从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的转变, 有利于创新教育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高效, 为语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打开一片全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运用多媒体技术, 激活数学教学 篇9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如果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 通过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 创设引起学生思维的情景, 把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 就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这方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函数单调性》的教学来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中的运用。

在函数单调性的教学中, 我先利用多媒体电脑向大家展示某地一日气温T (℃) 随时间t (h) 变化的情况, 让同学们从图中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 气温是怎样变化的?随着时间的增加, 在时间段0时到4时内, 气温不断下降;4时到16时内, 气温不断上升, 16时到24时内, 气温不断下降, 从而引入本课的课题。通过创设实际生活的情境, 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源于生活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唤起学生的“主角”意识。然后我通过多媒体电脑设计、演示动画 (1) 函数y=x+1随自变量x变化的情况 (2) 函数y=-x+1随自变量x变化的情况。

由初中知识过渡到今天要学的知识, 对初中知识进行深化, 激起学生新的认知冲突,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我通过多媒体电脑设计、演示动画 (3) 函数y=2x2随自变量x变化的情况, 从而画出图像, 设置启发式问题, 让学生们自己通过动态图像变化分析:

在y轴的右侧部分图象具有什么特点?

指出在y轴的右侧部分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规律?

如果在y轴右侧部分取两个点 (x1, y1) , (x2, y2) , 当x1<x2时, y1, y2的大小关系如何?是不是在定义域内任取两个点都有这个规律呢?

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这个规律?

反过来, 如果y=f (x) 在 (0, +∞) 上是增函数, 我们能不能得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呢?类似的分析图象在y轴的左侧部分。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 实现“形”到“数”的转换, 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让多媒体激活汉语拼音教学 篇10

●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习兴趣

以前在上拼音课的时候, 采用的是口头传授的方式, 时间一长, 学生有厌倦之感。现在我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丰富资料, 制作了有关拼音的多媒体课件。由于多媒体的辅助, 教学视感强, 直观形象, 加上课上适时适度的运用, 学生兴趣盎然, 我也倍感轻松。

例如, 在教学声母“j”时, 创设动画情景:一只母鸡带领小鸡在草地上玩耍, 小鸡们看到蝴蝶在母鸡头上翩翩起舞时, 高兴地“叽叽”叫。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了“j”的字形:竖左弯像母鸡的身子, 点像母鸡头上的蝴蝶, 小鸡的叫声就是“j”的读音。由此, 学生喜爱拼音课。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 谁占领了这个山头, 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运用多媒体, 提高认读能力

“读”是汉语拼音的关键。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 学好声母和韵母非常重要。而每一类字母的发音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时, 不能单靠死记硬背, 而要指导学生掌握其发音方法及其规律, 利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使这个过程更加清晰、明了,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zh、ch、sh、r与z、c、s是发音的一个难点, 教学时要求讲清发音部位, 可采用剖面图的形式, 随着读音, 形象地展示如zh、ch、sh、r与z、c、s时舌尖的不同位置 (可采用彩色或动感突出舌头) 。让学生一边听音, 一边观察, 然后模仿, 配合讲解、点拨体会发音要领。这样做, 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可让学生真正看清每个字母发音时舌尖的位置, 因此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解的时间, 使学生有更多的认读机会, 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运用多媒体, 提高书写能力

学生一入学就学拼音, 书写拼音可以说是学生学习书写的起跑线, 所以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至关重要。特别学习前几课时, 除了教师亲笔示范外, 可运用教学课件展示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图、局部放大执笔的姿势图, 便于学生观察、学习、效仿。识记字母形状是书写字母的基础, 教学字母的形状时, 充分发挥课本插图表形的作用, 运用扫描程序将课本插图扫描进计算机中, 然后编辑到相应的课件里。教学时, 进行直观演示:将字母挪移叠加在课本插图与字母形状相似的地方, 学生通过观察一下子就找出了字母的形状特点, 如t像伞把, n像一扇门洞, h像一把椅子……然后编成顺口溜:伞把样子ttt, 一个门洞nnn……这样教学, 学生对字母的形, 学得活, 记得牢。在读准音、记住形的基础上练习书写, 也可用动画辅助。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向学生清晰地演示出字母的起笔和落笔位置, 以及字母每一笔的走向, 并配以讲解, 使学生能对每个字母的运笔及位置一目了然。如教学字母“j”时, 课件采取视听结合的方式指导书写, 电脑一边显示出字母“j”的运笔走向, 一边则讲解字母“j”每一笔的名称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还可利用实物展示台教学生书写。教师用笔当场书写,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书写的真实过程。在实物展示台上, 教师一边示范, 一边讲解: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得拢, 写完所有的字母后再标调;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 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这样的教学使书写直观化、具体化, 同时还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要把字母写得端正、匀称、美观。

●运用多媒体, 巩固拼音教学

初入学的儿童自制力一般都比较差, 教师如果长期进行重复单调的训练, 儿童的注意力往往处于分散状态, 运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设计、制作新颖多样的练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计简单而有趣的游戏来巩固拼音的学习。如, 钓鱼。画面上有一只小猫在河边钓鱼, 每条小鱼身上都有一个音节。学生每读对一个音节, 小猫就钓到一条鱼, 放进鱼篓, 课件发出语音响应:“你真聪明!”比起传统的抽读卡片巩固拼音, 学生更喜欢此类带有动感的游戏练习, 也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实效。

借助多媒体激活思想品德课教学 篇11

关键词 多媒体;思想品德课;合作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33-02

在初中所有的学科教学中,因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不明显,趣味性不是很强,所以这一学科往往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真实模拟教学内容的现实场景,再现教材中描述的活动情境,通过图、文、声、像生动的展示活动内容,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和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增强教育效果。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变成个别化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各种教学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的教学活动,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就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1 借助多媒体再现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思想品德课枯燥的知识内容,机械的灌输方式,让学生常常觉得乏味,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多媒体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性高涨,很快进入学习探究的状态。通过展开联想、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建立表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效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这一单元内容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各种交通标志图,展示交通法规及交通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同时播放交通宣传的宣传画或交通宣传动画片,播放违反交通规则造成恶性交通事故的典型案例片段,增强教育效果。这样,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深刻理解“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真正意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护好自己。在教学“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一单元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的MTV,熟悉的旋律、感人的画面,让学生从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到56个民族大家庭的幸福、和谐与欢乐。在多媒体大屏幕的感染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非常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2 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手段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核心优势,选择新颖、经典的具有鲜明时代主题且符合学生当前思维方式的流行音乐、影视素材等展现教学内容,以学生兴趣引导为原则,调动其主动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如教学“师友结伴同行”这节课,通过DV记录发生在学生身边合作互助的事情,记录点点滴滴难忘的班级活动,深化团结互助的主题。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用身边的实例辅助教学,教学效果是最成功的。又如,在教学“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章节内容时,结合所授教学内容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和氢弹试验成功的画面,播放“神九”“神十”成功发射的壮观场景等精彩的画面,振奋人心的画面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在激动人心的场景中,学生从内心中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暗下决心、发奋图强、奋发努力、刻苦学习,决心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教兴国的远大理想。

3 借助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受到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的制约,往往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当中出现学生学不懂、教师不好教的困境。为了显著提升学生的直观认知,跨越社会经验障碍,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视频、动画形象化、具体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做到由抽象到具体、理论联系实践。事实证明,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可以显著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在“规则与秩序”这一课教学中,通常学生通过以往的社会认知教育已经对其含义略懂一二,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动感、形感、色感、声感的动画片方式呈现这样的画面:在一个大家经常玩的集体游戏中,如果有人不遵守规则,就会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下去。这样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主题就比较贴切,让学生深刻地了解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反过来可以深化提升“携手共进”这个课堂主题。

4 借助多媒体化繁为简、化虚为实,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想通过刻板说教让学生理解事物对错、判断事物的好坏之分是很困难的,更会因为普遍存在的叛逆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心理学家论证发现,在人的低龄阶段由表象感知到理性认知的跨越通常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要想快速高效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讲到“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这一单元内容时,在课堂开始讲授之前可以将南山、天池、地质公园等环境优美的影像呈现于学生面前,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去体会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多么地有魅力。借助动画视频演示环境变化,原本在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有一个水波荡漾的小湖,自由自在的鱼儿欢快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湖边的自然景色美到让人陶醉。这时可以将镜头转换,随着环境被人类污染破坏,湖水变得恶臭,鱼儿死了,天空灰蒙蒙的暮霭将大地笼罩得死沉沉的。小动物们哭了,人也不高兴了。“救救小鱼”这四个大字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荧幕之上。毫无疑问,这种画面对启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让他们知道自己有责任去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真实模拟教学内容的现实场景,再现教材中描述的活动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教育内容,其精美的画面、意境的创设、时空的拓展、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新颖活泼的呈现形式,使得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极为高涨,增强了教育效果。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呈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是根据教学重点进行专题教育活动的时候,选播感染力强、振奋人心的历史画面催发情感,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获得启迪。新颖的教学形式,浓厚的趣味性极强的课堂教学氛围,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树波.信息技术与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74-75.

[2]管景茹,刘芳.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把“三关”重“两环”[J].河北教育,2004(6):39-40.

[3]王昌松.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J].品德与社会,2011(2).

[4]孟庆铃.多媒体课件赋予品德与社会课无穷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1(2):78.

[5]徐华.让预设和生成在品德课中齐放彩[J].黑河教育,

运用多媒体课件激活英语教学 篇12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 优化英语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三大弊病。1.在教学方式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写学生记”的呆板方式;2.重知识的传授, 轻思维能力的培养;3.兼顾学生的共性, 忽视学生的个性。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不重视研究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的全过程, 使学生处于被动地听、消极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知识的状态。

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很大的成功, 但传统手段下的一些先天性不足, 却仍然难以得到改善。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传统手段下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的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若能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即“讲授法+演示型课件”, 则是比较好的英语教学模式之一。

整节课讲授、启发、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 内容一环扣一环, 环环都落实在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上, 课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色彩协调、重点突出、丰富的感性材料, 实际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开发智力, 突破教学难点, 体现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教学精神。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教师的教

1. 直观演示, 动静结合, 启迪思维, 开发智力, 突破难点。

语言的抽象性是英语的特点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事实、现象, 学生不能亲自实验、感知, 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 这样不能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若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表现时间、空间、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技术特征, 将不易观察到的事实、现象、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现到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 将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启迪学生思维, 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内动力。在英语教学中, 运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增设疑问,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望。

3. 化静为动, 设疑激趣, 强化思维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创新能力,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 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

教师不断设置目标, 引导学生自己达到目标, 这种利用电教媒体, 从变换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 造成某种气氛和环境, 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掌握过程的支配者, 更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 培养学生爱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意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优化学生的学

1. 激发兴趣, 解决“想学”、“爱学”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影响这种活动的因素多种多样, 既有学生的心理因素, 又有学生外部的情境因素;既有智力因素, 也有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告诉我们,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有了学习兴趣, 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 学生的学习将是进取的、主动的、高效的。

2. 培养能力, 解决“会学”的问题

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的本领, 即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应该领着学生走, 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应该扶着学生走, 而不是推着学生走;要含蓄的讲, 而不是直白告诉。要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尽管多媒体课件还不完善, 还有很多不足, 须进一步改进, 但它给我们英语教育的启示是十分清晰的:我们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变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 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认知过程, 改变只重视结论忽视过程的通病。在课堂上要给直觉思维以一定的重视, 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猜想、发现, 由直观具体到抽象一般, 从感性到理性, 强调知识结构的建立、推广、发展的过程, 在改变教法的同时, 还要进行学法指导, 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让学生自主学习。

上一篇:气测解释下一篇:教师形象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