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精选12篇)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1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一些具体的教学场景,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体验,从而对教材进行具体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情境教学法的核心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情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理解,要深层次理解文本的外延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扩张,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对学习都是有着较高热情的,有着巨大的自主发展潜能,这些有利因素为情境教学法的设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不能仅仅从教材出发,要将教材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从学生平时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着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形式,对高中语文知识和相应的学习技能进行系统的掌握。比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的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在学习《季氏将伐颛臾》时,由于古文中的知识点比较多,并且大多同现代汉语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对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己去主动获得相关的知识,培养起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并且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对课文进行必要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促进技能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从新课程改革中可以看出,语文学科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所以,教师在对这门学科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将具体知识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在理解语文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科学探究,在具体的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并且要准确、巧妙地设置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探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对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中第四课《底层的光芒》教学的时候,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当前社会中底层人物的生活场景,如修自行车的、修鞋子的、捡废品的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理解。通过学习文章,感受人物特点,体悟其人格光芒,培养学生关心弱者、平等爱人的优秀品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对文章必要的阅读技巧,同时要让大家通过学习让内心受到最大程度的教诲。从而在生活中善待身边的“老王”们。通过教师创设的这一教学情境,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不同方面的探究,让学生们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对相应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广度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比如在对必修三第三专题《笔落惊风雨》的教学时,在对《蜀道难》的学习时,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蜀道难》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有着它独特的领头作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现代诗或者古诗都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对诗歌的意象有了些初步的了解。但是,要想对中国诗歌最鼎盛时期的唐代诗歌进行理解,如果只是了解诗歌的意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较好的情境,让他们对唐代诗歌进行系统的学习。学生对《蜀道难》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从诗歌的意象这个角度创设情境,因为这是链接学生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学生可能会对这首诗中的一些深奥的词语产生兴趣,但是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要丰富自己的思维,调动所有思维来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理解。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广度,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同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同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生在对这些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的时候,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把握自己的学习状态。这样能够让学生对相应的语文问题进行解决,让自己的思维广度能力得到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高中语文中有不少是一些比较枯燥、难懂的知识,从新课程改革中关于语文学科的改革中可以看出,改革的重点是要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探究性学习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活用教材上的知识,将高中语文中有效的知识转换为生活实际中的知识,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情感素养。比如,在对必修二第四专题《亡人逸事》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理解到相应的知识。理解课文中展示出来的情怀:这篇课文是作者在妻子逝世之后,满怀着一种愧疚与不安的情绪来进行的一种追忆。将这种痛苦的思念倾诉在笔端,所以写下了这些令人感到伤感的片段。教师就要创设好良好的教学环境,与作者的思路同行,一起去追忆作者的岁月。在这样的文章中,我们没有感受到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场景,而是在文本中感受到一种带有少许酸楚、少许温暖的回忆。正是由于作者笔下展示的这些回忆,让学生感受到真实感,能最大程度理解文章给学生的感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价值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十分重视问题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的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对问题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他在长达9年的“暗示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惊人的轰动效应的教学成果。“暗示教学”的根由就是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问题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对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理论方面,李吉林著有《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诗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与情境教育》(合著),马樟根、吕达主编《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李庆明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等;在推广运用方面,广泛开展实验,建立情境教学研究所,出版《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与《小学情境语文》、开设情境教学网、出版不定期杂志《中国情境教育》等。应该说,情境教学研究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惰感活动)统一的过程。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用“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三、预期目标
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23
鉴优秀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成员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调查教学、科研中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有效策略和行动。
3、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有关论文。
4、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反复行动、观察、反思从实践中得出有效情景创设的最佳方法,提高科研水平。
(二)实施步骤
2012年4月——2012年9月,启动阶段。确定子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规划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初步展开
2012年10月——2014年5月,子课题深入阶段。深入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研究,于2014 年5月左右初步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
2014年6月——2015年1月,总结结题阶段。子课题研究成果汇总,于2014年11月之前完成结题报告。
六、预期研究成果及推广价值预测
1、探求构建本校各学科开放、创新的快乐教育的情境创设方法、模式。
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 篇3
一、开展实质性活动,让课堂生活化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4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讨论班级公约,教师可在课堂上真实地举行一次班务会,由班长来主持会议。
1、班主任老师会前讲话,激发集体凝聚力。
2、班长:概括班级在卫生、学习、遵守纪律、集体比赛、锻炼身体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今后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各小组成员把在组内讨论的内容整合一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大家注意倾听,做好记录。
4、班主任老师总结讲话,安排同学会后整理班级公约,号召大家共同遵守自己的约定,为班级增添荣誉。
口语交际课堂中开展这样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没有刻意教学的痕迹,会消除学生交际心理上的障碍,学生会倍感轻松,参与交际的兴趣和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成效也会很明显。
二、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走进情境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4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约请,可以这样设计。
情境一:
1、老师在这节课下了之后就要外出开会,但我想请音乐老师今天中午给同学们排练一下小合唱。这个事情只有请同学们帮忙了,好吗?我们先来练一练怎样去请音乐老师帮忙呢?
2、同桌表演,角色互换。
3、请几对同桌表演,其他同学观察、倾听,表演后说感受,也可提意见,让学生明白约请要讲礼貌,原因要讲清,内容要说明白。
4、教师扮演音乐老师,让学生来请,适当给学生设置障碍,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
情境二:
1、爸爸叫你去请邻居王叔叔来家里吃饭,你能帮爸爸这个忙吗?
2、同桌练习再当众表演。
3、老师扮演爸爸,请两名学生来表演,约请要清楚明白,注意礼貌,回来后再向爸爸反馈约请的情况。
这一交际训练内容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起整个思维结构中更为突出,丰富直观的画面、图片和声音更能引起小孩子的注意力,触发思维的基点,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效的交际情境,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近生活,增强理解、分析、判断和创造的能力。
例: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1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聊聊春节,教材中安排了一组图片,有舞龙、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春节的视频和图片,伴有鞭炮声、锣鼓声、拜年的歌曲等,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会很快把学生带回到春节的喜庆气氛中,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的兴趣。
四、制造矛盾,设计问题,把学生推进情境
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5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帮他出主意,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个的问题情境。
情境一:
1、刚才钱雨琪的爸爸打电话给老师说他们要出门办事情,不能给钱雨琪准备午饭了,让我们帮她安排一下。我们可以怎么帮她呢?
2、讨论交流,准备发言。
3、想好的同学当面跟钱雨琪说,要求说清楚情况和解决的办法。相互补充。
4、说说谁的办法更可行。
5、钱雨琪向给她提供帮助的同学表示感谢。
情境二:
1、马上就到“六一”儿童节了,老师想举行一个班级庆祝活动,可是怎么安排呢,这让老师煞费苦心。你们想怎样庆祝这个儿童节呢?
2、小组讨论,教师参与交流。
3、代表发言,教师质疑。注意倾听,相互补充。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会激发学生与人交际的内在需求,情感、态度、思维都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去,极大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和成效。
小学生正处在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积极创设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有效情境,提高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效率,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4
一、有效利用实物,不断创设生活情境
英语课堂上,要让培智学生真正走进角色,学会运用英语表达,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其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实物,除教具外,还包括生活中的物品等。实践证明,特校教师只有尽可能挖掘生活素材,才能让整个课堂洋溢着活力,最终生成课堂精彩。
例如,针对pen、pencil、pencil-box这三个单词的教学,虽然有相似部分,但意义却不相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加深记忆,教师可以把钢笔、铅笔以及文具盒三种不同的学习用具先分在一个袋子里,然后学到一个单词,就拿出一种学具,强化学生的辨别能力。为了让学生熟悉运用这三个单词,笔者还积极引入What's this?It's a/an…Is it a/an…?Yes,it is.No,it isn't.等句型。教师从袋子里拿出一种学具,与学生进行对话。在这过程中,教师可用小红花等进行奖励,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针对tiger这一单词的教学,可直接呈现玩具老虎与学生进行对话:“Hello!I'm a tiger!”当学生熟悉后,可以直接让学生扮演小老虎展开对话。最后,让全班学生进行同桌对话,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创设英语对话情境,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单词及句型等。教师还需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上使用实物道具,应准确把握使用实物道具的度,不能喧宾夺主。
二、有效依托肢体,不断丰富表演情境
充分利用肢体,即体态语言。特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包括口语及体态。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就曾说过:“体态语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肢体语言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尽可能采用丰富的表情以及一些富有节奏的肢体动作,让整个课堂变得富有节奏、充满生机,生成精彩。
例如,针对“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这个句型,教师就可以用手指指自己的衣服或带来的道具;教学“He is not…”这一句型时,则可配合进行摇手;而针对“He is tall.”这一句子,则可以夸张地踮起脚或者用手尽量往高处伸,表示高的意思;对于“She is five.”这一句子,则比较简单,直接伸出5个手指。还有一些简单句子,如“Come here!”直接可以招手;“It's OK!”则可以直接做OK手势。当然,教师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动作可以夸张一点,比如学到“car”这一单词时,则可以做开车的滑稽动作,教“watermelon”则可以手抱西瓜,而教“doll”时,则可以做睡觉的动作等。巧用肢体语言,可以调拨培智学生的神经,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内容。
培智英语课堂上,教师夸张的表情、富有动感的肢体语言,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
三、有效借势媒质,不断拓展虚拟情境
当今科技日益发达,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也非常广泛,特校教师应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借助现代媒体,为学生创设自然的生活情境,进而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师生对话,甚至人机对话。在对话中不仅可以交流信息,还可以让学生学到原生态的语言,继而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语言。
例如,针对动物单词,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动物画面创设情境。Dog:Woo,Woo.I'm a dog.I have four legs.I have two big ears.I can run.I'm your good friend.What am I?这是狗的自我介绍,教师可先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猜猜,接着呈现动画场景,进而加深记忆。再如,针对“Holiday”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营造一种圣诞节氛围,让学生体验、感知快乐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并且积极投入对话当中。这样不仅让整个课堂有声有色,还可推促生成精彩课堂。
现代科技主要是服务教学,而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动性。因而,教师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要尽可能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语言知识。教师不能为了呈现多媒体,为了让课堂热闹,而忘记主次。否则,课堂再精彩也只是徒有其表。
四、有效开展游戏,不断活跃活动情境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作为教师要对游戏有正确的认识,把游戏表演积极运用到培智英语课堂上,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途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教师要重视游戏,把游戏表演当作学生学习、理解和熟悉陌生世界的一种方法。在游戏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角色表演,这一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善于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展现表演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角色定位进行多元对话。
例如,针对熟悉的“寻宝游戏”,教师可先在班级里藏好一个道具,然后让学生找这个道具,其余学生则一起说句型:“Where is the…?”当学生找到道具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话:Where is the…?It’s in the…再如,针对“Food”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小组合作,同一小组中有的扮演服务员,有的扮演顾客等,模拟饭店对话。针对“Birthday”这一内容,教师则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birthday party”,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的快乐。
培智英语课堂上,充分运用游戏扮演等方式,完全契合培智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兴趣,营造宽松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同时生成课堂精彩。此外,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其主导性,把握学生游戏扮演节奏、方向,不放任自流,促成精彩英语课堂。
创设朗读情境教学的策略 篇5
四年级组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又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地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
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创设情境朗读,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境创设即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读者、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创设易调动感情、点燃激情。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的调动感情,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作为理解文章。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对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亲临的氛围中,走进作者心田,领悟其内心情感。
二、情境创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模拟表演等手段来进行情景创设的。有些特别的文章,我们只能通过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来创设情境。通过想象创设情境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形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膊,读出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酝酿、需要一种情境,这样,情景创设在朗读教学中就显得很有必须。朗读既然如此重要,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呢?创设情境式朗读可以运用图片、影像。
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充分利用图片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让图片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去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
1、教材中的配图。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使观察与朗读相得益彰,让这些插图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去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如《颐和园》的课文插图,分别有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三幅插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片,接着自读相关文段,再图文结合朗读,甚至可以让一个同学准确流利地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欣赏图片,从而加深对作者笔下描写对象的认识。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6
1.情境性。“情境”是探究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情”就是将学生的兴趣、需要、态度、情感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现实环境或模拟世界的创设,拉近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知识和客观世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2.问题性。“问题”是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是学生学习新知的源头所在,学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建构新知,根据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与学习新知紧密相关的情境,利于学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启发性。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小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4.针对性。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5.趣味性。作为情境的材料或活動应尽量新颖有趣。对材料或活动产生直接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
1.启发诱导原则
在教学中遵循启发诱导原则,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方法。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用通俗形象、生动具体的事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2.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
3.及时反馈原则
教学过程是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理解、纠正的循环认知中,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辩明正误,从而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近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
1.创设问题型情境
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这个问题需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或者具有悬念的生活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2.创设活动型情境
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游戏、实验等作为教学出发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几张旧的挂历纸。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根据立体模型想象展开图形。最后,让学生再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学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在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应既具有可操作性,又面向全体学生,要给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形成新的知识。
3.创设探究型情境
即教师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创设探究型情境,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诱导学生去猜测、尝试、实验、发现。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习内容进入“愤悱”状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设计出不同的探究情境,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跳起来摘桃子”。
4.创设信息型情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学习素材,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创设信息型情境,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自制教具、课件,多媒体应用等,这是创设信息型情境的前提。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7
关键词:互动情境,体验,感悟,碰撞,共享
记得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名很漂亮的话:“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所有东西都忘记以后, 剩下的就是教育。”这句话足够让我反思了。钱钟书先生在《谈教训》一文中有一句精彩的话:“有学问能教书, 不过得有学问;没有学问而偏能教书, 好比无本钱的生意, 那就是‘艺术’了。”当然就我个人认为, 此话也许有失偏颇, 但至少说明一点: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主体作用逐渐隐蔽、逐渐减少, 而让学生凸现出来,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感悟, 去探究、发现、创新;而不能总是抱着、抚着, 甚至是“灌”着。教师怎样以自己的“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甚至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这才是我们的教育, 才是教育的本源。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进行“多维互动”教学就是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
一、设计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探索
学问, 学问, 要学必须问。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质疑问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比较复杂的知识点, 如果教师一笔带过, 又难免有些敷衍;而如果教师才思妙想, 设置一个堪称精妙的情境, 结果只为了提出诸如“1+1”之类的小问题, 那就有点小题大做, 很费精力, 因此, 必须在创设问题情境上下功夫, 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知识点。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有矛盾、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当学生渴求知识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时, 才引入新课, 师生共同积极主动地探求问题的原因, 当茅塞顿开、幸福地达到未知的彼岸时, 教师又提出更好的解题方法和好的记忆办法。学生常处在问题情境中, 会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
教学中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还表现在围绕学习任务, 利用情境, 在学生理解教材, 掌握规律的关键处设障立疑,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深入,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 使学生发现问题的实质, 以解决教学难点, 丰富感性认识, 并为向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因此, 教师要注重学生体验,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经常制造矛盾, 创设一种“愤悱”的开放问题情境和心理情境, 激发他们质疑和创新的欲望, 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疑窦丛生。学生有疑问, 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会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二、放手讨论,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随着“自主性学习”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式”这一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多元互动性。通过克服心理和语言障碍, 师生、生生共同参与讨论, 各以自己独特的思维通路发言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激活师生的思维。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问题”决定成效。讨论是由问题引发的。讨论式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 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的。问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桃子”, 如矛盾型问题能揭示教材中知识的矛盾之处;假设型问题能对教材中已知的内容进行猜测、推断;发散型问题能使学生紧密围绕教材中的某一问题进行多方位、多侧面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意发扬教学民主, 把学生按优、中、差搭配分组, 以小组形式群体学习, 取代了单一、独立的接受式学习形式。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助活动。我把教学中重、难点分解成为一个个与学过知识相关联的小问题, 放手组织讨论, 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讨论, 是使学生在“变通”中发现巧、活学习思路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 训练学生由正及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变通能力, 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
采用讨论式教学, 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教学过程中, 在问题的适当时机的提出、问题量的多少上教师是“问题”的设计者;对有些问题, 在学生讨论时适时进行点拨, 或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 对离题现象和理解上的偏差要加以纠正上, 教师是“讨论”的引导者和调节者;在讨论结束时, 教师对讨论要作必要的归纳、总结、评价, 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 更有条理, 对学生的发言和对问题作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上, 教师是学生“讨论”的评价者。
采取讨论的形式学习, 教师能从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多项交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人都喜欢和同龄人聚会和讨论, 他们在一起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 用共同的特有的方式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突出了学生间的合作研讨, 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 学生获得了自我表现和自我认识的机会, 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课堂不再有被遗忘的角落, 学生获得了解放, 求知的课堂变成了奏响智慧音符的殿堂。
三、运用多媒体多元展示“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多维思考
近年来, 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深入到课堂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件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展示方式, 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课件为教学提供多维化信息的传递, 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课件为教学提供了大容量、传输速度快的信息, 有利于教与学的信息检索。
总之,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适时、适量应用可以实现学生和课件之间的互动 (实际上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 , 以充分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 用各种直观材料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然后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在多元化、多维化、大容量信息的刺激下, 达到视觉听觉和大脑有机结合, 达到信息和学生在教师的调节下的互动的目的, 增加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既活跃气氛,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8
一近身性
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必须能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 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让问题发端于展开的情境, 让学生融入情境, 学生就会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 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 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 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例如, 在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比0小的数”的新课教学时, 从“2-1=1”思考“1-2=?”来引入负数, 就是一个有趣的情境。它与学生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 同时又会产生新的认知冲突, 一个比较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该具有衍生性, 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一个好的情境其实是很简单的。
二自主性
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 促使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例如, 在学习几何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SAS”时, 首先, 让学生用硬纸片做两个三角形, 三角形Ⅰ的边长是4cm和6cm, 夹角是60°, 三角形Ⅱ的边长是4cm和6cm, —个角是60°, 但这个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然后, 让同一学习小组的同学把三角形Ⅰ重叠在一起, 合作交流探索问题:“你观察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最后, 让学生自己把三角形Ⅰ与三角形Ⅱ重叠在一起, 合作交流探索问题:“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由此你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所需的条件是什么?”
这样创设情境, 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合作交流中理解新的数学概念, 形成新的数学原理,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学会自主探索学习。
例如, 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 布置学生自己用硬纸皮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 把等腰三角形对折, 体会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上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自主学习。
三实效性
教学追求的是实效。没有实效的问题情境, 即使再好也应舍去,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学习效果。有实效的问题情境具备以下两项条件。
1. 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给出问题情境便于学生观察、操作、探索。例如,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你判断的对吗?”这一节中给出的问题情境是“看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子底部的硬币”, 让学生感受视觉误差。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情境不如“把硬币改为竹筷”这样更便于学生观察、感受视觉的误差, 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2. 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给出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 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切记设置的情境过于花俏, 为了设置情境凑合制作, 或是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勉强而为, 这种情境可能起负面效应,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 一架梯子靠在墙上, 太陡了不行, 太平了也不行, 这个“陡”本是生活中的事, 在这里又是数学的事, “陡”不“陡”其实就是梯子底端到墙面的距离和梯子的顶端与地面的高度这“两边的比”的大小问题, 这个“比”的大小就是数学的学问了。伴随着思考和讨论, 渐渐地“正切”就出来了。梯子“陡”不“陡”是情境, 研究三角函数概念从这里开始肯定比直接从抽象的直角三角形开始好。学生的经验派上用场, 发现成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目标, 不仅数学味道浓浓, 而且学生学习不会被动。
四发展性
发展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 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更好地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
例如, 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首先, 把课前剪好的△ABC纸片, 剪下∠A、∠B和∠C拼在一起, 观察它们组成什么角?然后问学生:“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在拼图的过程中, 你受到哪些启发? (指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证明) ”
这样创设情境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A+∠B+∠C=180°, 从而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一个感性认识, 同时通过拼角找出定理的证明方法, 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实践中培养了观察能力, 提高了学习兴趣。
一个问题情境是否有效的标准仍然是数学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也就是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脱离了教学目的去评价教学情境的优劣是舍本逐末, 没有意义的。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9
关键词:历史,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竞争情境,自主意识,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不过如何实现自主学习呢?社会认知理论强调, 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学生先天所具有的, 而是伴随着“自我意识”的产生而逐步形成的, 并在解决问题中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 良性竞争环境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快速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科学的引导, 通过情境的创设从感观上刺激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意识。本文就“如何创设情境?”这一话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望能有助于初中历史教学实践。
一、创设故事情境,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来看, 讲得都是过去完成时态的事件, 而且史实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性。结合这一特点, 最简单、最常见的情境创设方法, 就是采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组织教学, 或在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中穿插些故事;或是将教学内容隐喻在与之相关的故事情境中, 借助于故事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 提高课堂参与度。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除了教师讲故事给学生听以外, 还可以使由学生讲故事给大家听。
1. 教师讲、学生听
由教师讲故事这一故事情境创设的优点在于预设性强, 语言描述更为生动准确, 与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把握程度高, 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听讲的兴趣, 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的重点知识, 同时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往往要超出对知识本身, 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当然, 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也要注意与学生互动, 留一点空间和悬念给学生, 而这个空间和悬念恰恰所指向的就是教学的重点, 借此长时间维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 学生讲、大家听
由学生讲述故事是笔者基于新课程生本教学理念的一个尝试, 实践经验表明, 虽然学生所讲的故事不如我们教师那么细腻和生动,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学生为了讲故事所付出的劳动,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学生为了能够讲好故事, 课前会分析教材, 搜索素材,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的过程, 而且是饶有兴趣地在完成, 学生主观能动性高。
例如, 笔者在和学生一起探究和处理“商鞅变法”这一知识内容时, 就采用的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组织教学, 笔者要求学生课前自主收集关于“商鞅”的资料, 重点要从材料中提炼出能突显商鞅个性且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小故事。在课堂学生讲故事的环节上, 有两个学生给大家讲了商鞅“徙木立信”和“舌战群雄”两个小故事, 课堂气氛积极而充满激情, 商鞅变法结果和意义在故事分析和讨论中很自然地生成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随着新课程的深化,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弊端凸显, 灌输难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思维也得不到发展, 为此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成为了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生成新的问题, 有助于探究活动的组织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设置问题情境呢?
知识具有连贯性, 新旧知识间总存在着一些联系和差异, 我们在设置问题时应该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细致分析教材前后内容, 在衔接处设疑置难, 启发学生的思维, 增强其求知欲, 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同化或顺应。
例如, 对于“西安事变”这历史内容的教学, 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制造悬念:“自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 蒋介石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计其数, 按道理中共方面对蒋介石是恨之入骨, 为何‘西安事变’不借机说服张学良杀了蒋介石以解心头之很, 反而出面调解呢?”不细致的分析, 这的确是个疑惑, 学习教材内容前, 透过这一问题, 学生的思维被有效打开, 再结合教材和对问题的思考,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大意义就牢牢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设置问题的目的在于连通知识, 维系学生的好奇心,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设计成问题链, 让学生踏着问题的答案拾级而上, 揭开历史事件神秘的面纱, 感受“拨开云雾见天明”的快感。
三、创设竞争情境, 激励学生参与探究
除了上述两种情境的创设外, 结合初中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我们还应适当创设竞争情境, 借此调动学生的学习正情绪, 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参与度。实践经验表明, 竞争情境的创设有小组竞争和组员竞争两种方式。前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 后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竞争情境的创设必须要让学生看到获胜的可能, 借此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同时学生们为了在竞争中获胜, 在课前会充分调动起学习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能, 用个性化视角去思考历史问题, 只要有了争取获胜的这一过程, 每一学生的课堂学习就都是成功的, 竞争情境下没有失败者。
参考文献
[1]文敏.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家.2008, 1.
[2]孙萍.激发学史兴趣, 促进自主学习[J].历史教学问题.2003, 5.
作文教学的情境创设 篇10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作文教学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 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心理学也证明:创设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发挥,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创设相关的作文教学情境, 诱发学生的作文情感, 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使命, 是实现有效、高效作文课堂的有效途径。
“情境”实质是人为创设、优化环境, 它促使儿童活跃其中, 实现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产生共鸣、契合, 诱情感、添美感、促交流, 让儿童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 在审美活动中以美育情, 陶冶爱美的情趣。在此过程中, 儿童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感受, 激起了对教学活动的热情, 不由自主地把情感移入教学情境中, 促进了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吸取借鉴一般教学过程的基础上, 结合情境作文自身的特点, 共同探讨一下情境作文的情景设置。
作文情境教学的设置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类。
一、创设“读”的情境
学生的阅读是汲取知识养分的大场, 是一个大情境。在很多情况下会产生情感共鸣, 是很好的写作情境。但这是随机的, 随时可能由于没有把握而消逝。但临场指导的写作, 就需要去有目的创设, 可理解为功利性阅读。这种功利性阅读可直接产生两个效果。一是思维情感的诱激效果, 一是写作技巧的激智效果。思维情感的诱激效果, 主要是对资料、故事的解读中, 接受情感诱激, 产生一种情感创作场。如写作《这里春光明媚》时, 通过阅读四川汶川地震中四方献爱八方支援的资料, 通过阅读社会公益事业的相关资料, 来激发学生潜蕴的情感, 激发写作的情愫。“读”的情境对写作技巧表达的激智, 是写作思路与模式的点拨、暗示性的提醒。如写作以“交流”为主题的文章, 教师提供了几篇文体分别为戏剧、散文、日记体、书信的范文, 对学生进行了创作时的文体暗示。
二、创设“说”的情境
“说”的情境设置有两个积极效果。一是说者自己打开了思想的藩篱, 一吐为快。同时, 接收到的信息反馈会告诉他如何进行正确的重新认知。另一个效果是, “说”能创设氛围、激诱情感。
所以说, “说”的情境是一个互动双赢的情境。一个真情故事的告白, 一场小辩论会, 效果较好的情况下, 真是说者动情, 听者动心。对于说者是情感的宣泄与升华, 对于听者是情感的开启与重构。如在指导“成长的烦恼”写作中, 为了避免以前的藏羞遮丑的尴尬, 事先对部分同学进行思想沟通, 鼓励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大胆表露。结果, 石击浪起, 在他们的影响下, 学生踊跃陈情, 大胆表露。继而又都把故事写成了文章。真是若干烦恼尽显眼底, 是真性情, 是真生活。真是说得真, 才能写得好。
三、创设“听”的情境
“听”的情境有几种, 各有特点, 各有其不同的效果。
听教师的启情导入, 是最惯常的一种。教师如做到得体得法, 声情并茂, 启智启法, 设景渲情, 对学生的写作无疑是有益的诱导。
听同学说情说理说法说故事, 是最有价值的情境设置。至于说者的收获, 前文已有阐述。至于听者的收获, 是启思启智, 点燃创作的激情。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设置了很多这样的活动, 为我们的作文情境教学设置提供了蓝本。
听录音、听音乐、听教师同学的朗读, 这是静赏性的情境。它们是各种艺术的介入, 是情感的潜质传达。写“奉献”, 播放一曲《血染的风采》, 写“家乡”, 听一下余光中的配乐朗诵磁带《乡愁》, 效果都很好。
四、创设“看”的情境
“看”的情境具有很强的可感性。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下。观看相关视频是最直接, 便捷的做法。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材料, 它的声、形、画、乐俱备更能调动学生感官, 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 学生置身其中, 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 更能很好地营造写作氛围, 激发写作热情。特别是对说明类、游记类、读后感类文章的写作, 价值自然更大。但教师最需要做的是, 恰当取舍, 合理剪裁。一定避免因多生滥, 耗时耗力的负面影响。
“看”的情境的另一种形式是观看同学的现场表演, 其实践性强, 效果好, 但耗时耗力, 付出较大, 操作性不强。
情境教学传承我国古代有关的文学理论, 合理利用直观教学的有效因素, 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符合艺术特点的创造。情境作文教学不仅能教会学生进行巧妙地表达,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独立的思维和个性品质。机智创设情境, 给予学生想象、创作的空间, 挖掘儿童的潜能,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使孩子们从思维、观察、表达等能力上得到提高, 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爱上作文课、爱写作文。这虽经实践证明, 但仍需我们不懈地进行探索实践, 以求完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2]《语文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3]吕淑萍:《如何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第06期。
[4]王兰:《创设情境, 快乐作文》, 《教育导刊》, 2005年第1期。
[5]姜红娟:《作文情境全程优化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
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情境创设 篇11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习兴趣;创设情境
初中地理课程主要阐述了地球的基本知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为了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还应当有计划地创设情境教学。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从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一、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情境是由一定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对人的身心产生作用,主要是指引起主体的情感变化的具体自然环境或是社会环境。现代教学方法中多采用这一方法,具体指教师在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是知识体系的讲授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得更明确、更透彻,往往会采用情境教学方法,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个特定的环境,通过外部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初中生学习地理课而言兴趣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创设情境,创设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的情境以此来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初中地理课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1.认真备课,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分析初中生的特点,活泼好动,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但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设计吸引学生的“亮点”,而这个“亮点”既要突出教学重点,又要设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环节。如:学习我国的三级阶梯的地形,可以在班上找三个学生来辅助创设情境教学,按照他们的身高说明他们代表的三级阶梯,这三个学生所属的小组同学在教师提供的教具上分别找到每一级阶梯的明显界限,构建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指导的良好课堂氛围。
2.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
初中地理教学中会涉及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如:太阳的组成结构、地壳的组成、板块的运动等,就可以结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但是为了避免让学生“看电影”,建议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课件自己改编或者制作一套适合自己教学班级学生的课件,设计一些学生参与互动的环节。如:在地壳的组成教学中,除了采用传统的影片以外,可以再穿插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结合现实生活,有效指导课堂教学
理论来源于现实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知识体系同样也不例外。其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落实情境教学的观点,着重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如: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今天吃了什么水果?其中哪些是本地的?哪些是外地的,它们盛产的地区、气候,还可以提问喜欢运动的同学:2014冬奥会中的某一个项目的金牌得主,他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植被、经济等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鼓励其他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找到地理知识的落脚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4.实际体验情境
让学生参观学习当地的特有地理地貌特征,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科技馆或是地质博物馆,直观感受与课本讲授的相关知识,
加深对相关地理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结合教学目标,创设适合实际学情的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初中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所设计的场景和活动既要突出教学目标,又要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长期的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要有计划地变换教学情境,尽量突出新颖性,引发学生积極参与学习与思考。
2.教师语言的艺术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使用语言要讲究艺术性。教师在创设一种情境时,往往设计了很多角色,首先要求教师要通过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角色来引导学生,教师要通过语言来表现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师语言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与学生的沟通。教师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根据情境中的角色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正确深入理解情境。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以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为主体的综合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自我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认真备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情境教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12
德国有位学者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 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 你在享用佳肴时, 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于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动其学习的内驱力, 感受学习的美感, 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使变得更加有趣, 引发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强烈心理需求, 真正学有所得。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高中数学“数列”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在这一课的教学中, 我创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 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 更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数学实践能力。
一、用奇趣故事创设情境
传说国际象棋的发明人是印度的大臣西萨·班·达依尔, 舍罕王为了表彰大臣的功绩, 准备对大臣进行奖赏。国王问大臣:“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奖赏?”。这位聪明的大臣达依尔说:“陛下, 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内放上1颗麦粒, 在第二个格子内放上2颗麦粒, 在第三个格子内放上4颗麦粒, 在第四个格子内放上8颗麦粒, …, 依照后一格子内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内的麦粒数的2倍的规律, 放满棋盘的64个格子。”
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 结果出来后, 国王大吃一惊, 为什么呢?
用这个故事作为这堂课的引入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探究活动中去, 这也是课本选择这个情境的原因吧。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 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 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二、用生活常识创设情境
储蓄、分期付款是许多家庭中离不开的现实生活问题, 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利息是怎样计算的?其实, 这正是数列的前n项和这个知识的实际应用。我在教学中, 据此给学生出布置了如下自主学习探究题。
1. 定期存款是怎样结算利息的?
2. 定期滚动存款是怎样结算利息的?
3. 分期付款是怎样结算利息的?
上课开始时让学生交流这些问题:涉及数列中的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饶有兴趣的讨论这些的问题, 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感到学有所用, 从而调了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赋予知识以生命力。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 而且增长了见识。
三、用疑难问题创设情境
有一次, 讲这节课之前, 我步入教室, 看到有一女同学拿着自己做的一串漂亮的钥匙链。这串钥匙链的构造是:紧挨钥匙的是一只曲别针, 用漂亮的画纸缠住, 第二层是两只曲别针与第一层相连……, 依次, 每个曲别针下面挂着两个曲别针, 共五层, 很漂亮!我想这不正是一个很好的等比数列求和的例子吗?我暗暗记在心间, 开始上课了。我让这位女同学把钥匙链拿到讲台跟前向大家展示, 并问这位女同学:“你编这串钥匙链用了多少只曲别针?”, 她说:“我不知道。”我说:“我知道, 31只。”这位同学就开始数, 其他同学也显示出了惊讶的表情。并我就此引入这堂课。
这个实例因为出现在学生身边, 学生探究的欲望会更加强烈。以身边的具体事例为情境, 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学生会自发地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开展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 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完全沉浸在思维的海洋中。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推荐阅读:
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08-13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论文09-08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浅见07-31
有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08-21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创设问题情境06-27
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05-30
课堂情境创设论文09-18
情境教学的创设07-30
生物课堂如何创设情境07-22
创设课堂交际化情境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