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思想情感教育

2024-08-28

高中历史思想情感教育(精选10篇)

高中历史思想情感教育 篇1

一、巧设情境, 以“境”引情

在教学历史知识时, 教师要恰当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将历史教材中一些比较直观形象且生动的史实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展示给学生看, 用史实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启迪他们的智慧,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促进学生积极情感和健全人格的养成。例如, 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 选择一些与之相关的视频或者材料展示给学生。比如, 选取好莱坞电影《钓鱼岛真相》中的一些片段组织学生观看。然后, 再通过典型生动的情境创设, 把这一部分内容和钓鱼岛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以此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不足, 既能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又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感。

二、用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习历史知识时,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以及相关的书籍, 从中获得情感的启迪, 体验由产生兴趣到接受以及体验情感的过程, 这样也能有效运用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例如, 在教学“秦统一六国的伟大壮举”的相关知识时, 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 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崇敬之情;但是, 当讲到秦始皇实行“禁书令”相关知识点时, 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 学生学习时, 也会感到愤慨, 反对秦始皇的这种做法。这样的教学就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教材中的情感世界当中, 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被其中的情感所触动, 这样的教学, 也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出来。

三、借助生动实例, 展现自己的情感

在历史教学中, 举例教学也能够体现出教师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情感, 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褒贬, 能够流露出教师的情感。例如, 在教学“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迅速发展”相关内容时, 由于这一课时主要列举了改革开放前后农民在生活的用品、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以及生活环境质量等变化的对比。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效果, 在讲解这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请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家庭近年的变化, 然后再展开大讨论, 激发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样的教学, 既能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又能提高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民主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培养

历史教学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培养的过程中, 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因为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感受到思想的熏陶。教师在教学时, 也要以学生为中心, 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设置有效的教学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 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优点, 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自信心。比如, 在教学“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中, 我就非常注重课堂的民主性, 在授课即将结束之时, 我组织学生将抗日战争的内容再结合现阶段的中日关系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在我的引导下, 大胆地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 最后, 师生再根据这些意见进行总结, 得出“勿忘国耻, 理性爱国”的结论, 这样的教学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课堂的教学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五、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过程中

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过, 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意志和情绪的领域, 能够发挥出高效的作用。正是基于这点,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 设置好对应的教学情感, 以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 结合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在深层中刺激学生的情感, 将学生的情感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情境当中, 才能够将学生的情感深入思维领域当中, 由此来引起他们情感的变化。要将情感教育贯穿到整个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 教师要抓好导言课。基于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 寻找出适合的教学方式, 以此来缩短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 引导学生进入到历史特定情境之中, 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 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 在教学“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的相关内容时, 为了突出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播放一首余光中的《乡愁》, 然后, 再配一些渲染气氛的图片, 让学生带着这些情境进入到历史的情境当中。这种传情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上感受到教材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因素。而且, 这样的教学还能够达到“披情以入文”的教学效果, 既能拨动起学生的情感心弦, 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寓情于理的教学, 渗透情感教育, 能够使得学生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面受到较好的熏陶。把情感教育作为导航进行知识的渗透, 能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 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 促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和谐、统一的发展。

综上所述,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渗透情感教育也是传授历史知识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而且还具备可操作性, 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 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又能够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够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教材中的情感世界中去, 有助于打造一个高效且有活力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民弟, 鲍秋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实施人格教育的方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8 (12) .

[2]陶伟.浅析《历史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特征及教学策略[J].历史教学问题, 2004 (5) .

[3]鞠秀丽.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 (7) .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育;实施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对实现历史教学的知情合一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缺乏情感意识,就难以使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历史教师游离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讲解,又如何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枯燥无味的历史教学何谈实施情感教育?因此,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对自己的工作、教学内容、学生等融入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动情。因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充满激情,就能感染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中。若教师教学时态度冷淡、机械讲解,那学生就不会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以自己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不仅要做情感的传递者,还要做情感的推动者,促进学生情感的形成,使他们努力学习。

二、历史教学要明确情感教育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一方面显示了新时期我国历史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间接地反映出我国历史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只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记忆,而忽略对情感态度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逐渐被高中历史教师所认知,但是还有一部分历史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深入,甚至把历史课堂的教育目标和情感教育的目标混为一谈。这种片面的认知就导致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考虑和设定具体的情感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应当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目标。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的目标制定得准确、合适,表述得简明、清晰,不仅教师自己明确要教什么,也让学生明确要学的内容和培养的品质,这就在课堂中奠定了师生齐心合力奔向所要达到的境地的良好基础。

三、教师恰当的语言表达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保证

情感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学语言的运用,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总是与成功的教学语言分不开的。那么教师怎样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实施情感教育呢?首先,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要融入学生之中,充分了解学生,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开展教学。这样做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通过风趣幽默、抑扬顿挫、生动感人的语言表达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唤起他们的情感意识,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最终促使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再次,历史教师可以借助恰当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感情,从而使情感教育更具魅力、更有韵味。

四、建立有效的情感教育评价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建立有效的情感教育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情感教育的理论作指导,正确认识到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要从情感上接近学生,多关注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同时,历史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提高情感教育能力,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使他们逐渐形成爱学习、爱祖国,不断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有效的情感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教师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从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评价,由过去的单纯注重知识掌握的评价,转变到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尽量多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即使是批评也要委婉地说出来,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样就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高尚的情操,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明确情感教育的目标,通过自身的语言和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3

一、高中历史教学强化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当前部分教师重知识点灌输、轻思想情感教育的现状,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强化情感教育不仅对于加深历史教学成效,而且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遵循的根本原则,体现对学生思想的引领、 教育好培养好新时期的高中生,这是素质教育提出的鲜明目标,因此强化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方向。

二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后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呈现多极化、多元化的态势。历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子,特别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主旋律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掘出来,通过合适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引领。

三是抵制不良思潮的迫切要求。当今社会各种思潮鱼龙混杂,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转型的加剧,一些片面腐朽落后的理念卷土重来,严重侵蚀着高中生的思想、金钱至上论、唯权力论等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抵制这些不良思潮需要历史学科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增强抵制不良情绪的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强化情感教育的主要路径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发掘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其主要路径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课前搜集资料环节渗透情感教育。历史教材虽然涵盖的信息量较多,但是直观体现出来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许多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己搜集资料活动,这一环节应当成为学生教育渗透的良好契机。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搜集不同时期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军事实力的对比,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民国时期、八年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不同的时期,搜集有关中日两国对比的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信息的汇总,让更多的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家深刻认识到今日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与解放前不可同日而语。笔者还穿插国庆阅兵时的场景,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得到了显著增强,我们完全有能力维护自己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中国人民受欺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通过这样的情感渗透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党的浓厚情感。

2.课堂探究讨论环节渗透情感教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机械呆板组织教学,要善于灵活机动引导学生思维,这些对强化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意义重大。例如在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一国两制下的澳门香港,是否成为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探究,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港澳地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深层次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深入讨论。经过笔者的启发引导,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意义、港澳地区实现一国两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方面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在这一环节还播放了港澳回归时震撼人心的场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驻澳部队从海陆空同时接管港澳,这样的震撼场景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永生难忘的,笔者在这样的教学中有效渗透了对学生的爱党爱国教育。

3.专题活动研究环节渗透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及共性的思维难点,都应当是历史教师加以深入研究和逐一突破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深化学生的理解效果,而且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例如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课教学中,笔者课前进行了交办,在课堂上开展了 “我眼中的社会主义”主题小演讲活动,要求学生既可以着眼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可以着眼于微观家庭生活发生的变化,也可以放眼周边的社会基础公共实施投入的变化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比如 《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教学中,笔者组织开展了国防成就建设展专题活动,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投影展示了我国军队现代化、装备现代化等方面的巨大成果,各种新型战车战机、新型导弹等武器装备,成为了保卫祖国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有力工具,在这样的环节可以有效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引领效果。

4.课外拓展实践环节渗透情感教育。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展,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搜集所需的信息,掌握相关资料,服务于历史学习活动。例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组成合作小组,针对周围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总结出其中变化的规律,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在实践与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要点,而且亲眼目睹、 亲耳所闻的各种喜人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成效。

三、结束语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4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育;分析研究

知识、能力与情感构成了历史教学目标的三要素,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入发掘其中的可用素材,结合高中生思想特点进行渗透,让他们能够受到启迪与教育。

一、高中历史教学强化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当前部分教师重知识点灌输、轻思想情感教育的现状,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强化情感教育不仅对于加深历史教学成效,而且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遵循的根本原则,体现对学生思想的引领、教育好培养好新时期的高中生,这是素质教育提出的鲜明目标,因此强化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方向。

二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后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呈现多极化、多元化的态势。历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子,特别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主旋律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掘出来,通过合适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引领。

三是抵制不良思潮的迫切要求。当今社会各种思潮鱼龙混杂,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转型的加剧,一些片面腐朽落后的理念卷土重来,严重侵蚀着高中生的思想、金钱至上论、唯权力论等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抵制这些不良思潮需要历史学科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增强抵制不良情绪的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强化情感教育的主要路径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发掘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其主要路径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课前搜集资料环节渗透情感教育。历史教材虽然涵盖的信息量较多,但是直观体现出来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许多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己搜集资料活动,这一环节应当成为学生教育渗透的良好契机。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搜集不同时期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军事实力的对比,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民国时期、八年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不同的时期,搜集有关中日两国对比的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信息的汇总,让更多的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家深刻认识到今日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与解放前不可同日而语。笔者还穿插国庆阅兵时的场景,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得到了显著增强,我们完全有能力维护自己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中国人民受欺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通过这样的情感渗透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党的浓厚情感。

2.课堂探究讨论环节渗透情感教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机械呆板组织教学,要善于灵活机动引导学生思维,这些对强化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意义重大。例如在《“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一国两制下的澳门香港,是否成为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探究,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港澳地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深层次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深入讨论。经过笔者的启发引导,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意义、港澳地区实现一国两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方面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在这一环节还播放了港澳回归时震撼人心的场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驻澳部队从海陆空同时接管港澳,这样的震撼场景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永生难忘的,笔者在这样的教学中有效渗透了对学生的爱党爱国教育。

3.专题活动研究环节渗透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及共性的思维难点,都应当是历史教师加以深入研究和逐一突破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深化学生的理解效果,而且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例如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课教学中,笔者课前进行了交办,在课堂上开展了“我眼中的社会主义”主题小演讲活动,要求学生既可以着眼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可以着眼于微观家庭生活发生的变化,也可以放眼周边的社会基础公共实施投入的变化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比如《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教学中,笔者组织开展了国防成就建设展专题活动,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投影展示了我国军队现代化、装备现代化等方面的巨大成果,各种新型战车战机、新型导弹等武器装备,成为了保卫祖国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有力工具,在这样的环节可以有效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引领效果。

4.课外拓展实践环节渗透情感教育。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展,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搜集所需的信息,掌握相关资料,服务于历史学习活动。例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组成合作小组,针对周围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总结出其中变化的规律,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在实践与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要点,而且亲眼目睹、亲耳所闻的各种喜人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成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供发掘,广大教师要重视这一方面的渗透,积极推动学生深入细致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建梅.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4)

[2]韩丽群.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J].网络财富,2009(11)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5

有人曾经讲过“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历史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形象。但是,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 新《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学科的性质界定为人文学科, 意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在涉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 提出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课程目标。

解读《历史课程标准》, 我将其具体理解为, 历史教学具有很多重角色,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是:第一层面, 知识累积。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博闻强记, 古今中外各个阶段的历史知识都能够涉猎;第二层面, 情感升华。是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培养起各种健全人格的情感,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国情感。

一、尴尬的境况

1.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我时不时地听到有人会对我的工作疑问:

你是教历史的, 历史还用教么?看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 要不就是《明朝那些事儿》, 历史就会了, 历史用教么?啧!!

2.还有不止一次有人这样对我讲:

你是历史老师, 我跟你讲我最喜欢历史了, 就是高中那会儿没学好, 索性就学了理科, 但是我跟你讲我最喜欢历史了, 特别喜欢跟了解历史的人聊天了。

我诧异:历史为什么学不好?

我跟你讲, 我当时的历史老师如何如何, 怎样怎样, 一系列的不太美妙的形容词就这样喷薄而出。

我只能讪笑而已。

二、困境中突围

1.历史是必须要教的

历史用不用教, 要不要教, 不是我自说自话。还是用事实来来说话吧:中国式“碑剧”:2011年7月30日, 一条关于“黑龙江省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信息在网上迅速传播。此条微博被广泛评论与转载, 该事件被称为“中国式碑剧”。

还有:沈阳某高新企业开发生产的激光射击游戏机, 远销各地, 当中竟公然播放侵华日军军歌 (九一八事件发生地) ;一些地方制作《南京大屠杀》旅游光盘, 屏幕上不断出现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被日军紧紧追杀, 最后一一死在枪弹之下的情景。更令人瞠目的是, 游戏规则规定, 如果你想免于一死, 只要向日军进贡, 卑躬屈膝, 便可保住生命;更有甚者在一些抗战纪念景点, 出租服装让游客装扮“汉奸”“鬼子”的情形。

相信通过以上的事例, 我们就会发现历史真的是需要教的, 而且还需要认真地, 加大力度地进行教授。就如一位网民说的那样:“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友好而歌功颂德、去立碑, 那些默默牺牲的英雄给立碑了没?这是讨好, 不是友好!”

2.历史应该如何教

我曾经在一个政史文科班任教历史专业课, 讲老实话, 一直都对这个班的学生观感很好。但是在去年的12月份, 却发生了一件事情, 让我对全班学生的印象陡转:那天上午, 恰逢上课时间, 正讲到最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 警报拉响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纪念日, 这是生者对亡灵的悼念, 同时更是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的警醒。但是, 班上的同学的表现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皱着眉头, 捂住耳朵, 低声抱怨“烦死了”“太吵了”之类的话, 当我对他们解释这是在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和悼念之后, 他们更多的表现还是很淡漠、无所谓, 甚至是一种麻木。

列宁曾经讲过“遗忘历史意味着背叛”。难道我们现在的某些政府、一些学生开始走上了背叛之路了么?

是什么原因纵容了或者是造成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呢?

是的, 这些必须回归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寻找答案。

对每一位的课业繁重的高中学生而言, 历史对他们有什么作用?是高考中无足轻重的等第, 还是在精神上的一点慰藉?是死记硬背以求高分通过, 还是心存兴致以积淀素养?

在各种各样选择天平上, 作为唯一的砝码就是历史教师能否用个人魅力使得学生愿意追随。而个人魅力的最佳体现就是“言之以史, 动之以情”。

以我个人为例:当我在讲述任何一段历史时, 我都要求自己投入情感。我的喜怒哀乐、爱与憎, 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的流露, 我相信只有这样才容易使学生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 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 莫先乎情”。在历史课堂上, 我从不吝于让学生明了我对某种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厌恶之情;我也从不放过任何让学生知道我对某种做法、某种气节的赞许之意。

如在讲到《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日》的内容时, 我没有完全按照常规, 仅仅利用教材上数字等来讲, 而是在屏幕上打出两幅对比非常鲜明的图片:一幅是日本兵在国内时与妻女的天伦之乐, 另一幅是在中国杀人之后手拎人头的面目狰狞。我引用了西方评论日本的文字:“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 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其实, 这段评论讲的是在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海战之际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时的评论, 如出一辙同样可以适用于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然后, 我又大量引用各式各样的历史文献中的对日本军队的评价, 强烈突出我对日本侵华的憎恨之情。

在情感教育的深层里就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这种拓展在更多时候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历史史实更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当然这种拓展训练不是一时一刻就可以完成的, 必须坚持不懈, 时刻注意。

再举例:当讲到必修三《新文化运动》时, 当很多人对其大加赞誉的时候, 我是从另一个侧面来引导学生看问题:这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在精神家园中曾经起支柱作用的儒家文化进行了一场接近于毁灭性的打击之后, 中国人开始认识自己的一切不如人, 开始彻底否定自己, 崇拜西方。这是一种全盘否定, 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而言是好还是坏?时过境迁, 这种迷信西方, 鄙弃传统的思想在今天依然还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起主导作用, 他们言必称西方如何好, 而对自己的母国则不屑一顾, 认为事事不如人, 样样不如人。这种迷思有没有误区?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当下社会上, 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言论与现象, 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与价值观去评判?

每当看到学生们若有所思的沉吟, 我都有一种满足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融入情感与是非判断的课堂教学, 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认识到很多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 得其一, 还应该了解其二, 不做一个轻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傀儡, 让他们学会深思, 学会判断, 学会以史为鉴。

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 也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对于社会人文学科的教育, 它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 唯如此, 才能在思想上认同。只有学生认同了我们正确的观点, 才能够对他们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才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中国式的卑剧”, 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的“背叛者”。

高中历史思想情感教育 篇6

一、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当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情境教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课程的改革,加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教师在教学当中构建教学情景提供了便利。然而在利用各种技术辅助教学情景的构建时,部分教师并没有注意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度,最终导致过分地利用图片、视频等转移学生注意力, 本末倒置。或者没有立足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生硬地套用别人的东西,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而不利于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第二,历史情感教育缺乏。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都较为缺乏情感教育观念,在教学当中依旧延续传统的较为落后的教学观念,始终将教师自身摆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有关知识。在整个教学当中并没有考虑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学习当中也侧重于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没有有效地培养历史意识,缺乏历史情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1)构建情感教育情境。通过情景教学和情感教育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精神。第一,构建实物情境。在高中的历史教学当中会涉及瓷器、画作等物品,利用实物展示加深学生的感知能力,引起学习兴趣。例如,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需要进行背景介绍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相关的图片、人物、视频等进行展示,以此起到渲染作用,加深学生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师所构建的情感教育情境还应该包含课外部分,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具有典型性的遗址。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生动的印象,感受到历史进程的鲜活性,并且在此过程当中不断的巩固相关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第二,音乐渲染。音乐对人类的感染力很强,在情境教学当中通过音乐的渲染,从而使得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将自身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历史课程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音乐作为背景,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九一八”事变之时,这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当中的一段,是中国人民和日本侵华的对抗史。教师就可以选择音乐《在松花江上》,通过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引起学生对当时人们的同情之心,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顽强的抗争意识。第三,借助生活情境进行情感教育。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高中历史教材,在教材当中寻找感情因素,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生活。学生投入了丰富的感情,并且将其融入到看似遥远实则很近的历史生活,通过感情的联系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进而提高真实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通过有关视频、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慢慢深入历史当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并且为之提供一个展示平台。通过情境表演、扮演历史人物等,加深学生感受,产生情感体验。

(2)树立良好形象,引导和熏陶学生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将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充分结合,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将会直接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投入巨大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所设计的教学情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在讲述时,要感情饱满立足于自身的情感,通过言语的引导,让学生渐渐融入课程当中, 体会历史学习当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其次,通过语言艺术,增强情感渲染。在课程当中声调的适当变换将有效提高情感渲染。例如,当讲述到革命高潮时,教师的声音可以适当变得高昂,同时加快语速。当讲到革命的惨烈状况或昏君当道之时,可以稍微放缓语速,声音凝重而低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地融入历史教学当中,让一个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透过历史课程仿佛真的走入了历史长河。与此同时为了加强教学效果, 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肢体动作,将教师自我的感受和历史课程当中所要传达的东西,通过表情、肢体等传达出来。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情操和弘扬民族精神。

高中历史思想情感教育 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情感教育

一、高中历史的特点

高中历史课程的知识体系以专题为主要线索, 国内外历史相互混编, 大致分为几大教学模块和几大学习专题, 但模块和专题之间相互独立, 自成体系, 在内部又有着相互的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相比初中历史来说, 高中历史更加复杂、深刻, 也更加枯燥无味。高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在熟悉初中历史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深刻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 理清各大事件的内部联系, 从初中浅显的认识了解历史表面升华到深刻剖析历史事件内部的思想、发生原因和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高等教育, 提升整体素质。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要求学生做到把握整体布局, 理性而全面地认识历史事实, 让学生以更加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客观地评价历史, 做到从容面对过去和淡然迎接未来。

在高中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考力, 培养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能力, 使学生养成勤学好问, 不仅知其一还知其二的思考惯性, 教师应该有长远的眼光, 鼓励学生相互探究问题, 自己明白的同时也要帮助其他同学进步。鉴于此, 可以积极开展头脑风暴, 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情境教学的特点

情境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辅助、引导的角色, 其主要作用就是负责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 绘声绘色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当时的历史氛围, 让学生可以瞬间“穿越”到当时的历史情节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点的内在含义, 同时也可以加深记忆效果。其次, 让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学习成绩。正确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上的主角, 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努力打破往日历史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 让历史课堂活泼生动起来。

三、情感教育的特点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却忽略了历史教育中给学生传输正确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怀。历史这门学科本就包含着许多饱含情感的历史事件, 这些历史事件可以引人深思, 作为后人的我们面对国内外形形色色的历史事件就要教会学生用旁观者的冷静态度, 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客观、理性地评价事件的优劣好坏。从这些事件中学生不应该只是单单为了考试而去记忆知识点, 更要为了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努力。一个人只有有了情感才会用心去做事, 在战争年代英杰辈出, 他们每个人都是心系国家安危, 立志要做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建国初期, 在我国各方面技术都极度落后和物资极度匮乏的阶段, 那些有志之人排除千难万险, 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只是因为他们心中有振兴中华的情怀与梦想。

四、二者结合的方法

1.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在学生接受了长达几年的“填鸭式”强制灌输的教育方式后, 应在课堂上释放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他们本应该活泼好动的年纪释放自己的活力, 点燃课堂的氛围。气氛融洽后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就相对容易些, 只有把学生的课堂地位提升了, 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才愿意跟教师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 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

2.充分利用当下的教学资源。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信息的更新速度之快, 各大学校的教学硬件也随之优化, 配备有各种放映仪器来辅助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而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在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中通过播放一些历史主题的电影, 让学生可以更加真实直观地了解历史, 通过播放有关历史的如百家讲坛、档案等具有一定真实性的节目, 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审视历史, 同时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 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又增加了知识。

3.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首先自己要先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 并且自身素质要达到为人师表的标准, 教书育人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景与命运。讲台上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 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并充分扩展自己的视野。同时, 由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 作为指导辅助的角色, 教师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才能正确指导学生学习, 并为学生指出正确的学习方向。

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需要教师自己用心去体会历史背后蕴藏的人生启迪, 自己有所感悟、有所触动之后才能更好地去帮助学生学习历史, 做学生人生路上的灯塔, 为他们指明人生道路的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宋桂英.阅读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培养[J].学术期刊, 2014 (2) .

[2]叶小兵.整合设计:中学历史课程新走向[J].学术期刊, 2012 (11) .

[3]吴敏.浅谈对创设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J].学术期刊, 2012 (11) .

高中历史思想情感教育 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情感教育,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首先面临着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考试, 其次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能力并维持稳定的一个阶段。 历史这门学科是高中生的必修课, 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理论知识多而且杂, 课程内容单调, 时间性问题繁多。 学生学习历史的统一印象就是学习历史必须学会死记硬背。 然而, 这确是学习历史最大的避讳。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也格外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 往往忽略知识传授方式的改变, 包括学生在精神层面对于该种知识传授方式的需求。 于是,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就出现了很大的弊端,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没有兴趣, 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学习成绩提不上来等一些现象。 近年来, 教育部门不断开展教学改革, 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 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如何面对现在教学中的实际发展状况, 进行创新, 如何针对教学方式中存在一些误区和缺陷, 及时转变教学策略, 改变教学方式, 已成为时代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全面素质教育是目前社会对学生的整体要求, 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战争已经打响, 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这种从精神需求层面上展开的教学模式逐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特点以及历史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来, 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改善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不足的现象, 从真正意义上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效率, 从而培养了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了自主学习, 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发展。对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众多高中历史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重点。 下面, 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经验及理论研究基础, 提出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看法与理解。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人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就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来看, 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第一, 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大多数教师传授知识方式仍然是照本宣科, 教学的目的只停留在了高考, 考试容易考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 完全忽略了历史课程的趣味性, 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二,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比, 难度增加了许多。 初中历史知识较为浅显, 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但高中历史知识就进一步的复杂化。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 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并没有锻炼出来。除此之外, 学生的基础不同, 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 很多高中任课教师总是以一个高水平的层次开始, 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 对教师失去了兴趣, 对历史课程也变得更加冷淡。第三, 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在教学方式上不懂得灵活多变, 无意间引起学生的反感。 很多人认为历史课程并不重要, 考试的时候背一背也就可以了, 完全可以不用学。 很多教师也同意这样的做法, 给学生带到了学习误区, 使得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无法提高学习成绩。

二、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理论分析

(一)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只是在近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进行, 大家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定位。 所谓情境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将学生慢慢的引入到某种实际的情景当中去。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 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是实地教学, 比如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 第二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将历史回放。 第三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仿学习, 对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 情感教育

所谓的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做出的内心的反映。 情感教育在早年间已经被人提出来, 并且强调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 增加对学习科目的兴趣度, 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三、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 激发学生的潜能, 调动对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历史知识悠久, 其内容丰富多彩, 每个历史故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情境教学模式, 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 让学生自己追逐历史知识, 认识到历史知识的奥妙。 教师通过恰当的情感教育, 给予学生以引导作用, 用热情积极的态度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照本宣科,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来说, 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 创新思维, 站在历史中讲解历史知识, 鼓励学生多思考, 多提出自己的见解, 少一些批评和强制性的学习,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历史知识的快乐, 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探索历史知识。

(三) 转变授课方式,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开放性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授历史时学会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 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情感教育, 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 更好地挖掘出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 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四、总结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进行,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 但是其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高中历史课堂的现状, 将情景教学与情感教育合理地引入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乞玉淼.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 2013 (7) .

[2]于耀洲, 于宁宁.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境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3 (7) .

[3]杨晖.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5) .

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篇9

[关键词] 历史学科;素质教育;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 1671-1270(2009)1-0032-02

一.对高中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情感教育涉及到一个人心理存在的各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以及人与人的感情。通过情感教育,能调节和协调人的情绪,达到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社会所需合格人才的目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普通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历史教育应当要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要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要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要“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要使学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情感不但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学习者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2)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学校教育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才,社会要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依赖这些身心健康的人才。在青少年的人格完善和道德的自我发展过程中,情感既是人格和道德的内容,又是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力求从积极的方面看待别人,这样也会在无意间流露出的各种表情中向对方坦露真挚友好的情感,一旦被对方接受,也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从而导致双方人际关系的良好循环的启动。作为人际交往中最普遍适用的友善情感的表现方式就是微笑,它可以引起他人良好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教学中,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

(3)情感教育的正面感染功能可以维护和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教育者的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则会影响到健康。当一个人在情绪发生变化时,其身体内部也会伴之以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且变化的状况和程度与发生的情绪的性质和强度有关。不同的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些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对身体有利。例如人在愉快时,呼吸平和,血管舒张而使血压偏低。这些反应有助于身体内部的调和与保养,而有些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则对身体是不利的。例如在焦虑时,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这些生理反应无疑加重心血管负担,影响身体内部的调动与保养。倘若一个人经常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他身体内部也就会频繁地出现某种相应的生理反应,这样久而久之,便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情感,调节学生的情绪,对于维护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二.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历史教育,首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如观察一幅有意思的画、观看一段生动的录像、听到风趣幽默的谈话,都能使人产生兴趣,自然引起想参与其中的愿望。例如在学习《九一八事变》一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发挥了学生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2)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就是通过亲身经历或实践来认识事物。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习过程是间接感知历史的过程,应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兴趣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进行历史想象与体验,加深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理解。体验式学习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设计教学都要从学生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并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和现场感受。以前一般认为历史学科的知识带有过去性,很难让学生去“体验”和“实践”。近年来体验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一种较好体验式学习的方法,情境是一种形象环境的表现,一样的情境,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讲课要情随事迁,用情境来烘托人物。历史情境教学的特点就是设计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 在教学中老师注意教学手段和技巧的艺术性

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因素,教师应注意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上的艺术性,教学艺术有很强的陶冶功能、转化功能、教学中不断创造愉快教学气氛,使学生也能以愉快的情绪状态从事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的情感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教师热爱历史,历史知识渊博,讲起课来生动有趣,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历史,教师情感丰富,对民族英雄、对献身祖国的仁人志士、对有创造发明的科学家、对人民领袖等等,充满着敬意、倾注全部的爱,学生就会情动而随,教师对与敌勾结、出卖民族利益的奸佞小人及贪官污吏能揭露得淋漓尽致,充满仇恨和蔑视,学生对这些奸凶也就会产生无比的憎恨。

教师感情的流露能唤起学生的爱和恨、苦与甜。教师要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积极向上和具有明确目标方向的教学情感气氛,让学生处在快乐的情感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整个课堂气氛充满了生气和活力,我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了和谐共振,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例如在讲班超经营西域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班超投笔从戎、离开繁荣的京城,抛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在那遥远的西域奋斗了30多年,直到70岁时才回到京城,不久就与世长辞了。班超的英雄事迹,西域人民、中原人民乃至中华民族都不会忘记他的。”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对班超由衷地敬仰,从他们内心深处也迸发出对爱国者钦佩的真实情感。”

总之,教师是教育者也是课程改革的探索者、研究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挖掘情感因索,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发展自身的情感智力,以情感促进认知和意志,品质的发展,成为智力发展、情感丰畜、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时所应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和学生都处在快乐宽松的情绪情感体验中,愉快地教和欢快地学,只有这样刁能达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能够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勇.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学探讨研究[J].时代教育,2008,(6).

[2]宋玲.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7,(5).

[3]梁励.论历史教学的情感问题[J].历史教学,2002,(1).

[4]施纯洁.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尝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7).

高中历史思想情感教育 篇10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利用, 固有其存在的历史背景, 并且影响了几代人。但是随着应试教育的弊端愈加突出,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 应试而教。

高考考什么, 教师就传授什么, 没有考虑现在高中生的兴趣, 降低了历史本身的趣味性, 同时也没有很好的考虑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仍然只是理论性的照本宣科的教学, 将降低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 很难真正领会历史的魅力和真谛。

2. 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不周。

高中和初中的历史课程, 难度上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 很多刚刚升学进入高中的学生, 对于较深层次的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尚未完全锻炼出来。除此以外, 高中生入学的时候每个人的基础不同, 教师如果一直按一个水平高度进行教学, 高中生可能就会因为没有办法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 而降低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的教学模式偏向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没有尝试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灵活变通, 导致学生在长期“填鸭式”的教学中产生反感, 存在较多负面情绪;部分教师甚至也认为利用考前突击的背诵也可以过关。这些错误负面的想法都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误区, 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利于成绩的提升。

二、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两者相关理论

1. 关于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理论, 指利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谈话, 创造并设计一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 并且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中国的情境教学也是1978年由李吉林老师首次提出, 并且取得了累累的硕果。[1]而高中历史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创建一些和历史背景相符合的场景, 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日益完善成熟的多媒体技术, 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历史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对于情感的体验也会增强。

2. 关于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启蒙地依然是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后来英国的斯宾塞也首次提出了一个原则“快乐”, 中国首次提出情感教育的是孔子“知之者不如不知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后期朱小曼教授的《情感教育论纲》在1993年发表, 这本书将我国的情感教育的框架一步一步的构造了起来。[2]高中历史的情感教育就是要培养高中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爱国主义热情, 让学生从正确的角度了解并且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 产生对历史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3. 两者的联系。

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这两者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是相互依存, 相互辅助的。前者是后者的最终目的, 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必经途径, 只有营造合适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去体会历史教材中特殊的人文情怀。

三、高中历史教学将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结合的方法

1. 教师要创造教育情境。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之所以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发展特质给予人性化的教学。创造教育情境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 (1) 创造实物的情境。教师利用实物创造出一个情境, 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对一些朝代或者大型历史艺术品讲解的时候, 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博物馆或者历史遗迹进行参观, 使高中生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这种由历史变迁带来的震撼将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 并在很大的程度上培养了高中生的历史人文素质。 (2) 借助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课程选择适当的音乐, 可以很好的渲染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学习侵华战争中的“九·一八”事件的时候, 适合的背景音乐毫无疑问就是《松花江上》, 这个歌曲可以将学生更好的带入教师打造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增加民族感以及对于苦难同胞的同情。这个渲染的效果是平淡的文字描述没有办法做到的。 (3) 利用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能够非常深入的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感情色彩因素, 只有如此教师才能将高中生带入历史的情景中, 让学生的体验富有真实感。在大班授课的过程中想要实现这个生活情境有着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寻找展示历史画面的影像资料, 从而拉近历史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4) 利用表演形式进行情感教育。高中时期是人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刻, 此时很多高中生有了表现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种表现欲望做出正面的积极的引导, 让学生勇于表现出来, 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种能够自发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感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2. 以情制情, 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之所以可以感动一个人, 是因为诉说者付出了感情。如果诉说的人自己不带有任何感情和使人信服的力度, 那么也很难带动学生的情感。所以,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以及声调去激发学生的感情, 实现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的结合。 (1) 高中的历史教师具备极强的自我人格修养以及人文素养。教师要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历史教学中, 才能衍生出自我情感, 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讲述岳飞的事迹的时候, 教师首先自身要对民族英雄充满敬意, 对于秦侩之流充满厌恶, 带着这种情感进行讲述, 学生很容易被教师带入对于民族英雄敬意的意境中, 此时爱国的热情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真正达到了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2) 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抑扬顿挫的声调。例如在讲述抗战时期的群众运动以及革命浪潮的时候, 此时如果是平铺直叙的语言, 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语调比较高昂, 学生潜意识也会激情澎湃;在描述叛徒叛国的时候, 语速转为低沉, 又将会营造凝重的课堂氛围。语言艺术以及历史教师的声情并茂, 可以使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师设定的情境教学中, 此时再进行情感教育, 其效果就要好很多。

综上所述, 我们不难看出高中的历史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并且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两者的结合,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及指导作用, 不仅会增加高中生对于历史教学的认知, 更会让学生自发的产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又从一定层面保障了高中的历史教学水平, 对于课改之后的素质教育也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 高中历史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知识传授外, 情感教育也很关键。高中历史课程的主要价值在于培养高中生的历史人文感以及积极的爱国情感, 而情感的培养离不开特定的情境, 将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两者结合起来, 就变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总结当前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入手, 对情感教育和情境教学两者结合运用于历史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理性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1]郑芳, 隋良南.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学习动机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04) .

上一篇:外科手术疗效对比下一篇:推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