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灵动活泼课堂

2024-09-28

创设灵动活泼课堂(共7篇)

创设灵动活泼课堂 篇1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加深印象,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 拓展思维, 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 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 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个物体的运动, 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 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等的意义不明白, 就会对题意理解不清, 造成学习困难。我在教学时, 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 接着两车相向而行, 直至相遇的全过程, 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 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 使学生充分理解“两地、同时、相向、相遇”的含义, 为后面计算方法的学习, 扫清了障碍。这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 化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 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 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二、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

解放学生的双手, 加强直观操作,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 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指导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 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材料, 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 建立表象。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自己动手操作, 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掌握新知, 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变教师讲授为学生讨论、合作学习, 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 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 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 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 (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 、“记录员” (记下学习结果) “检查员” (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 等, 然后促进合作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 组间互相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诱导学生思维, 使学生乐意学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 更好地诱导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使学生乐学。例如, 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就是通过“化圆为方”实验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 学生思维就集中在面积上, 再利用小组探讨、实验操作、观察等教学手段,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 注意圆的周长与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上, 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处于引导, 学生处于主学地位, 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四、分层指导训练, 使学生善于学习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 因此, 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 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 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使优秀生“吃”得好, 让后进生“吃”得饱。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 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 即上、中、下三层, 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 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 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 得到发展, 争取进步。通过对问题的研究, 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 促进思维,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 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 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 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 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 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 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 主动地发展。

摘要:如何使课堂上的四十分钟能发挥出最佳效益,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论, 教师应废除那种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 改进学习方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 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方法,诱导学生,分层指导

创设活泼音乐课堂凸现音乐情感 篇2

关键词:转变 创设 凸现

中图分类号:G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252-01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完善评价机制”的基本理念。中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音乐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陶冶高尚情操,提高艺术修养,促进身心健康。

当前,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和新形势、新理念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过去长期形成的由教师教,学生唱,或教师播放名歌、名曲,学生聆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而且越来越不被学生所认同。上音乐课时产生困或感到乏味情绪在学生中并不少见,有的学生甚至说:“我一上音乐课就想睡觉,音乐课太没意思了。”如此种种,作为音乐教师深感压力与不安。改变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了,当然,这也是音乐教师的意愿和职责之所在。笔者根据自已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感觉到,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活泼的音乐课堂,凸现音乐情感。

(1)转变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垄断地位,为学生提供学习展示、交流、评价的平台。了解尊重学生的兴趣,关心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在教材的整体框架下,教师要投学生之所好,教学生之想学,解学生之所惑。同时抓住学生个性特点,最大可能的为他们提供表现和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放松、主动、投入,让他们感受到,我学音乐,我在音乐之中,我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进而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只有这样音乐课堂教学才能焕发无限生机。

(2)创设活泼音乐课堂,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就是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完美的音乐环境,尽可能地完善硬、软件设置,音响设备、音乐演绎载体;作好多媒体演示,教具演示、动画演示等课前准备工作,并通过这些辅教资源使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内容和音乐形象更直观、更生动、更活泼,其中既有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又有学生的模仿,演绎和投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节奏的动、视觉冲击的动、学生在动中感受到了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展开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利用多媒体视屏再现天安门广场画面升旗仪式,运动员站在最高领奖台时同时奏响的国歌雄壮的弦律,铿锵的节奏让每个学生为之振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油然而生。

音乐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不能让学生拘泥於课堂学习,课外要利用广播、电视,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艺术节等诸多形式支持鼓勵,学生积极参与,使音乐贴近生活,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面向自然。在大自然中聆听和感受小溪流水的细腻,鱼舟唱晚的闲适和黄鹂啼春的喜悦,学生们在陶醉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同时感到音乐和自然如此和谐,音乐的美无处不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感动学生的是音乐的本身。创设轻松活泼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音乐的熏陶和感染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

(3)凸现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情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音乐情感蕴藏在音乐的内涵之中,它不同于文字叙述的直白,图画线条,色彩的直观,它是通过调式、弦律变化、节奏的起伏跌宕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因此,音乐教学应该凸现和秉承音乐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理念,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验音乐情感并和音乐情感产生强烈共鸣,从而感受音乐艺术的无限魅力。

体验音乐情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一个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它需要多角度的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音乐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有机地渗透文学、历史知识以及音乐背景、音乐故事等激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潜能。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前,教师针对这首音乐曲起伏大和包含贝多芬一生起起落落的特点结合介绍其生平,生活处境、坎坷经历,以及当时所处的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感受此乐曲诞生的背景和必然性,启发学生的情感悬念,使学生产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期盼。随之学生在聆听中进入音乐情境,并为情所感,为情所动和音乐情感产生强烈共鸣。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

创设灵动情境 激活英语课堂 篇3

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融情于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丰富课堂内容, 利用种种现代辅助工具创设情景, 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激情, 从而达到“情从境出”的最佳效果。

一、 生活展现情境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语言的再现率较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之境,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也能进行相应的拓展教学。例如笔者在教学7A Unit 2 Reading School life时, 就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们的实际校园生活,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What class are you in? What do you often do at lunchtime?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 所以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之境中。在讨论完毕后, 学生根据讨论内容进行口头反馈。于是, 一篇篇充满激情的校园生活小短文脱口而出:Hello, my name is... I am a student at... I am in Class... Grade... 这样的生活之境讨论, 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又拓展了教学内容,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让课堂更灵动。

二、实物演示情境

初中生具有形象、直观思维占优势的特点, 实物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坐在课堂里认识客观事物,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掌握。例如, 笔者在讲授8A Unit 1 Grammar Comparatives and superlatives时, 就拿学生身边的笔、书、橡皮等实物创设教学情境, 进行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语境中体会理解形容词的比较等级的用法。如His book is old. Her book is older than his. My book is the oldest of the three.若是下午上课, 学生的情绪不高, 教师也可以适当进行实物奖励。如教师可事先准备好3个大小不同的苹果, 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和比较, 谁说得多且犯的语法错误少, 就把苹果奖励给谁。看到教师的实物奖励, 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 情绪高涨, 渐入佳境。另外, 实物教学法在教学一些单词上也是比较形象的。

三、 图像再现情境

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工具, 它包括板书、画图、挂图、幻灯、录像、电影、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教师借用图像演示情境, 可使学生对学习对象有深切感知, 帮助他们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在讲授牛津英语7A Unit 6 Reading The fashion show时, 笔者先问学生们知道哪些知名的时装设计师, 是否看过一些时装表演等问题, 再呈现一些出名的时装表演录像, 将学生置于时装表演之境。紧接着通过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图片, 将课文中的主人公一一呈现, 优美的画面, 让学生们兴趣盎然。最后, 学生们纷纷争着要当主持人来介绍这些模特的服装。可见, 图像再现情境使语言和情境相交融, 学生仿佛进入了语言活动的一系列真实之境, 情感得到了释放, 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四、表演体会情境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是活生生的交际语言, 在实际教学中, 可以利用表演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即模拟实际生活场景, 让学生以角色的身份来说话,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交际。对于初中生来说, 都比较喜欢表演, 表演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和参与意识, 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 都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 在讲授7B Unit 3 Reading A lucky escape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组表演竞赛。笔者将班里48位学生分成8组, 每组6人, 分别扮演Justin, Paul, Susan, a policeman and two men in police uniform, 讲台变成了一个表演的大舞台, “情”从台出, 融情于境。每位学生为了能表现自我, 为小组争光, 个个都情绪高涨, 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非常好。他们真正体验到在快乐之中学习, 在学习中的成长。

五、“幽默”创造情境

学校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学生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 而不喜欢表情冷漠、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 含蓄的幽默保证了师生关系的“正常运转”。对有骄傲情绪的学生, 善意委婉的幽默可使他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 满怀慈爱之心的幽默比别的批评形式更具感染力。英语课堂上幽默的讲解会产生“磁性”, 自始至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笔者在讲授9A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 Mrs Rainbow’s colour therapy 时, 我注意到一位学生在开小差, 于是我就设计了下面一段对话。

T: Do you think what colour xx should wear today?

Ss: He should wear red or purple.

T: Why?

Ss: Because Mrs Rainbow says that people with dark hair and dark skin look good in red or purple.

T: Does xx choose the right colour to wear today?

Ss: Yes. Today he wears red.

T: What does red represent?

Ss: Red represents power and strength.

T: Yes. Maybe xx feels weak today. Right?

此时, 阵阵会心的笑声在教室里萦绕, 在融洽的情境中, 这位同学的脸红了, 也许他会永远记住这节颜色治疗课。只要善于动脑, 幽默的浪花会使课堂五彩纷呈。

创设英语学习的灵动课堂 篇4

学校应结合“趣英语”项目课堂教研、骨干教师教学展示、青年教师教学擂台,以及区域专家讲座、培训等“研训教一体”的活动,积极开展课堂转型实践。将学生的语言习得作为英语教学的第一要素,主要通过创设语境激趣、创编语篇引读、巧设问题导思、设计任务启智等策略,打造有思维的课堂,使学生乐学、敢说、善思、能言,提高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从单词、语法等入手,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枯燥又单调的练习不仅不会拴住孩子贪玩好动的心,反而会抹杀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需求,特别创设了校本拓展阅读课程———英语云课堂,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寓教于乐,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

“英语云课堂”是将个性化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和《英语角》读本相结合,从而开展的英语拓展阅读课程。僵硬的课本教学内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化、惯性化,对实际生活起不到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将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有利于教材内容梯度提升的阅读材料引入“云课堂”,鼓励学生用游戏闯关式的阅读方式拓宽英语的情境应用,这种充满童趣的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语用体验,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英语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设灵动氛围,优化课堂教学 篇5

一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学生带着课本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 向老师求教;而不应是老师带着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 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 要让学生和文本直接对话。

第一, 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以真正阅读的权利, 在一定范围内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背景, 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对文本的解读也就不一样。

第二, 在教学过程中, 要指导学法, 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 指导学生如何与文本对话。我们备课时首先要分析学情, 备学法;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形成;课堂讲解要学法示范, 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联系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

第三, 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 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 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 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

二注重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启发式教育

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语言的运用就是思维的运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加强启发诱导的设计, 在探究性学习中, 老师应培养学生质疑、析疑、辨疑,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闪现智慧的火花。

1. 找准文本切入点, 为激活学生思维提供帮助

一篇文章总是表达一个比较集中的感情或哲理。基于此,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使大脑和心灵钻入课文的气韵精髓里去, 打捞出文本机理的关键, 最终使课文的语言像网袋的网眼, 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就是网袋的提绳。提绳一握, 全文清晰。

2. 要有敏锐的洞察、果断的把握学生思维流向的教学机智

如在讲解一篇林清玄的《不知有花》时, 笔者提问:“作者羡慕的仅仅是山中妇人身处山野美景之中吗?”答:“作者所羡慕的是山中妇人那份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宽容与豁达。”一位学生脱口而出标准答案, 怎么办?此时就无法一步步按预设的教案分析下去了, 笔者想到了刚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提问:“这个妇人怎么会做到与自然相亲相容而不自知呢?联系你学过的文章思考思考。”学生马上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名句——“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经过讨论明确, 是一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心态使人物我两忘, 与自然冥合, 至此学生不仅明确了答案, 而且还联系并深化了学过的知识, 思维被激活了。

三创设灵动氛围, 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 我们要创设一个支持性宽容的交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老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 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1. 鼓励学生发言, 营造宽松氛围

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或借班上课时, 学生们难免紧张, 老师要注意用亲切的话语不断鼓励,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 利用多媒体辅助, 创设学习情境

如在教授《沁园春·雪》时, 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 配乐朗诵、配画赏析……有效地创设情境, 将教材以及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距离拉近, 使他们产生共鸣。

3. 师生共同板书, 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在上《社戏》时候曾采用过这样的办法, 抓住最后一句中的关键词语“好”字作为板书的骨架。先讨论:文中十几个“好”围在我那个巨大的“好”字周围, 形成独特的板书, 接下来的师生互动对话, 随意选择其中的几个“好”一起琢磨文本, 尽情想象, 抽象的“好”立刻具体生动起来, 最后归纳出“童心”、“童趣”两个词语, 表达了对“社戏”之美的深刻认识, 板书是凌乱的, 思维却是活跃的。

综上所述, 智慧灵动的课堂应在老师的引导下, 强化自主阅读意识, 把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场所, 老师更要创设灵动轻松的氛围,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时代发展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促使其成为焕发智慧光芒、追求创新发展的人才。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它是一个由师与生、教与学相辅相成的系统。我们应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充分创设灵动活泼的氛围, 优化课堂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为学生获得终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打好基础。

关键词:自主,指导,训练,激活,灵动

参考文献

创设灵动活泼课堂 篇6

一、创设快乐情境,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一 )生活情境 ,创设熟悉氛围

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就有着它的特殊性,许多知识点都显得有些枯燥、单调,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到轻松愉悦,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生活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感到熟悉,在熟悉的氛围中体会快乐.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游乐场的情境中.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同学们有谁能为我介绍一下游乐园里都有什么吗? ”当老师问完之后,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发言. 生:“游乐园里有海盗船、滑梯、过山车等好多好玩的东西. ”师:“嗯,游乐园里有好多能给我们快乐的设施,那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设施都是什么形状的? 比如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梯,是不是长方形呢? 大家再观察一下游乐园里的旋转木马又是什么图形呢? ”这时候学生就会积极地去寻找答案, 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 老师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成功地将学生带入到游乐园的这个情境中,这个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还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爱玩的心理,使得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让数学课堂充满乐趣,为数学课堂添姿添彩.

(二 )游 戏情境 ,创设趣味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情感,都很喜欢做游戏,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就是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游戏引入到数学课堂中,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让数学课堂充满欢乐. 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6~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教师将游戏引入了数学课堂.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6~9的乘法口诀, 之前我们也学过了2~5的乘法口诀, 那么现在我们就是1~9的乘法口诀基本上都应该掌握了,下面我们用这些知识做一个游戏,老师先为你们举一个例子: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同学们你们自由结组,来做一下这个游戏,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 ”教师通过游戏的引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做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解放了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游戏中自由发挥,让数学课堂不再死气沉沉,而是活力四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最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利用这一点来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更加的精彩. 巧妙地设置疑问是激发起学生好奇心的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是最多的,如何对学生进行设问成为教师最大的一个难题,一个好的设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从数学课堂中感到愉悦.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本节内容的时候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跟随着老师的步伐共同去认识圆.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形状是圆形的物体, 你们都能想到哪些呢? ”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积极地举手发言. 生1:“我们用的硬币,还有篮球、足球、排球. ”生2:“还有我们吃的鸡蛋 . ”学生们的反应很激烈 , 都很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参与到老师的问题中去,这时候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最高昂,教师抓住这个机会,继续让学生去探索圆的概念,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绘制一下这个圆,更深刻地去体会圆的意义. 通过对问题的巧妙设置,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数学课堂充满朝气.

三、实施科学评价,扬起学生自信风帆

教师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有时候一句科学的评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今的教学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对学生的一些能力的培养, 还要注重一些情感教学,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对学习数学知识更加的自信. 在数学课堂中多对学生进行一下积极的评价, 让学生充满自信,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也不要对学生进行严厉的谴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的对其加以肯定和表扬. 例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这儿有一个苹果,如果将这个苹果放到水星上去,是我们学的平移吗? ”这时一位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举起了手, 老师抓住这次机会让这名学生回答,但出乎老师意料的是这名学生回答的是错误的,但老师并没有立即对他进行否定, 而是对他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给予肯定,并给予表扬,之后再对学生的错误之处加以引导,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感到更加的轻松,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的自信.

创设灵动活泼课堂 篇7

一、以历史故事为引, 激发学生“想动”的学习欲望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其中不乏名人轶事, 历史故事的发生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前提, 承载着历史, 传承着历史。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 单纯的讲解历史知识, 枯燥乏味, 难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而, 课堂效果不尽人意。将历史故事巧妙的引用到课堂之中, 笔者发现,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案例1: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时中, 单纯的讲解三个朝代的兴亡显然是索然无味的, 距离现在的时间久远, 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感。教师巧妙的将武王伐纣的故事引入其中:

师:同学们, 现在有一部电视剧比较火热, 《封神英雄榜》大家都看过吗?

生:看过。

师:那你们觉得这部电视剧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生:殷商的灭亡, 周国的兴盛

师:那么, 同学们知道武王伐纣的故事吗?

生七嘴八舌:知道, 就是周武王讨伐殷商大王的故事, 在电视剧中我们都看过。

教师会心一笑, 经过对武王伐纣故事的讲解, 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 课堂效果甚佳。

二、以历史故事为例, 提供学生“能动”的课堂情境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 有很大一部分知识是需要牢记的, 故而, 这也是令很多学生十分头疼的问题。死记硬背显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取。善用历史故事, 将历史故事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 为学生提供“能动”的课堂,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教学案例2: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华夏之祖》一课时中, 教师可以通过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的故事作为引子, 进行课堂授课。

师:同学们, 我们都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吗?

生:从电视中看到一点, 好像女娲是远古的神, 当时天上破了一个大洞, 女娲炼七彩石补了这个大洞, 人们才有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师:说的很对。那么盘古开天的故事有谁知道呢?

生:不知道。

师:在太古的时候, 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 形状非常象一个鸡蛋, 在无际的黑暗云雾中运行, 万赖无声。就在那巨星的内部, 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 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 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 盘古挥出最后一斧, 只听一声巨响, 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 化为气体, 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 则变为大地, 不断加厚, 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 盘古也越高大, 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生:哦, 原来如此。但是这是神话故事, 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呢?

师:这位同学问得好, 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华夏之祖》。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 为什么呢?

同学们兴趣盎然, 两眼只盯着教师的嘴巴, 期待着精彩的下文!此外,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又知晓了“大禹治水”与“禅让”的故事, 教师可以适当给出几分钟让学生表演小故事, 如此, 课堂效果不仅极佳, 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不但学习兴趣盎然, 而且记忆深刻, 从而创造出灵动的课堂效果。

三、以历史故事为力, 激发学生课堂“敢动”性

不少历史小故事都具有激励人的作用, 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 “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等等, 都在不断给人们源源不断的精神激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不可避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不积极不主动, 显然, 课堂效果就很难提高。面对这样的课堂现状,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入历史故事, 激活学生兴趣和思维, 引导学生关注课堂, 同时加强师生互动, 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

教学案例3: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中, 面对学生的不积极, 可以适当添加几个名人励志的故事, 其教学效果就截然不同。

师:同学们, 我为大家讲一个“毛遂自荐说楚王”的小故事。

生欣欣然, 聚精会神。

师:“毛遂自荐说楚王”的主角是毛遂, 据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 平原君去楚国求救, 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 毛遂挺身而出, 陈述利害, 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毛遂自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勇敢, 敢于推荐自己推荐担任某项工作。我们现在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 如果课堂上不积极主动, 怎么能学好知识, 做有用人才呢?

生幡然醒悟, 若有所思。

之后的课堂中, 面对老师的提问, 学生们竞相发言, 灵动的课堂让学生们在历史的世界中更加自由的畅游。

由以上可知, 将历史小故事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还可以创设灵动的历史课堂, 大大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但是, 将历史故事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不是轻而易举的, 是有章可循的。在遵循课堂教学知识的前提下, 本着科学高效的原则, 适当引入历史故事, 让历史故事为课堂教学所用, 如此才能打造灵动的历史课堂。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 希冀通过对此文的论述, 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昆.论初中历史学科的故事化教学[D].苏州大学.2011

上一篇:高校内部审计文化下一篇:非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