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技能小学(共8篇)
教育教学技能小学 篇1
现代远程教育
《小学教学技能》
课 程 学习指 导 书
作者:刘兴杰 2007年12月 课程指导书模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程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学员要在系统学习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训练,完成训练任务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全面的训练。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与课时分配
章 目 课 题 讲授课时 训练课时 第一章 绪论
4课时
2课时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6课时
6课时 第三章 教学表达技能
4课时
6课时 第四章 教学操作技能
10课时
16课时 第五章 教学控制技能
6课时
6课时
第一章 绪论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解释。
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一、教学技能的基本概念 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经过练习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技能的解释
1.教学技能是一种技能
技能是经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顺利完成任务的行为方式。2.教学技能是一种交际技能
技能按照其影响方式分为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交际技能。教学技能与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有关,但它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交往中实现的。
3.教学技能是一种职业技能
技能按照其适用范围分为一般技能和职业技能。
一般技能是各种职业技能的共同构成要素;职业技能既是一般技能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又有职业的特殊要素。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的一种技能。
4.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主要职业任务是教学,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1.教学技能分类的意义
有利于训练,有利于训练效果的反馈激励。2.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实用性、简明性、系统性。3.教学技能分类的方法 逐级划分,选择重点。4.教学技能的基本划分 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表达技能 教学操作技能 教学控制技能
四、教学技能研究动态
1.国外的研究与发展 2.国内的研究与发展
第二节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与方法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 1.它是实现教学行为的重要条件 2.它可以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3.它可以提高教学艺术,减少教师精力消耗 4.它可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
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心理学、教育学、信息学等方面。这里主要介绍心理学方面的一些主要理论基础。
1.技能形成过程阶段的理论
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掌握局部技能阶段、初步掌握完整技能阶段和技能协调完善阶段。教学技能训练要由局部到整体。2.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的理论
明确练习目标、掌握练习方法、了解练习结果、适当分配练习时间。3.技能相互作用的理论
技能的迁移与干扰。促进迁移防止干扰的条件: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已掌握技能的巩固与熟练,提高分析概括能力,正确的训练方法。4.技能形成的特征与标准的理论
局部动作联合成为完整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意识控制作用减弱,实现行为方式灵活性提高。
三、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1.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
目的原则、分解原则、实践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2.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论、寻求示范、教学设计、自我练习、实际训练、效果评价。3.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
书面作业、观摩模仿、对镜练习、录音录象、模拟训练、介入教学、微格教学。
四、微格教学简介
1.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1963年推出的一种训练教师基本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是以掌握某一特定教学技能为目标,通过5-15分钟的微型课练习以形成教学技能的训练系统。
2.微格教学的特点
训练单元微小,反馈及时准确,训练程序合理,对教学无干扰,利于综合创新。
3.微格教学的一般程序
学习理论、观摩示范、教学设计、自我练习、实际训练、反馈评价。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技能的概念及其解释;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及其训练程序。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技能、微格教学
2.简答:教学技能的解释;教学技能的分类;教学技能训练的意义、理论基础、原则和方法;微格教学的特点和训练程序。
3.应用:微格教学的训练程序。
第二章 教学设计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含义。
2.熟练掌握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3.能运用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能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设计技能概述
一、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上好具体的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技能是教师为上好课做准备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设计与备课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设计的任务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预测教学结果。
三、教学设计的要求 全面、实用、针对性。
四、教学设计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教学设计技能的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目标的概念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学生身心诸方面的积极变化。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2.教学目标的分类(1)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 明确标准,便于操作和评价。(2)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①前苏联的理论
凯洛夫:教育、教学、教养;巴班斯基:教养、教育、发展。②我国传统的理论
“五育”,教学任务的理论等。
③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中小学课程的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全面而笼统。④布卢姆的分类理论
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逐级划分:
层次要求: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是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他两个领域的层次。
评价:具体而烦琐。3.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
明确性、整体性、针对性、可接受性。4.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
(1)认知式陈述:主要用表示内部心理活动结果的动词来表述。(2)行为式陈述:主要用表示外部行为活动过程的动词来表述。也称ABCD模式,即依照对象、行为、条件、标准的方式来表述。
(3)综合式陈述:内外兼顾。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内容的概念和范围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教学就是通过教学内容的传递和掌握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在教材之中,教学内容的体系及其实施就是课程。
教材包括基本教材和辅助教材两部分。基本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两种形式。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中小学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规范教学的基本内容范围和深度及其实施的基本过程。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的基本材料,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依据。辅助教材是基本教材的补充和扩展,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参考资料、阅读资料、活动指导书、教学音像资料、教学图表、网络信息资料等。
2.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内容设计就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和安排教学的具体内容范围和深度。在此,教师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指该学科的概念、原理、法则、方法及其相互关系。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初步掌握教材,设计教学进度方案的依据。
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是通过研读基本教材实现的。一要细致研读课程标准,包括本学科本阶段的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课程标准,掌握教学的基本内容范围、深度和要求,并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二要研读教科书,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分布。教师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要进行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划分教材的基本要素;二是确定各个基本要素的层次和类型;三是构建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这也就是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具体操作方法:纲目分析式、列表归类式等。
(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含义。区别与联系。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延续和发展,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进度安排。
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主要是通过进一步研读教科书实现的。教师要在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读教科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把握其重要所在。同时还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的具体要点。
(3)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
教材的认知程序是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习顺序。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执行方案的依据。
教材编写顺序、教师认知顺序、学生认知顺序的联系与区别。教师因把教材编写顺序通过自己的认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顺序既教学的过程安排。
学生认知顺序的特点:心理学有关研究。例:概念的掌握一般要通过复习相关知识、教师讲解原理、例证说明、推理论证、练习巩固、测验反馈、复习总结等一系列教学环节才能实现。
教师把握教材的认知程序,要在进一步熟悉教科书和其他教材的 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案的设计安排。
(4)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
教材的思想情境是蕴涵于教材内容中的教育因素。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意识倾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艺术修养、社会背景、行为方式等,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执行方案的扩展和补充。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必须自己首先深刻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
教师体验教材的思想情境,要在精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真正把教材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方法设计的范围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手段。广义的教学方法设计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的设计。
2.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
(1)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与其他活动的结构。(2)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主导方法,各种方法的结合等。(3)设计教学设备使用:主要是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3.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
学科内容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的特点,学校的条件等。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方法 1.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1)教学信息的转换和扩展:转换即把教科书文本表达转换成教学表达;扩展即挖掘教材内涵,扩大信息容量,加深理解掌握。(2)规划学生学习活动:接受、思考、体验、咨询、训练、操作、预习、复习等。
(3)设计课堂结构程序:师生活动流程安排及其结构。(4)设计板书或制作课件(5)设计学生课后作业和活动 2.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和方法(略)
五、教学结果的设计及其方法
教学结果即教学工作预期实现的目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设计的教学目标,预期检验和预测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是否符合其要求,能否实现以及是否有多余。
第三节
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制
一、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编制
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可以分为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和单元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两种,一般以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为主,单元教学进度设计方案只不过是其细化。
1.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格式和内容
教学进度设计方案一般分为说明和教学进度表两部分。说明一般以文字叙述的形式表达,主要内容有:(1)标题;(2)学生情况分析;(3)教材分析;(4)学科或单元教学目标和要求;(5)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6)主要的教学改革与实验;(7)所需特殊教学条件和设备等。
教学进度表一般以表格的形式表达,主要项目有:周次、课题、教学时数、教学活动、作业及其它、特殊教学设备、备注等,其中重点是按照课题安排教学时数。
2.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1)明确培养目标和学校工作计划;(2)了解班级学生情况;
(3)钻研教学标准,确定教学范围和深度要求;(4)阅读教科书,把握内容结构体系;(5)划分重点、难点和关键;(6)设计教学主要措施及其改革:(7)分配课时;
(8)安排教学辅助活动及教学设备。3.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要求(1)教学措施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2)课时分配既要充分安排又要留有余地。
二、教学执行设计方案的编制
教学执行设计方案一般简称教案,是教学的具体设计方案,要具体规划一个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工作流程。1.教案的结构
(1)概况(案头):标题和说明。说明的重点是教学目标和教学 重点难点。
(2)教学过程(案身):具体规划师生活动流程。(3)板书或课件(案附):(4)教学后记(案尾): 2.教案的形式
讲义式、纲目式、程序式、表格式、组合式等。3.编写教案的要求
科学性、适用性、简明性、灵活性。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设计技能的概念、任务和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的含义;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设计技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果。
2.简答:教学设计技能的任务和要求;编制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设计的内容和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
3.论述:编制教学进度设计方案的程序和要求;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4.应用:运用教案的结构、形式和编制的要求编制教案。
第三章
教学表达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概念。
2.熟练掌握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
3.能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表达技能概述
一、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
教学表达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系统表达信息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
表达是信息传递的信源,即信息的发出,它是信息交流的起源。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是保证信息交流的高质量、高效率。
三、教学信息表达的要素和要求
要素:信源(主要指教师)、信道(教学环境和设备)、信宿(主要指学生)。
要求:信道畅通(清楚)、信源编码和信宿解码的一致性(明白)。
四、教学表达技能的分类 口语表达、书面表达、体态表达
五、教学表达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社会心理中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等。
第二节
口头语言与教学口语表达技能
一、口头语言概述
1.口头语言的概念
口头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声带发出语音信息,经过空气传递到接受者的听觉系统,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口头语言的作用
它是人类最典型的基本语言系统,是人类交际中最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等认识过程的主要工具。
3.口头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口头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语音。信源:信息发出者声带发出的语音符号。信道:空气。信宿:信息接受者听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清楚:语音能够被准确而容易地接收。条件:适宜的刺激量;畅通而无干扰的传播渠道;清晰的语素。
(2)明白:语音信息编码与解码的高度一致性。条件:母语;推广普通话;语言规范;通俗;语句简单。4.口头语言的优点(1)表达速率快而准;(2)表现力强;(3)机动性强。
5.口头语言的局限:转瞬即逝,不易保留。
二、教学口语的特点 1.职业性 2.专业性 3.规范性
4.严肃性与趣味性统一 5.教育性 6.低速性
三、教学口语的功能 1.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手段 2.进行课堂组织调度的主要工具
3.引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主要方式 4.培养学生思想情感的主要途径 5.提高师生语言素养的主要方法
四、教学口语表达的要素分析 1.基本要素
(1)语音;(2)词汇;(3)语法。2.修饰要素(1)语速;节奏;(3)声调;(4)轻重;(5)停顿与沉默 3.器官功能
(1)呼吸;(2)共鸣;(3)口齿灵活性;(4)听力。
五、教学口语的种类 1.独白语言 2.对话语言 3.朗诵语言
六、教学口语的训练(略)
第三节
书面语言与板书技能
一、书面语言概述 1.书面语言的概念
书面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书面语言的作用
它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类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人类保存和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3.书面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书面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视觉符号及其结构规则。信源:信息发出者发出的视觉符号。信道:视觉符号载体发出的光波与光线。信宿:信息接受者视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
(1)清楚:视觉符号能够被准确而容易地接收。条件:光线适 宜;反差明显;视角合适;距离与符号大小等。
(2)明白:符号信息编码与解码的高度一致性。条件:简化汉字;字体规范;无语病;非文字符号意义明确等。
4.书面语言的优点(1)形象性;(2)可保留性;(3)示范性;(4)理解性。5.书面语言的局限(1)表达速度低;(2)需要一定条件。
二、书面表达的要素分析
1.视觉符号:包括文字、符号、图形、表格等。2.结构规则:包括拼写、语法、行文款式、图表规范等。
三、板书表达技能的特点 1.内容的概括性 2.表达的直观性 3.信息可保留性 4.呈示的低速性
四、板书技能的功能 1.提示 2.强化 3.示范 4.解析 5.总结 6.直观
五、板书表达的内容 1.逻辑结构 2.重点难点 3.补充说明
六、板书表达的分类和格式
1.文字板书的种类和格式:提纲式、重点词语式、结构式、对比式、论证式、演算式等。
2.图画板书的种类和格式:简笔画、示意图、几何图、地图等。3.表格板书的种类和格式:列表归类式、统计图表式等。4.综合板书(略)
七、板书表达的布局 主板书和副板书。
八、板书表达技能的要求 1.内容精练,重点突出 2.语言科学,表达准确; 3.条理清晰,布局合理; 4.形式多样,启发思维; 5.是写规范,示范性强; 6.目的明确,把握时机; 7.板书与讲解相结合。
九、板书表达技能训练(略)
第四节
体态语言与教学体态表达技能
一、体态语言概述 1.体态语言的概念
体态语言是人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运用身体的形态及其变化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2.体态语言的信息载体和要求
体态语言的信息载体是视觉形象。信源:信息发出者发出的视觉形象。信道:视觉形象发出的光波与光线。信宿:信息接受者视觉系统。
提高交流效果的要求和条件:(1)清楚明白(2)自然大方
二、体态语言表达的特点 1.生动的形象性 2.丰富的表现力 3.较强的感染力 4.表意的模糊性
三、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功能 1.言语表达 2.情绪渲染 3.指示控制 4.直观形象 5.辅助强化 6.反馈调节
四、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要素分析 1.位置:距离、关系、区域。2.姿势:头部、坐卧、站立、走动等。3.手势:手及上肢动作。4.表情:面部器官及肌肉运动。5.眼神:眼与其“神”。6.修饰:服装、仪表、装扮等。
五、体态语言表达技能的一般要求 1.自然大方 2.表意一致 3.强弱适度 4.内部协调 5.时间恰当
六、体态语言表达技能训练(略)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表达技能的概念、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概念;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 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能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表达技能、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2.简答:教学表达技能的任务、要素、要求和分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作用、信息载体和要求、优点和局限;教学口语的特点、功能、表达要素和种类;板书的特点、功能和要求;体态表达特点、功能、要素和要求。
3.论述:教学口语、板书和体态表达的要求。
4.应用:运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
教学操作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相关内容。
2.熟练掌握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3.能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操作技能概述
一、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
教学操作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行为方式。
教学操作技能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教学 操作进行的。
二、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
教学操作要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就是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操作技能的分类 1.讲授技能 2.提问技能 3.演示技能 4.实验技能 5.活动技能 6.研究技能
四、教学操作技能的一般要求 1.方法多样,相互配合 2.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3.优化过程,掌握方法
4.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操作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讲授技能
一、讲授技能的概念 讲授技能是教师把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以口语表达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教学行为方式。
讲授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操作中最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方式。这里主要指教师系统的讲授,即教师运用独白语言进行的教学。
二、讲授技能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2.时间运用的高效性 3.信息传递的单向性
三、讲授技能的功能
1.高效率地传递知识信息,使知识系统化 2.加强知识信息的理解掌握,启发思维,发展智力 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4.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进行全面的教育 5.进行课堂调度,引导学习过程
四、讲授技能的运用过程 起:内容开始; 承:内容发展; 转:内容转折; 合:内容总结。
五、讲授技能的类型 1.讲述技能
讲述技能是传授基本事实材料的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表述 事实本身。它可以分为描述和叙述两种方式。
描述是静态的述,主要用于表述事物的外貌、结构、特征等,主要要求是明确具体、形象生动。
叙述是动态的述,主要用于表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前因后果、相互关系等,主要要求是系统条理、结构清楚。
2.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传授基本事理的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表述事实所包含的道理或其他材料。
讲解技能一般要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运用方式也比较复杂,主要有:解说(说明、注释、翻译等)、解析(定义、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反证、驳斥等)、解答(比较、引证、推理、运算等)。
定义的方式:揭示内涵式(属概念加种差)和揭示外延式(子项之和)。
讲解技能的常用方法:实例解说法、对比求异法、引经据典法、逻辑推理法、层层剥笋法等。
讲解技能的要求: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严密、结论简明、容易接受。
3.讲演技能
讲演技能是就一个中心问题,充分进行发挥,以阐明观点的教学行为方式。
4.讲读技能 讲读技能,顾名思义,是讲与读结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它在语言教学中最常用。
讲读技能的运用方式:范读评点式、词句串讲式、讨论归纳式、比较对照式、辐射聚合式等。
讲读的基本方法:先叙后议法、由表及里法、词句推敲法、标点分析法、抒情表意法、提纲挈领法、以争求真法、读写结合法。
5.讲评技能
讲评技能是讲与评(评价)结合的教学行为方式。它主要用于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六、讲授技能的一般要求 1.语言要清楚、准确、生动 2.讲求科学性 3.要有针对性 4.要有启发性和主体性 5.要有艺术性和灵活性 6.要有情感性 7.要有拓展性和创新性 8.以板书和体态相配合
七、讲授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写一个5-10分钟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要求采用讲述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 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三节
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的概念
提问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介进行师生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提问技能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深刻性 2.信息传递的多向性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时间利用的低速性和不易控制性
三、提问技能的功能 1.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2.启发思维,加深理解 3.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4.反馈评价,调控教学 5.提供机会,发展表达 6.成功体验,激励进步 7.互动合作,共同提高
四、提问的类型 1.知识提问 2.理解提问 3.应用提问 4.分析提问 5.综合提问 6.评价提问
五、提问的过程 1.拟题 2.引入 3.列题 4.指问 5.启发 6.总结 7.评价
六、提问技能的要求
1.设问精当:目的性、科学性、简明性、启发性、顺序性、针对性、趣味性、多样性
2.发问巧妙:表述清晰、循序渐进、面向全体、启发思考、适当停顿、富于变化
3.指问合适:鼓励答问、面向全体、明确对象、照顾个别 4.启发引导:把握时机、化难为易、提供范例、提示思路、变换方式、反问追问、创设情境、尊重学生
5.总结评价:总结收获、系统条理、强调要点、鼓励学生
七、提问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写一个5-10分钟的教学片段的教案,要求采用提问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要体现启发引导的过程;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四节
演示技能
一、演示技能的概念
演示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直观形象以增加感性经验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演示技能的功能 1.提供感性材料 2.培养观察能力 3.形成清晰表象 4.激发学习动机
三、演示技能的过程 1.呈示操作 2.指导观察 3.总结收获
四、演示技能的种类 1.动作示范 2.情景再现 3.直观教具 4.实物演示 5.实验演示
五、演示技能的要求 1.把握时机,适时呈现 2.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3.指导观察,抓住实质 4.结合课文,提高认识 5.熟练操作,注意安全
六、演示技能训练(略)附:实验技能(略)
第五节
活动技能
一、活动技能的概念
活动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教学活动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活动技能的功能 1.进行活动设计 2.加强活动组织 3.指导活动开展 4.培养兴趣能力 5.保障活动安全
三、课外教学活动的特点、要素、类型、组织形式和要求
1.特点:自主性、灵活性、开放性
2.要素:活动的对象、内容、方法、场地、辅导者、组织者、参加者等。
3.类型: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知识竞赛活动、读书报告活动、参观访问活动、科技制作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4.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一般要求: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内容丰富、形式生动、学生为主、指导适当、保证安全。
四、活动方案设计技能
1.活动方案的构成:标题、目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场地与器材、成果等。
2.活动方案设计的要求:精心设计活动标题、明确活动目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合理安排活动程序、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学生活动安全、认真对待活动成果等。
第六节
研究技能
一、研究技能的概念
研究技能是指教师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凝练教学经验的行为方式。
二、研究技能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
2.功能:提高教师思想境界、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推广教师教学成果
三、研究技能的步骤 1.选择研究课题 2.搜集研究资料 3.制定研究计划 4.实施研究过程 5.撰写研究报告 6.推广研究成果
四、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经验总结法 5.个案研究法 6.行动研究法
五、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要求(略)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操作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相关内容;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操作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
2.简答:教学操作技能的任务、分类和要求;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概念、特点、功能、类型和要求;演示技能、实验技能、活动技能、研究技能的要求。
3.论述: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的类型和要求。
4.应用:运用讲授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实际训练和教学。
第五章
教学控制技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概念。2.熟练掌握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
3.能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二、章节重点、要点
第一节
教学控制技能概述
一、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
教学控制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控制技能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技能,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控制技能的任务 1.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2.优化方法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三、教学控制技能的分类
1.优化教学结构的技能:包括导入技能、组织技能和结束技能。2.优化方法内容的技能:包括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
四、教学控制技能的一般要求
1.教学结构为教学效率服务,发挥教学时间效益 2.方法内容为教学效果服务,提高教学质量效益
五、教学控制技能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基础:学生学习心理,学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特点等。
2.教育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
3.其他:信息传递理论、系统结构理论等。
第二节
导入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概念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导入技能的功能
1.基本功能:集中注意、激发兴趣、进入情境。2.特殊功能:联结知识、明确目的、沟通情感。
三、导入技能的基本过程 1.组织教学 2.激发兴趣 3.启动思维 4.明确目的
5.进入课题
四、导入技能的类型 1.衔接导入
(1)特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2)方式:复习导入、练习导入、提问导入、对比导入等。(3)要求: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巧设契机,搭桥铺路。2.悬念导入
(1)特点:精心构思,巧布悬念,激发好奇,催人思维。(2)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3.尝试导入
(1)特点:提出疑难任务,引出新课内容。
(2)要求:精选任务,激发兴趣;难度适当,鼓励尝试;积极引导,进入新课。
4.情境导入
(1)特点:创设情境,诱导思维,辅助学习。(2)要求:精心创设情境,加强启发诱导。5.疑问导入
(1)特点:利用问题,产生疑问,激发思维。
(2)要求:巧妙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善于引导学生。6.其他导入
演示导入、实验导入、实例导入、故事导入、序言导入等。
五、导入技能的一般要求
1.目的性 2.启发性 3.迁移性 4.趣味性 5.多样性
六、导入技能训练
每人自选一个课题,设计3个不同的导入语;以4-6人的自由结合的小组为单位,每人进行1-2次试讲,同组评议,个人修改后上交教案。教案后要附上本组试讲情况: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评议过程和内容等。上交教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第三节
组织技能
一、组织技能的概念
组织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协调教与学的关系,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组织技能的功能 1.激励功能 2.约束功能 3.调控功能
三、组织技能的类型和方式 1.课堂常规的组织(1)建立常规上课程序(2)严格执行上课纪律
37(3)灵活传递组织信息(4)合理安排教学节奏 2.激励的组织(1)情绪渲染激励(2)气氛渲染激励(3)成功体验激励(4)奖赏鼓励激励(5)适当焦虑激励 3.指挥调度的组织(1)口头指挥调度(2)符号指挥调度(3)体态指挥调度 4.应变的组织(1)调整性应变(2)劝告性应变(3)安抚性应变(4)鼓励性应变
四、组织技能的一般要求 1.服务教学目标 2.关心尊重学生 3.讲究策略艺术
第四节 38
结束技能
一、结束技能的概念
结束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结束时,通过总结概括等巩固学习成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结束技能的功能
1.检查教学效果,弥补知识缺陷 2.形成知识体系,改善认知结构 3.巩固知识技能,提高运用能力 4.承上启下,激发求知欲望
三、结束技能的类型和方式 1.总结结束(1)口头总结(2)板书总结(3)图表总结(4)纲要信号总结 2.复述结束(1)概括复述(2)扩展复述(3)变换复述 3.谈话结束(1)问答式谈话(2)咨询式谈话(3)讨论式谈话
4.比较辨析结束(1)并列式比较(2)核心式比较(3)辨析式比较
五、结束技能的一般要求 1.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 2.选用方式要有针对性 3.运用方法要有启发性 4.知识结构要有系统性 5.知识内容要有巩固性
第五节
强化技能
一、强化技能的概念
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和行为方式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强化技能的功能 1.形成深刻印象 2.加深理解掌握 3.巩固知识行为 4.进行效果反馈
三、强化技能的类型 1.口语强化 2.书面强化
3.体态强化 4.活动强化
四、强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1.适度性 2.目的性 3.及时性 4.多样性 5.激励性
第六节
变化技能
一、变化技能的概念
变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改变教学要素及其组合方式,以合理调节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变化技能的功能 1.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3.调节课堂教学活动气氛 4.改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
三、教学信息传递的要素及其变化类型
1.要素:信源(教师、教材、教具等)、信宿(学生)、信道(视、听等)和环境(物资的、心理的)。
2.变化类型:传递要素变化,要素组合变化,刺激能量变化等。
四、变化技能的一般要求
1.目的性 2.互补性 3.适度性 4.灵活性 5.抑制干扰
第七节
反馈技能
一、反馈技能的概念
反馈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各方面的信息,以调整和改进教学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反馈技能的功能 1.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2.不断调整改进教学
三、反馈技能的类型
1.教学观察(课堂观察、学习观察、活动观察等)2.作业分析(包括对学生的一切作业和作品的分析)3.问卷调查(专题性、一般性)4.学业考核(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5.谈话和家访
四、反馈技能的一般要求 1.目的明确 2.改进为主 3.客观公正
4.科学分析 5.鼓励学生
三、章节考试大纲
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概念;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
四、章节练习题
1.名词解释:教学控制技能、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反馈技能。
2.简答:教学控制技能的概念、任务、分类和要求;导入技能、组织技能、结束技能、强化技能、变化技能和反馈技能的功能、类型和要求。3.论述: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
4.应用:运用导入技能的类型和要求进行新课的导入。注:练习题答案请参见本指导书和讲课录象。
教育教学技能小学 篇2
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问题一直是业界争论的话题, 一般的观点认为美术教师应该以教学技能为重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缺乏美术专业的水准, 所以在现实中就存在教师因专业技能低下而影响学生的能力提高的情况。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要求, 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但是能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的学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凸显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的滞后。
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浅层次的教学研究, 虽然也能找到一些问题, 但是很多观点都把美术教育的现实责任推给了课程设置或者应试化的考试制度, 而忽略了更根本的教师本身的问题。有的学者探讨美术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深入挖掘了美术教育各层次的意义, 本课题组认为从这样的高度看待美术教育问题是比较全面而现实的。程明太的《美术教育学》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在书中, 作者把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 , 对本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尹少淳的《美术及其教育》则从美术的社会价值入手, 论述美术教育的各种价值, 讲述了各美术门类在实际教学中的要点和价值 (2) , 这些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研究在国外研究已有久远的历史, 伴随美术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国外艺术教育的兴起比较早, 早在十六世纪,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众教育》中就对美术教育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泛智论”。十八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论述了艺术教育问题, 认为艺术是人的本能。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儿童的个性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诗人席勒也认为艺术是能够培养创造幸福的和谐个性的一种工具, 能将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 并首次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从十八世纪开始, 西方国家就开始把美术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之一, 并对教师的技能提出了要求,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近现代以后, 随着西方艺术观念的发展和现当代艺术的兴起, 西方的美术教师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对于技巧性手段的认识越来越放松, 而更倾向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面对五花八门的当代艺术则保持着一份冷静心态的学术态度, 专注欣赏、理解自己辉煌的艺术传统。在这些多元化的美术教育形态中, 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广西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实际为基础, 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分中学学生、中学教师和小学学生和小学教师四个部分。本课题试图通过教学中最简单问题的问卷调查, 从中探寻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作用, 从而寻找两者之间权衡轻重的平衡关系, 为美术师范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提供参考实验。
本课题采用问卷法和归纳法进行研究, 问卷法是向部分中小学发放学生和教师的问卷, 通过收集问卷进行研究;归纳法则是在问卷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归纳分析, 从理论高度分析归纳问卷结果, 并从中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之间的权衡关系。
三、研究过程
1. 问卷设计
(1) 贴近教学实际
本课题组在调查研究中认为, 教学中的任何问题都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 这一问题可以演变出其他的问题, 例如教什么、学什么、教的程度怎样, 等等。围绕这一问题, 我们列举了学生和老师遇到的最为明显的问题, 例如“你希望教什么给学生”“你希望通过本课程学会什么”这样的问题作为最优先的问题, 提供了一些可选择的共性认识的答案, 同时也考虑了一些稍微个性的答案。
贴近教学的另一个原则就是分列不同的组别, 考虑到不同的年龄特点, 本问卷设置了中学教师组、小学教师组、中学学生组、小学学生组四个组别, 不同的组别问题相同, 但是回答的角度则是从不同的组别年龄特征和工作特征来回答。
(2) 选择专业技能的角度
这一考虑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角度, 体现教师的教学技能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例如, 对各种教学技能的应用能力, 有些方面不能体现美术教师的专业特征, 而只有美术技能才具有美术专业的技能特征, 这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特点之一, 能体现这一特征的表现就是课堂示范。本问卷把课堂示范作为问卷的重点内容之一, 不仅在教师的问卷中直接提问, 而且从学生的问卷中间接提问, 从不同角度来考察教师的专业技能应该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2. 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课题组选择了广西区内的二十六所中小学进行问卷发放, 各学校都是所在单位的实习学校和有关联的学校, 其中六所在南宁, 其余的分布在区内各地的乡镇中小学和县级中小学, 采取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办法, 保证问卷的数量和质量。
3. 问卷样本
4. 问卷统计
小学学生问卷统计:
第一题:AC52%, AB35%, BC12%, BD0.3%, CD0.7%。
第二题:AD68%, BD18%, CD10%, AC3.7%, AB0.3%。
第三题:CD52%, AC15%, AB13%, BC13%, BD7%。
中学学生问卷统计:
第一题:AB23%, BC23%, AC22%, BD17%, CD15%。
第二题:CD32%, AC28%, BC26%, BD14%。
第三题:AB38%, BC33%, CD16%, BD15%。
小学教师问卷统计:
第一题:BC54%, AC22%, AB15%, CD9%。
第二题:BC49%, AC28%, AB13%, AD10%。
第三题:CD53%, AD30%, AC7%, BD6%。
中学教师问卷统计:
第一题:AC40%, AB32%, AD15%, CD8%, BD5%。
第二题:CD46%, BC35%, AB19%。
第三题:CD56%, AD31%, AC7%, BD6%。
四、问卷分析
1. 小学学生问卷分析
(1) 52%的学生选择AC, 说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 被动学习的较少, 大多数学生对美术学科感兴趣。少年儿童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图像式的, 只有对知识不断摄取后, 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才逐步从图像思维方式过渡到逻辑思维方式。所以, 美术教师要能够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的高度来对待美术教学, 才是引领学生成长的最佳方式。
(2) 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AD, 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很期望教师能够详细地讲解与示范,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示范, 详细讲解。这是对教师的一种专业技能的要求, 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3) 在教学实际中, 很多学生虽然有较强烈的求知欲, 却不能得到满足, 通过问卷的归纳分析表明, 是因为得不到老师的指导而造成的, 这样的现实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也就是说, 在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不能通过自己的示范指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这也间接地说明了有不少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2. 中学学生问卷分析
(1) 此阶段有45%的学生选择素描作为自己的学习内容之一, 这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理性思维的表现之一, 说明学生开始有了分析理解某一事物的表现。选择水彩画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水彩画的轻盈便捷及色彩鲜明等特征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欣赏习惯, 体现了这一阶段的学生阳光的心态和明朗的作风。因此, 这一阶段的教师指导更需要专业性,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2) 选择“讲解生动有趣”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愿望。趣味性是这一年龄段学生摄取知识的条件之一, 任何的知识只要有趣味性就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批判能力, 不会一味地服从老师的课堂说教, 所以趣味性教学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景教学法就是趣味性教学方式之一。做到趣味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对于美术知识, 没有太多的理论解释, 而是重在实践。在实践中设计趣味性可能会丧失部分学术性, 所以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 在趣味性和学术性两者之间找到综合的平衡。
(3) 选择“不会画, 老师指导不够”的同学占总数的71%。说明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是多么的重要, 而现实中则差强人意。教师要提高指导效率, 就需要有更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让自己的指导更加到位, 这样就能提高指导效率, 由此可见对于美术教师来说, 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3. 小学教师问卷分析
(1) 选择BC的老师占绝大多数, 说明教师能够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向。对于小学生而言, 越是低年级越是对美术理解简单。美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就是涂鸦, 所以在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 能做的事情只是培养兴趣而已, 从问卷的C选项的表现也能看出来。
(2) 选择BC占了近一半, 其中C选项占到了77%, 说明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应该以丰富性为原则;B选项占到62%, 说明了趣味性也十分重要。这两个方面表明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特点, 那就是强调丰富性和趣味性而减弱学术性。表面上看, 学术性减弱了, 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是提高了, 因为把简单的美术知识做出趣味性和丰富性本身就已经具有学术性了, 没有学术上的过硬本领是难以把简单的学术知识丰富化和趣味化的。
(3) 直接选择CD的占到了一半以上, 而选择D的更是高达83%, 这确实反映了美术作为副科的无奈。选择C的高达60%, 反映了美术教师队伍的能力现状, 同时更反映了专业技能对美术教师的重要性。
4. 中学教师问卷分析
(1) 选择A答案的占到绝大多数, 说明在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要具有专业性。选择C答案的也超过了半数, 说明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已经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了, 要求教师具备更为高超的专业技能, 才能在此阶段更好地引导学生。
(2) 46%的教师选择了CD, 不能不说是美术教学现状的悲哀, 因为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对待示范这一教学活动, 这是美术之所以是美术的根本要求所在。但是确实有不少教师丢失了这样的根本,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美术专业技能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3) 选择D的占到93%, 这样的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但是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因为中学的文化知识已经处于为后的竞争做准备的阶段, 所以美术作为副科给文化科让路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五、结论
1. 从学生的诉求角度来看, 学生希望加强指导, 提高指导效率。
应该说, 指导是教学技巧的问题, 但是怎样指导则是美术专业技能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专业技能发挥关键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才能胜任美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所以, 对于中小学美术教师来说, 教学技能固然重要, 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 要以专业技能为主, 教学技能为辅, 没有专业技能, 再好的教学技能也不能解决问题;而没有教学技能, 美术技能的发挥就会事倍功半。
2. 从教师的角度看, 很多教师对待示范的态度不够积极, 这样的表现应该有很深的现实原因, 其中不乏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的不足。
许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专业角度看, 其中的表现是对专业技能理解不深, 要点掌握存在欠缺, 因而不能高效率地进行示范讲解。在这样的状况下, 再熟练的教学技巧都只能是花拳绣腿, 更谈不上保证教学质量了。
3. 要重视美术专业学生的培养, 为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做准备。
要解决教学的问题就要先解决教师的问题, 解决教师的问题在于提高其专业素养。培养美术教师时, 不能一味强调师范性而忽视专业性。
应该看到的是, 教学技能是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后掌握的。美术教师在学生时代所学习的教学技能仅仅是表面的理论而已, 对于实践不一定有切实的指导作用。然而美术技能则不是这样, 任何一种美术技能都是前人经过反复练习总结的结果, 对现实的任何练习都具有借鉴指导作用。达·芬奇时代的美术技能现在还在使用, 而·达芬奇时代的教育理论则不可能还合乎这个时代的社会实际了, 更何况教学经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 不是通过某一次的什么活动就可以掌握的。美术教师的学生时代则是练习美术技能的最佳时机, 很多练习机会也只有在学校里才可能很方便地进行, 例如画人体练习或者长期的美术作业, 一个美术专业的学生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师以后就很难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这样的练习了。所以, 作为将来的美术教师, 美术专业的学生主观上要珍惜这样的练习机会, 同时教学部门也应该从以上角度思考问题, 给学生更多的掌握技能的课时, 让他们在走上讲台之前就应该有时间充分掌握应该掌握的美术技能, 或许他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 对课堂的组织还不够熟练, 但是这些会在工作中不断得到改善, 而他赖以工作的美术技能则不一定会因为时间的积累而愈加丰富, 相反还可能会减退, 所以, 对美术教师来说, 技能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平衡发展一直是业界争论的话题。一般的观点认为美术教师应该以教学技能为重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在现实中存在因教师专业技能低下而影响学生能力提高的情况。本课题采用问卷法和归纳法进行研究, 问卷法是向部分中小学发放学生和教师的问卷, 通过收集问卷进行研究;归纳法则是在问卷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归纳分析, 从理论高度分析归纳问卷结果, 并从中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之间的权衡关系。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专业技能,教学技能,问卷分析
参考文献
[1]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1:73-95.
谈小学语文阅读技能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34-01
笔者认为一线语文教师培养小学学生的阅读技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充分当家作主,做自己的主人
心理学上讲,课堂氛围有民主型和专制型以及放任型三种,到底哪一种才是对学生更为有利的呢,答案肯定是民主型的。因为民主型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人翁的地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微笑地去面对学生,对课堂上发生的意外事件,也要冷静处理,绝对不能大呼小叫,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尤其是小学生的情绪,对于学生阅读课堂上的表现,要适时地给予强化,努力地创造一种人人爱阅读,人人想阅读的轻松的氛围,只有让学生打从心理上把课堂当做是活动的场所,把教师当做是自己合作的伙伴,教师再不是威严的领导者。真正把自己当做是主人,这样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读,才能真正的提高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何学生之间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是平等互助的,民主和谐的,学生的心里再没有紧张感,有的只是轻松和愉悦,让学生能够利用社会一切资源,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放飞理想,让他们在民主型的班级氛围中汲取书本上的精华,弃其糟粕,让他们的思绪在字里行间里畅通无阻的游走,能够融入笔者的情景,培养他们想他人所想的精神。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时地可以去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各抒己见的精神,不能趋之若鹜,要能够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小学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制定阅读目标
制定学生需要的,能够符合实际教学的目标,对未来有用的目标,即目标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地制定目标,这个阅读目标可大也可以小,大到整个人生阅读目标,小到一节课的目标,一般来讲,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目标在这里都指小的目标即具体目标。不仅仅在阅读课上的目标,当然也指的是课外甚至是校外的目标,同时,阅读不仅仅指的是阅读名著,也指的是阅读报刊,杂志甚至是查询字典。不要以为查询字典算不上是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不认识的生词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这时候查询字典就是在阅读,只有了解生词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甚至有时候背字典也是一种不错的阅读方式。
(二)引导方式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上阅读,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作为教师,也作为学生阅读的导师,应该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学生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让每个学生,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喜欢阅读,不会惧怕阅读,进而提高全社会的阅读技能。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因材施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懂得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方式、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教给他们某本书上的知识点,要教学生学会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给出不同的指导,无论是哪一种体裁和题材,都要很注意文章的结尾还有开头,要注意他们所运用的方法,要注意文章中的比较重要的衔接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起着总结全文作用的句子或者承上启下的句子,统领全文的句子,因为这些段落和句子一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是文章的眼睛,能体现出灵魂的句子。也有可能这些句子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效率。同时,要教授一些具体的阅读法,如以下的阅读法都是比较好的阅读法,经的起实践检验的方法。
1.跳读,所谓跳读,就是以跳跃的方式阅读,速度会比较的快;
2.速读法,所谓速读法,就是以一目十行的速度进行阅读的方法;
3.精读法,精读,顾名思义就是仔细认真的阅读,读懂读透,摸清作者的所有思路和写作意图;
4.泛读,泛读就是采取广撒网的方式,多读,多了解的方式进行阅读。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比较有用的方法。
三、刻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不管是良好的还是恶劣的,良好的习惯对学生来说无疑说是好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 篇4
金传富
一、当前教师书写的现状
根据我们对目前语文教师或一般的成人的书写的观察,我们认为当前语文教师自己的观察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大问题:
欠缺对书法整体的了解。书法是什么?书法有没有什么文化上的象征?怎样提高自身书写的水平?等等,一般性的常识复函很了解。
当然,这里既有过去他们所受教育不全面的问题,也有教师自身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努力学习有关。
不能认识书法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从我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书法在文化史上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而在语文学习中,开展书法教育也是合情合是。比如可以拓展识字量。可以增加阅读量,可以开拓文化视野,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情怀,可以培养个性化文化知识等。
教师的自身书写技能明显有问题:比如执笔不合符生理的原理,结构不好,书写不美观,不会指导学生书写等。
当前教师自身书写水平不过关,不足以当学生的师法对象。这与教师自身的书写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造成教师自身书写水平不过关的原因又很多。比如,没有机会受到相应的培训,自身认识不到位,没有时间开展相应的练习,对自己的书写状况不重视,等等。这些因素无疑影响着对儿童书写的指导。
二、认识书法的意义
(一)书法是我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载体。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我国的所有文化产品凡是已经记录下来的,都由人工书写来完成。
文化由书写来完成,书写即代表文化。
即使是古老的算命,也与书写和文化相关。凡是能书写的人士,即可看作是文化的化身。
而几乎一切生活又无不与书写相关联。
(二)书法是我国文明传承的一种特殊形式。
但凡与我国文明传承有关的事物,绝大部分都是由文字来承担的。而书写优美的文字,其传播的历史越加久远。
文字与文化互为因果。
(三)书法是我国艺术的一种特殊门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人民一直以书法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有的人以书法作为毕生的艺术追求。
或者以书法作为最便捷的装饰艺术。
一般人都会将书法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
(四)书法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西汉扬雄: “ 书,心画也。”
清刘熙载《艺概》: “ 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
苏轼说: “ 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可见书法的精神内涵和诗、文、画是相等的。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 “ 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
项穆说: “ 人之资禀,有温弱者,有剽勇者,有迟重者,有疾速者。知克己之私。加日新之学,勉之不已,渐入于安。”
康有为《学叙》第二十二:
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以阴阳备四时之气。新理异态,自然佚出。(《缀法》第二十一)
书法的 “ 心灵境界 ” 是书者先天气质、智慧和后天经历、教养、努力等所共同形成的心理结构、内心世界。
在我国,书为心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的写照。
(五)书法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媒介。
有一句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世界交流的大趋势之下。用什么方式交流,拿什么交流都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交流既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展示,又弥补其他兄弟民族的不足。
而成熟的中国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六)书法也成为国家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今天,许多人把书法当成工作生活之后崇高的业余爱好。
建立书法的组织。国家对书法组织给予支持并且加以管理。
当前我国广泛开展书法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标志。
(七)书法已经成为物质财富的一种象征。举两个例子:
中国嘉德 2009 秋拍 “ 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 ”,朱熹、张景修等七家(宋元时期)《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简称《宋名贤书之迹》)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烈竞价,以 1.008 亿元成交,高出原先估价 120 万元的 80 余倍。
明代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卷》从 480 万元起拍之后,经过 100 轮激烈竞价后,由 321 号电话委托竞买人以 6832 万元的高价竞得。
董其昌《龙神感应记》以 4480 万元成交。
文征明的一幅手卷亦拍出 1600 多万元。
“ 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 ” 共汇集 90 余件作品,总成交额达 2.4 亿多元。
黄庭坚《砥柱铭》,行书。抄录唐代魏征《砥柱铭》,此卷长 8.24 米,共计 82 行 407 字,但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 米。
《砥柱铭》卷作于 1095 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 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
2010 年 6 月 3 日,《砥柱铭》书法长卷经过近70 轮的激烈竞争,叫价最终定格在 3 亿 9 千万元,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 4.368 亿元人民币。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也就此改写。
这是古代书法作品拍卖的例子,当今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比如启功先生的作品、沈鹏先生的作品、范增先生的作品,等等。都已经拍出很高的价位。低的已经达到二三十万元一幅。
三、书写的一般规律
(一)方正端庄
大书法家孙过庭云: “ 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方正端庄可以说是任何书写的一个基本要求。无论哪一种字体,把字写正,是汉字书写的出发点。
尽管书写有书法的特色,但是方正端庄是从古以来就有的品质。
可以说,从古以来的大多数书法作品,无论单字还是整体,没有不以端正为宗旨的。
(二)笔画规整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成名的书法家,对笔画的质量的追求都应该是没有止境的。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笔画的基本规律,无疑是写汉字的基础。或许正是因为为推广汉字的书写,从古以来,我国就总结出来了汉字书写基本笔画的规律。那就是以 “ 永字八法 ” 作为汉字书写的楷模,训练人们的基本书写常识。在这个永字八法中,古人将汉字的基本笔画分成了八种,分别加以训练,而这个永字八法几乎成为汉字书法的入门过程:
后来,学者马公愚先生在此基础上将汉字笔画进行了分解:
这些都是很好的笔画训练的范本。
(三)结构匀称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汉字也不例外,汉字书写得好与坏,往往与结构好不好有着极大的关系。
理解汉字书法的结构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广义的角度讲,指组成汉字的各个要素之间,各个空间之间的自然和谐与美观。大体与符合自然结构规律为法则。
二是从狭义的角度讲,指组成汉字结构的几个基本方式。比如独体结构、合体结构。合体结构中又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等等。
三是从书写规律的角度讲,有个别书法家专门研究书写的结构规律,并对之进行整理的,如唐代的欧阳询,总结有汉字结构的三十六法,清代的黄自元,总结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这些都是汉字书写时不妨遵循的法则。只有在书写之时,把握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才有可能写好汉字。
(四)书写流利
如果我们在书写汉字之时,只顾一笔一画地写,其实永远也无法将字写好,而从根本上讲,汉字书写的本质却还在于实用,所以流利的书写无疑可以提高它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好汉字的同时还要写得快速便捷,只有这样才实现了汉字书写的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写得快速便捷呢?根据我们对古今书法的观察与分析,注意写出汉字字体内部笔画的关系,写出其勾连之处,注意写出外部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即其相间位置,这样可使书写的速度提高。
而我们观察许多书法作品正是得益于这一特点,而既写出了汉字的美,又写出了汉字的速度。其实用性大大加强。
(五)写出特色
写出特色的含义是,每一个书法家,不同时期,书写的特色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书法家,书写不同的字体,其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时代,书法家们书写的特色都是不一样的。越是具有生命力的书写,其书写的风格越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自己的书写基本技能之时,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以便增加书写的艺术情趣。
四、其他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影响书写水平的因素比较多,据我们的了解,就教师而言,影响写字技能的原因无非以下诸方面:
(一)文史知识欠缺,提高受到影响。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由于读书识字偏少,对古今书法艺术,文史常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见识短浅,对书写根本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没有受过书法专门训练,不会临摹提高。
我们接触几十位青年教师,他们既没有经过任何书写方面的训练,也不知道如何训练自己。拿到一幅好的书写范本,根本不知从何入手进行自我训练。
(三)部分教师一意孤行,观念保守。
我们曾经专门开展过针对青年教师书写技能的训练,但是有一两位教师根本不按要求完成训练课程。一意只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练习,其思想的保守顽固可见一斑。
(四)畏惧心理严重,不思进取。敷衍了事。有个别教师提到书写就头痛,以为书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学不好,没法学,害怕学。
究其根本还是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太差之故。
其实学习书法,将自己的书写水平提高并不难,难的就是不能临写观察,不能日积月累地提高。如此而已。
(五)没有交流,没有讨论。思想狭隘。
当今社会,看似开放,实则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没有思想上的碰撞,没有学术上的交流。思想既狭隘,学术又封闭,当然谈不上整体提高了。
五、书法学习指导
就教师个人而言,怎样才能算写得好?对于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练习基本的笔画
对笔画的练习与巩固是永久不过时的。
(二)注意结构的美观
注意经常观察各种字体,各种书体的结构美,用到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结构美。融会贯通。
(三)找到美观与流利的和谐
既不能因为要写得好而写得慢,又不能要写快而写不好。
(四)广采百家,精专一体(临写与创作)
仅仅学一家,当然可能把写得好,但是仅仅写一家,也容易将字写坏,比如有的初学者不知,一上来就写庞中华,结果越写越难看,因为庞的字太扁,而且不够圆润,写起来不够秀丽。不够流畅。其美观度并不高。有的人看起来觉得田英章的字秀丽美观,但也并没有注意到田的字又太华丽,太做作,其实并非字的本色,这样反而容易形成对书写的畏惧感。其实用性也打折扣。
最佳的办法就是各取所长。古代的,现代的,张三的,李四的,都有所观察,体会与学习,这样才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
(五)持之以恒
做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不能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一锄挖不出一个金娃娃,那种期待一蹴而就的想法是根本不现实的。要写得好字,总需要一定的积累。
(六)综合提高
书写水平,其实也是一个人综合文化水平的体现。只有当一个人综合文化水平提高了,书写水平也会水到渠成。
六、书写指导的解决策略
以上讲的是教师自身书写技能的训练问题,其出发点是基于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的原则提出来的。而要将教师自己的书写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讲授策略。我们以为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研范本,探索规律
学习书法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临摹范本。通过对古今有名的字帖加以临写,从而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在临摹的过程中揣摩书写的基本规则。
这种方法与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也是“习得”性学习规律的体现。也就是说,学员在不断的临写过程中逐步感受笔画的基本特点,书写的一般过程,书写的审美特色等等。
教师要教好学生,这一过程不过程不可缺少。只有自己揣摩好了,了解了范本的基本特色,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分解教学、逐步提高
教授书法与教授其他学科的内容应该没有态度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囫囵吞枣似的教学肯定昌不行的,对于初学的儿童来讲一定要将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进而进行教学。
那种期待一蹴而就,日进斗金似的教学也不会取得应有的训练效果。因此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激发兴趣、综合推进
书写是一件枯燥烦闷的事情,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讲更是如此。要想让他们能稳稳坐在书桌前练习书写,没有相应的措施确实不容易。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激发小朋友写字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四)精心设计、贵在落实
精心设计,我们指的是对写字教学的每一个过程。虽然是写字教学,看起来不那么严肃,但是如果教师不认真,也容易影响教学的效果。
这里指精心选择教学的课程要点,精心设计教学的环节,精心安排教学的范本,精心给予学生示范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会学生书写。
(五)推广示范、关注细节 学生中写得优秀的作品,应该广为示范。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发布表扬。以便激发他们的书写热情。比如通过墙报展览,通过示范点评,等等多种方式,激励他们。
关注细节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注意精批细改。把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检查出来加以改正。这样有助于学生进步。
(六)个体群体、整体带动
人们往往有一种从众的心理,经常会受到他人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影响。充分利用好这种心理无疑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书写时,要关注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良性互动。通过彼此的影响而推动书写水平的提高。
附: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三年级写字课教学设计
(杨红梅)
教学目标:
怎样确立字体的中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怎样才能把字写好?讨论与提高。
教师提示:写好字的要求很多。比如字体的笔画要规范,好看。写得要流利美观。等等。其中字体的中心要稳,结构要和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出示范例。讨论与分析。临摹与练习。
图例一:
图例二:
图例三:
教师提示:
同学们看了这些漂亮的字有什么启发?特别是在字体的结构方面?
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要把字的重心找准。再确定好字的结构。
二、怎样找准字的重心?讨论与练习提高。
字的重心就是每一个字,中间能承受全部字的重量的那一个点。如果一个字不稳,那么它的重心也是不稳的,写出来这个字就会倒,不好看。反之,如果这个字的重心稳,说明字的重心把握得好,中心也很清楚,这个字就会很稳定。
例:
教师提示:
即使是很简单的字,它也是有重心的。比如: “ 人 ” 和 “ 王 ” 字。它的重心就在两笔交叉的位置。比如,“ 关 ” 字,重心差不多就在 “ 大 ” 字的位置。类似这样的字的中心,只要大家注意,就能找出来了。
对于那些笔画比较复杂的字,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我们从字的对角的地方比画一个叉,交叉的地方,就往往既是字的中心,也是字的重心。
三、练习指导与提高:
练习一:找到字的重心,仿写下面的诗。
教育教学技能小学 篇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是重要落实的教学内容,也是基础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这些要求归根到底就是希望我们把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下面我谈一谈写字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及如何引导学生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的。
写字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态、保护视力,而且能保证学生在书写时不会很快就觉得累。但是由于幼儿园形成的习惯,要达到“三个一”的标准要求比较有困难。可是我们还是有纠正的必要。我采取了如下的措施:①以口诀的形式提出要求。比如“头正、肩平、腿放松。”“眼离书——一尺,胸口离桌子——一拳,指尖离笔尖——一寸。”这样当学生坐姿不对时,我只要喊“头——”学生就会齐答“正”从而迅速调整自己的坐姿。②奖励的形式。低段的学生对奖励最为敏感,有时教师提醒10句效果也不明显,但如果
教师能够对坐姿较好的学生进行口头表扬或给予简单奖励,效果就会比较好。
2、注意预防和纠正错别字
在学生识字不多且不很巩固的情况下,学生在写话、习作等用字的过程中出现错别字,是正常的。只要在教学中坚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注意预防,并针对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及时进行纠正,学生写错别字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3、积极表扬,培养写字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给学生欣赏书法艺术。奖惩分明,对于写字写得规范的学生,可把其作业贴于教室内展板上,以资鼓励,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好好练字,对于写得不规范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如重写等。
下面结合我的学习和认知说一下写字教学策略:
1、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发展书写美
写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入学儿童正处于书写习惯形成时期,要教育学生认真地、专心地写。每一笔、每个字都要按要求去写。要教学生认真看范字,读字帖,领会范字的用笔和结构,细心琢磨,想好了再下笔。姿势到位,练字时,保证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做到“三个一”;笔画的书写要到位,在田字格或米字格中,弄清每一笔画的位置及运笔方法。鼓励学生在每周一节的练字基础上,自己练习,坚持每天写日记,坚持课外阅读写好读书记录卡,既强化了写字训练,又开拓了学生视野;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锻炼
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练字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心静气和,持之以恒,这样就可以纠正草草了事、粗枝大叶、马虎的毛病。
2、重视写字指导,教师作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学生写字的指导。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熟悉各种笔画名称,形状特点,学会每种笔画正确的起笔、行笔与运笔方法,熟悉和掌握字形结构的各种规律,并要持之以恒,做到‘每写必认真’,通过写字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引导学生在练习中领悟汉字的结构规律,要让学生懂得,独体字以及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写法,准确把握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同时,汉字是由笔画、部件(偏旁)组合而成的,由它们组成了和谐统一的方块字,那么必须考虑汉字的整体性。如果在书写训练时忽视了汉字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一笔一画地生拼硬凑,必然会顾此失彼,从而导致结构散乱,并直接影响书写速度。只有以整体观来把握书写的内在联系,才能逐步纠正笔画的错误书写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我都会注意书写的姿势,握笔的姿势,把握好汉字的结构笔顺,展示给孩子们的是一个个端正规范,让人赏心悦目的汉字。如遇到坐姿,执笔不正确的学生,我会轻轻地提醒,课后我会提醒家长在家也需要时刻提醒,严格要求,长期以往,学生便能以教师作为榜样,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3、营造荣誉进取的氛围,调动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间、小组间、班级间、年级间和校园里开展书写比赛活动。激发学生书写兴趣,调动学生书写积极性。学生开展如下写字活动: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2 篇6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先后要学会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还要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针对这样一个现实,小学语文课文课堂教学技能,必然会是丰富多彩、特证鲜明的。结合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提问、讲解、板书和结束这几个主要部分,这些是小学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
一、导入技能
导入技能是教师的学识、口才、智慧的综合体现。好的开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念的形成,而且对学生的人生观的树立、品德的培养,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在这里,为大家列举几种导入技巧。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法。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最简单、最经济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教师运用简单的语言或问题直接地交待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目标,切入主题快,简练明了。但不利于调控气氛,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2.新旧衔接,提问导入法。它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对旧的知识的复习过渡,自然引出新知识。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感知新知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生会感到亲切,也是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
3.巧设悬念,趣味导入法。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迫切想获得结论,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悱”状态。
4.典故引题,故事导入法。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能受学生们的欢迎,那么就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种情境引入新课。
5.利用游戏,情境导入法。游戏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果有效地利用游戏,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然后再迁移这种氛围进入课堂教学,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利用中心句段、语言导入法。中心句段是文章点睛之处,抓住了这些要点导入新课,也是抓住了中心进行导入,这样可能少走弯路,直扑主题,比较节省时间。
7.实物演示,直接导入法。小学生缺乏直接经验,而且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导入新课时,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视频,模型,乃至实物标本或实验操作,能丰富儿童的感性认识,便于儿童获得生动的表象,带着好象的心理主动探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
二、提问技能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
1.课堂的提问要围绕重难点
提问不能过泛,要围绕中心,有的放矢。要根据教学的目的、重点和学生的难点提出问题,削枝强干。设计的主问题,能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弄清课文的实质。设计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学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处;文章画龙点睛处;能触发学生想象联想,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以及“铺路搭桥”处等。如教师在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通过读题导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想想题目中的中心词是哪一个?再围绕中心词“美丽”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很快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二是“„跨越百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丽‟?”要求学生紧扣这两个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在自己认为是答案的句子下画上横线。学生满怀探求之心,埋头课文纷纷开始了主动而积极的阅读实践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得认真,想得仔细,因为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积极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清楚了,人物的语言、心理、反映出的崇高品质揣摩到了,教学目标迎刃而解。
2.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
如果阅读上得索然无味,那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找出能紧紧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兴奋点”,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于寻找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被教师设计的问题紧紧吸引,整个教学时段 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状态之中,是一个优秀教师教学素质的真正体现,也是教师知识基础的真正体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内容,很多时候在教学参考书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寻找一条恰如其分的渠道,让这些知识流淌到学生的脑海里。
二、实施提问阶段:怎么提问?
实施提问一般包括引入、介入、评核三个阶段。
1.引入
一般包括转入,即用语言表明即将转向提问;“陈述”指教师用简明的语言陈述主问题;“提名”则指一定学生作答。
2.介入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或者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有一定距离时,教师往往要对学生如何回答,从内容到方法上给以指点,使其阅读、思考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到某些方面,从而得出教师所期望的回答。教师的这种介入是提示。提示的内容有:
(1)学生阅读中容易忽略的地方。
(2)透过字面应该深入理解之处。
(3)与理解课文有关的知识、资料。
(4)某些重要词句。
(5)语言表达形式。
(6)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提示也就是给学生“铺路搭桥”,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的障碍,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3.评核
即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学生的答案。这个阶段一般涉及评论、重复、重述、查核、延伸、扩展等具体环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包括设计、引入、介入与评核三个阶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提问要符合小学生的经验水平、认知特点以及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
三、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教师运用系统的口语及教学媒体,通过讲述、解说等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教学内容,掌握概念、原理、规律、法则,理解主要事物的行为方式。它是作为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教师有无高超精湛的讲解技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氛围和教学效果,也影响教学其他环节的实施。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需要,采用恰当的讲解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用方式,小学语文讲解方法大致分以下几种类型:
1.描述式。描述式指教师在讲解中根据传播知识的性质,用形象化的语言,把客观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与变化、在空间上的状况与位置、事物的外部形象特征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此种类型适用于讲解具有时间性、情节性、情境性、流程性的知识。
2.说明式。说明式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成因、后果、规律等,使学生对事物有明晰的、完整的了解和认识的一种讲解方法。这种讲解方式要求教师用语要言简意赅,为强化理解还可以运用比喻、比较、数字、图表等说明或多媒体展示等辅助内容。
3.概括式。概括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遇到的重点、难点及含义较深的字、词、句的理解,对认识分散、不集中、含糊混淆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或对段层、篇章结构进行点评、概括总结的讲解方式。
4.评论式。指教师教学中针对学生认识活动、审美活动、情感活动、道德评价活动和语言描绘、能力训练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评价讲解,或肯定鼓励,或指出错点,或澄清认识,做到及时反馈。5.解释式。解释式是教师用简洁严谨的语言解释、说明某个事物的概念、现象、事理,解释词语的含义、或难以理解的问题等的一种方式。
四、板书技能
板书是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是师生在课堂上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也是反映教学内容的“镜子”,高超精湛的板书艺术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和浓缩。板书技能包括板书设计技能与板书展示技能。教师选择板书,不仅要知道板书的作用、特点,还要掌握板书常见类型,设计板书的基本方法,更应把握好板书使用契机,展示于教学过程的始末,有效地发挥板书特殊的艺术魅力。
而板书没有固定的形式,它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而定。不同的文章由于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不同,板书设计自然也不会一样,即使同一篇文章,由于教师教学的特点不同,板书设计也不会完全相同。通常我们运用的板书有如下几种类型。
1.提纲式板书。它是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根据教学重点,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构成的提纲。它的好处是:紧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既能给学生以完整系统的概念,又富于启发性。
2.词语式板书。这种板忆是根据课文的教学要求,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组合成的板书提纲。对于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词语较多的课文,宜采有这种板书。
3.图示式板书。它是在文字之间用表示一定意义的线条、箭头、符号串连起来,组成示意图,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具体的表象支撑,使轴象的概念具体化,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
4.表格式板书。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可明显分项比较的特点,进行归类,将其格式化,给人以井然有序之感。
5.线索式板书。它是以事物发生和发展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变化特征为线索,并与重点词语相联系,以显示事情的来龙去脉。6.简画式板书。它是教师随着讲解顺手把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形态、结构等简单扼要地在黑板上绘画出来,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给人以豁然而悟之感。
五、结束技能
课堂教学的结束技能指课堂在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后,教师对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并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方法。作为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必须经过从开讲到结束的全部程序,在这一流程中任何一项都是不可缺少的。没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便不称其为一堂好课,因此,结束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和教师比较喜欢的结束技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归纳式。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总结,梳理讲授内容,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点和难点,以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
2.比较式。比较式结束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意在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3.练习巩固式。是指教师以学生做练习、作业的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巩固,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教学结束时,也常采用这种方式。
4.讲评式。在学习写人的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可采用讲评式结束教学,它既可以深层次地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5.演示式。是通过多媒体演示验证,巩固本节课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一种结束教学方式。采用电化式演示结束手段,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 篇7
唱歌是一门集音乐、语言、形体、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唱歌教学的时间, 应为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这说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歌唱是最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最易于表达小学生个人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歌唱的教学方式简单易懂, 无论教学条件的优劣都可以进行, 它最易于音乐的普及与推广。通过歌唱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表现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向上的发展。
歌唱是一门艺术, 要求小学生提高表现歌曲的能力, 就需要声音技巧的训练。有些孩子对童星的歌声进行表面的模仿, 扯着嗓子唱高音。有不少教师用成人的方法教导孩子们的演唱, 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要求孩子的表演及演唱, 忽略了他们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许多教师认为教导小学生学习声乐技巧太抽象了, 所以对于小学生的歌唱姿势, 呼吸的方法等都没有过多的要求。小学生和成人的发声器官以及语音的条件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首先应该理解小学生的心理, 其次认真地思考如何指导教育小学生的歌唱发声。不能用成人的歌唱发声的理念和方法去考虑和指导小学生的歌唱发声。
二、小学生歌唱教学的基本内容
1.了解小学生的发声器官, 音域
歌唱和说话依靠的是人体自身的发声器官。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歌唱, 必须对人体歌唱的器官、音域音区有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按照人体机能的规律, 进行有效地教学。
发声器官的简介:
(1) 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部及有关肌肉、膈肌和腹部及有关肌肉。
(2) 发声器官:喉头、声带、会厌。
(3) 共鸣器官: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以及头上的窦。
(4) 吐字器官:唇、齿、舌、上腭、下腭等。
(5) 听觉感受器官:外耳 (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 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部) 内耳 (包括耳蜗、半规管和前庭) 。
小学生的发音器官发育尚不成熟, 比较柔弱。声带不足一厘米, 胸腔的容积小, 所以唱歌时共鸣主要靠头腔。给小学生进行歌唱训练时, 应当注意小学生的音域, 不能按照成人的音域去要求小学生。
按照小学生发声的共鸣位置习惯上分为三个声区:
中声区的音域是小学生原来有的自然基础的音域。教师在选择歌曲和练习曲中, 应尽量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音域音区, 否则容易使学生声带造成沙哑、发炎等病变。
2.正确歌唱姿势的重要性
“呼吸是唱歌的源泉, 姿势是呼吸的源泉”。这说明歌唱姿势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在歌唱时身体没有正确的姿势, 呼吸就得不到有力的支持, 在歌唱时姿势不正确, 就会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就如同运动员射击一样, 射击的姿势正确, 才能射得又准确又好。所以姿势是声音训练的首要项目。
3.小学生歌唱中易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歌唱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喉音过重、伸脖子、扯着嗓子用真声唱歌等。有些学生为了让老师听见自己的声音, 便扯着嗓子喊, 把声音发大出来。这样使得声音苍白且靠前。长时间的演唱会使得声带充血并胀裂, 不仅损害声带并且会导致嗓子沙哑、失声。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声乐教学方法
1.正确教导小学生歌唱的姿势
正确的歌唱姿势应是:身体自然直立, 精神饱满, 双眼向前双脚分开或一前一后站立 (间隔10~20厘米, 不过可大) , 重心稳定, 下身是一个稳定有力的状态;头部要端正, 下颌要回收, 双肩要放松略向后舒展, 胸廓要稍向上挺起, 手臂自然下垂, 上身是个放松张开的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在学习唱歌往往会出现一些不正确的姿势。例如驼背、含胸、仰头、伸脖、端肩等各种不良的姿势, 都会影响各器官的正常工作与协调配合。
2.加强歌唱中的呼吸训练
呼吸在歌唱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歌唱训练中, 应该用简单并且形象的语言给孩子讲解, 例如, 当我们闻花打呵欠用吸管吸饮料的时候, 这些感觉就是吸气。掌握吸气后, 就教学生们如何用横膈膜控制气息, 例如抬重东西或者吹气球不让气球坠落时候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横膈膜支撑气息的感觉。呼气时就像学生们过生日时, 把蜡烛火苗吹灭的感觉。此外, 还应该注意呼吸训练时的时间安排。呼吸练习的时间安排应该是, 练习时间短, 但频繁练, 这种练习对于集中小学生的精神, 稳定情绪起到较好的作用。呼吸练习时要打开窗户, 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
3.正确的声音概念
小学生演唱歌曲时, 使用的是童声唱法, 由于音的高低不同, 一般只需要“头腔共鸣”、“鼻腔共鸣”和“咽腔共鸣”这三种共鸣。演唱高音时, 使用头腔共鸣, 而演唱低音区时, 使用咽腔共鸣较多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 往往到高音时扯着嗓子大声的喊上去, 唱低音时声音虚弱无力。这样说明他们在演唱时, 高低音的头腔与咽腔共鸣分配的比例不协调, 造成音色不统一。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使用哼鸣唱法。首先吸一口气, 感觉就像打呵欠一样, 然后让嘴巴闭上保持兴奋状态, 使咽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气流最后通过鼻腔哼出去。声音要绕过鼻腔直通头腔, 不能把气流灌满鼻腔, 这样的话声音将会失去光泽。同时, 在哼鸣的时喉, 头部要放松不能加力, 否则声音靠前会变得又尖又细。共鸣是获得悦耳声音的精华所在。协调好三种共鸣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获得良好声音质量的准则。
4.练习曲目的选择
我们根据歌曲的性质, 可以把歌唱的方法分为三类。
第一类:抒情优美的歌曲, 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类歌曲主要训练长音、连音的唱法。
要求:吸气深, 呼气均匀, 声音圆润, 明亮, 柔和。
第二类:坚定有力的歌曲。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要求:快吸快呼, 声音有力度, 感情坚定有力。
第三类:活泼轻快的歌曲。例如《小号手之歌》
要求:吸气深, 呼气短, 声音有弹性。音乐集中、明亮
5.小学生的嗓音保健
童声期是嗓音发展的最初阶段, 所以教师要教导学生保护好嗓音。
(1) 不可大喊大叫, 大声叫嚷和大哭大闹对嗓音发展是有害的。
(2) 唱成人歌曲对儿童的嗓子有害。儿童的发声器官质地脆弱, 肺活量小, 音域较窄, 唱成人歌曲模仿成人的音量、音色, 会使喉肌肉过分紧张, 舌根后缩, 长此以往, 对嗓音的发展不利。
(3) 载歌载舞有害嗓子, 儿童们一边紧张的跳舞, 一边大声的唱歌, 气流压力大了, 容易使声带、室带的边缘受到剧烈磨擦而造成损伤, 所以, 在剧烈动时, 尽量少发声, 以减轻声带的负担。
(4) 在饮食上也应注意, 辣椒, 大蒜宜少吃, 这类刺激性的食物食用过多会刺激咽喉部粘膜, 伤及声带, 使声带充血。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地方主管部门给予的关注不够, 有些学校缺乏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也有不少音乐教师用成人的方法要求孩子的演唱, 使得孩子们失去了他们本该有的清澈纯正的声音。本文就通过了解小学生的音域、音区, 进一步阐述歌唱中的姿势及呼吸方法和发声方法及嗓音保健等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歌唱,技能
参考文献
[1]品川三郎[日].儿童歌唱发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00.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3]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1.
[4]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5]张守杰.嗓音病的防治[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2.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 教学技能 ;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43-02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是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数学教学技能是小学数学教师培养的重点,也是使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能快速上手”并受小学欢迎的重要条件。
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教学技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质量合格的小学教师,我们在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做了进一步调整,初步建立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体系。
1.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的训练内容分为数学技能和综合技能两部分。
1.1 数学技能
数学技能是指学生承担数学教学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读写技能、绘图技能、计算技能、应用题解题技能、教具学具制作技能等。
1.1.1 读写技能
内容:数字书写;整数、分数、小数、常用字母、符号、公式和小学数学算式的读写。
要求:熟练掌握数字、常用字母、符号和公式及小学数学算式的规范读法、写法,书写正确、规范、工整,具有一定的速度。
1.1.2 绘图技能
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小学数学中常用的统计图表;应用题的线段图;简笔画作图等。
要求:正确使用三角板和圆规等绘图工具完成小学数学教材中常见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绘制;正确、美观地画出小学数学教材中常用的统计图表、应用题的线段图;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用简笔画绘制情景图,突出教学重点。
1.1.3 计算技能
内容:笔算、口算、速算、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运算;估算;近似计算等。
要求:掌握笔算的算理、算法,算式书写规范、工整,具有一定的速度;掌握常见的口算、速算和估算方法,熟练进行口算、速算和估算;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运算法则、性质,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混合计算。
1.1.4 应用题解题技能
内容:小学数学应用题基础知识;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的解答、分析、讲解等。
要求:讲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语言表述清晰、简洁,解题步骤完整;能用多种思路和方法进行解答,说理有理有据。
1.1.5 教具学具制作技能
内容: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正棱锥、正棱柱等常用的立体几何模型;制作钟表模型、数位表、七巧板等小学数学常用教具等。
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制作简单、便于操作的教学用具,能够讲解所做教具的使用方法。
1.2 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指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而必须具备的综合技能技巧,包括教材分析技能、教案编写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说课技能和数学课件制作技能等。
1.2.1 教材分析技能
内容: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等。
要求: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法。
1.2.2 教案编写技能
内容:教案的内容、类型、格式等。
要求:能完整、有条理地设计一节小学数学课;编写教案,格式规范,结构清晰。
1.2.3 课堂教学技能
内容:数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结束技能、板书技能等。
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能进行教学片段的讲解,完成预定的教学步骤;数学语言准确,重点突出,讲解具有启发性、趣味性,适当地板书教学要点。
1.2.4 说课技能
内容:说课的内容、要求;说课稿的撰写等。
要求:恰当地说清楚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说出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具体教学思路、步骤及依据;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学法能够提出充分的理论依据;仪态端庄、体,语言表述流畅,理论依据充分、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速恰当。
1.2.5 数学课件制作技能
内容:常用制作软件的使用;制作综合课件等。
要求:掌握小学数学课件常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途径
2.1 实行数学技能辅导员制度
每学期初组织选拔数学技能好的同学作为数学技能辅导员并定期组织培训。初等教育专业每个班配备一名数学技能辅导员,每周一个早自习、一个晚自习对学生进行辅导。各年级制定统一的训练内容及展示内容,学生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板书板画训练,将小黑板摆放在指定位置,由专人负责检查、评分,并将学生的突出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再由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2 开设小学数学技能训练课程
为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根据训练内容分别在第一学期开设数学技能训练课,第三学期开设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通过课堂教学,集中讲授各项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训练目标等,同时给与及时地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各项技能,然后分组训练。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 根据训练内容布置小学数学教学任务,训练方式以模拟试教为主,每个学生都要备课、讲课,由其他同学扮演学生角色。讲完后师生共同点评,在此基础上再加以修改完善。
2.3 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和指导
初等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
2.3.1 教育见习
教育见习安排两次,分别在第二、四学期各两周。第一次见习的任务是了解小学的一日常规,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及教学情况;初步接触小学教学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在全体学生试讲的基础上,择优试教。第二次见习的任务是掌握听课的方法,会做听课笔记并即时点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初步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2.3.2 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和班级管理,教学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语言准确、流畅,板书设计科学、合理,书写规范、工整。
2.3.3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在此期间学生将以准教师的身份独立走上讲台,教学技能的各方面都将得到综合提升。为确保实践教学的成效,每次见习、实习前都组织有针对性的辅导。见习、实习过程中由技能训练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确保见习、实习效果。
2.4 定期举行数学教学技能比赛
【教育教学技能小学】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技能09-19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技能06-17
小学数感培养教学技能09-12
东师《小学教学技能16秋在线作业12-14
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结果09-07
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技能包括哪些方面07-03
郑阳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练兵05-10
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技能调查问卷10-04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技能教育论文07-17
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全员培训心得体会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