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测量(共10篇)
实际测量 篇1
引言
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检测中重要的参数之一。 气体流量的测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较常见的, 气体流量大多需要按标准立方米的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进行计量。气体体积流量的测量方法中, 将实际气体视为标准状态下的理想气体, 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体积流量的换算。实际上, 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总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也就是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不同的。运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进行温压补偿所得的测量结果与实际的流量值存在一定的误差。
由于流量测量装置的设计过程中, 提供的设计温度、压力与实际运行的工作温度、压力有一定的差异或者由于工艺造成流体温度、压力波动较大, 致使测出的流量不能真实反映其工作状态下的实际流量。绝大多数流量计, 只有在流体工况与设计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较高的测量精度, 有些流体如气体、蒸汽, 流体工况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特别大, 必须进行补偿。当介质温度和压力偏离设定状态时, 仪表测量的示值就会产生变化。另外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 决定了它的流量测量比液体复杂, 因为仪表的输出信号除了与输入信号有关, 其质量流量还与气体密度有关, 而气体的密度又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近年来, 不断涌现的微机化仪表, 使气体流量测量的温压补偿变得简便而精确, 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1干气体的流量测量
大部分气体, 可近似地视为理想气体, 其密度可用经过补正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表示;有的气体, 如水蒸气, 即有别于理想气体, 其密度不宜简单地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表示。
气体又有干、湿之分, 对于湿气体, 其密度除了与温度、压力有关外, 还与湿度有关, 本文仅介绍干气体的流量测量。
气体的流量测量主要是采用差压流量计, 其流量基本方程式为
式中q为被测气体在工作状态下的体积流量;ρ为被测气体在工作状态下的密度;Δp为差压;K为系数, 它包含流量系数、膨胀系数、管道孔径等参数。 严格说, 流量还受温度和压力影响, 只是, 在常用温度和压力下, 这一影响可以忽略。
2补偿公式
在实际使用中, 仪表的标尺是以标准状态下的流量qn为刻度。根据管道内气体流量满足连续性方程
式中带下标“n”的参数为标准状态下的值。由此可得到流量在两种状态 (标准状态和工作状态) 下的转换式
将式 (1) 代入式 (3) 得
而仪表的刻度是按设计工况设置的, 即
将式 (4) , (5) 相除即可得到当工况偏离设计值时密度的补偿公式
式中带下标“s”的参数为设计值。
再由气体状态方程导出的在不同状态下气体的密度转换式
便可得到通常使用的温压补偿公式
从式 (8) 可见, 当气体的实际工况与设计工况相同时, 流量计的示值与实际值相符 (仅与差压有关) ; 当实际工况偏离设计工况时, 实际流量还会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例如, 压力变化25%, 流量就会相差50%;流量的变化和绝对温度 (T = (273.15+t) ℃) 的变化成反比, 可见测量误差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极大, 尤其是压力的变化尤其明显。 因此, 气体流量测量必须进行温度和压力补偿。
3应用实例
苏钢集团有限公司制氧6500空分球罐区调压站输送用户气体 (氧气、氮气、氩气) 流量计量时, 均把模拟信号送到浙江大学中控DCS控制系统中, 进行温度和压力的补偿。
其数学模型为
其中氮气设计相关参数为:Ps=1.6 Mpa (绝对压力) 、Ts=303.15K (t=30 ℃) 、qs=22 000 m3/h; 氮气实际相关参数为:Pn=0.65 MPa, Tn=290.15 (t=17 ℃) (随环境温度变化) 。
在实际应用中, 氮气流量测量出现了较大的误差。比如:
当氮气在理论值50%时 (差压变送器输出电流为8 mA) , 流量应显示为11 000 m3/h, 而实际显示为
当理论值满量程时应显示为22 000m3/h, 而实际显示为
同时, 由于氮气的实际温度与压力有可能出现波动, 从而引起示值不固定。
由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因设计压力与实际压力的误差太大而引起实际流量示值与理论示值的较大偏差, 流量误差高达约34.8%, 因此不能正常反映气体的实际流量。经过与孔板生产厂家协商, 把原来设计压力1.6 MPa (绝对压力) 改为0.7 MPa (绝对压力) , 相应的差压变送器的量程由16kPa改为31.9kPa, 再次经过温度和压力补偿计算得到。
当理论值50%时流量为
当理论值满量程时流量为
很显然, 当设计压力与实际压力误差减小时, 测得的流量值与理论值的偏差也非常小, 虽然不是完全与理论值相符, 但是1.5%左右的误差与之前34. 8%相比还是能接受的。
从实践中得知, 对于可压缩气体, 不但要重视温压补偿, 而对应相关的设计参数与实际工艺参数必须尽可能相符, 以降低流量计量的误差, 进而避免给能源结算带来较大的不便。
4结束语
气体流量测量中, 孔板流量计的设计参数的设置非常重要, 应该和实际工艺参数相对符合;同时, 温压补偿也不可缺少, 这是由气体的特性所决定的, 若缺少这一环节, 或未有应有的重视, 就会给测量带来或大或小的误差, 使仪表的示值变得毫无意义。 现在的DCS集散控制系统中都带有自动温压补偿的数学模型, 这样更好地解决了由于超过常用温度、 压力范围而又要进行更精确测量的问题。测量结果和实际工艺参数十分吻合, 却无需任何设备成本的增加, 效益十分明显。设备投入运行至今已5年以上, 效果显著。
摘要:介绍了气体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 以及对此误差进行修正、补偿的方法。
关键词:气体流量测量,温度,压力,补偿,设计参数
实际测量 篇2
验证形式:问答形式;本学期建材实习成绩未达到80分及以上者。
考试范围:建材实习册第一册、建材实习册第二册。
要求:考试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考试内容为测量实训第一阶段内容,第二部分为
测量实训第二阶段内容。
第一阶段班级有:10川大水工、10高水01、10高水02、10测量、10水工。
第二阶段班级有:09水工01、09水工02、09高水01、09高水02、09高03、09高水04、09铁路、09川大水工、09建筑、10春高水。
验证试题:(每人抽四道题进行回答,每题25分)
一、第一阶段验证试题:
1、简述水准仪的架设方法?
2、如何消除视差?
3、什么是视准轴?
4、水准路线有哪几种布设形式?
5、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什么?
6、简述水准仪各主要轴系间的关系?
7、水准仪提供水准视线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8、如何检验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与视准轴是否平行?
9、经纬仪对中、整平的目的各是什么?
10、水平角观测中,若右目标读书小于左目标读书时,应如何计算角值?
11、为什么用盘左、盘右观测水平角,且取平均值?
12、试述全圆方向观测法的观测步骤?
13、天顶距和竖直角是什么关系?
14、用盘左、盘右观测一个目标的竖直角时,其值相等吗?若不相等说明了什么?应如何处理?
15、用盘左校正指标差时,盘左的正确读书如何计算?
16、什么叫直线定线?
17、归零差是指什么?
18、盘左、盘右观测水平角取平均值的办法可消除哪些仪器误差的影响?
19、简述经纬仪的架设步骤?
实际测量 篇3
关键词:GPS-RTK;矿山开采;测量技术;应用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GPS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GPS的应用也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测量方式。GPS为传统的测量提供了多种选择。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RTK技术更是推动了GPS的前进。RTK技术具有全天候采集的性能,且对空间条件的适应性极强,这些优点使得RTK技术在野外露天矿山测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 GPS-RTK的工作原理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也成为RTK系统因为自身定位准确,及时被广泛运用。RTK可以根据载波相位观测实时差分。他的工作原理为将一台接收器放置于接受站上,而另外一台或者多台接收机放置在RTK是载波相位观测,根据实时差分GPS测量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这种技术是在基准站上面摆放1台接收机,在流动站上面放剩下的几台,虽然它们放置的地方不同,但是它们能够在相同的时间接收到相同的GPS卫星发射的信号,我们获得的观测值是通过基准站上面的那台仪器接收到的。把这个观测值和我们已知位置信息放在一起做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值就叫做GPS差分改正值,共视卫星的流动站把由无线电数据链电台传递过来的差值精确化,转换成GPS观测的数值,然后运用一定的方法,把所得到的经差分改正后得到流动站精准的实际位置,促使它的测量精度可以迅速的达到厘米级仅仅在1-25s时间内,通过以上过程随时计算出的定位结果,由此可以推断,用户站和基准站观测的质量和解算结果,我们根据这两方面的成果来确定是否达到我们想要的预算结果,这样就可以减少观测的次数避免浪费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因此,GPSRTK测量技术精度高,时效性和效率,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GPS-RTK在露天矿山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3.1内业准备
(l)根据工程项目,设定工程名称,输人可用控制点坐标。
(2)参数设置:对基准站、流动站的数据采样率进行设置,以及高度截止角的设置。
(3)若已知坐标转换参数,则直接输人手簿。
(4)实施工程放样前,内业输人每个放样点的设计坐标,以便野外实时、准确放样。对于较多的放样点,RTK手簿可将坐标文件以CSV格式通过数据传输软件直接导人。
3.2求定测区转换参数
在进行一些矿山方面的测量,往往会运用两种坐标系: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在进行WGS一84坐标与这两种坐标系进行转换的时候会有很多问题的出现。所以,坐标转换工作就非常重要,需要我们细心周到,在RTK作业时实时给出准确恰当的当地坐标。
(1)对于较大型的测区,在RTK施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换测定参数,然后在高等级控制点相同的一点上面的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求出转换的数据,
从而可以准确的输入参数以及基准站的坐标。
(2)除了上面这种方法,另一方面当我们在RTK作业时我们可以首计算出转换的数据。第一,设立基准站并采集单点定位wGs一84坐标的选址上面要注意选择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那种视野开阔的地方。第二,流动站联要多测几个高等级的控制点,尽量四个或者四个以上,最后就可以求解标转换参数。
3.3基准站的安置
(l)像微波站,电视台这种大功率由无线电发射源受到强烈干扰的地区,所以在安置基准站的时候要保证基准站远离这些超过200m的距离。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传送通道,所以在安置基准站的时候要保证基准站远离这些超过500m的距离。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
(2)基准站应安置在周围没有大面积水域或者大型建筑物的地方,因为它们会反射GPS信号物,减弱GPS多路径效应甚至导致数据链丢失。
(3)电台信号不能干扰GPS卫星信号。例如不宜把基准站电台离GPS接收机太靠近。另一方面,电台信号线盒电源线过长时卷起来形成涡流,这样会造成磁场的产生,干扰GPS信号。
3.4 GPS-RTK施测
从测区控制方面来讲,基准站的安置应该选择四周没有各种强电磁干扰源的地方或者可以看到6颗或者超过6颗的GPS卫星这种通视好的地方,该GPS卫星PDOP值不大于7时,它发生初始化,一般只需5S就可以得到固定解,获得固定解之后就可以输入基准点坐标和天线高,为下一步连接流动站做准备,点击手簿中RTK流动站模块,进人RTK点的采集功能,选择控制点类型,3个以上高等级控制点的测区联测,通过手簿软件中GPS点校正手段,求解出坐标转换参数和标准偏差。当校正结果合格后,对已知控制点检查无误后,流动站即可返回RTK流动站模块,进行地形地物点的采集,或点击手簿中的放养模块进行征地边界或开采台阶边坡或管道管线的放样作业等。
4 RTK的优点
(l) 我们往往会在一些复杂的山区进行测量作业,也就意味着我们会面对一些诸如通视困难的问题。按照过去的技术就需要增加大量控制点和多次搬站,非常的繁琐和麻烦,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RTK技术就能够解决传统测量受限制这一问题,因为可以忽略不计它自身受通视条件、距离等因素影响,点间通视不作要求,仅仅只需要把基准站放在测区中心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在满足其流动站基本工作的条件下,就可以在几千米的范围内采集。[1]
(2) 操作简便且数据处理能力强,与各种设备如计算机、全站仪的数据传输方便快捷。[2]
5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l)在地形起伏高差较大的山区和密林区以及在采区地势低洼的地方,卫星信号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因为它们的信号太弱,我们在测量的时候会在这种技术的基础上面配合一些常规方法。
(2)受天空环境的影响,中午受电离层干扰大,公用卫星数少,常接收不到5颗卫星。[3]
(3)在测量作业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在某个时间段或区域内解算时间较长,甚至无法获取固定解,可适当的提高高度截止角。
6结语
GPS-RTK技术在矿山矿区生产中的测量应用中可以看出,GPS-RTK技术较其它的技术可以需要更少的人力更快的更好地完成测量作业。可以不像过去传统技术那样要求同时观测、超高的精度等特点的优越性,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使矿山测量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指导了生产。
参考文献
[1]周忠谟,周琪.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7.
[2]刘基余,李征航,王跃虎.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2001-921992)[S].
浅谈建筑工程测量方法及实际应用 篇4
我省某高层建筑工程, 总建筑面积8 896 m2, 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0 200 m2, 裙楼建筑为6 942 m2, 住宅建筑面积为36 986 m2。建筑总高度为76.05 m, 地下2层, 地上23层。本工程轴线众多, 立面结构造型复杂, 大部墙、板、梁为曲面弧形结构, 不同半径的各种圆弧形粱共计46种。设计上的创新势必增加施工难度, 而采用常规的四角转镜法测量放线已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指导施工并保证建筑物轴线和弧形部位的精度, 是本工程施工测量的重点和难点。
2 施工测量方案设计
2.1 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测量方案及流程
2.1.1 施工测量流程
轴线:复测红线→建筑基础轮廓线放线→精放建筑物主轴线→确定基坑开挖范围→设立轴线控制桩→动态控制基坑开挖→电梯坑、集水坑定位→并字形控制网测设→其他轴线引测→柱、剪力墙边线弹墨线。
高程:高程引测→设立±0.000 m高程控制点→控制基坑开挖→引测相对高程点至基底→控制基础底板高程→由基底向上引测高程→控制地下室各层高程。
2.1.2 轴线及高程控制方案
场地平整后, 即根据建设方给出的建筑红线及设计图, 在施工场地上进行主轴线测设, 设立轴线控制桩。该部工作的重点为保证轴线控制桩的准确性, 难点为控制弧型部分的土方开挖范围及保护控制桩。
用经纬仪在轴线相交处置镜, 采用测距仪和钢尺在建筑边线外6 m处设立—圈控制桩, 通过两栋塔楼圆心的4条轴线形成“井”字形控制网。
土方开挖阶段, 由控制桩投测轴线, 确定开挖线。在边界外2 m处再设1圈间距为2 m的辅助桩来控制弧形部位开挖范围。如果市政道路施工时形成交叉作业, 不便采用控制桩, 可用红外线测距仪的动态跟踪测量功能监测弧形部位的开挖。
地下室放线采用“并”字形控制网, 地下2层及地下1层均由基坑边轴线护桩向下投测控制轴线, 再由控制轴线引测其他轴线:弧形部分采用极坐标法测设。控制轴线引测完毕后, 立即进行距离复核, 应满足较差小于3 mm的轴线放线精度。
高程控制主要采用水准仪转测控制点的方法。首先根据建设方给定的水准点进行±0.000 m的引测, 采用闭合回路法校核。将±0.000 m高程点标示于附近不沉降的固定建筑物上, 然后由该±0.000 m高程点引测出其他高程控制点, 布置在施工场地四周。基坑开挖时, 每米深度设一个高程控制点, 在基坑扩壁上标记明显油漆色带, 粗略控制土方开挖深度。当土方开挖接近基底时, 做一个混凝土基座, 将垫层底高程 (-9.8 m) 转测至基座上, 用来精确控制垫层面平整度及底板高程。随施工阶段的进行, 地下室各层高程均由该点向上引测, 以避免累计误差。
2.2 裙楼及主楼施工测量方案及流程
2.2.1 施工测量流程
轴线:设立轴线传递基准点→预留轴线引测孔→轴线控制点竖向投测→确定控制轴线→确定其他轴线→柱、剪力墙边线弹墨线→关键部位模板检查线弹墨线。
高程:转测±0.000 m高程控制点→设置各层高程控制点→脚手架高程控制→模板高程控制→混凝土浇筑高程控制。
2.2.2 轴线及高程控制方案
在±0.000 m以上, 只有一层裙楼的放线位置低于轴线控制桩, 可以利用“井”字形轴线控制网, 上面楼层必须进行轴线垂直引测。考虑到激光垂准仪的架设环境要求, 为避免施工干扰, 将轴线传递基准点设置在地下1层。在轴线传递点的选择上, 经过反复比选, 在保精度, 易于复核, 方便施工前提下, 确定了a、b、c、d成等腰梯形的4点为基准点, 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角度闭合方案发展为“四点传递、相互闭合”的轴线传递方案。
a、b两点确定横向轴线, c、d两丈纵向轴线, b、c两点连线可以控制内天井走道位置。a、b、c、d控制点引测完成后, 用极坐标方法确定圆心点0, 再由圆心0放出扇行部分的轴线。放线结束后须进行复核:经纬仪置于0点, 以c点 (或b点) 作后视点进行角度复核, 用钢尺进行轴线间的距离复核。
每一层楼的轴线转测均由地下1层的基准测, 避免产生累计误差。地上部分高程测量控制基为±0.000 m。当地面l层施工完成后, 将士0.000 m引测至建筑物上, 在电梯井和内天井设立3个±0, 标准点。以上每层楼的高程均从该标准点用钢尺向测, 在楼层上用水准仪测量闭合差进行检核 (闭合在3 mm以内) 。由于建筑物总高度为76.05 m, 大于钢尺的尺长, 因此在高度的一半处 (12层) 再设立高程控制点 (高程为37.80 m) , 控制上部楼层高程。
2.3 数据资料的整理归档
每次测量工作和放线工作结束后, 及时进行数据的整理, 将工作内容的全过程、参加人员、最终结果记入测量记录本。每层楼放线结束后填写分区、分楼层放线记录表, 交由参与复核的检查工程师签字后存档。所有原始数据、测量结果 (除分类保存外) 均录入计算机进行备份。重要数据资料 (如高程转测记录、轴线放线记录、放线复核记录) 原件交由项目部资料室统一管理。
3 施工测量方案的实施
3.1 基础及地下室施工阶段
按方案要求, 共设立了轴线桩21个, 其中8个为主要控制桩。采用断面为5 cm×5 cm的木桩, 上钉小圆钉, 周围50 cm×50 cm用砖围护, 内浇筑混凝土, 上覆预制混凝土盖板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控制桩状态, —旦损坏立即用交会法恢复。
3.1.1 AutoCAD辅助施工测量
本工程放线中, 大量采用了借线引测法、极坐标法、弦线法等放线方法:极坐标法包含有很多直角坐标转换成极坐标的计算, 弦线法放线中涉及大量弦线长度、弦线至圆弧距离等计算, 计算工作非常繁琐。若利用数学方法手工计算, 工作量将非常大, 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采用AutoCAD软件在计算机中绘制1∶1比例的放线图, 利用标注 (DIM) 命令和量距 (DIST) 命令, 可在图上直接得到距离值。
3.1.2 制作弧形检查尺
本工程施工中有大量弧形剪力墙, 钢筋绑扎后不易检查就位情况。因此, 我们设计制作了检查尺。先将弧形简化制作出加工单, 再用中15镀锌钢管在弯管机上加工制作成型。使用时只需将检查尺靠在钢筋 (或模板) 上, 就能达到检查控制的目的。
3.2 裙楼及主楼施工阶段
3.2.1 基准点的设立
该阶段施工测量的前提条件是要有精确的基准点。一般是将基准点设立在钢板上。具体做法为:用8 mm厚2块钢板制作成200 mm×200 mm的预埋件, 初步定位后, 焊在地下l层楼板的面筋上, 与楼板浇筑成一个整体。在该层放线时, 由从基坑边轴线控制点向下投测的主轴线借线至钢板上, 再用经纬仪复核角度值, 用红外线测距仪复核距离值, 调整差值后得到基准点 (即轴线传递时垂准仪的对中点) , 再在四周砌筑30cm高的砖, 上加盖板进行保护。
3.2.2 预留孔的改进
由于轴线传递点设在室内, 因此每层楼的楼板上都要设置轴线预留孔, 该预留孔要求在楼板混凝土初凝后就能贯通使用。通常的方法是:在楼板底筋上固定①150的PVC管, 待混凝土初凝后拔掉。实际运用中发现, 混凝土中的PVC管难于拔出, 不是破坏了混凝土就是损坏了PVC管;板底模板上的开孔也是一大问题, 不是开孔位置对不准就是大面积损坏了模板, 影响了孔四周混凝土的结构。经过几次试验改进, 决定采用先开孔, 再预埋的方法, 并用钢板自行加工了预留孔器, 成功解决了以上问题, 保证了施工质量, 为后续工作争取了时间。
4 结束语
任何一项建筑工程的实施均以测量作为开端, 尤其是复杂体形的高层建筑物, 其独特外观效果的实现更离不开完善的测量体系。同时, 对于建筑结构而言, 各部分构件是否按设计位置定位和相互连接, 决定着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因此可认为施工现场测量工作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体工程质量, 笔者认为有针对性地建立符合具体工程需要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测量体系, 并有效控制其测量质量, 是整体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 对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经过13个月的施工, 主体工程于2006年9月26日封顶, 随后在两栋楼的a、b、c、d点进行了主体验收测量:楼层整体垂直度偏差<6 mm, 高程总偏差<7 mm, 均远小于规范要求的垂直度偏差≤15 mm, 和高程总偏差≤15 mm, 满足规范要求。 [ID:4316]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2]卢传贤.土木工程制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图灵.中文AutoCAD图形设计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3.
四年级数学《实际测量》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室内、室外测量活动,巩固所学的面积概念和测量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计能力和互助合作学习精神;
4.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进行热爱学校、保护校园环境的思想教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实际测量的方法,这节课就来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起在教室内外上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那么,你们想解决哪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在教室里测量“地面的长、宽和面积”、“课桌面的长、宽和面积”、“黑板的长、宽和面积”、“窗户的长、宽和面积”以及“操场的长、宽和面积”等。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室内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测量
要求每个小组自主选择两个项目进行测量,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两人测量,一个报数据,一个记录。
2.教师参与活动和引导
学生在实际测量时,教师要参与每个小组的活动并适当进行一些引导,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会有些疑问,如当学生提出黑板的`长和宽不够量整分米时该怎么办?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量到最后不够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也就是满5厘米的,分米数加 1,不满5厘米的舍去。
3.填好下表(每个小组完成两项)
4.组织交流讨论
(1)在实际测量时,你是怎样选择计量单位的,为什么?你如何选择起点和终点?
(2)如果给教室的地板铺上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瓷砖,大约需要多少块?
三、室外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室内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到教室外去参加实际测量活动,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各小组按规定的测量顺序到达测量地点,两人测量,一个报数据,一个记录。
1.小组活动
活动一:选择相距30米左右的两个物体,先用步测的方法测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再用卷尺或测绳量出这段距离,看看步测的结果与实际测量的结果相差多少?
活动二:选择100米以内的一段距离,先目测,再步测,然后用工具测量。最后比较目测和步测的结果与实际用工具测量的结果各相差多少。
活动三:用步测量出操场或一块长方形地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2.组织交流讨论
用目测、步测和工具测量距离时,应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准确?
四、评价体验,活动小结
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然后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和小结,以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索热情,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活动成功的喜悦。
五、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实际测量 篇6
当前测量技术迅速发展, 测量仪器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测量手段及方法随着测量设备的进步也变得丰富多样。同时, 对测量人员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 测量方法及操作过程要求更加精确。在施工现场将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与现场实际情况相适应, 保证测量成果的高标准、高精度, 这是测量人员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1]。
1 概况
张集煤矿东六9煤-700 m煤柱工作面是该矿东六采区最后回采收缩的综采工作面, 煤层倾角22°~24°。工作面四周均为采空区, 下部为已回采结束的9444工作面, 上部为已回采结束的9604工作面, 南部为9614工作面采空区, 东部是回采结束的9608、9606工作面。该工作面顶底板内老峒密集, 靠近老塘的工作面压力集中, 冲击地压显现。
该工作面布局如图1所示。该工作面回采至图中AB回采线时, 由于压力巨大, 综采支架长期超负荷, 如果继续推进, 支架回收困难, 决定此时安全快速拆除工作面内的设备。由于任务紧急, 准备工作不足, 拆除不能立即展开。决定在工作面上出口快速开掘一条拉运支架的专用运输巷道。由进风巷至面上出口, 巷道方位要求必须与综采面的方向一致。
2 拉运支架专用巷道方位标定难点及方法设想
2.1 难点分析
该专用巷道方位线标定的难点主要有: (1) 由于煤柱工作面压力巨大、老峒密集, 巷道顶板开裂变形, 底鼓严重, 原有巷道中布设的测量导线点全部被破坏, 没有可以利用的测量控制点; (2) 要求精度高, 新掘巷道位置、方向要与工作面方向保持完全一致; (3) 综采面为满足生产需要, 在回采过程中经常调面, 现在无法知晓工作面的确切方位; (4) 任务紧, 必须尽可能快速给定开窝位置及方向线, 保证高效掘进, 时间控制在支架上方来压之前。
2.2 测量方法分析及设想
经过测量人员现场实际查看, 整个煤柱采区无测量控制点可用。如果从大巷等远距离重新测定, 一是时间上不允许, 二是浪费财力及人力。最后测量人员分析, 利用假定坐标和全站仪联合控制的方法。假定坐标, 即在测量控制时假定一个点的坐标和后视方向, 后续测量工作都以此假定点为控制点布设测量控制网[2]。工程完成后, 再决定是否与真正的坐标系统进行联测, 对假定坐标系统进行改正。分析认为:东六9煤-700 m煤柱工作面是采区最后一个工作面, 工作面设备拆除完毕即封闭该采区;利用假定坐标进行测量工作, 只要保证开掘巷道与采煤面的方位一致, 高精度贯通, 满足生产需要即可;该贯通测量属一次性控制, 利用假定坐标在小范围内施测完全可行。
3 施测具体操作过程
3.1 测量控制路线的确定
测量路线的确定: (1) 在工作面上出口, 材料道内建立假定坐标控制点△2。△2位置设立要求是距工作面煤帮1.0 m, 且最好定在拉运支架轨道中心线上。△2点的坐标可以假设为任意坐标, 但为防止施测过程中出现负值, 且更好地与现场相符, 根据现场图假定△2点的坐标为:X为3 806 209.944, Y为20 503 345.962, Z为0。 (2) 起测控制点确定后, 接着确定后视方位。距离△2点约40~60 m, 工作面内设立△1点, 并保证△1点至△2点的方位与工作面方位一致, 假定方位为154°。 (3) 把假定坐标及高程输入全站仪, 在△2点建立测站点, 把仪器精确对中整平, 后视△1测点, 输入后视方位154°, 此时整个假定坐标测站工作完成。
接下来新测导线点△3, △3测定后的数据存储在全站仪。继续在运输下山上口设立△4点, 操作步骤如上, 在进风巷新测△5、△6测点。完成△6测点的测定后, 就要确定开窝口点的位置。具体方法如下:设立临时测点△7, 测定其坐标, 通过全站仪反算功能, 计算出临时点与△2测点的方位。如果反算方位△1测点至△2测点的方位大于154°, 临时点后调 (相对于△6测点) ;如果反算方位△1测点至△2测点方位小于154°, 临时点前调 (相对于△6测点) 。经过反复微调, △7测点至△2测点的方位为154°, 最终确定△7测点的位置, 并测定出定△7测点的坐标及高程。移架至△7测点, 后视△6测点, 标定开掘测点至巷道方向线, 方向线方位154°, 到此整个操作过程完成, 掘进单位根据方向线施工。测量控制线路如图2所示。
3.2 掘进过程测量控制
掘进施工过程中, 由于巷道压力集中, 变形量大, 测量控制点在极短的时间内易遭到破坏。为保证掘进巷道方向的准确性, 对测量控制点经常进行检校。若不符合要求, 退后重新标定, 确保掘进方向正确。
测量人员应坚持深入现场, 发现异常及时纠正。要认真分析掘进巷道与四周老峒交叉关系、安全距离、透窝距离, 及时发放透窝通知单、施工安全隐患通知单, 并且附带详尽的平、剖面图, 备注各种隐患情况和注意事项等。同时在透窝点标定透窝 (揭发) 位置, 以保证施工的安全。
4 贯通效果分析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利用假定坐标与全站仪联合控制的方法, 通过测量人员的共同努力, 最终保证巷道精确安全贯通。贯通后进行了闭合测量检校, 贯通数据完全符合测量规定, 掘进巷道完全满足生产需要。
5 结论
煤矿井下测量工作在遇到时间紧急、又没有完好的测量控制点可用时, 可以利用先进测量仪器与假定坐标联合操作的小闭合测量方法。通过现场实际应用及检核证明, 可以快速完成井下测量工作。
此种方法不仅打破了常规的操作程序, 而且使测量方法更加灵活简便、精度可靠, 同时节约了施工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这只是现代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灵活应用的个例, 测量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使理论与实践、方法与现场相结合, 灵活应用。
摘要:煤矿测量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任务紧急、现场又没有可以利用的测量控制点, 而远距离重新布控、时间上不允许、经济上不合理等特殊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与假定坐标联合操作的小闭合测量方法, 通过现场实际应用, 保证了巷道精确安全贯通, 满足了生产的需要。此种方法打破了常规的操作程序, 不仅能快速完成测量工作, 而且使测量方法更加灵活简便、精度可靠。
关键词:煤矿测量,测量控制点,精度,假定坐标,贯通,方位
参考文献
[1]郭建林, 孙功.论贯通测量技术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地矿测绘, 2009 (6) :24-25.
实际测量 篇7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型的采剥机械已悄然进入矿山施工工地, 现在的矿山, 机械化程度、高规模、大产量高。正如此测量工作也变得日益繁重, 传统的全站仪测量方法效率低下, 已经难以应对日常的测量工作。RTK测量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测量效率低下、操作繁琐的问题, 它以操作简单、效率高的特点迅速替代了传统的测量方法。
1 RTK技术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1.1 RTK技术的原理
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 是以载波相位观测为根据的实时差分技术, 它是测量技术发展里程中的一个突破, 它由基准站GPS接收机、数据链、流动站GPS接收机三部分组成。在基准站上安置1台GPS接收机为参考站, 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 并将其观测数据和测站信息, 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 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 通过无线接收设备, 接收基准站传输的数据, 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 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即基准站和流动站坐标差ΔX, ΔY, ΔH, 加上基准坐标得到的每个点的WGS-84坐标, 通过坐标转换参数得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 Y和海拔高H) 。原理图见图1。
1.2 RTK测量技术的优点
1) RTK测量技术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单人可完成数据采集放样等测量作业。RTK测量不需立前视, 单人在架设好基站校正后即可进行测量工作, 在通信信号良好的地方只需几秒即可采集到该点的坐标信息, 放样的过程中只需一个人按手簿指导方位即可找到待放样的点位。2) RTK技术测量精度高、误差不累积。RTK技术测量与传统的测量相比误差不会累积和传递, 每次测量的结果都是相互独立的。3) RTK测量技术不要求光学通视。RTK测量技术是靠接收卫星和基站电台发射的无线信号来完成测量工作, 无线信号可避开不完全封闭障碍物传递信号。4) RTK技术的数据处理方便。RTKK的的测测量量结结果果储储存存在在手手簿簿中中可可以以以以多多种种形式导出, 同时外部数据也可以以多种形式导入, 这样大大减少了后期数据整理和前期测量放样数据录入的时间。
1.3 RTK测量技术的缺点
1) RTK测量技术容易受卫星无线电信号强弱的影响。RTK测量技术要实现精确的定位必须有5颗适当分布的卫星, 但是在露天矿山里有些岩壁或者其他障碍物可能会遮挡住卫星的无线信号。但是一般情况下任何地区和任何时间都是可以接收到7颗~10颗GPS卫星信号, 因此只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还是可以完成测量工作的。
2) RTK测量技术容易受电磁环境的干扰。RTK数据链的工作与周围的电磁环境以及作用距离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在测量过程中要尽量避开强磁场干扰。
3) RTK电台的功率较小、传输距离有限。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将电台架设在地势开阔无电磁干扰且位置较高离作业距离较近的地方。
2 测量精度分析
通常仪器厂家给出的测量精度:平面精度2 cm+1 ppm, 高程精度5 cm+1 ppm, 但是RTK测量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精度可能达不到厂家给出的精度。为了验证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实际精度特在矿区进行了实验。在正常天气情况下对矿区9个已知点间断性进行5次测量取平均值即为该点的坐标测量成果。成果见表1。
mm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在正常天气情况下RTK测量技术测量精度完全可以达到厘米级, 因此RTK测量技术测量精度可以满足露天矿山日常测量工作的需要。
3 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实际应用
3.1 利用RTK技术收集矿区地表和矿区地形的数据信息
在露天矿山施工中绘制地形图是矿山测量的一项重要工作。RTK测量技术在这项工作组起到收集数据的作用。在测量工作开始前应先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架设好基站, 然后新建一个项目选择好适当的参数并进行校正, 做好测量的准备工作。接下来由测量负责人进行分工, 使每个移动站操作人员明确自己的测量区域或测量内容。在测量的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当对所测点号按照事先约定进行合理编号, 并将自己所测地形绘制草图方便后期制图。当外业测量结束后将测量的数据导出, 再利用绘图软件将所测数据结合测量人员绘制的草图制作矿山的电子地形图。
3.2 利用RTK测量技术进行施工放样
矿山施工中经常要按照矿区设计图纸对开挖境界线、排土场境界线、矿区道路等进行放样。在放样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直线放样、曲线放样或者道路放样, 如果需要放出具体的点则可采用点放样。在放样前应做好准备将放样所需的数据信息输入或导入坐标管理库并核对数据的准确性, 从而提高放样的效率, 确保放样的准确无误。直线放样需要输入直线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起点里程, 输入完成后选择需要直线放样, 然后按照手簿指示进行放样。曲线放样就是利用手簿工程之星软件里面的道路设计输入曲线要素然后进行放样。道路放样是将道路的线路信息通过手簿工程之星软件里面的道路设计输入进去, 然后进行放样, 既可进行直线放样也可进行曲线放样。
3.3 利用RTK测量技术指导钻机队打孔
在矿山施工中为保证施工场地的平整性, 经常要对钻机打孔深度进行设计, 确保钻孔孔底标高一致。具体方法:测量钻孔孔顶高程减去设计孔底标高得出打孔深度。
3.4 利用RTK测量技术监测边坡稳定
边坡的稳定性是矿山安全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 定期对监测桩进行测量分析监测桩之间相对位置变化及各个桩坐标的变化, 为边坡的稳定性提供数据参考。
3.5 利用RTK测量技术进行施工质量检验
利用RTK测量技术进行施工放样检测施工方是否开挖或者排渣超界, 矿区道路的坡度和位置是否正确以及台阶坡度角是否合适等。
4 RTK技术在测量中的注意事项
1) RTK测量前必须选择合适的参数并进行校正。在进行RTK技术测量前必须选择正确的坐标系然后选择合适的参数 (四参数或者七参数) 再进行校正然后才能进行测量。注意四参数和七参数只能使用其中一个, 不能同时使用。通常情况下测区最大距离小于10 km时选择使用四参数测量精度更高。
2) RTK测量前应将基准站架设在合理的位置。基准站尽量架设在测区中间位置较高, 地势开阔且周围没有强磁场干扰的地方。
3) RTK技术测量前要对移动站测量结果进行校核。在每次测量工作准备就绪后要对移动站测量结果进行校对, 确保工程设置、校正参数以及校正过程的准确无误。
4) RTK技术操作过程中要规范作业人员的操作步骤, 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施工误差。在参数的输入和工程的设置以及校正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 校正以及测量过程要保持移动站对中杆的水平垂直。
5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各项科学技术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测绘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RTK测量技术也以一种新的测量技术运用到露天矿山工程测量之中, 它的到来大大提高了矿山工程测量成果的精确度以及工作效率。RTK技术与传统的测量仪器相较而言, 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测量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虽然RTK测量技术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但是在正常天气和环境情况下, 实验证明测量结果还是可以达到矿山测量的精度要求。随着RTK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RTK测量技术必将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矿山测量也会变得更加的快捷高效和精确。
参考文献
[1]邵金强, 罗斐.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J].贵州地质, 2007 (4) :19-20.
[2]刘伟.RTK技术在现代矿山测量上的应用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6) :35-36.
[3]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GPS定位原理及应用[Z].2005.
实际测量 篇8
利用检定台对轨检仪的超高测量功能进行检定时,检定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检定台超高示值的准确性,即要求检定台超高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要符合要求。若要进行检定台超高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分析,首先要得到检定台的实际超高,目前检定台的实际超高通过直接测量法测量得到。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实际超高的不确定度不只是来源于直接测量法所用的测量仪器,还应该考虑检定台机械加工误差带来的影响。由于国内研究轨检仪的公司为数不多,检定台并不作为一种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各个公司的检定台都是自备自用,国内对检定台的公开性研究很少,这些少量的研究中未考虑机械加工误差对检定台超高示值不确定度或实际超高不确定度的影响。在此,本文将结合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和机械加工装配误差对检定台用直接测量法的测量结果作为际超高时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1 直接测量法
检定台超高测量尺的显示值作为超高的复现值,即超高示值,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要求采用直接测量法对检定台超高示值进行检定。
直接测量法有如下3个步骤:
1)将两长梁调至水平;
2)将两个专用辅助平台分别放置于两长梁附近稳固好并用合像水平仪分别调平(≤0.01 mm),将专用块规(专用块规的厚度差≤0.01 mm)按图1妥善装夹于长梁上,利用量块和千分表测量专用块规最高点至同端专用辅助平台顶面的距离,得到H11和H21。
3)利用升降机构将超高活动长梁提升至所需高度,再次利用量块和千分表测量专用块规最高点至同端专用辅助平台顶面的距离,得到测量结果H12和H22,按式(1)得到该测量点活动端与固定端的高度差H。
式(1)中,H为测量点的实际高差,mm;H22为非零超高时活动长梁上专用块规最高点至同端专用辅助平台顶面的距离,mm;H21为零超高时活动长梁上专用块规最高点至同端专用辅助平台顶面的距离,mm;H11为零超高时固定长梁上专用块规最高点至同端专用辅助平台顶面的距离,mm;H12为非零超高时固定长梁上专用块规最高点至同端专用辅助平台顶面的距离,mm。
根据直接测量法的测量原理可知,对于某一测量点,直接测量法测的是活动端长梁上升(下降)的距离与固定端长梁下降(上升)的距离之和。
2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如果仅考虑直接测量法本身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则其不确定度只受测量工具的影响。由于直接测量法测的是活动端长梁上升(下降)的距离与固定端长梁下降(上升)的距离之和(上升或下降的距离是相对于水平位置而言),如果在水平位置时两长梁存在高度差或长梁上升(下降)之后测量点的实际位置偏离理论位置,这都会导致直接测量法的测量结果偏离两长梁真实的超高值。因此,用直接测量法的测量结果来反映长梁的超高时,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从以下方面分析。
2.1 两长梁在水平位置存在高度差
直接测量法测的是长梁始末位置的高度变化量,不能反映两长梁在初始位置(水平位置)的高度差。在检定台超高示值为零时,Ⅰ级检定台活动、固定长梁顶面的高度差不应大于0.06 mm[2]。将由于检定台两长梁在水平位置存在高度差而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记为u(P1j),其对结果的影响满足矩形分布,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2.2 两长梁之间不平行
活动、固定长梁之间的不平行对超高有影响,在检定台处于水平位置时不会表现出来,但当两长梁绕轴转动,即上升或下降时,便会使实际超高偏离理论超高(两长梁绝对平行时的超高)。对于直接测量法来说,虽然测量的目标正是实际超高,但是测量点一般选择在长梁端部,在测量点上两长梁间不平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的大小由两长梁间平行度所决定。
如图2所示,A、B点分别对应固定长梁和活动长梁调成水平之后的位置;C点表示由于长梁间不平行导致的活动长梁所处的实际位置;B1、C1表示活动长梁转动角度a之后B、C点所处的位置;Δ表示活动长梁与固定长梁间的平行度引起的两长梁之间距离的变化量;h和h1分别表示理论超高和实际超高。可计算两长梁间平行度对实际超高的影响: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规定:Ⅰ级检定台两长梁间的平行度不大于0.12mm。检定台两长梁间的平行度对两长梁之间距离的变化量的影响满足矩形分布,故
查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知:h的最大值为200 mm,AB的小值为1 480mm。因此两长梁间平行度对实际超高最大影响量为:
将由于两长梁间不平行而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记为u(P2j),则
2.3 直接测量法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
(1)测量环境:实验室温度为(20±3)℃、相对湿度不大于80%。
(2)测量仪器:标准量规、量块、千分表等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
根据式(1),计算H的不确定度u(H),须先分别计算u(H22)、u(H21)、u(H12)、u(H11),之后按式(2)进行不确定度的合成。
2.3.1 活动端测量高度的标准不确定度u(H22)、u(H21)
1)千分表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
0~1 mm千分表的示值误差为0.006 mm,认为服从矩形分布,于是
2)千分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
千分表的分辨力为δ=0.001 mm,认为服从矩形分布,于是
3)五等量块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
根据活动长梁上升(下降)的幅度,选择量块的标称长度ln=200 mm。5等量块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为[3]:0.50μm+5×10-6ln,认为服从矩形分布,于是
活动端测量高度的标准不确定度u(H22)、u(H21)为
2.3.2 固定端测量高度的标准不确定度u(H22)、u(H21)
1)千分表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
(0~1)mm千分表的示值误差为0.06 mm,认为服从矩形分布,于是
2)千分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
千分表的分辨力为δ=0.001 mm,认为服从矩形分布,于是
3)五等量块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
根据固定长梁上升(下降)的幅度,选择量块的标称长度ln=10 mm。5等量块的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为:0.50μm+5×10-6ln,认为服从矩形分布,于是:
u3=(0.50μm+5×10-6ln)/3=0.000 18 mm。
活动端测量高度的标准不确定度u(H12)、u(H11)为:
2.3.3不确定度u(H)
2.3.4实际超高的合成不确定度uc
由于实际超高的3个不确定度分量互相独立,故可按下式计算得到。
2.3.5实际超高的扩展不确定度U
取k=2,U=2uc=0.073 mm。
4 结论
用直接测量法的测量结果作为检定台的实际超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度,此不确定度不仅来源于所用测量仪器,还受检定台机械加工装配误差的影响。考虑这些不确定度分量之后,实际超高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73 mm,而直接测量法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仅为0.007 mm,这说明机械加工装配误差对检定台的实际超高的不确定度影响很大,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部分。
首次将检定台的机械误差作为不确定分量引入到了检定台实际超高不确定度的评定中,从计算结果看出,由机械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不可忽略。此方法对检定台的超高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轨距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可以指导检定台的加工制造。
参考文献
[1] TB/T 3147—2012铁路轨道检查仪.2012TB/T 3147—2012 Inspecting instrument for railway track.2012
[2] JJG192—2006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检定规程.2006JJG192—2006 Verification regulation of calibrater for inspecting instruments for railway track.2006
实际测量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测量技术
0前言
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高层测量等。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测量新设备的不断应用, 建筑工程测量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筑工程测量的质量高低直接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挂钩, 如果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没有做到位则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为此, 有必要深入探究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这些测量技术问题的策略, 以满足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需要。
1 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测量单位质量控制不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测量技术也层出不穷。尽管现在技术能带给企业很大的效益, 但有的建筑企业领导人仍然没有意识到对技术的投入会直接给企业带来很大效益。因此, 许多施工测量单位不愿意花巨资投入到测量技术上, 从而导致测量技术资源的配置不足。再加上监理部门权责不清, 管理不到位等现象,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很难保障。有的在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上, 只是存在于形式上, 根本不能真正对建筑工程测量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1.2 测量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
好的测量技术就必须要有掌握其技术的专门测量人员, 然而,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企业均缺乏专业的、又懂测量技术的人员。在一般的工程测量工作中, 往往是由其他技术员或者施工员来兼职担任的。而GPS测量技术、GIS测量技术以及数字成像测量技术并不是一时就能学会的, 由于测量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而不能很好的学习和掌握这些测量技术, 那么就会给工程测量带来误差, 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生命安全问题。
1.3 先进技术培训不到位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 也是技术决定效益的时代。建筑工程测量人员由于不能很好掌握和利用相关先进测量技术或仪器设备, 会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尽管一些建筑工程企业意识到这点, 也加大了对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配置, 但是建筑工程企业对测量人员培训不足的情况也出现了, 致使测量人员不能很好的应用先进的技术仪器, 发挥不了企业配置的先进技术仪器功能。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且也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 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加大对先进技术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力度
首先要转变建筑工程企业领导层的观念, 使其明白先进技术设备的投入给企业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从而从思想源头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投入。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理控制, 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测量质量;要明确监理部门的职权, 使其工作分配到位, 从而尽量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建筑工程建设的监理管理中, 要将工作落到实处, 切实管理好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以及测量成果, 这样才能加大管理力度, 加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2.2 加强测量人员的素质培养
在当今技术盛行的情况下, 人才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发展需要人才, 而人才的成长则需要培养。因此, 为了加强测量人员的素培养, 培育出一批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 建筑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起“以人文本”的理念, 要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作用。平时可以教导测量人员自身通过学习或参加一些讲座来提供自身的业务素质;企业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先进技术知识讲座, 使其测量人员能熟练的掌握和使用先进技术下的测量方法和技能。
2.3 加大对测量人员测量技术的培训力度
测量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工作的态度及能力, 而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高低, 则直接关系到测量数据的精准度, 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能问题。因此, 建筑企业有必要加大对测量人员的先进技术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及掌握先进的技术技能。为此, 企业可以请国内外相关专家为测量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宣讲, 或采用知识竞答方式培训测量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而确保测量人员对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及使用程度。
3 结语
实际测量 篇10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 传统的测量手段在针对机械、电子、仪表、塑胶等行业中特殊的测量要求早已经落伍, 尤其是某些复杂测量往往需要用到多种表面测量工具及昂贵的组合量规, 且所花费的时间则需要数小时或更长。而三坐标测量机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是获得精确尺寸数据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并且把复杂的测量任务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这是传统量具无法比拟的。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公司产能的增加, 数控加工能力得到了提高, 数控测量的要求也相应地加大, 这个时候我公司的三坐标测量机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 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合格的工件在装配时也会出现无法装配的情况, 这给公司的生产进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数据是否准确?经研究发现, 在三坐标测量机的测量过程中, 测量软件在对工件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时采用的评价方式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 最后会导致工件在实际装配中无法装配。所以, 选择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研究目前三坐标测量机在评价工件直径时所采用的方法。
2 测量方法分析
2.1 评价孔和直径的方法
目前评价孔和直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最小二乘圆法。最小二乘法 (又称最小平方法) 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简单来说, 就是实际圆弧上各点到某一圆的平方和最小时, 该圆就是评价得出的圆。2) 最小外接圆法。指包括了实际圆弧轮廓的直径最小的圆。3) 最大外接圆法。指被实际圆弧轮廓包括的直径最大的圆。
2.2 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孔的原理
在一圆上任意测得三点坐标值, 由几何学中三点可定一圆的定理可得到一确定的圆弧轮廓。假设此圆圆心为 (x, y) , 半径为R, 测得的三点分别为 (x1, y1) , (x2, y2) , (x3, y3) 。根据圆的方程可得
求得被测孔的半径R, 进而得到直径D。
2.3 三坐标测量机评价孔所采用的方法分析
三坐标软件的设定中, 在对圆的评价中采用了最小二乘圆法, 这样得到的结果为实际所测圆弧轮廓的半径平均值。下面对这种方法进行分析。设最小二乘圆的圆心为 (x, y) , 半径为R, 则公式为:
从上式可以看出, 三坐标测量机所得出的圆为实际圆弧轮廓的半径R的平均值。这种办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测量中的粗线条误差, 提高测量准确度, 而且可以消除实际圆弧轮廓的高点和低洼点对尺寸带来的影响。但是恰巧就是这些高点和低洼点可以影响到工件在装配过程中的精度。它们就是工件在装配过程中无法装配的罪魁祸首, 从而导致出现了经过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合格的工件在装配过程中无法装配的情况。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