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共9篇)
激活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篇1
当前学校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想要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为之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当前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针对性、目的性不强,内容不够丰富,教师提问形式比较单一,教师提问节奏过快,不利于学生思考。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提问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应有明确的目标性
提问是衔接学生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并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容,因此提问是课堂不可或缺的手段。美国教育家弗兰克尔从教会学生思维的角度把问题大致分为六种类型,分别为回忆性问题、描述性问题、说明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判断性问题和自由询问式问题。提问应当有明确的目的性,提问的形式可以根据提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的问题。很多教师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学生无法明确问题,甚至误导了学生,使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不仅不能加深学生对一些问题的印象,使学生无法清晰地区分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还会使学生混淆相关概念,不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还是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或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如果教师提问缺乏目的性,无的放矢,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1]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课本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快速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提问内容注重衔接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关乎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要注意不可随意提出问题,或者在教学环节中采用跳跃式的提问方式,这样会打乱教学步骤,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可以根据新旧知识所含相同因素的多少,巧设问题,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可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选择。课堂提问内容的衔接性越强,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有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内容就越容易,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问表述要清晰,具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以简明、学生容易理解为准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表述清晰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正确、简明地表述所要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都不能准确理解、正确表达自身提出的问题,学生更无法理解,也无法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回答。其次,前后提出的问题在具有衔接性的基础上要有层次性,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相关、环环相扣的问题表述出来;也可在关键问题出现之前,提出几个与之相关的问题作为铺垫、引导。对于课堂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经过详细地分析和缜密地思考,提出的问题只有吸引学生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才会参与其中,并亲身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才能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
四、问题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发挥其启发性作用,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作家奥利弗·温德尔·霍尔姆斯在散文《早餐桌上的诗人》中把人的才能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地、无目的地收集事实资料;第二层次则能利用收集的事实比较、推理和归纳;第三层次被命名为“带天窗”,意思是这个层次能进一步理想化、想象和预测———思维的光芒来自于天窗之上。[2]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也同样如此,学生的思维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处于不同的状态。教师提出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也引导学生的思维水平,并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不同状态中。教师提出回忆性问题、描述性问题、说明性问题,学生则处于收集事实资料阶段;教师提出综合性问题、判断性问题,学生则处于归纳整理阶段;当问题属于自由询问式问题时,学生思维有可能处于想象和预测阶段。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有梯度性,促使学生由收集资料到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归纳整理,以形成自己的思维,最终找寻到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孙淑丽.浅谈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J].吉林教育,2011(6):58.
[2]任辉.高效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9.
激活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篇2
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小学 李光辉 730000
[内容提要]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应关注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会读书,注重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运用语言、学会读书、情感交流。
2004年8月6日至9日,我有幸在承德一中礼堂观看了当代小学语文有影响力的九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观摩课,总的感受正如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张光璎所说的,是:“群星闪烁,各具特色,饱尝了一顿丰盛的语文大餐。”这几位做课老师都善于把新理念融入课堂,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文的学习,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使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给听课者展示了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崭新面貌。
一、语文姓“语”,引领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我们听的九位老师的课,无不把品味语言、运用语言放在第一位。如:严杏老师执教的《眼睛》一课,开始做的一切工作如猜字谜、播放动画等等,最后都落实在品味文本语言和运用文本语言,她调动了学生的生活储备,让学生用“ 是 的眼睛。”这一课文中的语言形式说话,谈感受。好多学生都说出了诗一般的语句。如“我扶着盲人过马路,我就是盲人的眼睛。”等。曹永鸣老师执教的《如果可以》(儿童诗)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如果可以 ,我向 借 ”这一语言形式,说出自己心中的愿望、体验和感受,从而积累语言。李明星老师执教的《语言的魅力》一课,在学生自读自悟文本之后,联系生活,让学生为公园、学校、阅览室等处写广告语。从中可以看出,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读语言、品语言、用语言。语文课上,如果没有语言训练,那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
现在,有一种忽视语文工具性的倾向,以为把课上的越“花”越好,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如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恐龙的灭绝》,大量播放有关恐龙的影视图片(如电影《侏罗纪公园》)资料,古生代考古资料等,课堂气氛不能说不活跃,学生发言不能说不积极,教师引导不能说不到位,但是,听了这节课,不知道这是一节什么课,语文课吗?不见语言的学习;自然课吗?不见科学的推论。把语文课上成自然课或品德课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忽视了语文课的主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以读为本,使学生自读、自悟,学会读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主要是靠“读”去实现的,学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学会读书。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他教学之前总是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感情;当读出文章的精妙之处,小到一个字词,一个句子,大到篇章结构、文章立意;当读出自己的惊喜;才敢走进语文课堂。”这是何等精妙的文本对话。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感悟、理解、生成、创造语言的能力。
如:黄兰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本来是初中的课文,下放到小学,教学的难度是很大的。但是,黄老师通过浅读课文,引话题,初悟情;细读课文,思话题,自悟情;精读课
1 文,论话题,深悟情这三大步,读中悟,悟中学,师生与作者一步步进行情感的交流,最后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罗祎老师执教的也是《匆匆》一课,通过自由读、引导读、配乐读、范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句、语段反复品味、涵泳,既积累了语言,又使学生掌握了品味语言的方法。在《一夜的工作》这节课上,王崧舟老师给出很多时间让学生潜心会文,品读词句。通过抓课文中的重点语段,引读、范读、比较读、反复读,又加入课外阅读材料《你是这样的人》(诗歌)师生一起深情朗读,整个课堂激情荡漾,书声朗朗。
阅读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恰当运用默读、朗读、精读等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读书。如,默读的目的就是快速捕捉信息,了解课文大意;而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的感悟能力;精读有助于学生含英咀华,提高理解、鉴赏、评价能力。总之,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悟法,这是阅读教学的新走向。
三、情感到位,充分对话,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语文老师要善于把握文章情、学生情,会在“情”字上做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文章中,文辞是“波”,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源”,“沿波讨源”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达到与作者对话、交流思想感情。如果语文老师在课前把握了文章之情,在课上又调动了学生之情,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王崧舟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审视”语文的:“我们的语文,一个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丰妙的语文。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在语文对话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享受生命的愉悦。”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以情感人,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材料,感悟语文底蕴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再拿王崧舟老师执教的《一夜的工作》为例,这节课通过整体感知、潜心会文,感情朗读、影视演播、配乐朗读,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教师调动了学生情,学生感悟了文章情,整节课就像情感的河流时而低回,时而汹涌。最后通过播放《周总理在最后的日子里》和《你是这样的人》,师生共同感受了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我们台下的听课者也无不动容,热泪盈眶„„
再如李卫东老师执教的《小松树救活了》一课,通过“读”,引发“思”,通过“思”,体会“情”。当学生的情感达到饱和状态时,李老师及时引导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李老师扮演成课文中的青年拖拉机手,让学生劝说自己要爱护树苗。又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马永顺爷爷,当看到被救活的小树苗时会有什么想法,会怎么说。
这两节课,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达到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要有自己的崭新面貌,那就必须以读为根本,以情为纽带,引领学生感悟、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李光辉,高级教师,兰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本文获兰州市教育发展论坛小学组一等奖。]
单位: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小学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篇3
一、关注教学对象
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涉及到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特殊认知过程。体育课改实施以来, 不少教师没能很好地关注课标的要求, 仍然把从教科书上搬教学方法当做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 出现了教师眼中只有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教学对象——学生的情况, 忽视了学生的需要, 也就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 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学生, 如果脱离了具体教学的对象, 何来最佳的教学设计呢?
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对象, 就无最佳的教学设计而言。教学从何而来?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要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 就必须重视在教学设计中始终以学生为本, 了解学生知道什么, 掌握了什么, 需求什么, 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 这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 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预设教学过程, 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如在教授“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这一内容时, 可以在教学的开始“直白”地教会学生这个动作, 让学生进行实践, 此举的目的是试探学生的认知起点, 在试探的过程中掌握学生认知的“原生态”, 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及时地把握课堂生成之源, 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接下来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动作经验的利用、激活、提高、拓展的过程,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 给学生提供适度的空间, 在练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
二、关注学习内容选择的有效性
任何知识的学习, 都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 学习能力的提升, 对知识的渴求也愈加强烈, 因此,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师要明白“教什么”、“怎么教”。所以, 搞好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体育课堂的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地学习活动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引导、合作者的作用, 要使学习活动有效地进行, 关键是学习材料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要清晰, 教学目标要有可实现性, 不要让一节课承担太多的任务和要求,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在不同的水平阶段, 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有不同的需求, 同一内容对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和目标。
体育教材是一种资源, 需要教师去钻研开发其本意和新意, 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 及学科性质, 同时挖掘知识背后所蕴涵的学科教育价值及教育意义, 提高课堂效率。尽可能注重教材的整体性及教材的变化, 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体现教学设计的新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要体现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思想性, 不能让目标过于容易达到, 这样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把目标设置过高, 无人能及, 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得着的满足感, 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体验成功, 感到真正的喜悦。在难度的设置上要逐步提升, 体现螺旋上升的形式, 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关注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
体育教育是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育体和育心的同时, 使受教育者承载知、情、意、行的身心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这也是体育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教学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因素,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对话具有生命的特点。因此, 教学设计不能规划得太细、太死, 这样会使课堂教学失去生命的活力。
很多教师可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 在备课时尽可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认真地研读教材, 对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解决都关注到了, 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却表现得不够完美, “预设”与“生成”有时甚至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教学策略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现, 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前的构思中, 应留有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空间, 应以弹性的、可选择的、活泼的设计为主基调, 重视的应是过程的设计, 而不能过早地拘泥于形式以及课堂中的具体行动, 要给学生留有空间。因为在课堂教学中, 随时都会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即动态的生成资源, 而这种资源不是教师能预先设计好的, 而是会在教学中随机产生的, 比如包括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参与的积极性、思维方式、练习的程度、合作的情况、出现的错误等等, 而这些随机生成的动态资源却恰恰是课堂生命的“活水”。
在一次公开课中, 笔者选择了跳绳接力比赛的游戏, 因为是借班上课, 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结果在分组比赛后小组间出现了相互埋怨、指责的现象, 部分学生情绪低落, 不愿参与, 影响了课堂进程, 面对这种情况, 笔者放弃了原来的预设, 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交流。面对差异, 与其消极观望, 不如积极应对, 从容面对。一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 学生们学得开心, 意犹未尽。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空间, 就能够灵活应对, 从而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智慧, 在碰撞中拓展思维, 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四、关注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教师除了让学生紧跟“节拍”进行有效的活动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差异, 注重个性的发展, 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教学质量、学习效率是评定一节课好坏的主要标准。体育教学是以与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来实现教学相长, 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应是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实践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去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要思考: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会什么, 那些没有内涵的、低级的、重复的体育教学必须得到改善。乏味的体育课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因此, 要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育评价, 设计出有层次的教学, 进行有轻有重、有粗有细的设计, 如要有“学会”和“知道”, 有“学好”和“体验”的区别。
在一次哑铃健美操的教学设计中, 考虑到这个内容在小学推广有一定难度, 特别是男生可能会排斥, 如果学生厌学, 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达不到预期目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首先用简单易学的动作来吸引学生, 让他们知道要学的东西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 这样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给男女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让学生乐于尝试。加上教法得当, 教与学融为一体, 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采用动态的分组,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还有利于学生接受、掌握技术, 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效果凸显。
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 它要求系统化的、科学的教学设计, 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结合实际挖掘整合教学资源, 这对调控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愉悦身心, 促进体育知识、技能的不断提升非常重要, 只有这样, 精彩的体育课堂才能得以呈现。
参考文献
[1]季浏, 汪晓赞主编.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三个着力点 篇4
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三个着力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着力教学设计、夯实阅读教学精彩起点的基础上激活、培育阅读教学的效能之花.着力教学反思,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实践智慧.
作 者:陈惠琴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西塘街小学,215300 刊 名: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PRIMARY SCHOOL TIMES 年,卷(期):2009 “”(11) 分类号:G62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性 教学经验
谈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篇5
一、关注认知起点的准确性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教学对象——学生。可以这么说, 脱离具体教学的对象, 就无最佳的教学设计可言。教学从哪里开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会说, 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学习者在对特定的学科内容进行学习前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以及有关的能力、态度等, 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重要因素。所以, 教学的任务是解决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 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也是归宿。
如在《平均分》一课的教学中,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教学的开始, 就会完成这样一个环节, 出示课题“平均分” (这是课堂教学导入的一种“直白”) , 并问学生对平均分有哪些了解?此举目的是试探学生的认知起点, 在试探的过程中掌握学生认知的“原生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 然后就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接着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经验的利用、激活、调整与提升的过程。
二、关注材料选择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引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探究活动过程;是由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的学习活动过程。它包括了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引导、合作者的作用。要使学习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地进行, 关键是学习材料的有效。因为学习材料是学习活动的载体。再说有效数学教学最终的效果是取决于课程资源, 而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创设学习材料。所以, 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要取得扎实、有效, 选择简洁有效的学习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如《分数初步认识》一课的练习部分出示了下面一组材料:“把一个苹果平均切成两块, 分给2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将得到苹果的‘一半’即‘1/2’, 那你还有其他分法, 能使这两个小朋友还是得到苹果的‘一半’吗?写出对应的分数, 并说一说它是怎么产生的?”首先巩固强化分数的意义;其次是架起知识的纵向联系, 体验大小相同分数的无限性, 为学生后面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奠定基础。
三、关注认知结构的连续性
数学文化有着它传承中固有的内在结构。教学中设计的数学活动不能脱离该中心, 否则数学活动的落脚点将会是低效或惨白的。同时, 由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决定了旧知识中孕育着新内容, 新知识又是原有知识的扩展和延续。教学时, 要善于理清知识间的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内容的容量、密度和教学重点, 有机地联系单元、全册甚至整个年级、整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加以研究。让数学学习尽可能保持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和谐统一,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地发展。
如《用字母代表数》一课, 它是学生系统接受代数知识学习的开始, 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着眼于数学知识的纵向联系, 为学生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不应该人为地导致知识断层和学生知识建构与认知发展的障碍。笔者曾多次在不同场合的教学观摩实践中执教该课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生成“字母可以代表哪些数”这一十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显然本节课就不应该回避这一认知目标 (该认知目标教材中没有列入) , 并且这一认知目标在学生以后系统学习代数的“取值范围”会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所以我在练习部分有意设计以下一组习:①一辆公共汽车上有36人, 到站后下车a人, 车上还有几人?②上海至杭州的高速公路长c千米 (以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为准) , 一辆汽车从上海开往 (下转第46页) (上接第41页) 杭州共用去2小时, 问该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 粮油超市批发市场, 有一种大米每千克2元, 如果购买x千克应付多少钱?首先根据情境用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 其次结合具体情境说一说式子中的字母分别可以代表哪些数?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 体验字母代表数的范围是有所不同的 (即中学代数中的“取值范围”) , 有时可以代表“一定范围内的数”、有时代表“固定的数”、有时可以代表“很多很多的数”, 这是学生后续学习代数的重要认知基础, 也是保持代数认知结构完整性的关键所在。
四、关注教学情节的简洁性
数学中的简洁美无处不在, 从自然数到哥德巴赫猜想, 只要有数学的地方, 大家总会采撷到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总是以其简洁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所以, 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学会在教学情节设计的简洁性上做文章, 以朴实的材料、简洁的情节来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从中突出数学教学的本质, 避免“华而不实”的课堂不良倾向。
如两位老师执教五年级《通分》时的不同引入片段: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用分数来研究身高, 观察表格,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教师出示班级学生身高统计表)
生1:男生中较高的占男生总人数的1/3。
生2:女生中较高的占女生总人数的5/8。
师:比较一下哪个分数大?怎么比?
……
片段二
师:同学们,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请同桌同学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分别写出一个分数, 并且比一比谁的分数大?看谁想出的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值得推广……
农村英语课堂听写教学的着力点 篇6
一、听写教学的重要性
有的教师可能会说为什么一定要听写?让学生背, 然后再拼写不是也可以吗?其实, 只要还在教学前线工作的英语教师一定都很明白:英语学习的遗忘率非常高, 19小时后的遗忘率可高达80%以上, 5分钟后就可以达到20%, 抓住课后2小时、5小时、12小时等几个关键节点对英语学习的意义不容忽视。这个规律也被国外学校接受, 也就是说, 在国外学校学生学习英语的遗忘率高也是很常见的。2011年暑假我们和来自美国的教育专家进行交流时, Christine是一所学校的校长, 教学理念很成熟, 英语教学更是方法一流。然而, 跟她进行交流的时候, 她却告诉我们, 他们教学的时候也是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难题, 比如词汇的记忆和积累, 语言的正确表达, 以及如何正确学习语言。其实英语和语文一样, 都是语言类学科, 学习语言需要识记大量的词汇、知识点, 积少成多, 积沙成塔, 在积累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从而提高使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英语教学中的听写是我们英语教师普遍采用的用来积累语言知识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老师在下课前告诉学生, 第二天要听写黑板上当天重点学习的这几个重点词汇、短语、句子, 将会很大地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提高复现率。
二、听写教学的策略
首先, 教师要制定一个很好的听写词汇的制度, 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的本子, 并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小组竞争的方式, 一定要有奖励政策。可以在课后让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听写练习, 课堂上在全班进行听写竞赛, 这样, 学生就会利用业余时间去记词汇。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模式。也会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如果没有太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听写练习,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饭前饭后、睡前睡后的零散时间来完成词汇的复现。可以让学生在小本子上采用左页汉语、右页英语的方式, 并给句型编号, 然后记忆, 再默写。这种方法也是很有效的。
其次, 在有重要句型出现时, 或当需要复现重要句型时, 要进行新一轮的听写。听写的频率要强, 大约是每周3次以上, 并且不断改善为以句型为主, 而不是以单词为主。我们开始的时候也是以书本中的简单句子为主, 但是对于优生来说还可以。因为他们喜欢拓展, 喜欢钻研。但是对于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 考试的知识只要灵活了, 就得不到分。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受到打击, 这时候, 老师教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有头脑的, 认真钻研的教师, 能想出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练习。如果我们不知道变通, “死啃”书本, 就像当初“死学习”的学生一样, 无法带出聪明的学生。所以, 听写时候还有讲究听写知识的灵活性, 要学会变通。
再次, 要精心选择听写内容, 避免随意化, 或重点扩大化, 尽可能建立语言“模型”。听写内容要安排妥当。一般来说, 听写四会单词占三分之一;听写短语、词组、习惯用语占三分之一;听写重、难点句子占三分之一。这样既考查基础, 又考查能力, 好学生基础与能力并举, 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在听写中有所收获, 极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听写教学中的注意点
虽然只是简单的听写, 但是不能简单地去对待。第一, 听写完一定要仔细批改。如果学生比较多, 可以批改其中的一半, 然后进行小组互改,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互学。第二, 批改过后, 把听写本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认真去订正, 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抽查, 确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如果在听写时发现学生错得一塌糊涂, 没法改了, 这时要分析原因, 只要大范围错得严重, 原因不外乎两条:学生根本就没当回事和听写材料太难。然后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比如, 听写前的铺垫是否充分?
童话教学的两个着力点 篇7
一、走进童话情共鸣
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鲜明的形象, 曲折的情节, 童话的这些特性需要学生走进童话, 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因为只有走进童话, 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才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他们才能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 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 才能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带领学生走进童话,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童话故事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这是引导学生读好童话的关键, 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入境。如教学《这儿真好》一课, 教师就可把切入点定在主要人物小熊身上, 让学生从小熊的角度去感受小岛的荒凉和在小岛上生活的孤独, 去体验种树的艰辛与快乐, 去享受找到朋友后的喜悦。教学《北风和小鱼》一文时, 我们可把切入点定在环境的渲染上, 可以用课件播放“北风呼呼地吹”的声音, 展示青草变色、梧桐落叶、鸟儿躲进窝的画面, 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 就能一下子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的情境中。
再如教学《会走路的树》一文时, 我们又可以把切入点放在文中的空白处, 抓住“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 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这一句让学生补白:他们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这一补白训练, 能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故事进行再创造, 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童话, 感受到了小鸟与小树相处是多么开心快乐。
二、品词析句学语言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 各种教学理念的涌现, 各种教学流派的纷争, 各种教学方式的流行, 可谓纷繁复杂。其实, 教一篇课文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弄清文章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何这样写。在语文课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内化语言,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非常形象生动, 值得学生认真推敲。
1.琢磨传神词语
一般来说, 童话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 主要体现在这些词语既生动形象, 又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如 《狐假虎威》故事中狐狸带着老虎在百兽面前走的描写就十分传神, 一边是“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另一边是“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教学中, 教师应重点抓住这几个词引导学生细心揣摩, 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2.品味优美语句
童话故事习惯用优美的语句来表现语言的生动活泼。有的句式对称, 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 讲究段落美。如《世界多美呀》中的句子就值得学生反复品味:“他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 树木是绿茵茵的, 小河是碧澄澄的……”这些句式是多么工整, 用词是多么准确, 如此简短的一句话就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绚丽多彩。
3.揣摩个性对话
对话是描写人物形象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应带领学生揣摩对话, 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会走路的树》中, 小鸟又遇到小驯鹿时说了一句颇具个性的话:“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小鸟分明看到的是小驯鹿, 为什么还要这样问呢?细心揣摩就不难发现小鸟是多么想念她的好朋友啊, 恰恰正是这颇有个性的问话让小驯鹿马上就猜想到“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品读这句问话时, 鸟和鹿之间美好的友情就会打动师生, 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着力点 篇8
一、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丰富自己的知识, 来为每一堂课做好准备。在备课上多花一份精力, 在教学中就会多产生一份效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深入挖掘教材, 真正做到“备学生、备教材”, 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首要抓手, 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点。
1. 强化目标意识, 整体把握教材。作为一名任课教师, 必须明确本学科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目标, 以保证自己对本学科有全面、深入的把握;教师必须熟知所用教材的编排特点、知识重点和难点, 对教材进行全面整合与分析, 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加强集体备课, 营造教研氛围。集体备课是备课组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能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提高合作效率。集体备课决不仅仅是一份教案、一个课件、一张试卷、一次作业的共享, 而是要引导教师在研究数学问题上下功夫、通过集体备课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二、上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点
同样的教学设计让不同的教师来教, 效果是不同的, 因为课堂上会出现许多无法预料的问题, 这需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机智去解决。课堂驾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教学机智, 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 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 注意平时的课堂上一些情境的积累, 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 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 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 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 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 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 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 因此, 针对差异性, 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 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 展示学生个性,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三、作业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整点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的作业反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实际, 及时调整教学, 使新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对待作业, 教师应努力做到“有做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1. 明确作业布置要求。课前预习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 加强辅导;课外作业提倡分层要求, 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 提倡布置开放性作业。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养成静心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2. 明确作业批改要求。批改要认真、及时、规范, 保证批改的正确率。
3. 明确作业讲评要求。要对学生的作业全面了解, 掌握典型, 综合分析, 及时讲评, 查缺补漏。建立优秀作业表扬制度, 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造成了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的差异, 所以课后辅导要兼顾两头。不仅要挖掘优秀生的学习潜力, 更要加大学困生的辅导力度。
1. 教师课后辅导要避免随意性, 辅导学生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2. 教师要关心、爱护学困生, 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 注重辅导的有效性。通过课后辅导,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使其找到新的学习生长点。学生对学习有了信心和热情, 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文言文教学的着力点 篇9
一、插入典故, 激发兴趣
什么是典故?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仅指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其实, 它还包括另外两层含义:一是指典制和掌故;二是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和事件。因此, 在文言文教学中适时地插入典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评价能力。例如教学《鸿门宴》可适时插入项羽志大才疏的典故:“项籍 (项羽名籍, 字羽) 少时, 学书不成, 去 (抛弃) , 学剑, 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 足 (足够) 以记名姓而已;剑, 一人敌, 不足 (值得) 学, 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 又不肯竟学 (完成学业) 。”[1]13这个典故告诉学生:楚霸王兵败垓下, 自刎乌江, 固然有历史原因, 但更多的是他自身的原因, 即“不肯竟学”。由于不肯学习, 所以见识短浅, 刚愎自用, 无法知人善任。这样, 就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项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 适时插入典故, 还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 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例如教学《游褒禅山记》可适时插入王安石虚怀若谷的典故:“王荆公介甫, 退处金陵。一日, 幅巾 (头上用一块绢遮裹) 杖屦 (拄着手杖行走) , 独游山寺, 遇数客盛谈 (高谈阔论) 文史, 词辩纷然 (议论纷纷的样子) 。公坐其下, 人莫之顾。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 (含糊的答应声) 而已, 复问公何姓, 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 惭俯 (低头) 而去。”[1]65读了这则典故, 学生会发现:王安石为人低调、谦虚谨慎的思想品格恰与他深思慎取的治学态度一脉相承。这可以促使学生见贤思齐, 思考自己在公共场合该怎样为人处世。由此可见, 插入典故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启发学生多作自我反思, 从而把对文言文的接受学习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心理需要。
二、指导诵读, 增进语感
谈到文言文诵读, 南宋理学家朱熹反复强调:“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2]189清代名臣曾国藩对诵读也深有感触, 他指出:“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2]188可见, 诵读不仅要声音响亮, 抑扬顿挫, 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只有全身心地投入, 方能从中体会文章的妙处, 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学习文言文须以诵读为本, 如果缺乏必要的诵读, 仅限于字词句含义的解读, 那无异于舍本逐末, 缘木求鱼。不过, 在诵读教学中发现学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字词的读音没掌握, 读错音;二是对句子的转折、停顿没掌握, 读破句;三是朗读时吞吞吐吐, 不连贯, 不自然;四是没融入情境和情感, 没把文章的内涵读出来。因此, 教师应该正视这些问题, 科学确定诵读内容, 多加强方法指导。具体来说, 首先要读准字音, 包括陌生字、通假字、多音字的读音。其次要注意释义, 包括关键词的解释、特殊句式的揭示、长难句的处理。这些是诵读的前提, 非扫除障碍不可。再次要读出节奏、语速、语调。例如诵读《赤壁赋》第三段:“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语速稍快) ;“舳舻千里, 荆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语速舒缓) ;“固一世之雄也” (停顿较大, 声调上扬) ;“而今安在哉” (情感急转, 声调下降) 。最后要读出情感。诵读时要读出文章的情感, 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例如:“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的乐与“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的悲;“唯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的旷达与“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洒脱, 这需要诵读时表达出情感。[3]总之, 文言文教学必须以诵读为本。诵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但要重视教师的示范朗读。实践表明, 这比录音播放效果更好, 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诵热情。
三、大胆质疑, 主动探究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2]128通过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 在文言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 缺少大胆质疑、主动提问的意识。而学生的问题、质疑往往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抓手。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立应立足于学生的疑问。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 首先要创设融洽的、自由的思维环境。青年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盛, 作为教师要懂得爱护和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学生的提问、回答, 无论好坏都要进行正面肯定。要设法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由提问。其次要多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教学《鸿门宴》时, 在笔者的鼓励下, 有位学生大胆地提出了两个问题: (1) 古人宴请是怎样安排座次的? (2) 鸿门宴中人物座次的安排说明什么?这两个问题具有代表性, 顿时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笔者即以上述问题为教学内容, 当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先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 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然后找一名学生把人物座次按东南西北方位写在黑板上, 这环节如实完成;最后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结果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朱熹指出:“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有疑者, 却要无疑, 到此方是进矣。”[2]129意思是说, 读书过程中要善于质疑, 同时还要解决疑问, 直到解决所有疑难问题, 才算是有所长进。疑问是促使学生不断思考的关键。文言文学习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证明:只有会疑、善疑, 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主动探究, 并最终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和能力。
四、以写促读, 双向体验
把文言文与现实生活勾连起来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实现的策略就是以写促读, 以说促写, 进行双向体验。例如教学《陈情表》, 在积累文言知识、梳理文章结构之后, 笔者设计了如下话题:“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请结合本文并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对“孝”的认识。要求学生先认真写好讲稿, 再推举代表上台演讲。第二天课堂上共有十二位学生登台演讲,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记得有位男生平时表现一般, 但此次演讲却让许多同学对他刮目相看。有一位女生积极地评价道:“刚才这位同学的精彩演讲也触发了我的内心, 使我感到不孝敬父母是一件多么羞愧的事。李密为了一份骨肉亲情, 宁愿舍弃高官厚禄, 实为难能可贵。最后她引用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的话告诫大家:“有一些事情,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 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 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 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可见, 在文言文教学中精心设计话题, 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进行写作和演说,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人性的教育在于引导孩子去意识、去思考、去表现。”[2]54尽管今天文言文教学依然困难重重, 但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 坚定教育信心, 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大胆实践和探索, 就一定可以走出困境, 开辟出文言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 2013.
[2]晓楠.教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1.
【激活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推荐阅读:
激活哲学课堂08-08
激活课堂提高效率05-09
创设情景激活课堂08-14
以生活激活课堂09-16
激活中职语文课堂11-11
激活英语课堂教学11-09
情境教学激活美术课堂07-23
激活语文阅读教学课堂09-06
有效激活语文课堂教学09-21
英语课堂教学巧激活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