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技能大赛

2024-10-15

小学数学计算技能大赛(精选8篇)

小学数学计算技能大赛 篇1

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师范生素质五项技能大赛复赛 3月19日晚七点,我系师范生素质五项技能大赛复赛在数学楼多媒体教室303、309举行,入围复赛的二十一位选手参与了比赛。本次复赛主要以说课的方式进行评比,比赛过程中不仅由几位系领导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老师担任评委,而且还要求选手间以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互评。

比赛中,选手们各展所长,精心准备的说课环节和PPT展示让大家看到了同学们充分胜任教师工作的潜质和能力;选手们在说课过程中表现的机智和激情带动了全场气氛。

大赛于22:00落下帷幕,经由评委严格评审和参赛选手间的激烈互评之后,最终的10位优秀选手进入师范生素质五项技能大赛的决赛。

来自13、12、11三个年级的同学们到场观摩,系领导老师杨柳、宫兆刚、唐祥德、吴雄韬等观看了本场比赛。

师范生素质五项技能大赛比赛既为我系同学搭筑了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也为我系师范生在正式担任教师前做了一次真实的模拟演练。衷心祝愿我系选手们能在之后的系级决赛、院级决赛及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勇攀高峰,再创辉煌。(数学与计算科学系记者团供稿)

小学数学计算技能大赛 篇2

一、教学目标:凸显“数学思考”

从《数学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中的教学目标解读中, 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目标的三大变化。

1. 首次提出过程性目标。

《课标》在“课程目标”部分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一栏内, 每一项都有“经历……过程”字样的表述, 凸现出“过程”在学生对计算方法和算理理解的自主建构、数学思考、探索体验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功能。并在“总体目标”最后一段特别强调,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

2. 明确提出估算的目标。

估算已不是可无可有的目标, 《课标》在“内容标准”部分的“具体目标”中对估算要求:第一学段“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解释估算过程”;第二学段“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养成估算习惯”;对“数感”提出“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促进学生“数学地思考”。这与当前世界各国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趋势一致。

3.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课标》进一步对口算、笔算的复杂性与熟练程度降低了要求, 删减了繁难计算内容, 同时增加了负数运算内容。在《课标》第三部分各领域内容的具体目标中, 对数的运算技能仅对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规定为“熟练”, 其余的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与混合运算的技能目标用语均是“能”与“会”。但是《课标》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学段目标中要求:第一学段“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 技能”;第二学段“了解分数、百分数、负数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 技能”, 都有“掌握必要的运算 (包括估算) 技能”的字样表述, 可见, “降低”的底线就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运算技能。

以上教学目标凸显出从重视“运算技能”训练到学会“数学思考”的变化,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材编写:负载“数学思考”

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以下统称“实验教材”) 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等多种版本教材一至六年级的计算内容研读中, 我们可以看出“实验教材”以新的方式呈现计算教学内容编写的三大新特色:

1. 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计算与认数相结合是传统的做法, “实验教材”在有选择地继承和摈弃的基础上, 精心选择现实素材, 为学生学习计算知识与技能提供丰富素材, 为学生抽象数的概念和探索计算方法的活动提供基本线索, 改变原来的内涵与形式。同时, “实验教材”打破了以认数和计算为主线的编排体系, 采取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统领各个知识领域教学。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成为双赢的一大举措, 成为新教材编写一大亮丽的特色。“实验教材”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 让学生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2. 多样算法、基本算法和优化算法相结合。

“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变“接受方法”为主动构建方法。“实验教材”计算教学的例题大多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并展示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各种算法的活动;“基本算法”是指对后续学习必须掌握的最基础、最基本的算法。“优化算法”是多样算法中方法的优劣相对而言比较好的方法。“实验教材”采取有意指点或多次呈现的方法, 达到让学生人人巩固“基本算法”的目的;而让学生通过交流“多样算法”过程中, 在算法优劣对比中或吸纳或扬弃“汰劣选优”。

3. 口算、估算、笔算和适当使用计算器计算相结合。

“实验教材”在辩证扬弃传统口算与笔算相结合做法的基础上, 精心设计了丰富的估算内容, 使估算贯穿于整套教材之中。有结合认数编排估计数量的大小多少的内容;有结合加、减、乘、除编排估算内容;在100以内加减法、万以内加减法、多位数乘法与除法中, 都单独安排了估算的内容。同时, 有意识、有计划地把估算与口算、笔算结合起来, 突出“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力培养, 进而把估算方法转化为估算思想和策略。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实验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内容, 安排了用计算器进行比较大数目的运算和探索简单数学规律数学活动。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使用一种新型的计算工具,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 我国古代发明的重要计算工具的算盘, 只在“你知道吗”作为小常识介绍, “珠算”从小学数学中彻底退出。

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以上教材编写的新变化, 突出体现出负载“数学思考”重要信息资源。“实验教材”对计算内容编排顺序、例题设置、素材选择等各方面也采取了新举措, 给学生提供了更广、更大的探索、交流的时空。

三、课堂教学:落实“数学思考”

课堂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阵地, 综观现今的数学课堂计算教学, 在“经历……过程”、“重视数感”、“提升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等新理念引领下, 教师充分利用“实验教材”提供的丰富资源, 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 获得计算知识, 开辟了“算”“用”结合的计算教学改革新路, 把“数学思考”落到实处, 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新特点。

1. 以主题图为依托, 凸显“算”“用”结合。

“算”“用”结合就是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由于在“算”的目标层面上要考虑运算意义, 计算的算理、算法、技能等;而“用”的目标层面上要考虑提出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等。因而计算教学出现的最大变化, 就是寻求“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有效结合:

(1) 在主题图情境中感悟四则运算意义。计算教学的启蒙课就是四则运算意义的教学, 即加、减、乘、除的起始课。“实验教材”以主题图情境为依托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建立加、减、乘、除运算概念。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法的意义教学, 教材采用的主题图情境是“2个男生和1个女生折了2只蓝色纸鹤和1只红色纸鹤, 合在一起”, 学生通过解决“2个男生和1个女生合在一起, 一共有多少人?”或“2只蓝色纸鹤和1只红色纸鹤合在一起, 一共有多少只纸鹤?”等问题,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就可以用加法解决。这样把四则运算概念的建立, 置于学生喜欢的主题图情境中, 强化了运算意义“数学化”过程教学。

(2)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探索算法和算理。课堂从过去突出结语式计算方法的总结, 转变为结合具体情境领悟算法、算理。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 教材采用的主题图情境是“小熊购物:面包1个4元, 饮料1瓶5元”, 学生通过自由列式解决“小熊胖胖买6个面包和1瓶饮料需要多少元?”和“小熊乐乐用20元买3瓶饮料, 需要找回多少元?”等问题, 引出4×6+5和20-5×3, 让学生说清算式每一步计算与主题图情境的对应关系, 借助具体情境得出“在一个算式里, 既有乘法又有加法,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算理, 避免了对计算法则的死记硬背。

2. 以自主探究为手段, 提升计算思维价值。

计算方法的新授课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尝试、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 经历计算方法形成过程, 以提升计算思维价值:

(1) 动手操作成为学生探索计算知识的有效方法。儿童的智力活动是在对物体的动作中形成的, 教学时教师十分重视给学生准备合适操作材料, 适时组织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交流中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如, 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理解加法、减法、乘法意义;通过“分一分”理解除法意义;通过操作计数器、方片、圆片、小棒等理解“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的道理等。这样学生借助操作活动, 动手、动眼、动口、动耳多感官协同活动, 促进了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的提高, 发展了思维。

(2) 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主动构建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迁移”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 会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主动构建知识, 并获得全面发展。“实验教材”依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发展规律, 随着认数范围的扩大, 逐步扩大计算范围, 增加计算的复杂程度“分段编排, 循序渐进”的特点。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特点, 根据“前面的内容是后面的学习基础, 后面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扩展和延伸提高”的知识结构, 充分发挥知识迁移效力, 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能力。

3. 以鼓励算法多样化为载体, 张扬个性教育。

人有个性才有创造, 与众不同才是创新。算法多样能张扬学生个性, 激活学生思维, 是新课程“亮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算法多样化的引导者, 又是基本算法和优化算法的促进者。现在的课堂计算教学, 凸显出从“使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掌握计算法则, 形成计算技能”向“使学生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 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计算方法更合理, 形成灵活的计算能力”转变。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 还要引导学生选择比较快的方法或更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算法,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讨论, “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之我见 篇3

关键词:技能大赛 培训 职业教育

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开展的如火如荼,而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指导教师,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职业教育与技能培养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备战期间,曾经遇到各种问题,但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一直坚持到底。在多种设备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都能克服困难,坚持训练,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技能大赛比不仅仅是学生的技能,比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学生技能大赛的培训,我划分了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培训阶段、后期的总结阶段,下面就这三个段逐一阐述。

一、前期准备阶段

首先,思想上改变。师生要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学生要把技能大赛当做一种爱好,一种出路。特别是在现在计算机进入了千家万户,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一个基本技能,但如何使自己能在计算机横行的大家庭中脱颖而出,这首先要看自已的重视程度。专业指导教师也要正确认识技能大赛,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仅局限于自己有限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精通各类和技能大赛相关的软件,要把技能大赛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走到学生的前面,完成好培训工作。

其次,专业课的开设上改变。在高一时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将来的培养目标,可分为升学类的,就业类的。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分别培养。升学的课程,按高考的要求进行。而就业的学生,在授课时,完全可以放弃那些不实用的课程,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应用。Word、Excel、PPT等软件一定要熟练掌握,拉出能用,如打印机等设备。目前这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办公工具,好多学生并不精通。另外还要加强学习习对电脑的维护,维修方面的技能。

最后,在高一后半学期要建立计算机兴趣小组,吸收一些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能力、配色能力,在辅导过程中更要细心,注意观察,培养种子选手,当然种子选手必须是计算机基础比较扎实,操作能力比较强,习惯也比较好的同学,在学期末举办校技能大赛活动,最终选拔一批优秀选手参加明年的技能大赛。

二、中期培训阶段

这个阶段是技能大赛的关键阶段,为了在这一阶段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任务,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制订计划,学习文件、明确要求:

我们要先抽出少量时间进行理论培训学习,学习上一年的技能大赛规程,只有充分理解技术文件的要求才能使辅导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为此我们指导老师会认真组织学生研读技术文件,明确技术要求,从而保证以后在培训过程中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2.分析項目,分析学生,合理分工

我们要以最快的时间让学生熟悉比赛所用到的所有软件,仔细分析项目的难易与方向,根据所选队员的不同优势,合理分配项目,每个项目要多出几个人,制订竞争机制,择优选拔。

3.保质保量,加强管理,强化技能

培训开始后,为了让学生有一个高效的培训状态,制订严格的出勤制度和培训计划。老师对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专项基本功训练,辅导过程中应从网上或课外教学书中引入更多练习题,让学生做到先熟后巧,先临摹后创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去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比赛知识点。比赛规程下来后,再进行综合性的试题训练,使学生对比赛要点系统化,从而达到熟悉比赛环境的目的。

4.赛前心理辅导

能不能在赛场上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心理素质至关重要。让学生克服赛前的几种心理现象:

第一,高原现象:技能训练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成绩停止不前,甚至完全找不到感觉。其实这是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练习效果与成绩停止不前的现象,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这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技能大赛之前的备战训练是相当紧张的,不少同学日以继夜,全力投入,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练越糊涂。但“高原现象”不是极限。它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技能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成绩到了极限。我们需要做的是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逐渐调整好状态,使培训学习正常化。

第二,“瓦伦达效应”在培训过程中,学生做任何事情,总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太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说三道四,太在乎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可我们恰恰忽略了技能大赛这个事件本身。我们的大脑成天被各种欲望塞得满满的,身体被压得气喘吁吁的,在这样的重荷下,我们能取的好成绩吗?结果我们总是偏离预定的轨道,离成功越来越远!我们的应对办法是提前预热,胸有成竹;处变不惊,泰然自若。也就是让学生要排除杂念,充分相信自己,只要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赛后总结阶段

比赛结束后,学生要认真对自己比赛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如:比赛时间的分配,临场的一些应变,比赛中软件的变化及应用,比赛中设备更新情况等。对比赛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指导教师和比赛学生要进行详细归纳总结,写出比赛心得体会,为下一批参加比赛的同学留下宝贵的经验。

计算机技能大赛策划书 篇4

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信息部

2012年05月07日

计算机技能大赛策划书

为丰富校园文化,给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增强同学们的计算机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为广大学已有成的莘莘学子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信息部特此举办计算机技能大赛活动。

一. 活动主题

知识创造未来科技改变世界

二. 活动内容

由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信息部组织计算机技能大赛报名工作,一周后团总支各部门组织对参赛人员进行计算机技能比赛,比赛结束后由信息部人员评比作品并对获奖者进行颁奖。

三. 活动时间

初赛:2012年05月 0* 日 **:00—**:00

四. 活动地点

机电工程学院一号教学楼216教室

五. 活动主办

机电工程学院团总支信息部

六. 参赛对象:

机电工程学院全体学生

七. 大赛内容

1、笔试

2、机试

八. 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报名

05月**日,请年级辅导员通知各班班委,再请本班班委通知本班同学计算机技能大赛相关事宜。并要求**日前将报名表交于团总支,由总支整理后转交信息部。报名结束,信息部干事汇总报名情况,确定人数。

2、赛前准备:

05月**日通知比赛时间地点。

3、比赛流程:

1)在赛现场,进行准备;工作人员于**:**分到达比赛现场,进行赛场布置,安排选手就坐,并协调相关事宜。

2)**:**,分发试卷。

3)比赛期间,工作人员维护赛场秩序、纪律。

4)**:**,所有参赛者停止答题。工作人员收作品。

4、比赛后期:

1)参赛选手离场,工作人员清理比赛场地。

2)信息干事分类汇总参赛作品,并交由各赛区负责 人进行评分。

3)作品评比于**月*日前完成,上交信息部部长,并将评比结果上报。

九. 活动预算

大赛奖品:***********

十. 活动注意事项

1)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2)管理好考试会场的纪律

3)组织好改卷问题

4)及时通知同学参加决赛

计算机知识技能大赛之知识竞赛 篇5

为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同学们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普及理论知识,了解关系计算机细节方面知识,2012年11月26日晚6点半,信息技术学院在大活,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了“计算机知识技能大赛之知识竞赛”。

参加此次比赛的有两个代表队,信息院和网络协会分会,分为五个组参与比赛。此次大赛活动流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轮组队赛,积分最高的一组直接晋级,最低的一组直接淘汰;第二轮剩下同学抢答赛,决出优胜者同首轮获胜的同学进入决赛;再由决赛分出优胜。比赛期间还有小组趣味活动和观众互动节目,笑声不断,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比赛现场气氛十分火爆,除原先报名参加的选手外,还有许多学生现场观看,台上台下分外热闹。最后在裁判紧张的检查与计时人员的精确统计下,比赛决出了一、二、三等奖共三名,还有优秀奖五名。

活动过程中参赛选手良好的学习氛围、渊博的知识及大家踊跃的参与热情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名参赛选手感叹:“这次比赛让我学到了在专业课上学不到的东西,能有一次参加这次比赛的机会真的很难得。” 此次计算机知识技能大赛之知识大赛作为“科技文化节”的一项竞赛活动,不论是组织者、工作人员还是参赛选手,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不仅出色表现出他们的知识水平,更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热情活泼、勤奋好学的性格特点和时代气息。信息技术学院也希望借此机会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校园学术氛围,增强学生支持参与科协活动意识。

至此,恭贺此次计算机知识技能大赛之知识竞赛完美落幕!

信息技术学院新闻宣传部

小学数学计算技能大赛 篇6

——首届计算机技能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宗旨

以“ 提高综合素质、注重能力培养、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风建设 ”为活动宗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倡导更加良好的学风。

二、活动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掌握更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并通过活动营造更浓的学习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引发同学们对自己未来的思考,用最实际的方式提升同学们的计算机技能。

三、参赛对象

物电学院大一大二学生

四、比赛时间

2011年4月

五、比赛地点

计算机实验中心

六、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获奖人员将由学院统一发放获奖证书及奖品。

七、比赛规则

1.凭学生证参加比赛,缺一不可。

2.参赛人员需提前20分钟进入比赛场地,对号入座,并配合监考

老师进行核实工作。

3.进入比赛场地,不得携带书籍、资料、磁盘、U盘,以及手机等通讯工具和计算器、手提电脑等辅助工具和其他物品。

4.各参赛人员必须准时到达比赛场地,凡无故迟到十五分钟者,按弃权处理。

5.考试中不得以任何方式作弊或帮助他人作弊,违者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6.比赛评委由物电学院老师及计算机实验中心老师担任

八、经费预算

计算机学院出题老师的补贴200元

监考老师费用15*50元/次=750元

横幅宣传等100元

总计:1050元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分团委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四日

附件:

《物电学院首届计算机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及规则》 1.每位参赛人员按要求输入五百字,输入法自定,以用时最少,错误率最低为评分标准。

2.按照题目要求对所给的word文段进行编辑处理,主要包括字体格式、大小的设定,表格的插入,段落的编辑等主要内容。

3.按照题目要求对所给的excel表格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函数的应用及排序等内容

4.按照题目要求设计完成一个ppt,主要包括对演示文稿的创建及修饰,以及各种动画的插入等内容,评分细则主要包括技术、内容、流畅性、色彩搭配、整体效果、表现力等。

5.计算机知识综合性的考察,主要是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知识。

6.参赛队员有权通过提交解释请求,针对题目描述中的不明确或错误的部分提问。如果确认题目中确实存在不明确或错误的部分,将会通告所有参赛队伍进行声明或更正。

7.每个人使用一台计算机,每个人使用计算机的规格配置完全相同。

小学数学计算技能大赛 篇7

一、挑选学生, 精选参赛选手

大赛选手的挑选对大赛的成功取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平时实践教学中, 及时发现技能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技能大赛。挑选学生时除了要看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更要看他们有无耐心、细心的学习态度, 有无随机应变处理事务的能力。技能训练很是辛苦, 如果没有吃苦耐劳的毅力是不行, 有时会为了一个问题训练很多遍, 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进行训练。训练可以采用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电子商务是个小组合作项目, 三个人一个团队, 我们可以先挑选三组学生, 经过几轮模拟训练, 从中挑选市参赛选手。有了竞争就有了动力, 优秀选手自然会脱颖而出。最后我们将准备两组学生备战国赛, 准备两组的目的也是为了下一年技能大赛提前做准备, 在来年的大赛训练中, 他们还能指导新同学参加训练, 对比赛内容也更熟练, 指导老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该项目的新技术。

二、制订周密的训练计划

电子商务比赛过程包括:商品选择、商品拍摄、图片处理、撰写商品描述、上传商品、网络推广和模拟交易全过程。该项目考查了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及美工基础、PS、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数据库领域的知识, 知识面较广。指导老师只有制订好周密翔实的训练计划, 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技能保证大赛的成功。技能大赛越来越注重技能理论的考查, 因此, 每天必须安排理论知识识记的时间, 如早读和晚自习时间。对于上机实践, 可先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将所有需要学习的知识教给训练选手, 这样每位选手都能掌握比赛的所有环节, 比赛出现问题时, 他们能相互协作, 共同解决问题。该项目是一个团队合作项目, 每支队伍三名选手, 这就需要我们的队员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个人的共同成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同时, 要重视小组分工, 根据学生特点及掌握技能的情况合理分工。如一人负责前台页面模板的设计, 一名负责商品拍摄处理, 一人负责后台数据库及虚拟机安装。分工后每天的训练按照比赛实际环境进行模拟, 指导老师及时检查与指导, 对于当天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比赛前半个月, 每天上午下午各模拟比赛一次, 并且每天拍摄的商品也不一样。尤其到比赛前几天, 组员必须交换机器模拟比赛过程, 整个项目的完成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三、技能大赛促进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利于师资培养

由于本校没有电子商务专业, 因此本项目由计算机专业老师负责。作为指导老师要不断去总结项目比赛技巧, 提高训练效率。例如:电子商务选择拍摄的商品要求不同材质, 因此训练中可将商品大致分成几类:如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纺织类等。不同类型的商品, 在拍摄时的摄影技术不一样。如玻璃类和金属类在拍摄时不好掌握, 对于计算机老师来说, 没有涉及过摄影技术的培训, 要想拍摄出好的作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 指导老师可以先查阅相关资料, 再请教有经验的专业人士, 多次去实验并掌握其拍摄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指导好我们的学生。另外, 在平时训练中, 对不同商品应设计不同风格的主页模板, 该项目比赛时间为3个小时, 如果模板等到比赛的时候去设计, 时间肯定来不及。因此, 在比赛前我们就应该设计几套最优秀的模板。主页模板的设计很重要, 这也考查了指导老师的美工基础。评委在评分时,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主页的设计风格, 主页设计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有独特创新之处, 得分自然会高出很多。

我本是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 作为电子商务项目的指导老师, 在指导过程中自身的专业知识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我广泛搜集资料, 关注项目新动态, 努力做一名善于思考与研究的创新型教师。在和学生一起研究比赛项目过程中, 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技能大赛有利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根据技能大赛的要求, 我们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培养出技术实用型人才。

四、技能大赛可以促进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如今大部分学校技能大赛倾向于“精英教育”, 由于资金、实训设备条件的限制, 技能大赛训练对象主要集中在几位优秀学生身上, 技能大赛培训内容与平时教学内容相距甚远。中职学校应根据技能大赛的需要更新实训设备, 优化实训情景, 技能大赛项目还应列入全班学生实训项目, 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实战水平。例如:通过电子商务项目的培训, 学生可调查市场寻找货源进行自主创业, 开一家自己的网店。

总之, 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需要各职业学校领导、老师及同学的大力支持, 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训练。技能大赛促进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 更促进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届届优秀参赛选手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艰苦训练获得省赛一等奖, 能免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 这也是我们指导老师觉得最幸福的事。

摘要:技能大赛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的一种检测, 技能大赛的进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更提高了专业老师的专业技能。技能大赛促进了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 促进了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有利于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小学数学计算技能大赛 篇8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 技能大赛 教学改革

自教育部提出“普通中学有高考,中职学校有技能竞赛”这一重大决策以来,全国上下每年面向中职学生举办大大小小的技能竞赛,各职业学校都组织了不同类型的技能竞赛,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推进了教学改革,使得各中职学校树立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双向培养,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发生很大变化。大学扩招推动了普通高中的扩招,很多初中毕业生选择到普通高中就读,这就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造成很大的冲击。面临招生难的困难,不得不降低招生条件,这就造成职教生的很多问题。招生数量少,同时质量差,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尤其是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自我学习能力弱,在老师的监督下勉强学一点;思想活跃,受手机、网络、游戏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有些学生沉迷玩乐,如若家长和老师严加管理,就以退学为借口,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更有甚者逃课、逃学、离家出走。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职业学校教学可谓难上加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的学生,学生厌学直接影响教师上课的积极性,部分教师仍采用以学科的知识传授为主,实训能力的培养为辅,实训仅仅占用很小的比例,更何况大部分职业院校实训不受重视,教学实训设备落后。长此以往的教学过程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以玩为主,教与学形成一个较严重的对立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迫切需要一个平台进行平衡。

三、中职计算机技能大赛推进教学改革

1.技能大赛推进课程内容的改革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技能大赛之前,我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很一般,没有专业特色,专业课老师在教研会上始终围绕:“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技能大赛的出现很好地指明了方向。以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项目为例,在没有大赛之前,因为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初中,所以仅仅讲授一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简单知识,具体到实际的检测和维修,知之甚少。技能大赛出台以后,围绕技能大赛改革教学内容,模块化具体的教学内容,突出具体的教学知识点。在一次一次的参赛过程中,一个系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已初现雏形。

2.技能大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只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已经进行很大的改革,由最初的“老师讲,全体学生听”改成“带头学生讲,老师和剩余学生听”,带头学生不局限于某一两个人,谁有兴趣,谁有能力,谁就可以申请讲。教学质量检测由最初的“笔试”过渡到“机试”,到现在使用的“试题要求老师定,试题样式学生选”模式。这种通过技能大赛摸索出来的教学方法的调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技能大赛推进了实训室的建设和使用

计算机技能大赛对比赛环境有很高的要求,这就促使我校对计算机专业各实训室的投入。由最初的四个普通计算机机房,扩充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影音制作实训室”、“网路技术实训室”、“计算机硬件检测维修实训室”,各实训室根据具体实训项目自行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实训为前提相互协调,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了专业建设,使得计算机专业逐步得到完善。

4.技能大赛推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中职教育环境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发展,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很难得到改善。自从技能大赛的出现,教师队伍有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只有新事物的出现才能体现自身的不足。有了技能大赛,教师才认识到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和教学方法的欠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培训和学习,只有通过大量的培训、自我学习和实践教学,才能促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只有这样才可以言传身教,带领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以往的中职教育环境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内在的厌学情绪和外在的中职教学环境只有同时得到改善,才能让学生学到实际的技能。中职教学偏重于实际技能的学习,这正符合中职学生生理年龄的性格特征,活泼好动,好奇心重,争强好胜。参加技能大赛,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可以感受成功的快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竞争意识,最终实现中职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人才的目标。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全国上下掀起技能大赛的热潮。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一面旗帜。各大院校依据大赛内容,研究大赛模式,改革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体系,想尽办法争取在大赛中取得成绩,从而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正怡.技能竞赛与课程改革[J].中国轻工教育,2009.

[2]徐新国.以技能竞赛引领中职电子专业教学改革.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4]陈小波.以赛促学——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

上一篇:小学班级纪律惩罚办法下一篇: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整治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