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精选12篇)
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 篇1
生活是知识和经验的源泉,是教学最终的目的,与生活脱离的教学活动必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在课程的设置上,应体现多样性,应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过去单纯地学习知识转向更深层次地思考,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明白所学内容的同时,有效地将历史与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
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有效地推动他们积极地投入学习。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世界、社会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能够独立思考,一旦有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就会积极地探索下去。历史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到社会生活,有许多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然而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依然过分追求考试分数,历史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备课、上课,督促学生背诵,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使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变成受到学生冷落的课程。
历史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素材,采用讨论、辩论、表演等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方式,灵活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国共内战时期,因为有许多战争,这些内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比较抽象和枯燥,于是笔者播放了一些与这些战争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原来机械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积极的探索发现。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大量增加,理论性、抽象性增强,如果一味地用高压让学生学习,难以提高学习效率,难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通过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其他学生交流合作,在实践中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
(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实践能力
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让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历史责任,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从历史教学的内容看,它既涉及人类社会的过去,又与现实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引入生活化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把过去和现在相结合,有利于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学习近代史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内容时,笔者联系当下的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钓鱼岛和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过去的埋头苦读中解放出来,自主地去发现隐藏在历史课本背后的贴近实际生活的知识。学生通过发现生活中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在充分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把这些更有效地付诸实践。在进行问题探究时,当个人无法解决,就需要与其他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养
历史生活化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把历史知识和已有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忽略了现实生活与所教知识的结合,很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探究、质疑学习,而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长此以往,教学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从历史学习中也得不到什么乐趣。历史教学的生活化,给了教师新的思路。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在一些贴近生活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历史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优劣。高中历史内容涵盖面广,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知识经验更是涉及方方面面,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学生通过网络媒体可以了解许多新鲜事物,如果教师不及时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就很难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历史教学生活化对教师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成为教学专家,而要具备更广博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旁征博引。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学习,忽视学生体验感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依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为教而教,教书本;学生只是为学而学,学死的知识。
传统课堂的“教”,多是照本宣科,教师不是“用教科书教”,而是“去教教科书,一些历史教师只是将教材作为简单的上课工具,对其内涵和价值没有深入发掘,教材知识讲解和运用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学生也只是将教材当作查找问题答案的工具书,对其中隐含的知识内容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掌握教师所教给的知识,会做题,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的“一言堂”占主导地位,以传授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没有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在这样的课堂上,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乏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
(二)重形式改革,忽视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中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文字、图表、地图、图片、影视、动画等。在历史教学中引进材料,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色,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但是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上课之前搜集了丰富了教学素材,例如图片、故事、视频等,制作了丰富多彩的PPT,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原本作为教学补充内容的东西,反而吸引了学生更多的注意力,真正需要讲解的内容反而被学生忽视,有时候教师也会被课堂上的气氛所感染,不由得脱离了原来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下降。但是不管是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要紧扣历史教学目标和方向。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热衷于故事的特点,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授课,为学生展现真实、准确的历史信息。不管如何生活化,都不能脱离历史课教学的真实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真实的历史过程。
(三)重生搬硬套,忽视生活实际
在课程标准下,有些教师一味地追寻教学改革,而忽视了教学的实质。学校进行的生态课堂中,虽然有分组、有讨论、有讲解,但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能运用自如,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合作与探究中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课堂显现出来的以学生为主体只是肤浅表层的或者是虚假性的,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实质性。学生在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情况下,只是为了应付、被动地进行讨论。虽然表面上是将课堂主导权交给了学生,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讨论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表面化、形式化比较明显,从而导致了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并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深层次的历史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流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三、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探索
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倡导生活化的历史教学方法,让历史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一)充分利用身边的历史资源
只有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才会取得好的成绩。在历史教学时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中华民国的成立》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将我市特意打造的连云老街民主路、盐河巷等建筑街区投影给学生,作为导入新课。这样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网络的视频资源
在互联网发达的当今社会,最具有影响力的莫过于网络视频了。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国宝档案》等,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些影视资源,让网络视频资源为教学服务,营造一个逼真的历史氛围,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受和理解。例如在教学《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时,先用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基础知识,再观看《百家讲坛》中王立群教授讲的《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中的一部分视频,最后再做课堂讨论。本段视频的精彩内容有:秦灭六国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措施及其作用,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秦始皇一生的是非功过,等等。这样的视频教学比单纯的教师讲课更有效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加深。
(三)充分利用教师自身考察学习的资源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深入开展“三严三实”的活动中,笔者和学校其他党员赴枣庄台儿大战纪念馆参观学习,受益匪浅。笔者在进行《台儿庄战役》教学时,给学生展示了笔者当时搜集的资料。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翔实的文物、一幅幅画作、一段段逼真的情景再现,使全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了誓死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和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深刻认识到了台儿庄大捷对扭转全国的抗日局势、鼓舞全民族士气等方面的重大意义。接着,笔者又给学生观看了台儿庄大战的珍贵历史纪录片,重温了当年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誓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这样的教学不仅摆脱了以往历史课的枯燥乏味、呆板沉闷的课堂气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还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四)充分用好学生的资源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都有差异,让学生的个性优势互补、特长充分发挥,这又是我们唾手可得的课程资源。比如学生的兴趣多种多样,有的喜欢写文章,有的喜欢美术,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等等。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特长,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可以让每个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融进去,活跃课堂,给教学添姿增彩。在教学《西安事变》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话剧表演。为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笔者放手让有学生自己组织。由班长牵头,学生自己编写剧本、设计表演、准备道具、准备服装等。为了演好这个话剧,他们还悄悄排练了好几次。表演的时候,邀请了本班的所有任课教师去观摩,表演活灵活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通过课堂表演,不仅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教师要将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历史课教“活”,融入时代发展的元素和精神。生活化的历史教学不仅能够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而且有利于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注释
12016年9月·17
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 篇2
原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内容:(1)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
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反对机械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原理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了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原理
3、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前进性和上升性。
原理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内容: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方法论: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反对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注: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原理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内容:(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反对忽视价值观修养的错误思想。
原理
6、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
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 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一方面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社会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 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自我价值)。)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反
对割裂二者关系,片面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错误。
原理
7、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内容:(1)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程度作出判断,就成为价值判断。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2)特性: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性、多样性。
(3)标准:①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②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方法论: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原理
8、价值的创造与实践
(1)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通过劳动实践和证明自己的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生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强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重要问题: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2)价值的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模式尝试 篇3
关键词: 高中历史 生活化教学模式 积极意义 实施要点
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而言,高中历史教学更应当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立足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对历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创新,避免简单枯燥的说教,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尝试是有效路径,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和推广。
一、高中历史生活化模式教学的积极意义
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将历史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历史知识社会生活内涵,结合社会发展规律,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历史学科和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从而促进教学成效提升。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三方面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高中生在历史学习中要增进对历史规律对理解,但是他们因为自身理解能力与思维角度等的影响,无法有效实现这一目标。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深奥的历史知识点以生活化的形象揭示出来,降低学生历史学习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2.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历史素养。历史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有密切联系,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规律,能够知古问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历史素养的提升。
3.有助于学生体现主体地位促进能力提升。生活化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既要认真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又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深度发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步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高中历史生活化模式教学的实施要点
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加以推广应用,重点应当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教学目标素质化。高中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显著差别,机械记忆无法深刻地理解和有效记住相关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生活化的体现,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尽可能寻找到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使历史教学不再空洞乏味,变得更生动活泼和生灵活现,让学生不仅可以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要点,而且可以在深刻领会历史发展规律方面取得突破。教师在制定历史教学目标时应当体现素质培养目标要求,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发展对历史知识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全力发挥历史学科对促进功能。
2.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历史教学中的许多内容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影子,教师要做教学工作的有心人,结合本地乃至其他地区历史发展的痕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补充。例如在《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之中,笔者补充了和抗日战争相关的大量信息供学生借鉴,有本地区县大队、独立团在抗战期间对日作战的资料,有全县人民如何艰苦卓绝地进行抗日战争的图片,加上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等方面的资料数据,从一个县的细小角度体现了抗日战争的艰难,揭示了当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既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强化了思想教育,让学生时刻增强肩负的历史使命。同时,笔者结合当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丑恶嘴脸,包括否认南京大屠杀、阻止南京大屠杀相关申遗事项等,从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这些热点话题入手,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有深刻认识,对日本这一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恶虎有更清醒的认识,明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才能维护和平,才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将形势教育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工作中拓展教学信息量,特别是补充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教学的生动活泼程度,还可以深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3.体现教学方式情境化。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强烈的心理体验,历史教学中强化教学情境的营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渗透力,有助于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例如在《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教学中,笔者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例,以10年为时间段分别选取了10年前、20年前、30年前的发展状况,将不同时间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资料对比呈现出来,有国民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表格,也有群众生活条件的图片对比,形象直观地揭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无论是从社会经济发展大的角度还是群众家庭生活小的角度,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笔者还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家庭条件的变化,从细小角度讲述自身感受,在相应情境中达到加深思想认识的目的。
4.体现教学手段信息化。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既包括小的家庭生活又包括大的国家政治生活,教师应当将信息教学手段的作用发挥出来,展示出更多信息,演示也更生动活泼。例如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件演示,从经济发展数据到社会治安水平及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等方面,向学生描绘繁荣稳定的港澳。演示的内容虽然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但是有效弥补了学生感知的不足,让学生达到了身临其境的效果,对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及其科学性有了更深刻理解,教学信息手段演示的生活化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掌握效果。
5.体现教学空间社会化。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教学工作突破课程的制约,到广阔的生活中寻找理解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加深把握效果。例如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分小组设置调研方案,围绕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及其揭示的深刻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讨论,探究出变迁之后蕴含的深刻道理。
在高中历史生活化模式教学中,广大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统筹安排教学时间,精心整合教学资源,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银.以“三维目标”为导向,构建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模式[J].长三角(教育),2012(02).
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 篇4
一、历史教学观念的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与生活相关的学科知识, 以生活为中心, 寓生活中的问题于教学中。强调用理论知识阐述现实生活现象, 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具体化。实现历史教学生活化, 首先是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生活化。课程改革说到底就是教学观念的改革转化, 这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学生的成才观和历史成就观。我们对历史学科应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通过历史的学习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 应把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带到学生中、课堂上。
要实现教学生活化应做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二是由“教师”向“学友”转变, 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三是由“园丁”向“引路者”转变, 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四是由“教书匠”向“探究者”转变, 从单调刻板的授业解惑转向探究如何让教学更风趣、易接收。这样跨过了传统束缚的藩篱, 响应了与时俱进的号召, 紧跟了时代的步伐, 才能从容面对现代高中历史教学从内容、模式、手段等方面的改变, 体味其中的快乐和成功。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2010年1月, 7级地震袭击了加勒比海岛国海地。震中距首都太子港仅16公里, 这个国家几乎一片废墟, 25万人在这场骇人听闻的灾难中丧生, 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件惨痛的历史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经济史上看, 被地震袭击的国家经济欠发达, 难以提早建立地震预警机制;从政治史上看,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受灾国家的政治结构出现新的变化, 而援助国的赈灾也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也成了各赈灾国突显经济实力、外交战略、国际形象的舞台。这些分析, 可以联系岳麓版必修一“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一课, 联系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当今世界形势, 让学生通过他熟悉的世界大事来体会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及国际关系。如果按照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 这些身边的历史就将真的成为“历史”。
“照本宣科”式的教学, 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重难点的把握, 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体验和感悟, 致使教学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同时也人为地建立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交流的障碍。在历史教学中, 不扩充课外知识, 只靠枯燥的教条、僵硬的教材内容, 是无法生动地揭示历史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也无法给予学生鉴古知今的启迪。而如果从生活入手, 必将引起学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 逐步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历史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三、历史教学模式的生活化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者必须尊重未成年状态。”只有以尊重为前提, 才能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才能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生活的主体的理念。创造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生活化学习氛围, 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 有助于知识的接收, 也使历史学科成为学生体验、探寻的精神家园。
创设特定的生活化的历史情境, 可以使学生参与其中, 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如讲述岳麓版必修三“笔墨丹青”中“民间风情”的内容时, 教师在重点讲述宋代以后,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后, 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 来畅游北宋都城汴梁, 充分发挥想象, 领悟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而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和历史教育的功能。
再如, 讲述岳麓版必修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课中“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时, 可以播放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并以懒羊羊为例, 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 联结所学知识。以前羊村搞大锅饭, 懒羊羊一天只想着吃好东西, 不爱劳动, 没有自己生产劳动的积极性。进而联系改革前我国农村的状况, 导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怎样才能调动懒羊羊的生产积极性呢?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以及意义。这样的学习氛围生动、活泼, 能让学生动起来, 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增强学习兴趣。
四、历史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 历史人物、事件与现代学生之间有着遥远的距离。因此, 教师在进行历史授课时, 必须运用多种方法还原历史事件,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教学手段生活化的教学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空间, 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适应学生发展认知的内在要求;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将学生由被动的听众变成主动参与的演员, 将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的舞台。教师也可以通过现场讨论、组织还原演示历史事件的情景, 借用相近的民族服饰宣讲当时的服装文化等。
如讲述岳麓版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时, 教师可创设历史情境, 带领学生穿越回古代的秦国。可由一名学生扮演秦始皇, 一名学生扮演丞相王绾, 一名学生扮演廷尉李斯, 其余学生代表众位大臣。联系教材课后的“解析与探究”并指导学生查阅网上资料, 课上演出自编历史剧《分封与郡县之争》。通过演出、参与的方式使学生体会两种制度的利弊, 进而体会郡县制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和遥远的历史事件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结合起来, 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历史, 是一门使人明智的学问, 要使学生真正做到“通古贯今”, 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特别关注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在对历史的探究中感悟过去, 思考现在, 展望未来。总之, 生活化教学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摘要:我国课程改革已进入新一轮的全面实施阶段, 新时期要求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推行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课程内容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 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 精选必备的、终身适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供学生进行学习, 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验, 全面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目标, 首先应从历史教学观念的生活化着手, 继而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再是教学模式的生活化和教学手段的生活化, 以期让学生的高中生活丰富多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李利华.浅谈如何将历史教学回归生活[J].教学研究, 2011, 8 (12) :13-14.
[2]魏嘉宇.中学历史教学的生活化[N].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9 (7) .
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 篇5
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 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 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 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 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 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 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是让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让高中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共鸣。然而,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中仍不同程度地脱离学生的实际和已有经验,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开展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原本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是望“史”兴叹。鉴于这种现状,本文拟通过对影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现状的分析,对历史生活教学提出自己的策略。
一、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发生质的变化,历史的生活化教学是促成质变的方式之一。目前,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在实践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生活化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并不是很理想。
1.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依旧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在高考大环境下,以考纲为教学大纲的现象随处皆是,高考要求什么,教师就按考纲教什么,要求学生关注什么,掌握什么。所以,在升学压力之下,把基础知识的落实作为教学目标的传统教学方式仍顽固地影响着新时期的教学。学生习惯于被灌输,不会主动思考。难怪有如此调侃“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
2.教材编写过于浓缩
为了实现新课改精神,高中教材体例以专题史出现,从而导致知识点的高度概括,这就造成内容丰富的历史书成了干瘪瘪的“知识点”的大集合。如必修三思想史第一专题第一课“百家争鸣”的“孔子和早期儒学”一目仅介绍“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的主要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因此,新教材虽然语言生动活泼,史学观念新颖,文字插图并重,但却与实际教学实践存在不符之处,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处,学生也只能“敬而远之”。
3.教学手段、方式跟不上时代要求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探究,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头脑风暴法等,借助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如微课、翻转课堂、幕课等。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习惯于将历史知识简单地列为要点和序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满堂灌”,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变成“这是考点,要划下来”之类枯燥、干瘪的要求。在新课改中许多教师试图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改变传统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局面。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了形式主义而作秀。教师课堂所设计的环节无法落于实处,无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较深层次的思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往往看起来热闹,实际却无多大的教学效果。
4.现有的教学评价过于陈旧
在高考的指挥棒作用下,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量化为分数。哪个班考试成绩好,就等同于这个班教师的教学质量高,学生素质好,考试与成绩成为对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学生的个性、创新能力在这种片面的、独断的应试评价体系下,慢慢被湮没,学生成了零件标准化生产的“复制品”,只会在教材、笔记中“上下求索”,历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需求,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5.新型教师的不足
目前高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另一问题就是现有新型教师资源的严重不足。高中历史教师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路摸爬滚打走过来的,对于基础知识和分数他们也是视为至高无上的,对于学生习惯于以成绩高低作为评判标准,而且教师的地位与学生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的好坏相挂钩。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言语掌控能力、娴熟的表达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等。
新课程改革为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新机遇,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可能。但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否成功的一大关键。
二、高中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教师教学理念的生活化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从教育理念的改变开始,需用生活化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捕捉教育资源。另外,历史本身也是人的历史,学习历史理应贴近人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成才观要有重新的认识。中学历史教学不是要培养考试机器,也不是要培养历史工作者、专家,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历史的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创造条件。“教学应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是对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教学应是一种人文关怀,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视。教师有如此观念,方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及生命联系起来。
2.教学资源的生活化
随着课改的推进,对教学资源的理解也跟着推进。在历史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当利用现有的教材、图书馆、网络资源、社区资源并全力开发形式多样的其他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的资源,为提高学生素质所用。
历史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新教材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及社会史等方面的内容,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内容使历史教材更加贴近现实社会生活。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内容为教学服务。
教学资源除了历史教材这一基本载体外,还有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这些历史教学资源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丰富了历史课程的内容。另外,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学生熟悉自己身边的乡土文化,对其有感情、有兴趣,学习起来也倍感亲切。而且这种模式的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整体历史课程的同时对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弘扬了当地的历史与文化,提高了当地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
3.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1)教学设计的生活化
精心备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入情入境的课堂设计十分必要。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因此,制订教学目标要注重知识的获得与学生的发展,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能力提升相结合。其次,要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营造一个充满尊重、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同时在营造情境时,尽力使课堂环境与课堂内容相吻合,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场景中感受特定的历史。
(2)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新课程要求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机械式教学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要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提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体。笔者认为目前较为可行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有问题式探究教学、开放式教学以及情境模拟教学等。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师在教法的选择、设计上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中,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教师的教,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以教促学,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总之,只有把历史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与学的优化组合,实现历史服务现实的教育意义。
(3)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活既是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所处的过去的生活。历史与现实生活本身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能将二者相联系,既可消除学生与学习内容的隔阂,也能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高中历史教师可将历史教师与学生熟知的素材,如社会热点、焦点或社会生活、学校生活相联系,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与现实生活难以联系的历史,我们可以用一定的办法再现历史情境,使学生在人物生活的年代,有效地获取历史信息。可利用历史图片、历史档案材料、历史影片等为学生再现当时的历史。因此,尽量把历史课堂与学生生活或历史生活联系起来,是实现历史课堂生活化的主要途径。
4.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应试教育体制下,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单一、标准简单,过于注重考试和测验成绩,评价主体则强调学校评教师、师生互评。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进程中,评价要从学生的学业成绩、发展学生的潜能等多方面入手。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不仅在于鉴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还在于学生是否满足社会和生活成长的个体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落实,更要注重与学生知识储备及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如是否重视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是否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否能自如地驾驭课堂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评价的中心所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围绕三大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着教师、学生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和多元化,评价方法必然走向多元化。对教师的评价方法包括自我评课和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则是多种多样的,有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成绩等。
三、结语
教育的出发点和重点都是为了人,为了人能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教育他人和被他人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培养人的生活。本文认为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为基础,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历史生活化教学是符合课改精神的,是有重要意义的课堂教学,它不仅关注学的过程与结果,而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能够填补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鸿沟,使师生在课堂的互动中,达到历史学习与生活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徐金才,何云峰.道德课堂,抵及新课程理念下大课堂的构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汪瀛.高中历史新课程教与学[M].北京:线装书局,2007.
[3]刘军.历史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现实生活 篇7
一、学贯古今,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格魅力要有时代特征
从古至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都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师也不例外。历史教师不仅要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更要做一个汲取历史人文精华的思想者。因此,在课堂上,历史教师要恰当地应用现代人的语境去理解历史,用贴近学生心灵的语言去讲解历史,从而使过去的历史生活化、大众化、现实化,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近和理解历史。
近年来,《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读<史记>》等在中央电视台得到热播,并受到大众的青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易中天、王立群等老师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和人格魅力。在这方面,历史教师要向他们学习。
二、鉴古通今,历史知识应贴近现实生活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眼光只局限于古老文明,而要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信息、新材料,及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往往蕴涵着复杂的历史背景,是过去历史对当今的影响。不失时机地借助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历史教学,追本朔源,由果导因,不仅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强探究问题的意识。
例如,在讲授“海上丝绸之路”一课时,笔者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了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关情况,并围绕着这一战略,讲解了“一带一路”和古代丝绸之路的区别与联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写出探究论文。这样教学,既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能力。
三、借古喻今,以历史为镜,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育的目标是为未来培养和造就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程不但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任务,还承载着指导学生从历史知识中体味生活哲理,获得生活经验的任务。所谓读史可以明智,就是要将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转化为现在和今后的生活智慧。历史是一面镜子,而学生又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是带着知识、经验、情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那么,怎样将历史的光芒转化为现实生活的智慧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成败得失,联系现实生活,达到心灵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之目的。
历史人物生活在过去的现实生活中,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是非标准、生活经验和人生际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去感受历史,并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沟通。如,司马迁虽遭宫刑,但凭坚强的意志,编写出了史学巨著《史记》;孙中山虽屡战屡败,却百折不挠,努力地探索救国强国之路;布鲁诺为追求科学真理敢于牺牲生命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极好素材,讲述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和优秀品质,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哲理。
历史事件往往折射出生活的哲理。例如,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工作重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过失败的教训,也有过成功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也由幼稚走向成熟,成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总是透露出一种生活哲理:与时俱进、实事求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此例对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启发:一个政党只有如此才能走向成功,一个国家只有如此才能走向富强。作为青年学生,也只有如此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 篇8
但是现今我们国内的教育中永远固定不变的模式就是老师在台前讲, 学生在台下听, 少了实践, 少了乐趣, 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不利于孩子们创新意识和思维的拓展。使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 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适应现今高中历史教学的需要。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及内涵
历史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占据重要意义, 一个没有自己历史的民族, 就好比没有灵魂的躯壳。这足以证明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但是如今学生们普遍认为历史讲的都是许久以前的事情, 对于当今社会及自身工作学习来说没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习历史时懒散懈怠, 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们学习历史只为追求考试成绩, 偏离了最初开设历史这门学科的初衷, 生活化教学理念就是在这一前提下提出来的。
生活化教学就是将历史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如虎门销烟, 中日八年抗战等等都与当今社会发展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是一种以当今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实际为主的教学理念。第二就是更加体现学生生活, 指导学生生活,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如何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历史教学中
当今课堂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课上讲解, 布置作业, 枯燥无味,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高中学生早已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 他们更追求课堂上的激情和自我个性的张扬。因此老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
1.老师应该将生活化的历史内容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比如说虎门销烟与当今的禁烟活动, 与学生言明吸烟的危害, 并放相关的视频给这些高中学生看, 对学生予以警告。还有中日战争, 老师应该就当今的中日形势, 中日交流等当今的外交形式对学生们进行普及, 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 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历史并不是枯燥无味的。
2.更加注重实事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也对于中日关系, 经济发展, 伊拉克战争等等津津乐道, 兴趣盎然。老师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在日常类历史教学中多联系时事, 采取时事竞答辩论等各种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采用情境式教学方法。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类似的情景
4.开放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亲身去参与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活动, 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 烈士陵园扫墓活动, 寻找南京大屠杀留下的印迹等等。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强烈的感受到自己的爱国情怀, 摆脱在历史课堂上纸上谈兵的局面。
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根据当今我国的教育现状, 考试成绩往往比学生的个性张扬, 交际能力和兴趣爱好更重要, 要不然高考会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说呢。因此在教育改革当中应该更注重学生自身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历史在学习中同数学一样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老师严谨的教学手段和学术性的教学语言会造成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感觉历史课程就是历史资料的阅读课, 枯燥无味。因此老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语言方式, 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语言, 更加生动有趣的讲解历史课程, 使得历史不再变得遥不可及, 更加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四、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修养及教学水平
老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 联系历史课堂教学学生的表现, 制定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更合实际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老师在课下应该做足准备工作, 查阅相关的文献视频资料, 请教一些资历深, 声誉好的教师, 共同探讨研究生活式教学理念更好的教学方式。并且要比之以前更要加深对于历史课本内容的理解, 注意在课堂中讲解时所需要的情绪, 注意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 联系生活实际及国家时事, 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比如活动教学, 多媒体教学和角色扮演活动等等, 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改正自己在教学模式上的错误, 创造最佳的历史情境, 附以最丰富的情感表达, 注重自己声调的扬抑, 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时时改进, 以求做到最好。
结束语:高中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成长期, 学生们已经开始理智冷静的思考问题, 使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一个重要时期。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教学手段, 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在社会中更加联系实际, 会生存的人, 而不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公主王子们, 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这个世界, 培养正常的人生价值观, 世界观。
摘要: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在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出的, 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目前正处于研究发展阶段。首先阐明生活化教学的理论观念, 并说明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接着讲其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手段及应用方法, 最后阐明生活化教学理念如何在高中实际课堂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手段,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宋锦国.谈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层次性[J].科学大众, 2009 (02) .
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 篇9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缺乏生活气息的原因
(一)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不够宽泛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要追求教学的结果, 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的过程, 让学生感受教学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 提高学生在情感上的认知, 然而, 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的扭曲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学中老师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为目标, 但是, 在目标的考核方面却是存在问题的, 老师会用一张试卷来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每次一提到考试便觉得如临大敌, 这点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兴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老师很偏重解题能力的教学, 但是, 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却没有重视起来, 学生没有经过社会实践, 学习到的仅仅是书本的知识, 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教育意义。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价值观的好时机, 而且,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如果通过师生间的互动, 教学质量会有一定的改善, 但是, 高中历史教学的理念过于单一,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 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没有任何联系
高中历史教育的根本在于联系实际, 让学生能够结合历史, 对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但是, 高中历史教育却始终带有一定的封闭性, 学生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教学的目标也越来越功力性, 教学都是围绕着考试进行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练习题, 高中历史教学也是在做题中进行的, 老师更多的讲授的是解题的方法, 而没有灌输人文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设定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设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 既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 又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所掌握, 能够客观地评判历史事件, 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从而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 让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正义的人。老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一定要明确通过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可以带给学生哪些启发, 历史教学能否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洗礼,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知识教学、人格教学和情感教育等领域, 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很不稳定, 而且,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学生总是很难全部掌握, 这时, 老师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中成长,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 老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 可以先让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 然后让学生学习那些比较难掌握的知识, 为学生扫清学习中的障碍。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知识, 将历史事件与当下的热点问题结合, 分析是非, 提高对历史的感悟能力。
(二) 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 融入生活, 进行自主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老师可以按照教学的思路, 制定几个不同的实践项目, 老师对实践要求说明后, 让学生深入生活, 在合作下完成任务。
(三) 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合作教学法实现教学的生活化
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使老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 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 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和平等。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 通过合作, 学生们可以深入生活, 通过社会调查等方式来进行历史知识的实践。通过合作学习, 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 学生可以在形式活跃且多样化的模式下学习, 通过对生活的体验, 提高对历史学习的感悟能力。
结束语
高中生的压力大, 每天要学习很多门学科, 因此,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不能再带给学生压力,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化教学理念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放松身心, 会产生一种亲切感, 将学习的压力抛之脑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老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深入生活, 体验历史、感悟历史。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设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 既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 又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所掌握, 能够客观地评判历史事件, 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从而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老师可以按照教学的思路, 制定几个不同的实践项目,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究, 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 同时,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 高中历史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达到知识体系与能力的完善, 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结果, 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也是相当重要的。但是, 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加注重的结果, 不注重学习的过程。本文为了改变高中历史教学的模式, 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 从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理念,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娟.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 篇10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教学应用
由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比较多,因此学生记忆时会有一定困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率自然很低。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手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知识。
1.明 确教学目标 ,开展生活化教学
由于历史知识的复杂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盲目让学生记忆知识点,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避免单纯的历史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失去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在记忆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把历史史实与现实生活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发展的认识,对一些现象有清晰的解读。例如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反对日本首先参拜靖国神社, 这一现象最高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对于军国主义的肯定,没有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惨痛教训,很多国家都会对此行为持反对态度。通过联系史实和生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记忆历史知识, 同时能够对当今世界的一些现象进行解读, 明确历史教学的目标, 强化生活化教学效果。
2.优 化教学内容 ,开展生活化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书本上的知识,都是一些历史史实的叙述, 但是忽略了历史知识中的生活化元素。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联想到生活中的因素,同时,在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学生能够在历史中找到起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例如,当前孔子学院在许多个国家都很受欢迎,但是孔子学院受欢迎的原因有哪些呢? 这个时候就涉及高中历史知识《儒家思想的形成》, 因为儒家思想中有诸多在当今社会仍然适用的观点,许多人都非常认可儒家思想,所以孔子学院在世界范围内容广受欢迎。
3.创 新教学方法 ,开展生活化教学
开展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创新教学方式是重要途径。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增加教学生活化色彩。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开展生活化教学,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的特效讲解历史知识, 让学生在视觉上能够有一个冲击,能够更加准确记忆知识。例如讲解《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电影的小片段或者报纸上的一些照片,让学生对于史实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可以开展“鉴别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不同时期的文字作品,让学生鉴别其朝代或者时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留下更加深刻的记忆, 同时能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保证学习效率。
4.丰富教学手段 ,开展生活化教学
教学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 历史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注意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使用语言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与教师互动,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在布置习题时应该注重靠近生活,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让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知识是简单枯燥的知识,增加生活元素,保证历史生活化教学的高效率。相信只有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才能够保证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5.结 语
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 篇11
一、高中历史生活化的意义分析
1.有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历史学科的价值要在生活化的教学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等问题。学生在历史与生活相联系的体验中,才能感悟出高中历史学科的价值。教师要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阐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发展进程,在树立学生历史学习意识的前提下,培养其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
2.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高中历史学科知识包罗万象,其中不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内容,展现出其多姿多彩的特征,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历史教学形式和语言,引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历史学科知识中的“三公九卿制”的学习时,可以与现代生活的国务院与秦朝之时的丞相对照比较;在学习“世界货币体系”的教学中,可以与现代生活接触的汇率相结合,探究现代汇率变化的特点及规律等。
3.有助于增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很多高中学科的知识点在不同的学科中会重复出现,如,在历史学科出现的“宗教”知识,就在政治和地理学科上有所体现,只是高中历史学科注重讲述宗教的创始与起源,追溯宗教的历史发展与变迁进程;而政治学科则重点讲述宗教的信仰与观念等问题。因而,在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可以与相关学科相联系,将遥远的历史背景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见闻相比照,从而完成知识的整合与研究。
4.有助于学生全面素养的生成
高中历史教学的生活化可以将学生平时无法接触的知识,用生活化的经验加以理解和记忆,可以采用照片、图片、文字记录等资料进行历史的还原,解开遥远历史背景知识的谜团,进行深入的历史知识探索,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高中历史生活化重构教学的具体策略探讨
1.填充生活化的历史教学内容,建立重构教学的基础资源
在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的教学中,要借助图片、影像、视频等资料,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影视资料,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通过生活化资料的直观再现,让学生感悟历史知识。有很多的影视资料可以重现历史,如:大秦帝国、汉武大帝、康熙王朝、隋唐演義等影视资料,可以作为生活化历史教学的“调味品”,还有《埃及艳后》《大国崛起》等影片涉及世界近代史中的多个国家,学生可以在观摩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缩影,感觉历史触手可摸。
另外,还可以在历史生活化教学中,融入富于浓郁乡情风俗的历史资源,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可以看得到、摸得到、听得到。在高中历史的文化知识中,蕴含有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例如:陕西是先秦文化、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的汇聚地,西安更是中国历史上历经十三朝的古都,学生在丰富的文物古迹博物馆中会深刻感受到历史文化内容。
2.生活化的历史教学手段
在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传统的讲述法和叙述法有其一定的作用,可以为学生讲解历史,然而,如果将历史知识融入生活化的语言和形式,则可以极大地提高历史学习效果。如:学生喜爱的《百家讲坛》,就用生活化的语言,把历史中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讲解成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人物或事件,如:“历史人物曹操初期官居洛阳县北部尉,通俗地来说,就是现在的副县级公安局长。”“我是你的谋士,你若偏执不听,我就换老板,不伺候你了。”等,这些通俗诙谐的语言,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形象的比喻,给学生亲切而印象深刻的认知。
3.注重生活化的历史课后训练
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后作业予以巩固的话,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课之后,大部分知识点都会渐渐遗忘,使得课堂效率不能得以有效的提升。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历史知识与实践的统一,要在日常训练中提高学生的生活化历史训练,要与生活实际内容相联系,不仅要将知识点进行背诵,还要与生活化的素材相衔接,学会历史知识的生活化内容答题、运用和借鉴。
例如: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搜集家中的老旧照片,收集代表时代特点的生活用品,如:粮票、服装、邮票、报纸、书籍等,还可以让周围老人讲述时代历史发展与变迁的状况,通过这些富于生活化的内容,再现一定时代的历史史实,既培养了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要与生活相衔接,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历史学科教学,注重生活化的历史语言和形式,使学生感觉历史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是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在感同身受的生活化学习中,提高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郭玲云.试论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益尝试[J].文教资料,2014(24).
[2]杨波.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科教文汇,2014(35).
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 篇12
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下, 把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融合在一起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问题, 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历史学科自己本身的价值。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反映人文教育理念, 换句话说, 就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精神文化教育和价值观、人生观的启发和正确引导,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共鸣, 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的发展,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应着眼于长远的规划。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而不仅仅是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人物、时间、地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拒绝死记硬背, 要真正做到理解, 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 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 是一门基础课程。传统的课堂教育就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左手持教鞭, 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把考高分作为唯一的目的, 只重视结果, 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呆板无趣, 方式单一, 完全忽视了历史课堂教育过程中应该教给学生们对历史应该具有的正确的价值观, 对历史应该具有怎样的情怀。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做到了教书, 而育人却没有到位。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考试, 还要学生了解历史, 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理念、基本政策、基本方针, 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书本与生活的结合
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而艺术又高于生活。”那么书本作为一种艺术, 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我们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后自然要回归生活。当下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与现实生活建立起联系?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在备课时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思考这节课可以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启发, 在课堂上要通过怎样的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个事件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怎样发生的, 有怎样的影响。
(2) 扩展书本内容。书本内容毕竟是有限的, 教师要把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就要学会发现身边的实例, 在课堂举例的时候尽量选一些贴近生活, 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容易理解, 也能激发学习兴趣。
(3) 教学方式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讲述某一段历史的时候, 教师可以从某一个姓氏入手自然引出要教的, 同样地,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询自己家族的历史, 从族谱中, 从与长辈交谈中, 了解家族历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用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还原一个当时的历史情境, 让学生可以在教师借助各种教学设备的前提下, 在绘声绘色的表达中可以身临其境, 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因必有果, 因果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这些历史的情节中让学生充分理解。给历史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从生活的角度去看历史, 学生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历史中理解生活的含义。
3.融合注意事项
为了让高中历史课堂教育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应注意那些事项呢?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角, 而新课改下, 要大力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变成辅助者、引领者, 发挥引领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清楚自己的职责, 即什么是可以做的, 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新课改下的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想要顺利地推行课堂与生活两者的结合, 教师应明白学生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运用上文提到的教学方法之前教师应注意只有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历史上, 让他们对历史产生浓重的兴趣, 才愿意配合, 进而完成师生之间的互动,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还不禁锢学生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相互影响、相互配合。
总之,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需要教师先用心去理解历史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明白历史教会了我们什么, 并加之运用, 然后利用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把历史代入现实生活, 让前人的经验变成现实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6.
【高中历史课教学生活化】推荐阅读:
高中历史的生活化教学11-03
高中历史课的再现教学07-23
高中历史课教学方法08-28
高中历史课后教学反思09-29
高中历史教学问题07-21
高中理科历史教学10-14
高中历史漫画教学05-19
高中历史教学随笔08-18
高中历史教学总结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