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成本(精选10篇)
实际成本 篇1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由葛家澍、耿金岭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企业财务会计》第四版第四章第二节“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及其应用”的部分内容。
这部分知识点在第二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第二节前部分“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的深入和具体运用, 又是学好后部分“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的基础和对比。
存货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占有数额最大的部分, 当企业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时会出现不同的存货发出成本和结存成本, 进而影响到当期损益。因此掌握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非常重要。
2. 教材的处理
从复习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导入课题, 先介绍账户的设置 (特别是“原材料”和“在途物资”) , 然后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掌握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 尤其是外购材料的核算, 并通过练习将本部分知识与“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融会贯通,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教学时要采用引导方式讲解, 多采用设问、提问, 师生共同讨论概括其处理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训练学生的思维, 巩固前后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 以教材、大纲对学生的要求, 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了解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应设置的账户及其性质。
(2) 掌握按实际成本法的原材料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核算。
(2) 能力目标
(1) 能将原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方法运用到日常核算中去。
(2) 通过学习、思考、应用的过程,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
树立规范意识, 坚持依法做账。
4. 教学重点
(1) 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设置的账户
(2) 原材料收入的核算
(3) 原材料发出的核算
5. 教学难点
原材料收入核算中外购材料时材料到货与货款支付情况的核算。
二、学法指导
1. 学情分析
高一第二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 但是职高生对于学习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存在着畏惧情绪, 缺乏自信。
2. 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 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 则终生受益无穷。因此, 在教学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 有其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攻破难点, 运用经济业务处理的基本方法,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处理各项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核算。同时培养学生使他们养成多想、多讲、多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诱发—探求—升华—归纳”四段式教学法。通过讲练结合实现对所学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运用。
1. 借助学生已学知识探索新的内容, 达到对“原材料”“在途物资”账户性质的理解, 掌握其运用思想。
2. 教师引导讲解, 学生多思考、讨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求效果最佳, 使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快感和成功感。
3. 设置种种悬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讨论再予以一一解决、归纳有关知识内容。
4. 讲练结合, 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实际问题分析, 安排课内外的相应练习,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灵活运用, 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例题与习题
例题与习题是为学生理解、认识、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而设计的。例题主要以学生熟悉的奥康集团采购和领用鞋底原料等经济业务为主, 习题分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两类。本节课课外习题作业比较综合, 为使学生更加顺利完成作业, 可在课前准备难度及形式介于例题与课外习题练习, 以备课内练习之用。
五、教学设计
1.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后, 教师与学生共同简单回顾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 包括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然后教师提出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存货收入时其成本都是能计算出来的, 那么存货收入时作何会计处理呢?由此引入新课。
2. 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1) 教师以原材料为例介绍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时应设置的账户, 教师通过幻灯片示意“原材料”“在途物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设置, 并引导学生讲出各账户的性质。
(2) 教师以学生熟悉的奥康集团向华峰公司采购鞋底原料为例, 探讨材料到货及货款支付情况发生的四种情况的会计处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边讲解边板书材料外购时出现的四种情况类型及其会计处理, 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这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 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
(3) 仍以奥康集团为例, 一贯到底, 幻灯片演示自制材料和领用材料的会计处理。教师板书其会计处理, 使得本堂课新知识点的更加完整。
3. 巩固新知, 形成技能
在新课结束后, 幻灯片出示按原先设计的习题进行课堂练习, 使学生巩固,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并以抽查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当堂予以点评, 以查漏补缺。练习的难度体现了分层教学, 结合了先进先出法, 包括材料的外购、发出, 要求编制会计分录, 有能力的同学还要求登记材料明细账, 这也体现了会计的本质, 一切理论都为了付诸实践。
4. 归纳小结, 提升知识
教师根据板书内容简述本节课的重点, 强调难点。教师提出悬念, 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外, 还有什么办法呢?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
5. 布置作业, 拓展思维
根据所学内容, 依据大纲, 结合学生具体情况, 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为习题集P28-29实训三、四和拓展训练P53-54。
实际成本 篇2
前言:曾几何时,制造业的管理已经从MRP数量的计划演进到MRPII成本金额的管理,从过去标准成本的估算到现在每月一套帐实际成本的精算,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只有不断向前迈进。
身兼制造业管理,会计与信息三要角之一的制造业 ERP 系统从业人员,透过对于 “生产与实际成本循环” 的充份了解,必能深入管理阶层的核心,成为真正能了解老板心情的高阶管理干部。
大纲 :
1、台塑企业的实际成本管理精神。
2、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3、传统行业分步成本制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4、电子组装业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5、化工业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6、印刷业的 ABC 作业成本制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7、塑料射出业的副产品与不良品成本分摊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8、从买卖业异动处理(月加权平均)看制造业 COST ROLL-UP 多阶 异动处理的多业态共享一套实际成本作业方法。
1、台塑企业的实际成本管理精神。
在电子业与网络浪潮尚未兴起的时代,台塑企业一直都是国内马首是瞻的龙头产业,数百亿的营业额与数万名的员工工厂管理,更是全国大学工业工程,工管与企管科系的最佳的研究活教材。
制造业的实际成本控制 COST CONTROL 是台塑企业一直引以为傲的企业管理精髓所在,直到今日,台塑企业的总管理处,仍然要求数十个关系企业的 MIS 及管理部门,必须要在次月的三日以前,结算完毕前一个月的一套帐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并配合成本报表(直接原料明细表,单位成本分析表,成品产销存明细表,原料进耗存明细表,营业成本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送回总公司以检视关系企业工厂经营管理绩效。
企业经营管理的要诀,除了开源,就是节流,透过严格的实际成本控制,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才能保留企业反败为胜的最后元气,并在景气开始复苏之际,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在台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体中,对于成本的管理,尤其是制造业成本的管理,往往不受业务出身的企业主重视,而以买卖业进销存起家的软件公司,对于制造业成本会计的研究有限,所以企业的管理竞争力也就不知不觉一点一滴的流失了。
随着加入 WTO 后需面对全球竞争的压力,中小企业工厂与中小企业工厂间合并故事不断的上演,老板们开始沈思如何找回管理中大型企业工厂的最原始动能,也就是一套帐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的精算。
以下提出六个制造业实际案例,以说明如何透过 ERP 系统精算出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以完成上市上柜公司内稽内控的第三大循环—生产与实际成本循环,并从管理会计的角度,真正的协助中国制造业一次到位,加入这一场 21 世纪的崭新战局。
2、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这是一家总公司在台北市最精华地段忠孝东路,敦化南路口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从 10 几年前的 COBOL 时代,对于实际成本的计算一直都是采用工作中心的部门分部(计10个部门)观念。
上市公司当然是一套帐的成本作业方法,过去的COBOL系统,所能处理的程度仅止于 MRP 的物料需求规划与根据 BOM 表标准成本的计算(即成本预算作业),每月实际成本的精算作业就靠成本会计人员以手工编表(或 EXCEL 档案)进行。
既然这是一家10几年的上市公司,举凡制造业最特别与最困难的实际成本精算问题都会发生,也因为是上市公司,所以会计师对于如副产品的实际成本分摊,不良品的实际成本分摊,成品再投料的成本计算,都不能有所谓大而化之不计入成本模糊处理,而是每一元成本的来龙去脉都要交待清楚的成本精算作业。
还好过去10几年来台湾的制造业会计人员有一套区分工作中心(分部门)的实际成本计算方法的独门功夫,因为区分部门有限,所以用人工的方法(或 EXCEL 档案)就可以完成上市公司制造业的每月实际成本计算作业。
直到三年前第二代董事长接班,留学日本正统的企业管理观念,开始要求资深成本会计人员要能算出每一个部门每月约100种的TYPE(ITEM 料号)实际成本精算作业,以看出传统产业在不景气的经营环境下,每一个料号的生产成本与每一张销货单的正确毛利。
配合 Y2K 更换新的计算机系统,新系统自然不能仅仅完成过去COBOL 系统的 MRP 功能而已,而是要整合过去成本会计人员手工作业的工作中心(分部门)的实际成本与制造业计算机系统中ERP 窗体资料及新任董事长从管理会计角度要求的每一个TYPE(ITEM 料号)实际成本,同时也要能解决如副产品和不良品成本分摊精算作业的多帐系统整合作业,并藉此达成成本会计人员透过成本报表稽核前端生产作业的内稽内控 COST CONTROL。
目前计算机新系统于次月十日以前自动结算完毕前一个月的一套帐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至每一个TYPE),并配合成本报表(直接原料明细表,单位成本分析表,成品产销存明细表,原料进耗存明细表,营业成本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送交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经理,会计师审查,并于每一季对市场揭露季报信息。
虽然不是台塑企业,而是所谓的传统产业,但是对于实际成本的管理会计需求却是丝毫不减,过去传统而严格的制造业工作中心(分部门)成本会计人员搭配新的 ERP 系统的对于每一个 TYPE 生产与实际成本循环 COST CONTROL 系统,正是新一代管理人员可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的薪火相传最佳写照。
3、传统行业分步成本制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先前提到传统产业成本会计人员用工作中心(分部门)的方法,手工(或 EXCEL 档案)计算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当中还有一个密诀,就是将工厂的重要管制点进行入库作业管制,而成为成本计算的重点步骤一,重点步骤二,重点步骤三,以成本会计的专业术语就是分步成本制。
对于每一个重点步骤,可能包含数个不同的制程,所以原料部份,以异动处理(月加权平均法,即计算包含期初,进货,生产,重组成本)以计算成本,并根据缴库量及缴库工令对应的生产日报工时分摊人工及制费,这种观念,是最正统的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计算逻辑ALOGORITHM,也是制造业 ERP 系统在处理生产与实际成本循环时与上市上柜公司制造业工厂中的成本会计前辈能够有所交集的唯一机会。
如何避免与上市公司制造业工厂中的成本会计前辈各吹各的调,绝对是 MIS 信息人员与所谓 ERP 顾问在处理制造业CASE 时能够结案收款的关键,不要忘记,生产管理经理与成本会计人员是上市上柜制造业老板的左右手,如果能过透过工厂e化的 ERP信息系统将平常 王不见王 的两位大将整合为一,制造业老板铁定会捧着钞票与管理职位将MIS 信息人员与顾问奉为上宾。
这个案例是在台北县三峡附近的陶瓷厂商,董事长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女性,工厂的成本会计是由一位资深会计人员负责,如同前例所提的工作中心手工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因为烧制陶瓷的过程,大抵就是 陶土-> 泥浆-> 烧坯-> 成型 四个重点步骤,因此其实际成本 10 年来一直都是手工作业。
经过与董事长,管理阶层和成本会计人员开会后,决定要向台塑看齐,也就是将整个工厂E 化后的目标,就是要算出每一个陶器的实际成本,以看出每一个成品的生产成本与销货毛利。
对于陶器的烧坏过程,往往良率并不高,一个成品经过二次到四次的烧制才能成功的情况所在多有,所以如何将每次生产成本(原料,人工,制费)合理的分配到不良品中,是传统产业陶瓷业的制造业实际成本计算的重点所在能够在传统产业中担任成本会计的人员,都是过去大学生时代会计科系中的佼佼者,也是工厂的活字典,更是老板颇为倚重的财务大臣,绝对值得有志于工厂管理的 MIS 人员和制造业ERP顾问多多学习请益的对象。
4、电子组装业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位在台北县五股工业区的电子组装业工厂,如同一般新竹科学园区展业一路的新兴 IC 设计公司一般,都是以代工代料或代工不代料的方法委外生产自行设计软件的 IC 组件 COMPONENT,然后在工厂内完成如 NOTEBOOK 厂商般的系统整合组装及测试作业。
工厂内的生产线员工都不多,有的甚至仅有个位数员工,但是其每位员工的生产力都不容小觑,往往都是传统产业的四到五倍,甚至可以说和台积电每位员工的生产力相媲美。
电子组装业生产作业就是标准的 厂内-->委外->委外->厂内的供应炼生产型态,也就是说,计算电子业,电子组装业,IC 设计业的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对于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计算而言,除了要求每一站的委外缴库要依据缴库单据过帐应付帐款,同时也要将这些委外的应付帐款加入生产成本的加工费字段,必须注意的事,每一站委外作业必须变换料号,否则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计算就容易发生问题。
目前计算机新系统于次月十日以前自动结算完毕前一个月的一套帐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至每一个料号组件),并配合成本报表(直接原料明细表,单位成本分析表,成品产销存明细表,原料进耗存明细表,营业成本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送交 总经理,厂长,管理部经理,主办会计,股东(董监事)审查,并于每月十五日召开主管会议以落实现代工厂数据化管理。
5、化工业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工厂位于云林,总公司位在台北市松江路化工大本营的这一家农药工厂,负责成本会计的人员出人意料的是一位先生,拥有15年以上的成本会计经验,化工业,药业及生化业的生产过程都极相同,从 原料->稀释->混合->分装 基本上也是分步成本制的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计算方法。
值得探讨的是,这一家化工业的老板比较看重原料成本的变化,也就是说,原料部份,采用月加权平均法实际成本加以计算,至于人工和制费分摊的部份,则由成本会计部门根据当年标准成本的预算,也就是先估算出每一个成品缴库时的每单位分摊的人工及制费金额,并存入以 BOM 为基础的产品制程文件中。
如此形成 实际成本(原料)+标准成本(人工,制费〕的混合型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计算模式,这对于许多无法落实生产日报或是生产日报无法正确反映人工,制费分摊权数的制造业业态,不辄是一个折衷的好办法。
目前计算机新系统于次月十日以前自动结算完毕前一个月的一套帐制造业每月实际成本(至每一个成品料号),并配合成本报表(直接原料明细表,单位成本分析表,成品产销存明细表,原料进耗存明细表,营业成本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等,送交 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管理部经理,成本会计,股东(董监事〕
生产与实际成本循环案例分析(下)
by AMT 朱文斌
6、印刷业的 ABC 作业成本制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这个案例是在台北县土城附近的上市印刷厂商,母公司是国内以管理见长的大集团之一,董事长过去曾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集团财务主管,工厂的成本会计是由一位年轻却学经历丰富成本会计人员负责,如同前例所提的工作中心手工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因为排版印刷的过程,大抵就是 印前-> 印刷--> 印后 -> 装订四个重点步骤,因此其实际成本数年来一直都是手工(BY EXCEL 档案)作业。
经过与董事长和成本会计人员开会后,决定要向其聘请的政治大学会计系教授指导的 ABC(Activities Based Cost〕作业成本制看齐,也就是将整个工厂 E 化后的目标,就是要算出每一个印前排版,单双面多版全自动印刷,印后纸张表面处理,最后装订包装的每一个制程的ABC 实际成本,以真正落实透过成本会计 COST CONTROL稽核前端生产每一个成品制程的生产成本与最后销货毛利。
对于一般制造业而言,原本实际成本的计算,应当只局限在印刷和包装这两大重点步骤,ABC 作业成本制和一般制造业实际成本计算原理的差别,就是将一些原先做为会计科目 6 费用类开头的科目,一并透过订单编号(项目编号)切转分摊回会计科目 5 开头生产成本,也就是原有制造业实际成本手工分部门->ERP系统计算 ITEM,进一步到细分到 ITEM 的制程。
从会计传票切立的角度来看,原先 原料->在制品 的程序,搭配人工及制费于成品缴库时才切立传票的过程,现在则新增一个 在制人工及在制制费的过渡科目,这也就是制造业 ABC 作业成本制成本计算的重点所在,同时列出传票科目切立范例如下:
原先的成本传票切法 :
(1)每一张原料领料单开立时
借 在制品(WIP〕 工令号码
贷 原料 工令号码
(2)每一张成品缴库开立时
借 成品
贷 在制品(WIP〕 工令号码
贷 人工(分摊〕 工令号码
贷 制费(分摊〕 工令号码
ABC 作业成本制的成本传票切法 :
(1)成本会计传票对应每一项印前工作日报制程完工
借 在制作业人工(WI-ABC〕工令号码A 订单号码 借 在制作业制费(WI-ABC〕工令号码A 订单号码
贷 人工-印前(分摊〕 工令号码A 订单号码
贷 制费-印前(分摊〕 工令号码A 订单号码
(2)成本会计传票对应每一张原料领料单
借 在制品(WIP〕 工令号码B 订单号码
贷 原料 工令号码B 订单号码
(3)成本会计传票对应每一项印刷工作日报制程完工
借 在制作业人工(WI-ABC〕工令号码B 订单号码 借 在制作业制费(WI-ABC〕工令号码B 订单号码
贷 人工-印刷(分摊〕 工令号码B 订单号码
贷 制费-印刷(分摊〕 工令号码B 订单号码
(4)成本会计传票对应每一张半成品缴库单
借 半成品 工令号码B 订单号码
贷 在制品(WIP〕 工令号码B 订单号码
贷 在制作业人工(WI-ABC〕工令号码B 订单号码
贷 在制作业制费(WI-ABC〕工令号码B 订单号码
(5)成本会计传票对应每一项印后工作日报制程完工
借 在制作业人工(WI-ABC〕工令号码C 订单号码 借 在制作业制费(WI-ABC〕工令号码C 订单号码
贷 人工-印后(分摊〕 工令号码C 订单号码
贷 制费-印后(分摊〕 工令号码C 订单号码
(6)成本会计传票对应每一张半成品装订领料单
借 在制品(WIP〕 工令号码D 订单号码
贷 半成品 工令号码D 订单号码
(7)成本会计传票对应每一项装订工作日报制程完工
借 在制作业人工(WI-ABC〕工令号码D 订单号码 借 在制作业制费(WI-ABC〕工令号码D 订单号码
贷 人工-装订(分摊〕 工令号码D 订单号码
贷 制费-装订(分摊〕 工令号码D 订单号码
(8)成本会计传票对应每一张成品缴库单
借 成品 工令号码D 订单号码
贷 在制品(WIP〕 工令号码D 订单号码
贷 在制作业人工(WI-ABC〕工令号码D 订单号码 贷 在制作业制费(WI-ABC〕工令号码D 订单号码
贷 在制作业人工(WI-ABC〕工令号码A 订单号码 贷 在制作业制费(WI-ABC〕工令号码A 订单号码
贷 在制作业人工(WI-ABC〕工令号码C 订单号码 贷 在制作业制费(WI-ABC〕工令号码C 订单号码
能够在大型企业集团中担任成本会计的人员,都是过去大学生时代会计科系中的佼佼者,也是能够自我提升不断进修新的 MBA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上进者,更是老板颇为倚重的财务大臣,绝对值得有志于工厂管理的 MIS 人员和制造业 ERP 顾问多多学习请益的对象。
7、塑料射出业的副产品与不良品成本分摊的实际成本作业方法(案例研讨)。
相较于上市上柜工厂的经济规模,塑料射出业一般属于营业额并不大的中小企业型态的传统产业,这一家位于台北县土城的塑料射出业中小型工厂,从 10 年前的 DOS 时代,乃至于现代更换新的 WINDOWS 版制造业软件包,对于制成品成本的计算,一直都是采用标准成本估算的观念。
但是随着大陆与东南亚国家挟着低廉的工资与生产成本兴起,现代的中小企业已经无法和过去一样拥有可观的毛利,因为在每月人工和制费总金额不变的情况下,面对订单被大量瓜分而减少的情况,整体成品的生产成本必定大幅上扬,所以虽然是中小企业,一样会有要知道每一个料号每月的制造业实际生产成本精算结果的需求。
虽然是中小企业,举凡制造业最特别与最困难的实际成本精算问题,在塑料射出业中都会发生,也因为是中小企业,过去对于如模具中的各个模型连接塑料线材副产品的实际成本分摊,不良品的实际成本分摊,成品再投料的成本计算,大多是大而化之不计入成本模糊处理的情况(因为一直都是采用标准成本估算的观念)。现在要计入成本,就得花更多的心力妥善规划新的现场工令管理,现场单据开立及 ERP 系统实际成本精算作业的关系,而且是在中小企业真的有限的软件包信息化预算的限制下。
就算是中小企业,其计算的过程和上市公司相同,最好是复制上市公司的成本计算模块然后小幅度调整后请客户现场配合作业,其实所谓的各个模型连接塑料线材副产品的实际成本分摊,不良品的实际成本分摊,成品再投料的成本计算,其计算的原理都是相同,简单扼要说明如下:
第一次先算出原工令开立成品料号吸收全部生产成本(原料,人工,制费)
第二次再移转分配原工令成品成本至副产品子工令(不同料号,不同工令号码,但需和原工令勾稽),不良品子工令(不同料号,不同工令号码,但需和原工令勾稽)
第三次比照第二次的作法,将成品再投料的领料单,和正常的工令领料单分开,而是采用类似研发与样品费用领出的单据及科目出帐,再移转成本至成品再投料的新成品成本计算科目中。
第四次再重新计算一次各工令(含副产品及不良品子工令)成品的全部生产成本即可。
8、从买卖业异动处理(月加权平均)看制造业COST ROLL-UP 多阶异动处理的多业态共享一套实际成本作业方法。
几乎全世界企业的每一位 MIS 人员和 ERP 软件公司的 顾问SA,SD,CODING,辅导 人员,都是从接触买卖业异动处理(月加权平均)开始职场生涯的。
所以今天我们发心要开课来指导有志于制造业 ERP管理,会计与信息整合的上市上柜公司生产与实际成本循环 COST CONTROL高阶管理实务,就应当从 学员 的入行背景与学历背景思考课程的规划与安排。
目前在政治大学公企中心(台北市金华街)的课程中,对于如何整合新一代制造业 ERP 系统的一套帐每月实际成本和税务成本及内稽内控,已经开始有课程开班授课。
对于没有学习过会计的部份纯工业工程科系的学员,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从初等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的重点提示开始。
对于没有学习过信息及管理会计部份的纯会计科系及资深会计的学员,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从制造业 ERP 系统的生产与实际成本窗体及数据流的重点 DEMO 开始。
对于没有学习过会计,管理会计,工管部份的 资讯工程 或 数学,企管…等其它领域 的学员,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从制造业 ERP 系统的生产与实际成本窗体及数据流的重点 DEMO,同时必须搭配 从初等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的重点提示开始。
有一句言简意赅的话送给有缘于制造业 ERP 生产与实际成本 循环 COST CONTROL 的朋友:
”制造业 ERP COST ROLL-UP 实际成本精算就仅是买卖业执行五次 异动处理(月加权平均),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相同程序 而已,同时所有业态可以共享同一套成本系统”。
这句话颇富禅机,却是敝人“花费 5 年,研究 20 家工厂,并与 数十位令人又惧又爱的资深成本会计及会计师 请益 的结果”。
实际成本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均实际培养成本;生均拨款成本;发展建议
1 前言
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是向一线单位输出人才,培养的人才大多位于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每年我国的高职院校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并且部分高职院校承担着提高社会群众受教育程度的任务。但受到我国教学体制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的经营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的相关内容,对生均拨款成本的数额以及制度发展提出意见,帮助我国的高职院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2 研究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
培养成本主要是由教育成本决定的,而教育成本是由学校的基础建设投资、教师力量投资、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及已经发生的受损机会成本组成。由此可见,教育成本可以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使用范围可以分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本文重点研究有形教育成本: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公共消费支出、经济补助支出、固定资产支出。在计算生均培养成本时,需要将以上四个方面的支出的总额除以当年的培养总人数,得到生均人员的支出费用、生均公共消费支出费用、生均经济补助支出费用、以及生均固定资产支出费用,最后将四个计算所得数字相加,算出来的总和即为当年的生均培养费用。
以上计算生均培养费用的方法只能得到一个大概的数额,并不具体。生均实际培养费用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多的是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差距所带来的培养成本不同。例如,化学专业会更强调实验室的重要性,在初期建设的时候,就要为化学实验室规划一块土地用来建设专门的实验基地,化学材料的购买与维修等都需要资金投入。专业之间不同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决定了实际培养成本之间存在着差异。学校建设时选址不同,土地的征收赔偿所花费的金额也会不同。各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物价水平也不同,导致受教育者的生活费用不相同等。这些基本事实间的差距影响着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的高低。
3 生均拨款成本
生均拨款成本的大小由国家资金支持以及社会团体或个人资金捐献所决定,本文主要研究国家拨款成本。在2010年国家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公布的一份高职院校拨款水平的意见书中,规定各省地方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应当不低于1.2万元,并且部分省份可适当地给予经济补贴或者奖励。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教育经费不足,供给困难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第一,国家教育拨款机制尚未健全,拨款程序缺乏规范性。第二,拨款成本计算不合理。拨款成本的高低仅仅考虑学校的学生人数,而忽略了专业不同投资不一、地区不同消费不一的现实问题,使拨款的实际有用性降低。第三,存在盲目拨款现象。长期以来,财政拨款只会注意到新增加的费用,并未仔细核实费用的合理性。例如部分学校为了争取教育资源,随意招收学生,教育过程也只重量不重质量,导致教育失去原有目的。或者学校中一些退休老师的费用并未及时申报,依旧领取相应的财政补贴。这些行为使得本来就紧张的教育费用更加紧张。
4 建议
经济的进步带来物价的提高,导致生均培养成本不断加大,而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增长,给财政拨款带来压力,导致生均培养成本与生均拨款成本差距增加,矛盾加剧。为了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和国家在未来发展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4.1 建立财政拨款奖励机制
财政拨款应当与学校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鼓励学校积极参加评选活动。财政奖励机制的实行避免了财政浪费的现象,使得每笔拨款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使学校成为更优秀的校园,提高教学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评价。
4.2 保障财政拨款的主体作用
财政拨款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教育工作的持续高效进行,为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提高坚实的经济支持,并且财政拨款能够方便国家对教育发展事业的引导作用,更好的把握发展的宏观方向,让学校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在国家的引导下努力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为高职院校的进步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4.3 建立规范的体系
体系的建立包括规范的高职院校生均成本核算体系,以及合理规范的拨款标准体系。规范的高职院校生均成本核算体系可以更具体的核算出教育成本,帮助学校分析生均培养成本、制定合理的教学费用、将教育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最终可以帮助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更方便的了解教学情况以及监督学校的财产使用情况。科学合理的拨款体系,可以帮助教育支出更好的发挥其价值,避免因低成本的支出,带来较差的教学质量,失去高职院校原有的教育目的,因此只有提供科学合理的拨款体系,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适当的财政金额,才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4.4 完善拨款应用体系
拨款应用体系是指学校将财政拨款的钱用到实处,使每位学生都享受到财政拨款带来的好处。加强财政拨款监督机制,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及损害学生的合法权益。并且该体系还可以更好地反映物价的变化等培养成本变化的情况,从而合理有效地提高财政补贴,更好的实行教育改革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5 结语
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的准确计算决定了拨款数额,而高职院校中生均财政拨款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较大的关系。只有合理科学的拨款数额才能激励学校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减轻学生与院校的经济压力,让学生可以专心学习,成为一个全能型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群,陈晨,魏贤运.高职院校生均实际培养成本与生均拨高职院校生均实际培养成本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生均实际培养成本的高低影响着生均拨款数额。因此必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解决财政拨款中出现的漏洞,完善财政拨款制度,调整学费状况,从而更好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完成学业,提升人才的质量。款标准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5(10).
[2]蒋忠樟,吴文山,黄益寿,陈媚.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参考标准研究[J].职教论坛,2011(03).
作者简介
赵雅丽(1980-),女,陕西省安康市人。硕士学位。现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教学。
作者单位
实际成本 篇4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公共卫生均等化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将促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纳入了中近期5项重点改革之一。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大多数属于准公共产品或公共产品,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不能给提供机构带来经济收入[1],其一直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政府应该是责任主体,是资金筹措的主渠道[2]。如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对于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3]。成都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实验区”,为保证均等化的顺利实现,对公共卫生应如何投入?投入的依据是什么?本研究于2011年对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了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测算,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的政府财政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分层,在成都市全市224家乡镇卫生院中抽取20家(平坝10、丘陵6、山区4),在10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抽取10家(中心城区5家、涉农城区3家、郊县2家)进行调查[4,5]。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收集样本机构2010年成本有关信息。
1.3 成本测算方法
采用时间系数分摊法测算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花费的实际成本,分摊思路为“机构成本—科室成本—项目成本”[6];采用标准工作量和标准工作时间,测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标准成本。
1.4 各科室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间归类
根据机构所提供的数据,为了计算方便,将各机构的科室按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归类,分为公共卫生科、临床科室、医技科、行政后勤和其他科室。各科室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时间占总时间比例分别为63.3%,24.7%,2.0%,6.5%和3.5%。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力消耗
本次调查收集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位消耗的时间和人员数量基本信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总耗时59 340分钟,所有机构以社区诊断消耗的时间和利用的人员数量为最多,平均耗时41 791分钟,占70.43%,需要人员22人。健康教育宣传和咨询活动耗时次之为666分钟,占1.12%,5人;再次为年度社区卫生服务公共总结为640分钟,占1.08%,4人。常规开展项目中,0~3岁儿童建卡(册)单位消耗时间最少,为17分钟,占0.03%;其次为计划免疫和菌阳肺结核患者接触者筛查,均为18分钟,占0.03%。
2.2 11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际成本
《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C类服务包(2010版)》(以下简称C包)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为了11大类,58小项目。11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应的实际成本见表1。
2.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际和标准成本
在58个小项目卫生服务中,实际成本最高的是社区诊断报告,为23 370.1元;其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及时急救、及时转诊,为5 819.0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成本的高低与事件是否发生,事件的大小、波及范围、影响以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成本最低的项目是血吸虫查病,为7.9元。
标准成本测算时,将免疫规划可预防疾病报告和调查,传染病现场疫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及时急救、及时转诊,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4项内容非常规开展项目作为不可预测的成本测算[4],其他项目(共54项)作为可预测成本测算。社区诊断(21 537.8元),查、灭螺工作(795元),年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总结(494.5元)3项标准成本最高;高血压病筛查标准成本最低(8.8元)。可测成本中有29项标准成本要高于实际成本(53.7%)。标准成本高于实际成本的项目主要有健康教育讲座、咨询,计划免疫,查灭螺工作,儿童健康管理,发热、腹泻和犬伤服务,老年人建档和卫生监督等项目;标准成本低于实际成本的项目有社区诊断,健康教育计划和总结,结核病人和艾滋病人的督导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精神病人管理等项目。不可预测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0.31%。
3 讨论
实际成本是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实际已发生的成本的核算,各个机构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即便是同一圈层、同一地貌的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消耗成本也不径相同。
3.1 影响实际成本测算的因素分析
在测算中发现,影响实际成本测算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①人员费用。人员费用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主要部分,在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六大成本构成中,人员费用占总成本比例为58.40%。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的高低与提供服务耗时的多少成正比。调查中发现某机构儿童保健服务在辖区居民甚至是辖区外居民中具有良好的声誉,在儿童保健过程中,该机构卫生人员不仅对体重、身长测量和营养的指导,还会对儿童心理发育、性格养成提供建议,所花费的时间是其他机构的3倍,因此增加了该项目的成本分摊的权重,增大了成本。③服务的地理可及性。山区居民居住地散在,分布较广,服务的可及性相对较差,某些公共卫生服务比如产后方式需要上门提供,路途上花费大量时间,极大的增加了单位服务消耗的人时数,从而增加成本的分摊,增大成本。④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属于山区的某县某镇2010年发生了9.16学校学生发热事件;某些平坝机构免疫规划可预防疾病报告和调查次数较多,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拉高了一些机构的传染病防治成本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成本。⑤超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规定的服务项目范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有关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学校卫生等方面的职责要求主要是及时上报,协助专业机构工作等。但成都市2010版C包服务项目中要求对辖区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进行监督服务。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某些偏远机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参与卫生监督工作,几乎履行了专业机构的职能,增加了成本。⑥灾后重建投入,增加了固定资产总值,也增大了成本。调查部分机构的房屋和设备属于地震灾后重建,建设标准按卫生部2009年新颁布实施建设指导意见建设,建设规模和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固定资产总值增加从而增加的项目成本。
有太多的因素影响实际成本值的大小,如果仅将其作为财政投入的标准显然缺乏科学性,这时标准成本的测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标准成本是一种预期成本,它以标准工作量和标准工作时间为测算的基础,假设机构按照有关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所有的服务项目所需的成本值,规避了不可控因素对测算值的影响,是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管理者对所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预计值,是政府对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资金筹集和补偿的依据[7]。
3.2 机构需提高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本次研究所得的标准成本高于实际成本说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相应项目时,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反之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提示各机构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来降低服务项目的单位实际成本,将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使其真正用到工作中去[8]。如:科学开展社区诊断,提高各类文字材料撰写能力;规范孕产妇产前访视,提高管理效率;规范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支出。
参考文献
[1]Leidel J.The role of the German Public healh service in so-cial medicine[J].Bundesgesundheitsblatt Gesundheitsforse-hung Gesundheitssehutz,2005,48(10):1130-1137.
[2]陈悦能,朱绥,王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化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4):350-351.
[3]江启成,王利丹,方桂霞,等.安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展与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7):522-524.
[4]景琳,杨练,杨小广,等.基于成本分析的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2):951-953.
[5]张雪莉,景琳,杨练,等.成都市不同经济圈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2(6):49-51.
[6]程晓明,于跃,盛锋,等.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10):48-50.
[7]杨霞.广州:政府“购买服务”补助社区卫生[J].中国卫生,2008(3):6-7.
实际成本 篇5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建造承包商)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二、本科目可按建造合同,分别“合同成本”、“间接费用”、“合同毛利”进行明细核算。
三、工程施工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进行合同建造时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以及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临时设施折旧费等其他直接费用,借记本科目(合同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发生的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修费、排污费等间接费用,借记本科目(间接费用),贷记“累计折旧”、“银行存款”等科目。
期(月)末,将间接费用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借记本科目(合同成本),贷记本科目(间接费用)。
(二)确认合同收入、合同费用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合同毛利)。
(三)合同完工时,应将本科目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借记“工程结算”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的建造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2.工程结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建造承包商)根据建造合同约定向业主办理结算的累计金额。
二、本科目可按建造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向业主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按应结算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合同完工时,应将本科目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建造合同已办理结算的累计金额。
“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在资产负债表当中没有固定的表示项目,它们分两种情况计入资产负债表:
如果“工程施工”科目余额大于“工程结算”科目余额,则企业应该用“工程施工”科目余额减去“工程结算”科目余额的差额反映施工企业建造合同己完工部分但尚未办理结算的价款总额。它应该作为一项流动资产,通过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增设的“已完工尚未结算款”项目列示。
摊余成本及实际利率法教学之我见 篇6
若将摊余成本的概念从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后续计量扩展到其他资产或负债的计量过程, 那么上述计算方法可以进一步运用到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核算。
所以, 在整个新准则体系中, 摊余成本以及相应的实际利率法基本上贯穿了整个准则体系, 在多个准则中都有运用。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普遍反映摊余成本概念比较难以理解, 虽然本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多个章节不断地出现, 但是学生整体掌握的情况依然不理想。由于摊余成本的计算涉及多个准则, 如果学生能掌握摊余成本的基本思想, 则对于整个新准则核心思想的掌握就会前进了一大步。如何用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次性地掌握摊余成本以及实际利率法的本质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摊余成本概念的会计计量属性基础
摊余成本虽然指金融资产或者负债的金额, 但其本身并不是一种计量属性, 摊余成本概念源自于五种计量属性之一的现值计量属性。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 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例如, 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收回金额时, 通常需要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通常需要使用实际利率法将这些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 再通过相应的调整确定其摊余成本。
现金流折现本身是资产和负债估值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准确地选取折现的参数, 可以得到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准确的估值, 但现值计量属性又不同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为现金流折现估值所涉及的三大参数“折现率、期限、现金流金额”对于大部分资产和负债来说, 都是难以确定的。只有金融类资产和负债以及一些特殊的非金融类资产和负债可以较好地确定以上三个参数, 从而得到准确的估值。
所以, 通过对于摊余成本概念理论基础的讨论, 我们可以知道, 摊余成本就是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总金额的折现。基于这个原理, 我们利用一个简单的折现模型来考察摊余成本概念以及相应的实际利率法的运用。
二、通过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变形说明摊余成本计算原理
基于上述讨论, 假设存在下列一组现金流, 期数为t, 每次付款支付现金金额分别为A、B、C、…、S、T。
每次付款金额为任意数字, 数字的不同代表不同形式的现金流, 从而可以概括为不同经济含义的会计业务。如果A=B=C=…=S=T, 则是年金, 则其意义代表可以代表每期相同的租金的融资租赁问题, 或者分期付款同样的金额购买固定资产的问题。
如果除T以外, A=B=C=…=S, 则可以解释为分期付息, 一次还本的债券问题。
如果除T以外所有金额都为0, 则可以解释为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问题或者贴现贷款问题。
最后, 如果A、B、C、…、T纯粹是任意不等额现金流, 那么则可以解释为不等额支付租金的融资租赁, 不等额付款的分期付款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等现实中较少的情况。这种情况现实经济社会中和学生在题目练习中几乎不会遇到, 但对于学生理解实际利率法及其在所有不同准则中的灵活运用将非常有用。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 以融资租赁为例, 假设为期初入账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价值。
下表为一般教学中所使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表, 其本质和编表也等同于债券折价和溢价摊销表。该表由于项目较多, 且各列所代表的项目相互关联, 往往难以被学生所记忆。我们结合本表和折现的反向过程来理解摊余成本的概念和下表的构成原理以及实际利率法的本质。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规定, 按照最低付款额现值和融资租赁资产公允价孰低原则确定, 由于A、B、C、…、T代表了每期付款金额, 这里我们不考虑公允价值入账的情况, 所以有下列现金流折现公式:
公式 (1) 中的A、B、C、…、T也就是表格中的列 (2) 。最低付款额现值P0是企业实际所得到的资金, 也就是后续期间计算融资费用的基础。对于融资租赁来说, 一般的教材练习题目都是以每期支付租金相等为基础来要求学生掌握的。但在本文中, 根据前面所述, 这里并没有严格限定每期付的租金必须是等额的。下面开始对现金流折现的公式 (1) 进行变换,
在公式 (1) 的基础上, 由于现金流折现通过除以 (1+r) 实现, 所以对公式 (1) 两边同时乘以 (1+r) , 也就是对于折现过程进行反向的变换, 得:
上式移项得:
解释上述变换的结果公式 (3) , A为第一期现金流出, B、…、T等为以后各期现金流出。P0×r则代表了表格中的列 (3) , 当期融资费用, 以融资租赁资产价值乘以实际利率, 才是企业实际应该承担的融资费用。如果对于出租方或者购买债券企业或者分期付款销售的企业来说来说, 则是实际应该收到的投资收益。而 (A-P0×r) 即是列 (4) 所代表的应付本金减少额, 当A-P0×r>0时, 说明支付的现金大于本期实际因为收到的资产而应该承担的融资费用, 所以企业除了利息以外, 多支付了现金, 不光偿还了利息, 还偿还了一部分本金。由于融资租金的现金流形式不同于债券等情况, 对于融资租赁来说, 这里一般的情况下都是>0。同时, 这还可以解释为溢价发行或购买债券等情况。
但如果A-P0×r<0, 则可解释为每期支付的现金流不足以偿付融资费用, 这也可以表示折价购买或发行债券等情况。
与融资费用摊销的表格对比可知, 对比公式 (3) 的右边部分和公式 (1) 的右边部分, 公式3的右边比公式 (1) 右边项目正好因为乘以 (1+r) 而少一个期间的折现, 故公式 (3) 的右边部分可以表示为P1, 即期末数, 由此可得:
公式 (4) 中的P1=P0- (A-P0×r) 代表了表格中的列 (5) 。即是每个会计期间的摊余成本。用文字形式改写公式 (4) 可得到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
期末资产摊余成本=期初金融资产余额+实际利息收益-本期现金流入
期末负债摊余成本=期初金融负债余额+实际利息费用-本期现金流出
上述公式说明:对于债券发行企业、融资租赁承租方、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企业等情况, 企业每年的现金流出在计算利息时应该扣除, 而由于不同的会计问题涉及到的每期现金流不同, 所以可能出现现金流出大于或小于本期按照实际利率应承担的融资费用的情况, 大于利息时, 则需要偿还的本金也减小, 从而摊余成本减小。小于利息时, 则不但没有偿还本金, 甚至连应该偿还的利息都没有还够, 所以本金增大, 从而摊余成本增大。
反之, 对于购买债券企业、融资租赁出租方、分期付款销售固定资产企业等情况来说, 企业每年的现金流入在计算利息时应该扣除, 而由于不同的会计问题涉及到的每期现金流不同, 所以可能出现现金流入大于或小于本期按照实际利率应享有的投资收益的情况, 大于利息时, 则到期可收回的本金也减小, 从而摊余成本减小。小于利息时, 则不但没有收回本金, 甚至连应该收回的利息都没有还够, 所以本金增大, 从而摊余成本增大。本期期末摊余成本又成为下期的期初余额, 如此循环。
三、总结
上述整个过程实际就是通过学生熟悉的不等额现金流折现的公式, 经过简单的步骤变换, 从而基于准则的定义来解释摊余成本概念以及基于上述现金流折现的反向过程来理解该表的各个构成项目, 将使学生不但理解准则关于摊余成本的定义, 还可以理解实际利率法运用和融资费用 (收益) 摊销表编制的原理。从而对于准则中所有涉及到摊余成本概念的知识点熟练掌握。
摘要: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中, 摊余成本概念反复出现, 但该概念比较抽象, 不容易被学生理解。本文从摊余成本的现值计量属性基础入手, 以学生所熟悉的折现公式为工具, 反向推导摊余成本概念和实际利率法摊销表的编制原理, 以加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折现,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 (2006)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实际成本 篇7
(一) 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把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实际费用, 仅在各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按其受益数量进行分配, 对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不进行分配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这种方法待分配的费用是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实际费用, 分配的范围是除了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分配法适用于辅助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情况, 按照重要性的原则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在分配时忽略不计, 假定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都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所耗用。
(二) 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是指将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为两次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第一次交互分配:只限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根据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进行交互分配费用;第二次是对外分配:将辅助生产分配前的费用, 加上分入费用, 减去分出费用, 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后, 再采用直接分配法, 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这种方法有两次分配, 第一次分配的待分配费用是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实际费用, 分配的范围是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第二次分配的待分配费用是不同辅助部门的费用相抵形成的新的待分配费用, 分配的范围是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该法假设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首先要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分配, 并假设不同辅助部门的费用相抵形成新的待分配费用需要对外分配。交互分配法计算了两个分配率, 一个是内部交互分配率, 一个是对外分配率。
(三) 顺序分配法
顺序分配法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费用的多少排成顺序, 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少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先, 先将费用分配出去;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多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后, 后将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方法。该法分配也经历了两次, 第一次的待分配费用是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少的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实际费用, 分配的范围是除了该辅助车间以外的辅助生产车间和各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第二次的待分配费用是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多的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实际费用和上一步分配转入的费用, 分配的范围是除了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顺序分配法适用于辅助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悬殊较大的情况, 假定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都为受益多的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所耗用, 按照重要性的原则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少的辅助生产车间在费用分配时忽略不计。
(四) 代数分配法
代数分配法通过建立多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 然后, 再按各车间、部门 (包括辅助生产车间内部) 耗用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计算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该法分配费用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 (包括归集的本身的费用和接受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成本) , 应在全部的受益单位 (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 之间进行分配。对辅助生产车间和其以外的基本生产等部门同等对待, 按同一分配率进行一次分配, 因此只需计算一个分配率。代数分配法假设了各种辅助部门的独立核算性质, 使辅助部门与基本车间、管理部门使用同样分配率去分配辅助费用。
(五) 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不同于以上四种方法的一种方法, 它根据各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计划单位成本及各受益单位 (包括基本受益单位和交互部门) 的劳务消耗量, 将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各个受益单位, 然后再将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的费用差额一次性转入管理费用的方法。该法待分配的费用是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实际费用和按计划分配转入额, 分配的范围是包括各辅助生产车间在内的各个受益单位。计划成本分配法假定各辅助生产车间、各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都要承担辅助生产费用, 承担的金额是实际的数量和单位计划成本的乘积;并假定实际费用和计划费用的差额都是由管理部门引起的。
二、几种分配方法的关系
按实质关系分析, 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是代数分配法的特殊形式。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提供的服务金额相等或相差不大条件下直接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计算的结果相一致;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提供的服务有较大的差异时, 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计算的结果相一致;交互分配法各辅助生产车间首先解决交互分配问题, 然后再解决对外分配, 其对内对外分配费用的单位成本大小不一致, 交互分配法是代数分配法的近似形式。
另外,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法按照直接分配和交互分配又可以分成两大类;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四种方法, 它们本质上都是交互分配法, 都考虑了辅助生产部门相互受益的情况, 分配结果都要比不考虑相互受益情况的直接分配法准确;但它们的分配原理、分配程序不同, 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把发生的全部费用按同一个分配标准同时分配给全部受益单位, 计划成本分配法还需要对差异进行处理, 而交互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要对受益单位按辅助生产内外进行区分, 并按不同的标准对辅助生产内部和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两次有顺序的分配, 所以在分配结果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也不完全相同。
三、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一) 直接分配法的影响
该法是一种简化的分配方法, 计算简单方便, 分配结果不够准确。直接分配法忽略了各辅助生产部门在使用其他辅助部门的劳务时所发生的成本, 其结果将使各辅助生产部门缺乏降低交互劳务费用的积极性, 不利于成本考核和成本控制, 并易产生交互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
(二) 交互分配法的影响
该法考虑了交互部门的交互劳务分配, 提高了分配结果的准确性。但需作二次分配, 增加了工作量, 且由于存在两个对内、对外不同的费用分配率, 使其他辅助部门和基本车间、管理部门同样使用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但分配价格却不同, 也容易产生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 不利于成本考核。
(三) 顺序分配法的影响
该法首先是将各辅助生产部门按受益大小顺序排列, 受益小的部门先分配给各使用部门, 一个部门费用分配完毕后, 后面要分配的部门不再向该部门分配费用, 而将其费用分配给排列在其后的部门。因此它并不确认双向交互劳务。与直接分配法相比, 其分配结果较为公平, 但不精确, 且受排列顺序的影响。同样存在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 不利于降低成本。
(四) 代数分配法的影响
该法是国际上公认的分配交互劳务费用较为精确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有利于在各辅助生产部门实行独立的成本核算, 进行成本控制, 促使各辅助生产部门努力降低使用其他辅助生产部门劳务的成本, 从而达到最终降低企业产品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消除由于分配方法的不合理给各成本核算单位带来的利益矛盾。
(五) 计划分配法的影响
该法简便易行, 考虑了交互费用在交互部门的分配问题。但由于是按计划成本进行分配, 如果计划成本制定不合理, 其费用分配的结果也不准确。另外将差额转入管理费用缺乏会计理论的支持, 混淆了产品成本与管理费用的界限, 也不利于成本的准确计算。这种方法适用于实行计划成本核算的企业采用。
四、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对税收的影响
实际成本 篇8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内部活动,外界很难判断其执行的有效性,若企业因为低质量的内部控制导致破产,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打乱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于是在安然的财务丑闻出现以后,萨班斯法案出台,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评价,我国随后也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披露自评报告,1希望投资者借此来判断企业的风险,调整投资策略,以调整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效率,即改变股权资本成本的大小。本文试图探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一般采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来衡量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上交所自2011年开始要求境外上市公司披露审计报告,在2012年要求境内外所有的公司同时披露自评和审计报告,而深交所对于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是强制披露的,对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没有强制要求;权益资本成本是指投资者投入于该公司的权益资本所要求的预期回报率。
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国外主要是以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作为切入点,Ogneva等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会提高管理层实施机会主义的风险,对于内控缺陷的披露投资者会要求溢价,因此当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公司会面临较高的权益资本成本。[1]Ashbough-Skaife等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公司风险和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控制其他公司风险后,披露缺陷的公司资本成本较高。[2]Beneish等研究表明,在SOX302条款下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缺陷会降低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使得权益资本成本提高,但是在404条款下披露内控缺陷没有显著影响权益资本成本。[3]
国内学者吴益兵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与股权资本成本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未经独立审计的情况下,投资者认为内控所披露的信息可信度低,不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在经过独审后认为信息披露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内控信息披露能够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4]施继坤发现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信息能够发挥信号的功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且审计师的声誉越高其权益资本成本越低。[5]张然等研究发现,当公司披露内控自评报告时资本成本会降低,经审计师鉴证后更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6]袁放建等认为披露内控鉴证报告能够给投资者传递积极信号,进而降低权益资本成本。[7]郭雪萌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后会提高权益资本成本,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也会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8]但是孙文娟在研究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对资本成本的关系时发现,无论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还是由独立第三方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均未对资本成本产生影响。[9]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研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存在的争议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衡量指标选取不同或者是权益资本成本的核算模型不同导致的。本文采用PEG的模型计算权益资本成本,以2011—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同时从实际控制人的角度去检验权益资本成本的高低是否会受其影响。
二、研究假设和设计
(一)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权益资本成本假设
信息不对称是企业与投资者之间最大的障碍,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就会披露相关的信息使投资者获得企业的增量信息进而能对企业的风险价值有全面的预测,调整权益资本成本。在自愿披露阶段,基于信号传递理论,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企业越愿意披露自评报告;在强制披露阶段,虽然所有企业都会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但在缺乏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所披露出的内部控制信息的可信性可能存在疑虑,因此内部控制审计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起着重要作用,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可以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内部控制有效的信号传递给投资者,能够给投资者带来信心,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报酬率。于是提出假设1和假设2。
假设1:在强制披露阶段,企业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
假设2:在强制披露阶段,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权益资本成本较低。
(二)实际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假设
企业融资成本的高低会因实际控制人的不同而有差异。国有企业由于得到国家的相关支持在融资方面能够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投资者认为国有控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加完善。公司的性质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的评估。于是提出假设3。
假设3: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国有控股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可能比披露内控审计报告的非国有控股企业的低。
(三)资本成本的度量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付出的成本,也就是投资者投资索取的报酬,是投资者的期望报酬率。估算权益资本成本的模型有很多,李超在检验股权融资成本的可靠性中发现,采用PEG模型计算出的资本成本更具可靠性,也更适合中国资本市场。[10]因此本文采用PEG模型,假定企业的资本成本,其中,P0为当期的股价,eps1与eps2分别为一年、两年后的预期每股收益。
(四)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
本文基于曾颖和陆正飞、[11]张然[6]关于股权融资成本的文献研究成果,构建如下模型:
变量说明详见表1。
三、数据来源及实证结果
本文以2011-2012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在样本筛选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金融保险业和ST类上市公司的观测值未被引用;(2)在计算Rpeg公式时要求eps2-eps1>0,因此剔除eps2-eps1<0或等于0的公司;(3)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4)对有缺失变量观测值的进行剔除,最终获得1508家公司的数据。本文运用Stata12.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见表2)。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1508个研究样本按是否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分组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看出,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有822家,占总数的54.5%,两组样本的各个变量在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都存在差异,其中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均值为0.115,低于未披露企业的均值0.125,标准差0.087也低于未披露的企业的标准差0.102,这与我们预期的结果是吻合的。
再按实际控制人性质将1508家企业分成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结果见表4。从ICA的均值数据中可以发现,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数在国有企业中所占的比例高于非国有控股的企业数。由于数据较少的原因,国有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与非国有企业相差不大,此外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公司的成长、盈利能力以及账面市值比在国有和非国有控股企业两个样本组中均有差异。
(二)相关性分析
从表5可以发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比较小,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性,可以看出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其权益资本成本相对较低。控制变量均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相关,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变量进行控制。
注:***、**、* 分别表示 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表同。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权益资本成本是否受所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影响,以2011—2012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出,ICA的回归系数为-0.0102,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并且结果比较显著;ICI的系数为0.0017,结果不显著,因此假设1和假设2都得到了验证,即在强制披露阶段,企业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也不会影响其权益资本成本的大小,但是企业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后,其权益资本成本会有显著的降低。F值为49.31,Adj.R2的值为0.1833,说明可能还存在一些控制变量没有被引入,Adj.R2拟合效果不太好。从控制变量来看,资产负债率与股权资本成本呈正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财务风险越大,因此投资者会要求高的投资回报,这与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公司的规模与股权资本成本呈正相关,说明大型公司面临的风险比一般的小公司面临的风险要大,投资者也会相应要求高的投资回报,即权益资本成本会比较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公司的成长性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虽然不是很显著,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投资者开始关注公司的成长性;公司的绩效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盈利能力高的企业信息透明度高,权益资本成本低;账面市值比权益资本成本呈正向相关,说明现阶段投资风险较大,投资者会要求高投资回报率。
为了验证假设3,我们按实际控制人性质将样本分成两组,并进行回归,结果如表7。在两组企业中,ICA的系数均为负数,说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均会因为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而降低,并且国有控股企业的ICA系数绝对值大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即在国有企业中这种负向关系更为显著,这说明一方面投资者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息的透明度高,所要求的资本回报比较低,进而权益资本成本也较低,另一方面投资者信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声誉,认为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小,相比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加可靠,所披露出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更能够为内部控制的质量提供保证,进而投资者要求的回报就会少,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也比较低。假设3也得到了验证。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1—2012年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实际控制人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在强制披露阶段,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已经不能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但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可以,投资者认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提供保证,因此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会降低。第二,当企业的性质为国有控股企业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其权益资本成本比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低,说明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能够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声誉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投资者会比较放心对企业的投资,相应地会降低预期的投资收益率,证明了实际控制人性质这一因素会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大小。
(二)政策建议
实际成本 篇9
目前国内许多工程采用了项目法施工, 日益显示其灵活、高效、专业便于成本核算的优点, 项目法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最终做到使项目达到成本降低、工期缩小、质量提高的目的。
一、组建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组
施工企业建设一项工程要达到优质高效, 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目标关键是要有一个懂经营、会管理、尽职尽责的优秀项目经理, 推行项目经理“公开招聘, 竞争上岗”, 项目经理确定后挑选项目管理人员也一律实行竞争上岗。
二、项目开工前准备
工程项目在施工前, 应对工程的实际情况, 如资金、设备、人员、施工条件、现场自然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 做到心中有数, 有备而战。
1、首先, 工程开工前, 由处长与项目
经理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把工期、质量、安全、产值利润, 直接费和间接费支出, 上交管理费等指标的合同的形式写进责任书。
2、项目部施工成本预测。
项目部施工成本是与工程施工活动直接相关的成本。占工程总造价的约70-80%。预测项目部施工成本, 一般根据工程量清单或工程的报价计算该工程完成该工程完成工程需要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数量和现场管理费。
在项目的成本构成中, 工程所需的材料是成本的大头, 仅此一项就占项目成本的60%左右。
3、建立建全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搞好预算建立施工核算评估制。工程开工前, 要依据工程中标价或工程预算和施工计划, 先组织工程计划、预算、财务、材料设备等专业人员对人、机、料管理费等支出进行核算评估测算各项支出后, 能够盈利多少, 做到心中有数。
(1) 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控制应做到:
(1) 配置具有熟练技能的工人。
(2) 根据施工进度, 技术要求合理搭配各工种工人的数量。
(3) 注意各施工环节的搭配, 减少工时浪费
(4) 减少零散用工。
(2) 材料费控制
施工项目是施工企业的成本中心, 材料成本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要控制好施工项目责任成本, 首先必须抓住“材料成本”这个关键环节。
(1) 在做好技术质量交底的同时做好用料交底, 制定材料用量计划,
材料费在整个工程造价中, 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 材料费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做到物尽其用, 杜绝浪费, 减少边角料, 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2) 材料费控制在质量合格的情况下, 主要是量和价的控制, 材料用量要严格把关, 不得超数量。材料费控制应严格执行进出库制度。进库要验收记帐, 出库要登记数量、用途、领用人。同时要严格执行限额领料, 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效控制。
(3) 现场管理费控制。
现场管理费是与工程施工直接相关的成本, 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1)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施工, 对于不按照操作规程作业, 造成施工成本增加, 由执行责任人负责。
(2) 防止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会增加返工费、停工费、返修费、事故处理费等。
(3) 及时做好隐蔽记录, 建立质量安全检查小组, 随时检查施工安全, 进度情况。
4﹑项目部管理成本控制
项目部管理成本分为间接费与管理费。间接费一般是固定开支、实施过程中变化不大, 重要的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奖金标准。标准太高, 会使管理费用加大, 不利于成本控制, 标准过低, 会影响项目经理部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工程管理。每月的管理费用不应超过当月结算工程造价为3%。
5、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加强培训学习, 强化成本意识。采用以会代培, 组织安全施工操作工期效益、质量意识, 施工技术管理创新的培训学习。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意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提高现代管理水平, 确保工程优质快速高效。
(1) 强化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打好信誉仗, 树立企业良好外部形象,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部, 能带出一支能证善战敢打硬仗的队伍, 培育一种“追求卓越, 奉献精品”的时代精神。
(2) 坚持把讲诚信树形象, 作为项目管理的灵魂和开发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在确立“创精品超一线追求卓越, 重质量守信用奉献真诚”管理思想的同时, 更注意务实求效, 加强形象和信用管理。
(3) 要制定创优规划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向先进科学的工艺技术要质量, 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 形成规范化施工, 标准化作业的良好局面。
(4) 项目部成员要做到加强学习, 达成共识, 实现统一思想, 统一意志, 统一行动, 在“三个统一”的基础上, 自我加压, 自学地落实自身工作要求, 确保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等一切畅通无阻地流向现场。
(5) 在项目部要严格规定, 无论是下面反映上来的情况, 还有向上级和业主上报的数字都必须丁是丁, 卯是卯, 准确无误, 不带一点水分。坚决杜绝使用“大概, 也许, 差不多, 好像”等含糊其辞, 模棱两可的用语。
(6) 我们要以工作岗位竞争和利益分配为杠杆, 加强责任心, 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干就争第一, 求完美, 以一流的工作质量, 创出一流的工作质量。
(7) 在工作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领导人员到访或参观检查我们的施工现场, 如果他接触到的职工热情有礼, 举止端庄大方, 便会立刻产生“这个单位的职工有素养”的第一印象, 进而对这个单位也产生好感, 员工形象是企业形象的基础和人格保证。良好的员工形象可以把企业形象传播到四面八方, 根植于社会。使他们既成为施工操作的行家能手, 又成为企业形象的活招牌。
(8) 社会是一部大机器, 一个企业只是这部机器的零部件, 它的经营, 生产和离不开社会各方面合作。在项目开始就要注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各方面交往时做到诚实守信, 决不做损人利已的事。在某些方面主动作出一些让步, 作出一些自我牺牲。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要从方方面面来考虑, 施工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管理水平, 不同的工程施工特点, 制定详细的成本管理方法, 突出成本控制内容。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 划分好各个部分的职责和权限制定奖惩标准, 使项目成本管理落实到具体的部分和负责人, 以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摘要:工程项目是企业的成本中心, 经营效益的源头。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项目经济效益高低。本文从具体成本管理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实际成本 篇10
1、生均教育成本数据资料来源
本研究所需要数据通过江西省各地方高校调查获得以及教育厅财政厅2006年、2007年两年资料, 江西统计年鉴2007, 调查期间为2006-2007年, 据调查, 江西省本科院校20所, 专科院校6所, 高等职业院校40所, 共66所, 本论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江西四大地区 (南昌、九江、景德镇、赣州) 的14所地方性本科高校进行了培养成本调查, 被调查的有本科院校14所, 其中, 财经类院校1所, 工科类院校5所, 农业院校1所, 师范院校3所, 医药类院校2所, 综合类院校2所;从地区在高校中的分布来看, 南昌地区9所, 景德镇地区1所, 九江地区1所, 赣州地区3所。调查数据录入EXCEL进行分析。
2、生均教育成本测算
生均教育实际成本是指高等院校培养一个标准学生的实际教育成本。高等教育实际成本测算遵循会计公认原则, 按照各大类专业、各地区高校学生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归集费用, 并测算各专业大类、各地区高校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某地区年生生均教育成本=∑某地区年度学生各项教育成本支出÷标准全日制本科生数。教育成本会计调整的内容剔除与教育成本无关的费用, 凡是与学生培养无关的费用都不能计入成本。生均实际教育成本=生均人员实际支出+生均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实际支出+生均公用实际支出+生均学生实际支出+生均科研实际支出+生均固定资产折旧实际支出。
生均人员实际支出。生均人员实际支出仅指与教学和教学管理有直接关系的支出, 包括学校支付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各种校内津贴、授课费等;但不包括学校下属的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办产业人员的支出, 已经取得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后勤产业人员的支出, 这部分人员的支出应从人员支出中剔除, 不能计入学生教育成本。
生均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实际支出。生均对个人和家庭的实际补助支出包括这里学校为教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生均公用实际支出。生均实际公用支出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招待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等, 日常公用支出除了以上各项可转换成教育成本计量外, 还应剔除办公设备购置经费、专用设置购置经费、交通工具购置经费、图书购置经费等。根据成本计量原则, 设备购置费不能计入本学年教育成本, 而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科研经费不能计入生均实际公用支出, 我们会单独设置科研经费实际支出, 完全社会化的后勤支出全部从公用支出中剔除, 不计入学生教育成本;尚未完成社会化的后勤支出, 将学校为保障教学的支出部分, 计入学生教育成本。
生均学生实际支出。生均实际学生支出包括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补助等支出。
生均科研实际支出。生均科研实际支出根据《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中对高校科研经费是否计入教育成本明确提出:“按科研费用的30%计入成本。如能分别计入具体成本项目, 则在该项目中直接核减;否则, 按科研费用占教育总支出比例的70%相应核减各成本项目支出”。
生均固定资产折旧实际支出。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工具、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六类。我们参考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来确定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主要测算生均用地折旧支出、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支出、生均教学设备折旧支出和生均图书折旧支出, 生均固定资产折旧支出。政府划拨的土地, 按市场价格或重置成本评估价值及使用权年限平均分摊, 计入各年学生教育成本。高等院校有偿征用的、其用途与学生教育相关的土地征用费, 按照使用权年限平均分摊实际生均费用;因征地而支付的各类补偿费一并计入土地购置费进行计算。生均固定资产实际折旧支出=生均固定资产折旧支出+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折旧支出+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折旧支出+生均图书资料折旧支出。R:表示生均固定资产折旧支出;R=T1+T2+T3+T4[1]。其中1T表示学校用地折旧支出;2T表示教学行政用房折旧支出;3T表示教学仪器设备折旧支出;4T表示图书资料折旧支出。其中:1T=t×a1×b1, 1a表示某地区某年每平方米土地的平均价格 (元/平方米) ;1b是土地的折旧率;t表示学校生均占有土地的面积, 《江西统计年鉴-2007》查得2006年南昌地区土地价格1399.38元/平方米;九江地区土地价格482.12元/平方米;景德镇地区土地价格651.62元/平方米;赣州地区土地价格385.60元/平方米。T2=s×a2×b2, a2表示某地区某年房屋建筑的平均造价 (元/平方米) ;s表示学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的实际面积;2b是房屋建筑的折旧率, 《江西统计年鉴—2007》查得2006年南昌市房屋建筑的平均造价为元1043.28元/平方米;九江市房屋建筑平均造价973.5元/平方米;景德镇市房屋建筑平均造价573.97元/平方米;赣州市教学行政房屋1233.62元/平方米。房屋建筑按50年折旧, 折旧率为0.02 (1/50年) 。T3=u×b3, 3b是教学仪器设备的折旧率, u表示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教学仪器按10年折旧, 折旧率为0.1 (1/10年) 。T4=m×n, m是图书折旧率, n是学校的生均图书值。图书按10年折旧, 折旧率为0.1 (1/10年) 。
根据以上方法调整计算得出2006年江西省地方高等院校生均实际教育成本, 相关结果如下:
数据来源:江西教育厅2006-2007年资料, 江西统计年鉴2007资料整理
二、生均实际教育成本测算结论与建议
1、生均教育成本内部组成比重差异较为明显。
我们对江西省本科院校教育成本测算方法相同、标准相同, 因其各学科各地区生均教育成本内部组成要素差异较为明显, 生均教育成本差异较大。根据上表可知江西省生均人员实际支出、生均公用实际支出、生均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实际支出占生均教育实际成本比重较大, 生均奖贷助学金实际支出与生均科研经费实际支出占生均教育成本比重较小, 说明江西省奖贷助学金有待提高, 高等院校科研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2、学科类别相同院校, 其所处地区不同, 生均教育成本不同;
学科类别不同院校, 即便高等院校所处地区相同, 生均教育成本也不相同;发达地区生均教育实际成本高于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根据本研究测算, 南昌地区高等院校生均教育实际成本高于九江、赣州、景德镇的地区;从生均教育成本内部组成因素看, 南昌生均人员实际支出、生均公用实际支出、生均固定折旧支出均高于其余地区, 这与发达地区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较高有关, 因此发达地区高等院校支付的实际教育成本也较高;南昌地区医学院校、财经院校、工科农林院校、综合师范民族院校生均教育成本均不相同, 赣州地区院校生均教育成本与此类似。说明江西省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投入不均衡, 其对地处省会城市高校财政投入力度相对较大, 而远离省会的其他地方高校财政投入相对较弱, 故应调整财政对全省高校投入资金的地区分布, 按科学合理的比例分配财政投入资金。
3、生均教育经费拨款、生均学费是影响生均教育成本的重要因素。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库姆斯的观点“即使教育质量停滞不前或者下降, 每个学校的实际费用也保持逐年上升这一反常趋势”[2], 生均教育成本增加, 意味着生均教育拨款也应相对增长, 否则高等院校可能将提高学生收费标准或向金融机构借贷以弥补高等院校办学经费不足。
4、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制定教育成本参考标准。
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制定教育成本参考标准并强制高等院校核算教育培养成本, 各高校可根据测算出生均教育实际成本与国家规定生均教育标准成本相比较, 以此反映高等院校生均实际教育成本是否超支或节约。
摘要:目前, 由于国家政策滞后、高等院校会计资料较难获取使得许多学者对教育成本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教育成本含义、界定以及核算方法等理论层面上, 很少学者测算高等院校教育实际成本, 本文将采取会计调整法对江西省地方高等院校教育成本进行测算, 以此对高等教育成本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江西,地方高等院校,生均实际教育成本,测算
参考文献
[1]张霞:《安徽普通高校生均成本的数学模型》,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