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精选12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 篇1
2011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 解答题。(共60分)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1分,共8分)
4232312120 934744
8×3.14=32511÷75%=14 5124
2.用递等式计算。(怎样简算怎样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1)
(3)(3、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
(1)x ∶
5553121×+×(2)5 424233541351+)×28(4)1 7271471337=(2)x2 2454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 篇2
“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的数学课堂, 不仅仅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帮助预习这一方面, 更大的变化是它所带来的新的教学理念的冲击, 它完全颠覆了“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师仅仅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有了正确的定位, 在让学生提前学习时, 就要以“学生为中心”, 从实际学情出发, 以教材为蓝本, 适度的重组教材, 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导学单, 帮助学生有效自学。
一、微课与导学单助力全境学习
要想真正“翻转”课堂, 学生的提前学习必须是有效的, 那么在制作微课和导学单时必须理清自学目标, 知识的冲突点必须放在课堂上, 以便于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六年级《扇形的认识》这节课时, 为了践行“生本理念”, 我在导学单中清楚告知学生通过自学需要达到的自学目标:
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它们间的对应关系。
2.认识扇形, 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这两个目标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均能达成, 而课堂中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则是理解扇形的概念 (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及圆心角的大小和半径决定扇形的面积。
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自学, 单单靠理清自学目标是不够的, 必须有任务点的驱动, 在观看完微课后完成相应练习就可以解决学生不落实自学的问题。 在练习的完成过程中遇到障碍, 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 真正的达到全境学习, 落实“翻转课堂”的第一步。
根据该课的自学目标, 我设计了以下的任务点:
练习1:
下图中哪些角是圆心角?
练习2:
下图中涂色的部分, 哪些是扇形?
练习3:
练习4:
判断:
(1) 半径大的扇形面积大。 ( )
(2) 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面积比圆心角为15°的扇形面积大。 ( )
设计意图之一在于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二在于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制定课堂的冲突点, 从而使课堂达到高效。
通过导学单的反馈发现: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掌握得非常好, 没有一个学生判断错误。 那是不是说明学生对圆心角的理解就到位了呢? 课堂上如何检测这一结果呢?
2.扇形的判断出现了障碍, 对于下面这个图形, 学生的评判各占一半, 那么对于扇形的概念理解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呢?
二、深度辨析助力难点突破
在以往的教学中, 常常会因为一些简单的知识的讲解浪费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以及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 为了“照顾”一部分学生而“耽误”另外一部分学生, 因此缺失了有效的“辨”和“探”。
在这节课的翻转课堂的实践中, 我根据学生导学单呈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成课堂的辨析点:
1. 学生对圆心角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那是否掌握了圆心角的概念了呢?我设计了这样的辨析问题, “这个角 (图1) 为什么不是圆心角? ”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没有经过圆心”, 这是他们通过自学对圆心角的理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 只有说的时候才能看出学生是否对这个知识点真正理解了。 于是, 我指着导学单中的另一个图继续追问“这个角 (图2) 经过了圆心, 为什么你们也说不是圆心角呢? ”看似简单的追问, 其实是抓住了关键知识点在进行追问。 经过这一追问, 落实了学生对圆心角定义的理解, 顶点在圆心的角才是圆心角。 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展示了数学学科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因此, 看似自学效果非常好的知识点, 也要经过课堂的深度辨析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2.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图3 中的阴影部分是否为扇形, 学生的判断各占一半。 这便是课堂最好的辨析点, 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层层发问, “图4 为什么不是扇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 其实是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好的检验。 学生说:“两条边不相等。 ” 貌似问题已经解决了, 学生一语道破。 再追问:“图3 的两条边相等了啊, 为什么有这么多同学觉得不是扇形?”“顶点不在圆心。”看来通过自学, 基本达到了自学目标,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认为这个是扇形的反而是成绩比较好的孩子, 这个理由显然是不能说服他们的。 于是第三轮追问:“看来这个理由似乎不能说服部分同学, 你们来说一说为什么你们觉得是扇形? ”“顶点只是不在这个圆的圆心, 只要两边相等就肯定是另一个圆的圆心, 那自然就是扇形。 ”一语激起千层浪, 全班同学仿佛突然被点醒, 纷纷附和:“是扇形, 只是不是这个圆的扇形。 ”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老师去解释? 这恰恰正是让孩子“探”的机会。于是我说:“那究竟是哪个圆的扇形呢?以顶点为圆心, 边长为半径你们画一画吧。 ”这一画就发现了问题, 不是同一段弧了。 (如图4) 老师适时归纳, 圆心角和对应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学生通过“探”才真正理解了圆心角和弧的对应关系, 是不是扇形必须放在一个圆中才能进行判断。
在有效追问的作用下,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打开, 这些都有赖于前期的自主学习。 教师再及时地把捕捉到的信息加以过滤与整合, 充分合理的利用, 使其成为课堂的深度辨析点。追问时, 或正面直击, 问在“难”处, 突破教学难点;或旁敲侧击, 问在“错”处, 加深对本质认识;或顺势一抹, 问在“深”处, 历练数学思维;抑或拨云见日, 问在“延”处, 感悟数学思想。
三、灵动练习助力思维发散
概念理清之后, 自然是要延伸应用的, “翻转”的目的也正在于使学生高效地获取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于是我设计了一道“请画一个半径为2 厘米, 圆心角为100°的扇形”的操作题。 此题灵动之处在于不同层次的孩子画扇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大部分孩子先画半径为2 厘米的圆, 再去圆心角为100°的扇形, 有些孩子则更为聪明, 先画一个边长为2 厘米的100°的角, 再用圆规取边上画弧, 这就简便多了。
在处理练习3 中, 也很好的体现了不同层次孩子的收获不同, 由弧与圆周的关系延伸到圆心角与周角之间的关系, 进而延伸到扇形面积与圆面积之间的关系。 一路下来, 学生的兴趣丝毫不减, 带着意犹未尽的情绪结束了课堂。
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以上一系列的活动, 层层深入, 环环相扣, 触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对扇形的认识中从“模糊———清晰———深刻。 深度辨析中生生互动, 操作中“探”出究竟, 课堂出现了真正的“翻转”与高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 篇3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真分数的倒数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比1小。
()
4.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5.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五、实践操作,探索创新(11分)
1.画画,算算。
(1)请你在右面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2分)
(2)如果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请你求出圆的面积。(2分)
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同样大小的圆柱管捆扎起来,下面我们来探索捆扎时怎样求绳子的长度。下面每个圆的直径都是10厘米,当圆柱管的放置方式是“单层平方”时,捆扎后的横截面如下图所示。(4分)
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下表:
3.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
2.霜电器厂有540多职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3分)
3.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共400个,其中合格的是396个,求这批零件的合格率。(3分)
7.王老师去年获得稿费3000元,稿费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按14%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问张老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5分)
8.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从两城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距乙城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6分)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六年级 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人教版 篇4
1、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5cm,画出的圆的半径是,周长是(),面积是()。
2、在一个边长20cm的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剩下的边角料是()cm。
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m,它的面积是()。
4、5时15分=()时2.4平方米=()平方厘米
5、六(1)班星期一的出勤人数是48人,请假2人,缺勤率是();第二天出勤率是98%,第二天出勤()人。
6、比3千米多40%是(),比()少40%是45千克。
7、一本书定价75元,如果打八折出售,现价()元。
8、把5克盐放入45克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是(),盐占盐水的()%。
9、一本书,看了,则看了的和没看的比是()。
10、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则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11、()÷24=24:()=()%=()(填小数)
12、8名同学进行象棋比赛,如果每两人赛一场,一共要赛()场。
13、一个数的30%是24,这个数的80%是()。
14、为反映出某地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应选择()统计图较好。
二、判断题。(5分)
1、不管圆的大小,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甲比乙多20%,乙就比甲少20%。()
3、如果a是b的,那么b与a的比是7:2。()
4、把一根木料锯成10段,每段所用的时间是锯完整根木料所用时间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卷 篇5
1、3/
10+3/
10+3/
10+3/
10+3/
10=( )×( )=( )。
2、小红1/
5小时行38 千米,她每小时行( )千米,行1千米要用( )小时。
3、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共有105页,已经看了全书的2/
7 ,小明看了( )页,还剩( )页。
4、一个分数,分子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分母是最大的一位数,这个分数是( )。
5、一份稿件打了总数的85%,正好打了170页。这份稿件共有( )页。
6、圆的半径是3厘米,它的直径是( )厘米,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厘米2。
7、如果要画一个周长为50.24厘米的圆,那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取( )厘米。
8、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缺勤率是( )。
9、( )∶( )=40/
( ) =80%=( )÷40=( )(填小数)。
10、从甲城到乙城,货车要行5小时,客车要行6小时,货车的速度与客车的速度的最简比是( )。
11、比40千克多20%的是( )千克,20吨比( )吨少1/
5 。
二、请你来判断。
1、一个非零自然数乘真分数,积一定比这个数小。 ( )
2、如果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5:1,面积和周长的比都是25:1。 ( )
3、走完一段路,甲需要8时,乙需要10时,甲、乙速度比是 4:5。( )
4、5比4多25%,4比5少20%。 ( )
5、1吨煤用去45 吨,还剩20%吨。 ( )
三、请你来选择。
1、两根3米长的铁丝,一根用去全长的1/
5,另一根用去1/
5米,剩下的铁丝( )。
A. 第一根长 B. 第二根长 C. 两根一样长
2、要想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应该选用( )。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3、小圆的直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2厘米,小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 )。
A. 12 B. 14 C. 18 D. 116
4、一种MP3原来的售价是400元,降低10%,再提高10%,现在的价格和原来相比( )。
A. 没变 B. 提高了 C. 降低了
5、在23 、66.78%和0.67这三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 )。
A. 23 B. 66.78% C. 0.67
四、请你解决实际问题。
1、果园里有梨树84棵,苹果树的棵树是梨树的5/
6,桃树的棵树是苹果树的6/
7,果园里有多少棵桃树?
2、实验小学举行捐赠图书活动。五年级同学捐赠380本,六年级同学捐赠的图书比五年级多5%。六年级同学捐赠图书多少本?
3、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全长1200米,已修的与未修的比是3:2,已修了多少米?
4、五年级体育“达标”人数比四年级多2/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 篇6
期 末 考 试 质 量 分 析
陈林
2017年4月
一、试卷评价
本试卷涵盖面比较广,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操作、应用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操作、问题解决的能力,可以说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次考试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一些成果,也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试卷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二、考试情况
六年级学生50人,及格人数42人,及格率84%,平均分75.58分;优秀31人,优秀率62%;40分以下9人,差生率:18%。由于全班差生的比率比较大,所以总体成绩不理想。
三、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题。20% 此题内容属于基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不过大部分学生完成得不是很理想,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其中第4、5、8、9题失分最多。其中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并求比值,大部分学生写出的都是化成最简整数比过程中的某一步,或者直接化简错误因而失分。第5题是常用单位的换算,有些学生对相关单位的进率记不清,单位的大小也较模糊,到底是乘以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学生无从下手,看的出来是对单位换算的理解上还有问题。第8题这题应该是稍微难一点,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分析能力的有限,对于本题中三角形内角和与角度的比之间的关系,分析的不透彻;而有些学生较粗心,把角算对了,但在判断三角形的类型时又错了。第9小题“已知甲数比乙数少四分之一,求甲乙两数之间的关系”,对于本题大部分学生不能综合的进行分析,同时不能准确的找出单位“1”的量,因而失分就成为必然了。
第二大题,判断题。5%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完成。错误最多的是第三题:这是教材上的比的基本性质,同时也是教师课上强调的一句话,可见学生上课的专心程度。
第三大题,选择题。5% 这道题共5小题,5分。错误最多的是第四题,这题涉及到工作效率的问题,是五年级的内容。部分学生想当然的认为甲用4小时,乙用6小时,两人合作完成的时间就是4+6=10小时,所以选C的学生还不少。
第四大题,计算题。32% 学生计算习惯较差,经常发生抄错数字或简单的加减法算错的情况,需在平时注意习惯的培养,更主要的是加强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上下功夫,因为计算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所在。失分较多的是简便计算,个别学生不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其中第(2)小题有些学生看到除号前后都是相同的数据相乘,就自动改变题意加上括号再计算。解方程也不是很理想,应加强解方程方法的渗透,提高解方程的能力,因为学好方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然而列式计算中的第二小题只有几个别的学
生能准确完成。(这种题型的题目已经讲过挺多了)
第五大题,操作题。11% 此题分为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图形变换的空间想象能力。第1小题,大部分学生能够正解画出圆,部分学生审题不够仔细,没能按要求求出相应的周长和面积。第2小题,学生对标出数对也基本上能掌握。同样的有部分学生没有回答问题而造成失分。看来做题的习惯还需好好改善。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25% 应用题题目较简单,范围较广,难度也适宜,错误比较多的是第2、3、5题。第2题主要问题是因为计算的数比较大,最后的得数错了。第3题求圆环的面积,主要是学生的分析能力有限,不能准确的找出圆环中大圆的半径及小圆的半径,有的学生将题中的直径20 当作半径来算,结果就错了。第5题是统计图,由于题目给出的是扇形统计图,及其中一个扇形表示的具体数据,要求学生求出其他相应的数据。半数学生第一部计算总人数是就出错了,从而导致后面的两题跟着出错,失分情况较为严重。、四、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从本次考试的试卷中看,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教学还应加强
本次考试基础知识部分比重偏大,从答卷情况上看,基础知识部分很多同学还存在着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准确的情况,在各道题上都有表现。
从本次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对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不清,整体计算能力不强,计算不够熟练,计算准确率偏低,从总体上看学生掌握的情况最不好,不仅成绩低的学生失分,甚至高分段的学生在这部分也有失分。
2、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好象每次做试卷分析在说完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后,都要强调一下审题,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没有做到“认真细心”这4字。虽然我们教师对每次考试前都强调一些关于答题时的注意事项,审题时要注意看清问题,不要把要求看错。但是考完以后却发现,这个问题还是最大的问题。
3、学生的一些习惯不规范
作为小学生,有很多习惯应该养成,在本次考试的试卷上,好几个学生数字抄错。这些看似小毛病,但在考试时可能就会成为学生失分的原因。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五、针对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做好以下几点: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平时在教学中,注意抓好学生的书写、审题与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一定要注重知识点的全面性、准确性、系统性。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知
识点的讲解必须全面,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而且讲解必须准确、无误;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要准确、切中要害。特别指出的是:我班学生计算的基本功严重低下,计算能力差,计算的熟练度低,已成为提高数学成绩的“绊脚石”。故今后在教学中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计算能力、技能的提高,引导学生要热爱数学,在“仔细认真”上下功夫。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在基本方法方面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而这又是我们学生比较欠缺的。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敢于分析、善于分析。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习题来练习外,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去主动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分析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
3、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落实必须到位,使每位学生能学到最基本的数学,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给予他们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将为他们提供施展自我的平台,成立“一帮一”温心辅导站,从而避免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发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 篇7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5分)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是36的,这个数是多少?(列方程解)
(2)
与的差除以,商是多少?
(3)
加上
除以的商,所得的和乘,积是多少?
2.(5分)进修附小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占,五年级一班有多少女生?
3.(5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2cm,长是宽的8倍,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4.(5分)一批零件,甲独做8天完成,乙独做12天完成。现在由两人合作完成这批零件,中途甲因事请假2天,完成这批零件共用了多少天?
5.(5分)一列动车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开往唐山市,已经行了全程的,离唐山市还有400千米,如果这辆动车的速度是125千米/时,那么这列动车从鄂尔多斯市到唐山市一共需要多少小时就能到达?
二、工程问题
(共3题;共15分)
6.(5分)一套服装720元,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裤子和上衣各多少元?
7.(5分)挖一条水渠,李叔叔每天挖整条水渠的,王伯伯每天挖的量是李叔叔每天挖的量的.两人合作,几天能挖完?
8.(5分)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8天完成,甲做了2天后,乙来参加,甲、乙又合作了4天才完成任务。问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多少天?
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9.(5分)车过河交渡费3元,马过河交渡费2元,人过河交渡费1元。某天过河的车和马数目的比为2:9,马和人数目的比为3:7,共收得渡费945元。问:这天过河的车、马和人的数目各是多少?
10.(5分)有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共405人参加节日联欢会,他们人数的比是2:
:1。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各有多少人?
11.(5分)小静有邮票60张,小明有邮票52张,小明给小静一些邮票后,小静与小明的邮票数之比为9:5,这时小静的邮票是多少张?
12.(5分)甲乙两个仓库共有大米260包,如果将甲仓的运入乙仓,这时两仓里的大米的数量比为7:6,原来甲乙两个仓库里分别有大米多少包?
13.(5分)某班一天有3人请假,出勤率是94%,下午请假的3人中又有1人到校,求下午的出勤率.
14.(5分)安安在实验课上配制了一杯300g的盐水,含盐率是7%。你能想办法把它改配成含盐率是10%的盐水吗?
我的方法是:
我的计算过程:
15.(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求花生的出油率
16.(5分)实验室里有盐和水,(1)请你配制含盐率5%的盐水500克,你需要取盐和水多少克进行配制?
(2)如果要求你把(1)所配成的500克盐水变成15%的盐水,需要加入盐几克?
(3)如果要求你把配制含盐率12%的盐水5000克,你应该从含盐率5%和15%的两种盐水各取多少克才能配成?
17.(5分)校运动会上,王强参加了跳高比赛,他以1.25m的成绩打破了学校的纪录1.2m。王强的成绩比学校纪录高出百分之几?
18.(5分)星光机械厂计划制造拖拉机650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50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19.(5分)某水泥厂元月份计划生产一批水泥,实际上旬完成了计划的,中旬完成了计划的40%,下旬又生产了2.6万吨,结果超额完成计划的。元月份计划生产水泥多少万吨?
20.(10分)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2人,如果从六(1)班调8人到六(2)班,那么六(1)班和六(2)班人数的比是10:13,两个班原来各有多少人?
21.(5分)仿照例子写出相关的数量关系式.
例:
求黄豆的出芽率
22.(5分)只列式不计算。
(1)蜜蜂0.9小时飞行6.48km,蜜蜂的飞行速度约是蜻蜓的。蜻蜓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2)六(1)班50名同学参加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为82%。班上有多少名同学没有达标?
23.(10分)现有含糖10%的糖水40克,要使糖水的含糖率达到40%,需要加糖多少克?
参考答案
一、分数有关的应用
(共5题;共25分)
1-1、1-2、1-3、2-1、3-1、4-1、5-1、5-2、二、工程问题
(共3题;共15分)
6-1、7-1、8-1、三、比的应用
(共15题;共85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 篇8
1、在计算216―25×8时,第一步算______,再算______法,计算结果是______。
2、把260÷5=52,470―210=260这两道算式改写成一道综合算式是______ 这个综合算式的结果是______。
3、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500 604000 640002 5605000 65000
4、70860000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__,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__________。
5、与最大的四位数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6、红星小学给每个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30510241,从070405122表示该同学是_______年入学____年级_____班_____号____生。
7、在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少30,减数增加30,差就_______。
8、如图,有____条线段;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看成是_______线。
9、当3时整,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_______度;7时30分,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_______度。
10、(51+a)+_______=a+(_____+ 39)
11、已知如图,∠1=60°,∠2=_______度(2分)
二、数学小法官,巧辩对与错。(对的打“√”,错的打“×”,共5分)
1、26+74÷2=100÷2=50( )
2、我们在读203008这个数时,只读一个0( )
3、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 )
4、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计数单位( )
5、一条直线长5cm( )
三、快乐ABC(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共5分)
1、一个数是六位数,这个数( )
A、一定大于十万 B、不大于十万 C、一定大于九万
2、与453―21―79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A、453―79+21 B、453+79―21 C、453―(21+79)
3、小明家去学校走第( )条路最近
A、 1 B、 2 C、3
4、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成( )的角
A、46°,105° B、180°,120° C、135°, 110°
5、小明给客人沏茶,接水1分钟,烧水6分钟,洗茶杯2分钟,拿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小明合理安排以上事情,要让客人尽快喝上茶,最少要用( )分钟。
A、7分钟 B、8分钟 C、9分钟
四、神机妙算,步步为营(33分)
1看算式,写得数,共6分)
26万+74万= 625―125= 42×5= 540÷6=
350―300= 300÷50= 15×30= 12×1÷4=
11×70= 36+64÷4= 100―17―13= (10―10)×10=
2、估算,(3分)
63248―9382≈ 3 60280―130600≈ 41789+85463≈ 3、脱式计算(12分)
185―(51+49) 145+22×13 360―360÷6
315÷(854―845) 35×(107―79) (11+34)×14
4、选择最简方法计算(12分)
352―98 725+363+75 613―168―13
970―790―110 203+529 185+47+53
五、心灵手巧,动手实践(10分)
1、以下面的点O为端点画两条射线 2、分别画75°,90°的角
・O
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2分)
1、一辆汽车由重庆开出,每小时行68km,5小时到达成都,如果要提前1小时到达,每小时行多少km?(4分)
2、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夺得32枚金牌,估计北京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比雅典奥运会的2倍少22枚,雅典和北京奥运会共获得金牌多少枚?(5分)
3、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4分)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6班
人数
48
51
45
52
49
55
4、效游(4分)
(1)如果每位同学发两个面包和一瓶矿泉水,买15箱面包和12箱矿泉水够吗?
(2)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
5、旅行社推出“××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5分)
方案一:
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
方案二:
团体5人以上,每人100元。
(1)成人6人,儿童4人,怎样购票合算?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 篇9
共18分)1.(1分)大桥用围棋子摆了下面的图形,接下去应该怎样摆?(1)第四幅图用了_______个围棋子?(2)第五幅图用_______个围棋子?(3)第六幅图用_______个围棋子?(4)摆完6幅图,一共用了_______个围棋子? 2.(1分)如图,它是由火柴棒拼成的图案,如果在这个图案中用了51根火柴棒,可拼成_______个三角形. 3.(2分)一张桌子可以坐4人,两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6人,三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8人,像这样()张桌子拼起来可以坐40人. A.17 B.18 C.19 D.20 4.(1分)观察图形找规律。
(1)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填表。
正方形个数 1 2 3 4 5 …… 直角三角形个数 0 4 8 _______ _______(2)如果画8个正方形能得到_______个直角三角形,画n个正方形能得_______个直角三角形。
5.(1分)用小棒按照如图方式摆图形。
摆n个八边形需要_______根小棒,用2010根小棒可摆_______个八边形。
6.(1分)一刀最多可以把一个平面切成2块,两刀最多可以切成4块,那三刀最多可以切成_______块;
8刀最多可以切成_______块;
7.(5分)按图中的方式摆放桌子和椅子,1张桌子旁可坐6人,2张桌子旁可坐10人……30张桌子旁可坐_______人。
8.(5分)照样子画满20个圆,再填空。
●○●●○●●●○●●●●○_______ 第11个是_______,第14个是_______,第20个是_______ 9.(1分)先找规律,然后填上合适的数。
_______ 二、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共3题;
共4分)10.(1分)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其他各题的得数。
①1999.998÷9=222.222 ②2999.997÷9=333.333 ③3999.996÷9=444.444 ④4999.995÷9=_______ ⑤5999.994÷9=_______ ⑥6999.993÷9=_______ 11.(2分)按规律填空。
(1)3996、399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3300、_______、_______3600、3700。
(3)1、4、9、16、_______、_______。
12.(1分)用●按规律摆成下列图案,第_______个图案中有36个●,第n个图案中有_______个●.三、“运行图”(共4题;
共8分)13.(2分)某市自来水的收费如下: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每吨价格为2.5元;
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下面3幅图中能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的是()A.B.C.14.(2分)图是一辆面包车和一辆货车的运行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出发时货车在面包车前50千米处 B.经过2小时货车追上面包车 C.货车平均速度为37.5千米/小时 D.面包车平均速度为12.5千米/小时 15.(2分)百合外国语学校生活区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某天0 点到6 点,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 下列推论:①0点到1点,打开两个进水口,关闭出水口;
②1点到3点,同时关闭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
③3点到4点,关闭两个进水口,打开出水口;
④5 点到6点,同时打开两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 其中,可能正确的推论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2分)你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与兔子赛跑,开始兔子跑得快,于是兔子便骄傲起来在途中睡着了,最终乌龟比兔子先到了终点.选一选,下面()图表示了这个故事。
A.B.C.四、拓展与规律(共3题;
共15分)17.(5分)如图1,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最下面一层放一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10支。现在将一个V形架倒放,两个V形架合在一起,如图2。
(1)图1与图2中分别有多少支铅笔?(2)如果V形架中最上面一层放了100支铅笔,那么这个V形架中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18.(5分)最后一个钟面的时针应该指向几?分针应该指向几?画一画。
19.(5分)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应该是几? 五、综合应用(共2题;
共2分)20.(1分)将一些▲按一定的规律摆放,(如图所示)。图中▲的个数依次是6、10、16、24…… 第10个图形共有_______个▲。第m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个▲。
21.(1分)观察图中各个图形的规律,可得出:第6个图形有_______个直角三角形;
第n个图形有_______个正方形。
六、精造好题(共1题;
共19分)22.(19分)用6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①),再接着摆下去(如图②、③、④),图⑧一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参考答案 一、数形结合(共9题;
共18分)1-1、1-2、1-3、1-4、2-1、3-1、4-1、4-2、5-1、6-1、7-1、8-1、9-1、二、数与数之间的规律(共3题;
共4分)10-1、11-1、11-2、11-3、12-1、三、“运行图”(共4题;
共8分)13-1、14-1、15-1、16-1、四、拓展与规律(共3题;
共15分)17-1、17-2、18-1、19-1、五、综合应用(共2题;
共2分)20-1、21-1、六、精造好题(共1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 篇10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班级:
学生姓名:
得分: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据报道,受8号台风“莫拉克”的严重影响,给温州地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993700000元,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万元,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亿元。
2.一个十位数,最高位是7,百万位和百位都是5,其他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这个数最高位是()位。
3.1个周角=
()个平角=
()个直角。
4.右边()里最大能填几?
()×24
53×()
302
5.4时整,时针与分钟夹角是()º;6时整,时针与分钟夹角是()º。
6.要使4□6÷4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填(),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可填()。
7.在下面〇里填上“>”、“<”或“=”。
3654879〇3654897
26900100000〇27万
480÷12〇480÷30
18×500〇50×180
8.两个数的积是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则积是()。
9.在A÷15=14……B中,余数B最大可取(),这时被除数A是()。
10.一本词典需39元,王老师带376元钱,最多能买()本这样的词典。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任何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钝角一定比直角大,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4.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两个数相除,把被除数乘以10,除数除以10,商不变。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下
面
各
数
中,一
个
零
也
不
读的数
是
()。
A、1010101010
B、11001100
C、11100010
2.把592965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A、5930
B、5929万
C、5930万
3.估一估,下面算式中的商最接近9的是()。
A、434÷51
B、632÷71
C、520÷60
4.230÷50的余数是()。
A、3
B、30
C、300
5.两个完全的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A、平行四边形
B、长方形
C、梯形
四、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2分)
60×8=
24×30=
96÷6=
70×12=
0÷32
=
540÷6=
18×50=
420÷70=
39×41≈
695×71≈
6294÷71≈
479÷81≈
五、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每题3分,共18分)
128×25=
816÷51=
130×70=
2880÷64=
301×36=
230÷15=
六、画一画,填一填。(共8分)
1.过O点画射线AB的平行线。
2.用量角器画一个105º的角。
再过O点画射线AC的垂线。
B
O
●●
C
A
3.右图中,已知∠1=43°,4.画出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2=(),∠3=()。
底
七、解决下面问题。(每题5分)
1.黄龙体育馆5号看台有52排,每排有35个座位。这个看台共能坐多少人?
2.某校开展节约用电活动,前4个月共节约用电424度。照这样计算,一年(12月)能节约用电多少度?
3.水果店李大伯带2000元钱去批发市场买苹果,买了25箱,还剩150元。每箱苹果的批发价是多少元?
4.陈老师去体育用品店买了12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钱是63元,又买了8个排球用去240元。陈老师一共用了多少元钱?
5.学校要订购24台电视机和45台电脑,每台电视机需要2100元,每台电脑需要3400元。学校准备了20万元,够不够?
八、观察统计图,再完成问题。(共7分)
新兴小学课外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2009年9月制
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小组,女生
人数最少的是()小组,()小组的总人数最多,()小组的总人数最少。
2.通过计算,三个兴趣小组的总人数有()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人。数学小组再增加()人就和科技小组的人数一样多。
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每题2分,共20分)
1.据报道,受8号台风“莫拉克”的严重影响,给温州地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993700000元,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99370)万元,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10)亿元。
2.一个十位数,最高位是7,百万位和百位都是5,其他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7005000500),这个数最高位是(十亿)位。
先在草稿纸上写出
:7
00
0500(共有8位数,还差2位,在7与5之间用0补足)
0500
0500(最后依题意,检查)
3.1个周角=
(2)个平角=
(4)个直角。
4.右边()里最大能填几?
(4)×24
53×(5)
302
5.4时整,时针与分钟夹角是(120)º;6时整,时针与分钟夹角是(180)º。
4时整,时针与分钟夹角是30
º
×4
6.要使4□6÷46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填(6),要使商是一位数,□最大可填(5)。
7.在下面〇里填上“>”、“<”或“=”。
36548793654897
2690010000027万
480÷12480÷30
18×50050×180
8.两个数的积是2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则积是(24)。
9.在A÷15=14……B中,余数B最大可取(14),这时被除数A是(224)。
余数一定小于除数,最大的余数就是比除数小1的数。
15×14+14=224
10.一本词典需39元,王老师带376元钱,最多能买(9)本这样的词典。
376÷9=9.6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任何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整数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3.钝角一定比直角大,比直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平角、周角都比直角大。
4.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两个数相除,把被除数乘以10,除数除以10,商不变。
………………(×)
商会扩大100倍。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下
面
各
数
中,一
个
零
也
不
读的数
是
(B)。
A、1010101010
B、11001100
C、11100010
1010101010,读作:十亿零一千零一十万一千零一十。
11001100,读作:一千一百万一千一百。
11100010,读作:一千一百一十万零一十。
2.把592965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C)。
A、5930
B、5929万
C、5930万
千位数是6,四舍五入,到万位,万位9+1
3.估一估,下面算式中的商最接近9的是(B)。
A、434÷51
B、632÷71
C、520÷60
4.230÷50的余数是(B)。
A、3
B、30
C、300
5.两个完全的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A)。
A、平行四边形
B、长方形
C、梯形
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就只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四、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2分)
60×8=480
24×30=720
96÷6=16
70×12=840
0÷32
=
0
540÷6=
18×50=9000
420÷70=6
420÷70=42÷7=6
39×41≈1600
695×71≈49000
700×70≈49000
6294÷71≈
6300÷70=630÷7=90
479÷81≈6
480÷80=6
五、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每题3分,共18分)
130
×70
9100
128×25=3200
816÷51=16
130×70=9100
2880÷64=
301×36=10836
230÷15=15……5
六、画一画,填一填。(共8分)
1.过O点画射线AB的平行线。
2.用量角器画一个105º的角。
再过O点画射线AC的垂线。
105º
B
O
●●
C
A
3.右图中,已知∠1=43°,4.画出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2=(47°),∠3=(133°)。
底
七、解决下面问题。(每题5分)
1.黄龙体育馆5号看台有52排,每排有35个座位。这个看台共能坐多少人?
解:52×35=1820(人)
答:能坐1820人。
2.某校开展节约用电活动,前4个月共节约用电424度。照这样计算,一年(12月)能节约用电多少度?
解:12÷4×424
=3×424
=1272(度)
答:一年能节约用电1272度。
3.水果店李大伯带2000元钱去批发市场买苹果,买了25箱,还剩150元。每箱苹果的批发价是多少元?
解:(2000-150)÷25
=1850÷25
=74(元)
答:每箱苹果的批发价是74元。
4.陈老师去体育用品店买了12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钱是63元,又买了8个排球用去240元。陈老师一共用了多少元钱?
解:63×12+240
=756+240
=996(元)
答:陈老师一共用了996元钱。
5.学校要订购24台电视机和45台电脑,每台电视机需要2100元,每台电脑需要3400元。学校准备了20万元,够不够?
解:2100×24+3400×45
=50400+15300
=203400(元)<20万元,钱不够。
答:钱不够。
八、观察统计图,再完成问题。(共7分)
新兴小学课外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图
2009年9月制
1.从图上看出男生人数最多的是(科技)小组,女生
人数最少的是(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的总人数最多,(数学)小组的总人数最少。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 篇11
注: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一个圆的直径增加b厘米,周长就增加πb厘米
6、任意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即最大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它们的面积比是4∶π
7、常用数据
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第五单元、百分数一、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注: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以是整数。
注: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 成数 几分之几 百分之几 小数 通用 八折 八成 十分之八 百分之八十 0.8 八五折 八成五 十分之八点五 百分之八十五 0.85 五折 五成 十分之五 百分之五十 0.5 半价 6、纳税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7、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
注: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不纳税
8、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少)百分之几――×100%=×100%
例
①甲是50,乙是40,甲是乙的百分之几?(50是40的百分之几?)50÷40=125%
②甲是50,乙是40,乙是甲的百分之几?(40是50的百分之几?)40÷50=80%
③乙是40,甲是乙的125%,甲数是多少?(40的125%是多少?)40×125%=50
④甲是50,乙是甲的80%,乙数是多少?(50的80%是多少?)50×80%=40
⑤乙是40,乙是甲的80%,甲数是多少?(一个数的80%是40,这个数是多少?)40÷80%=50
⑥甲是50,甲是乙的125%,乙数是多少?(一个数的125%是50,这个数是多少?)50÷125%=40
⑦甲是50,乙是40,甲比乙多百分之几?(50比40多百分之几?)(50-40)÷40×100%=25%
⑧甲是50,乙是40,乙比甲少百分之几?(40比50少百分之几?)(50-40)÷50×100%=20%
⑨甲比乙多25%,多10,乙是多少?10÷25%=40
⑩甲比乙多25%,多10,甲是多少?10÷25%+10=50
11乙比甲少20%,少10,甲是多少?10÷20%=50
12乙比甲少20%,少10,乙是多少?10÷20%-10=40
13乙是40,甲比乙多25%,甲数是多少?(什么数比40多25%?)40×(1+25%)=50
14甲是50,乙比甲少20%,乙数是多少?(什么数比50多25%?)50×(1-20%)=40
15乙是40,比甲少20%,甲数是多少?(40比什么数少20%?)40÷(1-20%)=50
16甲是50,比乙多25%,乙数是多少?(50比什么数多25%?)40÷(1+25%)=40
第六单元、统计
1、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因此也叫百分比图。
2、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直观显示每个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直观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还可清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3)、扇形统计图直观显示部分和总量的关系。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一、研究中国古代的鸡兔同笼问题。
1、用表格方式解决有局限性,数目必须小,例:
头数鸡(只)兔(只)腿数
35134
35233
35332
……
(逐一列表法、腿数少,小幅度跳跃;腿数多,大幅度跳跃。跳跃逐一相结合、取中列表)
2、用假设法解决
(1)假如都是兔
(2)假如都是鸡
(3)假如它们各抬起一条腿
(4)假如兔子抬起两条前腿
3、用代数方法解(一般规律)
注释: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二、和尚分馒头
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三人吃一个。大小和尚各多少人?
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算题:
一百馒头一百僧,
大僧三个更无争,
小僧三人分一个,
大小和尚各几丁?“
如果译成白话文,其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只,小和尚3人分一只,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方法一,用方程解:
解:设大和尚有x人,则小和尚有(100-x)人,根据题意列得方程:
3x+(100-x)=100
x=25
100-25=75人
方法二,鸡兔同笼法:
(1)假设100人全是大和尚,应吃馒头多少个?
3×100=300(个).
(2)这样多吃了几个呢?
300-100=200(个).
(3)为什么多吃了200个呢?这是因为把小和尚当成大和尚。那么把小和尚当成大和尚时,每个小和尚多算了几个馒头?
3-=(个)
(4)每个小和尚多算了8/3个馒头,一共多算了200个,所以小和尚有:
小和尚:200÷=75(人)
大和尚:100-75=25(人)
方法三,分组法:
由于大和尚一人分3只馒头,小和尚3人分一只馒头。我们可以把3个小和尚与1个大和尚编为一组,这样每组4个和尚刚好分4个馒头,那么100个和尚总共分为100÷(3+1)=25组,因为每组有1个大和尚,所以有25个大和尚;又因为每组有3个小和尚,所以有25×3=75个小和尚。
这是《直指算法统宗》里的解法,原话是:”置僧一百为实,以三一并得四为法除之,得大僧二十五个。“所谓”实“便是”被除数“,”法“便是”除数"。列式就是:
100÷(3+1)=25(组)
大和尚:25×1=25(人)
小和尚:100-25=75(人)或25×3=75(人)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
三、整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结构类型
(一)求甲是乙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解法:甲数除以乙数
例:校园里有杨树40棵,柳树有50棵,杨树的棵树占柳树的百分之几?(或几分之几?)
(二)求甲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解答分数应用题,首先要确定单位“1”,在单位“1”确定以后,一个具体数量总与一个具体分数(分率)相对应,这种关系叫“量率对应”,这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单位“1”×分率=对应数量
例:六年级有学生180人,五年级的学生人数是六年级人数的6(5)。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180×6(5)=150
(三)已知甲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甲数(即求标准量或单位“1”)的应用题。
解法: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例:育红小学六年级男生有120人,占参加兴趣活动小组人数的5(3).六年级参加兴趣活动小组人数共有学生多少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 篇12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位置》。
《位置》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经验,培养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制定了以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的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关键:引导学生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上力求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新理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激、导、探、放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了多次活动的机会,同时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与创设的实际情境,把学生带进学数学,用数学的研究领域。
三、说学法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只要给他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展示给大家。因此,我采取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新知。如在“说座位”“找景点”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每个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通过“说、猜、填、找”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程序
为了努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应用中提高。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这个环节,我是以谈话的形式开始:①用“开学的头两天,你们是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新位置的”为话题,激发学生讨论、交流。②然后指名前排、后排、左侧、右侧四名学生代表说说。为这节课的空间思维活动拉开序幕。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以前已学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位置,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通过说说自己的座位,引出第几列第几行的话题,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我分为四大步来进行。
第一步:先引导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这一步的教学,我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引导学生先认识什么叫做列,什么叫做行,咱们班的第一列在哪里,(请第一列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第一行在哪里,(请第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再让全班同学数一数,咱们班一共有几列几行。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全班同学的座位变为座位示意图。请一位学生上来找找第一列在哪里,第一行在哪里。然后提问:数列数和行数的时候,你们分别从哪边数起?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数列数的时候是从左往右数,数行数的时候是从下往上数(或从前往后数。)
第二步:学会用第几列第几行来介绍自己及好朋友的位置。
主要是让学生说说我的座位是在第X列第X行,我的好朋友的位置是在第X列第X行,让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谁。再通过比较、总结,使学生感知到用列、行来确定位置比以前的方法更具体更规范,然后又从具体的第几列第几行现象中抽象出数对的表示形式。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从具体形象思维活动到抽象思维活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为下面“数对”的教学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第三步:认识数对,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重点)
(1)理解数对的含义。即结合前面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第X列第X行,用数对来表示怎样表示?先表示什么,再表示什么,怎样写?反过来,数对(5,3)表示什么意思?
(2)用数对介绍自己的位置。
(3)让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数对。写后与同桌互换检查。
(4)数对闯关活动。目的是提升数对认识,分为三关来进行。
第一关:老师出一个数对,这个数对是表示哪位同学的位置的,就请这位同学站起来。下面的数对,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个数对是(3,4),第二
个(4,3)。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数对,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3,4)和(4,3)对应的是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对中两个数的顺序的重要性。再次强调数对中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活动继续,接下来的数对分别是(2,3)、(3,1)、(1,3)、(3,3)。请坐在这几个位置的同学逐一站起来,对了,就奖励他掌声。错了,大家就帮他纠正。通过此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了用数对确定具体位置的方法。
第二关:请同学们给上面的数对进行分类。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具有挑战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达到“引思”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归纳综合后,会将它们分为两类。
①同列:(3,4)、(3,1)、(3,3)
②同行:(4,3)、(2,3)、(1,3)
再请这两类数对上的同学分别站起来,让大家直观验证一下,它们是不是在同一列和同一行上。(提升对数对的进一步认识,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第三关:在坐标轴上确定上面这几个数对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这里的话。(如下图),其他数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在黑板平面上摆放六个数对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后面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
第四步:确定方格中的位置。(形成技能)
这步教学,我充分利用课本例2为学习素材,先让学生说出图中几个场馆的位置数对,再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其他场馆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引——放——引”,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达到和谐统一。新课程理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又遵循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识规律。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①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收获了什么? ②总结这节课谁表现最好,谁最有进步。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计算题】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2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检测卷 备课资料(人教版四年级总复习)11-29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08-29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07-1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复习计划10-05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目11-04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段落复习10-0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11-17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题答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