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共11篇)
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 篇1
高效备课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小学英语的高效备课
通讯地址:山东省蓬莱市北沟中心小学聂爱兰邮编:265601
Email:al_lantian@163.com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以后,小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课堂教学的内容没有变化,但是时间却减少为2-3节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呢?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高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力武器——优质高效的备课。高效备课,不是生搬硬套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教案,也不是简单地照搬教学用书上的课堂思路,而是从全盘意识来考虑,使自己所备的每一节课每一篇教学设计都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这样便可以获得最高的课堂效率。
首先要做到详备教材。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大都是新标准教材。这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按照少年儿童的兴趣和行为特征来设计,以大明和玲玲两个中国儿童为主线,介绍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些趣事。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将小学阶段六册书的内容做到了如指掌,每个知识点在哪一册出现,它与其他几册知识点之间有哪些必然联系,每册书的模块安排有什么理论依据,这都是我们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业务素养。
其次,备好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是统领全局的点睛之笔,因此既要全面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在制定计划之前,要先将一学期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各模块重难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确定具体的课时数和教学方法及重难点的突破,这样制定好的学期计划才更加合理和科学。学期计划确定后,相应的模块教学计划和各模块的重难点便迎刃而解。而学期计划中很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学情分析。学情是我们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一名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哪些学生是轻松可以学会的,而且可以适度增加难度的;哪些是能够学会,但是不属于学有余力的;哪些是能够认真学,但是付出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只要我们是有心人,我们就一定会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样我们所制定的计划会更具有实际意义。有了正确而全面的学情分析,我们对于重难点的解决办法便会因人而异,可以更好地实现分层次教学,我们的学期课时安排会因此而更加合理。
第三,精心设计好每一课的教案。根据学期教学计划,我们每节课还要有详尽完备的课时计划,包括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等,其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重难点的突破要因人而异,根据教师自身的基本业务素质和学生的学情来确定,只要教师认为效果好,学生乐于接受,便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课时计划完成后,每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便是关系我们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我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做的︰先不参考任何教学用书或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设计出这节课的所有环节,并详细计划好每个环节所需时间,这是第一次备课;再观看教学参考的DVD,边看边做笔记,重点记录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和对自己的第一次备课最有启发的地方。另外从网络上下载一至两篇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教案,这是第二次备课;将前两次备课的结果综合到一起进行比较,根据自身风格和学生特点再次备课,此为第三次备课。经过三次备课后,教师已经对这篇课时教案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体会和分析,有时还会因为备课的次数增多和思维的开阔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出现更多的亮点和升华。这种备课方式表面看来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实际上由于备课时间和次数的增加,同时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细化,而且将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都考虑在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
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有备而来,避免了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使课时教学的目标能够比较圆满地实现,所以从实际上来说是节约了时间,使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更加和谐高效,也使学生产生更多思维火花的碰撞。
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有很多,而对我来说,高效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法宝。有了它,我的英语教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效率。我衷心希望能和所有的英语教师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踏上《新标准》的成功之旅!
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 篇2
如果我仍然要按照既定的教案进行教学, 也是可以的。因为,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习惯于把教辅书的作用定位为提供配套练习和课后复习的一种补充。学生对语文一向缺乏有效的预习, 即使预习, 也只是粗略浏览课文, 极少充分利用教辅书做深入思考, 带着疑问进课堂。然而, 如果学生已经占有相关信息, 教师还在课堂上煞有介事地启发引导得出一个他们翻开书就有的答案, 不仅对教师是一种讽刺, 也是对宝贵的课堂时间的极大浪费。这样的备课必然是失败的。如果要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就必然要考虑备课的针对性。
所谓备课的针对性, 包括了学生、教材、教法三个维度的内容。一般情况下, 学生、教材两个维度主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及单篇教材的目标要求, 但仅仅如此显然是不够的, 要使备课真正实现有效、高效, 还需要做到如下两点。
一、有效备课应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占有的学习资源
当一些原本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由于学生已占有资料而不需要讲解时, 教师应该在备课中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学会有效学习的方法。
学生的教辅书一般都会附有教材讲解, 其中包括课文的结构图、课文的重难点、相关拓展等内容, 拥有这样一本教辅书, 就等于有了半个教师。在失去资料优势的情况下, 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必然要有所调整, 不宜再把课文内容的讲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 而应把教会学生对占有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教会学生思考, 进而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辨析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以《药》为例, 教辅书列出了如下图解:
教师不妨就此图表提出如下问题:
1.你是否认可图表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还有没有更好的表述?
2.图表认为华家的故事揭示了“群众愚昧麻木”的主题, 华家不过几口人, 怎么能代表群众?鲁迅此文是否有小头戴大帽之嫌?
3.小说的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集中、激烈之处, 第三节“茶客谈药”冲突何在?
4.夏家的故事揭示了“革命者寂寞悲哀”, 小说的哪些内容体现了这个主题?
对第一个问题, 经过讨论, 学生们把教辅书上给出的现成结构图作了这样的修改:明线情节概括为“买药——吃药——谈‘药’——人血药效 (无) ”, 暗线情节分别概括为“被杀——被吃——被误解——牺牲意义 (少) ”。修改理由是教辅书的概括优点在于通过“上坟”体现出情节结构中双线由交织到交融的变化, 但“华大妈上坟”不能与前面的“买药、吃药、谈药”构成相互照应的整体, 与由双线推导出的主题的关联也不够鲜明, 而修改后情节线索更加清晰, 结局部分的“无”和“少”与主题的“愚昧”“寂寞”联系得更为紧凑。
而后面的三个问题, 则可以以第三小节内容为赏析重点, 串联起第一、第四小节的内容, 得出如下板书:
以理解双线结构的设计与主题之间的关联作为授课的重点, 把标题的作用、环境描写的赏析等内容结合现代文阅读答题训练作为练习处理, 在有限的课时内能 做到一课一得、重点突出。学生有了讨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真正得到了思维的训练。正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 盖在善于引导启迪, 使学生自奋其力, 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 学生默默聆受。”
二、有效备课应考虑单篇教材在整册乃至整套教材中的作用
当同类篇目的教学目标重叠不需要反复讲解时, 教师应根据内容调整教学目标的侧重点, 做到教学目标交叉互补, 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
如高中第四册的一、二单元是小说单元, 教师可以根据八篇课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小说单元的教学目标分解在各个篇目当中, 使每篇内容的讲授能适当取舍, 突出特色。示例如下:
如此安排, 比起眉毛胡子一把抓来, 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教学效果会更好。
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备课课堂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08-02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做好充分准备,英语教学也是如此。虽然近几年来,在一些较发达城市,从一年级实施英语教学的做法逐渐普及,但至今,在教育的大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处于它的“婴幼儿期”,相关的教材、教参等教学资源仍然处于摸索阶段。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备课——极大地考验我们的智慧和能力。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可以从课标、教材、教参、教具和学生多个方面考虑,从初次备课到二次备课等多个角度思考,确实备好每一堂英语课,真正开展好课堂教学活动,使备课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以教参为辅,让备课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教材是课程的主体,是教师备课的基本依据。而教材首先是课标的充实和展开,是课标要求的实体反映,因此,备课应以课标为指导,再进一步解读教材。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不忘教参的辅助作用。
1.整体把握,总体备课
英语课标中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做了全面的描述,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等。因此,备课时也要有总体意识。备课不是一节课一节地备,首先应该通读教材,对其有整体性的了解。
2.总体分析,灵活处理
在总体把握的情况下,针对英语学科的具体情况,应该再细化分析到每个module,每个unit,每个activity。众所周知,教材的编写、教参的撰写主要是面向全体的,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小学英语教材还同时处于不断地修改中,教参也并不那么具有针对每一堂课的实用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要调整某些activities,units,甚至是modules的顺序。
二、以学生为主体,使备课适用于课堂教学
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他们也必然是教师备课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常常是任教几个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因此,备课——课堂教学时,都要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析同年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考虑同一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
1.关注不同年级,分配合理比例
备课主体为低年级学生,课堂上要加大听说的比重:备课主体是高年级学生,课堂上就加强读写的力度。同样是关于Food这一教学内容,在三年级时,学生只能听、会说“Do you like fish?Yes,I do./No, I don’t.”就可以了。而到了五年级,除了听说的基本要求,学生还应该做到灵活运用“What did she have for dinner?Fish and chips.”并背诵相关的食物单词、根据提供的信息仿写句型。
2.分析不同班级,采用合适方法
同一个年级往往有2至6个平行班不等。英语教师有别于语文教师的“单包”(只教一个班),或者数学教师的“双包”(教2个班),我们常常是“多包”甚至是“全包”。不同的班级差异肯定是有的,有的差别还不少呢,所以在备课—教学时,都要充分分析各班学生的总体情况。在我曾经任教过的某个三年级2个班中,A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接受;B班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思考。
3.面向不同个体,安排真实内容
不仅是不同年级、同级不同班的学生,就是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也是不一样的。考虑到目前学生的地域组合情况 ,在教学“Beijing is the capital of China” 时,我会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籍贯进行模仿造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三、以教具为媒介,促备课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如今的课堂早已不是一本书、一支粉笔能“驾驭”得了的。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更是离不开一些辅助工具。已有的工具就在你眼见,你只需看见、或者是多一点发现;没有的工具,只要你能想得到,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没有做不到的。
1.善用已有教具,减轻备课负担
学校在为我们提供教材、教参的同时,也准备了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挂图、单词卡片等,电教设备配套完整的,课文光盘也会配套,这些几乎涵盖了英语教学必备的教学用具。善于利用已有的这些教具,将大大减轻老师的备课负担,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拿教学磁带来说,纯正的英语语音的模仿难道不是保证学生英语发音正确性的最简便的途径?
2.挖掘有用资源,增添课堂色彩
“拿来”的固然好,但很多时候,“挖掘”出来的就更有意义了。《新标准英语(三起)第一册》Module的主题是“Birthday”。备课时,我特地查看了学生的生日信息,将该课安排在某个学生(比如是Mandy)的生日那天教学。一进课堂,一句“Happy birthday to you,dear Mandy.”给了Mandy一个惊喜,更使全班同学沉浸在举办“Birthday party”的喜悦中。接着,同学们发自肺腑的“Happy birthday!”“Here’s your present.”把教学内容都掌握了。一堂充满情感色彩的英语课就这么在老师的用心下让学生回味无穷。
3.自制补充媒体,丰富课堂趣味
课标中“教学建议”一节里提到:“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我们达到“开发英语教学资源”的层次前,能实实在在做到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推陈出新的多媒体教育技术,自制出可用于英语教学的辅助教具。如果我们在备“Shenzhou V flew into space.” 时,上网下载一段“神舟五号”发射过程的视频并附上杨利伟的事迹介绍,课堂上一播放、一展示,何畏学生对这篇课文没有兴超?这样的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兴趣培养方法已经“胜人一筹”了,知识技能等其它一切“指标”还有什么达不到的?
四、以反思为契机,用课堂教学实践指导二次备课
传统的备课是教学之前的潜心设计,将教案物化,然后反复使用。课改形势下,新的教学理念对备课也有了改进性的要求。特级教师赵景瑞有个“全程备课”理念:课前的预设备课——课中的理设备课——课后的反思备课。学生是动态的主体,在教学中,很多时候他们的反应是无法通过课前的备课备出来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只有在用心观察,虚心接受,灵活调整预设的内容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展开教学,真正实施有效的教学,因此课后的反思——其实也等于是二次备课就非常重要了。
显而易见,二次备课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来。在教学“The sun is shining.” 的课堂上,发生了一意料之外的事——当学到“In this photo,it is raining badly. We are under a tree.”时,有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话:“It’s wrong.”刚开始还以为是教材中印刷错误,让学生又仔细认读了一遍——没错啊!“Ms Xu,下雨天是不可以站在树下的。”这可是课前备课所没备到的,如何是好?于是,我让他来说说原因,顺势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渗透和安全教育。课后的反思是:把这一个“插曲”详细记录。而从此之后,再教学到这一课时,无论是备课还是课堂上,这项内容都决不落下。二次备课,把每一堂课的精华不断叠加,发挥1+1大于2的效果。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而课堂教学,又反过来指导二次备课。如此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再从课堂教学到二次备课,正说明两者的“不离不弃”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只有认真对待备课,用心实践课堂教学,反复实践从课堂上来、到课堂中去的过程,方能逐步达到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
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备课 篇4
备课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预先谋划的作用;是上课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那我们又该如何备课呢?
一、理念更新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了解学生身心
在备课时,教师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现实学情,才能设计出实用的、有价值的学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如何引导加以仔细的考虑,在头脑中形成很深的印象,在课堂上真正给学生自主的机会,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还学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不同认识是一种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资源。
三、深刻理解教材
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深度、系统的解读。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领域的编排线索,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的。那么,该如何备教材呢?
(一)备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同样,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浅也要适中。内容太深,学生不能接受;内容太浅,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备教材的顺序。新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已经有所安排,但是教材中设计的教学顺序是最基本的,不可能太细。教学时,教师往往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更具体细致的安排。
(三)备教材中隐含的教育资源。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对于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服务。对于那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有明显作用的素材,要注意用足、用够,使其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备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既要灵活运用教材,又要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作用。同时,教师也不能局限于手中的一本教材,可以参照别的版本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是怎样编排的,有没有可取之处;也可以查一查其他资料中关于本课内容的相关叙述,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还可以收集现实生活中对本课教学有用的资源等等。
四、抓住重点
1、确立目标点。
课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目标设计。如果说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是隐性目标,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便于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可以检测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是一节课中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个方面。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过程”,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结果”。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分析,先看课标的总体要求,再把这一单元的目标、本节课的目标确立好,把目标变成问题。
2、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教师需要明确哪些是教学的重、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内容,而
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以至影响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教材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
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强化训练点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标新理念下,小学数学训练设计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训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意识,并促进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必须坚持“训练的梯度、训练的广度、训练的强度、训练的区分度和训练的效度”外,还应注意凸现生活性,满足差异性。
五、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进行二次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 篇5
张
丽
前言
我参加了市师训中心主办的中小学教师“备好课”专题学习骨干培训班,来自北京的郭东歧教授——一位教师教育终身投入者,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别具匠心的开放式的讲座。其中他邀请的太湖实验中学的李昭平主任展示了他备的一节高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教学课,虽然已高中毕业十几年,数学内容也忘得七七八八,但他的一节课所用的优美如诗般的语言、他对学生足够的关注、对教材深入浅出的思考、解析深深吸引了在座的每位教师。关于备课,他提出“四个一”,即一个精彩导入、一个突破难点的举措、一个有思维力度的问题,一个艺术化的结尾。他是一位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教师,一位幸福的徜徉于教学旅途的教师,他的学生是幸福的学生,我看到了他的深远的精神倒影。
备课,是每位教师必做的功课。在教学前要将教学内容了然于胸。而有效备课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注重体现师生多向互动,不再依赖教参并进行大胆的突破、探索。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已教学了无数或优美或快乐或深邃的课文,也聆听了很多名师的精彩课例。走下讲台,对于如何进行有效备课,让语文课堂根植于“品味语言、触摸文字”,有朴素扎实的教学设计,我从备自己、备教材、备学生三个最基本方面入手,谈谈自己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的思考。
一、备自己,备出心中的一片深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为上好纳兰性德《长相思》一词的教学,阅读了有关这位清朝著名词人生平的书籍和《纳兰性德词选》,撰写了一万多字的笔记,纳兰性德的忧愁、哀怨萦绕于这位诗意语文大师的心中。于是有了那节充满荡气回肠的美读、直面心灵的想象和充满生命意义的追问的课堂教学。
我曾经在校内执教过两节《月光曲》的公开课。一为四年级北师大版《月光曲》(以下简称北《月》),一为六年级人教版《月光曲》(以下简称人《月》)。一为锻炼自己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把握力度,一为让老师们从中比较不同版本对课文重难点的处理及方法的不同。
选择《月光曲》作为公开课,对于我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一次挑战。如何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深情?如何让自己在深情的课堂中娓娓道来?如何在课堂中弘扬自己的个性?这是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于是我将自己浸入文本中,沉入词语中,慢慢读,与文本全身心接触。在吟咏中感觉文字的韵律,体验语言的节奏,领会文本的韵味,体察作者的情感。我先不去看教参,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说,就是保持对文本语言的高度敏感,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抱着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的那种警觉。
那段兄妹对话;盲姑娘听完贝多芬弹奏完第一首曲子后,激动地说出“您就是贝多芬先生”时贝多芬的反应;风把蜡烛吹灭后,小屋里的情景,两种版本的教材都做了不同的处理,北《月》教材为学生的理解搭了三个台阶。
当文本了然于胸后,我在钢琴曲《月光曲》中反复大声吟诵课文,或闭眼想象钢琴曲所描绘的画面。并详细了解贝多芬生平,摘录了他的两段话,以备课堂上延引。一段是:我为什么要作曲,那是因为我有许多想法要释放出来。一段是: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此时,我的心中流动的是对于文本流淌的深情、对这位音乐大师的崇敬之情、对穷苦兄妹的感动之情。情于心中,我当释放于课堂!
而为了备好《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我上网了解了许多云贵地区贫困儿童读书难的资料,那些灰白的图片、那些蓬头垢面却端坐于昏暗的教室大声读书的孩子让我数次落泪。于夜深人静时,我静静地与文中的那双大眼睛对视,我读出了大眼睛里流露出的无助、凄楚,它在向我倾诉小主人的渴望、忧郁,它拨动了我的心弦,对贫困山区儿童深切的同情、理解之情澎湃于我心中,深情如许,怎能不让它流淌于课堂!
二、备教材,备出课堂的一方天地
语文教材与其他学科的教材不同,教学目标不是明显地摆在那里,而是需要反复研究教材,进行挖掘。无论是知识能力方面,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无论是工具性方面,还是人文性方面,其教学点都隐含在文本中。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发现教材课文的阅读价值,体现教材的人文性;意味着我们更要发现教材课文的教学价值,体现教材的工具性。
如我在备《月光曲》的教学设计时,同一篇课文,面对的是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在文本的编排上,作者为四年级的学生搭的三个台阶,在教学时我要好好加以利用。兄妹的对话中,北《月》课文在让学生体会兄妹之间的关爱时,处理得很直接。“等我多做几双皮鞋,多挣点钱,一定给你买一张票。”两个“多”字彰显出哥哥对妹妹的呵护、疼爱。而人《月》课文中是“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两个“太”字包含的不光是哥哥对妹妹的疼爱,更多的是对妹妹的愧疚之情,妹妹是那样热切地盼望着能亲耳听一听贝多芬的弹奏。而为了安慰哥哥,妹妹将自己这种强烈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此段对话怎能不让贝多芬感动,继而推门进屋。
当盲姑娘听出弹奏者正是贝多芬时,北《月》描述的是贝多芬没有回答,他深深地被这穷苦兄妹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打动了,胸中的感情有如大海的波涛。人《月》则只有短短的一句:贝多芬没有回答。作者的第二个台阶搭的好!贝多芬这颗敏感的心一次又一次被这对兄妹俩打动,抓住文中几次“打动”之处,主线也就清晰了。对于人《月》中那短短的一句话该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我想到了《月光曲》之前的课文《伯牙绝弦》。“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二者为知音,一切尽在不言中。盲姑娘和贝多芬不也如此吗?贝多芬有必要回答吗?不必!
在重难点的处理上,北《月》要求学生了解《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想象《月光曲》描绘的画面。课堂上,可以在学生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的基础上,展开深一步的学习。充分讨论课文所讲情节和地点的变化顺序,理出全文层次,找出描述贝多芬演奏《月光曲》这部分的内容。而人《月》教学的重点除要求学生了解《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还要了解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我想它来自于贝多芬听到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兄妹之间的对话,来自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及敏锐的判断力,来自于贝多芬作为音乐家的博大深沉的情怀,来自于那一缕清幽的月光。所有的一切都藏于文本中,需要我带着学生在字里行间寻觅,读中感悟、在议中领会。那段时间,我沉迷于一个问题不能自拔:当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时,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按起了琴键。贝多芬为什么要望了望兄妹俩?“望了望”三字里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啊!兄妹俩对生活、音乐的热爱给予他的震撼和同情;把盲姑娘看作知音的兴奋;他为穷苦人民弹奏钢琴的幸福,清幽的月光给予他的创作灵感……这一切的一切,均浓缩于“望了望”三个字里。此时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后,出示贝多芬的“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段话,对于学生一窥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于无形中受到了强烈的思想教育。
把握住教材编排特点及重难点,寻找到突破方法后,教师的课堂上才会呈现出一方新天地,让教师和学生徜徉于文本之间!
三、备学生,备出他们的一份真情
曾经观摩过一节公开课,老师构筑了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师生的解读深入透彻,人文教育升华到思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样深邃的命题上。可文本赋予学生的真心、真情在哪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在备课时心中是否想着学生?
一位教师要执教北师大版第四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小家伙,他们对久远的战争年代、对毛主席的事迹都非常陌生。如果只是读课文,再讲解,学生是无法理解老百姓对毛主席深切的爱戴之情,他们的情感也无法激发出来。在备课时,这位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让学生粗略了解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奠定情感基础;再结合课外资料及课文段落了解当时沙洲坝缺水的严重程度及百姓吃水的恶劣情况;然后重点朗读毛主席带着战士找水源、挖水井、亲自下井铺沙石、木炭的段落,比较五米有多深,下井有多危险;再细读描写百姓们欢欣场面的文字,说说他们的心里话,接着出示红水井的图片和奥运圣火在井旁传递的图片,让学生更加了解红水井蕴含的意义。她所设计的教学层次清晰,学生的情感一步步被激发出来。结果在上课时,学生们真情涌动,在学习水井终于挖好,老百姓手捧清清的井水一段时,不由大声喊出: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学生情感喷薄而出,令听课教师为之动容。这堂课成功之处就在于教师备课时心中不光有教材,更有着学生!自然在课堂上,学生的由文本激发而出的真情令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 篇6
4月10日,我们科学组有幸参加了“滨州市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通过聆听来自不同地区的几位老师的课,其他老师的评价,还有周新奎主任以及各县教研员的精彩点评,收获很多,感受很深。现将自己最想说的一点与各位同仁分享。
我们的世界在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这无疑是科技带来的结果。而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而小学科学课程就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
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有很多,而实验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上好一节实验课是非常不容易的,那该怎样开展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很多专家和老师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做好实验前的准备无疑是相当重要的,那该怎样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呢?下面几位老师给出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一、认真充分地分析并把握教材,做到总揽大局。
成功高效的实验课,不仅仅决定于老师的实验技能水平,还取决于老师对教材的熟悉和把握程度。只有对教材充分地吸收,真正纳入心中,才能在实验课上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比如曾经听过两位教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摆的研究》这一课。这节课主要有两个实验活动:研究摆锤、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到:这两个实验,教科书期望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起到一个“扶、引、放”的作用。这就说明了这两个实验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第一位老师就对教材作了很好的把握,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摆锤对摆的次数产生的影响”,学生从中学到了一定的研究方法。接下来老师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进行“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学生会很自然地根据第一个实验来设计并进行实验,而且成功地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而第二位老师把课导进去之后,就直接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研究的因素,并自行进行实验探究。对于第二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以下疑义:第一,学生一旦都选择同一个研究因素呢,老师该如何处理?第二,老师也没有对实验作详细的指导,只是发给学生未完善的实验设计表格让学生自行填写。第三,这样两个试验同时进行,老师就把它们放在了相等的地位,如何体现老师的由“扶”到“放”的过程呢?因此,第一位老师的课堂就比较成功。第二位老师的课堂就显得有点乱。
二、实验器材要精心选择,避免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对于小学科学实验课,同一个实验,有时候用不同的器材也会得出相同的实验效果。但这不代表实验器材可以随意选择。选择对了实验器材,会对实验课本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实验器材如果选择不恰当,会给实验课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还是以刚才两节课为例。
第一位教师在实验器材的选择上,作了认真的考虑。如:在摆锤的选择上,第一位老师选择的是体积相同,但重量不同的圆球,通过挂不同的圆球(只挂一个)来改变摆锤的重量。第二位老师用的是重量相同,体积大小一样的钩码,通过增加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摆锤的重量。
为什么如此选择呢?第一位老师在说课的时候给出了很好的解释:如果运用大小相同、质量也相同的圆球,通过改变所挂圆球的数量,来改变摆锤的重量,这样也会同时改变摆锤的体积(长度),会给实验带来误差,甚至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而第二位老师通过相应地改变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摆锤的重量,摆锤的长度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同样会产生误差,甚至也不出正确的结论。而恰恰在第二位老师的课堂上,在让学生猜测影响摆的速度的因素时候,就有学生提出了“摆锤的长度”.而“摆锤的长度”这一因素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老师没有想到学生提出这一因素,对这一回答做不出相应的排除,课堂出现卡壳的现象。
三、学生的分组实验,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
教师在自身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要充分地考虑。
1、器材的准备要充分,以防课堂上出现器材损坏的情况。
2、考虑到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实验比较慢或失败的情况。
在实验课上会出现个别小组进程比较慢或实验失败的情况,以及实验失败后该如何处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提前想到的。是不管不问,赶快进行下一个环节,还是让这个小组自己或者在其他小组的帮助下来分析一下实验较慢或失败的原因,再进行我们的课?抑或是对这个小组充满了幽怨:耽误了整堂课的教学进程?
我们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师
因此,我们在提前准备对策时,该如何让选择就很明显了。
作为科学课教师,我们要适时地放慢“探究的脚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反复进行试验,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根据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设计一系列活动。让我们科学教育中所追求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系统达成。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需要师生的合作,更需要教师进行课前的充分准备,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试析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方法 篇7
一、把握和建构教材,实现有效备课的可行性
1.准确把握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是实现有效备课的前提。除去外力影响,教材是教师和学生间沟通的桥梁,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实物载体就是教材,也就是常说的书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将教材里的知识点、难点、易混淆的点理解透彻,从而能够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有主有次,思绪清晰。
如何准确把握教材,需做到以下几点:(1)弄清楚教材的章节, 以及各个章节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点,分清主次; (2)结合教学大纲,将章节进行细分,突出教学重点;(3)尽可能地找寻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做到教学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灵活建构教材
灵活建构教材是教师的专业技术。俗话说:“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教师仅仅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必然会有所局限。所以,教师要学会灵活构建教材,个性化的分析教材内容。例如,针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多层次拆分,构建阶梯式知识点,一点一点地引导学生理解,由于英语是语言教学,重在听说读写,所以,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添加课外实践,做到知识点的延伸。
二、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实现有效备课的方向性
教师进行有效备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设置,使得备课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听”和“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让其领略到英语的魅力,通过多听英语小短文,多听教师的朗读寻找语感,然后慢慢地学习教师朗读的语气和内容,大胆地说出来;其次,是主要知识点学习阶段,这时候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法教学。最后,实践训练方面,也就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与人交流中。为了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着重关注教学目标的以下几个特性。
1.整体性和发展性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是其最根本的两大特性。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是指每一个小的教学目标的制订都不得违背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大纲,且所有的小的教学目标的整合就是教学目标大纲, 需做到整体和部分的明确关系,同时,各个小目标之间还需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是指后一教学目标是在前一教学目标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是前一教学目标的发展和完善, 体现出的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然后,有时候在一节课程中,难以明确教学目标,或是这一课程与前后两个教学目标都有所牵连,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这一课程归为两个目标的连接或是过渡课程。
2.激励性和层次性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所以为了促进目标较快的实现,需具有一定的激励性。教学目标的激励性是指在确保学生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中内容的基础上,设定一些“学生发展区”,激励学生勇于追求和学习,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教学目标的层次感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个班的学生成绩有好有坏,接受能力有强有弱,所以不能以单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具有层次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激发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目标的设定不在于过高过难,而在于可操作,可完成,也就是说,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只要不出现过大的教学失误就能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可检测性是指制订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量化,可以进行检测,而不是说没有标准的胡乱认定。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方法多种多样,主要还是要抓住教材和目标两大点,只有对教材有足够的理解,对目标有明确的规定,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对于语言类学科英语而言,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摘要:主要介绍了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方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固有教材到开放课程等,旨在发现有效的备课方式,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帮助。
浅谈实现初中语文有效备课的途径 篇8
【关键词】有效备课 途径 语文教科书 阅读教材 课文要素 助学要素 知识要素 作业要素
正文: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必备的文化素质和熟练的教学能力。所谓“教学能力”,主要指语文教材的驾驭能力、语文教学的组织能力、语文教法的运用能力和语文教学的测评能力。从教学活动反馈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对教材钻研得透、理解得深,在教课的时候就能够引导“得法”,启发到“点”,讲述中肯,“章法”上也有条不紊、连贯圆活。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和利用教材中适应于学生心理状态的因素,并从中引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切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备课。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备课工作并不重视,具体有以下两种现象:
(一)新教师工作之前,只是经历短暂的见习,实习。规模大点的学校不会让带主课,乡镇学校即使让带主课也不参与教学质量评比,等不到考试就返校继续自己的学业,甚至有的学生只是完成任务,至于未来的职业去向另有打算,因此,很多高师院校的毕业生起初并没有积攒什么基础的、必要的备课经验和能力。走向工作岗位后,关注课堂的教学组织,关注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多,对于备课常常没有足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潜心研究的耐心,又不能很好、很快的将所学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备课时,为了图快,图省事,只是翻翻各种参考书,东拼西凑,机械地理解、记忆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教学时难免思路不清晰,废话很多;有的被学校重用,身兼数职,无暇顾及,索性照抄参考书或他人教案,即使背的滚瓜烂熟,心里也是混沌一团;临到自己单独备课,离了教参仍无从下手。这些做法让备课变成了“背课”,课堂效果可见一斑。
(二)老教师有着多年坚守教学一线的工作经历,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素养,对教材的编排体系、编排意图、教学大纲比较熟悉,能够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能做到重难点突出。但是,因考试成绩是检测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或唯一依据,因此老教师并不会更多关注并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他们更多关注考什么,考点是什么。备课其实在备考点。
语文教材在理解、运用及其效果方面的多义性,中介性,灵活性使它比其他教材更难把握。因此备课备什么内容,怎么备?是困扰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多年也是最急迫解决的问题。正如王荣生所说,有些教师备课时以自己为中心,我认为应该教什么(内容),我认为应该这么教(教学方法),不问问课程标准,也不问问学生。这大概又是走向反面了。
要备好课首先要明确语文教科书的重要作用。在目标指向上,教科书选择内容、编排体系的着眼点,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教学目标;在横向展开上,它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和语文知识,技能结构的内在逻辑,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序列。在横向结构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各项内容之间,课文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与作业系统之间,同一单元的课文、知识与训练之间,都全面协调、统筹安排,力求形成合理的结构。所以,研究语文教材首先要研究语文教科书,建设语文教材首先要建设语文教科书,这实际上就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导向。
其次要了解语文教材的编辑与体系,必将会有助于选择和使用教科书。如我国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编辑思想的基本点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重点训练学生的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解编选的课文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标准:就是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人教社“义务教育本”初中语文教材以语文能力为序:七上,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七下和八年级,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九年级着重培养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备课前应做足这方面的工作。
语文教材内容分为阅读教材、作文教材、口语交际教材。我以阅读教材为例谈一谈自己做法。
一、了解阅读教材的内容是由课文要素、助学要素、知识要素和作业要素构成。其中助学要素又称导学要素,包括提示、注释、图像等;作业分为三类:理解性作业,记忆性作业,应用性作业;作业还分为三个层次:理解与分析,揣摩与运用,积累与联想,这三个层次包含了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开发智力,进行德育、审美的过程。备课其实就是对这些要素进行加工、转化和创造的过程。
二、充分利用助学要素和作业要素解读教材,制定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助学要素中最抽象的,含混的是“提示”,提示是编者为帮助学生领会课文而撰写的文字,包括:单元提示、课文的“训练重点”和“自读提示”和“课前小导语”。这些文字反映出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也反映出学生目前的基础水平。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注意做到追寻作者原意、贯彻编辑意图,引导学生参与。这种备课方式既有高屋建瓴的整体目标,也有紧扣文本的细节揣摩,更有结合学情的局部目标,能够保证教学的底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
1、研究课标,把握方向;
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共有5课,分别是《散步》、《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 母亲>》、《世说新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则。
新课标第四学段“识字与写字”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初中阶段约比小学阶段多认识1000字左右。故本单元识字写字目标是:会写“匿”和“诀”“痪”“徘徊”,模仿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行楷字体,积累并复习字词,注意“粼、遮蔽、憔悴、絮絮叨叨、攥、脸颊、沐浴、姊妹、覆盖、荫蔽”等词。
根据课标“阅读”要求,本单元的总体目标为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思路。2、品读《散步》、《秋天的怀念》,默读《羚羊木雕》,背诵《世说新语》两则,赏读《散文诗两首》。3、体味和推敲《散步》、《秋天的怀念》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注:此论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村初中三维一体式备课实践研究》的研究中期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14-hjyy-059
4、了解《散步》《羚羊木雕》环境描写句及其作用,了解《羚羊木雕》议论句及其作用。5、学习分析领悟《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金色花》《世说新语》两则中感人的人物形象。并说说自己的独特体验。6、了解《世说新语》,背诵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并理解记忆文言实词,“内集、俄而、舍去、相委而去”等。7、结合本单元主题--亲情,可以不止一篇习作,写写自己的亲人及胜似亲人的人,或写写身边温暖、温馨的亲情故事。
2、 研究教材,制定目标;
吃透教材是有效备课的前提。教材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教师有责任去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课程标准吃透了,备课却不能千篇一律,这时单元导语、课前提示,课后习题就成了可供参考与研究的材料。
单元导语立足于教材的整体,综合考虑本单元的学习要点,有着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学习导航等重要功能。七上第一单元导语第一自然段是“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本单元这几篇课文,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第二自然段是“学习本单元,要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理解;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
第一自然段情境导入,提示学习的思想内容,即人文专题;第二自然段是规定、提出学习、思考的任务、要求、重点、方法。“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深入理解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散步》、《秋天的怀念》《世说新语》,不了解作者的坎坷经历或创作背景,仅通过语言文字终究是肤浅的,牵强的,甚至无病呻吟。
课前导语构思巧妙,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是学生自学的“先行组织者”,“导语”重在一个“导”字引导、指导、传导、疏导、启导,在课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秋天的怀念》的课前导语是“双腿残疾的"我",心理变得极为焦躁不安:憎恨一切美好的事物,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母亲默默的承受着“我”的“暴怒无常”,始终以耐心和微笑安抚“我”的心灵创伤。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又是一个秋天,“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遗言,领悟出”好好活儿“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研讨与练习” 1、朗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2、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3、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重复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将课标、单元训练重点、课前导语与课后练习进行研究、筛选、整合后,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理解、识记并积累“暴怒、捶打、憔悴、央求、敏感、诀别、烂漫、絮絮叨叨”等词的含义及蕴含的深情。
2、通过朗读课文,感知写作内容,把握本文感情基调。(重点)
3、了解史铁生及其作品,了解写作背景。(重点)
4、抓关键词、关键句体会作者对母亲思念、愧疚之情,深刻理解并领悟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如:文题、结尾描写菊花于秋风中怒放的写景句、妈妈的动作、语言、神情等句或词。(重点、难点)
5、课外阅读史铁生其他作品。如《我与地坛》等。
6、培养孩子关爱家人,理解并尊重家人的愿望,努力学习。珍爱生命。
在这里,我把第1、2、3目标定位为知识目标;第4、5目标为能力目标;第6个目标便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第6个目标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困难所在,也是教授学生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传达感情的方法,与写作训练紧密相连,故老师应费时、费力、精心备好课帮助学生品读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众多目标并不是泾渭分明,但是要做到目标突出。
总之,优秀的语文课堂教学与有效的备课是分不开的。要真正让这些目标得以实现,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让有效备课在课堂上真正能够实现。语文课堂不应该只是知识的授受之所,也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经验的交流之地,好的课堂应该是一扇窗户,打开这扇窗,学生可以洞察更多奥秘,获得更多的憧憬与向往。只有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有效备课的心得体会 篇9
王洪先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无效,教学必然无效,备课之重要不言而喻。何为“有效备课”?必须弄清楚与备课相关的要素,要素许多,但我觉得这三个方面必不可少:学习者、学科内容及其结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所谓“有效备课”理所当然要备好这三个方面。
一、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几千年前的孔夫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应该是备学生最早的注脚吧。今天,“为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设计教学”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目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其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许多时候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不是老师的水平高下,而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今天的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更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有热情”了。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同样带的平行班,有些老师带的班级成绩总是遥遥领先,究其原因,倒不见得是水平高多少,更多的是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从而喜欢这个老师教的课,是这个老师激发了他求知的热情,我们知道情感的力量有时候大于知识的魅力。在今天,“学高”之人只能是成为好老师的一个重要条件。许多时候,了解、欣赏学生的老师才是一个完全的老师。
二、备教材
备学生还只是备课的第一步,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教材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参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源,要备好课,当然得备好教材以及相关教学参考书。这在以前作为一个老教师来说可能不是问题,凭着他们多年的经验,这些可能早已了然于胸。可是今天的老师不再有这样幸运的事了。那么怎样备教材、教参呢?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对话,与教参进行互动,备课不是教材内容到教案的简单的“块移动”。深备教材,就是要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吃透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的主旨,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要害点,这样我们的教学会更全面更生动。
三、备方法
高效课堂下的有效备课 篇10
湖滨北路小学 刘静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教育目标,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王敏勤教授所提倡的和谐教学是一种具有完整体系和模式的教学法,其中知识树的设计是王教授和谐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就是以树的形式表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便于教师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线索。一堂课至少要有两棵知识树:单元知识树和课时知识树。如果用电脑制作课件,一般要用ppt模板。这些都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备课
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在备课时教师由“主角”退居“次主角”,要着重考虑如何做一名指导者、激励者、参与者。对问题提出、讨论、解决、评价等要做全面设计。
教学前备课并非是备课的结束和终结,而仅仅是一个阶段,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备课,教学结束后还要备课,学生的问题没有解决,课还没有真正备完。
二、有效备课的原则
根据王敏勤教授和谐教学法,在听完王教授所作报告的启发下,当时正好是新授课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看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倡导。于是就开始在课堂尝试,开始让学生接触知识树,把知识形成体系。但是这些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熟悉教材,整理教材脉络,因此总结出有效备课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备课重心上,要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王敏勤教授所提倡的和谐教学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指导方案,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
开发性原则——在备课内容上,教师要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教材不是备课的“枷锁”,要开发丰厚的课程资源,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实效性原则——有效备课最关注的教学实效性,关键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都会学”、“学的好”。
三、怎样做到有效备课
怎样做到有效备课,备课时需要思考哪些问题,是我一直在探究的问题。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向同行请教以及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备课标
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其所教学段的目标。同时要求教师要明确所要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占的位置,从而明确教学的方向。
(二)备教材
通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特点,明确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然后将这些通过分析和理解,咀嚼和消化,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惟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清了编写者的思路,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利用教材。
用绘制单元知识树及对相应教材解说来说替代教师的单元备课,既不加重教师的负担,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备学生
1、认知基础
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先前经验。与旧知识联系越大,越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
在备课行动中要基本掌握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基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机会和环节。
2、心理需求
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释放。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才能得到激活和提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那些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经过跳跃可以摘到“果子”,学生才有摘取的兴趣。
(四)备方法
1.方法一:以学为主,先学后教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生最重要的作业是预习作业,学生上课之前要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同伴及老师的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然后把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出教室,这才是最正常的课堂学习方式。
教师要把最主要的练习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这不仅是为了减轻师生的共同负担,更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学习同伴的作用,利用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所蕴藏的学习资源,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让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 2 得到充分的关爱,树立起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2.方法二:前置学习,注重反馈
(1)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2)教学从“学情”调查开始,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3)注重对抗质疑,落实小组评价;(4)注重当堂纠错,及时矫正反馈;
(五)备作业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和课外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体现因材施教,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保证练习质量。
谈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备课 篇11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有效备课 评价方式
在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由于家长的不重视,带着英语到初中再开始学也可以的想法,导致学生也不重视,认为学不学英语无所谓,从而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一降再降。虽然学生成绩低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缺乏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最主要的原因,一节英语课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英语课,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可能有所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只有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而有效地备课。怎样才算是有效的备课,集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引领性和规定性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目标或是目标不正确的教学是无的放矢,而教学内容又与目标能否实现息息相关。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英语教学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由于农村小学只有我一名英语老师,这就要求我备好三个年段的教学目标,每个年段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如三年级要求听、说、读;而四年级在此基础上要能根据发音规律写一些简单的单词;五年级则进一步要求会写一定的单词和语句。虽然各个年级的目标不同,但教学内容是一脉相承、逐渐加深的,内容之间有必然联系,所以只有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内容,才能更好地备好一节课,这就得益于参加集体备课,所谓一人计短,三人计长,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每个人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集体备课中,我虚心学习,寻找自己的不足,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从而备好每一节课。
二、备学生,做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准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上好一节英语课,就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哪些不足,针对不足选择不同教法。如有的学生只会读,不理解汉译,有的学生听的能力较强,写的能力较弱,那么在写教案和上课时,我就针对这部分学生,利用词卡、图片、实物展示、一帮一、角色表演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5 “Dinner’s ready”一单元时,我充分利用词卡、图片反复进行练习,然后用一帮一的方式进行巩固,最后分别创设在家和在餐厅是就餐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备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如何给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提供语言运用的良好材料及合作活动的有效性、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等都要在备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展示。例如创设语言情境,四年级上册Unit6这一单元中是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及职业的内容,虽然没有实物,但学生对家庭成员及厨师、医生、护士、司机、教师,尤其是农民都比较熟悉,于是我就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全家福照片,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并用“Look.This is my father,He is tall and thin.He is a farmer.”的句子在班级内进行介绍,然后利用头饰,结合句子“What are you going to be?I am going to be a driver.”谈论自己的理想,这样采取直观性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语言情境中掌握新知识。此外,我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文具或喜欢的玩具等,这样,既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又体现了应用性。
四、备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学科的学习,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急功近利。那么在教学中,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积极进取,努力成才。
在备课中,不仅要备课标、教材、学生、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教学中认真牢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4时,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三个方位介词:in,on,under,让学生掌握如何询问和回答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时,我就用学生最常见的尺子和文具盒进行教学:Look.Where is the ruler?It’s in/on/under the pencil box.在引导学生能熟练问答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钢笔、书、橡皮、书包等进行问答,并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从而巩固掌握的新知识。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还采用“猜一猜”的形式,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比如有一名学生藏好一支钢笔,其他学生每人一句“In/On/Under the...?”进行猜测,对猜对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和表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评价时,着重评价的就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英语教学来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仅靠学校提供的有限资源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脚步,所以我就借助网络优势,不断更新理念与教学手段,积累教学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五年级上册Unit6 “In a natur park”的教学中,由于农村学生对自然公园没有概念,想都无法想象,我就利用网络等资源,先播放祖国河山的优美景色,如泰山、黄果树瀑布、长白山天池、长江、黄河等,然后进行单词与句子教学,再结合这些景物反复进行练习,既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知,又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浅谈小学英语的有效备课】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11-12
小学语文的有效备课10-04
小学教师的有效备课07-13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11-16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05-26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07-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11-13
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07-18
浅谈乡镇中学英语早读课的有效开展论文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