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情境创设重要性

2024-07-02

课堂情境创设重要性(精选12篇)

课堂情境创设重要性 篇1

英语作为一种应用最广泛地语言在世界各地, 已成为国际交流、文化交流和技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可见, 英语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性是很大的。所以, 我国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 这样做不但能够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 培育具备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还为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学习英语,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我们要学会用英语这种语言来与人进行交流, 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 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激发孩子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他们一定能够树立学习好英语的自信心, 并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并逐渐入手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小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境或模拟情境中才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思维, 进一步来了解具体情境中所传递的语言材料和信息, 触情生情, 进而达到激发孩子们英语兴趣的目的。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能够指导学生的内在因素

1.运用逼真性的教学道具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根据小学生的情况, 学习英语, 其本身就比较枯燥,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用英语语言进行模式教学, 就无法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入实物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感觉,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小英语课堂上讲到chicken, dog, cat, rabbit, pig, bear这些个英语单词时, 我们要求学生把他们课前准备好的图片或跟教学内容有关的玩具拿出来, 一边跟老师指着道具读单词, 从而达到兴趣学习英语词汇的目的, 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2.运用TPR任务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小学生的年龄小, 自控能力不够, 所以他们在英语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我们预想不到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TPR教法来创设英语情境, 吸引他们的眼球, 轻松快乐地学习, 在学中玩, 玩中学, 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学习。总而言之,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肢体语言的运用, 要打心底地洋溢着满腹的热情, 在教学课堂上, 教师要激情四射地传递小学英语这门学科的骨髓, 使他们爱上英语教师, 爱上英语课。

3.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教学。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当今任何教学课堂都缺少不了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它主要是把形、色、声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同时把它静态的知识内容传授转变为动态的展示, 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进而达到激发学习英语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让学生不自觉的就能够融入到英语课堂中去。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课堂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间, 我们要多鼓励学生, 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让孩子之间简单快乐地交流,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充分影响学生的外在因素

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我们都知道要想孩子们学好英语都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 就像我们中国人学母语一样的道理, 这是我们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懂得的。总之, 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创设正确、合理的英语情境, 前提是这个情境一定要跟我们的教学内容相一致, 这样才能达到情境再现的目的, 激发孩子们的英语求知欲。当然, 创设情境有很多实际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用展示实物, 再现图片, 也可以用音乐或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总之, 我们要努力为英语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 让学生能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让学生在一种自然、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把英语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任何语言, 都是交际的工具、交际的手段。无论你是一个发音多么标准, 语调多么真实的学生, 如果不能够与人交流, 那么这种学习最后都是徒劳的。因此, 我们要重视课堂中的情境教学。作为老师, 我们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 近年来英语新课改所提倡的“任务型”教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从而把“教”与“学”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这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无疑将大有裨益。然而, 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了情境教学的创新能力, 并因材施教, 创造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语言环境。另外,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加以表彰和激励, 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自信心与成就感, 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展露他们的才华, 施展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合作精神。

小学生是天真烂漫的一个年龄段, 小学英语又是孩子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 我们要让他们带着兴趣, 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英语课堂学习中来。在英语课堂中, 教师应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同时创设一种开放、和谐、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 努力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环境中, 吸取和操练, 增强语感, 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整体水平, 合理利用有效的英语教学情境, 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表达能力, 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实现英语学习的灵活性与生活化, 我们必须完成英语教学的使命, 从而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 让英语走入真实世界。

课堂情境创设重要性 篇2

表演体会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三年级的小同学爱唱、爱跳,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在一堂音乐课上,我就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点爱好,开展了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表演体会情境。在欣赏《木偶的步态舞》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活动场面:让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故事情节创编动作,同时配上 音乐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随后的歌曲学习《一只短笛轻轻吹》时,我又让同学们分别扮演小羊、牧童、小鸟,通过舞蹈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并加深了对歌曲的印象。这样,通过各种表演能使学生加深理解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音乐表现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课堂情境创设重要性 篇3

关键词:教学情境;兴趣;教学质量

G623.5

引 言: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现状分析,说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探索了情境教学的模式,明确了情境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让数学课堂在有效教学情境中精彩生成。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遇到瓶颈,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经过实践证实,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产生学习动力

学生有探知的欲望,才有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求知欲望的手段,创设情景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也可以看到,学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学习,效率最高。

2.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情景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在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下,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质量会越来越高[1]。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明显看出,感兴趣和不感兴趣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并且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2] 。

二、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该创设动态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满足学生好动的特点。由于教学的内容相对较为繁重,但教学的时间有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通过动态的方式将教材进行演绎,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效果,对传统的静止教学方式进行改善,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其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对其正确引导来让学生掌握知识。

最后,还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進行不断创新与优化,以新颖的教学设计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现代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将传统的静态知识进行动态的演练,将平面图形的规律进行演示,通过幻灯片拉、折、叠以及旋转等方式来对知识进行处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根本上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2.重视教材

首先,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抽象化的知识进行直观形象的转化,降低学生的抗拒心理。例如在对角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由一个点开始,在引出两条射线,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动态表达,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度无关,这也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提高。

其次,数学问题相对较为枯燥,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一方面因素,尤其是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吸引学生。教师应该按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模式,例如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动手机会,让其对几何道具、生活中的道具进行操作,或者用生活中的规律、故事来对知识进行讲解,以此来优化教学质量。

三、情境教学的目标

1.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人的思维过程始于情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能力就越高。因此,教师要挖掘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的最佳连接点,在学习任务与情境之间架起桥梁,使它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2.探究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让人人获得有价值的数学” [3],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迸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他们才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推理、归纳,在紧张激烈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培养数学综合能力。

3.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4]”它表明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仅仅是为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食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我的体会是:课堂教学应当是灵活多变,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每天都在变化着的,同时社会环境也是在不断发生巨大的变迁,教学的变化也很快,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等等,像汹涌的潮水一样向我们涌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在创设有效教学情景的教学模式下,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教学过程的魅力,才能激起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朵朵浪花!

参考文献:

[1]徐玉梅:《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第12期。

[2]周言菁:《情节教学,事半功倍,实现有效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湖北师范学院2012年第13期。

[3]张研:《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12期。

[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人民出版社, 2008-12-01。

课堂情境创设重要性 篇4

一、有效利用实物,不断创设生活情境

英语课堂上,要让培智学生真正走进角色,学会运用英语表达,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其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实物,除教具外,还包括生活中的物品等。实践证明,特校教师只有尽可能挖掘生活素材,才能让整个课堂洋溢着活力,最终生成课堂精彩。

例如,针对pen、pencil、pencil-box这三个单词的教学,虽然有相似部分,但意义却不相同,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加深记忆,教师可以把钢笔、铅笔以及文具盒三种不同的学习用具先分在一个袋子里,然后学到一个单词,就拿出一种学具,强化学生的辨别能力。为了让学生熟悉运用这三个单词,笔者还积极引入What's this?It's a/an…Is it a/an…?Yes,it is.No,it isn't.等句型。教师从袋子里拿出一种学具,与学生进行对话。在这过程中,教师可用小红花等进行奖励,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如,针对tiger这一单词的教学,可直接呈现玩具老虎与学生进行对话:“Hello!I'm a tiger!”当学生熟悉后,可以直接让学生扮演小老虎展开对话。最后,让全班学生进行同桌对话,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道具,创设英语对话情境,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单词及句型等。教师还需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上使用实物道具,应准确把握使用实物道具的度,不能喧宾夺主。

二、有效依托肢体,不断丰富表演情境

充分利用肢体,即体态语言。特校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包括口语及体态。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就曾说过:“体态语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肢体语言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尽可能采用丰富的表情以及一些富有节奏的肢体动作,让整个课堂变得富有节奏、充满生机,生成精彩。

例如,针对“This is a jacket/coat/map/bag/…”这个句型,教师就可以用手指指自己的衣服或带来的道具;教学“He is not…”这一句型时,则可配合进行摇手;而针对“He is tall.”这一句子,则可以夸张地踮起脚或者用手尽量往高处伸,表示高的意思;对于“She is five.”这一句子,则比较简单,直接伸出5个手指。还有一些简单句子,如“Come here!”直接可以招手;“It's OK!”则可以直接做OK手势。当然,教师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动作可以夸张一点,比如学到“car”这一单词时,则可以做开车的滑稽动作,教“watermelon”则可以手抱西瓜,而教“doll”时,则可以做睡觉的动作等。巧用肢体语言,可以调拨培智学生的神经,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内容。

培智英语课堂上,教师夸张的表情、富有动感的肢体语言,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

三、有效借势媒质,不断拓展虚拟情境

当今科技日益发达,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也非常广泛,特校教师应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借助现代媒体,为学生创设自然的生活情境,进而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师生对话,甚至人机对话。在对话中不仅可以交流信息,还可以让学生学到原生态的语言,继而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语言。

例如,针对动物单词,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动物画面创设情境。Dog:Woo,Woo.I'm a dog.I have four legs.I have two big ears.I can run.I'm your good friend.What am I?这是狗的自我介绍,教师可先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猜猜,接着呈现动画场景,进而加深记忆。再如,针对“Holiday”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营造一种圣诞节氛围,让学生体验、感知快乐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并且积极投入对话当中。这样不仅让整个课堂有声有色,还可推促生成精彩课堂。

现代科技主要是服务教学,而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动性。因而,教师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要尽可能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语言知识。教师不能为了呈现多媒体,为了让课堂热闹,而忘记主次。否则,课堂再精彩也只是徒有其表。

四、有效开展游戏,不断活跃活动情境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作为教师要对游戏有正确的认识,把游戏表演积极运用到培智英语课堂上,是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途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教师要重视游戏,把游戏表演当作学生学习、理解和熟悉陌生世界的一种方法。在游戏过程中,最常用的就是角色表演,这一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善于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展现表演技能,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角色定位进行多元对话。

例如,针对熟悉的“寻宝游戏”,教师可先在班级里藏好一个道具,然后让学生找这个道具,其余学生则一起说句型:“Where is the…?”当学生找到道具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话:Where is the…?It’s in the…再如,针对“Food”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小组合作,同一小组中有的扮演服务员,有的扮演顾客等,模拟饭店对话。针对“Birthday”这一内容,教师则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birthday party”,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的快乐。

培智英语课堂上,充分运用游戏扮演等方式,完全契合培智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兴趣,营造宽松氛围,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同时生成课堂精彩。此外,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其主导性,把握学生游戏扮演节奏、方向,不放任自流,促成精彩英语课堂。

创设有效情境,精彩数学课堂 篇5

创设有效情境,精彩数学课堂

文/邱 丽

摘 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情境;生活;活动;故事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创设情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

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更应当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创设情境。

例如,在讲“负数”一节时,可设计如下情境:以某地的气温为例,某天的最高气温为5 ℃,最低气温为零下5 ℃,同是5 ℃,一个是零上,一个是零下,我们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呢?你是怎么表示的?与同伴交流一下。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学生大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很自然地会想到平时看天气预报时的表示方法。这时负数的引入已水到渠成。

来自生活中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能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二、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玩”数学

教师要善于创设合适的活动情境,巧妙设计问题,带领学生去发现某知识点的可能事实,然后为这可能的事实寻找依据,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心智结构的发展。要赋予静态的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对教材的激活。另外,教材叙述知识往往是“由繁到简”的过程,这比真实的生活要高、要抽象。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运算”一节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训练?这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做大量枯燥的计算题,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这时可以让班级学生分成小组做“24点”的游戏,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熟悉有理数的运算,也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总之,数学教学情境的例子很多,如果我们能创设出一个好的数学情境的话,可以说这节课已成功了一半。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游戏,构建数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情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做”数学

教学情境设计方法、方式多样,因人因课而异。一般来说,情境创设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体验,越易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和经验。

例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时,教师可以骗学生自己有特异功能,能知道大家心里在想些什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到惊奇。教师说:“首先,每人心中想好一个数字,千万别告诉其他同学;然后,把想好的数乘以5再加上10;再然后,把所得结果再除以5;再然后,将所得商再加上所想的数与8的和;接着,将所得数的一半再加上;再请一个学生把最后所得数报出来,我就能立即猜出该学生心中所想的数。”连住多猜几个人,一猜就中,大家肯定都想了解其中原因,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只要学习这节内容,大家也会有这种能力。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强烈兴趣。

四、创设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懂”数学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赞扬、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他们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设计数学情境。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之前,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织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课堂情境创设重要性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景创设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课前预设情境,课内生成情境),作为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源泉,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好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性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可以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要优化课堂情境,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充分感受数学,主动探究数学,主动运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学生已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就从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起点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点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有三种关系:圆内、圆上、圆外。

问题2:怎样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可以用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当d>r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上;当d

教师小结: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我们可以用圆心到点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来判定。

问题3:如果把一个点换成一条直线(用米尺表示一直线,与黑板上已画好的圆组合进行演示位置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同一平面内,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启发下,通过教具的演示,很快就能得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并得出其判定定理。以同样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的探究成功的体验将会更充分。

在这里,通过复习与新授知识相似的旧知识引入课题,既是情境的创设,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有一个共同点的起点,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

例如,我在进行《多边形的外角和》这一课教学时,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小敏在一个五边形广场周围的小路上按逆时针方向跑步,他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推广到一般情形。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幽默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的需要之中去,从而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情境教学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例如,在进行《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进行了真实的户外实际测量,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忘经常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角色,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成绩也稳步提高。至此我似乎感觉在情境教学的领域中找到了如何将素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融入学校的各个层面的有效途径,并且可以继续满怀信心地走下去。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尊重、赞赏、信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互相展示案例,改变了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真正形成了师生是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四、初步成效

1.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师生的思维量。由于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其中所含的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认识发生改变,进而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精神”。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量。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引导好学生,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思维量。

2.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问题的设计逐步科学,教学板块清晰,情境设计能力逐步明显提高。通过研究,我们的教师不再“以本为本”,不再拘于课本上的情境,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教内容创设出合理的、有效的情境,能借助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的问题更具有层次性、针对性,使得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强,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断地多元化。由于教师的情境创设,使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有意义的”,课后我们教师布置的一系列的实习作业使学生既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五、主要成果

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课题组开设了20多堂研究课,课题组教学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重点研究的问题

通过前阶段的研究,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下阶段着重要解决的是:

1.教师对情境设计的科学性判断与评析、情境创设的原则掌握不准确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情境的研究与把握。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个性化设置情境;如何针对学生原知进行情境设计。

七、几点想法

1.学校课题的研究,只要立足于课堂主阵地,研究就一定有生命力。

2.学校课题研究的目标,应立足于师生两个方面——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

课堂情境创设重要性 篇7

一、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实际上是希望学生以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 准确的概括出数学信息, 然后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 这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锻炼。情境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要提高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数学问题的情境创设,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 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课堂氛围, 诱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数学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之一。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是自然形成的, 必须依靠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加以渲染、营造, 以“创设情境”调控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创设一定的情境,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激发探索的欲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情境的创设就是要最大程度的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从而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学习不仅是啃书本, 更是为了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会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3.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获取积极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的力量, 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教学思想方法, 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数学教学中, 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认识的同化和深化,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知识补充、完善及重建中, 找到适应新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二、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数学教育不能以简单的概念灌输方式进行, 良好的数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前题, 情境设计的恰当与否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问题情境, 将数学知识融入进去呢?这是考验任课教师能力的时刻。有些教师会问到:这其中是否有一定的创设原则?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为此,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以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1. 数学问题情境创设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 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水平。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 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当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 适合做数学课程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接口, 最好是真实的、学生见过的、实践过的、有现实模型的, 这样学生才有真实可信之感, 从而降低对新数学知识的畏难情绪, 让他们有欲望去接受、去学习新知识。例如, 我们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 先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座位位置, 学生会说自己在第几行第几列或者是第几组第几个人, 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用了几个数字来表达自己的位置?”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熟悉的、鲜活的、感兴趣的, 可以真正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使学生快速进入坐标的学习中。情境创设后, 教师应站在引导者、启发者的位置, 比如“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的顺序能否打乱?”通过这个问题, 把学生带入坐标的境界中, 体验坐标的作用与意义。

2.“问题情境”创设应该以已有知识作为据点开拓新知。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建立以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例如:一次函数Y=-3/2x+1, 你能迅速判断出这个函数经过哪些象限吗?要想判断这个函数经过哪些象限, 学生如果理解了一次函数y=kx+b (k≠0) 中k、b对于图像的意义, 就会迅速的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并且很快的能勾勒出函数的大致草图, 而这里思维的前提是学生必须理解k、b对于函数图像有着怎样的决定作用。当k>0 (k<0) 时, 图像向左向右上升 (下降) ;当b>0 (b<0) 时, 图像与y轴交与正半轴 (负半轴) 。而有的教师在教学生画函数草图时, 是把k、b的多种组合情况分别画出相应的草图, 并让学生记忆, 这种记忆时间长了会忘记, 不同情况对应的草图会混淆。如果学生理解了k、b的意义, 学会自己画出草图, 效果就会截然不同。死记硬背往往是事倍功半的, 因为他们没有从k、b的意义出发去画草图。经常有这样的现象, 对于学生曾经做过的题, 他们大致可以做出正确的解答, 如果问题稍作变化, 他们往往就会做错甚至不知如何下手, 原因是学生没有经历知识的生成。

3.“问题情境”创设要充分利用试验性活动。学习数学是为了服务于生活, 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案例, 如图1, B、C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 小明想用绳子测量B、C间的距离, 但绳子不够, 一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B、C两点的A, 找到AB和AC的中点D和E, 并且测出DE的长, 测DE的2倍就是AB的长, 这是为什么呢?从而顺势引出三角线中位线定理概念的内容。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实际生活中捕捉数学原型, 让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把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具体起来, 把枯燥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变得生动起来。

4.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应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也即解决情境中问题所需的知识经验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要有一定的距离, 这样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唤起学生的情境和思维。不能让学生感觉问题的解决唾手可得, 这样的话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了;也不能让学生有遥不可及感, 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数学情境创设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 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5.“问题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问题情境创设要确保针对性, 紧扣相关内容, 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还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训练技能。通过问题情境的解决, 能够充分揭示课时教学内容的本质。因此, 在创设情境时, 应突出情境的针对性, 充分考虑情境创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如果对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没有多大的帮助, 那么这样的情境不如不用, 只有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才能有他存在的价值。

总之, 数学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 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同时, 数学情境创设没有固定的模式,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 新的方法、手段层出不穷, 教师应该在对学生了解、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 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摘要:中学数学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且比较枯燥乏味, 只有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才会更有兴趣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 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创设更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成果。

关键词:教学情境,情境创设,抽象概念,思维

参考文献

[1]郑建峰.中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7.

[2]邹丽萍.中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J].丽水学院学报, 2008, (02) .

[3]张乃普.中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学周刊, 2014, (18) .

[4]李俊红.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 2005.

[5]李建海.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 (10) .

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篇8

一、创设情境,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 感动不了学生的心, 学生打不起精神来, 便会出现厌学现象。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 就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将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与作者、与许多饱满的人物形象沟通、交流, 从而使他们在探究的乐趣中打开知识的大门, 越学兴趣越浓, 收获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1.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 总伴随着一些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 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这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前提。通过问题让学生形成一种阅读期待, 激发起学生通过阅读探究问题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 设身处地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课文, 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渗透作品, 从而真正地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2.创设形象意境, 引导学生体悟文章意蕴。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客体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绪色彩, “游子身上衣”既表现的是一件普通的衣服, 又表现的是慈母的关爱。在意境中, 情是被物化了的情, 景是被情化了的景, 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有时, 学生很难进入文本的意境。那么, 在教学中, 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基于文本的意境: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知, 实物、模型、语言、挂图、录像等手段能创设出形象的意境, 使学生自主获得感性经验, 让文本生动起来, 让文本所表现的画面流动起来, 让各种形象彰显出灵性来。

3.创设想象情境, 激发学生体悟的灵感。文本包蕴着很多空白之处, 教学中将这些空白挖掘出来, 不但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那么, 如何挖掘文本的空白之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一种基于文本的想象情境, 充分地调动学生生活与情感的积淀, 通过想象将课文的语言与学生的生活连接起来, 补充“空白”, 激活文本的灵性, 激发体悟的灵感。

二、激活课堂, 引得活水浇绿洲

1.把课本作为活的教学材料。叶圣陶说教材只是例子.语文课堂必须充分体现开放性, 无论是内容形式, 还是教师的思想和学生的思维, 都要激活。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要以语言教育为基础, 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应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进行生动活泼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教学, 永远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 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 不断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把学生当作活的教学对象。教师要杜绝无效劳动, 尽量减少低效行为, 设法鼓励学生发展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 致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开发.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的玩味到挖掘文章的内涵, 到深入理解课文, 进行丰富而又独特的审美联想和想象, 才能让学生通过具体作品去感受理解欣赏作品中的形象美语言美色彩美韵律美和意境美等等。

创设情境,让课堂在情境中芬芳 篇9

一、创设童话情境

儿童最富有幻想和想象, 他们的世界千奇百怪、色彩斑斓, 他们喜爱听童话, 对童话世界有着成人难以想象的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教版教材中提供了很多富有儿童情趣、丰富多彩的童话, 教学时教师可先创设“童话”情景, 融知识的学习于童话的讲解中。如《0的认识》中的“小白兔采蘑菇”;《统计》中的“大象过生日”;《和是6、7的加法》中的“青蛙跳伞”“蚂蚁玩跷跷板”等。由于是从儿童的角度看生活, 又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所以学生学习起来轻松且愉快。

二、创设游戏情境

在孩子的眼中, 数学是一些数字与符号的结合, 是抽象的、枯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有趣的、充满情感的游戏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唤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和活力。如教学《10的认识》时, 设计“钻山洞”游戏: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 当做山洞, 请10位小朋友当司机, 前面报几, 后面接着往下报, 如:0, 1, 2, 3……10或10, 9, 8……0。如果说对了, 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 就“咔嚓” (暂停) , 直到说对了再通过。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富有童趣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 边游戏边学习。如“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夺红旗”“跳树桩”“猜数游戏”“过独木桥”等游戏。游戏时还可以设计一些道具, 如小动物的头饰、树桩图案、独木桥等,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游戏中来, 尽情体验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创设故事情境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 有意识地将一些数学内容编进生动的故事情节中, 通过师生编、讲、听使学生兴趣顿生, 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苏教版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形式生动有趣, 教师可以把学习内容编成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儿童特点的故事情节, 可以说故事信口拈来, 故事就在嘴边。如“山上有3只小猴, 又来了7只……”“草地上飞来了一群蝴蝶, 左边8只, 右边4只……”“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一场精彩的比赛, 正兴高采烈地排队去看比赛呢!小猴连蹿带跳地蹦到了第一排……”教师几句贴近学生的语言, 一下了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可谓教师讲得绘声绘色,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学生的情绪和思维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教师设置的故事情境中, 他们很快便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四、创设活动情境

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新知的学习中, 若能结合日常生活, 创设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具体活动情境, 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弄清难以理解的、容易混淆的内容。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 如同游泳一样, 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活动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如教学《美丽的花边》时, 可让学生观察花边后动手做花边等;教学《认识图形》时, 创设“搬”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等操作活动,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并通过比一比、赛一赛、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让学生“遨游”于“数学王国”, 尽情感受自由和愉悦。

五、创设现实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 结合生活实际学数学。

1. 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如“打折”这个教学内容就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教学时把教室设置成两个“商场”, 一个商场的商品打八折, 一个商场满100元送30元现金, 让一些学生扮成营业员, 其余学生充当顾客来购物, 让学生选择哪家商场购物最实惠。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既懂得了“打折”的内涵, 也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

2. 创设富有探索性的生活情境

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 新课结束后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4斤是多重?它是几千克呢?”面对这样的问题, 学生课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猜测, 有的学生在验证着什么, 有的学生在掂量着自己带来的物品, 还有的学生在称量东西……之后, 我进行了积极引导, 用3袋一千克白糖结束了学生的争论和疑惑, 并以此为“范本”,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4斤” (2千克) 的物品。学生在“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 从生活中找到了答案。

课堂情境创设重要性 篇10

一、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教学情境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具体的生活情境, 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知识之间联系的桥梁,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数学, 主动地学数学。

例如, 在教学“认识钟表”时, 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 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睡觉, 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 因此, 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 (1) 叮铃铃……闹钟响了, 妈妈叫小明起床, 接着出示7时的钟面, 并标明了时针和分针, 床头柜上还有一个电子表显示7:00,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并初步认识整时。 (2) 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认识, 并使学生初步了解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要转2圈:早晨有9时, 晚上也有9时。通过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的思维活跃, 很快地把新知识融会贯通。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选取有思维含量的素材

数学情境的核心是蕴含其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 积极主动地思考, 从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情境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仅靠外在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是不利的。因此, 我们要创设具有思维含量的情境, 这样, 我们的数学教学才具有生命力。否则, “情境创设”就成了华丽的包装而已, 对学生的问题探究是毫无益处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不仅要考虑它的“生活味”, 更应该考虑它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是否把“生活味”的东西提升为“数学味”。

例如,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节课时,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喜欢喝奶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配制美味可口的奶茶, 有兴趣吗?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紧接着我又提出:那到底要按照怎样的比例来配制这杯奶茶呢?于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开始争论不休。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通过学生的争论, 暴露学生各自的思维状态, 引起学生的思考, 从而把“生活味”提升到了“数学味”。学生在配制奶茶的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通过思考和与同伴的交流讨论, 进入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之中。

三、创设教学情境要有利于问题的提出

情境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源泉”, 是给学生营造学习的一种场景, 是为了引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因此,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 要考虑的数学情境和数学问题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对于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帮助, 从创设的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等等。

例如,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这节课时,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灰太狼老是输给喜羊羊, 它一直很不服气, 决定找个机会和喜羊羊赛跑。这一天, 它终于鼓起勇气来挑战喜羊羊。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裁判包包大人宣布比赛路线 (出示课件) :“请运动员灰太狼沿路线1跑一圈, 运动员喜羊羊沿路线2跑一圈。”灰太狼一看, 急了:“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路线比喜羊羊的长。”喜羊羊笑了笑, 说:“要不, 咱俩换吧。”同学们, 到底灰太狼的路线是不是比喜羊羊的长呢?那么怎样才能判断出谁跑的路线长呢?这样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开启学生的思路, 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不能追求时髦的“情境教学”而盲目地创设情境, 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 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有趣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数学。同时, 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 为学生创设具有思维含量、充满“数学味”的问题情境, 促进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另外, 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 要有利于问题的提出, 要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让学生在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与魅力,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生活中已有的数学经验,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 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中, 我们要联系实际, 注重情境的实用性、实效性和目的性, 让情境成为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摘要:有效的教学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 在创造性的思维中培养其学习能力。因此, 创设教学情境既要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 又要具有数学思维的含量,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更要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创设情境,快乐课堂 篇11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创设情境 快乐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15-01

0

一、身份变化——吸引学生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因文章内容枯燥而提不起兴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因此而死气沉沉,如何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课堂,充满生气,学生喜闻乐见呢?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敢于尝试、挑战,我们不妨将孩子的这一特点,运用于文言文教学,以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文本当中,主动地去了解文章,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一次讲解郦道元的《三峡》的课文时,我提议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名导游,要向“游客”(其他学生)介绍长江三峡。有了“导游”这一身份,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每个学生都积极的读起了课文。在熟读之后,还像模像样地模拟导游的口吻,向身边的同学介绍起来长江三峡。

看到学生们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先提了一个简单的要求,只选取文章中的某一段落向“游客”介绍。学生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喊着:“我来!我来!”我叫了一名学生来台前介绍,只见这名学生,向大家鞠了个躬后,说道:“大家好!我是李导,首先欢迎大家乘船游览美丽的长江三峡。今天能为大家服务和导游,我十分高兴和荣幸。希望三峡之旅和我的服务都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长江三峡美丽的风光。……谢谢大家,有机会还希望为大家服务bye-bye!”这位学生大方、幽默、流利的介绍赢得了所有“游客”热烈的掌声。随后每个学生都过了一把导游瘾。在段落内容介绍完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金牌导游介绍整篇文章。居然真有学生挑战“金牌导游”的角色,简单、顺畅地讲出了文章的内容。全班再次响起热烈赞许的掌声。

在轻松的介绍中,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同台表演——融洽关系

为了让学生掌握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内容,我为学生创设广阔、自由的表演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同台表演,学生评价选优”的方法,使学生在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将文章演绎得生动形象。

在讲解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后,我将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分角色来对文章进行表演。之后,根据角色表演得是否逼真形象,全班投票评选出最佳“邹忌”、“妻子”、“小妾”、“客人”、“徐公”、“齐王”表演奖。学生们对此法积极响应,我也参与了一组的表演。听说老师要“亲自上阵”,全班都沸腾起来,表演的欲望空前高涨,个个都铆足了劲要和我所在组的每一个角色,一比高下。时隔多年,由老师的身份再次还原成学生,进行表演,我心中也不免有了些许紧张,但为了成为学生的表率,我还是认真准备起“小妾”这一角色。

表演开始,学生们各显神通,每个故事情节,每个人物形象都能很好的表演到位,且生动形象。轮到我上台时,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们从未看到过老师亲自参与表演,更没见过老师敢于挑战身份尴尬的角色,今天我的首开先河,令他们既新奇又期待。我以战战兢兢的神态、胆小的动作、讨好的语气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掌声,逗得学生们一次又一次的哈哈大笑,此时他们已完全陶醉,忘却了站在台上的是他们一向严厉的老师,而把我当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表演结束,全班开始自由评论。在客观的评价中,学生们看到了他人的长处,自己表演的欠缺,为下次的表演汲取到了不少经验。我的表演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肯定。最后全班投票,选取各角色的最佳表演奖。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教师也可以成为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身先士卒的与学生进行同台表演,形成互动,不但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可以激发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借此机会找回童年的乐趣。“生评师”和“生评生”的方式,使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本色得以还原。师生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轻松愉悦的戏剧表演,成就了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如何创设数学课堂情境 篇12

一、了解学生,激发兴趣

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偏离太多,学生缺乏实践体验的机会,是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因此,我认为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寻求一些学生感兴趣、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素材,才能创设一个让每位学生都乐意学习的情境。如在上“平均数”这课中,就可以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从孩子们身边去发现素材。第一次上这个内容的时候我利用课本上的例子,让孩子们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他们虽然能提出来,但是我觉得缺少一点什么,应该是缺少热情和兴趣,而且还有部分同学因为没有兴趣,一直在被动的学习。而在第二次上这个内容时候,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我先和孩子们做游戏,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发现“人数不同的时候,用总数来比较,很难区分胜负”,这时候孩子们的兴趣来了,在脑子里也产生了疑问,争先恐后的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

再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课时,一开始为了引入分数,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们每天都在黑板上写字,有谁知道黑板的长度和宽度呢?大家想知道吗?然后找一学生上前测量。学生得出的数据为长3.6米,宽1.01米。老师问:这里的长和宽能用整数表示吗?有的学生回答:不能。有的学生因为容易分心,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中,老师的问题没弄明白,也没有去思考。所以,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班级学生素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教学很难施展,效果不好。如果“拿一个梨,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哪其中这一份我们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简简单单就可以创设生活的情境,而且能直观的刺激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显然,数学情境不但要从生活中来,而且还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背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也更需要老师的用心和精心准备。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构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要创设接近学生真实学习起点的情境,才能让学生走进数学学习的主题。

二、情景设置,务实为要

当前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时,为了能使课堂活跃,课上得生动一些,精心准备画面优美、能调动学生兴趣的课件,因而在情境创设中经常也会带点“俏、虚”的味道。我曾经在一本教育教学杂志上看到某位教师在上“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他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一片结满红彤彤熟透的杨梅林,让人看了垂涎三尺。在一阵惊讶声中,教师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你们想到这里的杨梅林去玩吗?”学生齐喊“想!”这时教师话锋一转说:“好,只要大家这节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下次春游时就带大家到那杨梅林中尽情的玩耍……”然后,教师拿出6粒杨梅,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2粒,列式:6÷3=2。再拿出7粒,平均分成3盘,每盘分得2粒,还剩下1粒,列式:7÷3=2……1。整节课,不少学生还停留在那艳丽、诱人的画面中。下课后,学生蜂拥而上,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什么时候带我们去杨梅林玩?”教师随意的说了一句:“等下次春游到了再说。”顿时,学生流露出受骗不满的神情。这种情境似乎表面上“俏”,但是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教学过程也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情境还有点虚假成分,会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再如一位教师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创设了一个学生去商场买旅游鞋的情境:商场里一种款式标价每双127元,第二款标价5双共565元,哪种便宜?便宜多少?这样的情境一出示,马上有学生提出:“我看到商场标的是单价,没有标5双一共多少元的”。课后,我亲自到超市调查了商场标价,验证了这位学生的说法。这样的情境,与生活实际不符,不但不起作用,反而造成负面效应。但是,如果教师能利用这个错误资源,表扬这位学生能认真观察生活,也未尝不是好的设计,让教师的“错”成为精彩的教学资源。所以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注意内容的真实,形式的朴实,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吸引学生的眼球,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搞复杂了,不能一味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去迁就新课程理念,而要看“情境”是否能有效的为教学服务,情境创设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做到务实高效。

三、以“情”入境,激发情感

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教师如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形成多个兴奋点,唤醒学生“我会学习、我要学习”的渴望。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的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东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此时,再抓住学生迫切的求知心情,及时导入新课。心灵之花要靠情感之水浇灌,有了心灵之花,方能结出智慧之果。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情感,重视情感因素的渗入,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是数学情感教学的最终归宿。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创“情”情境,激发情感,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激“活”情境,巧妙贯穿

我认为有价值的数学情境能让学生“触景生思”,如果学生只停留在情境表面上,没有进入数学实质性的领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那么这样的情境就毫无意义。所以,创设一个能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情境设置还不能只为某一个教学环节服务,而要将一个情境用足用活,巧妙贯穿到多个教学环节中,让它从头到尾发挥作用。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在课前用电脑动画显示:小熊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教师设问:“小熊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该是圆形的。经过新知学习后,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小熊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是车轴不在圆心的车子上颠簸。教师设问:“车轮已经改成圆形的了,为什么小熊还是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车子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用动画显示小熊坐在平稳的车上高兴地行驶。这个问题情景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体验到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我曾经也上过“圆的认识”这样的一节公开课,由于当时上课的学校是农村完小,没有多媒体的设备,因此我在课堂上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用硬纸片做了3种轮胎(正方形、椭圆形、圆形)的3辆车在课堂上表演。这种根据实际创设的情境教学,当时也博得了课堂一片喝彩。

上一篇:传染性法氏囊炎下一篇:系统压力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