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

2024-06-17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通用12篇)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 篇1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但当前课堂上的很多提问是一种虚假提问, 并没有实质内容和意义, 因此教师要掌握有效提问的要领。结合以前听过的很多名师大家们的课, 笔者为有效提高提问技能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 目的明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在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精心设计一个既能体现文本的主要内涵, 又能紧紧吸引学生眼球和思维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王崧舟老师《慈母情深》一课的教学吧。上课一开始, 王老师在与学生谈话的同时, 用粉笔轻轻地在课题的“深”字下面画了个着重号, 之后便抛出了整堂课的第一个问题:为何要在“深”字下面画个着重号呢?这个“深”字要表达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 既有效地把握了文本的教育目标, 同时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指向明确。

二、难易适中, 逐步深入

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处在学生已有知识系统的“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几乎所有名师都很好地掌握了这一尺度, 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 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不断寻求文章内涵。来看看蒋军晶老师的《生命的药方》一课吧。课堂伊始, 蒋老师就很直接地在学生读文时提出了一个能帮助学生充分走进文本的问题: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分别讲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基于学生读文、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之后提出来的, 我觉得非常适宜。只有了解了全文写了几件事, 才能进一步地深入课文, 最后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明知吃药不管用为什么还要很高兴地吃药?明知去新奥尔良不可能为什么还会欣然同往?明知死亡是非常可怕的为什么还要玩死亡游戏?问题难度逐步提高, 层层深入, 最终明确了课文的重点:是希望、快乐、友谊围系了这一切。

三、新颖别致, 充满情趣

一样的话, 通过不同方式说出来所达到的效果会截然不同。在语文教学中, 问题的提出也是一样。好的方式, 新颖别致, 会让学生情绪高涨, 乐于参与, 这样我们的语文课上起来就容易多了。就如周益民老师的《童年的月亮爬上来》一课的教学中, 周老师的一个问题紧紧地吸引了学生:月亮, 月亮, 究竟有几个?这个问题充满情趣, 刚开始的确让全场师生惊讶。是啊!月亮究竟有几个呢?哦!原来是有多少首诗就有多少个月亮;每个人的心头都有一轮自己的明月。如此精妙的提问为后续教学作了一个很有力的情感铺垫, 接下来周老师就很自然地引入了一首首有关月亮、饱含思念深情的诗。

四、循循善诱, 曲径通幽

不经历风雨, 又怎能见彩虹?名师大家们的课都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问题刚提出来时是“山穷水尽疑无路”, 可经过一番引导之后, 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永正老先生的《把作文写的有声有色》习作教学就很有利地诠释了这一点。教学伊始, 于老便用课件展示了两段优美的短文, 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大家读一读这两段,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学生积极地在短文中寻找着, 找到了相关内容的词语之后, 于老又提出一个问题: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什么词?学生立即回答:拟声词。于老随机就说:“在这样的短文中, 我们不仅看到美丽的景物, 还听到了一些事物发出的声音。既写出了看到的, 又写出了听到的, 这样我们的作文就会有声有色。”如何“把作文写的有声有色”是个多么抽象的问题, 可经过于老的简单分析之后, 它便迎刃而解。

五、因势利导, 灵活多样

好的提问, 总能启人心智。那么如何才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呢?我认为, 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既要适用于学生, 又要适应于教材, 还要富有变化。因为学生的思维在一刻不停地变化着, 我们的教师也要能跟上这样的变化。曾听过窦桂梅老师上的名著导读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窦老师从古诗和中国四大名著入手, 引出《西游记》, 进而引导学生认识《西游记》中的人物, 提出小说的三要素 (环境、人物、情节) 。在分析小说内容时, 窦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白骨精一共变化了几次?分别变成了什么人?在揭示完变化之后, 窦老师转而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孙悟空打了几次?结果如何?分析到这里, 课文似乎应该就此打住。可窦老师却富有变化地抛出了第三个问题:孙悟空三打之后, 唐僧的态度都起了哪些变化?引出唐僧对孙悟空评价的话 (无心为善, 有意为恶) , 升华了课文蕴含的主题内容———善与恶的关系, 同时也延伸了课文内容, 起到了名著导读的作用。

好的提问, 总能让人深思, 发人深省。而我们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更要紧密联系每一个学生。所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育大师无不体现做为一个师者的示范作用, 让人望而叹之, 望而羡之, 更应望而学之。

摘要: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课堂教学技能, 但流于形式的虚假提问无任何意义。因此, 为人师者要掌握提问的要领, 精心设计, 循序渐进, 使得问题新颖且具启发性, 这样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因势利导,因材施问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 篇2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读后感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读后感   读了《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这本书,受益匪浅。   回想一下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有许多失败之处,遗憾之处。特别是在课堂提问中,就像书中所说“笨问”实在太多。有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有时过于艰难,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有时还毫无价值的满堂问……   特别是学校公开教学时,我的提问竟然没有一个人会回答,出现了冷场,弄得我也很尴尬,结果自问自答。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深入反思,其主要原因是问题的设计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好的课堂提问能揭示矛盾,唤起联想,引发思考,有利于当堂反馈教学信息、调节教学。反之毫无联系的`提问,会置学生于被动,一直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提高学生的素质背道而驰。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激励性。提问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问题的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允许范围,教师的提问的计划要心中有数,提问的开展有循序渐进,步步进逼,顺流而下,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我们提问的意图,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掌握知识。    

 

数学教学中提问技能的分析 篇3

关键词:有效提问;无效提问;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坚持有效的提问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实效原则和梯度原则。

1.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2.梯度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式。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1.激趣性的提问。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公式。

三、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此外,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技能 篇4

(一) 课堂提问的作用

1. 提问能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提问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

3. 提问能让师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自然地实现信息传递与交流。

4. 提问能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切实地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 课堂提问的原则

1. 精心设计, 注意目的性;2.难度适宜, 注意科学性;3.灵活多样, 注意角色性;4.正确评价, 注意肯定性;5.面向全体, 注意集中性;6.因材施教, 注意针对性。

(三) 课堂提问的类型

1. 程序性提问;2.理解性提问;3.检查性提问;4.拓展性提问;5.总结性提问。

(四) 课堂提问的技巧

1. 巧妙利用提问时机;2.正确把握问题难度;3.善于控制提问频率;4.合理运用提问类型;5.认真分析提问对象;6.注意保持提问态度。

(五) 课堂提问设计案例【案例】Gifts for everyone

Step 1 Warm-up:

T:Hello, everyone!

S:Hello!

T:I’m Miss Yang.I’m your friend.Today we’ll learn the new lesson.

T:Now I do actions, and you do actions, too.OK? (cry, laugh, sad, smile, big, small, just right)

Step 2 Presentation:

1. 忽然听见响声, 教师很吃惊地提问:“What is it?Where is it?” (全班一起找)

2. 当4位学生找到礼物后, 请他们上讲台来。

教师提问:“These gifts are for you.You can open them.”学生打开之后教师提问:“Do you like them?”启发他们回答:“Yes, I do.”教师继续说:“But I’m sorry.It’s too small.It’s too big.Oh, it’s just right.It’s wonderful!”提问:“Are you happy?”启发学生说:“Thank you.”教师答:“You’re welcome.”

3. T:Look at the screen.Lesson 29.Follow me.

4. T:Look at the three words:gift, buy, bought.Please look for these words in the text.Then please draw and write. (让各小组从课文中找出单词并写下来)

5. T:Look at these two words.What question do you want to ask?当学生提出问题后, 教师说:“I will give you one sentence.I bought the books on Monday, April seventh.”

6. T:Please watch the vedio.Watch and listen carefully.

7. T:How to say“礼物”in English?

8. 教读单词girft。

9. 出示课件的句型I bought_____for_____.

Step 3 Consolidation:

1.T:Give you five scenes.Please practice and perform.

2.请一两个组来表演。

Step 4 Practice:

1.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练习题的纸, 让他们自己完成并和小组成员讨论。

2.请一两位学生上来展示作业。

Step 5Ending

教师小结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 篇5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8月8日

下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3学时

导引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变化与发

四、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提问教学的新要求

(一)提问的主体

(二)提问的内容

1、目的明确,紧扣主题

2、难易适度,顾及全体

3、逻辑严密,衔接自然

4、准备问题的“脚手架”

5、留有余地,引发质疑

(三)提问的方式

1、问题的表述

2、问话的语态

3、情感的交流

(四)对学生提问的指导

(五)提问的评价

1、对学生答问的评价

2、对教师提问的评价

五、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

(一)重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

(二)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训练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8月12日

下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3学时 话题六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

课堂提问作为一门技能和艺术,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挑起“矛盾”,并以此布疑设问,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学习、思考、判断和表达,切实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知识、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一、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敢”问

敢问,是心理问题,是勇气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不唯美的意识,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敢于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挑战。

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平等、活泼、愉快的求知环境。一方面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不要以为自己总比学生高明;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学生,始终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及师生平等的观念。

(一)要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 著名教育局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的发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放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

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中,教师都应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情境,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对待,态度和蔼,使学生从内心消除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

(2)要让学生勇跃发言,实行教学奖励学生问得好,要肯定;问得幼稚,要鼓励。有时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爱抚动作甚至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带给学生很多心理安慰,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3)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提问

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一个承认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有所获。

(二)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在学生还没有形成提问的习惯时,提出的问题可能很肤浅、幼稚,教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兴趣。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经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做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职责,这样会严重挫伤他们提问甚至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放下“权威者”的身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保护师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看法,大胆地进行探索。

(三)要以“求教式”的语气提问,不要用“审问式”的提问

“求教式”的提问,能让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跟教师处于同一平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而“审问式”的提问,导致师生关系不平等,容易压抑学生的思维。

(四)要有意识设置疑团,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

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疑是思维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释到创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好问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我们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给他们提供一个质疑的条件,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去思考、去想,使每一个学生在质疑中去学习知识。

(五)要鼓励学生主动出击,主动探索,大胆怀疑前人之说、圣贤之言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是深思的结果;疑是追求新知识的起点;疑是创造的动力。

(1)学生的质疑是对师道尊严的挑战。(2)学生的质疑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3)学生的质疑是对权威的挑战。

二、给学生创设问的时空,促学生“想”问 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思考,积极发问。

1、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对她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来越想学,越爱问。

2、要预设想问的时空,营造学生有“想”问的情境

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还不能够做到自觉质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予指导,创设“想”问的空间。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提问气氛,让学生尝到提问后的喜悦。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思维的滋生往往从怀疑开始,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求知者不断的质疑,发现新的问题。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显然,加强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重要的意义。不难看出,没有问题很难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由此看来,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从小的具体方面引导学生,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思考,进而养成习惯,久而久之使学生学会问问题。

四、帮学生提高应答问题的自信,引导学生“乐”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常听课的教师大概有这样的感觉:低年级的课堂往往比高年级的课堂生动、活泼、宽松、愉悦。一个突出的标志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停地“夸”学生。这个“夸”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应答或提问恰如其分,应该表扬;二是学生应答或提问不够正确,教师也从另一角度称赞。有经验的教师课堂上“夸”的语言丰富多彩,如“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你的问题真有意思!”“你很会动脑筋!”“你真会学习!”等等,这些温暖的话语送给学生,使他们心花怒放,无令而往。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或者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问”趣盎然。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当前教学急需的教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思维、发问的潜在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高兴、问得快乐。

再说,学生没有不喜欢听夸奖的话的,越表扬越乐于去做事,越鼓励越乐于去问。因此,让学生以质疑为贵,以释疑为荣,更能展现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效果,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快乐的探索者。

五、重视对学生质疑的引导,提倡先思后问

学生掌握了质疑的方法后,就要提倡先思后问。疑而不思,势必疑而不解,只有思而后问才能问得准确、深刻,才能在思考中学会思考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创性。要教育学生对问题本身没弄清楚不问,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问。

教学主张“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输出方式,代之以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问互答方式。借助创造性、生成性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建构”的特征,使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自主探究者、发现者。

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时需注意的问题

1、鼓励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争取更多学生发言。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思考的活动之中,而不该只顾及少数学生。

2、教师要先练好“内功”,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要有较高的热情、激情,要有较高的驾驭课堂能力与课堂调控技能。

3、教师态度要友好从容,启发时要尽量多地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使学生在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中,愉悦、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4、要多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励学生。

5、要充分运用教师的肢体语言(手势、身体、表情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唤起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表达欲望。

6、针对有的提问,教师可以鼓励,让学生在问中追问、加问,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总之,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展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所认为:“分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应积极提倡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疑问的多少,正是他们思维能力强弱和探索程度高低的标志。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8月13日

上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4学时

话题七

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训练

一、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训练目标P174

(一)知识

(二)理解

(三)运用

二、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训练的要求P175

(一)多到教学现场去听课

(二)多做训练

(三)重视发问技巧、诱答技巧

(四)善于总结

三、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训练的内容P175

(一)基本知识的掌握

(二)类型设计

(三)教案编写

(四)运用技巧

四、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训练过程P176

(一)明确训练的目的和意义P176

1、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4、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5、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6、启迪学生的聪明智慧

7、使学生养成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习惯

(二)掌握提问的步骤P117

1、课前精心设计

2、课上提问析疑

3、课后反思总结

(三)训练环节P117

1、明确训练目的,进行理论 的学习与研究

2、观察研究教学示范

3、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 进行教案设计

4、受训者的教学实践

5、修改教案

6、再次实践

五、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P179

(一)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的思维过程

(二)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任务

(三)选择合适的提问类型和提问方式

(四)指导学生答问

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评价P191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

龙广一中

郑鸿钰

时间:2013年8月12日

上午 地点:龙广一中 学时:4学时

话题五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提问误区评析

真实情境: 三国演“问”

一、为问而问,问题的设计只重形式

二、过多提问,误认为发问越多越好 三、一直追问,得到所要答案为止

四、学生发问与思问的机会缺失

(一)发问机会缺失

(二)“思”问的机会缺失

五、提问水平浅层化与泛化

六、片面理解主体性,提问缺乏方法指导

七、忽视或错误使用非言语信号

八、使用不恰当语言

提问技能泛谈 篇6

关键词:提问技能;泛谈;意图清楚;课本依据;层次

课堂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专门的心智技能。所谓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思维的一种教学技能。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提问题的设计;一是实施提问的技巧。前者指提问的内容,后者指提问的形式。一切技能都是习得的,课堂提问技能当然也只能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获得。

提问是推动课堂教学前进的动力,那么对所提问题的设计就必须高度重视。备课时一定要反复思考,精心设计,那种临到课堂教学时才随手拿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设计问题时要考虑的因素大致有:

一、所提问题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

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组织学生进入学习的过程而进行交流的话题。既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把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理解组织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哪些知识,怎样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语言能力,教师都必须想得清清楚楚。换句话说,就是所提问题的学生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结合高县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看,由于各个环节作用的不同,那么问题的设计也就相应的不同。前提测评环节,问题的设计要起到诊测(有时也有补救)的作用;认定目标的环节,设计的问题就要能完成目标的教学。

二、所提问题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选准“突破口”

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紧扣文章的思路来设计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所谓“突破口”,则指那些对理解课文来说是关键的、提纲挈领的问题。它可以是课文中的一景、一物、一情;也可以是一两个关键的词或句子;或者是一个疑难问题。这类问题选择恰当,能起到以少胜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课文思想意义、写作特点以及更深层次的内容。

三、所提问题要有层次,要适当降低难度

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要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

极思考,所提的问题就要有层次,难易适中。所提问题太容易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问题太难又会使课堂沉闷、失控。一般来说,所提的问题要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要使学生像摘挑子一样,跳一跳即可摘到。这并不是有意降低教材的要求。当一次提问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时,必然会大大增强学生信心。而第二次的提问,虽仍较简单,但较第一次的提问难度应有所加深,仍然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的,这样循环反复,螺旋上升,学生的整体水平相应就会有所提高。

在运用提问技能时,教师应当充分准备。所谓“充分准备”,不仅是说对问题的选择和表达应十分精心,对提问前作哪些准备,

所提问题的顺序应该怎样排列,提问中需作哪些解说、提示,都应该心中有数,而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回答也要有充分估计,并且事先想好应对的措施。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可以分解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最初反应、回答。学生回答→教师决定选择相应的行动(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反应、回答作出一番思考,想一想应该怎么办)→教师实施相应的行动(主要是提示、追问等)。学生第二反应、回答→教师评价、确认、归纳总结。从教学实际情况看,提出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在学生作出最初的反应、回答之后,教师面对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反应、回答,采取什么样的相应行动。

1.教师提问后,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应怎么处理

现实状况中,教师一般的作法是马上提问另外一个学生。这种作法不太妥当。第一个学生的反应、回答,往往对提问的氛围有所影响,应尽量诱导其回答问题。同时,教师应该反思自己所提问题是否难度太大。如果是,采取的措施应该是减小问题的难度,循序渐进,直至达到预想的难度,或者是改变语言角度,变换提问方式。这样处理后,学生一般是能够回答出来的。

2.教师提问后,学生虽能回答,但与预想的答案有距离,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这种情况下,教师尽可能让其他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补充,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教师要有适当的提示、追问,把问题向广度和深度引导,这样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的教师喜欢学生直接回答出结论,这是不全面的,应当引导学生理解结论是怎样由过程推导而来的。只有理解了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结论。

3.教师提问后,学生的回答正确,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教师确认这一学生的回答后,即把提问过程结束。然而,教师要营造一个研讨问题的氛围,就应该让其他认知程度不同的学生都发表意见。即使仅仅是重复相同的意见。这样,一方面能扩大信息反馈面,也包含着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检测;另一方面,学生的意见中,有时也不乏独到的真知灼见。

常见的另一种处理办法,教师询问其他学生:“同意不同意他的意见?”学生齐声回答:“同意”。提问即算结束。这样不太妥当。教师也应该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即使没有新的补充。这样的好处在于让其他的学生说话能力及思维也能得到训练。

4.教师提问后,学生的回答完全是错误的,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一般不宜简单生硬地否定。教师要迅速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采用提示、追问等办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正确的途径上来。如果不能成功,那么最好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其他学生来纠正其错误。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回答错误学生的应答积极性,并且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

5.教师提问后,学生一声不吭,没有任何反应,教师应该怎样处理

教师不宜生气,应迅速分析其中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

当然,教师所提问题与学生的反应、回答之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相对复杂的。但是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是对教师的教学机智能力的充分考验。同时,也要灵活地处理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提问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不要只是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方式,或者采用学生问,教师答的方式。学生的回答也应允许多样化,可以个别回答,也可以一齐回答。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创作过程,它包含着对教材、教法以及各种教学技能的理解与运用,其中课堂提问技能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认真探索课堂提问技能的理论和实践,对提高课堂提问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数学教学中提问技能的分析 篇7

一、坚持有效的提问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 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 解决问题”, 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 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时应注重坚持实效原则和梯度原则。

1. 实效原则。

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 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 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 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 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 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 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 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 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 达不到预期目的。

2. 梯度原则。

现代信息论认为,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 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 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 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 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 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 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问题, 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 从易到难, 由简到繁。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 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 恰到好处, 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达到良好的效果

1. 激趣性的提问。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 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创造愉悦的情境, 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 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 用手托住枪杆 (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 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 这种形式的提问, 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 发散性的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 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 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 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 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 现每边长扩大b米, 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 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 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公式。

三、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要考虑问什么, 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 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 要提在点上, 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 更应慎重, 要紧紧围绕着重点, 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此外, 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 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 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 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 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 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 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 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把问题提得太难。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问在疑处, 点在惑时, 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 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 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 加强课堂提问艺术的修养十分重要, 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 就可能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 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 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 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效提问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 篇8

一、关于本研究的关键词界定

电工操作。众所周知, 电子电工是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电工操作是这门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是该知识“学以致用”的重要体现。一般认为, 电工操作主要是指学生在获得电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电工操作等技能训练, 形成较高操作水平的一个过程。

观赏教学。通常的观念是教学是一项专业活动, 与观赏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 但对于职业学校的一些专业, 尤其是操作性的专业技能学习而言, 提出观赏教学的概念并科学地付诸实施, 我们的教学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天地。在电工操作教学中, 通过观赏教学可以将学生由技术引向艺术, 以追求技与艺的完美结合, 从而丰富学生在技能学习中的主观感受。研究表明, 在观赏教学中, 技与艺可以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

事实上, 无论承认与否, 在包括电工操作在内的各项技能大赛中, 已经将操作过程的观赏性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 只是这一指标更多的是评委和观摩者的个体感觉, 很多情况下是一种隐性指标。但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在很多地方的竞赛规程当中, 观赏性已经被明确地作为评比依美感。

有效提问。问题是课堂上知识生成的钥匙, 但在我们的日常技能教学中, 由于对学情分析不深入, 对教材研究不到位, 出现了诸多坏问题、伪问题的现象, 因此新课程特别强调有效提问。在电工操作的观赏教学中, 提问讲究的是问题的精巧设计, 对提问时机的准确把握, 对学生回答的科学评价等, 其直接影响电工操作的观赏性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电工操作观赏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

为了给包括电工操作在内的技能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通过播放德国车床加工的视频来激发起学生对操作的兴趣:在一个铁块经车床之后变成精美的零件过程中, 在不同的电子产品和零件在工人手中逐渐变成成品的过程中, 让学生去感受操作带来的成就感和美感, 从而激发在操作中追求艺术美的想法。

有了上述思想准备之后,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进行了实验。

示例一, 在电工初步知识的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一个操作:提供两个相同的灯泡, 将它们分别与线圈和变阻器串联, 然后并联到同一电源上, 并调节变阻器的阻值使其等于线圈的阻值。

在教学实践中, 我提供了两组电工器材, 让两个学生在电工演示板上按要求进行连接, 其中一个学生是实验技能非常优秀的, 另一个学生是不太理想的。结果显然是, 其他学生在观看过程中, 感受到前者操作流程的顺利和后者的捉襟见肘。然后, 我再将事先录制的教师的操作流程用投影仪播放出来, 学生更加感受到同样的器材在不同的人手中真是大不一样。在对上述不同操作者的操作过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笔者分步提出了事先精心设计的几个问题:开关闭合前的猜想———两灯同时亮吗?亮度相同吗?由于实验现象是与学生原有经验有冲突的, 因此学生大感兴趣。在学生回答出以上两个问题之后, 进而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一个问题就足以打开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大门。

在这个例子当中, 我们看到基于电工基础知识的操作比较, 及知识传递过程中的问题设计。笔者以为这样的设计, 有可能让学生观赏到电工操作的流利是一种美, 有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有效提问所带来的知识发生的过程美。

示例二, 在“万用表的装配与测试”实训中, 我们提出的操作要求包括:电子元件的识别、选用与检测;万用表装配原理图的识读;综合表头的组装与检测;电流、电压、电阻档的组装与检测等。

实训过程中, 我们设计并首先提出系列问题:组装万用表需要哪些主要的元件?我们应根据什么进行组装?组装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部分?操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 可以让学生产生一个明晰的操作思路:从元件的选择到读图纸, 再到重点组装综合表头和三个测量档等。

然后, 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先行示范, 示范过程的优美流畅是不言而喻的———示范老师能精准地选择元件, 能够顺利地将元件焊接到相应的位置, 操作一步不多一步不少, 当组装出来的万用表能用来实地检测电流电压电阻时, 很多学生对示范老师的操作过程发出由衷的赞叹, 甚至不少学生在观赏示范老师的操作时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研究过程中, 通过选择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比较, 我们发现没有经过问题引领的班级, 要比实验班级 (既有有效的教学提问, 又有颇具观赏性的操作引领) 的操作过程差许多。这说明经过有效的教学提问, 学生的电工操作思路会更为清晰, 操作流程也将更为高效。

类似的研究课例还有不少, 通过系列研究, 笔者深深体会到, 在包括电工操作在内的技能学习, 我们应该带着从技术走向艺术的教学思路, 积极地开展观赏性的教学, 积极挖掘这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要素, 这样我们的操作类课堂会更为高效, 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会有更多的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技能课堂呈现在我们面前, 整个职中学习也会更有内涵。

三、对本研究的思考与总结

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话题, 正是因为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夹杂着大量的无效提问, 才显示出有效提问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通过专题研究, 笔者以为, 类似于电工操作的课堂上要想产生有效的课堂提问, 则必须在精读教材和研究学生上下工夫, 因为我们的教学必定承载着向学生传授操作技能的重任。只有研究教材, 我们才知道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技能, 只有研究学生, 我们才知道学生在技能掌握方面有哪些优点与不足。而巧妙的问题、有效的提问就是架设在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

评价设计的问题是否有效, 提问的时机是否恰当, 关键就看我们的问题提出后:是否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是否能使得学生的思维趋于活跃;学生最终在操作技能上是否能形成深刻的印象与较高的水平。围绕这三个“是否”对问题提出的有效性进行判断, 是本研究的一个重大收获。

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 只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观赏教学算是一个新生事物, 在笔者的研究思路当中, 其既是“有效提问研究”这棵老树发出的新芽, 同时又促进了有效提问研究。正是因为我们提出了观赏教学这一概念, 我们的有效提问研究才有了新的载体和新的研究空间。而研究中的学生的表现有力地向我们证明, 我们的尝试与研究是有意义的:一方面学生的操作技能获得了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对技能操作类的课程产生了指向艺术的理解;当然, 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实现!

摘要:在包括电工操作在内的技能教学中, 应当提出观赏性要求,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在技能习得的同时, 有追求操作过程流畅美、艺术美的意识与能力。而依托观赏教学进行提问有效性研究, 根据三个“是否”对问题设计和提出的有效性进行判断, 可以让我们的课堂符合认知规律, 丰富学生对技能学习的理解,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数学课堂中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 篇9

一、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应该坚持一些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实效原则

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性和确切性,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直观感知入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 适时原则

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因为各学科各种课型、内容各不相同,所以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3. 梯度原则

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1. 激趣性的提问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无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用手托住枪杆(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能保持稳定?”看似三两句话,却能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2. 发散性的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现每边长扩大b米,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出公式。

三、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要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要提在点上,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更应慎重,要紧紧围绕着重点,以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

此外,要给学生答问以等待: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等待一些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地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把学生的思路理顺。总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提问艺术的修养十分重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能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果课堂提问运用得当, 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者结合数学课堂实际, 从“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与“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方式及实施策略”讨论了数学课堂中提问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有效提问

参考文献

[1]魏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探索.中国教育学刊, 2007, 4, (4) .

[2]李兴梅, 曹学林.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数学通报, 2009, Vol.48, (4) .

[3]石颐园.关于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7) .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 篇10

一、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 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 解决问题”, 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 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即实效原则, 适时原则, 梯度原则, 角度原则。

实效原则, 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 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入手, 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 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 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 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 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 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 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 达不到预期目的。

适时原则, 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 其一是抓住时机, 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 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 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 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即要因时设问, 恰到好处, 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 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 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 不去深入思考, 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 各学科各种课型、内容各不相同, 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梯度原则, 现代信息论认为, 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 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 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 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 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 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 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不同层次的问题, 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 从易到难, 由简到繁。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种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 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 恰到好处, 才能产生积极作用, 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激趣性的提问。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 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创造愉悦的情境, 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倒如, 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 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射击运动员瞄准时, 用手托住枪杆 (此时枪杆、手臂、胸部恰好构成三角形) 能保持稳定?”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 这种形式的提问, 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二是发散性的提问。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 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 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 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例如, 在讲授完全平方公式时, 可先提问:“有一块正方形稻田边长为a米, 现每边长扩大b米, 求后来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先试着求出结果。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 利用以前学过的求面积的知识得出各种不同解法, 在化解的过程中即可归纳完全平方公式。转贴。

三、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施策略

要考虑问什么, 什么时候问。如果教师准备不足, 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就会使课堂显得松散甚至起不到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的题目一定要斟酌, 要提在点上, 对重点、难点问题提问时, 更应慎重, 要紧紧围绕着重点及如何攻破难点提问题。

此外, 要给学生足够答问的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 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 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同学来回答, 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思考时间;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也应等待足够的时间, 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说明、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 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 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 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 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 有一个“最近发展区”, 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 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 教师要及时的点拨, 像疏通河道一样, 把学生的思路理顺。总之,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问在疑处, 点在惑时, 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 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的目的。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技能的探索 篇11

1.延展式提问

即根据延伸和展开已经了解或掌握的历史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如在教学《法律的起源》时,在学生基本了解了法律的来源后,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起源的不同观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思想家能提出不一樣的观点呢?”学生需要从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才能总结出答案;如在教学《海洋文明》时,在学生了解了希腊和罗马地理、经济等特点之后,笔者提出问题:“这些特征与海洋文明中的民主政治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所学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在每节历史课上,笔者都要提一些颇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但这种问题对普通学生来说难度偏大,因此不适合多提这类问题,否则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体验式提问

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或感受历史情境中特别的社会现象。如在教学《美国独立战争》时,当学生了解了北美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知识后,笔者让学生设想一下,假如你身处这种情况下,会设计一种怎样的政治制度,来确保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如在教学《辛亥革命》时,笔者让学生思考,中国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自救、发展之路?

3.对立式提问

这类问题主要包含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呈现截然不同、尖锐对立的观点。如在教学《经济全球化》时,可让学生思考,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是相互对立还是相互融合的?应如何处理其关系;如在教学《军事技术》时,笔者提出“战争究竟是推动历史前进,还是阻碍历史进步?”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观察式提问

即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图表、文字材料、音像资料等,回答问题。如在教学《服饰》时,笔者通过幻灯片,让学生观看了我国少数民族服装、中山装、清朝官服补子、护士服饰图片后,问学生:“影响服饰发展的因素有那些?”如在教学《法律的起源》时,笔者通过幻灯片,让学生了解了两河流域的《汉穆拉比法典》、古埃及的成文法典、古希腊的《格尔蒂法典》、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国的《法经》的主要规定后,问学生:“早期法律特点是什么?”这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归纳,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反问式提问

即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问题。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笔者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会不会入侵中国?”的问题;如在教学《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时,笔者让学生思考“如果没有希特勒,德国会不会成为法西斯国家?”的问题。

二、提问的注意事项

1.问题表述准确清楚,有针对性

教师提问时,避免出现模棱两可、表意不清的问题。否则,学生会不知从何下手,挫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设计问题时尽量切合实际。检查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理解的这类问题,要倾向于一般同学的状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需要注意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提问时,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进行,还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都有锻炼的机会。

3.提问要把握时机

如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挖掘的观点,教师就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一步地阐明或深化自己的回答,从而扩大教学效果。

4.提问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需从多个角度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会情绪高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样的问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设计,所以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不宜刻意追求数量、形式,应随机应变,这样才不至于影响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 篇12

一、教师提高提问技能的意义

1.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反应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导入新课之前的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温故而知新,检验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小结的提问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回答,可以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激发认识上的矛盾,增强学习自信,为下一步自主学习提供依据。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容的抽象性,有些规律、概念等名词术语抽象难懂所带来的困惑,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无趣。因此,教师的提问要与学生已有感兴趣的话题密切相关,融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教学内容精选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提出问题。例如:讲解“身边的诱惑”时,让学生举例使用手机的利与弊有哪些? 让学生结合身边事例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兴趣,学生就能主动探究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中形成的。问题之间的转换、质疑,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辨析题、易混问题的比较,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严密性;问题之间的联想、迁移,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求教师围绕教材,有目的、有步骤地提出问题,通过释疑解惑完成。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别出心裁,精心设置悬疑,投石击水,预设思维岔道,层层激思,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二、提问技能在教学中运用不当的表现

教师自问自答,没有与学生形成互动,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随意问”,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分清主次轻重;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或太易,问题没有价值,没有面对全体学生; 教师提问频率失当, 整堂课没有提问或提问过多;教师只提问不总结,对学生片面的回答没有引导,学生散乱的意见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等。

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提问技能

(一 )把握课堂提问的切入点

1.在旧知识与新知识结合处提问。教师必须在“问 ”字上下工夫,教师提问能让学生通过回忆复习旧知识,通过联想求得新知识,实现教学的自然过渡。复习旧课时提问的问题应简明扼要。教师提问后要引导总结,明确解题思路,指出学生回答的优点和不足。如请一名学生回答问题,一定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讲,给予补充和纠正,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达到共同复习的目的。同时,在新旧知识关联处提问,把学生置于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这样的问题能引起学生质疑,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2.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提问。教师有针对性地设题 ,突出重点,提问问题的设置要与考试的考题设问相结合,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提问“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时要联系考题“房价上涨的经济学依据? ”这两个问题之间存在设问相互转化的内在关联。对难点的提问要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还要根据提问的难易度选择回答的对象。

3.在知识的易混处提问。如设置问题 :“创新的社会作用与“文化创新的作用”的区别。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易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4.在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处提问。问题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感性认识, 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近距离的问题,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价值。笔者针对学生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虽然是真理,但“没有用”的思想实际 ,学完“矛盾的普遍性”这个原理 ,提出三个问题:(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促进学习;(2)运用矛盾分析的观点看待自己与他人;(3)运用两点论的观点看社会、看形势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学生踊跃发言, 课堂气氛活跃,实现教学三维目标。

(二 )把握课堂提问的 “度 ”

1.课堂提问要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 问题设计要紧扣教材的中心内容,注意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估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存在的障碍,并做好破解的准备。只有设计的问题目标明确,计划周密,针对性强,才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抓住主题, 才能保证教学实现预期目标, 取得较好的效果。相反一个意向不明的问题,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开动脑筋启发学生思索,反而使课堂沉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课堂提问要具有层次性。教师备课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课堂教学一般先创设教学情境,从提问现象、事实“是什么”、“怎么样”;其次,发问“为什么”、“有何意义”、“应该如何认识”;再次,深问“有何建议或措施”、“有何启示”,等等。问题的梯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够得到调动。

3.课堂提问要有适当的频率。问题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频率过密,“狂轰滥炸”之后,立即抛出答案,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达不到良好的提问效果;频率过低,整堂课没有一次提问或只有一两次提问,采取注入式教学,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学习活力。

上一篇:系统法学下一篇: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