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导入激活策略

2024-08-06

语文课堂导入激活策略(共11篇)

语文课堂导入激活策略 篇1

导入环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导入有利于聚拢学生分散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运用音乐导入

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音乐导入,往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背影》一课时,我在上课伊始播放了刘和刚演唱的《父亲》“: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学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于是,我顺势导入“:同学们,朱自清先生也有这样一位好父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背影》,一起感悟那父子之间浓浓的挚爱深情吧。”

二、 运用诗词导入

诗歌的魅力夺人心魄。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诗词导入,必能拨动学生的心弦,震撼学生的心扉,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故乡》一课时,我深情朗诵了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学生跟着轻轻地吟诵,于是,我顺势导入:“同学们,这首诗抒发了台湾同胞强烈的思乡之情。乡情已积淀为我们生命中的血肉、精魂,饱经沧桑的鲁迅先生对故乡的体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故乡》,去体悟鲁迅先生的情感世界。”

三、运用时事导入

时事是指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由于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这些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时事导入,必能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父母的心》一课时,我向学生描述了这样一个事件: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的一位母亲,当救援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死了。她死亡时的姿势是: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倾,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她用自己的身躯庇护着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毫发未伤。在她的手机屏幕上,有一条编好的短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学生听完后,唏嘘不已,于是,我顺势导入:“亲爱的母亲,我们向您致敬!父母的心是儿女的天堂,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共同领略父母的伟大情怀。”

四、运用故事导入

故事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有些故事语言生动凝练、形象鲜明,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故事导入,也能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捕蛇者说》一课时,我向学生讲述了《礼记·檀弓》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便派学生子路去询问。子路问她:“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情吧?”那妇女说:“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问那妇女:“那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那妇女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学生听完故事后,窃窃私语,于是,我顺势导入:“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不相信,可是当他经历了一件事后,不但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捕蛇者说》。今天,就让我们随作者的脚步,亲自去永州见证一下吧。”

五、运用图片导入

图片直观性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围绕语文教学内容,运用适宜的图片导入,同样能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飞红滴翠记黄山》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前配发的黄山图片,并且特别向学生说明这是黄山的巧石“猴子观海”。在学生啧啧称奇时,我顺势导入:“同学们,这只是黄山一角,我们看到的‘猴子观海’仅是其中一绝———怪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有关黄山的解说词《飞红滴翠记黄山》。通过学习,你们一定会惊叹、向往黄山的秀美风光。”

六、 运用影视导入

影视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趣味性、直观性,很能吸引学生注意。

例如,执教《明天不封阳台》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材料:有一个名叫徐秀娟的女孩,从小爱养丹顶鹤。大学毕业后,她回到了以前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再也没有上来。女孩与丹顶鹤朝夕相处的唯美画面,歌手朱哲琴的凄怆歌声,给了学生很大的震撼。于是,我顺势导入:“一个女孩和丹顶鹤的故事,反映了人对动物的关爱以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同样,一个男孩和一只鸽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又说明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明天不封阳台》这篇文章。”

七、运用悬念导入

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疑问,设置悬念,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活语文课堂。

例如,执教《鼎湖山听泉》一课时,我在讲析课文之前,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你从题目中可以捕捉到哪些信息?2作者为什么要听泉而不看泉?3鼎湖山听泉,作者听到了什么?4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学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个个都想成为破解“密码”之人。于是,我顺势导入:“同学们,要想成为解码专家,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打开课本,跟随谢大光先生的脚步去鼎湖山听泉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艺术性,不能千篇一律,要讲究形式,注重创新。只有这样,导入才能有效,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导入是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有效的导入方能聚拢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情绪,从而激活语文课堂,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行学习,为真正学好语文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导入,学习状态

语文课堂导入激活策略 篇2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学面临教学中学生厌学的尴尬的境地。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入手,探讨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结构特点,采用多种策略变学生不愿学为想学,主动学习。

关键词:教学策略 教法 处理教材 课堂设计

当下,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纠结其原因,“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巧置悬念,抛砖引玉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失街亭》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假如街亭未失,孔明能够一统中原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街亭已失,政局又将如何变化?街亭如此重要,孔明何以失守?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情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入情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片断等手段。笔者曾执教《我有一个梦想》,利用影片展现黑人遭受的不平等待遇,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同情而产生激奋,因激奋而融入情感与理解:“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通过情境的创设和课文内容的结合,学生情绪激昂,并对自由做出全新的认识。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美诗歌《雷雨》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人物个性特点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同学甲读周朴园的语言,同学乙读鲁妈的语言,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

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它们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其人文性能引起读者(学生)共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必然吸引学生,让学生喜爱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一)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是课程目标实现的手段。因此,教材是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应用活教材这个例子,而不是把它当做死材料。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另一个同学得到启发,“让我想起了前边学过的卡夫卡的《变形记》,人为了活下去竟然心甘情愿是去做一只小小的蟋蟀,这是人的自我否定。不仅否定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连人的价值,尊严也一起否定了,有什么比这可悲的?”“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新教材中选入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不少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的内容。若能对文中涉及矛盾关系细加品味,深挖本质,触类旁通,改变视角,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些矛盾关系的看法。不仅使课堂活跃,而且有利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优化教学策略 激活语文课堂 篇3

一、学生——自主地学,尊重开放唱主角

(一)尊重个性体验,创设自主阅读情境

课堂上努力突出“四自”原则: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1.读出自己。在讲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让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他们从课文的精彩片断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学毕业时的留恋与酸楚,自己犯错时父母责罚中流露的无限关爱等。联系自己使学生有话可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2.读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有了“主体创造”才是真正主动地学。在学习《斑羚飞渡》一文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喜欢此文,因为“一群猎人竟然眼睁睁地看着一群老斑羚壮烈赴死,做法残酷至极,却让我们来学动物被逼时所表现的精神,实在有些荒唐”。如此思想的碰撞,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

(二)开放学习资源,拓展自主创新空间

1.开展“拓展式阅读教学”。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应以教材为例,而不限于教材。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引导学生阅读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等有关濒临的物种报告;在讲授《心田上的百合花》时选择阅读林清玄的美文等,让学生在欣赏与评论中,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和语文的魅力。

2.注重多学科的整合。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语文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综合性实践活动《戏曲大舞台》中,引导学生在课下通过查阅书籍、采访以及上网等方式收集信息,了解戏曲知识,通过“知识大比拼”“脸谱大展示”(学生课下自己画)、“才艺大考验”(学习戏曲演唱)”等环节,展示学生的美术天赋和音乐才华,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二、教师——自主地教,相机教学燃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所以,只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反思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方式。“不拘泥一种模式,不迷信某一项教法,适合学生、适合自己、适合教材的就是最好的。”

(一)因生而定

在学生比较张扬善辩的班级,教师要心甘情愿当听众,于争锋相对时调和,于冷场尴尬时激发。在学生相对沉默、扎实、善于倾听的班级,则“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感悟与体会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因师而定

曾见过一名教师简笔画非常出众,笔者心生羡慕,却自知功底有限不敢尝试。因自身嗓音嘹亮,故在教学词曲时,亮开嗓子,为学生清唱一曲配乐后的《明月几时有》,让那低缓的音乐、哀伤的旋律、深深的情思,荡起起学生心灵的微波。

(三)因文而定

在讲授篇幅较长的小说如《孔乙己》时,让学生采用圈点勾画写批注的方法,及时抓住一刹那的感受。在讲授《土地的誓言》这样气势恢宏、感情炽烈的文章时,则采用范读、领读、分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方法,让失去国土的悲愤、誓死捍卫国土尊严的激昂在朗读中升华飞腾!

小学语文课堂激活策略 篇4

一、课前自学,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以自学为主”,这是语文界广泛的共识。以学生为主,旨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三个“为主”应成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宏观策略。课前自学,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

二、明确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

三、凸显个性,培养自主创新精神

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就应特别注意各个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

四、多读自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十分重要。一是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由地进行阅读。 二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感悟是一种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也是一种心理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语言表达方法。三是阅读并非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反馈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读的评价不只是“好”、“不错”之类的大众化语言,而应是具体的“语音正确,读得有感情,表现了某种情感等。”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

语文课堂导入激活策略 篇5

马山县林圩镇第三初级中学 潘丽娜

摘要: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便是走进这一艺术殿堂的关键一步。优秀的课堂导入设计是开启语文教学艺术殿堂的金钥匙,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是要成为语文教学艺术殿堂的门外汉,还是要成为语文教学艺术殿堂里的行家,笔者认为应该从重视和研究课堂导入设计做起。本文围绕如何设计课堂导入,从回顾复习、作者介绍、故事引入、悬念设置、情景创设、图物展示、游戏互动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摸索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导入 设计策略

什么是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导入也俗称“开讲”,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行为。课堂教学导入的成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授课效果。对于课堂教学导入,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回顾复习导入法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复习,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旧知识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真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回顾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春》一课中,授课教师设计下面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就学习了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得出描绘春天的诗句最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春有关,那就是朱自清的散文《春》。

这个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就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

心中想到高山,他的琴声就像雄伟的山川竖立在听者耳旁,钟子期听后就赞叹他的琴声就像巍峨挺拔的高山;伯牙想到了流水,他的琴声犹如翻滚的江水流进听者的心中。钟子期听后就会称赞他的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于是世人都称钟子期为伯牙的“知音”。几年后,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世上唯一的知音,于是把琴摔碎,从此再不弹琴。—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学,白居易与一个歌女之间的知音故事。

此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所讲故事要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且故事讲述要精彩生动,切不可把语文课堂演上绎成故事讲坛。

四、悬念设置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然后再导入新课学习。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的导入: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于老师在设计这则导语时,紧扣人物特征,给孔乙己定位是一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然后再通过三个与课文息息相关的问题,布下一连串的迷阵,并且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成功地设置了悬念,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寻找答案的强烈欲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可见,最好的悬念应该来自于课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认真学习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游戏,是人类最古老的娱乐方式,它可以淘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在课前设计游戏互动,既可以是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后气氛,还可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角色分组,让各小组认真预习课文,上课前让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扮演课文中的相应角色,通过戏剧的方法来表演课文内容。待学生表演结束后,结合各小组的表现,一边点评各角色的表演者的表现,一边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互动游戏中,充分理解课文主旨和寓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互动导入法常见于低年级的课堂,其实在高年级也可以运用,因游戏不分年龄。无论年龄大小,要成功运用游戏互动导入法,关键在于如何掌握一个表演的度。如果游戏互动表演度过短、过轻,只是蜻蜓点水,就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果游戏互动表演度过长,过重,又会主次颠倒,容易把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游戏表演。

除了笔者以上列举的七种,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好的课文教学导入犹如一个“锤子”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能带领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带领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带领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最终完成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教学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它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开始。无论采用何种课堂教学导入法,都应以学生为主,因人而变,因势利导,因文而生,切实把课堂教学导入变成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也只有这样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地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 张圣君.情感,让语文教学绽开美丽之花[J].文教资料 [2] 方晓映.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的探讨[J].文教资料

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篇6

一、教学模式的“灵活化”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被现代社会的学生接受。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创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当然,创新教学模式不是说教师不备课了,而是要备得更多、更透、更全面;也不是说教师不讲课了,而是要讲得精,讲得深,讲得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固定地运用某一种刻板、僵化、统一的模式或某几个简单的步骤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类型、教学内容、学生年龄、学生兴趣等创设恰当的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节课都给学生以成功感、满足感,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参加课堂活动,提高课堂质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发现和探究的全过程,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去创新,去创造。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等,以激活学生的创造灵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实现创造性学习。正所谓:“教无定法,灵活教学。”

二、课外活动的“活力化”

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而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向语文实践活动延伸的课外活动,就成了语文课堂学习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相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把学生的视野带出校园,带进社会的各行各业,使学生接触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

语文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自由性、自主性,更易为学生喜爱和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展示特长,发展个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

我们要注意精心组织开展课外活动,使其成为联系课堂和生活的纽带。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每节课前作5分钟轮流演讲,并要求内容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设计提问环节,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看法或感受,教师在其中予以点拨和引导,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坚持每月一至两次语文课外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专题辩论会”“背诵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作文比赛”“语文基础知识抢答比赛”“课文舞台剧表演”等。教师可以要求全员参加,也可以自愿参加,并评出前三名表扬奖励,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充满活力地投入其中,展现特长,树立自信,从而使语文教学活力四射。

三、课外阅读的“活泼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课程目标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想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名著,确实是非常必要的。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积累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力杠杆,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师益友。既然如此,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拓展。叶圣陶曾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教师教,自己能阅读。”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延伸和补充。

面临现今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课外阅读是一个何其广阔的天地,所以我们也应将课外阅读“活泼”起来,除了文学名著,还可以增加现当代名篇,中外传记,有益杂志,时事报刊,网络佳作等,让学生可以自由驰骋,而不是只成为“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当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这首先体现在书目的选择上,其次就是有效的方法,再次组织多样的交流活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流”。我们相信,课外阅读活动只要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并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终身受益。

随着高中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要让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拘泥于传统,不束缚于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杨东平.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文汇出版社,200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策略 篇7

一、诗歌导入

小学生的思维都很简单,太复杂的知识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一节课的最开始教师就去讲重点难点的话,那小学生就会听得云里雾里,渐渐地,小学生就会失去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难点都简单化,打个比方说,教师可以把教材上需要学生记住的生字词编成朗朗上口的诗歌,这样就能帮助小学生轻松掌握了,也能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问题简单了、轻松了,小学生就能学会,只要小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就会愿意去学习。

二、故事导入

故事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将故事与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生动的故事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自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学习。如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些汉字在学生眼中复杂、难写、难懂,如果只是枯燥地进行生字的学习,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激起学生识字的激情。每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生字故事,以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注于故事,从而在无形中将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转移到生字本身上来。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可以将汉字的音形义等结合起来,更加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与掌握。

三、歌曲导入

音乐是人类的最爱,一曲欢快而轻松的乐曲可以帮助欣赏者消除不良情绪,带给欣赏者以身心上的愉悦与放松。为此我们可以用音乐来导入新课。以学生所喜爱的歌曲来渲染欢快而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身心上的自由,这样自然可以换来学生积极而主动的学习行为。同时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传达语言所不能描绘的情感。

每篇文章都不是作者的无病呻吟,而是包含着作者最真挚的情感,这些情感是通过文字来表达的,但并不是直接附加在文字上,需要学生用心去体会。而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可以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这样自然更加利于学生展开富有感情的阅读,从而为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打下坚实的情感基调。

四、悬念导入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能产生主动求知的动力,那么学习自然就会成为一种乐趣,一种追求,一种发自内心的主观行为。为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来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从而使学生带着心中的困惑来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

如在学习《山中访友》时,我先将题目板书于黑板上,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作者,在山中你会去访问哪些朋友呢?这样将文章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展开充分的交流。此时相机导入:作者所要访问的朋友有些不同,究竟访问了哪些朋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关注,自然能够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阅读。

五、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其信息内容更为丰富,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信息量的不足;其形式更加多样,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更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将学生带入信息量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宽广学习平台,让学生带着兴趣走向文本,走进语文教学。

如在学习《火烧云》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从互联网上所收集到的丰富而直观的图片制作成视频短片,直观而动态地展现给学生,带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冲击。这样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六、情境导入

情境教学法将无形的情与有形的境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教学更有感情色彩,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利于学生性情的陶冶与情感的提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材,深入学生的生活,在学生的生活与教学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有效。

带趣导入激活课堂 篇8

一、故事引入, 提高志趣

因为数学的发展史本身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 有数学家呕心沥血孜孜求索的故事;有闪耀广大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故事等。这些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他们的视野, 又是很好的引入素材。

如:讲等差数列求前n项和时, 先给学生讲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计算从1到100的自然数的和, 通过故事的启发, 激发学生探索等差数列求和规律的兴趣。如:讲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时, 先讲古代印度舍罕王重赏他的宰相———国际象棋的发明人达依乐的故事, 由此产生求知的欲望与热情。

适意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从情境中引入课题,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树立信心, 提高学习志向与兴趣。

二、游戏引入, 激发兴趣

职高的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 玩游戏可以协调手眼的配合、开发智力, 适度的游戏旨在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都是参与者, 所以游戏也是课堂教学的“调味剂”。

如:讲对数时, 先用一张报纸, 对折一次成2层, 对折二次成4层, 以此类推, 折叠到第三十二次时, 问有多高?考虑怎样计算2的32次幂呢?说明对数就是数学计算的科学工具, 这样使学生想了解对数、学习对数;如:讲正多面体时, 先用六根筷子搭图形。如何搭成四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启发搭成三棱锥形。再用十二根筷子搭图形, 如何搭成以筷子为边长的六个正方形?如何搭成以筷子为边长的八个等边三角形?启发搭成正方体、搭成正八面体。接着就介绍正多面体的概念, 展示五种正多面体的模型;又如讲概率时, 先玩骰子滚数字, 再引入概率, 然后介绍概率的发明来源于对“骰子”的研究等。

设置有趣的游戏, 要富有启发性, 会产生悬念, 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牵动学生的思维。

三、灯谜引入, 创设情趣

灯谜与数学一样, 能促进人的思维活动。适时将巧谜佳作引入数学课堂, 就如在平静的湖面投进一颗石子。把课题或主要术语编成灯谜, 一开始就写在黑板上, 学生一见猜灯谜, 顿时兴趣倍增, 很快进入课堂角色。

如:讲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前, 先写上“争汉鼎, 算信件”, 各打一数学名词, 经点拨, 用会意法猜出“三角、函数”, 紧接着就点明课题;如:讲分数指数前, 先写上“两边清点、双手合十”, 各打一个数学名词, 经点拨后, 用会意法猜出“分数、指数”, 接着展开内容;如:讲直线的倾斜角前, 先写上“比萨塔偏南5.5°”, 打一数学名词, 启发后, 用会意法猜出“倾斜角”, 接着提出课题, 介绍相关知识等。

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其文化素养, 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四、媒体引入, 增加乐趣

在认知结构中, 直观形象具有鲜明性和强烈性, 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 具有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 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讲解集合概念时, 先用多媒体投影蓝蓝的天空中, 一群小鸟在飞翔, 可以将它们归结为鸟群等来进行新课引入;又如:讲椭圆的定义前, 先利用Power Point等软件动态演示地球等行星的运动轨道, 让学生感知“椭圆”, 然后调用《画板》平台设计动点的轨迹———椭圆, 从而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讲等比数列概念前, 先展示师傅做拉面的视频, 既可观赏师傅的技能, 又可发现师傅两手间面条数量的变化, 通过一组数据提出等比数列等。

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手段, 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促进学生的抽象思维。

总之, 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学生, 人人参与。开一个“好头”, 然后组织有效的教学, 就可以提高职业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对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 篇9

一、设置悬念性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爱追问“为什么”,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们就可向学生提出富有悬念性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迅速进入对课文新知进行探索的状态。

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中《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现在老师为你们出个谜语,你们猜猜是什么?形似蜥蜴爬得快,粘在墙上格外怪。打一动物。”“是壁虎!”“真聪明,你们都见过壁虎吧,有没有观察过它的尾巴?”“见过,它的尾巴细细的、长长的。”“没错,但是有这样一只小壁虎,它的尾巴断了,于是到处向别人借尾巴,那么它的尾巴到底是怎么断的?它都向谁借尾巴了?最后有没有借到?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一开始向学生提出悬念性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入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音乐作为一门诉诸人类听觉的艺术,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它能触发听者情感、丰富听者想象、带给听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可在导入环节引入与课文情感表达类似的背景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中《凡卡》这篇课文时,上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播放了具有哀婉悲凉旋律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然后,在这首旋律的烘托下,我向学生描述了本篇课文所描写的凡卡的悲惨命运,然后,我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于是,学生在这种情感氛围的带动下,迅速开始阅读课文,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研究各种导入策略,并依据学生特点和课文内容进行合理运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文教学效果的良好目的。

摘要: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广大教师应对此环节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悬念性问题,背景音乐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策略研究 篇10

一、故事导入法,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几乎每一个小学生都对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 对故事充满了期待。“故事是“小学生的第一大需求”。教师在小学韵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爱听故事的特点, 设置课堂故事导入, 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让每一位小学生能够在听故事事顺利的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去。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 教师就完全可以根据本文故事性很强的特点进行课堂导入和学习。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回忆吃年夜饭的情境, 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回答。在回忆表述之后, 教师在给讲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小女孩在富人们合家欢乐、共庆新年时却冻死街头的故事。这样通过学生们回忆新年的场景的同时讲解简单的故事, 激发学生们积极了解小女孩的不性造成的原因, 利用故事导入调动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悬疑导入法, 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采用悬疑导入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悬疑导入是指教师在进行新内容的教授前, 先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悬疑, 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好奇心, 使学生们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悬疑导入法不仅仅是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授《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悬疑“同学们去过张家界吗?作者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表现张家界的美丽迷人的呢?”。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自主的学习, 帮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 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习水平。

三、音乐导入法, 调节学生们的学习情绪

音乐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艺术。音乐在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触动学生心灵、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做到善于利用音乐导入法, 通过音乐来导入课堂学习, 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精神状态下进入学习, 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的学习中就完全可以利用音乐导入法进行课堂的导入。在内容学习前教师可以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 在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下, 教师才能顺利的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在歌曲旋律的引导下, 有助于缓解学生们紧张的学习情绪、消极的学习心理, 更好的投入学习, 获得情感上的升华, 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生活导入法, 调动学生们学习积极性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在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中, 教师应该重视生活话题导入教学的方法, 这是一种作为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导入方法。在实际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应该广泛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在语文课堂上与学生们相互探讨, 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例如我们在学习有关于健康方面的语文内容学习时, 教师可以先和同学们交流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喜欢吃的食物, 探讨健康的饮食是什么? 从而再引出有关健康方面的学习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能够积极的去探索学习, 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们追根溯源, 探究知识的最终来源生活, 能够做到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五、多媒体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图文并茂, 能够以动画、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具有极强的灵动性和形象性,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手段非常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降低学生们的认知难度。为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法进行新课程的导入学习, 为学生们营造一种积极、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的氛围, 激发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时, 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但是对于小学生们来说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 他们难以感受到桂林山水美的哪种意境, 对学习势必也会心不在焉、没有兴趣。这是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合适导入, 在教学前期首先播放桂林山水中奇险秀美的景观, 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和强烈的视觉冲击, 秀美的桂林山水一定会让学生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我们再进行这堂课的学习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教师只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教学水平, 并且努力学习和总结, 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行之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我们的学生们才能更好的做到全面提高、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够顺利进行, 完美完成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 做好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工作。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在小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展开研究, 提出了五点导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导入,学生,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魏筱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李仁玲.美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3]王晓泳.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2012.

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 篇11

一、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是基础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师的语言、行为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死寂的课堂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中,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运用语文知识,让语文成为生活的一种工具,成为人生的一把钥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使语文课堂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变“以教师为本”的观念为“以学生为本”,教师要真正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是自己在课堂上大讲特讲;要变“权威”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质疑、大胆交流,在合作探究中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体验,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要变“单一工具性”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语文目标价值体系,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活用教材,教学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教师用来组织教学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也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所规定的来进行,否则,教师就会成为教材的奴隶。活用教材,就是要以教材为基本出发点,围绕教材来展开课堂教学。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写“我”的童年生活,而对于每一个学生呢?他们的童年生活是否又有各自的精彩?一个城里的孩子和一个农村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又有何区别?诸如此类,用活教材就是要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我”和教材之间找到一个相似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基础,通过设置情境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注重通过设置情境带领学生进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或在对比中去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感情。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以“说一说我家乡的冬天”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描述自己家乡的冬天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的问题,学生在对比中激发了兴趣,急于想阅读课文,教师再以幻灯片为辅助,阅读更主动了,学习效率也自然随之提高。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突出,但教师的主导性却容易被忽视,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只重一端,也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理解、感悟、体验才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说,语文教学关键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理解文章,或采用多种思维来思考问题。

(一)倡导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而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教育培养的并不是“单打独斗”的“英雄”,而是具有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化培养的责任,倡导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的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对韩麦尔的形象分析,教师以问题“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为引导,引导学生围绕语言(如“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和动作、神态(如“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来分析,讨论总结出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热爱自己的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

(二)注重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不仅仅意味着能背几篇课文、能写作文,而是要通过语文学习在生活中会用语文,让语文成为改变生活和提升自我思想道德修养的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来编剧本、写故事、写诗歌、朗诵等都是常见的方法。此外还可组织班级学生办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可围绕语文学习中的收获、疑问、心得等进行。向期刊、报纸推荐学生的优秀作品是最容易被教师忽视的,教师可组织学生向报刊投稿,也可参与到一些社会实践中,如给商店取名、为某公司设计广告语等。

上一篇:严重神经功能缺损下一篇: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