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堂创设情境

2024-05-22

中学政治课堂创设情境(共12篇)

中学政治课堂创设情境 篇1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 引起想象, 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 指导社会生活。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它因人因时而异, 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总结出以下几种:

1. 课外阅读法。

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 也可以在课外。为学生搜集时政材料, 对每个热点问题给出一到两个提示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 , 做为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阅读。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的, 既节约了课堂时间,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既可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后进一步得到内化, 也可使即将要学的知识在课前就得到预习。

2. 问题法。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 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 拨动学生的心弦, 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 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 解决问题的喜悦。

3.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 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 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 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 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 学生唱主角, 积极探究, 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4.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 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 增加教学容量, 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 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 除了一般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外, 应着重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在利用情境解决问题时, 要注重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训练。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 它是指思维能变化多端、不拘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 教师要能举一反三,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 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 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2.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 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 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 看待问题才有深度, 才能看得准、看得远, 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

3. 用于创设情境的材料要精, 而不能滥。

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 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 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 否则, 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 “没味道”, 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再次, 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 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机智之光的闪耀, 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 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而言, 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 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 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 看待问题才有深度, 才能看得准、看得远, 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

2.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 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 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 增强心理相容性, 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综上所述, 教学情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完美的结合, 使知识的索取和情境的欢愉凝成教与学的统一, 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

摘要:教学情境, 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创设教学情境, 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 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 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 感到有迫切的需要, 才能认真学、主动学, 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情境教学,思考,中学政治

中学政治课堂创设情境 篇2

摘 要: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是师生的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人格、学问、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便成为一名理想教师的有机构成部分,教师能够站在教学艺术境界的高一层,对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人格魅力。

关键词:新课程

教育思想

课堂教学

情境

新课程理念是理想,新课堂教学是现实。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新课程倡导建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建构多层次的多维和谐互动式教育之路之上。课堂教学从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开始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行为正在逐步形成,课堂教学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思维产生碰撞,情感受到熏陶,学生的演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一个由新课程理念影响和引导出的充满民主、和谐、激情的理想课堂正向我们走来。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思想的改变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每一课堂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教师人格、学问、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体现了教师的创造价值和人格魅力。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学目标不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与学法指导;教师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代替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简单划一;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无味,理论与实际脱节;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削弱;教学手段陈旧呆板,以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应付一堂课等等。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妨碍了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与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与传统教育思想相比较而言,新课程下的教育思想体现以下的变化:一是教师的角色在变。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已开始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教师的激情、个性和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二是教学行为在变。教学从传统的“赶鸭子”满堂灌走向“放鸭子”的启发式教学,教师在学好教材的同时又超越

=

= 1教材,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超越教师,课堂师生激情四溢,民主和谐,新课程理念已转化为教师追求理想课堂的动力;三是学习方式在变。主要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课堂教学充满悬念,充分让学生的智力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如花绽放,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四是课程观念在变。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是体验,课程是对话,课程是发展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有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或说能够滋养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简言之:社会即课程、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五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在变。我们从教师在已有的心理学、教育学和专业知识,积极学习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构思与设计、课程的整合等,教师的教学视野在拓展,教师的知识品位在提升,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领悟出教学艺术的魅力。

在这种教育思想下,课堂教学应该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壁垒,能够制造课堂的热能效应,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拓展学习的外延,让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积淀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也就是说,教师应给知识注入生命,让知识盥洗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使生命变得厚重。因此,每一节课都应该“形神不离”、“情韵相映”,以“情景”为亮点,以“情感”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源泉,通过创设和沉浸一种优美、智慧富有情趣的意境,将知识教学镶嵌在情景中,带入到艺术活动中,课堂成了虚拟的智慧宫、科技园、新闻发布会、外交舞台、演讲厅和挑战平台。并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感悟到,课堂是“阳光地带”,课堂是“动感地带”,课堂也是“情感地带”。真正做到师生民主、互动、和谐的关系,共同打造富有激情的理想课堂。

二、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过程的新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所谓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教师在正确教学思想指导下,有目的地选定一种建立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使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教养和教育学生的任务,并取得尽可能最大的效果。”显而易见,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离不开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导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定,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样也离不开教学思想这一教学灵魂的指导。新课程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过程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幅崭新课堂教学。

第一,新课程呼唤教师对原创的提升。教材只是一个案例,一个载体。教学的依据是新课程标准,不是教材。只凭借教材的教师在新课程下的教学必定会失去学生的支持,教师不再只固守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参就可以走进课堂。教师应该成为知识素材的存储器,学会把教材的信息与素材整合在一起,教材的缺憾需要依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拓展与开发要依靠教师去创造。教师不再只是将教材的内容“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要熟悉自己的学生,=

= 2了解他们的特点,并且要对教材进行改编、选编、选用、活用,要有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达到师生有共同的激情创设一个理想的课堂。

第二,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过程要更多的精彩的回答从学生的那里表达出来,新课程渴望更多更好的课堂教学的动人场面在学生的身上表现出来的。这种教育思想要把学生看成具有生命意识的人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才华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给知识,只为学生提供“鱼”,给视野、方法才是给学生“渔”,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给”,只能给学生“死”的知识,而“导”,才是给学生“活”的知识的源泉。

第三,新课程需要理想的教师教学个性,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条件固然重要,而教师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靠教师去创造。如课堂教学没有现代媒体,用“土媒体”也能让课堂教学生辉,呈现亮点。因此,教师的素质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尚的人格魅力、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可贵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将教学看成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无限丰富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能够随时根据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作出应变,真正在课堂“指点江山”,在课外“激扬文字”,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人格魅力。

三、理想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的实施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手段,焕发教学艺术。新课程理想课堂的实施,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其课堂特征是: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应是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理想课堂就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且能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理想课堂就是能透过活泼的氛围、活跃的思维和活生生的教学环节,无处不见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这种理想课堂的实施必须在于问题的创设,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逢事问个为什么。”由此可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又是

=

= 3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创设问题情境,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情感性、生活性、参与性,就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产生疑惑,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问题互动和活力的课堂。在政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⑴运用“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创设情境

政治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用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有吸引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在高二哲学常识“因果联系”一节教学中,为了说明因果联系是指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被引起的关系叫因果联系。因果联系的特征:一是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两者之间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利用多媒体呈现了一组环境污染及造成大量海洋动物死在沙滩上的情境,以这种内存的联系构成一幅因果联系图,通过教师的设问,学生的讨论达到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也比较直观地解决这一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国际互连网、宽带网、局域网、校园网等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更好地实现理想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现实生活条件。教师应该运用信息技术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构筑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新型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扩展学生的自主性学力、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⑵用“艺术作品”创设情境

俗话说:触景生情。呈现真实的情景,可以唤起人们的感情,引起共鸣。艺术作品具有形象性、典型性、情感性等特点,诸如音乐、漫画、视频等形式,能够渲染气氛、烘托课题、活跃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比如在“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教学中,为了说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我用多媒体播放了‘九八抗洪’的视频剪辑并配以歌曲《为了谁》。通过这种艺术渲染,营造的氛围非常浓烈,引起了同学们的情感共鸣,自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比如在讲到高三政治常识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框的问题时,用了一段《黑镜头》的flash,配以Michael Jackson的慈善音乐《Heal the world》把战争、饥荒、贫穷等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震憾下对和平与发展问题有强烈的认识,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从中得出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

=

= 4什么会造成这些问题等,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也让学生从中领悟人生观、价值观等目标。

⑶用“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图片”创设情境

政治知识的信息很多是通过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和漫画呈现的,并且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也成为考察学生能力试题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运用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漫画、材料、处理数据的能力。注意在运用漫画、文字材料、图表数据创设情境时,材料的选取要反映时代的脉搏,应当让学生感到当代的气息;同时,所选材料应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比如在讲授资本主义的政党的选举制度时,可以运用美国的2004年大选,布什与克里的新的《驴象之争》漫画,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这方面的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讨论。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关键是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动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有意识地向学生启迪寻找问题的角度及提出问题的方法途径。

总之,要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和质量,达到高中政治教学的理想课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优化,需要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需要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现代教育思想的树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叶 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新基础教育网

http://

2、劳建洪 《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浙江教育报刊社

3、袁振国 《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微观思考》《人民教育》2001年4月P7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面向21世纪的教育》资料汇编

5、翁祖乐 《课堂教学要营造情境教学氛围》《中国教师报》2003年2月23日

=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篇3

【关键词】情境 激活 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23-02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使学生真正进入“身临而入境”“体验而晓理”“感受而动情”的情境,从而达成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活高中政治课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

一、情境创设的要素

1.以“趣”设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所谓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众所周知,高中政治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枯燥无味的学科,如果课堂上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单纯的讲解知识点,无休止的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学习中,对政治学科产生厌倦,这是每位老师都不愿看到的情境。因此,要让学生喜欢政治学科,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中,善于选取与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上,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例如,在学习“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框题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秦火火”案的视频:秦志晖(网名“秦火火”),利用信息网络,诽谤名人、散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的后果。在信息化时代,几乎每个公民都会接触网络,因此,在网络虚拟世界里,作为公民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中学生。播放此案件宣判的视频,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人在网络中都应当将自己的行为纳入法律轨道,只有不触犯法律红线,在网络上才能充分地享受自由。

2.以“疑”设境

这里的“疑”就是疑问、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和创新由疑问而产生,因疑问而深化,并以疑问的解决为最终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就会引起学生颇迫期待的探索兴趣,激起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清楚学生在学习“实践的含义”这一概念时,多有模糊的地方,而通过设计以下的图片和问题,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先展示几幅图片:第一幅图片: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第二幅图片:小猴在滚球;第三幅图片:中国航母设计图;第四幅图片:中国海军舰艇。然后设问:哪幅图片描绘的是实践活动?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幅图片中“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是实践活动,因为实践的主体是人,并能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第二幅图片不是实践活动,因为这里活动的主体是动物,而不是人类。第三幅图片中“中国航母设计图”不是实践活动,设计图属于意识范畴。第四幅图片中“中国海军舰艇”也不是实践活动,因为它是纯粹的物质,而不是活动。最后进行归纳: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递进式的设置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理解枯燥的哲学原理。

3.以“情”设景

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通过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的情感、情绪,让学生触景生情,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时,我让学生听《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熟悉的歌曲,同时配上本地大家最熟悉的某个地方三十多年来变化的图片。音乐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歌声响起来,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情绪高涨,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深深地感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城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富民强。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油然而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水到渠成,也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

二、情境材料选择的原则

1.生活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生活走向知识,从知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作为材料,能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教师的情境创设越接近生活,就越容易形成学生情感心理上的共鸣,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思想观点的重建。

2.时代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选择素材来创设情境时,尽量选取国际国内当时或近期发生的大家关注的时政材料,这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才能提高政治课堂的鲜活性、时代性。

3.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情境创设中特别要真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同时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或为了俘获学生的眼球,追求标新立异,导致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李荣志.中学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09(10)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教学 篇4

情境即情况、环境, 一般是指由外界、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课堂教学情境, 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也要考虑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 更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师, 不同的学生, 应该根据具体的不同特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主要实验的情境创设形式有:

一、文字材料情境

用文字材料、图表、数据等资料, 展现、陈列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背景资料、事件经过、建设成就等, 作为学生探究的依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学以致用。以事实为依据创设材料情境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巧妙地设置材料情境,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引出观点, 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推理能力, 帮助学生把理论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事实材料, 就如同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中, 向他们展现现实生活的复杂与多样, 让学生在典型的环境中, 综合运用知识发现、解决现实问题。因此,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 有机地利用事实材料,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启迪智慧, 开拓他们的思维。

如在学习“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后,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 我举了一个广告求异创新的案例, 案例如下:英国伦敦一条街上有三家裁缝店, 裁缝个个手艺高超, 其中一家首先挂出广告:“本店有伦敦最有名的裁缝”。另一家也不甘示弱:“本店有英国最好的裁缝”。人们认为, 第三家一定会打出“本店有世界上最好的裁缝”。然而第三家店却挂出了一条极为普通而又非常巧妙的广告“本店有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第三家店的广告体现了辩证法的胜利, 是思维求异创新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只介绍前两家店的广告语, 让学生设计第三条广告语并说明理由。通过自学设计, 学生思维被激活, 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质疑创新。

二、语言描述情境

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等方式, 展现、描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境况对学生的探究活动, 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 提高学生的感知效应, 激起情感, 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的过程, 是教师根据具体情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师生互通信息、交流思想的过程。目前, 教学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的语言, 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 具体形象的描述, 恰当巧妙的比喻, 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 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情境, 用以适当的表情、姿态、语言等, 会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无尽的思索, 也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学些的积极性。如:许多古诗和新诗都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在高二的哲学教学过程中恰当选用诗歌这种语言艺术, 加上教师或学生的有感情的朗诵, 既能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又能化抽象的哲学道理为形象、直观。如:我在讲完《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之后, 用多媒体打出《母亲》这首诗并深情地朗诵, 同时提出问题:在这首诗里, 怎样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含义?

妈妈的腰弯了

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

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妈妈的皱纹深了

她把美丽和青春给了我

妈妈老了

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

……

同学们被诗中描写的那种伟大、圣洁、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在灵魂得到洗礼和净化的同时, 更加深了对矛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设疑引思、设疑探究,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 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情境, 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如, 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课时, 针对目前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对国家政策不理解理, 财知识缺乏等现象以及教材本身的要求, 我设置了几个问题:贷款消费与适度适度消费矛盾吗?既然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为什么还要鼓励贷款消费呢?如果让你当家, 你会如何安排家庭消费?

问题提出后, 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之中, 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讨论, 形成自己的看法, 最后指导学生总结, 明确经济学道理以及国家的方针政策。

中学政治课堂创设情境 篇5

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所以,教师在导入新课中应巧妙地设置疑问、引起悬念,使学生刚开始就产生“释疑”的欲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进行思维。教师要善于提出一系列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教学实践证明,新奇巧妙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思考。如教学NSE新标准英语7B Module 9 Unit 2 时,学生们在“Did Goldilocks like the two big chairs? Which bed did Goldilocks like best? Why? Why was Baby Bear unhappy? Did the Bears notice Goldilocks at first?”等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中互相探讨、积极思维、各抒己见,这样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欲和创新思维。

二、创设仿真型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语言交际活动过程,目前使用的新教材的编排也力图体现了这一特点。新教材以语言结构为主体,不但教学生语法结构,而且教学生如何使用语言,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使外语教学过程成为语言交际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新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比如购物、旅游、吃饭等内容,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表演,诱发学生的参与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例如,教学NSE新标准英语8A Module 8 Unit 1时,在巩固、保存阶段即Step 5 Consolidation部分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6人一组展开了小组合作活动。这是开展课堂互动的一个有效手段,小组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有利于促进学习。在英语课上开展小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这里教师与学生一起创设问路和指路的情境:情境一,把课桌设置成东方宾馆、农工商超市等,把教室过道设计成魏塘镇主要街道如中山路、谈公路、解放路等;情境二,假设七年级新生家长来校报名,向你询问报名地点。这样的情境创设,既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人人进入角色进行语言实践,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创设游戏型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能使学生达到乐、学、练的结合及思维与想象的发挥,用较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多种能力,启发思维和想象力,对培养情感与个性都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学NSE新标准英语7A Module 3 Unit 1时,对于“There be…”句型的教学,可让同学们根据各自的书包、文具盒和口袋里的物品进行互相提问猜测,猜错了就退出该游戏活动,要求速度快且准确率高。这样一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便掌握了这个句型。

四、创设想象型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像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例如教学NSE新标准英语8A Module 1 Unit 2时,在Post瞨eading 教学部分可以通过问题“What is the most common/unusual/interesting hobby? What hobby would you like to have? ”让学生们进一步展开讨论,谈各自的爱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远大理想,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更对他们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了个人素质。

五、创设引趣型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政治课堂效率 篇6

关键词:问题情境;体验式活动情境;影像情境;政治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平台。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充分参与为前提,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学习质量提高的目标。现就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操作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时,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之中。作为政治教师课堂上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浅谈以下几点做法。

1.要设计出有价值、有层次的问题,能帮助学生建立思维的阶梯,能诱导并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复习“商品”概念时,我问学生支援给地震灾区的帐篷是不是商品呢?学生齐声回答:不是,因为没有用于交换。学生容易回答,但缺乏一定的思维,后来复习时我转换了一种问法,我让学生自己列举出一些不是商品的物品,并说明理由。学生开动脑筋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出了许多答案,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对于书本的理论,学生能联系生活自己举例理解的,老师就不要代劳,这样效果会更好。

2.根据知识点的等级要求,选择提问方式,精心设计问题。如果是了解等级,就可以用“是什么”或“什么是”;如果是理解等级,就可以用“为什么”;如果是运用等级的,就可以用“请运用……知识,分析说明……”或者“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该怎么办呢?”最重要的是设计提问的环节,即针对一个知识点,怎样通过提问的形式既为突破知识点做铺垫,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消费的反作用”时,我提问学生“请运用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家电以旧换新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通过时政材料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其理解知识点。

3.热情鼓励,及时评价。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热情鼓励。在提问时适当运用“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的鼓励性词语,消除学生回答问题的一些心理障碍,诸如害羞、畏难等。对于后进生还可用一些浅显的问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极大的增强,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也将会增强。

二、创设体验式活动情境,关注学生的体验经历,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回归生活,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探究目的指向于现实的生活世界,但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体验经历,关注学生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例如在讲“民主集中制”时,以前按照原有的传统授课模式,学生也能将教学内容当做知识点记忆下来,但是却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它,学生总以为老师是在为社会主义唱赞歌,形成了抵触情绪,也就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在后来的新授课中,针对这部分内容设计了体验式学习的活动环节:就“全国要不要统一高考分数线”,假如你们就是与会的各省人大代表,那么请大家针对该议案发表各自的意见。学生一看到这个议案,兴趣很浓,“山东省、广东省的代表”立即响应,认为应该统一分数线,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北京等地的学生不应享受特权;“青海省的代表”则认为如果全国实行统一高考分数线,教育发达地区必然高考升学率遥遥领先,不发达的地区必然成为高考的“沙漠”,实际上是让不发达地区的考生承担了教育不发达的恶果……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讨论,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最后主持学生对该议案表决,简单统计人数后宣布:该议案没有通过。通过采用体验式活动来教学,学生自己很容易就理解并认同了民主集中制。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影像、图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使抽象的课本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更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能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由枯燥乏味变得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到“树立科学发展观”时,笔者列举了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的一时增长,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肆意砍伐林木造成土地荒漠化。如某地河流被工业污水严重污染,村里先后有一百多人得癌症死去,成为“癌症”村等一系列事件,并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示出来,当看到画面由大片森林、鸟语花香的美丽家园变成万顷黄沙。当看到“癌症”村河流黑而臭,患癌症的村民痛苦呻吟的情景。同学们对环境遭到破坏如此之大都震惊万分,许多学生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注意环保的结果是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阔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从而对我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正确的认识,深深感受到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应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景、演示情境、動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但不论何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采用,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改变政治课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受自身创造力的限制,不能在每一堂课都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因此,还需要和各位同仁合作交流。

参考文献:

[1]宋运来.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2]许剑文,贡和法.简析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探究的实施策略.

[3]王玉梅.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3).

中学政治课堂创设情境 篇7

一、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才能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使其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二、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的策略

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多种多样,它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择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

1. 课外阅读法。

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更加不能忽视课外情境的创设,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现阶段确实有一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尤其是确定实行“3+X”高考方案之后,一些学生对时事政治或社会漠不关心,甚至“APEC”是什么都不知道。从最终来看,这也是不适应高考要求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有必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我的做法主要是为学生搜集时政材料(注意材料的针对性和可读性),对每个热点问题给出一到两个提示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定期印发给学生课后阅读。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经过实践,我觉得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高三政治课的教学。

2. 问题法。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发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例如,在讲到高三政治常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我及时抓住了当前的时政热点——美俄关系的变化,创设了问题情境。先介绍美俄关系的现状,着重指出俄罗斯对美国关系的变化,如“9·11”事件后俄罗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美国打击恐怖活动,关闭了驻古巴的电子监测中心和越南金兰湾海军基地等,然后提问:俄罗斯为什么要这么做?美俄关系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何在?课堂一下子热闹了,我试着叫了几位同学发表看法,其中不乏肤浅的、片面的观点。这时我适时地引入新课,学生带着悬念学完了“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含义和作用,最终真正领会了美俄关系变化的实质所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师生双方的交流,学生产生了学习动力,发展了认知能力,提高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师生关系也进一步融洽了。

3. 主题讨论法。

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唱主角,积极探究,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例如,在高二哲学常识的教学中,我曾经组织学生针对“人性是否自私”的问题展开自由式辩论。在这场辩论中,有的学生言之有理,有的学生概念模糊,有的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这恰恰锻炼了他们随时辨别正误的判断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申述理由,锻炼了自己灵敏的思维能力。而那些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中,也没有无动于衷,也作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4. 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

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本校的条件多次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三、中学政治课创设情境的要求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除了一般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外,我觉得着重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利用情境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训练。

近年来,内容灵活、取材广泛、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试题,成为高考命题的主旋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

2.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机智之光的闪耀,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要实现这些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

3. 用于创设情境的材料要精,不能滥。

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动力。

试探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8

所谓“情”就是指丰富的情感, 人有七情六欲,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调动激情, 转化愁情, 抑制悲情, 鼓励热情。“境”既是课堂环境, 又是生活环境, 只有在求知、求学的课堂氛围, 有学、赶、超的学习劲头, 再加上良好的文化、科学环境, 使二者完美结合, 相辅相成,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产生情感共鸣, 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教学活动, 引发情感共鸣, 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境的目的。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如何设置教学情境, 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死板枯燥的政治课堂活跃起来, 对于教师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如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 使他们在思维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中接受知识, 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 则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教学情境是多种多样的, 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依据教材和教学目标要求,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按照循序渐进原则, 不断启发诱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了解学习内容。可以分为几种教学情境。

1. 激趣启思, 创设疑问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的最大内驱力是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就需要创设疑问情境, 通常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创设一种悬念, 引起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或者使用实物演示或电化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渲染气氛, 引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讲“垄断组织的形成”一节中, 笔者采用了语言描绘和实物演示相结合的手段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先讲述世界上有家公司跨国经营, 其产品销售到全世界, 在我们这里也能买到。同学们信不信? (学生表现强烈、好奇、怀疑地) 演示实物 (埃克森石油公司的4个摩托车机油壶) 给学生观看, 顺势导入新课。这家公司如此庞大, 资金雄厚, 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内容。就这样, 学生带着疑问、好奇、充满困惑的疑问情境开始了求知过程。

2. 引导结疑, 创设问题情境。

疑问是思想的开始,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设计成问题情境, 形成激烈的矛盾冲突氛围, 然后让学生以讨论、辩论等形式来探求问题。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 教师要善于采取碰壁点技法, 逐渐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问题情境设计要求:材料要准、要新、要活, 才能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

3. 情理交融, 创设辨析情境。

我们懂得,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 而且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引起情感的共鸣。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任。空洞的说教, 达不到以理育人的效果, 要想诉诸人的情感意志, 使之产生相应的信念和行为, 做到知行意统一, 即明理、激情、促行, 就需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创设辨析情境, 让学生辨析是非、真假、善恶、美丑, 自觉地用所学知识来净化心灵, 指导行为。在教“自觉培养劳动习惯”这部分内容时, 笔者用漫画创设辨析情境, 画上是两个中学生植树情景:两个人植一棵树, 并且有“老师怎么不来”这句话。接着让学生看投影, 思考下列问题:这两个学生是否爱劳动?其劳动态度是否端正?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两名学生?如果你是老师, 如何教育这两名学生?学生各抒己见, 在讨论的过程中, 逐渐联系到自身, 从而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点。

4. 陶冶情操, 创设美育情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对任何事物和人的热爱, 是以深厚的情感为基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必须要有双方情感的交流, 只有情感上交流, 才能相互促进, 相互理解, 相互信赖, 激发互爱。政治课教学要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同时还要讲美育, 培养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在讲“我们伟大的祖国”这部分内容时, 我使用歌曲创设美育环境。

歌曲“歌唱祖国”使学生从歌声中深深感受到祖国的美丽伟大, 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感觉到“江山如此多娇”, 从而立下雄心壮志, 为祖国奉献一切。

5. 师生互动, 共创教学情境。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也是教学情境的参与者。只有二者有机结合, 才能相辅相成, 把教师设计的图纸, 经过学生的积极努力, 最后建成外观美丽, 内部实用的高楼大厦。

教师可事先确定一个主题, 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 让他们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 或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比如, 在讲到“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时, 让学生讨论:帮助家长做家务, 家长应不应该给报酬, 给多少才合适, 怎样计算报酬, 让学生展开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家的讨论很热烈。有的说, “父母养育了我们, 付出了大量心血, 我们帮父母做家务是理所当然的, 要报酬会伤父母的心, 不道德, 违背了‘反哺’的传统观念。”有的则认为应该要, 理由是:“报酬是付出劳动的标志,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也同样适用于自己的家庭。如果长期无偿服务, 将来就不会适应市场经济, 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经过激烈讨论, 最后大家统一了思想: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念。家长按照劳动价值给适当报酬, 既可以让孩子知道取得报酬的方法, 又可以让孩子在获得报酬后, 感到劳动的快乐, 学会如何使用、支配报酬, 如何交友, 还可以让孩子了解如何计算报酬, 区别有偿服务与无偿奉献的界线, 打破传统的价值观念。

6. 教学情境的形式与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 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 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再次, 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 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中学政治课堂创设情境 篇9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1.引 言

情境教学法在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教学效果显著。所谓情境教学法, 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了解,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见闻, 使书本知识更贴近生活,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2.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2.1创 设 教 学 情 境 时 要 注 意 与实 际 相 结 合 。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 要从学生兴趣出发。学生只有对课堂内容感兴趣, 才会集中注意力, 积极探索相关知识。兴趣固然重要, 但是, 运用兴趣因素要有一个“度”, 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 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理论的探究,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丰富多彩的情绪》时, 可以引入学生日常见到的情境, 使学生了解情绪的多样化。可以这样举例:“周末, 你做完作业之后和同学出去玩 (兴奋、期待) , 在玩的过程中你和同学做了很多游戏 (快乐、高兴) , 晚上疲惫地回到家 (倦怠、劳累) , 立刻闻到了妈妈做好的饭的香味 (期待) , 冲到厨房正准备吃东西, 妈妈制止了你 (失望、沮丧) , 妈妈让你去洗手 (服从、叛逆) , 洗完手终于可以吃饭了 (高兴、幸福) ……”通过对这些生活中细节的描述分析, 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 增强课堂教学灵活性, 还可以学生了解到情绪变化的复杂性和反复多样性,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教学质量[1]。

2.2创 设 教 学 情 境 时 要 注 意 发 挥 多 媒 体 的 作用 。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 各行各业都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控制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等, 对于拓展课堂知识, 拓宽学生视野有很大帮助。在政治课堂中, 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性, 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将政治课的相关内容以动画或者文字与图画相结合的形式展现, 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政治。举例来说,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自尊自信》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几个有关课堂主题的短片, 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又使学生对课程主题进行思考。然后, 教师可以趁机引出课程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积极状态下展开学习[2]。学生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 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使自己更自信。又如,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自立自强》时, 仅靠单纯地讲解教材理论, 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自立自强的含义。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作用, 以大家熟知的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 应用多媒体, 通过介绍传奇人物自立自强的故事, 使学生深刻体会自立自强的真正含义, 而且, 树立榜样, 让学生向榜样学习, 做到自强自立。这样, 通过对比运用多媒体前后的教学效果, 可以清楚地看出多媒体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真正体会课堂主题, 培养品德。

2.3创 设 教 学 情 境 时 要 注 意 导 入 活 动 。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导致学生活泼好动, 在课堂中也不例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在政治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引入活动。活动内容应以教学内容为线索, 让学生在活动的同时体会教学内容的含义。例如,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感受青春》时, 可以“青春”为主题, 为学生组织活动, 使学生体会青春的真正意义, 鼓励学生唱一些有关青春的歌曲, 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本节课教学。

2.4积 极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 引 发学 生 思 考 。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学科, 单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3]。例如,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处有方》时, 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 如“在公交车上, 有人由于公交车太挤不小心推了你一下, 你该怎么应对? ”之类的例子, 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怎样与他人相处, 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3.结 语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应用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 可使政治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永玲.初中政治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导学, 2012 (13) :17.

[2]宋华珍.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 2009 (10) :19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10

一、教学情境应保持价值中立, 为学生留出更广的思维空间

政治课教学中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应只是一种提示和启发, 至于问题的答案, 应该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 这样, 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果在情境中本身已有老师带有倾向性的提示, 这样的情境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这在实践中是不足取的, 因此要避免这种情况。例如, 在《正确行使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教学内容中, 笔者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学生王某到南京某小商品市场买礼品, 拿起钱某摊上的一只玩具小熊看了看, 然后放在原处, 而钱某却以王某弄脏玩具为名, 硬要他买下, 王某不允, 钱某当即破口大骂, 甚至要动手打他, 幸被别人劝住。在别人的劝说下, 王某只好自认晦气, 买下玩具熊。请评价材料中人物的行为。然后让学生回答。由于从情境本身是看不出明确答案来的, 因此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再让学生经过学习、讨论以后来回答, 则问题的答案已不难得出。

二、教学情境应设置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始于问题, 而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常常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 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应针对一些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创设一些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去主动思考问题, 探求新知。例如, 在《正确行使消费者的权利》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出示了这样一段材料:据苏果连锁超市反映, 该店自开业以来, 经常有顾客拆开食品包装品尝, 或是打开其他日用品包装试用, 为此一项, 每年要损失15至20万元。问: (1) 这是不是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为什么? (2) 你还能够列举其他类似现象吗? (3) 作为一个消费者, 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学生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启发下, 积极主动地去探求新知。因此, 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教学情境应着眼于现实生活, 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 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 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 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 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笔者在《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这一内容的导入部分教学中, 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长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都喜欢交朋友, 然而每个人交朋友都会有自己的标准, 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 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 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 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 如性格、脾气、素质等。在此基础上, 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愿望, 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 有较强的亲和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应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 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做是教师的事, 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用系统论的观点去研究教学情境的创设, 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创设情境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 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 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过程。在这里, 教学情境应当是一个系统, 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中的师生是教学情境的两个极, 教学行为是教学情境的中介。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 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 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 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 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 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 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 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 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 执著追求知识的精神, 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 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

五、教学情境的形式应体现出多样性

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经采用过的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境、演示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教师的语言渲染、生活实例列举等等。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总而言之, 不论何种形式, 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能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 都应该采用, 而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

如何在政治课堂创设有效的情境 篇11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兴趣

改进课堂教学条件,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了当下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其中,在课堂上以创设各式各样情境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开始在政治课堂上盛行开来。这种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一改以往政治课堂单调萧索的意境,可以让政治课堂迸发出更强大的活力,这样的课堂无论是从提高吸引力的角度还是提高教学实际效果的角度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那么,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让政治课堂通过有效情境的手段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一、以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

爱听故事、爱猎奇是孩子一个重要的天性体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如果能够将一些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将它们移接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中来,这样,学生的听课活动就变成了听故事,这样的学习方式怎么会不受学生欢迎呢?记得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经济生活的课程时,为了给学生做好心理铺垫,改变学生对经济问题枯燥乏味的印象,我就在讲课之前给学生以较为浅显易懂的方式讲了“金融大鳄”索罗斯在上个世纪利用经济手段造成“泰铢”的大幅贬值,进而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经融危机的故事,接下来,还介绍了他如何联手多家巨型金融机构冲击香港汇市、股市和期市,妄图再次从中渔利,而我国政府则予以漂亮的反季,致使此次的“做空”计划以惨败而告终的故事。通过这个真实的金融人物以及他的亲身经历的故事,学生发现,原来看似枯燥的经济这么有意思,就好像是在看一场精彩的战争大片一样。一旦学生有了这样的认知,自然愿意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投入精力,认真听课,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会大幅提升。

二、以多媒体工具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新科技开始应用于教学领域,这其中就包括多媒体教具的大力推广和普及。这种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呈现和交流方式,使得传统的教学氛围有了明显的活化,让政治课堂也能变得丰富多彩、立体丰满。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工具来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会有效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率。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实现人生的价值》这课的内容时,依据我以往的经验,学生对于这类课题最缺乏耐心和兴趣,大多数学生都会把课本上的内容视为没什么实际用处的“高空理论”,从而使得这类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为了避免这种不利的状况,我决定用多媒体工具来作为本课内容的暖场工具,在讲课之前,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两段新闻视频资料,一段是某明星耗费千万举办了一场价值不菲的豪华婚礼,看到这段视频以后,大多数学生的反应都是惊叹加上羡慕,接下来,我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车祸新闻,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杭州一老人在过斑马线时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后送往医院急救,但最终老人还是撒手人寰。由于老人当时是用一根竹竿挑着两个麻袋,一副拾荒者的打扮,使得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场拾荒老人被撞身亡的不幸事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车祸,却引出了后来的很多故事。原来,老人的女儿在收拾父亲遗物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父亲很多捐资助学的收据凭条,这时候,女儿才明白父亲多年来让她不解的苦行僧式的生活。原来这名老人并非拾荒者,而是一名退休教师,每个月光是退休金就有五千多元,但即使如此,老人依然每天如同拾荒者一样在路上收集瓶瓶罐罐,然后把积攒下来的钱连同自己的大部分退休工资都捐出去。看到这个新闻短片后,班级里原本因为刚才的豪华婚礼还有些兴奋吵闹的学生也都安静了下来。通过这两段直观的新闻视频,不用教师多解释,很多学生已经明白了何为真正的人生价值以及如何去实现这种人生价值。这种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用它能够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直观地体验来感受其中的道理,比起理论的说教,这样的教学方式的效果显然更加突出。

三、以角色扮演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角色扮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之所以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是因为,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直观地体验所扮演者的角色的心理、观念,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接受相应的知识。在政治课堂上,如果我们以角色扮演活动为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这样也会给教学活动增色不少。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时,就采用了这种角色扮演的方式。首先从班级中选出几个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国家,然后围绕着某一个议题开一个“国际洽谈会”,每个学生都要努力为自己所代表的国家争取到最大化的利益。接下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在洽谈协商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挖空心思,利用各种手段,想出了各种方法,努力为自己的“国家”争取利益。通过这样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利益在国际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就这样被学生轻松掌握了。这种活动类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思维推理能力等等也都得到了一次有效的锻炼,这些对学生来说往往是更大的收获。

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同时情境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出现的,因此,趣味性也是教师创设情境需要考虑的一点。总之,满足了以上条件的情境创设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从而为教学效果的优化提高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蒋国民.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年05期

[2]张春梅.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情境创设[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浅谈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篇12

一、联系生活与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中, 其内容有很多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 但是由于课本知识的局限性, 使得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 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巧妙运用教学情景的创设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景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让学生在课堂中走进生活, 把学习新知识与生活体验融入到一起, 从而激起他们探究的思维, 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调动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才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的气氛, 增强亲和力, 才能在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中取得好的成效, 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联系学生的自主参与创设教学情景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表演、辩论、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不同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同时教师在教学情境中, 不仅要创设问题, 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创设问题, 要鼓励他们去大胆猜想, 大胆怀疑,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亲身实践, 在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探讨问题、寻求答案、领悟新的知识, 提高他们主动探究与发现知识的能力, 从而成为课堂中的主体。使他们更能理解、记忆书本上的知识, 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习兴趣的提高取决于对问题不停的探讨与研究, 提出一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以, 教师应根据重难点知识创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新问题的引导下, 就会去主动思考, 探求新知。教师创设问题的时候还要善于引导学生, 开拓学生的思路与积极思考的能力, 要将问题的重点提出来, 明确地摆在学生的面前, 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理解问题, 解决问题。由此看来, 创设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是激起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一种有效途径, 也是调动他们兴奋点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为潜移默化教育学生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 这些抽象思维相对于现在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 既引发不了太大的兴趣也难于掌握和理解。所以, 教师在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中就应该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 变抽象为具体, 正确理解运用抽象思维,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然而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为创设形象情境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恰当、正确地运用多媒体, 以精美的画面来让学生摆脱时空的局限性, 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去感受, 适时配上优美的旋律, 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 在可感可觉的形象情境中得到启发, 提高学习兴趣, 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的内容。

综上所述, 教师在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 积极并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 告别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 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求欲, 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情境中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冲动,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平, 《情境创设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D], 苏州大学, 2011

[2].阚先锋, 《高中政治教学情境创设策略》[J], 《广西教育》, 2012.38

[3].张叶珍, 《高中政治课教学情境有效创设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张国军、牟秀贞,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究与运用》[J], 文教资料, 2011.15

上一篇:山区山羊高效养殖技术下一篇:意识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