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交流发言提纲

2024-06-11

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交流发言提纲(精选10篇)

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交流发言提纲 篇1

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交流发言提纲

经过一个多月来的强化理论学习,让我更深地体会到学习对于实践的重要性,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岗位的工作,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都是最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总书记在2019年2月27日第五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中做的序言里说:“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所以,我们年轻干部更应该努力“悟原理、求真理、明事理”,“努力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

“悟原理、求真理、明事理”,我从一个母亲哺育孩子的视角去看,我觉得就像是:我们吃精细食物,再通过好好消化,然后吸收营养长身体的这么一个过程。

第一,“悟原理”就是要挑选安全健康、营养丰富的真理著作,精读、细读原著和原文,努力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走马观花,也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更不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这次学习,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具体的书籍和文章,都是经典。我们应该抓住这次学习机会,通过集中学、自学、研讨等丰富的学习形式,好好沉下心来读原文、悟原理。

第二,“求真理”就是好好消化的过程,用我们的大脑,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加工,反复推敲、思考,让“真理”从枯燥的文字变为丰富“营养”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就是我们辨别是非,去粗取精,排除伪科学伪真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个过程。

我们组织部门的工作政策性强、程序要求严格,因此,我们对政策的解读就一定要精准、一定要细致,还要尊重历史,了解政策的来龙去脉,要知道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政策背景、涉及范围、制定依据等等。这样我们才能从容地去开展工作,去指导市直单位和县区开展工作,使工作的开展和推动更为顺利和有效。

第三,“明事理”就是在学习、思考之后,付诸于实践的步骤,就是“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明事理”就是吸收真理所带来的营养、养分,逐渐扩充思维、壮大头脑,让自己成为一个“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的党员干部。“明事理”就是要提高党性修养、道德水平、“洞明世事”“人情练达”,就是要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就是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就是要担当作为、提高斗争本领。

具体来说,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

一是所作所为为人民。我所讲的“洞明世事”“人情练达”,并不是世故圆滑,而是指通过学习思考,真正明白世事,掌握客观规律;懂得道理,并恰当地处理事情。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首先要明白咱们所干的工作、所为的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以前,我听过一种说法,说政府工作部门的工作就是实实在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党委部门的工作太务虚了,感觉与老百姓的生活离得有点远。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问自己,我所做的工作离老百姓的生活远吗?其实不远,为人民服务一点也不遥远,反而它离我们很近。比如咱们做好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堡垒,才能凝聚人心,治国安邦;咱们做好选人用人,才能人岗相适,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作用,从而干好事业,造福人民;咱们落实好各项政策,才能发挥利民功效,才能解决矛盾,促进和谐。为人民服务就在我们日常努力的点点滴滴里,只要我们懂人民群众所期所盼所想,只要我们主动担当去作为、去解难题、去办实事,我们的工作就非常有意义。对百姓,对家国,都非常有意义。

二是脚踏实地干工作。习总书记说“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那天,xx部长指出我们部机关年轻干部存在的两个短板,主要就是欠缺处理复杂问题的锻炼和应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我对照反思自己,参加工作以来,我也熬夜写过4年材料;也有4年时光在七楼走廊上走路带风、跨步小跑;也曾安安静静驻守后栋库房、用心钻研干部档案6年,虽然在每一个不同岗位都认认真真努力过,并成长了不少,但确实谈不上“经风雨、见世面”,因此筋骨自然还不够壮、才干也还谈不上。

前几天,我跟随主题教育指导组组长到xx研室参加他们的“从忠诚看初心”专题研讨会,黄赞校主任谈体会时说,他每天干工作都叮嘱自己“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这种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让我深深地受到了的教育和鼓舞。我们常说要做“安专迷”的组工干部,安于本职,服从组织安排;专研业务,领会精神吃透政策;迷恋事业,干一行爱一行。但,我想我们同样也需要珍惜时光、珍惜机遇,只争朝夕地全力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不负光阴不负卿”。人生应该像河床上的鹅卵石,无论水流来自哪个方向,都能得到洗礼和磨练。

三是态度谦卑服好务。我们组工干部有一种精神叫做“人梯精神”,竖着是人梯,横着是桥梁,蹲着是垫脚石。其实,人梯也好,桥梁也好,垫脚石也罢,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工作对象服好务。原来在办公室工作,是要服务好部机关;随后在档案窗口工作和工资福利窗口工作,是要服务好市直单位和县区,每天都得与各单位负责政工的同志交流工作。xx部长在“从忠诚看初心”专题研讨会上说:“组工干部要讲好每一句话,每一句话都是风向标,都有可能成为大家作为理解政策的依据。”所以,我们一定要态度谦卑、谨言慎行,既要开展好工作,又要让人如沐春风。因为,这个春风,是组织通过我们这个窗口吹向干部,温暖人心的。

我有位很优秀的同学,名校博士毕业后分别到两个离家比较近的市州了解“人才引进”情况,最后却选择了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待遇并非最优的市州。问其原因。他说,仅仅是因为另外一个市州组织部门的工作人员态度欠谦和,他说地方官员若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那是究其根本是不懂得尊重人才、礼贤下士的,那这样的地方是不会给予人才沃土和环境的,个人想要发挥专长,造福地方那也就会更难。

是啊,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那是何等谦卑?曹操光脚迎接许攸,那时何等礼遇?齐桓公不记追杀之仇,拜管仲为相,那是何等胸怀?我们组工干部为人梯、为人做嫁衣,都是为了事业兴旺、为了地方发展,那我们礼贤下士、谦卑为怀才是根本呀。

四是怀德自重行得端。总书记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我们不仅要锻炼自己的德才,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贤廉。

前不久,在市纪委“清廉xx”微信公众号中看到一篇题为《xxxx》的文章,讲的是xx管理区原党委书记xxx在留置期间最后一次重温入党誓词,当他读完自己19xx年x月xx日所写的《入党志愿书》后,泪流满面,颤抖地说:“xx年了,重温入党申请书,我是悔恨交加,悔不当初啊。”

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心,丢掉了本心。xxx的故事告诫我们每位党员干部,怀德要自重,只有行的端、走得正,才能做到无论走多远,都不会迷失自我、丢掉本心。我们若能保持“不忘初心”的清醒、“如履薄冰”的警醒和“一日三省”的自省,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才能自觉知敬畏、律己守底线。

同志们,“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让我们好好“悟原理、求真理、明事理”,把责任扛在肩上,将担当落实到一点一滴的尺寸之功里,安心本职、专注工作、迷恋事业,努力做“安专迷”的组工干部,做“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组工干部。我们的未来可期,民族的复兴指日可待。

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交流发言提纲 篇2

社会思维学是由思维结构论、思维规律论和思维控制论三部分有机构成的严密的科学体系。

首先, 社会思维结构论是社会思维学的基础。它包括社会思维的产生、结构、功能和类型。社会思维结构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反复进行中逐渐在头脑中积淀和定格下来的具有特定内容的思维框架系统, 它的形成是个体内化和群体内化的有机统一。社会思维结构由思维目的、思维材料、思维过程、思维动力和思维能力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社会思维的结构是一种功能结构, 它具有选择组织功能、生产创造功能和协调功能。按照其层次结构, 社会思维可以分为社会认知思维和社会情意思维两个基本类型。还可以按照思维的对象性特点, 把社会思维区分为许多具体思维类型, 如:科学思维、道德思维、艺术思维、政法思维等等。

其次, 社会思维规律论是社会思维学的主体。社会思维在本质上是集体思维, 其基本特征具有真价二重性、群体性、时代性、历史继承性、全面性、认同性、开放性和可控性。它是由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所构成的各种思维交互作用的社会思维场。任何个人或群体的思维, 都处于社会思维场的作用和影响之中。因此, 要提高个人思维和群体思维的质量, 就必须注意研究社会思维的场效应。“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条件中生长起来的, 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的思维运动作为社会运动的一部分, 是具体客观规律性的。

根据社会思维的本质和特征, 可以把社会思维学的基本规律初步概括如下:

一是社会思维交流互补规律。只有产生思维共振, 才能够实现思维互补。思维互补不仅可以在量上取长补短, 而且还能够从质上实现思维的合力增强, 出现思维质量的新突进。因为, “把两个信息简单地放在一起, 价值较小, 而如果能够在某个头脑或机关中将这两条信息有效地组织起来, 价值就可以增加”。社会思维的合力增强, 可以是“异质增强”, 也可以是“同质增强”, 即“拔河效应”。

二是社会思维感应认同规律。思维主体之间自由争鸣、相互促进、观点碰撞是产生新思维的助产婆。真理由争论确立的。“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信息交流越畅通, “促协力”越强, 思维系统就越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和文化繁荣的方针。

三是社会思维承续接力规律。人类思维和文化要靠经验、知识的积累和传递, 通过人的社会化, 一代一代承续接力下去。“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 虽百世可知也。”社会思维信息, 如同古代驿站邮车需要换马加料一样, 也要中途接力补充才能不断发展。

四是周期演进规律。人类社会思维的演进和文化的变迁, 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表现为周期性, 这是客观事物否定之否定辩证发展规律的观念反映。

五是民主集中规律。这是指个人思维和集体思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规律。这里的民主和集中, 是广义的。民主是指众人个别思维、各自发表意见;集中是指众人思维、意见的集合和升华。因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 众人总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想法发表出来, 这些分散的意见、想法通过交流认同, 必然会被集中为众人的共识, 这种共识又成为众人进一步思维活动的重要指导, 在这种指导下, 众人对事物的认识、思维更深化了。个人思维和集体思维就是这样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由此推动社会思维的不断发展。能否遵循民主集中规律开展思维活动, 关系到群体事业的兴衰成败。

最后, 思维控制论是社会思维学的应用, 研究社会思维学的理论和规律, 是为了掌握它、运用它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当人们

认识和掌握了社会思维学的理论和规律, 并按照这些规律办事, 就能够有效地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 提高思维主体的控制力。人的有意识思维都是可以控制的, 不仅可以“自控”而且可以“他控”。在中国传统思维中, 历史强调“内圣外王之道”, 在“内圣”方面, 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自控功夫”;在“外王”方面, 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他控道路”。

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交流发言提纲 篇3

各位领导,同志们:

州委五届六次全会于**年12月28日至29日在蒙自召开。全会高度评价了“十五”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对加快全州经济社

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下面,结合州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我就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体会,供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一、**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县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问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GDP4148元,比上年增长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1752万元,比上年增长10。粮食总产量1.256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农民人均有粮350公斤。农业总产值(现价)预计完成7.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完成1884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5.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各项存款余额预计1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各项贷款余额预计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6.6:39.3:34.1;特色产业培植初具规模,打造了“兰益”荞酒、“云露”高原梨等知名品牌,灯盏花种植基地顺利通过国家中药材灯盏花规范化种植GAP认证;国有企业基本实现了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实施了一大批交通、市政、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正确认识和判断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我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和平、发展与合作仍然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新一轮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从国内形势看,“十一五”时期仍然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我国加入WTO、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及泛珠江三角经济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推进,中越“两廓一圈”合作模式构建,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从省内形势看,“新昆明”、蒙自滇南中心城市和曲靖滇东北中心城市的建设,使我县位于三个经济圈的辐射“焦点”,为我县发展特色区域经济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微观环境。

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县的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忧患意识不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足,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农业整体素质不高、工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后劲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投资增长乏力;社会热点问题多,国企改革、矿产资源、山林边界、土地征用等方面的矛盾和纠纷还很突出,煤矿、交通等诱发安全生产问题的隐患还未从根本上消除。

对今后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变压力为动力、动力变活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和谐发展上来,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克服信心不足、办法不多、争论内耗、各行其是、消极观望等不良现象,继续发扬“埋头苦干、创新实干、率先垂范”的**精神,努力开创“十一五”时期各项工作新局面。

三、实现**的全面振兴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一)要强化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交流发言提纲 篇4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2022年第1次中心组理论学习安排,下面,我结合自身学习思考和分管工作实际,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两个方面作专题交流发言:

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XX公司高质量发展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鲜明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凝结着党的智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总源泉”。伟大建党精神离不开各时期各阶段的具体精神。比如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有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有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这些具体精神都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是建党精神的鲜活体现,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思想保证与精神支撑。

2021年10月24至30日,XX公司主办的“打造现代企业·助力‘一极两区’”专题培训班,并实地到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建党历史,感悟红船精神。通过参观学习增强了我对党的初心使命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红船中诞生这一伟大革命实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历史起点,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凝聚全社会磅礴之力。一是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思想理论,XX公司每一个党员都应坚守、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严格按照党的纪律约束自己,从眼前工作做起,在公司利益需要时能舍弃个人利益。二是要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XX公司落地生根,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要自觉将初心使命转化为促进公司干部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具体行动。三是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要发扬XX公司老一辈干部职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怕牺牲、不怕困难,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四是要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要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XX公司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当前,XX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否赢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主动权,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是决定性因素。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上,必然要触及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甚至会出现很多的阻力和掣肘。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敢于直面问题、不怕非议责难,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推进国企改革,决不为困难矛盾所干扰退缩。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加油干、拼命干,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改作风、树新风,我们要发扬伟大的建党精神。

二、加强企业政治建设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澄清国有企业只讲经济属性、忽视政治属性的模糊认识”。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的背景下,强化国企政治建设对于增强党在国有企业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新形势下企业政治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国有企业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升,促进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强化理论武装,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

抓好理论武装,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的政治素养,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把强化国有企业政治导向和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统一起来,把干事创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要全面贯彻两个“一以贯之”,从领导体制、组织架构、决策程序等方面入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探索推进党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项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努力构建现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二)提升员工素质,树立鲜明的政治导向。

要加大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打通青年人才成长通道,推进人才队伍有序接替。注重在重要工作中识别、考察干部。把岗位实践作为提升专业能力的主阵地,鼓励干部职工打硬仗、扛重活、攻难关。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动XX公司加快转型发展。重视信息化手段、智能化方式思考事情、谋划工作、破解难题的能力。用好专业技能人才,做好职业经理人选聘工作。培养专业精神,引导基层职工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

(三)严明政治纪律,强化责任担当。

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深入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动公司全面从严治党。促进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有机结合,做到生产经营业务能力和党建工作业务能力双提升,确保“一岗双责”履行到位。高质量召开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坚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的监督体系,营造好XX公司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为XX公司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党委、董事会决策部署,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以目标为导向,突出抓好落实,确保完成XX公司今年各项目标任务。

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交流发言提纲 篇5

一、弄通中国道路的“道统”

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就必须搞清楚中国道路的“道统”,就必须厘清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说清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脉”到底是什么。在中国道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才能够万变不离其宗,在坚守马克思主义“道统”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和新的举措。

二、说清楚中国道路的“智慧”

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方案都是“器”,归根结底是源于中国智慧。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人民的需要和要求不同,他们谋求发展造福人民的具体路径当然可以不同。基于西方理性主义原则开辟的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确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状况,但是,其带来的全球性问题,例如生态危机、人与人关系紧张、自我身心之间的对立等等,也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都是源于其非此即彼、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心物不二、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恰恰可以和现代工业文明优势互补,为人类命运指向光明的前景。

三、讲明白中国道路的“意义”

体育理论考试复习提纲 篇6

1、体育课的特点

体育课必须以促进学生健康为目的体育课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2、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体育课应该使学生身体承担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是一个基本要求。

3、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4、健康的含义

体育锻炼与人的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与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5、体育教学的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出学生的最终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最大目标。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体育老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

6、怎样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健身育人

发挥体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课内外结合,强化健身与人的效果

7、学生的发展包括:

身体、技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8、怎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体现健身快乐

为学生提供同等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条件;

9、体育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10、体育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要素有:

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反馈。

11、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第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第二,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

第三,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

第四,人际关系的多边性。

第五,教学效果的综合性。

12、体育教学规律

认识事物的规律;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人体生理机能适应变化的规律;

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13、体育教学的原则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

14、体育教学方法有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拓展开来)

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练习法、循环练习法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15、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

体育教学中的队列队形运用;

体育教学中的场地布置;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分组教学)

体育课密度的控制;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控制;

体育课的总结。

16、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及时调控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已达到合理的现实状态?

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速率、幅度等;

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调整间歇时间、练习与休息交替的节奏;

改变练习内容的难度,如将原来的30米慢跑(加速跑)改为30米加速跑(慢跑);

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如改变练习的密度;

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的重量、附加条件等;

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或分组练习等;

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如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观摩与休息等。

17、体育锻炼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讲求实效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性原则。

18、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独立意识欠缺,意志品质薄弱;

调控自我与心理承受能力差,依附心理强,群体意识较差;

缺乏必要的的自我责任感、群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处理问题能力较差;

缺乏自信心,易产生孤独、寂寞、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太多的自私心理,缺乏互助与合作的精神。

19、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

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关系;

消除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胆怯、恐惧心理;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

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20、开展教研活动的意义

提高体育教师业务素质;加速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使体育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激发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己还可以拓展)

21、教学科研选题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22教科研选题的程序与选题的来源

选择研究课题的一般程序:选题的准备,包括确定研究方向、搜集文献资料、形成课题的初步设想;选题的系统化,主要包含三环节:确定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论域范围、筛选研究方法、撰写选题报告(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结果、课题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与经费预算);课题的确定,包括课题的论证、确定课题两个方面。

选择研究课题的问题来源:体育教学实践、对已有的教学理论的质疑、对相关文献信息的分析、体育教学研究规划。

选择研究课题的来源:从学术文献中寻找研究课题;从学校体育实践中提炼研究课题;从有关的课题指南中选择研究课题。

体育教学研究选题策略:感兴趣的、所学专业范围内、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相关的课题、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23、教学研究的方法

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数学统计法。

24、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智、美等教育结合,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

25、学校体育的作用和价值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能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体育与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练就强健的体魄;

学校体育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能促进学生智力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坚强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26、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发展

第一,体育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体育教育可以刺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7、各种法规

1986年7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3年10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1990年2月批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生要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007年5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小学1-2年纪每周为4课时,3-9年级每周为3课时。

28、课程定位:

《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一门基础型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它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

29、《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性质:

提供基本的体育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

30、《体育与健身》课程学习的过程:

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全体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和体能发展,具备在不同环境中坚持体育健身的适应能力。

31、《体育与健身》课程的育人价值:

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培养合作、竞争、进去的品质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32、体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特征;

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基本内容一和基本内容二组成、拓展性课程、研究型课程);

课程内容与学习模块;(看课程标准)

学习内容;

学习水平。(看课程标准)

33、各类课程的组成:

基础型课程由基本内容一和基本内容二组成;拓展型课程由拓展内容组成;研

究型课程有学校自主设定。每个课程内容都由学习模块组成。

(具体看课程标准的内容)

34、学习内容的设计:

依据基础性与发展性、健身性与兴趣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的要求、设计学习内容。1-5年级已基本活动为主;6-9年级采用基本运动与健身项目;10-12年级采用基本运动与运动项目相融合的方式设计学习内容。

35、课程目标

总目标:从学生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进行分解,形成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是针对不同学段提出:围绕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分别设置1-5年级目6-9年级目标、10-12年级目标三个阶段目标。

36、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具体划分为基本内容

一、基本内容

二、拓展内容和研究型课程内容四个方面。基本内容一是《体育与健身》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身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基本方法,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使每位学生必修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二是《体育与健身》课程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他是在基本内容一的基础上选取适当运动项目和健身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供全体学生限定选修的基础内容。

拓展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方面纳入到《体育与健身》课程之中,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性学习内容是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改革上的结构性突破。他只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识和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细化的参照课程标准)

37、课程实施

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组织形式;教与学的活动。

38、教学评价

明确学习评价的目的;遵循学习评价的原则(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性原则、操作性原则)

39、制定教学计划:

教师依据《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情况,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制定体育教学计划也是体育教师基本能力之一。体育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程计划不可缺少的文件,是课程执行力的具体表现。

制定教学计划能使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等计划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处

理好教材之间和课次之间的关系,使教学工作合理安排,课程计划有效落实。

40、学年工作计划的概念:

是以年级为单位,根据《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规定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时数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制定出全年的教学计划文件。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概念:也称学期教学进度,是根据全年教学工作计划,将规定的教学内容按一个学期的教学周次和课次进行合理安排,形成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体现科学性和计划性,并为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做好准备。

体育单元教学计划的概念:

单元教学计划也称单项教学计划或单元教学流程,是实现主题内容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于课时计划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单元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主题和基本情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策略和方法。

41、课时计划的基本要素: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内容、学练方法与指导、组织形式和练习队形、运动负荷。

42、撰写教学方案: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与处理;课时计划的撰写;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媒介、背景音乐的运用。

43、规范教学运行

教师语言(提问技巧、动作示范);

教学组织(课堂导入、口令口哨的运用、课堂组织);

教学方法运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保护与帮助);

紧急突发事件的应尽处理;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自我总结)

44、教师的动作示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示范的目的和时机要明确及时;示范必须正确;示范方向和位置要正确;示范必须与讲解相结合。

45、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学方法趣味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情景化、教学方法科学化。

46、保护与帮助概念

保护与帮助是指体育教师子学生学习有困难或无法独立完成动作技能时,为防止教学以外和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相对应的手段和方法,直接或间接协助学生完成动作的教学能力。

保护分为:他人保护、自我保护、利用器械保护。

马克思民族理论讲稿提纲 篇7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研究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

(二)列宁、斯大林对民族理论的发展

1、列宁主义民族理论思想

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其基本思想是: 第一,历史、具体地分析和认识民族现象,认为“祖国,民族--这是历史的范围”。第二,论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内容。

第三,提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革命的纲领,民族殖民地革命学说的完整体系。

第四,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关于建立统一而不可分的民主共和国,各地区有完全的自治权的思想。

第五,提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各民族的特殊性,采取特殊的民族政策,帮助那些后进民族越过资本主义阶级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坚决反对民族主义、分离主义倾向,坚决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2、斯大林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贡献

首先,斯大林吸取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民族”的科学论述,提出了构成民族的四个基本要素,从而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民族定义。

其二,指出了东欧民族运动和西欧民族运动的区别,总结了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其三,提出了民族问题是革命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第四,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帮助落后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同时,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落后民族发展语言文字,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提出许多政策,丰富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体系,其基本内容主要有: 第一,阐明了民族的概念和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揭示了民族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又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民族问题,一般指民族间的矛盾问题,主要表现于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贯穿于民族存在发展的全过程。

(2)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性质、内容、表现形式。(3)私有制是造成民族剥削、民族压迫的根源,只有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才能消除民族间的剥削和敌对关系。

(4)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

(5)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进行联合斗争。第三,指明无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总方针。

(1)对待国际间的民族问题,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坚持将民族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结合起来。

(2)在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下,被压迫民族实现自决,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马克思主义主张民族自决权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坚持民族自决权是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武器,是根据民族解放运动日益兴起的事实,纳入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中的。

第二,坚持民族自决权的目的不是为了走向分裂,而是实现新的联合。第三,坚持民族自决权,应根据不同民族、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来决定,它要服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利益。

(3)在多民族国家,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建立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解决国内民族问题,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革命中首先提出的,但是资产阶级建立的国家都存在民族压迫,可见他的“民族平等”的虚伪。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赋予民族平等真实的彻底革命内容,并把它作为无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含义是: 第一,主张和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第三, 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

第四,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使他们充分享受法律赋予的平等权利。

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民族团结其含义是 第一,坚持各民族无产阶级的团结。

第二,坚持各民族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团结。第三,在多民族国家里,要求各民族团结、联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含义是: 第一,坚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二,坚持各民族在各个方面的共同繁荣。

第三,坚持在国家帮助和先进民族支援下,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共同繁荣。

二、中华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3)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4)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6)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7)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

(9)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10)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11)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

(1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

这12个方面是我国在现阶段有关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也是我党根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基本原则,结合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状况,作的系统的概括和阐述。

三、党的民族政策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主要内容有: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二)民族区域自治。

(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营销策划理论与实务》复习提纲 篇8

第一章营销管理与营销策划

1、了解营销策划的概念、特征以及作用

2、了解营销策划的分类

3、了解营销策划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营销策划管理

1、掌握营销策划的信息准备: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2、了解营销策划的创意和策划方法

第三章营销策划书的写作

1、营销策划书概述

2、营销策划书的结构和内容

3、营销策划书的写作技巧

第四章营销策划调研

1、理解市场营销调研的类型及与之匹配的调查方法

2、重点掌握问卷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3、区别各类市场营销调研的方法

4、因果分析预测法的主要工具

5、收集原始资料的方法

第五章营销战略策划

1、掌握市场细分、市场定位的概念,有效的市场细分的条件

2、充分理解市场细分的含义与意义,市场细分的客观依据

3、理解目标市场策略的内容与区别

4、评估细分市场的标准

5、市场营销组合、目标市场、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四者之间的关系

6、掌握影响目标市场策略选择的因素

7、了解几种基本的营销战略方案

第六章产品策划

1、理解产品的概念、层次、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源泉

2、产品组合的内容

3、掌握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营销策略及特点

4、最早采用者的作用(新产品推广过程)

5、重点掌握品牌策划的几个相关决策

第七章价格策划

1、掌握企业定价的目标

2、全面理解需求价格弹性的内容

3、理解价值定价法的概念与关键所在4、理解新产品定价策略的具体内容

5、适合奢侈品定价的方法,心理定价政策、折扣政策

6、产品定价的上下限

7、差别定价

8、提价、降价的策略

第八章渠道策划

1、确定渠道结构(区别垂直式分销渠道结构的三种形式)

2、渠道长与宽决策(要求理解),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

3、选择中间商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4、掌握分销渠道的概念

5、影响渠道选择的因素

6、批发商的类型

第九章促销策划

1、掌握并理解确定促销组合时应考虑的因素及其内容

2、营业推广(即销售促进)目标、适用对象。人员推销的特点和适用范限

3、广告目标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匹配

4、掌握促销组合的概念

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交流发言提纲 篇9

绪论: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案例,导出本讲内容。一:新中国保密制度的沿革 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1951年6月8日原政务院《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规定了17个方面的国家机密,实际工作中更加广泛,“凡未公开的,都被视为国家机密。”公开交流信息很少。

其间两件大事:发生在1976年7月29日的唐山大地震和发生在1970年1月5日的云南通海大地震

第二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1988年制定、1989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了7个方面的国家秘密这七个方面分别是: 第三时期 政府信息公开条件下的保密法变革 二.现行保密制度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行保密制度:包括有关的法律法规,是一系列有关保密的规定的有机体,如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等等.还包括党的纪律,如<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高级干部保守党和国家秘密的规定>(1990年12月31日转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1988年制定、1989年5月1日起实施。该法共五章、35条。分为总则、分则(2-4章)和附则三部分。主要内容有:

1.立法宗旨: 第一条“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2.国家秘密的含义、范围和密级:

1)国家秘密的含义:第二条“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国家秘密的范围:第二章第八条

(一)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三)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五)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六)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七)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不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的,不属于国家秘密。政党的秘密事项中符合本法第二条规定的,属于国家秘密。

3)密级:第二章第九条“国家秘密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3.保密制度 4.法律责任《刑法》

398条故意、国事泄露国家秘密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82条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82条第2款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物品罪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11条为经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罪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保密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保密法>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将近20个年头,保密法实施的实践证明,他在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方面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突显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定密机构庞杂;2.责任主体不明;3.定密程序不明确;4.国家秘密标识不规范;5.保密部门可对信息事后加密;6.信息公开范围窄而保密范围偏宽;7.只定密不解密的现象普遍存在.分析一下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观念上的,也有体制上的.官本位、权力本位思想,神秘行政。三.保密制度的变革与政府信息公开

(一)如何完善保密法: 国家保密局一位官员介绍,修订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重新划定保密范围和定密机构,二是细化定密和解密程序。但目前尚不能确定具体时间表。

1.明确主体: 确立定密责任人制度,明确定密责任

为规范定密,克服定密的随意性,加强对定密工作的监督和有效管理,建议将定密责任人制度明确写进《保密法》。即由机关、单位指定若干人担任定密责任人,行使本单位的定密权;定密责任人对主管领导负责,并接受保密工作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定密责任人对定密的正确与否要负直接责任,主管领导对定密的正确与否要负领导责任。只有明确界定定密责任,才能使定密责任落到实处,从而保障定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2.规范程序: 1)明确定密程序

现行《保密法》对定密程序已经作了相关的规定,可以在此基础上作对定密的具体工作程序所如下规范:(1)由承办人拟定密级、知悉范围和保密期限;(2)定密责任人审核;(3)定密责任人将审核意见报主管领导批准;(4)定密责任人将最终定密意见作出文字记载,并反馈给承办人。定密责任人的文字记载中不仅要有密级、知悉范围、保密期限等内容,还要有保密要点,即哪些内容属于国家秘密。2)完善保密期限的规定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到底有多长,在现行《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里都没有得到明确体现,而是在《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实施以后,1990年9月19日由国家保密局发布的《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第三条规定了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分别为三十年、二十年和十年。而且,在这个规定的第六条还规定保密期限可以为“长期”,给工作带来不便。在修订《保密法》时,应该将《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第三条吸收进来。另外,保密期限应该是明确的、具体的数字,这样具备可操作性。如果实在需要长期保密,那么就应该按照该国家秘密密级的最高期限来确定其保密期限;最高保密期限届满以后,如果还需要保密,则可以延长保密期限。(二)保密制度的变革与息公开制度的关系问题

档案:政府信息公开大事记

2003年1月广州: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明确政府信息原则上都要公开。这是我国地方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政府规章。

2004年2月北京:北京市有关部门在网上就《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办法》列出政府机关应向社会公开的15项内容,包括: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完成情况;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政府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和设置依据;行政许可相关事项,等等。

2004年4月深圳杭州:《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正式实施,规定:重大突发事件的披露及处理情况、公务员录用程序和结果、交通管制和社会治安情况等35类与公众有密切关系的政府信息,必须及时在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发布,可以免费下载。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要求不涉密的政府信息都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免费向社会公开。

2004年5月上海成都重庆武汉:《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正式实施。《成都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正式实施。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重庆市政务信息公开暂行办法》。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出台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将政府信息公开确定为一项法定义务。链接: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一览

目前,全世界共有40多个国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

1966年,美国通过《信息自由法》,规定:国会一律公开举行,允许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所有人旁听,媒体可公开报道辩论情况;人事安排全部公开。1974年、1986年,该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要求联邦行政机构向信息索求者提供不属该法特别规定的免予披露范围的文件和记录。如不提供,必须说明理由,公民可就此起诉至法院。

1999年,英国公布《信息公开法草案》。2000年11月,该草案正式通过,规定任何人都有权得到政府信息。公民向政府索取某些信息时,政府要回答有没有,如果有,必须提供。该法还设信息专员和专门委员会,接受公众投诉。信息专员如认为公众投诉的政府部门依法应该提供信息,可要求政府部门提供,或由专门委员会发出执行令。公众可因政府部门拒绝向其提供信息而起诉至法院。

1999年10月,欧洲委员会组成专家小组,拟定信息自由法草案建议稿。欧洲人权法院也积极地以判例方式确认公民的信息自由权。丹麦、芬兰、爱尔兰、希腊已制定有关法律。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卢森堡等国都在本国法律中确认公民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

2004年2月5日,中国农业部官员就禽流感问题答记者问。近两年来,中国政府在信息公开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早在今年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官员曾透露,《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的修改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都在酝酿之中。71号文件2000年2月29日由民政部、国家保密局共同印发,全称为《民政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民发[2000]71号),将民政系统的国家保密事项分为“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 71号文件“秘密级”中的第4条目规定,“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因自然灾害导致的逃荒、要饭、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116号文件删除了该条目中的“死亡人员总数”。

民政部、国家保密局于今年8月8日共同发布,全称《关于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人员总数及相关资料解密的通知》(民发[2005]116号,以下简称“116号文件”)。不过,116号文件并没有对自然灾害、人为灾害进行界定。

“如果遇上决堤造成洪灾和矿场发生坍塌,可能存在‘天灾’与‘人祸’双重因素,这无疑存在信息公开的制度弹性。”社科院法学所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116号文件选在8月8日发布,有着特殊的含义。”

国家保密局一位官员介绍,8月8日正是河南驻马店垮坝事件30周年,此次解密实际源于对灾难史以及救灾工作所持的新态度。

根据已公开的资料,受台风影响,从1975年8月8日至9月5日,河南驻马店地区的板桥水库等多座大坝崩垮,东西150公里,南北75公里范围内一片汪洋。

至今,此次灾难的人员死亡数据并未公开发布。今年5月,美国discovery频道制作的“世界上的十大技术性灾难”专题片,则将此次垮坝事件列于首位,其次才是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毒事件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这个专题片的观点是,其死亡人数与河北唐山大地震相仿。

虽然位列国务院部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之一,但国家保密局与中共中央的直属机构———中央保密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依此方式,全国省、市两级党委及政府均交叉设立了国家保密局和保密委员会。

他举例说,一位朋友想复印2004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一号文件”)。他找到省委翻印的文件时,发现首页上端赫然印着“秘密”两个黑体字。“不该保密的文件被定了密,显然给保密工作增加了难度,提高了保密成本。”湖南省委办公厅上述官员举例称,某市委下发的一份关于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文件竟然也加密,足见保密文件泛滥程度。《保密法实施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发生、发现泄露行为时,应当„„对所涉及的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重新加以确认。”“正因为这些原因,国内几起泄密案件都存在较大争议。”一位法学专家告诉记者。

2004年1月16日,外交部举行“外交部开放档案借阅处”揭牌仪式,向国内外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部分外交档案。这被视为国务院下属部委政务解密的试点。

外交部档案馆馆长廉正保介绍,首批开放的外交档案形成于1949至1955年,数量上万份。第二批涉及1956年至1960年的8000卷也将于年内开放。到时总开放率达30%.相关数据显示,美国对1975年以前的档案实行95%对外开放,俄罗斯的开放率大约在80%至90%,而日本已经分13批对1976年以前的档案采取了开放措施。

9月19日,记者从中纪委法规室获悉,中纪委正着手制定《信息公开指导纲要》。

对1976年以前的档案采取了开放措施。

理论中心组第12次集中学习提纲 篇10

XX:《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开宗明义地强调了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的辩证法,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用真抓实干贯彻全会精神的动员令。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勾画的改革蓝图,总结了改革成功经验,集中了全党全社会智慧,体现了亿万人民意愿,是破解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决策,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然而,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在于是否能用行动将全会精神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用行动说话,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回望35年改革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之所以能转化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强大动力,靠的都是果决勇毅的实干行动。提出改革目标,还须以奋斗让目标实现;畅谈民族梦想,还要用实干让梦想成真。正是凭着一往无前的实干,靠着生气勃勃的实践,我们在艰难险阻中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要一再强调“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能不能深刻领会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考验全党同志的政治觉悟。全会设定的改革目标是2020年,时间很紧。全党同志要深深懂得,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我们才能以变革争取战略主动,用改革激发党和国家生机活力。如果说部署需要花一分力气,落实则需用九分功夫。不落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美的夙愿只能是空中楼阁,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等待观望,不推不动,不去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抓好全会精神的落实和推进,不去有条不紊地抓好各项改革的具体部署、具体规划、具体要求,改革蓝图就会成“画饼”,人民的愿望就会落空,发展的机遇就会错失,我们就会愧对历史、愧对未来。

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部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领域都提出了许多重大改革举措。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就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的,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

1革、协调推进改革,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各级干部一定要抓紧对中央精神融会贯通,紧密结合各自实际,以深入研究解决影响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创造性地把中央改革部署对接具体现实、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拿出更大决心冲破思想障碍、突破利益藩篱,一鼓作气、善做善成。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是马克思主义品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落实,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我们就一定能让蓝图化为现实,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BB:《行动最有说服力》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提出战略构想是一种能力,落实战略构想是更重要的一种能力。正所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现在,人们对文件的评价很高、对改革的期盼很大,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需要把改革蓝图变为现实的能力,就越呼唤求真务实、动真碰硬的改革行动派。

“行动最有说服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在结合实际,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总书记日前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当前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我们党领导改革的能力如何?体现在行动上;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评判如何,体现在行动上。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脚踏实地好好干。改革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这样的改革,才能真正推动发展。

以实际行动推进改革,要有科学的方法论。行动不等于蛮干和盲动。改革虽然时不我待,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抓好中央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落实,做好改革的行动派,就要正确推进改革,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就要准确推进改革,认真执行中央要求,不要事情还没弄明白就盲目推进。就要有序推进改革,该中央统一部署的不要抢跑,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试点的不要仓促推开,该深入研究后再推进的不要急于求成,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就要协调推进改革,注重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把握全局,力争最大综合效益。还要善于把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以实际行动推进改革,需要拿出担当和勇气。行胜于言,但知易行难。今天的许多改革,尤其需要一种无私的勇气、历史的担当,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动员人民群众跟着来、一起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汇聚起全党全社会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强大合力。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从当年邓小平同志强调“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到今天总书记指出“行动最有说服力”,变化的是改革的历史方位,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气质。发展需要实干,改革需要行动。思想上追求改革、行动上坚持改革,实干、苦干加巧干,我们就能在行动中把握发展机遇,在行动中破解改革难题,将改革目标转化为实际举措、实际行动、实际成果,赢得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光荣。

CC:《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根本目的,着眼于公平正义,旨在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充分彰显出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改革开放35年的不平凡历程证明,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改革大业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中国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如果不能带给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唯有尊重人民意愿,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改革的每一次推进、每一次突破,才能够最大范围凝聚共识,才可以最大程度汇聚合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广泛新期待,如何让更多人从改革举措中受益?如何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答案就在:公平、正义。这不仅在于,改革越深入,越要触及深层问题,越要维护群众利益;更是因为,寻求“最大公约数”,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公平是核心、体系是保障、推进是根本。

公平正义不是空中楼阁,其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回顾红渡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正是这些年我们取得的诸多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发展进程中,我们还将面临许多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而现有发展水平上,不少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也将不同程度存在。如果不能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同时,带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社会和谐稳定也将难以保持。

正因为如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既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蛋糕”分好,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的各方面工作,做到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那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那里就是改革的重点;又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上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提问技巧和方法下一篇:劳动真快乐的初一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