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激活

2024-07-02

灵动激活(通用4篇)

灵动激活 篇1

要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那就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行为模式, 代之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的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 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能激活课堂教学氛围。那么, 如何融情于境, 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 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呢?

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融情于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丰富课堂内容, 利用种种现代辅助工具创设情景, 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激情, 从而达到“情从境出”的最佳效果。

一、 生活展现情境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言的再现率较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之境,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能进行相应的拓展教学。例如笔者在教学7A Unit 2 Reading School life时, 就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校园生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What class are you in? What do you often do at lunchtime?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 所以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之境中。在讨论完毕后, 学生根据讨论内容进行口头反馈。于是, 一篇篇充满激情的校园生活小短文脱口而出:Hello, my name is... I am a student at... I am in Class... Grade... 这样的生活之境讨论, 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又拓展了教学内容,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让课堂更灵动。

二、实物演示情境

初中生具有形象、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 实物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坐在课堂里认识客观事物,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掌握。例如, 笔者在讲授8A Unit 1 Grammar Comparatives and superlatives时, 就拿学生身边的笔、书、橡皮等实物创设教学情境, 进行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理解形容词的比较等级的用法。如His book is old. Her book is older than his. My book is the oldest of the three.若是下午上课, 学生的情绪不高, 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实物奖励。如教师可事先准备好3个大小不同的苹果, 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和比较, 谁说得多且犯的语法错误少, 就把苹果奖励给谁。看到教师的实物奖励, 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 情绪高涨, 渐入佳境。另外, 实物教学法在教学一些单词上也是比较形象的。

三、 图像再现情境

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 它包括板书、画图、挂图、幻灯、录像、电影、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教师借用图像演示情境, 可使学生对学习对象有深切感知, 帮助他们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在讲授牛津英语7A Unit 6 Reading The fashion show时, 笔者先问学生们知道哪些知名的时装设计师, 是否看过一些时装表演等问题, 再呈现一些出名的时装表演录像, 将学生置于时装表演之境。紧接着通过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片, 将课文中的主人公一一呈现, 优美的画面, 让学生们兴趣盎然。最后, 学生们纷纷争着要当主持人来介绍这些模特的服装。可见, 图像再现情境使语言和情境相交融, 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一系列真实之境, 情感得到了释放, 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四、表演体会情境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活生生的交际语言, 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利用表演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即模拟实际生活场景, 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来说话,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交际。对于初中生来说, 都比较喜欢表演, 表演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 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 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 在讲授7B Unit 3 Reading A lucky escape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组表演竞赛。笔者将班里48位学生分成8组, 每组6人, 分别扮演Justin, Paul, Susan, a policeman and two men in police uniform, 讲台变成了一个表演的大舞台, “情”从台出, 融情于境。每位学生为了能表现自我, 为小组争光, 个个都情绪高涨, 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非常好。他们真正体验到在快乐之中学习, 在学习中的成长。

五、“幽默”创造情境

学校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学生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 而不喜欢表情冷漠、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 含蓄的幽默保证了师生关系的“正常运转”。对有骄傲情绪的学生, 善意委婉的幽默可使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 满怀慈爱之心的幽默比别的批评形式更具感染力。英语课堂上幽默的讲解会产生“磁性”, 自始至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笔者在讲授9A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 Mrs Rainbow’s colour therapy 时, 我注意到一位学生在开小差, 于是我就设计了下面一段对话。

T: Do you think what colour xx should wear today?

Ss: He should wear red or purple.

T: Why?

Ss: Because Mrs Rainbow says that people with dark hair and dark skin look good in red or purple.

T: Does xx choose the right colour to wear today?

Ss: Yes. Today he wears red.

T: What does red represent?

Ss: Red represents power and strength.

T: Yes. Maybe xx feels weak today. Right?

此时, 阵阵会心的笑声在教室里萦绕, 在融洽的情境中, 这位同学的脸红了, 也许他会永远记住这节颜色治疗课。只要善于动脑, 幽默的浪花会使课堂五彩纷呈。

总之, 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 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 这是情境的两大功能, 也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及教师自身等具体情况与条件, 巧妙运用“情”, 时刻抓住“境”, 融情于境, 让学生在理想之境中涌动真情, 在真情涌动中灵动课堂。

灵动的教学评价可激活音乐课堂 篇2

一、以鼓励、赏识为“原则”,挖掘学生的潜能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使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一些表现出色的学生,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如:“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三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而对于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则用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

二、以简洁、准确为“灵魂”,恰当地评价学生

评价语言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不模糊,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简洁、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说得如何生动、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

笔者执教《七子之歌——澳门》片段:同学们的演唱充满了情感,神情特别专注。我赞许地评价:“你们唱得很投入,令我惊讶的是没有了休止符的陪伴,不知道你们感觉演唱累不累?”在我的指点下,有个同学愿意起来领唱,全班同学在他的感染下也唱得有声有色,唱完后我摸摸他的头评价道:“你唱得很认真,表情也很丰富。谁能把这首歌曲多次呼唤母亲的情感表现得再强烈一些呢?”这时,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于是又有一位学生展示了他的演唱。我又进行了第三次评价:“我们聆听着你的演唱,强烈地感觉到了闻一多先生当时的情感,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三、以幽默、风趣为“佐料”,推动教学进程

前蘇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好比“佐料”,给课堂添加了不少“滋味”,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幽默的传播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歌曲《土拨鼠》表达的是欧洲中世纪的流浪艺人,为了生活常随身带着土拨鼠到处流浪,相依为伴。我请一位学生演唱,但很多学生在他还没有唱完就举起了手:“老师,他声音太低了,我们听不清楚。”大家纷纷表示赞同,我幽默地插了一句话:“那是因为这个流浪艺人到风餐露宿,居无定所,所以身心疲惫,连唱歌的力量都没有了。”学生都被逗乐了。演唱的学生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我又补充道:“同学们看,这位同学演唱时能表现出流浪艺人的心情,更能表现土拨鼠的可爱。”大家笑得更欢了。看同学们的情绪很高,我顺势请学生自己体验流浪艺人的生活经历,演一幕小话剧。我即兴地旁白,学生即兴地以表情、动作、歌声来表现。

四、以真诚、激情为“火把”,燃起学生的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地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着孩子,滋润了孩子的心灵。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的赞赏。

在音乐课堂中,常见这样的情境:当在让学生听音时,问学生甲,甲没有答对,立刻换学生乙答,乙没答对,再指名丙、丁等,直到有了正确答案。教师问大家:“这位同学答的好不好?”大家都说:“好!”教师肯定说:“好,表扬!”于是课堂里响起了掌声。这时答对的学生自然高兴,因为他是师生公认的成功者;而没有答对的其他学生就成了失败者,他们此时的心理感受如何就不言而喻了。下面换一种处理方法,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在听完后,甲没有回答正确,老师再弹一遍,但仍没答对。这时教师可以说:“你先暂时坐下,听听其他同学的答案,好吗?”接着请乙回答。乙答对了,这时老师回头征求甲的意见:“你同意吗?”甲点了点头。老师说:“你能不能再说一说。”甲也说对了。这时老师对全班同学问:“他们回答得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老师接着说:“表扬。”在这里甲和乙同样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巧妙应对。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精辟微妙的分析,恰到好处的点拨,独到创新地进行评价,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

激活学生思维 演绎灵动课堂 篇3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 一半是艺术。”课堂教学中, 学生和教师的交流要彼此信任、默契, 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微笑而耐心的倾听, 往往能闪现出学生独到的见解。

在教学《生命的壮歌》中“蚁国英雄”的片断时, 当老师出示“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根红色的项链, 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时, 学生是这样理解的:

生:这句话是比喻句, 是把“顺着风势的火舌”比作了“一根红色的项链”。 (教师好像意犹未尽, 仍然侧身、微笑地等待着……)

生:项链是宝贵的, “蚁国”在突围时所表现的舍我其谁的精神, 比项链更宝贵。

生:如果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就像“一根红色的项链”, 那么图上已经突围的蚁团, 不正是镶嵌在这根项链上的黑珍珠、黑钻石吗? (同学们都鼓起了掌)

我不禁为这些学生精彩的表达暗自叫好。同时我也陷入了沉思: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再给学生一分钟, 或者为学生送上你期待的目光, 抑或侧身附耳……学生的许多独特的见解或许就会涌动。

二、在心灵的碰撞中, 演绎生成的精彩

语文课堂是最富魅力、最富激情的, “她”充满着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 “她”是一种无不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诗意境界。

在执教《庐山的云雾》一课中, 我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利用棉絮动手制作庐山的云雾, 并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学惊喜伴之而来, 我与学生的交流随之也发生了变化。

师:同学们, 你们觉得画面上的云雾除了像课文中所描述的, 还像什么呢?

生:程立做的云雾像一根根玉带, 还像一只只轻盈敏捷的蜻蜓!也像我们音乐书上的五线谱呢!那旁边飘的缕缕云朵, 不就是一个个快乐的音符吗?

生:我看我做的“弥漫山谷的云雾”也像一艘即将启动的航船, 又像一床大大的、白白的、软软的棉被。

生:……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师生间的交流在和谐、信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 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教师彼此的交流才能融洽、共鸣、舒展乃至“交锋”。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 焕发出了语文课堂应有的韵味。

三、在闲暇的空间中, 孕育生成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说:“闲暇出智慧。”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 还有以扬代抑的“黄金原则”的运用, 是用褒扬赞美取代斥责批评, 这是最具“人情味和凝聚力”的, 都会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学生也就不会因为错误而尴尬, 也不会因善意的批评而失意。

如在执教《黄鹤楼送别》的过程中, 学生朗读“岸上杨柳依依, 江上沙鸥点点”时, 很多男生都情不自禁地学起了沙鸥的叫声, 我没有指责学生不守课堂纪律, 而是和学生默默地沉浸在这美好的境界中了, 学生很多感想让人心动:

生:杨柳, 你们依依相拥, 而李白和孟浩然却要分别, 你们是多么幸福呀!

生:点点的沙鸥你可知道, 正是你的离愁别绪的叫声, 李白才吟出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呀!谢谢你, 沙鸥!

生:点点沙鸥、依依杨柳、一江春水、江风白帆、蓝天白云, 这动人的场景怎么不使人顿生愁绪呀!

语文课堂应该是身心自由, 心境开阔, 充满了师生的互动, 在这样的境界中, 师生的交流变得通畅而自由, 学生的思维才能被充分地激发, 在闲暇的空间中孕育更多的创造和更富魅力的智慧。

四、在另类的场景中, 尝试生成的延续

课堂中, 或许会发生许多和教学无关的而又很鲜活的东西, 面对这种活生生的生成性素材, 或许稍纵即逝, 但是我们教师要有一颗敏锐而智慧的心, 大胆地捕捉这些鲜活的事例, 在生成的课堂上焕发出真实的精彩:

巧用白板教学激活灵动课堂 篇4

一、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学前期幼儿的教学对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于能否培养幼儿探索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使得幼儿以积极主动的情绪来体验学习整个活动的过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就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生动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有利于刺激孩子的多种感官,唤起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促使他们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比如,在中班教学活动“生日Party”中,教师在白板上隐藏了声音的小按钮,只要轻击白板就会播放出《生日快乐》的音乐,让孩子们感觉到了白板的神奇,同时教师运用这一音乐立刻调动了孩子学习活动的兴致,还能直接切入“过生日”的主题。同时,在白板的第一页上只出示小熊的阴影,给孩子们一个悬念,让孩子猜测是哪个小动物过生日,给了孩子一些神秘感。让孩子通过猜猜、点点白板上的影子,引出过生日的主角,大大地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活动的兴趣,让活动更具趣味性。

二、师幼互动的和谐性

白板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一直为幼儿教育所称赞,教师要合理地运用好白板技术资源,将其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乐于接受、便于理解。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制作的精美课件只有演示功能,无法更改也不能让幼儿参与其演示过程中,还经常另请老师配班操作电脑,有时眼神暗示不默契还会出现问题。而电子白板制作的课件轻松实现了人机互动、师幼互动,可以随时在白板上进行标注、画图等操作,在师幼现场的互动交流中可以修改、移动,充分发挥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性,推动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在中班教学活动“生日Party”插点生日蜡烛这一环节中,教师在白板上出示一只为小熊准备的生日蛋糕,提问谁来帮小熊点上生日蜡烛?孩子们沉浸于过生日的情景中,个个高举小手询问小熊的年龄。利用白板的遮罩功能,把写好的年龄遮在里面,只要轻击白板就会出现小熊的年龄;再利用白板的画图功能,请个别孩子操作白板,帮助小熊插上生日蜡烛。孩子们在操作和观看中感受着这种神奇,同时也进行了数和量的匹配,达到学习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三、操作过程的游戏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孩子们的本能与天性。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游戏情境,通过具有图、声、文并茂的特点,让幼儿自己亲身操作来学习、体验, 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同时也满足孩子们爱动好玩、喜欢追求刺激的心理,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学习和求知的愿望。

在教学活动“生日Party”中,教师为孩子们创设了分蛋糕、分食物的操作情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操作,在操作中分享,在分享中感受,孩子们得心应手,做了一遍又一遍,再一次感受到了电子白板带给他们的神奇和乐趣,自然情境引领幼儿,身临其境。白板课件的使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白板的奇妙有趣,尤其是能亲自操作课件,更加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满足了孩子的操作欲望,体现了孩子操作的主体性。

四、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有着一个新颖的功能,那就是对课堂整个教学过程的所有操作信息都能记录下来,包括教师标记信息、幼儿参与操作的信息。这些反映真实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资源可以作为对教师和幼儿进行评价的参考资源,成为开展过程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的依据之一。电子白板课件的设计必须包含必要的学习评价,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反馈与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白板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操作、演示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使评价不仅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对操作过程“对”或“不对”的反馈与评价,而将其反馈与评价交给白板,使评价更为及时、多样和全面,更突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

在教学活动“生日Party”中,教师利用白板优势,对幼儿的学习和操作作出正确的判断。当孩子们通过动物剪影猜出相应的动物后,电子白板就出现“你真棒”的声音评价;当孩子们猜出小熊许下的愿望后,电子白板就出现卡通动物的笑脸评价;当孩子们分蛋糕和分食物的操作正确时,电子白板就出现五颜六色的礼花评价;当孩子们和小动物一起快乐舞蹈时,电子白板就出现“啪啪啪”的掌声评价。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让幼儿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达到自我反馈的目的。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幼儿在鼓励和赞扬声中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和获得知识的喜悦。

上一篇:CBI医学英语教学理论下一篇:中轻度血管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