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和方法

2024-06-11

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和方法(共9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和方法 篇1

浅谈高中政治课的提问技巧和方法

[摘要]课堂提问足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师生交流、提升课堂实效的重要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问题教学法”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被大量运用,但足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提问效率低下。本文结合教学课堂实录,从真实的教学情境出发,关注教学设问的兴趣点、重难点、争论点,反思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提问中所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分析对策,优化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设问技巧

政治课

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联系、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在现实的政治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虽然人人都会用,但非人人都善用,还存在一些值得研究和反思的问题。如有的设问难易度失调,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深奥,难以激发学生思维兴趣;有的设问无的放矢,缺乏针对性,飘渺空洞,难以达成教学预设;有的设问机械呆板,形式单一,缺乏课堂生成,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善教且善问”的老师呢?笔者认为要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最佳课堂提问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备课时应充分预设每一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优化课堂教学设问点。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主要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问题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和学 生的角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从问题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候答时间不足和缺乏生成性知识的引导

1.候答、叫答和理答时间不足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是课堂提问的四个关键环节,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候答、叫答要予以学生充分的时间来思考,理答要及时,必要时还要予以时间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信息先是经过感受器而进入感受寄存器,一般需要0.25-2秒,然后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需要更多的时间。”①通过对课堂上的观察后发现:教师生充分思考时间的前提下就让某一学生站起来回答,或者学生回答不是很到位的情况下,缺乏再给予时间进行引导。从调查问卷上发现:有70.9%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多给一点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由此可见,教师没有给学生时间思考,通常对学生的回答缺乏耐心等候。这样,未加思索的学生就无法把自己置于课堂讨论的氛围中,课堂提问也就成了走过场而己。

2.评价过于简单,缺乏生成性知识的积极引导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在于教师能给学生教多少,而在于学生能理解多少。因此,教师的及时评价和积极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问卷调查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有48.1%的教师就直接提供正确的答案,只有5.2%的教师给予提示,并和学生深入探究。对于学生的回答,有51.4%的教师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4.1%的教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在观摩课中也发现: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中通常只简单地说“好”、“对”、“很不错”的简单语言,而没有具体的语言表述。更有甚者,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教师自问自答。由此看出,教师缺乏对学生回答过程的积极引导和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关注,最后课堂提问成了为了问而问,评价也就成了形同虚设。教师缺乏对生成性知识的引导,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新的知识,课堂提问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对课堂提问研究不足和提问对象缺乏整体性

1.教师对课堂提问研究不足,提问缺乏启发性在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73.3%的教师表

示缺乏对课堂提问的必要研究。当问及课堂提问的功能时,有80%的教师认为课堂提问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巩固基础知识,只有13.4%的教师认为课堂提问是用来引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提问设计环节上还存在39.4%的教师认为上课提问都是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精心设计。在观摩课中发现,部分教师在提问时,问题简单而重复,多次使用诸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等。从上述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由于教师缺乏对课堂提问的研究和课前问题的精心设计,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简单、枯燥、生硬的课堂氛围,提问缺乏启发性。这样的问题不会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提问就很难发挥它的最佳效果。

2.教师提问对象缺乏整体观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课堂提问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的带有“偏爱现象”,即“教师常对较好的学生提较多的问题,而忽视了学习困难生。这种现象对课堂负面影响非常大,久而久之会使学困生产生自卑心理,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人为制造‘边缘学生’。”①提问对象会不知不觉地锁定在学习好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到课堂回答问题与他们无缘,提问对象缺乏整体观念。在问卷调查及观摩课中,有93.3%的教师表示,他们经常提问优等生和中等生,只有6.7% 的教师表示,他们偶尔也对待进生提问。从而得知大部分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和对问题的理解。

(三)从学生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缺乏问题意识

“客观地说,课堂提问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这一模式上,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设问更为巧妙,而较少甚至极少自觉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深刻地体会到:生通常完全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一堂课下来几乎都是教师在不停的问,学生不停的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很少有学生能根据学习教材内容的困惑,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为了在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中激励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探讨与解决问题。没有学生参与提问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也是没有体现“生本”教学思想的不成熟的课堂。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提问的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小断深入,我们在上课、观课、议课和研讨的过程中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提问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欣喜的同时发现低效无效的提问还仍然存在着。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调控的起承转合,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于提问的精心运筹。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认为,简约教学可以做到“从冗繁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教学。那么,怎样将简约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使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学更有效、高效昵?

(一)、设计有效,简明而不繁复,问出学生的激情

有效的提问,要有明确的核心。明确的核心包括设问时的目的明确、在提问时引导学生思考的具体方向要明确等。提问的设计要有明确的指向,简明而小繁复,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使用笼统的套路回答。如果学生能够用套路回答,那么提问的目标就没有实现。简约提问应是设计与即兴的结合。设计的问题在简约的可控性上较大,但简约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提问目的达成的效果,即提问在注重简约性的同时还应注重有效性。即兴提问的应变性在效果达成上能够对设问目的的完成进行补充。但即兴提问更加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速度与语言的组织能力,这就是“功夫在课外”的重要表现。这小仅考验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也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基于了解之上的因人设问、因班设问,能够提高简约提问的有效度。所提问题直入课题,用简明的语言设置丰富的内容,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激情,能够让预设更有效

地执行,也显示出这位教师很强的专业素质。

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核心之处等提问,做到简明而小繁复,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出学生的激情。

(二)、贴近生活,简洁而不拖沓,问出学生的思维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小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学习的过程也小是简单的信息移植,主张教学从学生所处的真实生活环境中追寻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小足或与其已有的认知相互矛盾之处,以激发其学习动机。思想政治学科的生活化特点和本身的简洁之美要求课堂情境能够贴近生活,简洁而小拖沓,问出学生的思维。基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基础的适当引申,进行丰富而有效的设问,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课堂气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引申的材料应删除小必要的延伸信息,因为材料的引入是改变课堂单调气氛的手段,而引入过多无关的问题却会喧宾夺主,模糊设问的目标,从而弱化提问效果。每位学生与每一堂课也都有其独特性,因此在提问的时候,应根据课堂情境的小同、个别提问与集体提问情境的小同,在设问目标一定的情况卜,调整提问的语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问里,提问应使用具有共鸣性的语言。共鸣性的语言是指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出发,使用能够引起学生共同思维的词语提问。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使用简洁、精当、反复锤炼的教学语言,传达出足够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生动有效地分析与思考。

(三)、领悟升华,简练而不呆板,问出学生的灵动

简约的相对性表现在对小同问题设问的具体情况小同,更表现在教学情境自身是整体性、结构性和流动性的。简练而小呆板的提问可以使老师灵动地教,学生灵活地学,在领悟中升华,问出学生的灵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课堂呈现与创造出真正的精彩,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提问之后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这样能够对设问的核心目的进行二次强化与补充,使学生更为明确知识的重点与应用。及时就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式再提问,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及时总结与评价,还能够避免满堂皆问、令学生应接小暇的弊端。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优化实践研究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课堂上,教师永远不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研究是十分独特而又具有魅力的话题。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课堂提问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重视。本课题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读,对国内外有关课堂提问理论的整理和分析,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调研。本人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理论和技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对问题理解不一致性的问题,从情境中设置更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问的作用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正确处理等技术性难题。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和娴熟的业务能力,还要求教师要具有个人魅力,运用教师的智慧来丰富、发展和完善课堂提问优化理论。本文关于课堂提问优化的研究与建议,本人浅陋的见解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由于受个人水平和篇幅所限,本人在这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提问优化只是作了初步的探究,对调查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对策,但仍然不是很全面,希望各位同行们在这方面还要多研究,多探

讨,共同完善课堂提问的体系,更好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服务。

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和方法 篇2

一、提出明确的问题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要明晰,杜绝问题含糊不清或理解有歧义。教师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如果漫无边际进行提问,会造成抓不住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即使所选的问题再精彩,也达不到教学效果。提问要疑而不难,引人入胜,难易控制在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程度。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明确清晰,能让学生一听到问题,迅速地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不明白问题的指向,或错误地理解问题的内涵与外延,最终只能是完全背离问题的原意,造成了思维的混乱,无法实现提问的初衷。

二、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问题的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政治教师提问中要克服偏爱某些学生的现象,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抢答、抽答、辩答等多种方式,促使全体学生都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讲《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时,面向全体学生提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你有没有意见反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反映?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你有何感想?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对高考制度改革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少同学想通过政府网站提出意见,很多同学认为自己的意见如被采纳肯定非常兴奋,同时也提高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于是,本课重点问题“民主决策的方式及意义”就迎刃而解了。

三、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设计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水平,切忌提出不切实际或过于深刻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过于简单的、可以不加思考直问直答式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与知识贮备,在遵循认知规律原则的前提下提出适中的问题。政治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整体设计一堂课的提问,将学生思维层层引向深入。政治教师在课堂上,心中要装着整堂课,让提出的许多问题按一定的逻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如果政治教师设计的问题,杂乱无章,琐碎不堪,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问题,虽然这样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学生却没有办法找到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学生的思维处于凌乱的状态,最终无法形成对政治教学内容的整体感知。有效的政治课堂提问,应该避免问题过多而繁琐,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系列问题,使所有问题环环相扣,由具体到抽象,部分和整体相结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四、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例如,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不点名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将此问题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先提一问题,然后随之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到启示,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做好学生回答结果的总结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提问的结果适时作出适当的评价。在我们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表态,即使表态也含糊其辞,有时还会褒贬过度,言过其实。久而久之,势必就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失去回答提问的兴趣,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评价性原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首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自己设计的问题,问题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有几个要点,学生还可能有哪些答案,这些问题自己必须要弄明白,决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无法评价。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政治教师要认真听完学生的回答,注意力集中,较准确地概括学生的回答,防止心中无数,无话可说。

总之,课堂上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进行个人表演,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摸清学生的学习心理,尊重思维的客观规律,善于创设情境,运用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正>有效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有效教学的题中之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概念众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又不足,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注重有效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掌握以下几个提问技巧。一、提出明确的问题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内涵与外延

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和方法 篇3

一、练习题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分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部分。其中,高一经济常识的课后练习类型有判断、比较、概括、选择、简答、辨析、设计、例证、计算、验证、讨论、分析、说明、小论文、评析、辩论、调查报告、模拟操作等;高二哲学常识课后练习类型有想想、议议、分析、辩论、说明、试试、探讨等;高三政治常识课后练习类型有辨析、说明、举例说明、简述、论述、材料分析等。以笔者之见,归纳起来,新教材的课后练习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内容新颖。如“支票、汇票信用卡作为信用工具有哪些特点和优点”,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二是灵活多样。如“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就有人预言中国政府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至今仍有人怀疑中国能否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答案可以灵活多样,允许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回答问题。三是贴近生活。如“运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实例,说明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这类试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很感兴趣,解答很投入,教学效果好。

二、练习题的主要功能

学生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从巩固所学知识入手,实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标。具体讲,新教材课后练习主要有以下一些功能。

1.从知识角度看。通过做练习题,如判断、简答、比较等题型,可以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牢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练习辨析、论述、说明、调查报告等题型,不仅能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如写有关经济常识第一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的调查报告,就要求学生把握第二节的全部教学内容。为此,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税务部门、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调查,深入了解目前的纳税情况,根据详实的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从能力角度看。练习是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认识问题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新教材的练习题,如经济常识的论述、例证、分析题,哲学常识的评论、探讨题,政治常识的材料分析、举例说明题等类型设计,结合了学生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以经济常识中“商品的二因素”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商品使用价值即商品质量优劣与价值实现的关系”这一分析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辩论,让学生在辩中学、学中辩,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从德育角度看。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少部分人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公民道德建设任务艰巨,这就向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中学德育主要渠道和主要途径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所应当要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渗透、凸显诚信教育。如让学生通过做哲学常识第三课“议议”中的第二题,帮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看待自己;通过做第五课“分析”中的第一题,帮助学生提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把自己锻炼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练习题的处理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和方法 篇4

金浦小学 吴文辉

摘 要: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教学。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技巧和方法 有效性

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我发觉,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新课改的课堂气氛是活了,教学形式变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要打个问号了。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技巧问题,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酝酿提问内容,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合理安排提问对象,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有效处理提问结果等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段的要求,教师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提问,并尽量采用具体化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具体了,学生才能明确思维方向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2、启发性原则:关于教学过程,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他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

3、兴趣性原则: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时注意技巧,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把握不住要点。如果教师能循序渐进,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培养了学习能力。

5、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让问题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2]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老师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2、让提问形式多样化

课堂提问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进行思考;2)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设的目的;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灵活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提问。

3、提问语言精练、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果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产生歧义。如:教学“ 20 ÷ 5 ”时,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提问内容、要求、范围、措辞都应力求准确,这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回答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同时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4、营造和谐的提问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影响。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型的教学气氛,形成和谐的课堂提问环境,自然很好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才能,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语言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时,不能怕耽误教学时间而责令学生坐下,可以让学生把回答的内容写在纸上后再回答)。[3]对于学生答错,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评价,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不要忘了给他鼓励性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抓住时机给予适当引导或提示,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做到问中有导。如果平时教师对答错或不会回答的学生随意训斥甚至挖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造成学生对回答的惧怕心理,再也不敢回答。

5、提问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6、提问对象合理

提问时,相同的问题,选取不同的问答对象,会得到不同的提问效果。教师平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对象问答。一般的问题通常先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再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补充。为鼓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选择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能够回答出来,有一种成功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方法

1、导入性提问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从学生的质疑开始引起深思,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新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当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小学生已初步拥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触动学生的情绪,唤起心理共鸣,设计新颖问题引入新知。

2、游戏中提问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而且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保持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后,他们的思维进入疲惫阶段,注意力开始转移,大脑含氧量逐渐减少,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增加一些“氧分子”,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些数学游戏,把他们的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以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练习。例如:在教完“质数和合数”干巴巴的概念之后,就设计“对号入座”的游戏,利用全班学生的学号数判断质数、合数。全体学生起立,老师问:“你认为你的学号数字是质数的请举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号入座。”教师一一板书,用同样的方法报合数,最后还有一位学生站着,老师故意不解的问:“你怎么没坐下?你几号?”“1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不等于0的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哪几类?”(质数、1、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通过游戏全体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有关概念,全体学生兴趣盎然。

3、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是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比较、联想、推理等,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时,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安排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1)找图形

老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机器人,要求学生从机器人身上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

2)说图形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3)折图形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

4)拼图画

老师指导学生用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这四种图形拼出一幅“家乡新貌”的图画。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折一折和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4、巩固性提问

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常在讲授完新课后,对本课程及相关内容提出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巩固性提问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

5、延伸性提问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来学习知识似乎还不够,还需要利用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用来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数学创造条件,并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学会提问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思维,蓄积而发的内在表现。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以引起质疑、思考,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恰当地利用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必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篇5

一排错项。题肢的观点本身错误或包含着部分错误的要排除,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二排重项。题肢的观点不在于说明题干的规定性,而是对题干规定性的变相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对干、肢进行反复的比较,找出两者的相同相异点,如果题肢的观点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是变相重复的,应排除。

三排异项。题肢的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这样的选项应排除。

四排大于或小于项。题肢的知识内容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这样的选项也应排除。

为进一步说明以上解题原则,下面以实例说明:

我国现阶段的政体是由什么决定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由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B由我国的宗教制度C由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由我国的民主制度E国体

四审的结果是:第一、本题是单项选择题,是正向选择题,是内涵型选择题。第二、题 干的规定性中“政体是由什么决定的”是关键词;“我国现阶段”是限定词,规定了时空范围,内容是政治常识。第三、A项正确,应入选。B 项是错误选项,应排除。C项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应排除。D项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一致,应排除。E项的观点大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应排除。

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篇6

复习思路

政治生活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大概是在24分左右,从近5年高考来看,除08年是27分以外,其余四年都是24分(3个选择题,一个主观题)。政治生活的选择题相对来说较为简单,考基础和易混点比较多,主观性试题以原因类和措施类为主,所考知识点也较为集中,主要集中考政府和公民。5年里考政府相关知识的主观题就出现了3次,(09、10、12),08年考外交政策,11年考人大和人大代表。

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握好政治生活的知识结构特点,必须理清“一、二、三、四、五”五大方面

“一”即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家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真实性的内容和多样性的形式的统一。“二”即两个板块国内政治生活和国际政治生活。国内政治生活主要包括“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二、三单元);国际政治生活主要指“当代国际社会”主要讲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态势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等。

“三”即三大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

“四”即四项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其它是基本政治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

“五”即五大主体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政党和主权国家。

在《政治生活》中,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性质、权责、原则等,涉及到不同的知识,因此,抓住主体这个关键信息,才能调动起相关知识来描述、阐释、论证和探讨。因此,明确不同主体是答好政治生活主观题常见题型的关键。

下面我就结合政治生活中“公民”、“政府”、“政党”这几个常用主体来谈一下如何让这个模块的主观题解决变得更容易。

知识连连看

主体一:公民——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市民、居民、工人、农民、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

连连知识点:

①在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而且享有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

②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有三方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同时把握各个权利的含义、地位、意义等。

③公民的政治义务主要有四方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公民可以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主要是指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⑤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都有一定的方式和意义。

⑥公民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即参加政治生活必须坚持三原则: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⑦公民应该在享受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同时,要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求助于政府、监督政府;

温馨提示:公民之所以能够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其根本原因都是:我们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主体二:政府——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是行政部门,一般代表国家。

连连知识点:

①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②政府的职能:政府主要有四方面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服务职能)。

③政府的宗旨和原则: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④政府为了对人民负责,必须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⑤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监督,为此需要建立和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体系。⑥政府要树立权威,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温馨提示:在政府这一单元,都是围绕政府和人民的关系而讲的,因此政府之所以做到这些,也是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主体三:政党——在材料中常见的称谓变化:中共中央、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乡党委、党组织等。

连连知识点:

①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执政党、是领导核心。

②性质和宗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并把握各自含义及之间关系。

④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因此要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⑥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政治上领导、组织上各自独立、法律上平等、事业上合作的友党关系。

答题技巧和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是思想政治高考命题始终坚持的方向,政治试题,大多以现实生活的重大热点为背景,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背景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关注热点,如“十八”大,两会等。

方法与技巧

1、审主体,定范围。是谁在干什么,先区分是国内现象的,还是国际问题的,从而找准知识立足点,是用哪个单元的相关知识回答。若是有关国内现象的问题,则需要更细一步审清主体,主要是分为公民、政府及其他国家机关尤其是人大这几类。

2、找内容,联知识。主体审准确之后再找内容,即主体在干什么,是措施,还是意义,找准内容之后迅速提取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然后与材料相结合,理顺答题思路。

温馨提示:

1、无论是在谈哪种主体,不要忘了先从国家性质这个点来切入,因为国家性质决定上述提到的这些主体的一切活动。

2、运用相关的热点时政术语作为最后的归纳小结,可以为你的答案锦上添花。

政治生活模块知识常见的设问类型

体现类试题

1.题型特点:此类题型设问中一般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2.解题技巧:

(1)答题一般模式:材料+观点;或观点+材料

(2)调用答题所需知识要点

(3)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4)确定材料与知识对接点

原因类试题

1.题型特点:此题型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为什么能”、“分析„原因”、“说明„„理由或依据”等形式出现

2.解题技巧:(1)必要性(理论依据);(2)可能性(现实依据);(3)在重要性(目的,意义),有时还应回答其危害性,即说(做)或不说(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4)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

措施(或对策)类试题

1.题型特点: 此类题型设问中一般有“怎样(或如何)„„”、“怎么办”、“措施”、“对策”、“建议”等字眼。

2.解题技巧:(1)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并且都指定了要回答某一方面的内容,如没给定主体,就要多角度分析。(2)表述用语必须是动词,如坚持、加强、推动、履行„„等等。(3)注意试题提供的背景材料,紧紧围绕材料来组织答案,观点与材料要一一对应

3.常见错误:

(1)脱离教材知识,胡乱发挥(2)脱离所给材料,罗列知识

(3)没有从行为主体进行思考(4)需要多角度时,分析单一

(5)与体现类试题,互相混淆

意义(或影响)类试题

1.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影响”、“作用”、“意义”等字眼。

2.解题技巧:

(1)看清回答的是某一意义,还是全部意义。

(2)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3)要紧扣材料,并尽可能体现时代性。

(4)要注意“意义”与“影响”和“作用”的区别,“影响”和“作用”往往包括“有利和不利”或“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认识类题型

1.题型特点:认识类题型是指由题目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认识类的试题。试题的设问一般是以“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词语出现。

2.解题技巧:

(1)“是什么”--即对材料提供的做法或观点概括,阐明题目说的什么观点、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做法或者观点是对还是错?

(2)“为什么”—正确观点和做法的理论依据、必要性、错误观点和做法实质、危害性等。

(3)“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3.常见错误:

答题不全面,往往只答态度和做法

归纲提升

高考常考考点的答题模式: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紧迫性:我国民主生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可依材料)

重要性:

(1)对公民——有利于激发主人翁精神,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或知情权等)。

(2)对有关机关(组织)——根据具体参与方式和实际(或材料内容)进行总结。

(3)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公民要认真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监督权:5种行为4个途径。

②要坚持3个基本原则

③公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如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如通过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方式参与民主监督。

④(态度上)积极参与、增强公民与主人翁意识;(能力上)提高素养提高能力;(行动上)采取合法方式,有序参与。(总之:不断提高公民意识与政治素养、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工作

高考常考考点的答题模式: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⑥ 其他意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具体到职能)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⑥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人民服务

高考常考考点的答题模式:民族问题上“怎么样”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

(3)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

(4)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政策保证);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5)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高考常考考点的答题模式:有关国际社会,国际关系的(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3)当今时代的主题

(4)国际竞争的实质

(5)我国的外交政策

解答我国对外政策方面的试题的一般思路

1、为什么

(1)必要性: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意义:对我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怎么办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3)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用和平的、民主的、渐进的方式参与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以实际行动参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

(5)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归纳提升(政治意义)

(一)对国家(政府)

1.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树立政府权威;

2.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3.有利于发扬民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有利于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政府的权威

5.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6.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

7.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8.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9.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10.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 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11.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以人为本

12.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13.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对公民

1、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

4、有利于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

(三)对执政党

1、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

2、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3、有利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有利于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廉政建设);

(四)对国际社会或对外交往活动

1、有利于发展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建立并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提高我国 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4、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5、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6、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和方法 篇7

微课是以某门学科的知识点为主要内容,并且是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来精心设计制作,以系列化、专题化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开放、免费为主,在线且规模大。

“微课”区别于传统上课形式和拍成教学视频的教学实录形式,是在两者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研究形式。

2 为什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制作和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

1)因为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可以制作和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时长一般为3—10分钟,主要反映了高中思想政治解题这个教学环节。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思想,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翻转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制作简单易学,只要有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录屏软件,编辑软件就能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的运用时间上比较灵活,还可以借助能上网的电脑、手机等工具进行。

2)因为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对教育自身的发展来说,能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丰富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达到资源共享;对教师来说,能加深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对学生来说,能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翻转学习,能提高其解答高中思想政治相关试题的能力。

3 如何制作和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

3.1 如何制作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

1)要清楚微课的特点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以及高中思想政治各类题的解法。要清楚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微课”在选题的准确、素材的把握、讲解的质量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微课”的切题要尽可能地通过一个简短的设疑,营造悬念,或通过新颖的引人入胜的画面等快速进入课题。“微课”的素材要最典型、有说服力、生活化。“微课件”要注重界面友好、音画和谐、形式多样、手段丰富。

要清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要清楚高中思想政治各类题的解法。因为高中思想政治体系庞大,需掌握的知识点多,需掌握各类题的解法也多。作为专业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清楚比如单项选择题、理解感悟类问答试题、启示警示类问答试题、说明体现类问答试题、评析辨析类问答试题、图表漫画类问答试题等各类题的解法。

2)要清楚和熟悉制作微课的四类软件。第一类软件:PPT软件。清楚和熟悉PPT软件,其原Power Point是微软Office办公套件中的一个软件,做出来的文件我们一般叫幻灯片,又因为文件格式的后缀都是.ppt,所以也经常把这个文件叫做PPT;第二类软件:录屏软件。录屏软件种类繁多,基本是安装后点击按钮后把屏幕操作的动作、声音、画面录制成视频,尤其是适合讲解操作类的微课。这里为大家推荐camtasia studio和超级录屏8.6。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或者其他屏幕录屏软件来录制PPT课件,这种技术门槛低,质量高。录制前要准备好:电脑运作正常色颜色设置为“16位色”屏幕,摄像头放于脸部正面,左右偏离不超过30度,头像画面显示出肩部和头部麦克风声音输入正常,还要熟悉软件操作(录屏的开始和结束;设置好分辨率1280:720.及以头像所在位置);第三类软件:视频剪辑软件。视频剪辑软件种类繁多,笔者喜欢用爱剪辑这款软件来实现视频的剪辑和合成;第四类软件:视频格式转换软件。视频格式转换软件软件繁多,笔者喜欢用两款:一是格式工厂,二是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比如WMV、MPEG1、AVI、MP4等不同格式都可以相互转换。

3.2 如何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

1)在做高中思想政治练习题的课前。就是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己找时间利用各种方法先去学一学相关的解题方法微课,为在课堂上做高中思想政治练习题做好准备。如我在让学生做高中政治意义类主观题之前,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己找时间利用各种方法先去学一学《高中政治意义类主观题解法》微课,这样课上学生的做题能力就强了一些。

2)在做高中思想政治练习题的课中。就是老师在上高中思想政治有关练习题的课中先让学生们先讨论、分析、总结。再放相关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再让学生做有关练习题。如我在让学生做高中政治意义类主观题之前,要求学生在课中先讨论、分析、总结。再放《高中政治意义类主观题解法》微课,这样课上学生的做题能力就强了一些。

3)在学了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后。就是老师在上了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后,因为有的同学本身听课时反应慢,有的同学学了又忘得快,学生就可以利用微课能反复播放的特点,可以借助能上网的电脑、手机等工具进行学习。如我在让学生学了《高中政治意义类主观题解法》微课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常巩固一下,这样学生的做题能力就强了一些。

总之,在这个微时代,微课,小而精,小而美,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该多制作和运用高中思想政治解题方法微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还原中小学微课本质.中国教育报,2014-11-5(6).

[2]曹殿波,薛苏秦.微课实践中亟待理清的四个基本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5).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

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教学法初探 篇8

关键词:提问教学法 高中政治 初探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提问教学法即是在此方面的一种有益尝试。

一、提问教学法的界定

所谓提问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有目的地自学教材,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提问既指老师设置的问题,也包括学生提出的问题。它包括如下环节:①创设问题情境,②自学教材内容,③鼓励学生质疑,④帮助学生解惑。

二、提问教学法的依据

1.心理学依据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结构主义认识发展理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S AT R。其中,S为一定的刺激,如问题、知识、信息;A为个体接受的刺激;T为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R为个体作出的反应。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个体才能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说明:一定的问题是学生获得新知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科学地设置一些问题,以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问教学法符合上述要求,是一種好教学法。

2.教育学依据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问教学法每次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不懂的地方再提出质疑,最后由教师解惑。学生就有了明确的思维目标和方向,就能积极思维,自觉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3.高中学生自身特点

处于现代传媒包围中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成熟感。他们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承认,表现欲和竞争意识强烈。采用提问教学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三、提问教学法的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提问教学法的前提。教师应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背景材料,合理地提出问题。创设的情境要与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密切相关,要与社会现实密切相联。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投身于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过程充满乐趣,焕发生机。例如:我在讲“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课题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的颁布,“巢湖水污染的治理”,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等七则材料,然后提出问题:我国有哪些对内、对外职能?上述七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一种国家职能?我国的国家职能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愉快地投入到自学之中。

2.自学教材内容

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宗旨。为增强自学的效果,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1)通过阅读教材的课标题、节标题、框标题,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2)能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3)能独立地提出一定水平、有操作价值的疑问。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不仅能熟悉教材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会产生新的质疑。

3.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应创设一个民主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精思善问,形成师生双边心智交流。学生的自由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教师时常会遇到出人意料的问题而难以当场作答,这时切忌以“与本课无关”等借口搪塞敷衍,应本着求实的态度,经查证思考后给予圆满答复。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胆怯自卑的心理比较严重,此时,教师应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大胆提问,无论问题是对是错,都应赢得教师的微笑与赞许。

四、提问教学法的实施

课堂管理是实施提问教学法的保证。课堂管理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控制好场面,使学生在严肃认真的思考中讨论问题,提出质疑,主动学习。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又要加强引导,做到“活而不乱,管而不死”。为此,需要做到“四要”。

一要“紧扣”。所谓“紧扣”,首先要在创设问题情景时紧扣主题,要做到一切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主题服务。这个主题就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运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其次,设置的问题要层次清楚,相互衔接,环环相扣,既要紧扣知识点,又能充分激活学生思维。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直到形成正确的结论。

二要“敢放”。所谓“敢放”,就是教师在设置情境,提出问题之后,不加任何分析、暗示,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并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只能是“导演”,学生则是“主角”,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态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要“重导”。所谓“重导”,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情境材料,阐释材料中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它是课堂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基础,对形成正确结论,达到预期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和方法 篇9

高中政治和历史哪个更难

政治就是背书量超级巨大,但被全了,做题目问题不大,但实在要背的太多,历史的话,背的东西也有,但不多,但是历史做题目需要很多理解性的思维,哪个难还是要看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如果我们可以认真一点,细心一些,多关注一些政治历史相关知识点话,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难度上也不是非常大的。

如果真要说,高考文综中哪科最难,我觉得是地理,地理就像上面说的不仅仅要去看地图,尤其是对一些女生来说,认识路都是一个问题,何况看地图呢?

其次就是要具有想象力,比如我们做换算时间的问题、全球气候分布、植被分布等的时候就要想象这个地方的具体情况。

当然我接触的一些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普遍认为地理是最难学的。历史可以背,政治也是死的,而地理要活学活用!

高中文综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

做选择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一般要相信第一印象,避免在某一选择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在第一时间无法判断时,先选择一个答案,然后在该选择题做上记号,在完成整张试卷以后,专门检查有记号的问题,即使没有时间了,也不至于漏掉。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一般不要检查未做记号的问题,因为经过两个小时的考试以后,学生的判断力不见得比第一判断力要好。(时间一般为30---45分钟)

具体方法:

1、应对客观性试题(单选)强调4个环节

①审题肢-------排谬法(排错法)

②审题干-------主旨,主体,客体,谁与谁的关系

③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比较正确选项的区别;带着区别对照题干主旨,挑出最佳选项。

④反代,阅读,从中体味逻辑性和语言的通顺性。这是客观题验证的必要手段。

注意:感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怎么办?首先,一定要领会题干的中心意思或总体的逻辑关系,然后比较各选项,只有与题干的中心意思联系最直接、最贴近的才能选,不能作无限延伸。特别提醒,这是最佳选择。不是所有符合题意的都可以选。如果仅仅与题干中的某一部分、某一层次的意思吻合,则不能入选。

2、正确涂卡与核查

要注意正确标记选定的选项,要保持试卷整洁,不要乱涂乱画,防止自己最终也搞不清楚究竟选择哪个答案,选择题做完后,要及时涂卡,并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后,再做非选择题。涂完放置在合适位置。如果你没有先填涂答题卡,一般来说,监考教师提醒—还有15分钟,你就必须停下来答主观题,第一要紧的是涂卡,这太重要了。

解答选择题的注意事项: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审题做题习惯。在前面叙述中已经涉及到一些注意事项,下面再强调几点:

1.要仔细全面阅读,不要匆匆浏览,未看清就作答。

2.要认真推敲,不要眼高手低,急于答题。

3.要干净利索,不要拖泥带水,纠缠不休。

4.要把握节奏,掌握时间。

5.要准确标记,不要乱涂乱画。

6.要及时涂卡,检查核对。

特别提醒:

一般来讲,高考文综政史地三科总是有一科要显的难一点,这可能是由于你的学科能力,或者是高考文综平衡难度的要求,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对这一部分特别的谨慎,对这一部分大多数题,看一遍不怎么懂,不要发慌,再看一遍,就懂了,谨慎判断,正确率会大大提高。

主观题

在解答主观题时,一定要先读问题,再读材料,这样会让你有效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同时还能节省考试时间。另外,开始评分标准的弹性空间增大。即文科综合考试只存在答题效果的差异问题,而不存在答不出内容的问题。当你无法用记忆中的知识答题时,不妨像对待作文一样来对待该问题。写字速度应控制在每分钟35个以上。

具体方法

审题要慢,入题准确,理清思路,构建答案,看分值答题,做题要快,要点化,序号化和段落化,注意书写。

1、审题(时间可稍长)

回答论述题,关键在于审题。审清材料和题目的设问,就跟语文的作文审题一样,必须吃透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看清题目的设问,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究竟是什么(题目究竟考察课本中的什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

审题时可以首先把该背景材料以及设问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层次或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思考。

首先,判断题型(7种)1.“体现型”2.“反映型”3.“为什么型”4.“怎么办型”5.“意义型”6.“认识型”7.“启示型”(遇见没见过的题型要转化为熟悉的题型。)

其次,理清答题思路,即如何表达。

2、构思

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主体,客体,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进行表达。

3、作答

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认真工整地书写,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答题要求:

①要有针对性,即答题思路要正确,要针对题目的设问作答,不要答非所问。

②要有逻辑性,即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先说哪句话,后说哪句话。

③要有层次性,要层层分析,大的层次包含哪些小的层次。

④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标明答题要点,使你的答案一目了然。

⑤全面化,答题要点要全面,不要遗漏。

⑥规范化,包括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书写规范主要是指书写认真工整,清楚明白;用语规范是指要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来答题。我们要准确使用书本语言,学科语言(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答题,一般不要使用自己创造的或社会上的语言;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

就政治学科而言,必须明确主观题高考答案由三大要件构成的:一是理论部分(观点、原理),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而且陈述要准确、简洁。二是论述题部分,即结合点、切入点连接问题。要求在论述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和题目材料所对应部分挂起钩来,或是用理论分析材料,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

上一篇:高三新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交流发言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