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24-07-11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共12篇)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1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同时也是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1]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从其需要入手。那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满足哪些需要呢?首先, 我们来了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概括地说,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 学生要想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 首先要对这一社会或阶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然后通过组织的实践活动来进行探究和操作, 最后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获得情感道德的升华。学生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为认知的需要、劳动的需要和道德精神的需要。而社会多元化和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则要求教师必须全面和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了解高中生的每个层面的需要, 然后将这些需要具体细化到每个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目标是一个结构性体系, 它由不同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构成, 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三维目标的结构, 它是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构成。”[3]这些目标指向学生的不同方面的需要。学生的认知需要在知识目标的实现中得以满足。学生的劳动需要在能力目标的实现中得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中得以满足。因此, 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需要并制定思想政治课堂的三维目标, 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才能有方向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准确设定和达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 满足学生认知需要

学生形成一种思想观念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通过这些认识进行整合和辨别来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并外化成外在的行为。学生在对外来的事物进行辨别和选择的时候就产生了认知需要, 那么怎样满足学生的这种认知需要呢?总的来说,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内容有两点:一是知识内容, 二是德育内容。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就必须依靠知识目标的指导来进行。

根据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来看, 高中生已初步形成一定的世界观, 但他们对外在世界的看法还不成熟, 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方法还很片面, 他们是独立与依赖共存的个体。他们需要对外在事物认识, 对外在事物判断和对外在事物选择。这个时候的他们存在一种强烈的认知需要, 这种需要满足与思想政治课程的知识目标实现是有着内在联系的。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知识目标为五条: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要求;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相关知识。思想政治课程知识目标是以具体的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实现的。教学目标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果, 是培养学生知识方面素质的规格性要求。课堂教学的知识目标与学生的认知需求之间的关系体现在知识目标指向学生的需求。我们从教材的知识内容来看, 必修一《经济生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围绕经济领域的常识制定, 旨在满足学生认识我们国家经济体制和物质文明的需要。必修二《政治生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主要围绕政治领域的常识制定, 旨在指导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民主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围绕文化领域的常识制定, 目的是向学生传授我们国家先进的文化知识。而选修教材则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 使教学内容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选择性, 体现了思想政治的德育性, 又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 只有明确具体可行的知识目标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制定正确的知识目标呢?确立知识目标首先应该是从全面的角度来考虑, 在关注全面这一原则中我们应意识到知识目标的范围不应局限在教材之中, 教师应该结合当下的新的一些观点和知识来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的全面性。恩格斯说过:“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 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4]所以立足现实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再突出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强调。最后也应遵循知识目标的可行性原则才能有效指导教育活动, 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

二、适度把握和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能力目标, 满足学生劳动需要

高中生作为社会的个体已具备参与社会交往和实践的能力, 但是他们由于经验有限并不能很好地践行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 这时他们就产生了劳动的需要, 为了满足这一需要, 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知识内容的传授的同时也应关注对其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的能力形成总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 而教师对高中生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过程来实现的。教师若想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必须紧紧围绕着思想政治教学的能力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能力目标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预先设定的教育结果, 是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素质的规格性要求。而课堂教学的能力目标则是将课程目标具体细化。总的来说, 思想政治课程的能力目标为六条: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开拓未来的主动性能力;使学生具备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培养其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能力;培养其依法行使权力和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能力;发展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收集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经常会采取不同模式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进行。我们从教学模式这一角度来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模式是自主学习模式、问题探究模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等。教师在采取自主学习的模式时会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能力目标, 而这一模式更适宜实现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和发展这一能力目标,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 对学生将来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提高。探究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所确立的能力目标偏向于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合作学习的这一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所制定的能力目标更倾向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能力。而从教学方法这一角度我们又可以添加灵活的手段。“方法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纽带’, 是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理论体系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之间的联系中介, 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5]但对于每一种模式我们都要灵活运动教学方法, 其中现在最普遍运用到的就是信息技术。科技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飞速前进, 我们也正处于一个信息时代, 学生经常在课下使用电脑进行资料收集, 教师课上也会用到多媒体教具, 所以教师也应把指导学生具备掌握信息技术的这一能力加入到思想政治教学能力目标的行列。

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外化就是指在其思想对外界做出的行为表现, 所以正确地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能力目标进行制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满足学生的劳动需要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制定能力目标应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这一角度, 使该能力目标具有务实和与时俱进的特点。然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的情况制定目标, 使该能力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最后也要全面地科学地制定能力目标, 做到能力目标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正确树立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满足学生的道德精神需要

教师对高中生的培养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和能力的范围, 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情感道德的升华。一般来讲, 人的需要分为两种:一是物质需要, 二是精神需要。学生的物质生活的满足同时更需要一种情感上的皈依, 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应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想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满足其精神上的需要就必须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分阶段分层次地指导。首先我们先了解下思想政治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该目标分为七条: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热爱祖国和人民, 树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理想;“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关注社会发展, 培养公民意识;热爱集体, 奉献社会关心他人, 乐于助人, 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6]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要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热爱和平, 尊重世界的文化发展, 关注全人类的公共发展。对这些内容, 教师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整理来具体化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中, 使该目标指向学生的精神需要。我们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手段来制定分析教学目标。必修一的《经济生活》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经济领域的知识, 通过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来培养高中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念。必修二的《政治生活》课程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传授政治领域的知识, 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来培养高中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必修三的《文化生活》则是向学生传授中国文化和文化领域相关的知识, 提高学生文化创新的能力, 使学生热爱我国的文化事业并正确地对待世界各族文化。必修四的《生活与哲学》课程则是指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提高学生认识世界规律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应紧密围绕这些内容来制定。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结合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确立。教师应在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之上, 结合自身的经验来制定目标。制定该目标应遵循以下原则:注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实际可行的原则;符合社会发展的原则。而具体的目标实施则需要我们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二者科学的统一。

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在课堂实践中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南针, ”[6]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提示教师教学, 调控教学活动和检验教学效果的功能。所以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 制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许多教师也会出现一些偏差, 之所以出现这些偏差就是因为他们对三维目标之间的地位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的时候教师制定的目标只注重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内容而忽视了价值观的方面, 这就导致学生发展的不平衡, 为社会培养了一些有才无德的人。有的时候只注重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内容, 忽视了知识的方面, 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 为社会培养的也只是有勇无谋的人才。更常见的是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注重知识和价值观的教育, 忽视了能力的提高, 就致使学生高分低能, 导致了教育的悲剧的发生。那我们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1.教师提高认识和分析事物能力, 不断完善自身。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其直接参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 所以, 教师应该具备分析教学内容的能力,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能力。同时, 教师应该结合着课堂的教育效果和学生课后的反馈来不断完善三维目标, 从学生接受的实际效果来检验三维目标的准确性和实践性。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确保制定的三维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准确地制定出思想政治教学的三维目标。

2.学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教师了解学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而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限于思想政治课堂, 因此就需要学校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学校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助于教师的教育工作的进行。

3.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做出相应调整。新时期为思想政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 相应的思想政治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也应该更新理念, 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 更多地考虑他们的需要。为其设立一个强有力的导向标, 全方位地对他们进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使他们健康独立地成长。要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所蕴含的力量。

对于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 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肩负着很大的责任, 但当三者实现其主体范围内的责任时, 不要光考虑如何完成自身的任务, 而是要考虑你所实现的是不是学生需要的, 是否是有益于他们的成长。要明确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的课堂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育人的任务, 全面地培养学生成为博雅的人———文理融合, 厚德载物。这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的价值所在。

摘要: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起着主导作用,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 教师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来进行的, 所以课堂教学就承担着思想政治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任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主要包含认知、体验和情感升华这三个阶段。而在这三个阶段中学生会产生认知需要、劳动需要和道德精神需要。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种目标分别指向这三个阶段的三种需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主要是靠正确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来指导。本文则从学生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学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来阐述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130-131.

[2]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孟庆男.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原理[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3.

[4]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l:387-390.

[5]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1.

[6]孟庆男.思想政治 (品德) 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2

——浅析对高中新生的思想教育

浙江省嵊州市三界中学 李伟

新学年开始,新生入校,新班主任上任,如何对新的班级体进行组织和管理成为每一位新老班主任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如果将班级管理同心理学结合起来,从研究学生的心理入手,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学校的学生进入同一所学校,同一班级进行学习,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显得特别陌生,如何去适应这一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成为他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此时,由于学生们对于周围情况的陌生感,导致在此阶段学生所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思想波动性较大,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不能正确取舍一些外来信息,且可塑性极强。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状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搞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学初期,面对一个陌生的集体,对同学和老师都不熟悉,都会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观察。所以,开学初期班级纪律表面看来较为稳定。但同时也是班级问题产生的一个萌芽阶段,忽略对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教育,可能会导致后期班级管理上的被动。

新生入校后,往往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熟悉校园,熟悉校园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自己亲身体会,另一种便是从他人言语中获取。而第二种方式的获取途径一般来自社会言论和同校高年级学生的谈论。但不管是社会的还是学生的言论,由于高中生还未完全具有辨别事物的能力,不能对他人的言论进行取舍,反而会先入为主,对自己即将生活三年的新环境产生一种偏差。有感与此,在开学初期班主任就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他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具体方法如:在第一天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校园,向学生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近些年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骄人成绩,使学生产生一种荣誉感,有效避免外界不良信息的侵蚀,并且可以借此机会融洽师生关系,熟悉学生情况。

二、明确目的,端正态度

纵观我校新生状况,我发现高一新生在入校后半个月内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的状况。不知道自己一天应做哪些事情,白白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习的效率。而且极有可能在此时滋生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此时,班主任如不加以引导教育,可能会为后期班级管理埋下祸因。

班主任应选择一适当时机召开一主题班会,而且这一时机宜早不宜迟,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因为新学期刚开始,新学生对新老师还不了解,希望能遇到好的老师,会认真的听。即是有个别学生已经产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但也希望遇到一个与以前不同的,能够理解尊重自己的老师,所以也会认真的听。班主任在此时只要稍加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借机向学生宣传他们的科任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老师的“权威性”,引导学生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法,使自己尽快的融入到这一新的学习氛围中。

三、找准立足点,进行角色转换

刚刚步入高中校园的新生,还未完全脱离初中生的稚气。虽然在身份上以从一名初中生转换成为高中生,但从心理的角度看,他们还未成为真正的高中生,并未完全融入高中的生活。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增多,身心发展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世界观初步形成。而高一时期则是这一转型的关键时刻,学生的各方面可塑性极强,班主任应抓好这一良好机遇,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谈话和辅导,帮助他们找准立足点,进行角色转换,塑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高中的自主学习时间比较多,而且完全放给学生,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自修时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一天的学习效果。有计划的安排是必要的,要在有条理的轻松中体现学习的充实,而不是在混乱的忙碌中降低学习效率。另外,要摆脱过去成绩对自己的影响,过去的总归过去了,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大的潜力,学会欣赏自己,坚信在一个新的起点,不到最后时刻谁都可能成为赢家。无须把目标定得过高,学会把目标支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也就在稳步中获得了长足进步

四、树立集体荣誉感,明确集体生活的道德原则

在新生入学后,同学之间由于相互了解不深,还未形成一种很强的班级凝聚力,开始还只有小团体或个人意识,根本没有形成集体观念。这种小团体的危害性是极大的,如果不加以制止,任由其发展下去,对于形成一个稳定的班级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没有班级集体荣誉感的学生,就会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的利益和得失为重,一旦当集体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就会跳起来抵抗,人人如此,个个效仿,这个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不成其为一个班级,那么班级工作就无从着手了。

但这个时候同时也是建立新的班集体的最佳时期。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的组织,搞好班级工作首先要建立班级体的荣誉感。把培养班集体荣誉感贯穿于班主任工作的始终,时时、事事都注意把培养班集体荣誉感放在首位,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一切因素来帮助学生树立班级荣誉感。如利用学校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如运动会、篮球比赛、歌咏比赛等。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行强化。较强的班级荣誉感一旦形成,班级内就会出现热情正直善良的学生骨干,有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人人出力,个个献策就形成了一个团结的集体、有战斗力的集体、积极向上的集体,那么班级的其它工作就有基础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3

关键词:高中生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创新研究

一、新形势下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宏观层面: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导致或引发的新挑战

1.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变化,加快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高中生的思想和政治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了。在国际方面,高中生很容易受到一些政治观点的影响,从而影响自己对事物的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2.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高中生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互联网起到了一个双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知识,但是同时也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虚假的内容信息参杂其中,使学生的身心严重受到干扰。

3.现代高中生的个性特征更加的鲜明。学生往往有着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较强的个性,使得他们当中有不少学生桀骜不驯,对教师的一些观点表现出了反对,造成了教学与个人之见的不协调现象。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较强地面对挫折的能力,遇到事情就哭鼻子,不去想解决的办法,一味地依靠父母,总是处于一个长不大的阶段。

(二)微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和对象本身的变化所形成的挑战

1.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这一段时间,总是会出现压力大的问题,有的学生面对就业、升学的压力,导致自己心理方面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有些学生是独生子女,被家人宠惯了,遇到一点事情,就表现出了娇气,没有较强的生活阅历,在情绪上很容易就出现了波动的现象。与此同时,面对较为复杂的社会化大环境,很难融入到社会中,使得自己感觉到自己很多余,逐渐产生一种消极应对的心理。

2.在学校中,都会设置辅导员,主要负责的就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由于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辅导员的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地施展。所以在高等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做到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也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一)重视情感的投入

在我们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以情感作为主导,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效应。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所有的教育者应学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描绘;用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在进行思想工作时,尤其在创新的过程时,注意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情感方面的交流与表达,从而,使得教育工作变得很宽松、很有趣。

(二)构建思想工作网络体系

信息技术在逐渐的向前发展,在高校,应该把网络的应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来抓,不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用网络工具来进行工作和学习。让思想工作变得优化、创新,这不愧是一个很好的条件。在思想工作、教育的实施中,通过马克思主义理念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其思想、觉悟得到很好的提高。

第一,教育的信息、思想的信息达到共享和交流。还要随时更新在思想工作、教育的各种情况,给予学生更加多的学习资料而进行学习。

第二,通过开展在网上进行问题的询问,以及在学术方面的讨论、研究等,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解决自己不会的解难问题,以致达到交流和共享。

另外,在网上,也可以进行问题的调研,为了把学生的思想、信息弄清楚而进行的,能够随时把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而设置一些教育的课程。所以,在进行思想工作过程中,对于教师需要做的是创新,即对计算机、多媒体使用的创新,从而让课堂变得形象化、生动化。

(三)创新思想工作的优化性

教学的思维也需得到更新而活泼,最终为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制定出更加科学、更有时效的安排。对于学校而言,要把思想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所以,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对计算机、多媒体等的投入,从而,让课堂变得创新化、多元化。

(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大学,尤其进行思想工作时,把学生作为主导的角色,而把教师作为引导的角色,在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感受、体验、需求结合起来分析,因为学生是不同的群体。所以,制定出的教育方案也是不同的,主要是为了教师能够与学生距离缩短而设计。对于家庭状况不好的学生,我们要关注其生活的情况,再给予其思想方面的指导。在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解放自己的想法,而不要对学生的思维加以限制、约束,而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而让学生去更好地学习。

总而言之,大学生属于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也属于社会主义的人才后备力量,他们的思想对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高校的教育,应该从教学的措施、工作的方法、教师的授课方式等方面入手而创新。

综上所述,我们要不断总结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已经获得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思想工作,了解现存的挑战,特别是针对遇到的一些实际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解决,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工作重点放在思想教育的理论上,真正使得这项工作能有效的发展、创新下去,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郭新亮,王晓兵.建设网络精神家园加强高中生思想政治工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

[2]巢桂芳.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网络文化的必要性及对策[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李强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高中生阅读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北大学,2010.

小议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篇4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 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就告诉我们, 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的成功与失败, 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对此, 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一、必须有高度的紧迫感

1.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 目前高中生政治素质状况堪忧, 一方面, 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政治不关心;

另一方面, 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西方政治思想好奇直至信仰, 有的则对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不信任甚至持基本否定态度

高中生对物质享受对金钱不加掩饰的追求情况较普遍, 如赞同“有钱能使鬼推磨”观点的学生达49.3%, 有49.6%的学生否认。同时, 在20世纪90年代高中生中, 认为“现在多数人不关心政治, 而只关心切身利益”的占64.2%。这种不关心政治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比较明显的。

2.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最主要途径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受教育对象灌输一定阶级的政治思想及价值观等, 培养他们参与政治过程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的活动。从心理学及社会学的角度看, 人们在其人生早期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并形成的政治认识、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对其一生的影响很大并且难以改变。过去甚至现在, 我国在中小学阶段普遍缺乏政治素质教育, 所以在其大学时代补上这一课就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必须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自信心

1.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这一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育和灌输, 特别是学校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最高目标之一。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发生密切交往, 对通识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所谓通识型人才是指在各个知识领域都有较高修养的人才, 其中当然包括政治修养即政治素质, 而教育全球化使学校培养在各个领域都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了可能。就国家、社会而言, 如若公民大众缺乏较高的政治素质, 那么一系列体制改革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就难以实现。所以, 既然全球化时代呼唤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 那么高等教育必须顺应这一呼唤。

2. 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 特别是什么政治人的大问题, 应该理直气壮地在中学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实事求是地走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素质教育之路, 是一条必须坚定的道路, 不要惧怕被指斥为教育意识形态化, 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这不应回避, 也不需回避。事实上, 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向学生灌输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 特别是美国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更是突出, 仅在课程设置上, 从公民课到其他人文课程, 都涉及政治思想的内容, 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

3.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和许多有效的方法为加强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思想政治教育, 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因此, 正确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对唤起青年一代的觉醒, 鼓舞其战胜困难的勇气, 增强其奋进的动力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看, 虽然经过了许多曲折, 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但是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使高中生的政治素质教育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改革教育机制, 寻求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

1.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应处于重要的地位

这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要求。但至今重视不够, 对如何开展政治素质教育的研究也很欠缺。对此, 首先必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一是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课程是所谓“辅课”的观念。这实质上是对当下时代特征和要求了解不够, 对素质教育缺乏全面认识以及轻视思想政治教育所致。二是转变政治教育的观念, 提倡政治素质教育。

2. 进一步改革现行教育机制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案 篇5

1、了解我国文化的现状并举例,分析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

2、了解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区分清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

3、知道只有发展多样性的文化,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二、预习内容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xxx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2)xxx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表现:

①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列举表现:

②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列举表现:

(2)对策:不能放任自流,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为此应该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产品。

(2)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化。只有面向______________,反映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三、提出疑惑

通过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当前我国文化生活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分析出原因。

2、说出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并举例(身边的事例)。

3、总结我们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过程

探究1:当代文化生活特点。

市场是如当我们驻足在五颜六色的广告前,留意于书摊上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当我们在各种电视节目之间选择,在网络世界徜徉……我们就已经面对着大众传媒的影响,置身于文化市场,步入社会文化生活。列举自己身边的事例,说明当代文化生活的变化(可从服装,娱乐方式,饮食文化等方面进行举例)

(1)从人们文化生活的变化可以看出,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2)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特点,其原因什么?

探究2:材料一:大众传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ktv,3d电影等等,可以通过《百家讲坛》传授知识,举办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材料二:大众传媒以及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存在,也出现了制假售假,低俗文化(三枪拍案惊奇),八卦新闻等等。

(1)上面两个材料反应了什么文化现象?出现这种文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谈谈自己应该怎么做。

探究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整个的文化生活就是一座大花园,每一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所以它欣赏的植物就不一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1)当代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2)大众文化的内涵:。

(3)分析“流行文化”“经典文化”。

试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篇6

一、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缺失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人性化的缺失

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性化缺失,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人性化缺失。大部分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并没有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思想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发。其中,从马克思主义观点中提及的人性论观点来讲,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强调人的精神性,而忽视了人性的自然性;过于强调课堂教育的纪律性,忽视了学生的自由性。

2.思想上对人性化教育不重视

目前,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始终简单地认为高中政治课就是传输社会政治思想,受应试观念影响较深。由于大部分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安排、学科活动等各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甚至一些学校的老师还打着减负的名义,缩减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缺乏上课的激情,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也会觉得思想政治课中学习的内容与自己实际生活联系不大,毫无实际意义,也就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严重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3.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

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其内容较为抽象,所以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和辩证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部分老师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而是照本宣科,根据考试常出现的考点进行教学。同时,还有一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少与学生进行知识沟通和情感交流,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新形勢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实施途径

1.构建个人与社会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教育时,应该积极倡导对人性的尊重和人文关怀,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定位,不仅需要全面思考社会价值,而且还应该满足当前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不仅要强调学生为社会、为国家做共献,而且还需要强调学生追求自身利益需求,以促进高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以老师为示范,引领学生人性化教育

只有学生充分尊重老师,老师的话语才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以及较高的情感感受力。因此,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实施过程中,老师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赢得更多学生的爱戴,从而引导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3.提高对高中思想政治人性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针对当前大部分老师和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老师应该转变观念,提高对思想政治人性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进行课程安排和学科活动,保障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时间。同时,其教学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实施主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点,以新课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标准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满足高中学生的合理要求,有效拓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内容。然而,为了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必然需要增强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断创新,建立健全人格魅力,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高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探索 篇7

一、教学来源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 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 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 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如学习了我国的财政以后, 我让学生做调查, 有的同学对我县的工矿、宾馆、旅游等企业进行调查, 了解一下我县的财政收入的情况, 通过对我县各种企业的经营规模、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以及分配情况的调查。

作为政治教师应与时俱进变革教学内容, 开发新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活动中感受社会、体验生活。在教学中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二、在其它学科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不但要在此学科中进行, 数学等课程也应结合教学内容, 适当增补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很多, 只要教育充分挖掘教材, 是可以找到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的。另外, 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 让数学家的奋斗精神、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深深地影响学生, 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音乐课应适量增加东北二人转的内容。音乐欣赏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 来激起学生欣赏乐曲的欲望, 并打好与乐曲情绪产生共鸣的感情基础。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看录像。电视录像流动的画面加上老师适当的讲解, 创设了形声并茂的东北二人转情景, 学生兴趣浓厚。再及时告诉学生, 抓住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好奇, 学生很快地进入意境, 为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创设了良好的音乐氛围。学生对情感油然而生, 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水到渠成。

另外, 在美术课中可以适量增加中国画、书法艺术欣赏的内容。让学生在国画、书法艺术的学习和欣赏中, 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地理历史课讲到丰富资源、美丽山河时, 可对祖国历史、祖国文化、祖国山河进行及时地宣传和讲解, 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财富、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等。只要我们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改进教学内容, 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中, 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 就会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感染作用

要在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融入民族精神的内容。可以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爱国主义教育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行。

高中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地以其正确的言行教育和影响学生, 使学生德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价值取向趋同, 教育理念一致, 教育过程同步, 教育途径互补, 使教育内容形象直观、生动活泼, 富有感染力。只有这样, 才能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认知水平, 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从而取得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四、引导学生由基本结论过渡到基本应用

1. 用于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和历史事实, 以形成正确的认识。如在学完了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之后, 我就当堂让学生用发展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比较其优劣。同学们在思考和讨论后总结出:从发展的过程、发展的阶段、发展的趋势来看, 就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劣有了正确的认识, 比枯燥的说教效果好的得多。

2. 用所学知识来处理自己所遇到的习题。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高低在高考中都是通过做一张卷子体现出来的, 所以说我们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决不可忽视对习题的处理, 这也是一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

浅谈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8

一软课程也具有不可低估的育人效果

软课程是指那些非计划的学习活动, 包括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学校班级中形成的校风、班风等因素。软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学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等软课程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软课程没有明确的“教育”标记, 学生往往是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隐含于其中的教育, 如何在重视正式课程的同时重视软课程的建设, 是在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中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探索进公寓、进网络、进社团。加高中学生公寓的德育和文化功能;加强公寓的德育功能与管理结合起来。辅导员与学生同住, 做好学生的行为指导工作, 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 每个公寓楼都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宿舍楼管理委员会 (简称楼委会) 。每个楼委会聘请一名辅导员作为指导教师, 并以公寓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活动为载体, 强化公寓的德育和文化功能。负责做好本公寓楼学生的行为指导工作, 同时指导“自管会”组织同学开展工作。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工作要做到趋利与避害相结合、管理与疏导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一是建设了一批校内的“红色网站”和“红色专栏”。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专题;针对教学、科研、生活等问题开设网上专题论坛;建立心理咨询讨论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网上教学。二是锻炼出一支强有力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 一岗两职, 既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又要做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利用网上校长、处长等信箱, 解决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 加强学生与学校的沟通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爱校情结。

高中院校学生各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各类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这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补充, 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积极协调协作有关部门将社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纳入到校园文化整体建构体系中, 在组织、阵地、项目上加以保障;二是要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 保障社团的健康发展;三是要贯彻星级社团评比制度, 建立竞争机制, 重点建设培养一批社团, 组织有影响力的活动。从而保证学生社团良性、健康、有序发展。

三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立项机制, 旨在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打破系部格局, 根据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 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针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 有计划、有组织联合起来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一方面做深入地调研、探索。通过人员组合, 形成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团队老中青相结合的队伍模式, 形成全体同志不仅努力工作, 而且根据工作实际主动思考的工作局面, 形成各团队系统性实践与研究探索创新相辅相承的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对各团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内容进行研讨, 确定各团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侧重点。并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论证会上公开答辩。同时邀请领导、专家参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项论证会, 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建议和咨询指导, 再以科研成果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结论。

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化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 他们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是加强和改进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一般而言, 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 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 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实践上的标兵作用。学生党员是凝聚学生的核心,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首先, 抓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 要求党员不仅要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其次, 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集体活动, 支持辅导员、学生干部的工作。系团总支、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 又是学校联系学生的纽带, 他们丰富的活动内容既能自我教育, 又培养了自我管理的能力, 是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还必须培养出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们信赖的班级干部队伍。辅导员老师只能从宏观上、整体上进行教育管理。深入学生内部、了解下面情况的主要靠学生干部, 许多具体工作都要靠学生干部去付诸实施。学生干部也是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 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 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干部, 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 学生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 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 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

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学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 以点连线、织线成网、拾网为片、缀片成面, 换句话说就是以学生党员为点, 带动影响优秀学生使之变成先进分子, 再以他们为骨干树立良好的学风、班风, 从而形成先进的班级, 再以先进班集体带动各系、乃至学院的学风、校风建设, 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微博和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 篇9

1 高中生与微博

1.1 微博满足了高中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要求培养有个性的人才,而微博的出现,为追求个性的高中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思想和活力的平台。在微博的世界里,学生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言论,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关注者和引路人,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且还能对他人产生影响。

1.2 微博扩大了高中生的信息圈和社交圈

由于紧张的学习生活,高中生并没有多少可以交朋友的时间和空间,也缺乏对社会各方各面的了解。大部分重要的新闻和社会的变迁,在微博中都有及时的体现。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微博评论对时事的看法和态度,表明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大家在微薄中自由的、开放的、平等的讨论人生,抒发感情,缓解压力,解决问题。自如的交流让学生们更能交到真诚的朋友而不顾虑身份等因素的束缚。而微博的实名制也对高中生交友的安全性起了一定的保障。

1.3 微博对高中生的负面影响

凡事有利有弊,微博也是如此。实时上传信息的特点,造成微博监控的滞后性。而且,微博带有很多的个人色彩,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有些学生可能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有些学生只是关注那些明星和时尚界人士的微博,占用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

2 微博作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的优势

2.1 微薄的便捷及时性

21世纪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微博的传播正是充分依靠了网络的便利性。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微博的传播速度更快,关注的人更多,时效性更强。通过设置,你可以随时观看到你所关注对象的信息更新状态,只要你关注的对象有新的动态,当你登陆微博时页面上会自动呈现其更新内容。

2.2 微博的短小性

字数的限制决定了微博内容短小精悍,大多数在200字以内。结合微薄的这个特性,我们可以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编成简练易记的微博。相比起占用时间的课堂教育,长篇大论的说教,微博的内容更不易让学生们产生反感,润物于无声。也不会再给身心俱疲的高中生增加更多的负担。

2.3 微薄的互动性

新的教学理念提倡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更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要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微博作为一种开放性,交互性和随意性很强的交流平台,打破了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界限。微博作为一个快速获取对方信息的重要工具,少了面对面的尴尬,也少了对话的紧张,即想即发,产生的真情实感更容易让人接受。

3 利用微博做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3.1 探索微博对高中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青少年使用微博也越来越频繁。我们要充分了解微博,掌握它的特征,在思想和观念上重视它的力量,深入到学生的世界探寻微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的种种状况。这样,我们才能将微博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探索出高中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

3.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微博不管多么强大,只是我们使用的一种思政教育工具,要发挥它的正面作用,当然还要靠使用它的人。我们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和对网络科技的应用能力。使他们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道德修养,富裕的创新精神,优秀的心理素质。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又能善于利用网络工具影响高中生正在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我们应该积极运用微博与学生们进行平等的交流,把正面的先进的思想传递给广大的高中生,通过微薄互动,及时发现青年人中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表现出来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从而使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3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微博平台

一种思想的传播,是需要多种强大且合理的平台来配合的。既然微博已经成为广受高中生欢迎的网络工具,各级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就应该立即着手进行广泛地调研,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动态及需求,积极兴建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的微博平台。我们应把我国的政策方针,党的会议决策,中央的最新精神,世界上发生的重要事件等,作为微薄的内容,第一时间传达给学生们。并以微博为阵地,宣扬主流的思想文化,加强舆论导向,通过各种互动的活动或话题引导学生关注政治,关注社会,关注自己思想的进步。同时帮助高中生答疑解惑,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交流环境。更重要的,根据微薄的反馈信息,我们能够更准确的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掌握他们的需求和他们对社会和对世界的看法,必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深入地开展。

4 结语

微博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有机遇,也是挑战。充分运用微博开展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扬长避短,不断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新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让我们的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而不是被动的灌输。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和实际效果,为社会主义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晓茹.传播学视域中的微博研究[J].当代传播,2010(2).

[2]许方园.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略论[J].中国校外教育,2011(1).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10

关键词:高中,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2005年3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实施方案) 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程, 通知还要求从2006级学生开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 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 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 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由此看来, 无论是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育, 还是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育, 其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中,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也有待于研究解决, 从而使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相联系, 形成承前启后递进式的教育作用。

一、高中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差异

高中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通常大学教育对中学教育漠然, 彼此没有什么交流和沟通, 这使得两者的关系相当僵化, 中学只管输出学生到大学, 而大学只是接受学生来读书, 同时在教材的编写、选用、教法实践上都相对独立, 仅仅在各自的教育领域比较系统和完善, 而没有关注到高中思政教育的基础性, 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被忽略。另外, 因其各自的教育层次差异, 其教育的目的、教学目标、学习动机等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为了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取得好成绩, 大学则不同,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相对简单, 基本上是政治民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基础性常识,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相对复杂系统。其次就是学生的学习成长问题上, 高中是为考试而学习, 然后考虑其成长, 大学是成长之后看学习, 这也是高中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得很大差异。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 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 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当前高中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大差异, 两只之间的衔接问题已成为制约青年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何克服解决这一问题, 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

二、高中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

1. 重视高中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直接决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高中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 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特别是充分利用好高中和大学党团组织, 学校党团组织要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学生方面的优势, 竭诚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要加强对优秀团员、党员的培养, 切实加强团的组织建设,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课余积极开展好班级、社团活动, 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 也是学生自身内化教育的过程。学校应着力加强班级、社团建设,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班级活动, 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自觉、主动的参与提高, 以此形成有个人到团组织、有个人到班级, 正确树立科学的政治观, 积极向团、党组织靠拢,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2. 明确教育目标, 协调统一教材编写, 关注学生成长, 实施多元化评价。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大学相比较, 存在很大的差异, 教材的编写也相对独立, 而对于学生来说, 不管是中学, 还是大学,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在高中明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并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相协调, 在教材的编写上, 也应该从高中和大学的衔接出发, 适时、实用的编写大学、中学思想政治教材, 制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上下协调统一, 而这也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思想教育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生的成长也要时时记录, 并进行科学多元化的评价, 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思想的发展、生理心理的发展等, 要充分认识中学阶段、大学阶段教育的不同层次要求, 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到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准备基础, 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3. 增强育人意识, 强化教师业务培训。

高中生和大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 教师的言行、人格、爱好、思想等,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先导者, 时刻应以“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为范本,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思想政治课教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创新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相应的能力, 就难以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内涵十分丰富, 包括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观察思考能力、教育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传播马列主义社会理论知识, 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使命。为了提高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搞好大学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工作, 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是大学与高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可缺少的内容。

4. 创新教育政策支持, 加大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探索积极可行的实施策略。

教育政策对于教育具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 对于当前的高中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创新教育政策, 大胆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坚持以德立教, 以人为本, 完善保障措施, 探索创新工作新模式,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加强工作交流与研究, 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注重理论创新, 从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大局立意, 细节入手, 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 用润物无声的感染力和感化力, 滋养学生的心灵, 使学生形成自觉的意识、主动的追求、崇高的境界。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搞好了, 把教学经验进行提升, 就可以成为科研成果。反过来, 科研上去了, 对一些问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又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不断加强教育研究, 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孙英,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S2期

[2]雷西发,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微[J]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09期

[3]彭原,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拓展[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4]韦鸿鹏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02期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11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涯教育;职业规划

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涯辅导与咨询都备受关注与重视,并把其作为一项社会责任认真对待。相对而言,我国在生涯教育的开展上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毕业后都面临着两难问题。就业时因缺少必要技能,对社会充满未知与不安;如果选择深造,又对未来职业发展缺少认识,盲目选择专业,大学期间可能专业不对口,自身不适合,导致毕业后就业的迷茫与失落。因此,针对相关问题,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在学科知识中发挥其应有功效,将生涯教育融会贯通于课程中进行论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1.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要求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升优质化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生活认知能力,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2.高中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纲要还提出了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目标。为丰富课程的多样性、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多领域的课程选修,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同时,为扩大教育优质资源,培养创新人才,挖掘学生潜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课程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对社会职业初步的认识,方便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但是少有学校具备完善的条件,大多数学校也只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专业课程指导,在生涯教育这个路程中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发展。

3.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当代社会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选择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根据行为差异、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并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为以后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1.引导学生增强自我认识,加强对职业、社会的认知

知己是为了能够抓住自身特点,形成客观的评价与自我定位;知彼是为了能够对社会发展要求有长远、整体的把握,从而尽快适应社会,选择自己擅长、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提升生活品质、幸福指数。

例如,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中有大量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必需的生活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既是学生同时也是消费者,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商品置换中,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增加,而需求的变化又最终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这对于消费者的生活而言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当角色转变为生产经营者时,又该如何处理?课程还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高质量的生产销售的产品,促使生产者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提前抓住了问题根源,而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未来生活中即将面临的实际问题。

例如,高二必修4“哲学生活”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清晰地认识世界、了解自我。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古今中外一些伟大哲学家的思想理念。如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荀子、韩非子、古希腊时期的赫拉克利特、培根;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王阳明、苏格拉底等。

哲学思想是无处不在的,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理念,教他们如何科学管理时间、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取舍高中课程、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规划的行动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连续系统的规划过程,也就是说,在未来,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为未来做必要的准备活动,提前设想自己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与职业内容。在高中的教育过程中,职业生涯教育即将成为核心内容,其他课程的开展都应建立在该课程的基础之上,并紧紧围绕此课题。

高中时期学生就面临着高考选考科目的选择以及与此相关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这在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也占据一定比重。然而,很多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选择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求,逃避自己所不擅长的科目,选择认为简单的学习,从而有了大学专业的差别乃至以后人生道路的分歧。

在前些年江苏高考中出现的文理倒挂现象,就是因为学生选择专业时没有认真思考,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造成的消极后果。很多学生对自身有什么特点,优势是什么,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将要面对的专业、学校选择方面,也没有根据自身所喜欢或者将要从事的职业方面考虑,使得最终进入校园后发现并不适合,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后悔当初的选择。。

例如,在开展“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化的影响”的教学之前,以现实的生活情景为导向,让学生了解“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然后借助案例教学,告之学生假如去购买空调,如果购买空调的人多,供不应求,就形成了卖方市场;反之则形成买方市场。当出现卖方市场时,空调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度提升,而出现买方市场时,空调闲置过多,卖家为了减少库存商品,就会降低价格,培养学生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把握社会实践机会,丰富生涯教育内容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走出校门、走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内外兼备的特点,既能让学生体会书本理论知识,又能适当补充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特别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能,正确认识相关的社会现象。

在寒暑假空余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一些有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相关课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都很有帮助。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企业相关的运营模式等信息。同时,针对某些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让学生结合企业结构形式提出自己认为适合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自身实践和参与过程,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体验社会,亲身的经验和感悟更能增强他们的思想境界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有效地渗透生涯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实现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衔接过渡,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更加理性和成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秦琴.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2(4).

[2]王琴.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赵小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篇12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感恩意识,社会风气,德育

当马加爵杀人事件在全国铺天盖地传开的那一刻, 许多教育工作者疾呼“不能让孩子成为不懂感恩只知索取的一代”, 对大学生、中学生乃至小学生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高中阶段由于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感恩教育更加重要, 高中的每一门课程都可以渗透感恩教育, 而高中政治是一门以德育为目标的理论性课程, 在政治中渗透感恩教育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更加合适, 符合新课标关于学生德育目标的要求, 也是全体政治教师应该努力推崇的一项工作。

一、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因素。

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同时具有社会属性, 人是自然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 人从出生、成长直至消逝无时无刻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高中学生一样, 从他们出生开始就受到社会环境变革带来的冲击。现在的高中生都是90后, 他们的成长环境较60、70、80年代的人都有所不同, 他们从小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价值主义等思想的影响, 以个人利益为中心, 将周围所有的事务功利化, 只懂得索取, 不懂得付出, 在一些学生眼里奉献一文不值, 将社会、家庭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 家庭教育缺失。

现在的90后学生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父母从小给予过度的溺爱, 在方方面面都尽最大努力提供最好的条件, 在“爱”的同时缺乏教育和引导, 让“爱”来的太容易, 太舒服, 太司空见惯。人们都说,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无私的爱让学生觉得父母的给予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

3. 学校教育的功利化。

在改革开放以后, 很多学校将升学率、学习成绩与优等生、学困生挂钩, 只要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在学校和老师的眼里就不是好学生, 学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同样被功利化了, 有的学校甚至将升学率与老师的福利待遇挂钩, 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成为很普遍的现象。学校的这种具有功利性的做法无形中影响了学生, 使得学生将学校教育看成是一种变相的索取罢了。校园文化没有形成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 无法引导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发掘感恩教育元素, 让学生知恩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具有知识普及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思想教育性, 只不过现在的学生思想独立性很强, 对一些强加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认同, 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是照本宣科, 则难以发挥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感恩教育难以通过灌输来进行。所以, 政治教师一定要发掘高中政治中的感恩元素, 可以深入发掘课本里蕴含感恩元素的知识点或是实例, 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将这些知识点或实例展开, 结合身边实际情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将感恩串联在学生可以体会到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 真正让学生学会知恩。另外, 时政教育是高中政治教育的必备环节, 也是感恩教育的良好阵地。如今的高中生对时政比较关心, 一般都有自己的立场和感兴趣的领域。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喜好的时政信息, 结合政治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感恩启发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对于媒体广泛传播的一些正面人物的资料进行整理, 在课堂上通过讲述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些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先进事迹, 结合政治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入感恩这个话题, 通过引导、讨论, 让学生们意识到感恩的必要性, 意识到自己应该感谢人生、感谢父母、感谢学校、感谢社会, 在学生心中形成较强的感恩意识, 那么感恩教育就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样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 例如被称为“暴走妈妈”的陈玉蓉, 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为了割肝拯救患有先天性肝脏功能不全的儿子, 她从2009年2月18日开始, 风雨无阻, 每天暴走10公里。7个月下来, 陈玉蓉的体重由66公斤减至60公斤, 脂肪肝消失, 医生连称“简直是个奇迹”, 还有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带着母亲上大学的湘潭大学2007级学生罗桂红。这些事迹都是很好的感恩教育题材可以供广大政治教师使用。

三、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报恩

在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完成后, 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学生的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这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 让学生以实际行动感谢地球, 节约能源, 善待环境;如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所说的那样, “为妈妈洗一次脚”, 让学生用亲情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或者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切身体会父母平日里为自己付出艰辛劳动的不易, 这都是很好的感恩活动。只要学生树立起感恩意识, 学生们会自觉并积极地参与各种感恩活动中去, 广大教师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和组织, 给学生创造机会将他们的感恩意识转换为行动。感恩教育在高中政治教育中还是比较薄弱的一环, 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仍然是一个很普遍且很严重的问题, 作为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者, 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树立起感恩教育的意识, 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政治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使学生知恩识恩、懂恩报恩。

参考文献

[1]石璐.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探讨[J].教育教学探讨, 2011, (7) :228-229.

[2]唐吉中.和谐校园与职业高中感恩教育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 :233.

[3]戴智明, 戴利民.关于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理性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3) :76-77.

上一篇:阅读理解基础知识下一篇:生命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