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通用12篇)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 篇1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有效的提问, 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又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然而, 有效提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提问流于形式, 没有实质意义。二是提问针对性不强, 没有紧扣教学核心。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随心想到的问题, 没有适时出提问, 没有在知识的重点处提问。三是问题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有些问题设计过于难, 只面向优秀的学生, 或者老师偏爱部分学生, 总是围在几个人处提问。四是学生较少提问。在课堂中经常发现整节课都是教师问, 学生答。学生没有主动思考, 主动质疑。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提问呢?
1. 明确问题类别, 精心设计问题
(1) 问题类别不同, 提问的方法也不同。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将问题分为封闭型与开放型问题。封闭型问题是指只有唯一的一个答案, 开放型问题是指答案不确定, 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展示型与参阅型。展示型是教师指导答案, 要学生回答出答案以检验。参阅型是需要学生给出个人见解, 没有固定的答案。一般英语课堂中的问题有yes/no问题, 只要作出选择的问题, 还有why引导的问题。
(2) 在各个环节设计有效的问题。一节英语课堂分为导入、新授、巩固、拓展环节, 在这些环节处精心设计问题,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目标在于让学生对当天教授的内容感兴趣, 进而认真学习。因此在导入环节可以设计开放型的问题,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比如, 在小学英语五年级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 针对学生非常好奇想了解新老师的情况, 教师给出一些图片, 问学生从图片上你能了解一下老师吗?这立即激活了学生的兴趣点, 在学生的猜测中肯定或否定, 边学习今天教学内容有关的wonderful, English songs等, 直接进入主题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问能力。
2. 合理耐心等候, 机智互动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 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双方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这里主要指课堂提问时, 教师对学生回答会提后的评价与反馈以及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给予反馈。我们通过对一节课堂的观察发现;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有时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当学生的答案不是自己期望的答案时, 教师往往不去听他说了什么, 而是急于重复问题或转问他人, 甚至自己代答。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对回答的追问。
T: Su Hai has many stickers, they are very beautiful. Does Yang Ling like stickers? S: Yes. T:How do you know that?S: Yang Ling says "can I have one"? S:Yang Ling says "can I have a look"?T:Clever! (板书这两个句子, 并新授)
在story time的后半段, 有两个新的交际用语Can I have a look? Can I have one? 教师通过追问, How do you know that?很巧妙地呈现了这两个句子, 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理解,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提问非常有效。有的放矢地推进了英语课堂教学, 丰富了教学内容, 深化了教学效果。
3. 突出学生主体, 鼓励学生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效。”然而我们传统课堂上总是教师问学生答, 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更巧妙, 而较少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 我们应该思考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 主动思考的能力。
译林英语五年级下册Chinese Festivals中, T: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festival is it?S:It’s Spring Festival.T:Yes,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festival?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S:Iwant to know when’s Spring Festival?T:Good question!S:What can we do at the festival?……
在这个环节, 教师要呈现春节的时间、活动等, 没有直接问学生这些问题, 而是由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自己想知道什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乐于提问, 敢于提问。
4. 难易层层递进, 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回答的对象, 既要有深刻的问题, 也要有简单的, 遵循从简到难, 层层递进。不要忽视学困生, 让他们回答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 从中得到训练和鼓励, 对于优秀的学生, 一些拓展思维的问题, 可以让他们得到发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 篇2
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重要的教学方法,希腊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的“助产”式教学即是以提问为核心,通过问答的方式艺术地引导谈话者逐步反思所探讨的问题,让自以为知者知其所不知。现代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用精心设计的、充满思想的问题轻轻推进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想象,不仅让学生体会到表达自己的成功感,也对自己的思维予以反思。
小学语文中阅读时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之后,阅读所占的比例和比重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阅读教学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如何去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能够根据你所提的问题去进行阅读。
在教学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到提问这种教学方法。即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略加思考后回答这中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提得是否符合学生的要求,是否拔高了或者简单了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发挥。也就是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课堂效果,同时这还是一个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所以,对于问题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怎样才能使有效的提问呢?那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设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些低水平的、连珠式的记忆性问题,学生通常只需要一两句话便能回答。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沟通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建构。教师应该以促成有意义的对话教学为目标,从广阔的问题视阈出发设置开放式的、有逻辑性的系列问题。提问是否有效要根据所提问题的价值来判断。如果一个问题设置的时候就没有价值那它有没有效就没有再讨论的意义了。
1、设问要具有超越性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老师所提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够回答出让老师满意的答案来,而且还是异口同声的。是不是真的是学生已经学好了呢?肯定不是。我们注意听,仔细去看就知道老实所设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复述课本上的内容,只要是有书的学生他们都能够从书上找到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所以说这跟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知识的拓展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真正有效的提问时提出来之后,需要我们的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才能回答出来的。当然也不是说学生思考几十分钟甚至几天,而是“跳一跳,够得着”这一种情况。
2、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以及是否具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述很重要一点,那就是看教师设置了一个怎么样的问题。我们知道问题通常有两种,一种就是开放式问题,另一种就是封闭式问题。顾名思义,开放式问题的答案就不唯一需要加入答者自己的理解,而封闭式问题答案就只能是“是”或者“不是”。我们知道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需要的是我们读者一个个性化的阅读,需要的是读者的感悟和体会。既然是个性化阅读,是读者的感悟和体会,那么那就不是简单的一个“是”或者一个“不是”能够说清楚的。需要的答者自己的一个阐述。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提问要有效,就应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3、逻辑性的设问
语文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语言思维的训练。而对于一个人来讲他的思维就体现在他的逻辑性上。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就必须要设置具有逻辑性的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是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否则的话,那你提出来的问题,学生思考了半天也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不能够连成一条线。我们都知道,要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要让学生的思考能够进一步老师的问题就很重要了,它能不能够统领全局,能不能把问题串联起来,以及把一个个的知识点串成一个珠链,提问就是很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问有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构建有效性提问的方法
提问并不仅仅是教师抛出问题,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教学过程。在动态的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策略性地调节提问的发展,推动学生参与教学对话。
1、鼓励学生提问
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双向的活动。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维的训练,然后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这只能完成老师所要教给学生的任务,然而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来讲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也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让老师帮助他达到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是疑惑,此时如果学生自己不说我们教师就很难知道了。所以,在构建有效提问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把学习的主人这一主要因素考虑进去,那就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
2、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时间耐心等待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赶时间很多时候抛出问题后根本就没有费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有时甚至没有仔细去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的回答直接关系到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有效。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尺都给忽略了,那么我们又怎么去衡量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有效呢?所以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都要用到抽象思维,学生要用抽象思维来思考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思考的时间就要久一点。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3、让学生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回答
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来回答,肯定就有一些回答是不符合要求的,这个时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就是在质疑。如“是这样的吗?”“这样恰当吗?”“你怎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呢”等等。其实学生这样说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说不定他的理由还是有理有据的,但是很多时候当我们老师发出质疑的语气之后,学生就心中没底了,就觉得自己真的回答错误了。老师此时何不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回答呢?哪怕他是错误的回答。我想当学生通过自己的证明之后一定会发现问题在哪里,一定会进一步再进行思考的,而这将成为他学习的一大财富。
4、尊重个性化的回答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创造个性化阅读的氛围。阅读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和我们生活经历、理解能力、自身的素质等等一系列的因素息息相关的。不同的人读同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也许有的人理解得要深一些,也许有的人理解得要浅一些。但是这都是他们自己的理解,是他们对文本的一个思考和感受。教师没有理由去否定他们,而是应该去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感悟、体会。
三、有效提问的方法
1、由点及面的提问
提问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以来就给学生一个笼统的提问,这样会使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就像无头苍蝇找不着出路。而是应该从一个点散发开去,最后形成一个面。当然这个点不能太过细碎。
2、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进行提问
小学生既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那么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时候,就必须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再进行逻辑思维学生感觉要容易一点,老师也要轻松一点。
3、由浅入深
课堂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索溪峪的“野”》为何说索溪峪是“野”的?首先就要让学生先找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才是为何说它是“野”的。这个问题应该是一步一步推进的,是慢慢来的。否则以来就要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说索溪峪的“野”的话就无形中把问题给拔高了。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 篇3
一、课堂提问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现状
1.课堂提问没有实质作用,流于表面
目前所进行的英语课堂提问很多是流于形式、缺乏启发性的。比如课堂上用的最多的是肯定或否定式提问,经常教师在要开始某个活动时会问:“Are you ready?”或安排活动后会习惯性地询问:“Do you understand?”学生一般都大声回答“Yes./No.”。其实回答时有部分学生根本还没有理解,回答只是随大流。这种问题都是不用经过思考,随意回答的,没有引发学生的思维。
2.课堂提问缺少信息差的提问,难以调动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对图片或实物直接提问,并且以一个接一个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相同的问题,虽然这种方式操练的面广,但是缺乏变化的直观手法,使得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变得机械性、低层次,不会长久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实现课堂提问优化设计的原则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
没有目的性地提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盲目提问无助于课堂教学,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因而课堂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来进行,这就对备课提出了高要求,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形式要多种多样。
2.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有一定的梯度,问题“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问题“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的思考。教师要做到从哪提,向谁提。若是问题过于复杂,可以分解成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
3.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要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启动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不等于启发式,所提的问题有价值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思维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它对教师的备课能力、平时对课堂的观察能力都提出了高要求。
三、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地设计策略
1.导入新课时提问
现在教师都很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并且过渡自然,教学流程更顺利。例如:教授《Open day》这一课时,呈现一幅教室图片,教师指着图片让学生回答: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问句:What's in the …?并帮助学生回答: There is….这样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导入新课的提问也不是所有的都要老师完成,也可以把机会给学生让他们提问,会有意外的课堂教学效果。
2.过渡处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层面上,而是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3.突出重点时提问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4.化解难点时提问
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生既要理解问句的意思,掌握它的用法,还要学会用升调来提问,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教师指着图片自问自答,引出问句:
Is this a plane? Yes, it is.
教师指物提问:
Is this a plane?
学生答:Yes, it is.
让学生感知问句的句子结构和语音、语调。学生跟说问句进行初步操练:
Is this a bus/a plane/a car/a train?
教师提供替换词,并用升调说,学生回答:
pencil→Is this a pencil?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篇4
一、语文课堂提问现状
很多人认为语文学科缺乏逻辑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语文学科的逻辑性,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逻辑性,要不就是问题简简单单只是停留在表层,问同学们一些譬如“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要不就是问的问题高深莫测,让学生不知所云。提问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个老师都应该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定义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实现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训练逻辑思维等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上着实下一番功夫,而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是有效性。
三、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1)提问要从学生已有水平出发。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问学生合适的问题。何为合适的问题呢?如果上课的时候讲个问题就问大家:是不是,或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毫无价值。提出的问题必须要有难度,不能和学生已有的水平在同一条线上,必须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得着桃子,这样的问题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比如在《四个太阳》这篇课文提问时,可以这样问:“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哪些小伙伴尝尝水果的香甜,它是怎么邀请的?”这样就能引发大家更多地思考。
(2)分层次提问,照顾所有学生。提问的时候要关注所有的学生,提问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后进生回答,这样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让他们尽快达到中等水平。提出复杂的问题或者有难度的问题,要多提问中等及中等偏上的学生,这样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不断给他们更难的问题,他们就能更加积极向上,不断地挑战自我,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
(3)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在课堂提问时应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学习时渐入佳境,慢慢学会知识。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时,讲到“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时,我们为了让学生体会比喻的效果,首先问学生,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问把什么比作什么,扇走了什么,表现了黄黄的叶子有什么作用,循循诱导,让学生体会比喻的妙用。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 篇5
摘要:小学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基础阶段,学习效果会对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十分重要。课堂提问是一种的教学手段,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的向学生提问。本文对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进行分析,以期能改善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
提问虽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应把握好提问的实际,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有所收获,才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
一、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应具有针对性,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时要能够通过提问、解答的过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知识,使其掌握其中的重点知识。对于一些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应少提,不仅会浪费课堂时间,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有所进步。比如,在“Hello!I’m Monkey”的教学中,教师可提问“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等问题,从而将课文中的“I’m....”与问题结合起来,又问有答,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学会如何询问对方名字,怎样回答对方的提问。
又如,在“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陈述自己在上个周末做了哪些事情,是怎样度过自己的周末的,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比教师的周末生活与自己的周末生活有何不同。然后,教师再发问:“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并让学生做出回答。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对“last weekend”这个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还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具有发散性特点,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从而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使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比如,在学习“season”时,会讲解到“winter”,在上课前,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冬天的景物图片,并让学生观看一段与冬天有关的录像,然后再设计问题。“Whaat’s the weather like in winter?”,It’s.....、“What can you wear in winter?”,I can...、“What can you see in winter”、“What can we eat in winter?”,We can eat...。这些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每位学生都会在心中形成自己的答案,教师可请几名同学分享自己的答案,让其他学生对比自己的答案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是二次思考的过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提问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空间,要适当的增加问题的开放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变得更加活跃,活跃的思维在英语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color”的学习中,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 color is your life?”、“What color do you like best?Why?”。这些问题也具有开放性,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提问要具有层次性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提问时要考虑到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兼顾到每种类型的学生。有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就会差一点。所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难有易,如果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会使优生的进步空间受到限制;如果都是比较难的问题,则差生就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容易使这部分学生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要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才能够提高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
比如,学习“What time is it?”时,教师可先展示一张整点时间的闹钟图片,然后提出问题“Look at the clock.What time is it?”,学生回答“It’s 10 o’clock.”。然后,教师再拿出一张不是整点时间的闹钟图片,问学生“And now what time is it?”,学生回答“It’s 10:36.”。接下来,教师随意拿出一张时间图片,但用背面面对学生,教师提问“Don’t look at the clock.Guess what time is it?It’s time for lunch.”,学生回答“It’s 12 o’clock.”。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教师考虑到了所有的同学,在第一个问题中,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能够回答出来;在第二个问题中,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能够回答出来;在第三个问题中,教师给出了一些提示,这是应该吃午餐的时间,让学生联想到一般是在12点左右吃午餐,这就考虑到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然后,教师再将图片的正面,给出最后的答案,让学生最自己的答案进行验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开放性和层次性。每提出问题都要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最终才能改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最好方法,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纽带,是推动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定胜天,只在每事问。”这足以说明问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
1.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这就要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着眼于突出教材的重点,问疑的层次,学生的可能反馈等都要有所考虑。
2.围绕课题进行提问
课题是文本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地挖掘,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围绕课题就可以提出: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围绕“飞”“夺”二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夺取泸定桥的?几个问题可以说涵括了本课的目标、任务。既好操作,又省时省力。
3.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
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而制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特别要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围绕教学重难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
4.课堂提问难易适度,目的明确,吸引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回答来掌握所学知识。设计的问题要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引导学生全体参与讨论,不能太深奥,太空泛,以跳起来可以摘到果实为基准,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这样设计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太难,将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产生畏难情绪;问题太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也就达不到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目的。
5.设计的问题要适量
问题设计要少而精,设计的问题,要防止浅、玄、碎、杂,避免过分简单、深奥、琐碎和杂乱,要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在具体做法上可适当提炼问题的精度,力争做到一问多能。用恰当的问题取得最好的效果。
6.设疑结尾
在一堂课接近结束时,教师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设计应让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课文意思。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所授的内容,更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们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學习做好准备。
二、课堂提问的要求
1.要指令明确,留有余地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停顿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到底停顿多长时间较合适呢?这要随问题的难度、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和已形成的学生能力结构中思维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对比较简单的铺垫性、过渡性的问题,或为了考查学生对某个问题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的,停顿时间可以短些;对比较关键的问题或为了巩固复习而提出的问题,停顿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较重要的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思考较长一段时间后再叫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有时教师还可再等待一定时间,让学生的答案在大家脑子里回旋一下,然后再指定学生补充和评价,或转入新的问题。
2.要启迪思维,正面诱导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切忌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的,要耐心诱导,启发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切不要厉声指责,讽刺挖苦,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信心。
3.要时机得当,形式多样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问,引导学生在掌握关键知识上多动脑筋。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疑难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提问。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既可以是直问直答,也可以是层层递进;既可以是定向提问,也可以是多角度回答,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如果什么时候都是一种提问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变通性和发散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总是要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动脑筋回答问题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也就是说,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
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答案给予评价和总结。学生作出的正确回答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教师的肯定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提问本身还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然而对回答不对或不全对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及时调整、给予适当的引导暗示、帮助,以达到改正学生错误的效果。如果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知而不敢答了。
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提问“三式” 篇7
一、利用类比式提问———化抽象为形象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于形象的事物, 他们是比较容易感知与理解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借助一些形象化的事物来设计提问, 这样的提问就能够有效地把一些抽象的体育问题形象化, 从而引发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在教学“立定跳远”一课时, 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一个教学重点, 我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青蛙跳荷叶的录像。当学生观看完这一段录像以后, 我这样提问:“同学们, 青蛙为什么能够跳得这么远, 它们在跳的时候有什么秘诀吗?”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青蛙的后腿力气特别大, 在跳的那一刹那有很强的爆发力, 所以跳得很远。”这时, 我又给学生播放了运动员比赛中立定跳远的一段视频。学生观看完以后, 我再一次进行追问:“同学们, 运动员的立定跳远和青蛙的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运动员要怎么样才能跳得远?”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纷纷开始议论起来, 在对比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立定跳远的动作特征。
以上案例中, 教师利用了类比提问, 有效地把抽象的体育知识形象化了, 这样, 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聚焦式提问———化零散为集中
现在, 很多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总是随便发问, 一堂课下来有很多的问题。这么多零散的问题有时候反而会影响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要聚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这样, 才能引导小学生进行高效的体育学习。
第一, 教师要善于基于教学重点提问。如果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不是基于教学重点的, 那肯定不能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体育学习。因此, 基于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 才能让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前滚翻”这一教学内容时, 为使学生掌握该课的教学重点———前滚翻动作要领, 他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 假如我们要把一个篮球和一只箱子用力向前推, 哪个比较容易滚动?”这个问题因为紧扣教学的重点, 学生立刻明确了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要把自己的身体尽量缩成一个球形, 这样才能滚得远。如此, 学生自然就能够有效地掌握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了。
第二, 教师要善于基于教学难点提问。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 一些体育知识有时候一时不能够被学生一下子理解与掌握, 这样, 就形成了教学难点。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要善于基于教学难点提问, 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体育学习。还是以“前滚翻”这一课的教学为例, 很多学生在进行“前滚翻”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经常把前胸部分露在外面, 这样他们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前滚翻”动作。究其主要原因, 是小学生不能理解“前滚翻”时最为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把身体缩拢, 形成一个球体。此时, 教师这样提问:“同学们, 你们觉得和纸箱相比, 篮球能够滚得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篮球在滚动时是因为和地面的接触点很少。这时, 再引导学生理解做“前滚翻”动作时也应该减少身体与地面的接触点, 这样就能够减少摩擦力。理解这一点, 学生就能够有效地掌握“前滚翻”动作了。
三、利用启思式提问———化点状为线状
小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总是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设计的提问也应该由易到难, 这样才能把学生点状的体育学习整合成线形的具有一定层次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启思式的课堂提问。
例如, 在教学“足球”相关内容时, 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同学们, 一场足球赛有几支队参加?每支队各多少人?场上有几名裁判?”对于这一个问题, 很多学生都能够很简单地回答出来。接着, 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足球赛的视频, 然后提问:“在一支球队中, 运动员是怎么分工的?”学生说:“足球队中有前锋、中场、后卫和守门员。”当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了认识以后, 教师再提问:“什么是定位球、点球、角球?”这三个问题是基于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来设计的, 通过有效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体育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篇8
一、能够诱发学生探究力的问题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先导, 是学生展开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 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才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动机, 才能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来。因此, 教师在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增强问题本身的趣味性,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与认可。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内容时, 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 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将一个大三角形剪切成两个小三角形, 让学生思考原来的大三角形和剪切后的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 然后再剪切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 拼接成一个大三角形, 并思考原来的小三角形与所拼接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有的学生说都是180°, 有的学生说第一个问题中的大三角形是180°, 而小三角形是90°;第二个问题中的小三角形是180°, 而大三角形是360°。学生都觉得自己的答案正确, 但是又觉得似乎与某些知识点相冲突。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引起了学生对问题本身的关注,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来展开。教师在提问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 只有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才能使学生找准问题的切入点, 才能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运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因此, 在设计问题时, 我们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来分析与看待, 不能进行主观臆断, 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地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所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 从而能圆满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如在学习两步应用题时, 学生刚刚开始接触, 在理解与解题时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新知与学生的旧知间有知识断层, 无法更好地将新知与旧知联系起来。为此, 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小问题, 以此来将两步应用题转换成两道一步应用题。只是一个小问题便顺利地解决了学生的知识断层问题, 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为学生新知的学习找准切入点。如小明正在阅读一本书, 第一天看了15页,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4页, 问这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进行分解, 先让学生来计算小明第二天看了多少页。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学生很容易解决,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计算两天看了多少页便轻而易举地解决。通过设计这样的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便可以轻松解决。
三、具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之所在。只有具有一定的深度, 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入, 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等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因此, 教师在提问时要少问一些是什么的判断型问题, 多问一些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 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在教学中, 我除了用好教材, 还非常关注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为学生设计了富生活气息的问题, 这样既可以生活来拉近学生与数学学习的距离, 同时又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帮助学生理解, 并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后, 我让学生一起来寻找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这样的问题突破了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将学生的视野向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延伸, 这样更利于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探究, 将学与用结合起来。
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教师的提问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 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提问, 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不能只限于教师提问学生解答, 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自主地提出问题。因此, 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问题本身的启发性, 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 将学生的思路进行转移, 以引导与启发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中, 这才是我们提问的最终目的。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底乘以高的一半。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思维的闸门得以打开, 在教师的启发与鼓励下, 学生进一步提出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有什么关系。教师的提问成为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 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进而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五、具有开放空间的问题
传统教学是封闭性的, 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完善性与答案的唯一性, 这样容易将学生限制在条条框框内, 禁锢学生的思维, 束缚学生的思想, 使得学生只会按照教材循规蹈矩地进行解题, 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新课程提倡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构建开放式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与重要内容。我们的问题也要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主要体现在条件的不完善与答案的不唯一。
1. 条件的不完善。
给出几个条件,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选择条件或是补充条件来编写题目。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各知识的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来编写题目, 真正实现了分层教学, 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2. 答案的不唯一。
让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不为教材上所谓的标准答案所束缚, 鼓励学生开动脑筋, 突破传统教学思维与心理定势的束缚, 开辟新思路, 寻找新视角, 探索新途径, 从而得到更多的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六要” 篇9
一、提问要科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维和方法, 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所以作为一种语言的数学课堂提问, 首先必须符合科学性。当然, 教师设计的提问应该符合科学性。数学教师一定要严格使用通用的、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 不能随意曲解这些语言, 更不能生造符号, 乱编新名称, 干扰教学。对于世界性数学机构统一的数学符号、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等, 数学教师必须首先正确使用, 并引导学生用规范、科学的数学语言进行谈话。例如:“倒数是什么数?举例说说哪些是倒数?”这样的提问是不科学的, 因为数学中的某些概念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不能单独存在, 一旦强行分开, 就会犯科学性的错误。倒数不是一个数的概念, 所以“倒数是什么数”或“什么数是倒数”这样的提问都是不允许的。只有教师“善问”, 才能使学生“善学”。“问”之以理, 事半功倍;“问”之不当, 事与愿违。
二、提问要明确
1. 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 讲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
题, 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目的, 就是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 不可信口开河, 或形式主义地为提问而提问。
2. 所提问题本身要明确, 要求用语规范妥帖, 答域清晰确定;
问题不明确, 学生便无法准确地回答, 提问就失去了意义。造成提问不明确的原因多种多样, 问句中概念不清, 逻辑混乱, 答域不明, 教师不注意语言的动态变化 (指语言的轻重、速度的快慢、语链的停连、语调的升降与语气的强弱等变化) 等, 都是造成问题不明的主要原因。如有教师问:2千米等于多少米?学生往往会莫名其妙, 2000米当然还是2000米啊?若老师的提问读作“两千———米———等于多少———千米”, 学生就比较容易听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提问要通俗易懂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还不丰富, 难以接受深奥、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名词、术语,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要尽可能地用通俗易懂、儿童能够理解的问题去提供给学生。
1. 不用文言文, 改说白话文。例如少用“若”、“则”,
改用“如果”、“就”, “两数之和”改称为“两个数的和”, 等等。
2. 尽量少用深奥的近代词语, 改用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
近来常听到教师提问低年级学生“你能从这幅图上提取什么信息”, 或“你如何处理这些信息”。什么叫“信息”和“处理信息”, 儿童能听懂吗?因此, 凡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专门数学术语, 教师就要慎重对待, 有的还必须要像语文教师一样, 先标音, 再读准字音, 讲清词义。凡是能用白话文、儿童化词语代替的话语, 决不用教材外使用的深奥的词语。
四、提问要符合逻辑
教师的提问必须合乎客观事理, 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 必须根据思维的规律, 准确地运用数学概念, 恰当地做出判断, 严密地进行论证, 做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前后一贯。应逐步引导学生能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说话, 尽量从低年级起让学生学会用“因为……所以……”说算理。任何违反事理、概念含糊、思维混乱、前后矛盾的提问, 都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五、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首先表现在提问语言上, 能够启发思维是高质量提问的标志之一。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的巧, 愚者问的笨。”这巧和笨的区别, 就在于是否能启发思维, 提问得巧。提问的启发性主要通过形式与角度的创新来体现。例如选择背面切入的角度, 巧妙地利用矛盾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富于启发性的提出问题,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纷纷思考, 顺理成章地想与同伴讨论解决。
六、提问要形象化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 篇10
一、注意提问的功能
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充分考虑提问的功能,合理设计提问,千万不可为了问而问。
1. 利用提问复习旧知。通常教师在上课前要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作答,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2. 利用提问导入新课。教师巧设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新知,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利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过课文之后,教师对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学生在学习某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设计提问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回答就能够对本课的前言部分加深印象,在课堂上就能够将这部分背诵出来。
4. 利用提问进行真实交际。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用来让人们交流思想的。在学习了“What’s your name? My name’s…”句型之后,教师让学生直接询问彼此的姓名,互致问候,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 激发兴趣原则。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
2. 科学性原则。朱熹说过: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即兴式的。在授课前,应认真备课,把握知识要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语言规律和文化习俗,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
3. 启发思维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万不可不着边际地为提问而提问。
4. 难易适度原则。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道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5. 适时性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说教师要善于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课堂教学的帷幕刚一揭开,教师就必须创设意境,适时提问。这种提问既有对以前学过知识的巩固与复习, 又有对新授知识的启发与引导。提问的最好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与 “悱”之时,这时提问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
6. 鼓励性原则。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结束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对问题的答案作出明确的结论。对回答困难者,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 给予提示帮助; 对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教师应加以纠正和补充; 对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或回答完全错误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安慰、鼓励,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更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对回答正确的,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 对有创见者,教师更应该大加鼓励。
三、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1. 导入新课时提问。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
例如,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2. 过渡处提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 “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 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时, 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 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3. 突出重点时提问,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所谓重点,一般地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重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
4. 化解难点时提问。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总之,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更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装饰。我们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应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 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前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 提问策略
【分类号】G623.2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事实证明,成功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多年的语文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之中提问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才是真正有效的提问。让有效的提问真正成为学生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
一、提问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多次参加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提问,不免有数不胜数的提问是一问…多答。看起来热热闹闹,存在独立思考少,不少的提问中让学生思维行动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完全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除了把课文拆成部件讲解外,还有教者喋喋不休的提问。实际上这些问题都非常肤浅,学生一读便懂,没有一点思考的价值,反而大量地浪费了朗读、欣赏课文的有利时机。本来是有滋有味的“麻辣汤”,被教者无谓地解释、分析成了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了。这样严重削弱了语文教材原有的魅力。只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经常以读带悟,才能使学生的理解从肤浅走向深入,从零散走向完整,从空洞走向充实,从虚假走向真实,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后果。
提问时要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熟读、精思、博览”效果,要做到提问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究活动,即通过学生的探索和思考做回答,少提那些只要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封闭性问题,要让提问能促进学生主动在思考中学习。在具体实施提问时,课堂教学之中的老师把单向提问改变为互动交流,形成师问生、生问师、生问生的多向互动。
在教學情境中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潜移默化的道德情感体验的提问中。是新课标的要旨,用“提问”的方式将自己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行为之中,通过“提问”有意识地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影响与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目标。不难看出,在举手足之间,表情言语之中的“提问”,在与学生进行着情感与心灵的交流,在营造着一种自主学习氛围与情境,能看到教师真诚的尊重、恰当的定位。
二、提问时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心理需求。在提问设计上要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使提问“跳一跳、够得着”,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不至于出现因提问简单使学生失去兴趣或因提问过难使学生失去信心的现象。在提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会使用等待技巧,提问后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后,也要等待一定的时间再对学生的回答作评价或再提另外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回答更完善,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实施中,教师要允许、理解、宽容学生的错问错答,这样学生才能敢问、敢答,课堂教学提问才能真正有效。
三、提问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提问不是目标,得到答案也不是目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学习学习方法与过程”、“语文思考”等目标的融合,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提问放在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上。
在朗读和剧场演出中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借助“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产生思维,引导学生说说,为“多作”打下基础,同时渗透法律知识。通过有效的“提问”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化情感价值体验。有效的“提问”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眼光去看事物,思考问题,从而走进儿童的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在情境和有效的“提问”中“熟读、精思、博览、多作”、理解、辨析、体验、感悟,营造出开放的、有活力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是完善提问。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所以倡导学生们的主动全程参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做好“教”的工作,还要密切关注并且促进学生的发展,主动去与学生进行互动,注意学生的眼神、动作以及语言,获取最有用的信息后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一问一答,抢答,小组的讨论还有辩论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学生若是回答错误,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去指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了解学生不敢大胆举手回答问题的原因,或是因为不好意思,或是因为害怕,很多学生都表示如果教师适当的给予鼓励和支持,学生之间会形成良好的竞争,愿意去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二是改进技巧。利用好最近发展区,不断进行温故知新的练习。这让知识的连贯性得以发挥和保全,比如在课堂讲授中加入小故事的成分,在提问的同时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好的状态。
二是增强反思。所谓有效提问,就是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技艺,在反思和改进中不断完善自身。教师是众多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所以教师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授课水平、教学机智等都是考验质量的标准,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后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就能够充分将专业的发展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断影响学生的实际生活方式。
有效提问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篇12
但当今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如何?究竟何谓有效提问?该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些都值得一线老师思考的问题。
一对英语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
1. 调查目的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 有了问题, 学生才有探究的欲望, 有了问题, 学生才有探究的目标。课堂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 通过课堂提问, 启迪学生的思维, 开阔学生的视野,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突破难点,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提问是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要手段和英语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中学英语课堂的始终, 能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指引学生注意重点、难点, 为学生提供听说练习的机会, 让学生学会迁移, 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等。好的教学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教学信息反馈等功能。英语教师精彩迭出的提问可以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 有声有色, 令学生入情入境。不过,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 中小学一些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这些提问近一半流于形式:有问题肤浅、缺少信息沟通, 提问缺乏主次先后, 没把握难易程度等, 导致了“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被动局面。因而, 围绕课堂教学效果, 研究课堂教学提问的理论和艺术,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2. 调查结果
一位英语老师对两个班95名学生就英语课堂学生提问的必要性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并对学生不提问的原因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显示, 两个班中78%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堂上学生提问很有必要, 22%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堂上学生没有必要提问。69%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堂上学生不敢提问、怕提问的情况比其他科目更普遍。个别访谈显示, 学生认为英语课堂上不敢提问有外界的因素, 如教师、同伴和课堂气氛;也有自身因素, 如心理、观念和行为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性格因素:内向、胆小、害羞, 占学生总数的18%; (2) 兴趣因素:不喜欢英语、对英语缺乏兴趣, 占学生总数的15%; (3) 行为因素:没有提前预习, 占学生总数的11%; (4) 知识因素:不知道怎样提问, 尤其是用英语提问感觉很吃力, 占学生总数的12%; (5) 能力因素:理解力差, 占学生总数的9%; (6) 习惯因素:没有提问的习惯, 占学生总数的10%; (7) 教师因素:教师的消极性反馈, 占学生总数的l8%; (8) 性别因素:女生多数比较腼腆内向, 问题不多, 男生相对较活跃, 占学生总数的7%。
由此可见, 英语课堂上教师的因素和学生本身的个性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影响比较明显。
二对英语课堂提问重要性的认识
1. 激发兴趣,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有限, 而教师正确、适当地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适时的提问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更有兴趣。教师应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使每个学生的大脑都能兴奋起来。有效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启发思维, 让学生主动学习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 教学中学会“向知识提问”是教学的关键, 也是学生养成良好思维品质的关键。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起源于问题, 只有学生有了问题, 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地去解决问题, 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品质。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
3. 反馈信息, 让教学互动交流
讲授新课之后的巩固提问, 是反馈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不是直线式, 由于学生的“课堂接受”不同, 通过新课之后的提问, 来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掌握和运用的程度。肯定好的学生, 要注意倾听, 用“Good/Wonderful!”“Great!”等来赞扬对方。如果错了, 则用鼓励的语气:“It doesn’t matter,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
4. 互动交流, 让师生增强感情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 通过课堂提问, 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恰当地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和思考, 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在一种互动式的课堂交际中活动。因此教师设计一个好问题, 如同一条架在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 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对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探究
课堂提问应把趣味性、科学性、启发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服从教学目标, 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 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其产生多向联想、多方面地思考, 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1. 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 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提问时, 首先应考虑问题的趣味性和触发性, 产生一触即发效应。如福爱多丽所说:“好奇心为注意力之母, 犹注意力之为记忆力之母。故教师之第一任务, 在于研究之问题上唤起普通之好奇心, 且在问题特别之处, 亦宜唤起特别之好奇心也。”初中生的好奇探究心理特别强, 同样一个问题, 提出时平平淡淡, 既不新颖又不奇特, 就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 如果变换提问的角度, 使之新颖奇特, 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如教学“if引导的状语从句”时, 以歌曲“If I am happy”导入, 让学生展开想象。
T:What will I do if I am happy?
S1:If you are happy, you will sing.
S2:If you are happy, you will go shopping.
S3:You will laugh loudly if you are happy.
…
在这样的氛围中, if引导状语从句的重难点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练习。
为此, 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 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 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
2. 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 应富有启发性。所提问题, 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引发学生的探索活动, 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 教师必须明确, 提问不等于启发式提问, 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是否有价值、有意义, 是否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发展其思维能力。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规划教学中的提问, 有效地促进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问的内容必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提问形式多种多样。 (1) 推测可能式:What may happen later on? (2) 比较异同式:Can you say something different between Lucy and Lily? (3) 探究原因式:Why was the old woman worried? (4) 预测后果式:How will you be when you eat too much? (5) 类比隐喻式:What does“〇”look like? (6) 角色扮演式:If you are the girl, what will you do then? (7) 假设想象式:If we are on the moon, how will our life be?等。
启发诱导得好, 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会思维的方法, 最终形成质疑, 提问的能力和习惯, 对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渐进性
研究表明:问题的难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问题解答的完成程度, 问题的设计要巧妙, 问题过大或过难, 学生不能立即想起相关的知识, 反而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按教材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层层深入, 环环紧扣地设计阶梯式问题, 从而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到让学生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推理得出答案, 问题要紧扣教材的中心环节, 注意每个提问的前后衔接及内在联系, 积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如下问题: (1) 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 (2) Do you like fruit? (3) How about hamburgers? (4) What do you eat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5)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6) Do you think you are strong and healthy?
当学生回答完成问题后, 把问题的答案串成一篇介绍自己饮食结构的短文。
在教学过程中, 问题要有适当的坡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状态, 能大胆地发言, 从答案中获取新知识, 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4. 灵活性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 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目的。分角色扮演, 举行辩论赛、分小组讨论、个别提问等都是很好的方法。问题的灵活多样性, 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难点、重点, 认真钻研并挖掘课文的广度、深度精心设计, 体现提问的艺术,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教师提问要有的放矢, 提问的角度不同, 激发学生思考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如在教学到情态动词时, 首先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喜爱的明星会做的事情, 设置了两个问题:Who’s your favourite star?What can he/she do?这样提问, 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说:Liu Xiang can run;Guo Jingjing can dive;Yao Ming can play basketball;Jay Chou can sing...讨论后, 教师再呈现一些常见的动作类图片, 提问如下问题:Can you ride a bike?Can you play the piano?Can you...?从而导入正文问题:Can Eddie fly?让学生感到问题特别新鲜且时代气息浓厚。此时的提问,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5. 适时性
第一, 导入时提问。教师提问时只有分阶段、分时机, 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 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 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 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如What’s in the teacher’s room?结合新课内容, 笔者设计以下问题:
教师指着所选用的图片让学生回答:Where is the cat?It is behind the tree.What can you see under the tree?Is there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帮助学生来完整地回答:Yes, there is.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另一新句型:There is a flower under the tree.然后教师指物提问:What’s in the teacher’s room?学生答:There is…并适时地穿插复数形式There are…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 自然地导入新授内容。
第二, 过渡处提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 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 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时提问。中学生好奇心较强, 对新事物感兴趣, 但有时目的不太明确, 在讲授课文之前的一些提问,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使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有些问题要在讲授课文的过程中提问, 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现象。通过教师的课堂指导和评论, 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中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不够完善, 有些问题在讲授结束后提问, 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和总结, 加深印象, 巩固知识。
6. 全面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因此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 一视同仁, 既要重视优秀学生的高层次发展, 又要重视中等生与落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问题要面向不同程度的学生,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梯度问题。如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性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的问题, 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叙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问题。不管回答的质量如何, 教师要及时评价和充分肯定。只有注意了课堂提问的辐射面, 使优、中、差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体验, 找到自身的价值, 以点带面,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7. 互动性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提问是教师言语 (Teacher talk)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新课堂提问要有互动。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高质量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深问, 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去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进一步发现问题, 提出新的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 教师所提问题的质量及其采用的提问策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对启发学生迅速进入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虑、成长立异能力至关主要。“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 根据教学现状, 联系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在“善问”“巧问”的同时, 还要长于导疑、释疑, 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 充实阐扬提问的教学功能, 让课堂教学成为善问、会问的思维乐园, 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成长和有效教学的落实。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教学模式, 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 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者, 觉悟之机也。”可见, 出色的课堂提问可起到引起学习动机, 诱发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实现教学目标等作用。
关键词:现状,重要性,技巧
参考文献
[1]宋广文、胡凡刚.课堂提问的心理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00 (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程晓堂、刘兆义.初中英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推荐阅读:
英语课堂有效提问08-03
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论文07-15
小学英语有效提问10-27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初探08-30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研究09-01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计划09-22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10-27
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07-18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技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