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实情境(通用12篇)
创设真实情境 篇1
一、创设情境要基于生活
数学的产生与发展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新课程改变了旧课程脱离实际生活的状况,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特别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我们不应该只是紧紧教学生数学知识,还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以及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要基于生活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将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情境融入课堂,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情境,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克服对陌生知识的恐惧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我们要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观来捕捉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树立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的思维,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教学“小小养殖场中”,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跟家长一起比赛一分钟跳绳(刚好本校期末要举行吉尼斯跳绳比赛),课上选出一个家庭的成绩板书:爷爷跳了122下,奶奶跳了120下,爸爸跳了200下,妈妈跳了196下,小明跳了26下,让学生先理解数据差距,并用“多、少、多很多、少很多”等词描述,让学生比一比,谁多谁少,真正理解“少一些,多一些、多很多,多得多,差不多”的词语描述。“爸爸跳的数量比小明跳的多得多”,“小明跳的数量比爸爸跳的少得多”,“爸爸跳的比妈妈的数量多一些”,“妈妈比爸爸的数量少一些”,“爷爷和奶奶的数量差不多”……通过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调查和描述,以及同学们的积极发言,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渐渐理解了数学词汇的意思,他们的思维也得以逐步培养,从而完善了自我认识。由此可见,基于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意会与言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创设情境要诱发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实施高效的数学教学。兴趣是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原动力。当然,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得靠我们老师的启发与诱导。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创设有效实用的教学情境便是其一。此外,适时的发问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终极目标。比如,四年级上册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我创设了这样情境,(出示:12345679×2×9)让学生计算后反馈,结果同学们的计算的答案不一样,有的同学答案2222222202;有的222222222;还有的246913578。首先,老师当记者采访他们,问一问其他同学与哪个答案相同。结果大部分同学与第二个相同。最后揭示正确答案是第二个。接着我又问:“为什么都用计算器也会出错,是我们的问题,还是计算器的问题?那你们知道,自己错在哪?说说看。”引孩子们看题,观察。学生独立思考后发言:12345679少了一个8,错的同学多算了一个8。也有的同学说他没有看清题目,输入错误。老师及时抓住机会小结:也就是说,因为没有看清提供的数据,由于我们输入的数据错误,所以计算器就产生一个错误的答案,所以我们在输入数据一定要看清数据,准确输入。
这样的教学使枯燥的数字有趣化,增强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新知识有新的滋味,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实现了“情意共鸣、相互提高”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情境要实现在快乐体验中感悟
现如今,很多孩子都是在享受快乐的童年中成长的。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坚持“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理念,那么我们的教学可能就会在新时代的学生中碰壁了。因此,教师在教学数学知识的同时要兼顾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数学,乐于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而竞赛活动更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每一个神经细胞。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时,完美地融合了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无敌队”与“喜洋洋队”的抽数比大小的比赛,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经历并感受着“数学好玩”,注重学生自己体悟方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方法”。
在这节课中,我巧妙地把“比较方法”预设在三场“抽数”竞赛活动中,第一场比赛抽到的数先放个位,再放十位,游戏中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第二场比赛,抽到的数先放在十位,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学生创造出:49时,问学生“还要继续抽吗?”学生回答:“不要抽了,因为,无敌队有4个十,而我们喜洋洋队有9个十,9个十比4个十大,这一场我们赢了,第三场比赛,让学生把自己抽到的两个数与小组合作,决定改在“十位”或“个位”,所以无敌队抽到数字卡片3和7时,他们队决定组成73,理由是73比37大。而喜洋洋队希望他们组成37,因为3773,这样喜洋洋队赢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喜洋洋队抽到数字卡片5和4时,无敌队高兴地叫起来,“这场我们赢了,因为,他们队抽的数组成45或54都比73小”……游戏扣人心弦,学生不仅对“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有了了解,还对“数位”及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的关系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
游戏、竞赛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完美地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比赛”结合,更有“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让学生用“数学”方法去思考,把“比较的方法、过程”暗含在游戏竞赛中,让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着“数学好玩”,体验把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创设情境要着眼发展
情境创设逐渐向多向性发展,不仅能使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获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例:一年级上册,“小老鼠背回的7个土豆”这一情境教学时,我让学生表演并请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土豆背回来几个?有的学生说袋子破了,掉了3个,剩下4个,列成数式:3+4=7,7-3=4,有的学生说:可能掉5个,剩下2个,列式为2+5=7,7-5=2……而有一个学生说一个也没有了,因为它全掉了,列式为7+0=7,7-7=0,而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想对小老鼠说,不要那么粗心……”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这样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阵地,激发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兴趣盎然,知识获得更深刻,各种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与发展。
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辨等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数学学习的内涵得以更加丰富,让数学课成为学生了解生活的一个窗口。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象和无限的创造力。我们坚信开放式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
总而言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体验,使学生树立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意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能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创设教学情境要实现在快乐体验中感悟知识,激起学习思考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当然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断扩大知识面,丰富自身的创造性;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摘要:创设情境必须要基于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课堂实践中用智慧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有利于促进学习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关键词:基于生活,探究欲望,体验中感悟,着眼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兆龙.浅谈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年第2期
[2]钟志华.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第1期
[3]朱长剑.浅谈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吉林省教育社区.2013年5月
创设真实情境 篇2
当前的教学,创设情境已经成为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潮流。创设情境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气氛可以感受,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针对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
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二: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数学;二是能够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过分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情境创设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所创设的情境效率不高,价值不大。如有的情境,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的情境离所学习的内容相去甚远,有的情境情节过于复杂、有趣,导致学生沉湎与情境之中等。
好的情境的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桥梁。因此探讨如何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生动自然、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数学学习中,以“复习―例题―习题”的模式展开教学,比较机械,学生的数学学习枯燥无味,对于数学很多学生不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的方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创设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
教学减法的简便运算时,学生难以理解公式:a-b-c=a-(b+c).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小红去文具店买一支铅笔和一把卷笔刀,一支铅笔0.8元,一把卷笔刀3.2元,小红付了5元钱,售货员应该找给小红多少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学生很容易理解题意。接着先由学生自己做,会出现两种解法:
(1)5-0.8-3.2=1(元);
(2)5-(0.8+3.2)=1(元)
着重让学生说说第二种解法括号里求的是什么?由于这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学生不难回答出来,是求买铅笔和卷笔刀一共用去多少钱,再让学生讨论哪种解答方法简便,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第二种解法的优点,最后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用公式表示就是a-b-c=a-(b+c)。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教学抽象的数学运算定律,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自主探索,便于学生理解定律,并能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二、创设简单有趣、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
其实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为了欣赏,不是为了创设而创设。因为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学生真实的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教学应该是平常的、真实的,简单的、有效的。所有的形式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我们要创设简单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学习有趣的数学,轻松地学习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时,教师可以创设订牛奶的生活情境,通过小明和订奶工的对话让学生明确:小明家订一份牛奶,一份牛奶每月28元。教师此时适时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时学生就很容易提出:(1)小明家订2个月要多少钱?(2)小明家订6个月要多少钱?(3)小明家订10个月要多少钱?(4)小明家订一年要多少钱?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前面三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又为新知的探究做好了准备。
像这样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中的数学事例,情境创设生活化。既真实有效,又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易于理解,学得轻松。
三、创设信息量大、给足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课中,经常出现课堂现实和课前预设不相吻合的现象。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了情境,但学生却总是沉浸在情境中,却无法搜集情境中所蕴含的教师所设想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
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精心创设“森林运动会”的场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展示各种动物运动队的出场情况。学生观察过后,请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地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有的说看到了横幅,有的说看到两棵大树,还有的说地上还有小草,有四个运动队等等。就是不说每个队人数的多少。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有趣的故事情节很感兴趣,但仅仅以情节吸引学生,而不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只会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去提取信息,提出问题。
创设的情景能够要蕴含丰富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学习,二是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的内容,让学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问题,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在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真实、有效的英语数学情境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情境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教师充分调动起来之后,会更加容易去学习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去感知教材,不断优化情境教学,把单一的教学模式变为多侧面多感官的教学体验。新课程也倡导教师在教学时尽量采用直观易懂的教学方法,如可以结合多媒体等进行教学,使英语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化。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动态的画面、音乐等直观表达教学,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播,这样也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加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感受着情境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播,让学生因情入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这个情境当中主动去思考,让学生在巩固已掌握知识的同时进行新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直观教学情境的创设
模型与实物是最为实际与直观,因此,在英语语法教学当中,一定要进行互相融入,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感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以后的交流、合作与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country music(乡村音乐)”这一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直接讲解乡村音乐的相关知识,会使学生理解起来也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这样也就导致学习效率比较低下,因此,教师在讲解此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事先准备一些音乐磁带或者是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学习英语知识,这样的教学既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插播《What is Going On》《yesterday once more》或者《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等歌曲片段,并且在播完歌曲之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让学生对相关的乡村音乐都有一些了解,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活动情境的 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活动情境,让教学“活”起来的同时,为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定语从句”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能准确有效地使用定语从句,教師可以设置一个四人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具体情景如下:One is going traveling and preparing his suitcase(一个是去旅游,准备他的手提箱). They talk about Australia(他们谈论澳大利亚),the country he is going to and ask him what he has taken and why. He plans to visit the country(他打算去这个国家) .let them talk about(让他们讨论一下)。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纸张,让他们记录不同的信息。 通过这样的活动情境学习,学生会觉得英语知识更容易接受。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的有效使用也为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来创设相关的情境。教师可以结合视频、音乐等烘托英语课堂的教学氛围,把和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网络、文字或者图片等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学生们,这样利于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Turandot in Beijing”这节内容时,有一部分学生对图兰朵并不是很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一段和图兰朵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先去了解一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现场演示情境的创建
在情境教学中,现场演示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现场模拟演示,能够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当学习完《Friendship》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关于“友谊”的对话,在现场模拟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关于友谊的观点充分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能在对话中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这既能让学生巩固新学习的一些内容,又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在英语教学中,把情境教学恰当、充分地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又能将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动机激发出来,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有促进作用的。情境教学法的有效使用还能够为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打好坚实的基础。所以,英语教师要重视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段惠敏.关注英语课堂点滴转变教师角色——对英语课堂问候方式改变的案例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
[2]王路.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3).
[3]刘影.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郭慧平.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情境教学[J].教坛聚焦,2010(18).
创设真实情境 篇4
长期以来, 高中语法教学的功能和地位一直存在争议, 有人主张淡化语法教学, 理由是具体的语法知识考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如果在教学中花费时间过多, 就是舍本逐末;另一方面, 一些人主张要强化语法, 认为语法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中心, 只有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 英语水平才有质的飞跃。诚然, 二者的说法都有道理, 但也都过于偏颇。他们都停留在英语学习的层面上, 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而对此能力的培养既符合高考的要求, 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如语法知识点多而散、语法条条框框多、特例多、老师讲解枯燥、训练方式单一, 许多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纠错完成的, 学生对语法学习兴趣点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英语教学上的应用, 用现代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创设虚拟英语语法教学情境使得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多媒体在辅助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确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无论功能多强大, 它在教学中仍然只是辅助手段, 而非占主导地位。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以及多次观摩校内外语法公开课, 笔者发现情境教学法是语法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然而在很多情况下, 借助于现代媒体的高中语法教学课往往沦为媒体播放课和技术展示课, 情境创设和学生参与并不能成正比, 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主要是创设虚拟的语法学习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差距较大, 使学生无话可说。因此, 我们在努力创设高中语法教学情境的时候, 迫切呼唤语法教学情境的“真”。贴近生真实生活的语法情境教学法才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
二、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 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认知理论强调, 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 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 最好在真实的情境中, 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同时把知识的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因此, 教学设计者在教学中要开发、设计综合的教学环境, 如设计适当的情境, 以利于学生在背景或模拟背景中通过活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同时获得可迁移的一般技能 (苏克银2006:1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通过情境创设、进行协作和会话从而完成语法意义建构, 这也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要素 (何克抗1997:26) 。这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语法情境创设、教师的引导、帮助及学生之间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会话操练、巩固, 从而达到语法意义的建构。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一) 真实性
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真实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的情境, 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 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刘元静2012:134)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英语教师要善于观察、体验生活和社会, 随时、即时寻找和捕捉既能使学生感兴趣, 又和所学语法相关的话题, 贴近学生生活, 使学生不再羞于开口。
(二) 参与性
在教学情境中, 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刘元静2012:134) 。此外,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语法实际基础适时降低学习起点,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敢于表达、愿意表达、善于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 学生也将收获更多的成就感, 克服语法学习的心理障碍。
(三) 应用性
情境学习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 (刘元静2012:134)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1指出,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这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高要求, 即这个目标的达成不能通过枯燥的反复讲解、操练完成, 而是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精心构思语法情境主题和句型呈现的逻辑顺序, 预设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教师的选题越准确,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 语法应用也会越得体。
四、多媒体情境教学和非媒体情境教学之间的取舍
多媒体情境教学指的是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手段,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情境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设备和技术、教师、身为教学的主体学生, 以及由之而创设的教学场景、情节和由场景、景象所唤起的学生情绪和内心境界 (胡秀荣、沈庆松2007:25) 。
诚然, 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法教学可以突破时空限制, 将视频、音频有机结合, 易于创设直观、生动、形象和富有渲染力的语法学习场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得当, 确实可以提高语法学习效率, 增加学生的信息输入量。这种信息输入、学习和理解是一种由外趋向内的过程。操作得不好, 可能由原来的“人灌”变成“机灌”, 这种课型往往课堂热热闹闹, 学生却学得很被动。
此外, 由于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发展的不均衡, 广大农村学校并不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这些学校缺乏完善的现代多媒体设备和具有一定技能的维护人员, 尤其是许多农村学校教师缺乏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素养和理念。他们虽然也间或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但也只是偶尔为之, 多为公开课之类的应景之为, 更不必说自主制作、开发教学课件、软件。另一方面, 一节课是否运用多媒体技术取决于教学内容, 同时还要考虑教学主体的心理因素。无论多么现代的技术、多么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力, 时间一长, 也难免会令人疲倦。因此, 在预设同等效果的前提下, 选择非媒体创设真实语法教学情境将更加省时, 成本也更低。这种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以生活化为前提, 许多和社会、家庭及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习过程自然、流畅, 课堂参与率高。这种学习过程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发学习过程, 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五、真实非媒体情境语法教学的实施案例
2012年9月10日是第28个教师节, 笔者所在学校利用上午第一节课前的45钟时间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教师节庆祝大会暨开学典礼, 全体师生与会。那天的教学内容正好是《牛津高中英语》1五模块一单元的动词不定式的语法点。参会之前, 笔者业已做好语法课件准备上课使用。会议结束之时, 一个现成的语法话题油然而生。于是笔者将做好的课件撇在一边, 以会议导入:
【片段一导入】
Teacher:This morning, we all went downstairs.Why did we go there?
Students:We all went downstairs to attend a meeting.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attend a meeting”?
Students:目的状语。
Teacher:Excellent, adverbial of purpose.
【点评】以学生身边的事就事论事, 突出一个“真”字, 使学生有话可说, 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开口的难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回答自然, 对动词不定式的目的状语功能也很快意会。教师点评强化规范, 然后鼓励学生给出类似例子。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喜欢参与, 并在实践中应用,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片段二衔接1】
Teacher:Who attended the meeting?
Students: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Teacher:I am a teacher.So my job is to teach you English.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teach you English”?
Students:表语。
Teacher:Great, Predicative.Can you give me similar examples?
Student:My job is to study.
Teacher:What about theirs?
Teacher:What subjects/sports are you good/bad at?Can you give us some suggestions?Can you tell us your trouble?
Student:My suggestion/idea/trouble is....
【点评】承上启下, 引入动词不定式的表语功能, 由于学生在高一下学期对名词性从句中的表语从句的用法已有所了解, 通过教师职业性质的示范, 学生的回答也在意料之中。展示不同职业人群图片既训练这个句型, 又能巩固其他习语。通过询问学生的学习科目强弱、运动喜好, 很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虽然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但学生的实际应用应该还是到位的。
【片段三衔接2】
Teacher:But it is not easy to learn English well.
Students:Yes.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learn English well”?
Students:主语。
Teacher:Yes, subject.And the right order should be...?
Student A:To learn English well is not easy.
【点评】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功能虽然简单, 但由于在日常会话和文章中, 真正以纯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用法并不多, 学生对其功能的掌握也大多是通过重复操练和老师的讲解完成的, 而将学生融入真实的语法学习情境, 经过真实或接近真实会话练习后, 他们发现动词不定式作主语的功能其实大多藏在“It is/was/has been to...”的句型中。其实他们初中已大多了解, 但概念并不十分明晰。这一次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得学生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个语法点。
【片段四衔接3】
Teacher:To learn English well, you need to practice as often as possible.
Students: (nodding)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practice as often as possible”?
Students: (puzzled looking)
Teacher:It functions as an object.To help you understand it better, I will give you more similar examples.“Decide to do, expect to do, hope to, mean to, want to, etc.”.
【点评】在举例讲解动词不定式作宾语的功能的同时, 其实也给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建议, 即情感态度和语法学习相融合。上课时, 要及时观察和捕捉学生的课堂表现, 若发现学生对其语法功能回答有困难, 即时用例句跟上, 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其实不是学生不懂, 而是学生对语法术语不清楚。通过这种方法, 让学生既能意会, 又能言传, 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片段五衔接4】
Teacher:Besides, I also ask you to read more, listen more and write more.
Students: (nodding)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read more, listen more and write more”?
Students: (puzzled looking)
Teacher:It functions as an object complement.To help you understand it better, I will give youmore similar examples.“Wish somebody to do, tell somebody to do, would like somebody to do, beg some body to do, etc.”.
【点评】同样, 学生对某些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的实际用法烂熟于心, 但一谈到具体的语法功能, 则有些茫然。这无关紧要, 因为我们的目是应用, 而非教条。熟悉的话题, 具体的句型加之适时的点拨, 类似用法学生能信手拈来,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 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
【片段六衔接5】
Teacher:Every day you have much homework to do.
Students: (nodding)
Teacher:What’s the function of“to do”?
Students: (puzzled looking)
Teacher:If we leave out“to do”, the sentence is still complete;“to do”is used to modify homework.
Students:定语。
【点评】动词不定式作定语的功能最易被学生混淆为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但一旦当学生明白其所修饰的对象是名词时, 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学生仍有疑问, 可返回其宾语补足语功能进行会话比较, 但无论如何, 转换也不能突兀, 如本片段可继续设计:“Why do you have so much homework to do every day?”预设学生可能回答:“Because our parents/teacher ask (s) us to do it every day.”当然, 类似话题也可围绕学生到校早晚展开 (the first to come to school) 。无论如何, 一定是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
【片段七衔接6】
Teacher:English is a must.In order to be admitted into a good university, we no choice learn English well.
Students:Yes. (nodding in agreement)
Teacher:In order to be admitted into a good university, we have nothing to doEnglish well.
【点评】任何语法现象都有特例, 动词不定式的用法也不例外。从逻辑上说, 特例应置于语法教学内容行将结束时, 否则, 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混乱。动词不定式在except、but等词后是否带to主要取决于其前面的动词。在教学中, 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方法和老师例句的口头和板书表达, 简单对比之后, 不难得出有实义动词do则无to的不定式用法。学生的总结也是一种自我评价的过程。
【片段启示】这一节课没有运用任何现代教育媒体, 以教师节庆祝为切入点, 围绕英语学习, 在师生的问答、讨论中自然而然完成了动词不定式的六个语法功能的教学, 课堂氛围融洽而热烈, 学生课堂参与率高, 理解到位, 应用驾轻就熟, 甚至对英语语法术语也略知一二。话题讨论没有做作, 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甚至刚刚发生的事创设英语学习的真实情境, 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愿说, 有话说准。这比起课本上生硬的六条语法规则要生动得多, 有效得多, 生动地体现了情境语法教学的真实性、参与性和应用性的原则。
在进行语法课第二课时教学复习导入时, 笔者仍然以日常生活———晨练跑步为突破口:
Teacher:Just now, we ran for a few laps on the playground, in fact, we run every day.Why?
Students:We run to exercise/to keep healthy....
Teacher:There are many ways to keep healthy.Running is just one of them.
Not everyone likes running because it is boring to run.
But, we have to because the school requires us to run every day.
Its aim is to keep us energetic.
令人欣慰的是在举出每一个动词不定式例句后, 学生大都能准确定位其功能, 这进一步验证了真实情境语法教学的效果。
六、结语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情境的运用能把语法的形式、意义、语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效地避免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的脱节。以学生熟悉的人物、事物, 社会热点进行语法情境设计。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勤于思考, 情境创设就不是一件难事。老师要创设真实的语法教学情境, 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让学生在自然参与教学, 在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和实际运用中领悟语法的内在联系和特点, 渐渐地习得语法知识, 最终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动力, 培养学生语法学习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水平。但是, 我们在创设情境讲授语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具体的语法项目特点紧密结合, 要因时、因地创设教学情境, 而不能为创设而创设, “情境”不是最终目的 (马春蕾2012:69) , 而是激发学生语法学习兴趣的一个平台。英语语法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们的教学主体是学生, 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所有的情境归根到底都是一种理想化的预设, 学生对同种和不同种的语法教学情境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这是无法预设的, 否则, 我们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 我们教师既要充分准备, 又要灵活、机动、合理、科学地应对和解决各种动态生成的问题。
语法教学情境创设手段要多样化, 我们不排斥现代媒体, 但更需要真实语法教学情境 (马春蕾2012:69) 。情境创设没有好坏之分, 只要能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法教学的情境中来, 围绕话题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达到语法教学效果的优化, 这就是成功语法教学情境。
语法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适当的过程性评价。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学生言语鼓励自然必不可少, 但有时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宽慰的轻拍也会使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信心百倍。这种过程性评价应贯穿语法教学的始终, 有科学、民主的过程才会有结果;否则, 良好的终结性评价也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0.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王守仁.2010.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 (选修) [M].第2版.上海:译林出版社.
何克抗.1997.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中) [J].电化教育研究25-27.
胡秀荣, 沈庆松.2007.无多媒体条件下农村小学英语课堂的情景创设[J].中小学外语教学 (12) :25-27.
刘元静.2012.基于情境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3) :134-135.
马春蕾.2012.例谈牛津高中英语语法情境化教学[J].考试周刊 (3) :69-71.
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功能 篇5
第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又可以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成功的学习又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都将得到提高。
第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情境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造成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真实情境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情境 创设
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采取实物、图片、动作、表演等情景教学的手段,通过直观手段和语言描绘相结合,营造适宜的氛围,激起学生的情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一、新课导入环节情境的创设
导入环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得好既能复习旧知识,十分自然地导入到新的教学目标中,又可以激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例如可以采用师生之间的谈话进行导入,师生间的会话主要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主要是日常的问候,也可以根据上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例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 2中学习了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Why do you like ...?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会与学生对这一话题进行谈话。也可以用歌曲进行导入,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英语的氛围。
二、新授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
1.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小学英语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情境内容。如教科书全部采用彩色图画,情境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等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内容与形式。新授环节一定要避免死板枯燥的讲解,例如在教学介词in、on、under、behind、 in front of时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垃圾箱、书柜、门、课桌等来创设真实的情景:教师把垃圾箱放到门后,问:Where is the trash bin?学生一看便知:It is behind the door.教师虽然自始至终没有解释behind的意思,但是在真实的情境中早已潜移默化的被学生接受并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乐学情趣,实施直观教育,创设教学情境。
2. 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小学英语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在中低年级。例如在教授dog、bird、cat、monkey,教授单词前,先指名一个学生看图片模仿出动物的动作或叫声,如dog,让全班同学猜,猜对了及时教授单词:dog。为了加深所学单词的记忆,我还把绘画游戏加入课堂,如:draw a dog,巩固之前学过词语,color the dog yellow。由于是之前学过的学生反应得都很快,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3. 运用肢体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非语言手段来创设一定教学情境,如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在宽松心理环境中,缩短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距离,如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让学生获得最直观、形象、真切的感受,大方得体的肢体语言时刻感染学生,可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情境中。例如在教授动词短语:walk、jump、fly、swim时,教师可以用动作诠释它们的意思并要求学生一起做,既增加了课堂乐趣,又掌握了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开拓情境
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播放英语对话录音和视频等,让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受有机结合,感受真正英语,极大地弥补直观教具的不足之处。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学环境中,体验英语实际运用。例如:在新授 horse, chick, pig , cow等词时,把这些单词所指的动物制成多媒体课件。当屏幕上出现了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画面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了屏幕上。这时我就趁机教学What’s this? It’s a ... 反复几次,学生不仅掌握了单词拼读,理解了词义,还掌握了What’s this/that? It’s a...的句型。使本来单调和无味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脑、口、耳、眼并用,使听说有机结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课堂是进行语言传授和语言交际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了解语言文化的主要途径。一个成功的英语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语言的魅力,有想要说英语的欲望并能给学生提供说的条件和机会,从而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Happy Birthday》时,我带了很多包装精美的装有礼物的礼品盒,让学生感如真正为Ken庆祝生日一样,在边猜礼物的过程中边学习,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Family》这一课时,让学生带来了自己家庭的照片,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起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创设真实情境 篇7
一、注重生活性, 创设真实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 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我们在注重情境创设的生活性时, 还应注意创设的生活情境是否符合现实性、真实性。
我曾听过一节课, 在教学“几和第几”时, 老师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 结果是小鸡第一, 小鸭第二, 小猫第三, 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 认为小狗跑得最快, 应该小狗第一, 这样的情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实质的把握。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 但“虚拟”不等于“虚假”, 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符合客观现实, 不能为教学的需要而“假造”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不仅拥有认知上的价值, 更在于它最接近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能调动他们全部的感受力和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而且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 对问题的解决也更能显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二、调动积极性, 创设有趣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力求体现趣味性, 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圆的认识》, 在课末用电脑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车子上颠簸, 并设问:唐老鸭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做成圆形的。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车轴不在圆心上的车上颠簸, 设问:车轮已改成圆形的, 为什么唐老鸭还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 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 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再用动画显示:唐老鸭坐在经过学生改进后的汽车上“嘎嘎”直叫, 教师语言配合:唐老鸭在谢谢我们大家呢!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并体验到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感。
三、培养创造性, 创设活动情境
有效的数学活动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引发学生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 教师应该通过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如:在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知识后, 我设计了《巧拼七巧板》的数学活动课, 先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悠久历史, 并欣赏高年级学生所创作的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 引导学生数学思考。然后, 让各学习小组分别设计游戏活动, 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 在学生拼出的“变形金刚”、“忍者神龟”、“小步枪”等图形中, 老师让各学习小组互相汇报并找出都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拼成的。最后, 让学生总结参加数学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评选出最佳数学活动能手。
四、突出数学性, 创设应用情境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 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同时, 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所以, 在学习新知后, 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情境, 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教学“几何小实践”后, 我安排了搭、找、画、折的活动, 其中通过用橡皮泥和小棒来搭长方体和正方体,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及共同点、不同点;通过找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进一步感知数学就在我们周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用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用三角尺, 直尺画三角形, 画长方形、正方形, 进一步了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特点, 更好地进行区分;通过用纸折长方形、正方形和直角的活动,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生活动操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创设真实情境 篇8
一、为什么要创设真实的情景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中, 他认为人的思维来自于经验, 经验是实施教学的基础。关于经验, 他认为可分为两类:主动的经验和被动的经验。主动的经验是指积极的尝试, 包括着思维和探索, 被动的经验是指在生活中所获得的承受结果, 学习应将这两种经验结合起来, 越结合得紧密, 越有效果, 越有意义。如果没有主动经验, 只有被动经验, 将会导致学生学习被动, 而如果让学生主动去获得经验, 则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主动去获得生活的体验和经验, 从而积极思维和探索。
《经济学》课程教学之所以滞后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主要原因是各职院按照传统把《经济学》当成一门纯理论课程, 认为这门课程只能讲授, 不能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所以创设真实的情境是“思维五步法”在《经济学》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中最基础, 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能创设真实的情景, 就能对《经济学》课程用“思维五步法”进行改革。
二、什么是真实的情境
真实的情景又称为真实的经验的情景, 是指与现实生活的经验相联系的情境, 反应学生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杜威认为, 学习应该将校外实践与校内学习结合起来,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 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和平台。在真实情景中, 学生不仅要自己提出问题, 还要自己想出多种多样和具有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到《经济学》课程, 就是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经济生活情景, 演绎真实的经济事件, 把经济生活、经济事件搬到学校, 请进课堂, 让学生充分体验经济生活, 获得经济生活的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这样, 就可以使学生将学校里知识的积累与生活实践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真实的情景所展示的活动, 提出种种疑问, 然后带着疑问去感受、去体验, 再自己想出解决疑问的种种办法。
三、怎样创设真实的情景
(一) 观察、体验。
经济生活时时围绕在我们身边, 随时在我们身边发生。教学用的书本、粉笔、教师提供的劳务、学生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教室里的用电、我们的早餐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经济事件。要想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 老师自身要努力去观察、体验经济生活。尽管每个经济事件都可以成为创设真实情景的素材, 但是要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经济事件都适合创设真实情景。因为《经济学》的课程内容还是多, 而学时非常有限。所以, 选择的经济生活事件要有代表性, 与我们所要阐述的经济学原理最为接近。所以就要求教师要进行大量的观察和充分的体验, 从而选出最优的经济事件作为创设真实情景的素材。同时, 也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经济生活, 养成一种观察、体验经济生活, 从生活中获得经验的习惯。
(二) 设置问题。
按照杜威的观点, 应该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去感受、去体验, 去获得经验,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提出解释问题的种种假设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观点很好, 但是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职院学生, 因为, 杜威的生活教育观是从儿童开始进行的, 从儿童接受教育时就开始了, 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在社会生活中,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 使学生自身不断地社会化。我们的学生从小几乎没有培训这方面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学生在体验经济生活过程中可以提出种种疑问, 但是可能这些疑问不能完全切合我们所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如果完全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 则可能让学生处于学生的盲目探索与试错阶段。所以建议由教师事先设置一些问题。
(三) 情景布置。
真实的情景最理想的是让学生在经济生活中直接获得,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 学生在食堂买早餐、在超市购物都可以作为真实的情景, 进行体验。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弊端, 那就是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这样去做, 带着学习《经济学》的目的去生活, 尽管这是最理想状态, 也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哲学思想最有力的体现。但是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这种的一种思维习惯, 往往很难做到, 特别是刚开始采用“思维五步法”学习《经济学》时, 教师提前布置了这样的任务, 不一定完成得很好。且每个学生在同一时期的经济生活不一样, 很难得到统一。因此, 教学还是要更多地放在学校, 在学校里布置真实的情景。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如提前告诉学生这次课要演练的任务;要带适当的道具, 要做好角色的分工, 要学生去观察体验相关的经济生活等等。
(四) 角色扮演。
创设真实情境 篇9
一、创造对话情景, 组织好课堂对话操练
语言交际离不开语言本身, 同时也离不开语言情景, 语言情景是语言发挥其交际功能的场合。因此, 老师可利用现实存在的情景, 或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要求设置情景, 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 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情景设置应真实自然, 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 在教七年级英语第七单元“My Favourite Season”时, 我可以用英语和学生对话:
T: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S:My favourite food is noodles.
T: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
S:My favourite colour is green.
T:What’s you favourite clothes?
S:Mr favourite clothes are pants.
T: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S:My favourite season is spring.
T:Why?
S:Because…
T:What can you see in spring?
S:I can see…
T: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spring?
S:…
通过这一设置情景, 教师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 又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学生在这种情景中注意力高度集中, 用英语回答时显得很自然。教师从有意设计的大情景中自然的引出小情景, 以小情景补充大情景, 学生完全沉浸在英语的气氛之中, 他们也不由得用英语进行思维。情景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 要想学生发挥好,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轻松的、和谐的交际环境。在这种而和谐的交际环境中, 学生不是死板的背课文, 读课文, 而是在极其自然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回答, 学生的思维活跃, 积极性很高。
二、弄清场合, 注意习惯用法
情景不仅可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 也可以用于词汇, 句型等习惯用法的教学中。在英语会话中, 习惯用法在某种意义上比语法更重要, 许多英语习惯表达法和汉语中同义的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有些词组用汉语很难说明清楚, 用情景来区别, 学生就觉得容易的多了。例如, 在教look like和look the same这两个词组的区别时, 我拿了两张照片然后讲了下面这段话:
“Lucy looks like her mother, she and her mother look the same.”当我说完这句话时学生们都点头并且会心的微笑, 我明白他们听懂了, 接着我又问:
T:Do you look like your father or your mother?
S1:I look like my father, my father and I look the same.
T:How about you?
S2:My eyes look like my mother’s, but we don’t look the same.
这样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学生掌握了两个词组的用法。情景运用于词汇, 句型的教学之中, 改变了偏重讲解和机械操练的传统教学方法, 有助于克服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弊病。情景的设置, 使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语境中不仅能学到英语知识, 而且能学会运用英语。
三、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情景对话
课外对话不受情景、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它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课外的情景对话活动, 活跃他们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外用情景对话, 学校可以开辟英语第二课堂教学, 在第二课堂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 分角色表演课本上的情景对话, 也可以师生共同参加自编自导的各种节目, 也可以组织学生排练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情景剧或是童话故事, 或者是学唱英语歌曲。因此, 第二课堂是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起到了深化、强化、活化的作用, 它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它起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的效果, 使学生有满足感和自豪感, 它更有利于我们加强课堂教学。
四、充分并合理利用现有教材
现行初中英语课本中结合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设计了许多很好的情景对话, 这实际上已经为我们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条件。所以, 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教材中为我们创设的语言情景, 鼓励学生开口多说,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教师教法生动活泼, 固然具有吸引力, 而真正吸引学生的恰是这些与课文有联系, 但又贴近生活的情景。情景的创设是没有局限的, 可结合课文编造情景, 也可以将班上同学本人及其家庭情况编入所需情景, 如值日生汇报、视听模仿、图片内容讲述, 等等。所以, 高效地利用课堂40分钟, 为学生创设一个开口说英语的环境, 是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摘要:情景是语言交际的重要因素。一句话, 没有情景, 就没有语言交际活动, 也没有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那么,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英语情景教学呢?对此, 进行了探讨。
英语课堂教学中真实语境的创设 篇10
不少教师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没有真实语境, 课堂是“去语境化”的, 教学中注重知识、忽略运用的现象长期存在, 结果学生不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只有具有真实语境的英语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心理真实度。学生参与有心理真实度的活动, 使他们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意义地使用语言, 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有助于解决知识惰性问题。[1]教师应该将真实语境贯穿英语课堂教学的始终, 使学习过程真实化, 提高教学有效性, 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真实语境的创设
语言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 英语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和运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语境应以行为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生活作为教学资源, 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 在真实的活动、任务中运用语言。
1.制订真实的行为目标
侧重知识的教学目标往往罗列课堂要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不强调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语境的前提是制订真实的学习行为目标, 即学生要运用什么知识完成什么任务。合理的学习行为目标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满足他们运用语言的需求, 明确在学习后应能做到的事情。以《牛津初中英语》 (译林版, 下同) 8B Unit 4中的“Integrated skills”教学为例, 该课是综合技能课, 围绕组织义演的话题训练学生的听力与口语。考虑到组织义演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不仅要学习与组织义演有关的语言知识, 还应该把这些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为此, 笔者制订的学生行为目标为:听北京阳光中学学生讨论组织义演的会议录音, 获取相关信息, 完成会议记录;了解组织义演的工作, 如:design a poster, set up the stage, organize a play, choose a host...;各小组选择一家要捐款的慈善机构并说明理由, 召开会议, 讨论并记录义演的组织、分工。
课堂教学表明, 真实的学习行为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生在阐述或倾听选择慈善机构的理由中升华了情感, 在真实的讨论中体验了如何组织慈善义演, 学习内容得到了实际运用。在有真实行为目标的课堂里, 学生获得了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有效地训练了听力和口语能力。
2.采用真实的语言素材
教师应努力开拓教学资源, 多采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语料。生活化的语料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语境, 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依据语境运用语言。[2]真实的语言素材能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给学生提供体验、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挑选学生经历过的活动、熟悉的话题或社会事件作为课堂活动的素材。真实的语言素材包括两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原汁原味的语篇, 如英文歌曲、电影、广告、新闻、说明书等;可以用于语言学习的事件。后者源于学生的生活, 更具有真实性, 因而能引起共鸣, 具有心理真实度。
(1) 生活经历
语言素材是指来源于课堂师生交流的事件或题材, 来源于生活, 具有真实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 研究其与当前的英语学习有何联系, 寻找生活素材与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最佳结合点。例如, 《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4 A Charity Show的主题是慈善事业, 在该单元学生学习了关于慈善的词汇和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当时我校师生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课上, 师生围绕地震和捐款开展以下交流。
T:A terrible earthquake has happened in Yushu.The teachers have donated some money to peoplethere.What about you?
S:We have donated some money, too.It’s our duty to help people in need.
T:How much money has been donated?
S:Over 600 yuan.
T:You’re so kind.Where’s the money?
S:It has been sent to Yushu.
对话中语言的运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师生的对话有很高的心理真实度——慈善就在身边, 故活动的参与度很高, 新学词汇和语法得到真实的运用和有效的巩固。
(2) 改编材料
把学生熟悉的人物、新闻改编成语言材料应用于教学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教学used to do sth/be used to doing sth/be used to do sth等结构时, 正值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 笔者从网上找到奥运火炬手金晶的资料, 编成如下短文, 要求学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短语填空:
On April 7 in Paris, a Chinese girl called JinJing was seen carrying the torch in a wheelchair.She_______be a healthy girl.But at the age of ten, she lost her right leg because of illness.Since then, a wheelchair_______carry her.At first she_______using it.But now she_______sitting in a wheelchair.Jin Jing is a cheerful girl.She is also brave.In Paris, she protected the torch when a man tried to stop the relay.
应景的真实语料能促使学生主动阅读短文, 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意义协商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 同时受到文中人物的感染。
3.设置相对真实的情境
有效的教学总是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情境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可以挑选符合教学内容的视频、生活中的各种广告、说明书等, 也可以因地制宜, 各种节日、天气状况、教室、学生都可以成为真实的情境。
(1) 问题法
通过问题设置真实的情境最简便易行。问题设置要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 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5的“Integrated skills”时, 笔者与学生交流:Have you read the story called Alibaba and the Forty Robbers?Alibaba found a lot of treasures in a cave.Do you want to find some treasure?Follow me.简单的两个问题设置了寻宝的情境, 激起了学生参与寻宝的兴趣。
(2) 视频法
视频也是常用的设置真实情境的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直接从影片中剪切视频, 也可自己动手制作。例如, 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4的“Main task”时, 笔者在上课时播放爱尔兰男孩Declan演唱的“Tell me why”, 同时播放描述世界各地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图片。学生在图片和歌曲中, 心灵受到震撼, 助人情感油然而生。
(3) 实物法
真实或仿真的场景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起来相对真实。之前提及的寻宝活动有一个语言准备, 即在听寻宝路线的录音前, 先要复习一些方向指令。笔者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街道:有crossing (小组横排、竖排交叉的地方) , 有traffic lights (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鸡毛掸表示) , 有各种建筑 (由坐在教室各处的学生标出the post office, the hospital, the cinema等) 。然后设计问路的任务, 学生在同学的指令下顺利到达目的地, 获得运用语言的成功感。
4. 设计真实的学习活动
真实的情境伴随着真实的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语境关注学生是否在真实的情境活动中感受、练习和运用语言。真实或仿真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是境中学、学中用。
(1) 感悟真实的知识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语境强调在情境中感悟真实的知识。词汇的学习离不开语境, 根据语境感悟生词有助于建立意义、内化所学语言。教师可以通过会话呈现核心词汇, 再让学生通过阅读以选词填空的方式完成故事梗概, 实现词汇学习的语境化。[3]例如, 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5中的“A Brave Young Man”时, 笔者运用多媒体呈现消防队员的图片和警笛声, 把学生带到了火灾的情境中。fireman, put out, fire, smoke, terrible, dangerous, save, arm, neck, face, leg, hurt, burn等词汇在师生交流中自然呈现, 学生轻松建立了关于救火的内容图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设计词汇表示的动作或表情, 课上表演, 让其他同学猜测。
(2) 真实的运用
知识的教学后, 应提供给学生真实运用语言的机会。任务活动应基于课堂学习的语言, 与行为目标一致。学生用语言做事情,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在计划活动中学会计划, 在组织活动中学会组织, 在调查中学会收集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等。
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4 A Charity Show的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最佳主持人选拔赛:An earthquake happened in Yushu.Our class are going to hold a charity show to raise money for people there.And we need a host.You give a speech and we’ll choose the best one.以下是一个学生的演讲:
Hello, guys!You know people in Yushu needour support.We’ll organize a charity show to raise money for them and I’d like to be the host.As a host, I know I have many duties.I need to introduce the guests and remember all the words.I’ll practise a lot before the show so I will not be nervous.I believe the show will be a success because lots of money will be raised.I hope I will be chosen to be the host.Thank you!画线部分为本课所学词汇、语法。竞选主持人符合本课内容, 由于情境真实, 学生的演讲很投入, 实现了知情意行合一,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在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环境里, 真实性是一种英语教学的思想, 也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真实的英语课堂里, 学生为了真实任务而学习, 使用真实的语料, 语言练习活动与真实生活联系, 师生、生生之间总是进行真实的交流,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课堂里总有真实的语言输出与输入, 因而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冀小婷, 柯津云.语法——一种动态的技能[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0 (4) :6-7.
[2]冒晓飞.初中英语语法整体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8 (10) :33-36.
创设真实语境 优化语音教学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任务型;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00-01
新课程改革时代是以知识的运用为重要特征的,是教育和学习发挥核心作用的时代。英语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英语课堂的学习过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就是为了使教育更好地适应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国家政治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市场需要,教育必须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倡导者,必须尽快地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及时地改变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去创造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英语新课程的实施,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特征、同时具备生存能力、而且有创造能力的人;强调学生有个性的自身发展;强调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应从 "教书育人"的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
2、任务型教学:英语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即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出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交际问题和交际任务来进行语言学习,学会用英语解决和完成任务,以发展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设计学生活动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任务。
3、新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特别强调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因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学到知识还要重要,这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成为新课程时代的必然产物。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就可以唤醒、开掘与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4、发展学生的潜能:新课程主张的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学到丰富的知识,而是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挥出自己内在的潜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最大的成就。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实践,激发其创造上的巨大潜能,将生命感、价值感 "唤醒",教育体现出其真正的一面。
5、发展学生的个性:新课程要求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在达成目标的同时,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进一步激发动机和兴趣,更好地使用学习策略,也有利于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注重英语课堂上的 “教”与“学”
英语课是一门很强的实践课,它有极强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样具备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完美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既要重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将听觉和视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来。
新课程改革为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好的素材。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妙想,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不要过分依赖教师,要培养自己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学习任务要独立完成,学习能力要不断发展,这样,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振。
三、实现整个课堂教学的和谐美
师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生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设计安排,并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调整好各自的角色。要充分研究教材,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过程和方法,使语言材料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并使活动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习巩固服务,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1、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英语课是一门很强的实践课,因此,在教学时,对重点、难点或疑点,应力求精讲,从而使学生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而且,精讲多练有时不能截然分开,应讲中有练,练中有讲、灵活运用。
2、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和谐统一: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力争做到听、说、读、写并举,使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3、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统一:本着在情景中掌握句型结构,启发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材料,进而在情景中探究解疑,培养言语交际能力和发展创造力的目的,我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启发思维、合作探求、交际运用这一教学过程,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和谐统一,因为我知道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英语学习的唯一的场所,教师只有在有效的时间内高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推进课程改革。
还原历史情境,激活学生真实体验 篇12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还原历史情境, 激活学生真实体验是一个重要途径。
教学“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上) , 学生对红军歌谣:“红米饭、南瓜汤, 秋茄子, 味好香, 餐餐吃得精光。干稻草, 软又黄, 金丝被儿盖身上, 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往往不能准确体验, 感受到的是红军轻松、愉悦的生活情境, 难以产生角色换位, 展开联想和想象, 置身当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氛围中, 感受红军歌谣中蕴涵的红军的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中缺少些必要的铺垫和渲染, 需要增加些什么?
1.增加现实生活与历史生活的链接。在物质极其丰裕的今天, 红米、南瓜大多是在家庭中、在酒宴上作为保健食品进行品尝的, 是辅助食品, 与其他食品搭配品尝, 学生很难体验到物质极其匮乏的井冈山时期的生活场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时期, 红军吃的是红米饭、南瓜汤, 秋茄子, 还有红薯。那时的红米, 由于山区的稻谷加工条件差, 基本上靠杵舂米, 加上红米稻的稻皮坚韧, 加工出来的红米米质粗糙, 口感差, 那红米饭百嚼不烂, 很难吞咽, 不容易消化;南瓜, 吃了饿得快, 吃的时间长了, 还涨肚子;茄子, 一过立秋季节, 就有痧气, 吃多了积寒气。红米饭、南瓜汤这些粗粮作为主食, 长期食用是很不舒服的。
2.增加历史情境的再现。由歌谣把学生带到那个血与火的年代, 遥想当年井冈山斗争时期, 湘赣两省敌人在对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 红军的武器大部分是梭镖、长矛, 枪支很少, 弹药更缺。要对付的却是数量和装备上都占绝对优势的敌人, 那时候, 红军物质生活极端艰苦, 战斗极其频繁残酷, 三天就要打一仗, 随时都有可能流血牺牲。这首在红军中流传的歌谣是当时红军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唱出了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那种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3.增加历史意义的拓展。正因为有这种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井冈山军民才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吓倒。在井冈山, 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井冈山, 摸索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这里, 提出了著名的“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也就是在这里, 诞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正是凭借这种由“红米饭、南瓜汤”酿造的井冈山精神, 中国革命才以星火燎原之势, 从井冈山一路播撒下去, 燃遍全中国, 不断走向胜利。
4.增加深层体验。教学中, 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 伴随着录音进入想象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进入“井冈山红军食宿图”的意境中:屋外, 北风呼啸, 大雪纷飞, 刚刚吃过了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 红军战士睡在干稻草窝里, 带着胜利的喜悦进入梦乡。让学生换位思考, 站在红军的角度来体验他们的心理感受和情感, 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发共鸣, 经过这样的移情体验, 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 把红军歌谣中的艰苦奋斗和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英雄气概移植到学生体验中, 使他们同红军战士同命运、共呼吸, 就会使这种情感体验在这一瞬间化为对红军生活的激情感悟, 进入情感投入的最佳状态, 学生内心无限的崇敬之情呼之欲出, 这样朗读所获得的体验不但情真, 情深, 而且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