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2024-10-11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共12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篇1

在我国教育的小学数学当中, 计算教学只是一个传统的计算模式, 老师把他们当作一种机械式的教学, 认为毫无新意, 只是应用计算法则进行教学, 得出结果, 却没有更多的理论, 对此, 在这种缺乏观点的教学当中, 小学生的思维就很低难得到开发, 在计算时的速度也相对缓慢, 得出的结果并不理想,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耗低效的问题. 对此, 怎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让他们感兴趣, 是研究计算数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性学科, 在众多科目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计算教学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 一直以来是教师和学生投入较多课时来进行学习的. 一年级计算教学是整个计算教学系统部分的起点阶段, 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特别重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教学课时逐渐减少, 而教学内容却相对较多, 课堂上进行计算演练的时间越来越少, 计算教学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开展计算教学, 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不断探讨的焦点.

二、应用创新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 所谓数学问题指的就是对于某一特定知识可以进行直接或者是间接的提问, 从而可以引起学生思考, 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认知, 从而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索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在设立数学情境问题时的关键因素就是真实性, 其中它包含了数学问题、表象特征、知识背景以及操作空间等方面, 具体的操作必须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在现代教学当中, 小学数学对学生来讲并不是一种新知识, 很大程度上都是进行再学习的过程, 他们以往的生活当中都会体验过这种知识的存在, 所以在学校当中的学习就是一种再升华, 把教材内容进行总结, 从而来建构新的知识框架.

(二) 应用现实模拟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表象的问题来进行发挥, 方法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把数学问题以及学习的内容通过建立一种直接的关系, 再把问题进行一一提炼, 具有表象性地构建一种问题情境,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我们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要掌握好几方面: (1) 首先要把数学问题设置为一种情境, 并且把它作为核心基础, 在这个过程当中, 不能只看重它的设计表面, 这样会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2) 进行模拟策略研究时, 必须要了解问题的本质, 由于模拟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所以必须还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综合研究, 从而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3) 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它的新颖性, 必须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把一些喜闻乐见的内容融入其中, 从而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 通过游戏环节来达到计算教学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开展, 给学生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 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在其中找到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的环节当中找到乐趣.

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当中, 在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让他们了解产生知识的过程, 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算理. 在当前的数学课程标准下, 教师不能只是单一的重结果, 而是要把技能作为重点来培养学生的认知性, 同时也要发挥出一种创新意识, 把能力作为核心目标, 结果固然重要, 但理解过程也同样重要. 此外, 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炼和概括从而找出新的算法, 让他们形成一个独立的思考过程, 发挥出他们的创新意识, 应用多种方法得出结果,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的方法积极地展开, 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数学不仅是一种计算的方法, 它也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 应用创新的思想融入其中,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育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探究算理的意识对开拓创新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让学生感悟的一个过程.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如果要在实践当中解决小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就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改革, 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把创新的理念融入其中, 由于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的, 并且这也是一个互助的过程. 如果学生只是通过一般的教学内容是很难达到一定的创新层次的, 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当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思维创造力, 在学校开展的活动当中才会起到作用. 在数学学习当中如果只是通过依赖记忆和模仿进行学习, 那么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只是在被动吸取知识, 没有达到理解的作用, 只是把以往的知识作为一种基础, 没有体现出构建的意义. 如果把创造性教学融入到其中, 教师不仅只是传授知识, 而是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找到结论的过程, 他们从结论走向问题的一个过程. 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推理、观察以及合作交流、猜测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策略. 所以, 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各种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数量的关系, 从中得到收获.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新课标策略下, 小学数学教育当中的计算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革新, 从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并且也降低了计算难度, 但是, 为了考虑到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且也要遵从他们的心理特点,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做了一定的变化, 把创设情境教学融入其中, 让小学生在计算数学时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 (1) .

[2]李幸潭.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新课程:教研, 2010 (6) .

[3]徐峰.优化计算教学培养思维品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8 (10) .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篇2

摘 要:在进行小学课堂的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计算过程中的准确度。本文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深入浅出的探讨了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课堂 数学教学 计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80-01

在多年的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反映,孩子在考试的测验过程中在做计算的测验时总是由于粗心大意导致计算失误。每次得到这样的反映,就会使我产生一种责任感。而也恰恰是这种本能产生的责任感使得我对小学生在进行计算题的运算过程中导致失误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失误案例进行全面的研究过后,发现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小学生数学计算的准确程度,而在众多因素当中,对于计算方法没有达到全面掌握而导致的错误的比例很小,而另外很大部分的影响因素是由于小学生在进行计算过程中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而当下我国对与小学课堂的要求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就是计算要准确并且合理,而在二者之中计算合理的前提条件就是结果的准确。正因如此,为了达到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过程中的准确程度,本文做出以下的总结。增强思想教育的力度,激发学生们增强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想法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大部分小学生在得知自己的计算结果不正确之后,总是以自己的粗心为理由。对于这一问题,解决的方式就是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态度摆正,明确自己的责任,不能以粗心当作借口。在实际解决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下面的方法:在考试结束之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们应该对由于自身计算错误而损失的得分进行统计,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寻找错误并且对影响错误的具体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分析出,在实际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往往都不是由于自身的计算方式出现问题,而是因为在考试过程中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答卷过程中没有注意字迹是否工整以及没有认真进行检查所导致的。在对学生们进行提高准确率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计算准确率较高的学生的作业以及答卷向学生们进行展示,并且让成功率较高的学生介绍自身做题过程中的经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们的思想,改变学生们将粗心作为失误借口的思想,从根本上加强计算的准确程度。加强计算方式的教学力度

在思想上对学生们进行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只是一个开始,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计算方式的教学力度,教育学生们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提升计算的准确程度。在计算过程中,计算方式的科学程度直接对计算的准确程度造成影响。比如学生们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正确率普遍较低,那么就要教育学生,在实际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下面的计算顺序,在开始运算的时候应该将思想与精力进行集中,并且要深入的思考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计算的方法,并且准确的进行应用,根据运算的法则对每个步骤进行核对,如果出现错误,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在整个过程完成之后确定结果。而且为了使学生们可以完整的将计算的顺序记清楚并且在实际进行运算的过程中熟练的运用,可以将运算的流程做成口诀或者顺口溜的形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运算的方法。在实际对学生们的计算方法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以上的方式将计算的流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们,再通过科学合理训练的方式,使学生们在考试过程中可以熟练的进行使用。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掌握好学生们接收知识的节奏,再实际进行计算练习时,对习题的选择一定要达到少而精的程度,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达到以上的要求,并且可以加强学习的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自信心。加强对学生们学习习惯的训练

如果想要有效的加强学生们的计算技巧,一定要加强学生们计算习惯的训练。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以下习惯的训练。

3.1 加强学生们对题目进行校对的习惯训练

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都要将题目抄下来再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应该将抄下来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校对,达到不抄错不遗漏的标准。

3.2 培养学生们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保障计算准确率的前提条件就是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实际做计算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题目内的数字以及计算符号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找清其中存在的联系。还要分析出计算的顺序。最后要思考运用哪一种计算方法可以达到最优的效果。对题目进行分析,并且判断出是否可以利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以提升解题的效率。

3.3 训练学生们认真计算以及工整书写的习惯

在答卷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要求的格式进行书写,而且字迹要工整美观。

3.4 在课堂的学习中养成验算的习惯

在计算结束后进行验算可以进一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将验算当作习惯来进行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计算水平

计算水平的增强需要在平时的训练当中加强目的性以及计划性,日积月累的积累计算的经验才能慢慢增长的,在实际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4.1 抓住重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比如,在训练数值较大的加减法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进行练习的就是进位和退位的方法。要求学生们在实际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熟练的掌握这一计算方法,而其中的难点就是连续的进位或退位。在?练小数之间的计算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处理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小数点对其的原则。一些可以运用简便算法计算的问题就要重点训练计算定律的运用。正因如此,在课堂教学之中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将重点进行明确,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

4.2 训练学生们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

在计算的过程中使用简便算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计算方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计算的性质以及应用的各种计算定律。所以说一定要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4.3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

小学数学计算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增多,从一开始的基本教学法,相继又有了简算教学法,近几年速算教学法也普遍用在了教学中。在学校和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学生用实际成绩证明了这些教学方法的确有显著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计算的基本教学法

小学数学计算的基本教学法就是估算或者口算,用基本算式进行计算。例如,在学习“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时,老师拿着一根粉笔,说“一根粉笔一元钱,一盒粉笔多少钱呢?”学生头脑中产生了疑问,都迫不及待地想立刻知道粉笔盒里面有多少只粉笔,于是老师将一盒崭新的粉笔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大家一起数起来粉笔的个数,学生口算就算出了一盒粉笔多少钱,老师问学生:“要想知道一盒粉笔多少钱,你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回答:“一只粉笔的价格和粉笔的数量”。教师通过这样基本的讲解与提示后,学生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并理解了题意,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够使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二、小学数学计算的简算教学法

小学数学计算的简算教学法就是将算式用简便的算法得出结果。例如,在学习“多个数进行相加时”老师先写在黑板上一道题“2+9-5+(5-2)=?”老师讲解题的关键是要告诉学生: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接着老师给学生分解:2+9-5+(5-2)=2+9-5+5-2=?学生马上看出来得数是9,觉得这样的方法非常简单,都很喜欢这个方法,期待老师马上留练习题,老师写出了练习的题目“7+8-5-(3+5);2+4-8+0-5+(4-6)”,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挥动着铅笔,希望通过练习展示自己的本领。数学中学习计算,在老师教授方法以后,还要通过学生自己多加练习,才会发挥出最佳效果,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成绩。

三、小学数学计算的速算教学法

小学数学计算的速算教学法就是将算式用快速的方法算出结果。例如,教师講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老师先说明了计算要领: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前一。接着举了一个例子:12×13,答:12×13=255。解释:12×13=12×(10+2)=12×10+12×3=120+(10+2)×3=120+30+2×3=(120+30)+(2×3)=156。之后老师留了几道题请学生练习“17×19、16×18、15×14”,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计算,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相加,得数为前积,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相乘,得数为后积,满十进一。例,17×19;17+9=26;7×9=63,最终结果是323。以此类推,速算的方法很多,数学中计算大多数都可以选择相应的速算方法,速算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学生会觉得计算并不困难,反而觉得新颖有趣,更加快速的融入学习当中。

小学数学的课堂上通过运用数学计算的基本教学法、数学计算的减算教学法、数学计算的速算教学法这几种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对小学数学计算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还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秦彦良.浅析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学周刊,2014(09):39.

[2]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56-57.

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口算训练,算理,算法,思维能力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也是数学学习核心基础的组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还可以使其将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 需要教师引起一定的重视, 既要改进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又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技能非常重要。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 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 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 关键是要持之以恒, 坚持训练, 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 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对于一次完成口算来说, 学生往往虎头蛇尾, 对于这种情况, 一方面, 我教育学生应认真、仔细做每一道题。另一方面, 不可避免的是学生注意力先集中后分散。在实践中, 我观察过多次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 都是后面错得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 我让学生在做口算时, 如果时间允许, 在第二遍验算时, 从后往前算, 这样发现的错误就多, 正确率明显提高。

二、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工夫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 只有打好基础, 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

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 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 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 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 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 运用起来更方便。

三、打造活力课堂

课堂是师生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舞台, 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最深刻的概括。只有这样, 教学才能轻松, 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 理解更深刻。在教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几个长度单位时, 我让学生自己拿尺量头发的粗细、数学课本的长与宽。我还亲自拿卷尺量了一位学生的身高, 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这几个单位表示的长度, 在做选择单位的数学题目时正确率极高。在教学生任何数学问题时, 包括计算, 我对学生合情合理的答案, 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样, 也总是鼓励、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创新思维很活跃。

四、讲透法则原理

学生只有深刻理解计算法则, 才能准确熟练地运用, 且计算不易出错, 又能发展创新思维。例如, 在教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时, 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小红买了3支钢笔, 每支5元, 又买了4元的笔记本, 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 ”学生中有两种计算方法“3×5+4”“ (5+5+5) +4”, 我让学生看第一个算式, 应怎样计算其结果才是正确的? 学生立即明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混合运算法则的原因。

五、练习巩固, 掌握算法, 初步形成技能

计算技能的发展阶段是:步步有据、运算准确―正确迅速地运算―善于观察分析、筛选方法、灵活运算。

练习包括基本练习和综合性练习。基本练习是对例题的模仿练习, 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练习的评价可根据难度的不同采用个人自批、同桌互批、小组长批、教师巡视批等形式, 由个人、组长向教师反馈练习结果。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发展变化的题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题, 让学生自编、自练、自查、自纠。这些练习可以采用全班评讲或教师面批等形式进行评价反馈。

六、提供思路, 教给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 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虽较重视“说”的训练, 但缺乏“说”的指导, 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 教给他们思维方法。如在教学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 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 , 然后让学生结合例题思考, 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 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 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 先算100除以5的商, 再乘以3的积, 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 并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 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 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 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 边动手, 边思考, 用操作帮助思维, 用思维指挥操作,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 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 尽快找到计算捷径, 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

七、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得 篇5

就计算教学而言,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如果教师设计好计算教学的“五步”,能使学生主动探索的完成学习任务,并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复习引路

教师要设计好与新知识紧密相连的旧知识作复习题,巩固旧知,导入新知,为学生探索新的知识技能作适当的铺垫。

二、导入新课

由旧知导入新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三、探索新知

1、出事练习题,

2、尝试练习,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可自己一人思考,也可小组讨论。

3、反馈交流,同位之间互相交流,互述计算方法,互相检查。

4、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提纲

(2)结合尝试计算过程,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3)归纳小结,总结定律法则。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

2、同位互查互评,找出计算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攻克。

五、开拓创新

1、四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出题检测计算能力。

2、学生提问,学生讨论。

学生针对不懂之处自由提问,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学生自己的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再出面归纳。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讨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215-01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学生计算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后续数学的学习,甚至还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么,如何加在教学中做好计算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之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需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如;在学习“小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认识。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捐书数量,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

二、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 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 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 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 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 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 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 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 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当用7去乘被乘数 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

三、巩固练习是保证

巩固练习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理性回归需要巩固练习,而且需要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形式的练习。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累,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尝试算法的运用。通过练习、比较,发现错误,教师及时指导,矫正补缺,从而提高小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这些练习的安排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学生独立算、同桌对口令、开小火车、抢答、学生自己编题、每天一练等不同的形式,通过练习应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良好计算习惯是根本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 、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如,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又如,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 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篇7

一、计算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小学数学是从最简单的数字、加减法、四则运算等入手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 计算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最大比重的一项。低年级主要学习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等;中年级主要学习两位数乘除法;高年级主要学习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这些都离不开计算, 而统计、面积计算等内容也是离不开计算, 所以可以说计算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 是小学数学的灵魂。不仅如此, 计算还在训练学生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快速的反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可见, 计算对于小学数学是十分重要的。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计算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对于运算定律与技巧掌握不熟练、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等问题。

1. 计算教学缺乏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 凡事以兴趣为主, 感兴趣的就会乐于学习, 不感兴趣的就会排斥。纵观当前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教师授课太过枯燥, 缺乏趣味性, 使学生对计算产生了厌倦甚至抗拒心理, 导致计算教学难以高效的进行。

2. 学生对于运算定律与技巧掌握不熟练。

对于计算而言, 运算定律与技巧是十分重要的, 是计算准确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当前的小学生运算定律与技巧掌握不熟练, 很多学生在学习运算定律之后并没有熟记于心, 不免会计算出错。这是影响计算教学的重要因素。

3.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计算的准确率。但是目前教师并没有关注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一些小学生计算时书写不规整, 过程不规范, 没有验算习惯, 漏写数字、计算符号等, 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三、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要想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教师需要革新计算教学方法, 增强计算趣味性;加强运算定律与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 革新计算教学方法, 增强计算趣味性。

要想使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 教师就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 增强计算的趣味性。那么如何改革计算教学方法呢?我们可以采用比赛法、表演法、创设情境法等方法。例如, 进行“乘法计算”时, 教师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 列出算式, 要求学生进行计算接龙比赛, 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计算。如果一位学生计算错误, 就要从第一位学生重新开始计算。这样一来, 为了小组荣誉, 学生既要保证计算的速度, 又要保证计算的准确率。大家都积极参与其中, 整个计算比赛就像一个游戏,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如, 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 教师创设了储蓄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模拟储蓄计算应得的利息、应纳税款以及不同存期的存款利息, 发现了合理的分段存款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息。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也提高了小学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2. 加强运算定律与技巧的训练。

每一道计算题都需要使用运算定律, 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 应多关注学生对计算定律的掌握, 并且加强学生计算技巧的训练。小学数学包括五大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在这五大定律的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多加训练, 利用习题巩固知识, 并且在每一个定律的学习中, 都要联系之前学过的进行复习, 以便巩固所有运算定律。此外, 简便方法的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降低计算难度。为此, 教师应该通过运算定律的传授加强学生使用简便方法的技巧, 以提高计算效率。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可以遵循“一看, 二想, 三算, 四查”四部曲。一看:看题目。看清题目中的数字与运算符号, 核对原题目与自己所抄下的题目是否完全一致。二想:想题目。拿到题目之后, 要想一想这样的题目如何计算, 应该运用哪个运算定律, 可以运用哪种简便方法,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构思。三算:算习题。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 不能潦草, 格式一定要规范, 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 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 计算时精力集中, 不急不抢。四查:查答案。计算完之后, 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 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再次, 对计算中遇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这是计算的基本流程, 教师需要通过这个计算流程来培养小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习惯, 在每个流程都遵守规则, 认真审题、计算、验算, 计算准确率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 篇8

受应试教育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都是通过题海战术和机械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它过于重视计算结果,却忽略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根本无法提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不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具体到数学教学课堂上,目前教学方法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为基础,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兴趣需求,更没有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无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就是计算练习虽多但是过于机械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计算、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习题往往千篇一律,渐渐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些都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

计算教学应该时刻切合实际,创造情景教学的环境,将数学知识导入课程中,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通过课件来表达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动画场景,让学生被动画所吸引而主动去数画面中的事物,例如有几只小鸟、几棵树、几朵花等等。再比如说让学生计算身边事物的数量,例如自己有几支笔、几本书、家里有几个杯子、几个房间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锻炼他们在生活中数读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计算。

2.计算交流

如上文所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后教师也可以因材施教,设置符合学生心理走向的课程内容。也要教育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感知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告诉他们数学计算可以解决许多生活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意义。

3.学习生活化

灌输给学生“学习无处不在”的意识。例如,在平均数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课余寻找一些素材来进行平均数的计算,比如计算自己家人的平均年龄,并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探讨;计算校园里平均每条甬道有多少盆花等等。这样生活中的计算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也能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该注重生活化和实践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本出发点,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并学以致用,在不知不觉中就增强了自己的计算能力和创造力。

摘要: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讲求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数感并渗透数学计算意识,它摒除了传统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单一性和枯燥乏味。探讨了传统数学教学现状中的弊端,并提出了一些符合现代小学计算教学的策略,希望借此来解决目前小学生计算能力普遍不高的现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 篇9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积极自主进行计算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 在计算教学中, 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让他们想并乐于计算,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 教师应教给学生包括口算, 笔算, 利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次, 计算教学应讲究方式方法。一味的“题海战术”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为提高学生计算兴趣, 教师应适当结合教学内容, 寓教于乐, 在计算的同时, 设置多样的训练形式, 如游戏、竞赛等等;最后, 可以适当引入与数学计算相关的小故事, 或是数学家的典型事例, 活跃课堂氛围,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计算教学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计算意志

在计算教学中, 利用游戏或者是故事的形式, 有可能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三分钟的热度。因此, 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计算意志”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每天练一练。根据学生每天的学习内容, 适当进行一些口算、笔算的训练, 让学生养成习惯。通过长期锻炼培养学生坚强的计算意志, 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创设计算的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在计算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贴近学生生活, 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景, 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习需要和兴趣, 而且还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完成计算任务。

四、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10

1.学生积极性不高

数学是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的一门科目, 就小学生而言, 数学是相对枯燥乏味的。传统的计算教学大多为简单的计算, 没有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到一起, 这就导致计算课程的趣味性严重不足, 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这就导致小学生的信心容易受到影响, 最终导致计算能力降低。具体表现在计算的正确率不高、口算速度慢以及缺乏灵活简便的运算方法。此外, 由于课堂学习的枯燥乏味, 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并且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计算教学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理论联系实践予以了重视, 旨在通过生活实际, 使学生对计算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与体验, 并通过对数学计算的应用, 使实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缺乏明确的概念

在计算教学中, 有的教师对计算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 难以讲清计算中的道理, 仅仅让学生对计算方法进行掌握, 并进行反复练习进行巩固, 希望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然而,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很多学生尽管能够以计算法则为依据进行运算, 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算例, 对运算法则生搬硬套, 导致难以扩展知识的迁移范围, 对于不同的情况难以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传统数学教学主要采用教师传授的方法, 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技能讲解上, 没有对算例的掌握予以重视, 这就导致学生只会算, 却不知道原因, 导致计算过程中存在知识性误差。因此, 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例如, 在“整百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对之前的计算知识进行复习, 并采用情境图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予以启发, 并进行相似题目的计算, 通过计算之后, 教师可以拓展训练, 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算法, 同时也掌握了算理。

3.没有重视口算练习

作为计算的基础, 口算对于数学计算教学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 有的教师缺乏口算意识, 对口算练习没有足够的重视, 导致学生的口算速度与正确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进而导致实际计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差错。此外, 有的教师对口算与笔算的联系没有正确的认识与了解, 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将二者充分结合到一起。例如, 在“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进位加法”的教学中, 教师不应采用“笔算化”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难以接受, 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此外, 还有的学生估算能力偏弱, 导致在计算的过程中难以提高正确率。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改进策略

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为了充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愿意接受课堂上的内容, 以此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吸引学生注意力, 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与鼓励, 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 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例如, 在“小数乘以整数”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生活中选取素材, 让学生通过调查蔬菜价格, 并对买菜所用的花费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作用。

2.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使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强调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获取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算理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以此使学习效果得以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3.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对算法的多样化提出了一定的教学要求。其旨在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方法, 并通过思考使学习活动中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培养。算法多样化教学强调的是算法的多样化, 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算法, 并非算法越多越好。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为学生讲解不同的算法, 并对这些算法进行分析, 并予以适当的引导, 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算法, 并以此实现对算法的优化。

综上所述, 现阶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我们针对此展开研究, 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使问题得到解决, 教学得以优化,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摘要:阐述了现阶段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改进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冬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关爱明天, 2015 (03) .

小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 篇11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小学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呢?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做了大量尝试,但收效甚微。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它在学生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计算教学

小学数学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相反,我们日常生产与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的痕迹,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必须将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习题中存在的各种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通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发现学习数学的重大意义。比如教师在劳动节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去植树,然后提出问题:“三年级一班在本次活动中共种植了18棵树,三年级二班共种植24棵树,问本次活动中两个班共种植了多少棵树?”这样的问题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实践生活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教育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形式的创新。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形式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的、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这既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活力,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举行小规模的计算比赛,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不同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回答相同的题,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计算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比如让学生管理班级的开支等。

总之,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势在必行,它能够行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目前我国数学计算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 篇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思维、能力、数学知识的积累量都能获得同步提高。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教学设计进行突破, 使新颖的学习过程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发展, 使他们能在面对数学问题时理性地、创新地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具备数学能力的人, 使他们在逐渐具有数学能力和思维下, 运用自己对数学的敏感性来探索新知, 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在数学学习中,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较高的正确率, 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本文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入手进行了阐述。

一、给学生创造气氛和谐的课堂

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主要是课堂,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 小学生不会感到学习的压力, 他们都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和教师不断进行交流。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 轻松的环境和平易近人的教师, 使他们愿意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促进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要从心理和行动上为学生创造好的交流学习的环境, 掌握学生的所思所想, 为课堂教学内容提供有利条件。教师要用心去体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和思维过程, 并对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使整个课堂充满学生的智慧。小学生的思维充满了新奇和想象,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这种思维。例如, 在教学“10以内的减法”时, 教师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森林里有5只兔子, 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兔子, 还有几只兔子?一个学生大声回答:“还有4只兔子。”另一个学生说:“一只兔子也没有了, 剩下的兔子都吓跑了。”很多学生都同意这个答案。这时一个学生又说了:“还有3只兔子。”其他学生都说这个答案不对, 教师问学生:“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 问什么你认为还有3只兔子吗?”这个学生说:“因为这5只兔子是一家人, 猎人把兔爸爸打死了, 兔妈妈吓跑了, 还有三只刚生下来的兔宝宝。”真是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回答啊, 学生和教师都鼓起掌来。所以, 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时, 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 促进思维的积极发展。

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一) 小学生的耐心方面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他们的耐心很有限, 如果教师给出的题目过于复杂, 计算步骤又多, 就会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逐渐失去耐心, 不想算下去。这样学生计算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二) 小学生的注意力较差

小学生在进行计算时, 会不自觉地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赛, 看谁算得快,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只是体现出了计算速度, 但是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 往往在计算过程中会把题目中的数字或运算过程中的数字看错, 从而导致计算出现错误。

(三) 小学生对题海战术反感

在进行计算训练时, 教师为了集中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给出学生大量的计算题目。学生开始进行计算时, 还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由于计算题比较枯燥, 学生的积极性会逐渐减弱, 使他们在后面的计算过程中会出现边玩边做的情况, 影响计算的速度, 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率。

三、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有效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一) 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在进行计算训练时, 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出发, 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在进行训练时, 教师要每天对学生进行训练, 使他们具备快速、正确、灵活计算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在进行笔算时, 学生能把通过口算获得的能力迁移过来, 使笔算速度也相应提高。这个训练要长期坚持下去, 使学生能从训练中不断获得提高。

(二) 在理解算理上多下工夫

在让学生进行计算时,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计算的概念进行理解, 通过理解来进行计算, 为计算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 才能使学生通过计算训练获得突飞猛进的计算能力。为了让学生对计算法则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把这些法则编成儿歌或顺口溜, 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把这些法则运用到计算中, 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 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 教师要让学生在良好的计算习惯过程中不断提高, 使他们在读题、解题过程中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在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时, 我请教了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他们告诉我, 在学生审题时让他们把题目小声地读出来, 可以避免他们在进行计算时看错题目中的数字导致计算出错。对待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从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出发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的教师想通过大量的计算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这样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使学习效果不佳。

上一篇:儒家文化里的和谐思想下一篇:门面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