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高效课堂教学

2024-06-21

创设高效课堂教学(通用12篇)

创设高效课堂教学 篇1

摘要:没有创新, 就没有高效课堂;没有创新, 教育就不会有所发展;没有创新, 一个民族将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举例说明怎样才能创设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关键词:创新,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目前, 创设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怎样创设高效课堂呢?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的激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高效课堂创造条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就要创新观念, 要具有创新意识。时代呼唤我们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身先士卒, 勇于实践。一节高效课堂是需要师生合作完成的, 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虽说教学中的主角不再是教师,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仍很重要, 因此,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主要看的还是教师, 教师决定着课堂的整体水平。

一、大胆放手, 让学生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的灵魂就是小组合作。当前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进的过渡时期, 许多教师都不敢大胆放手, 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 原因之一就是担心课堂太“乱”。这就靠要教师转变观念, 把学生充分“利用”起来, 把以前教师单纯的灌输改为学生的小组合作, 变教师问、学生答变为小组研究、质疑、交流, 最后寻找出答案。这样, 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上物理课。

二、点燃学生的激情, 让学生学会大胆质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 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任何发明都是由创新、质疑开始的。可是, 目前我国的教育在学生质疑这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究其原因, 一是一些问题设得没有技巧, 也没有深度,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别说让学生自主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更是空谈;二是学生对质疑不感兴趣, 思维不够活跃, 学习过于被动。为此, 教师要启发他们大胆去想、去质疑, 让他们想办法自己去解决问题。

(一) 在课堂上创造质疑条件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质疑呢?首先要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教师不能和学生争抢答案, 要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要想让课堂动起来, 需做到三步:预习要充足, 展示要充分, 反馈要及时。在这些环节中, 要让学生大胆质疑, 放手寻疑, 小组解疑。

(二) 利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解决疑问, 要让学生动起来, 只有动起来课堂才有“味道”。比如教师在导入的时候, 可以利用设疑进行导入或以激趣导入、以问题导入, 把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 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 在质疑中学会知识, 完成教学任务。

(三) 引导学生多疑、善疑、质疑、探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质疑可以发生在各个教学环节, 可以在预习时质疑, 可以在学习中质疑, 可以在解决问题中质疑, 也可以在课后质疑。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大胆质疑, 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 才能有所获, 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而言之, 质疑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有了质疑, 课堂才能活起来, 学生才能动起来, 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地交还给学生。

三、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张项理校长曾经说过:“教育必须完成进化, 既然要课程改革, 就绝不做拖着尾巴的‘类人猿’。”张项理校长曾经七下杜郎口, 与全国大多数校长达成了共识:要提高办学质量, 就必须在“高效课堂”上做足文章, 唯有“课堂”优质, 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模式里“解救”出来。所以, 在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 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手动脑。特别是在物理课上, 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 让他们体验实验的过程。当他们获得成功时, 教师要趁热打铁, 告诉他们, 学习物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样,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且还能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一) 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辩论

在一节成功的课堂中, 要想在45分钟里创造出优质的教学成果, 就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劲头。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刺激学生认真思考、大胆交流, 要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辩论。教师要精心组织每一节课, 把课堂完全“开放”, 让学生逐步走入预审的情境中。

(二) 要让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

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促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把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我们可以使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比如课上利用游戏、竞赛让学生学物理, 把物理知识编成顺口溜让学生巧计。如学习力这一章的时候, 可以编顺口溜:“首先明确力来源, 产生物体相互间;是力都有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要画准, 示意只需一支箭;牛顿力学贡献大, 单位用他名字签;力的分类好多种, 常见性质力有三;重力弹力摩擦力, 各自产生有根源;推拉提压支动阻, 看它效果最明显。”

总之, 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要注重教给他们学习的策略, 培养他们的智力。只有紧抓素质教育的核心, 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有朝气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邢红军.论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J].中学物理教考, 1998 (4) .

[2]李荣明, 张云生.用原型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物理教学探讨, 2000 (8) .

创设高效课堂教学 篇2

[设计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等特点的多媒体电化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有着强大优势。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发挥他们的丰富的想象能力,增强智力,提高素质,提高学习力。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能将文章中蕴涵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文化知识等等展示给学生,并借助音乐、电视等艺术手段,创造一种特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情的兴奋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运用现代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刺激大脑的兴奋,保证其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感知。反之,缺乏直接的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在语文教学中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兴趣是完成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使教学手法丰富多样,使讲授内容直观、形象,图、文、声、像并茂,从而创设出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氛围,收到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效果。如初一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中提到的“地球又是一个六千三百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及人类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种种行径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此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地球在茫茫宇宙中的运行情况,地球表面地形分布情况,以及世界各地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情况,加上解说,学生经过自己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懂了难理解的句子,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再加以指导理解,让学生明白人类只有好好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有计划的开采,使用资源,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在兴趣的引导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二、多媒体演示的运用,拓展学生的想像空间

多媒体的演示让我们跨越时空界限,让“远”变“近”,从“今”回“古”,帮助课文理解。教材中有相当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习起来学生难以进入情境,我们就可以借用艺术性的媒体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如《紫藤萝瀑布》这一课,如果仅凭老师的讲述和书上的文字表达是很难让学生了解一树盛开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发、灿烂辉煌的景象。在上课时,我便把配有音乐的录像放给学生看。紫藤花的神韵一幕幕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情趣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身临其境地进入了新课内容的学习之中。在学习“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 2

心上缓缓...”这一段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就像站在树下,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藤萝花的美丽,近而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

三、利用动画演示,攻克难点

学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是思维发展不可缺少的直接条件。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多媒体操作在科学性较强的知识理解上表象丰富,显示过程清晰,能启迪思维。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文中的“人”字形线路时,先让学生尝试着画一画,说一说,在华图上显示地形,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画一画“人”字形的铁路。学生兴趣浓厚,争先恐后要求尝试,演示火车经过“人”字形铁路的动画,逼真的展示了火车经过青龙桥的行使途径,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同时让学生对詹天有杰出的才能更加的佩服,对他的爱国之心更加的崇敬。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正符合儿童少年的思维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质兼美的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冲动与共鸣,进而加强 3

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小语教改的又一大任务。

实践证明,以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介入语文教学,可以在创设教学情境,深化认识,愉悦学生心理,唤起情感体验,激起情感升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教学《第一次真好》一文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照片,有第一次溜冰,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服等,让学生亲自讲述体验到的新奇、快乐、兴奋、有趣,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通过“第一次”总结出来的“第一次真好”的内涵,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出生命中有无数次的第一次,只要我们善于总结第过去的第一次,努力把握生命中未来的第一次,“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多姿多彩。”如果平时在写作时除了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能恰当的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

高效课堂之创设教学情境 篇3

初中学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数学教学实际,教师要有意识的以问题为起点,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启发性问题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寻找疑点,敢于质疑。

一、问题创设情境

情境中的问题一定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在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时,我先拿出一张白纸说:“同学们,这张白纸厚度只有0.1mm,经过对折27次,纸的厚度将是多少?大家猜猜看,有电线杆那么高?还是有七八层楼房那么高?”学生不得其解。老师略作停顿后说:“那将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学生惊讶,老师乘势指出:“学习同底数幂乘法后,我们可算出其厚度为约13422m。”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创设悬念型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學习的效率。这样原本枯燥乏味的同底数的幂的乘法,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

二、操作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使用学具,在折折、剪剪、画画、拼拼、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这种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参与度,在学生产生兴趣的同时,学生会对于所学的内容产生了进一步认知的欲望,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我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这样设置问题:①把课前剪好的△ABC纸片,剪下∠A、∠B和∠C拼在一起,观察它们能组成什么角?②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③在拼图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学生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能很很轻松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生活是学生数学现实的重要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应该是学以致用。 在学生学习打折问题的应用题时,一个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去借鉴。她没有给学生一系列干巴巴的例题,而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调查商家主要有哪些促销手段。学生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商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打折;一种是送礼券。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个问题情境:假如现在有两家鞋店竞争,一家打出八折的旗号,另一家推出买100送20的活动,你作为消费者到哪一家鞋店购买东西更合算。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生活经验。 再比如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问题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园里四四方方的草坪为什么四角被踩得光秃秃的?

优化教学过程,创设高效课堂 篇4

一、创设情境要重现实 联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 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 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把数学知识放到一个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中, 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 因此,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于是创设“动态的, 现实的”数学情境成了师者的追求。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要做到朴实、实用, 要从教学条件水平、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好操作等方面去考虑。⑴情境要有明确目的;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发展其思维能力。如果是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 有新意和启发性, 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⑵情境要有数学味;所谓的;数学味, 也就是不论你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 都有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 围绕所学的数学内容展开。让学生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数学化;思考, 发展思维, 构建新的认知结构。⑶情境要有现实意义;作为教师, 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 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让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4) 情景创设要屏弃虚假、形式化, 不能一味地追求生活、游戏、童话故事情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性地对待情境, 全面预设情境生成情况, 要使情景创设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二、实践操作要重需要 方法灵活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认识是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 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因此通过动手操作学具, 不仅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 有助于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概念、法则, 而且激发学生思考,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有许多的操作活动, 学生只是根据教师设定的步骤下进行操作。这样的操作虽然可以快速地掌握要领, 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没有多少思维的成分, 也就失去了探索的价值。

三、合作交流要重氛围 恰到好处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以其最快的速度出现于课堂教学之中, 成了评价一节课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教学现状也值得我们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 顺应教育的潮流, 博得教育研究人员的赞赏, 教师往往在呈现问题情境后, 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就让学生合作学习了, 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 毫无合作探究的欲望, 也得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 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 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 探究也必须嘎然而止。这样, 容易造成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要抓住适当的契机, 要把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 (1) 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如果教师直接给出解法, 学生可能很快明白这道题, 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 还可能出现同样的解题障碍, 而且记忆也不会深刻。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 教师适当指导, 使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更能有效得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2) 需要深入探究时。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 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将问题回答全面, 这时可以考虑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让组内的几个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从而对数学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入和全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从别的学生那里, 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 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 拓展了解题思路。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 尊重别人的意见, 积极参与, 学会思考。

四、学生学习要重参与 积极主动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 使学生自主地学习, 和谐地发展。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 激发兴趣, 诱发参与动机 ;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 脉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尤其是儿童, 年龄小, 有意注意时间短, 持久性差, 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 为此,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2) 适时点拨, 指导参与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 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 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及时加以点拨指导。 (3) 创设时空, 保证参与机会。周玉仁教授曾说过: 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 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 ;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 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4) 重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实现有效学习。

五、课件制作要重实用 高效辅助

创设高效课堂教学 篇5

枣阳市新市镇火青小学 李金林

情境创设以促进儿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适当的情境创设必能促进三维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因为适当的情境必能激起儿童的情趣。使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创设好情境,促进三维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全面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很值得我们研究。那么,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情境有哪些途径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在电子白板的教学中去创设情境

电子白板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让教学内容涉及的人、事物、景、过程、方法等活起来,动起来,对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电子白板上放录像、幻灯片或课件时,学生会调动各种感官,投入其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把握,用感觉补充甚至替代语言,把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在审美的愉悦感受中接受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譬如在教《詹天佑》 时,我设置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出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以及“人字形线路”的课件,此时,学生的情绪已经完全进人詹天佑的设计现场的氛围中,他们很快就了解了詹天佑的设计意图以及作用。在这样的情境和实践中,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课文中的知识。

二、利用角色效应去创设情境

如果说电子白板是一种创设情境的工具,那么角色活动则是一个体验情境的过程。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儿童喜好表现的特征,教师要善于设计活动。让儿童充当一定的角色在活动中去体验情境。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考虑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突出教材重点,让儿童通过角色活动,丰富教学内容,而不能让活动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语言内涵,巧妙指导学生进人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使学生顺利地达到理解语言美与情境美相统一的目的。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感情阅读课文,进入角色时,让孩子们分别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上,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譬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桂透了”》时,文中讲到作者七岁时写了一首诗,结果爸爸、妈妈分别给了他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辩论过程中,同学们都踊跃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辩论过程非常激烈。最后我再进行总结,得出其实这两种评价都真正体现了父母的爱,爸爸给了作者严格的爱,而妈妈给他的却是鼓励的爱、赞美的爱。在这两种爱的影响下,作者后来在文学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成就,成为一名作家。这样在辩论过程中,孩子们踊跃发言,争着表演。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叙述,精彩的概括,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太阳闪亮登场。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既训练了口语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使整个课堂散发出诱人的魅力,营造了如痴如醉的情境。

三、用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像的一门艺术。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播放音乐能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悬念,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譬如在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学生对于全国人民所敬爱的周总理并没有太多感受,因为周总理逝世时,他们还没有出生。如何通过这篇课文教学,激起学生对周总理的爱。而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人们无言的悲哀,深切的悼念,又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述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到的。于是我想到了《哀乐》,让学生边看课文边听音乐,那哀婉的乐曲真是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听着听着,仿佛就来到了十里长街,泣不成声的人们一下子涌现在学生眼前……好多人追着灵车奔跑,希望灵车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希望周总理永远和他们在一起。教师自己动了感情,孩子们也哭了,整个教室沉浸在悲痛之中。所有这些,都作用于儿童的整个心灵。可见,音乐渲染了情境,丰富了情境,甚至可以说音乐使情境升华了,使孩于的感情升华起来。

把音乐引进课堂,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课文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创设高效课堂,焕发课堂活力 篇6

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以前的课堂,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给学生“为什么”,如今的课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究“为什么”。新课改中的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紧随新课改的步伐,用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乐园,课堂这个大舞台定会绽放高效之花。

一、做精心准备的教师

如果把教育比作大海,那教师的备课就好比教师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向前航行,可能一帆风顺,也可能遇到大风大浪,在我校的“6563”小组合作教学的课堂上,省却了教师声嘶力竭的讲授,没有了知识灌输的不遗余力,但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不降反增,课前备课显得格外重要。

1.研究《课程标准》,牢记课标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平时备课时必须认真地、反复地学习“课标”,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标”。不仅要真正掌握“课标”体现的新理念,而且应该准确理解把握“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以“课标”为准来指导教学,增强主动性,避免盲目性。只有琢磨透了课程标准,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不偏离轨道,新课标要求学什么,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应该引领学生向什么方向迈进。例如,在复习《相亲相爱一家人》时,我先明确课标要求: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的辛劳,能尽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特别关注新课标将克服逆反心理调整为调适逆反心理,注重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能力。然后,我们再去研究教材,研究教材要把握好两个逻辑:一是知识逻辑,二是生活逻辑。

2.吃透教材,力求备课准确到位。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学段所处的地位、作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特别针对复习课,只有深入教材才能对知识之间的联系、整体知识体系和逻辑有清晰的认识,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真正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4.精心编制导学案。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抓手”。2015年我进行了《农村初中政治有效编制导学案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实践证明,用有效的导学案进行导学,课堂效果就凸显出来了,复习导学案尤为明显。例如我在八年级上册第三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复习课时编制了导学案:(一)课标解读;(二)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三)合作探究,中考真题演练;(四)当堂达标,知识反馈。通过导学案的引领,高效率的达成了本节课的目标。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活起来。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心灵沟通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脑子,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在学习“在旋转的世界舞台上”这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课上模拟召开联合国大会,不同的小组代表不同的国家,阐述自己对9.11事件、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等等事件的见解,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代表相应的国家展示看法。在这样一个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他们从不同国家的角度把国际形势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得透彻,阐述得淋漓尽致,知识难点迎刃而解。

2.课堂要面对全体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要使思想品德课堂更高效,教师应从关注每一位学生开始,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小组合作的课堂不是个别学生的“一言堂”,而是全体学生展示自己的共同舞台。所以我在指导小组学习时,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不做“旁观生”。我在学生探究问题时总是走到学生中去,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用赏识的目光关注每一位学生,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对他人的意见及所学知识的疑难处提出质疑,例如我经常让每个小组搜集与本节课有关的时政和热点材料,并提出问题,贴到本组展示台上,各组可以互相交流,对表现优秀的小组予以褒奖。

以上是我在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感悟。作为思想品德老师要牢牢把握新课标,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高效课堂。

创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篇7

1. 着力学习兴趣培养

1.1 氛围营造

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教育事业说到底是爱的事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充满关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爱与尊重”的氛围。师爱的世界里没有“差生”这一词汇,应充分承认学生间的差别,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要通过对学生的尊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在尊重之中理解并帮助学生满足其在学习、心理、生活上的需求。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之中,消除对语文学习的畏惧心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媒体创境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因其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特点,现已广泛运用于当前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学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帮助解决教学难点、提高知识传递质量、增强课堂练习密度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前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够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为儿童乐于接受。”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些新奇的、有趣的东西,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进去,寻求答案。如一位老师教学《找秋天》一文时,通过运用媒体逐个出示关于秋天的美丽画面:忽而金黄的稻浪,忽而火红的苹果,忽而黄澄澄的甜梨……引得同学们不住地惊叹:“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啊!”在如此情境中,老师再带领同学们“找秋天”,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2. 深入解读教学文本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教师。这其中通过备课深入解读教学文本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我们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积极关注对学生学情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因为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2.1 关注学情

教师应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找准教学起点,在此基础上,精心预设教学过程,思考学生可能的提问及其具体的问题回答,形成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2.2 设置问题

结合具体的学情,教师在备课时可针对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精心设置问题,将所提问题贯穿于观察、引探、分析、总结规律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择时提出,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思路积极思维,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3. 优化知识传授路径

3.1 注重语言表达

实践表明,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基本手段。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只有学会用15种乃至20种音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变成了一个真正拥有表达技巧的人。”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简练、生动,是否有艺术感染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掌握自身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讲课内容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听讲的状况与情绪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调、语速,决定讲话的轻重与缓急。对于文本的重点之处,教师应注意一字一顿,进行“浓墨重彩”式的讲解,从而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好地获得新知。

3.2 灵活教法选择

教学实践表明,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最佳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我们应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阅读课文”的教学为例,我认为宜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方法,具体实施时可采用“自读笔记”、“模仿类比”、“合作讨论”、“练习互评”等方法进行教学。在自主学习时,还要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将口、手、眼、脑并用,把读和说、读和写结合起来,并积极鼓励学生将这一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其它课文之中,从而扎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 多元赏识激励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学生观”和重新建构的“智力观”、“教育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着力提倡激励性的赏识评价。实践表明,教师的一句称赞,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不应吝啬自己的微笑。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即使是微弱的思维火花,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以我所采用的评价原则为例,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着力通过评价为优等生指明方向,为中等生提供进步的阶梯,为后进生灌注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评价,采用“多指导、多鼓励、多练习”;“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面批”的“三多三优”的评价方式,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 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着力学习兴趣培养;深入解读教学文本;优化知识传授路径;多元赏识激励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陆凤兰.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社会科学篇) [C], 2004.

[2]李明新.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N].中国教育报, 2004.

[3]徐玉珍.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和“闪失点”[N].黄冈日报, 2005.

创设高效语文课堂初探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导作用,主体地位,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过程, 是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要想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所以说, 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进行课堂教学角色的有效调整,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但是老师又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 教学相长, 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与主体性地位, 将语文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陶冶文化素质、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就创设高效语文课堂进行了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 重视学生能力发展

现阶段新课改的不断推行, 使得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以及目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各个教育单位响应新的号召, 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改革和调整, 教育工作者们既要从过去的教学理念中吸取与继承好的东西, 同时又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 不断寻找到新的教学方式, 进行新的教学标准的调整。所以, 一定要在充分认识新课改的相关内容下, 对我们所教的课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制定好教学计划与方案, 找出每一个学期的教学重点与可行性措施。简单说, 我们要按照语文新课标制定的三维目标去设定我们每一节课的标准, 预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具体内容, 以过程和方法为主线, 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于其中。我们在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 必须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 更要重视学生情感和价值感的形成。语文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是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

例如, 我在教学《祁黄羊》一课时, 首先明确本单元是一组介绍中华民族古代英贤人物的文章, 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出以公心、清正廉洁等传统美德。结合这一特点, 我明确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为主线, 体会祁黄羊让位荐贤、一心为国、出以公心的思想境界。我根据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 让学生自研自探、交流讨论、展示成果, 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既获得了知识, 又发展了能力, 更培养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优化课堂结构, 突出教师主导作用

根据新课改的标准要求, 老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指导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所以, 作为一个老师如果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原定的教学内容, 就必须寻找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保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知识技能。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实践活动。

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 坚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整体知识基础水平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 并将这些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的使用, 提高教学效率, 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还应该适时介入。学生虽然是课堂的主人, 但是在关键时候教师还是必须介入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就是一个指路灯, 尤其是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学龄阶段的学生来说,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名师能够对自己进行指导, 对其知识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一个合格的老师的指导之下, 你才能有希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探究,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探寻、研究,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求知欲。

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 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 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 促进语文课堂高效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发表见解。具体做法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 以营造学生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氛围。以教学《最大的麦穗》为例, 我设计了“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苏格拉底的话里的两个‘最大的’分别指什么?”、“你从苏格拉底的话里得到了什么启示?”等问题, 让学生先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再小对子交流问题, 接着小组合作交流, 最后展示交流结果。这样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了, 高效强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语文活动是否高效,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 教育工作者对于小组学习的模式应用得比较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绝不能持一种站在一旁观望的态度, 而是应该参与到学生中去, 对学生进行指导, 同时也应该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学习进步, 对于那些不爱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之中的学生多多给予鼓励和适时地表扬。

创设情境促进英语课堂高效教学 篇9

一、创设合作情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作情境。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发展思维能力, 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同时,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最终达到高效教学。

如为学生提供去问路、看病、旅游、过节日等情景, 让学生在模仿中体验、感知句型和对话, 用具体的语言环境推动语感的形成。如在学习have/has been to和have/has gone to的用法时, 教师可以在教室周围的墙上贴上England、Canada、France、America等国家名称单词卡片, 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去卡片“英国”前, 然后对其他学生说“He has gone to England”, 当这个学生回到座位上时, 教师说“He has been to England”.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操练, 已经明白二者之间的区别, 所以很容易进入小组合作操练活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应学的内容, 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使他们置身于“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中,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创设活动情境

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 自己研究, 用自己的头脑来想, 用自己的眼睛看, 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如教学Our school时, 带着学生参观我们的学校。如七年级Starter Unit9 Signs让学生在操场上玩“红黄绿”时, 学会说Stop at a red light.Wait at a yellow light.Go at a green light.等等。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英语岂不快乐无穷?除英语知识游戏, 还可以组织演讲比赛、编演英语短剧、开展课堂英语讨论等。

三、创设质疑情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传统教学中, 学生少主动参与, 多被动接受。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 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去发现问题, 大胆发问。在课堂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天地。如, 讲到practise doing sth的用法时, 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

He often practices_________English.

A.speak B.spoke C.spoken D.speaking

试题一给出, 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 认为D是正确答案。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唯一, 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质疑, 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答案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果再让学生朗读:“He’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学生定将兴趣浓烈, 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th和spoken English这两个表达式。

四、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定有难度的问题, 使学生既能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旧的知识去解决, 这时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 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此时进入新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是英语教学中高效的方法。

在学习《牛津英语》8Aunit5《Birdwatchers》的语法时, 我创设记者采访的情境:

T:If you are a teacher, what will you do?

课堂上像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学生精彩的回答:

S1:If I’m a teacher, I will give students less homework because they are too tired’

S2:If I’m a teacher, I will never call students’parents when they do something wrong.

S3:If I’m a teacher, I will make friends with students and be kind to them.

作为老师我意识到要尊重学生的思考, 尊重学生的发现, 尊重学生的批评。于是我就坦率地问,

T:If you are an English teacher, what will you do?

S1:If I’m an English teacher, I will speak English slowly in class.

S2:I will teach students how to improve listening skills.

S3:I will be more patient.

S4:… (学生畅所欲言, 全班沸腾起来, 下课音乐铃响起, 学生意犹未尽)

T:Well done.You are brave enough to express your own idea.I think they are very reasonable.Thanks a lot.I’ll improve myself. (学生热烈鼓掌)

精选教学案例 创设高效课堂 篇10

一、开放性

案例是一种“亲验式”的教学方式, 它运用语言形式或各种视听手段将已发生过的事实的情节和过程, 原原本本地描述和再现出来。展现出来的事例要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 通过这样一种案例的呈现, 让学生有话可说。也就是说, 案例所涉及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正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者”。教师要从多方面去评价学生,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

例如在讲《我国的税收》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辨析题:税收越多越好。把全班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学生的回答涉及的方面很多, 有关于国家的, 有关于个人的, 有关于企业的, 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得出结论:税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要根据一个国家的具体条件而定。这样的题目开放性就很强, 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路打开了, 就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 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看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

课堂知识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那么知识本身的价值也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由理论知识向实践活动的迁移。选取的案例要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通过分析案例, 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得出相关的结论。例如选取的案例要和个人的行为结合起来, 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选取的案例要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 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当下的时政要闻, 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这也是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 在讲《多变的价格》时, 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研究性课题, 请他们课下收集身边价格变动的例子, 如商场、超市等的商品, 为什么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季节价格变化较大;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卖场价格有所不同。请学生以PPT的形式进行讲解, 并写出相关的论文。给学生留了三周的时间进行课题的制作。学生的课题有很多, 如《对价格波动的研究———以华联超市的商品为例》, 该课题把研究内容分为了五个方面。第一, 介绍什么是价格;第二, 介绍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第三, 以华联超市的商品为例, 蔬菜、水果、肉奶蛋、衣服等商品的价格在不同时期内有所涨落, 说明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第四, 学生得出结论,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 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第五, 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对于价格的波动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理解, 更好地运用了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课题的制作中, 学生课下收集资料, 并把资料进行分类研究, 便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结合到了一起。

三、启迪性

教学案例的呈现要能够说明事实,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 除此之外, 案例的选取还应该注重启发性。我们倡导启发性教学, 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启迪, 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注重思维的扩散。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 对其中的问题做出判断、推理和论证,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开发学生的智能。

四、自主性

传统的课堂,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学生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学生应该是教学环节的主体, 教师仅起主导的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所以,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真正成为案例研讨的主体。教师可以给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就某一教学案例进行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意见, 可以让他们进行充分的交流, 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力。自主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何创设高效物理课堂 篇11

一、备好课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基础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所以要创设高效课堂,向每节课45分钟要质量,备好课尤为重要。备课时我们应深入研读《物理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施教方案。重点设计好学生的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力争创设高效物理课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前提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前提。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适时的质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比热容》时,我播放了“沙漠地区人们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录像片段,将学生引入情景,然后质疑为什么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这么大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关键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题、习题,能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的效率。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物理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帮助教师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时,利用动画“卫星绕地球运转”把卫星在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运转速度变化情况呈现给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学生感到困惑的近地点、远地点及卫星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等问题,有效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加深了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理解。

2.精讲精练,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精炼,环节紧凑,重点突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要精选有代表性的,使学生通过做一道题,学会做同类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们应讲练结合,有效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习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多留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高效课堂。

四、课后反思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保障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新则进”,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查找原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使教学日臻完善,这是创设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保障。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创设 篇12

1.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如果丧失了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兴趣, 学习自信心就会丧失, 就愈加感觉数学难学, 进而导致恶性循环的形成, 这对于学生而言非常不利。而学生如果对学习数学知识充满趣味性, 就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欲望, 进而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最终大大地提升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 教师应要求学生切实明确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意义和价值, 以使学生清楚人们的生活实际跟数学知识密不可分, 进而对学生形成一致暗示的影响。其次, 教师应借助一系列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倘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就能够大大地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 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创设立体式的教学结构

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影响下, 多媒体技术也被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能够使教学任务简化, 由计算机辅助完成很多教学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实施教学, 这不仅仅使教学的层次感提升, 还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及其模型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 学生的学习难度降低。因此,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创设应当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创建立体式的教学结构。当今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业已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 这方便了学生对数学定义与概念的理解, 实现了理想的成效。为此, 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现立体式教学结构的建设, 这是创设高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趋势和方向。

3. 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

新课标指出, 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启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这门课程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与此同时, 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在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 还应当重视学生积极探究与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创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终极目的。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创始, 并非一味地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也应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应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 这重点涵盖归纳反思与自主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 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以使学生真正地通过问题质疑及自主思考的途径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创设中, 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与主动探究能力非常关键,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数学教学的规划当中着重地提高学生的这两种能力, 让学生形成自主思考与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 实施分组教学模式

从客观上而言, 高中学生在学习基础和智力上存在相应的差距, 承认这种差距, 不但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需要, 而且也是实施分组教学的前提条件。分组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存在的相应差距, 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爱好兴趣、发展优势、学习成绩等一系列要素, 科学、客观地对学生实施分组, 在条件相似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 如此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减少心理上的落差感, 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能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结合层次不同的学生实施更加有效的教学。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 教师能够重点地讲解教材上的知识, 而针对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潜力较大的学生来讲, 教师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与更高的层面上实施教学, 进而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取得发展和进步。具体而言, 将整个班集体的所有学生划分成为若干学习小组, 通过小组的方式实施教学。在正式上课前, 由各个小组的组长结合教师预留的提纲安排小组学生进行预习, 以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难之处。而在教师正式上课的时候, 首先对学生的预习成效进行检查, 然后对各个学习小组的提问进行解答, 紧接着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检测学生, 在检测完学生之后, 教师进行必要的评价, 最后, 教师为学生讲解下一堂课的预习内容和重点问题。这种高效课堂的载体是问题和导学, 实现了协作和平等教学关系的创建, 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也便于教师锁定问题, 将所有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 以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上回答问题与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这样的教学课堂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弘扬了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教学课堂变成了学生沟通和互动的学堂。

结语

总之, 无论是从教学过程、教学知识, 还是从教学理念上, 高中数学新课标都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为此, 高效教学课堂的创设非常迫切, 这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想要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积极地创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教师务必摆脱陈旧教学思想、模式的束缚, 立足于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并且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和分组教学模式等, 只有如此, 才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摘要:教学课堂是高中数学讲解知识的主要途径, 为此, 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课堂。在新课标实施之后, 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时间,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是当今高中数学教学应面对的问题, 因而也是创设高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根本所在。为此, 本文阐述了创设高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的策略。

上一篇:电影高清磁带下一篇:城镇土地调查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