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有效提问(共12篇)
小学英语有效提问 篇1
新课程改革呼吁广大教师改革教学方法, 不断创新, 构造有生命力的课堂, 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提高课堂效率。那么, 怎么样才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课堂效率呢?有效提问是保证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结合本人数年的教学经验, 就如何有效提问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搜集教学材料, 从生活入手提问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需要提升教学效率, 就不能够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 不能把书教死, 而是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数学, 将其引入课堂, 用活生生的数学例子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 在讲百分数应用题时, 我以网上的两条新闻为例:2010年中石化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了13.16%, 高达2.11亿吨;中国移动2010年营收达48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3%, 净利润达1196亿元, 同比增长3.9%。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从这两条新闻中,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这两则新闻中还隐藏着什么信息, 你能用百分数的知识将其表达出来吗?学生可自由发表意见, 这些鲜活的例子极大的吸引了他们的兴趣, 争先恐后的汇报之中, 思维的碰撞之中, 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一来, 数学就来自于生活, 而我们又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将生活中的素材渗透到教学中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 以兴趣入手提问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 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具体的情境下学习数学。而对于小学生来说, 更是如此。小学生活泼好动,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够长, 抽象思维还未完全形成, 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可感知的例子来吸引其注意力, 促进教学效果。为此, 教师可在教学中, 有针对性的创设问题情境, 同时要兼顾问题的知识性及其趣味性。如在《统计》这一节的教学中, 为了让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找了几个短小的片段, 即深受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喜洋洋灰太狼》《猫和老鼠》《海绵宝宝》《大耳朵图图》。然后, 让学生说出, 你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哪一部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们都积极回答, 此时, 我顺水推舟, 问那位同学愿意站在讲台上来将喜欢每部动画片的人数进行统计吗?不仅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让其感受到了统计的重要性。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便集中注意力, 对新知识有了较强的探索欲望, 学习热情高涨。
再如, 小学数学中很多概念, 学生重在理解, 而如果单凭口头表达, 难以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时就要借助问题情境的合理应用, 有效提问,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如对方程的概念的讲解之前, 我将一个天平带进教室, 一边放数学书, 让一位学生上来, 在另外一边加砝码称其质量。逐渐添加砝码的过程中, 我问学生, 为什么天平一边高一边低呢?学生马上回答, 因为两边不一样重!后来, 天平平衡时, 不等我开口, 学生就反应过来了:两边一样重了。此时, 我对他们说, 其实, 方程和天平类似, 要让两边平衡。之后, 再讲起概念, 学生对其理解和接受程度明显加强了。
三、构建融洽的课堂气氛, 以情感带动提问
良好的课堂氛围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良好, 学生学习心态积极, 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只有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下, 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 才能够对老师的提问大胆的思考, 积极的发言。为此, 首先, 教师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 教师不是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 要和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 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 对于学生的问题或者意见, 教师要善于倾听, 对其正确的回答, 及时的予以肯定与鼓励, 对错误的, 不可嘲笑讽刺, 而是以引导其走出误区。再次, 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 关注其情感变化, 根据其认知规律, 经常对其进行鼓励, 让学生树立信心, 不单纯以成绩评价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挖掘学生的潜力。教师只有情感到位了, 学生才会积极的对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 才会让提问激发出思维的火花。
如在《认识直角》这一节教学中, 教师组织学生亲自动手, 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 发现学生画的直角都是一条边竖直, 另外一条边水平, 此时风趣地问:“直角一定都是以这种姿势出现吗?”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对直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再如, 小学生表现欲强, 有些学生不喜欢倾听他们的意见, 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喜欢抢话。此时, 教师要在照顾到这些学生自尊的前提下, 以情感带动提问。以和蔼的目光注视着他, 问:你能对他的回答进行复述吗?你认为他的回答合理吗?你认识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吗?这样的提问, 无疑让这些学生懂得倾听, 善于倾听, 而不再一味地好表现自我。
而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 富有情感的提问, 让学生敢想敢做, 心情愉悦、思维活跃, 易于接受教师的提醒与指导, 学习动力得以充分发挥。
四、把握重点, 在关键处提问
小学生在对一些重点概念, 重点知识的时候, 由于小学生生活体验不够丰富, 对抽象的事物认识不够, 往往容易出现停留于表面, 趋于肤浅的思维。这时, 教师可对重点知识, 在关键处将问题点出, 突出重点。如在学习“数对”的知识时, 首先初步引导学生了解怎样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然后提问:“数对 (3, 6) 和 (6, 3) 表示的是同一点吗?数对 (3, 1) 和 (3, 4) 、 (3, 6) 所表示的点在位置上有什么联系?数对 (6, 1) (6, 2) (6, 3) 表示的点呢?”这样, 在关键处点出重点, 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 培养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抽象概括的能力。
再如,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 让其自己观察、动手, 通过剪切等, 求出其面积。发现学生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操作的, 然后将其拼成平行四边形。看似自然的事情, 而此时教师可以发问:“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来剪裁呢?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够通过剪裁被拼为长方形呢?”这样一问, 同学们有些在动手拼凑, 有的在比划, 有的在思考, 有的在交流。不知不觉中, 学生对此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淡化难点, 在梗阻处提问
当学习某些难点知识时, 学生思维可能会出现梗阻, 此时, 教师的一句提问, 可能就会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让学生恍然大悟, 从而体会到探索与求知的乐趣。如《按比例分配》的复习课中, 开始, 教师给出了这样的数据:120本字典, 六年级一班和二班学生人数比例为4︰3, 让学生据此编一道数学题。反馈中发现, 学生都是将180本作为总数目来编的, 此时, 教师不妨微笑着问, “120这个数据的角色能够转换一下吗?”学生顿时如醍醐灌顶, 思维活跃, 将120动作相差数坏账部分数。
六、小结
总之, 新课程提出了教学的新理念,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想要做到这些, 需要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 在关键处以情感带动提问, 将生活中的素材渗透到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 让提问点到要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偏小, 好奇心强, 活泼好动, 注意力集中时间不够长等特点, 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就得充分发挥教学智慧, 有效提问, 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小学生
参考文献
[1]石中秀.初探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14) .
[2]许建伟.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0, (05) .
小学英语有效提问 篇2
富洲学校 滕召英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这就牵扯到了提问‚有效性‛的问题。那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下面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一、课堂提问应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请看一位教师《‚黑板‛跑了》的教学案例。
师:(板书:黑板)黑板,和我们是老朋友了,大家对它非常熟悉吧?
生:(点头)
师:(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二字上加引号)现在在‚黑板‛ 1 两个字上加了‚‛,(教引号这是引号。领读:‚引号‛)这引号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仔细看看.然后告诉大家。
生:这引号,前面像两个倒过来的并排的逗号,后面像两个并排在一起的逗号。
师:你看得真仔细。这‚黑板‛两个字上加引号是什么意思呢?
生:(摇头)
师:好,这是一个问题。(接着,教者又在‚黑板‛后写‚跑了‛二字)这又怪了.平常我们看到的黑板,不是砌在墙上,就是下面钉了两条‚腿‛的,没有人搬动,它是根本不会走的。你们说,黑板怎么会‚跑‛起来了的呢?)
生:(又摇头)
师: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吗?那好,让我们打开课本来寻找答案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师:谁已经找到了答案?
生:这黑板不是真正的黑板,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师: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一点关于引号的知识。这引号除了引用人物说的话之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特殊意义。比如这题目里的‚黑板‛.不是我们常见的教学用的‚黑板‛.而是另外一样东西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被科学家安培当作黑板了。我们就在黑板两个字上加上引号。(稍停)那么,这‚‘黑板’跑了‛ 又是怎么一回事昵?
生:这是因为,这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马车走了,这黑板就不在这儿了,所以说‚‘黑板’跑了‛。
生:我有一点补充,我们这里的人一般都把‚走‛说成‚跑‛,其实‚快走‛才叫‚跑‛。这里所说的‚跑了‛,还有‚很快不见了‛的意思。
生:我同意××小朋友的意思。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里也说‚那块黑板越走越快‛,就是‚跑‛的意思。
师:你们真肯动脑筋!
在教学案例中,教师抓住看似‚反常‛实不反常的课题做文章,连续提出两个问题:这‚黑板‛两字加上引号什么意思呢?‚黑板‛怎么‚跑‛起来了的呢?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然后抓住不放,趁势打铁,并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当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答案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课文标题中的引号,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出现,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标题中引号的用法,并用重锤敲打,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如能抓住契机.设置矛盾,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应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在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来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
请看一位教师《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教学案例。
师:小朋友们读了《歌唱二小放牛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读第一节):‚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懂的?
生:要把这一小节连起来看。它说的是‚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王二小不是一个贪玩的孩子,却不知道哪儿去了。
师:你理解得对。读到这里,你会怎么想呢?
生:我想问:王二小上哪儿去了呢?我要往下看。
师:对呀!作者在开头并没有说王二小哪儿去了,是为了让我们都来关心下文。
生:老师,第四节的第一句,为什么不说‚王二小走在前面带路‛.要说‚王二小带路走在前面‛呢?
师:好,我们一齐来把这一小节读几遍好吗?
生:(读)(仍然说不出为什么)
师:这是一篇歌词,也就是诗歌,要考虑押韵的问题。你们看,这一节的第一、二、四句末了一个字的韵脚都是‚an‛。读起来就顺口多了。
生:我也有一个问题:‚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把这动人的 故事到处传扬。‛‚秋风怎么来传扬故事‛呢?
师:问得好!谁来回答他这个问题?
生:这不是说秋风传扬这个动人的故事,说的是就像‚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一样,王二小牺牲自己.救了后方机关、救了几千老乡的事迹.很快在各处传扬开来。
师:我和你的想法一样。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舍去了繁琐的分析,而是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有教师的提问,而且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教师问:‚学了《歌唱二小放牛郎》,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这个问题很大气,留给学生更广阔,更自由的思维空间,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也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畅所欲言。同时.学 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而,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
三、课堂提问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胚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 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昵?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如在学习了《狐假虎威》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社会上有没有想狐狸这样仗势欺人的人呢?让学生对成语的喻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又如学了‚髓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诗句后,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了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再如学习了《‚黑板‛跑了》中科学家爱迪生的故事,可让学生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呢?这几个思维发散的问题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并把‚问‛与阅读、写作、做人联系起来,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纵向、横向的发展。
综上所述,课堂上适时适度的有效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课堂成为有效教学的课堂。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 篇3
一、课堂提问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现状
1.课堂提问没有实质作用,流于表面
目前所进行的英语课堂提问很多是流于形式、缺乏启发性的。比如课堂上用的最多的是肯定或否定式提问,经常教师在要开始某个活动时会问:“Are you ready?”或安排活动后会习惯性地询问:“Do you understand?”学生一般都大声回答“Yes./No.”。其实回答时有部分学生根本还没有理解,回答只是随大流。这种问题都是不用经过思考,随意回答的,没有引发学生的思维。
2.课堂提问缺少信息差的提问,难以调动兴趣
老师在课堂上对图片或实物直接提问,并且以一个接一个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相同的问题,虽然这种方式操练的面广,但是缺乏变化的直观手法,使得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变得机械性、低层次,不会长久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实现课堂提问优化设计的原则
1.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
没有目的性地提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盲目提问无助于课堂教学,只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因而课堂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来进行,这就对备课提出了高要求,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和形式,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形式要多种多样。
2.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有一定的梯度,问题“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问题“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的思考。教师要做到从哪提,向谁提。若是问题过于复杂,可以分解成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
3.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提问要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启动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中培养创造能力。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不等于启发式,所提的问题有价值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其思维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它对教师的备课能力、平时对课堂的观察能力都提出了高要求。
三、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地设计策略
1.导入新课时提问
现在教师都很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并且过渡自然,教学流程更顺利。例如:教授《Open day》这一课时,呈现一幅教室图片,教师指着图片让学生回答: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问句:What's in the …?并帮助学生回答: There is….这样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导入新课的提问也不是所有的都要老师完成,也可以把机会给学生让他们提问,会有意外的课堂教学效果。
2.过渡处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层面上,而是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3.突出重点时提问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4.化解难点时提问
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生既要理解问句的意思,掌握它的用法,还要学会用升调来提问,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教师指着图片自问自答,引出问句:
Is this a plane? Yes, it is.
教师指物提问:
Is this a plane?
学生答:Yes, it is.
让学生感知问句的句子结构和语音、语调。学生跟说问句进行初步操练:
Is this a bus/a plane/a car/a train?
教师提供替换词,并用升调说,学生回答:
pencil→Is this a pencil?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4
然而, 有效提问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是提问流于形式, 没有实质意义。二是提问针对性不强, 没有紧扣教学核心。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随心想到的问题, 没有适时出提问, 没有在知识的重点处提问。三是问题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有些问题设计过于难, 只面向优秀的学生, 或者老师偏爱部分学生, 总是围在几个人处提问。四是学生较少提问。在课堂中经常发现整节课都是教师问, 学生答。学生没有主动思考, 主动质疑。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提问呢?
1. 明确问题类别, 精心设计问题
(1) 问题类别不同, 提问的方法也不同。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将问题分为封闭型与开放型问题。封闭型问题是指只有唯一的一个答案, 开放型问题是指答案不确定, 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展示型与参阅型。展示型是教师指导答案, 要学生回答出答案以检验。参阅型是需要学生给出个人见解, 没有固定的答案。一般英语课堂中的问题有yes/no问题, 只要作出选择的问题, 还有why引导的问题。
(2) 在各个环节设计有效的问题。一节英语课堂分为导入、新授、巩固、拓展环节, 在这些环节处精心设计问题,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目标在于让学生对当天教授的内容感兴趣, 进而认真学习。因此在导入环节可以设计开放型的问题,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比如, 在小学英语五年级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 针对学生非常好奇想了解新老师的情况, 教师给出一些图片, 问学生从图片上你能了解一下老师吗?这立即激活了学生的兴趣点, 在学生的猜测中肯定或否定, 边学习今天教学内容有关的wonderful, English songs等, 直接进入主题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问能力。
2. 合理耐心等候, 机智互动反馈
课堂教学反馈, 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与学双方的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这里主要指课堂提问时, 教师对学生回答会提后的评价与反馈以及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给予反馈。我们通过对一节课堂的观察发现;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有时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当学生的答案不是自己期望的答案时, 教师往往不去听他说了什么, 而是急于重复问题或转问他人, 甚至自己代答。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对回答的追问。
T: Su Hai has many stickers, they are very beautiful. Does Yang Ling like stickers? S: Yes. T:How do you know that?S: Yang Ling says "can I have one"? S:Yang Ling says "can I have a look"?T:Clever! (板书这两个句子, 并新授)
在story time的后半段, 有两个新的交际用语Can I have a look? Can I have one? 教师通过追问, How do you know that?很巧妙地呈现了这两个句子, 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理解,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提问非常有效。有的放矢地推进了英语课堂教学, 丰富了教学内容, 深化了教学效果。
3. 突出学生主体, 鼓励学生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 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效。”然而我们传统课堂上总是教师问学生答, 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更巧妙, 而较少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 我们应该思考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 主动思考的能力。
译林英语五年级下册Chinese Festivals中, T: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festival is it?S:It’s Spring Festival.T:Yes,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festival?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S:Iwant to know when’s Spring Festival?T:Good question!S:What can we do at the festival?……
在这个环节, 教师要呈现春节的时间、活动等, 没有直接问学生这些问题, 而是由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自己想知道什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乐于提问, 敢于提问。
4. 难易层层递进, 面向全体学生
小学英语有效提问 篇5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好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难易度适中为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适时追问,给他们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追问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课程资源的整合,再到教学活动的设计,都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堂提问是课堂活动实施中的重要环节。
在过去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答案明了的问题让学生操练。如:某公开课上,教师手拿一支钢笔,问学生:“What’sthis?”要求学生回答:“It’sapen.”这种操练在初学句型时固然不可缺少,但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看,这种明知故问、缺乏信息沟通的问答训练只是通过直观的手段,呈现语言的形式,是枯燥的、机械性的操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十分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选择何处设疑提问、如何设疑提问显得非常关键。
那么,怎样着眼于问题的设计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具体谈谈。
一、目的性提问。
英语课堂,适时、恰当的提问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扩散思维,投入到 1
教师设计的英语情境中去。
1.为讲授新知作铺垫而提问。
在讲授新知的过程中,穿插提问或教师自问自答,能调动学生敏锐的思维,以提问的方式引导新知,其效果往往超出了一般的讲解,因为教师运用并启发学生用旧知去获取新知,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更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2.为强化新知而提问。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问学生:“Areyouready?”“Understand?”“Doyouknow?”学生们的回答整齐统一——“Yes!”响亮干脆,毫无疑点。可学生是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吗?真正理解了老师的意思吗?我们不得而知。笔者认为,我们教师不能被这种表面现象所蒙蔽,可以通过有效追问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语言。
案例:
在讲授牛津小学英语5AUnit2Anewhouse.Part A时,学生掌握课文大意后,再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图,边复述Yang Ling’sbedroom 边进行拼图,当这些步骤都完成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Teacher: Yang Ling’s bedroom is very big and nice.So what’s in your bedroom?
Student: Thereis „„/Thereare„„
当这一问题出来后,学生的大脑思维再次得到启发,由Yang
Ling的卧室又很快联想到自己的卧室,然后用本单元所学的Therebe句型进行描述,起到了很好的巩固作用,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为巩固操练而提问。
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经常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继而有的学生注意力就容易分散。那么,就应留点空间让学生自己来问,让学生自由发挥,让他们的思维有的放矢。所以当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后,教师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于独立思考与探究。
二、选择性提问。
1.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就是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主动去学。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启发学生思维。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深刻说明了设疑与思考的紧密联系。学生产生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的状态中,跃跃欲试。
3.掌握难易程度。
问题的深浅不仅能巩固知识点,还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检测,问
题浅了不易引起学生重视,问题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
案例:
在新授完牛津小学英语5AUnit8OpenDay的新单词及句型,让学生自习Part A刘老师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How many rooms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ThreeB.Four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并有目的地去看卡通,就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问题不难,但又非得让学生认真去听,才能选择正确的答案,引起学生注意的同时,又维持了他们的有意注意。
三、适时追问。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追问是指在学生解答完老师设计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二次追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质疑,促进深入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把握好时机,有目标地进行有效追问,英语课堂会更加灵动,充满思辨的美。
1.过渡时追问。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时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感到莫名其妙。因此,在这样的衔接处,就需要教师从多方面来设
计各种问题,使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结合已学旧知去创造和探索。
案例: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Unit4AnEnglishfriendPartA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WhatdoyouusuallydoonSundays?一位学生回答完后,很自然地过渡到Whatdoeshe/sheusuallydoonSundays?让另外一名学生回答。这样一来,不仅呈现出新句型——Whatdoes„usuallydo„?而且又检查了那位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复习旧知,又能引出新知,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进行追问,还可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2.拓展延伸时追问。
新课程理念提倡它的生成性,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在讲授完新知后追问,促成其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堂快结束时再次形成思维高潮,体现出“课已终,情犹存,意更深”的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
在教完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8Attheweekendspart A时,Mike , WangBing, Helen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weekends.在学生掌握文本意思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
They are very happy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But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Talking about your weekends.Student1: I surf the Internet.Sometimes I play
basketball.Student2: I do my homework.Sometimes I do housework.Student3: I watch TV and sleep.„„
在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不但了解到他们周末的生活又让他们进一步巩固句型,像这种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乐于表达自我的欲望,从而拓展延伸了文本的空间,是有智慧的追问。
学习的起源是疑问。课堂教学的问题必须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思维和情感的共同发展。课堂会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可爱的学生会不经意间生成许多生动的课堂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有灵敏的捕捉能力,根据课堂师生互动碰撞出来的思维火花,更改或深化设计好的问题,使课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泰州教育》2010年第1期 江苏教育出版社。
2.陈旭远:《推进新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桂珍:《对质疑的认识和实践》(《中小学外语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最好方法,是维系课堂教学活动的纽带,是推动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定胜天,只在每事问。”这足以说明问的重要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
1.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这就要求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把眼光集中在优等生身上,还要考虑中等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所以我在设计问题时,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着眼于突出教材的重点,问疑的层次,学生的可能反馈等都要有所考虑。
2.围绕课题进行提问
课题是文本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作用。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地挖掘,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围绕课题就可以提出: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围绕“飞”“夺”二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夺取泸定桥的?几个问题可以说涵括了本课的目标、任务。既好操作,又省时省力。
3.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
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般是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而制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特别要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围绕教学重难点,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
4.课堂提问难易适度,目的明确,吸引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回答来掌握所学知识。设计的问题要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引导学生全体参与讨论,不能太深奥,太空泛,以跳起来可以摘到果实为基准,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这样设计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太难,将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产生畏难情绪;问题太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也就达不到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目的。
5.设计的问题要适量
问题设计要少而精,设计的问题,要防止浅、玄、碎、杂,避免过分简单、深奥、琐碎和杂乱,要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在具体做法上可适当提炼问题的精度,力争做到一问多能。用恰当的问题取得最好的效果。
6.设疑结尾
在一堂课接近结束时,教师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的设计应让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课文意思。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所授的内容,更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们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學习做好准备。
二、课堂提问的要求
1.要指令明确,留有余地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停顿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回答。到底停顿多长时间较合适呢?这要随问题的难度、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和已形成的学生能力结构中思维敏捷程度而定。通常对比较简单的铺垫性、过渡性的问题,或为了考查学生对某个问题熟练程度和反应速度的,停顿时间可以短些;对比较关键的问题或为了巩固复习而提出的问题,停顿的时间可稍长一些;对较重要的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思考较长一段时间后再叫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有时教师还可再等待一定时间,让学生的答案在大家脑子里回旋一下,然后再指定学生补充和评价,或转入新的问题。
2.要启迪思维,正面诱导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切忌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的,要耐心诱导,启发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切不要厉声指责,讽刺挖苦,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信心。
3.要时机得当,形式多样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问,引导学生在掌握关键知识上多动脑筋。一般说来,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疑难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或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提问。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既可以是直问直答,也可以是层层递进;既可以是定向提问,也可以是多角度回答,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如果什么时候都是一种提问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变通性和发散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总是要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动脑筋回答问题的机会,能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也就是说,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准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
三、课堂提问的评价
教师应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问题答案给予评价和总结。学生作出的正确回答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教师的肯定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提问本身还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的消化。然而对回答不对或不全对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及时调整、给予适当的引导暗示、帮助,以达到改正学生错误的效果。如果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知而不敢答了。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 篇7
一、注意提问的功能
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充分考虑提问的功能,合理设计提问,千万不可为了问而问。
1. 利用提问复习旧知
通常教师在上课前要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作答,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2. 利用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巧设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新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利用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习过课文之后,教师对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设计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学生在学习某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设计提问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回答就能够对本课的前言部分加深印象,在课堂上就能够将这部分背诵出来。
4. 利用提问进行真实交际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用来让人们交流思想的。在学习了“What’s your name? My name’s…”句型之后,教师让学生直接询问彼此的姓名,互致问候,学以致用,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 激发兴趣原则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
2. 科学性原则
朱熹说过: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即兴式的。在授课前,应认真备课,把握知识要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语言规律和文化习俗,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
3. 启发思维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万不可不着边际地为提问而提问。
4. 难易适度原则
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道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 启而不发的局面。
5. 适时性原则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说教师要善于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课堂教学的帷幕刚一揭开,教师就必须创设意境, 适时提问。这种提问既有对以前学过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又有对新授知识的启发与引导。提问的最好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与“悱”之时,这时提问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
6. 鼓励性原则
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结束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对问题的答案作出明确的结论。对回答困难者,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给予提示帮助; 对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教师应加以纠正和补充; 对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或回答完全错误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安慰、鼓励,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更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对回答正确的,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 对有创见者, 教师更应该大加鼓励。
三、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1. 导入新课时提问
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
例如,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的一种障碍,为新语言的教学创造条件。
2. 过渡处提问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 “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3. 突出重点时提问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所谓重点,一般地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重点。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
4. 化解难点时提问
备课时,除确定教学重点外,教师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 语调上,有的在语法上,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小学英语有效提问 篇8
问题在教学中是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师生间的交流, 加强学生的思想, 因此, 问题可以用于教学中的互动技巧。问题可以“提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把原有的已获得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习得学习的最高水平, 以此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二、课堂提问的意义
每一个课堂提问的问题都会有与之相联系的知识, 通过教师对问题的提出、解释使学生理解问题要说明的知识。在课堂中, 提问的使用有许多的目的性, 通过了解教师的目的性就可以扩大他们使用提问的指导性。
1.提问可以再课堂上完成各种教学目标。
2.积极的提问会提高学生的成绩。
3.运用提问可以使学生之间互动影响, 使学生更积极地共同参与。
4.使用提问可以鼓励学生思考, 建构自己的学习结构, 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
5.鼓励学生主动问问题。
三、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提问的要点
适合教学目标的问题构成是很重要的, 但是提问过程更重要。作为一个提问者, 教师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设计好的问题, 而且也依赖于教师的提问方式。问题的词法和句法对于问题的最终质量是很重要的, 当教师给学生提问时, 假设学生能理解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 最要的是老师需要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提出的问题。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清晰的、具体的、准确的, 教师就能够肯定地回答上面的顾虑。当然老师也需要仔细地选择提问时的措词。词的组织形式。当教师在考虑问题的句法是, 需要着重考虑一下三点:
1.这个问题的语法正确吗?当教师没有预先考虑好就提出问题时, 教师所提的问题可能是不完整的, 也有可能运用了连续过长的词组, 或者主谓不一致。
2.该问题是否只关注了唯一的议题;也就是说, 它是否只有一个目的?问一个双重目的的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问题所关注的内容, 以及在提问前没有花时间来构思一个清晰的问题。要求对一个问题给出一个以上的答案, 这样的问法是一个普遍的错误。
Teacher: Can you tell me 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accident ?Do you think his active is right?
Student: Er...I think ...
当老师提出该问题后, 学生应该回答哪个问题, 造成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应该关注什么内容。
3.最后, 问题的主干是否完整?它提供给了学生足够的上下文知识来给予准确的回答吗?在提问之前先用陈述句说明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这能够使问题更短, 更容易理解。所以, 如果先陈述初始的背景, 然后再提出问题, 学生就会有更多的背景知识来组织答案。
四、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几种有效提问方式
1.暗示。当给出的答案教师不满意时, 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 目的是引到学生给出老师需要的答案, 根据课堂观察给出暗示可以如下:
Te a c h e r : C a n y o u t e l l m e t h e d i f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helicopter and a plane?
Student: First, the helicopter is very small.
Teacher: Helicopters can be quite big and small; also theplane can be small.So it is not the size problem, not a sizething, ok? So try something else.
2.探查。在一个学生给出了一个答案后, 教师可以用探查来推动该学生的思维进入问题回答过程, 也就是修正该答案。探查可以用在不正确或是不完整的回答之后, 也可以用在教师希望进行解释或推理的正确答案之后。如果带着对学生答案的真正兴趣来探查方法, 可以使他们在扩展思维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不正确的答案下, 教师可能希望探查答案背后的思维过程, 尤其是当问题高于简单的回忆或知识层面时。探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够帮助教师进行修正。探查可能是, “can you tell me how do you get the answer?"
当某个回答不正确或很模糊的时候, 教师首先想做的可能就是进行澄清性的探查。其主要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以一种消除困惑和建立自信的方式来思考自己的答案。标准的澄清性问题的包括:“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What'syour mean?" 有的时候, 某个学生的答案可能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是可能会太宽泛或一般化。
五、结语
课堂提问时一个动态的、不固定的过程。在提出以及回答关键性问题的过程中, 其他的问题也会产生。教师和学生都能提出一些新问题来澄清或扩展理解。通过提出和回答新问题, 学生能够扩展学习的范围。毋庸置疑, 优质问题的提出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 一些经过仔细思索的关键性问题, 能够使课堂关注课程的核心内容, 并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更高的水平。
摘要: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有技巧的思维者, 激活学生的兴趣。有技巧的提问可以使提问变得更有效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 相反的, 当提问的措词或使用不正确, 问题就会起到反作用降低学习者的学习, 甚至减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提问,价值提问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君.浅析初中英语有效提问方式[J].神州, 2011, (2) :51.
[2]苗承萍.高效课堂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 , 2014, (10) :131-131.
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点滴 篇9
那么, 在英语教学中, 怎样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综合广大同仁的探索经验及本人的实践尝试, 笔者认为必须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 (一) 问什么? (即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及怎样设计问题) ; (二) 怎样问? (即怎样使精心设计的问题在提问中得到有效实施) 。因此,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 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关于问题设计
(一) 问题设计要有目标意识。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 总是要实现教学预期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的, 所以, 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 要体现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精心设计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
(二) 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是行为的先导, 趣味是英语有效教学、尤其是课堂提问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基础, 所以设置课堂提问必须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激活起来, 产生一种类似干柴烈火接触, 一点就着、一触即发的效应来。
(三) 问题设计要有区分度。
由于学生群体中总有好、中、差之分, 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 更要备学生, 选“对象”, 也就是说问题设计要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 选择确定不同的提问对象。课堂提问设计既要做到难点明确, 重点突出, 又要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所谓层次性, 是指:一是问题不能一次性全部展现给学生, 要按照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地提问;二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 如提问较差的学生用展示型问题, 提问中等生较深层的用参阅型问题, 提问优等生用概括、评价、发挥性的评估型问题。所谓针对性, 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问题设计要针对教材;二是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现阶段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归纳起来说, 就是要使问题设计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 更有针对性, 从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落实。
(四) 问题设计要遵循认知规律。
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设计注重先后顺序的问题。我们知道,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它是人由表及里, 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 设计课堂提问的顺序有时甚至比问题的类型及内容本身更值得关注。
二、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在经历充分备课, 设计好“问什么”的情况下, 怎样进行课堂发问呢?
(一) 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
提问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 这不仅是英语课堂必须的, 也是所有科目的课堂教学共同的要求。提问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 要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 尽量不要把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 教师要用恰当的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即将提出的问题, 尽量避免重复的表达, 要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去。
(二) 处理好因人施问。
教学要因材施教, 提问中要因人而异, 因人施问。正如前文所说, 问题设计要有区分度, 提问过程中就更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 从学生需要出发, 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 实施差异教学, 比如, 提问中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 对中等生逐步“升级”, 对后进生适当“降级”。教师提问后, 要善于察言观色, 根据课堂的实施状况和学生的表情反应, 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 这样的提问会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 把握提问的时机。
提问的时机很重要, 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提问时机得当,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说来,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把握好讲授前的复习提问、过渡提问, 讲授中的突出重点的提问及化解难点的提问, 将要结束时的归纳总结提问、应用性提问等, 如果这些提问能相互配合, 应用得法, 定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 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 注意发问的方式。
提问中, 启发诱导是关键。教师发问时, 要面向全体, 最好先向全体学生发问, 让全体同学思考一定时间之后, 再指定某个或某些同学作答, 这样能使全班同学都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 实现预期的效果。当然, 提问的几率和频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均等, 不能厚此薄彼。
(五) 留足充分的思考时间。
许多教师提出问题后, 常常因课堂时间关系急于找学生回答, 其实此法并不一定可取。建议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要有必要的等待, 等待的时间要与问题的难度相匹配。研究表明, 当教师给予的等待时间从1秒增加到3至5秒时, 课堂会出现许多积极而有意义的变化, 学生给出的答案会更详细, 更全面, 会提出更多的问题, 成就感会明显地增强。这里需要强调一点, 思考和等待也不是说时间越长越好, 应以适度为宜。
(六) 及时作出评价。
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提问“三式” 篇10
一、利用类比式提问———化抽象为形象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对于形象的事物, 他们是比较容易感知与理解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借助一些形象化的事物来设计提问, 这样的提问就能够有效地把一些抽象的体育问题形象化, 从而引发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 在教学“立定跳远”一课时, 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一个教学重点, 我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青蛙跳荷叶的录像。当学生观看完这一段录像以后, 我这样提问:“同学们, 青蛙为什么能够跳得这么远, 它们在跳的时候有什么秘诀吗?”学生们通过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青蛙的后腿力气特别大, 在跳的那一刹那有很强的爆发力, 所以跳得很远。”这时, 我又给学生播放了运动员比赛中立定跳远的一段视频。学生观看完以后, 我再一次进行追问:“同学们, 运动员的立定跳远和青蛙的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运动员要怎么样才能跳得远?”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纷纷开始议论起来, 在对比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立定跳远的动作特征。
以上案例中, 教师利用了类比提问, 有效地把抽象的体育知识形象化了, 这样, 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聚焦式提问———化零散为集中
现在, 很多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总是随便发问, 一堂课下来有很多的问题。这么多零散的问题有时候反而会影响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要聚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这样, 才能引导小学生进行高效的体育学习。
第一, 教师要善于基于教学重点提问。如果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不是基于教学重点的, 那肯定不能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体育学习。因此, 基于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 才能让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前滚翻”这一教学内容时, 为使学生掌握该课的教学重点———前滚翻动作要领, 他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 假如我们要把一个篮球和一只箱子用力向前推, 哪个比较容易滚动?”这个问题因为紧扣教学的重点, 学生立刻明确了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是要把自己的身体尽量缩成一个球形, 这样才能滚得远。如此, 学生自然就能够有效地掌握本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了。
第二, 教师要善于基于教学难点提问。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 一些体育知识有时候一时不能够被学生一下子理解与掌握, 这样, 就形成了教学难点。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要善于基于教学难点提问, 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体育学习。还是以“前滚翻”这一课的教学为例, 很多学生在进行“前滚翻”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经常把前胸部分露在外面, 这样他们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前滚翻”动作。究其主要原因, 是小学生不能理解“前滚翻”时最为重要的是要尽可能地把身体缩拢, 形成一个球体。此时, 教师这样提问:“同学们, 你们觉得和纸箱相比, 篮球能够滚得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比较会发现篮球在滚动时是因为和地面的接触点很少。这时, 再引导学生理解做“前滚翻”动作时也应该减少身体与地面的接触点, 这样就能够减少摩擦力。理解这一点, 学生就能够有效地掌握“前滚翻”动作了。
三、利用启思式提问———化点状为线状
小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总是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教师设计的提问也应该由易到难, 这样才能把学生点状的体育学习整合成线形的具有一定层次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启思式的课堂提问。
例如, 在教学“足球”相关内容时, 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同学们, 一场足球赛有几支队参加?每支队各多少人?场上有几名裁判?”对于这一个问题, 很多学生都能够很简单地回答出来。接着, 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足球赛的视频, 然后提问:“在一支球队中, 运动员是怎么分工的?”学生说:“足球队中有前锋、中场、后卫和守门员。”当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了认识以后, 教师再提问:“什么是定位球、点球、角球?”这三个问题是基于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来设计的, 通过有效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体育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篇11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数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54-01
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为保证数学课堂提问的效力,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入1/4+1/3后提问,1/4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有的答:“分子都是1”。顯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高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怎样才能直接相加?你有什么办法使分数单位相同吗?以上一步一步设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并能顺利准确地概括出异分母加减法的法则。
二、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到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总结了全课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抢答题:小明今年12岁,却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深,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三、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可称为迁移法,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提问策略之一。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由于学生广泛掌握了长、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了用割补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策略,所以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解决问题。
1、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3、动手测量数据,填写操作实验报告,找出求一个三角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在运用迁移法提问时,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渗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迁移类推作好充分的铺路搭桥的准备工作,沟通所搭的路与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路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策略经验。
四、要善于用提问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皮亚杰说过:“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身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亲身经历了一个分析比较、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这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巧妙的提问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是我们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学生们用小棒摆作品的主题图,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经验产生也想摆一摆的愿望。然后提出一些问题:
1、你们会摆这么多作品吗?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此处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为学生学习新知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2、你所摆出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算式表示。
3、如果继续摆下去,摆100个图案,所列的加法算式会怎么样?
这个例子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经历了由特例进行探索、归纳、猜想的积极思维过程,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由教师引出乘法。这样学生可以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既让学生感悟到了乘法和加法的内在联系,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五 、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1)你想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2)转化后的图形和圆形有什么关系?(3)怎么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圆的的面积的推导方法,又培养了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初探 篇12
1. 以科学性为准, 细致谋划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科学地进行发问.如: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 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 环环相扣, 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 又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在重难点处精心设计问题, 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 弄清楚每一个问题要解决什么, 达到什么, 安排好提问顺序, 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只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同时, 无效低效的课堂, 老师不太注重提问的比例, 学生学习气氛不易调动, 提问次数过多过碎, 则易引起学生注意的无意转移外, 在讲解问题时, 更多的的是将数学的结论抛出来, 追究答案的对与错, 诸如像“对不对?”“好不好?”这类教学组织或教学调节性的问题.这种提问毫无思维含金量, 提高只是一种过程, 一种形式, 缺乏有机的组织性, 更谈不上科学性, 问题设计没有精心组织, 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 就这样含糊地进入课堂, 自然使得数学课堂变得低效, 没有生气活力.
2. 以启智为主, 把握时机
孔子《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 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要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 能将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 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 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 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可将其分解,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 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形成一定坡度,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层层推进, 导引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要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提问.一般情况下, 学生在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意识中的矛盾激化、思维囿于狭窄范围、受原先经验影响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注意力涣散的时候, 即为提问的时机.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 一味地问个不停, 其结果将适得其反.
3. 以变化技巧为法, 灵活多变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数学老师在这方面应有更高的造诣首先,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 过多小的问题会变得繁杂而且乱, 小学生因为其认知把握能力较低, 教者越是想面面俱到, 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学生们往往如坠云里雾里,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不能认识关键问题的重要所在, 因为面对相同的问题情景, 提出的问题不同, 教学效果亦会有差异.
其次, 提问的形式要多样, 可以是教师问学生答, 也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 还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 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 都能促进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 开展积极的思考或曲径通幽, 或追问, 或反问, 以不同的方式启发激励学生去思考问题, 改变原来叙述的方式, 巧设提问的角度, 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大脑, 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表象.
第三, 难度控制要适度合理.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 要面向全体.不仅要提问优等生, 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困生, 做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教师提出问题后, 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讨论, 给每个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改变由优等生“大包大揽”“一包到底”的局面, 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4. 以情境为先, 创设情境
新课标教材非常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 把原先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融入鲜活的情境内容, 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深化学生的思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提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此可见, “创设情境”的必要性.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 加强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小数乘法”这一课的导入部分, 王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王老师新买了一套房子, 需装修, 想请同学们算一算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们愿意帮忙吗?……”又如, 把枯燥的计算放入参观奶牛场的情境中等.
5. 以民主为重, 营造和谐
交流和谐的教学环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促进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 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不能讽刺挖苦或者是嗤之以鼻, 以恶劣的态度去伤害孩子学习的热情, 应积极地鼓励学生爱问、乐问、敢问, 通过平等的对话来巧妙地点拨, 鼓励孩子, 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思考问题, 获得发展.对学生来说, 过分的情绪压抑, 紧张的师生关系, 单调的学习过程, 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爱好的抑制, 情绪低下, 在消极的学习状态中练习, 甚至发展为厌恶, 都不利于知识接受, 有效教学何从谈起
【小学英语有效提问】推荐阅读: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06-23
英语课堂有效提问08-03
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论文07-15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初探08-30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研究09-01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计划09-22
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07-18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10-27
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技能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