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理论

2024-07-14

面子理论(精选8篇)

面子理论 篇1

1 沉默现象

Jaw orski (1993) 认为“沉默”在会话中具有交际价值, 定义“沉默”为位于临界位置的语言形式。沉默现象是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事实上, 日常会话中沉默占总会话时间的比例5%-65%不等, 一般在40%-50%左右” (Goldman-E isler 1968, 转引自左岩1996) 。虽然沉默作为一种非语言形式, 但是它在实际运用中如同有声语言一样, 可以传递一些无法用语言或者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信息以及态度。不同语境下, 沉默现象所能代表的意义有所不同, 它可以传递赞同, 允许, 自信等积极意义, 同样也可以表达愤怒, 恐惧, 怀疑, 胆怯等消极意义, 同样沉默也传达了中立, 无所谓等无感情色彩立场。

2 会话沉默

话轮指会话方A在会话方B开始表达之前完成的话语, Sacks et al和Levinson将会话中沉默的形式和功能相结合, 即为话轮为形式, 如下图所示:

2.1 话轮内沉默

Sacks et al认为, 每一轮都会有一个相对位置, 这是又可能终止的位置。如果会话方的沉默尚未处于关联位置, 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沉默被称为话轮内沉默, 即停顿。这种一般出现在祷告, 仪式, 演讲里面。

如例1.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Change Has Come to America

“...Native American, gay, straight, 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无语言10s) It’s the answer...”

在这段演讲中, 出现10s沉默, 沉默结束后奥巴马继续演讲, 由此看来演讲并没有结束, 因此这种形式的无语言状态被称为话轮内沉默, 即为停顿。

2.2 话轮间沉默

即在A结束说话, 未指定B来发言, 但是有人自选发言或者A继续发言前的沉默。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学校课堂老师与学生之间, 或者开会时上级与下级之间。如例2: (上课讲解数学题时)

老师:以上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学生: (沉默5s)

学生A:有!

例2是典型的话轮间沉默当中的空格形式。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学校课堂老师与学生之间, 或者开会时上级与下级之间。

2.3 话轮沉默

话轮沉默, 即发话人A说话结束, 并指定发话人B说话, 但是B并没有继续发言, 这种情况下造成的沉默就称为话轮沉默。如例3:

A:My English book was lost yesterday.Would you mind lending yours to me?

B: (5 seconds silence)

从以上例子可以明显看出发话者A说话结束时, 指定了下一个说话者B, 这首先说明已经转向另一个话轮, 但是B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因此为话轮沉默, 或者意义沉默。

3 沉默与面子理论的关系

3.1 面子理论

社会成员在公共场合的自我即为面子, 包括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期待自我形象在公众面前得到尊重, 并且得到他人肯定, 即维护积极面子。希望自我行动不受他人影响, 侵犯和或打扰, 即维护消极面子。在交际过程中, 能保持说话者以及听话者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不受威胁, 这种状态是最和谐的交际状态。由于很多交际情况下但会出现威胁到面子的行为。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避免或者缓和面子威胁的一些的措施:

根据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理论, 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最好的选择就是沉默, 也就是最礼貌的策略。沉默者可以运用话轮内沉默, 话轮间沉默和话轮沉默来维护对方的积极面子或者是消极面子, 以谋求和谐的交际关系和既定的交际目标。

3.2 话轮内沉默与面子

话轮内沉默通俗说就是话中停顿, 这样的停顿便于让发话者思考, 或者是引起听众共鸣等目的。虽然话轮内沉默是最简单的沉默类别, 因为它并没有涉及到更多人的对话, 一般都是出现在个人发言之内。但是这并不是说话轮内沉默就与面子的威胁或者维护无关。所以, 它也存在维护或者威胁到面子的问题。比如小学老师训斥学生

老师:迟到的同学都干嘛去了?早一点起不行吗? (5s沉默) 一点都没有时间概念......

老师在训斥学生时, 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可以反驳。这样的沉默实际上也是对学生行为的否定, 自然首先威胁了学生的积极面子。其次如果老师下令然学生拿出书看, 这就明显就是影响到学生的行为, 损害了学生的自由权利, 自然也就威胁到了学生的消极面子。

3.3 话轮间沉默与面子

沉默同时具有维护对方面积极面子的作用, 尖锐直接的说话方式往往会严重威胁到对方面子, 于是选择不表态, 不发言的冷处理策略来替代表示驳斥的语言信号, 将自己的否定态度隐藏在沉默背后, 给听话人留下思考和回旋的余地。

如例4:

A:Keeping a pet at home is unwise, do you think so?

B: (silence)

A:You know I don’t think.

B:hh...

A的阐述表明不赞成在家养宠物, 并且希望B赞同。但是B并没有直接表态, 而是保持沉默, 这样一来A可以解读出B的寓意, 并开始自圆其说, 这样一来A的面子并没有因为B而受到损害, B也没有正面否定别人, 反而显得尊重别人。

3.4 话轮沉默与面子维护

话轮沉默有特定的归属, 因为它的话语权已移交对方, 但是对方保持了沉默, 并且发话者也没有继续发言。这类沉默具有较强的意义解读。

如例5:

老师要求学生大扫除, 学生大扫除结束, 向老师报告,

学生:老师, 我们打扫完了, 您检查一下吧。

老师: (看了看教室, 摇摇头, 皱了皱眉, 没说话)

上述例子中老师的话轮沉默具有大量的语用意义解读, 既否定了学生的行为同时也蕴含着让学生再次作业的意味, 这样一来老师的沉默同时威胁了学生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4 沉默的文化内涵

沉默虽然不涵盖任何声音, 但是这没有使其所代表的含义变得简单, 不同生活背景和文化因素使得对沉默现象的语用解读也不一样。在比较含蓄的民族间, 例如中国, 日本等亚洲国家, 沉默的积极意义被广泛接受, 经常用来维护自身和对方的面子, 并被誉为“谦虚”, “谨慎”等优良品质。但是对比较“开放”, “外向”的民族来说, 例如俄罗斯, 美国等欧美国家, 沉默虽然能够维护双方面子, 却被理解为消极的, 意为缺乏交际能力的表现。特别是在文化冲突出现的时候, 比如美国教师会认为中国学生过于沉默, 并不是其为了维护双方面子, 而是在质疑老师的教学, 但是中国老师就会明白学生的沉默是为了维护自身面子, 为了避免尴尬。是否沉默是礼貌的行为, 哪一种场合是沉默这一行为实施的最佳时机,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解释。在公共场合, 两个陌生的中国人一般是不会主动交谈, 但是换做是两个美国人, 情况就大相径庭。当然, 在不同文化中, “沉默”也具有普遍意义, 如:当不愿意理会他人, 不赞同他人观点, 或者表达反感时, 保持缄默。另外, 不同的社会角色, 比如上级与下级, 老师与学生, 也确定了后者应在前者面前多静听;因而, “沉默”的多寡因而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资辈和地位。

5 结束语

沉默这一种无声的特殊语言现象蕴含着丰富的语用解读, 很多时候, 我们由于使用语言不当, 可能会威胁到对方的面子。后果严重的可能直接威胁到对方的消极面子, 影响双方交际。“沉默“这一语言现象在形式上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其语用解读不同。在恰当的场合, 使用”沉默“委婉表达观点, 无疑是维持良好交际的一种办法。

参考文献

[1]Sacks H.et al.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Language, 1974, (50) :696-735.

[2]Levinson, S.L.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1983.

[3]Leech, Geoffrey.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3.

[4]左岩.英语会话中沉默的研究[J].国外语言学, 1996 (2) .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6]陈新仁.新编语用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7]杨平“沉默”的语用功能和文化内涵[J].山东外语教学, 1996 (9) .

[8]欧阳静.“沉默”的语用功能及其中的面子理论[J].北方文学, 2012 (6) .

面子理论 篇2

擦地板和洗痰盂的工作跟总统的职务一样,都有其尊严存在,

――尼克松

给人面子,你也有面子

中国人向来把“面子”看得很重要。面子涉及一个人的尊严、地位,甚至是某些人虚荣心理的客观需要。行走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面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这个角度上讲,自己要想得到面子,就需要学会给别人面子。因为只有懂得给别人面子、知道如何给人面子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更大面子。

中国人很奇妙,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要在人性丛林里求生存,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也就是很多老于世故的人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的原因。只要高帽子一顶顶地送,保住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尽兴而散。人在职场,行走江湖,如果你是个对“面子”无所谓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高旗在宏达经纪公司企划部工作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可谓公司的“老江湖”了,也做出了好几次漂亮的策划,深受公司重用。由于他熟谙公司的运作规律,再加上在专题策划上摸爬滚打那么多年,在完成公司的企划任务上可谓驾轻就熟。与他共同承担企划任务的大杨则不同,他原先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刚跳槽过来做企划不久,论经验、谈资历、比悟性,都比高旗逊色许多。

前不久,公司要在市内广场借助沿江休闲晚会的东风,搞一次啤酒节,于是宣传、策划的任务自然地就落到了他们二人的身上。部门领导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便要求每位策划专员都要拿出一份详尽的企划报告,并激励大家,谁的方案最终入选,将会有红包。结果,高旗当仁不让,拔得头筹。

红包到手,高旗也没有忘记将这份喜悦跟大家一起分享,特地邀请大家去馆子搓一顿。席间,三杯酒下肚,高旗就得意洋洋起来,开始大言不惭道:“自从主管布下这一任务的那一刻起,我就预感到,胜利非我莫属!为什么?哥们儿来这里都六个年头了,什么方案最能获得领导青睐,什么方案驴头不对马嘴,我打眼一瞧就八九不离十了。哈哈,比如大杨,他那方案,好则好矣,但太不切合实际了,出局在所难免……”

他这一番志得意满的豪言壮语可让席上的大杨如坐针毡,颜面尽失。本来他刚跳槽到公司不久,一直没有足以证明自己的亮点做支撑,正在心急火燎呢。这次机会来了,虽说自己十分用功,但无奈对本企业的脉络把握不够,他的企划方案第一轮就被主管给PASS掉了,挫败感和苦闷心理让他有一种局外人的感觉。

今天听高旗这么一说,他的血气开始顺着酒劲往上涌:这高旗,拿着别人的痛苦说事,打我的脸成就他的掌声,欺人太甚了!这样想着,大杨便握着酒瓶站起身来,对高旗怒目而视:“闭上你的臭嘴,老子今天扎了你!”

幸好被旁边的同事及时拦住,才避免了一起同事相残的悲剧发生,

高旗一个激灵,酒瞬时醒了许多。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这实际就是面子问题。聪明的人会将自己的得意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嘴上,更不会把它当做炫耀的资本。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糟蹋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在为以后的灾祸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

工作中,确实有些人认为自己总比别人技高一筹,事事比人强。这样,他们就总喜欢把得意挂在嘴上,逢人便夸耀自己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富有,完全不顾及别人的“面子”,甚至没有顾及当时的听者是不是一个正处于人生低迷期的人。他们夸夸其谈后总以为就能够得到别人的敬佩与欣赏,而事实上,别人并不愿意听这些得意之事,自我炫耀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就像高旗,恰恰就是忽略了这一点,为了将自己的“神话”讲得绘声绘色,竟然不惜从同事身上找出反面例子来衬托出他的伟大之处,着实伤害了大杨的面子,大杨想跟他拼命也就在所难免。

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必定是个有一天会吃暗亏的人。其实,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随意自夸是不善做人者的通病,常会败事。只有改变这一点,时时刻刻注意为别人保住体面和尊严,才不会被人讨厌,才有可能真正被人接纳,找到成事的切入点。

请千万记住,大家都是在人性丛林里讨生活,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尤其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给人面子。

[职场沟通宝典]

在职场中,给别人面子,能创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能从别人那里得到面子,能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学会怎样给别人面子是十分重要的。

1.了解别人的欲望所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偏好,如果我们能够满足他最强烈的欲望,那么就给了他最大的面子。因此,当我们要给别人面子时,就要了解别人最强烈的欲望,一旦满足别人最在乎的方面,造成的效果往往出奇的好。

2.不要吝啬赞美。人们多数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誉之词,并且一旦得到,他们的心里就会充满喜悦之情。你只需夸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或者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稍微扩大一些,他就会感到自己脸上有光,感觉很有面子。

3.给人“衣锦还乡”的机会。一个人衣锦还乡,就是要将自己的地位、成就、荣誉等值得炫耀的东西展示给自己的亲戚、熟人和朋友,在他们面前表现自己的优越感,从而得到他们的肯定、羡慕和赞赏。正因为多数人都有“衣锦还乡”的心理需要,所以给人提供“衣锦还乡”的机会就是在给别人面子。

面子理论 篇3

【关键词】面子理论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面子威胁行为 礼貌策略

【Abstract】This thesis starts from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Face Theory proposed by Brown and Levinson,then analyses some face threatening acts in the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Finally,the author suggests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by applying the Politeness Strategies.

【Key words】Face Theory; Colleg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Face -Threatening Acts; Politeness Strategies

一、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布朗(Brown)和莱文逊(Levinson)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第一次系统地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沿用了戈夫曼(Goffman)的“面子”概念,提出了“面子理论”。这一理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呢?

二、面子理论

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在1944年首先提出了“面子”的概念,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此基础上于1967年也提出了他对“面子”的定义:“面子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交往过程中极力主张的正向社会价值,也是其他人认为该个体所具备的社会价值”。英国学者布朗(Brown)和莱文逊(Levinson)的“面子理论”是戈夫曼“面子”概念的进一步发展。1978年,布朗和莱文逊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第一次系统地对礼貌、面子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面子保全论”。他们指出,面子实际上是一系列只有他人才能满足的想法和希望。“面子保全论”首先假定,参于交际活动的人都是典型人(Brown & Levinson,1978),典型人是“一个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通常就是指社会中具有正常交际能力的人。典型人所具有的“面子”就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想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它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简言之,消极面子表达的是自主的个人需要,积极面子表达的是求同的社会需要(张云燕,2009)。人们在交际时一般会互相配合,努力给自己,给对方留面子。但在一方的面子受到威胁时往往会采取行动以保全自己的面子,而保全自己的面子势必会伤害另一方的面子使交际双方都丢面子。所以交际时一方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要向对方表示出自己的关注。另一方面又要维护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往往表示出个人有一定程度的活动自由,而且也尊重别人活动自由的权利(傅玲芳,2004)。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认为,大部分言语行为是威胁面子的行为。面子威胁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交际双方之间的社会距离、相对权力的差别,以及特定文化对具体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认定。社会距离指交际参与者双方存在一定的距离。相对权势指交际参与者双方存在权势即社会地位的差异。强加程度指在特定的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级别。他们认为在语言交际中为减少对面子的威胁,交际者应采取一些礼貌策略。礼貌策略分为五个等级:(1)积极礼貌策略指的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所持观点表示赞同,通常表现为以称呼其名字或绰号等方式间接表达降低对听话人积极面子的威胁程度。或者在交往中说话人常常采用以“接近为基础”或者“套近乎”的说话方式维护听话人消极面子的礼貌补偿策略;(2)消极礼貌策略即维护听话人的自主权,在交谈中说话人应尽量使用“回避为基础”的说话方式,主要表现为谦让、说话模棱两可、给听话人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3)非公开策略主要指的是对双方比较敏感的话题或者冲突时往往采取委婉的方式来处理;(4)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5)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三、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面子威胁行为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交际活动。教师的一些言行也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学生的“面子”。传统上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独白是外语教学课堂上的主要形式。教师在外语课堂上享有特殊的权利。教师话语在外语课堂上时间中比例依然较大,课堂仍然存在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郝得勇,2002)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的很多行为都威胁着学生的“面子”,例如:限制他们行动的自由;对学生的大多数行为和问题的回答进行评价,而且常常是否定的评价;经常随意打断学生话语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仍把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师的话语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的话语权基本由教师控制。因此,教师会用指令形式要求学生或者指定某一个特定的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来讲,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当教师布置任务的时候,他自己的“面子”受到了学生拒绝回答问题的威胁;而对于学生来说,他又面临着“被迫”向教师提供一些信息,从而威胁到自己的“面子”,所以,很多时候学生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会采取沉默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消极面子,学生经常性的沉默使教师实际上已失去了对课堂的掌控权,威胁到教师的面子。由于权势关系的存在,交际双方又可能在心理上导致:权势低的一方即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劣势状态,屈从于对方的权势,于是在行为上便产生与这种心理状态相对应的心理模式”(王新英,2008)。

四、礼貌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布朗和莱文逊的“面子理论”是分析和指导社会交往的一般理论,当然也适合指导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特别是它能够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健康、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在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良性互动中形成的,这必然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时刻考虑到维护学生的面子,只有这样,师生互动才能顺利进行,课堂活动才能有效展开。根据布朗和莱文逊的“面子理论”,教师可以采取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维护学生的面子。

1.积极礼貌策略。积极礼貌策略是指说话人对听话人所持观点表示赞同,通常表现为以称呼其名字或绰号等方式间接表达降低对听话人积极面子的威胁程度,或者在交往中说话人常常采用以“接近为基础”或者“套近乎”的说话方式维护听话人消极面子的礼貌补偿策略。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予以分析和评价,尤其要对其正确、合理的回答和观点予以充分的肯定,明确表明教师对其回答的赞赏,与其具有一致的观点或对其所说感兴趣,并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有效地树立学生在众人面前的自我形象,维护了学生的积极面子。教师也可以配合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实际适时地补充一些相关的学生感兴趣和他们关心的话题,比如在学到有关娱乐电影的话题时可以和他们聊聊他们崇拜的明星和喜欢的电影;涉及到职业的话题时就可以跟他们谈谈他们的职业理想和现在的就业现状,等等。通过运用这一礼貌策略,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需要是关心了解的,并有着和他们共同的兴趣爱好。一旦学生被别人关心的需要得到满足,被别人认同的积极面子得到维护,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就拉近了,在这种亲近轻松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更敢于并乐于开口说英语,积极与老师配合,踊跃参与课堂活动。

2.消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即维护听话人的自主权,在交谈中说话人应尽量使用“回避为基础”的说话方式,主要表现为谦让、说话模棱两可、给听话人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消极礼貌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对听话尽量不实施强制性行为来维护听话者的私人空间,自主性和独立性,从而维护听话者的消极面子。何兆熊认为,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的行为之一是:“言及听话人某些将来的动作,并因此使其感到不得不去做这一动作,或使之无法避免去做这一动作的言语行为,如命令、请求、提醒、建议、劝告、威胁和警告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向学生提出要求或发出命令,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一些礼貌策略来保护学生的消极面子。例如教师可以用不点名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这样就会避免把回答问题的任务强加给某个学生。如果确实需要点名要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巧妙地使用祈求性提问。在表达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或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时,尽量回避直接表示否定态度,可表现为只肯定对学生话语中的一部分意思,将学生猜测的否定态度隐藏在肯定句中,学生留面子,如不直接说“这是不对的”“你说错了”等赤裸裸威胁学生面子的语言,可以先充分肯定其回答得合理正确成分,赞扬其优点,然后再婉转地指出问题。

消极礼貌策略也是一种鼓励、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选择,留更多的自主权留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限制减少了,思想放松了,思维自然就活跃了。把选择话语方式的权力留给学生,学生就多了一些自由创造的空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五、结论

在英语课堂中,面子威胁行为普遍存在。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减少这种威胁行为。了解英语课堂潜在的面子威胁行为,采用适当的面子维护策略,满足学生的脸面需求,对于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Goffman E.Interaction Ritual:Essays on Face-to-face Behavior[M].New York:Anchor Books.1967.

[2]Brown P.Stephen C L.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Brown P,Levinson S.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A].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Cambridge:CUP,1978.

[4]傅玲芳.英语交际中的面子和顾及面子策略[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74-76.

[5]王新英.面子:影响外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内在因素[J].人文社科.2008(2):142-145.

[6]张云燕.“保面子”和“损面子”的对比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2):2-3.

[7]王晓玉.面子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4 -116.

[8]陈汉生.英语教学用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马文英,女,(1981.12),回族,新疆人,新疆新源县第二中学,教师,学士,中教二级,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

浅析面子理论及其缺陷 篇4

关键词:面子理论,缺陷,词典编纂

1. 面子理论浅析

牛津英语词典关于“face”的释义有几十条之多。“面子”这一概念并不仅限于语言学范畴——布朗和莱文森 (Brown&Levinson) 在1978年提出的语言学礼貌中有详细阐明——关于“面子”的研究在文化和社会心理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课题。事实上, “面子”这一概念并非由Brown&Levinson首先提出, 早在1955年, 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 (Goffman) 就根据中国人类学家胡先缙 (1944) 介绍到西方的面子观提出了“脸面工程”这一概念。Goffman认为, 面子就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 通过采取言语行为而为自己获取正面的社会价值, 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他还提出, “脸面工程”是相互配合的, 面子的维护和赋予取决于他人, 要想不丢面子的最佳方案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社会语言学家瓦德赫 (Ronald Wardhaugh) 后来评价Goffman的观点:“交际中总要避免威胁他人的面子, 但也总有人发现自己是不受欢迎的。”根据他的观点, 谈话的过程总要考虑到角色的问题, 即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角色, 同时洞察他人所处的角色。

2. 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简介

而将语言学礼貌真正引入持久的语言学学术讨论的是上面提到的两位英国人类学家——Brown&Levinson。在1978年出版的《礼貌: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中, 他们在Goffman的理论基础上第一次对“礼貌”、“面子”这些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 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他们还提出面子理论有跨越不同文化的特点, “具有普遍性”。每个交际参与人都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重。消极面子是不希望被别人强加于自己, 自己的行为不受干涉、阻碍, 有自己选择的自由。根据Brown&Levinson的理论, 每一次谈话说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都会面临威胁, 因此几乎所有言语行为都是面子威胁行为, 而礼貌的会话功能就在于保护面子, 削弱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

既然在交流过程中, 面子威胁行为无法避免, 人们往往会采取补救措施补偿面子威胁行为带来的后果。Brown&Levinson把礼貌称为“补救策略”, 之后系统地提出了五种面子威胁行为的策略, 按照面子威胁程度从最高到最低依次为:1.不使用补救策略、公开地实行面子威胁行为, 即说话者用直接公开的方式向受话人提出建议、请求、给予或邀请。2.用积极礼貌补偿公开面子威胁行为, 这可以用来补救积极面子威胁行为的后果。3.用消极礼貌补偿公开面子威胁行为, 可以用于补偿消极面子威胁行为产生的后果。4.非公开实行面子威胁行为, 就是使用间接或委婉的语言, 以消除受话人潜在的强加之感。5.不实行面子威胁行为。

3. Brown&Levinson面子理论的缺陷

但是Brown&Levinson的理论模式并不是没有缺陷, 不少学者提出了质疑。首先, Brown&Levinson声称他们的理论模式适用于各种文化背景, 具有普遍性。事实上, 他们将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这种二分法, 以及强调消极面子和“强加”的重要性引起了广泛争议, 特别是在一些中国和日本以及其他非安格鲁语系国家的学者间。Driscoll (1996) 指出, “积极面子的概念源自面子概念本身 (无论是Goffman定义的面子还是泛文化意义上的面子) , 而消极面子则源自对有限文化中具体行为的经验性观察”。Meier (1992) 认为, “消极面子可以归入积极面子。理由是, 既然积极面子指希望自己的要求得到他人尊重与认可的需要, 假如要求之一为‘不受他人侵扰’, 那么, ‘不受他人侵扰’的要求就该为积极面子。”然而, 在Brown&Levinson的定义中, “不受他人侵扰”的要求是消极面子。中国学者顾曰国 (Gu, 1992) 认为, Brown&Levinson的消极面子与汉语中的“脸面”几乎无相似之处, 汉语中的面子通常表示由于成功而获得的或由于他人赋予自己的威信、名誉, 或者是由于遵守某种社会道德标准而获得的尊重。其次, 他们关于在任何情况下只有一种面子威胁行为可以触发的假设也遭到很多批判。

总之, Brown&Levinson的理论模式在跨文化实用性上一直备受质疑。Baxter (1984) 提出了“英式文化偏见”。经过多次关于语言学礼貌的研究验证, 不同文化之间——比如, 在以面子为核心交际行为构式的文化中和以其他价值观, 如以遵从或尊重为核心的文化里——面子和面子工程的功能会不尽相同。这是Brown&Levinson面子理论模式最大的缺陷, 却也代表了以英语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世界“面子观”。

4. 结语

面子在中西方文化和社会关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词典编纂释义中, 如果编者能准确意识和分辨出中英文在其中的差别, 并为读者提供必要信息, 定会让词典这种在跨文化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工具发挥出更突出的效力。

参考文献

[1]、Brown Penelope and Stephen C.Levinson, 1987.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Goffman Erving, 1967.Interaction Ritual:Essays on Face to Face Behavior[M].New York:Garden City.

[3]、Jacob L.Mey, 1998.Concise Encyclopedia of Pragmatics[M].Oxford:Elsevier Ltd.

[4]、Peter Grundy, 2000.Doing Pragmatic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面子消费散文 篇5

咱年纪也有点大了,平时也不爱讲究,又不懂保养,所以,俺的面子越来越粗糙了,说容颜沧桑一点也不夸张。但是……,谁说女人到了这年龄就一定会惶惶?才不,我自我感觉良好,依然每天早上掬一把清水洗洗脸,然后在巴掌中飞快的搽点七块五的“大宝”,往面颊一抹,往镜前一闪,素面朝天,上班去了。

很多很多因素注定了我的镜前是不可能堆放太多瓶瓶罐罐的化妆品的,无论如何,我更是不可能踏入美容院的。我去哪儿干嘛,做美容护理,做皮肤保健?我活的有那么精致么,我口袋里有那么多银子吗?

想不到的是,我不但进了那儿的门,还在那消费了人民币三百。真邪乎了,破天荒啊!

事出有因。这个因,很简单,缘于我要去见一个从未谋面的人,一个有可能成为我未来的外甥媳妇的女孩子。

就这样,一脚迈进去了美容院。

见了她后,我们简短的交谈了几句。屋子里还有别的女孩子,我也得和她们说几句。

于是转过身子随口问,来你们这儿做美容的人很多吧?

多啊多啊。女孩子们争相回答。

我又问,可都是哪种年龄的人来得多?

和你差不多大的女人来的多。她们格格的笑作一团。

她们都来做些什么美容啊?我傻不拉叽的问。

大都是做面膜呗!

那天可能是我哪根筋搭错了,我突然来一句,做了面膜皮肤就会好啊?

当然好!女孩子们立刻开始围着我叽叽喳喳的说,要不,你也到这办个会员卡,然后买个套餐,然后一星期来做一次,接连做下几个月,你的皮肤可会大有改善啊!

你看,你的皮肤好干。

你看,你的.脸好憔悴。

这样行不,我们给你优惠,你就买700元的那个,享受一年的……

我忙说,我没有时间做啊,我一个月来一次市区呢!

一个女孩儿手脚更快,“呼啦啦”的从里面抱来一只大纸盒子放在桌上,一边打开一边说,要不你就买点别的化妆品,看,这是洗面奶,这是美白的,这是保湿的……

我说,用洗面奶洗脸,这多麻烦啊。美白的刺激地,听说致癌呢,保湿的也只是起到暂时的作用……

女孩子们真是好耐性,个个依然甜甜的对我笑,又说,要不,你——

我从不用这些东西的,我——我也不知说啥了。

这时,我那未来的外甥媳妇赶紧走过来说,其实,我看你皮肤还蛮好的。

言下之意,我用不着化钱去买这些霜啊水的了。她在为我解围,照顾我的面子,让我顺势下坡。女孩子不错的,善解人意。

就因为这句,豁出去了。我说,要不,我自己再看看买啥吧。她们一听,飞快的递给我一瓶168元的润肤乳,又递给我一瓶198元的美白面膜……我摆手,拿起另一款,一盒298元的“植美村”。

里面装的是啥,管它呢,回家再研究。

第一次为自己的面子狠狠的消费了一回,应该说,是奢侈了一回。千年等一回啊!

晚上躺在床上看着镜边这盒“植美村”,想想,此举真的只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这张脸吗?

《蒋公的面子》面子和里子 篇6

这个剧本文字功底扎实、人物设置巧妙,当中还有不少细节描写值得回味,这样的剧本在国内目前的话剧界是很难得的。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话剧,演员之间的对话撑起了整部戏。而值得称赞的是,这个剧本竟出自一名大三学生之手。剧中各种典故术语皆是信手拈来,编剧的知识面之广不得不让人佩服。

而坊间大部分的关注,则在于这部戏的剧本对左中右三种政见的知识分子的诠释,这在国内舞台上是一种创新。在国内,很少有话剧会把视角放在知识分子的政治理念上,这无疑是一个雷区,而《蒋公的面子》将时代放置到解放前,也就有效地避开了不必要的麻烦。回到现实中,如今无论媒体上或者网络上,知识分子之间对于政见的不同看法此起彼伏,不能单单用“公知”、“五毛”之类的称呼简单粗暴地去给人贴标签,更重要是用理性的思考去认识每一个不同倾向的认知,真正做到独立思考。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导演吕效平会觉得,喜欢这部戏的观众,不少是“知识界”的。

剧本的出彩盖过了这部戏的其他,因为无论是媒体的关注还是观众的讨论,几乎都放在了剧本上,甚少人去谈及剧本以外的其他。虽然这部戏剧本出自大三学生之手,但是整个制作绝非一般的学生戏剧,导演、演员及幕后大多数都是南京大学戏剧影视艺术系的老师,所以去评断整个制作,也就不能以学生戏剧的标准了。可惜这部戏在编排时,并没有看到太多导演处理的痕迹,而演员的表演也都中规中矩,而舞美和灯光则相对简单。

面子理论 篇7

在中国,“面子”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同俗语说的一样:“不看僧面看佛面”、“给面子”、“丢面子”、“没面子”等,都和“面子”有关系。鲁迅先生曾经专门撰文分析面子问题,他说外国人往往认为所谓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

而首先将“面子”这一概念带到社会科学探讨领域的,是我国留美人类学家胡先缙。她用语义分析法对二者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她认为“面子”包括两个组成部分:“面子”和“脸”。并将“面子”定义为“个人的声望和地位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脸”是指“群体对于符合社会和内在道德行为标准的个体尊敬”。从定义就可以看出,无论是“面子”还是“脸”,都是将个人和社会相联系,强调的是“集体面子”、“公共面子”。个体的言行符合社会普遍的标准就挣得了面子,违背这种普遍的标准就丢了面子。

潮汕地区有一句俗语,叫做“无脸输过死”,意思是没有面子不如去死。更广为人知的俗语“人活脸,树活皮”也道出了中国人的面子观念。为什么中国人如此讲究“面子”?为什么强调的是“集体面子”、“公共面子”?

首先,从最初的文明发源开始,中国就是一个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基本特征即是自足的自然经济,因而具有狭隘的地方性。农耕必然趋于定居,这也就决定了每个个体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固定呆在同一个地方和同一个集体内。他们的一生基本都维系在固定的家族内,有固定的朋友圈,连邻居也几乎是不变的。当这些人际关系发生改变的可能性不大时,维持和谐的家族、朋友、邻里关系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因此个体的言行符合集体的行为标准,维持集体的和谐非常重要。所谓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要维持他人的“面子”,给了他人面子,才能避免矛盾,保护整个群体的和谐。

其次,儒家教导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礼”,才能维护社会和平,守“礼”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维护并尊重他人的面子。“礼”无疑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是: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也才能维护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人际和谐。就连国家的治乱,同样也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

随着时代的变化,“礼”在现代汉语中被解释为“人们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的谦虚和尊敬”,现在更多的是强调礼貌、礼仪、礼节。虽然它已不再明确强调等级性,其社会功能“已经转到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消除抵触、促成合作上来”,但同古代的礼一样,在群体意识的支配下,“人们在决定自己的言行时,除了考虑个人意愿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顾及自己的言行是否与外部期待相一致,是否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是否符合社会群体的愿望”。只有最大限度服从社会、集体的需求,才能达到社会道德规范的标准。只有当每个社会的构成处于“礼”的状态下,社会和谐才能达到。因此,现代的“礼”同样强调赋予他人以尊重,支持交际对象的面子。使交际对象“丢面子”,会被看作是对其社会地位的挑战“丢面子”不仅仅是对人的羞辱,更是对社会秩序、社会和谐的威胁。

最广为人所接收的西方的“面子”定义,是由Brown和Levinson定义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他们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无论是积极面子还是消极面子,其强调的都是个体是交际的中心,这与中国人的“集体面子”、“公共面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西方的“面子”文化其成因在于现代西方文化以自由、平等、竞争为核心的个体主义。西方文明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古希腊与古罗马均处在半岛之上,三面临海,海上交通发达,航海贸易繁荣。这就使这些国家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游牧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因为要逐水草而居,居住地不固定,所以人际关系松散,个体为自己谋划得更多。随后的“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更是强调个体主义。因此,在社会交往中,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独立是礼貌的,反之则是不合适的,甚至被认为是粗鲁的。这与中国注重群体和谐、守“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由于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而产生了中西方“面子”差异。中国人的“面子”理论是建立于农耕国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的礼教文化,反映出来的是中国人的集体主义。而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论反映的则是以游牧民族发源,航海文明发达,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主义”的西方价值观。探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面子”的差异和其原因,有助于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认识到可能的误解和冲突,能够更好地消除障碍,加深理解和交流,顺利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代表作(上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Brown,Penelope and Stephen C.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Mao,LuMing R.Beyond politeness theory:“Face’revisited and renewed”.Journal of Pragmatics,1994.

[4]胡先缙.中国人的面子观.见:中国人的权利游戏黄光国,1988.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4.

[5]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6]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面子大过天 篇8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面子和脸有很大关系:有的人要面子,你要是不给面子他就会丢脸,以至于没脸见人;你要是给面子他就会长脸,或者说“脸大”,就会脸上有光……

可面子有时候和脸又不是一路的,比如说,有些人,为了面子可以不要脸。近段时间最爱面子的恐怕就属郭美美了,拿着大别墅、玛莎拉蒂跑车还有那琳琅满目的爱马仕,给自己撑足了面子,至于这位年仅20岁的单亲家庭“美美”,这些炫富的资本获取途径,估计得先把脸皮撕下来踩踩,在机场被记者围堵的时候她把脸遮起来,实属多余,反正都已经没了嘛。

有爱面子不要脸的,还有爱面子不要命的。武松就是个爱面子的人,读了告示之后,知道山上有虎,本想转身回到酒店里,却因自己上山前跟店老板夸下了海口,碍于面子,只好硬撑着上山,好在景阳冈的酒质量过关,不然《水浒传》就得改写。西楚霸王项羽也是要面子不要命的主儿,就因为没脸见江东父老,就别姬、自刎,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面子故,二者皆可抛”。

高深的面子学问又派生出一个高深的学问:要面子,自然规律;给面子,市场规律。有要面子的,就有给面子的,供求关系决定。

要面子,是人之常情,所谓“人活一张脸”就是这个意思。怕就怕过分要面子,千方百计表现出比实际情况更好、社会地位更高、更有才干或有更高尚的品格。买辆高档车开着人五人六的,下车回家之后却吃着粗茶淡饭,死要面子活受罪。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是希望通过“面子功夫”来获得外界肯定。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有时候,我们不能在实质上为别人“添加面子”,但我们懂得要在表面上对别人“敷衍面子”,也算是给对方“留面子”。我们常常会学到这样的生存哲学——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他人;懂得赞美别人,哪怕是言不由衷。如果直截了当地对别人进行质疑或者批评,会被认为很没有“修养”。

有时候,A需要向B求人情,B如果拒绝,就是“不给面子”,A就会自尊受辱,“很没面子”,日后相见,大家都“没面子”。通常,为了避免难堪,B会选择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人情给A,“给面子”。当然,面子的作用力是相互的。B接受了A的请托,给B“添了面子”,这就肯定了B的社会地位,这对B来说,也是相当“有面子”的事情。对A来说,伺机回报,这样A和B大家“都有面子”,这就是传说中的双赢。

有时候,我们还得“看某某的面子”,这在以上A和B的关系的基础之上,又多了一个角色C。A和C之间出现了纠葛,A请托比较有身份有地位的B,B给了A面子,接受了请托,以中介入的身份进行调停,让C“看在我的面子上”,进行妥协。由于B这个人比较“有面子”,C也给了B这个面子,A、C达成一致,各方“面子十足”,皆大欢喜。

给不给面子是最大的学问,面子是标识,是最大的通行证,饭要天天吃,面子要天天给。

上一篇:实现构成下一篇:三维动画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