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艺术(通用12篇)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篇1
政治课具有说理性较强的特点, 如果把握不好, 处理不当, 很容易使课堂上出现单调、刻板、沉闷的气氛,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下平铺直叙的“填鸭式”教学观念。因此, 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艺术性, 是中学政治课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的实践, 我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搞好课堂教学, 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教师素质内涵十分丰富, 具体表现为, 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勤奋工作, 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团结互助, 热爱学生, 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较强的法制观念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除此以外, 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工作能力。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过好“四关”, 基本功关、教材关、教法关、学法指导关。教师基本功不仅包括一手漂亮的“三笔”字,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还要能熟练运用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总之, 作为教师, 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才观, 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 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称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二、加强业务学习、参加继续教育, 是提高教学艺术性的有力保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 知识的更新, 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 加强业务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作为政治课教师, 加强自身的学习尤为重要, 如果政治课教师不持之以恒地坚持读书看报, 收看电视新闻, 就必然跟不上形势, 所讲的课就会照本宣科、枯燥无味, 学生也无法喜欢, 这样也就没法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教师要搞好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上好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原则。政治教师必须掌握实际, 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另外, 知识的综合化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设置科学的综合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世界趋势。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只注意专业学科教育的“高、精、尖”, 还应具备广博、宽泛、融会贯通的许多学科知识, 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这也是造就学者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老师必须勤于学习, 广泛涉猎, 善于积累, 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 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 亦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应在目标观、主体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资源观等方面发生转变, 而教学观、师生观的转变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加强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转变观念, 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提高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
三、精心备课和周密的课前准备, 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前提
精心备课才能授好每一节课, 备好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备课, 首先是备教材。第一, 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第二, 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重要一环, 教材包括教师上课用的课本、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教辅资料等。要充分利用好教学参考资料, 吸取其中有价值的, 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 具有时效性的资料成分。还要查阅相关资料, 包括学生在用的资料中的典型习题以及报纸、电视、网络不断更新的资料。第三,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成分, 是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 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 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其次, 备课要备学生。备课, 不但要备老师怎么教, 更要备学生怎么学, 备课应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第一,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了解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时, 将遇到的思想障碍和理解误区, 摸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第二, 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设想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三, 能从学生是否理解的角度来安排适当的教学程序, 用有趣的资料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 考虑到课堂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 随机应变。备课同时要备教法, 即同样的内容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传达出来才最有效, 最能吸引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如何精心作好准备, 策划教学情境和活动环节是搞好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和活动环节等, 必须有一个精心设计, 这样才能授好课。
四、课堂教学环节, 是政治课教学艺术性的展示舞台
课堂四十五分钟, 是政治课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艺术风采、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舞台,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爱憎分明、态度诚恳、感情真挚, 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政治课教师的每句话都要发自内心, 不虚情假意, 否则就难以拨动受教育者的心弦, 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要时刻更新。思想政治课不同于一般课程,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国际国内基本形势和任务给思想政治课以新的活力。教师要把思想政治课同国际国内的形势紧密结合起来, 要有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 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讲“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个重点时, 可列举我国近十年来电脑发展的情况, 说明电脑价格是价值规律的必然结果。
2. 语言要简洁风趣。准确、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寓言、典故、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 使教学具有较强的哲理和引力。讲“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难点时, 首先笔者讲了一个故事, 学生饶有兴趣。
3. 注意围绕重点、难点组织教学。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结构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教材中各章、各节都有不同的概念和原理, 处于教材系统中的不同层次, 地位不一, 作用各异, 既有相对独立性, 又有内在的联系。因此, 如何把握教材体系组织好教学仍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篇2
“空白”,即于教学过程中设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或预习复习,或归纳演绎。“空白”作为教学中的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空白”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空白”艺术的主旨在于留给学生相当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这将激发每个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空白”艺术要求教师放弃“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彻底克服教者“包办代替”、学者“生吞活剥”的现象。教师将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则由台下的观众变成领衔主演。在“空白”中,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解析概念、归纳原理,根据自己的特长来确定掌握内容的具体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空白”艺术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空白”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或“悟”,或“做”,或“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学生学习的信心。
(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空白”艺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一方面,教师必须于课前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研究和策划,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每道题、每句话都应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空白”中,教与学得到有机统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空白”的操作
(一)在“空白”中“悟”
“悟”是领会,是理解,是温故知新,是由感知到思辨的升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论性强,一些概念、原理十分抽象,单凭教师分析讲解显然不够,至于希望通过“讲得多、讲得细、讲得深”达到学生的透彻把握更是缘木求鱼。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就是“悟”。
在新授概念时,教师应在点化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悟”。譬如物质概念中的“客观实在”,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所谓“客观实在”,就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所谓“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就是“无论你看得见看不见,摸得着摸不着,相信不相信,承认不承认,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然后就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
任何眉飞色舞、精辟绝伦的讲解、例举,都取代不了学生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最基本概念的感悟。
概念如此,原理也不例外。教师要指导学生由论据“悟”论点,由论点“悟”论据;由理论“悟”实践,由实践“悟”理论;由世界观“悟”方法论,由方法论“悟”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弄清原理的来龙去脉,把握它的深刻内涵。“悟”是抽象思维的过程,要求开动脑筋,展开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在这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教师的越俎代庖只会使学生徘徊于思维的迷宫而达不到真理的顶峰。
(二)在“空白”中“做”
“悟”的结果是懂,但懂的仅仅是理论。理论还要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去实践,去“做”。常言道,听一百次不如做一次,“做”能出真知。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做”也就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
讲授新知识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新内容,特别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的“难点”。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备而来,目的和重点自然明确。
课堂内容的总结和原理的归纳,也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师的责任只在引导学生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结论,不应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让他去死记硬背。
练习是检查理解广度和深度的工具,是比较重要的“做”。只“悟”不“练”,对知识的掌握难以全面、深化和巩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定量的选择题、思考题,让学生于练习中发现知识点的误区,通过比较、辨别,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有时还需要把课堂上的“空白”延伸到课后,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到工厂去调查研究,把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做”是学习的根本,是学习的捷径,只有“做”得出色才算是真正领会,才能把书本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
(三)在“空白”中“记”
“悟”了、“做”了好“记”,“记”了更好“悟”,也更好“做”。“记”是对旧知的回忆和对新知的记忆,既是巩固又是提高。理解了并不一定能够记住,记住了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与学生交谈常常会有这样的对话:这个原理你懂了吗?懂了。这个原理的内容是什么?记不得了。既然记不得,又怎能说是懂了呢!诚然,死记硬背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大忌,但切不可因噎废食。
重复是记忆的重要形式,然而教师的重复绝对不是学生的记忆。每新授完一个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应要求学生即时强化记忆。给定较短的时间,明确具体的内容,当场抽查。有理解作基础,加上时间的限制、气氛的压力,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其记忆能力。
复习旧课时,教师更应坚持“提问――记忆――回答”的原则,或回忆概念,或归纳原理,或比较关系,都要让学生先作准备、先“记”。在这个过程中,“记”是目的,其他是手段。
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利用“空白”让学生记忆那些该记的内容,不要把“记”留到课后,这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遵循教学规律,趁热打铁。
三、“空白”的原则
(一)求实原则
具体概念或具体原理的新授与复习,留不留“空白”,留下的.“空白”是“悟”,是“做”,还是“记”,没有固定的模式,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生搬硬套的形式主义。譬如,哲学要多“悟”,政治学要多“记”,而这两门课都要多“做”。至于经济学,最好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多了解些实际知识,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二)适度原则
提倡“空白”,讲究“空白”艺术,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空白”艺术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没有导演的高屋建瓴,就不可能有演员的精彩表演。如果一味“空白”,面对新知旧知,教师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说,甚至将整节课都交给学生“自由”支配,则是放任自流,违背教与学的基本规律。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白”,更谈不上什么“空白艺术”。教师绝不可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该讲则讲,该空则空,讲空结合,这才是“空白”艺术的要义。
(三)科学性原则
“空白”作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肯定不是教学科学的全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空白”的内容,提高“空白”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探求更新更好更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形成互补,互相促进。这样,“空白”艺术才能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真正焕发出无限的魅力。
浅谈中学政治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3
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课堂,而语言艺术对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师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高低。新课程改革后,教材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更有兴趣,如何引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就要看教师课堂上如何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下面,笔者主要就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应用语言艺术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政治教师为什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学生知识,无疑要借助语言。一个教师如果在给学生上课时,口齿清楚,谈吐自如,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学生自然会被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所感染,自然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自然会顺理成章地爱上这位教师的课。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整天板着脸,面无表情地走进课堂,总是用一种语调讲课,即使满腹经纶,学生也会发腻。所以说,教师具有较高的语言艺术是职业的要求。就理论性较强的政治课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二、政治教师应具有哪些语言艺术修养
(一)科学准确,用语规范。
科学准确,是指在讲课时要准确地使用科学术语,确切地叙述概念,科学地做出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绝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必须将知识讲解得准确无误。用语规范,是指教师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说话准确、流畅、自然,在遣词造句上应符合语法习惯,避免语无伦次、污言秽语。这一点对经济常识的学习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经济理论是极为严密的。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和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首先,这二者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都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都要在法制轨道内开展平等竞争。其次,二者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作用是不相同的,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条理清晰。
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
1、清晰地表述不同层次的概念、原理。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逐层分析语词是辨析概念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首先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然后,通过提问或练习,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也容易掌握适用范围。
2、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又没有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能否理清和清晰表述其中逻辑线索,是突破难点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讲述中,只要有一处混杂或交待不清,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障碍。
(三)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采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增强表现力、感染力,使学生展开想象,兴趣浓厚,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抽象的道理直观具体。
1、导入引用,激发兴趣。在以往的政治教学中,上课铃一响,教师匆忙登台,开门见山,直入新课,缺少导人环节,还美其名曰“开门见山,省时增效”。但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果不好。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设计导入环节,不但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的松弛状态中吸引回来,架起师生之间情感沟通之桥。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的学习兴趣,产生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2、课中引用,调节气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堂课的45分钟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并在此期间随刺激物的变化而不断转移。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波谷期。教师如能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幽默,往往能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重新调动起来。
3、总结引用,回味无穷。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韵味无穷的?尾声”。
(四)语言简洁,突出个性。
语言是传递教学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认真组织、反复推敲教学语言,做到简洁、条理清晰。反之,繁琐冗长的说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出现偏差。另外,教师的教学语言应体现个性化特色。例如在讲授“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知识时,笔者是这样概括的:价值规律第一个作用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流动——即指挥作用,可比喻为“棒子”(指挥棒);第二个作用,刺激各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刺激作用,可比喻为“鞭子”;第三个作用,优胜劣汰——“筛子”。这样用简短的六个字就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楚明白。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浅论 篇4
1.了解该阶段学生的思想 ,从学生的思想立场进行教育
从现在的中学生着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现状,并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正确把握,根据他们的需求、喜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此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正在形成阶段,而面对教师,他们却有一种排斥意识。教师与学生年龄的差距导致其思想的差异,而各学生之间也有思想差异。在西方人的教育中,家长对待孩子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2],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缩短与孩子之间的形体差距, 让孩子感受到被平等对待,形成完整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而课堂教育也应该借鉴西方人的这一思想,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教学展开,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
思想政治课程在不断进行改革, 而生活化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从生活中总取材,例如将社会近期发生的或周围发生的生活事件引入课堂,进行广泛讨论。重点在于突出道德实践,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社会道德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2.把握教学的节奏 ,为学生学习准备旋律优美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时间的安排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课程时间安排,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学习掌握更多知识。教学的节奏,与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合理安排时间。对于学时中内容阐述的时间分配要有合理计划。难点应该分散,且反复进行宣讲。学习中难点的内容往往学生理解慢,不容易吸收,教师可以反复分散讲解,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简单的内容,就要简明扼要地阐述。在学生做笔记时,要放慢速度。
动与静的结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应教学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在教学中模仿电视上的辩论形式, 甚至可以采用改编一些课本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活动开展完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让学生自己将要掌握的知识罗列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轻松而不失严肃。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宽松的环境,但是切忌过度放松,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失去了组织纪律等。应该在轻松的环境中制定一定的活动规则保证学生在放松的同时能够学到知识。
适时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加以思考,在思考后进行思想引导,给出正确答案。
3.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中心,而学生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虽然诸多因素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有不可否认的影响,但是教师仍然是一个较大的影响因素。因此,要想课堂教学艺术上有提高,就要从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入手。
此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有逆反心理, 学生可能对教师有排斥和反叛的行为及思想, 因此, 教师应该以自己渊博的知识,转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态度。教师在教学理念转变的过程中逐渐从一个高高在上的传承者变成了学生的领路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师仍然应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魅力的引导者,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程会涉及多方面知识,比如理、化、生、史地、哲等各科的普通常识。因此,教师要进行广泛学习,涉猎各学科基本知识,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对于学生有兴趣的内容,教师也应该进行学习研究,以便交流时增加共同话题。
激励为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以“教是为了不教”阐明教学目的。学生学会了对想学习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就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总的来说,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只有自己想学习时学到的知识才更牢固。面对缺乏坚定人生观的中学生来说,影响和干扰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影响太多,而使学生普遍失去了政治热情、国情知识及历史文化知识。再者,学生在社会影响下,往往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狭隘、情感偏颇、集体观念不强社会公德心缺乏的现状,对知识学习也不够积极,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以社会中学生向往的人群的事迹作为榜样激励其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篇5
一、教学的语言艺术———生动情感性
思想政治是文科中必学且不易理解的学科,主要是因为它是由教师通过口头表述一些事例进而采取何种方式解决,理论性强,论证点多。如今,仍有不少教师仅用画、读、记、默等一些过时的简单方式进行教学,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课程枯燥无味的现象。学生一直去听教师的讲述、说明知识点,无法融入到教学中去,感到课程的无聊,进而降低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应掌握并能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的生动情感性,使教学语言里既有激情、感染力,在讲解知识的同时,感染高中生的情感和教学产生共鸣,从而使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的知识点理解得更加深刻,加深记忆,拓展高中生的思维,提高学习和教学的效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必不可少。通过提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加强教学内容对高中生的刺激性,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语言的生动情感性,加强与高中生的情感交流,依据语言的独特性创设教学意境,从而帮助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想要增强教学语言的生动性,需要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观点的时候,将所讲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实际中或者相应的例子中,让枯燥无聊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化、简单易懂,便于高中生的学习与记忆,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思想政治的学科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没有教学语言艺术的课堂就好比佳肴里缺少了调味品,必然枯燥无味,不会有什么吸引力。所以,只有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的生动情感性,才能让高中生更乐于去学习政治。
二、教学的语言艺术———幽默风趣性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语言艺术的幽默风趣性,让他们的讲课内容变得更加诙谐,帮助高中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点,展现出思想政治的魅力。结合自身的钻研和一些公开课教师的展示,我觉得关于如何使教学语言艺术具有幽默风趣性的问题,不妨对下面这个例子进行适当的参考。比如,在阐释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时,教师可以将部分比作一滴水,整体比作长江。长江由每一滴水构成,离开了每一滴水,长江将不复存在。然而,没有长江,每一滴水的存在价值将不能体现。所以,整体与部分是有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又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的变化会引起整体的变化,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构不成其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如同一滴水与长江的关系。这样,用教学语言艺术中的幽默风趣性,使死板无味的、抽象的知识理论变得更加有趣,简单易懂,感染高中生的情感,提高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点的记忆力,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教学效率。体现幽默风趣性,还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学习,语言的节奏和表现出的情感。语言节奏性的改变需要较强的语言的掌控力,控制语言的速度、力度和语调。控制好语言的节奏,增强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高中生伴随着教师语言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的学习中去。运用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性,让高中生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教学的语言艺术———逻辑严谨性
理论知识的讲解都要求教师拥有极强的逻辑严谨性,尤其是思想政治的教学,要由浅入深讲解基础知识,再根据知识的联系进行层层推进,引出更多更难以理解的知识,最后将所有知识环环相扣。做到这些的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层次清晰、语言严谨、充分论证,让每位学生在教师逻辑严谨的语言中对知识拥有清晰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讲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中,要注意语言的逻辑与严谨性。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切记不可互相矛盾。当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时,可以进行简单的类比,变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地进行知识讲解。思想政治课堂是进行高中生思想教育的基础又必要的课程,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常识教育的系统教学,所以教学语言必须具有严谨性、科学性。教学语言要求用词符合,简洁利索和具有科学性。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所讲的知识,不能含糊其辞,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具有严谨性、科学性的语言往往拥有让人难言的征服力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度和教学质量。思想政治教师在对概念、定义等易混词解释时更要注意语言的逻辑严谨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来误导高中生的学习,使学生陷入误区。运用教学语言的逻辑严谨性,让每位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程对语言的准确要求,进而养成学习严谨的习惯。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语言清晰规范,再加上以上几种语言艺术的应用,会让思想政治课堂锦上添花,极具感染力。另外,教师们应该不断进行语言艺术的学习和培养,将教学语言艺术完美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艺术探微 篇6
关键词:积极倾听;语言表达;非语言沟通;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与中学生的沟通艺术。”
一、选择环境,创设气氛
“气氛是指特定环境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精神表现。”外在环境因素形成环境气氛,内在的精神因素形成心理气氛,二者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既可以促进沟通,又可以干扰沟通。沟通时,教师的优势容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恐惧和紧张,这不利于学生的倾诉。所以,教师感情要真挚,态度要温和,并且主动选择一个独立的不被干扰的空间。在进行批评性的沟通时,独立的空间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解除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促进沟通。有些教师选择在教室、办公室等公开场合批评学生,学生会因为不被尊重、自尊心受到创伤而拒绝与教师沟通,沟通受到了环境的干扰。主动选择环境、创设良好的气氛,往往能让学生无后顾之忧,愿意主动敞开心扉,推心置腹地说出心里话。
二、耐心倾听,接纳学生
耐心倾听,当好听众。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师在与中学生的沟通过程中,习惯自己做“长篇大论”,急于用成人的道德判断去评价、指导学生,构成倾听障碍。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现在扮演“听”的角色,而学生是“说”的角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保持倾听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的诉说、辩解,更要耐心地听,切不可急躁,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文本。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思想观念都不同,教师应以平等的眼光、真诚的态度、多元的教育观念,接纳不同个性、不同价值观的学生,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给予希望,不轻易做出“好”或“坏”的判断。
三、用心倾听,及时回应
在倾听过程中,教师必须集中注意力,用心倾听,边听边注意学生的用词、语音、节奏、情绪等,并从以上信息准确推测学生表达的重点内容或者是话语背后的隐含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观察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推断学生的情绪、态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思路,改变沟通策略。当学生不愿沟通时应采取“等待法”,留给学生足够思考与反思的时间,有利于消除匆忙的负面影响,使沟通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沟通中,教师运用面部表情、适当的动作等体态语言或者用“我理解”“为什么”“可以”等简洁具体的语言及时回应,或表示理解,或表示疑惑,或表示支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注与信任。
四、语言要言简意赅,具有简洁性
目前,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缺乏实际意义。这主要归因于,教师长期扮演“说”的角色,习惯于长篇大论式的“演讲”。喋喋不休的数落、没完没了的重复让学生很害怕与教师单独沟通。教师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由表及里、层层分析,以最简洁、最明了的语言总结问题的本质,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批评,要点到为止。“妙言警句,不以多为贵”,批评不在于话说多少,只要说到点子上,就能促人反省,达到批评的目的,而且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突出内容的重点,发挥语言“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语言要循序渐进,具有启发性
古人云:“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意思是说,善于启发别人思想的人,应当从别人已经明了的地方入手,逐渐加以引导,使其觉悟与自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直线式过程,中学生对许多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对实际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判断,情绪反复无常,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耐心的启发教育。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教师要使用正话反说、祈使反激、晓喻事理等多种表达方式,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乐知、善思。尤其要善于使用一些内容生动,蕴含生活哲理的成语、典故、寓言故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启发与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教师的意见。教师平时要阅读、收集各种典故与新闻,积累生活与学习、自然与社会等各方面知识,随时引导学生从丰富的事例和辩证的道理中得到启发。
学生对教育影响的接受度与教师的沟通能力成正比,具有高水平沟通艺术的教师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倾听、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艺术的运用,了解学生的困扰,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信心,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水平,实现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循环。
参考文献:
[1]侯玮.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的艺术[J].现代交际,2010(10).
[2]杨春英,论有效沟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点评艺术 篇7
一、点评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点评可使学生定位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特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习,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同时,课堂点评对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点评艺术
(一)点评要有鼓励性。
中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自己提出的问题,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都希望得到教师公正的、热情的评价,教师的点评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鼓励性的、精炼的语言去点评,会如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吹拂温暖学生的心灵,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涟漪,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适当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多鼓励他们,会提高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如果一个人的优点、进步、成就得不到及时的赞美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他就会丧失信心。教师对回答得好的学生当然要毫不吝啬地鼓励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对即使答案有偏颇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也要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加以引导、激励。特别要鼓励那些成绩较差、平时不爱发言、偶尔举手的学生,让他们感到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鼓励性的点评对于刺激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活跃课堂的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二)点评要有教育性。
课堂上要多激励赏识,少批评指责,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当发现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存在偏差时,要通过明确、有针对性的评价来正确引导学生;当学生回答错误或偏激时,我们应委婉地进行批评指正。
(三)点评宜准确入微。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使学生更明智、更理性地进行学习。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片面地运用了肯定为主的教学原则,对一些错误的回答,教师却没能及时地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回答究竟是“错”,还是“对”。过分的模糊评价将导致学生的知识缺陷和是非不分,一句由衷的赞誉或夸奖,可能使他们终身受益,但教师的评价如果很随意、不明确,学生听了之后就犹如喝凉开水,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过多的廉价表扬会默然处置。
当学生的回答得好时,教师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当学生的回答残缺不全时,教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
(四)点评要有艺术性。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的点评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够正确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目光面对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点滴小事,容许学生犯错误。教师应学会幽默,使用艺术化的语言,讲究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对基础差的学生,评价应重在鼓励;对基础好的学生,评价要重在激励。教师一个不经意的赞许的眼神、一段赏识的话语,都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感情的升华,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五)开展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单一的,学生之间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学生自评,就是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如学生回答一个问题或自己完成练习后,独立思考、判断,想想自己在思考、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己进行反思和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素养。
学生之间的评价,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同学互评,可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促进人人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互评主要在于形成集团的标准、集体舆论,并内化为对学生有良好作用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使学生在相互评价、自我比较中获得自主发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彼此交流议论,来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课堂讨论,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勇于尝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智慧的挑战,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学习不再是烦琐的分析、机械的讲解,而变成了受学生强烈的认知需求驱使下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
学生评价别人的过程,也是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这是一种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发表自己不同的独特见解,最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点评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质量的点评是教师机智幽默的教学风格和热情求实的教学态度的凝聚点,是教师传授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临界点,是教师品德修养、语言技巧、创造思维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教师恰当把握点评艺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发剂,能够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掌握和运用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时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点评要有鼓励性,同时应有教育性,更不能模糊评价,要讲究点评语言的艺术性,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点评方式也不应该局限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篇8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含义
“所谓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交际目的,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 修辞妥帖的基础上,而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选择使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和独特、灵活、恰当的语言方式。”[2]
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就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教育时,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对中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在符合语句使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选择使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和独特、灵活、恰当的语言方式。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运用的重要性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互动的活动。所以, 教育者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中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教育者良好形象的树立。教育者的良好形象是通过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他的语言表达水平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教育者在与学生们进行交流时要发挥语言的魅力,使学生们通过语言, 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的真实关爱,感受到教育者渊博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对教育者产生喜欢、敬佩之感,从而为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情感基础。
2. 有利于良好沟通氛围的营造。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丰富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它们有新颖、生动、幽默等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积极使用网络语言。教育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并利用中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网络语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有利于交流的顺畅,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教育者在使用网络语言时要注意向中学生引导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点。
3. 有利于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条件。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成长阶段。这一时期,学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容易出现心理与行为的偏差。近年来,教师用 “语言暴力”伤害孩子的事件频频发现、震惊社会。殊不知这些语言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可磨灭的, “良言一句,三冬暖”[3],中学教师需要使用良言来温暖学生,与他们平等的进行交流与沟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与共鸣,从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运用的技巧
1. 巧妙运用词汇,提升语言表现力。我们知道房子是砖瓦的堆砌,而语言是词的堆砌。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运用生动、鲜活的词汇表达思想感情,精炼、准确地运用词、词组以及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可以更好地实现语言艺术效果。一位老师在讲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时,运用: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俗语,语言精练且易理解。
2. 灵活运用修辞,增强语言感染力。修辞是对语言的加工, 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段和技巧。修辞的种类多达数十种,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巧妙地使用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语言更加形象化,语言形式上也更具美感。毛泽东在分析实践问题时,独创了 “梨子哲学”: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4]他把实践比喻成吃梨子,使本来十分复杂的哲学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栩栩如生。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学习借鉴。
3. 恰当运用语气,合理把控节奏。语气不仅可以 “达意”,而且更擅长于 “传情”。节奏在语言中,在消解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以及吸引交际对方注意等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个词、一个句子,有时候说的语气节奏不同,含义和效果就有差别。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语气的委婉得体,注意语速要快慢有度,语调要高低起伏、抑扬顿挫,要合理停顿。
4. 巧用方言,发掘地方特色。中国是有着地域文化差异的国家,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比如南北文化,这些文化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方言。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曾说: “每一种方言都是一个知识体系”, “方言是一种很美妙的词语,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在依据国家统一标准( 普通话) 的前提下,教育者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巧用一些方言,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开展。
摘要:文章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出发,强调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教育者应把握语言艺术运用的技巧,巧妙、灵活、恰当地运用词汇、修辞、语气、节奏、方言等技巧,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
[2]刘玉瑛.思想政治工作语言艺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
[3]姜国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深层思考与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2):103.
谈艺术班政治课的分层教学 篇9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因材施教”原则和“生本教学”原则, 操作上有班别分层、班内分层等。以下笔者就县级中学的状况谈艺术班政治科的分层教学。
一、明确艺术班的层次定位, 做好班别分层
因为学科的特点, 一个政治教师通常要任教许多个不同层次的班别。要实施有效的教学, 教师就必须了解每个班的层次位置, 然后才能做好备课、授课、测练、评价等工作。现在县级中学的生源复杂, 普遍分层较多, 如许多学校单单文科类学生就分为重点班、次重点班、平行班、基础班、艺术班等。艺术班有其特点。一是“半途出家, 另谋出路”者多, 他们一般文化科基础薄弱, 但又需花相当多的时间学习学科知识和技能, 用于文化科的时间相应减少;二是部分学生纪律散漫, 抵触思想教育, 对政治科有偏见。所以艺术班整体上与纯文科班中最低层次的基础班相近, 甚至略低。
给艺术班作层次定位后, 学科教学的一系列工作必须跟进, 其中最重要的是备课和授课, 具体做法如下:
1. 带着分层的意识备课。
现今, 很多学校都要求集体备课, 但这远远不够。集体备课一般以级组同科教师为单位, 大家主要探讨研究的问题是针对中层班的, 所研究出来的方案很多时候是不适用于艺术班的。因此艺术班的教师需要把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有机结合, 对艺术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备课。如果有多个教师担任艺术班教学, 也可以由任教艺术班的教师进行小范围的集体备课, 这样效果就会更佳。
在备课中要针对艺术班层次水平“量身定做”一些教学方法、习题训练、考查方式等, 务求使学生学得上手, 并树立和保持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 带着换一种方式教学的意识授课。
有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广泛的欢迎。艺术班中, 较多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不大, 甚至反感, 要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就必须想办法使课堂趣味化。艺术班中, 较多学生对抽象的政治理论悟性不高, 所以教师就要把授课内容通俗化。艺术班中, 较多学生学习被动, 缺乏耐性, 教师在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操作上就得化繁为简。在实际课堂上具体做法有: (1) 设计精彩的情境导入,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讲解重要的内容。这样可以克服较多艺术生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不强的缺点。 (2) 把堂上默写常态化, 并预先布置要默写的内容或范围, 让学生通过默写获得短期收益。 (3) 对概念等重要知识的讲解画出关键词。 (4) 讲解较复杂的问题时, 联系学生的身边事物, 力求通俗浅白。
二、在班内分层教学中把艺术班的教学工作做细
与纯文科班相比, 艺术班的学生组成比较复杂。就政治科而言, 可以根据学生政治学科成绩和课堂反应情况分为高、中、低三层。其中, 高层学生学习政治有一定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强、成绩好, 但这层次的学生在艺术班中所占比例很少;低层学生思维混乱、记忆力弱、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 成绩又不理想;中间层次学生介于以上二者之间。
进行班内分层, 目的是施行更细的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教师建立一个分层教学的档案后,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给各层次学生设定近景目标。
对艺术班的大多数学生来说, 比较缺乏学习的耐力, 学习的自主性也较差, 需要有经常的刺激来维持学习的激情, 所以教师要善用“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策略。在细致了解学生的基础后,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目标, 让每层次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 在哲学常识的教学目标设计中, 知识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 可要求他们初步掌握基本的哲学概念、观点并运用这些知识完成一些基础性习题, 而对知识面较广、能力较强的学生, 就要明确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一些自主探究问题。这样的目标设计, 既可体现教师运用分层教学的教育策略, 又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教育过程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2. 针对学生层次设置堂上互动。
互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但对艺术班来说,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且整体偏弱, 如果互动环节设置不好, 那么通常耗时而效果不佳, 严重影响教学进程。比如提问式的互动, 可以采取分层递进的策略, 设问时必须明确问题的指向性, 即每一个层次的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既要有利于后进生、中等生的提高, 又能帮助优秀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讲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内容时, 可先列出两个矛盾辩证关系, 即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然后对低层生, 提出最基础的问题: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避免因知识跨度过大而使其无所适从, 失去信心;接着对中层生, 要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略加提高, 提出一些需经过思考后才能回答、通过比较分析才能判断的问题:事物的性质主要是有什么来决定的?解决问题关键要抓住什么?最后对高层生, 要设计一些较难、较深的问题, 启发、锻炼其概括、抽象思维的能力。尽量去运用这部分知识, 设问:请你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互联网信息传播加速的社会作用?
通过以上这些与教材内容和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的设置, 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 各有所得, 从而避免“优生吃不饱, 差生吃不了”的现象。
3.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艺术生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熟悉术科知识和技能, 用于文化科的学习时间有限, 文化科教师应注重学法指导,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艺术生个体之间, 文化科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的差异都较大, 教师只有分层指导才能行之有效。
低层学生, 由于他们原本希望通过分班“转型”而重新开始, 但始终摆脱不了文化科 (包括政治科) 的困扰, 因此通常心情比较急躁。政治科教师对他们要降低要求, 鼓励尽己所能去学习。重点引导他们记忆, 掌握基本的概念及其联系, 理解基本知识, 掌握答题的基本要求。具体做法如: (1) 给他们制订默写计划, 随时抽查; (2) 建立典型题目训练本, 加强重点知识及题型训练; (3) 在教辅资料中完成较为基础的题目。
中层学生, 通常还存在一些模糊点、疑惑点, 所以应该以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夯实基础, 理清知识脉络, 使知识系统化, 理解并运用主要知识规范答题为要务。具体做法: (1) 建立默写本, 定期检查; (2) 建立纠错本, 要求学生从错题中总结经验教训; (3) 指导学生编写知识网络图; (4) 在教辅资料中除了完成基础题外, 还要完成一些变式题和分析性题目。
高层学生, 在艺术班中凤毛麟角, 因此备受关注。他们通常学习能力较强, 知识理解能力强。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分析问题不够透彻或顾及术科学习而忽略政治科的时间安排, 对前者可做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个别辅导, 对后者则要多关注和提醒。
三、分层教学的感悟
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以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解疑, 另一方面要投入很多时间, 以保证分层教学的有效完成。所以, 在学校分工安排时, 应尽量不要让一个教师担任多个层次的班别;站在教师的角度, 则要把分层教学的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联系, 注意教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适度适量地实施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沈呈民.“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http://www.edu.cn/20011017/3005335.shtml, 2003.6.2.
[2]李源.高二化学分层教学的探索, http://www.gdzyzx.com.cn/zyjy/No2/page4.htm, 2003.6.3.
[3]邵贵荣.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科学教育, 2008 (3) .
浅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10
关键词:语言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
一、语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语言是指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 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语言主要的功能是人们利用语言可以进行交际和思维。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 它是指语言能够被人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情感。语言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可以进行思维, 它是指语言在人类抽象思维中, 具有表达概念、判断和推理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传递活动, 同样也离不开语言, 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比作“灵魂”的话, 那么语言就是“肉体”, 只有依附于肉体才能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是不能进行的, 所以要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让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好的成果, 教师就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美。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学也讲究语言的艺术美。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运用语言艺术美, 来取得最佳的育人目的。
二、运用语言艺术增强教学效果
(一) 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是互动活动,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关系, 更是一个情感的传递过程。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 教师不仅要用正确的语音、语义, 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教学语言, 对教材内容、所讲问题等进行阐释, 更重要的是要饱含深厚的情感, 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 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吸引学生。如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上,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激励性的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融洽的学习氛围。
语言之所以能给人以力量, 是因为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在教学中, 教师要贯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的原则。学生是主体, 教师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进行教学时, 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语言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 思想政治课教师来说, 要想改变政治课枯燥、抽象、沉闷的现象, 要使政治课堂彰显艺术魅力, 就必须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实现政治课教学的艺术化。
(二) 幽默的语言彰显思想政治课魅力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让人容易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正是“严肃的真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幽默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对立。实践表明, 教师在教学时运用幽默的语言, 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隔阂, 而且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为了创造一个水乳交融的最佳学习氛围, 政治教师要苦练基本功, 提高语言风趣幽默的表达能力。一味地说教, 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生动形象的比喻, 深入浅出的讲解, 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 能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 我们要不断地丰富自己语言, 尽显政治课的语言特点, 形成自己的语言艺术。
(三) 节奏和谐抑扬顿挫, 彰显语言魅力
语速快慢、力度大小、语调升降等是构成教学节奏的基本因素。教师处理好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假如教师语言平淡, 语调单一, 使原本愿意听课的学生也会走神, 甚至昏昏欲睡或者玩手机或做其他的动作, 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恰当控制语速, 快慢适当。教师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 能让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在一堂课的开始,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语速要慢, 而学生思维进入正常轨道后, 为节省时间, 语速要快。分析重点和难点时, 教师语速一定要放慢, 一般材料的学习, 语速可适当加快。
总之, 教师语速无论快慢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而定, 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这样语调起伏的变化伴随着感情的抑扬顿挫, 会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 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 肢体语言作为辅助, 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教学语言具有神奇的功效, 除了口语和书面语之外, 还有另一种教学语言形式———肢体语言, 对教学同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肢体语言, 是一种借助于人体的姿态、表情、手势, 来传递感情、信息的无声手段。肢体语言一般可分为姿态、表情、手势等。教师在上课时, 一般都采用站立的姿势:身体直立, 双手自然下垂。表情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辅助手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教师的脸色和眼神在教学中发挥着妙用。教师上课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 不同的手势能传递出不同的内心活动和各种微妙的情感。肢体语言在我们的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能增强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运用口语和书面语外, 如果能够结合肢体语言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 有趣、充满活力, 更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充满期待,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我们能把口语和肢体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有幽默风趣的语言, 又有得体的教学体态, 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 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艺术和教学体态语言相结合, 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积极、稳定、饱满的情感,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良好的情感激励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 创设良好的思政课课堂氛围是达到和完成教学目的与任务的重要条件。如讲形势政策课时, 教师应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在讲到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时, 教师情绪激昂、表情兴奋, 对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 教师的情绪感染了学生, 学生会和教师产生共鸣, 师生互动, 配合默契, 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 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无数的实例证明课堂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 教师要综合运用教学语言艺术, 运用语言魅力, 来增强教学效果, 达到最佳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东方, 《谈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J].成功 (教育)
[2].高鸣, 《谈教师的人格美和语言美》[J], 安徽教育
[3].贾江平, 《变“枯燥”为“鲜活”》[J], 江苏教育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语言艺术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027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准确、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所创造的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讲究语言技能,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语言艺术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学语言要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
首先,教学语言要准确。初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知识、法律知识、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它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很多,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可见,政治教师所承担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有着育人的重任。教师对知识、概念的表达准确与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人的准则和态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不能有半点的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比如在学习粤教版九年级《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阐述我国的两会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大代表的议案与政协委员提案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人大代表的议案一经通过,就具有法律效力;而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政协委员提案是民主监督的一种形式,没有法律的约束力。另外,人大代表议案,一般只在大会期间提出,而政协委员提案,既可在全体会议期间提出,也可在休会期间提出。笔者准确地讲解这两者的职能和地位以便学生能更好的区分它们,从而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教学语言思路要清晰。在一节课里,要讲授的内容很多,思想政治课本身理论性比较强,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语言设计时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抓住重点。对重点内容要详细讲解,并围绕重点内容适当设问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非重点的内容可以略讲,甚至不讲。
另外,思想政治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使自己的课堂力求准确无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语言要亲切热情,具有激励性
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方法上要创造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气氛,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而亲切热情的教学语言正是创造此种气氛的重要途径。学生若能亲其师,便会信其道。比如:让学生回答问题,尤其是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会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热情的语调告诉他:“不要紧张,胆子大些,错了也没有关系。”如果学生答对了,教师应用高兴的语气给予表扬:“你回答的很好,要继续发扬!”如果回答不准确,词不达意时,教师应肯定其正确的地方,并鼓励他说:“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坐下再考虑一下。”对于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更要多鼓励,千万不能用讽刺或挖苦的语言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拥有阳光。在课堂上,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
同时,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学语言是用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此,教师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运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所熟知的先进事迹来启发学生,比如可以讲述那些艰苦奋斗的企业家、学者和先进人物的故事,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比如在学习七年级《自立自强》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结束语:“我们熟知的桑兰,用微笑面对伤痛,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感动;张海迪大姐姐,十几年自强不息,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成就征服了无数正常人;还有英国物理学家霍金,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成为人类星空中耀眼的一颗科学巨星!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如果能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取得的成就是不是会比他们更大呢?”笔者以激励性的语言,给整堂课奠定了正义的基调,鼓舞了学生的士气,在这样的气氛中,使学生深受启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要亲切热情,注重用激励性语言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具有感染性
思想政治课堂的枯燥、抽象、沉闷是学生讨厌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原因,空泛的说教让学生反感。心理学家认为,任何学生都喜欢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讲解,课堂效果会明显不一样。法国著名演讲专家海因兹雷曼麦曾经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歇后语或俗语等,运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来说明抽象费解的理论观点,使所说明的道理具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说服力。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社会身份与社会责任》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社会是由无数人际关系组成的网络,每个人都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结子”,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清代(下转第36页)(上接第27页)有个秀才,他上有父亲,下有儿子,他在家庭中既当儿子又当父亲,而秀才的父亲和秀才的儿子都是状元。秀才在家里吵架,他跟父亲吵架是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儿子是状元,你儿子呢?”他跟儿子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父亲是状元,你父亲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并对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角色,是人际关系网络的结子这一道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又如在讲到九年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时,批评有些人缺乏远大理想和“一切向钱看”时,笔者这样讲道:“在这些人的眼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可使教学语言产生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而运用一些下流的语言或编造一些低级庸俗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大笑。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课堂教学的严肃性,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毫无益处的。因此,语言的幽默风趣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一个“度”,一定要恰如其分,要结合教学内容,要有感染力,能引起学生共鸣,否则把幽默庸俗化了,失去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意义。
放眼当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提高语言的表达艺术性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所努力追求的。在课改的大潮中,教师要努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营造出一种学生乐学善学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田庚.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 金子明.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EB/OL].http://gaokao.zxxk.com/Article/33930.html.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篇12
一、巧用歌词开头
中学生活泼好动, 能歌善舞, 他们对歌曲接受得较快, 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歌曲开头, 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生活气息,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觉得政治课是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 使他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学习知识。如在讲《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一节时, 我对学生放了一曲《南泥湾》, 从花篮的花儿香, 唱出在革命战争的艰苦年代, 八路军第359旅屯垦南泥湾, 又学习又生产, 克服困难掀起大生产运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理想转化为现实的重要条件,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发扬光大, 需要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缩短现实与理论之间的距离, 以增强知识的吸引力。这样一来, 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运用耐人寻味的事例开头
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耐人寻味的事例,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展开思维, 丰富联想, 而且可以使学生从美的感受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 引发生活的思考。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名人轶事及事例导入新课。如在讲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这一节时, 我讲了两个故事, 一是河北电视台报道的一件事情:省城众多卖米的商贩, 其中有一老者既卖米又卖沙子, 凡是买米者, 必须连沙子一块买, 价格同等。理由:别人的米掺了沙子, 他没掺但他不愿吃亏, 于是出现这种怪现象, 有趣的是人们反倒争相购买。二是《综艺大观》请你参加栏目, 一老者拉车, 偷拍过往行人对老者的表现、态度。在过往的21个行人中, 有16人上去帮忙, 学生听了感到十分惊奇, 同时又感到极大的兴趣, 这时我就引导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取得重大成效, 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提高全民族素质, 来引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三、运用扣人心弦的疑问开头
“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 疑问能促使人们强烈的求知欲, 点燃思维的火花。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巧妙地以疑问开头, 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时, 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解放后, 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把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才使他们分别从封建制的、奴隶制的、甚至是原始公社制的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否意味着人类创造历史, 能随意改变、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这样一语中的、直截了当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再如讲完我国国情一课后, 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雨水对农作物的收成是有益还是有害?”刚说完, 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有益”, 既然有益, 那么雨水越多对农作物越有益吗?这样,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彼此讨论着, 于是我因势利导, 告诉他们认识这个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要分析是什么性质的雨水, 然后分析雨量的适中程度。这样一来针对我国人口众多, 资源、环境问题等国情必须采取相应的计划生育等措施, 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四、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开头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漫画, 可以增强教学幽默性, 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去欣赏, 探讨隐含其中的道理。如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时, 我出示了“黄河”与“长江”———对话的漫画:黄河:“长江、长江, 我是黄河!”长江:“黄河、黄河, 我是黄河!”从而理解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此外运用图表, 也是常见方法, 能使概念清晰明了, 讲我国人口现状特征时, 参照中国与美、英、法等几国总人口比较, 便一目了然。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艺术】推荐阅读: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技巧09-18
中学政治教学的改革08-18
中学政治教学的新思考10-21
后溪中学初三政治课教学反思07-06
中学政治教学反思05-18
中学政治教学策略10-08
中学政治教学心得09-06
传统教学原则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应用10-06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05-14
对中学政治教学评价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