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通用9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 篇1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
摘 要:在进行小学课堂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计算过程中的准确度。本文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深入浅出的探讨了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课堂 数学教学 计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80-01
在多年的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反映,孩子在考试的测验过程中在做计算的测验时总是由于粗心大意导致计算失误。每次得到这样的反映,就会使我产生一种责任感。而也恰恰是这种本能产生的责任感使得我对小学生在进行计算题的运算过程中导致失误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失误案例进行全面的研究过后,发现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准确程度,而在众多因素当中,对于计算方法没有达到全面掌握而导致的错误的比例很小,而另外很大部分的影响因素是由于小学生在进行计算过程中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而当下我国对与小学课堂的要求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计算要准确并且合理,而在二者之中计算合理的前提条件就是结果的准确。正因如此,为了达到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过程中的准确程度,本文做出以下的总结。增强思想教育的力度,激发学生们增强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想法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大部分小学生在得知自己的计算结果不正确之后,总是以自己的粗心为理由。对于这一问题,解决的方式就是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态度摆正,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以粗心当作借口。在实际解决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下面的方法:在考试结束之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们应该对由于自身计算错误而损失的得分进行统计,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寻找错误并且对影响错误的具体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分析出,在实际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往往都不是由于自身的计算方式出现问题,而是因为在考试过程中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答卷过程中没有注意字迹是否工整以及没有认真进行检查所导致的。在对学生们进行提高准确率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计算准确率较高的学生的作业以及答卷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并且让成功率较高的学生介绍自身做题过程中的经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改变学生们将粗心作为失误借口的思想,从根本上加强计算的准确程度。加强计算方式的教学力度
在思想上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只是一个开始,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计算方式的教学力度,教育学生们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提升计算的准确程度。在计算过程中,计算方式的科学程度直接对计算的准确程度造成影响。比如学生们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正确率普遍较低,那么就要教育学生,在实际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下面的计算顺序,在开始运算的时候应该将思想与精力进行集中,并且要深入的思考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计算的方法,并且准确的进行应用,根据运算的法则对每个步骤进行核对,如果出现错误,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在整个过程完成之后确定结果。而且为了使学生们可以完整的将计算的顺序记清楚并且在实际进行运算的过程中熟练的运用,可以将运算的流程做成口诀或者顺口溜的形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运算的方法。在实际对学生们的计算方法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以上的方式将计算的流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们,再通过科学合理训练的方式,使学生们在考试过程中可以熟练的进行使用。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掌握好学生们接收知识的节奏,再实际进行计算练习时,对习题的选择一定要达到少而精的程度,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达到以上的要求,并且可以加强学习的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自信心。加强对学生们学习习惯的训练
如果想要有效的加强学生们的计算技巧,一定要加强学生们计算习惯的训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以下习惯的训练。
3.1 加强学生们对题目进行校对的习惯训练
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都要将题目抄下来再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应该将抄下来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校对,达到不抄错不遗漏的标准。
3.2 培养学生们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保障计算准确率的前提条件就是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实际做计算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题目内的数字以及计算符号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找清其中存在的联系。还要分析出计算的顺序。最后要思考运用哪一种计算方法可以达到最优的效果。对题目进行分析,并且判断出是否可以利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以提升解题的效率。
3.3 训练学生们认真计算以及工整书写的习惯
在答卷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要求的格式进行书写,而且字迹要工整美观。
3.4 在课堂的学习中养成验算的习惯
在计算结束后进行验算可以进一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将验算当作习惯来进行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计算水平
计算水平的增强需要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加强目的性以及计划性,日积月累的积累计算的经验才能慢慢增长的,在实际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4.1 抓住重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比如,在训练数值较大的加减法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进行练习的就是进位和退位的方法。要求学生们在实际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熟练的掌握这一计算方法,而其中的难点就是连续的进位或退位。在?练小数之间的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处理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小数点对其的原则。一些可以运用简便算法计算的问题就要重点训练计算定律的运用。正因如此,在课堂教学之中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将重点进行明确,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4.2 训练学生们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
在计算的过程中使用简便算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计算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计算的性质以及应用的各种计算定律。所以说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4.3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新.识得“计算”真面目--计算在小学数学中的价值分析与教学策略初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8):56-60.[2] 张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改进策略的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7).[3] 李文丽.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5).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口算训练,算理,算法,思维能力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也是数学学习核心基础的组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还可以使其将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 需要教师引起一定的重视, 既要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又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技能非常重要。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 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 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坚持训练, 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 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对于一次完成口算来说, 学生往往虎头蛇尾, 对于这种情况, 一方面, 我教育学生应认真、仔细做每一道题。另一方面, 不可避免的是学生注意力先集中后分散。在实践中, 我观察过多次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 都是后面错得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 我让学生在做口算时, 如果时间允许, 在第二遍验算时, 从后往前算, 这样发现的错误就多, 正确率明显提高。
二、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工夫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 只有打好基础, 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
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 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 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 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 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 运用起来更方便。
三、打造活力课堂
课堂是师生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舞台, 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最深刻的概括。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轻松, 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 理解更深刻。在教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几个长度单位时, 我让学生自己拿尺量头发的粗细、数学课本的长与宽。我还亲自拿卷尺量了一位学生的身高, 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这几个单位表示的长度, 在做选择单位的数学题目时正确率极高。在教学生任何数学问题时, 包括计算, 我对学生合情合理的答案, 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样, 也总是鼓励、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创新思维很活跃。
四、讲透法则原理
学生只有深刻理解计算法则, 才能准确熟练地运用, 且计算不易出错, 又能发展创新思维。例如, 在教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时, 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小红买了3支钢笔, 每支5元, 又买了4元的笔记本, 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中有两种计算方法“3×5+4”“ (5+5+5) +4”, 我让学生看第一个算式, 应怎样计算其结果才是正确的? 学生立即明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混合运算法则的原因。
五、练习巩固, 掌握算法, 初步形成技能
计算技能的发展阶段是:步步有据、运算准确―正确迅速地运算―善于观察分析、筛选方法、灵活运算。
练习包括基本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基本练习是对例题的模仿练习, 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练习的评价可根据难度的不同采用个人自批、同桌互批、小组长批、教师巡视批等形式, 由个人、组长向教师反馈练习结果。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发展变化的题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题, 让学生自编、自练、自查、自纠。这些练习可以采用全班评讲或教师面批等形式进行评价反馈。
六、提供思路, 教给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 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虽较重视“说”的训练, 但缺乏“说”的指导, 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 教给他们思维方法。如在教学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 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 , 然后让学生结合例题思考, 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 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 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 先算100除以5的商, 再乘以3的积, 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 并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 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 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 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 边动手, 边思考, 用操作帮助思维, 用思维指挥操作,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 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 尽快找到计算捷径, 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
七、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
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增多,从一开始的基本教学法,相继又有了简算教学法,近几年速算教学法也普遍用在了教学中。在学校和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学生用实际成绩证明了这些教学方法的确有显著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计算的基本教学法
小学数学计算的基本教学法就是估算或者口算,用基本算式进行计算。例如,在学习“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时,老师拿着一根粉笔,说“一根粉笔一元钱,一盒粉笔多少钱呢?”学生头脑中产生了疑问,都迫不及待地想立刻知道粉笔盒里面有多少只粉笔,于是老师将一盒崭新的粉笔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大家一起数起来粉笔的个数,学生口算就算出了一盒粉笔多少钱,老师问学生:“要想知道一盒粉笔多少钱,你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回答:“一只粉笔的价格和粉笔的数量”。教师通过这样基本的讲解与提示后,学生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并理解了题意,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够使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二、小学数学计算的简算教学法
小学数学计算的简算教学法就是将算式用简便的算法得出结果。例如,在学习“多个数进行相加时”老师先写在黑板上一道题“2+9-5+(5-2)=?”老师讲解题的关键是要告诉学生: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接着老师给学生分解:2+9-5+(5-2)=2+9-5+5-2=?学生马上看出来得数是9,觉得这样的方法非常简单,都很喜欢这个方法,期待老师马上留练习题,老师写出了练习的题目“7+8-5-(3+5);2+4-8+0-5+(4-6)”,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挥动着铅笔,希望通过练习展示自己的本领。数学中学习计算,在老师教授方法以后,还要通过学生自己多加练习,才会发挥出最佳效果,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成绩。
三、小学数学计算的速算教学法
小学数学计算的速算教学法就是将算式用快速的方法算出结果。例如,教师講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老师先说明了计算要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接着举了一个例子:12×13,答:12×13=255。解释:12×13=12×(10+2)=12×10+12×3=120+(10+2)×3=120+30+2×3=(120+30)+(2×3)=156。之后老师留了几道题请学生练习“17×19、16×18、15×14”,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计算,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进一。例,17×19;17+9=26;7×9=63,最终结果是323。以此类推,速算的方法很多,数学中计算大多数都可以选择相应的速算方法,速算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学生会觉得计算并不困难,反而觉得新颖有趣,更加快速的融入学习当中。
小学数学的课堂上通过运用数学计算的基本教学法、数学计算的减算教学法、数学计算的速算教学法这几种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对小学数学计算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还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秦彦良.浅析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学周刊,2014(09):39.
[2]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56-57.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 篇4
就计算教学而言,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教师设计好计算教学的“五步”,能使学生主动探索的完成学习任务,并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复习引路
教师要设计好与新知识紧密相连的旧知识作复习题,巩固旧知,导入新知,为学生探索新的知识技能作适当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由旧知导入新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三、探索新知
1、出事练习题,
2、尝试练习,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可自己一人思考,也可小组讨论。
3、反馈交流,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互述计算方法,互相检查。
4、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提纲
(2)结合尝试计算过程,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3)归纳小结,总结定律法则。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
2、同位互查互评,找出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攻克。
五、开拓创新
1、四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出题检测计算能力。
2、学生提问,学生讨论。
学生针对不懂之处自由提问,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学生自己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再出面归纳。
小学数学计算课教学反思 篇5
东城小学—梁建萍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而口算又在计算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口算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和技巧,形成口一定的口算习惯,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要求。下面我来谈谈对如何上好计算课的初步认识:
一、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在计算中,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缺一不可,在计算课中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计算方法是计算的程序化和模式化,因此,不懂得算理,光靠单纯机械的练习也许也能掌握其计算的原理,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只是一种模仿,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算理和算法的教学。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算法掌握牢固,计算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如《除法竖式》教学竖式的写法与以往的教学不太一样,她先出示了一小段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疑问,在解决疑问中弄清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整百数乘一位》教学中让学生看着算式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在操作过程中,学生逐渐明白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就是几个百和一位数相乘,算法就是百位和一位数相乘,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分数乘分数》一节课中多次让学生用折纸的方法感悟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也就是,分母与分母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可以约分的约分。每节课上的很清楚,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掌握算法。
二、要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就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式题(没有括号),三年级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有小括号),四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步计算式题,五、六年级继续巩固。
1、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出现许多问题:在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错误的情况。如:36-135÷9学生知道先算除法,可没有把“36-”照抄下来。或把36 的位置颠倒了写成15-36.还有36-135÷9 =135÷9 =15纯粹不理解脱式计算的含义。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
2、学生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
如,3.5+1.5-3.5+1.5(应等于3,而误得0);236-36×5(应等于56,而误得400),756÷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
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如:75÷25×4,75÷(25×4); 240-15×6+10,240-(15×6+10)。
三、关注计算课中的算法多样化
在计算课中还要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倡导的一种理念,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算法多样化是指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对同一个计算、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小学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去发现算法,再让学生展示各自的算法,然 1
后通过班级集体和老师的力量对呈现的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和优化,使学生感悟算理,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算法,最后把获得的算法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四、要让学生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其次,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数字特征和运算符号进行简便运算。为了提高学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形式,使计算简便。如,240×18÷72=240÷(72÷18)=240÷4=60(根据除数是乘数18的4倍,直接除以4);560×15÷8=560÷8×15=70×15=1050(运用交换律);240÷15×60=240×(60÷15)=240×4=960(根据乘数是除数15的4倍,直接乘以4);18×35=18×5×7=630(将35分解成5和7相乘);81÷36=81÷9÷4=9÷4=2.25(将除以36变成先除以9再除以4)。
五、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1)、要重视讲计算方法。讲两位数乘以一位数23×2时,旁注了2个20是40,2个3是6,40加6得46,就说的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思考过程。教学时,应使学生掌握口算步骤,防止盲目多练。
(2)、要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如视算,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在低年级也可以做数学游戏,找朋友、送信、夺红旗或搞数学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更要注意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很容易丢掉0,为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安排如下的练习:
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43344÷869844÷494343÷4311600÷58
由于学生在做题之前,先判断了商是几位数,如9844÷49一题,商应该是三位数,如果计算过程中不够商1,学生就会意识到商0占位。
六、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按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形成运算技巧的顺序进行。
第一,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题的形式读题。240-15×6+10读作:从240里减去15乘6的积,再加上10的和是多少?
第二,训练学生讲运算顺序。如,0.46+(36-765÷25)×25
这道题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又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减法,再用小括号里的结果与25相乘,最后算减法。开始学习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算式中标明运算顺序。
第三,对比性练习。
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如,指出下面每组题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
①120×10÷5120×(10÷5)
②80+60÷1280+60-12
第四,填空练习。
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中关键的地方可采取填空形式练习。
①加减法的速算法
348+198=348□200□2
514-396=514□400□4
638-599=638-□+□
728-69-31=728-(□○□)
②乘法分配律
201×42=(□○□)×42=□×42+□×42
98×65=(□○□)×65=□×65○□×65
76×28+76×72=□×(□○□)
39×42+42=(□○□)×□
第五,改错练习。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如,80×5÷80×5=154-54÷6=0
第六,趣味性练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适当搞一些趣味性的练习。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 篇6
文山州西畴县逸夫中学 钟亚玲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迅速兴起,传统教学己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己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尽管计算机辅助教学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要消除其带来的不足,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服务。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数学教学,优势,弊端。
随着计算机在校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计算机辅助教学己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多媒体教学,其作用己深入人心,尤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它也是有缺点和不足的,只有通过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先进作用。
一、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优越性
(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人们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来开发人及人以外的一切学习资源,去实现最优化教学目标的教学形态。以多媒体为表达手段的CAI,也称为MCAI。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象、动画和声音等运载媒体结合在一起,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例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其图形的展开与折叠、从不同的方向看等教学内容;又如七年级下册中的《轴对称现象》这一课时,都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教师 可以用Flash软件设计出多面体展开与折叠方法,从不同的方向看几何体得到的图形不一样,设计图案:枫叶、蝴蝶、窗花、汉字、大写字母、等腰三角形、飞机、人民大会堂等图案一一展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亲身感受这一类图形的性质。图象显示模拟逼真,渲染后气氛,创造意境,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维、去理解、去记忆,最大程度地唤起了学生的“内驱力”。CAI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以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实现教育信息的传播,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学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仅依靠听觉,则三小时后可保持70%,三天后仅能保持10%;若仅依靠视觉,则三小时后能保持72%,三天后可保持20%;如果综合依靠视觉和听觉,则三小时可保持85%,三天后可保持信息量的65%。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使学习者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上,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形象逼真的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形象的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个重要内容。我用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画给学生看,存在着一定弊端。如:学生走神,我在画时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不注意看教师的操作,同时在我作图时,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形就不大一样了,我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我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 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教学效果好。
(三)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中,有时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写出一串长式子,画出图形或图像。而我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等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多样的数学习题,在增加训练密度的同时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我也可以从课堂的说教和繁重的工作量中部分解放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使之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由于CAI系统具有信息量大、画面生动、内容丰富、问题多样、即时反馈等特点,所以,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五)CAI教学有利于把老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学生利用CAI课件进行学习,让学生自己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多次、反复、多种形式的练习,在学习、练习中CAI可以不倦地为学生辅导、评判作业、指导错误,既让学生学习、巩固了知识,也大大减轻了教师出题、阅卷、批改、答疑、统计等工作的劳动量,使教师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等工作中去;另外CAI课件可以重复使用、又便于修改和保存,可以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
(六)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综合提高。
教师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可调动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主动学习有关计算机知识,钻研教材教法,互相交流学习经验,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风气。
二、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电脑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但是,为“公开课”而使用多媒体、为评比而使用多媒体,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计算机辅教”这一实验研究中明显存在着一些“弊端”。
其一:不恰当地追求“多媒体”,忽视对教学的干扰。
多媒体电脑确实能够把声音、图象、文字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教材,使内容单调、枯燥,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各自独立形式存在的传统教材所无法比拟,但是作为辅助中学教学这一特定学科教学的电脑软件,尤其作为辅助课堂教堂的软件,如果过多地追求“多媒体”,特别是莫名其妙地来一段音乐,就会适得其反,这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干扰了课堂教学,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二:追求软件的“外在美”,忽视软件的“内在美”。
“多媒体辅教”不仅是艺术,更重要的是科学,我认为课件应该有友好的界面,操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下“华丽”当然不是一回事,特别是作为辅助数学教学的电脑软件,更应该把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软件的内在作用,而不是外在的所谓“美”。“数学美”是数学内容的和谐、结论“奇异”的内在美,对学生“数学美”的教育与熏陶主要在教学内容上。
其三:重视教师的如何“教”,忽视学生的如何“学”。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多,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少。另一方面,忽视课件的“交互性”,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从这里可以看出,有教学设备现代化了,而教学思想却是陈旧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成功的主要标志应该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提揭示教学内容的实质;有利于课堂交流的高效实现;有利 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
其四:主次不分,节奏过快,以辅助教学代替教学。
在目前的一些数学公开课中,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如一些板书等,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作一些简单的操作和简单的讲解。但计算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们仍是不可替代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固然可以节省教师作图、板书时间,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密度,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在课堂上,教师把教案搬上屏幕,讲课只需点击鼠标,配上讲解。当学生正在思考这一页的问题时,屏幕已经显示到下一页的内容。或者当学生正在解题过程中,屏幕上已经显示出标准答案——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认识、思考、探索的过程的,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的关系,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
其五: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目前,课件的制作技能才被少数教师所掌握。它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只有使用多媒体的课,才是一节有水平的课。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一些教师在公开课中,没有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内容的需要,优化教学等实际出发,而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潮流,满足虚荣心,想方设法把多媒体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如有的数学课从开始到结束,每个教学环节都使用多媒体,甚至以屏幕代替黑板,以画面代替实物,以多媒体展示代替学生的操作活动,结果搞得学生眼花缭乱,教师手忙脚乱,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教学反而从传统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场面,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
总之,我本人认为,在教学中,计算机只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教师们要清醒地认识其利与弊,以走出误区,发挥其巨大优势,去其带来的 不足,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能力服务,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高质量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涌现。
参考文献:
[1]计算机辅助教育 师书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钟善基,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要求,网址:。
[3]张波、钱林,计算机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几个特殊关系:数学教育掌握;2002年01期。
[4]陶维林,浅谈电脑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误区[J];数学通报,2000年09期:8-10。[5]闵慧颖,如何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变得真方便[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年12期。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体会 篇7
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从抽象的观点来看,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数、量、空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算是离不开数与计算的,空间形式及其关系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
1. 创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
1.1 变通书本例题。
书本的例题往往枯燥、呆板、单一,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变通,使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例题可变为先计算8/12+3/12,再计算2/3+1/4,让学生先计算可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接着将其约分,让学生尝试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这个思考过程中有一个启示和迁移的作用,学生从没约分前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受到启发,很自然地将两者进行联系,这样就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2 补充书本习题。
课本中的计算题,往往是纯粹的计算,而且答案唯一,忽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针对此种现象,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可以抓住问题的特点,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通过这些练习,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较少的时间做较少的题,掌握较多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由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2.1 看,就是认真对数。
题目抄错了,结果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2 想,就是认真审题。
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2.3 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
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2.4 查,就是认真演算。
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最后,对计算过程中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3. 计算教学应注重情境创设的巧妙性
数学情境创设是指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行探索,将实际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
我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有必要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主题图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处理。主题图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图。当教材中的主题图不吻合学生生活实际时,教师要灵活进行处理,自然地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而近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是否活跃,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所以,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时,创设问题情境犹如一块石头投入学生的脑海,必会激起思维的浪花。
4. 把握好情境与计算教学的关系
把计算教学置于现实情景之中,这是新课标教材的突出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情境的创设不只是为了引出老师想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触景生情”、“触景生需”、“触景生思”,强烈地感觉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这一环节常出现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对计算与现实情境的结合不管不顾,仍旧延续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一总结法则一巩固练习”的程序周而复始地循环。教学仍以熟练计算、提高计算技能技巧为目的。这样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计算的技能技巧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但学生仍旧只是做题的机器,计算之外的收获则少得可怜。二是教师对计算置入现实情境的意图不甚理解,盲目放大情境的作用。课上按照“观察图意一搜集、分析信息一提出问题一分析数量关系一解决问题”的流程把情境图的处理与解决问题混为一谈。本来计算课学习的重点应该是紧紧围绕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展开,但因为教师不明白教材意图,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处理情景图、分析并不难理解的数量关系上,使算理算法这一计算教学的重点成了附属环节。在这样喧宾夺主的计算课上,学生没有时间去探究计算的原理,没有寻找方法、总结规律的意识,更不用说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也就谈不上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数学素养的形成。
5. 计算方法的优化
浅析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 篇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积累量都能获得同步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设计进行突破,使新颖的学习过程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发展,使他们能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理性地、创新地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具备数学能力的人,使他们在逐渐具有数学能力和思维下,运用自己对数学的敏感性来探索新知,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较高的正确率,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本文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入手进行了阐述。
一、给学生创造气氛和谐的课堂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主要是课堂,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小学生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他们都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教师不断进行交流。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轻松的环境和平易近人的教师,使他们愿意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要从心理和行动上为学生创造好的交流学习的环境,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为课堂教学内容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用心去体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并对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使整个课堂充满学生的智慧。小学生的思维充满了新奇和想象,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思维。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森林里有5只兔子,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兔子,还有几只兔子?一个学生大声回答:“还有4只兔子。”另一个学生说:“一只兔子也没有了,剩下的兔子都吓跑了。”很多学生都同意这个答案。这时一个学生又说了:“还有3只兔子。”其他学生都说这个答案不对,教师问学生:“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问什么你认为还有3只兔子吗?”这个学生说:“因为这5只兔子是一家人,猎人把兔爸爸打死了,兔妈妈吓跑了,还有三只刚生下来的兔宝宝。”真是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回答啊,学生和教师都鼓起掌来。所以,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时,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思维的积极发展。
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一)小学生的耐心方面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他们的耐心很有限,如果教师给出的题目过于复杂,计算步骤又多,就会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不想算下去。这样学生计算的積极性会受到打击,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
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会不自觉地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体现出了计算速度,但是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会把题目中的数字或运算过程中的数字看错,从而导致计算出现错误。
(三)小学生对题海战术反感
在进行计算训练时,教师为了集中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给出学生大量的计算题目。学生开始进行计算时,还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由于计算题比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减弱,使他们在后面的计算过程中会出现边玩边做的情况,影响计算的速度,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率。
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有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在进行计算训练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出发,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在进行训练时,教师要每天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他们具备快速、正确、灵活计算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在进行笔算时,学生能把通过口算获得的能力迁移过来,使笔算速度也相应提高。这个训练要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能从训练中不断获得提高。
(二)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工夫
在让学生进行计算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概念进行理解,通过理解来进行计算,为计算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才能使学生通过计算训练获得突飞猛进的计算能力。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法则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这些法则编成儿歌或顺口溜,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把这些法则运用到计算中,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良好的计算习惯过程中不断提高,使他们在读题、解题过程中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在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时,我请教了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告诉我,在学生审题时让他们把题目小声地读出来,可以避免他们在进行计算时看错题目中的数字导致计算出错。对待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出发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的教师想通过大量的计算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学习效果不佳。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有条理。在进行计算时,要使学生运用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个计算题目。在计算时,既要保证计算的迅速,又要使计算的正确率不断提高。为了减少学生的错误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使他们在计算完成后形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篇9
算法应多样化,但优化不可缺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混乱的,有些方法是适得其反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笔者认为:我们要把优化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与感悟下自觉进行优化,并且这种优化是每个个体的优化,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来促成。同时强调指出的是:“算法优化”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并不一定在某一节课内就能做到优化,优化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并理解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其实有时所谓“最好”或“最简便”的方法是相对的,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以人为本,才是对传统的突破。
在10以内加法教学中,如在教授“9加几”的教学中,计算9+5时学生想出了很多种算法:(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9+4=13,13+1=14;(5)9+2=11,1l+3=14……其中(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2)、(3)是利用“凑10法”计算,而运用算法(4)、(5)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凑10法”,而是为了迎合教师,为多样化而多样化,看到算法(2)中的5可以分成1和4,算法(3)中的9可以分成5和4,就得出5可以分成4和l,5可以分成2和3来计算。如果这时教师不加以引导,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般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惘。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与比较。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凑10法”这种高效的算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并在不断用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中,认识到差距,形成迫切要将算法最优化的内驱力。所以,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都是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过程。
繁难计算没价值,基本训练不可停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的要求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降低了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计算题。因为这些计算是没有价值的,在学生以后的生活中很少用到这样复杂的计算。虽然在6年级教材中,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及利息等计算比较复杂,但这样的计算是允许学生用计算器的。现在,复杂多样的笔算可以说少了很多,但由于高年级的计算内容广泛全面和综合性强,因此必须强化基本的计算训练。但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注重基本计算的训练,随之带来了学生计算正确率不断降低的事实。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第一,要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消除浮躁心理,从而养成踏实认真的良好计算习惯。第二,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计算,避免学生急于求成,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验算方法。第三,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口算训练。基本的口算训练要每天进行,每堂课都用2至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做到基本的口算结果能脱口而出。第四,要通过学生错例的反馈,寻找错误的具体原因。第五,要熟记一些常用的计算结果。
2数学课堂创新教学
转换教师角色,尝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育环境下,教师责任在于传授给学生知识,从而保证学生考出好成绩;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多为“满堂灌”,学生只需要听、记、背,该类型教学环境牢牢树立了教师的主体中心地位,非常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而创新教育观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体变为引导者、指导者或者说是学习辅助者
变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亦需要如此,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建立师生共同创造、符合创新教育精神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走下讲台更多地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针对存在的疑惑和问题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在新型师生关系下主动探索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及内容
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变革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是在小学课堂教学
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心理品质教育内容而言,其偏向于专门的创新教育,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具体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以及从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和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等智力、非智力因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文化知识教育内容,是指与小学数学学科有关的知识内容,比如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本知识,还有需要学生掌握并知道如何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特别是具备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述两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根本,也是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创新教育二者有效性的关键。
3打造数学魅力课堂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从儿童的好奇 、好问,求知欲望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未见)”时,有意识让学生计算40-9,54-6,学生在计算时发现各位相减是不够的,于是心里充满了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个位不够减,怎么办呢?”接着让学生同桌两人相互讨论,并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以往学生习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习惯独立思考,也就无从质疑,很难发展他们的个性。其实学生在听课时,脑子里肯定有产生疑问的瞬间,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敢或不愿向教师请教。对于这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予以热情鼓励,“说说自己的看法及问题。”“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与此同时,在提问方式上也可给予指导。如学生刚刚学习发问时,完全可以从小疑问开始: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讲?自己有没有掌握?通过老师讲的,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师指导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课堂提问要适当,让学生思维聚焦
课堂问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思考,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把握教学效果。然而,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或过于简单而显得价值不大,或要求不明确而不能令学生思维聚焦,或缺少必要知识铺垫而使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启发性的研究,切实达到“有效”的标准。
真正具有启发性的有效提问应是能有效促进师生间互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如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追问来启发学生发现认识过程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掌握正确知识;通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有效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在提问时应注重内容和方式两方面:从内容上衡量,提问应选准切入点;方式上要有启发性。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制定目标,强化落实
制定、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立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外部标准,它必须通过内在的努力才能实现。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时表现得很强烈,但有的却在短时间内表现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因此必须加以强化。对此,我设立了“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档案”,在一段学习时间后(一般是2个月)发一份给学生。
让其对本段时间内的学习成就(含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情感、态度),取得成就的原因进行总结,继而找出学习过程中需要克服和改进的问题,列出学生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希望或建议,订一个后期的学习目标,再由学生干部评议,最后由教师给每位同学的综合学习情况作出等级评定和评语,然后反馈给学生本人,学生本人看后由学习委员收集,装订成册放在班上,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资料或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材料,对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目标颇有效果。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数学兴趣的培养是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其渠道是多方面的。新教材中有许多素材能运用,如教材中的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阅读材料,教学配套光盘等,但还不够,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提炼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化”。在每堂课的情境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引入问题与所涉及知识的相关性、类比性。上课的语言要精炼,有幽默感,富有激情,有抑有扬;知识的展现方式要多样化,能让学生动手的一定要让学生实践。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推荐阅读:
加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10-2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策08-21
小学计算数学教学方案05-23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10-11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案例10-15
计算教学中的小学数学07-28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探究05-08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计算教学08-30
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6-04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浅析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