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

2024-06-30

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通用15篇)

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 篇1

康沙小学毕业班必要题

2014年小学数学毕业计算训练

(一)一、直接写出得数。

23543

0.8×0.6=0.9+99×0.9=1÷ =×=9÷ =5∏=

258157

127

7.2÷8×4=3.25×4=3.3-0.7=+ =2-=8∏=

二、解方程或比例。14 ∶12=X∶251.25X0.25=1.65 X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815+23-3

4(23+215)×453060

(45+14)÷73+71016+34×23÷2

4.67-(2.98+0.67)46×444520

613+713×1330÷(334—8)

3511

+3.25×4=17 ÷15-2.5×1.04

(841

9—27)÷27

×(473

5+10-4)67×13÷914

2012年小学数学毕业计算训练

(二)一、直接写出得数。

636+203=568-198=0.6×1.5 =0.875×24 =

1152

2.2+1.08=10÷0.1=+=÷=

276

3451113

15×(1-)=(-)×18=1÷-÷1=72 ×=

596448

二、解方程或比例。

1.25∶0.25= X ∶1.6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x12

=30%X +X=42 423

313111

÷(+)375+450÷18×251-[-(-)]832343

1—

3.6÷[(1.2+0.6)×5]2.375+

77158121÷÷(3——)(+)÷ 98413134936

7533312

×(- ÷×+÷9 157144595

35211111421

+5.625+×+××(+)

3***

42012

年小学数学毕业计算训练

(三)一、直接写出得数

0.77+0.33=16×2.5=7÷1.4=9+=1-0.09=32÷53×0 =

211÷7=2.6-1.7 =42÷60%=82=1 12=÷2÷=33

3二、解方程或比例 X ∶

1x62=

2∶44=54X

三、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42171

5-3+612÷9

÷9

(2296+7344÷36)×2.4(415+4)÷73+71049×9

11250

9×3.8 - 3.8×9

314555+2×5(8+6)×425

-2.5×4=1.538×56÷15

5521

7+6+7+6

÷0.8÷1.25

49÷【56—(16+13)】

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 篇2

调查的题目: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2学年小学六年级毕业考试压轴题)

玻璃是一种高利用率的可再生资源, 然而我国的玻璃回收率却比其他国家低得多。某环保局对比调查甲、乙两个玻璃生产厂发现:用回收玻璃生产玻璃与原材料生产的玻璃质量无差异, 市场售价都是12000元/吨, 且统计结果如下: (图略)

比较两个统计图, 你认为我国玻璃回收率低的原因是什么? (1分)

甲、乙两厂生产1吨玻璃的利润分别是什么? (2分)

(3) 据悉, 乙厂的年产量是300吨, 为促进玻璃回收, 环保局每年要补助多少钱给乙厂, 才能使乙厂每吨的利润与甲厂持平? (2分)

二、对错解的思考

(一) 没有阅读, 仅凭生活经验解题

这里所说的没有阅读指的是学生没有全面地审题, 只是粗略地看题目而已, 例如第 (1) 小题的错解反映了部分学生一拿到题, 大致看了一下, 以为简单, 不认真全面地审题, 不按要求进行解答。错误答案的产生是因为没有看清“比较两个统计图”, 而只是一味地凭着生活经验来解答。

(二) 不会阅读, 未抓住题目的主干

很多学生看到如此长的图文结合的题目, 心理上已经产生了恐惧感, 不知从何入手, 抓不住题干是什么。

(三) 缺乏必要的社会常识, 无法理解题意

第 (3) 小题学生看到题目懵了。其实认真阅读, 抓住问题的关键词“利润”就行了。由此可以运用第 (2) 小题的答案来计算。“环保局每年要补助多少钱给乙厂, 才能使乙厂每吨的利润与甲厂持平?”而学生不明白为何要补助, 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 因此就不会答题了。

三、“四步曲”进行数学阅读

现在数学“阅读理解题”频频在试卷压轴题中出现。这类题大多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多方面能力。而在考试失分原因中, 审题失误总是占很大的比重。审题失误归根结底是数学阅读能力不足所致。这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丁肇中教授对老师们说:“不要教死知识, 要授之以方法, 打开学生思路, 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 建立自信, 耐心阅读是基础

很多学生惧怕题目很长的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包含的情境、数量关系等就像一篇内容丰富的短文。学生一看到就产生恐惧, 对自己失去自信, 进而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耐心。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自信, 克服心理障碍。

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 在社会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 领悟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成功应用数学。只有通过耐心地阅读, 掌握题目所提供的显性及隐性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基础。

(二) 认真阅读, 仔细审题是关键

数学阅读理解题文字比较多, 信息量也相对比较大, 各种量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在阅读时要重点注意材料中的数据、情境、关键语句等细节, 对所提问题多加揣摩, 理解出题者真正意图。因此可以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题目设定的情境是什么?已知信息有哪些?题目中哪些是有效信息?哪些是无效信息?求的问题是什么?先要求出什么?跟问题有关的信息是哪些?等等。

我们在阅读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 第一遍初步阅读时可以边读题, 边圈圈画画, 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 明确题中的已知信息有哪些, 把所求问题搞清楚, 让学生提醒自己注标记一些关键词。当第二遍再去阅读的时候重点阅读关键词和关键语句, 找出数量和等量关系。学生理解了题意后, 可以进入情境, 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 学生更容易理解。仔细审题后, 学生才能找准关键, 切入主题, 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三) 图文阅读, 转化语言是目的

数学语言通常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的结合。数学阅读需要学会转化理解, 把图文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数学形式表述。做题前特别要关注图表, 要图文结合起来, 注意挖掘其中的隐含条件, 找出问题之间的关联。题目中的有关图像是一块解题的敲门砖, 可以借助它来解决问题。例如, 笔者列举的题目中出现了扇形统计图, 问题中求的是“利润”。从问题中就可见“关键词”是利润, 就要从扇形统计图中找出隐含的条件“利润”占售价的百分之几?这就把图中的信息转化为我们熟知的数学模型。

(四) 拓展阅读, 结合实际是发展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 能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且学习数学的目的也是运用到生活中。而在现行的试题中, 经常会出现很多生活用语或者是生活术语。要熟悉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经贸类活动, 这些知识的积累, 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抓住提干, 把握中心题意。对于教师而言,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跟时代脚步, 设计题目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加强对生活术语的解释,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对于学生来说, 我们要鼓励学生平时要注意多接触社会, 了解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况, 多看报刊杂志, 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实际背景, 有助于理解题意。

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 篇3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约为1370537000人,这个数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其中左边的“3”在( )位上,表示( )。

2.20÷( )==( )(小数)。

3.四个不同质数的积是210,这四个质数分别是( )。

4.右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阴影

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一个西瓜,小明吃去它的,小亮吃去剩下的,这时还剩这个西瓜的( )。

6.2的分数单位是( ),这个数再加上( )就是最小的合数。

7.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差与减数的和是324,被减数是( )。

8.根据(1、2、3),(2、4、6),(3、6、9),(4、8、12),……的排列规律,可算出第10组三个数的和是 ( )。

9.某日,北京市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8℃,如果当天最低气温为-1℃,那么最高气温则是 ( )℃。

二、选择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估计一下,下面最接近你年龄的时间是( )

A.600月 B.600周 C.600小时 D.600分

2.一组数据“15、16、15、26、45、15、34”,16是这组数据的(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间数 D.中位数

3.甲杯中有100克水,乙杯中有80克水,往甲杯中溶解25克糖,往乙杯中溶解20克糖,结果是( )

A.甲杯水更甜 B.乙杯水更甜

C.两杯水一样甜 D.无法比较

4.今年老师a岁,小华a-25岁,再过x年后,老师与小华差( )岁。

A.x B.25 C.a-25 D.x+25

5.小明抛了5次硬币,1次正面朝上,4次反面朝上。第6次抛硬币,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8分)

1. 6厘米、4厘米和2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 )

2. 2012年全年有366天。 ( )

3.下午3时30分,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成90度。 ( )

4.有一批零件,其中100个合格,3个不合格,合格率是97%。 ( )

5.如果x-3y=0,那么x与y成正比例。( )

6.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7.大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比小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大。 ( )

8. 1米的与2米的同样长。( )

四、计算(共计24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题混合 篇4

30+6×6= (387-387)+0= 16-16÷8=

7+5+5-7= 9+8-9+8= 25+4+70=

(111+189)×3= 4×3÷4×3= 125×8÷100=

396×25×0= (1+7)×(16-6)= 81×4÷4=

33÷11+4×9= 187+29-29= 587+496=

26+26÷26= 1537÷1537=

32÷(32÷16)= 300-(300-222)=

2、在下面每个条件后面补充合适的问题。

(1)一班有37人,二班有42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辆汽车4小时行驶320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利拿20元钱去买4元1千克的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光每小时生产7个零件,他每天工作8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每个问题的下面补充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1)甲、乙两组一共生产多少台机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辆汽车共行驶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际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台电视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这批零件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式计算。

(1)486与114的和除以2789与2783的差,商是多少?

(2)305减去15乘以18的积,差是多少?

5、应用题。

(1)甲、乙两个单位去植树,甲单位共植树210棵,乙单位25人,平均每人植树6棵,甲、乙两单位一共植树多少棵?

(2)一班有35人,二班有45人,两个班平均每人买了8本练习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3)买4本书用了12元钱,买120本同样的书,一共要用多少钱?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27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540千米需要几小时?

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 篇5

一、口算:

140×7=13×6=280×3=350×2=50×11=250×6=7200+900=410-201=125×8=48×20=6600÷600=390+140=

11×80=24×50=3600÷400=4000÷50=

二、竖式:

8800÷40=9600÷800=750-290=5×490=

三、脱式:

50+160÷40(58+370)÷(64-45)

120-144÷18+35347+45×2-4160÷

52四、应用题:

1.甲、乙两城相距6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4时后,距乙城还有44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每时多少千米?

2.王乐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3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66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

3.育才小学有学生718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8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

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 篇6

计算题练习(一)

165÷25= 482÷41= 115÷15=

664÷52= 342÷18= 6231÷67=

1240÷62= 1204÷14= 936÷12=

7728÷92= 861÷21= 745÷33=

216÷32= 368÷18= 5005÷77=

679÷91= 2619÷27= 490÷70=

704÷28= 5238÷54= 1764÷21=

5664÷96= 5525÷65= 1118÷43=

1804÷41= 1056÷88= 744÷62=

计算题练习(二)

704÷16= 432÷16= 726÷49=

283÷29= 1476÷41= 1825÷73=

264÷88= 1311÷23= 1809÷67=

682÷31= 4389÷77= 774÷43=

1748÷92= 3915÷87= 3315÷39=

148÷37= 380÷18= 1292÷19=

1120÷28= 3654÷58= 288÷44=

6750÷75= 612÷29= 2940÷70=

计算题练习(三)

364÷52= 4116÷98= 128÷64=

256÷14= 261÷19= 609÷37=

780÷35= 366÷29= 3432÷66=

1225÷49= 3792÷79= 7826÷91=

1800÷24= 2014÷38= 584÷73=

1309÷17= 4884÷74= 188÷94=

5307÷87= 1332÷37= 528÷26=

2490÷83= 1701÷81= 1736÷62=

1、直接写得数

400÷20= 310÷31= 1070÷10=

770÷11= 52÷26= 100÷25=

220÷4= 500÷250=

2、竖式计算

372÷34= 543÷41= 246÷35=

451÷29= 480÷24= 720÷61=

362÷12= 825÷75= 208÷17=

二、概念

1、填空:

(1)7200÷( )=240÷5

(2)被除数乘以3,要使商不变,除数应( )

(3)□2165÷535,要使商是三位数,□里可填( )

(4)□÷75=75……( ),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

2、判断:

(1)14500÷1200=145÷12=12……1 ( )

(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0除外),它们的商不变。( )

(3)一个数除以25,只要这个数先除以100再乘以4。 ( )

(4)0÷A=0 ( )

三、应用题:

1、一颗地球通讯卫星每秒飞行3075米,一列火车每秒行驶35米。这颗卫星每秒飞行的路程是火车的几倍还多多少米?

2、码头运来橘子3250千克,运来的橘子是苹果的50倍,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3、某食堂运来5500千克大米,已经吃掉3125千克,剩下的每天吃95千克,还可以吃几天?

4、买一双皮鞋125元,相当于买5双球鞋的价钱,买一双皮鞋比买一双球鞋多付多少元?

小学数学四年级应用题

综合一

1、红燕服装厂5天生产服装240套,照这样计算,6月份可生产服装多少套?

2、建筑工地运水泥,上午运来65吨,下午运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15吨,这一天共运来多少吨水泥?

3、有一堆黄沙,先运走18吨,剩下的用7辆车运完,每车运6吨,这堆黄沙共有多少吨?

4、有一堆黄沙,一共116吨,先运走18吨,剩下的用7辆车运完,平均每辆车运多少吨?

5、甲乙两辆旅游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甲车每小时行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9千米,两车8小时相遇。求AB两地的路程。

6、火车2小时行驶20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广州到北京的铁路长2346千米,要行驶多少小时?

7、某车间原加工2400个零件需8小时,技改后在同样的时间里可加工同种零件5600个,技改后每小时可比技改前多加工零件多少个?

8、小红读一本故事书,每天读15页,需12天读完。如果每天读20页,几天可以读完?如果要求在6天读完,每天应读多少页?

9、有一块长方形果园,它的长是80米,宽比长短35米,整个果园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要在果园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

10、城关小学五年级的328名同学去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园,已经去了48人。剩下的每20人乘一辆中巴车,需要多少辆中巴车?

11、学校栽了一些盆花。如果每个教室放3盆,可以放24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放4盆,可以放多少个教室?

综合二

1、四(2)班的36名同学和2位老师去公园游览。

①在他们之前有一家三口(2个大人1个孩子)买票用了38元。已知成人票1张15元,你知道儿童票1张多少钱吗?(3分)

②现在老师们拿出300元买票,够吗?(计算后回答)(3分)

2、四、五年级要栽220棵树。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栽28棵。剩下的分给五年级4个班栽,平均每班栽多少棵?

3、水果店运进3筐苹果、4筐桃和5筐梨。苹果每筐重42千克,桃每筐重46千克,梨每筐重38千克。

①运进的桃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②运进的梨和桃一共重多少千克?

4、欢欢读一本世界名著,平均每天读12页,读了15天,发现还有9页没有读,这本世界名著共有多少页?

5、迎迎从家到学校840米共走了14分,她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新华书店有360米,要走几分?

6、上衣54元 裤子36元

(1)买4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多少元?

(2)800元最多能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7、牧民小学四年级有3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六年级有2个班。四年级每班48人,五年级每班45人,六年级每班52人。(6分)先根据下面的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1)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比六年级多多少人?

8、明明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照这样算,(1)他从家走到图书馆用了14分钟,明明家到图书馆的路程是多少米?

(2)明明放学回家最少要走多少分钟?

9、东东要做315道口算题,已经做了4天,还剩115道没有做,东东平均每天做多少道口算题?

10、每千克苹果6元,每千克梨子3元,妈妈买了4千克苹果,妈妈如果用同样多的钱可以买多少千克梨子?

11、要运走144吨小麦,大车先运了12次,剩下的由小车来运还需要运多少次?

综合三

1、九九家电城上午售出海尔洗衣机4台,下午售出同样的洗衣机7台,卖这种洗衣机上午比下午少收货款3150元。

(1)平均每台洗衣机售价多少元?

(2)上午、下午卖这种洗衣机各收入多少元?

2、新华书店运到2车图书,每辆车装125包,每包有80本。新华书店运到图书多少本?

3、自行车3小时行45千米,汽车4小时行216千米。汽车平均每小时比自行车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4、运输队运水泥,一辆大车每次运90包,一辆小车每次运35包,大车和小车各运16次,一共运水泥多少包?

5、用火车装运一批钢材,14节车厢可装运840吨。照这样计算,一列火车有32节车厢,可装运钢材多少吨?

6、两个工程队同时从两段开凿一条隧道,甲队平均每月挖95米,乙队平均每月挖105米,经过一年零十个月完工。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7、修一段长960米的公路,修了6天完成了全长的一半,余下的平均每天修80米,修完这段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8、永丰制衣厂做200套校服,上衣每件成本18元,裤子每条成本12元。一共需要成本多少元?

9、煤气公司铺设煤气管道,如果每天铺60米,15天完成任务;如果要求10天完工,那么平均每天要铺多少米?

10、一块正方形草坪的周长是36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1、苗苗小学图书馆买来380本新书。平均放在5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

综合四

1、20千克黄豆可制10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100千克黄豆可制豆腐多少千克?

2、学校买来若干套课桌椅。已知每把椅子26元,每张课桌比每把椅子价钱的2倍少8元。每套课桌椅需要多少元?

3、一间大教室,长12米,宽8米,用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地面,需要地砖多少块?

4、校办厂用一批纸张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40页,可装订30本;如果每本25页,可装订多少本?

5、新兴饲养场,养了24只羊,一天吃草72千克,照这样计算,576千克草可供这些羊吃多少天?

6、王师傅每天加工420个零件,比李师傅每天少加工30个,李师傅加工1800个零件需要多少天?

7、马每分钟能跑1480米,大象比马的速度的2倍还多280米,大象每分钟能跑多少米?

8、两艘轮船同时从两个港口相对航行,甲轮船每小时航行28千米,乙轮船每小时航行35千米,经过12小时还相距30千米,两个港口之间的航程是多少千米?

9、某绿化队计划植草坪720平方米,已经植了6天,平均每天植草坪45平方米。余下的平均每天植50平方米,还要植多少天?

开发小学数学教材题例 篇7

一、挖掘

教材题例中有许多隐含的东西,如知识形成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挖掘。如五年级第一学期《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材中呈现的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而我在教学时,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为知识生长点,创设求篮球场的罚球区大小的情景,让学生利用罚球区模型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求出罚球区的面积,再自主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寻求不同推导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了不同的推导方法,有的将梯形沿对角线剪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有的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了对新知的意义建构。

二、活化

对教材呈现的题例可以调整、重组,在呈现和组织形式上化静态为动态,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如五年级第一学期平均数应用题,教材内容为求黄浦江上五座大桥的平均桥长。教材中得出的结论是:将一组资料中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平均数=总和÷个数”。这是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因上述五座桥的长度悬殊较大,用这种方法计算最适合。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更简便。于是,在教学中我将教材例题后的“试一试”作为例题进行教学。“有一篮鸡蛋,每个鸡蛋的重量如下:56g、55g、54g、58g、55g、53g、54g,这篮鸡蛋平均一个有多重?”出示例题后,我先让学生们估一估,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很快估出平均一个鸡蛋重55g。然后,我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解。学生们展示了以下几种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在肯定学生们的做法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可用第三种方法,这种方法能否写得更简洁些?然后出示求五座大桥平均桥长的例题,让学生说说这题用哪种方法解最合适?为什么?这样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对于生活中较特殊的数学问题也能灵活处理,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寻求最优化的方法解题的能力。

三、探索

小学数学计算题准确性的提升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准确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能力是每个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计算能力过硬,才能进一步学好如何解应用题和其他的学科知识。计算是各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造成小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计算能力太差,在计算的时候准确率不高。在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口算训练,其次是在各年级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轻视了对于计算题方法的教学,所以导致学生误以为计算题在计算的过程中只要弄清楚计算的顺序就能算出来,这种想法造成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非常不细心,最终导致数学计算的准确率相当低,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攻克复杂计算题的兴趣和信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提升学生计算题的准确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步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计算题的准确性,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耐心细致教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情景中来,再结合学生的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思考,进而推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多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计算更加准确,首先要从低年级的娃娃抓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计算题的算法,更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因为口算是笔算以及估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的方法,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坚持长期练习,才能在做题的时候达到熟练程度,最终才能进一步在计算过程中加以应用,提升每一次计算的准确性。同样,在小学的中高年级也不能忽视口算等计算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给小学生讲授“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笔者就设计了“口算大赛”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每一组选出5名学生组成一支队伍,采取PK赛的形式让每一个小组一一派出队员进行口算题目的PK,看哪一组最后累计的口算题目多而且用时最短,哪一组就是优胜小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口算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能力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这种上课模式学生非常喜欢,大幅度提升了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进行一定的培训以后,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对于计算题准确性的提升,首先还要从读题做起,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解读题目,这样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其次,弄清计算顺序是计算的前提,弄清运算顺序才能使计算过程不出差错。例如,有括号的题:(a+b)c,可读作a与b的和乘以c,而不能读成a+b乘以c。这两种读法的不同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不这样训练,学生在学习的過程中就非常容易忽略和弄错计算顺序,对于计算题的“准确”也没有很好的把握,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很容易陷入学习的误区,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幅度下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的教学,多通过实际的计算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拥有基本的计算能力。当学生对于计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简便算法。除题目要求的简算以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自觉地思考题目是否可以简算,提高学生的简算兴趣,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计算题目较为简单,但也是其接触数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多重能力,并着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训练逐步提升小学数学计算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魏晋河.提高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教育革新,2013(6).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 篇9

一、直接写出得数。

12+45= 63-28= 15+40= 28+41=

800+500= 90-36= 52-19= 500+700=

6000-4000= 1500-800=

二、填一填。

1、4个百和8个十合起来是,25个十是()。

2、果园里有梨树262棵,桃树304棵,梨树和桃树一共大约()棵,梨树比桃树大约少()棵。

3、三年级有男生280人,女生300人,三年级一共有学生()人。

4、妈妈缴电费用去52元,缴水费用去86元,缴水费比缴电费多用去()元。

5、光明水果店上星期卖出420千克西瓜,这个星期卖出370千克西瓜,这两个星期一共卖出()千克西瓜。

三、连一连。

430+400 910-680

520-290 270+560

300+290 970-150

1000-180 390+200

四、在○里填上“>”“<”或“=”。

450+530○980 250-150○200

380+280○720 530―210○290

1000-600○300 620+270○670+220

五、列竖式计算。

250-120= 540+180=

640-250= 630+250=

720-170= 420+370=

930-550= 420+380=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填空题。

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480×5的积的末尾有()个0,605×5的积的中间有()个0。

3、一个因数是104,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

4、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203×5×0的积是()。

5、5个340的和是多少?列式是()。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2×3×4×5×0的积比0+1+2+3+4+5的和大。 ()

2、0×9+8=17 ()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或三位数。 ()

4、任何数与1相乘都得1。 ()

5、0与任何数相加都得0。 ()

6、300×5的积的末尾有3个0。 ()

7、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

8、计算124×2时,十位上的2×2得4,4应写在十位上。 ()

9、一个因数的中间有0,则积的中间也一定有0。 ()

10、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三、竖式计算。

238×4= 630×7= 617×8=

209×5= 123×5= 201×3=

306×7= 210×5=

四、解决问题。

1、每名同学发5本练习本,三年级一班有32名同学。一共要发多少本练习本?

2、一丛棉花苗上有600只蚜虫,一只七星瓢虫每天吃103只蚜虫,6只七星瓢虫一天能吃完这些蚜虫吗?

3、小宁每分钟能打字192个,一份1000字的稿件,她5分钟能打完吗?

4、张村计划挖一条水沟,每天挖124米,挖了7天,挖了多少米?

5、青山小学组织330名学生去春游,租了6辆汽车,已知每辆车上能坐56人,租6辆汽车够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题

一、我知道,我会填。

1、每一年都有()个月,其中有()个大月,每个大月都是()天;有()个小月,每个小月都是()天;二月是特殊的一个月,这个月只有28天或29天。

2、公元年号除以4如果没有余数,(公元年号是整百的除外)这一年就是闰年,这一年的二月就有29天,全年就有366天;公元年号除以4如果有余数,这一年就是平年,这一年的二月就只有28天,全年就只有365天;如今年÷4=501……2,那么今年就是平年,今年的二月只有()天,今年全年有()天;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这一年有()天。每4年有()个平年,()个闰年。

3、每年中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是大月,各月都有是()天;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各月都有只有()天。

4、1984年是闰年、1988年是闰年、1992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年是闰年。

二、我能决解问题。

1、小东是1992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出生的,到今年为止,只过了几个生日?为什么?

2、张二娃去年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是那两个月?为什么?

六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篇10

45 +315 = 34 ÷6 =

512 ×617 = 56 ×0÷35 =

2 - 15 + 45 = 38 ×16 =

6- 13 = 1233 ÷311 =

67 +1÷7 = 5×15 ÷ 5×15=

二、化简比。

1、 2.5 ︰0.45

2、24︰827

三、求比值。

1、18 ︰14

2、34 ︰0.25

四、解方程。

38 X = 21 307 ÷X = 114 X + 16 X = 85

五、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512 ÷7 + 712 ×17

16 + 34 × 23 ÷2

(2419 +1617 )×18 +1517

六、文字式题。

1、712 加上512 乘以910 的积,和是多少?

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计算题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36-01

数学科目的学习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其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就目前而言,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还存在过于注重卷面成绩,忽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现状明显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相悖。具体的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问题的计算,积极探究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对改善当前的数学教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更新小学数学传统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简单的为学生讲明白一些计算公式,学生就可以恰当运用到具体的计算题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在讲解计算题的过程中,也是片面进行填鸭式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识不足。课堂上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状况,是许多教师容易出现的错误。小学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及时改进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同时提升自己讲课的艺术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要考虑到小学生思考问题的局限性,并合理适当地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状况及时调整,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只有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并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爱上数学。

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数学这一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逻辑思维尚未养成,考虑问题不全面等诸多因素,在解决计算问题时常会犯一些错误。对于这些错误若不能正确对待,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其学习数学的动力也会有所减弱。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出现错误后,往往不去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而是按照正确答案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一来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视自己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不利影响。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合理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首先应该让学生正视错误,看到错误的价值;其次引导学生对每一环节进行推理核算,查出哪里出了问题;最后使学生加以改进并吸取教训。在学习一些几何体面积计算的时候,小学生往往计算比较着急,一来二去就忽视了一些细节,如常常将圆柱体的侧面积当成表面积或者忽视底面面积。出现这种错误后,教师可以一步一步进行综合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计算中出现的失误,进而让小学生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并加强记忆,以免重蹈覆辙。学生检查错误能力的提升,可以促使其深入思考犯错的原因,这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大有裨益,同时也符合新课标对新时期数学教学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教学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学生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对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学习多停留在书本层面,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偏重于追求考试成绩,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只局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缺乏具体的感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对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进而切实提高数学水平。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元素,例如生活中买卖东西的单价与数量问题,并且可以具体设置一些交易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另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侧重具体实际方面,这也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充满成就感和实现感。

四、小结

总之,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更加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具体方法的改进也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在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格外重视,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必由之路。小学生刚刚开始数学科目的学习,其可塑性较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爱上数学,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并去思考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 篇12

一、读透教材, 理解并积累数学学科中的术语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常用于形容人们反复读一本书之后, 便会对其中的含义理解清楚。数学教材也是如此, 况且教材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经过商讨研究总结出来的, 都是严谨而有代表性的文字, 学生多读教材, 接受数学语言的熏陶, 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语感以及读题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数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读教材, 分析教材, 长期坚持下去, 可以使学生在大脑中积淀一些描述数学题型的语言, 水到渠成的培养了学生的读题能力。除此之外,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归纳出一些类型题的模型, 这样在做题时, 学生会很惊喜的发现, 一些从内容看上去大相径庭的题目, 实际上都是一类型的题。这样可以加快做题的速度, 大大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能力

在学生掌握一些数学学科性的语言之后, 老师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一位数学家说过, 善于解题的人会用一半的时间来审题, 只用一半的时间来完成解答。可见, 学生将题目理解透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教会学生如何让读题, 老师可以进行亲身示范, 起到良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给学生讲解概念或者例题时, 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读题的训练。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堂内容, 而且有效地促使学生读题能力的提高。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时候应注意, 数学语言是高度凝练的, 有时候仅仅是一字之差, 其包含的意义就不同。因此, 在读题时, 学生要学会“咬文嚼字”, 理解透彻。

比如说: (1) 一根长为40米的绳子, 用去了3/4米, 还剩下多少米? (2) 一根长为40米的绳子, 用去了3/4, 还剩下多少米?仅仅一字之差, 答案便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学生没有认真读题, 那么很可能便会将这一道简单的题目做错。小学生比较活跃, 在解题时, 大部分的学生不愿意静下心来仔细读题, 显得很毛躁, 甚至对一道题目还一知半解时就急于动笔。因此, 老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教学生学会读题, 引导学生读题, 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由于小学生没有太多的自我反思能力, 可塑性是很强的, 是老师培养良他们好习惯的重要机会, 只要长期坚持, 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习惯。在做题之前仔细阅读题目, 尽量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之后降低出错率。

三、学会画图和利用身边的教具, 将抽象的题目化为具体

数学语言精炼而又抽象的特点, 使理解能力薄弱的小学生对于数学题目有了畏惧感。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习惯具体形象的思维, 老师可以利用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来理解问题, 让学生从抽象的问题当中概括出数量关系, 使学生在面对题目时不至于无从着手, 顾此失彼, 而能快速正确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为正确解答题目迈出关键的一步。对于涉及运算的题目, 老师可以带动学生利用身边的铅笔或是火柴等教具进行操作, 使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摆一摆、看一看, 体会其中的数量关系, 深刻理解题目含义。这样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相结合, 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一步了解, 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甲、乙、丙三个人, 他们行走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30米、40米和50米。甲和乙在A地, 丙在B地同时相向而行。A和B地相距1700米, 问多少分钟后丙恰好在甲和乙两人正中间?对于这类题目,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显然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将这些难懂的文字让学生容易懂得, 老师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 将枯燥的题目转化为直观的图画, 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解答该类题型。由题意画出线段图, 就是把题目的条件、数量关系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图上, 为进一步读懂提打下基础, 从而直观地从图上看出解题的方法。因此, 将抽象的题目化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题意, 针对一些理解性强的题目是关键而又好用的一招。

读题是高效率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向导, 它不是教学的全部, 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关键的环节, 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解题。通过对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低年级就形成较强的数学读题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促进也有很大作用。而读题能力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 以达到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数学读题能力的重要性, 循序渐进的采用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当然, 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老师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争取找到更好更实用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 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高俊芬.多元化、全方位培养小学生应用题读题能力[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3, (10) :78

数学计算题脑筋急转弯 篇13

2. 什么是有6只脚,却只用4只脚走路?答案:骑士

3. 24个人按5人排列,排城6行,该怎样排?答案:排成正六边形即可

4. 5只鸡,5天生了5个蛋。100天内要100个蛋,需要多少只鸡??答案:依然是五只鸡

5. 3个人3天用3桶水,9个人9天用几桶水?答案:9捅

6. 三个孩子吃三个饼要用3分钟,九十个孩子九十个饼要用多少时间?答案:三分钟

7. 怎样使用最简单的方法使X+I=IX等式成立?答案:1+X

8. 买一双高级女皮鞋要214元5角6分钱,请问买一只要多少钱?答案:一只不卖

9. 有三个小朋友在猜拳,一个出剪刀,一个出石头,一个出布,请问三个人共有几根指头?答案:六十

四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过关试题 篇14

一、直接写出得数:

2.7+6.3= 0.58+3.5= 6-2.2= 5.6-2.8=

25×12= 6.68-2.1= 6.38+5.62= 3.92-0.9=

0.25×10= 100×2.003= 62÷10= 123.5÷100=

9.025×100= 9-2.3-3.7= 4×31×25= 28×0÷54=

65+37×0= 5.5+2.81+4.5= 25×4÷25×4=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12.65+3.5= 85.6-3.21=

三、计算,有些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

89×99+89 2.63+5.8+7.37+4.2 52×15-5×52 55×102

2.58-1.6+3.42 125×64 45×25+75×45 23.5-2.8-7.2

58.65-(3.2+8.65) 99×125×8 3200÷25÷4 250÷8×4

小学数学毕业计算题 篇15

一、 数学开放题问题解决的契机

数学开放题就是“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者有多种可能的解答的问题”。 从学生学习行为的表现形式看,开放题可以分为操作型开放题、表现型开放题、陈述型开放题和综合型开放题等。数学开放题问题解决就是“以适应客观世界运动变化之需要为目的的辩证的动态思维过程”。其问题是指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些并非单纯练习题形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不同的开放题,问题解决的契机也各不相同。

所谓操作型开放题,就是考查学生动手技能的开放题,如数学实验等。数学实验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实验过程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开放题:在一个盘子里铺几层滤纸或纱布,喷洒适量的水,并均匀地铺上50粒黄豆或蚕豆种子做发芽试验。每天记录发芽的种子数,7 天后算出发芽率。问题解决的契机可以在学生学习这道题时进行操作,也可以由教师提前布置(学生学百分数之前就可以开始实验,也可以在不同季节进行实验操作,以便不同季节的发芽率等)。不同契机的操作,不同的操作对象,实验结果未必完全一致。

所谓表现型开放题,就是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的开放题,如编数学故事等。天才数学家阿贝尔(近世代数的开山鼻祖)认为,很多问题因为没有好的表述,导致看起来很难,其实不过如此。换句话说,教师如果要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可以设计表现型开放题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以便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数学概念更加数学化、具体化和形象化。教学“方程的意义”时,学生认识了方程的意义后,教师可以出示方程3x=24,让学生根据方程编数学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编出各种不同的数学故事,其问题解决的契机是学生学习了相关内容尚未完全理解和掌握时。应用表现型开放题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强化对方程式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所谓陈述型开放题,就是考查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开放题,如数学小论文、数学小调查等。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小调查需要学生借助书面陈述才能实现问题解决,其契机就是学生调查后如实写出自己的体会。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算出它们的普及率”就需要学生对拥有电话和电脑的家庭数进行调查,整理并计算,最后写出调查体会。这样的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把自己调查后的感想概要写下来,虽然不是面面俱到,但需要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和体会进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综合型开放题,就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开放题,如论述题等。这类开放题需要学生对题目给出的几种方案做出合理选择,从而得出一种最优化方案。问题解决的关键是通过对开放题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优劣,从中寻得适合题意的最优方案。如“我们一起去游园”中,某班有学生48人,准备一起坐汽车去游园,可以租的汽车有两种:一种汽车每辆120元,限乘客12 人;另一种汽车每辆160元,限乘客18人。可以怎么租车?需要多少钱?这里的方案有几种,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考虑,不但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一起坐汽车,还能尽量少花钱、不浪费。其问题解决的契机是学生有了相关知识基础,并且能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问题,从而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数学本质。

二、 数学开放题问题解决的实施

数学开放题的问题解决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充分体验和感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实施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努力做到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1. 解读文本信息, 整体规划思路

问题解决的基础是认真进行文本解读,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和弄清文本信息。同样的文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感受。同样的文本,不同教师处理的方法也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各人对文本的解读不同。文本解读应真正体现以人为本。解读文本信息,教师要努力从学生角度对文本作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的细究与深读,获得阅读体验后,再从文本中“走出来”,用自己的智慧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发现一个平衡点,然后从教师角度思考、整体规划问题解决的思路,实现问题解决的目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2014 年版) 第96 页有这样一道习题:

仓库里有以下4 种规格的长方形、 正方形铁皮。

1长0.6米,宽0.4米;2长0.6米,宽0.5米;

3长0.5米,宽0.4米;4边长0.4米。

张师傅想从中选5 张铁皮, 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水箱, 可以选哪几种规格的铁皮, 各要选几张? 你能找到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在下表中填一填。

这是一道综合性数学开放题。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读懂文本中的信息:有4 种铁皮,规格各不相同,要焊的水箱只有5 个面,可以是长方体形状或者正方体形状的,选择方法有很多,表中只需要选4 种,并要求算出各种选法的容积。文本中的隐藏条件应该是每种铁皮的张数是足够的(或者说是可以忽略考虑的)。问题解决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学生探究发现不同的选法,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根据这个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各组的方案,最后全班交流形成共识,优化方案,其基本过程是“创设问题情境———确定探究问题———确定解决方案———执行解决方案———总结反思评价”。纲举目张,有了方案,问题解决就就不会太难。

2. 遵循认知规律, 逐层推进研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仅仅通过课堂教学还不够,还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实践探索活动中发展与提高。问题解决的实践探究是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探究活动,包括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和动手操作等实践方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实施开放题问题解决时,要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还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开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味的、与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启发学生思考,逐层推进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达成问题解决的目标,并促进学生把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所用的数学思维方法,能迁移类推到后续遇到的相关问题中。

在用铁皮焊水箱的案例中,教师先出示开放题中的铁皮规格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思考,说说自己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并且提出来。有的学生提出了“水箱的铁皮总面积是多少?” 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水箱的体积是多少?” 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水箱各条棱的棱长总和是多少?” 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有几种焊接方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问题“比一比,谁选的方案最多?”。原来的问题情境变成了一个比赛情境。这样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确认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防止浪费时间解决可能根本不存在的问题,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探索和合作。果然,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先独立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时,学生展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有的从形状方面考虑,先正方体形状后长方体形状;有的从不同规格的铁皮张数考虑,先1 种规格,再2 种不同规格,后3 种不同规格;有的从水箱的面考虑,先考虑底面再考虑侧面……全班交流后,所有方案都全了,但体积只有4 种可能,分别是0.4×0.4×0.4=0.064 (立方米)、0.4×0.4×0.5=0.0(立方米)、0.6×0.4×0.5=0.12 (立方米) 和0.6×0.4×0.4=0.96 (立方米)。学生为解决问题进行的实践,是学生通过探究和动手操作逐层研究问题的过程,是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不可忽视的途径。

3. 强化彼此关联, 达成能效最优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发展的本质是学生自己通过活动促使自身内部运动的结果,外部作用只能促进学生的自身内部运动,肯定起不了替代作用。因此,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自我实现的过程。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沟通问题解决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力求达成能效最优。这是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也是发展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而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当然,学生反思和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案正确,而是为了对大家提出的所有方案逐一反思和评价,再对方案不断矫正、不断优化,以便将来解决类似问题时能使用最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

铁皮焊水箱的案例中,学生反思时,笔者引导学生先努力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对解决问题的每个阶段分别进行追问,“我这样思考有没有遗漏其他信息?”、“除了这种方法,能不能采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我用的这种方法可不可以进一步变得更简洁?”……经过这样追问,学生就能重新回忆起自己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甚至发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反思和总结过程也是对问题解决能力有所欠缺学生的一次补救,同样能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总之,小学生进行开放题问题解决,不仅需要相关领域的数学知识,而且要能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组合,这样才能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并从各种解决方案中寻求一种最满意的方案,在基础上解决问题,反思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从而使问题解决对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理念传播和有效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问题解决是学校数学教学的核心。培养学生在数学开放题中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根据各种开放题的特征,准确把握契机,才能事半功倍;实施开放题问题解决时,教师要努力做到:解读文本信息,整体规划思路;遵循认知规律,逐层推进研究;强化彼此关联,达成能效最优。

上一篇:迁宿中学教研组长述职报告下一篇:学西点(蛋糕)到专业正规学校学还是去当学徒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