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政治辩论课的教学设计技巧(精选3篇)
浅析高中政治辩论课的教学设计技巧 篇1
浅析高中政治辩论课的教学设计技巧
泉州城东中学 林燕芬
摘要:高中政治辩论课是贯彻课改精神,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构建互动的多维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式。要在辩论课中取得良好的效应,笔者认为要具备五巧:即巧引、巧题、巧时、巧导、巧结。
关键词:新课改 创设 辩论
多维互动、和谐发展、创新等均是新课改的理念,其中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始终贯彻课改精神,并尽可能创设情境,采取多种方式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构建互动的多维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那么辩论课是其中有效的方式之一。下面本人就谈谈辩论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巧用。
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而中学生尤其高中生正处在求知求学的关键阶段,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如果这种欲望和好奇心都能恰当适时地给予满足,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何式何时给予满足呢?美国“结构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法”,即把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发条”,把带有诱导性的问题作为“温床”,来强化探究需要,引起求知欲望,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种方法值得借鉴。因为他设置的种种质疑启问,都把教学杠杆的支点安放在离学生思维启动最近的地方,都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提出,再经过学生七嘴八舌的论辩和教师拔云驱雾般地启导点拔,就会引起知识的增值、繁愆和裂变,就会使教学在未知的探究中产生巨大的创造效应和璀灿的美感光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求知疑惑情况,适时地开展辩论,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进而畅所欲言、相互交流,达到去疑解惑、明辨是非的效果。
而要在辩论课中取得良好的的效应,笔者认为要具备五“巧”。即巧“引”、巧“题”、巧“时”、巧“导”、巧“结”。
一、巧“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根据知识体系和实际需要,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活动犹如“登山探宝”,教师作为带路的“向导”,必须先入宝山,探明知识的一珠一玑,并能“登临山巅”,居高临下,一览全貌,观测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的纵横联系,逻辑结构以及过渡关卡,“山头”几座,“沟壑”几条,都要了然于胸,然后指点进攻的方向和目标。所以教学的艺术首先表现在深钻和吃透教材上,只有牢牢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结构(基本定义、原理),才能为教学方法的确立奠定基础,做到心中有数,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焦点思考、设疑。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中谈到如何辩证看待传统文化时,出现对文化两种迥然不同的态度: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应该说这两种观点较具代表性,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不时看到其影子,同时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顺势而为灵活提出适合学生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疑问的议题,故引入第二个步骤。
二、巧“题”
就是在学生思考、酝酿过程中,结合他们认知水准加以引导,从而提出合理的辨题。
其要求既是课堂之内又是课堂之外,既是学生能解疑又需要“跳一跳”,想一想,通过论辩才能明释的题目。如在高中必修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如何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章节时,涉及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从而提出法律和道德相结合的治国方针。部分同学提出,究竟是法律作用大还是道德作用大,现实生活中究竟应以哪一个为准,道德与法律历史渊源关系如何等一连串疑问。面对这种疑惑,我考虑到学生在初二就有学过法律常识,有助于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且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也时有耳闻和接触;再说学生对央视一套《今日说法》有所关注,社会常识储备不少,举起例子来不会太难。所以我及时引导大家结合现实生活的情形与实际需要来分析,并提出辩题:维系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还是道德。分正反两方进行适当的准备。
三、巧“时”
就是在提出辨题的基础上,经过学生思考、酝酿,其间引导学生恰当举行辩论。为了能使辩论课取得实质性的开展与突破,我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几场国际大专辩论赛。其间引导学生分析和掌握辩论的实质与技巧,如借力打力、顺水推舟、引蛇出洞等,注意辩手的思维反应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等,并结合辩题进行充分的准备,主要围绕法律与道德历史渊源关系及现实生活中的互补作用、法律与道德所依靠的手段及其弱点等方面。此时经过设疑、思考、酝酿之后,学生对辩题已经有了几分思考、几分准备,个个摩拳擦掌,开始跃跃欲试了,此时不可久等。因为干渴的心田需要一场及时雨,故应及时举行辩论赛,让思想的火花争妍斗盛,在时空交结处交流。
四、巧“导”
就是在学生激烈的辩论中,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沿着辩题的中心前进,不致于跑题、偏题、离题。例如在攻辩中正方提出对于一个惯偷,用道德感化是难以奏效的。反方则回应反击,提出电视剧《法官妈妈》在挽救未成年人的心灵,正是用道德的感化作用才使得他们重新走上人生的正途。正方击中要害,提出其前提是已被绳之以法。反方机灵回应,惯偷说明不只一次两次偷窃,而是多次,那法律岂不是失去其效用。正方马上列举近几年一些企业“捐赠秀”善款不到位却难以有效解决,说明了什么。反方则说现代社会法律和制度相对健全,腐败为何仍然存在并有蔓延的趋势呢?甚至有同学说,若辩手的父亲接受贿赂,会主动举报吗?等等,易引发争吵。此时教师应恰当给予引导,使辩论沿着正轨——辩题中心前进,以免出轨偏题,同时提醒正反两方防止犯逻辑上的错误以给对方有机可乘甚至为对方论证。同时启发大家从多角、多方面运用各种熟悉的知识、例子给予说明、论证。当然还要引导同学克服用极端的观点来分析以及防止由辩论过火而引发的争端,这才能使辩论热烈而有序地进行。
五、巧“结”
就是在辩论高潮转入尾声时,教师善于点拔、总结。一场好的辩论课不能没有任何结尾,正如一场好戏也有尾声,况且往往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辩论由高潮转入并接近尾声时,教师应适时地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判断、点评,并做好总结,引导大家得出一个正确结论,用辩证的观点来客观分析各种现象。如针对“腐败”这个问题,有部分学生看问题容易走极端,一次遭劫,就说世上没好人,一说腐败就觉暗无天日,犯了以偏概全的形而上学片面的观点。故教师在辩论过程中更要给予正确引导,并通过对比分析问题的危害性,教育学生坚持辩证法即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要看到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它与党的性质、宗旨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是根本不相容的,二者没有本质必然的联系。当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紧迫性,我们党自身已提出反腐败并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当然任何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对于腐败这个社会顽固瘤疾的解决,也是如此。所以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要给予正确的理解,并积极寻找各种方法解决才能有利于改革的进展,而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一味抱怨和指责。所以辩论课要善于总结,既能解惑又能留下思考回味的余地,提高大家学习积极性和增强社会责任感。总之,教学过程还是一种社会文化的活动过程,犹如美国教育人类学家朱利斯﹒亨利所说的那样,实际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多维活动,而不是一种单一的活动,即在一种教学行为中会传递多种信息,既有正规课程知识,又有情感、心理、社会、文化的信息。尤其现在中学生视野开阔,摄取知识信息渠道广、知识结构多元化,而辩论课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性教学。故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发展性理念,彰显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加强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善于恰当地运用辩论课方式,且能做到上述五巧,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提高观察辨别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切实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所以教学过程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综合的。教学与个性发展的所有方面是紧密相联的,智力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而且要求掌握认知活动的各种方式,以巧渡暗礁和险滩,使自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游弋,如沐春风,展翅飞翔。
08年10月
浅析高中政治辩论课的教学设计技巧 篇2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课的有效教学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的关键第一步,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利于接下来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目标确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知识目标的确定。知识目标确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范围。在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课程时,通过对教学目的的探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哪些是识记的内容,哪些是需要理解并熟练运用的内容。例如,基本的相关概念学生需要识记并理解,同时会区别两种思想的不同,最终达到理解并能够通过实际事实来进行说明和运用。第二,能力目标的建立。学生对两种哲学观念的认知能力,以及对其他哲学思想的分析能力等目标的确立,即是有效能力目标的建立。第三,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目标。通过对先进理念进行学习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就本课来说,学生需理解客观的哲学思想是科学的,不应坚持盲目的主观唯心主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哲学观念和情感目标。
(二)分析教学内容
对教材进行分析和板块划分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课本结构的分析。本课程内容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即是唯物主义,体现了其三种基本形态以及主要观点和缺陷性;第二个部分是主观唯心思想,展示基本内涵和主要思想。二是对课程重点难点的划分。本课的难点是对两种思想不同的理论的区分,只有理解其区别,才能将其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可通过历史典故或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以加强学生对其理念的理解。三是教育性因子的划分。该课程的教育性因子主要体现在两个基本理论点上,学生通过对理论饿学习,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科学的、合理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
(三)选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式。第一,讲授法教学。讲授法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对知识点的传授。针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教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讲授,通过对基本理论的区分,对知识点的梳理讲解来帮助有效的获取知识,并逐渐系统化。另一方面,教师也可根据实际的学生学习状态来进行讲授,根据学生对相关哲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来进行讲授。第二种方法是探究法。探究法相对来说较为开放,本课程针对性较强,学生科教材知识点进行理解并互相交流和讨论,从而解决疑惑或得出答案。此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课的有效实施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可对教学问题和探究情景进行创设。针对两种哲学思想的对立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向学生展示相关材料,通过材料来反映出两种哲学思想的区别。而探究情景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好奇心,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进行提问“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吗?”学生科根据这一问题进行展开和思考,并积极发表观点。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讲授,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二)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可依据教学目标,向学生分配学习任务,例如“对两种哲学思想进行异同点分析”,并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可选择成立固定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之后,根据各个成员的情况不同分配不同的探索任务,进行讨论和总结,成员之间还可互相帮助,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习目标的完成。另外,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也可选择临时分组,即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的建立,形成了又一个集体,教师可对这些集体进行知识点理解程度的考察,并根据各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点拨。
(三)总结教学结果
教学成果的总结不仅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学生也需要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学生的总结主要是为了对已学的知识点进行再次梳理和理解的加深,并通过总结明确还有哪部分的知识理解的还不到位,需要继续学习和理解。例如,除了对基本思想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学生还需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的哲学思想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等。教师在进行总结时,应向学生强调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通过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来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哲学思想为个人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并帮助学生善于将科学的理论应用于生活和实际。
结束语:
笔者以高中政治教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为例,详细分析了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的措施和建议。目前,有效教学的实施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问题和缺陷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有效教学的实施和改进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张文喜.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能否突破传统式的对立[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2-16.
浅析高中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 篇3
关键词: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探究分析
高中政治考试中的选择题是政治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优点,因此,在整套试卷中分值占有很大的比例,对于一套试卷最终的得分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政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答非所问法
通常在这类试题中,命题人会设计陷阱,使得学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例如有这样一道题:针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制止危机蔓延;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尊重有关国家和地区为克服这场危机自主作出的选择三点主张。这说明:A.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正在增强。B.中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C.中国主张不干涉他国内政。D.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在这道题中正确答案是CD,AB说法虽然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纯属答非所问,仅仅用来作为干扰项,迷乱学生。
通常解这样的题目,学生应该首先认真阅读题目,看清题目要求,要知道命题人究竟想考查哪些知识点,选项中又有哪些答案是与题目要求有关联,哪些是没有关联的,一定要认真仔细,而且要注意只能选择那些和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也就是意思是一致的。对那些和题干无关的选项,不论其本身是否正确都不可以选择。
二、正逆颠倒法
通常运用这种方法解答的试题,主要是那些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从而导致学生判断失误,选择了错误选项。譬如这样一道试题:根据宪法第36条规定的精神,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是:A.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B.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C.公民有宣传宗教的自由,也有在各种场合宣传无神论的自由。D.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唯心主义的、不科学的,都应进行批判。这道题的正确选项是BCD,但是会由于一些干扰,例如受正向选择思维定势的影响,因此导致一些学生选择了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A,而自我的认为不符合我国宗教政策的BCD选项是错误的。解决这类试题就应用这种正逆颠倒法,由于这类试题首先要求学生要认真阅读提干,挖掘题干中的主要信息,理解题意,然后在逐渐确认题目是逆向选择题的前提下,将原来正确的选项去掉,再回过头来认真看题目的要求,观察是否满足题目要求。
三、关注过于绝对或者部分与整体混乱的选项
在这类题目中,命题者常常会设计一些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的选项,干扰学生正确的判断。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某地农民刊登广告,聘请城里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得到一些下岗职工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到农村承包土地,种果树,开鱼塘,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表明:A.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B.农村比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C.实现再就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D.城乡差别已不复存在。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AC,BD就属于那种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应该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各个选项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性、绝对化的选项舍去。一般情况下,过于绝对的选项大部分是错误的。
四、坚持一定的解题原则技巧
坚持一定的原则,是高中政治选择题中选择答案的基础,由于涉及面比较广,涵盖内容比较多,相关内容又是咬文嚼字,很容易使得学生在选择答案时纠结。因此,学生必须有原则性。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解题原则技巧。首先是整体性原则,学生在选择答案时要从整体上全面地认识题干主旨,片面的答案不选;其次是学生在选择答案时要有一定的角度,譬如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都符合材料的意思,此时就需要学生根据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政治角度看”“从哲学角度看”等等;最后就是需要学生在选择答案时要依据一致性原则,就是指答案的意思要与题干相一致,然后再对其进行选择,如果提干强调这个层次面上的,而选项却是强调另一方面,则不应该选择,因此,这个原则还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审题、多斟酌。最后与之进行对照,观察是否吻合,方可确定。
高中政治选择题在政治试卷中占有大比例的分值,对于整套试卷来说是不容忽视的,而要想做好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得到自己满意的分数,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原则,然后根据技巧、原则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对答案进行选择,答出自己满意的试卷。
参考文献:
【浅析高中政治辩论课的教学设计技巧】推荐阅读:
浅析高中声乐教学11-10
浅析高中英语词汇教学06-19
高中英语趣味教学浅析11-12
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浅析05-22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论文08-12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07-17
浅析高中物理力学教学的难点与多样化策略07-31
浅析如何学好高中数学08-27
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浅析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