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际

2024-07-18

理论实际(精选12篇)

理论实际 篇1

扎根理论 (Grounded Theory) 研究法是由芝加哥大学的Barney Glaser和哥伦比亚大学的Anselm Strauss (1967) 两位学者共同发展出来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 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的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该理论在社会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被认为是“最有影响的研究方式”及“质化研究革命的最前沿”。扎根理论研究法弥补了质性研究只偏重经验传授与技巧训练的弱点, 提供了一套明确、系统的策略, 以帮助研究者思考、分析、整理资料, 挖掘并建立理论。

一、扎根理论溯源

扎根理论的产生有其不同的学术渊源, 具体说来, 分为以下层面:第一, 量化研究的单一性。受自然学科研究范式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者对具有规范的操作程序、严格的调查方式、通过样本反映总体的量化研究亦十分青睐。然而, 大部分量化研究, 其资料收集是研究者的自我报告, 是一种简介的、被动的行为测量方式, 无法真正洞悉社会现实中人们的行为, 使得资料流于表面化、简单化, 难以深入被调查者的思想深处, 也无法解读回答者具体、细腻的生活场景。第二, 质化研究的限制性。为了解决量化研究中的“强迫选择”、“削足适履”等诸多问题, 质性研究方法沿着另一条路径进行探索, 即通过尽可能全面、直接的观察及访谈, 收集具体、详细的质性资料, 获得效度较高、更为可靠的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发展解释模型。当然, 质化研究也存在着若干限制, 如研究的信度偏低, 偏差不易察觉, 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 普遍化、通则性程度较低等, 使研究局限于“此时此地”的诠释。第三, 美国的实用主义, 尤其是杜威、米德、皮尔斯的实用主义思想。实用主义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注重对问题情境进行处理, 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方法。强调理论应当来源于实践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反对空洞、抽象的理论。第四, 符号互动理论。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50年代, 假设人们运用共享的符号 (如语言、服饰、手势) 通过社会交往、互动交流以建构现实。符号互动理论提出在探讨符号形成与意义解释时, 要关注人在社会与文化世界中的活动与互动关系。此外, 该理论强调某些与日常生活的经验问题有联系的中层关怀而不是宏大理论。扎根理论方法强调形成中层理论来解决人们的现实问题就是从符号互动理论中汲取的。

鉴于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存在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扎根理论”在研究设计与资料搜集方式上采用质性手段, 而在资料分解、分析过程中吸纳量化分析手段。扎根理论同时借鉴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互动理论的精髓, 其研究过程是一种归纳的过程, 是一种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进行浓缩的过程, 是研究者针对与自身相关或自身感兴趣的主题, 不断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思考、比较、分析、归类、概念化并加以关联和建构, 将隐藏在资料中的理论通过研究者的理论触觉挖掘出来的过程。

二、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方法是在逻辑一致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旨在形成理论的方法 (见下页图1) 。其主要思想是界定对象、资料搜集与资料分析交互进行, 即获得数据后立即进行数据分析和编码, 从中产生新的概念和范畴, 并与已经形成的概念、范畴或关系进行比较, 据此进行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 直至达到理论饱和, 即新的资料中再没有新的概念、范畴或关系出现。若理论未饱和, 则需要重新审视资料收集和分析过程, 进行相应的资料补充, 使理论达到饱和。由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 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1. 资料收集过程。

扎根理论方法收集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 既有文字资料形式, 如田野调查材料、临床个案记录、历史材料、组织报告、自传、服务日志等, 也有口头资料形式, 如访谈录音等。研究者在资料分析过程中自我反思的备忘录、已存的文献、参与者的反馈以及其他观点均可构成资料的一部分。访谈是最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由于在扎根理论研究中, 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过程同步进行, 意味着最初收集到的资料左右分析结果, 而分析出的结果又会影响后续资料的收集, 引导研究者的努力方向。

2. 资料分析过程。

扎根理论研究中, 资料分析是通过对资料的编码和归类来实现的, 资料的逐级编码是最重要的一环。编码过程既是思考资料意义的过程, 又是不断追问问题、指导后续资料收集及形成理论类属的过程。根据抽象程度可把编码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级编码即开放式编码、二级编码即主轴式编码、三级编码即核心式编码。开放式编码是经由密集地检测资料来对现象加以命名与类属化的过程, 其不仅要将收集的资料打散, 赋予概念, 还要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并予以操作化。开放式编码主要包括若干步骤:赋予现象标签—发现类属—命名类属—概念化类属。这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 尽量悬置个人偏见和研究界定见, 将所有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编码。主轴式编码目的在于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 以充分体现资料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研究者每次只能对一个类属进行深度分析, 并围绕着这一类属寻找相关关系, 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 有关不同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变得越来越具体、明晰。每一组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之后, 研究者还需要继续分辨主要类属与次要类属。所有的主从类属均建立起来以后, 研究者还可以使用新的方式对原始资料进行重新组合。因此, 轴心式编码是把零散的资料以类属和关系的形式组织起来。核心式编码是在所有已分析的概念类属中选择一个核心类属, 将分析集中到那些与此核心类属有关的码号上面。核心式编码的具体步骤:明确资料的故事线, 对主类属、次类属及其属性和纬度进行描述, 检验已经建立的初步假设, 填充需要补充或发展的概念类属, 挑选出核心类属概念, 在核心类属与其他类属之间建立起系统的联系。

3. 撰写备忘录。

撰写备忘录是编码与初步分析完成的中间环节。备忘录是对资料分析过程的反思性记录, 它包含先前的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反复出现、使用的码号以及对这些码号的分析、提炼过程。记录下哪些观点有资料支撑、哪些只是推测, 然后对所推测的观点加以检验。备忘录可以帮助研究者捕捉到资料的观点, 提炼出类属, 确定不同类属之间的关系, 增强分析资料的信心与能力。

4. 理论抽样与理论饱和。

“理论的扎根”有待于运用更多的资料来验证类属与关系。理论扎根的过程是“保持资料与理论间来来回回的互动性, 不断将来自现实世界的资料转化成较高的抽象层次的类属、维度与概念, 并建构概念之间的关系, 直到理论性饱和为止”。研究者在不断提炼和发展类属并把它们逐步形成理论的过程中, 总是不断地反省现存资料是否缺乏、理论上是否存在漏洞, 然后重新收集资料以弥补这些概念上的漏洞以及所缺乏的资料。理论抽样有利于研究者进一步确定类属的特征, 确定它们存在合理性的相关背景, 说明其形成、继续存在以及变化的条件, 了解其发展方向。当发现搜集的新鲜资料不再能产生新的理论见解, 也不再能揭示核心理论类属新的属性时, 类属就“饱和”了。此时, 研究者在完善初始理论的基础上即可着手建构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

三、扎根理论的共识与分歧

迄今为止, 扎根理论已经形成了三个既有联系又不尽相同的流派:Glaser最初提出的扎根理论原始版本, 即经典扎根理论;Strauss的程序化扎根理论;Charmaz的建构型扎根理论。由于三大流派之间的长期争论, 扎根理论方法论也被称为社会科学中使用最广泛却误解最深的研究方法论之一。三大流派的共识在于, 扎根理论是归纳性的质化研究方法, 其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三大流派之间最大差异在于编码的过程。如经典扎根理论的编码过程分为实质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两个步骤, 而程序化扎根理论则分为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后者的三级编码过于程序化, 反而不利于发现更为丰富的理论形态。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在研究过程中, 则强化研究者对资料提问的能力, 并与被研究者发生互动关系, 对其行为意义进行解释。在资料和初稿之间来回反复多次, 逐步深化已经建构起来的初步理论。

扎根理论在得到广泛的运用的同时, 也存在着自我局限性, 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与批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扎根理论方法过于关注理论建构, 忽视对所研究现象的深刻揭示。扎根理论方法虽然注重参与者经验, 但这些资料均作为建立理论的证据, 其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对参与者真实经验的揭示。第二, 扎根理论方法强调理论必须建立在资料的基础上, 然而大量的资料分析处理费时费力, 其过分依赖研究者概念上的技能。由于需要采用大量的抽样, 而能使用的样本较少, 因而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三, 扎根理论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填平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之间的鸿沟”, 将实证主义与符号互动理论相结合, 其试图调和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的矛盾, 然而, 这两者在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也导致了扎根理论方法本身在某些方面存在诸多争议。第四, 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建构出的理论, 其普适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扎根理论法建构出的理论是由实际经验一层层概括提升而来, 这充其量是一种“中层理论”, 不可能具有较强的普适性。由此可见, 理论工作者的所思所想必须具有超越性, 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现实世界的经验式的描述上, 而是要提出批判性的意见。

四、扎根理论的应用范围

扎根理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发展社会学理论, 特别适合对微观、以行动为导向的社会互动过程的研究。该方法基于后实证主义的范式, 通过资料和假设之间的轮回比较产生理论洞见, 在许多学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健康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性别研究等等 (Glaser, 1995;Glaser&Holton, 2007) 。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 心理学家开始运用扎根理论方法研究心理学相关问题, 该方法在健康心理学、心理治疗和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女性心理学以及环境心理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管理学者们在组织 (Turner, 1981) 、营销 (Goulding, 2002) 、战略 (Browning etal., 1995) 、创业 (李志刚、王迎军, 2007) 等领域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此外, 学者运用该理论研究大学生学习拖延现象 (楼连娣、庞伟国, 2006) 、商业模式 (陈文基、申志伟, 2011) 、产业集群风险 (王伟毅、李乾文, 2005) 、企业战略定位 (韩炜, 2008) 、金融国企高管薪酬影响因素 (李燕萍、贺欢、张海雯, 2010) 、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 (曹爱华, 2008) 等等。

目前, 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新的创业活动和创业模式不断涌现, 大学生创业同样屡见不鲜。李志刚、刘银龙 (2006) 曾运用扎根研究方法分析连次创业现象, 研究表明, 裂变创业动机、战略资源转移、产业经验积累等要素在创业行为发生发展、多次转换和绩效获取中发挥关键作用。扎根理论在质性研究中吸收了量化研究的优点, 以严谨、系统的研究程序, 运用演绎归纳法解决了质性研究存在的缺乏推广性、复制性、准确性、严谨性与可验证性问题, 在质性研究中实现研究的“科学性”, 将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于研究大学生创业现象, 在方法论以及研究对象上都是一个全新和深入的探索, 作者将会另外著文分析。

摘要:扎根理论是当前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研究范式, 对其起源、研究方法、分歧与共识进行全面梳理, 指出该理论尚待完善之处, 并提出其未来可能的应用范畴与方向, 为其理论及实践层面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创业

参考文献

[1]张家军.扎根理论之于课程研究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10, (10) .

[2]牛静.扎根理论及其在新闻传播学的运用[J].东南传播, 2010, (4) .

[3]费小东.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要素、研究程序和评判标准[J].公共行政评论, 2008, (3) .

[4]张敬伟, 马东俊.扎根理论研究法与管理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9, (2) .

理论实际 篇2

任职培训理论教学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因此,教学的根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遵循和应用这一根本原则,需要教员认真分析和思考。

我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教学双方的共同要求,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侧重点亦不同。

理论源于实践。教员联系实际是联系理论的本源性实际。教员应该用催生、提炼理论的本源性实例阐明理论的内涵、本质。

学习理论是为了掌握理论,掌握理论是为了应用理论。学习和掌握是第一个层次,相对容易;应用是第二个层次,相对困难,因为应用属于创造活动。

士兵学员不具备应用理论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教员要讲理论的应用,但不一定结合学员的工作实际,因为无法结合,也没有必要结合。

无法结合的原因有二,一是学员人数众多,实际各式各样,教员结合谁的实际呢?二是教员没有精力对学员的实际进行充分的了解。

没有必要结合的原因也有二,一是学员的悟性决定其应用理论的灵活性,而悟性除了天生主要靠点拨。教员紧密地结合学员的工作实际进行授课,学员顶多是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就是照葫芦画瓢,1

谈不上创新。二是教员联系的实际必定属于“过去式”,学员未来的实际是无法联系的,而学员不是为“过去式”学习,他们学习是为了未来,未来实际的联系只能靠自己。

所以,教员的举例只要能对所讲的理论起到很好地注解说明就可以了,关键是把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讲透彻。比如,教员对学员进行词汇讲解教学,教员的关注点应该是学员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能否灵活恰当地应用该词汇,而不应该把课堂上学员能否应用该词汇进行造句当成教学重点。

针对干部学员,教员的职责是讲清楚理论的内涵,至于联系实际是学员自己的事,他们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

工科老师:理论结合实际 篇3

此次调查中,工科老师的学历明显高于其他科目,有18%的工科老师是博士及以上学历,36%的硕士学历,36%的本科学历,仅有10%是本科以下学历。我们不能说其他学科高学历的老师少,只能说明工科老师平易近人,高学历的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高人一等。55%的工科老师觉得自己属于幽默开朗型,看来在车间或实验室的经历让他们突破了“只关心学术”的形象。除了“谢耳朵”(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主角)那类的天才,工科的课程相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而幽默的个性则可以使知识更容易地被学生吸收。

工科老师的工作就是培养出理论结合实际的人才,所以工科老师们也必定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高手。有55%的工科老师会选择自己洗车,36%的工科老师表示自己可以找朋友或者独自解决车辆故障。如果所有人都有工科老师的本领,那4S店、汽车修理厂,甚至洗车店都该关门大吉了。

汽车的好与坏

马科维茨理论的实际运用 篇4

关键词:马科维茨理论,组合优化

一、前言

股市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在做每一个投资决策前, 我们都要分析这个股票组合中每只股票的风险与收益, 各股票间的相关性, 股票组合的方差。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正是揭示了“资产的期望收益由其自身的风险的大小来决定”这一重要结论, 即资产 (单个资产和组合资产) 由其风险大小来定价, 单个资产价格由其方差或标准差来决定, 组合资产价格由其协方差来决定。一般而言相关性越大, 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越大;组合的方差越大, 投资者希望的超额收益越大。确定一个投资组合, 通过投资组合权重的计算, 找出最优风险投资组合比例, 使组合波动性最小, 是我们运用马科威茨投资组合理论的目的。

二、实证分析

(一) 股票数据的选取

本文选取了市场中医药行业的华润三九 (000999.SZ) 、交运设备业的林海股份 (600099.SH) 、银行信托业的中信银行 (601998.SH) 、电子元件业的国光电器 (002045.SZ) 和券商信托业招商证券 (600999.SH) 五只股票在2009年12月31日——2013年5月10日的每月月底股票的收盘价数据, 及同时段具有良好代表性的沪深300收盘价数据。

(二) 股票数据的分析与计算

运用EXCEL软件来说明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运用。

1.首先通过五只股票的收盘价数据计算这五只股票间的相关系数, 及其与沪深300的相关系数, 如表1。

2. 通过收盘价数据计算各股票的方差与标准差, 结合以求得的相关系数计算股票间的协方差, 如表2。

3. 股票的标准差计算各股票与沪深300的β系数, β系数代表了资产的风险溢价与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溢价成比例, β>0, 证券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正相关, β<0, 证券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负相关, 如表3。

4. 通过以上数据, 运用EXCEL软件中的规划求解功能求出最优投资组合, 组合的期望回报率和风险, 如表4。

股票组合的期望回报率E (r) =-0.00172。

股票组合的风险σ=0.068754。

三、结论和建议

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是在给定收益条件下风险最小, 选取的五只股票分数不同行业相关系数较低符合投资分散化的要求,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的股票组合风险小于单只股票的风险, 组合得到优化, 投资者可以获得比原先更低的风险,

更好的收益。该理论告诉我们在进行投资组合时, 要充分分析个股票的分线与收益, 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度, 科学理性投资。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也为证券分析知识欠缺的投资者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投资分析方法。本文以实例简要说明了马科维茨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方法, 希望能读者以帮助。

参考文献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范文 篇5

【党委党建范文】一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按照党中央部署,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理论学习有收获”是第一位的具体目标,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取得新进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理论学习不仅要读好原著、学好原文,最关键的还是悟原理。只有把理论学习融入实践,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

非学无以立党兴党,非学无以治国安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学习,学的是思想精髓、世界观和方法论,目的是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笃学笃行。在学习中,一定要防止不动脑筋、过目不过心、学用“两张皮”、把理论学习当作一种形式,要以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端正态度、端正学风,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在党内蔚然成风。

理论学习要联系思想实际,增强内生动力。做任何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从一开始就对党的理论不认同、不信服,学习起来总是被动应付,又怎能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学真信是真懂真用的前提。要给自己来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增进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赤子深情。把理论学习与国家、民族、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站位高、格局大,就能静下心、定下神,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的效果自然大不相同。

理论学习要联系工作实际,找准方法路径。学始在知,学贵在行,行需得法。“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遵循和指针。学习理论就是要活学活用,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理论破解难题,找到其方法和路径。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这些都需要我们以理论为纲,向实践问计,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理论学习要联系改进作风的实际,推进自我革命。“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理论学习就是要增强自我革命的勇气,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顽症。尤其是长期存在于党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症仍未根除,需要我们对标党章党规,以史为鉴,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能力,不断锤炼过硬作风,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把严的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

理论学习要联系落实责任担当的实际,保证任务落实。理论的生命在于实践的行动,并转化为最终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治大国如烹小鲜,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这充分体现了崇尚实干、注重落实的工作要求,凸显了敢于担当、善做善成的实践品质。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在学习中,不能拿担当作为的口号来落实担当作为的要求,而是要以群众满不满意、上级认不认可、职责到不到位为标准来检视自身言行,积极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总之,理论学习是一个寓理于事、查漏补缺、不断同化内化的过程。为人民而学习,勤于思、践于行、持于恒,如此学习定有收获。

【党委党建范文】二

这次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明确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检视问题是整改落实的基础和关键,问题找得准不准、查得深不深,一定程度决定着主题教育的质量。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勇于解剖自己、反省自己,不怕亮丑、揭伤疤,把问题找出来,把根源剖析透,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从过往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情况看,需要高度警惕的是查摆问题时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同志对待问题抱着“鸵鸟”心态,对问题刻意回避、遮遮掩掩,不想找、不愿查、害怕改;有的大而化之、隔靴搔痒、轻描淡写,兜圈子、绕弯子,以小问题遮掩大问题,以业务问题代替思想政治问题;有的搞形式、走过场,得过且过,以上级指出的问题代替自身查找的问题、以共性问题代替个人问题、以他人问题代替自身问题;有的“新瓶装旧酒”,查摆问题老一套,同样的问题次次有,就是整而不改;等等。所有这些要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引以为戒、坚决杜绝,做到深查细查、真改实改。

思想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说到底是思想问题的外在表现。找到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就抓住了“牛鼻子”;不解决思想深处的问题,无异于扬汤止沸,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毫无效果。检视问题首先要聚焦思想根子上的问题,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往深里查、往实里查、往心里查,深刻查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的不足,深刻查摆理想信念宗旨方面的差距,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在思想政治上受到深刻洗礼。

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如果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就会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作为终生课题,拿出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将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要对标新要求,聚焦这次主题教育列出的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查摆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深刻检视剖析,把一切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问题找出来,努力加以改进。

检视问题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要开门找问题、查不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员干部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自己说了不算,群众最有发言权。要结合调查研究,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敞开胸怀、开门纳谏,让群众敢说、愿意说、真心说,在群众帮助下把“像”画准、把问题弄清。要针对群众关心的事、闹心的事,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深刻检视自己在群众立场、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差距,主动查找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担当作为、道德修养、作风形象、工作态度等方面的不足,逐项列出问题清单,明确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千条万条解决问题是第一条,千招万招落实到位才是管用的招。主题教育开展得如何,最终的效果要看解决了多少问题。要从一开始就“改”起来,坚持边查边改、能改则改,能够当下解决的,拿出过硬措施、管用招数,起而行之、朝闻夕改,一件一件抓到位、一项一项落实到底;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找准问题根源,一步一个脚印、一锤接着一锤敲,盯住改、持续改,把问题彻底解决,让基层群众满意。要把问题导向融入主题教育全过程,坚持实践实干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怎样查找问题有效就怎么做,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摆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做走形不走心的“假把式”,确保主题教育真正取得好实效。

【党委党建范文】三

现在,互联网已经深深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青年人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大部分在网上。如何适应网络传播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推动理论上网,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必须破解的问题。近日,中宣部在组织编写出版《新中国发展面对面》的同时,制作播出了12集系列微视频,以祖孙二人参观“新中国发展展览馆”为线索,生动活泼地展现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变迁。它一经上网,各大网站和平台纷纷转载,在网上掀起了一股清新的理论旋风。仔细点击观看系列微视频,不禁为制作者的创新精神所感动,由衷为作品的匠心独运而点赞。

故事化表达,寓理于“行”。理论微视频与理论书籍、文章不同,不能就理论谈理论,吸引人的关键是要理从事出、实以弘道。系列微视频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通过讲故事,让深奥的道理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展现出一个行走的中国。比如,第1集《新中国这样走来》,通过大量事例、数据,全方位展现70年来各方面各领域的巨大成就和变化,让人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第4集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通过讲述“石油工人王进喜用身躯搅拌泥浆堵住油田井喷”“中国女排敢于拼搏、勇夺冠军”的事迹,深刻阐述了70年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的精神谱系;第11集讲“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时,从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写给李达一封信的故事讲起,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深刻道理。可以说,讲故事是系列微视频的一个鲜明特点,透过故事化讲述,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开来。

角色化展示,寓理于“形”。理论更多是抽象的、平面化的,通过不同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理论形象起来、立体起来。系列微视频巧妙地设置了三个角色,贯穿于描述新中国70年的恢宏历史中,体现在阐释各领域的发展进程中。其中,70岁的爷爷“建国”与新中国同龄,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主要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和经历,把大历史和小人物结合起来,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个人的生活变迁嫁接起来,让历史具象起来;十来岁的“小华”出生于新世纪,新中国的历史对他来说很多是陌生的,容易产生好奇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所要阐释的问题,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被带入历史脉络中;人工智能“小七”,名字根据新中国70年而来,主要承担思想库和信息源的作用,其他角色说不出来的大量的历史描述和道理揭示,都由它来完成。这三个角色设置得体,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使理论和历史讲述得形象生动、可感可知。

趣味化呈现,寓理于“兴”。所谓趣味化,就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充满吸引受众关注和参与的特质,对于网络传播来说至关重要。正确的理论需要运用趣味化的呈现方式,才能触动网友的兴奋点和关注点,让观众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启发。系列微视频之所以颇受青睐,最关键是因为它们不仅具有思想性、理论性,更具有趣味性、参与性。比如,在第2集《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中,通过猜谜游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是什么”,来讲清楚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秘诀既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不是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更不是西方自由市场经济,而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接下来,通过给“中国经济列车”搭配轮子,来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两面开花”“两手齐抓”“两头突破”“两方用力”等特点,从而说明中国经济成功之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还比如,第6集阐述生态保护问题时,在视频结尾专门设计了“垃圾分类”的游戏,只有分类成功才能从这个展厅出去,通过游戏倡导了绿色生活方式。彻底的理论才能说服人,有趣的理论才能吸引人,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系列微视频值得借鉴的重要品质。

时尚化设计,寓理于“型”。微视频、短视频等网络传播方式在当下较为流行,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理论微视频也应当具有时尚化的元素,让理论有“潮”有“型”,才能吸引网友的“眼球”,甚至成为追捧的网络热点。浏览系列微视频每一集的题目,就有点进去的冲动。比如,“越来越靓的国家颜值”“‘确认过眼神’就是分不开的一家人”“世界舞台中国‘C位出道’”“解码中国道路”等,很多都采用了网络流行语,快速拉近了理论与网友的距离,极大激发了观看兴趣。值得一提的是,整套视频画质极为清晰、制作精美,情节设计及语言安排自然流畅,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另外,片头采用三维动画的形式、片尾运用活泼动感的风格,使微视频包装整体非常大气。观看系列微视频,最为突出的一个感受是,流行元素的恰当运用使得时尚感爆表。

总之,《新中国发展面对面》系列微视频在“理上网来”方面作出很好的示范,期待更多这样的好作品上网,不断开辟网上理论大众化的新天地。

【党委党建范文】四

总书记强调,“要涵养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炼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炼就政治慧眼,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首要的是讲政治。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政治理想、政治追求、政治品质、政治纪律,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炼就政治慧眼,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保持政治定力,确保思想上不会出现“迷航”,工作上不会出现偏差,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在讲政治的前提下,还要有世界眼光、历史眼光、辩证眼光、群众眼光。

要有世界眼光。世界眼光就好比是提升眼力的“望远镜”,增强的是政治慧眼的广度。在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用世界眼光放眼全球,才能观大势、谋全局。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

要有历史眼光。历史眼光好比是提升眼力的“后视镜”,增强的是政治慧眼的长度。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书记指出:“历史记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败,重视、研究、借鉴历史,了解历史上治乱兴衰规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启示。”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用历史知识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古今中外,大凡有深远历史眼光和深邃洞察力、预见力的人,无一不善于以史为镜。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向历史学习,不断增强历史意识,努力强化历史思维,自觉培养历史眼光。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始终尊重历史文化精华在新时代的积极进步作用,把自身对历史经验、历史规律和历史智慧的科学把握运用到工作当中去,推动工作更加符合历史规律、更加符合人民利益、更加符合党的要求。

要有辩证眼光。辩证眼光好比是提升眼力的“聚焦镜”,增强的是政治慧眼的精度。从哲学上看,辩证眼光就是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地看待问题,认识上才能更加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善于抓住事物的主流和本质。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正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又要勇于面对问题,始终坚持辩证眼光,树立辩证思维。

要有群众眼光。群众眼光好比是提升眼力的“放大镜”,增强的是政治慧眼的亮度。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喜欢什么,群众最有发言权;党的方针政策对不对、实不实、好不好,群众最有评判权;要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需要依靠群众的智慧。借群众眼光成就“政治慧眼”,领导干部就能看到群众所看的,知道群众所想的,想到群众所盼的,就知道工作应该从哪里着力,怎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能更加夯实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汇成最大同心圆。

总之,旗帜鲜明讲政治,具备世界眼光、历史眼光、辩证眼光、群众眼光,才能够炼就如炬如电般的政治慧眼,在风云激荡中看清大势、掌控优势、把握走势,不忘初心、不辱使命。

【党委党建范文】五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政德不仅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关乎领导干部个人形象,更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和政治生态的导航仪,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兴衰存亡。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2018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中国历史上的吏治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总书记主持学习时强调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拓宽用人视野,激励干部积极性,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019年开年伊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要求领导干部持之以恒锤炼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紧随其后,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再次强调和重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这一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党中央如此重视并紧锣密鼓地出台相关文件,足见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政德是领导干部为官之魂、从政之基、用权之道。古人云,“德者,得也”。“德”是“得”的前提,“得”是“德”的结果。如果“德”而不“得”,不“德”而“得”,必会善恶不分、是非难辨、黑白颠倒,其社会影响和危害可想而知。总书记就深刻指出:“一个地方要实现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必须有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每一位人大代表都要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观念、法治观念、群众观念,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持之以恒锤炼政德,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总书记指出:“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害就越大。”要把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内容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考评的全过程之中,不仅听其言、察其表,更观其行、析其里,“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把“信念如磐、意志如铁,政治坚定、绝对忠诚,清正廉洁、担当负责”的人选出来、用起来。要引导领导干部正确处理政绩和政德之间的关系,防止以才代德、以政绩和经济指标代替伦理和道德指标,破除干部选拔和任用工作中的“潜规则”和“逆淘汰”现象。与此同时,要“深入考察道德品行,加强对工作时间之外表现的考察,注重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情况”。

持之以恒锤炼政德,应充分发挥人民作为权力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作用。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是受人民委托行使权力,按照这个逻辑,权力由谁来代为行使应该由人民来决定,权力行使的好坏应该由人民来评价。个别投机钻营者在上级和领导面前阿谀逢迎、溜须拍马,而在下属和群众面前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这样的两面人横行官场,严重损坏了党与政府的威信和形象。总书记明确指出:“如果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长期被冷落、受排挤,一些投机钻营的人却屡屡得势、顺风顺水,那就肯定出了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不能列为党政领导干部的考察对象。因此,在对领导干部的政德考评过程中,要将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鲜明导向和重要依据,重视下级和基层群众的意见,调动基层群众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基层群众的参与度和代表性,建立起一个民意能够顺畅表达和上传的渠道,及时把政治上的两面人辨别出来、挡在门外、清除出去。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自觉接受党内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

物理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篇6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物理教材与教学中,来自我们生活、学习中的物理问题有很多。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使学生耳濡目染地运用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考虑问题与分析问题,甚至还能有效地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学生通过探究温度计的功效、原理、结构等,就可以自己设计出温度计,还能够将其有效运用到日常测温,并且测量的数据还很准确。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对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进行思考与探讨。这是物理知识的再深化与提升的实践过程,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现有知识,加深他们掌握的知识。例如,在做动滑轮实验时,我们通过课本上的理论知道它可以省一半的力,但实验的数值和理论的数据却有很大的偏差。这时,我们要指出,这种结果并不能说明这是个不科学的实验,两种数据不一致是因为存在摩擦力的缘故,为了使动滑轮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该多想办法,尽量减少摩擦力的影响,力求两个数据接近一致。

在提问时,如果我们提的问题是学生所熟识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时,学生就会感到很亲切,感到其实初中物理跟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调动起自身的求知欲与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例如,学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后,我每次要做使用天平的试验时,都要问学生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天平。学生会一边回答一边操作,先把天平放在实验台上(一定要水平),然后才能进行有效调平,在调平的过程中,要看准指针,轻轻地转动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间刻位。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用力过度,否则就会损坏指针和天平的准确度。我通过这个学生熟识的实验,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高效地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策略

1.课堂教学目标要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初中物理与生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并通过教学目标指导课堂教学,使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有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用目标指导教学。如每做一个物理实验,我们都要明确它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怎样的功效,有一些实验,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形成具体的概念;有一些实验,是为了证明某个理论;有一些实验,是为了论证某个结论。因此,我们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制定好实验方案,充分准备,并通过教学目标让学生课前清楚实验目的,为课上实验做好充足准备。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目标时还应该包括一些其他预案,以防止上课时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还应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读实验内容,力争取得最好的实验效果。

2.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教师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实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积极动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以解决问题。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了物理知识,与此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3.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初中物理课外活动既是对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设计合理、步骤科学的课外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向实践能力有效转化,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由于物理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在课堂里不能完成的实验,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安排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来完成,从而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4.要加强初中物理教学和社会的联系,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走向社会进行开放性教学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很好表现形式。对于把物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我们要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步骤、有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两者有机、高效地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学生减负如何从理论走向实际 篇7

“减负”, 顾名思义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在减负过程中, 一方面, 减轻学生承受过多的负担;另一方面, 减负不意味着放任不管, 更不是只管“减”, 不管教学质量。减负是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减轻学生负担。减负对于现代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增强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激烈, 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眼睛近视、驼背的学生越来越多, 一部分就是由于沉重的学习负担造成的, 一些学生有叛逆、逃学等行为,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都是为了逃避沉重的学习负担。适当地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有利于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

2.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随着学生书包的逐渐沉重, 学生的成绩也在不断上升, 在一些国际性的数学、化学、物理等竞赛中, 中国学生总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人们感叹中国学生会学习的同时, 却对中国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质疑。如许多成绩优异的学生, 在实际交易中却不会算账, 或在英语交际中不会说、不敢说, 出现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而怎样实现成绩与能力的正比关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通过减负和教学改革等途径, 我们正向素质教育迈进, 减负对于素质教育有积极的意义。

3. 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

减负使学生处在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有积极的意义, 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学生减负难落实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开始, 一直提倡对于中小学生减负, 但实际上, 学生的作业越来越多, 负担越来越重。例如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书包就有十几斤, 作业需要写两个多小时, 而且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很随意, 做80道口算题, 家长抄题;或发几张试卷做完家长签字等。减负为什么这么难落实,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学校、教师对于减负的尺度难以把握

中小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一部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 学习就较轻。而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对于知识点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 在实际的减负措施的执行中, 减负的尺度较难把握。

2. 家长对于减负的不理解

例如, 小学下午上两节课, 一些家长则认为学校不负责任、对教学不重视。一些老师教学方法灵活, 结合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作业安排。家长反而对老师的教学提出质疑。学生一旦在学习上有不如意就归结为老师不负责任。即使学校认真的落实学生减负工作, 家长也会课后找辅导班、家教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家长的这种望子成龙的思想阻碍了学生减负工作的落实。

3. 素质教育的形式化阻碍了学生减负的落实

素质教育的提出提高了社会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视。然而在实际中, 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学生的升学、人才的选拔等还是以应试为主。成绩在学生成长、成功的道路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使素质教育很难落实。

三将减负落到实处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 我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手段可有效落实学生减负工作。

1. 改变观念, 落实改革

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客观的、理智地看待学生成绩,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不以成绩看人生, 不用成绩来肯定或否定一个学生的学习。同时, 教育改革应重视教学考核、学生选拔等方面的改革, 淡化成绩在教学评价、升学考试中的影响, 落实学生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结合的教学方向。

2. 认识学生减负的必要性

重视对学生减负必要性的宣传, 使学生家长等群体充分明白和理解学生减负的必要性, 并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减负工作的落实。

3. 改革和优化教学方式

改革、优化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最大程度的掌握学习的知识点, 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尽可能拓宽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认识、领会程度。

4. 优化作业设计

现代教学中, 学生作业多是一个普遍现象, 而对于作业的检查、批改却不认真落实。一方面, 代课老师的教学任务重、事务繁忙, 难以抽出时间进行大批量作业的批改、分析。另一方面, 学生的作业量大, 批改任务过重。因此, 大部分老师直接在学生作业后面写个“阅”字了事, 或是不管是否正确画个“√”完事。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不能通过作业及时地发现、纠正, 导致学生做了大量作业后仍然不会, 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 优化作业设计是落实学生减负工作的关键之一。 (1) 确保学生作业适量化。不要作业聚堆, 致使学生不读题、不思考, 胡乱应付了事。 (2) 注意作业的质量, 对知识点安排有针对性的作业, 确保学生能认真完成, 并且老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批改。对于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进行总结分析, 可单独给学生巩固知识点, 也可将全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即使没有太多的作业, 学生也能很好地接受知识、应用知识。

四结束语

学生减负任重而道远, 将这一工作落实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方面, 要确保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化, 提高人们对于学生减负工作的支持度。另一方面要淡化成绩的影响, 实现公平、公正、灵活的教学评估制度, 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促进学生减负从理论走向实际。

摘要:“减负”一词越传越广、越喊越响, 而学生的作业却越做越多, 学习越来越累。面对减负与“教学质量”的冲突, 如何避免高分低能, 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使学生减负从理论、口号走向实际, 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减负,理论,实践

参考文献

[1]仓学斌.小学生减负切莫“治标不治本”[J].中国西部, 2013 (27) :15

[2]陈伟.探析让学生减负增效的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下旬) , 2013 (6)

植物标本——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 篇8

在学习植物时,最大的难度是对于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缺乏感性认识,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而标本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鼓励或带动学生到野外活动,指导学生采集植物标本,可以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指导学生采集好的植物标本尤为重要。下面谈谈采集植物标本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采集植物标本所用的器具

剪切和挖掘工具:手剪(枝剪)、高枝剪、锯和铲子等。

烘干机和烘干炉:用于加热干燥标本,有时可用电热器或家用的电吹风代替,也可使用煤油、汽油炉子等。

采集箱和采集袋:采集标本可用铁皮制的采集箱(桶),也可以用塑料袋采集,塑料袋轻巧便携,方便实用,现多用塑料袋采集。

其他用品:小型塑料袋(暂存小草及柔弱植物)、广口塑料瓶(用于保存植物分离器官的液体)、小纸袋(装花、果散件和植物碎片),标本夹绑带(耐火尼龙带)、长绳等;手持放大镜、望远镜、镊子、刀片等;铅笔、碳素水笔、粗细不同的记号笔、米尺、标本野外记录本、标签(号牌)、日记本、空白纸张等。

二、采集植物标本的时间和地点

根据植物特性,决定外出采集的时间,比如,采集蒲公英标本,就选在春天蒲公英开花的季节,便于采到蒲公英的叶、茎、花,而且采集植物标本的地点也很重要。因为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如藻类植物标本,要在潮湿的土壤、树皮、墙壁和花盆壁上采集。因此,我们在采集标本时,必须根据采集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采集的时间和地点,这样才能采集到所需要的各种标本。

三、采集植物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必须采集完整的标本。除采集植物的营养器官以外,还必须采集花和果实,因为它们是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如伞形科、十字花科等,如果没有花和果实,就无法区别和鉴定了。采集木本植物时,应当用枝剪或高枝剪剪取,切勿用手折断,影响标本的美观,对纤维长而强韧的树木尤应注意。

2.对于一些具有地下茎(如鳞茎、球茎、根状茎)的植物,如马铃薯、萝卜、百合,地下茎是它们的主要特征之一,必须注意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下部分。应小心将其从地下挖出,去土,但不要剥掉鳞茎皮。小鳞茎或球茎可纵向切开,较大的则应切成片状。

3.对雌雄异株植物,应分别把雌株和雄株一同采集,分别编号,并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4.乔木、灌木或特别大的草木植物,只采集植物体的一部分,但必须注意采集的标本应尽量能代表该植物的主要特征。

5.采集水生植物要保证植物的完整,并去掉表面的污物和水分,充分展平。另外,水生草本植物提出水后,很容易缠成一团不易分开,如金鱼藻等,遇此情况,可用硬纸板在水中将其托出,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内,这样可保持其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6.对于一些先花后叶的植物,采花枝后,出叶时应在同枝上采其带叶和带果的标本,如山桃就是这种情况。

7.对于寄生植物的采集,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若遇稀少或奇缺的植物时,还须多采些。

语文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例谈 篇9

比如, 在庆祝“六一”的联欢活动中, 我校开展了围绕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比赛活动。在比赛中有问有答, 互相当问方和答方。问方问《小学生守则》的第几条内容, 答方就要回答出来。回答正确就可得分, 并且可以向对方发问。再由对方回答。一问一答中既可决出胜负, 又可促进学生牢记守则和规范的内容。学生争胜好强, 积极性高, 既促进了思想教育, 又锻炼了表达能力。这样, 学生再写描述这项活动的文章时就有了内容, 不至于无话可说了。如有的学生把竞赛中的场面、某些同学的表情写得生动活泼, 由原来的作文无事可写、胡编乱造, 变成了书写积极, 内容丰富。

作文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活动的开展又不断给作文提供材料。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有班内的竞赛, 有班与班之间的竞赛, 还有全校性的竞赛。例如上述比赛后来不仅问第几条是什么内容了, 还举出实例, 让对方分析符合第几条。还有的用班级中有多少人, 做了多少符合守则和规范的好事互相比赛, 看哪班好事做得多, 看哪班出的问题少, 做好事的得正分, 违反守则和规范的得负分。比赛的结果, 使人人多做好事, 人人监督不良行为, 学校风气大正, 争先气氛很浓。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不仅表扬了好人好事, 批评了不正之风, 还谈了体会, 表了决心, 激发了学生做好事、树正气的热潮。

领导、教师、学生集思广益, 积极献计献策, 又开展了新的竞赛活动。比如, 低年级学生开展了比赛穿衣又快又好的活动。开始是单人比, 后来是集体比。一个组中十个人, 每人都穿一次衣裤, 看哪个组用得时间少。这样的比赛强调了协作精神, 不让一个学生缺乏生活锻炼能力, 大家都积极帮助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胜是大家的光荣, 败是大家的不足。这类的活动不断花样翻新, 如比洗衣服又快又干净, 比钉衣扣又结实又美观。思想觉悟高了, 生活能力强了, 团结精神好了, 学生学习的精力更旺盛了。学生把这些材料运用到作文中, 不仅使作文水平提高了, 而且还使学生明白了应和同学在各方面都互相帮助, 从而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有人可能会以为这些都是小事, 学生写文章也会只看小事, 有碍学生面向世界, 放眼未来。其实, 这是错误的观念。我们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培养的学生是既有远大胸怀, 又落实在实际中, 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人。这样,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空话连篇, 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不是为作文而作文, 而是用文章来反映生活, 用文章来反映学校新的面貌、学生思想的提高。曾经, 有人问一个诺贝尔奖获奖者:“是哪位老师对你的成功影响最大?”大家本以为他会说出世界著名的学者教授, 但他却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 从他那儿我学到了基本的做人道理, 这就是, 不能说谎, 和小朋友团结友爱, 关心集体等。有了这些基本原则我在为人处世做学问时都能正确对待, 我所取得的成就都与此有关。”开始时, 大家都对他的回答感到出乎意料。经他分析, 大家才恍然大悟, 并且认为确有道理。我们在教学生的时候也应引起注意, 并且要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所以, 学校无小事, 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 人人是楷模。因此, 教师不仅应严格要求学生, 让他们健康成长, 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教师正直的身影是学生前进的航标, 教师不起楷模作用, 想把学生教好是不可能的。如果教师满口大话、空话, 行动令人反感, 就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恶劣的影响作用。

只有学校中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教育, 并且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才会乐学、会用, 写出好文章, 成为有用的人才。正因为如此, 我们应不仅限于课堂上、比赛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学会写文, 而且要把教育活动、提高写作能力的活动发展到尽可能广泛的方面, 如办作文竞赛栏、办手抄报、办黑板报等。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兴趣很浓, 热情很高, 在竞赛中互相学习, 在学习中互相促进, 增强了友谊, 提高了水平。学校活动轰轰烈烈, 不仅不干扰学习, 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 真正使学校生活充满七色阳光,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闻采访背景下角色理论实际应用 篇10

新闻采访中的角色冲突

一个人在如果在某项活动中扮演了不同角色,这些角色之间和角色内容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冲突和对立,进而妨碍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比如发生在我国的某个案例,某都市报上刊登了一组非常醒目的照片,直击了某地点一群扒手作案的过程,躲在暗处的记者将扒手在光天化日之下行窃成功后扬长而去的行为记录了下来,更夸张的是,第二天某些网站上竟然刊发了小偷拿着报纸对着照片做自我欣赏的图片,新闻网上未署名的记者抓拍了之前刊登报纸上曝光的小偷对着照片自我欣赏的镜头,并再次目睹小偷扬长而去,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们承认该记者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没有成功扮演好他的角色。上面所述的就是角色之间的冲突,作为一名记者,应时刻有清醒的头脑、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客观的立场,随时演好自己的角色。采访对象由于交织着不同利益,会存在作为一个常人或一定的社会身份与作为一名被采访者之间的角色冲突,比如有的采访对象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在忙碌之余还被添加一个被采访对象的角色,必然会引起角色冲突。同一角色内也存在冲突,比如,同为企业领导者,经营好的企业希望多被报道,而存在问题的领导则大多数害怕曝光,有的被采访对象希望记者能将自己的呼声反映出来,但同时又害怕暴露后受到非议或伤害而不希望让记者公开自己的身份,或是对某些内容有一定保留。为此,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学会利用和消除角色冲突,以顺利完成采访活动。

解决新闻采访中角色冲突的有效手段

1.新闻工作者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首先,新闻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角色知觉,正确理解社会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期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 记者要学会自我反省,学会从与被采访对象的信息交流中认识到自己在对方眼中是一个怎样的人,自觉进行心理上、话语上和行为上的调节,以达到最佳合作状态。其次,新闻工作者要具备自信,不管是在内心,还是在外表,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以获得对方好感,学会灵活应对采访中面临的困境。再次,要具有坚持到底、锲而不舍的精神,比如很多企业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不肯正面宣传企业内部的经济情报,或者有其他的考虑,不方便向记者透漏一些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记者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向社会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记者需要通过不懈努力去达到被采访对象的角色期望,去理解和支持被采访对象,顺利实现采访目标。再次,一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能够调动被采访对象的积极心理,但同时自身又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比如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和抵制,记者应具有承受压力的能力,这样才能化解重重矛盾,突破屏障。

2.新闻工作者要学会与被采访对象 进行角色互动

新闻工作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角色互换对于认知、体验另一种角色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他们自觉履行自身角色的职能。角色互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新闻工作者充当被采访对象,站在被采访对象的位置和角度感受那些与采访有关的事件或活动;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采访,这个时候被采访对象会消除戒心,对于记者深入事件背后、获取第一手新闻材料具有重要作用,而记者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必须谨慎言行,避免被牵着鼻子走,确保报道的公正和客观,这种方式一般用于批评性和揭露性的新闻报道中;实地跟随采访,此时记者的身份是透明的,在采访过程中会与被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交往,了解他们的工作或生活,进而获得新闻材料。

结语

在新闻采访背景下,采访活动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新闻工作者需要增进对角色多元化的理性认识,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妥善处理好工作与社会责任、社会环境控制之间的关系,恪守职业本分,寻找平衡支点,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深入了解被采访对象对自己的期望,通过最为恰当的方式获取新闻素材,顺利完成采访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让生物课堂更具活力 篇11

一、从生活实际中巧设疑问,导入新课

好的导语在讲授新课中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导语的优劣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当的导入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思维,使之全神贯注,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投入新课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探究新问题,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有动力和活力。相反,如果生物教师不重视新课导入,使新课导入方法单一,随意性大,使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就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好的导入应从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事例中引出。

例如,在讲到激素调节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入:“为什么在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和女生之间身体性征差异才开始表现明显,而小时候差异并不明显?”这也是学生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提示:第二性征由性激素决定)教师引出性激素后,再设问:“性激素由什么器官分泌?”便顺理成章地轻松引出了将要学习的内分泌激素。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想要知道的问题,又转入了新的问题,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

又如,在讲授“青春期发育”内容时,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着手。“体育课上,当做剧烈运动时有的女生向体育老师请假得到批准,而男生却没有这个特权,这是为什么?”“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结婚年龄相同吗?为什么?”先让学生学习男孩女孩发育上有何不同之处,接下来再解决问题,问题就变得轻松明朗了许多。

再如,讲到两栖动物这一内容时,可以这样设问:“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它的妈妈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哺育我们吗?”“蛙又是如何生殖和发育的?”“有的少数民族有蚂拐图腾,他们把青蛙视为雷神,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学生急于想弄明白问题的答案,就会配合老师去探究和解决问题。这就是教师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探究新问题。联系实际、巧设疑问、激发兴趣的导入法是生物学科新课导入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它恰当、贴切,能很好地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具活力。

二、引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做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例如,讲到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时,可以引用生活当中的真实例子——“达尔文的遗憾”。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表姐玛丽结婚生下了十个孩子,各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七个都不同程度地患精神方面的疾病。这样的实例既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性,也能增强对我国婚姻法中禁止近亲结婚的认识,还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外出参加实践探究,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例如,在学习到生物的变异时,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笔者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试着去寻找两个一模一样的生物个体。如寻找两张一模一样的树叶、两个一模一样的果实或两只一模一样的动物等。虽然是不可能找不到的,但是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仔细去观察了解自然现象,并在观察对比中加深对性状的理解。这也是理论回归自然的体现,使学生明白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的道理,增加学生追求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生物课上的知识点处处存在着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教师要带动学生积极地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多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生物学科是一门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要求不高,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所以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实验。同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现实探究当中,拓展学生的视野,把理论运用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论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藻类、苔藓类、蕨类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到自然中,积极去寻找、发现这些类群的植物,让实物与知识紧密结合,更能提高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见,纯理论知识的传授结合学生采集实物标本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效果更加良好。探究实验让学生真正有机会去动手、去参与,学生在好奇和兴趣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学习知识之中,掌握了知识。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才能体到学习和实践的乐趣以及付出劳动后所带来的收获的喜悦。

总之,生物学知识来源于自然和生活。教学与现实是不能孤立而单独存在的,只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知识学以致用,才能让生物课堂更具活力。

政治课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篇12

一、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解决身边问题, 力求乡土化

政治课教学如果不能同学生和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 就不能走出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假、大、空的认识误区。为此,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学生身边的事或本地的一些现象引入教学进行分析, 使学生产生真实之感, 学以致用, 解决身边问题, 力求乡土化。例如, 在讲初三“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时, 联系我县的2003年“8·29”泥石流洪灾的亲身经历, 许多学生亲眼目睹了泥石流灾害使我们失去了亲人, 摧毁了家园。从而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的必要性。通过把教材上的理论, 利用将事实与历史或现实生活的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同时教师在讲治理环境的污染问题上, 为学生创设情景, 参与环保调查, 让学生为治理当地环境出谋划策。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行动上也能自觉爱护环境。

二、理论联系实际, 要紧扣社会热点, 充实例证材料, 力求实效性、时政化

分析理解重大社会问题, 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政治课教学的鲜明特色。思想政治课具有强烈的时代生活特征, 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时政材料进行讲解。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感、针对性、贴切性。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向我们所呈现的纷繁浩瀚的时事新闻, 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鲜活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触动学生的心灵, 对学生认识和情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分析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热点, 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或讨论, 鼓励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社会问题进行现象剖析, 分析本质, 探索发现, 挖掘意义, 从而升华认识, 获得启迪。例如, 如在学习“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内容中, 为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认识到台湾各族同胞同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 一衣带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 制造分裂是割裂历史, 违背全体中国人民意愿的极端反动行为。为了更充分地说明台海关系的现状, 搜集了以下时政:连战访问大陆, 称为和平之旅、破冰之旅;宋楚瑜访问大陆, 称为搭桥之旅;萧万长与胡锦涛主席的世纪会晤, 称为融冰之旅;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以首位执政党主席身份访问大陆, 称为雨过天晴之旅。使大家看到了台湾与祖国关系春天的到来。同时明确指出台独逆历史潮流而行, 必将失败。通过这种教学安排, 使学生能对台湾问题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也更坚定了台湾早日回归的信心, 也使政治课具有时代特色, 培养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同时也实现导行目的, 树立自信, 完善人格, 不断提高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实现了时效性和时政化。

三、理论联系实际, 营造参与环境, 实现懂、信、用的统一

灌输式的教学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失去了政治课的实效性。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参与,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营造学生参与的空间。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德育情景,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如主题班会、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形式, 引导学生走上讲台,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以取得自我教育的实效。

如模仿电视栏目《实话实说》、《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组织教学。结合课本上的“想一想”、“议一议”, 利用活动课, 联系学生实际, 展开讨论、辩论。在讨论中, 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 适应不同学生的水平和需要, 使每一个学生有成功的机会。通过争议辩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求得了正确的认识, 以资借鉴, 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做个聪明的消费者”的教学中, 采用活动教学法, 可让学生准备一两则小品在课堂上表演, 小品以反映消费者者权益受侵害为内容, 学生一边看小品, 一边思考老师布置的有关问题, 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促进知行统一, 达到懂、信、用的统一。

上一篇:黑龙江西部下一篇:青岛游泳跳水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