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技巧

2024-09-18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技巧(共7篇)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技巧 篇1

一、教师首先要熟知创新学习理念

1.深谙学习概念

研究知识、效法先例、获得技能谓之学;反复揣摩、长期熏修、由熟至巧谓之习。学习可由教授而获, 可由体验而得, 之后建立新的精神结构, 整个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 即为学习。

2.学习需要创新

学习需要创新。创新, 是认识能力提高之源根, 实践能力增强之领袖, 是快速前进之金绳, 是正确发展之道本, 是素质进步之法要, 是掌握知识真谛之指南, 创新, 其超万有而独尊, 历百代而超然;有了创新思想, 即可抬高觉悟、提升素质;有了创新思想, 即能义海涌胸臆、智岳凝耳目。创新, 不可或缺;创新, 至堪重要。创新让学习增加了意义, 创新让学习变得多姿多彩;创新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创新会完美地完成学习的需要。

3.创新学习的意义

有创新, 就有优异的成绩;有创新, 就有领悟方面的飞跃;在学习方面, 要有新的认识, 要整个提升我们的思维水平, 要在创新的观念方面有一个清晰地认识。正确的创新, 增进学习的活力;快速的创新, 走出旧的藩篱。缺乏创新, 观念落后, 导致学习平庸、没有成绩, 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缺乏生机与锐气。

4.理解“学习”的内涵

创新学习, 要深刻理解“学习”的内涵, 培养全新的学习理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健全学习机制, 符合时代要求;创新学习, 要高瞻远瞩、脚踏实地、明辨慎思。

5.创新学习的过程

创新学习是一个哲学概念, 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 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决条件, 是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 是增强学习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 是对客观世界与时俱进的把握, 是对创造精神的开拓, 是对时代发展潮流的跟随, 科学的学习方法得到确立, 学习的质量就能够提高, 学习就会受到全新理念的引领, 学习就不是一种机械的复制;创新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灵活的方式, 它丰富多彩, 学习的理念多元化, 学习效果能够得到保证, 学习环境温馨湛寂, 能够提高认识水平、加强改进学风, 解决了学习的形式主义问题。

二、课程设置不要蹈常袭故

众所周知, 课程设置个性化与多样化会提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但是如何制定就需要教师悉心研磨了。地理教学, 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 惟其如此才能够适应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教学中要采用开放模式教学,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让他们不仅仅有自觉性, 而且要有自主权, 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条件、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欢学习的地理项目, 教师因材施教, 给予每一个同学充分的帮助, 给学生创造条件, 以多样化的课程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 以无限的关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让所有的同学们都感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 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对学生一视同仁, 教学不断反思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 学生亦复如是, 有一些学生成绩差、不喜欢学习在所难免;常听同事喟然长叹, 说那些学生是“烂泥扶不上墙”“朽木不可雕”, 我也曾一度为此迷惘和烦恼过。但是, 随着不断的反思和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了点“石”成”金”之术, 感谢教学反思, 是它赐予我金钥匙, 让我打开学生的心门;感谢发达的教学资源, 是它给予我营养, 一路伴我成长, 是它赋予我力量, 让我有勇气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今后的教学道路上, 一定会有艰难和坎坷。但是, 我坚信, 只要不断反思, 困难一定会迎刃而解。

四、提高自我

黄宗羲曾经说过:“闻之未闻、业之未精, 有惑而不能解, 则非师矣。”所以, 我一直苦练扎实的理论知识基本功, 要求自己具有执著的敬业、乐业精神。我深知, 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 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自己提高了, 引导学生自然水到渠成,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水涨船高, 惟其如此, 才能够实践性的把地理学习与其它学科相辅相成, 为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地理教学要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阶段正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的阶段, 也是多变的阶段。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就应该随时随地的观察学生的一行一动, 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情感教育。初中生情感的基本特征是:情感日益丰富、深刻, 并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但他们的情绪富于冲动性, 且不够稳定, 所以说初中生的情感两极化非常明显。他们的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感动, 也易于被不良环境因素所吸引。怎样才能促使初中生的情感向健康方向所发展, 这是每位老师认真思考和认真对待的大问题。也是百年树人, 为国分忧, 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健康美德代代相传的大问题。只重学分不重德分这是万万要不得的。由于我所在的教学地点在河北省省会, 此处在古代属于燕赵大地, 所以, 我发挥地理学科特点, 利用燕赵大地英雄辈出、人才济济的燕赵文明对学生进行教育, 激发学生们向本地古代的先人学习, 效果良好。

六、巧用其他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地理与语文科普文章的联系

艺术是相通的, 各学科也是如此。教学要将之融会贯通, 是地理教学饶有趣味。语文《死海不死》就属于科普文章, 此文涉及历史故事、地理特点, 和地理知识联系密切, 穿插讲来, 津津有味, 相得益彰。

2.地理和古代诗歌的联系

北朝民歌《敕勒川》, 很多学生能够倒背如流, 授课中我引用够这首诗歌, 诗歌描述的就是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 北方草原环境优美, 牛羊成群, 地形辽阔, 气候温和, 草原广阔, 如此加强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不再觉得地理是枯燥的课程。

3.地理和历史故事的结合

《中国的商业》教学中, 说到商业的概念, 我给同学们说, 周文王灭商朝以后建西周, 原商朝臣民, 就叫“商人”, 他们没有土地, 无法生存, 逼不得已只好去经商, “商人”之称由此而来, 在古代, 士农工商, 商排在最后, 就是瞧不起商人之意, 就是周朝的遗风。学生们听得屏气凝神, 沉浸在故事之中。

综上所述, 地理教学方法繁多不一而足, 难可俱陈。只要教师注重教学方法, 研磨“功夫在诗外”的奥秘, 一定会让学生们喜欢上地理, 一定会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春光熠熠、春风融融。

摘要:从教师应熟知创新学习理念谈起, 分析了其中的几个细节, 阐述了课程设置切勿蹈常袭故, 归纳了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及不断反思和提高自我的见解, 提出了应以巧用其他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关键词:地理教学,创新学习,课程设置,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钱大宇.地理教学奥秘探微.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11.

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篇2

阅读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洋思教学模式中提倡学生先“学”后“教”。先“学”阶段包括学生看书自学和检测自学效果两个环节, “自学”是指学生按照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文, 用学生认真地看书, 代替老师传授课本知识。每学一篇新课文, 学生的学都是从阅读开始。阅读活动的开始, 学生便与教材 (课本) 之间发生交流, 运用平时积累的信息经验, 对课文进行消化、理解并要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结合自身的认识, 对课文所描写的时代给予自己的评价, 此时教师及时的引导, 让学生由课文当时的社会背景思考到“自身”。如此通过阅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由表层理解到更深层的寓意, 达到由课文到生活再到自己的境界。

一、整体阅读

在课文教学中, 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首先要进行整体阅读, 在整体阅读时要分辨文章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要求不同。如阅读散文时要了解作者选取什么事物材料来写的, 了解事物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作者展开了哪些联想,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方式。例如,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阅读时, 要分析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八年前在车站父亲送别儿子情景的详细记叙和具体描写, 来表达父亲疼爱儿子的深挚感情以及作者在生活中的惨淡, 精神压抑的困境中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二、段落阅读

在段落阅读中, 要明确段落内容与全篇课文的关系, 分清层次, 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联系,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有它相对的独立性, 应根据文章内容确定和分析段落中的关键词句。1.抓住中心句, 中心句多是陈述句, 其位置多在段尾;2.抓修饰语, 它使课文内容更具体、形象、生动;3.抓中心语, 中心语陈述的内容往往是句子的中心意思所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捕鸟的语句:“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要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这段文字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写出了闰土父亲传授的捕鸟方法, 从而具体描绘冬天中百草园的乐趣。突出主题:“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 掌握课文内容, 我们可运用“求异法”, 在课堂结束时,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共同特点的文章, 通过阅读, 将相异点列出来, 进行对照分析。如:鲁迅的《孔乙已》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 反映的主题是一样的, 通过悲剧人物的描写批判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迫害, 但反映形式不同, 《孔乙已》着重对人物悲剧性格的渲染, 而《范进中举》着重强调人物悲剧性的结局, 学生通过阅读, 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境遇, 性格及写作特点的异同进行比较, 加深认识。

三、课外阅读要精选材料

除了课程资源外, 学生还能从图书馆查阅各类书籍, 而今天, 我们常用的是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在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 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 学生可自由选择时间阅读学习资料。但读什么却大有讲究, 因为开卷未必都有益, 精选阅读材料是指导学生阅读的重要一步, 要选对学生的思想与道德起熏陶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而且难度适中,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选材。过简, 使学生懒于思考;过深, 难度大使学生失去兴趣。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学生的阅读有所得, 学有所用。通过阅读的桥梁, 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摘要:本文从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出发, 笔者从整体阅读、段落阅读及课外阅读三个方面着眼, 用实例论证并阐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技能.陈莉蓉.《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第01期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李雪.《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第02期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篇3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搞好课堂教学, 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教师素质内涵十分丰富, 具体表现为, 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勤奋工作, 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团结互助, 热爱学生, 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较强的法制观念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除此以外, 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较强的工作能力。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过好“四关”, 基本功关、教材关、教法关、学法指导关。教师基本功不仅包括一手漂亮的“三笔”字,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还要能熟练运用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总之, 作为教师, 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才观, 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 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称得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二、加强业务学习、参加继续教育, 是提高教学艺术性的有力保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 知识的更新, 教师必须参加继续教育, 加强业务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特别是作为政治课教师, 加强自身的学习尤为重要, 如果政治课教师不持之以恒地坚持读书看报, 收看电视新闻, 就必然跟不上形势, 所讲的课就会照本宣科、枯燥无味, 学生也无法喜欢, 这样也就没法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教师要搞好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上好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原则。政治教师必须掌握实际, 要做到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另外, 知识的综合化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而设置科学的综合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世界趋势。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只注意专业学科教育的“高、精、尖”, 还应具备广博、宽泛、融会贯通的许多学科知识, 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这也是造就学者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老师必须勤于学习, 广泛涉猎, 善于积累, 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 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 亦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应在目标观、主体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资源观等方面发生转变, 而教学观、师生观的转变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加强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转变观念, 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提高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

三、精心备课和周密的课前准备, 是提高政治课教学艺术的前提

精心备课才能授好每一节课, 备好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备课, 首先是备教材。第一, 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 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第二, 认真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重要一环, 教材包括教师上课用的课本、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教辅资料等。要充分利用好教学参考资料, 吸取其中有价值的, 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 具有时效性的资料成分。还要查阅相关资料, 包括学生在用的资料中的典型习题以及报纸、电视、网络不断更新的资料。第三,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首要成分, 是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 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 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其次, 备课要备学生。备课, 不但要备老师怎么教, 更要备学生怎么学, 备课应从学生的角度设计。第一,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了解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时, 将遇到的思想障碍和理解误区, 摸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识储备;第二, 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设想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三, 能从学生是否理解的角度来安排适当的教学程序, 用有趣的资料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四, 考虑到课堂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意想不到的问题, 随机应变。备课同时要备教法, 即同样的内容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传达出来才最有效, 最能吸引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如何精心作好准备, 策划教学情境和活动环节是搞好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和活动环节等, 必须有一个精心设计, 这样才能授好课。

四、课堂教学环节, 是政治课教学艺术性的展示舞台

课堂四十五分钟, 是政治课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艺术风采、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舞台,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爱憎分明、态度诚恳、感情真挚, 处理好认知与情感的关系。政治课教师的每句话都要发自内心, 不虚情假意, 否则就难以拨动受教育者的心弦, 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要时刻更新。思想政治课不同于一般课程,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国际国内基本形势和任务给思想政治课以新的活力。教师要把思想政治课同国际国内的形势紧密结合起来, 要有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 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 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讲“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个重点时, 可列举我国近十年来电脑发展的情况, 说明电脑价格是价值规律的必然结果。

2. 语言要简洁风趣。准确、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寓言、典故、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 使教学具有较强的哲理和引力。讲“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一难点时, 首先笔者讲了一个故事, 学生饶有兴趣。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技巧 篇4

1. 审题要有全面性

审题是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前提所在。学生在答题之前要认真审题,对整体的题目有一个完整全面的了解,不要漏掉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审题要有全面性。审题对学生的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对题目中的信息迅速地在头脑中呈现出答题的体系,在题目中找到与答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解读,要明确这道题目的设计的知识范围是什么,题目中需要分析的对象是什么,要用哪些知识点进行解答等等。例如,在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过程中,比较多的出现的是材料分析题,对待材料分析题目,学生要对整段的材料进行分析,然后分出层次,分段分层次进行具体地分析,善于抓住材料中关键性语句,进行勾勒,重点分析。例如,在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过程中,出现图表性的题目,要首先看图表的标题是什么,涉及到的哪一部分的知识内容,然后看图表所呈现的具体信息,横向纵向都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不能忽视图表的注释,往往在注释中存在着解题的关键所在,能够为解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 答题要有逻辑性

在审题之后,对题目进行了具体分析后,之后进行答题,可以在答题前先在草稿纸上简单列出答题的答题思路,一个简略的提纲,这样便于学生在答题时有条理性,不要想到一句写一句,使答题的内容混乱,没有逻辑性和条理性,使阅卷教师产生不好的印象。首先要明确题目在问什么,明确具体的答题的知识范围是什么,一般而言,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这些知识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所以不能弄混知识点,知识点之间不能出现混乱;其次,在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过程中,解题的答案不能一句话到头,没有层次,没有逻辑,要注意分段和分层次,使答题的内容有逻辑性,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比较容易的出现的题目类型进行归类总结,指导学生如何答题。例如,在面对“反映了什么”此类的问题时,这类的题目可以是材料出题,也可以是图表出题,提出的问题一般为“材料中反映了什么问题”,“图表向我们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等等,解答这类问题时,学生要将材料整体化,然后再层次化,将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和问题,用课本中的知识,加以复述并解答,对题目中反映的信息要全面把握,不能漏掉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整合,有逻辑地进行解题。

3. 叙述要有针对性

学生在答题时要时刻注意题目问的是什么,题目问的是什么就答什么,答题要有针对性,不能脱离题目,偏离题目进行答题。在审题过程中,对材料的整体进行分层次的分析之后,就要明确答题的任务是什么,弄清楚题目所问的是哪部分的知识,问题涉及到的主体是什么,题目是在让解答哪些具体问题,要问什么答什么,有重点,有侧重,要全面。并且在答题时,要善于联系材料,答题过程中不脱离材料,将具体的知识点与材料进行紧密结合,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结合,在对材料进行概括时可以直接引用材料原话,也可以将材料进行提炼。学生在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答题过程中,在答题的表述上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材料内容。例如,在解答“物质决定意识”方面的题目时,可以先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写出,再写“物质决定意识”的方法论,后面就要理论与材料相联系,可以这样写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材料中哪里体现了实际,哪里体现了这个原理等等。

教师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技巧指导,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在试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在政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有整体的观念,能够从整体上对知识有所把握,对政治的整体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和完整的体系。好的解题技巧能够帮助学生审题和答题,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不断探索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技巧,更好地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对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解题的能力。

摘要:高中政治的主观性试题在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占有一定比较大的比重,并且从近些年试卷出题来看,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越来越侧重于考察学生对于高中政治知识的整体掌握,并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全面分析并进行答题。学生进行关于高中政治主观性试题方面进行解题技巧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水平。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5

1. 课外阅读法。

我认为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内, 也可以在课外。为学生搜集时政材料, 对每个热点问题给出一到两个提示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 , 做为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阅读。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是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的, 既节约了课堂时间,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既可使课堂所学的知识在课后进一步得到内化, 也可使即将要学的知识在课前就得到预习。

2. 问题法。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 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 拨动学生的心弦, 点燃学生好奇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 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 解决问题的喜悦。

3.主题讨论法。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是教师事先确定一个主题, 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可以根据教学目标, 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 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 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针锋相对的论辩式讨论;还可以围绕一个中心,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以社会调查的结果作为论据进行调研式交流讨论。在讨论中, 学生唱主角, 积极探究, 使其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4.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 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 增加教学容量, 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 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创设情境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 除了一般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外, 应着重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在利用情境解决问题时, 要注重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训练。发散思维的品质就是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其中变通性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思维品质之一, 它是指思维能变化多端、不拘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质。当我们创设一种情境时, 教师要能举一反三,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概念和原理, 并把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 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2.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 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 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 看待问题才有深度, 才能看得准、看得远, 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

3. 用于创设情境的材料要精, 而不能滥。

首先要克服那种认为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误区, 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也要有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 要注意经常变换创设情境的方式, 否则, 学生会认为这太“滥”了, “没味道”, 而情境激趣的功能则荡然无存。再次, 运用的情境材料不能是学生已经了解得差不多的热点, 而应当是学生不太了解的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机智之光的闪耀, 出人意料的教学创造, 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思想政治课的情境创设而言, 我觉得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知识, 才能及时地捕捉社会热点, 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教师也只有具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 看待问题才有深度, 才能看得准、看得远, 而这也正是学生所崇敬的地方。

2.在教学上要有民主精神。不管采取哪种手段创设情境, 教师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同时也应承认学生的认知过程, 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 增强心理相容性, 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综上所述, 教学情境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完美的结合, 使知识的索取和情境的欢愉凝成教与学的统一, 从而唤起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崇高、探索未来的热情。

摘要:教学情境, 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创设教学情境, 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 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 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 感到有迫切的需要, 才能认真学、主动学, 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技巧 篇6

据《辞源》解释, “体验”既有“领悟”“设身处地”的含义, 又有“实行”“以身体之”的含义。在教育学的“体验”尤其涵义独特。教育学中的体验, “既是一种活动, 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 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 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据此认识, 我们认为所谓的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已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 并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模式。它要求教师根据所讲授的不同内容, 设计出不同的体验情境, 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二、中学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 贯彻体验式教学方式是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 因此,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

1. 中学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如前所述, 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已有经验来认识周围事物, 并认识、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模式。笔者认为在体验式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下原则:第一, 主体性原则;第二, 开放性原则;第三, 互动性原则。

2. 中学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1) 课堂情境体验法。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 因此在中学政治课中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显得异常重要。所谓的课堂情境体验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 让学生切身理解中学政治课的内容, 进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获得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的一种教学方式。

(2) 课堂阅读感悟法。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通过阅读, 可以使学生体验真善美、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认识自己, 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阅读体验教学中要注意取舍, 阅读材料异常丰富, 我们应该选择一些适合当代中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材料进行阅读。

(3) 回归生活体验法。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但是现实却恰恰相反, 当前中学政治课程教学呈现一种政治化、理想化的倾向, 而对于生活化关照却不足。这就陷入这样一种误区, 即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生活相形渐远。回归生活体验法就是适应这一理念而提出的, “回归生活体验法, 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体会、应用、检验所学理论。”这样, 在中学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 学生便会与社会生活产生共鸣, 有利于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感悟生活, 有利于他们创造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三、中学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实践证明,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学政治课教学运用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 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 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有一个“度”, 即不能为了过分追求课堂效果冲淡课堂教学的内容, 否则即使看起来花样翻新, 课堂热闹, 对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效果也全无用处。总之, 只要我们坚持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模式, 以课堂内容传授为目的, 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 中学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摘要:目前我国中学政治课教学在实践中呈现出一定的不足,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为教师提供了一条解决当前教育困境的全新思路。本文在阐述体验式教学的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情况, 对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构建。实践证明,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 可以使得中学政治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学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1 (12) :23.

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创新 篇7

1 新课改理念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设置创新环境

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最佳的思想氛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 有很大的可塑性。同时, 他们的依赖性也很强, 期待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的这种向师心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知识和情感两条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完成的。其中情感的协调和渗透对知识、智能任务的完成起到催化作用。”因此,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唤起学生的“爱师”情感,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改善自己的教学艺术, 以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 以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 以豪迈的激情感染学生。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政治教师如果知识丰富, 讲课时文采飞扬、妙趣横生, 分析问题深入浅出, 语言生动有趣, 学生就会被教师的讲课深深吸引, 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佩服、“欣赏”心理, 进而喜欢教师, 喜欢教师所教的科目, 引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 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 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 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 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 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设想,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从教学方法改革上看,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主要采取“三新一导”教学法。

“一新”是指时事背景材料新。政治课教学的时政性相当强, 因此大容量的时事背景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名政治教师, 课前的阅读及学习量必须充足, 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 搜集必备的时事资料, 以便自如地运用所积累的时事材料论证观点, 阐述道理, 并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是指思维方法训练新。理论性强是政治课的一大突出特点, 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能够化繁为简, 寓理于情, 在生动活泼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在师生的感情交流之中传授知识。进而在生活中帮助学生去应对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 帮助学生学会生活, 学会思维。

“三新”是指现代化教学手段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学媒介日益进入课堂, 广泛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诸如电影, 电视, 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传统教学模式, 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 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今天每一位中学教师面临的一个亟待提高的问题, 一些基本的教学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rontPage等应该熟练掌握运用, 通过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为教学内容的充分展开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和手段。

“一导”即对政治课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就是从教会学生学习入手, 使政治课教学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复习的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设问的典型性、延伸性、扩展性, 以问带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要导在点子上, 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帮助学生自己闯出一条成功的学习之路。

3 结合教学实际, 培养创新思维

3.1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成功的前提.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 才想学, 爱学, 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的欲望, 才能主动学习和掌握好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一个生动真实的事例, 一句幽默诙谐的语言, 一个恰当巧妙的比喻, 一段充满激情的讲解……都会激发学生的细致观察, 独立思考, 深入分析, 广阔想象, 使学生兴趣浓郁, 思想活跃, 在此基础上置疑启发, 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诱导发散思维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发散思维的培养.早期的创造研究认为:发散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创造能力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因此, 通过老师的发散设疑, 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毫无压力和束缚的自由讨论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3.3 联系实际, 增强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 并非易事, 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中学生接受的信息增多, 视野开阔, 知识面广。因此, 在教学中不宜过多地进行理论分析, 而应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点, 引导他们密切关注社会现实, 联系自身的思想实际, 掌握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教材, 并在观察分析大量材料、信息过程中, 悟出道理,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培养创新思维。

3.4 设置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今思想政治课的考试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 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过程中精心设置练习题使学生在做练习题中进行多元思维, 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系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科技在创新, 文化在创新, 经济在创新。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 创新的人才要靠创新的教育来培养, 创新的教育要靠创新的教师来实践。在新形势下,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的新要求, 充分开发学生个体潜能, 从而提高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素质,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把握时代脉搏, 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创新型人才。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脚步已进入了中学课堂教学, 并不断地深入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学核心,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 让课堂充满着跳跃的音符, 创造的活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设置创新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创新意识;营造课堂“敢问”氛围, 培养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求异发散思维;注重社会课堂实践, 完善创新能力。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环境,创新学习

参考文献

[1]卢书兵.中学政治创新教法—课堂组织艺术[M].学苑出版社.

上一篇:指标改进下一篇:数字地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