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结合实际(通用12篇)
理论结合实际 篇1
高中地理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 进一步带领学生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 揭开日常生活现象的本质,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变化、地球的运动、昼夜的更替以及各种生物的生活方式等。不同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地理是一门知识跨度大, 教学难度大的综合性的学科, 对实际应用的要求高。在高中的教学中, 地理主要面向文科学生教学, 对一些文科生来说, 要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绝不是靠背书就能解决问题的。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 把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与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把地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们就先简单谈谈如何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之上做到高中地理课堂的创新。
一、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展开教学活动,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不是一个单一的单方传授知识的过程, 它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要有反馈和创新。高中地理所讲授的知识都是与人们生活, 与大自然紧密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例如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这一抽象难懂的地理规律,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直接讲解晦涩难懂的知识, 仅在黑板上写写画画, 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难以理解,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 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对地理知识的创新教学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可以将真实的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学中来, 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地理并不遥远也不深奥, 而是存在于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事物之中。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知识, 对地理学科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二、创造课外社会活动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地理专业素养
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解, 而忽略了实践化教学在创新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课外活动具有:科学性、灵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所以教师要适时地开展一些课外的地理活动, 这不仅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在课外活动中, 学生才能真正地放开自己进行创造活动。
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 适当的实践教学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手段。例如组织学生到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 到野外和农业基地进行地质地貌的考察, 对河流和生态保护区进行考察, 观察农作物的成长, 到气象台进行气象观测等活动都是高中地理教师很好的选择, 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另外, 为了确保学生对所参加的地理实践活动真正有所收获, 教师还可以在开展实践教学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总结活动, 让学生对所参加的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并结合课本知识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突出高中地理的学科特色, 结合实例教学
地理学科具有空间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把握好这些特点。虽然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 主要讲解的是一般性的概念, 有许多是世界性、普遍性的规律, 但也应该突出地理的空间性, 揭示其空间规律。每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都是具有差异性的, 因此教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应结合区域背景进行分析, 例如同样是温带季风气候, 在我国和在日本就有明显的不同, 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更显著, 而日本的温带季风气候则是海洋性更加显著。另外, 地理的综合性也十分重要, 我们在讨论一个地区的气候时, 要综合地形、盛行风、洋流等各方面考虑;人文地理方面要综合资源、人口、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加以分析。
四、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创新教学设计
地理新课程认为, 地理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 而是世界的有机构成。教育要回归生活, 要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 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才能做到理论结合实际, 创新教学模式。例如, 在进行“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时, 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暑假期间对天气最深的印象, 天气总体状况。然后从学生所说的诸多内容中, 提取“炎热干燥”“偶有台风”等现象特征, 与学生一道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通过读图、绘图等方式分析气旋、反气旋的气压特征、气流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再举例说明。并让学生说出目前的天气状况与暑期比较, 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种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进而与学生一道学习锋面的知识。可以用绘图、列表比较等方式分析、归纳知识。
综上所述,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 基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并重新定位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内容, 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 这种创新型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学生摆脱在初中时养成的依赖教师, 依赖课本的习惯, 使学生更能适应高中的学习模式。
摘要:地理作为应用性极强的一门学科, 其最终目的是要与实践相结合, 并服务于实践。新课标提出的“学习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的概念迎合了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 并结合了地理的学科特点, 其旨在改变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 以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 从而为学生的实际生活带来现实意义。因此, 在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中, 教师应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的指导下来设计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意识, 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生活中的经验, 研究和总结出了一些能够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使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实际
参考文献
[1].黄慧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J].科技信息.2009.
[2].章庆美.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J].科技信息, 2008.
[3].曾菊新, 李家清, 李星明.地理科学与教育研究[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4].张建辉.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J].广东教育, 2009 (9) .
理论结合实际 篇2
马克思主义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比如,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 “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至于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从上述哪一种形式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是与时俱进、勇于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理论结合实际 篇3
关键词: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理论;流动资金管理;长期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金的运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重要环节,它贯穿于企业整个经济管理活动。对企业而言,资金运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日常运作及综合竞争能力。企业资金的使用与企业经营状况紧密相连,明确资金使用管理的核心地位,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挖掘企业资金使用潜力,提高企业资金的管理水平作都是企业应面对并急待解决和完善的重要问题。针对企业存在的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有效结合资金使用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与管理水平。
一、合理使用资金对企业和重要意义
通过统计分析,不少企业的破产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所至,造成资不抵债的后果。因此,有效的资金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是维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同时,企业要不断的完善和规范资金的使用制度,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所以,设立一套健全的资金管理体制,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保障资金的使用安全,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企业资金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强烈,企业面临的风险也随之上升。如何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使企业能立于不败之地,是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当前,我国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
许多企业使用资金缺乏计划性,随机性大,资金使用制度不完善,企业各部门间协调能力差,日常经营环节衔接差,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更主要的是企业对于各项经费缺乏统筹安排,资在使用过程中缺乏计划性,不能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金,甚至会导致超支使用资金,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出现资金缺口或大量资金不能及时变现,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周转困难,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二)对资金的使用监控不利
企业资金监控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控制等方面,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缺乏有力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工作。导致企业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事前缺少预防措施,事中监督不严,对部门管理掌控不到位;事后控制考核不及时,执行力度不够,使监督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导致资金管理失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资金越来越紧张,最终导致企业崩溃。
(三)资金使用过程中部门间缺乏协调与沟通
多数企业资金长期分散于各下属部门,无法做到统筹调配,资金不能高效使用。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各部门的协调沟通,需要理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职权关系,明确划分部门职能,形成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资金使用理论为企业优化使用资金提供指导措施
(一)加强流动资金的运用管理和分配
流动资金的管理,除了在做好存货管理以处,还要加强企业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
1、现金管理理论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保持合理的现金水平是现金管理的重要内容。现金是企业变现能力最强的资产,是企业的直接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拥有足够的现金可以降低企业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和偿还债务能力。但是现金收益性最差,持有过量会导致收益性下降。所以高效的现金管理,要求降低企业风险的同时要实现收益最大化。根据资金使用理论,通过分析现金的持有动机,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合理选择采用成本模型、存货模型以及随机模型分析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实现企业以最少代价使用现金。
2、应收账款管理理论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应收账款具有增加销售、减少存货的功能。是企业通过提供商业信用、采取赊销、分期付款等方式产生的,是企业扩大盈利的一种手段。应收账款过量或能否及时收回,关系着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偿债能力。因此,企业需要在因应收账款而增加的盈利与应收账款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当因应收账款而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应收账款成本时,企业才可以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否则,应当调整信用政策。企业在增加应收账款时,应当合理确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并且,要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监控,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目标。
3、存货管理理论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是账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持有存货有利于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有利于销售,便于维持均衡生产和降低产品成本,有利于降低存货取得成本,还可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等诸多功能。但是,大量持有存货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同增加存货的机会成本和储存成本,因此,要利用存货管理理论与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最佳的经济进货批量,并结合存货的控制系统进行存货管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权衡长期资金的使用
长期资金的管理关系到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问题,长期资金的管理主要是做好风险和收益的权衡。长期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
1、项目投资理论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项目投资主要是企业通过购买经营资产,包括有形资和无形资产,形成具体的生产经营能力,开展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谋取经营利润,属于企业的直接投资。
项目投资由于投资期限较长,需要计算项目计算期的现金净流量,并同时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计算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指标,用来决策项目是否可行。其评价指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折现指标,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和内含报酬率。另一类是非折现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在使用项目评价指标评价项目是否可行时,要考虑指标计算时的前提假设,要考虑应用指标时的注意事项。
2、证券投资理论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证券投资是企业将资金应用于股票投资或债券投资,其目的在于,通过持有证券而获取投资收益,并不直接从事具体生产经营过程,属于间接投资。证券投资具有价值虚拟性、持有目的多元性、强流动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因此,要求企业在进行证券投资时,要在考虑证券收益的同时衡量证券投资的风险,在实现证券投资目的的基础上规避风险。证券投资是通过计算证券的价值和收益率,进而决策投资行为是否可行,在使用估价模型时,要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特点进行选择,并选择合理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三)关注资金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
企业应该企业要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调度”为原则,努力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通过资金计划来调控余缺,降低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和损失。资金收支计划的编制要切合企业实际,做到科学、合理、可行,以年度资金计划为基础,结合季度、月度的实际情况,制定季度、月度的收支计划,以保证收支平衡。要充分考虑各重大收支项目,以保证正常的生产经营尽量不受到影响;在执行过程中,对于计划外开支项目要严格控制,对于收入计划的同步落实情况要进行跟踪;对于本月资金计划的执行情况,要在每月末进行分析和考核,以维护资金计划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以保证资金可以及时变现,防止资金短缺、防止资金周转困难等情况出现,形成良性循环后可以减少风险。要实现资金运用的全过程管理,就要保证业务经营部门与财会部门的相互配合,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高效性,为企业带来效益。
2、完善资金使用管理的控制制度
强化资金运用意识,健全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将资金的使用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资金的优化运用,实现资金运用的最佳效益。健全资金管理控制制度,设立一套完整的优胜劣汰资金导向体系,要全面考虑自身发展目标,并结合自身的长远工作计划,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使用资金项目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可靠性。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编号:14G325)。
数学教学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篇4
一、关注学具操作的过程, 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策略
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活动, 一般是离不开学具操作的。但这个操作过程, 到底让学生有些什么收获、对促进算法建构有些什么帮助呢?马克思把自觉自由的活动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在数学操作活动中, 我们不妨把这种“自觉自由”理解为让学生有目的地操作、能主动地操作、有策略地操作。
低年级学生在遇到新的计算问题时, 无需老师的指令, 一般会自发产生使用学具的念头。因为这由他们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在这种主动操作的情境中, 学生会对自己从事的操作活动进行一定的策划部署, 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的操作策略, 并且实现异曲同工之妙。例如在探索“13-9=?”时, 无需老师提醒摆法, 学生会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操作, 其操作策略应是多样的:其一, 从13中逐一地数掉9个, 最后剩下4;其二, 先从10中去掉9, 所剩下的l与3合成4:其三, 先从13中数掉3得10, 再从10中数掉6, 最后得4。当然在多种操作方法中, 第一种是最“原始”的, 不宜提倡, 后两种均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具有思维价值。在小组活动中, 这些不同操作方法会得以展示、比较, 先进的方法将会影响原始的方法, 在互动交流中, 学生探索到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妙法。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 给予足够的操作活动时空,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二、关注数学抽象的过程, 让学生自主建构算法图式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 形缺数时难入微。”可见在计算教学时把数与形结合起来, 通过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从数学方面进行形象思维, 数形结合, 深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是十分重要的。低年级计算教学尤应如此。
当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算法的物化图式后,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抽象过程, 通过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操作, 使物化图式转化为心理图式。因此, 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抽象的过程,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半具体, 再到抽象的这一完整数学化过程, 主动建构起头脑中的算法图式。比如教学“13-9”时, 在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得出正确结果后,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外显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步抽象、逐步内化。在交流摆小圆片过程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引领学生进行静态观察和反省抽象, 归纳呈现出如下图 (左) 的“破10法”的半直观、半抽象图式。接着启发学生进行算理抽象成下图 (右) , 用算法化来完成心理图式的转化。当这种算法图式得到熟练运用之后, 外化的直观动作便会渐渐取消, 形成内化的思维活动, 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在其中得到了有效培养。这样的操作活动过程才是有价值的, 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关注语言表述的过程, 让学生自主内化运算法则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是思维的物质形式。在计算教学中, 算理算法的内化必须伴随着语言的内化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计算方法时, 必须注意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述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
理论结合实际 篇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 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 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 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简言之,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率先垂范,首开先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毛泽东思想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一问题的存在及其重要性。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深入开展,面对中国革命大起大落的复杂形势,特别 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许多共产党人纷纷开始了中国 革命新道路、新途径的苦苦探索。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理论勇气和惊人 的求索能力。他利用并创造一切机会对中国的过去及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井冈山 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壮大等亲身体会,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 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发现并提出中国革命迥异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特点: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是像西方 主要解决阶级问题;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它是一支中间力量,可以争取 为革命的同盟军,而不能像西方无产阶级革命时将其视为革命对象;中国革命的实质是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而不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把 城市无产阶级作为主要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首先是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和发展农 村根据地,而不是像十月革命那样,首先举行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等等。为中国革命 找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尽管东西方的国情差异日渐明朗,但由于毛泽东的地位和所处环境的限制,他的全新 思想没有能够在党内起到决定作用,在当时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内依然存在着严重 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神圣化倾向,本本主义依然在党内屡屡泛滥成灾,终使土地革命 的成果毁于一旦,红军被迫长征北上。随着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定和革命大本营到达延安后,毛泽东继续 专注于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篇文章,联系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写出了《实践论》和 《矛盾论》等一系列著作,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趋向成熟。1942年,毛泽东又亲自发动和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党内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得到了彻底清算,确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最终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 思想,并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成功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 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满怀信心地率领全党开始了对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一样 艰巨和复杂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成功地指 导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教条主义有左的,也有右的,战争时期主要是左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控制下面,在纠正右倾帝国主义的同时,党的领导机构又出现了“左”倾。1930年初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略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率先吹响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号角,同
“左”倾的教条主义展开了斗争。
毛泽东尖锐地批评了唯书、唯上的思想,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界限,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首次划清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反对教条主义的界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富有哲理的两句话,一个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个是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这些话都是有针对性的,闪烁着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和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光辉。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最先崛起,当然在此之前,党的一些领导人也有过一些思想闪光。
这也是对于教条主义和国际指挥中心的首次挑战,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
其次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在抗战爆发的前夕,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亡关头,当时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有两个重大历史课题,必须给予回答,一是如何组织以国共合作的抗战路线,一个是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使用什么方针打败日本侵略者,从理论上就是正确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从军事上看,就是处理军事方针和战略战术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本本没有现实答案可寻。
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符合中国的实际理论原则,制定新的路线和政策,毛泽东为了从思想根源上批评与客观实际相割裂的主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突出了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强调具体事物,具体分析,这就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做出了哲学论证,同时也为从哲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表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了完全自觉的高度。
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读写结合训练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训练;开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心理和特征,并结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差异,采取引导式教学,合理开展读写结合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通过开展读写结合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
一、以文促写,读写同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价值,寻求读写结合素材,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片断。在小学生写作学习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思想性、逻辑性不强。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加强引导学生去体悟作者思想脉络,对典型篇章进行重点解析和深入研究,帮助小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人物写活、如何将事物写生动的,然后组织他们适当练习,以文促写,读写同步。
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开展写作训练。例如在进行《燕子》《翠鸟》课文教学后,笔者发现两篇文章的主题尽管都是鸟,但描述方法却不尽相同,通过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写作模式的对比,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堂习作课,要求学生模仿其中任一写作模式描述一种小动物。最终,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结构、写作特征基础上,将其中特色手法灵活运用到了写作实践中,有效提高了写作水平,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全面阅读,注重素材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的是,课内阅读是无法满足现实要求的,必须适当开展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素材累积,进而为提高读写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实际上,个体语言能力的提高,并非完全依靠语文课堂教学,许多人的真知灼见都是源于课外阅读,大多数写作能力高的人都有着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他们有着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写作思路。当然,这里的阅读并非“死读”,而是“活读”,是在阅读的同时掌握作者观察、分析、表达的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对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日进行半个小时的晨读,或鼓励学生订阅课外刊物如《作文报》《小学生作文》等,或组织学生到校外图书馆借阅图书,增加素材积累量等。
此外,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还要防止他们好高骛远,要指导他们阅读符合自身心理特征的书籍。同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阅读到优秀章节和语句时,要让学生动笔记下,然后理解消化,并做到时常翻阅,以便在日后写作中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使之成为写作储备,提高读写能力。
三、勤于动手,以写促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就必须要鼓励学生勤于动手,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笔者就要求学生四五人小组合作每周写一次微日记,并将其作为一项日常考查内容,督促他们记录每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会思考采用哪些词语合适,如何谋篇布局,这本身就是读的运用和延伸。只有大量阅读积累丰富素材,才能写出优秀文章。同时,教师要定期对学生日记进行检查和讲评,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写作欲望,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办班级内部刊物,让学生自由选题和独立成文后,由专门的审阅小组进行质量把关,然后由教师定夺,最后安排出版。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征文活动,以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弥补,进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真正达到以写促读,全面提升。
四、把握形式与方法,促进读与写之间的相互转化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到读写结合的契机,让读与写完美结合,切莫流于表面和形式,不仅要将写作贯穿阅读教学始末,而且要将写作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写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真正实现“爱读爱写、会读会写、读好写好”的效果。
其次,要掌握正确方法,促进学生读写的完美转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模仿练习,让他们从模仿语句到模仿段落,最后到模仿文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最终全面把握模仿对象的特色手法和表达技巧。
最后,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审阅和修改的能力,要灵活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审、自我修改,让他们客观审视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及时改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取灵活手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展开读写结合训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价值,寻求符合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素材,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营造良好课堂环境,促进读写灵活转化。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读写兴趣,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伟廷.切实抓好读写结合 培养学生作文能力[J].学周刊,2013(7).
[2]金梅芳.语文阅读与习作训练结合的教学探析[J].才智,2014(1).
[3]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
小学语文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篇7
关键词:语文,理论与实际
一、“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 实施起来面临的现实问题
1. 大班型教学不利于学生充分的读。
应该从目前的大班型状态中找到一条尽可能满足于读的需求的一条路。例如: (1) 朗读的机会多给中下等学生。 (2) 学生放声自由读, 机会均等。 (3) 分节朗读, 分角色朗读, 可扩大朗读机会。 (4) 加强朗读检测, 督促学生自主练习朗读。
2. 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是客观现实, 需要老师正确看待。
对于学生的朗读水平, 既要看到起点差异, 又要看到发展上的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学生, 其后果是老师和学生都丧失信心, 看不到实际取得的成果。学生的朗读成果, 不应看重其朗读技能, 主要的要看其朗读中对语言内涵的理解和表现怎样。
3. 老师的指导水平有差距, 主要有下面几点:
(1) 对“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的理解不清楚; (2) 把朗读看成是教学目的, 以提高朗读水平为目的; (3) 重视朗读技能训练, 忽视语感能力培养; (4) 老师语文素养的制约。
二、阅读教学常见的三种病症
1. 浮肿症, 不能认为其课程改革中产生的病症。
在教改的历史进程中, 每个时期都有程度不同的浮肿症, 而在目前的课改中, 语文的浮肿症比前更重些。其病因主要是语文课程所承载的教学任务太多, 如果什么任务都想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完成, 势必会形成浮肿。其主要症状是非语文和泛语文。非语文, 是指将语文课上成其它课, 或者非语文因素居多, 使语文教学似是而非, 因而导致了语文教学事倍功半。泛语文, 是指将语文课做得很宽泛, 似乎凡是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东西, 都要做到做好。无论是非语文, 还是泛语文, 都是浮肿的语文。原本很实在的东西, 结果成“豆腐渣”了。此病怎样防治?我想, 只要老师记住了语文是干什么的, 它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再设计教学结构及具体环节, 就可防治语文的浮肿病症。
2. 多动症, 确实是新课程中出现的常见病。
活动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但是活动多了, 一会儿唱、一会儿跳、一会儿画、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分组、一会儿比赛, 一节课40分钟, 够活动吗?表面热闹, 没有实在的东西, 活动多了, 不仅无助于学习, 而且影响正常学习。此病好治, 不要为动而动, 应按需而动。应动则动, 不应动则不动, 就不会有多余的动, 也就不会犯多动之症。
3. 滥用“激素”并发症:
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尊重学生、赞赏学生、激励学生。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 有部分教师运用不当, 有滥用现象, 该纠错的不纠错;该批评的, 不批评。尤其是激励学生、激励无度, 造成弄巧成拙的后果。因此, 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 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掌握好分寸, 不能过度。不适度, 便适得其反, 尊重学生, 不等于迁就;赞赏学生, 不等于良莠不分;激励学生, 不等于推学生到错误。对此, 老师一定要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 真诚地为学生。
三、有部分阅读理念需要准确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几个理念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承认阅读的多元反应”“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这三个阅读理念指导我们正确看待学生的阅读行为。对于这三个阅读理念, 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 确定学生是阅读主体, 不等于削弱老师的主导作用。
反之, 老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加强。老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有三:
(1) 组织作用, 使阅读活动有序, 有层次, 使大多数学生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2) 促进作用, 设计具有活泼、情趣、激励特点的阅读方式, 如:合作交流, 设疑探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等, 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生动活跃的氛围中, 升华阅读, 提高阅读质量。
(3) 指导和引导作用, 作为同样的阅读主体, 教师必须先于学生, 高于学生。学生的阅历短浅, 在阅读中难免出现失之偏颇的现象, 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 不能因为“承认”“尊重”而放自流。对学生不正确的阅读结果, 一定给予纠正, 作出正确的交待, 避免贻误学生。
2. 承认阅读的多元反应, 不待于对所有的反应都认可。
在阅读的多元反应中, 常常出现断章取义, 牵强附会的现象, 此类现象不澄清, 会导致阅读步入岐途, 丧失阅读文本的可贵价值。因此, 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牵强、偏离、误解中回到健康的阅读中来。
3. 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不等于对任何一种与众不同的见解都尊重。
独特见解是非常珍贵的, 这不仅仅是其与众不同, 更重要的是它有着极其特殊价值, 或者是唯一正确的。但是, 对那些怪异的、曲解的、偏离原创意图的, 都不能视为独特见解, 只能说是错误的或者是荒诞的。作为老师有责任给予指导纠正。否则, 就会误导阅读。
浅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篇8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国数学教育界就十分重视数学教学原则, 并将其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研究. 丁尔陞在《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阐述了数学教学. 由田万海先生主编的《数学教育学》中, 提出了三项数学的教学原则. 由赵振威先生主编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 ( 总论) 中, 讲到要着重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方法与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通过分析并总结出六条数学的教学原则. 通过总结以上所列出的思想, 可见理论应用于实际, 着重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中学的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第二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数学学科性教学原则
数学的教学原则主要包含数学实验与逻辑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返璞归真、数形结合等.
数学实验与逻辑相结合: 数学实验是指现代数学教育工具的开发和使用, 包括几何画板、计算机、计算器、PPT等. 在进行数学实验时,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讨论来获取新的知识, 真实再现了变化过程, 使得抽象的数学变得有生机, 内容更加丰富.
抽象与具体相结合: 在教授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用各种感官来具体感受数学模型表现方式, 产生比较明显对比的表象, 同时要引领学生在具体感知内容之后, 产生抽象的思维, 有一个正确的概念, 并可以进行判断与推理.
返璞归真原则: 返璞归真是指去除所有的表面文章, 找出其中最本质所在. 在数学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具体是指回归数学形式最初的本意, 遵循数学在形成过程中的发明、发现和创新的发展规律, 进行数学教学. 在数学的发明和发展的过程中, 数学的形式是活泼的, 但是由于人为的加工和修饰, 使得数学变得抽象和复杂, 为了是学生不再人为数学是枯燥的, 应该使这种教学原则普及, 尤其是中学的数学教学中.
数形结合原则: 对于中学的数学, 其所研究的对象主要分成两个方面: 数和形.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数学中可以说, 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用来研究的对象. 在给出的特定条件下, 数和形相互间可以进行转化. 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数的精准性来分析图的大致走向以及图形的特定性质; 另一种是借助几何图形的性质、对称性来确定某种数量关系.
第三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应用
在教学中恰当的进行引领, 也是开始一节优秀课堂的必要条件, 引导学习新课程最常用的方法大体上有三种: 直接法、复习引入法、创设情境法. 直接法是直接切入课程主要内容, 能够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对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有所了解, 不存在跑题之说, 但是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复习引入法逻辑性较强, 但是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有相应的旧知识作为迁移, 因受此种条件的约束, 所以具体教授中使用并不是十分广泛. 创设情境法可以使学生迫切的想要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 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相对来讲也更加的活跃, 思考问题方式也很积极. 创设情境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做实验等方式来实现, 这正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体现, 从而用一种别具一格, 富有趣味的方式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的教科书 ( 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基本初等函数) 为例:
问题
国务院在2000 年发表的《未来20 年我国发展前景分析》判断, GDP年平均增长率有望达到. 那么, 在2001—2020 年, 各年的GDP可望为2000 年的多少倍?
1 年后, 我国GDP可望为2000 年的倍; 2年后, 我国GDP可望为2000 年的倍;
3 年后, 我国GDP可望为2000 年的————倍; 4 年后, 我国GDP可望为2000 年的————倍; …………
设x年后我国的GDP为2000 年的y倍, 那么y (x∈N+, x≤20) 即从2000年起, x年后我国的GDP为2000年的1.073x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正整数指数幂x 1. 073x是如何定义的, 它具有哪些基本性质?
总结数学教学的原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相关的规定, 是数学教学的本质特点, 也是数学教学在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 在指导数学教学的工作中, 这就是最便捷有效的原理. 由于笔者时间精力以及搜集资料的数量和知识储备有限, 并没能将全部的数学教学原则进行一一对比和分析. 理论应用于实际这方面的教学原则是基础性的教学原则, 可以说适用范围极其广泛, 在此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对此教学原则在掌握的基础上运用到教学中去.
摘要:教学原则是引导教育活动的一般道理、法则, 同时也是教育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娴熟的应用各种教学原则, 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而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 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各个学派由于侧重点不同, 对教学原则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但不管哪种分类都含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读写结合训练 篇9
一、以文促写, 读写同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价值, 寻求读写结合素材, 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片断。在小学生写作学习中, 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思想性、逻辑性不强。所以, 教师在阅读教学时, 要加强引导学生去体悟作者思想脉络, 对典型篇章进行重点解析和深入研究, 帮助小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人物写活、如何将事物写生动的, 然后组织他们适当练习, 以文促写, 读写同步。
此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开展写作训练。例如在进行《燕子》《翠鸟》课文教学后, 笔者发现两篇文章的主题尽管都是鸟, 但描述方法却不尽相同, 通过引导学生对两篇文章写作模式的对比, 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堂习作课, 要求学生模仿其中任一写作模式描述一种小动物。最终,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结构、写作特征基础上, 将其中特色手法灵活运用到了写作实践中, 有效提高了写作水平, 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全面阅读, 注重素材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明确的是, 课内阅读是无法满足现实要求的, 必须适当开展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素材累积, 进而为提高读写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实际上, 个体语言能力的提高, 并非完全依靠语文课堂教学, 许多人的真知灼见都是源于课外阅读, 大多数写作能力高的人都有着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他们有着较为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写作思路。当然, 这里的阅读并非“死读”, 而是“活读”, 是在阅读的同时掌握作者观察、分析、表达的方法。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做好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以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对此,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每日进行半个小时的晨读, 或鼓励学生订阅课外刊物如《作文报》《小学生作文》等, 或组织学生到校外图书馆借阅图书, 增加素材积累量等。
此外,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 还要防止他们好高骛远, 要指导他们阅读符合自身心理特征的书籍。同时, 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在阅读到优秀章节和语句时, 要让学生动笔记下, 然后理解消化, 并做到时常翻阅, 以便在日后写作中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 使之成为写作储备, 提高读写能力。
三、勤于动手, 以写促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要想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就必须要鼓励学生勤于动手, 达到以写促读的效果。
一方面, 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笔者就要求学生四五人小组合作每周写一次微日记, 并将其作为一项日常考查内容, 督促他们记录每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 学生会思考采用哪些词语合适, 如何谋篇布局, 这本身就是读的运用和延伸。只有大量阅读积累丰富素材, 才能写出优秀文章。同时, 教师要定期对学生日记进行检查和讲评, 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发其写作欲望, 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 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办班级内部刊物, 让学生自由选题和独立成文后, 由专门的审阅小组进行质量把关, 然后由教师定夺, 最后安排出版。这样一来, 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 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此外,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外征文活动, 以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不足, 并加以弥补, 进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真正达到以写促读, 全面提升。
四、把握形式与方法, 促进读与写之间的相互转化
首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找到读写结合的契机, 让读与写完美结合, 切莫流于表面和形式, 不仅要将写作贯穿阅读教学始末, 而且要将写作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写作方法, 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真正实现“爱读爱写、会读会写、读好写好”的效果。
其次, 要掌握正确方法, 促进学生读写的完美转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模仿练习, 让他们从模仿语句到模仿段落, 最后到模仿文章,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最终全面把握模仿对象的特色手法和表达技巧。
最后, 在读写结合的训练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审阅和修改的能力, 要灵活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审、自我修改, 让他们客观审视自己的不足, 然后加以及时改进。同时,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采取灵活手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
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 灵活展开读写结合训练教学。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价值, 寻求符合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素材, 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 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习惯, 营造良好课堂环境, 促进读写灵活转化。只有如此, 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伟廷.切实抓好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作文能力[J].学周刊, 2013 (7) .
[2]金梅芳.语文阅读与习作训练结合的教学探析[J].才智, 2014 (1) .
结合实际群众参与 篇10
笔者认为, 想要避免“安全生产月”活动流于形式, 应本着“结合实际, 群众参与”的原则, 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 “安全生产月”活动必须与当下安全生产任务结合起来, 提高针对性。作为安全管理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实际的安全生产任务, 还是“娱乐性”的安全活动, 都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比如, 要投产1个新高炉煤气柜, 是某企业安全生产月期间最重要的安全生产任务, 那么, 鉴于气柜活塞上部工作人员的危险性, 企业就可以借此契机开展一次活塞上部人员紧急撤离的救援演练。这样人员既熟悉了气柜关键部位和救援设备, 也在危险性较小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
安全知识擂台赛知识性、趣味性强, 受到广大员工的欢迎, 但不足也显而易见, 即通常只有参赛选手对知识点熟记, 而并未起到整体促进的目的。再以上述气柜为例, 如果企业将知识点集中在气柜相关知识, 把选手和观众也相对集中在与气柜有关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上, 就很容易使广大员工产生共鸣, 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 要注重“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目的和效果, 持续开展工作。目前, 有些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时, 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并没有考虑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或者效果。有的单位开展的活动虽然场面宏大、人数众多, 看似很有影响力, 但实际上, 参与者的印象大多留在了场面上, 在安全知识或者安全意识上并没有多少收获。因此, 企业在策划活动时, 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要明确活动的目的。目标可以不高, 因为毕竟只是活动, 而不是强化训练, 但目标必须要长远, 要认识到这次活动除了使员工了解一定的安全知识、技能外, 也是为了烘托气氛, 为安全造势。活动结束后, 要继续跟进, 利用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开展进一步工作, 要认识到“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目的和效果不仅在于活动本身, 还在于活动后的深化。
结合实际培育企业文化 篇11
对照差距培育和完善企业理念
在我们企业的现实文化中,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平、理念与现实要求和企业发展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异,要完全消除这种差异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尽快缩短这种过程,使企业文化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就要认清企业现有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干部管理、工资分配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已有的成果与未来发展要求存在的差异,并通过创新和变革我们的管理行为,改进管理,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在安全管理理念上,我们有少数管理干部还存在着“出事故是正常的,出了事故把它抹平”的理念,而不是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执行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精细化管理,尽一切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要改变这种理念,我们就要通过强化对民工的安全教育督导、班前安全讲话训导;对干部的开工前培训、工作中培训和专职培训;要求项目部制定安全管理计划、每月进行安全总结;各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等管理行为,来营造一种安全管理的氛围,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安全警觉性得到强化,安全理念得到更新,把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适应国家对生产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在质量管理理念上,目前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是接受外界强迫管理的模式,并愿意和服从这种强迫。如果对方要是放松了管理,我们就得过且过,不能完全主动地去抓好质量管理。要改变这种理念,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认证”的要求,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要求,通过改进生产流程、工艺和装备等措施,通过一系列奖惩考核制度的规范引导,切实把这种外界的强迫管理变成为自己的主动管理,培育“超越自我、创造一流”的理念,体现“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确保我们交付的产品让顾客放心和满意。
在成本管理理念上,我们制定的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尤其是绩效会计管理制度,宗旨就是反腐败和反浪费。反腐败就是不能因为权力制约不到位,造成企业效益流失;反浪费就是不能因为过于粗放式管理造成企业不该流失的效益流失。绩效会计管理的目的就是让有权力的操作过程透明化,实现操作过程可监督化,尽量避免产生腐败;强调的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获得经济效益,而不是通过降低员工福利和克扣员工工资去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因为从长远看这样做会严重损害企业利益。
在干部管理任用理念上,我们要明确选拔那些能正确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各项制度,具有良好道德素质,能抓好企业的安全质量和成本效益的人。在干部作风上,我们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干部是企业改革的先锋,是企业的带头人,是最能吃苦奉献的干部。他们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干部的主流,是我们企业能够在残酷市场竞争中延续到今天的保证;也有一部分干部过去对企业很有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落伍了,不适应现有的工作岗位了,我们所制定的制度也要同社会的大背景相符合,营造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安全感和依赖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存在坐享其成,占位比有为更重要的观念,我们就要通过干部任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调整,通过业绩考核的办法,把他们逐步淘汰下去,以确保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尤其在业绩考核上,要尽可能地实现量化考核,对主要领导干部以政绩考核为主,并督导主要领导按业绩和效率决定副手的奖惩及分配,打破班子集体考核的弊端,真正实现末位淘汰制,切实“治疗”部分领导干部不求上进的顽疾。
在工资分配理念上,主要包括工资水平、工资结构和奖惩三个部分。工资水平主要受制于企业自身实力,受社会平均水平影响,与同行业的水平有关。由于行业的收益率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是一个收益一流的企业,那也就不可能制定一个一流的工资水平,但我们也不能制定一个比同行业低的水平,否则对人才就没有吸引力。所以我们要审时度势,不断调整工资水平。同时,企业的工资水平与自身的综合实力存在着相互联动的系统关系,如果企业安全质量和成本控制等各项工作做得都比较差,那么工资水平就达不到社会、同行业平均水平以上,企业就没有竞争力,就将预示着企业的消亡。
在福利待遇理念上,我们的医疗、养老金、住房以及终身雇佣等制度和传统体现了国有企业的优越性,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这方面的工作,而不是取消这种优越性。对下岗职工,我们既要他们生活有着落,又要区别于在岗职工的工资水平,否则就是违背了社会经济伦理。在救助方面,要尽可能做到公平,但对于那些有能力的人绝对不能救助,否则就是对救助体系的玷污。同时,我们还要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力度,并重点向新进大中专毕业生倾斜,使青年知识分子看到未来,看到生活改善的希望。
用制度体系体现和巩固文化导向
我们的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一是要保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体现员工安全、公众安全、环境保护、企业守法、员工守法);二是要保证我们的生产流程、工艺、装备、保证体系让用户放心和满意(体现企业的水平和实力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三是要保证我们的产品交付不仅符合法律和合同的要求,同时也为用户所称道(体现诚信以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不断为社会作贡献这一使命的完成和延续;才能保证企业不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是追求企业为社会公众所认可的根本,再辅之以形象设计、广告宣传,以求得更好的效应,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就是要保证企业以低于社会平均成本来完成产品生产过程。在市场竞争中,高于社会平均生产成本的企业无法取得利润,像我们这样的建筑企业,要么亏损,要么无法得到合同份额,当然就无法生存。如果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企业的任何目标和任务就成为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改善员工福利和为社会作贡献了,这就是企业把“发展为本、效益至上”作为经营理念的根本原因。
干部任用选拔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就是要首先保证干部队伍有能力保证安全质量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的正确实施,同时能得到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政策和制度确立以后,干部就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干部任用选拔奖惩,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关键中的关键,核心中的核心。只要我们建设好一支求真务实、进取、奉献有为的经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好一支精益求精、朝气蓬勃、勇于奉献的技术专家队伍;建设好一支精通管理、关心群众的政工干部队伍;并在他们的带领下,建设好一支技术过硬、热爱企业的技工队伍,我们的企业就会成为一流的企业、不败的企业、能够永续经营的企业。
工资分配奖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就是要通过利益引导,促进员工认同我们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在现实社会中,如果不考虑人们的利益趋向,不考虑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伦理取向而空谈理念,最多只是一个美丽的口号而已。在分配制度上,我们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现实能力,也要看社会的发展水平;不仅要考虑企业的传统习惯,也要看社会的变革成果;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也要考虑员工的利益和员工的认同。
一个先进企业的工资分配变革,绝对不应该是一个企业与员工博弈形成的被动结果,而应该是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吸引人才的主动过程。一个先进企业的工资分配结构变革,应该是一个体现市场取向、尊重个人价值、对传统既继承又扬弃的变革过程。我们的员工福利制度,就是要营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安全感、依赖感,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意识,同时也要鼓励竞争,培育员工自我提高的愿望,有一定优胜劣汰的压力。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终身雇佣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分配制度是我们有别于某些私营企业的重要特色,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这些制度。
总之,中铁七局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要面对当前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变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战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兴趣 篇12
一、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兴趣
数学的学习结果不仅是要懂得数学知识理论,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 学会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中。西方国家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尤为重视。英国国家课程将成绩目标分为五大块, 其中“运用和应用数学”高居首位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 成为其他四项目标的灵魂和核心。《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将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课堂, 以形成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习惯。例如: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家庭住房面积如何测算等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寻找实际问题并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解决。这样在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过程中, 培养他们数学建模能力, 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并帮助学生学习, 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养成运用数学的思想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 再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介绍数学史、数学家轶事等, 培养数学兴趣
在课堂上, 向学生讲述一些数学史, 使学生在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 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向往。例如:中国是最早使用算盘的国家, 而我们的晋商就是利用算盘, 加快计算速度, 提高经商效率, 从而富甲一方的。将这些数学史适时地讲解给学生听能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引起他们对数学的极大兴趣。而数学家们的轶事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更能使他们从中学到数学家们的治学精神。祖冲之是从5世纪至15世纪, 在世界上最具数学才能的数学家。在千年之中, 祖冲之一直保持着Ⅱ七位小数近似值的记录。他在数学天文历法上的伟大成就受到中国和世界各国科学界的高度评价, 受到历代人的无比崇敬。像这样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的奇闻轶事可谓数不胜数。只要结合教材, 找到与其内容相关联的例子讲解给同学们, 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而且会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提高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发现推理能力。
三、介绍数学美, 培养数学兴趣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 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从古希腊时代起, 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毕达哥拉斯就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这正是基于对这种图形在各方位都是对称的认识。几何中具有对称性的图性很多, 都能给人以一种舒适优美之感。让同学们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谐美, 激发强烈的数学兴趣, 而且可增长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理论结合实际】推荐阅读:
理论结合设计07-16
理论技能结合08-14
试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06-0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1-18
工学结合模式政治理论06-25
理论与实训相结合07-16
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反腐倡廉07-23
把理论学习与解决重大问题结合起来07-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05-15
结合实际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