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题答案

2024-08-12

小学数学计算题答案(共12篇)

小学数学计算题答案 篇1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50道

一.计算题(共50题,共343分)

1.用竖式计算。

(1)58÷7=

(2)29÷3=

(3)28÷5=

(4)74÷8=

2.脱式计算。

430+124÷4

3500-65×26

33×7-210

3.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2.5+7.8=

21.3-15.6=

32×16=

☆409÷3=

321÷6=

45×76=

4.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5.蝴蝶该落在哪朵花上?

6.填一填。

7.估算。

79÷8≈()

412÷8≈()

627÷9≈()

190÷9≈()

34÷5≈()

812÷9≈()

542÷6≈

()

427÷6≈()

8.计算。

48÷4=

98÷7=

95÷5=

72÷6=

472×6=

360×5=

957÷3=

513÷4=

9.口算。

23×4=

25×20=

52×200=

18×300=

640÷8=

14×50=

270+90=

64×20=

360÷6÷3=

240÷(2×4)=

10.列式计算。

(1)291除以3的商是多少?

(2)被除数是183,除数是4,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11.计算。

312÷6=()

217×3=()

726÷6=()

702÷9=()

175÷5=()

294÷7=()

419÷9=()

448÷7=()

12.用竖式计算,除法要验算。

307×6=()

360×8=()

985×8=()

98÷4=()

75÷3=()

84÷4=()

13.用竖式计算。

(1)37÷8=

(2)50÷6=

(3)73÷9=

(4)39÷4=

14.用竖式计算。

(1)65÷7=

(2)37÷5=

(3)46÷9=

(4)56÷8=

15.括号内最大能填几?

5×()<235

6×()<370

8×()<350

7×()<500

4×()<230

9×()<620

16.直接写得数。

390÷3=

40×80=

0.3+0.9=

0÷23=

2.5+6.6=

5.7-0.6=

33×30=

400÷5=

17.直接写得数。

350÷7=

20×50=

70×40=

420÷3=

1.3-0.1=

2+0.7=

0.3+4.8=

5.4-2.4=

214÷7≈

29×11≈

301÷6≈

102×11≈

18.计算。

26÷2=()

85-6=()

35÷7=()

11×3=()

60÷6=()

45+6=()

36÷6=()

4×7=()

19.脱式计算。

108÷4÷3

900÷(3×2)

15×69÷5

20.用竖式计算。

(1)66÷7

(2)43÷8

(3)57÷9

(4)39÷6

21.计算。

36÷3=()

85÷5=()

72÷4=()

563÷7=()……()

22.直接写得数。

160÷8=

3600÷6=

240÷4=

0÷125=

120÷3=

350÷7=

720÷8=

300÷5=

329÷3≈

203÷5≈

238÷6≈

137÷7≈

23.列竖式计算。

73×21=

35×73=

85×57=

19×36=

21×48=

66×77=

24.直接写得数。

0.6+0.4=

3.2+2.7=

1.5-0.4=

5.6+0.2=

3-0.8=

6.2-0.2=

3+8.8=

4+4.1=

3.8+0.2=

4.5-0.5=

0.8+1.1=

3.3-2.2=

25.用竖式计算。

①75÷8=

②66÷5=

③99÷8=

④93÷9=

⑤65÷6=

⑥82÷7=

⑦69÷2=

⑧50÷4=

26.口算。

4×7-7=

(24+6)÷5=

8-1×8=

593+412≈

5千克=()克

400克+600克=()千克

27.直接写出得数。

500×4=

8×200=

86÷2=

900×2=

80×4=

270÷9=

70×6=

320÷4=

300÷3=

200÷5=

540÷9=

60×5=

70×7=

21×4=

13×2=

720÷8=

28.小白兔做口算。

29.选择填空。

(1)260÷2

(2)402÷2

(3)412÷4

(4)900÷5

(5)840÷7

(6)505÷5

30.用竖式计算。

(1)894÷6

(2)926÷3

(3)570÷3

(4)804÷3

31.看图回答。

32.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时刻或时间。

33.直接写得数。

160×4=

560÷7=

17×50=

119÷6≈

40÷3=

50×80=

82÷2=

21×39≈

34.计算。

26÷2=_______

85-6=_______

35÷7=_______

11×3=_______

60÷6=_______

45+6=_______

36÷6=_______

4×7=_______

35.口算。

0÷4=()

810÷9=()

600÷6=()

250÷5=()

8×0=()

400÷8=()

80×8=()

306÷3=()

36.开火车。

37.算一算。

34÷2=________

45÷9=________

11×6=________

25÷5=________

63÷9=________

15×4=________

38.根据要求填写下表。

39.直接写出答案。

4×50=

26÷2=

26×2=

48÷3=

9+6×3=

5+4×7=

8÷2+9=

8+5×6=

40.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2÷6×3=

27-13+16=

3×9+10=

4+0.2=

5×9-20=

83-7×9=

14+72÷8=

9-5.72=

41.口算。

540-360=________

17+13×2=________

18-9×1=________

30×23=________

84×0+27=________

(85-85)×26=________

42.用竖式计算。

86×9=()

507×8=()

450×8=()

98÷7=()

56÷5=()

97÷4=()

43.9除72的商加11与12的积,再除以4,商是多少?

44.9除72的商加11与12的积,再除以4,商是多少?

45.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20+80=________

(2)60×10=________

(3)5×14=________

(4)77+23=________

4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0×12=

140÷7=

8-0.3=

100×25=

47.计算。

0÷29+71=()

14+86÷2-50=()

7×9÷7×9=()

72÷8-4=()

8×4+60=()

72÷8×9=()

48.直接写得数。

30×9=

90÷3=

22×4=

200÷4=

55÷5=

3+400=

62-7=

6×700=

0÷800=

42×2=

360÷9=

3×6+4=

49.已知37-15=22,48+12=60,22×60=1320,把这三个算式列成一个综合算式。

50.填一填。90○9○5=?

(1)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同一级运算,并计算。

(2)请在○里填入两种不同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并计算。

参考答案

一.计算题

1.(1)58÷7=8……2(2)29÷3=9……2(3)28÷5=5……3(4)74÷8=9……2

2.461;1810;21

3.20.3;5.7;512;136……1;53……3;3420

4.3×3-1×2=7(平方厘米);8×6-(8-3)×2=38(平方厘米)

5.如下:

6.68;156;34;615;99

7.10;50;70;20;6;90;90;70

8.12;14;19;12;2832;1800;319;128……1

9.92,500,10400,5400,80,700,360,1280,20,30

10.(1)解:291÷3=97

答:291除以3的商是97。

(2)解:183÷4=45……3

答:商是45,余数是3。

11.52;651;121;78;35;42;46……5;64

12.1842;2880;7880;24……2;25;21

13.(1)37÷8=4……5

(2)50÷6=8……2

(3)73÷9=8……1

(4)39÷4=9……3

14.(1)65÷7=9……2

(2)37÷5=7……2

(3)46÷9=5……1

(4)56÷8=7

15.46;61;43;71;57;68

16.130;3200;1.2;0;9.1;5.1;990;80

17.50;1000;2800;140;1.2;2.7;5.1;3;30;300;50;1100

18.13;79;5;33;10;51;6;28

19.9;150;207

20.(1)66÷7=9……3(2)43÷8=5……3(3)57÷9=6……3(4)39÷6=6……3

21.12;17;18;80;3

22.20;600;60;0;40;50;90;60;110;40;40;20

23.1533;2555;4845;684;1008;5082

24.1;5.9;1.1;5.8;2.2;6;11.8;8.1;4;4;1.9;1.1

25.①75÷8=9……3②66÷5=13……1③99÷8=12……3④93÷9=10……3

⑤65÷6=10……5⑥82÷7=11……5⑦69÷2=34……1⑧50÷4=12……2

26.4×7-7=21

;(24+6)÷5=6

;8-1×8=0;593+412≈1000;

5千克=5000克;

400克+600克=1千克

27.500×4=2000;8×200=1600;86÷2=43;900×2=1800;80×4=320;270÷9=30;70×6=420;320÷4=80;300÷3=100;200÷5=40;540÷9=60;60×5=300;70×7=490;21×4=84;13×2=26;720÷8=90

28.2500;2400;840;1800;840;12000;5000;6600;5000;920;3500;900

29.商中间有0的:(2)(3)(6)商末尾有0的:(1)(4)(5)

30.(1)149

(2)308……2

(3)190

(4)268

31.5元;1元5角;7角;80元

32.13:46;12小时45分;12:40;18小时40分

33.640;80;850;20;80;4000;41;800

34.13;79;5;33;10;51;6;28

35.0;90;100;50;0;50;640;102

36.2……6;9……3;9……1;6……1;5……2;9……4

37.17;5;66;5;7;60

38.如下:

39.200;13;52;16;27;33;13;38

40.21;30;37;4.2;25;20;23;3.28

41.180;43;9;690;27;0

42.774;4056;3600;14;11……1;24……1

43.(72÷9+11×12)÷4=35

44.(72÷9+11×12)÷4=35

45.(1)200

(2)600

(3)70

(4)100

46.240;20;0.5;2500;

47.71;7;81;5;92;81

48.270;30;88;50;11;403;55;4200;0;84;40;22

49.根据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是:(37-15)×(48+12)=1320

50.(1)90+9+5=104或90-9+5=86或90÷9×5=50或90÷9÷5=2

(2)解:90÷9+5=15或90÷9-5=5

小学数学计算题答案 篇2

关键词:计算题,答题方法,理论知识

高考的文科考生面对政治学科中的计算题一般错误率比较高, 究其原因: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二是文科考生对于数学知识相对于理科考生掌握比较薄弱, 逻辑推理能力不强, 对于题意中的乘除关系不知怎样运用, 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痛失宝贵分值。在这里解决的就是指导考生实际解决计算题的方法性问题, 不用深厚的数学知识, 巧解计算题。大家只要把握下面两个解题原则, 大多数的计算题将不再失分, 有一些难以理解题也变得相对简单。

原则一:根据题干材料的实际意义, 列出体现实际意义的关系式。这里的关系式务必要体现出实际意义, 而且针对的是哪个主体要明确。比如:在材料中有“升值了5%”的意思, 就列出 (1+5%) 来表示其实际意义;“贬值了5%”的意思, 就列出 (1-5%) 来表示其实际意义。与此同理, 升值、增加、加快等都用“加号”来表示实际意义;贬值、减少、变慢等就用“减号”来表示实际意义。这要求考生认真审题, 针对题意有几个实际意义, 就体现出来几个关系式来表示。

原则二:根据经济生活相关理论知识 (此处不再阐释) , 可以猜出结果是变大或者是变小, 由此推导出是用除法还是用乘法就能计算出要变大或变小的数。根据题意反映出的实际意义, 分步骤计算出结果。

例题1: (2009高考安徽文综3题) 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 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C.520元D.776元

【解析】第一步: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 根据材料的实际意义, 列出体现实际意义的关系式为 (1+30%) , 与之相关的主体是“商品的价值260元”。

第二步:对于原来商品价值量“260元”和“ (1+30%) ”是用除法还是用乘法,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明显会引起社会商品的价值量减少。“260元”和“ (1+30%) ”用除法还是用乘法结合能够使“260元”减少, 很明显是用除法。

因此, 今年该商品的价值量为260÷ (1+30%) =200元。再根据题意得知甲生产者今年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 因此, 价值总量是200元×2=400元。所以选B。

例题2: (2008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25小题) 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 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 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 (贬值20%)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第一步: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 根据材料的实际意义, 列出体现实际意义的关系式为 (1+50%) , 与之相对的是“M商品的价值15元”。又有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 (贬值20%) , 列出体现实际意义的关系式为 (1-20%) , 与之相对的是“M商品的价值15元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的币值”。题意有两个实际意义, 就列两个有实际意义的关系式。

第二步:“M商品的价值15元”与 (1+50%) ;“M商品的价值15元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的币值”与 (1-20%) , 两个对子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根据经济生活知识可以很简单的看出: (1) 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 将导致M商品的价值减少。“15元”要减少, 只能除以 (1+50%) ; (2) 货币价值下降20% (贬值20%) , 将导致用更多的纸币来表示商品M的价值, 即增多。“M商品的价值15元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的币值”要变多, 如何应用 (1-20%) , 对于这个变得相对小的式子, 只能用除法, 才能变得更多。

因此, M商品的价值15元, 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 M商品的价值将变为15÷ (1+50%) ;货币价值下降20% (贬值20%) 后, 将前M商品变化后的价值再除以 (1-20%) 。综合式为15÷ (1+50%) ÷ (1-20%) =12.5。正确答案应为B。

例题3: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现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 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那么, 一只羊可以换 ()

A:1袋大米B:4袋大米C:3袋大米D:2/3袋大米

一般解决这样“提高了二倍”用语的题, 解题思路是: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 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二倍, 而且, 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 说明大米的价值量不变, 那么1只羊=2/3袋大米。正确答案是D。

上面的解题思路对于大多数的文科班学生难于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不得要领, 出错率很高。现在用本文的两个原则来解决会相对容易理解和解决。

【解析】第一步:根据题意“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 提高了二倍, 既提高了200%, 列出体现实际意义的关系式为 (1+200%) , 与之相对的是“一只羊”。

第二步: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根据经济生活知识很简单可以看出“一只羊”的价值变少了, “一只羊”与关系式 (1+200%) 如何结合才能使“一只羊”的价值变少?很明显除以一个大于1的数, 会使“一只羊”的价值变小, 所以用除法。

因此, 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 原来一只羊的价值变为2只羊/ (1+200%) =1/3只羊, 现在要用3只羊=2袋大米。所以, 现在一只羊可以换2/3袋大米。

小学数学计算题准确性的提升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准确性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计算能力是每个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计算能力过硬,才能进一步学好如何解应用题和其他的学科知识。计算是各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造成小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计算能力太差,在计算的时候准确率不高。在对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口算训练,其次是在各年级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轻视了对于计算题方法的教学,所以导致学生误以为计算题在计算的过程中只要弄清楚计算的顺序就能算出来,这种想法造成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非常不细心,最终导致数学计算的准确率相当低,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攻克复杂计算题的兴趣和信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提升学生计算题的准确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步入手:

一、精心设计课堂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计算题的准确性,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耐心细致教学,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情景中来,再结合学生的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推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思考,进而推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多重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计算更加准确,首先要从低年级的娃娃抓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计算题的算法,更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因为口算是笔算以及估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口算的方法,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坚持长期练习,才能在做题的时候达到熟练程度,最终才能进一步在计算过程中加以应用,提升每一次计算的准确性。同样,在小学的中高年级也不能忽视口算等计算能力的训练。

例如,在给小学生讲授“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知识的过程中,笔者就设计了“口算大赛”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笔者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每一组选出5名学生组成一支队伍,采取PK赛的形式让每一个小组一一派出队员进行口算题目的PK,看哪一组最后累计的口算题目多而且用时最短,哪一组就是优胜小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口算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能力的上升,更重要的是这种上课模式学生非常喜欢,大幅度提升了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三、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对于学生的基本功进行一定的培训以后,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对于计算题准确性的提升,首先还要从读题做起,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正确规范地解读题目,这样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其次,弄清计算顺序是计算的前提,弄清运算顺序才能使计算过程不出差错。例如,有括号的题:(a+b)c,可读作a与b的和乘以c,而不能读成a+b乘以c。这两种读法的不同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不这样训练,学生在学习的過程中就非常容易忽略和弄错计算顺序,对于计算题的“准确”也没有很好的把握,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很容易陷入学习的误区,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幅度下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运算定律以及运算性质的教学,多通过实际的计算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拥有基本的计算能力。当学生对于计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运用简便算法。除题目要求的简算以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自觉地思考题目是否可以简算,提高学生的简算兴趣,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计算题目较为简单,但也是其接触数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多重能力,并着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训练逐步提升小学数学计算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魏晋河.提高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教育革新,2013(6).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 篇4

班级 姓名

注意:请同学们认真考试,细心作答

一、直接写得数

0.5×8= 3.6×0.4= 39.68×0= 47.6×1= 1.8×20= 4÷0.5= 12÷0.06= 12÷1.2= 3÷30= 0.01÷0.1= 0.2+0.8×0.5= 6.03×1000= 10×0.6= 6.45×0.01= 0.5 ÷10= 0.1×0.1= 0.24×0.5= 5.4+3.6= 1.25-0.25= 81÷1000= 10.2×4= 2.5×6= 9×0.25= 0.125×4= 0.81÷9= 1.25×8×0.5= 16×0.01= 1.78÷0.3= 0.27÷0.003= 0.8×5= x-0.4x= 5d-2d= 3a+5a= x+0.24x= a

二、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有*要验算)

0.8+12.78=

*24÷15=

62.4÷0.26=

4.08÷8=

三、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2位小数

4.3×5.15≈

34.7÷15≈

四、用竖式计算,得数保留整数

2.08×75≈ 32.5÷2.5≈ 1.36

五、竖式计算(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36.8÷16= 10.1÷3.3= 15.3

×a=

1.06×25=

9.2-0.57=

2.35×3.7=

*27×0.43= ×0.45≈ 5.63÷6.1≈ ×1.3≈ 5.87÷1.9≈ ÷11= 0.78÷1= 1

1.7

六、用递等式计算下列各式,能简便要简便计算

(2.4+3.6)×0.89

6.3×10.1.25×0.5×8 9.6+9.6×99=

3.76×1.25-2.54=

5.04×1.9+1.8

7.2×2.5+2.8×2.5

99×4.57

七、解下列方程

X + 3.45=3.98

9X -3×9=54

1.8X-X=10

124-2.4X=100

(2.8+X)×2=10.4

7+ 4X=124.7

X+100 = 3X

X-7.9=2.6

八、列式计算 1、1.25乘4.2减5,差是多少?

2、用14.81与5.19的和,乘以它们的差,积是多少?

3、126.8与15.7的和,乘以1.02,积是多少? 4、60比一个数的3倍少30,这个数是多少?

5、一个数的4倍比60多24,这个数是多少?

6、比47.88与3.8的商大42.5的数是多少?

小学数学计算题答案 篇5

34张相片。另外再加印是每张2.3元。全

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共要行驶5806另一部分是普通公路。已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小时行120803、小华家距学校23001504、84千克黄豆可榨156、三筐苹果共重110.5三筐取出20.480

20分

120

38.7 41.639.7

18.623.7.小明和小华都是早上7:3058、一个学生的家离学校有

31剩下的路程他应以什么速度骑行

12080米7:55分和小华在路上相遇。从学

5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骑行。

9、一场音乐会的票价有40元、60元两种。60元的有100票房收入是1500010、111、甲、乙、丙三艘船共运货9400

140元的有250个座位。

5300200箱。

12、三个小组共有18020二小组少

13、一笔奖金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每个一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二等奖金的2个二等奖的奖金是每个三等奖奖金的2的奖金是308

14、把129622丁数除以15跑310

290

23千米处要返回到起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参考解法

1、定价款+加印款=共付款

共付款÷学生数=每张照片款 33+2.334-4=

共付款÷34=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时间=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120×[580-80×6120-80]=

3、跑步的速度×跑步的时间=跑步的路程 150×[2300-80×20150-80]=

4、每榨1千克豆油所需豆子×豆油的千克数=所需黄豆数

5、绳子的总长1人=第一小组的人数 的人数

180+20

9000元。15000-9040元的卖出5+5+2+

2=梨

9400-300+200

2-1=第一小组13 一个一等奖=4个三等奖

一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奖金总数÷三等奖的个数=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308÷2÷22×2×2+2×2+2]1×2×2+2×2+3= 三等奖的奖金 三等奖的奖金×2×2=一等奖的奖金

14、甲数=2个丙数+2。乙数=2个丙数-2。丁数=2个丙数×2。12962个丙数+2+2个丙数-2+一个丙数+2个丙数×2 =丙数 12962+2+1+4=丙数

甲数=2个丙数+2 =„„

同理可求„„。

15、起、始点的距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相遇点离返回点的距离。

起、始点的距离3千米。

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290×最后运动员所用时间。

小学数学计算题答案 篇6

(简便计算)

下面各题,各样简便就怎样算.

(1)6.15+8.73+1.27+3.85(2)10.87-(8.2+0.87)

(3)5.86-2.87-0.13

(5)0.4×270×0.25

(7)(12.5-0.05)×8

(9)13.9×6.9-6.9×3.9

(11)0.25×(1.9+1.9+1.9+1.9)

小学数学计算题答案 篇7

25. (18分) 如图1所示, 在0≤x≤a、0≤y≤范围内有垂直于x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坐标原点O处有一个粒子源,在某时刻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的速度大小相同,速度方向均在xy平面内,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已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介于a/2到a之间,从发射粒子到粒子全部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恰好为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周期的四分之一。求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从粒子源射出时的(1)速度的大小;(2)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夹角的正弦。[1]

参考答案如下:

解:(1)设粒子的发射速度为v,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洛仑兹力公式,得

当a/2

设最后离开磁场的粒子的发射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平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可得

在高三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对上面的解法望而生畏,更有部分高三物理老师在碰到这道题时或者让学生看答案,或者干脆把这道题删掉不讲。原因是参考答案提出的解法是纯数学上的三角函数问题,大部分物理老师不甚熟悉。我们来看此题的重点求解过程:

由(4)得:

把(10)代入(5)得:

由以上两式得:

由此得:

由得

由以上解法可以得出结论:2010年全国理综第25题参考答案的解法没有物理的学科特点,把一个较难的物理压轴题变成了一个更难的数学三角函数问题,题目中实际涉及了近20个数学关系式。显然这种参考答案背离了简单即美的物理原则,给师生日常的物理教学增加了教学难度。

我在高三教学中发现了如下简单解法,参考如下:

在Rt△OPC中

因为△OPC≌OBA得

上述解法,用到了学生初中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几何知识,并且特别突出了用勾股定理求半径的基本方法,因此值得师生借鉴和推广。而2010年全国理综第25题的参考答案有失偏颇:参考答案过于繁杂,涉及复杂的数学运算;没有给出物理课上简洁明了的解答。这样的参考答案就会使得本来较难的物理课更加晦涩难懂,没有体现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物理解题思想。从牛顿运动定律到的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原理等都说明:规律总是以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我认为物理高考考查学生的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是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最简单关系式,进行最简单的数学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的简单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表达、分析较抽象物理过程及物理意义、结论等。

摘要:物理考试说明要求高中学生具备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2010年全国理综的参考答案对考生这种能力的要求有误导之嫌, 作者给出了自己简洁的解法, 据此阐明了物理对这一能力要求的看法。

关键词:高考物理,应用数学,物理教学,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招生考试院.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题[J].

小学数学计算题答案 篇8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计算题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36-01

数学科目的学习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其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就目前而言,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还存在过于注重卷面成绩,忽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现状明显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相悖。具体的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问题的计算,积极探究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方法对改善当前的数学教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更新小学数学传统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简单的为学生讲明白一些计算公式,学生就可以恰当运用到具体的计算题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在讲解计算题的过程中,也是片面进行填鸭式教育,对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识不足。课堂上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接受状况,是许多教师容易出现的错误。小学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及时改进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同时提升自己讲课的艺术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要考虑到小学生思考问题的局限性,并合理适当地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状况及时调整,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只有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并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爱上数学。

二、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数学这一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由于逻辑思维尚未养成,考虑问题不全面等诸多因素,在解决计算问题时常会犯一些错误。对于这些错误若不能正确对待,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其学习数学的动力也会有所减弱。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出现错误后,往往不去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而是按照正确答案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一来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忽视自己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不利影响。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合理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首先应该让学生正视错误,看到错误的价值;其次引导学生对每一环节进行推理核算,查出哪里出了问题;最后使学生加以改进并吸取教训。在学习一些几何体面积计算的时候,小学生往往计算比较着急,一来二去就忽视了一些细节,如常常将圆柱体的侧面积当成表面积或者忽视底面面积。出现这种错误后,教师可以一步一步进行综合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计算中出现的失误,进而让小学生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并加强记忆,以免重蹈覆辙。学生检查错误能力的提升,可以促使其深入思考犯错的原因,这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大有裨益,同时也符合新课标对新时期数学教学的要求。

三、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教学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学生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对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学习多停留在书本层面,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学生偏重于追求考试成绩,这也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只局限于课堂上的45分钟。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缺乏具体的感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也不够透彻。对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进而切实提高数学水平。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元素,例如生活中买卖东西的单价与数量问题,并且可以具体设置一些交易情境让学生进行模拟。另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侧重具体实际方面,这也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充满成就感和实现感。

四、小结

总之,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也更加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具体方法的改进也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在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格外重视,这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必由之路。小学生刚刚开始数学科目的学习,其可塑性较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爱上数学,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并去思考现实中的数学问题,进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计算题答案 篇9

一、主办单位:学校教导处

二、承办单位:教研组及各年级数学老师

三、竞赛时间和地点:

2013年10月17日(周四)下午4:35-5:05在尚重中心小学球场举行。学生提前五分钟进入试场,写好班级、姓名。

四、参赛对象:一至六年级各班分别选拔10名学生参加。

五、决定名次及奖励办法。

本次比赛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相应的教师分别授予优秀辅导奖。学生一等奖奖8元,二等奖6元,三等奖4元。

六、竞赛办法:

⑴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分年级组竞赛。

⑵本次竞赛一、二、三年级竞赛时间分别为20分钟,四、五、六年级分别为30分钟。

(3)命题:一至五年级由教研组长命题、六年级组由教导处命题。

(4)各年级的老师必须提前做好选拔赛手的准备,并将名单交教导处,由教务处制好统分表。

七、监考、阅卷老师为数学组全体教师,交叉监考。

一年级;陆思荣,二年级:吴永芳,三年级:姜兴炽,四年级:吴仟生,五年级:罗运明,六年级:吴金书、主考:張克焕、彭明

八、在活动中希望全体教师同心协力,把活动有趣地开展起来。

黎平县尚重中心小学

初中化学计算题考题(有答案) 篇10

1.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g,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得到11.2g固体物质,计算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1.解:设原混合物中KClO3质量为x,依题意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6g-11.2g=4.8g(1分)

MnO2

由 2KClO3=====2KCl+3O2↑ (1分)

2.(5分)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g,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SO2和4.0g固体CuO 。

(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CuO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

(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式为 。

(1)解:设质量为x的这种稀硫酸可与4.0gCuO恰好完全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80 98

4.0g 10% x

x =49g

答:完全溶解这些固体产物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49g 。

(2)Cu2S

3.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由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仅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33.2g,加入13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氯化钠溶液150g。

求:(1)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依题意知产生CO2的质量为33.2g+130g-150g=13.2g。则: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117 44

x y 13.2g

x=31.8g

y=35.1g

原样品中含NaCl 33.2g-31.8g=1.4g

答:该纯碱样品中Na2CO3为31.8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3%。

7.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质量为73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计算:

(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y z 4.4g

=l0.6g

=7.3g

=11.7g

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7.3g×l00%=10%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13.6g-10.6g)+11.7g=14.7g

最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

13.6g+73g-4.4g=82.2g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8,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所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9%。

8.(4分) 啤酒、红酒和白酒中都含有乙醇(C2H5OH),饮酒后乙醇可进入人体血液中,科学实验表明,当乙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80mg /100mL血(每100mL血中含有80mg乙醇)时,便会影响人的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已知饮用某啤酒1大杯(0.56L),会使血液中乙醇含量升高30mg/100mL血。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醇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

(2)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

(3)李明饮用了3大杯上述啤酒后,其体内每100mL血液中乙醇的含量(理论上)升高__________mg,______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其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

9.(6分) 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其铜的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____合金;

(2)小华取该合金的粉末32.5g,与足量该盐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4g气体请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3)若想测出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你认为实验时必须提供和测出的数据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参加反应的合金质量 B.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体积和密度 D.产生气体的质量

10.(6分)欲使6.5g锌跟20%的稀硫酸完全反应,需要这种稀硫酸多少克?

11.(5分)游泳池常用硫酸铜溶液进行杀菌消毒。某游泳池现需含铜4%的硫酸铜溶液消毒,试求这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2.(6分)把12.5g含杂质20%的大理石放人盛有34.4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4.4g。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理石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3.(2分)用KCl和KH2PO4固体配制钾元素、磷元素、水的质量比为78:3l:10000的植物生长营养液,所耗用的KCl和KH2PO4的质量比为 。

14.(4分)(1)尿素是一种常用氮肥,其化学式为CO(NH2)2。尿素由 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小林家中有一块稻田,需施15 kg尿素,他到农资公司去购买,由于尿素售完,他需购硝酸铵(化学式NH4NO3)代替尿素.他应购的硝酸铵的质量为 kg。

(2)用2%的NaOH溶液给禽舍消毒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要配制2L2%R NaOH溶液(密度1kg/L).需NaOH的质量为--g。

15.(5分)制取22吨二氧化碳,需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多少吨?

16、据Science, Vol 303, Issue 5660, 993-997 , 13 February 报道:以铑的化合物为催化剂,乙醇与水的混合物部分氧化可有效地生产出氢气,同时得到另一副产物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2H5OH + 4H2O + O2 == 4X + 10H2 则X的化学式是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乙醇分子中氢原子的质量分数是 。

17、(本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将1.80g不纯的氯化铜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跟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0%的溶液5.85g。求:

(1)样品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

(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18.实验室配制3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 g,水 g。

19.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放人烧杯中,加入100g稀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解,也不参加反应),此时,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8.8g,则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0.(1)(2分)计算碳酸氢铵(NH4HCO。)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O.1)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 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例1 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块Na,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仍有棕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的Na的质量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与6molH2O反应,则生成6molNaCl,溶液质量减少82g,此时参加反应的Na为6mol;现溶液质量减少4.1g,则参加反应Na应为0.3moL,质量应为6.9g。

小学数学计算题答案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76-02

数学规律题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强,学生解答时要具备较强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结合题意,合理设问质疑,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计算切入,激励和唤醒学生的积极思维,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尝试、计算、推理、归纳等过程,严谨地推导数学规律题,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通过尝试计算找到规律,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时,教师应启发七年级新生从熟悉的知识了解规律题,尝试计算推导数学规律题,掌握要领。首先,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其次,用小学的规律题举例填空,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最后,引伸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律题,使教师想说的结论由学生亲口说出来,教师的想法在学生的头脑中显现出来,掌握答题要领。

例1,填空:2,4,6,8,10 ,14;学生脱口而出:“填12。”笔者顺势由此题变形为以下的题目:

例2,有一数列为:2,4,6,8,10,12,14……第20个数为 ;第100个数为 ;第n个数为 。通过设问启发学生理解题意,如问“12”是第几个数?学生很容易找到“12”是第6个数。再问“12”是怎样算出来的?有几种算法?学生积极思考,答案并不唯一。如:10+2=12、14-2=12、2+2×5=12、2×6=12等。承前启后,激励学生类比例1算法推导例2。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得第20个数为“40”,并归纳出用到第20个数中的“20”,即20×2=40这个算法快,乘胜追击第100个数为200,第n个数为2n。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综合列表如下:

这样列表,学生一目了然,理解“位置数”,并知道可以用“位置数”参与表示对应项的值,计算方式不变,体验如何尝试计算推导规律题的全过程,让旧知迅速正迁移到规律题。

七年级学生多加练习,积累数感,可以尝试计算,列出如例2的表格,解出规律题。而启发八、九年级的学生,则应通过尝试计算推导比较复杂的数学规律题,一般可分以下四个步骤。

一、初步理解题意,拓展到最近发展区

经过初步读题,承前启后,迅速拓展已知。举一些新的例子,有数的添上新数,有式子的添写新式,有图的添画新图…… 引导学生迈开第一步。降低难度,化难为易,分层次启发学生尝试解题,层层深入到规律中,让每个学生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教会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承上启下,以此类推,拓展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初步理解题意。

例3,观察下列各式,探索、拓展规律:13=12;13+23=9;13+23+33=36……用含正整数n的等式表示你所发现的规律为 。启发学生先解答:“第4个式子为 。”“第5个式子为 。”……是否有简便算法?

例4,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下图所示的规律摆放:第1个图形有6个小圆,第2个图形有10个小圆,第3个图形有16个小圆……以此类推,第6个图形有 个小圆,第n个图形有 个小圆。

第1个图形 第2个图形 第3个图形

启发学生先解答:“第4个图形为 ,第5个图形为 .”“分别用几个小圆?若不画图可否猜想出第6个图形的小圆个数?”……通过举更多具体的例子,达到最近发展区,直到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为止。此时,教师还可以迎难而上,让学生快速计算位置数较大时对应项的值。试一试,如例题3的第100个式子是 ?如例题4的第50个图形的小圆个数是 ?

二、进行尝试计算,发掘表达式

在初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表探索“位置数”较大时,会简便计算相应项的值,结合例子,由简到繁,耐心尝试,找到一致算法挖掘表达式。大胆猜想,由第1个例子到第2个例子……尝试对比,从推理过程或从结论的数量特点,直接或间接用“位置数”推出相应项的值,且计算的方式一致,适合每个例子。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推理、归纳的过程,围绕“位置数”不断猜想、尝试,找到符合题意的计算方式,挖掘出表达式,一般从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尝试计算。

(一)从结论的特征发现规律

首先观察例子,结论有明显特征的,就猜想着手变形,直接或间接发现有特定的变化规律。如例3,每个式子的左边已经熟悉,重点对比每个式子的右边,依次为:1,9,36,100,……即变形为特征数列得:12,32,62,102,……依此,原式可变形特征式:

第1个式子:13=12=1

第2个式子:13+23=(1+2)2=9

第3个式子:13+23+33=(1+2+3)2=36

……

第100个式子:13+23+…+993+1003=(1+2+…+99+100)2=〔〕2

=〔×(1+100)〕2=25502500.

……

最后,发掘出表达式,找到通用的、简便的计算方式,用“位置数”计算相应项的值,算法相同。

第n个式子:13+23+…+(n-1)3+n3=〔1+2+…+(n-1)+n〕2

=〔(1+n)〕2=

(二)从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例4 经过尝试计算可成功列出如例2的表格:

解得第n个圆形的小圆个数为n(n+1)+4。此类题目从推理的过程中,存在某种计算方式,从简单第1个例可引伸到所有例,抓住变量与不变量挖掘出表达式,用“位置数”计算相应项的值。

一般来说,在尝试计算时,列表罗列已知例子,对比过程或结论,把“位置数”套到通用的算法中,可以合理推导出表达式,拓展到中等发展区。

三、推证表达式,确定规律

乘胜追击,做到心中有数,验证表达式的合理性。首先,用“位置数”代入表达式,求出相应项的结论;其次,据“初步理解题意”拓展到的最近发展区,直观形象地计算出该“位置数”相应项的结论;最后,对比两类计算的结论,若“位置数”相同,结论也相同时,则该表达式正确,成功找到规律,反之,该表达式不正确,需要重新进行尝试计算。

如例3 计算第4个式子:13+23+33+43= 时,把“位置数”4即把n=4 代入表达式:13+23+…(n-1)3+n3=[1+2+ …+(n-1)+n]2,算出13+23+33+43=(1+2+3+4)2=100.

而按初步理解时直接计算:13+23+33+43=1+8+27+64=100,两类算法一致。

以此类推,用第5、第6、第7、第8……等式子检验都成功,则可验证所得表达式正确。

四、运用规律,解答问题

解规律题时,把表达式当成一个公式,围绕“位置数”进行合理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快速、正确地解答规律题。初中阶段,需要熟练掌握以下两种类型:

(一)顺用表达式——已知某个“位置数”,求相应项的结论

如例3 第10个式子是 。

把n=10代入表达式:13+23+…(n-1)3+n3=[1+2+…+(n-1)+n]2中得13+23+…93+103=(1+2+…+9+10)2=3025

(二)逆用规律式——已知某项的结论,求相应的“位置数”

如例4 用2554个小圆围成的是第 个图。设围成的是第n个图,把2554代入表达式得:n(n+1)+4=2554

解得:n=50.

这样,当学生熟悉规律探索过程,理解“位置数”与“相应项的值”一一对应时,运用表达式可以简便解答规律题。

通过以上例子表述,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老师少说,穿针引线暗地忙;学生多做,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遇到陌生的规律题,掌握以上方法,大胆尝试计算后,就能找出潜在的规律,迅速解答。

财务管理学(计算题总结及答案 篇12

2005-6-11 0:0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Chapter 1

1.某公司准备购买一设备,买价2000万。可用10年。若租用则每年年初付租金250万,除外,买与租的其他情 况相同。复利年利率10%,要求说明买与租何者为优。P=A×PVI**i,n-1 +A=250×PVI**10%,9+250=1689.75<2000 所以,租为优。

2.某企业现存入银行30000元,准备在3年后购买一台价值为40000元的设备,若复利12%,问此方案是否可行。

F=P×FVIFi,n=30000×FVIF12%,3=42150 >40000 所以,可行。

3.若要使复利终值经2年后成为现在价值的16倍,在每半年计算一次利息的情况下,其年利率应为多少??A×(1+i/2)4=16A?所以,i=200%

4.某投资项目于1991年动工,施工延期5年,于1996年年初投产,从投产之日起每年得到收益40000元,按年利率6%计算,则10年收益于1991年年初现值是多少?(书上例题)

两种算法:

⑴40000×PVI**6%,15-40000×PVI**6%,5=220000元

⑵40000×PVI**6%,10×PVIF6%,5=219917元

Chapter 2

1.某企业资产总额为780万,负债总额300万,年市场利润为60万,资本总额400万,资本利润率为12%,每股股价100元。

要求:分析法和综合法计算每股股价。

⑴分析法:P=(780-300)÷400×100=120元

⑵综合法:P=(60÷12%)÷400×100=125元

2.某企业从银行介入资金300万,借款期限2年,复利年利率12%.要求:⑴若每年记息一次,借款实际利率是多少

⑵若每半年记息一次,借款实际利率是多少

⑶若银行要求留存60万在银行,借款实际利率是多少

⑴K=[(1+12%)2-1]÷2=12.72% ⑵K=[(1+6%)4-1]÷2=13.12% ⑶60÷300×100%=20% K=12%÷(1-12%)=15% 3.某企业发行面值10000元,利率10%,期限10年的长期债券。

要求:计算债券发行价格,当

⑴市场利率10% ⑵市场利率15% ⑶市场利率5% ⑴当市场利率等于票面利率时,等价发行。所以债券发行价格为其面值100000元。

⑵10000×PVIF15%,10 +1000×PVI**15%,10=7459元

⑶10000×PVIF5%,10 +1000×PVI**5%,10=13862元

4.某企业拟筹资2000万,为此,采取发行债券、普通股、银行借款、投资者投资四种筹资方式。

⑴发行债券300万,筹资费率3%,利率10%,所得税33% ⑵发行普通股800万,筹资费率4%,第一年股利率12%,以后年增长率5% ⑶银行借款500万,年利率8%,所得税33% ⑷吸收投资者投资400万,第一年投资收益60万,预计年增长率4% 要求:

⑴计算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率。

⑵加权平均的资金成本率。

债券K=10%(1-33%)÷(1-3%)=6.9% 2

普通股K=12%÷(1-4%)=17.5%

银行存款K=8%(1-33%)=5.36%

收益K=60/400+4%=19%

加权平均K=300/2000×6.9%+800/2000×17.5%+500/2000×5.36%+400/2000×19%=13.18%

Chapter 3

1.某企业01年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02年计划销售收入将增长20%,02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990万,比01年增长10%.要求:计算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

02年销售收入=3600×(1+20%)=4320 万元

01年资金占用额=990÷(1+10%)=900 万元

01年周转次数=3600÷900=4 次

02年周转次数=4320÷990=4.36 次

相对节约额=4320÷4—4320÷(4320/990)=90 万元

2.某企业02年销售收入为2000万,03年计划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400万。比02年节约了80万,03年销售收入计划增加20%.要求:计算流动资金周转加速率。

03年销售收入=2000×(1+20%)=2400 万元

2400÷02年周转次数—400=80

02年周转次数=5 次

03年周转次数=2400÷400=6 次

周转加速率=(6-5)÷5=20%

3.某企业货币资金需要量为80万,每次有价证券转换货币资金成本100元,有价证券年利率10%.假定货币资金收支转为核定,计算货币资金的最佳持有量,转换次数,货币资金的总成本。

最佳持有量QM=(2×100×800000÷10%)1/2=40000 元

转换次数DM/QM=800000÷40000=20 次

总成本=4000/2×10%+20×100=4000 元

4.某企业年销售A产品27000台,每台售价40元,其中28%为现销,其余为信用销售。信用条件“3/10,1/10,N/30”。10天内付款的客户占 50%,20天内付款的占20%,30天内付款的占25%,30~40天内付款的占5%.若有价证券年利率为12%.计算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每日信用销售额=27000×40×(1-28%)÷360=2160 元

收款平均间隔时间=50%×10+20%×20+25%×30+5%×40=18.5天

应收账款余额=2160×18.5=39960 元

机会成本=39960×12%=4795.2 元

5.某企业全年需要甲零件1200件,每定购一次的订货成本为400元,每件年储存成本为6元。

要求:⑴计算企业年订货次数为2次和5次时的年储存成本、年订货成本及年储存成本和年订货成本之和。

⑵计算经济订货量和最优订货次数。

⑴2次时:储存成本=1800 元

订货成本=800 元

总成本=2600 元

5次时:储存成本=720 元

订货成本=2000 元

总成本=2720 元

⑵经济订货量=(2×1200×4000÷6)1/2=400 件

最优订货次数=1200/400=3 次

6.某企业本期销售收入为7200万元,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1800万元。计划期销售收入为8000万元,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量为1600万元。

要求:⑴计算本期和计划期的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周转天数。

⑵计算流动资金相对节约额、绝对节约额。

⑴本期周转次数=7200/1800=4 次

本期周转天数= 360/4=90 天

计划期周转次数=8000/1600=5 次

计划期周转天数=360/5= 72 天

⑵相对节约额=(90-72)×8000÷360=400 万

绝对节约额=1800-1600=200 万

7.鹏佳公司2000年实际销售收入为3 600万元,流动资金年平均占用额为1 200万元。该公司2001年计划销售收入比上一年实际销售收入增加20%,同时计划流动资金周转天数较上一年缩短5%.(一年按360天计算)

要求:⑴计算2000年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

⑵计算2001年流动资金的计划需要量。

⑶计算2001年流动资金计划需要量的节约额。

(1)2000年周转次数=3600/1200=3 次 ;周转天数=360/3=120 天

(2)2001年流动资金的计划需要量=3600×(1+20%)×120×(1-5%)/360=1368 万元

(3)2001年流动资金计划需要量的节约额=3600×(1+20%)×120/360-1368=1440-1368=72 万元。

8.某公司目前信用标准(允许的坏账损失率)为5%,变动成本率为80%,生产能力有余;该公司为了扩大销售,拟将新用标准放宽到10%,放宽信用标准后,预 计销售增加50000元,新增销售平均的坏账损失率为7%,新增销售平均的付款期为60天,若机会成本率为15%,分析放宽信用标准是否可行。

边际利润率=1-单位税率-单位变动成本率

预计销售利润=50000×(1-80%)=10000 元

机会成本=50000×15%×60/360=1250 元

坏账成本=50000×7%=3500 元

10000-1250-3500=5250 元>0

所以,可行。

Chapter 4

1.某公司准备购入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现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需初始投资110 000元,使用期限为5年,投资当年产生收益。每年资金流入量如下:第一年为50 000元,第二年为40 000元,第三年为30 000元,第四年为30 000元,第五年为10 000元,设备报废无残值。乙方案需初始投资80 000元,使用期限也为5年,投资当年产生收益。每年资金流入量均为25 000元,设备报废后无残值。该项投资拟向银行借款解决,银行借款年利率为10%.要求:⑴计算甲。乙两个方案的净现值。

⑵若两方案为非互斥方案(即:可以投资甲方案,同时也可以投资乙方案,投资甲方案时不排斥投资乙方案),请判断两方案可否投资?

⑶假若两方案为互斥方案,请用现值指数法判断应选择哪个方案。

⑴甲方案的净现值=50000×0.909+40000×0.826+30000×0.751+30000×0.683+10000×0.621-110000=127720-110000=17720元

乙方案的净现值=25000×3.791-80000=94775-80000=14775元

⑵都可进行投资。

⑶甲方案的现值指数=127720/110000=1.16

乙方案的现值指数=94775/80000=1.18

应选择乙方案。

2.某企业1997年期初固定资产总值为1200万元,7月份购入生产设备1台,价值100万元,9月份销售在用设备1台,价值160万元,12月份报废设备1台,价值60万元,该企业折旧率为5%.要求:计算⑴1997年固定资产平均总值;⑵该折旧额。

⑴资产平均总值=1200+[100×(12-7)-160×(12-9)-60×(12-12)]/12=1201.67 万元

⑵折旧额=1201.67×5%=60.0835 万元

3.某企业拟购置一台设备,购入价49200元,运输和安装费为800元,预计可使用五年,期满无残值。又已知使用给设备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为15000元,该企业的资金成本为12%.要求:计算该方案的净现值。

投资总额=49200+800=50000 元

未来报酬总现值=15000×PVI**12%,5=54075 元

净现值=54075-50000=4075 元

Chapter 5

1.一张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票面收益率为12%,期限5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甲企业于债券发行时以1050元购入并持有到期;乙企业于债券第三年年初以1300元购入,持有三年到期;丙企业于第二年年初以1170元购入,持有两年后,以1300元卖出。

要求:

⑴计算甲企业的最终实际收益率;?

⑵计算乙企业的到期收益率;

⑶计算丙企业的持有期间收益率。

⑴K=[1000×(1+12%×5)-1050]÷5÷1050×100%=10.48%

⑵K=[1000×(1+12%×5)-1300]÷3÷1300×100%=7.69%

⑶K=(1300-1170)÷2÷1170×100%=5.56%

2.某公司刚刚发放的普通股每股股利5元,预计股利每年增长5%,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为10%.计算该普通股的内在价值。

内在价值=5(1+5%)/(10%-5%)=105 元

3.东方公司于1996年8月1日以950元发行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票面收益率为10%,期限两年。A公司购入一张。

⑴A公司持有两年,计算最终实际收益率。

⑵A公司于1998年2月1日以1140元将债券卖给B公司,试计算A公司持有期间收益率。

⑶B公司将债券持有到还本付息时为止,试计算B公司的到期收益率。

⑴K=[1000×(1+10%×2)-950]÷2÷950×100%=13.16%

⑵K=(1140-950)÷1.5÷950×100%=13.33%

⑶K=[1000×(1+10%×2)-1140]÷0.5÷1140×100%=7.69%

4.2002年7月1日某人打算购买大兴公司2001年1月1日以960元价格折价发行的。每张面值为1 0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10%,4年到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要求:(1)假定2002年7月1日大兴公司债券的市价为1100元,此人购买后准备持有至债券到期日,计算此人的到期收益率。

(2)若此人到2002年7月1日以1100元的价格购买该债券,于2004年1月1日以1300元的价格将该债券出售,计算此人持有债券期间的收益率。

(3)假若此人在2001年1月1日购得此债券,并持有至债券到期日,计算此人的实际收益率。

(1)到期收益率=(1000+1000×10%×4-1100)÷2.5/1100×100%=10.91%

(2)持有期间收益率=(1300-1100)÷1.5/1100×100%=12.12%

(3)实际收益率=〔1000+1000×10%×4-960〕÷4/960×100%=11.46%

5„„某公司本年税后利润800万元,优先股100万股,每股股利2元;普通股150万股,上年每股盈利3.5元。

要求:⑴计算本年每股盈利;

⑵计算每股盈利增长率。

⑴每股盈利=(800-100×2)/150=4 元/股

⑵每股盈利增长率=(4-3.5)/3.5×100%=14.29%

6.某公司购入一股票,预计每年股利为100万元,购入股票的期望报酬率为10%.要求:⑴若公司准备永久持有股票,求投资价值;

⑵若持有2年后以1200万元出售,求投资价值。

⑴V=D/k=100/10%=1000 万元

⑵V=100×PVI**10%,2+1200×PVIF10%,2=1164.8 万元

7.某公司普通股基年每股股利为12元,股几年股利增长率为5%,期望报酬率12%.要求:若公司准备永久持有股票,求投资价值。

V=12(1+5%)/(12%-5%)=180 元/股

Chapter 7

1.某企业生产A产品,经过成本计算,已知每件产品单位变动成本9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4000元,单位售价为14元。

要求:⑴企业在计划期需要销售多少件产品才能达到保本销售点,此时销售额是多少?

⑵预计企业在计划期可销售A产品7000件,企业可获得多少利润?

⑶若企业预计在计划期内取得15000元利润,那么企业在计划期要销售多少件产品?

⑴保本销售点销售量=24000/(14-9)=4800 件

保本销售点销售额=4800×14=67200 元

⑵利润=14×7000-9×7000-24000=11000 元

⑶销售量=(24000+15000)/(14-9)=7800 件

2.某企业销售A、B两种产品。销售比重A70%、B30%.单位销售价分别为500元、800元。单位变动成本350元、480元。消费税率分别10%、15%.该企业固定成本总额64500元。目标利润为12900元。

要求:⑴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

⑵两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和收入

⑴单位变动成本率:

A的单位变动成本率=350/500=70%

B的单位变动成本率=480/800=60%

边际利润率:

A的边际利润本率=1-70%-10%=20%

B的边际利润本率=1-60%-15%=25%

加权A、B的边际利润本率=70%×20%=30%×25%=21.5%

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64500+12900)/21.5%=360000 元

⑵保本销售收入=64500/21.5%=300000 元

A产品:300000×70%=210000 元

B产品:300000×30%=90000 元

A保本销售量=210000/500=420 件

B保本销售量=90000/800=113 件

3.京华木器厂只生产电脑桌,1998年销量为10 000件,每张售价200元,每张电脑桌的单位成本为15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不考虑价内的税金)

要求:(1)计算该厂1998年的利润额。

(2)假若该厂希望1999年的利润在1998年的基础上增加4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提高多少销售量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3)假若该厂希望1999年的利润在1998年利润的基础上增加4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降低多少单位变动成本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4)假若该厂希望1999年的利润在1998年利润的基础上增加40%,在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需提高多少单位价格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固定成本总额=10000×(150-120)=300000元

⑴1998年的利润额=10000×(200-150)=500000元

⑵假设1999年销售量为Q,则Q(200-120)-300000=500000×(1+40%),则Q=12500件,应提高销售量2500件。

⑶假设单位变动成本为V,则10000×(200-V)-300000=500000×(1+40%),则V=100元,应降低单位变动成本20元。

⑷假设单价为P,则10000×(P-120)-300000=500000×(1+40%),则P=220元,应提高单位价格20元。

4.某企业生产甲产品,计划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1600元,单位变动成本100元,单位产品售价200元,消费税税率10%,目标利润为3600元。(对除不尽的数,请保留小数点两位)。

要求:⑴计算保本销售量和保本销售额;

⑵计算目标利润销售量和目标利润销售额;

⑶若产品单位售价降到160元,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应为多少?

(1)保本销售量=1600/(200-200×10%-100)=20

保本销售额=20×200=4000元

(2)目标利润销售量=(1600+3600)/(200-200×10%-100)=65;

目标利润销售额=65×200=13000元

(3)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1600+3600)/(1-10%-100/160)=18909.10元

5.北方公司1993年税后利润为800万元,以前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50万元。公司按10%的比例提取盈余公积金、按6%的比例提取公益金。在比方公司 1994年的投资计划中,共需资金400万元,公司的目标为权益资本占55%,债务资本占45%.公司按剩余股利政策分配股利,1993年流通在外的普通 股为300万股。

要求:⑴计算公司在1993年末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

⑵公司在1993年分配的每股股利。

⑴盈余公积金=(800-50)×10%=57 万元

公益金=750×6%=45 万元

⑵可分配的盈余=800-50-75-45=630 万元

需投入的资本金=400×55%=220 万元

每股股利=(630-220)/300=1.37 元

Chapter 10

1.某企业期初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2,期初存货为10万元,期末流动资产比期初增加20%,期末流动比率为2.5,速动比率为1.5,本期销售收入净额为412.5万元,销售成本为275万元。

要求:计算存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期初流动比率=期初流动资产÷期初流动负债=2

期初速动比率=(期初流动资产-存货)÷期初流动负债=1.2

所以,期初流动负债=12.5 万元

所以,期初流动资产=25 万元 ;期末流动资产=25×(1+20%)=30 万元;期末流动负债=30/2.5=12 万元

期末速动比率=(期末流动资产-期末存货)÷期末流动负债=1.5

所以,期末存货=12 万元

存货周转率=275/(10+12)÷2=25 次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412.5/(25+30)÷2=15 次

2.某企业1997年销售收入为2400万元,其中300万元为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占赊销额的20%.97年初赊销额为500万元,97年末赊销额为700万元。

要求:计划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

赊销收入净额=2400-300-(2400-300)×20%-1680 万元

应收账款周转率=1680/(500+700)÷2=2.8 次

3.某企业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现金与有价证券占速动资产的比率为0.5,流动负债为1000万元,该企业流动资产只有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

要求:计算存货和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2×1000=2000 万元

速动资产=1000万元=现金+短期有价证券+应收账款

现金与有价证券:速动资产=1:2

所以应收账款=500 万元

存货=流动资产-速动资产=1000 万元

4.某企业2001年年初的速动比率为0.8,2001年年末的流动比率为1.5,全年的资产负债率均为30%,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4.假设该企业2001年的净利润为96万元,其他相关资料如下:(单位:万元)

项目?年初数?年末数

存货?240?320

流动负债?200?300

总资产?500?600

要求:⑴计算流动资产的年初余额、年末余额和平均余额(假定流动资产由速动资产与存货组成)。

⑵计算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净额和总资产周转率。

⑶计算销售净利率(?)。

⑷假定该企业2002年进行投资时,需要资金70万元,且维持2001年的资金结构,企业2001年需按规定提取10%的盈余公积金和5%的公益金,请按剩余股利政策确定该企业2001年向投资者分红的余额。

(1)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所以,流动资产年初余额=速动比率×流动负债+存货=0.8×200+240=400万元。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年末余额=流动比率×流动负债=1.5×300=450万元。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00+450)/2=425万元。

(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所以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净额=425×4=1700万元,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1700/(500+600)÷2=3.09次。

(3)销售净利率=96/1700×100%=5.65%.(4)分红余额=96×(1-10%-5%)-70×(1-30%)=81.6-49=32.6万元。

5.某企业期初流动比率1.8、速动比率1.2.期初存货24万元,期末流动资产比期初增长25%,期末流动比率为

2、速动比率1.4.本期销售净额为972万元,销售成本612万元。期初和期末流动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45%.要求:⑴存货周转率;

⑵流动资产周转率;

⑶总资产周转率;

⑷期末营运资金存货率。

期初流动比率=期初流动资产/期初流动负债=1.8

期初速动比率=(期初流动资产-24)/ 期初流动负债=1.2 13

所以,期初流动资产=72 万元 ;期初流动负债=40 万元 ;

期末流动资产=72×(1+25%)=90 万元;期末流动负债=90/2=45 万元

期末速动比率=(90-期末存货)/ 45=1.4,期末存货=27 万元

⑴存货周转率=612/(24+27)÷2=24 次

⑵流动资产周转率=972/(72+90)÷2=12 次

⑶期初总资产=72÷40%=180 万 ;期末总资产=90÷45%=200 万元

总资产周转率=972/(180+200)÷2=5.1 次

上一篇:健康知识讲座总结下一篇:高三第五单元分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英语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