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欣赏音乐

2024-10-01

创设情境欣赏音乐(共12篇)

创设情境欣赏音乐 篇1

人民艺术家冼星海告诉我们:“音乐,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 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 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音乐的海洋里, 我们能尽情地想象, 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潜能, 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广度。通过欣赏音乐, 不仅能让我们有美的感受、发现美的存在, 还能在享受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在现在的音乐教学中, 音乐知识的讲解比较枯燥, 学生不容易理解, 这就与欣赏音乐给我们提供的各种美好感受发生了冲突。在学生中, 喜欢听音乐、唱歌的人数很多, 但他们却往往都不喜欢上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在音乐课中添加流行音乐的元素, 使他们把喜欢流行音乐的兴趣转移到音乐课中。同时, 音乐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要以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课堂导入, 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初始, 就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增加他们的主动性,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提高他们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 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传统的教学中, 音乐课只是单纯的知识教学, 其目的只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一些理论知识, 与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截然不同。在这种枯燥的授课过程中, 本来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课的期待, 上课过程中也变得极为被动, 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力的开发。要提高音乐课的课堂质量,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教师就要把课堂变为学生的课堂, 使学生正在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以人为本, 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欣赏课的难度较大, 就初中学生的音乐水平来说, 在欣赏音乐时从哪方面去思考, 如何对乐曲进行分析、体会都比较难。那么如何在较难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我们可以采取用故事进行导入的方式进行讲述。例如, 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 我先给学生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凄美的爱情故事把学生深深吸引住了, 他们对课堂中要学习和欣赏的曲子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主动去学习和欣赏这首曲子, 并将听到的故事情节与曲子结合起来分析, 更能体会曲子的意境, 从而提高了音乐欣赏的能力和兴趣。

二、运用学科整合, 提高学生音乐文化品味

在音乐教学中,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教育教学途径, 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时可以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 让音乐与各个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 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结合更容易理解。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唱歌课《给未来一片绿色》, 通过演唱歌曲, 使学生明白了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对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了明确的体会和认识。《大海啊, 故乡》是一首流传很久的歌曲,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可以先让学生倾听、欣赏这首歌曲, 在边听边学过程中, 学生很快学会了演唱这首歌曲。例如, 我在讲授这节课时, 在学生学会歌曲后, 我还要求学生根据歌曲的意境进行故事改编, 学生们都积极发言, 讲述自己改编的故事, 课堂气氛热烈, 提高了课堂效率。音乐还可以运用在体育课中, 如可以根据音乐做各种节奏不同的韵律操, 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在历史课的学习中, 也可以穿插音乐的学习。在学习历史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时, 可以介绍当时流行的乐曲和所用的演奏工具。利用音乐的发展作为学习历史的一条线, 可以使枯燥的历史知识充满乐趣。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 巩固和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是通过欣赏来传达其中蕴含的意境, 聆听和欣赏音乐体会的内容又因为人们的思维不同, 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区别而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 音乐的这种没有限制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中, 如果只是单纯地让音乐与其他学科结合来学习, 那么就不可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乐创作作为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独立出来加以强调, 音乐教学才能获得最大的教育收益。音乐表达的意境很抽象, 在音乐欣赏中, 每一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有不同的理解。新课改后, 音乐课每个单元都有欣赏的曲目,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 要让学生通过欣赏去联想、去发现、去创造。在课堂上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有表现的欲望, 并把自己欣赏音乐的感受说出来, 进行交流。

在音乐学习中,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才能在探索中有所发现, 有所感悟。对音乐课感兴趣的学生会主动地进行探索, 寻找音乐课与生活、社会相关联的点。在他们的主动探索中, 音乐的感悟力也越来越强。那么对于那些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应当怎么办呢?教师在讲授中, 不仅要找到这些学生的兴趣点, 还要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讲授中, 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去感悟音乐, 体会音乐的美。同时, 在学习中, 可以通过让学生做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玩乐中享受音乐, 在学习中进行玩乐, 真正把玩融入到学习中。例如, 我在授课时, 把学生分成两小组, 然后利用钢琴进行弹奏, 要求学生根据我的节奏做动作, 可以做舞蹈动作, 也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 看看哪个小组的反应快, 节奏准确。学生们兴致非常高, 在既欢乐又整齐的比赛节奏中学习到了各种音乐知识, 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加上了自己的创作。通过这种游戏, 学生在玩乐中很轻松地掌握了音乐的节奏, 通过感受音乐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同时大大提高了对音乐课的兴趣。通过这个游戏, 好多原来对音乐课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进行课堂讲授, 还要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 使学生通过学习, 能在生活中发现音乐的美, 在社会交往中发现音乐的美。通过体会音乐美的意境, 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和理论的兴趣, 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想要欣赏音乐的兴趣, 更积极地学习音乐知识, 达到学习音乐的良性循环。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 能利用自己的能力在轻松的氛围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创造美、表现美,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学会创造。

创设情境欣赏音乐 篇2

感悟音乐

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好“情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情景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点,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一种积极宽松的氛围中,把学生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在课堂上运用一下几种方式创设音乐情景。

一、语言导入情景

语言是课堂上用得最多的,也是最容易交流感情的工具。生动形象的语言是启动学生激情的添加剂,它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从而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加快学生理解音乐的过程,使其如临其境,尽情参与。与图片、视频、生活场景等相比,语言更能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并把自己的理解融入音乐中。例:教学《青蛙找家》时,教师首先用童话般的语言描述小青蛙四处奔波,一会儿捉害虫,一会儿嬉戏玩耍,天黑了才想到回家,结果迷路了的情境。学生知道小青蛙因贪玩,忘记了回家,迷路了。老师因势利导,说:“小青蛙此时会怎样做呢?”学生很快做出各种动作:有的“呱呱”大叫,有的焦急地跳来跳去,有的哭着喊妈妈,不知不觉进入了歌曲意境,主动参与到歌曲学习中去。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就大大加强了。

二、故事展开情景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歌曲《大鹿》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一天早晨,小白兔早早地起床了,因为兔妈妈要它到森林里去采些蘑菇作为早餐,小白兔乖乖地提着篮子走进了大森林,忽然发现前面树下的草丛中有许多新鲜蘑菇,它高兴极了,不一会儿就采满了篮子,正要回家去,忽然“砰”的一声响,小白兔想是猎人来了,吓得丢了篮子拔腿就跑。它看见前面不远处有一所漂亮的小房子,就直奔那儿跑去,这是大鹿的家,这时大鹿正站在窗前往外瞧,小兔没命地喊大鹿哥哥快救救我,猎人追来了……。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你们想知道结果吗?同学们都想知道结果,这样提高了学习歌曲的兴趣。

三、生活感悟情景

音乐源于自然,生活中处处有音乐。音乐教学不能只拘泥于课堂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去聆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小溪的流淌声,鸟儿的歌唱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或把现实生活引入课堂,丰富课堂的现实内容,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如教学《爱劳动》这一单元时,我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参与听、看、想、说、唱、动的感官体验,模仿劳动动作、节奏,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总结经验,在音乐中亲身体验情感,以情感体验来学习、感知、掌握歌曲。

四、多媒体制造情景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因为年龄的特点,小学生对色彩和声音有着较强的敏感力,他们能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氛围中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艺术的形象。比如:我在教《留给我》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大自然的美好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表演再现情境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发特征就是具有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让孩子去实实在在地感受音乐,应该有一种良好的载体。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这样既激发了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又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音乐深刻内涵的魅力。我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具有强烈表现自我的心理,按照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音乐教学的规律,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边唱歌边表演,或将歌曲集体创编为舞蹈。例如:在《小雨沙沙》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创编舞蹈,给同学们提示,“春雨的声音是轻轻地沙沙地?还是哗啦哗啦的?小种子是怎么发芽的?”等等,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表演舞蹈动作,最后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十几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这样,通过各种表演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歌曲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小学美术欣赏情境的创设 篇3

在诗意情境中引发学习热情

“诗情画意”这个词语说明了诗与画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的确如此,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具有诗一般的效果,能够给人激情、给人振奋。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小学生创设诗意化的欣赏情境,以此引发他们的欣赏热情。

例如,在教学《水墨园林》这一教学内容时,导入新课环节,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呈现了王维的传世诗作《山居秋瞑》。对于《山居秋瞑》这一首诗小学生有一定的熟悉度,因此,当教师出示全诗时他们就跟着吟诵起来。然后,笔者让小学生说一说《山居秋瞑》这一首诗的作者及意境,当他们发言完毕以后,再这样进行引导:“同学们,王维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画家。他不仅创作了《山居秋瞑》这一首诗,还根据这首诗的内容画了一幅同名的画。”当学生听到笔者这样介绍时,一个个目瞪口呆,他们对于王维的诗是熟悉的,但是对于他的画就比较陌生了,于是,他们纷纷要求我给他们看一看王维《山居秋瞑》的画作。当笔者给他们出示了这一幅画时,他们立刻从诗画结合的角度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在分析时讲得头头是道。此时,笔者再进行这样的引领:“同学们,苏东坡对王维作品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很多画家的画作都像王维的画作一样充满‘诗情画意。如张大千、马远等。你们想继续看看吗?”这样,就有效地引发了他们的欣赏热情,教学效果非常好。

可见,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通过具有诗意化的欣赏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地调动小学生的欣赏兴趣,从而引导他们以一种积极的欣赏热情投入到美术欣赏中。这样,就能够让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更高效化。

“想象情境”拓展欣赏空间

美术作品虽然是静态的,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特别是有一些美术巨作,画家在画面中融合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和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小学生创设“想象情境”,并以此为他们拓展欣赏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的效果。

例如,《清明上河图》被喻为“宋代小百科全书”,在这一画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物、民俗和场景,在课堂上,笔者引导小学生对其进行欣赏时,先提问:“《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十分丰富,你们在这一幅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呢?”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导小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直观感受《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房屋、交通工具等。在一堂課上让小学生对画作内容进行全盘欣赏,那么,学生等于是囫囵吞枣。因此,笔者让学生在对《清明上河图》有了大致了解以后,让他们对其中的一个人物或者一个场景进行想象,并且在想象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临摹。

这样,学生就在想象临摹的过程中对《清明上河图》进行深入欣赏,从而充分感受到了《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北宋汴京清明时节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景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深入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可见,通过“想象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拓展小学生的美术欣赏空间。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欣赏思维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激活小学生的欣赏思维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引导小学生进行高效化的美术欣赏,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美术欣赏素养。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点燃小学生的欣赏思维,从而让小学生的美术欣赏更加深刻。

例如,在一堂美术欣赏课上,在给小学生呈现了《韩熙载夜宴图》以后,笔者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一幅图画的是夜晚的景色?”很多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画作中有一枝烛台,并且烛台中的红烛是高照着的,所以可以看出作品描绘的是夜晚的景色。然后,笔者又提问:“在《韩熙载夜宴图》中都描绘了夜宴中怎么样的场景?”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发了小学生对画作的深入观察,在深入观察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发现这一作品描绘了五个场景:听琵琶演奏、集体观舞、间息、独自赏乐、依依惜别。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对每一个场景所描绘的内容进行深入对话,这样,学生就在对话的过程中充分地感受到了《韩熙载夜宴图》所反映的南唐时期的一种奢靡的社会风气,形象地表达出了韩熙载为躲避李后主的猜疑,想用这种“荒纵”的生活来表明自己不再有任何政治上的野心。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欣赏情境是十分重要的,欣赏情境是辅助小学生进行有效美术欣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他们美术欣赏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根据美术欣赏的内容为小学生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欣赏情境,从而让美术欣赏教学更高效。

创设音乐情境 感受音乐之美 篇4

作为初中音乐老师, 应该充分使用专业的知识, 更新教学理念, 让学生喜欢上音乐。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直以来, 传统的教学只是侧重于那些独立的知识点和技巧, 对于真正完整的音乐却束之高阁。学生热情昂扬地来上音乐课, 发现老师只是在讲一些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 久而久之, 也就慢慢失去了上音乐课的激情, 变得不再主动。

更新教学理念, 当然首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要带动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欣赏课可能对学生有些困难, 那么老师就该提前备好课, 在赏析过程中, 教给学生如何听取最优美的乐章。另外, 转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让学生在课堂上唱歌或者表演乐器, 和老师一起分析歌曲, 进而或许还能创作, 老师要提供师生交流的环境。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门创造力很强的艺术, 因为音乐具有自由的属性和模糊不确定性, 所以学生就会有很大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果只是把音乐创造融入其他教学内容中, 当然不能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 音乐教学中单独罗列出音乐创作, 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

当然还需要老师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 在娱乐中触摸音乐, 这样还能锻炼肢体的协调合作能力, 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同时还让学生真正地感同身受音乐之美。

当代教育的主流是素质教育, 当然音乐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应该最大化地做到生活化以及个性化。老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的欢乐, 而不是死气沉沉的呆板之地。这样会大大地加大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气氛中去感受什么才是美, 什么是妙, 什么是天籁, 什么是激情, 伴着美妙的天籁, 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我非常注重运用新理念, 并且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主, 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 让他们在歌声里增长见识和培养能力。

音乐最厉害之处就是能让我们寻找到人生的真谛和灵魂的归属, 这是个超越现实生命的领域, 音乐的伟大的力量能让我们孤独寂寞的心灵找到栖息之地, 延长了生命的宽度, 找到了精神的依托。

摘要: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 围绕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理念,快乐,创造

参考文献

[1]王玥.关于初中音乐教育的探讨.学周刊, 2013 (06) .

幼儿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 篇5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其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忽视学生情绪的弊端,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充满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本文在了解情景教学法的基本理论之后,认为情景教学法运用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也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 者:蒲蕊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刊 名:发展 英文刊名:DEVELOPING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1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幼儿   音乐情境教学法  

创设音乐情境 感受音乐之美 篇6

关键词:理念;快乐;创造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主要还是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和净化。所以音乐要以审美为核心,围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既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还要关注音乐和其他文化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的影响下,用心去学习知识,并认真聆听感悟音乐带来的震撼。在平时教课时,需要更新固有理念,创设和谐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会创造和感受。

作为初中音乐老师,应该充分使用专业的知识,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喜欢上音乐。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只是侧重于那些独立的知识点和技巧,对于真正完整的音乐却束之高阁。学生热情昂扬地来上音乐课,发现老师只是在讲一些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久而久之,也就慢慢失去了上音乐课的激情,变得不再主动。

更新教学理念,当然首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要带动学生上音乐课的积极性。欣赏课可能对学生有些困难,那么老师就该提前备好课,在赏析过程中,教给学生如何听取最优美的乐章。另外,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唱歌或者表演乐器,和老师一起分析歌曲,进而或许还能创作,老师要提供师生交流的环境。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门创造力很强的艺术,因为音乐具有自由的属性和模糊不确定性,所以学生就会有很大的自由想象的空间。如果只是把音乐创造融入其他教学内容中,当然不能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学中单独罗列出音乐创作,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

当然还需要老师放心大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娱乐中触摸音乐,这样还能锻炼肢体的协调合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让学生真正地感同身受音乐之美。

当代教育的主流是素质教育,当然音乐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学应该最大化地做到生活化以及个性化。老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的欢乐,而不是死气沉沉的呆板之地。这样会大大地加大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气氛中去感受什么才是美,什么是妙,什么是天籁,什么是激情,伴着美妙的天籁,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运用新理念,并且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主,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在歌声里增长见识和培养能力。

音乐最厉害之处就是能让我们寻找到人生的真谛和灵魂的归属,这是个超越现实生命的领域,音乐的伟大的力量能让我们孤独寂寞的心灵找到栖息之地,延长了生命的宽度,找到了精神的依托。

参考文献:

[1]王玥.关于初中音乐教育的探讨.学周刊,2013(06).

[2]黄玉莹.谈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基础教育研究,2000(02).

(作者单位 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中学)

创设情境欣赏音乐 篇7

一、情境教学的概念与优势

1. 情境教学的概念

情景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有目的性的引入或者创造带有情绪色彩的场景,以便于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情感,潜移默化的进行学习。

2. 情境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合理使用情境教学,将学生带入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探索,在导入新课时这一重要环节中,利用声音、图像、故事等方法设置一定的情境,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寻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增加学生的乐感。情境教学在一定情况下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适当的情境引入,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特定的氛围中,让学生与音乐中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理解歌曲中的抑扬顿挫,产生乐感。

二、设置优质的情境教学实践

1. 音乐气氛的渲染

学生的思维情绪容易受到气氛的影响,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渲染课堂气氛。学习什么样的音乐,就去渲染什么样的课堂气氛,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以学习《青春舞曲》为例,《青春舞曲》是一首著名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曲调欢快,有着浓烈的民族色彩,教师可以在课前先播放几首大家熟悉的新疆民歌来带动气氛,比如《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等,让学生在听歌的同时感触新疆独有的民族气息,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学习《青春舞曲》能更深层次地体会到歌曲中的韵味,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2. 故事意境的导入

例如,老教材的《苏武牧羊》既是一首歌,又是一个有名的历史典故,如果学生不了解苏武牧羊这个历史典故,恐怕很难体会歌曲中的意境,即使学会了这首歌曲,也难以融入真情实感,让音乐变得空洞没有灵魂,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一个音乐情境。例如,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讲述苏武牧羊的历史典故,苏武如何在匈奴威逼利诱之下,坚贞不屈,在恶劣环境中历尽千辛万苦。学生只有明白苏武牧羊的背景,才能深刻体会歌词的大意,将歌曲的深沉悲壮和空旷凄凉淋漓尽致地演绎出来。利用讲故事来创造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乐感和感情的投入,使音乐更生动。

3. 视觉情境的冲击

视觉情境的设立,让学生通过眼睛去凝望,用心灵去感受,在视觉的冲击下,感受作品的内在情感,通过对情境的注意,产生愉悦的、欢快的、激昂扬情绪体验。例如,在学习七年级音乐教材中《龙的传人》时,为同学播放一段关于中国的视频,视频中有我国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有辽阔富饶的土地,有雄伟壮阔的山川河流,近几年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果,有威武壮观的大阅兵仪式等,学生在观看这些视频时,内心激动不已,为自己作为一名炎黄子孙而自豪,在这个时候,教师进入主题让学生开始《龙的传人》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通过视频激发了爱国情感,更能体会歌曲中的意境,富有情感地去演绎作品,将音乐作品演唱得豪迈壮阔。

4. 融入实际的情境体验

除了教师特定的设置情境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融入到实际生活中体验情感,比如要学习欢快的歌曲,可以先让同学们在班级里组织简单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教师再引入学习内容,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演绎出欢快的曲调;需要学习关于自然风光的音乐时,可以提前寻找机会带领学生去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风光,春天的鸟语花香、夏日的炎炎烈日、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皑皑白雪,让学生融入自然,寻找属于自然的乐感。

总之,情境教学方式的使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帮助学生在产生情感的同时提升乐感,更好地学习音乐。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音乐则更多的是抽象的艺术表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立情境,营造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情感,使之更好地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

摘要:中学时期开设音乐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内在涵养,有助于学生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缓解紧张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压力。音乐课的学习,不单单是让学生记住歌词、会唱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在思想,通过与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来提升乐感,将音乐作品演绎得震撼人心。不论是音乐气氛的渲染、故事意境的导入还是视觉情境的冲击都能帮助学生融入音乐情境,提升乐感。

关键词:中学音乐,情境教学,乐感

参考文献

[1]丁霞.情境教学使中学音乐课堂魅力四射[J].新课程:中学,2013,(12).

创设情境, 激活音乐课堂 篇8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得到师生的认可。音乐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只有鲜明地展示出音乐作品蕴含的形象, 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中音乐教学要多采用多媒体辅助,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 动静结合, 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这种优势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 学生通过欣赏、观看、思考等,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能体验音乐美。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如教学《蒙古人》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画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大家愉快地劳作着, 马儿奔腾着;蒙古包中升起袅袅的炊烟, 人们过着幸福而富足的生活。这种画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感官, 使其充分感受乐曲的意境, 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情感,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多媒体是创设音乐情境的重要辅助手段, 通过直观的画面能弥补传统讲解的不足, 从而为高中音乐课堂增色, 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音乐是富有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而情感体验大多数都是通过活动获得的。其中角色扮演是最为直观的, 表演中学生集表演者、鉴赏者、学习者于一体,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教师认为音乐教学只要进行鉴赏、歌唱就行了, 其实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中学生好动、爱玩, 好奇心、表现欲强,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如歌唱比赛、音乐游戏活动等,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 平时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动手、动脑, 给学生体验的机会。如鉴赏《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时, 为了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这首歌曲编一些短剧, 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鉴赏这首歌曲, 能大大改善学习效果。

三、布置环境创设情境

音乐教学环境也是课堂生活的组成部分, 教学中如果渲染音乐环境, 会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教学环境有物态环境, 也有心理环境, 一般我们关注师生心理环境的营造, 而忽视物态环境的布置。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布置音乐教室, 使周围的物态环境与音乐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 使其在逼真的环境中理解音乐。如教学《十面埋伏》时, 教师可以用《垓下歌》来装饰教室, 使教室成为楚汉之争的古战场。同时课堂上变换学生的座位, 充分利用道具, 逼真地表现出项羽的焦虑。为了加深学生对乐曲中“乌江自刎”、“项王败阵”等段落体现出来的苍凉情绪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入词人李清照的著名《绝句》, 并展示相应的挂图, 在图文并茂中引导学生理解乐曲蕴含的情感。这样一节课下来, 学生在相应的氛围中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由此可见, 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师生互动环境的营造, 还要注重音乐教室环境的布置。

四、结合背景创设情境

每一首歌曲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背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结合背景来创设情境。如教学《松花江上》时,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地鉴赏这首歌, 教师可以问学生:以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歌?因为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 很多学生没有听过这首歌。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背景情境:这首歌创 作于1936年, 作者是张 寒晖。1931年时, 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 他们有家不能回, 有仇不能报, 被迫流亡在街头, 还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 心里的郁闷之气无法倾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张寒晖谱写了这首独唱曲, 抒发了悲苦怨愤之情。学生了解了这首歌的背景后, 教师再播放这首歌, 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想。这样创设情境, 能加深学生对这首歌的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运用对比创设情境

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音乐, 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似的音乐进行对比, 让学生在对比的音乐情境中学习,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当我作曲时, 心里总是描绘着衣服的图画, 顺着那个轮廓前行。”由此可见, 音乐创作是与作曲家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作曲家, 在不同的时期因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也会创作出不同情感色彩的音乐来。如欣赏《月光奏鸣曲》与《欢乐颂》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鉴赏。《月光奏鸣曲》表现的是贝多芬爱恋他的学生茱丽叶塔, 但由于社会地位、阶级的不同, 这段爱恋无法实现。因此贝多芬感到苦闷、忧郁, 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这首歌曲。在欣赏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贝多芬的生平经历, 然后教师再加以补充, 从而激发学生对贝多芬的敬仰之情。《欢乐颂》是贝多芬历尽沧桑后才创作出来的, 两者对比鉴赏能加深学生对贝多芬不同时期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六、通过语言创设情境

不管创设任何情境, 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情境的推动者, 教师的语言是推动教学的必要因素, 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讲解、生动的比喻、幽默的笑话等创设语言情景, 营造相应的氛围。教师的语言起引导作用, 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生动的引导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恰当的语言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如教学《乌苏里船歌》时,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引导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赫哲族人的生活, 一起去感受渔猎生产与生活吧。学生的兴致很高, 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引入《乌苏里船歌》这首歌曲,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生动的语言能提高教学效果, 且在运用语言时要注意把握表情, 因为表情是无声的语言, 表情控制得好, 能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音乐的情感, 从而提高效果。

七、借助生活创设情境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学中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 是不利于学生的情感表达的, 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到大自然里, 在生活中感受音乐, 如听微风下树叶沙沙地作响声、小鸟清脆的叫声等, 学生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 会感受到自然界最朴素最动人的声响,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创设三法 篇9

一、创设激趣情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下面,笔者以教学歌曲《接妈妈》为例,谈一谈如何创设激趣情境。

1. 歌曲导入阶段。

歌曲《接妈妈》表现的是一个孩子下雨天接妈妈回家的场景。我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耍的特点,创设出了音乐欣赏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情境。首先,上课前,在黑板左右两侧分别绘出两把撑开的雨伞,并播放歌曲《春雨沙沙》,让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获得下雨天的感受。然后,授课伊始,我主动提问学生:“大家猜猜,这节课将学哪些内容?”最后,当学生答对后,我则夸他们真聪明,并对他们说:“学习新歌前要进行闯关比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让他们“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听一听谁的歌声最美”。

2. 歌曲教学阶段。

首先,将识谱学习目标中包含的节奏、听音、视唱等内容以拟人化的情境进行呈现,使学生进入一个童话世界。如,“节奏是小雨点的脚步声,你能模仿出吗?”“音符是它们快乐的歌唱声,你能学唱得比它们还动听吗?”让他们初步感知歌曲中的重点节奏及主要旋律,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度奖励。这样不仅为新歌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对学唱歌曲充满期待,个个跃跃欲试。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与歌曲有关的知识难点得以相继突破。然后,展示一幅接妈妈的温情卡通画。学生伴着纯真挚朴的童声范唱,沉浸于子盼母归的动人情境之中。由于情境创设到位,学生无论是对节奏还是听音视唱,都能很好地把握。最后,欣赏歌曲《我爱妈妈的眼睛》。优美动听的旋律,多媒体展示出的母子情深画面,使学生沉浸在了对母爱的畅想中。他们低声交流着,彼此分享着母亲带给自己的幸福和感动,心灵得到了升华。

3. 学科综合阶段。

遵循音乐课程要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临下课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二十四孝动画短片之一——《负米养亲》,下课后,则让他们打扫音乐教室,擦拭桌椅灰尘。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他们亲自践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经典欣赏情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般都会根据歌曲的意境创设经典音乐欣赏情境,旨在用音乐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如,在学习《小小的船》这首歌曲时,我采用了如下方式:首先,播放莫扎特钢琴曲之《小星星变奏曲》,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音符和星光营造出的梦幻情境之中。然后,揭示乐曲标题,让学生再次进行欣赏,鼓励他们思考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引导他们进行想象。有的学生则说道:“我在和星星捉迷藏、赛跑。”有的学生说:“我在月亮船上滑滑梯。”也有的学生说:“星星姐姐穿着五彩的衣裳。”最后,在学生情绪激动,对新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后,我则教他们唱《小小的船》,并适时地讲解划三拍子指挥图示。学生兴趣盎然,积极练习。这样做,很轻松地就解决了让学生边唱边划拍子的教学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其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无法借助色彩、线条展示作品形象,难以用语言描摹具体情节,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与聆听等各项音乐活动,可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

1. 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美育情境。

如,在《飞呀飞》一课教学中,可播放乐曲《野蜂飞舞》,并展示儿童户外活动图片,让学生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看图观画,聆乐赏景,以此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根据季节变化,创设相应的情境。

春天来了,我会主动为学生播放《杜鹃圆舞曲》、小提琴协奏曲《春》,并适时地揭示乐曲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积极地诉说不同感受。如,有的学生感受到了春天轻盈的舞步,听到了杜鹃灵动的歌声;有的说看到了可爱的小动物;也有的说森林令人喜爱。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他们情不自禁地舒展双臂,手舞足蹈。我又演示了展现春天场景的幻灯片,把学生引入春意盎然的情境中,使他们体验到了学习音乐的快乐。夏天来了,组织学生演唱歌曲《知了》《捉泥鳅》,让学生感受夏日山野田园的惬意生活情趣。到了秋天,播放一曲《秋日私语》,这会使学生沉浸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的情境中。冬天来了,给学生讲述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融化升空的故事,让学生欣赏《滑雪歌》,这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悠扬舒缓的旋律犹如片片晶莹剔透的雪花浸润着学生的心灵。他们眼中闪着的泪花,使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与善良。

3. 播放音乐童话,增添乐学情趣。

谈音乐情境创设的几种途径 篇10

关键词:电教,板画,语言,表演,生活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又是听觉的艺术。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更好地学习音乐技能, 提高音乐素养, 从而可以在具体教学中使孩子们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 受到音乐感染, 准确地捕捉音乐形象, 进入角色。我认为在教唱歌曲、欣赏歌曲时结合歌曲意境、歌曲形象创造音乐情境, 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学中, 采用了以下几种途径:

一、利用电教创设情境

所谓电教创设情境是指通过电教设备 (如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课件等都可以作为创设音乐情境教学的教具) 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 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 运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使课堂导入巧妙自然。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精彩开头, 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如欣赏二年级《动物狂欢节》一课时, 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作好开场白, 引导学生进入教师设计的场景。“同学们, 从坂中中心小学开往森林王国的汽车马上就要出发了。”让同学们随着音乐律动进入教室, 这时我采用多媒体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 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美丽、神奇的大森林, 许多动物在迎接他们, 还有漂亮的“蝴蝶姐姐”翩翩起舞地飞出, 高唱着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心, 被眼前的情景所吸引, 这时,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听辨各种动物的叫声, 并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 虽然没有看见真实的动物, 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神气和大象的憨态可掬。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 同学们在听辨和模仿的过程中, 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线条来表示狮子的吼声, 用声音来模仿狮子的吼叫声, 这时同学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模仿的能力。有的同学表现出像只威风凛凛的狮子;有的像只温柔可爱的小狮子,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课的第一锤就敲到同学们的心坎上, 激发学习的需要, 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不仅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趣。

二、借用板画展示情境

板画是展示音乐课情境教学的手段之一。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板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 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情境, 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如欣赏《大海摇篮》和《海上风暴》时,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蓝色的大海两种不同的状态, 一边是温柔的、波浪平静的海面, 慢慢地转变为波涛起伏的海面, 后有小船被吞没的情境。让学生看着这样的画面欣赏, 根本无须教师解释, 学生便一目了然, 同时在这个环节后面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效果会更好。又如教《春来了》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歌曲的意境, 教师用绿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春姑娘, 并把歌词写在上面,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对春天的感受, 自主到黑板上画上你自己看到春天的其他景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不一会儿, 一幅“春天美景图”就在大家的巧手下诞生了。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造, 能使学生更主动、更有效地学习歌曲。

三、借助语言带入情境

语言是课堂上用得最多的, 也是最容易交流感情的工具。生动形象的语言是启动学生激情的添加剂, 它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可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和意境入手, 让学生感受轻快、热烈、悲伤等音乐所表现的情绪, 体会宽阔、深远、平缓、宁静等意境, 使美妙的音乐伴随着老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话语, 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例如:在上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时, 先让学生完整聆听这个交响童话的音乐, 用自己的话来描述音乐所表现的情境, 然后在此基础上, 简要概括出在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 小鸟的机灵活泼, 鸭子的愚蠢笨拙, 狼的阴险毒辣, 彼得的机智勇敢和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艺术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进入音乐情境后, 必然会对音乐本身产生直接的感受而激动万分, 并有一种急于表达的欲望。这时, 教师不妨因势利导,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尽管他们往往词不达意, 但教师还是应当给予鼓励,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总结性的、画龙点睛式的情境表述, 这将有助于情境教学的深化。

四、通过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 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 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大鹿》这首歌曲, 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 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 如果直接教唱, 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 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 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 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 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 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 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

五、借助生活领略情境

教师通过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因此在学习《闪烁的小星》时, 可在前一天给学生留作业:晚上观察星星, 让学生发现星星的各种形态, 激发学生热爱美、表达美的能力。在音乐课听歌之前, 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的夜空景色, 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 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声中, 师朗读“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学会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星的印象进行绘画, 创造《星空图》。

创设良好情境 促进音乐教学 篇11

一、上课前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无意注意、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前针对每一课时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在教学三年级艺术课程《小伞花》时,我和学生在教室里布置了五颜六色的伞及各种各样伞的图片,以达到课前渲染气氛的效果。学生在上课时好像走进“伞”的海洋,从而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在上课时创设情境,走进学生的心灵

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比较强,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和富有吸引力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知去认识、发现这个世界。所以,我在课堂上十分注重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认识音乐、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丰富的内涵。

1.在上课时经常以各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小伞花》的教学中我和学生以《雨中即景》律动进教室,在多媒体上演示雨中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雨中的感觉,以此导出课题《小伞花》。然后让学生做游戏寻找教室里各式各样的伞。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音乐教师,我注重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因为导入得好坏,对学生学习新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兴致很高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让他们欣赏优美的伞舞,感受艺术的美,让学生知道伞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能用来表演,激发他们对“伞”的兴趣。

2.在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与丰富的情感体验

手工制作、美术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在《小伞花》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在“小伞屋”合作打扮自己的小伞这一动手环节,学生通过剪剪贴贴、画画吹吹等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团结协作的魅力。学生非常喜欢、格外细心投入。

3.用语言来渲染情境

(1)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情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教学难点节奏时,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并采用拟人化口吻引出小雨滴,用“节奏伞”的开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中进入音乐王国,把丰富多彩的节奏融合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既直观明了,又颇有兴趣,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2)在活动中要设计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及探索新知。如,在复习歌曲的环节中,我通过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自主交流,探究感受雨之美,从而使学生更能自如地唱出轻巧富有弹性、舒展连贯的歌声和欢快活泼的情绪。特别是歌曲处理这个环节他们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处理,有的学生很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我也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要珍惜同学友情。

三、课后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合作创造中体验快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设计中我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细微表现,关注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尽情地表现,展示自我的才艺。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创造,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如,教学歌表演,我提供多种道具和创设几个故事表演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合作创编,在伞的海洋中升华雨中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在合作中以新的形式来表达歌曲雨之美,情之真。让学生创编优美的舞蹈表演,其目的是要让学生能跟着艺术、节奏尽情地“动”起来。同时对感悟歌曲的艺术、节奏,理解歌曲、歌词含义及进行有效的模仿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增强人体动作和艺术的协调。

总之,作为教师需要给其更多、更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由地想象创造,让学生真正热爱艺术、喜欢艺术、懂得艺术,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伴随我们成长的道理。

参考文献:

史蓓华.小学音乐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初探.成才之路,2012(17).

创设情境欣赏音乐 篇12

而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的则是大部分学生或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或是一脸茫然。音乐欣赏难道真的让人无法接近, 曲高和寡到难以亲近, 非音乐专家不能窥之究竟吗?

其实不然, 音乐欣赏中的听的确会比平时的听音乐难得多。但这也不需要音乐专家才行, 我们一般人也能做得到。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引导, 只要教师树立“以音乐为本, 从音响出发, 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 通过各种音乐情境的创设, 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 激发学生对音乐积极参与的兴趣, 将学生无意识的听引入对音乐节奏、曲调、音色、和声、曲式等音乐内涵的有意识感受与理解, 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在小学音乐课中, 欣赏教学占了半壁江山, 且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笔者从自己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出发, 认为音乐欣赏不妨采用情境教学法。

一、设计场景, 创设情境 (情在景中)

在音乐课开始的时候利用情境导入设计场景, 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并带领学生走入情境, 引入新课的学习。这个环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尔克洛兹说:“音乐课上最重要的因素是唤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音乐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投入音乐,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利用情境导入设计场景, 围绕“兴趣”这个点, 根据教材的需要, 有选择地设计场景, 这个情境可以是生活场景的再现、民族风情画面、音乐的渲染, 也可以是语言的描绘, 或角色的扮演, 让学生体会并进入情境, 这样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求知氛围。

《草原放牧》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歌曲, 在教学中我利用摄像机, 把电脑视频有关辽阔美丽的蒙古大草原、蒙古节日盛会等风光拍摄下来, 再配上斯琴格日勒蒙语版《牧歌》, 在导入新课时, 我问学生:去过蒙古吗?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去蒙古走一趟。说着就点击一下鼠标, 播放拍摄下来的视频, 马上就让学生看到美丽辽阔的大草原景色, 震撼的视觉画面立刻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好像正安静祥和地站在茫茫大草原上, 听着马头琴那美妙的旋律,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再如, 《马刀舞曲》是一首描绘哈恰图良的舞剧《加雅涅》中的一支舞曲, 作于1942年, 是描写库尔特族出征前的一种战斗舞曲, 节奏感强烈, 迅疾奔放, 生动地表现了库尔特人敏捷而剽悍的性格。在欣赏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乐曲热情、活泼的主题, 我将舞剧《加雅涅》的精彩部分剪辑下来, 配上这首《马刀舞曲》, 把学生带到视听结合的意境中, 让学生好像看到了库尔特族出征前的一种场面, 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表现的含义,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音像画面, 引人入境 (情在画中)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 其传输信息的方式具有形象、生动、信息量大、时空宽广等特点。音乐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选材与设计,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编辑技术, 重新编排、组合、制作出符合教学内容的动态图像材料或课件。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音乐作品更应如此。因此,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这一教学手段,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丰富想象, 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知, 对优化教育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作用。如在欣赏管弦乐《狮王舞曲》时, 可剪辑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些片断, 特别是那些表现万兽之王穿行于沙漠、森林之中威风凛凛的神态和它仰天长啸、撼人心魄的恢宏场面, 这不仅极大地强化了音响震撼效果, 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 也加深了学生对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声情并茂, 情境交融 (情在境中)

根据学生的身心与思维发展特征, 采用语言和画面的结合, 是帮助学生运用联想来欣赏音乐的较好形式与方法。音乐课上, 教师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 力求语调语气自然流畅, 有节奏, 富有感情, 并可配上合适的乐曲、画面, 让学生在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美、体验美, 从而达到情境交融的目的。如在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时, 教师可以穿插朗诵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引领学生想象月光如水的江夜、缓缓流逝的江水、朦胧迷离的江边等景象, 而置身于一个恬静优美的音乐境界中。

四、技艺表现, 激发情趣 (情在技中)

当一位音乐教师在歌、舞、乐各方面都不错的话, 他将是一位很优秀的音乐教师。当然, 学有所长, 无论哪一方面的技艺表现都会给音乐课增添美的色彩, 给学生增添无限的乐趣, 学生在感受音乐, 欣赏技艺的同时, 还会对老师的技艺表现产生羡慕之情,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记得我的一堂欣赏课《梦幻曲》, 我不是播放乐曲进行欣赏, 而是用萨克斯亲自演奏了这首乐曲, 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欣赏。我的演奏技巧非常娴熟, 以至在乐曲演奏完后, 当场的学生、老师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萨克斯演奏这个技艺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主题, 感知音乐形象, 既欣赏了乐曲, 又增长了见识。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 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可用简单的舞蹈动作去表现音乐的主题形象。例如, 《瑶族舞曲》这堂课上, 为了让学生感知第一主题音乐所塑造的少女翩翩起舞的形象时, 在播放这一主题音乐的同时, 老师为学生跳起了一段优美的瑶族舞蹈。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陶醉在音乐之中, 舞蹈的表现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

五、参与表现, 感知情境 (情在感中)

音乐是一种很强的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它的魅力在于能给听者创造一个纵横驰骋想象的空间, “一千个听赏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能力, 作为教师, 我们在引导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与感受时, 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去感受、去欣赏、去表达, 而不应该束缚学生思维。如在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 在没做任何提示下, 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 而后请学生用语言把自己感受到的情境描写下来, 有的学生感受到是一个宁静的夜晚, 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在月光下, 慢慢地进入梦乡;有的感受到是一对相爱的情侣夜晚在小树林边约会后依依惜别之情, 有的则认为是一个有梦游症的患者夜晚梦游时的情景……学生的这些感受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或错来评说, 毕竟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主观的听觉艺术。

上一篇:人类文学和社会学下一篇:融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