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作文教学程序??激活作文写作活力

2024-10-10

延长作文教学程序??激活作文写作活力(精选3篇)

延长作文教学程序??激活作文写作活力 篇1

延长作文教学程序以激活作文写作活力

在中学的各学科中,语文教学的改革起步最早,呼声最大,取得的成就也最显著,它涉及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新课程所带来的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教育界迎来了一个改革的春天。作为语文教学重点内容的作文教学改革也在艰难中前进,但较之其他,作文教学的改革就显得缓慢而谨慎,艰难而复杂,许多老师还基本沿用一贯的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师生们都怀着“尽责任、尽义务”的心理,老师为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而布置作文,学生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作文,至于能否达到预期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教学目的,谁心里都没底,于是乎才出现“作文一笔糊涂帐,写与不写一个样”的调侃。

导致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并不是语文教师没有作文教改的想法,谁都知道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老师教学评价的“半边天”,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但作文水平的提高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的能力,如知识积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阅历视野等等,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要大面积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仅靠目前的方法是难以奏效的。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轰轰烈烈和作文教学改革的冷冷清清,目前的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作文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不得不重新认识作文教学的本质,分析它的程序和师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各自所充当的角色。我们不难发现现行的作文教学在程序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整个程序中缺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突出学生自写自改的主体作用,突出批语的指导作用等环节。如果我们把传统的作文教学流程简化为“三步式”,即“老师命题——学生作文——老师批改”,这样一次作文教学就完成了。在这一过程中,首尾是老师中间是学生,从参与的比重上看,老师占据了整个教学程序的主要环节,这无疑淡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老师命题”上看,只有老师“一言堂”,没有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写作题目,没有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也就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老师批改”上看,没有给学生以批改作文的权力,传统的作文方式老师拥有绝对的批改权力,更严重的是把“老师批改”这一环节放在一次教学活动的最后,没有突出批语应有的指导作用,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它割裂了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与改、导与学的互动提高。批语,不论是学生的还是老师的,犹如一篇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它既是对本次作文的成败的归因,更是对下次作文的指导,可是现在的“三步式”作文程序存在的问题是批语的这一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教师的大量时间都花在作文批改上,要对每一篇作文下一个深中肯綮的批语,它是一个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但这煞费苦心的批语在学生那里没起多大的作用,许多学生只看老师给多少分就了事。仔细分析,造成这种现状也不能全怨学生,在客观上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去理解批语的用意,原因是下一次的作文,老师根本不会布置与上次同一体裁或同类主题的命题,老师的批语也就成了“明日黄花蝶也愁”,一学期的作文频繁的改变作文的话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譬如学生刚对记叙文体的写作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而下一次作文却开始写议论文,这样浅尝辄止的方式,一学期好似写了许多次作文,到头来哪一种文体都不能很好的驾驭,如果下一学期又轮流演示一遍,到头来学生满腹的是夹生饭,也难怪到毕业连一篇象样的作文都写不出。

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了一个教学的泥淖,老师头疼,吃力不讨好;学生迷茫,投入不见效。笔者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发现破解目前现状有一个方法,即改变观念,突出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延长作文教学的`程序,弥补传统“三步式”作文教学的不足,采用“五步式”作文教学的程序,即“导、写、改、评、写”,在原“三步式”教学程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使之延长到“五步”。这里的“导”即老师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如有次作文我开场白,网络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但现在成了家长眼中的恶水猛兽,不知大家怎样看,这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争前恐后的发言,形成了不同意见,激烈交锋,写作的契机来了,我就要求学生不自己的观点写在作文本上,要求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果然写出了很好的作文,可见兴趣是写作的内动力,老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把握作文教学。第三环节“改”这里的改包括老师和学生,老师的该可以选择三类作文各批若干本,学生批改分为互批和自批,这形式多样的批改,其意义主要在老师批改主要了解学生的本次写作情况;学生自批主要是为了完善自我作文,通过反复读发现问题;学生互批互通对作文的看法,共同提高。第四个环节“评”就是讲评作文,方式可以是老师评,学生评和自评。这是作文教学的高潮,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容许提出不同意见,展开讨论,最后形成统一意见,有感情到理性。最后一个环节又是“写”,是同题再写,在批语的指导下的巩固和提高。这样一次作文教学结束了,学生写了两篇作文,自始至终学生参与其中,并是其中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兴趣写,参与批改,参与讲评,然后在批语指导下再写。著名小说家杜鹏程曾说过中学作文见效慢,主要是学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有深入下去造成的。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涉及到众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它存在的改革空间还很大,如何探求到一条快捷有效的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道路,显然科学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延长作文教学程序??激活作文写作活力 篇2

《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 国内外的重要事件, 学生的家庭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 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1]这对打破作文教学的封闭局面, 无疑起到了开源引流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实践告诉我们, 学习是不能脱离生活的, 学习应该从生活中来, 最终回归于生活。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和倡导的。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我在指导学生学写生活作文时, 初步摸索到了一条激活学生作文思维、培养学生写作积极性的途径。具体方法如下。

一、观察自然万象

自然界的花鸟虫草, 千姿百态, 夺人心魄, 观察它们, 学生定会兴趣盎然而细致入微。每当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在面前的时候, 学生无不为之动容, 兴趣随之被激发, 情感随之被唤醒, 感悟随之被增强, 思维随之被激活, 写作过程随之变得愉快而有效。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 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 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些都为作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 学生从自然中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 写作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起来。

2009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 我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走向自然, 让学生赏雪玩雪, 收获了不少快乐。结果当晚的日记, 很多学生写了雪, 且出现不少佳作。春回大地, 我又要求学生走出家门去踏青, 那扑眼而来的桃红树绿, 不仅放飞了学生的心灵, 而且让他们文思涌动。每次走进自然, 就是与自然对话, 学生的心灵一次次被净化, 被激荡着。肖浩是作文写得较差的学生, 每次作文要么拖拉, 要么是兔子尾巴, 但是那次玩雪, 他写得很真切:“刘威看见我用这么大一个雪球向他砸去, 连忙拔腿就跑, 我一边追他一边叫他不要跑了, 最后, 我用这个大雪球砸向他, 把他砸得全身是雪, 我又用雪堆了一个雪人, 起名叫肖浩……”瞧, 写得多么生动有趣啊。

二、捕捉生活点滴

放风筝、弹弹子、摔跤、捉鱼摸虾……这些最真切的生活, 哪一件不是农村孩子参与过的?对学生而言, 只有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 他们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参与, 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 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性, 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迁移”规律, 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 我注意创造条件, 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感兴趣的生活, 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 让孩子们写他们乐于写的内容。

在作文训练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自己兴趣的生活。班上有些学生家里种了花, 养了动物, 他们与之每日相对, 自然感情较深, 了解较多, 写起来就能情深意切, 得心应手了。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其次, 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我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学生视为珍宝的照片、自己珍藏的一个小玩意……情境的设置, 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极其愉悦兴奋的心理体验中, 极欲一吐为快。由于是喜闻乐见的活动与事物, 因此在我的指导下, 他们有目的地细心观察, 认真思考, 进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动机, 兴趣的焦点逐步由“乐于做”转向“乐于写”。

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 在作文时, 我们尽可以鼓励学生写生活的本来面目。只要真情真事, 不论好坏美丑, 都可入笔。一个学生写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比赛撒尿, 看谁撒得远, 还有一个学生写小时候把煤球丢进邻居家饭锅的事, 我在班上进行范读, 大家在捧腹大笑中渐渐懂得了:原来自己觉得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儿时丑事, 不仅可以堂而皇之地入文, 而且可以写得如此生动有趣。

三、反映社会百态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 映照出万千精彩。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搞社会调查, 引导他们关注身边变化, 丰富学生生活, 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如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 我安排学生跟踪采访各班准备情况, 结果学生发现了许多广播操比赛幕后的故事, 写出了许多鲜活的作文。2009年徐州市、丰县教育局要求学校开展“三走进”活动 (即家长走进学校, 教师走进家庭, 学生走进社会) , 我们利用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契机, 要求学生利用清明假期, 就近搞社会调查了解革命先烈事迹、了解家乡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学生对此兴趣盎然, 假期回来, 调查报告写得真实生动, 其中不乏佳作。关注社会,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 写作视野更为豁然开朗。

四、关注内心世界

学生的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现在的孩子心灵敏感, 思想活跃, 内心世界丰富斑斓, 如果让其在自己的习作里, 弘扬个性, 畅所欲言, 他们怎会不喜欢呢?在实验开始时, 许多学生不太愿意在文中倾吐自己的心声, 慢慢地, 他们越来越觉得作文可亲, 现在, 他们已经把作文当做亲密的朋友了。有几个女生告诉我, 她们在写作时, 有时会流泪, 有时则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看来, 学生是真正爱上写作了, 因为他们已经把作文当作倾诉喜怒哀乐的精神家园了。

五、重视“节日作文”

现在的孩子比较重视过节, 特别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日, 还有圣诞节、愚人节、元旦等一些西方的节日。利用他们崇尚节日的心理, 我在六年级开始想到了让学生写“节日作文”。第一步, 选择节日, 了解节日。我列了一张中国传统节日和世界节日一览表, 分发给每位学生, 要求他们选择几个节日, 作为节日作文的选题, 并且要求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 对这些节日的背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第二步, 感受节日。在节日将到时, 预先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亲身感受节日的气氛, 观察节日的种种动人景象, 为写作蓄势。如元旦之前, 大型广场布满鲜花, 香气袭人, 许多单位彩旗飘飘, 彩灯高挂;端午节前, 商场里粽子四处陈列, 菖蒲飘香。第三步, 书写节日。在节日前一天写作, 然后在合作小组内批改, 教师现场指导, 学生本人对作文进行再修改, 有的节日作文, 规定必须亲手交给或亲自寄给亲朋好友, 如新年问候信、教师节作文、母 (父) 亲节作文等。第四步, 朗读节日回信。这是“节日作文”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环, 也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每当这时, 台上朗读者声情并茂, 台下听者唏嘘动容。学生不但接受了“节日作文”, 而且越来越喜欢它了, 它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走进节日, 学生掌握了从中国到国际有关节日的实实在在的知识,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他们关注现实, 关注国计民生的良好品质和兴趣习惯, 大大提高了写作的能力。他们的“节日作文”, 既有对未来绿色世界的憧憬 (3月12日植树节) , 又有对世界水资源的忧心忡忡 (3月22日世界水日) , 还有对加强小学生安全的大声疾呼……更为重要的是, “节日作文”开启了一条学生与父母师长间、学生与朋友间心灵交流的绿色通道, 增进了相互的了解沟通。节日中, 有许多是联系亲情的, 如清明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老人节……手足情, 血脉亲, 长辈对幼辈的教诲之恩……“节日作文”, 促使学生用心体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一旦他们发现, 原来自己一直是被亲情包围的幸运儿, 就会对世界充满感恩, 也会更加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节日作文”中, 我发现, 学生在学会作文的同时, 也学会了做人, 作文与做人的联系是如此紧密, 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此可见一斑。有些家长在回信中情绪激动, 称这种作文太好了, 他们感谢老师, 是老师让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 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质量, 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自觉性。

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收集习作素材, 产生真实的感受, 形成独特的认识, 从而写出了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文章。由此学生认识到, 只有以鲜活的生活作支撑, 文章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2.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培养了一批少年文学才俊。

调查发现, 学生原先对于作文的恐惧心理已经荡然无存, 代之以极大的热情, 甚至已经养成了写随笔的良好习惯, 从而涌现出许多作文优秀者, 且有数位学生的作品在徐州市《小海燕》报上发表, 并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书香江苏”网络读书活动、“我爱我们的节日”主题征文活动, 取得显著成绩。作文教学, 虽然没有坦途可走, 但正如鲁迅所说:“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学写生活作文, 学生的文字一次次让我震惊:灵性人人有, 激活在开发。从生活出发, 以情动情, 营造感动, 是开发灵性的关键。

摘要:学生作文最头痛的莫过于绞尽脑汁却无米下锅, 结果就兴味全无, 甚至望文生畏, 到了非得写作不可时, 也就只好无中生有或者拾人牙慧, 使得作文虚情假意、个性缺失, 让人喜欢不起来。让学生学写生活作文, 旨在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使作文成为学生心灵停泊的港湾, 成为他们倾诉情感表达思想的自由乐园, 从而激活写作教学。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作文,作文思维,写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延长作文教学程序??激活作文写作活力 篇3

关键词:参与意识;乐趣;再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94-0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传统作文教学无论是老师命题、学生写,还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欲改变现状,实施作文教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训练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1、将写作训练与听、说训练相结合

作文与说话不是互不相干的两回事,而现代中学生爱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喜欢听、说训练,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的及时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老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感知了口头作文的乐趣。课前5—10分钟的听、说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这项训练的规则是:由老师根据写作需要设计写作题目,学生课下写,课前读,听的同学评说,最后老师点拨。要求人人参与,采取轮流发言、自主发言、指定发言、或无规则的抽查发言等多种形式,意在调动每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课堂上,读的学生绘声绘色,尽情展现自己的写作才能;听的学生细致认真,锻炼了概括提炼能力;评议的学生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给予公正的评价,无形中增强了表情达意的能力与品评欣赏能力。有时各抒己见,争执不下,此时老师再进行点评,学生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变学生写为学生既写又读,变老师评为师生共评的写作训练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将佳作鉴赏与再创作联系起来

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针对初中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视野不阔的特点,可以用抛砖引玉的方式,开启思维,诱发创作。吕叔湘老先生在谈作文教学问题时,说过:“学生作文有一种相当普遍的毛病内容空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命题之后读写‘题中应有义’,给学生一点启发,或者让学生们大家谈谈。有些题目还可以告诉学生怎样去自己搜集材料。”这就告诉我们启发诱导在作文训练中的必要性。在作文训练课上,我们注重了导语的设计、写作意境的渲染与写作的指导。针对一些不好写的训练题目,尝试了“佳作引路———学生评价———老师点拨———学生再创”的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在例文的引导下,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在品评鉴赏中,学到了有利于写作的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在老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进行了迁移思维,写出了自己的作品。这样,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题,在训练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如此训练,学生易产生写作灵感,增强写作兴趣。

二、架构作文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品尝到写作的乐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文命题设计应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谁来架构生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课文就能担此重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不仅能给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典范作用。因此,作文教学以课文为范例,可谓就地取材,两全其美。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一单元选取的文章都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感受最深的,这一单元的学习容易触发联想,诱发写作欲望,所以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情感的渲染、写作技巧的总结归纳,巧妙地运用迁移思维,将学生引领到现实生活中来,进行写作。如,学过《社戏》一文后,设计以“童年”为话题进行作文,很多学生无形中就模仿了《社戏》的写作风格,以质朴的语言表现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纯真无私。以课文为范文,迁移思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去写作,为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架构了桥梁,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品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增强了写作的信心。

三、激励学生写个性作文,从而使作文常写常新,构建写作乐园

【延长作文教学程序??激活作文写作活力】推荐阅读:

延长油田08-12

设备延长08-14

延长措施08-21

延长退休年龄09-03

采集时间延长09-05

延长学年学生09-21

人口寿命延长09-24

腹膜阴道延长09-28

牙冠延长术05-22

延长石油百年历程09-09

上一篇:华师在线c语言作业下一篇:幼儿园中班母亲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