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论文(共12篇)
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篇1
时值上午第四节课, 同学们早已是饥肠辘辘了。用生物学方面的术语来说, 就是体内的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
刚走上讲台, 同学们有声无力地喊了声:“老师好!”本来我想让他们重新喊一遍, 但后来一想算了, 毕竟还是初为人师, 能忍就忍吧!今天上的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重点是记忆一些糖类的种类, 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贴得非常紧, 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借题发挥呢?
于是我灵机一动, “想必大家一定饿了, 是吧?”“是的, 是的。”底下一阵附和, 甚至还有一些喧哗, 有的还在吹口哨, 我没有理睬。“假如我给你米饭、牛肉和肥肉, 请问你会选择哪一种来尽快补充能量?”底下开始议论纷纷, 几个调皮的也开始思考, 看来学生对这节课还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于是我就因利势导, “请大家看看教材上问题探讨中的这幅插图, 想一想插图中的这些食物能量一样吗?”学生们又一次兴奋了, 刚才只是口述, 比较抽象, 现在看看教材上这些食物插图, 就差没流口水了。看来, 这节课引入的非常好。于是我就很顺利地进入了主题。
再比如, 在教学细胞的增殖时, 有些概念比较抽象, 如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问题, 好多同学都对此头痛不已。我在教学中因没有笔记本电脑, 所以不能像其他老师那样用多媒体展示一下, 学生就能轻易地理解。对于这些抽象的、不好描述的事物, 我也是化抽象为具体, 尽量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间期染色体呈“X”型, 前期呈剪刀型, 也只有这两种形状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而且这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是经过复制形成的, 类似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双胞胎姐妹, 就像两个连体婴儿一样, 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姐妹染色单体。一旦这两个分开以后, 就不能叫做姐妹染色单体, 只有叫染色体。这样一讲解, 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有再讲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时, 除了有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外,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新课重要意义等问题。
二的方式, 叫做缢裂。可能这样简单的描述, 学生很难理解。既然叫做缢裂, 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字, 那就是缢, 什么是缢呢?学生摇摇头, 说“不懂”。没关系, 我们给“缢”这个字组词, 一堂生物课竟然成了一节语文课。有的同学开始查字典, 马上课堂活跃了。有的同学说“自缢”, 好。自缢就是自杀, 就是用绳子打个结, 然后套在脖子上。同理, 动物细胞细胞质的分裂就好比用一根打了个圈的绳子套在这个动物细胞上, 然后向两边一拽, 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就变成了两个。学生恍然大悟。
我个人认为, 新教材与老教材的一个很明显的进步, 就是增加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栏目——问题探讨。通过对问题探讨的讨论, 进行课前热身运动, 可以很顺利地进入主题。在实际教学中, 也可以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 尽量从我们的身边的实际情况入手,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分析, 这样才能将同学们的兴趣提上来。
力的有效方式。通过“观、思、探、读”可指
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篇2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理论是对现实客观世界的主观意义上的总结,正确的理论是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真实,全面和客观的反映,应是人类认识自身,了解自身,人化世界的最先进的思想阵地。然而,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了这样一点:唯有经受得起现实考验的理论,才是先进的理论,才是对人类有用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社会历史性的理论。
那么,如何才能将理论化作“有用的理论”呢?换言之,如何将理论化作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发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真正经受得住考验的,恰恰是在经受住了现实革命和建设实践之后完成了自我完善的理论。恰恰是这样的理论,才拥有了跨越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顽强生命力。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实践就有着这样神秘而又不可替代的力量呢?我们认识到,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是一个意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真理完整地反馈于人的大脑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在主观能动地对象化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的时候,将自身的感性的意识也带进了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当中去了。由此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理论相对于绝对真理的相对失真。
那么我们要如何克服?我们发现,实践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真理的阳光从不畏惧冬日的冰霜,实践可以将理论中的种种谬误统统暴露无疑,并将人类理论的探索带回到唯一正确的轨道上来。实践是人类找到自身精神与客观真理的唯一契合点的唯一方法,是人类完美解决理论缺憾的不二法门。
物质生产生活与精神生产生活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
整个世界被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将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生产生活都列入思考的领域之中去,而这两者的主次又是有所不同的,物质生产生活的人类一切事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着逻辑的先在性,因而物质生产生活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后我们才可能来解决精神生产生活的问题。
我们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思想核心。这一科学认识要求我们必须对社会存在即物质层面的人类社会进行考察,从中探索出人类社会在基础层面的发展规律来。我们说,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正是这个道理。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讲物质,并不是要我们对意识有所偏废。我们已经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世界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们承认这样一点,即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人类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力。在如此巨大的历史推动力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人类的精神生产生活置之不理,不闻不问。由此看来,物质生产生活与精神生产生活乃是辩证统一的,是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矛盾统一体。
科学的唯物论,决不能离开人的社会性,决不能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否则,便不能科学认识到,认识对人类实践的依赖关系(认识,实践,理论,主观,客观)
“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马克思对人的本性有着深刻的见解,即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换言之,人具有社会性,而不是神学意义,理念意义,抑或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而,社会性对人而言,有着本质上的要求,即人无法脱离社会历史的进程。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说,认识对实践有着依赖的关系在。
认识是一个能动地对象化的过程,简单地讲,就是“人化自然”。马克思主义强调,我们所面对的自然或社会,是一个透过人类主观视角所折射出来的“客观”。这样的“客观”,包含
着人的社会历史性的痕迹,是对现实的主观性的把握。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必然要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关系,同时,社会的条件限制与历史的局限,共同作用,将人类牢牢限制在了社会性的领域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的认识行为是不可能跳离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局限的。这样以来,我们便可以理解,任何想要脱离实践行为而对人类社会又能够拥有准确而清晰的认识的行为,都将是徒劳的。
阶级意识与历史进步(阶级立场与意识形态)
“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矛盾,在最主要层面上,是以阶级斗争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对阶级性的把握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深刻与否的标尺。马克思认为,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是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强大的助推剂,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有之路。马克思的一生,也正是在指导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当中走向辉煌的,被后世誉为思想的巨匠,行动的巨人。
在现代社会,阶级的分野是否存在呢?我们说,在现阶段,阶级是仍然存在着的。因而,通过阶级立场来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分析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冲突与汇融,是哲学社会科学必不可少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浅议实际联系理论 篇3
而实际联系理论是从生活中学习导出课本的观点原理、从具体到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的学习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体验已有的理论,虽然创新的部分在上升。这当然也不同于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发明:从具体材料、实验中发现真理、规律,是研究方法,主要产生新的学说理论、设计工艺,新的产品
工具、机器设备。
实际联系理论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特殊形式,两者在促进我国教育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上是一致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应服务于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实际联系理论就是要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体验与能力,在生活中学习即学会做人、担当责任。这也是新课程切近生活、切近学生、切近实际原则的要求。
首先,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创设或者引导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可以源于自然、校园、社会、历史,可以是文字、数据、图片、动画、表格、视频、音乐等,但尽力是身边的、以多媒体呈现,也不能忽视教材资源。如播放视频,学生感悟吉利集团、三一重工等民营企业在“中国创造”上的奇迹,我国经济腾飞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完善所有制结构,同时结合东海南海危机日益严峻情况下中国海警局公务员的招考,学生规划自己将来就业的行业、所有制、企业或者单位,使人生更出彩。学生在参与和感受之后,总结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内容,有利于不仅掌握知识,而且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促使他们的个体经验不断增长。
其次,多方法多角度多形式呈现老师精心设计的学案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学案的展现形式,前面涉及的文字、数据、图片、动画、表格、视频、音乐等情境形式,以及口答、辩论、扮演、模拟、板书、点评等学生展示形式,皆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处于渴求知识的积极状态,踊跃进入角色,有利于张扬个性,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促进学以致用。如多媒体展示国务院关于上海自贸区发展、甘肃省政府关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兰州市政府关于加快国家级兰州新区建设以带动跨越转型发展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突出各自的目标、任务、作用、前景等,学生一旦看到往往眼前一亮,激动热情焕发出来,兴趣剧增,会马上投入到合作探究政府的活动中。这样,学生理解政府的服务、性质职能并支持监督政府,显得水到渠成;然后概括、板书政府职能的学习内容辅之以老师评价补充,理论源于生活、政治就在身边,必须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的共识就容易达成。
同时,老师要参与指导学生的合作探究,师生配合,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如学生搜集环境恶化的视频、图片、漫画、数据等资料,小组探究、全班展示,共享成果:为保持青山绿水必须运用以经济法律为主的多种手段推动低碳节约作为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护人类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地球,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学生归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学习内容;还可继续加深,生态安全迁移到社会安全进而升华到总体国家安全观,而老师也能对学案的不足改进完善。学生不仅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而且就存在的困难、问题求助于兄弟组、全班、老师,彰显团队智慧、提升自己。这样,学习远离了满堂灌和分数至上,重在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重在“会学”并终身学习,重在学生的成长成人以及对社会的有用性。
最后,合作探究生成知识过程中,思维路径是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关键性环节,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前面所说,吉利集团、三一重工等民营企业和中国海警局作为不同性质的组织单位,涉及就业,迁移到所有制进而经济制度;中央到地方三级政府的活动归纳到政府的性质、服务进而政府的职能和责任;环境污染的治理升华到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生态安全、社会安全,以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和设问中的关键词句抽象到课本的观点原理,并主要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总结概括表达、老师补充提升,兴趣知识能力融合于生成的过程中、遨游于真善美的海洋中、提高在自信与成就中,有路可走,有法可循,轻松愉快的学习滋润心田。
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萧伯纳
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逊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西塞罗
植物标本——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 篇4
在学习植物时,最大的难度是对于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缺乏感性认识,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而标本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鼓励或带动学生到野外活动,指导学生采集植物标本,可以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指导学生采集好的植物标本尤为重要。下面谈谈采集植物标本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采集植物标本所用的器具
剪切和挖掘工具:手剪(枝剪)、高枝剪、锯和铲子等。
烘干机和烘干炉:用于加热干燥标本,有时可用电热器或家用的电吹风代替,也可使用煤油、汽油炉子等。
采集箱和采集袋:采集标本可用铁皮制的采集箱(桶),也可以用塑料袋采集,塑料袋轻巧便携,方便实用,现多用塑料袋采集。
其他用品:小型塑料袋(暂存小草及柔弱植物)、广口塑料瓶(用于保存植物分离器官的液体)、小纸袋(装花、果散件和植物碎片),标本夹绑带(耐火尼龙带)、长绳等;手持放大镜、望远镜、镊子、刀片等;铅笔、碳素水笔、粗细不同的记号笔、米尺、标本野外记录本、标签(号牌)、日记本、空白纸张等。
二、采集植物标本的时间和地点
根据植物特性,决定外出采集的时间,比如,采集蒲公英标本,就选在春天蒲公英开花的季节,便于采到蒲公英的叶、茎、花,而且采集植物标本的地点也很重要。因为在不同的环境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如藻类植物标本,要在潮湿的土壤、树皮、墙壁和花盆壁上采集。因此,我们在采集标本时,必须根据采集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采集的时间和地点,这样才能采集到所需要的各种标本。
三、采集植物标本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必须采集完整的标本。除采集植物的营养器官以外,还必须采集花和果实,因为它们是植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如伞形科、十字花科等,如果没有花和果实,就无法区别和鉴定了。采集木本植物时,应当用枝剪或高枝剪剪取,切勿用手折断,影响标本的美观,对纤维长而强韧的树木尤应注意。
2.对于一些具有地下茎(如鳞茎、球茎、根状茎)的植物,如马铃薯、萝卜、百合,地下茎是它们的主要特征之一,必须注意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下部分。应小心将其从地下挖出,去土,但不要剥掉鳞茎皮。小鳞茎或球茎可纵向切开,较大的则应切成片状。
3.对雌雄异株植物,应分别把雌株和雄株一同采集,分别编号,并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4.乔木、灌木或特别大的草木植物,只采集植物体的一部分,但必须注意采集的标本应尽量能代表该植物的主要特征。
5.采集水生植物要保证植物的完整,并去掉表面的污物和水分,充分展平。另外,水生草本植物提出水后,很容易缠成一团不易分开,如金鱼藻等,遇此情况,可用硬纸板在水中将其托出,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内,这样可保持其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6.对于一些先花后叶的植物,采花枝后,出叶时应在同枝上采其带叶和带果的标本,如山桃就是这种情况。
7.对于寄生植物的采集,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若遇稀少或奇缺的植物时,还须多采些。
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理论 篇5
低年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启蒙思想教育的课程。以“五爱”和浅显的社会公德、政治常识为 基本内容;以教育学生初步养成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为主要目的 。由于学生年龄及心理正处于成长和发育时期,因此,课堂教学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研 究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品德知识,切忌空谈理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下面谈谈我们的几点做法。
一、启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用通俗的问答方式教学生了解
课文内容,学习品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
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学校,幼稚纯真,经历单一。课堂上,教师要用通俗的问答方式,教学生掌握、了解 课文内容,学习品德知识,逐步提高道德认识。譬如:教学第二册第8课《对不起》时,教师这样问学生:“ 刚才老师给你们讲了小动物们在绿色草地上做游戏的故事。大家想一想小熊踢出的足球正好落在小白兔身上, 小白兔吓得差点儿哭了。这时候小熊会怎样做呢?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样做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都积 极思考,争相发言。有的说:“小熊吓跑了……如果是我,我也害怕……”;有的说:“小白兔生气了,一定 要跟小熊打架……”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已见。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和肯定 。同时,教学生学习礼貌用语。告诉学生,小熊不小心把球踢在小白兔身上,它心里是难过的.,它真诚地对小 白兔说“对不起”。小白兔也很有礼貌地说:“没关系”。运用这种方式,使学生明白了做了错事要敢于承认 错误,请求别人谅解。对别人表示歉意时,要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表示歉意或感谢时,要回答“没关系 ”。再如教学第四册第2课《做有礼貌的好孩子》时,教师这样问学生:“星期天,小猴子和小山羊在家里做 作业遇到了难题,它们先后来到牛伯伯家,请牛伯伯帮忙。小猴子请教牛伯伯时,牛伯伯瞪了它一眼,没理它 。小山羊请教牛伯伯时,牛伯伯却耐心地教给他。这是为什么呢?你能帮小猴子找找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吗?” 听了老师的提问,同学们认真思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大家明白了是非,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一致认为, 牛伯伯不帮助小猴子,是因为小猴子太没礼貌了。牛伯伯热情帮助小山羊,是因为小山羊懂事,有礼貌。我们 一定要学习小山羊,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思想实际,设置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道德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理解画面内容,仿学
道德行为。
低年级思想品德课,每一课都有丰富多彩的图画。画面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 看图,模仿学习人物的道德行为。譬如,教学第一册《课间活动守秩序》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整体看图,让学 生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自觉地、守秩序游戏活动的情景。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看图讨论 。(1)图中的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守秩序?(2)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图中 的同学们讲文明、懂道理,他们知道不守秩序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我们要向课本中的小朋友学习,课间活动 时要有秩序,不能胡打乱闹,追逐跑跳。再如教学第一册《上课专心听讲》时,教师可分两步指导学生看图。 (1)整体看图。初步了解插图内容。(2)分步看图。仔细观察并了解每一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 提出两个问题(1)图中同学们在课堂上是怎样做的?(2)窗外树枝上小鸟叽叽喳喳直叫,同学们为什么谁 也不理它?观察与思考之后,同学们认为,要向图中同学们学习。课堂听课做到五点:(1)坐的姿势要端正 ;(2)不做小动作;(3)听课精力要集中;(4)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先举手;(5)回答问题之 后,经老师允许后,再坐下。同学们观察插图,模仿学习,立杆见影。顿时,都端端正正地坐着,聚精会神地 听老师讲课,课堂纪律井然。
插图是低年级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内容,教学时,认真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模仿学习道德行为效果较好 。因此,课堂教学要很好地利用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
三、运用电教手段,陶冶道德情感,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电化教学,直观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陶 冶道德情感。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适时放映幻灯、录像或播放录音,把抽象 的思想品德知识,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模仿学习,养成习惯。譬如教学《互相谦让》 的思考与练习三“过独木桥”时教师先出示幻灯片:“两只小山羊从不同的方向同时来到了独木桥”。然后让 学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想象两只小山羊怎样过桥,它们各自会怎么做?在学生广泛发表意见之后,出示幻灯 片:“两只小山羊互不相让”。这时,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上两只小山羊的神态,思考这样做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最后出示灯幻片:“两只小山羊掉到河里去了”。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懂 得了人与人之间要讲团结、讲友谊,遇事要互相谦让。再如教学第一册《我的祖国》一课,我们自制了一部展 示祖国锦绣河山的录像片,剪辑了一部分为国争光的中华儿女的镜头,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学生观看后,心潮 激荡,情绪高昂。大家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有十一亿人民,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美丽富饶,历史悠久,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今天好好学习,明天才能为国 争光。教学《我爱国旗》时,我们放升国旗的录像,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然后,结合看录像,听国歌 ,讲国旗的象征意义和国歌的意思,使学生知道升国旗、降国旗时要立正、敬礼。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爱祖国就要爱国旗。让学生从小在心中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篇6
刚走上讲台,同学们有声无力地喊了声:“老师好!”本来我想让他们重新喊一遍,但后来一想算了,毕竟还是初为人师,能忍就忍吧!今天上的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重点是记忆一些糖类的种类,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贴得非常紧,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借题发挥呢?
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必大家一定饿了,是吧?”“是的,是的。”底下一阵附和,甚至还有一些喧哗,有的还在吹口哨,我没有理睬。“假如我给你米饭、牛肉和肥肉,请问你会选择哪一种来尽快补充能量?”底下开始议论纷纷,几个调皮的也开始思考,看来学生对这节课还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于是我就因利势导,“请大家看看教材上问题探讨中的这幅插图,想一想插图中的这些食物能量一样吗?”学生们又一次兴奋了,刚才只是口述,比较抽象,现在看看教材上这些食物插图,就差没流口水了。看来,这节课引入的非常好。于是我就很顺利地进入了主题。
再比如,在教学细胞的增殖时,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问题,好多同学都对此头痛不已。我在教学中因没有笔记本电脑,所以不能像其他老师那样用多媒体展示一下,学生就能轻易地理解。对于这些抽象的、不好描述的事物,我也是化抽象为具体,尽量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间期染色体呈“X”型,前期呈剪刀型,也只有这两种形状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而且这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是经过复制形成的,类似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双胞胎姐妹,就像两个连体婴儿一样,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姐妹染色单体。一旦这两个分开以后,就不能叫做姐妹染色单体,只有叫染色体。这样一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有再讲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时,除了有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一分为二的方式,叫做缢裂。可能这样简单的描述,学生很难理解。既然叫做缢裂,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字,那就是缢,什么是缢呢?学生摇摇头,说“不懂”。没关系,我们给“缢”这个字组词,一堂生物课竟然成了一节语文课。有的同学开始查字典,马上课堂活跃了。有的同学说“自缢”,好。自缢就是自杀,就是用绳子打个结,然后套在脖子上。同理,动物细胞细胞质的分裂就好比用一根打了个圈的绳子套在这个动物细胞上,然后向两边一拽,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就变成了两个。学生恍然大悟。
我个人认为,新教材与老教材的一个很明显的进步,就是增加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栏目——问题探讨。通过对问题探讨的讨论,进行课前热身运动,可以很顺利地进入主题。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尽量从我们的身边的实际情况入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分析,这样才能将同学们的兴趣提上来。
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篇7
今年以来, 我国物流运行也出现了增速趋稳、投资回落、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趋势。一是社会物流需求增幅缩小。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额达117.7万亿元, 同比增长13.4%, 增幅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二是社会物流成本增加较快。前三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5.8万亿元, 同比增长18.7%, 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 D P的比率为1 8%, 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三是物流业增加值平稳增长。前三季度, 我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2万亿元, 同比增长14.6%。四是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前三季度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2万亿元, 同比增长10.8%, 增幅同比回落12.4个百分点。五是物流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今年1~8月, 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6%, 成本增长31.4%, 而利润仅增长13.2%, 高成本、低利润趋势更加明显。
2011年, 中国开始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今后五年,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给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 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是拉动消费、搞活流通、促进生产的重要保障,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 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不仅要支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需要, 更要通过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减少消耗, 来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 “国九条”提出的政策措施正在逐步落实。在税收政策方面, 一是税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自2005年以来,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荐, 国家发改委审核, 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发文, 已有6批、593家物流企业纳入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 第七批试点企业即将批准发布。二是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即将启动。10月26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 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从2012年1月1日起, 增值税改革将在上海试点。并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 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三是物流企业土地使用税政策调整方案基本形成, 物流业土地使用税有望降低。
为促进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 今年以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邀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以及重点物流企业多次召开座谈会。通过深入调研和测算, 先后提交了《关于物流业推行增值税改革的政策建议》、《关于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的政策建议》和《关于完善物流业土地使用税的政策建议》等。我们主张, 按照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的特点, 设置统一税目, 执行统一税率, 鼓励“一票到底”“一站式”服务, 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
物流政策的改善和实践的发展, 为物流学术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有这样一些趋势, 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一是物流业整体运行速度趋稳,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从追求数量的扩张, 转向质量的提升。二是制造业、商贸业和农业等产业发展对物流的依赖度增强, 对物流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物流业如何应对变化, 实现转型升级, 是一个主要而紧迫的课题。三是各类企业出现了跨界经营、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制造型、商贸型、电子商务型企业进入物流领域;物流企业介入代理采购、分销以至于网上销售, 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涌现。四是物流市场经营风险加大, 竞争加剧, 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素成本支出越来越大, 而市场价格上升空间有限, 物流企业面临重新洗牌。五是金融与物流更加紧密结合, 由代收货款、代理结算、仓单质押融资监管等金融服务, 发展到贸易、物流和金融一体化的全程供应链服务。各类金融机构向物流业寻求合作机会, 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借助资金优势, 提高供应链掌控能力。六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技术对物流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更加精准、更加快捷, 更加方便的智慧物流引领物流技术的发展方向。七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物流、社区物流、应急物流和绿色物流等关系到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物流领域, 将会获得更多支持, 得到更快发展。八是随着各级政府重视, 政策环境的改善, 物流管理体制、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到议事日程。
今年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10周年, 也是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创立10周年。10年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团结了一大批物流专家和人才, 围绕物流业发展大局, 整合各方面力量,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物流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为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理论准备和智力支撑。经过10年发展,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规模逐步扩大, 质量稳步提升, 已成为我国物流业界“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的年度盛会。10年来, 累计超过5000人次参加了会议, 到会演讲的国内外、台港澳专家超过200人次, 产学研单位自主设立分论坛70多场。我们的年会也得到了亚太物流联盟、国际采购联盟以及有关国家物流业界同行的大力支持。
政治课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篇8
一、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解决身边问题, 力求乡土化
政治课教学如果不能同学生和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进行, 就不能走出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假、大、空的认识误区。为此, 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学生身边的事或本地的一些现象引入教学进行分析, 使学生产生真实之感, 学以致用, 解决身边问题, 力求乡土化。例如, 在讲初三“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内容时, 联系我县的2003年“8·29”泥石流洪灾的亲身经历, 许多学生亲眼目睹了泥石流灾害使我们失去了亲人, 摧毁了家园。从而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的必要性。通过把教材上的理论, 利用将事实与历史或现实生活的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同时教师在讲治理环境的污染问题上, 为学生创设情景, 参与环保调查, 让学生为治理当地环境出谋划策。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行动上也能自觉爱护环境。
二、理论联系实际, 要紧扣社会热点, 充实例证材料, 力求实效性、时政化
分析理解重大社会问题, 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政治课教学的鲜明特色。思想政治课具有强烈的时代生活特征, 政治课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时政材料进行讲解。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具有时代感、针对性、贴切性。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向我们所呈现的纷繁浩瀚的时事新闻, 正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鲜活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触动学生的心灵, 对学生认识和情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分析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热点, 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或讨论, 鼓励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社会问题进行现象剖析, 分析本质, 探索发现, 挖掘意义, 从而升华认识, 获得启迪。例如, 如在学习“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内容中, 为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认识到台湾各族同胞同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 一衣带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兄弟情谊, 制造分裂是割裂历史, 违背全体中国人民意愿的极端反动行为。为了更充分地说明台海关系的现状, 搜集了以下时政:连战访问大陆, 称为和平之旅、破冰之旅;宋楚瑜访问大陆, 称为搭桥之旅;萧万长与胡锦涛主席的世纪会晤, 称为融冰之旅;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以首位执政党主席身份访问大陆, 称为雨过天晴之旅。使大家看到了台湾与祖国关系春天的到来。同时明确指出台独逆历史潮流而行, 必将失败。通过这种教学安排, 使学生能对台湾问题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也更坚定了台湾早日回归的信心, 也使政治课具有时代特色, 培养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同时也实现导行目的, 树立自信, 完善人格, 不断提高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实现了时效性和时政化。
三、理论联系实际, 营造参与环境, 实现懂、信、用的统一
灌输式的教学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更失去了政治课的实效性。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参与,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 营造学生参与的空间。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德育情景, 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如主题班会、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形式, 引导学生走上讲台,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以取得自我教育的实效。
如模仿电视栏目《实话实说》、《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组织教学。结合课本上的“想一想”、“议一议”, 利用活动课, 联系学生实际, 展开讨论、辩论。在讨论中, 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 适应不同学生的水平和需要, 使每一个学生有成功的机会。通过争议辩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求得了正确的认识, 以资借鉴, 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在“做个聪明的消费者”的教学中, 采用活动教学法, 可让学生准备一两则小品在课堂上表演, 小品以反映消费者者权益受侵害为内容, 学生一边看小品, 一边思考老师布置的有关问题, 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促进知行统一, 达到懂、信、用的统一。
初中生物教学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篇9
一、针对生活现象, 解释生物原理
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现象, 但这些往往最容易为学生所忽略。生物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生活中的现象几乎都蕴含着丰富的生物知识。如果能将这些生活现象与生物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生物将是一门最有趣, 也最容易学习的学科。例如, 在学习八年级生物“食物腐败变质”一节时, 我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食物腐败变质现象。因为生活中这类现象很普遍, 也很常见, 因此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言, 其中包括剩饭剩菜变馊、食物表面长一层“白毛”、水果蔬菜腐烂等。等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后, 我再向学生解释:这类现象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细菌和真菌以食物为培养基, 在适宜的环境下迅速生长繁殖, 就会导致食物变酸、变臭、变色、变黏等, 食物表面 的白毛其实就是大量繁殖的真菌。而平日里我们将食物低温保存、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 其实就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生长来防止食物腐败变质。有了具体的生活实例做背景, 学生听起课来格外有精神, 记忆的效果也自然事半功倍了。
二、选取恰当案例, 帮助学生理解
初中生物在学生 眼中, 一直是一 门比较枯 燥的课程。生物学本身并不乏味, 之所以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部分原因是生物学的专有名词太多, 学生难以正确理解, 更不用说记忆了。就拿细胞来说, 对于肉眼 看不见的东西我们很难在脑中形成概念认知, 但就是这样最微小的细胞, 在生物学中仍被分成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 去讲解, 细胞器还 能再进一 步划分。如此繁杂的生物体系, 学生自然不乐意去深究。针对这一现状, 教师应该寻找合适的模型或替代物,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 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节时, 书中涉及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 (一级、二级、三级) 、分解者、自养 生物、异养生物、能量传递等一系列专业名词, 学生很难弄清楚其中的关系。因此我在讲解这一章节时, 特地找了诸如“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青虾, 青虾吃泥巴”等一系列谚语去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概念。我还借助“我们用了几万年时间爬到食物链顶端, 可不是来吃素的”这一则小笑话, 告诉学生什么是杂食性动物,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穿插实践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生物课时较少, 但涉及面广, 教师为了 完成教学量, 对很多抽象 概念的讲 解一带而 过。在这种情 况下,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实践内容, 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展示生物的魅力。例如, 神经系统中的反射弧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这五个部分都很抽象。如果一味地去口头讲解, 可以预见能将这一节课完整听下来的学生十中无一。但若能加入实践环节,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讲到膝跳反射这一最简单的非条件反射时, 我让学生将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用手轻轻地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学生惊讶地发现, 只要敲对 位置, 小腿会产生急速前踢的反应。大部分学生乐此不疲地多次尝试, 在我的提醒下才停止动作。前后大约只实践了五分钟, 且只涉及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这两个部分内容, 但学生的兴致却被大幅度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也一扫阴霾, 变得异常活跃了。
四、安排模拟实验, 引导学生参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 验可帮助 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内容。例如,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时, 如果单纯依赖书本, 教师很难讲清楚心脏的功能, 但是结合生活实例, 如运动后会出现心跳、脉搏加速等现象, 复杂的知识就变得简单易懂了。因此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 我首先设计一个实验, 在单位时间内, 进行不同运动量的运动, 并分别记录脉搏频率, 制作成表。然 后将此实验提供给 学生参考, 让学生在 此基础上 进行改进, 并根据新方案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 我进行针 对性的指导, 提醒学生 控制好变 量并详细 记录好实 验数据, 并分析结果得出最终结论。虽然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实验, 但它能够以活跃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以及脉搏与心跳频率的一致性, 也能提升学生亲自探索出生物奥秘的成就感, 借此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校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探索 篇10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 高校思政课普遍面临两大教学矛盾。
(一) 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思政课教学内容丰富,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的内容。思政课的每一本教材看似较薄, 但包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从时间跨度来看, 该门课需要讲述的内容前后涉及一百七十多年, 但该门课程的总课时仅仅为32学时, 在我校为周2学时, 共计16周, 一个学期, 以至有些同学担心一本书一学期能否讲完。同学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这种担心正反映了思政课存在的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 其他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把思政课的内容讲透讲全, 更好地解决思政课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二) 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矛盾
应该说第二种矛盾的出现与第一种矛盾不无关系, 因为内容多、课时少,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及教学计划, 对内容的讲述力求全面, 难免会偏重于理论的讲授, 进而忽视如何联系实际。这种情况虽然不是普遍现象, 但属于客观存在的事实。事实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是学生最需要的。当然, 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教师, 为了解决这对矛盾, 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可以说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根本方法, 是一个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工具。大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这种矛盾, 进而设法避免出现这种问题。
针对高校思政课面临的两大教学矛盾, 我认为要想充分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学时效性, 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那么, 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呢?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对策
(一)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素质决定着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仅仅具备这一点还远远不够, 教师还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如果仅有渊博的知识而忽视实际问题的研究, 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就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的时效性也会削弱。具体来说,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从教学内容上来看,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联系学生实际。
思政课教师要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就必须在授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因此, 授课内容要联系学生所思所想, 了解学生关心什么, 想知道什么。最好是做问卷调查。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 教师曾做过调查, 其中的问题之一是“你认为衡量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最重要标准是什么”, 学生的反馈是教师能做到理论实际, 解疑释惑。在这里, 学生首先强调要联系自身实际。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清楚学生想知道什么。我们在授课过程中, 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是学生想通过该门课多知道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 希望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而不是你讲我听的授课方式。同时, 学生也想多看一些这方面的教育片。适应这个要求,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就某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例如在讲到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的时候, 教师提出一个讨论问题: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通过讨论, 学生普遍认识到:外国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的只能是灾难, 而不是福音。在教学过程中, 在涉及圆明园这个问题时, 播放了纪录片《圆明园》, 该纪录片描述了圆明园的强盛与辉煌, 也描述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过程及结果,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被焚烧后的断垣残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学们看后收获颇大, 进而意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否则, 不联系学生实际, 单纯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只能使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强人意。
2.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教师在理论上讲清问题的同时, 要能够深入了解社会, 把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或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课堂之中, 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调查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对许多现实问题都是十分关注的, 如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就业问题、物价问题, 等等。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时, 我们将相关的问题融入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之中, 例如, 对于学生而言, 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问题, 就像有的学生所言, 我们从大一开始就关心将来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 大学生并不是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书呆子, 他们也关心国际国内大事。为此, 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为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我们列举了一些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选题, 供学生选择, 然后形成一份调查报告。这些选题包括“大学生的择业观情况调查”“市民消费观念的变化”“你对环保问题的认识”等, 既结合了学生的实际, 又结合了社会生活的实际。学生在调查过程中收获颇多, 通过与社会接触, 他们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想、去查、去问、去思考。正如有的学生在调查报告中所言, 在就业这个问题上, 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不能好高骛远而应脚踏实地, 选题符合社会生活实际, 学生感兴趣、有收获。
3. 联系世界变化的实际。
从教学内容上看, 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感及广博的知识, 而且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联系世界变化的实际, 例如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生之时, 我们在课堂上适时地给同学们分析其原因, 以及它给中国及世界带来的影响。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讲授, 学生感觉不枯燥, 有兴趣。
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 在这种环境下, 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非常重要。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脱离时代背景、不联系世界变化实际的教学自然是事倍功半的。思政课应该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 但是, 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并不意味着要回避世界变化的实际。例如, 思政课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在一百多年前,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这一规律本身并没有错误, 但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暂时跌入低潮,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却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不要刻意回避该问题, 而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的功能, 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使得学生对这个问题不再迷惑。
(二)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突出实效性,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之外, 在不违背教学计划及目标的前提下还可以适当缩减理论课时, 增加实践课时。结果证明, 这一做法更能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但是, 实践教学方式很多, 不应局限于演讲、辩论、观看视频等方式。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 可以让学生走出去。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在授课过程中, 我们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在十一放假期间, 我们讲清调查报告的要求, 学生可以到家乡的纪念馆、革命馆调查访问, 撰写关于家乡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迹等。十一不能回家的学生也能完成调查报告, 因为我校地处丹东, 有关抗美援朝方面的遗迹资料较多, 如鸭绿江断桥和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学生通过走出去, 更能了解实际, 做到爱祖国、爱家乡。同时通过对家乡爱国人物的了解, 撰写体会和心得, 学生认识到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树立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学生认识到, 只有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才能对得起逝去的革命烈士,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探索, 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首先是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 同时也澄清了一些错误认识。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不再是过去你讲我听的授课方式, 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间学生愿意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老师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完成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同时学生随时有问题都愿意和老师沟通, 他们往往把问题发到老师的邮箱里, 老师再找合适的机会给学生解答, 增进了师生感情, 教师也真正履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本论文为辽宁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名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研究》。
项目编号:W2010164。
摘要: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否认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 文章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理论联系实际论文 篇11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强调这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这是对新课程的要求,但是对一堂复习课来说,也要达成上述教学目标,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显得更为重要。课堂联系的巧, 学生整堂课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全部知识点,如果上课只是将知识点简单地罗列,或者像上新课一样地简单呈现,学生必定会厌恶这样的复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必须建立一种联系,通过一定的物质把整个章节分散的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的知识网络。
笔者现以一堂公开课《蛋白质小专题复习》为例,谈谈对此的看法。
二、情境描述
片段一:[导入]
师:每位同学从前都会有开心地抱着奶瓶吸奶的时候,奶粉是婴儿的主要营养来源。现在的奶粉广告都非常完美,但是有些产品事实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
片段一分析:从两张正面阳光的图片与现实生活的劣质奶粉之间的强烈冲突,引起学生更多的感慨和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轻松进入课堂。
片段二:奶粉事件1——大头娃娃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些孩子的头会那么大吗?
生:奶粉中蛋白质含量少导致的营养不良现象。
师:为什么蛋白质缺少会导致那么严重的后果呢?蛋白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主要承担什么生理功能呢 ?
片段二分析:教师通过大头娃娃的事件,让学生轻松地回顾了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承担的生理功能。同时让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片段三:奶粉事件2——三聚氰胺事件
师:在2001年的大头娃娃事件之后,2008年中国奶粉界爆出了更为惊人的三聚氰胺事件。在这里我们要记住一位好记者——简光洲,面对三鹿集团的强大压力,他勇敢地刊登了他的长篇报道《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仅仅是三鹿奶粉中加入了三聚氰胺,还有很多的奶粉厂商都在奶粉中掺入了三聚氰胺。
(出示幻灯片)三聚氰胺的介绍
师:为什么企业要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这种有害物质呢?
生:三聚氰胺含N量高
师:每种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鉴定是通过测定N含量为指标的。三聚氰胺具有含N量高,白色、无味等特点。蛋白质中除了N元素外,还有哪些元素呢?
生:C、H、O、N,有的还含有S。(板书)
【思考探究】如何鉴别三聚氰胺与蛋白质?
生: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三聚氰胺不会。因为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板书)
师:肽键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板书)
片段三分析:通过奶粉事件中最轰动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学生的更多思考:为什么三聚氰胺能在奶粉中出现?如何鉴别三聚氰胺和蛋白质?通过这些思考来复习蛋白质的元素组成,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及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生活热点中的部分内容,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更愿意去学习,当然也轻松地巩固了知识点。
片段四:奶粉事件3——皮革奶
【思考探究】
1.皮革奶中的蛋白质在加工及重金属的作用下,是否发生变性?
2.变性后的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能否产生紫色反应?
【实验探究】(学生活动)
探究皮革奶是否比缺乏蛋白质奶更有害儿童正常发育。
片段四分析:通过皮革奶事件,来复习蛋白质的变性及实验探究的基本原理。又一次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很轻松很自然地愿意去探究试验,巩固了试验设计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三、案例反思
不管从教师的评价还是学生的反应,我自己对整堂课的设计也是相当满意的。这堂课我认为我充分抓住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奶粉事件,而且对3件奶粉事件分别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共性的同时,又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于是我以奶粉事件为线索(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皮革奶事件)将必修1中有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巩固与总结。应该可以说整堂课是条理清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且最后的情感升华,我自己也觉得非常好。“中国,我们再也伤不起了;愿中华大地上不再出现劣质奶粉;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愿每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愿每位同学都能学业有成……”当然这其实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真实的意愿,只是平时没有表达的那么赤裸裸,而今天我把它提上了课堂,提上了屏幕,希望我们祖国未来的企业家们能有良知。愿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同时我也意识到复习课更应该关注实际与我们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近几年高考生物考纲能力要求中就明确指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21世纪是生物学快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我们更应该多关注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比如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高科技问题,环保性问题,药物生产等等,这些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利用这些素材设计问题,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的局限以及实际问题的复杂,势必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这堂课中的素材——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会热点问题。我记得在人教版高三第二轮复习时的一次公开课,我抓住当时的社会热点——手足口病,抓住学生好奇心和关注点,从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出发引出干扰素,通过干扰素的产生和大量生产来复习巩固细胞免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发酵工程的相关高考知识。当时也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学生的青睐和赞同。所以我认为通过这些热点问题或事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探索能力。使本来枯燥的知识理论与生动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并牢固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最后感谢各位教师在百忙之中抽空来聆听我的课堂,给了我那么多的肯定,又给我提出了一些提升空间的宝贵建议,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理论充分地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篇12
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1. 符合学以致用的原则
日常实际生活中, 每天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与物理学相关的事物,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当今的物理课堂教学不能太过于抽象, 而是要与实际有一定的联系, 能够激起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兴趣。如果学生所学能够联系上实际, 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就会提高。当教学中与实际中的物理知识结合得多了,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
2. 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给学生提出与实际相关的、并且为学生们所熟知的问题时, 那么学生就会对这些问题感觉到熟悉, 有想要探究一二的兴趣。此时, 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都会被激发出来。如学习了“连通器”以后, 引导学生分析卫生间排水管弯曲部分防止臭气倒流的道理;学习了“电功率、电功”以后, 启发学生应用白炽灯已知的电功率和耗电时间粗略测定电度表“走”得是否准等问题。
3. 有助于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在获取古今中外由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物理思维, 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相比之下, 后者的意义更加深远些。让学生的观念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而改变, 用现代的眼光看待物理知识, 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对于当今以及今后社会的重大作用, 让其意识到学习物理的重大意义, 从而让其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升华,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策略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1. 要善于将来自生活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
现在流行的物理习题集及教辅用书很多, 但是, 绝大多数的物理习题都与实际生活脱离, 问题的解决与现实生活缺乏联体密切联系起来, 这样的物理问题, 才更具有实际意义。
例1: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 紧急刹车后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 求刹车后4s内汽车的位移。要求:想一想答案是否合理, 为什么?
例2:若某商场中安装的自动扶梯的倾角为37°, 该自动扶梯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运行, 其电动机的工作电压为380V, 额定电功率为49k W, 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恒为2m/s, 测得自动扶梯空载时,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5A, 则空载时电动机对自动扶梯的牵引力为多大?若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与空载还是满载无关, 则这台自动扶梯最多可以载客多少人? (设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 g只取10m/s2。)
这两道题型, 都和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 使得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中的距离有效地被缩短, 问题的解决也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被联系起来, 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被激发。当这类题型被解决之后, 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也就逐渐地高涨起来。
2. 要切实加强物理实验, 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学的进行, 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物理实验, 学生可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 教师应尽可能地开拓演示实验的时间与空间, 创设赏心悦目的物理情景,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 要测量一个不规则的、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一般来说, 可把它磨平, 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代入公式即可求得。实际上, 加工平面、测准角度都很困难。为此我们把透明物体浸没在油中进行观测。当我们不断改变油的成分, 使油的折射率发生变化时可发现, 在某种油中, 光线直接进入而不发生偏折, 透明体的轮廓消失在溶液中, 这时溶液的折射率就等于待测透明体的折射率。通过这样的实验, 会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物理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刻, 也会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促进的作用。
3. 积极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论文】推荐阅读:
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联系实践的哲学比较05-13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论文07-31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07-10
丛连彪:反腐倡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理论创新专题07-09
理论联系能力论文09-09
刍议认知语义理论之间的联系09-23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理论联系实践09-28
联系学员思想实际06-03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11-22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