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

2024-09-02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共6篇)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 篇1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明确要求小学思品课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科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和提高自己的主体性。因此,小学思品课活动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明确目标,准确把握活动目的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所在。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每一课的目标,准确地把握所设计的活动的目的,以便更好地组织活动。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清晰,目标明确。究竟从中要激发学生哪种情感,生成或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使学生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正确运筹、恰当把握。如果活动的过程中偏离了活动目的,活动就会进入误区。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交流而交流,为表演而表演,而是要讲究活动的价值取向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个主题的价值内涵充分地凸现出来。

二、活动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内容应贴近生活。如:一年级上学期的《过新年》一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欣赏活动是一种以儿童的视觉、听觉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

我用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咚咚呛》把学生带到过年的节日气氛中。课堂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让孩子们置身于过年的真实感受中,回想起自己家过年时一幕幕热闹的情景。

2.游戏活动是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既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

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科学知识是很有用的。课堂上,在学习过年饮食习俗时,我采用了猜谜语的游戏,让一年级的学生借助刚学会的拼音识字,读懂谜语,猜出谜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过年饮食的特殊含义。过年时吃鱼表示“年年有余”,吃汤圆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橘子表示“大吉大利”,吃年糕表示“人们的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等。

3.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亲身感受和感悟的活动

课堂上,我带领着孩子们踩气球,听着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过年的喜庆和热闹顿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过年了。

4.操作活动,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可亲可爱的人的美好心意

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贺年卡、制作精美的书签、绘制漂亮的图画,表达内心的祝愿。

三、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生活能力

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教师可利用这种形式把抽象枯燥的道德认识寓于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之中,活跃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注意力。如:教学《学会合作》一课时,学文明理后组织学生做“两人背夹气球”的赛跑游戏,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不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还从游戏活动中再次强化了道理: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又如:《品德与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我设计了两项实践活动,意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体验料理自己事情的好处,锻炼生活技能。第一项活动是比赛,比赛项目有:叠被、穿衣、洗手绢等。比赛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他们很快就从比赛中获得了快乐、感知到了料理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进一步锻炼了生活的技巧,提高了自理能力。第二项活动是将教学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实践。我为学生准备了一个表格,让学生通过实践、检查、反省、记录料理自己生活的实况,进行自我表现、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一周后班内评选“爱劳动小明星”,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生活实践的乐趣,逐渐养成好习惯,感受这些生活实践是自己的责任,应该自己料理。在活动中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参与活动,发展了能力,锻炼了意志,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四、更新观念,把握教师角色变化

新课程新理念,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教师要做到“一条主线,四个解放”。“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的活动为主线。“四个解放”是指:一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教师不仅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的内容,还要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个性化的创新思维;二是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多说一说。教师要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和沟通,给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三是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多做一做。教师要坚持“做中学”的思想,让学生在“做”中感受、体验、领悟,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四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和社会。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道德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也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插秧式座位,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空间。

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创新,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 篇2

一、立足生活需要, 确定教学目标

《思品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 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 要把握教材观点,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动态生成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是说,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 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

比如, 我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 考虑到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 学校里也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农村孩子, 和城里孩子相比, 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 他们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相对较少,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很容易发生危险。虽然学校、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 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 则收获甚微。借助这节课, 我认为从细微之处人手, 让学生学会常见的交通标志,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指导他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手势, 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所以, 这堂课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补充更多交通知识, 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 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 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并要努力让行为规范从生活中来, 在经过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二、引发学生共鸣, 教会学生明理

近年来, 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 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 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 唤起责任感。例如, 《我想要我能要》一课, 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 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 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 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 评了再演。这样, 学生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 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 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 学生的道德认识就会不知不党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 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 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 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征博引, 唇枪舌剑, 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 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 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 在辩论中深化明理, 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 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 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

三、拓展课程资源, 参与生活实践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 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 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思品与社会》教学中, 要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 课前, 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3张照片做成课件, 再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 我用课件展示3张照片, 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的感受, 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 引出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 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 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件毛衣, 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织出来的, 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 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从而油然产生对家长的爱。

总之, 儿童品德的形成, 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 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立足生活, 贴近生活, 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要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在课程中进行整合, 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 丰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最终回归生活, 这是小学思品教学的一个教学趋势。因此, 在教学中, 我门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尽力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 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 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 明辨是非, 感知善恶, 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 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摘要:小学思品课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 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 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浅谈小学思品课的活动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思品;活动教学;精髓;特性;模式

小学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小学思品课的活动教学是倡导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它通过学生参与具有實践性、自主性、开放性、整体性和变序性的教学活动,使之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从而得以综合发展。下面就来谈谈小学思品课的活动教学的精髓和特性及教学模式。

一、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的精髓

质教育明确要求小学思品课的教学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此外,科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自主活动中才能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增强感悟能力和提高自己的主体性。活动教学正是基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科学研究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模式。它依据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本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自主活动,在活动中自觉感受、体验、感悟,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协调地发展。

活动教学倡导以人为本。活动教学认为,教师的本质任务就是为学生服务,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而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明白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发展快慢之别的道理。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活动教学倡导的以人为本就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

活动教学倡导“到活动中去”。小学思品以德育为主,德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体验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自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是形成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体验,活动教学正是主张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它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真实感受,因此它倡导“到活动中去”,并且学生的发展就“从活动中来”。

活动教学倡导“从活动中来”。“从活动中来”的就是学生的发展。发展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要想有发展,就必须用活动来获得。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能力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来实现的。由此可见,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的精髓就是倡导以人为本、“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

二、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的特性

1.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情感性知识和问题性知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自主、开放、创造性的实践性活动进行主体感受、体验、感悟,从而不断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自我教育和评价的能力,实现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区别于其他教学的特殊性。

2.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活动就涉及到参与,参与就是一种实践,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就是以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它冲破了传统的强调知识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牢笼,倡导以人为本,使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之上,促进了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中全面、协调地发展。

3.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总所周知,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直接干预和控制下进行的,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一个个逆来顺受的听命者,他们的自主性很低。活动教学则不然。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变革,从而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因而,教师要注意变换活动方式,明确活动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自主活动,自我发展。

4.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时空方面,活动教学中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室内,根据教育需要,还可延伸到课外、校外;内容方面,活动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其来源广泛的新信息和新观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主体方面,活动教学中,课堂的主体不再是“唱独角戏”的教师,而转变为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可见一斑。

5.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具有很强的整体性。活动教学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活动结构具有整体性。完整的活动由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两个部分构成。就思品活动教学而言,其外部活动主要是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是指心理活动,即对外部活动的情绪体验和理性升华。二是活动的过程具有整体性。就教学活动的内在进行机制来看,教学过程正是一个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物质活动与思想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统一。

该教学模式主要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选择研究“课题”,即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所选择的课题必须要与当前课程的教育主题相关联,例如学生可以针对《相信科学,不迷信》一课选择“封建迷信的危害”之类的课题进行研究;第二步是制定研究方案,即指导学生依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制定简明扼要的研究方案,以解决课题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第三步是开展研究活动,即指导学生依据课题的研究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研究活动,如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科学实验等,以期达成课题的研究目标——解决课题问题;第四步是撰写研究报告,即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将研究方法、过程和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第五步是交流研究成果,即指导学生升华认识,将研究结果和内心感受通过谈话的方式表达出来。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 篇4

一、教学机智的含义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景,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但是相反,如果教师处理不好,有可能成为这节课的败笔,甚至会使课堂出现转折,造成教师被动的局面。

二、教学机智的分类

从教学机智的内涵,可以将教学机智分为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机智以及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机智两种基本类型: .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机智(1)处理教学疑难的机智

教师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讲解、提问和组织讨论活动的时候),由于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会提出一些令老师意想不到的疑难问题。处理这类问题时,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在: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把学生的思路引向疑难问题的“结局”,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的疑难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启发诱导、巧妙反击、切磋讨论、存疑不答、以疑促思等应变策略。对于学生的问题绝对不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策略。

(2)处理偶发事件的机智

偶发事件是指课堂教学中突然出现的学生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事件影响比较大,可能会扰乱我们的教学秩序,往往会把教师精心准备的课程搅乱,因此在处理偶发事件的时候,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在:情绪能够沉着冷静,态度温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内,充分认识和挖掘偶发事件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善于引导,转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通过教学机智来平息课堂意外**,既不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也不会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进度,同时也不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造成师生的情感对立。

(3)处理教师自身失误的机智

课堂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尽管老师备课很认真,并把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预设,但是仍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比如口误、笔误、内容遗漏、讲课过程中

卡壳等,面对自身失误时,我们如何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加以解决呢?一方面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因为这样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影响我们的教学效率,更会影响教师自身的形象。因此教师应有坦荡直率的自责精神和处惊不乱的应变力。面对施教过程中的失误,一般可采取妙语补失、幽默自嘲、坦率纠错等应变策略。从政治教学来说,其中有一点就是告诉学生如何对待自己犯的错误,又如何巧妙化解尴尬与矛盾,其实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课中应该传授给同学们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机智(1)教学结构的布局机智

教师教学结构布局机智是指教师对于教学活动进行具有逻辑性和艺术性的组合能力,表现为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灵活巧妙地安排教学程序,临场调整布局,激活学生的思维等方面。

(2)教学节奏的调控机智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课堂教学就像文武之道,既要有张,又要有弛,张弛结合才能使课堂节奏和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节奏的调控机智就是说教师能恰到好处地调控教学的节奏,使教学节奏张驰得法,疏密得当,起伏和谐,从而为学生理解教材、有效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教学气氛的创设机智

教学气氛是指教学赖以进行的环境气氛,它也是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因此,具有教学机智的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我们日常授课和公开课时的教学气氛就不同。讲授公开课的时候,学生可能会紧张,教师不能对之置之不理。在日常授课中,天气不同,教学气氛也可能不同。天气热的时候,学生容易打盹,阴天下雨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可能集中在室外,教师用巧妙的语言把气氛调节过来,有利于我们后面的教学。

三、教学机智遵循的原则

(1)情感原则: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爱是一种潜在的应变机智,是促使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的动力。尊重学生,爱学生。

(2)民主原则:教学机智的思想基础应该是教学上的民主思想。教师的责任是教育他们,不应以权威压制学生,而应运用民主的方式和态度予以解决。把民主的教学思想和教

学态度始终融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于我们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才能使我们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真正有情感的互动,才能使教学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3)个性原则:教学机智是教师对教育思想、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灵活运用,一切均应视当时的情况而定,即要因人而异,因时有别,因事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4)求实原则:教师只有熟悉教材教法,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驾轻就熟,既能对课堂偶发事件应对自如,同时能使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得到很好的延续。这种教学机智要讲求实效,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及技能素质,而不能仅为了“艺术”而摆花架子。

四、传统教学中教学机智的局限性

教学机智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但它又不仅仅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问题,在其深层起到支配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问题。教学观念潜在地影响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认知水平以及情感和态度,进而支配教师对教学机智的选择和应用。要真正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在观念引导下转换成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因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一种是隐性的,显性知识是能说出来表达出来的,隐形知识是支配具体行为的。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如果不能真正转变的话,无论教学方法手段怎么灵活,在整个目标的设定上和学生发展上,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说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教学观的影响,教学机智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1)教育目标的狭隘性。有的时候说教学机智的发挥仅仅是为了完成当下的教学任务,只关注智育目标,忽视其他的教育目标。

(2)教学机智发挥与展开的被动性。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课堂管理方式是一种控制,在老师的预设下,沿袭这样一种思路展开,而不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机智主要是应用在应付教学意外,疏导冲突,消灭矛盾,使得意外事件烟消云散。因此这种机智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救场或者说是应急。

(3)生发教学机智条件的有限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的生发和展开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除了它必须服务于书本设定的教学目标,服从于课堂的教学流程和组织管理外,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地位、权威角色也会妨碍教师的心理自由和开放。因此在传统观念中,教师绝对是知识的代表、正义的化身,所以在这种角色意识的支配下,教师机智发挥就缺乏了平等交往的和谐与轻松。这种观念阻隔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五、影响教学机智的因素

过去对教学机智的研究只是限于教学技巧方面。实际上,教学机智一方面是一种教学技巧,另一方面折射出的是教师思想的深度,因此,研究教学机智实际上是对教师核心观念的深度进行探讨,也是对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的考察。

影响教师教学机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品德修养决定着教师教学机智的品位和格调: 如教师的人格境界、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对学生的挚爱和关心等,对教师教学机智的开拓和加深起着重要作用。高品位、高格调的教学机智要求教师有一种以学生为指向的多元的、复杂的关心品质和责任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坦诚对待每一位学生的经历,容忍每一位学生的缺点,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教师用高尚的品德感染每一位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教学中得到关注得到发展。

2.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着教学机智的层次。如知识的储存量、知识的广度、深度、系统性以及各种知识的联系,对教师在教学中广征博引、深刻论证、感化育人提供了理论依据。高层次的教学机智要求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科学理论,这些知识使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读懂教学中的困难和学生表现出的各种困难,并能做出机智有效地处理。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还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

3.教师的思维特征决定着教学机智的广度。教师敏锐的思维,对教育情境独特性的敏感程度决定着教师对教育情境和教育时机的利用能力。“课堂教学的存在是动态的、充满偶发性的、不连续的。”每节课的情境是独特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时机和教育机会,甚至每节课的每一分钟也蕴含着不同的教育时机。教师如果没有敏锐的思维,没有对独特教育情境的敏感性,就不能从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分辨出教育时机富有意义的因素;不能通过间接的线索(如神态、手势、表情等)来理解学生内心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不能对学生的各种情绪信息做正确判断和有效处理。

4.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教学机智的深度。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能力是教学机智得以丰富和提高的重要途径。“充满智慧的反思能发现事物,而未经反思的行动是‘缺乏智慧的,没有机智的。”教师对过去教学经历进行反思的体验,能丰富教师的教学经历并使其更具有智慧。教学中教师面对复杂教育情境时迸发了教学机智,对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来说,这一切并没有结束。教师对这些具有经验意义的问题,进行理解与反思,以此为基础,教师就能理解或接近理解在那个经历中所隐含的意义体验。从而在未来的教育情境中能更加机智的、富有思想的采取行动。

六、教学机智的培养

1.通过提高教师的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 , 培养他们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机智。一要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二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既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要深入思考,提高思维的质量;三要掌握多种不同的思维方法,既要能形象思维,又要能抽象思维;既要能聚合思维,又要能发散思维,更要有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突发事件难以预测,因此处理这类事情需要教师具备机敏的应变能力,而培养应变能力的关键实际上在于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任何应变能力的形成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积累经验,不断丰富在不同教学情景下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的实践性的能力,所以善于把经验性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需要老师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反思和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地应对各种不测。

2.通过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反馈能力,培养他们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机智。创新能力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精神,敢于标新立异,能够别出心裁地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使其教学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学反馈能力,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敏于判断,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通过提高教师掌握教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为教师教学机智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思品课教学感悟 篇5

小学生有强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有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对周围的环境好奇、敏感、喜欢模仿,但真伪判断能力差,对某事的判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一些盲目模仿的现象。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的尤为重要。根据本人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及感受。

一、要注意情感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渗透,小学生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从一些小故事中明白其中的道理,从感情上不自觉的受到感染,能使小学生有感而发,从而对小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根据课本中的内容联系中外、古今的名人、名事做感情方面的渗透,让小学生们从中体会出世界万物的联系,感悟人世间的真情。让正直、诚实、勇敢、善良、艰苦朴素、珍惜时间等一些优良品质,在头恼中自然而然的形成,然后慢慢的去指导自己在**常学习中的行动,以后逐渐变成行动的指南。从一些非常感人的家庭故事中,逐渐体会家庭生活的温暖。例如,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父母对我的希望”,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爱护之情,知道父母之爱是是人世间最纯结、最无私的感情。当父母的希望给自己带来苦恼时,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体会沟通之后的快乐!从而在小学生的心中形成一些感恩之心、手足之情的思想。让学生们实实在在的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要让他们有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搓折

时、甚至做某事失败后,不会做出一些让人易想不到的事,甚至是过激行为,造成一些自己不能负责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在生活中受到教育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若有意无意的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对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更好的效果。那么,就要注意挖掘学生们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从**常生活中的小事感悟生活,从中受到教育。比如,在学习现代通信方式的种类及方式时,孩子们一下子就想到了网络,,大多数学生认为上网就是打游戏,知道上网成瘾者会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危害,但不可能明白上网能给学习带来的方便或者上网的乐趣。这时我就正确引导学生在信息时代网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上网, 网络即有利也有弊,讨论上网时该注意哪些问题?该不该玩游戏?孩子们七嘴八舌,争得面红赤耳,有的说不能玩的时间太长,有的说不能迷恋游戏,也有的说不能浏览不健康的网站,还有的说应该遵守网络规则,这是我就介绍一些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发展和学习需要的健康网站给学生,同时强调上网不仅是玩游戏,更重要的是在网络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思维视野。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啊!并能正确对待上网。

三、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

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课的综和知识和小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小学生主动探索的动机,例如在学习了“做个小小的发明家”一课后,很多学生都想摇

摇欲试,为此,我就鼓励孩子们大胆去设想,去动手,孩子们按兴趣分成几个小组,第一个组想在自己骑的自行车上设计安装一个小小的打气筒,即轻巧还方便:第二个组想在自己书写的钢笔上装一个微型的魔笔,当自己把字写错时便于清除:第三个组想把教室里开的花的花期延长一些,好让同学们在这一学期都能看到鲜花;;同学们的想像很不错,有了初步的方案,就要动手实施,说做就做,同学们按组去行动,尽管还没有靠谱,但我鼓励学生只要去摸索,去思考,去观察,持之以恒,最终有一天会成功,到那时,你自己就是一个发明家了。这样既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又培养了优秀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从生活中受到思想感染。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 篇6

时间:2011年3月9日 学习形式:集中学习主讲人:兰冠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品德与社会》课标中也指出品德课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为此,我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进行着体验式学习的探究。

一、小学思品课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因此体验式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主性: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与保证,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独特的作用。

2、活动性:现在思品课教学课堂上一般是以活动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各种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体验能力。

3、实践性:思品课教学是以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在学习中应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教学形式上采用学生喜欢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研究方法、表现和交流方式,不断延伸与扩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验、感受、领悟,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内化道德认识。

思品课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策略

(一)、情感体验式

情感体验式就是指教师运用道德情感体验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对比和心理换位思考等途径,实现道德情感的共鸣和升华。情感体验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觉的情绪体验,要求教师善于捕捉和优化道德情感引发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搜集一些与学生很贴近,很新颖的事例;借助多媒体设置问题情境和悬念等来启动学生直觉的情绪体验。例如,在学习《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我先播放几组遵守交通规则与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同后果的场面的录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秩序井然,我们的心情怎样?如果大家都不遵守交通规则,血淋淋的交通事故不断,你又有什么感 受呢?我运用强烈的对比和生动的场景并通过换位思考、情绪体验,构建了课堂上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自觉接受要遵守交通规则的道理,认识到不遵守交通规则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情感体验的第二层次是道德情感体验。它是在学生直觉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发展到对社会性情感的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首先,要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感官,通过对课文内容、插图的学习、观察,全面感知和理解道德形象;其次,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道德形象作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体验自己所表现的爱与憎,满意与讨厌的情感。如,《尊师情深》一课揭题后,师就领着学生去发掘,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师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节到了,你们将要怎么做?通过小组活动引出尊师情感。接着学习课文中陈景润是怎么尊师的?见到老师,陈景润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我们要怎样向他学习?通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进入到情感氛围中,从陈景润的言行举止,激发起学生情感体验后,再引导学生对照现实生活,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体验到尊敬老师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以实际行动汇报老师。

(二)、操练体验式

操练体验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切入主体性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操练,在试一试,读一读,做一做,画一画,算一算,练一练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操练体验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巧设游戏,互动体验

根据思品课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设游戏活动(如搭积木、猜谜语、唱歌、跳舞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作用,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如教学《学好各门功课》一课时切入游戏活动,让学生先用小方块和圆柱形积木搭高楼,再观察不断抽出圆柱积木后发生的现象。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就会体验到,盖高楼的基础一定要牢固,学习也一样,不能偏科,要全面打好基础。再如《心中有阳光》,活动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分成四组,分别送给每组一件礼物:一张白纸、一块石头、一片落叶、一个空可乐瓶。然后问:“如果用这些普普通通的物品代表每个组的同学,你们能说说自己有多少用处吗?”学生拿着礼物,摸一摸,折一折,比划比划。各组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说出了一大堆的用处,体验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学生有了自由活动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处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通过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去感受、去发现、去评价,从而不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逐步发展体验学习的能力。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玩一个“黄金广告——亮出我自己”的游戏,设计一段广告来推荐自己,先让学生分组说一说、演一演。教师在各小组中听一听,看一看,适当参与活动。然后请学生上台推荐自己,展示自己。通过充分发挥作为共同活动的师生群体的交互作用和创造力,使课堂充满生气与乐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强化了体验。

2、借助多媒体展示,表演体验

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使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得到深刻的体验。如:《做有礼貌的客人》一课的教学,我用多媒体展示出多幅图画,生看图,分角色演一演做客的基本礼节。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体验到做客要文明礼貌,才会受到欢迎的情感。再如:学习《公共场所守秩序》时,让学生演一演“假如没有公共秩序”的情景,从中体验到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保证活动正常进行,大家心情都愉快的情感。

教师在运用操练体验式时注意到了学生的心理训练和行为操练的协调,让学生在操练中孕育积极的情感体验,围绕操练及时评价,让学生扩展感受,以进一步积累和加厚情感体验。

(三)、实践体验式

实践体验式就是让学生主体在实践中暂时把自己变为现实的客体,不仅站在客体的立场上观察和思考问题,而且直接作为客体中的一分子去生活,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认识客体。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也就是说,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实践体验,一般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设岗服务等方式来完成。

1、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即是让学生接触社会,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社会服务、搜集道德名言、谚语、格言等活动,让学生从社会大课堂中引发亲身体验。如:教学《家庭安全故事会》这一活动课时,让学生回家向家长了解社区内(或邻里)发生过的家庭不安全事例,开个故事会,从中体验到如何学会自我保护,注意防火、防电、防碰、防受骗。教学《向英雄学习》一课时,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一查书籍、画册、报纸、互联网等,收集爱国小英雄的故事和图片,也可调查访问当地一些老前辈的英雄事迹。从中体验到我们要向爱国英雄学习,从小热爱祖国,学好本领,长大了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出力的爱国情感。教学《尊重老师的劳动》时,让学生调查老师,了解他(她)一天的工作情况和作息时间表(包括到校、上课、听课、参加教研、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回家备课所用的时间),具体算一下教师除8小时工作时间外,还要额外工作多少时间,从中体验教师为学生的成长所付出辛勤劳动,激发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2、设置“岗位服务”体验

按照知行统一的要求,将课内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并在家中和社区内设置相应的“岗位”,从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行为践履中孕育出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社区内设置服务岗位,让学生当小小售货员,亲自站柜台,让学生当清洁工亲自参与打扫街道,擦洗交通护拦,让学生跟随父母到田间干活等,培养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感受、体验普通劳动者的辛苦,激发服务他人,热爱劳动的光荣感。再如学习《注意交通安全》后,组织学生成立“小小交警队”,帮助小同学、幼儿园小朋友安全过马路,使学生真切体验到当警察的艰辛和光荣。

上一篇:第一章练习题和答案下一篇:感悟人生的心得体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