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策略(通用9篇)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策略 篇1
国培计划(2012)云南省小学数学农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研修项目培训作业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策略
毕汉丽 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元马小学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这改革的大潮中,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离学生越来越近了,离生活越来越近了,课堂越来越有生机了。然而,在欣喜之余,我也存在着许多的困惑,既有对教学的困惑,也有对改革的困惑。如何应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障课改顺利前行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障教与学的有效性
1、教的有效性。
指的是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益,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诸如当前的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应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用,而不是为了追求这一形式而运用。因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2、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学习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一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里所说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做作出来的,做作出来的积极性是被动的、应付式的,他不是学习者真实学习情感的流露。只有真正发自于学习者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学习。
二是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过程。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学习者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体验过程,学习者只有在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中,才能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脉络,才能体味到学习的三味,才能把知识一点一滴地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那些蜻蜓点水式地学习的人,是很难把握所要学习知识的核心的。
三是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首要。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点对点的学习,而是借助对某一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的学习,以期达到对点所在面上所有内容的全面把握,这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仅仅把学习的内容作为学习重点,更要把学会学习的方法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习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抓实基础,促进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一直在回避传统教学中的“双基”问题,好像只要一谈到“双基”就不是新课改了,把传统教学中的“双基”训练与新课改对立起来。可以说这是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曲解,正是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读,形成了一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漂浮现象,不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没有形成。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不是对原有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应是在保持传统教学中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只有这样,进行的改革才会有根,才会基础,才能脚踏实地。因而,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不应忘记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时的合作、探究只能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式而已,更何况,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无法实现的。
为此,今后的教学中,应把“双基”训练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双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注重运用,有效地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
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应成为我们教学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原有的教材与生活实际也有联系,但相对来说,那种联系是间接,或很牵强的,甚至是造作的。同时,原有教材在知识运用时,大量出现的都是封闭式的练习内容,模式化的思维方式。这时的运用,与其说是运用,还不如说是在进行简单化的训练,它只单纯地考虑到了如何达成数学学科学习的需要,没有考虑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数学学习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这种枯燥的运用,时间一长,不仅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也割裂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
四、综合发展,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从一些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来看,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的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关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可能很多人会说,我这没有错呀,但如果你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未免过于偏颇了。数学教学不应只关注到学生眼前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几个知识点,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而是要把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要授“渔”,而不是授“鱼”。
因而,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这不仅能提升现有的学习效果,也能为他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把关注学生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顺利成长。
以上谈的仅仅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相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只有我们静下心来,力戒浮躁,真正为学生着想,我们就一定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策略 篇2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特征
1.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指引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和手段。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要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个是指方法和手段, 即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运用的教学工具。
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有如下特征: (1) 学生能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明确目标,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怎么做。 (2) 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 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 (3) 学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调整。学生能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想一想, 能够进行反思。 (4)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因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学生特别期望能得到教师的帮助。 (5) 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激励。
2.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数学的角度讲, 我们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 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特别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组织策略
教师应该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组织策略首先要研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我们将目标分为两个层次, 基本目标和弹性目标。弹性目标应该抓住本节课的最有难点的一条或两条。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 把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变成师生共同交往的过程。
(二) 备课策略
目前备课、教案的写作方法都需要改变。现在的教案, 基本来源于苏联凯洛夫的课堂教学环节, 主要讲授, 是从老师讲的角度来设计的。新课程标准中, 明确强调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 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因此, 备课要考虑怎么组织活动, 要从怎么讲过渡到怎么组织活动。
提倡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反思的基础是课堂的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反思, 在反思的基础上作记录, 记录的目的是积累资料, 同时思考怎样能更好的教学。这就是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
(三) 上课策略
上课策略主要包括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建构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和运用现代技术的策略。
教师运用语言的策略。主要包括教师怎样讲, 一个是教师怎么问, 即讲授的策略和提问的策略。对于讲授的策略, 我们提出讲授要“精、准、活、趣”。要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 同时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 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创意和困难。在这个基础上, 教师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精、准”, 这才是有效的教学。这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教师讲学生练”的模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发展了思维。提问的策略, 我们认为提问是课堂的骨架。那么是小步提问还是大步提问好呢?有一个研究发现, 我国的老师比较喜欢小步提问, 美国的老师比较喜欢大步提问。如果只有大步提问没有小步提问也是不行的, 应该把二者有机结合。怎样提问实际上反映了怎样引导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的策略。第一, 组织讨论的策略。讨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怎么组织讨论, 我们觉得有效的讨论应该包括这样几个要素:有效的组织形式;有趣的研究问题;具体的工作任务。第二, 激发学生思考的策略。这种策略就是指“思考的教学”。主要是指将思考教学溶入其他活动中, 在数学教学中, 进行一些思考训练。这样的训练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将思考训练作为一个课程内容来教;如西师版小数第四册中的探索规律;另外一种是将思考教学溶入其他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如解决问题的教学。第三, 布置作业的策略。我们把作业分为及时作业和长期作业。在“动手做”活动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经历了研究的过程, 学会了探索的方法, 也有利于学生开展合作交流。
建构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教学环境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第一是思考的环境, 也就是一节课的思考度;第二是情感环境, 学生是否兴奋;第三是人际关系环境。建构教学环境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另外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通过教师的语言, 使学生敢思、善思。
运用现代技术的策略:现代信息教育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恰当运用现代技术可促进有效教学。
(四) 评估策略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52-01
课堂教学的导入很重要,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引人入胜。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一、结合教师语言进行生活化导入
结合教师语言进行生活化导人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之一。这种导入方法易于实施,仅仅需要教师的语言描述就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我经常采取这种导人方法,取得了理想的课堂导人效果。例如,在执教《长城》一课的时候,一开始我就问道:“同学们,你们以前听说过长城吗?”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听说过。”听到大家如此回答,我接着说道:“是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听到或者看到关于长城的相关资料。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过长城,但是长城在我们心目中的伟大印象是难以磨灭的。那么,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长城的呢?”听到这样的提问,同学们接二连三地踊跃回答着问题。在描述长城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总是充满着自豪的笑容。丽此时课堂导入也起到了目标性的效果,我说道:“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长城在我们的心目当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长城》,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长城的。”由于受到之前生活化课堂导入的影响,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人们常说医生的功夫在临床,教师的功夫在课堂。一堂好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然而,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却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就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必须了解学生。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教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时,他只是说,“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大家想好后,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几分钟后,学生写出来的话便有饱经风霜的意思了。短短一则案例,便可知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确确实实学到了知识,既高效又简洁,学生不喜欢才怪!
三、制定目标,增加实效
要确定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目标必须进行课前诊测,而课前诊测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诊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状况,从而更准确地确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那么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课前诊测制定课堂目标呢?我认为应在“育主动发展的人”的教学价值观的引领下,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材文本和学生状况进行整体的设计。才能使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前的诊测首先要考虑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的根本,课堂教学的目标要具体分析学生原有知识学习的起点(前在状态)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潜在状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确定每节课的具体课时目标,目标必须要与学生的学力水平相匹配,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生的最佳发展区。课前的诊测除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外,还要考虑同一学科,不同的课题,其教学目标也应有所侧重。因为不同的课题,其知识及能力的构成方式不同,学生在探究这些知识时,需要投入的思维方式的重点不同,所以应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趋向,侧重在三个维度的某些方面或某几个方面予以加强,以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依据学生和课题来制定学习目标,才能更好的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赋予语文课堂生命,让整节课生机勃勃,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阵地。
四、运用名言警句式课堂导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名言警旬用语精炼,句式简练,凝结了人类的智慧。名言警句大都有警示与提点的含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运用名言警句式课堂导入,以有效启发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认识。学生们对于一些熟知的名言警句一般都能背诵,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熟悉的内容都比较有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名言警句式课堂导入时,一定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丰富感情、发展思想、提升感知、发散思维。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晨读》一文时,可以先将“为中华崛起,为中华人民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这句名言写在黑板上,继而顺利引入课文的讲解,通过周恩来经历的讲述,使学生感悟周恩来的爱国和伟大,进而使学生意识到好好学习的必要性,进而珍惜学习时间,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学习目标。也由此可见,名言警句式课堂导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意愿,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提供了动力支持。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根据它受教的群体特点的不同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所针对,而不是千篇一律地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就能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教育的挑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62.
[2] 陈元元.浅析提升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篇4
【内容摘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成为大家讨论、关注、实践的热点,而读书,讨论,练习和媒体的科学综合利用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阅读 讨论 练习媒体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都在努力地实践着,探索着,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使得主导与主体,预设与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老师的能力水平不同,理解角度不同,致使对理论、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颇。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泛语文”活动和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下课后,认真反思一下,课堂缺少了语文味,感觉到学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语文效率低下问题十分明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的重视。为此苏教版小语专家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主张,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都是对有效语文课堂的诠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相当广泛的,笔者单从阅读方法有效性这一层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读”的有效性
“读”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绝大多数情况,只要学生能阅读,都应该是有效的,只是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值得思考。特别是小学生当阅历不够丰富,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目的不够明确,阅读方法没有掌握,再加上老师仅仅把读当作是一种手段来运用,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教学的效率往往是不高的。怎样做才能提高读的效率呢?就一篇课文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强化初读
初读是学习一篇文章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独立体验文章的阶段,是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部分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己提出问题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能作为形式走过场,必须给足学生的时间,认真落实,没有三至五遍的认真阅读,学生是不可能对文章有较好的整体把握的,理解水平低的学生更是如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我们的一些老师,为了追求课的完整,为了达到自己的预定目的,拼命地赶课,缩短了初读的时间,结果是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就不能落实到位,只能以老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致使课堂陷入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泥潭。
2、重视精读
《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体要求。”这里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的,所以,有了充分的初读,精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牵一发动全身就成为可能,精读的目的也才能达到。
(1)把握“基调”,从读好每一句话做起
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朗读时能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基调,就基本上掌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就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较好的再现出来,达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课文讲的是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两只鸟蛋的事,课文的基调是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萌发了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自然的热爱,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如何读好这句话呢?① 可以引导学生轻读课文提问:“为什么说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小鸟(或小鸡)的孵化过程,老师此时可相机引导学生表达:“一只鸟蛋就是一个生命,一只小鸟;两只鸟蛋就是两个生命,两只小鸟。”所以要爱护每一个鸟蛋。指导朗读“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②想象说话。以“假如现在你就是鸟妈妈,孩子丢了你会怎么样?”为题练习说话。来体会、想象鸟妈妈这会儿怎么“焦急不安”。指导朗读“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③再进行角色朗读。让学生做一回小男孩的“妈妈”,对小男孩说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读出“妈妈”的语气。至此,学生在讨论、想象、说话中理解了句子,读好了句子。
(2)用好朗读的方法
朗读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范读、个别读、齐读、轮读、轻声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多种方法,各种朗读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也要恰当合理,适合文体和教学的需要。这里就范读、个别读、齐读的方法来说明它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策略。
①范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要求对我们的一些老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既然是个性化的阅读,老师就不好范读了。在这里要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学生年级高低、基础优劣、知识多寡、能力大小等各不相同,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地运用范读这一形式。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授之以法”,学生从老师的范读中受到启发、帮助和感染。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是这样对自己说的:“要努力使自己的朗读具有艺术的魅力,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调、节奏、韵律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动听的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学语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前范读,可帮助学生正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分析重点词、句、段时范读,可以使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涵;在学生读得不理想的时候范读,可以使学生在“愤悱”之时及时得到“启发”。特别是低年级,加强范读,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唱读的发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②个别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个别读的机会是很多的。其目的,有时是为了检查学生初读的情况,通过个别读,了解学生生字词的朗读和理解,长句的断句,段落内容的把握,已经理解的内容等情况;有时是为了加深理解,体验感受,切实地品味语言的韵味和情感,再如一年级下册中《两只鸟蛋》第一节的朗读。为了读好这一节,老师可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鸟蛋,分组让学生看一看,模一摸,亲身感受到鸟蛋小小的,白白的,凉凉的,滑滑的(体态语言辅助朗读),一种爱鸟蛋的感情油然而生,你能把这种爱鸟蛋的感情带入文中读出来吗?此时,采取指名个别朗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有时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有时则是组织教学的需要,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③齐读。齐读是经常运用的一种读书形式。它的目的有时是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时是为了激发感情,有时是为了强化记忆,有时则是为了创造气氛等。但低年级朗读教学中齐读的运用必须要慎重,很容易造成学生一字一顿不动脑筋地拖腔拉调等唱读习惯。更有甚者,为齐读而齐读,齐读真的成了一种形式,成了一种无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3、科学评价
科学的评价是能否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保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读得好要表扬,读得不好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敢和自信,表扬他的声音响亮,表扬他某个词读得有味道。在这方面,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为我们作出榜样。他在教《三顾茅庐》卧龙岗景色一段,让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书,结果,这个孩子读得结结巴巴,错了很多字,但孙老师即刻就表扬这个学生,表扬他的声音好听,将来能做播音员,如果能把文中的个别字读对就更好了,保护了孩子的自尊,保护了孩子的读书兴趣。而我们有些老师,在学生读完一段话,一篇文章后,不是找优点,而是找缺点,而且发动全体学生一起来找,找得学生心灰意冷,提不起兴趣。试想,这样的评价怎么能激起学生对朗读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由此可见,评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朗读的兴趣。
二、讨论的有效性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其中的合作、探究在语文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多以小组讨论形式为主。应该说讨论式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的讲授式的学习方式多了一种交流的渠道,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就语文课程而言,更加注重的是感性的学习,注重体验、感悟、理解和应用,因而,语文学科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要注意有效性,不能盲目地滥用,占用有效的教学时间。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不适合应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呢?(1)班级学生数较多的情况下不适合。班级学生基数较大,给老师的指导、分工造成问题,即使操作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容易使小组讨论流于形式,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2)新知识传授的初始阶段不适合。学习新知阶段,要遵循认知规律,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使之处于“愤悱”状态,提高研究问题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此时如果进行小组讨论,则是违反认知规律。
(3)低年级学生不适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多处于感性状态,对于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的认真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是由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如果盲目应用,讨论必然是无效的。
(4)体验、感悟性的问题不适合。如苏教版十册《广玉兰》一课,课文中描写了四种花型的美,每一种花型美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还有像苏教版第六册《赶海》一课,课文中写到了许多赶海的趣事,它们趣在哪里?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我想,这些问题更适合让学生去朗读、品味、理解,而不是去讨论。
那么,什么情况下语文课堂适合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呢?(1)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2)一个问题或一段话可以多元解读的适合讨论。(3)具有教育性、拓展性的问题适合讨论。
从以上方法的选择可以看出,学习方式的选择要尊重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也就是学习方式的选择要超越方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超越方法,这种超越就是要心中真正有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在超越的基础上研究、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才能择善而得其法。
三、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大家知道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为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对于“语文素养”这样一个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从平时的语文教学来看,我们的老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这些要求开始重视,但远远不够。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例如《赶海》一课的第三段,写的是赶海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我们有很多老师只是注重朗读,体验,品味,而忽略对其中语气词“嘿、哩、哎哟(ai’yo)、咦、哦、呢”的教学。这些语气词的使用恰恰烘托了赶海的“趣”,引导学生去掉这些词读读看,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教学时结合学生平时的积累,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语气词,紧接着进行迁移训练。
出示:
(1),怎么这么疼?(2),妈妈,中午吃什么?(3),三年级的同学真棒!(4),我成功了!
再如,教学《三借芭蕉扇》中,孙悟空大战牛魔王一段:“孙悟空请来了猪八戒,叫来了众神。”与“孙悟空叫来了猪八戒,请来了众神。”的比较来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以上只是有效练习设计的两个小例子,教学中,老师只要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深入地挖掘和解读教材,在字、词、句、篇上下功夫,在听、说、读、写上做文章,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语文能力水平。
四、媒体使用的有效性
一段时间老生代的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仍然在当今教坛占有一席之地,拒绝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我想,这里更多的不是拒绝,而是没有习得或没有条件习得。著名小语专家袁浩说得好:“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现代教育技术。在任何一个时代,科学的发展必然要带来一些新的传媒,这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我们要积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
与此相对的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多媒体运用的意识太强,走向了形式化,书本上的大段文字上了幻灯片,还有一些精美的文字变成了粗劣的图片,在学生眼前晃动,代替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体验、理解。实际上,画面只能作为理解语言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丰富语言内涵的全部。台湾小语专家苏兰老师说得好:“别让语言输给画面。”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任何脱离语言感悟、品味的画面欣赏都是肤浅的。更有甚者,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组织学生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看多媒体演示,造成了教学情境的过分晃动,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品味、感悟语言,教学效率低下。这些都是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应当克服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篇5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有重要的帮助。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病,阅读教学方式单一,这就导致小学阅读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除了教授学生字词等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教学生识字认字,而忽视对学生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了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探索和研究新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是学生接触语文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处在一个语文积累的过程当中。学生一边要进行字词的积累,一边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小学阅读教学关键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很讲求技巧,古代韩愈曾经发明“提要钩玄”的读书法;苏轼读书时讲求“八面受敌”,这都是对阅读方法的有效探索。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小学课文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制定有效的阅读方法。并且给学生灌输“阅读有益”的观念,让学生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就可以运用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教师让学生先泛读一遍,然后让几个学生说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泛读学生对课文的故事了解了大概,会有兴趣积极地探索下去。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共点燃了几根火柴?分别是在什么样的场景点燃的?”教师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把文中的答案用笔勾勒出来,并且要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汇做标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对文章做标注是一种很有效的阅读方式。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读一下《凡卡》这篇课文,比较这两篇课文的主人公的命运有何不同之处。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形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勤做读书笔记。通过这些阅读方法,可以逐渐培养起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生活泼好动,在上课的时候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更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将抽象、复杂的内容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为简单、有趣的东西。另外,多媒体技术可以承载更多的信息,并且对学生进行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时也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去展示课文内容,也要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讲授《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这是一篇叶圣陶先生所写的游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金华双龙洞景观的小视频,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讲到孔隙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勾勒出对孔隙描述的话语。教师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张双龙洞外洞洞口孔隙的图片,学生看完以后对孔隙“窄而小”的特点一目了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思维,展示一下“陡峭的华山”和“雄伟的长城”,让学生仿照文中作者的表达对华山和长城进行简短的描述。这样一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组织课外延伸阅读活动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而对于进行课外延展的阅读活动则较少。这样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是一种束缚。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中国古语:开卷有益。尤其是对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语文语感。教师要鼓励学生?M行课外阅读,但是不能完全地和教材相脱离。教师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组织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语文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例如,在讲授《凡卡》这篇课文之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延伸阅读活。契诃夫是著名的作家和短篇小说大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读一下契诃夫其他的短篇小说,并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在讲完凡卡之后,可以让一些学生在台上讲一下契诃夫的其他一些短篇故事,比如《变色龙》《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等等,然后就自己所阅读的短篇小说展开分组讨论,讨论下契诃夫作品的特点。教师在针对学生说的特点写好板书,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契诃夫作品的了解就会更加深刻,并且了解了俄国黑暗的专制主义统治后,对《凡卡》这篇课文的思想内涵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俊.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1.[2]刘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2016.作者简介: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之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已经不适合用来教育新一代的学生,所以,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有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如何使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成功理解教材内容是数学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数学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个人成绩,而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呢?对此,我浅谈一下个人见解:
一、创设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有一颗好奇的心,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教材内容课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圆的认识”第一节课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理解“圆”这个图形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件,在课件中播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圆,例如,“硬币”“钟面”“自行车轮”等常见事物,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圆。用“钟面”引导学生“圆心”的概念,找到圆心确定一条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正圆形。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轮子要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呢?”学生自主思考,将圆形与其他图形相对比,以此得出答案结果,这样贴近生活的教学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实际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把教材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容易在小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只有做到正确地处理,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与和谐,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尊重学生的问题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思维比较分散,容易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也许教师的一个词就可以使学生联想出许多与之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教师不可能预设的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所有的解决方案都要建立在尊重学生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学生受年龄、心理的影响,也许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切合,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运用正确的处理手段,在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又不打击学生对于提问主动性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2.为学生留一些空间
可以想象,如果整堂课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解,那将是多么枯燥的一节课啊,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甚大。所以,给学生留一些想象空间是有必要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留几分钟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讨论,给学生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以缓解数学课枯燥的学习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热烈互动,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一举两得。
三、“渗透式”的教学策略
对于数学这门科目来讲,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数学知识内容可以明显地写在教材中,容易背诵或者记忆,但是,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规律等无形的东西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会学生公式之类的“硬件”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学会方法、规律等,对于小学生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数学,这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参考,只有让学生会“学”数学,才能把数学学好、学精。另外,教师要对教材的知识内容深入挖掘,找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和共通点,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改进,把学数学的方法逐渐渗透进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数学的要领。教师的责任归根到底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所以,提高成绩固然重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懂得会学、巧学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分组合作学习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数学学习成绩,使教学更有效。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有效教学”,是顺应潮流的一种教学手段,把小学数学课程与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通过不断积累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可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宏曼,成继红.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有效教学[J].教育与职业,(33).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篇7
一、确定科学而合理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在课时备课时都会确立一定的教学目标,而且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有所区别。目标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指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两类:即时目标和情感目标。即时目标是指在课堂上就应该达成的知识目标。这种教学目标是考验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如果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那么制定的目标也会更为科学。教师对知识点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新课标的精神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课堂教学从以前的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而逐步向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而变化,教学目标多了一项情感目标,而且要求在每节课上都有所体现。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却忽视了情感目标,使教学只是偏向于知识的传授,这样,对学生的情感目标没有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制定与实施,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负面的影响,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
对于小学生来说,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他们才能在宽松而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把小游戏也引入到课堂上,通过做游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并在适当的时候也加入到学生的游戏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引导作用,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在游戏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遇到问题时师生一起商量解决,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要尊重,以使课堂气氛一直处于和谐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是组织者与引导者,因此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缺一不可。所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学习状态,才能显示教学的效率。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从而让知识的传授更加畅通无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要的还要看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教师恰当的方式能使学生努力参与学习、积极学习。教师在进行互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师生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不是课堂上的强权者,不能认为自己居高临下,而是要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相同的位置上,师生是共同的学习者。二是教师多层次的互动。我们教师面对的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生的层次也是存在的,所以要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学的互动要选择时机,提高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的组织对于教学质量而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监管,给学生一个科学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能让每个学生处于教师的视野范围内,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空间管理上,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要恰当,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给他们指导;学生的座位要安排合理,要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时间管理上,教师要准确把握这有限的40分钟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有效。这样,在空间上与时间上的损耗就大大降低。在问题行为管理上,教师应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发生了应该怎么办,使教学控制在良性的轨道上,从而降低挫折水平。如果发生了预测的情况,则可以运用预案及时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认真钻研教材,加强课堂管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用心研究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篇8
关键词数学发展情境探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逐步渗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对数学有正确的认识,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教与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发现的历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具体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数学教学过程看,教师由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急切心理,往往忽视了在这一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教学内容的不完整,因此需要特别加以重视。另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教师只有持之以恒,通过学生自己不断的学习,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才能慢慢的养成。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的畏难情绪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经常用一些题型新颖的数学习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学生看到新题型后由于紧张而产生的畏难情绪。
在数学课堂的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典型例题的示范引导,通过对例题作深入细致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对数学解题思路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关键字眼,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隐含条件的问题占有相当的比重,有些数学题的部分条件隐含在题目之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后进行总结时,要提醒学生:当以后遇到根据现有的已知条件难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首先想到本题是否有隐含条件,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二、根据数学教学实际,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教学情境是在一定情感氛围中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就是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创设的能促进教学发展的特殊的情境氛围。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一定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发展过程有清楚的了解,也可以看做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模拟对数学知识的二次发现,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研究方法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对于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学习尤其重要,既是数学教学的需要,也是每位教师努力追求的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情境的创设对于教师的导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立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来。当然情境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导课部分,在课堂的其他环节,也可以继续使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保持高涨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师生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三、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教学改革方向。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取适当的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调动起每一位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数学知识能够获得较为真实的亲身体验和探索实践。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然后在小组间进行合作讨论,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又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也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能够与别人和谐共事奠定了一定的能力基础。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合作活动,能够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开放,在课堂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数学操作性活动、研讨性活动等,在同学们积极参加的小组活动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加强,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中对数学知识不断地进行感悟,激发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内在潜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质,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为己任,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数学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使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为祖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策略 篇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一到写作文时就唱“前怕狼,后怕虎,学生最怕星期五”“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样的儿歌。身为人师的我,听到学生这样唱,心里挺悲哀的。反思我们现在的小学作文教学,虽然经历了众多教育专家和无数一线教师的不懈探索与努力,但作文教学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神秘感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学生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因缺乏生活经验使学生习作 “假大空”现象难以杜绝……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过程变得快乐起来,让学生爱上作文呢?这些年来,我以市级课题《放飞童心,快乐作文》为依托,在作文教学领域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下面就浅谈几点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一、打破作文神秘感,让学生认识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作文的一种特殊情感,写起来就会乐此不疲,不再把作文当成是一种负担。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要打破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恐惧感,让学生真正地认识作文。学生害怕写作文,这是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作文跟日常说话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拿起笔写作时,总觉得是在完成一项很神秘、很
特殊的任务。于是感叹作文之难、作文之苦。其实孩子们的生活阅历还是不少的,平常只要有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就滔滔不绝的讲述,兴趣盎然地描绘,手舞足蹈的比划,可一提笔就眉头紧锁,冥思苦想,最终只是寥寥数句,穷于应付。为了打破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恐惧感。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心里怎么想,口里怎么说,笔下就怎样写,只要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写明白,就成了作文,也就是“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在实际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淡化”作文概念。要尽量让学生感觉不出在上作文课,而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如:刚接一个新班,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学生畅所欲言。我说:“你们人太多了,我一下子记不住,大家写下来,让我慢慢看吧!”这节课,学生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作文,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习作。
2、“淡化”作文时间。打破每周五下午固定作文课时间,让作文课与阅读课、班会、纪念日等有机衔接。如:在阅读课上让学生欣赏一组相同主题的文章后,接着写读后感;在母亲节到来时,让学生帮妈妈做一件家务活,接着以《永存一颗感恩的心》为题进行作文,因为学生有亲身体验,有感而发,作文都写得情真意切。
3、以说促写,降低作文难度。在写作训练时,我始终按照先说后写的训练顺序进行,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整理出思路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学生互相补充,我适时穿插点拨,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说兴很浓。在说说笑笑,师生、生生互动中,学生一篇篇独具个性的口头作文已形成。这时,再将“口头”变成“书面”,自然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
4、注重即时作文,捕捉写作时机。如我发试卷时故意把时间拖长,制造出一些悬念,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写在小练笔上。因为学生有亲身感受,所以作文都写得真实生动。
5、帮助学生提炼作文素材。教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作文素材。有一天下午我护送学生过马路,发现王增欣手里拿着一个奥特曼的玩具,我就问她,小女孩怎么玩起了男孩子的玩具,她说是给弟弟买的,因为弟弟捉了三只小山雀,她好不容易劝弟弟把小鸟放了,给弟弟买奥特曼玩具,是她给弟弟的奖励。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作文素材,就让她把这件事写下来。第二天早上,她把写好的作文拿给我看,作文写得特别好,构思新颖,语言清新,充满着浓郁的儿童生活气息。我把这篇作文投给了《语文学习报》编辑部,很快就发表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旦学生的优秀习作得到发表,其意义不仅在于发表作品的这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使全班同学看到希望,受到鼓舞,从而产生了想写作文、写好作文的整体效应。
二、说真话、诉真情,让学生领悟作文真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看看现在的学生作文“胡编乱造”、“假、大、空、抄、背、套”“八股腔”现象严重,读学生的作文,难以觉察到那份可贵的天性。字里行间,你触摸不到纯洁无瑕的童心,搜寻不到天真烂漫的童趣,品读不到娇憨逗人的童话,感受不到纯朴率真的童真。有“真情实感”是对一篇文章内容的起码要求,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是作文获得成功的关键。
我们语文老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一定要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让学生的情感自然地流淌。并且一定要用自己的朴实自然的语言来写,不矫饰,不做作。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写作成为平常事,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文章闪现真、朴、美的光彩。
经过几学期的不懈努力,我班学生对作文不再神秘与恐惧了,渐渐地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初步感受到“快乐作文”带来的人乐趣。这正是“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苟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作文指导过程中要树立大语文观,跳出课堂小圈子,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到广阔的空间中去观察、体验生活,解决学生习作中“无米之炊”的困难,以激发他们对习作的兴趣。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学生作文时
有材料可写了,有词汇可用了,作文时才不会犯愁,慢慢就会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体会到写作的快乐。在积累写作素材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生活。常言道:“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习作教学就应该把根基培植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获取鲜活写作的素材。
1、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好习惯。
学生的生活多姿多彩,可习作时却无话可说。这都是没有养成认真观察,用心感悟的结果。我注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技巧与方法,首先对身边的人和身边发生的事要多看、多听。然后用脑想一想,哪些人你喜欢?哪些人你很讨厌?原因是什么?身边发生的这么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把这些人和事及自己的看法记下来,积累多了,作文时就有事可写了。渐渐地学生就能够从司空见惯的人和事物中,努力找出使自己心动的东西来。
我让学生坚持写《每日看点》,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感悟到的印象最深的人和事用简练的语言记录下来,在每天晨读的前十分钟上台宣读进行交流,此方法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我班学生写的《妈妈的新发型》、《我们的网络教室》《球迷老爸》等公开发表的习作也都是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写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
2、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大自然。
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大自然多姿多彩,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不但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审美意识。利用节假日,我组织或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品味春之绿、夏之泳、秋之果、冬之雪。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对美的感受,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自然触动了笔端。捉知了,河中捞鱼,放牛放羊,喂鸡养鸭……无穷的趣事,多样的劳作,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旦作文需要,便会“文思泉涌”。
我班发表的《春之畅想》《我发现了蜘蛛的秘密》等学生作文,素材都都来源于观察日记。
3、引导学生走进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感受时代的脉搏。我经常带领学生参观高速公路的修建,参观乡镇企业,访问农家婚丧方式的变迁,亲近淳朴的乡风民俗,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4、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为了帮助学生加深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我组织开展了扳手腕比赛、跳绳比赛、智力大比拼、小鬼当家、吹气球比赛、倒走比赛等形式多样活动,开展了《走进春天》《家乡的传说》《漫游古诗园》《春联大观园》《春风中的清明节》《走进三国》 等语文主题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5、引导学生留意家庭生活。
一滴水能映出太阳的光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小的家庭生活中也
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提炼丰富的写作素材。如:留心家里今天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又卖了什么新电器,妈妈又添了什么新衣服等等,来感受社会的进步,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回忆筛选那些发生在家庭里的点点滴滴,体会亲情的珍贵,孝顺父母,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感。我班刘洋同学写的《改门》构思巧妙,选材新颖,作文写他家里三次改大门,由木门改成小铁门,后来又改成大铁门,原因是家里运输工具的改变促使改门,运输工具由小木车变成手扶拖拉机,后来又变成大汽车。作文以小见大,通过大门的变化反映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这个深刻的主题。这篇好作文就收益于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细心观察与感悟。
6、引导学生从日记中挖掘素材。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课外练笔的最佳途径。我要求学生日记一定要真实。我批阅时,对日记中出现的好词佳句,我都用红笔划下来,每天的晨会上,我都让学生上台来读。我还在图书角设立了一个摘录袋,专门装学生的好词佳句,学生可以随时查阅。
2、重视课外阅读,激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积累语言。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写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都说明写作和阅读关系密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夯实人文底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汲取文学营养,领悟写作方法,是写好作文的必由之路。
为了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避免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我对阅
读形式进行了改革,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开发了课外阅读类课材《书海撷珠》,分为五个板块:
一、拓展阅读。根据教材课文内容或一个单元主题,推荐几篇主题相近的文章阅读,如:学习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信”就推荐《上帝的苹果》《天使之吻》《希望之弦》等文章。
二、好书推荐。如:《爱的教育》《雾都孤儿》《英雄人物故事》《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三、民族文化。如:《泼水节的来历》《戏剧中的脸谱》《齐鲁文化名人》《对联史话》。
四、当代文学。如:老舍的《春风》、冰心的《往事》、李雪峰的《没有一颗草不是花朵》。
五、古诗文天地。如《芙蓉楼送辛渐》《程门立雪》《劝学》,此教材内容与六年级课本内容紧密衔接,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或课外阅读,效果很好。
另外,我还让学生一学期买一本文学名著,不能重复,同学之间交换着看。并要求学生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积累好词好段、名言警句,坚持写读书心得。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卡每周交流一次,先在小组内交流,评出最佳的作品,然后用多媒体在全班展示评比,期末进行总决赛,评出“十佳阅读明星”进行表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加强课外阅读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俗话说“熟能生巧”,“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积累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作文训练则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反复进行作文训练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怎样让学生“勤动笔”
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注重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要为作文打好基础,既要把写的训练贯穿于学生生活之中,也要贯穿在阅读教学之中。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作文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了注重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如: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我就让学生用详略得当的方法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让学生仿照用几件小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人;学习了《落花生》,就指导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写自己鈡爱的一种植物;学习了《穷人》就让学生以《西蒙的孩子有了新的家》为题进行想象与续写。这样训练,学生通过及时地练习使写作技法得到内化巩固,趁热打铁,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加强课外练笔。
单靠每周的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让学生坚持写自由作文,让他们把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记下来,并且设置专门的练习本,每周至少写一篇,我每周集中看一次,发现佳作及时在班里阅读并向报刊推荐,学生每学期的自由作文数量都在30篇以上。学生发表的作文《假如我是机器猫》《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春日暖阳《美丽的雪姑娘》都出自学生的课外练笔。学期结束我还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秀的作文、日记、读书心得装订成册,编成一本书,自己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如《小荷》《芳草地》《小溪流》《叶笛》等,放在图书角上互相传阅。每学期评出10本班级优秀作文选并予
以奖励。我还是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张贴在教室“小作家” 专栏里,让学生共同欣赏,定期向校刊《扬帆》和全国各地作文报刊投稿,每学期举行一次作文表彰会,邀请学生家长参加,让学生和家长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我班大半以上学生都有奖项。以上奖项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品尝到了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乐趣,达到了快乐作文的目的。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批改作文是一门艺术,批得过粗,学生以为老师敷衍他,对老师和作文产生抵触心理,如果批得过细,修改的地方太多,学生就觉得自己的作文很差,丧失信心,我们语文老师整天挖山不止,焦头烂额,效果甚微,就是这个道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名家的作品如此,批改小学生的作文更应该宽容,不要求全责备,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欣赏,拿着放大镜努力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自豪感,让学生爱上作文。我采取了多种评改方式,效果较好。
一、坚持面批面改。
学生打草有快有慢,我遇到完成习作的学生便开始面批面改,当面指出作文的优点,委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让他们修改完善。发现共性问题就在全班统一强调。虽然面批面改表面看来耗时费力,但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它具有最大的实效性,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面改时,一般邻座都会围过来看、听,所以面批一篇四个学生听,其实是和四个学生进行了交流,这也就实现了面批效果的最大化。
二、共同批改,激发兴趣。
本学期,我尝试采用了一种由学生、教师共同写话式评语的方法,就是在学生习作后面设置“我的话(自评)”“同学的话(他评)”“老师的话(师评)”三个栏目。一篇习作完成后,自己先写一最得意的地方。然后在小组里传阅,写上讨论后的意见,最后老师再综合批阅。三级批改方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习作的优缺点,作文进步更快。(放课件)
三、用心去写人性化评语,让评语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评语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隧道,是传达教师对学生圣洁无私至爱的平台。精妙的评语给人如沐春风,它不但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明确改进方向,使作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评语更是一门艺术,如果学生每次看到的都是冷冰冰的“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错别字太多”等,对写作怎么不厌烦呢?因此,我在写作文评语时,注意字斟句酌,以鼓励为主,注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评语的实效性和艺术性得到完美结合。
1、多用鼓励性的评语。
一句赞美的话,能温暖一个冬天。“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我在批改时拿着放大镜努力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生动形象的语句,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准确的标点,甚至较之以前工整的字体,我都以饱含激情和希望的评语来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不懈努力。如:“这个词用得多妙呀” 并在旁边画上一个大大的翘起来的大拇指图案,“我相信,只要你肯用功,作文水平一定会像数学一样出色。”等等鼓励性评语.2、巧用幽默性的评语。
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甚至还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令人深思”的效果。例如,对作文喧宾夺主、主次不分的学生,我的评语是:“读你的文章就像吃包子,咬了好几口还吃不到馅儿?”我发现学生抄作文选,就写道:“没想到你的阅读面如此之广,模仿能力如此之强,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并在以假乱真下面加了着重号。结果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幽默评语中改正自己的缺点。
3、多用启发诱导式评语。
小学生,都爱听表扬自己的话,对作文评语也一样。对学生不规范的语言或者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我就用启发性的评语进行适当点拨。如鞠涛在《我学会了游泳》一文中写道:“我开始怎么游也不会游。爸爸就耐心地教了我一个方法,我便按爸爸教的方法游,终于学会了游泳,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去。”我就在这段话旁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学会了游泳。你爸爸真有一手!我也希望学一学,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老师也没找到你爸爸的高招,真让人感到遗憾!”通过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认识文章中的不足,鞠涛看了批语后,马上修改,把爸爸教游泳的方法具体地写了出来。
4、评语注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
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从评语的字里行间体察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所以我在写评语时力求满怀深情,如缕缕春风,点点春雨,渗进学生的心田。评语通常是用红墨水写成的,但仔细想来却应该用心血来写就,教师在这里倾注的心血越多,它往往就越有光彩。我相信如果我们给孩子一片绿叶,他们将会给你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
【小学英语教学有效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08-2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导入策略09-07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05-17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05-26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为策略初探论文10-24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10-26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研究07-21
有效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06-10
探析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09-22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