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教育

2024-05-27

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教育(共10篇)

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教育 篇1

知识、能力与情感构成了历史教学目标的三要素,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每一位教师都要深入发掘其中的可用素材,结合高中生思想特点进行渗透,让他们能够受到启迪与教育。

一、高中历史教学强化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当前部分教师重知识点灌输、轻思想情感教育的现状,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强化情感教育不仅对于加深历史教学成效,而且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是高中历史教学应当遵循的根本原则,体现对学生思想的引领、 教育好培养好新时期的高中生,这是素质教育提出的鲜明目标,因此强化情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方向。

二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青春后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呈现多极化、多元化的态势。历史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子,特别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主旋律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掘出来,通过合适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正确引领。

三是抵制不良思潮的迫切要求。当今社会各种思潮鱼龙混杂,特别是随着社会发展转型的加剧,一些片面腐朽落后的理念卷土重来,严重侵蚀着高中生的思想、金钱至上论、唯权力论等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抵制这些不良思潮需要历史学科进一步增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使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增强抵制不良情绪的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强化情感教育的主要路径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发掘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其主要路径有以下四个方面。

1.课前搜集资料环节渗透情感教育。历史教材虽然涵盖的信息量较多,但是直观体现出来的信息量相对较少。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许多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自己搜集资料活动,这一环节应当成为学生教育渗透的良好契机。例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搜集不同时期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军事实力的对比,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民国时期、八年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等不同的时期,搜集有关中日两国对比的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信息的汇总,让更多的信息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家深刻认识到今日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与解放前不可同日而语。笔者还穿插国庆阅兵时的场景,让学生明白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得到了显著增强,我们完全有能力维护自己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中国人民受欺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通过这样的情感渗透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党的浓厚情感。

2.课堂探究讨论环节渗透情感教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机械呆板组织教学,要善于灵活机动引导学生思维,这些对强化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意义重大。例如在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一国两制下的澳门香港,是否成为了独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对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探究,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港澳地区实行一国两制的深层次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深入讨论。经过笔者的启发引导,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意义、港澳地区实现一国两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方面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在这一环节还播放了港澳回归时震撼人心的场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驻澳部队从海陆空同时接管港澳,这样的震撼场景是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永生难忘的,笔者在这样的教学中有效渗透了对学生的爱党爱国教育。

3.专题活动研究环节渗透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及共性的思维难点,都应当是历史教师加以深入研究和逐一突破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深化学生的理解效果,而且进一步增强情感教育。例如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课教学中,笔者课前进行了交办,在课堂上开展了 “我眼中的社会主义”主题小演讲活动,要求学生既可以着眼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可以着眼于微观家庭生活发生的变化,也可以放眼周边的社会基础公共实施投入的变化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再比如 《外交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成就》教学中,笔者组织开展了国防成就建设展专题活动,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投影展示了我国军队现代化、装备现代化等方面的巨大成果,各种新型战车战机、新型导弹等武器装备,成为了保卫祖国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有力工具,在这样的环节可以有效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引领效果。

4.课外拓展实践环节渗透情感教育。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的有效延伸与拓展,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创设各种机会,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搜集所需的信息,掌握相关资料,服务于历史学习活动。例如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组成合作小组,针对周围环境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总结出其中变化的规律,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在实践与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要点,而且亲眼目睹、 亲耳所闻的各种喜人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成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供发掘,广大教师要重视这一方面的渗透,积极推动学生深入细致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

浅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情感教育 篇2

一、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感染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而语言的精心设计、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与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如《国民大革命》一课的导课,我先出示“国民革命歌”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其旋律与著名童谣《两只老虎》同)然后跟学生来个师生大合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就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教师自身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实施情感教育,创设课堂情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必须能够充分发挥的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还要认识到自己的情感是连接、贯通与学生的情感的纽带。这就更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情感教育,创设课堂情境。情景教学法“再现”历史场景,可以克服学生学习和感受历史时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认识内驱力,刺激其积极思维。老师如果能够在一节课中,恰到好处地设置一个或若干个“悬念”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欲罢不能,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备情境创设的素材和原型。除此之外,还要补充一定的乡土材料,这样能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当然还可以用从自己家乡走出的伟人英雄的事迹鼓舞学生。比如,在讲《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这一节时,我就充分利用了乡土材料,讲述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攻打邓州市的情景,并播放电影《小花》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从而拉近历史和生活的距离,拉近历史人物和我们的距离,从而宏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心怀祖国、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教育。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唤起学生的学习心境。在教学中,由于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爱于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健康的同学关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很重要。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尽量多安排学生间的讨论、交流,以增加交往机会,参与教学情景。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用创造性、审美性、情感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教与学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比如,我在讲《多极化趋势加强》这一问题时,出示目前学术界的“多极化”、“单极”、“无极”等几种观点,让学生结合所学及时事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因为是热点,学生对话题又比较感兴趣,这就创设了一种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打开了教学交往的情感渠道,拉近了师生距离,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投入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以饱满的发自内心的热情进行课堂讲授,是情感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育学生的情感,达到以情激情、以情生情、以情动情的境界。

四、实施情感教育,以情通理,利于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习中的作用。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创设情绪情境的关键是培养和谐的心灵相通的师生关系,以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行”。教师要用饱含爱的深情、无私忘我的热情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情感上给每个学生以呵护、关爱,用情感去溶化他们渴望知识的心灵,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在课堂上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比如讲《祖国统一》时,我放了《七子之歌·澳门》的视频,学生们也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之后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七子是哪些?”“在新中国成立后,只剩下哪几个?”“目前已经通过什么方式使香港、澳门得以回归?”“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并且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这样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3

有人曾经讲过“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历史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形象。但是,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 新《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学科的性质界定为人文学科, 意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在涉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 提出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课程目标。

解读《历史课程标准》, 我将其具体理解为, 历史教学具有很多重角色,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是:第一层面, 知识累积。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博闻强记, 古今中外各个阶段的历史知识都能够涉猎;第二层面, 情感升华。是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培养起各种健全人格的情感,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国情感。

一、尴尬的境况

1.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我时不时地听到有人会对我的工作疑问:

你是教历史的, 历史还用教么?看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 要不就是《明朝那些事儿》, 历史就会了, 历史用教么?啧!!

2.还有不止一次有人这样对我讲:

你是历史老师, 我跟你讲我最喜欢历史了, 就是高中那会儿没学好, 索性就学了理科, 但是我跟你讲我最喜欢历史了, 特别喜欢跟了解历史的人聊天了。

我诧异:历史为什么学不好?

我跟你讲, 我当时的历史老师如何如何, 怎样怎样, 一系列的不太美妙的形容词就这样喷薄而出。

我只能讪笑而已。

二、困境中突围

1.历史是必须要教的

历史用不用教, 要不要教, 不是我自说自话。还是用事实来来说话吧:中国式“碑剧”:2011年7月30日, 一条关于“黑龙江省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信息在网上迅速传播。此条微博被广泛评论与转载, 该事件被称为“中国式碑剧”。

还有:沈阳某高新企业开发生产的激光射击游戏机, 远销各地, 当中竟公然播放侵华日军军歌 (九一八事件发生地) ;一些地方制作《南京大屠杀》旅游光盘, 屏幕上不断出现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被日军紧紧追杀, 最后一一死在枪弹之下的情景。更令人瞠目的是, 游戏规则规定, 如果你想免于一死, 只要向日军进贡, 卑躬屈膝, 便可保住生命;更有甚者在一些抗战纪念景点, 出租服装让游客装扮“汉奸”“鬼子”的情形。

相信通过以上的事例, 我们就会发现历史真的是需要教的, 而且还需要认真地, 加大力度地进行教授。就如一位网民说的那样:“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友好而歌功颂德、去立碑, 那些默默牺牲的英雄给立碑了没?这是讨好, 不是友好!”

2.历史应该如何教

我曾经在一个政史文科班任教历史专业课, 讲老实话, 一直都对这个班的学生观感很好。但是在去年的12月份, 却发生了一件事情, 让我对全班学生的印象陡转:那天上午, 恰逢上课时间, 正讲到最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 警报拉响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纪念日, 这是生者对亡灵的悼念, 同时更是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的警醒。但是, 班上的同学的表现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皱着眉头, 捂住耳朵, 低声抱怨“烦死了”“太吵了”之类的话, 当我对他们解释这是在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和悼念之后, 他们更多的表现还是很淡漠、无所谓, 甚至是一种麻木。

列宁曾经讲过“遗忘历史意味着背叛”。难道我们现在的某些政府、一些学生开始走上了背叛之路了么?

是什么原因纵容了或者是造成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呢?

是的, 这些必须回归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寻找答案。

对每一位的课业繁重的高中学生而言, 历史对他们有什么作用?是高考中无足轻重的等第, 还是在精神上的一点慰藉?是死记硬背以求高分通过, 还是心存兴致以积淀素养?

在各种各样选择天平上, 作为唯一的砝码就是历史教师能否用个人魅力使得学生愿意追随。而个人魅力的最佳体现就是“言之以史, 动之以情”。

以我个人为例:当我在讲述任何一段历史时, 我都要求自己投入情感。我的喜怒哀乐、爱与憎, 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的流露, 我相信只有这样才容易使学生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 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 莫先乎情”。在历史课堂上, 我从不吝于让学生明了我对某种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厌恶之情;我也从不放过任何让学生知道我对某种做法、某种气节的赞许之意。

如在讲到《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日》的内容时, 我没有完全按照常规, 仅仅利用教材上数字等来讲, 而是在屏幕上打出两幅对比非常鲜明的图片:一幅是日本兵在国内时与妻女的天伦之乐, 另一幅是在中国杀人之后手拎人头的面目狰狞。我引用了西方评论日本的文字:“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 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其实, 这段评论讲的是在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海战之际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时的评论, 如出一辙同样可以适用于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然后, 我又大量引用各式各样的历史文献中的对日本军队的评价, 强烈突出我对日本侵华的憎恨之情。

在情感教育的深层里就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这种拓展在更多时候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历史史实更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当然这种拓展训练不是一时一刻就可以完成的, 必须坚持不懈, 时刻注意。

再举例:当讲到必修三《新文化运动》时, 当很多人对其大加赞誉的时候, 我是从另一个侧面来引导学生看问题:这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在精神家园中曾经起支柱作用的儒家文化进行了一场接近于毁灭性的打击之后, 中国人开始认识自己的一切不如人, 开始彻底否定自己, 崇拜西方。这是一种全盘否定, 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而言是好还是坏?时过境迁, 这种迷信西方, 鄙弃传统的思想在今天依然还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起主导作用, 他们言必称西方如何好, 而对自己的母国则不屑一顾, 认为事事不如人, 样样不如人。这种迷思有没有误区?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当下社会上, 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言论与现象, 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与价值观去评判?

每当看到学生们若有所思的沉吟, 我都有一种满足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融入情感与是非判断的课堂教学, 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认识到很多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 得其一, 还应该了解其二, 不做一个轻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傀儡, 让他们学会深思, 学会判断, 学会以史为鉴。

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 也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对于社会人文学科的教育, 它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 唯如此, 才能在思想上认同。只有学生认同了我们正确的观点, 才能够对他们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才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中国式的卑剧”, 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的“背叛者”。

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教育 篇4

关键词:历史教学 情感教育 课堂教学

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则有赖于教育的持续发展,因而,国家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性格完善、人格健全、价值观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情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反应,以及建立在这种反应基础上的精神、心灵体验。情感与人的性格完善、人格培养等有着密切联系,对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应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应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与心理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高中历史课程中蕴藏着丰厚的情感教育资源,历史的成败兴衰、悲欢离合有着很强的感染力。通过历史教学科研让学生了解历史、懂得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操,因而,应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之中。[1]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集体主义情感、社会荣誉感等逐步形成,这一时期理应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历史知识缺失

为达到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高中历史教材突破了以往的编排体系,选用人类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史实为主要内容,采用了“模块”、“专题”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内涵深刻、层次鲜明的教材结构体系。这无疑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来剖析历史现象、探讨历史问题。[2]长期以来,我国的历史教育存在着社会形态轻文明形态、重政治经济轻科学人文的问题,这导致许多历史教师文化底蕴不足、知识结构不完善、史学修养不够。这些导致许多历史教师难以胜任高中历史教学,导致历史教学中情感教学缺失。

(二)情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

情感源于人们对生活意义的体验与感受,因而情感教育离不开生活。但当前高中历史教育中却存在着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内容单调乏味的问题,历史教学中多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如“成吉思汗那一年统一蒙古?清军那年入关?”这些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由于历史课程片面注重历史框架的勾勒,缺少生活方式变迁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历史教育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也使情感教育目标成为一种摆设。

(三)教育体制的原因

在高中教学中,片面重视升学率,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是导致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缺失的重要因素。当前的高中教育仍是应试教育模式,学校、社会片面关注升学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导致学生情感教育缺失。

三、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路径探究

(一)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情感识别能力进入较为复杂的情绪认识阶段,与人生观相关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逐步形成,这时应将价值评价、性格化作为情感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与稳定的性格。[3]为此,教师应深入钻研历史教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应根据情感教育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应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按照情感教育目标进行划分;对教材中的情感进行恰当处理,挑选最适合情感教育的素材。同时,教师还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对历史教学、学生应有深厚的情感,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融入教学之中,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用饱满的感情准确再现历史人物与事件,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二) 精心設计导入环节

课堂教学与影视作品相似,好的开头能扣人心弦,受到良好的效果。于漪曾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有着引人入境、引发思考的功能,教师应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地吸引住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设计,可以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从而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在播放关于黄海海战的图片时配以十面埋伏的背景音乐,用深沉的基调讲述民族英雄邓世昌用致远舰吉野号的故事情节,通过史实的生动描述,可以产生较强的历史震撼力,使历史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直接叩击学生的心灵。

(三) 通过问题情境吸引学生

传统历史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致使教学完全与认知与情感脱节。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将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有效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如果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就可以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4]如在学习清王朝有声转衰的过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乾隆皇帝的一段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与外夷互通货物不合天朝体制,断不可行”,并让学生思考这段话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让学生发表对这段话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康乾盛世由盛及衰的深层次原因,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革命导师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的真理的追求。可以说,情感教育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应将情感教育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用历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 1993:56.

[2]齐健.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8.

[3]冒兵.情意领域的历史教学目标建构[J].历史教学问题, 2005(1)

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教育 篇5

一、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当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对于情境教学的设计缺乏合理性。课程的改革,加之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为教师在教学当中构建教学情景提供了便利。然而在利用各种技术辅助教学情景的构建时,部分教师并没有注意将其控制在一定的度,最终导致过分地利用图片、视频等转移学生注意力, 本末倒置。或者没有立足于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生硬地套用别人的东西,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而不利于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第二,历史情感教育缺乏。大部分的高中历史教师都较为缺乏情感教育观念,在教学当中依旧延续传统的较为落后的教学观念,始终将教师自身摆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有关知识。在整个教学当中并没有考虑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学习当中也侧重于强化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没有有效地培养历史意识,缺乏历史情感。

二、高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1)构建情感教育情境。通过情景教学和情感教育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精神。第一,构建实物情境。在高中的历史教学当中会涉及瓷器、画作等物品,利用实物展示加深学生的感知能力,引起学习兴趣。例如,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需要进行背景介绍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相关的图片、人物、视频等进行展示,以此起到渲染作用,加深学生的感受。除此之外,教师所构建的情感教育情境还应该包含课外部分,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具有典型性的遗址。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生动的印象,感受到历史进程的鲜活性,并且在此过程当中不断的巩固相关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第二,音乐渲染。音乐对人类的感染力很强,在情境教学当中通过音乐的渲染,从而使得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将自身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历史课程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选择最适合的音乐作为背景,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例如,在讲解“九一八”事变之时,这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当中的一段,是中国人民和日本侵华的对抗史。教师就可以选择音乐《在松花江上》,通过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引起学生对当时人们的同情之心,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顽强的抗争意识。第三,借助生活情境进行情感教育。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高中历史教材,在教材当中寻找感情因素,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生活。学生投入了丰富的感情,并且将其融入到看似遥远实则很近的历史生活,通过感情的联系缩短时间和空间距离,进而提高真实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通过有关视频、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慢慢深入历史当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见解,并且为之提供一个展示平台。通过情境表演、扮演历史人物等,加深学生感受,产生情感体验。

(2)树立良好形象,引导和熏陶学生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将情境教学和情感教育充分结合,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将会直接影响最后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修养的提高,在教学中投入巨大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所设计的教学情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在讲述时,要感情饱满立足于自身的情感,通过言语的引导,让学生渐渐融入课程当中, 体会历史学习当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其次,通过语言艺术,增强情感渲染。在课程当中声调的适当变换将有效提高情感渲染。例如,当讲述到革命高潮时,教师的声音可以适当变得高昂,同时加快语速。当讲到革命的惨烈状况或昏君当道之时,可以稍微放缓语速,声音凝重而低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地融入历史教学当中,让一个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透过历史课程仿佛真的走入了历史长河。与此同时为了加强教学效果, 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肢体动作,将教师自我的感受和历史课程当中所要传达的东西,通过表情、肢体等传达出来。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情操和弘扬民族精神。

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教育 篇6

一、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概述

1、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内涵分析

情感教育是相对于知识教育或者说认知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态, 是构成完成教育生态、教育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生成乃至全面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情感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教育, 它以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为主要目标, 教师主要通过外部环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理念的更新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生成学习情感, 从而协调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充分发挥情感在学生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同时, 培养其个性化的学习品质。情境教学则是当前方兴未艾的教学方法之一, 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通过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抽象走向直观, 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效率。

2、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关系讨论

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是当前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二者并不是截然二分的, 相反, 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巧妙地利用二者之间的联系可以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的开展。情感教育是课程教育中的一个部分, 与认知教育、道德教育等共同构成了课程教育的主体, 情境教学则是课程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也就是说, 情感教育是目标、是本体, 情境教学是手段、是方法, 情境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二、高中历史结合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措施研究

1、巧用情境导入, 激发历史情感

高中历史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 不少知识点更是非常抽象, 学生学习难度较高, 知识教育尚难以有效进行, 更遑论情感教育。对此, 情境导入则有着非常突出的应用价值。情境导入是课程导入的主要手段之一, 所谓课程导入, 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所开展的导入性教学活动,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情感的培养有着相当突出的价值。因此, 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导入来开展情感教育, 以情境激发情感。就以必修一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教学为例, 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内阁、军机处等新型制度, 与传统的宰相制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笔者在教学中从影视资源中选择了几段与之相关的小视频, 比如从《大明王朝1566》中选择了内阁票拟的场景, 从《雍正王朝》中选择了雍正帝会见军机大臣的情境。这些小视频相比于教材而言, 尽管有艺术虚构的成分, 但更为形象直观, 也更容易刺激学生的眼睛,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大有裨益, 是情感教育的有效资源, 值得教师发掘利用。

2、构建历史情境, 生成历史情感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主要方法之一, 一来情境教学契合学生直观化的认知心理, 二来情境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抽象性的弊端, 一举两得。因而,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既需要利用教学情境来进行课程导入, 更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构建历史情境, 帮助学生生成历史情感。历史情境的构建方式较为多元, 比较的常见的构建方式包括语言构建法、实物构建法、故事构建法等, 巧妙地运用上述方法是情境教学的关键所在, 也是情感教育能够得到落实的核心要素。就以语言构建法而言, 这是情境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构建方法, 教师在不借助任何外界元素的基础上, 仅凭教学语言就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之中, 这需要教师的语言描述除了具有知识性以外, 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艺术性。就以必修一第十二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教学为例, 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 也是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内容, 当当讲到邓世昌驾驶致远舰冲向敌舰时, 笔者采用了文学描述的形式, 突出了邓世昌的悲壮性。

3、角色模拟情境, 体验历史情感

情感教育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 情境教学则是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途径,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育中发挥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情感教育与情境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 最为典型的便是二者都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此, 课堂游戏, 尤其是角色模拟游戏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选择。角色模拟游戏一方面能够使学生高度参与到课堂之中, 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历史情感。就以必修一第五课《古希腊民主政治》教学为例, 笔者在教学中, 给学生分配了不同的角色任务, 比如公民、祭司、主席、传令官等, 然后指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来揣摩角色、体验角色, 这对于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公民大会的地位、作用、价值有着相当积极的教学效果, 同时对于学生历史情感的生成, 民主意识的激发也有着不可多得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 既加深了学生对雅典民主生活的感知, 又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得到了培养与发展, 拓展了历史课程教学的综合性价值。

4、注重总结反思, 升华历史情感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认清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学习成果的完善也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 教师在利用情境教学开展情感教育时, 还需要注重总结反思, 帮助学生升华历史情感, 从而更好地实现历史情感教育的目的。在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 以下两点内容最为关键:首先, 教师需反思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否有效。情境教学作为当前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 虽然有助于教学氛围的渲染以及教学难点的突破, 但使用不当也非常容易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与消耗, 教师在叫教学中要时刻关注情境教学的实际效能,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使情境教学更好地服务情感教育的实际需要;其次, 教师需要定期考察学生历史情感现状, 通过课堂交流、随堂测试等方式查看学生中间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状, 并根据考察结果重新规划教学环节, 进一步矫正情境教学中的不足, 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情感教育是当前高中历史教育的新课题, 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而情境教学则是推动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 对此,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来推动情感教育, 从历史情感的激发、生成、体验、升华等多个角度出发, 采取好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邹春风.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探析[J].都市家教月刊, 2014 (06) :53

[2]王禄德.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东方教育, 2015 (05) :88

[3]仲红梅.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黑龙江科学, 2015 (14) :98-99

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教育 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情感教育,学习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首先面临着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考试, 其次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能力并维持稳定的一个阶段。 历史这门学科是高中生的必修课, 与其他课程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理论知识多而且杂, 课程内容单调, 时间性问题繁多。 学生学习历史的统一印象就是学习历史必须学会死记硬背。 然而, 这确是学习历史最大的避讳。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也格外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 往往忽略知识传授方式的改变, 包括学生在精神层面对于该种知识传授方式的需求。 于是,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就出现了很大的弊端, 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高中历史课程学习没有兴趣, 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学习成绩提不上来等一些现象。 近年来, 教育部门不断开展教学改革, 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 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如何面对现在教学中的实际发展状况, 进行创新, 如何针对教学方式中存在一些误区和缺陷, 及时转变教学策略, 改变教学方式, 已成为时代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全面素质教育是目前社会对学生的整体要求, 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战争已经打响, 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这种从精神需求层面上展开的教学模式逐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特点以及历史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来, 用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改善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不足的现象, 从真正意义上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效率, 从而培养了他们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了自主学习, 促进了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发展。对情感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众多高中历史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重点。 下面, 笔者依据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经验及理论研究基础, 提出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引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看法与理解。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人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就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来看, 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第一, 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大多数教师传授知识方式仍然是照本宣科, 教学的目的只停留在了高考, 考试容易考什么就教给学生什么, 完全忽略了历史课程的趣味性, 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二,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比, 难度增加了许多。 初中历史知识较为浅显, 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 但高中历史知识就进一步的复杂化。 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 对历史知识的接受能力并没有锻炼出来。除此之外, 学生的基础不同, 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 很多高中任课教师总是以一个高水平的层次开始, 学生无法适应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 对教师失去了兴趣, 对历史课程也变得更加冷淡。第三, 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在教学方式上不懂得灵活多变, 无意间引起学生的反感。 很多人认为历史课程并不重要, 考试的时候背一背也就可以了, 完全可以不用学。 很多教师也同意这样的做法, 给学生带到了学习误区, 使得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无法提高学习成绩。

二、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理论分析

(一)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只是在近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化进行, 大家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认识与定位。 所谓情境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将学生慢慢的引入到某种实际的情景当中去。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说, 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是实地教学, 比如去博物馆之类的地方。 第二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将历史回放。 第三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模仿学习, 对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 情感教育

所谓的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做出的内心的反映。 情感教育在早年间已经被人提出来, 并且强调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 增加对学习科目的兴趣度, 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三、将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 激发学生的潜能, 调动对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历史知识悠久, 其内容丰富多彩, 每个历史故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情境教学模式, 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 让学生自己追逐历史知识, 认识到历史知识的奥妙。 教师通过恰当的情感教育, 给予学生以引导作用, 用热情积极的态度带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二)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照本宣科,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完全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来说, 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 创新思维, 站在历史中讲解历史知识, 鼓励学生多思考, 多提出自己的见解, 少一些批评和强制性的学习,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历史知识的快乐, 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探索历史知识。

(三) 转变授课方式,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开放性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 我们教师在教授历史时学会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 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情感教育, 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 更好地挖掘出学生学习历史的潜能, 增加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四、总结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进行, 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种种问题, 但是其教学模式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高中历史课堂的现状, 将情景教学与情感教育合理地引入到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乞玉淼.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 2013 (7) .

[2]于耀洲, 于宁宁.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境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3 (7) .

[3]杨晖.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1 (5) .

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教育 篇8

一、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学习动机教育内涵

历史是一门以社会发展为主线、以生产力提高与人的思想变更为基础的学科, 由于它涉及时间、人物、事件、发展思想、变革与动力、社会的进步与演变, 因此, 在学习时往往感到枯燥无味, 死记硬背的内容多, 理解的知识体系显得少, 这严重阻碍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与改革。面对这种情况, 在全面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之后, 针对目前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我们确立了从情感教育与学习动机教育入手进行改革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所谓情感教育, 就是通过历史教学内容, 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情感、历史事件的环境和对后者产生的影响, 转化为学生对党、社会、人民的热爱, 转化为为祖国、为社会奉献的动力, 转化为尊敬师长、热爱同学、关心他人、积极学习上进、勇于吃苦耐劳、以集体为核心的个体情感, 并将这种情感寓于学习历史学科中。历史学科中的情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学任务, 需要挖掘历史教材内涵, 更需要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件等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习动机, 属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 它是学习意志、能力、品质的具体体现, 更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源泉。教育者认为, 一个人如果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 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就有正确的学习动力, 就有前进的方向。因此, 加强学习动机教育, 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历史教材的实际出发, 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指导、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人物的内在心理变化与分析、历史事件所提示的教育内涵、人们的反思等进行有计划的教育, 从而达到启发动力、刺激情感、提高能力、全面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情感教育往往与学习动机相连, 这是因为情感是一个人心理变化的外在表现, 它属于人的意志范畴, 如果一个人有好的情感, 就会产生好的动机;反之, 没有一个好的情感, 就很难说有良好的动机。动机是一个人的行动指南, 它往往受情感的影响, 甚至会由情感决定动机。理论和实践证明, 良好的情感决定动机的趋向, 动机的优劣受情感的支配。因此, 对于教育工作来说, 将情感与动机联系在一起, 进行组织教学, 进行教学改革, 一方面能体现现代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内在动力, 提高历史学科学习成绩, 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使被教育者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 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科学发展。

二、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学习动机教育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和动机教育,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挖掘教材的内涵, 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二是通过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三是通过活动,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其中挖掘教材内涵是基础, 是历史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个学科教学, 离开了已有的素材,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因为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起到带动作用, 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提高学习成绩。活动是个载体, 一方面通过活动激励动机, 另一方面通过活动促进发展。

(一) 通过挖掘教材的内涵, 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其内涵丰富, 知识体系严谨, 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学习动机教育的最好素材。历史教师应好好把握, 真正理解它的教育意义所在, 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潜移默化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例如, 历史教材中的人物, 无论是对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是否具有推动作用, 或者对历史的评价起到什么作用, 他们的情感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历史的进步, 甚至影响到一代人的思想与思维的深刻变化, 影响到历史的进步与变革。像“西安事变”中的毛泽东、周恩来等, 他们都是伟人, 思想进步, 对事态的分析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但当遇到具体问题时, 其思想、情感都发生质的变化, 因为伟人也是人, 也具有一般人的情感, 当情感与祖国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 往往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以民族存亡为重, 此时, 反映在历史事件中的往往是精湛的处理艺术与敏锐的洞察力相结合, 往往是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促进民族团结, 造福中华民族。这种具有民族精神的情感, 正是高中学生所要学习的。学习历史和其他学科一样, 只要将情感注入学习之中, 就会产生无穷的学习动力。知识的海洋中永远吸纳具有动力之帆的勇敢者, 更吸纳具有民族精神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历史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很多, 历史教师应深入挖掘, 研究教材, 运用好教材, 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中, 推进历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二) 通过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史教学方法很多, 但启发式教学、事件导入、讨论归纳、分析判断、情境导入等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 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 通过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 引起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好奇心, 助推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通过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 将历史事件引入课堂, 激发学生的共鸣, 使学生对人物加深认识, 提高对事件的掌握力度;通过电视或电影素材, 组织基于某一课题的教学, 使历史内容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 拓宽教学领域的同时,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学生对历史发展的问题进行讨论, 多方寻求答案, 积极拓展学习思路, 拓宽掌握空间等。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 激发学习动机, 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好方法。

(三) 通过多样活动, 有效地刺激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历史教学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 活动是个有效的激励载体。因此, 历史教师应抓住活动这个主题, 围绕激发学习积极性而开展教学, 这样, 一方面能促进历史教学, 另一方面能将历史内容的教学落实到日常活动中去, 促进历史学习, 提升学习质量, 推进历史教学改革。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篇9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感教育;实施方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对实现历史教学的知情合一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历史教师要有强烈的情感意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缺乏情感意识,就难以使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历史教师游离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讲解,又如何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枯燥无味的历史教学何谈实施情感教育?因此,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首先要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对自己的工作、教学内容、学生等融入情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动情。因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充满激情,就能感染学生,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历史学习中。若教师教学时态度冷淡、机械讲解,那学生就不会提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以自己对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不仅要做情感的传递者,还要做情感的推动者,促进学生情感的形成,使他们努力学习。

二、历史教学要明确情感教育目标

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一方面显示了新时期我国历史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间接地反映出我国历史教育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只注重对基本史实的记忆,而忽略对情感态度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逐渐被高中历史教师所认知,但是还有一部分历史教师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不深入,甚至把历史课堂的教育目标和情感教育的目标混为一谈。这种片面的认知就导致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会考虑和设定具体的情感教育目标。因此,教师应当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目标。高中历史情感教育的目标制定得准确、合适,表述得简明、清晰,不仅教师自己明确要教什么,也让学生明确要学的内容和培养的品质,这就在课堂中奠定了师生齐心合力奔向所要达到的境地的良好基础。

三、教师恰当的语言表达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保证

情感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学语言的运用,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总是与成功的教学语言分不开的。那么教师怎样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实施情感教育呢?首先,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要融入学生之中,充分了解学生,运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开展教学。这样做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通过风趣幽默、抑扬顿挫、生动感人的语言表达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唤起他们的情感意识,迸发出情感的火花,最终促使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再次,历史教师可以借助恰当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递感情,从而使情感教育更具魅力、更有韵味。

四、建立有效的情感教育评价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建立有效的情感教育评价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情感教育的理论作指导,正确认识到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要从情感上接近学生,多关注学生,学会欣赏学生。同时,历史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状态,提高情感教育能力,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指导,使他们逐渐形成爱学习、爱祖国,不断追求真理的积极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有效的情感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教师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从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评价,由过去的单纯注重知识掌握的评价,转变到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评价时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尽量多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即使是批评也要委婉地说出来,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样就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以及高尚的情操,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具备强烈的情感意识,明确情感教育的目标,通过自身的语言和有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教育 篇10

一、正确理解“主题教学”的含义

“主题教学”就是要以鲜明的讲授主题来统领全部讲授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正如写文章必须具有中心思想来反应作者的写作用意,同样,一节课上也必要有中心思想来讲明讲授方针,这节课的中心思想便是讲授主题。

二、高中历史主题化学习策略提出的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趋势的要求

“转变课程过于重视常识教授的偏向,夸大构成积极自动的进修态度”,“转变课程实行过于夸大接管进修、死记硬背、机器练习的近况,提倡学生自动介入、乐于探讨、勤于脱手,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置信息的本领、获得新常识的本领、阐发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和交换与互助的本领”等,是基础教育课程鼎新的详细方针。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样规定了历史的课程性质:“高中历史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通过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新课程改革趋势也要求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对传统历史教学的反思

因为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侧重教轻学和为考而学的状态,学习往往是被当作是进修者对外界信息的一种客观的、被动的、机器的反映进程,因此老是将历史讲义常识当做定论,当作无需查验、只需明白和影象的“绝对真理”,只要懂患了、记住了讲义常识,就能够应付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因而老师以为经由过程本身的教学就能够将大量的历史观点,乃至全部常识系统传递给受教育者。学生的学习就犹如是向电脑里输入已被教材或教师整理好的信息,然后在考试时输出标准答案的过程。重历史知识的存储,轻历史思维的培养;重历史知识的梳理,轻历史意义的建构;重教师“告诉”水平的发挥,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怎么冲破这类功利主义的历史进修目标观和以“常识本位”为特点的传统历史讲学,让门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去审阅历史,以历史的视角阐发现实题目,增加学生进修历史的乐趣和积极性,都是值得我们沉思的题目。

三、高中历史主题化学习的具体操作

(一)发散思维,切入主题研究

钻研主题发生后,教师要充实发散学生的思惟,引发学生的思惟共振,即便学生熟悉之间相互感到、撞击,不竭激发出聪明和灵感。教师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环境,通过个案引导学生提出各种有探究价值的主题,有时候某个学生的思路,可能正是其他人已经思维过的设想,其中对问题的一些最有价值的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共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旦有学生被鼓动起来,新的思路就会被打开,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二)激活思维,创新主题探究成果

主题化进修采取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这类自立的、又分工互助的进修体例,终究的结果是既带来了群体思惟的激活,又带来了个别思惟的立异。由于历史“主题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而不是产生新的史论,因而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既是学习的基本手段又是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主题探究的成果。实践证明“主题探讨”的功效不仅仅在于看得见的学习成绩的进步,学习乐趣的加强,理论功效(如小论文、课题)的获奖,更主要的功效是由这类学生的自立学习,由这方法培育的学生的钻研本领与缔造本领,让学生学会了若何获得学习常识的方式,及由这类方法所成长的门生汗青进修素养。

(三)搭建平台,多向交流,感受主题探究成就

在主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交流成果提供了很多的平台,如课堂汇报、课堂辩论、历史小论文评比、历史主题化小报的编写、评选历史知识最丰富的同学、学生课题的展示等,让学生感受一种成就感。《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这课中,课堂上重点放在互助组探讨功效的交换和会商上,各组纷纭拿出本身的功效,派出口才好的同窗卖力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换本身组的概念,那节课上,门生那种洗沐的表情溢于脸上,整堂课中门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感触感染本身的成绩的同时,分享同窗的探讨功效,获得了常识、学习方法和自信心的两重收成。

五.结语

上一篇: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下一篇:学习习惯形成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