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2024-08-10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通用9篇)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篇1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使之思维积极,感情振奋,兴致高涨。英语课堂提问是一个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是课堂活动交流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提问技巧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功。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从疑问而始”。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设计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追问、联想等发散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表层,而且能利用现学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发散性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结合材料内容,抓住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要提出的问题比较明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就会依据问题顺藤摸瓜,随着教师的引导顺利地向下一步过渡,如在学习“Asking the way”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看幻灯片或看录像,设置一些疑问,“Where is...?”“Where is the way to...?”“How can you get to...?”“Which bus will you take?”“Where is the bus stop?”...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出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创设问题情景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驾驭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景,拓展学生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他说的就是要把学生学习的思路引到作者的思路上去,以求得真正的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面临的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而是几十个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经历、各有各的性格爱好,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也有千姿百态的思想。作为指导者的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多提些覆盖率高的问题,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用精巧的提问拓展学生学习的思路,让他们顺着课文的思路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在教学“Shopping”时,对话内容十分简单,我们就不能仅局限于课文中的那几句话,而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营业员除了说:Can I help you?还可以说什么?―― What would you like?What do you want?What can I do for you?What about the...顾客会说些什么?――...,please.I’d like....It’s nice.How much...?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还可以讨价还价“It’s too dear.How about...?”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介绍某一商品的用途等等。给学生一个切入口,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创设问题情景,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巧妙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是教学中需要特别细致处理的问题之一。它犹如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想接近它的时候,它马上就会从巢里飞走;当你终于抓住这只鸟,把它关在笼里,可它却再也不唱歌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心灵之门的开启与关闭,应当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了他们的心灵之门,就能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进而走上活泼、主动发展的道路。因此,用巧妙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我们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以教学“A birthday party”为例,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Can you sing Happy Birthday?”“Do you like the birthday party?”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Birthday party”上来。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提出:“Whose birthday party is it today?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Which presents are from their good friends?Are they happy?”等问题。这样用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教材的情节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牢牢把握激发学生情绪的最佳点,把教学推向高潮,直到自然地结束。

四、创设问题情景,巩固学生的认知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经常运用已有知识,是使旧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得以长久保持的有效方法,也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措施。巩固旧知,更重要的是获得新知,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已有的认知结构加以重组、改造,真正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强化。所以教师的提问,就是要善于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从而获得、强化新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对比提问、归类提问、演绎提问、归纳提问等形式,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用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来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五、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兴趣

想上山得有上山的路,想过海得有过海的船,想学好一门语言得有学习它的动力――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开启他们心灵的窗口,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保持他们的兴趣,才能使之具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学时,教师提问的设计不仅要顾及到它的知识性,还应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往往一个问题可以是一个谜语,问题可以和游戏、表演、故事、图片等手段结合,减少单调机械重复来刺激学生,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兴趣,积极地学习,尝到学习的快乐,使他们在学习上的进步成为进一步积极学习的有力强化物。

实践证明:学生会从教师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满意的手势,一个代表性的笑脸图……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群体对个体学生取得成绩作出的肯定反应,也能促使他们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武进邹区中心小学)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篇2

一、设置的问题要有效

一堂课上, 老师的提问效果并不取决于向学生问了多少个问题, 而在于问题的效果, 能不能利用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能不能利用提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 能不能利用提问让学生得到知识, 是衡量提问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不难发现, 某些老师在公开课上设计了很多问题, 使学生忙的回答不过来, 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这样的课堂提问再多也是无效的。

1. 问题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 我们的课堂并不是缺少问题, 而是提出的问题很碎, 有人做过统计, 个别老师每分钟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 从上课到下课, 几乎被问题贯穿了。很多问题都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比如, 是不是啊? 对不对啊? 这样行不行啊? 你们喜欢不喜欢啊? 这些问题无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 也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上来, 不少学生只是随别人说是还是不是, 根本没有一点思考的成份。

假如向学生提出一个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 或者能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思考性问题, 或者能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效的解决的问题, 那么, 课堂教学的质量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比如, 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 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方案一:哪些词语或者句子特别触动你的心? 这句话为什么能触动你的心? 假如你聚焦到某个词, 最先映入你眼帘的会是哪个? 谁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 这个词用在这里, 有什么感受? 谁来发表高见? 五壮士的哪个举动深深的烙在你的脑海里? 烙在你脑海里是什么? 读完课文后, 哪一处最震撼你的心? 方案二: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群怎么样的人? 方案三:“五壮士”壮在哪里? 作者是怎么写出“壮”的? 现在, 我们来分析这三个问题设计的方案: 方案一所设计的问题过碎, 指向一些人、事、物、时、地的具体问题比较多, 学生只能一个一个的回答, 他们的思维被束缚了, 学生在这样浅显的问题引导下, 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很难提高。方案二所设计的问题, 太简单了, 过于笼统, 按照这样的套路, 凡事叙事的文章都可以这样问:这个地方美在哪里? 这就变成了千篇一律的问题了。方案三所设计的问题, 来源于对本文的深入研读, 针对核心的内容 ( 英雄品质) 的高度提炼和人物言行的表现, 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沉潜言语, 感悟文本表达的内涵。

2. 问题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无论哪种类型的问题, 都应该有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课本的作用, 学生在梳理、分析、统整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经过分析、思考、概括、比较、综合的历程, 再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老师的问题,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要求, 老师的教学不能将重点放在内容的分析上, 更应该去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尤其要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比如, 在《草船借箭》教学时, 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周瑜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现代的科技十分发达, 为什么今天的人们还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对天气作出准确的预测? 这是一篇历史小说, 它不同于历史著作, 可以在细节上进行想象与虚构。设计的第二个问题, 跳出了文章的内容, 把关于本篇课文体裁的知识和各种人物历史的真面目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自然的知道小说的虚构与生活的现实。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 能够引领学生感悟一种阅读历史小说的方法, 一种认识世界、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抓住问题呈现的时机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抓住时机, 从而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被激发的时候, 常常是提问的最佳时机。

1. 问题要有梯度, 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内容要有梯度, 不能只考虑几个优秀的尖子生。教师的问题对优秀的学生要有提升的空间;对于中等的学生能起到逐步提高的作用。对于学困生可以适当的减低难度, 比如, 复述性的问题, 尽力留给学困生; 重整、伸展型的提问, 要照顾中等的学生, 使他们得到锻炼; 老师还要为优秀学生设计一些创意型的问题, 或者评鉴型的问题, 使他们能引领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 可以请个别学生回答, 也可以让学生抢答, 甚至可以让学习小组选个代表来回答, 总之, 要凸显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 使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场所。

2. 关注生成性的问题, 及时向学生追问。课堂上的问题常常就是两种:一种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预设好的, 另一种是教学过程中, 临时性产生的问题, 这就是生成性问题。尽管预设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的主线, 但生成性的问题, 往往是成就课堂精彩的要素, 如何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 直接反应了一个老师的教学技能与智慧。比如, 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过程中, 有个学生这样说: 假如我是邱少云, 就会在地上打个滚先把火熄灭了, 说不定此时的敌人在睡觉, 根本看不到的呢。老师面对这样的生成性问题, 确实是一个对教学智慧的考验。可以这样向该学生提问: 孩子, 你是不希望邱少云牺牲, 是吗? 这样的希望不仅你有, 相信大家都有。我想, 在邱少云的内心深处也同样的有———我想活着。但是, 作为一名军人, 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此时此刻, 面对残酷的战斗形势, 面对自己的危险处境, 我相信, 邱少云的内心深处, 一定有另一种声音在响起。大家想想, 另一种强烈、坚定的声音是什么……由于老师较好的处理了这个生成性的问题, 课堂气氛被学生的发言推向了高潮, 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掌握提问的节奏

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 不能急于叫学生回答, 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需要适当的停顿一下的。究竟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为多少, 要看问题的难度。假如问题的难度大, 就要留稍微长点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 假如问题的难度不是很大, 稍微留点时间就可以了。研究表明, 如果老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从一秒钟增加到三分钟, 课堂就会出现很多有意义的变化, 比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 会作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 会提出更多的问题, 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提高。当然, 不是说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越多就越好, 假如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长, 学生的思维会脱离课堂, 因此, 教师的提问需要掌握好节奏。

总之,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 有效的组合各种类型的问题, 通过提问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有效的提问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手段, 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因此, 提高课堂提问的技能是所有老师的追求。主要从设置的问题要有效, 抓住问题呈现的时机, 掌握提问的节奏等方面来阐释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 如何做好课堂提问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策略,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吕映.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实训.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8.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篇3

小学语文提问策略课堂教学所谓课堂提问,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以及教学上的难点与重点,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起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加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做好课堂提问工作呢?

一、设置的问题要有效

一堂课上,老师的提问效果并不取决于向学生问了多少个问题,而在于问题的效果,能不能利用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不能利用提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能不能利用提问让学生得到知识,是衡量提问是否有效的关键。我们不难发现,某些老师在公开课上设计了很多问题,使学生忙的回答不过来,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提问再多也是无效的。

1.问题要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实践表明,我们的课堂并不是缺少问题,而是提出的问题很碎,有人做过统计,个别老师每分钟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从上课到下课,几乎被问题贯穿了。很多问题都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比如,是不是啊?对不对啊?这样行不行啊?你们喜欢不喜欢啊?这些问题无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也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上来,不少学生只是随别人说是还是不是,根本没有一点思考的成份。

假如向学生提出一个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或者能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思考性问题,或者能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效的解决的问题,那么,课堂教学的质量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方案一:哪些词語或者句子特别触动你的心?这句话为什么能触动你的心?假如你聚焦到某个词,最先映入你眼帘的会是哪个?谁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感受?谁来发表高见?五壮士的哪个举动深深的烙在你的脑海里?烙在你脑海里是什么?读完课文后,哪一处最震撼你的心?方案二: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群怎么样的人?方案三:“五壮士”壮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写出“壮”的?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三个问题设计的方案:方案一所设计的问题过碎,指向一些人、事、物、时、地的具体问题比较多,学生只能一个一个的回答,他们的思维被束缚了,学生在这样浅显的问题引导下,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很难提高。方案二所设计的问题,太简单了,过于笼统,按照这样的套路,凡事叙事的文章都可以这样问:这个地方美在哪里?这就变成了千篇一律的问题了。方案三所设计的问题,来源于对本文的深入研读,针对核心的内容(英雄品质)的高度提炼和人物言行的表现,这样的问题有助于沉潜言语,感悟文本表达的内涵。

2.问题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无论哪种类型的问题,都应该有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课本的作用,学生在梳理、分析、统整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思考、概括、比较、综合的历程,再用自己的语言回答出老师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要求,老师的教学不能将重点放在内容的分析上,更应该去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尤其要重视阅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草船借箭》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周瑜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现代的科技十分发达,为什么今天的人们还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对天气作出准确的预测?这是一篇历史小说,它不同于历史著作,可以在细节上进行想象与虚构。设计的第二个问题,跳出了文章的内容,把关于本篇课文体裁的知识和各种人物历史的真面目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然的知道小说的虚构与生活的现实。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能够引领学生感悟一种阅读历史小说的方法,一种认识世界、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抓住问题呈现的时机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抓住时机,从而使提问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被激发的时候,常常是提问的最佳时机。

1.问题要有梯度,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不能只考虑几个优秀的尖子生。教师的问题对优秀的学生要有提升的空间;对于中等的学生能起到逐步提高的作用。对于学困生可以适当的减低难度,比如,复述性的问题,尽力留给学困生;重整、伸展型的提问,要照顾中等的学生,使他们得到锻炼;老师还要为优秀学生设计一些创意型的问题,或者评鉴型的问题,使他们能引领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可以请个别学生回答,也可以让学生抢答,甚至可以让学习小组选个代表来回答,总之,要凸显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地位,使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场所。

2.关注生成性的问题,及时向学生追问。课堂上的问题常常就是两种:一种是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预设好的,另一种是教学过程中,临时性产生的问题,这就是生成性问题。尽管预设的问题是课堂教学中的主线,但生成性的问题,往往是成就课堂精彩的要素,如何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直接反应了一个老师的教学技能与智慧。比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过程中,有个学生这样说:假如我是邱少云,就会在地上打个滚先把火熄灭了,说不定此时的敌人在睡觉,根本看不到的呢。老师面对这样的生成性问题,确实是一个对教学智慧的考验。可以这样向该学生提问:孩子,你是不希望邱少云牺牲,是吗?这样的希望不仅你有,相信大家都有。我想,在邱少云的内心深处也同样的有——我想活着。但是,作为一名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此时此刻,面对残酷的战斗形势,面对自己的危险处境,我相信,邱少云的内心深处,一定有另一种声音在响起。大家想想,另一种强烈、坚定的声音是什么……由于老师较好的处理了这个生成性的问题,课堂气氛被学生的发言推向了高潮,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掌握提问的节奏

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不能急于叫学生回答,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需要适当的停顿一下的。究竟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为多少,要看问题的难度。假如问题的难度大,就要留稍微长点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假如问题的难度不是很大,稍微留点时间就可以了。研究表明,如果老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从一秒钟增加到三分钟,课堂就会出现很多有意义的变化,比如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会作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的证明,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会明显提高。当然,不是说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越多就越好,假如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过长,学生的思维会脱离课堂,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要掌握好节奏。

总之,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效的组合各种类型的问题,通过提问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的提问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映.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实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篇4

“有效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经常的一种技能。而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有效提问就像是一粒粒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目标明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收放自如、面向全体;要及时追问、恰当补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目的性要强。

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带有典型性、目的性,紧紧围绕课堂和文本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考虑难易程度,要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去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

二、围绕目标,优化提问

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能随意,要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设计提问。何时提问,何处提问,提什么问题,问哪些学生,因回答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如何处理都应有明确全盘考虑和设计。否则整堂课就会层次不清,条理紊乱,以至于老师无法驾驭。如在教学古诗词《清平乐村居》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乡村清新秀丽的环境,我先抓住一二两句诗进行设问:词人辛弃疾眼中的乡村是个什么样的景象?从哪几个词语可看出?然后再抓住三四两句诗进行设问:这一对老夫妻生活得怎样?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样通过有目的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训练要点“虽然翁媪一家生活清贫,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上来,从而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到作者将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景融合起来,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宁的特点。作之中。”这种问法不仅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能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三、提问要照顾群体,关注个体发展。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还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这样才可以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学习,且兴趣浓厚。在每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当我们在为一堂课进行整体规划时,也要注重针对个体的设计,尤其是学困生。可能,对于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学困生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但老师在实施目标,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适当关注特殊个体,为他们提供思维的空间,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时机,让他们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课堂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课堂上一问一答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可以提炼一两个大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生研读课文的主要线索,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

五、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语文用语文能力,《颐和园》是老教材中一篇很美的课文,讲到此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颐和园是一个怎样的大公园?,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趁兴追寻,跟随作者的游览顺序我们先游长廊,作者写出了长廊什么特点?学生就会找出相应的句子,品读,教师引导概括:“不仅写出了廊内的画美,还写出了廊外的花美。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总体美,再写廊内美,廊外美,最后写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浅谈绘本阅读中的提问策略 篇5

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自从接触“绘本教学”以来,我发现孩子的观察、语言表达、看图讲述等能力都有了较好的发展。教育学家告诉我们:幼儿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巧设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

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地去理解绘本作品,应是当前我园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提问设计存在的问题,可借助优秀绘本的力量改变提问的方法。

一、故事讲述中突然停顿,进行提问

我们可以在孩子心中制造一点点迷惑,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预测和故事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是否一致,这种带有不确定性的轻度紧张感,可以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学习阅读。在故事《11只猫做苦工》中,当我们把故事讲到11只猫在大树上吃点心时,然后我们就把故事停顿下来,而后又把故事的后面的情节告诉了孩子。他们的表情都很惊讶,怎么刚才小猫们是高高兴兴的,一下子就变得愁眉苦脸了呢?孩子们觉得很新奇,纷纷推测小猫发生的事情。这样就给孩子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并且让孩子能感受到故事发生的联系性,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我们把小猫开开心心的意境,一下子切换到伤心难过的意境,大大激起了孩子的阅读欲望,纷纷猜测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情,大大激起了孩子的探究欲望。

二、故事讲述后进行提问

在阅读时我们抓住故事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延伸点”,引导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或生活体验大胆而合理地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开发和拓展文本资源,不但可使文学的艺术美得到升华,还能促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绘本《白杨村的美容师》时,我们就把结尾定在了美容师离开了白杨村,而不是把结尾直接告诉孩子,这样孩子们就会去揣摩美容师到底为什么离开白杨村?于是就有很多的故事结尾产生。有的说:“白杨村的白羊觉得白是最美的发型,都不去染发了,美容师没生意可做了所以就离开了。”有的说:“美容师觉得他的发型设计有点过时了,要离开一段时间去学一些新的发型。”还有的说:“美容师要到别的村子里去,帮白杨村对面村子里的羊去美发了。”„„从孩子们互相的猜测和表述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联系幼儿已有学习经验进行提问

孩子的思维刚刚形成,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是按着一个思路想下去,忽然提出一个问题,又接着这个问题想下去,缺乏问题的广阔性。在《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的绘本阅读中,孩子们凭借着具体形象性思维将图片中的故事情节完全的描述出来,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认为孩子能够准确的完整的讲述故事,这个活动就已经是成功的结束了。但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们知道孩子们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该为孩子创设机会,通过自己的思维推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可提出适当的有利于他们反思的问题,从而来促进孩子逻辑、抽象思维的发展。于是我们又向孩子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如果你是猫太你会怎样做呀?”有的说:“猫太会重新回到海里,找到美人鱼结婚” 有的说:“猫太他继续去旅游,来到了森林里找到了许多的好朋友”

又如在《转不停的小狗》故事教学中,文中提到,小狗和侦探转出了面包店就再也没有回来。这时孩子们都非常想知道他们究竟去了哪里?我们就接着说:“是呀!小狗他们去了哪里呢?老师也很想知道啊,如果你是小狗你觉得会转到哪里去呢?”于是我们的孩子就开始了异想天开的设想,有的说:“小狗转到了天上,白云亲热的对小狗说,你躺在我身上睡一会儿吧!”有的说:“小狗转啊转,转啊转,转到了海底世界,大鲸鱼张着嘴巴好象在欢迎小狗的到来。”„„

孩子们先从故事情节中进行了迁移,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逻辑推理,然后再运用语言表达出来,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就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概括的过程,做出一些有关的幻想或憧憬。这也恰恰符合了《纲要》中提到的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引导幼儿进入情境,设身处地地展开联想,创新活动内容。

四、联系生活常识对一些反常的现象进行提问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新旧认知的剧烈冲突而造成心理平衡的打破,从而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失衡的心理状态即愤悱状态驱使幼儿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要充分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尽力打破孩子内心的平静,激起其思想的波澜,激发其内在的矛盾,使他的思维处于灵动、紧张、流动的状态中,产生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引起顿悟,产生灵感。在《换一换》的绘本阅读中,我们先给他们看一张:猫被小鸡吓跑的画面。孩子们觉得觉得非常奇怪,都想知道事情的原委,然后纷纷进行了猜测,猫怎么会怕小鸡呢?而后又出现了孩子意想不到的情节,结果出乎每个孩子的意料。故事这种夸张、荒诞、有趣的表现手法,激活了孩子那份童真。孩子们经常会问一些希奇古怪、幽默搞笑的问题,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不断增强。

五、出示绘本故事的中心实物,围绕这些实物开展提问

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孩子们比较倾向于对实物的依赖,当看到某一物品时,会想到一些事情。在故事《鼠小弟的小背心》中我们先出示了一件小背心,让孩子说说这是谁的背心,这件背心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让孩子进行猜想后再进行故事讲述。先让孩子有创想的空间,然后再来仔细阅读绘本,感受绘本的独特魅力。

六、出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围绕物体之间可能的关系展开提问

孩子都有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在孩子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原因在于孩子的这种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需要得到培养和训练。丰富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

在活动中就经常把绘本中所要出现的两件物品放在一起,让孩子产生一定的联想,这不仅需要已有经验的积累而且事物之间的联系。待孩子熟悉和有一定基础后,我们可把两件平时不太相干的物品放在一起。如:“狐狸”和“鸭蛋”;“笔”和“毛线”等放在一起让孩子产生联想,推想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也就是让孩子们先创编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不仅锻炼了幼儿思维的敏捷性而且也发展了幼儿即兴讲述的能力。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篇6

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已不再是乱花渐入迷人眼。教育者们更近一步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实质是为人的发展服务。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包括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设计的各种有效提问。我们既要注意研究教师对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即提问的次数,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等等,还要留心来自于学生的发问,利用这些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理解力和善于发问的能力。

一,提问的次数要得当

教师的提问要抓住点,例如:趣味点、深入点、困惑点、空白点等处将问题设计得精而准,不能在一堂课上频频发问,以多取胜,更不能问过算数,问题要有准确性、针对性和思维性。如果将真问题和假问题一股脑的堆给学生,一堂课几乎被问题囊括,那么学生的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就会产生倦怠感,思维反倒处于麻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提问的内容要精心设计

随着把培养思维、开发智力做为教育目标以来,课堂提问优化设计已经做为一门专门的教学艺术,受到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的重视,善教者,必善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已经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能。

1、围绕教学目的设计提问。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整体目标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应该能使学生激起情趣,理解内容,发展智力,受到教育。问题设计要从整体目标出发,考虑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应。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想错了’中的‘你们’指的是谁?他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说他们这样想是‘错了’?”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全面阅读,把课文中的内容连贯起来思索,从而理解方志敏的好品质,体会出文章的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1)、提问的内容要有思维价值

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

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凡卡》一文时,围绕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它们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提问要明确具体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穷人》一文时,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作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文题目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教师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之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此时,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

2、提问要立足于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我们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关键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机组成,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涉及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如教学《长城》一课时我针对关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设计提问”“什么是奇迹,为什么说长城在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学生通过读文、讨论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了长城高大坚固不但是一个奇迹,在没有吊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就靠无数肩膀无数只手修建成了万里长城,它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更是一个奇迹。如此读、思、议,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更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也就突破了。其实,难和易往往是相对而立的,也是因

人而异。只要能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其难也易了。

3、结语留疑

就是在结束授课时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这也是我们经常用的,最后的问题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见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布疑(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提出来了,学生急欲知道究竟,教师却不要着急,甚至有时还预示着多种答案,使学生暂时处于莫衷一是的境地,直到问题解决了,学生才放下这颗心,但教师又来一问„„就这样,在设疑和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讲完一堂课.有时临下课再提一个问题,以起到“且听下回分解”的作用。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总之,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一定要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更为学生所喜爱。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还是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有效手段。我们在不断研究教师提问的策略之余,还要关注学生的质疑为课堂带来的生机。后者属于课堂生成,却是课堂的精彩组成,是教师有效提问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积极提倡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向教师提问比老师提问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作用更大。学生在学习中疑问的多少,正是他们思维能力强弱和探索程度高低的标志。这正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手段之一,也是实现师生角色互换的途径之一,1、立足于自我困惑。

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提出。它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学生提出:(1)课文主要写的并不是爬山虎,为何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2)让我十五岁那个夏天富有生命和活力,仿佛夏天变长了。是什么意思?(3)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是什么意思?(4)作者为何两次描写满墙的爬山虎?

2、钟情于千千情结。

情感总是与认知相互交织在一起,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或是喜悦,或是悲伤,或是痛恨„„教师应善于捕捉契机,引导学生抒怀。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心潮澎湃,有的说:“我十分激动!”有的说:“我悲痛万分!”有的说:“我惭愧极了!”有的说:“我无比痛恨!”我紧接着有引导:“你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又投入了积极的思考之中。

“构建有效的的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艺术,提问策略,也离不开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即积极主动学习,独立而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探究中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敢于创新,敢于辩论,把辩论放到与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引导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问题,就会使学生的的思维迅速发展,为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由衷的欣赏,与学生一起诚意的探讨,就会像一味催化剂,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反应,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篇7

一、原有提问法的漏洞

1.忽略提问的结果。就大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虽然教师们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提问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们都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技巧,进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的结果及效果。这种情况的发生还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将学生放在主导性的地位之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促使课堂提问的效果较差。同时,在提问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提问的技巧就会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失去原本的作用与意义,甚至还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需要注重提问的成效性。

2.提问方式过于单一。就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的发展现状来说,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多与单一化,多为直接性的提问方式。这种直接性的提问方式不仅呆板单一,促使学生逐渐的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会发生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发生偏离主题的情况。此外,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层次、深度较浅,没有在提问的过程中依据实际的课堂状况进行有效的变换等等,由此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效果逐渐降低的情况发生,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进行提问的注意事项

1.所提问题具有启发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进而良好的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这就对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更加严格的标准与要求,即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需要对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由此才能够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学习、掌握更多的解决方法。

2.问题设置要严谨。在对小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所设置的问题需要能够与小学生自身的水平与能力相适应。若所设置的问题不够严谨,问题的跨度过大等都是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步伐适应教师的思维与思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的回答等现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所设置的问题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能力来设定,问题的结构一定要严谨,避免出现学生对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无法思考与回答的现象。

3.问题设置要循序渐进。任何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应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需要依据问题的难以程度来制定提问的顺序,先从简单的开始一直到难度较大的问题,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帮助小学生理解相关的问题及课文知识等。同时,切忌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对学生提问题,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符合学生能力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个学习、思考的缓冲过程,由此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鼓励和批评的度要把握好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同时还可也以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提出自身的疑问与困惑。此外,在提问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不要批评学生,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思维活跃度差的学生应该多多的给予鼓励与尊重,因此,在课堂提问教学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批评与表扬,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心与关爱,由此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教学,吸引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相关的能力,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结论

小学语文教学所设计的方面十分的多,是小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教学能够有效的引导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小学语文提问的过程中还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与优化,由此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全面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的整体发展趋势呈现出数字化的特点,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日益受到重视,而小学数学处于数学整体教学的关键环节,一切关乎数学的教育都以它作为基点。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固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提问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其意义值得深思。

一、课堂提问要明确课堂目标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提问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应该以教材为中心,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应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提问。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清晰、明确的思维,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意识,并且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进行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举出相应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异分母分数的区别和特征,这样提问的目的在于,可以通过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教学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通分以及通分在運算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课堂提问要注重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对促进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提问而言,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趣味教学。教师在进行数量关系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儿歌进行提问,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青蛙有几条腿?”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会配合教师回答道:“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通过儿歌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又如,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提问,如古希腊神话中最为著名的斯芬克司谜语,即:“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下午三条腿?”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堂提问要注重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分为课堂之前、课堂之中以及课堂之后三个阶段,按照目标和内容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四个阶段,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必须掌握提问的时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选择适当的教学时间段进行针对性的提问,要让教师的教学切合学生的思路发展。其次,教师还应该掌握提问的次数,要做到适度原则,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提问的次数较少不能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提问的次数较多,教师将很难控制教学的发展局面,出现偏离教学的现象。总之,对于有效的教学提问方法而言,应该重视量的积累和变化。既要保证问题的量,又要优化问题的质,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想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还必须注重问题的启发性,学生学习的过程其本质就是认识的过程,而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需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实质性的启发。如,在进行“除法”教学中,当数字不能整除时应该如何保留小数点,这样的问题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即如何保留小数点的问题产生兴趣,处于期待的状态,教师提出有效性启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渴望掌握知识的要求,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相应的问题,无论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都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进展,给教学带来相应的压力。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在小学教学改革中坚持以理论为指导,而最为关键的是要重视课堂提问教学,要注重提问的方式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实践为宗旨的教学理念,以运用为主的教学宗旨。师生之间要注重教学互动,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依据,全面把握教学整体创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总之,小学数学课程中注重教学提问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进行教学提问时必须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罗红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2]王旭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教学案例及反思[J].甘肃教育,2012(13).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篇9

结题报告

平昌县泥龙小学 车博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国家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新课程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注重对学生问题解决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课程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等。然而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师教学的领地——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何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主要研究目标。

但是就现在课堂教学中总体上存在着教学内容设计零碎而缺乏整体性、学生因没有明确任务而缺乏学习目的性、提出的问题或太大或太小,缺乏序列性,不利于问题解决、忽视学生行为的分析,学生学习的介入水平受到影响等几大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该牢牢把握有效问题的提出,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具有有效性,以激起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为目的,让问题从零碎的片段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把社会中心的

“用”,学科中心的“序”和儿童中心的“趣”很好的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务必对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模式,为提高课堂有效性提供成功的经验。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问题设计的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好的驾驽课堂。

(3)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的参与度,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培养,自主提问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成效。

三、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问题的设计及其策略的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因而研究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主要的关系,也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大语文观,我们对于中心问题的提出,认为可以有以下几个策略:

1、以文眼为突破口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眼,指的是一篇文章一两个关键的句子,甚至是一两个字。文眼虽小,却是文章的精华,是作者构思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它就像文章的一扇窗户,透过这个窗户可窥见到全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教学中以文眼为突破口设置中心问题,就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策略(1)抓课题设置中心问题 操作模式:案例《花潮》:

1、对“潮”的感知

出示潮水的课件,在背景音乐下,课件展示潮水澎湃的声音,宏大的气势,并请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潮水(板书)。

2、与“花”的联系

出示花潮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看着迷人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出中心问题

师:动人的潮声,澎湃的气势让我们深深陶醉,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也跟“潮”有关。(板书:花潮)那么,这“花”和“潮”之间又会有什么联系呢?

生:初读课文,提出中心问题:海棠花什么地方像潮水?

(评析:“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基于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批判精神的培育”是当前我们教育者所关注的重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提出了相关要求。教学伊始,学生在欣赏了气势磅礴的浪潮和美丽的花潮后,在谈感受中不由自主地引出了话题:这“花”和“潮”之间又会有什么联系呢?在揭题中发现花和潮本是毫不相关的两种事物,为什么会联系在一起?学生的兴奋点被这一话题调动起来。提出中心问题:海棠花什么地方像潮水?激活儿童潜在的问题意

识与批判精神,让学生在揭题后就感知了花如潮;在初读课文中,马上寻找花如潮,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体会花如潮,感受人如潮、心如潮,皆因花如潮,起到了一线贯穿、不枝不蔓的非常效果。让学生对“花潮”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迫不及待地想打开了书本去寻求答案,为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促进学习做了不错的铺垫。)策略(2)抓中心句设置中心问题 操作模式:案例《晏子使楚》:

1、、简介背景,揭题。

(1)、导入引出“晏子”(板书),对“子”的拓展理解。(2)、这一次晏子被派遣出使楚国,板书:使楚,对“使”的理解。

2、初读课文,提出问题(1)、检查预习情况。

(2)、初步分析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质疑。师: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一个国家的代表,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却让晏子受到了一次次难堪,你能找到吗?

请大家自读课文找出答案,板书:钻狗洞、下等人、强盗国 师:楚王一次一次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3)指读

(4)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尊重、不敢不(不得不)

3、提出中心问题:为什么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呢?/是晏子的什么让楚王来尊重他?

(评析:《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主要使学生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一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课文最后一句话,也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在本文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对这句话“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的质疑,使学生开始去很好地思考这句话中的“奥秘”:楚王尊重其貌不扬的晏子,楚王不敢不(不得不)尊重其貌不扬的使者晏子了。无疑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新奇,擦亮自己的思维火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中心问题的产生也是水到渠成:为什么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呢?/是晏子的什么让楚王来尊重他?自然这个中心问题也非常容易转化为中心任务:晏子的口才表现在哪里?对于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教学非常容易展开,也可以使学生的高段语文对文本的探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的作用。)策略(3)抓主要人物设置中心问题 操作模式:案例《赤壁之战》:

1、课前听《滚滚长江东逝水》

2、《三国演义》了解,揭题导入

(1)、师:刚才大家听到的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呢?——《三国演义》

(2)、师:你了解《三国演义》吗?谁能来介绍一下? 四大古典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

3、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赤壁之战》就是根据这部小说中的第49、50回中的章节改变过来的。

4、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东汉末年,曹操率领80万大军南下,周瑜调兵遣将,与曹军隔江相对,拉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播放课文课件

(2)、指读生字词:率领、调兵遣将、坐不惯、渡过江、计策、丢盔弃甲

(3)、你能说一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黄盖献计采用诈降、火攻的方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4)、在这场战斗中主要有三个主要人物——点击:周瑜、黄盖、曹操

5、抓住问题,深入学习。

(1)、设置中心问题:你觉得在这三位主要人物中谁在这场赤壁之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什么?请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找。(2)、学生自学。(3)、反馈交流。

(评析:《赤壁之战》是一则历史故事,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本课中心问题“你觉得在这三位主要人物中谁在这场赤壁之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提出非常好地抓住全文得以铺展,以及激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

在阅读中有着个体的感悟,并能抒发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上超越,真正实效的体现,并且问题序列得以层层深入,教师得以有序指导,引导学生在战争中要想获得胜利必须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以情感的聚焦点为突破口

有些课文没有很明显的文眼,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备课,把握好课文的情感纬度,从情感的聚焦点切入设置主问题。策略1:引用

操作模式:案例《万里长城》:

1、师:长城,是著称于世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旅游者登上长城饱览万里长城的宏伟雄姿,亲睹这一天下奇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曾亲临长城,之后他为长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出示句子,齐读)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由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2、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长城,亲近长城,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个伟大的奇迹吧。(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中心问题: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评析:《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长城是

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因此,挖掘情感素材,紧紧抓住“伟大的长城正是由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这样一个情感主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长城、热爱中华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应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教学思路。

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整节课的设计围绕着中心问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而展开。作为一个世界最发达国家的总统——克林顿,为什么也会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也会对长城有如此高的评价呢?这个问题应该是可以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而这个问题又转化为具体的任务,要让学生通过文本来感悟。以问题为中心,不仅提高了知识的整体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趣味性,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策略2:背景知识介绍 操作模式:《江姐》等古诗

教师指图引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吊人木架、老虎凳、电椅子、煤火炉、粗绳子、手铐脚镣、竹钎子等等。这些都是原物,由于事隔50多年,黑不溜秋、锈迹斑斑。可看上去是多么恶毒和张狂。当年的革命者就是戴着这样的手铐被推进这个屋里,几个五大三粗、凶神恶煞的特务不停地变换着刑具,把他们折磨得死去活来。据说,一个多月来,江姐在狱中经受了七次酷刑,每次都被折磨地昏过去,可是她都凭着坚强的意志,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硬是挺过来了……

学生在教师的解说下,深入地理解课文,并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策略3:朗读

操作模式:《示儿》

根据课文内容,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1)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 憾的情景;

(2)学生边读边想:

a、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b、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情感。

3、画:

a、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b、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c、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d、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e、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通过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策略的教学,让学生从文章中知道了教学相关的问题的重要性,这不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课题中提出问题也可以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从而就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同时也发展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二)“以问题为中心,探索有效提问策略”的课堂操作模式

半年多以来我们围绕如何通过“探索有效提问策略”来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进行深入研究,最有效的学习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探索提问有效策略”让学习者置身于明显的学习阶段。即(1)激活已有经验,探索有效问题(2)展示知识技能,运用问题策略(3)应用知识技能(4)将知识技能整合到实际生活中。本课题的研究重在如何通过探索提问有效策略设计让学生更好的介入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性。

以下我们就一堂教研课五年级《比金钱更重要 》操作模式实例: 本节课中教师一上课就抛出问题,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 感谢 车主

撞坏

这太奇怪了。你觉得一样什么东西在这中间起着关键的作用呢?(板书方框纸条)

一张小小的纸条,居然能起这么大的作用。你有什么问题吗?(一张纸条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板书?)让学生谈谈看法——

2、课堂交流,探讨问题,运用策略

这是一张不寻常的纸条,它代表的是诚实和信任。(板书:诚实 信任)

大家认为是这样吗?好好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纸,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纸条代表着诚实和信任。(运用问题策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然后展开学习研究)抓重点句体会:

句子一: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纸条,压在这辆车的雨刷下。纸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跟我联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是一走了之,也很正常,而作者不仅„„而且„„多么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啊!在这张纸条上,我们看到了„„)

还有补充吗?(还能从哪儿感受到我的诚实、信任呢?)

句子二:虽然这辆车的车头超过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它毕竟是停着的,事故的责任在我。(反光镜离车身有多远,15厘米左右吧)(主动承担了责任,很诚实。那你认为责任在我吗?——还有其他什么原因吗?)(天黑、又有雾,归心似箭„„)

是呀,原因很多,有天气原因、车主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可以不写纸条。但是我并没有怨天尤人,反而主动承担起了这些责任。所以能从纸条中感受到了他是个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学生针对下面内容,进行课堂交流:透过一张小小的纸条,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的诚实、勇于承担责任和我对别人的那么信任,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

A、做到这些太不容易了,在当时的情况下。

B、他这么做也许在有些人眼里有点傻,碰到有人借机向你敲诈怎么办呢?(但是我还是这么做了。你认为我但是心里是怎么想的呢?(a)、他认为别人也会跟他一样诚实、信任;(b)、也许会有这种可能,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不能因为怕被敲诈而让自己成为一个不诚实的人,再说,也不该那么不相信别人,况且,就是真这样,也有办法解决,邪不胜正嘛!由此,我们更觉得他是那么的诚实,勇于承担责任,对别人又是那么的信任,多么令人敬佩„„)

(4)这张小小的纸条确实代表着我的诚实、信任,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你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吗?

这张纸条对于我来说代表的是我的诚实和信任的品质,它又给车主带来了什么呢?(根据回答板书:真诚 感动)

3、反馈交流,解决问题(1)请学生读第二部分

(2)交流感受:诚实、真诚——用不了几个钱„„

感动、感谢——向你表示感谢

(3)你认为车主为什么那么做呢?(可想象一下车主收到纸条后的心情)(他为什么不像有人说的那样借机敲诈呢?)

一张纸条,不仅给车主带来了同样的诚实和信任,还让车主感动着,震撼着,由于被尊重、被信任而快乐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我和车主的对话,感受一下车主的真诚和感谢(3)男女生角色感情朗读对话。

(4)小结:看,一张纸条,把我的诚实和信任传递给了车主,让车主感到了真诚的感谢,在我和车主之间建立起一份彼此信任和谅解的感情。难怪有这么神奇的作用。(点问题)

3、谈感受,揭示中心句,理解,总结课文

读到这里,有什么想说的?(诚实和信任让人和人之间更理解,更友善,这份感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所以车主说——读中心句

“以问题为中心,探索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其中最关键的特征是:将设计的问题转化为完整的任务,将设计的有效问题策略转化成学生的能力,改变了以往一问一答式的零碎行为。同时把有效问题设计策略,使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任务,让不能解决的问题,分解操作,转变思维行为。让学生介入到问题水平、任务水平、操作行为水平和动作水平,并在教师的有效策略运用下,较好地展开学习。

四、取得的成果:

(一)教与学观念的转变

1、师生关系的变化

还记得过去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有听从与配合;还记得教师手拿教学参考,而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教学策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也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而我们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老师不但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把自己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实实在在的引入课堂,积极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这样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实实在在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上呈现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的交往。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并且在问题设计的语言上也让学生充满强烈的探究欲望,态度亲切自然且富有激情,使得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的改师道尊严为师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让传统意义上教师教和学生学,真正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课程观念的变化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冲击,我们教师深刻地意识到教材给予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可以以此为载体,创造地使用教材。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内容,设计时注意开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不再把语文课程只局限于语文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同时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得课程变成

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让更多的“精彩”回归课堂。

(二)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内,学生大都有着浓厚的探索新知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课堂内教师总是留足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努力养成了和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质疑是思维能力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教师设计的问题、疑点点燃了他们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自觉的在学中问,在问中学,通过让学生在学习并探索中,学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联想、分析、归纳,切实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其思维的能力。

(二)、形成了一批教育、教学论文,案例等成果

上一篇:小学生学雷锋征文稿下一篇:员工离职率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