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

2024-07-15

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精选12篇)

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 篇1

高中历史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 教师要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 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使他们能通过探究历史知识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合作探究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学习效率获得提高, 同时让学生在积极的合作和互动过程中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使他们积极地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 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合作探究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探究过程中对问题获得解决的成就感能激励学生积极地深入探究, 促进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在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研究合作探究教学,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在学习中的信息反馈来对合作方式进行调整, 使这种方式能实现最大的教学功能, 促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在教学后,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从他们的真正需求出发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 使教学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 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还能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涉及更宽的知识面,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分享更多的信息量, 促使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事件感兴趣, 让他们深入探究这些历史事件的本质, 促使知识的增加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一、有效选择话题, 促进学生的积极探究

在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 让学生对话题进行主动探究, 要是这个话题和学习内容相互联系, 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在选取探究的话题时, 要从学生的历史水平出发, 让这个话题作为学生合作探究的载体, 能通过深入对话题进行分析和理解, 来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掌握。在选择课堂学习探究的话题时, 不是任何知识点都可以作为探究的话题,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 按照教学大纲的学习目标和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话题的选择。选择的话题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展开有效的探究。在历史合作探究教学中, 要是课堂教学大大提高, 学生充满兴趣地参与探究, 需要教师在进行话题选择时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的话题要围绕教材知识的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探究能有效理解教材内容, 促进他们对知识整体把握。

2.话题要能体现教学目标, 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历史水平和能力。

3.话题的选择要具有开放性, 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散思维, 提高他们理解和探究知识的能力。

例如, 在教学“苏联战时, 共产主义的政策与列宁新经济政策”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 以及政策提出的原因和意义让学生进行深入合作探究, 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此外, 教师还可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类似背景, 设置类似于如下的题目来让学生去探究, 如:在苏联内战时, 共产主义的政策对以后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在进行经济发展的政策定制时, 应注意的方面有哪些?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我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启发?

二、运用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合作探究是新课改过程中普遍运用的学习方式,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学, 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在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时能更深入, 让他们能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思考, 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合作探究过程中, 既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让他们从多方面对历史问题入手,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多元化, 提高历史综合能力。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起到的是引导者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不断地尝试解决, 获得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有效理解。在探究过程中,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的互相合作, 认真倾听他人的分析和见解, 并在其他同学表达完意见之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在合作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 使他们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 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

例如, 在进行“开辟新航路”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 针对“新航路”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教师可做类似如下的教学安排与设计:

1.先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与自主探究, 并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述。

2.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地理大发现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文明以及世界市场的出现有着怎样的作用与意义?

3.进行小组探究, 让学生通过探究回答问题:地理大发现对西欧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

通过有效的合作探究, 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认识, 并在讨论过程中让他们把历史知识进行整理, 使历史知识体系趋于完善。

三、激励学生进行积极表达, 促进历史思维的发展

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需要学生表达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使他们能把自己的想法正确流利地表达出来, 促进小组成员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在探究中让学生把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 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 学生会先对语言进行组织和思考, 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在鼓励和激发学生进行积极表达时, 教师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1.鼓励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运用历史性的语言进行表述, 提高他们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促进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2.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积极探究, 并对他人的见解能勇敢地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在矛盾的知识理解过程中通过探究, 解决矛盾, 促进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3.在探究过程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不仅要让学生能表达出对问题的看法, 还要鼓励他们把自己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写出来, 使学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总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能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他们的积极发言中, 使思维互相发生碰撞, 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使他们看到知识的本质。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讨论中, 使课堂在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进行, 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 篇2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形式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为了达成学习目标,通过明确的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良好的、互相合作的学习氛围,才可以保证学习合作小组的学习活动顺利有效地展开。学习过程中只有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才可保证学生愿意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前提

(一)精心选择合作材料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探究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正确地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才可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并且,小组学习不是学生之间不分小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潜质以及情感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在拥有一定的学习时机和学习载体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互相合作、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细心取舍。教师在为历史学习小组选择学习材料时,要选择难易程度适宜,可以让大部分学生接受,而且操作性强的内容。教师还应该根据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疑点原则与开放性原则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材内容、补充材料进行选择,确保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二)积极营造合作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积极、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愿的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单向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逐渐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感觉历史课枯燥无味,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结合起来,这才符合新课标的要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担当精神,还要培养学生“合作多赢”的意识。但是,从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同学害怕其他同学超越自己,在高考中和自己成为对手,不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能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这种现象在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尤为突出。这种思想是不健康的,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历史创造良好的环境,要逐渐改变学生这种单打独斗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合作多赢”。学生从内心不再“拒接”合作,产生愿意合作的想法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历史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三)传授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自觉维护小组之间的.秩序,合理分组,选拔和培训有能力的小组长,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真正实现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其次,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会服从、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评价的技能之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才可以顺利开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保障

(一)教学的角色要端正,教学的观念要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不再像以前的传统教学中那样,只从教师的传授中学,通过被动“听”“看”“想”的方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合作”“做”“聊”“创新”中学习,不仅加强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还提高了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指点学生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充当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不应该是旁观者,甚至是局外人。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分享各个小组的学习探究成果时,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发言,进行适当的指点,把课堂真正地“归还”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个性、合作能力等状况,对今后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给学生大量的独立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的研究与学习、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究,并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的前提下开展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激活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的兴趣。高中历史教师布置合作的任务之后,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见解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脉络的机会,这样才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完善合作小组评价

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 小组合作 方法策略

高中生个体能力有限,在历史学习方面时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历史教师又不能及时地了解全体学生存在的疑惑和问题,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无法得到解决。针对这种情况,在高中历史课堂打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高中生互动合作,就具备以下优势:首先,学生在互动中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自身认知上的缺陷,让部分认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其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让能力弱的学生在能力强的学生的带领下增进自身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关键。下面,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一、课前合作,各司其职,预习新课

课前预习是帮助学生事先了解新课框架,洞悉知识的重要过程,良好的预习能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事半功倍,更好地认知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述的知识点和内容。但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预习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梳理一篇新课的内容,至于前后之间存在哪些关联性和必然性,很少去思考,甚至有些学生认为知道新课讲了什么,就算是完成预习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对某个问题钻牛角尖,导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在其它部分的预习上却没能做大文章。针对这些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合作,在预习的过程中各司其职,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预习成效,而且还能让部分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迎刃而解。

以《“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为例:在围绕这节课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预习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一同梳理新课内容,也即是对“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与间接原因给予初步的了解,并认知各个学派的核心思想;其次,因为小组合作是由两名优等生、三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组成,所以在分工合作期间,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可以有能力弱的中等生和学困生完成,而优等生则负责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展开分析,深入地探究新课。在此期间,当小组内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由组长进行记录,再在新课教学时询问教师。由此全面提升新课预习的效率。

二、课中合作,互动探究,解决问题

在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由教师制定方案、主动引导,再由学生被动吸收。继而,让历史课堂呈现出了“一个教学,一个学习”的局面。虽说这种教学方法不无道理,但是从整体来看,并不能真正地激发高中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和学习意识。而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多地是关注学生有没有掌握知识,却很少关注学生学的过程。这种教学理念不但无法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还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对此,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互动探究,解决问题,便成为了课堂创新的重中之重。在此期间,历史教师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学习的主体则由学生担任。

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点,由历史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由合作小组互动探究。以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为例,提出以下问题:如果蒋介石没有去西安,是否还会发生西安事变?是否还会有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什么?该问题的综合性较强,并且间接隐含了“必然性与偶然性”概念,如果由合作小组互动探究,则可以更快的寻到答案;第二点,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讲解,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让学生的困惑得到及时的解决。

三、课后合作,延伸探索,知识迁移

课堂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学生无法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真正地掌握所有的知识。因此,课后复习的意义和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且,历史教材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有限,若想让学生真正地了解某段历史,单纯地凭借教材中介绍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历史教师可以鼓励合作小组利用课后时段查找一些相关补充内容,以此更透彻地了解某段历史。例如,针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可以要求合作小组利用互联网索引相关专家对这段历史的点评,以及相关文献材料。而且,高中生在思维、理解能力上都趋向成型,所以在围绕合作学习理念的基础上阅读这些材料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另外,历史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延伸性的练习题供合作小组操作,比如: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国并不缺乏有才干、爱国的优秀将领,为何依然失败了?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开设的银行与今天我们看到的银行存在哪些区别?为了提升合作小组的探究积极性,历史教师还可以在此期间渗透竞争机制,并给每个小组安设一个积分平台,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情况合理给分,然后再在固定的时间内评比哪个小组的积分最多。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是否可以真正发挥作用,不单单取决于学生之间的合理互动,同时与教师的引导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授课中,历史教师有必要给予合理的鼓励,让学生敢于面对失败,让他们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能够团结起来,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合作的意识。另外,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也要时刻完善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最佳的辅导和点拨,成为一名合格的领路人。

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 篇4

关键词:高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摘要:高中历史课堂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先学后导, 进而探究某些历史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方式, 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 学生被动听讲的“填鸭式”教学。教师通过设置话题,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 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状态下顺利掌握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采用课堂合作探究方式, 设置课前精选话题、多样化探究模式、课后拓展学习三个环节, 来完成高中历史教学任务。

一、课前精心准备话题

选择恰当合理的话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因此, 教师应该在课前精心挑选话题。挑选探究话题时, 要重点选择那些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话题选题应注意三点要求:第一, 探究话题要符合历史教学目标, 并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作探究话题;第二, 以选择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主, 通过探究重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第三, 话题不宜过于浅显, 要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发散思维, 从点到面地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

例如, 在讲解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时,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相通性, 设置如下探究话题: (1)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意义是什么? (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3)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有哪些重要影响? (5)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 你能看到世界的发展趋势如何?

二、设计多样化探究模式

合作探究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一种单纯的探究方式上, 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探索更好更多的合作探究方式,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鼓励学生在相互帮助、交流与探讨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验, 总结了一些合作探究方式, 如小组交流、小组争辩、同桌讨论等形式, 将这些多样化的合作探究模式应用于教学中, 发现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这些形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有利,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拓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设置的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例如, 在讲解辛亥革命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设置如下问题: (1)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 辛亥革命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3)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 你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应该怎样走?

教师可以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 对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讨论, 掌握学生对问题存在的疑问, 并通过详细的讲解、引申帮助学生解开疑惑。例如, 在讨论“通过学习辛亥革命, 你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应该怎样走”这个问题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利用革命经验来指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原理, 最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通过运用合作探究方式教学不仅维持了课堂教学秩序, 让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和学习, 又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意课后拓展学习

合作探究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非常突出的效果。为了检验这种教学方式, 同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还应该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之后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发表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反思能力。同时, 还要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例如, 让学生就某一历史问题创作一篇小论文, 或者通过自主命题的方式将所学知识点编写成试题。

针对锻炼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 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 表达合作探究结果时可运用多种历史学科语言, 以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第二, 激发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的方式深刻理解历史问题;第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安排学生写作小论文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合作探究方式的运用是提高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将学生置于主导地位的教学理念, 对于改革教学模式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合作探究方式教学, 传统被动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 课堂学习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问题,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方式应该更好地得到应用,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也应该继续探索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合作探究方式, 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文举.历史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思考与实践[J].宁夏教育科研.2006. (03)

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 篇5

在平时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如何处理好教师的讲述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教师的讲述与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之间关系应该是共生共存、相辅相成。

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不是就要排斥教师的讲授呢?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为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历史教师很少“讲”,甚至是一堂课都不开口说几句话,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却似乎成为一位旁观者。对这一点我心有存疑,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评价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既要反对“满堂灌”,又要改变当前那种因追逐“时尚”而完全排斥教师讲授的现象。当然老师的讲授新课不等于满堂灌与死记硬背,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并不是取消讲授。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的合理运用,知识传授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讲授法永远是一种必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新课改要求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主要应该看教师的角色和讲授内容上的转变,即教师的角色由主角变成引导者,讲授的内容由灌输生硬的结果变成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

所以说在任何一个教师的历史教学中,在任何一节成功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里,老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共生共存、相辅相成,不可能只有其中一方面而毫无另外的一方面的踪影,真正处理好二方面之间的关系,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才是最重要的

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 篇6

一、自主学习,构建框架

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有一个初步的设定,如历史知识的教学目标、学生人身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目标等,并将教学的重难点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找出辛亥革命的每一个历史要素,如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相关著作、结果及影响等,从而让学生构建出教材的知识框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上课时,教师要重点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将自己构建的知识框架与教师构建的知识框架进行对比,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重点知识的能力。

二、网络拓展,延伸思路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于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其具体的历史背景以及重难点问题,如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评价等都还理解得不够深入。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思路。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日本从明治维新到实行宪政的过程,了解戊戌变法,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了解袁世凯出山、列强的中立与调停等,从而对当时的历史大环境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不同的人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例如,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有民主革命的性质,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与大众没有什么关系却让全国人民觉悟,梁启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全国人自觉心的一次集体迸发。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博览各家观点,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在学生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从而形成小组的观点,这是合作学习的重点环节。教师在分组时要秉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平均分配不同水平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在小组开始讨论之前,要先选出一个组长、一个记录员,由组长来组织讨论、记录员进行记录。讨论的过程是学生先共享、交流教材内容以及自己在网上查阅的资料,然后逐个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位学生都发表完毕后,全组成员一起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推敲,形成统一的观点,并推举发言人在全班进行发言,其他同学作补充。对于发言中产生的新疑问可以由教师解答,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每位学生都要认真倾听其他人的发言,积极思考、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课堂测试,检验成果

课堂测试的作用就是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测试的可操作性以及试题设计的合理性。试题要以基础知识型、基本技能型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历史价值观的养成。例如,关于辛亥革命的测评要重点考查学生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历史背景、意义影响、失败原因等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的思考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得到能力提高。例如,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民主革命,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留学派发起的革命,请你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看法。通过课堂测试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五、总结点评,提炼升华

再好的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总结、点评,其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记住那些已经发生的事,还在于让学生从这些历史事件中学习到哲学原理,吸取到经验教训。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不断地进步。

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历史一门知识性非常强的学科, 也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况的学科。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是初中学校非常重视的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并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成为关键性问题。在教学模式中教师比较看重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什么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呢, 顾名思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是指教师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该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该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课堂学习的气氛, 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也能培养学生团体道德品质, 更能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的明了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几个方面开展教学。如, 创设一定情景模式和问题, 诱导学生自主探究;组织活动, 加大小组学习力度;不断交流, 取长补短, 及时评价;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及时总结, 时刻反思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模式, 形成合作探究氛围

在教学初中历史过程中运用合作探究模式就要形成一定的学习氛围, 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靠拢合作探究。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 也可以以问题的方式进行诱导。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展示, 让学生形成自主的过程, 然后集中自主讨论。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 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氛围。教师在讲解《虎门销烟》一文, 教师采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部分场景和图片,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让大家回答林则徐的爱国精神, 以及虎门销烟的意义。学生会自己思考, 同时也可以同座之间相互讨论, 然后选出代表进行回答, 还可以根据幻灯片的展示来谈一谈自己的爱国热情, 这样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 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有兴趣。学生们探讨着虎门硝烟的场景, 热情高涨仿佛自己就在现场, 爱国情怀倾泻, 课堂积极性很高。可见要有一定的历史合作探讨性最主要的就是要创设学生们自主探究的氛围。

二、组织活动, 加大合作自主力度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合作自主学习, 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导者, 教师在有一定氛围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们合作。但是在开始合作之前教师为学生们诠释合作的特点。我们所理解的合作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学生们之间的人际交往, 也是一种信息互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 这种互动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互动中可以形成一种带动的关系。在课堂中教师要采用合作教学法就是要学生通过互动的形式、通过小组活动来实现。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一些关于历史的话剧。也可以开辩论赛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在这里我们以某小组同学的师生角色互换为例进行讲解。某学习小组组织了活动以小组演说的形式进行讲解历史知识, 该小组分为4名同学, 讲解的内容是初中历史知识《张骞出使西域》A同学会开始开场白以及空白的对话, B同学对张骞资料进行演说, 让大家更好的开始了解, 同时C同学扮演张骞。D同学扮演其他角色。这样以小组学习的模式进行讲解, 学生在娱乐中看到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和作用, 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们配合默契还能更好的让同学们了解历史知识, 形象逼真。

三、不断交流, 取长补短

初中历史教师开展合作自主教学, 那么合作自主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讨论, 并且是分组讨论。该环节是对学生自学策略的有效发展也是形成互帮互学的途径。所谓开而弗达正是如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在这一环节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不断的讨论, 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将别人的长处拿过来自己应用,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倾听者, 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信息, 到学生的不足点并给予及时指导。这样的讨论在每一节历史课的剩余十分钟内进行, 教师会给出题点, 各组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诠释, 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在教学历史知识“春秋争霸”以后, 学生会以小组的形式讨论, 春秋争霸的原因以及条件, 同时还讲解了春秋争霸的历史影响。大家集中讨论相互交流,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本身之间进行的讨论交流就便很好的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并且通过团体的力量达到学习的目标。用该教学模式, 教师增加了培养力度, 提高了学习质量, 甚至促进了合作精神。

四、培养合作能力, 激发自主学习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在合作基础上时刻提醒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启动, 这样可以避免滥竽充数的过程, 并且在小组创新过程中要积极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度。培养合作创新能力的过程里, 教师比较看好作业留置这一方面。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将课堂上的知识在回家的时候得到复习。例如在教学历史知识赤壁之战之前, 教师要求各个小组提前对历史知识进行熟知, 各小组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相关知识, 也可以通过学姐、学哥对知识了解, 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资料进行查阅, 这就要求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 然后进行归纳, 这样学生动手动脑获得了很多关于赤壁之战的知识, 并且了解了赤壁之战是208年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的关键战役, 在战役中双方曹操以及孙刘联军。小组总结了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1) 曹操来自北方, 不善于水战; (2) 曹操性格骄傲轻敌, 在指挥中失措 (3) 孙刘联军运用火攻效果好, 战略得当。小组还进一步走总结了当时的政治, 国家统一的客观条件不是很具备, 主要影响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以上这些就是小组通过多种渠道总结出来的赤壁之战。在课堂上教师接着讲解赤壁之战的时候学生就能非常熟悉, 并且还能了解自己所掌握的不足点, 总之, 培养合作精神, 有利于自主学习, 更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五、及时评价, 定时总结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将小组分完以后就不去了解学生, 教师要定时的评价, 时刻对其作出总结。合作探究毕竟是以多人为单位的合作活动。也就是说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 由个人的评价观念转变成集体的评价观, 在合作探究中要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小组之间的竞争。所以教师要积极评价, 倡导学生合作精神。时刻针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从评价中告诉学生存在的弊端。定时的总结, 一方面要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方面总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情况。做好善后和启后的工作。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和总结也可以获悉很多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问题, 为以后的学习和交流奠定基础。

总结

总之, 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再主动探究中更好的获得, 教师就要在合作中共发展, 在合作互补中发出新思维的火花, 在与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观, 也要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理念, 做好各个角色的分配工作。历史知识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也能提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合作学习正是促进该学生学习的得当方法。总的来讲, 历史教学在合作学习下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会让历史教学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李顺衡.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J].新课程 (教研) , 2011年06期

[2]张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1年06期

[3]竺晓莲.交融、渗透、影响、促进——初中历史融入情感教育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18期

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8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是以“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以老师为主体, 学生单纯地只是接受知识的灌溉, 这种教学方法,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合作, 乃是当前社会的大势所趋, 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之道,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这一点就尤为重要。而我们当前提倡的研究性学习, 既有历史性, 又有时代性, 历史学科的合作探究性学习,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历史中发现问题, 以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 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这种合作探究教学方式, 是当前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 更是新形势下培养社会型人才的必要途径。

二、开展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虽然很必要, 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想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合作预习, 课前探究

课前预习对于历史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达到预习效果, 可以让学生实行合作预习的方式, 进行课前探究, 集思广益, 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例如,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会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 由于隋唐时期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 现在要学习那时候的文化, 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 就需要学生提前查阅资料, 可以通过网络, 或者去图书馆, 先对那时的历史进行必要的了解。同学们可以一起去, 共同合作, 将每个人的查阅结果都综合到一起, 再对其进行探究, 如此一来, 老师在上课时, 学生就可以很轻易地理解其中内容,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组合作, 课堂探究

课堂上, 为了实现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最大有效性, 老师可以将班上的所有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然后给每一小组分配任务, 让小组内的所有成员搭档合作, 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再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看哪一组的合作效果最好。例如,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有一课是《新文化运动》, 历史老师在讲这一课时, 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以下任务: (1) 总结“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发生的? (2) “新文化运动”中出现了哪些新事物? (3)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老师都不给答案, 让每个小组自己去寻找, 相互之间合作探究, 得出属于自己小组的答案, 然后再让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评出哪个小组总结得最正确、最完善。

3.课后交流, 加深探究

课堂学习, 学到的知识也许当时记得很清楚, 但是时间一久, 学生就有可能会忘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就需要注重课后巩固。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无知, 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大家的思维方式也都不一样。所以,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后交流, 相互合作, 把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 大家一起借鉴学习, 以求共同进步。例如,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学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前, 人们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改革开放后, 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这一结论, 历史老师可以给他们布置“查找资料、了解历史”的课后作业。学生通过调查父辈、祖辈的生活方式, 可以知道: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领取有限的食粮。七八十年代, 百姓都挖窖储藏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 粮食以粗粮为主。改革开放后, 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 蔬菜种类日益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 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已成为百姓饮食的“主旋律”。然后, 在下一节课上把所有人的想法都综合到一起, 让大家共同探究, 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学习, 这样就能取别人思维之精华, 弃自己思维之糟粕, 达到共同进步的境界。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帮助学生改变一些不好的学习方式,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就是为了实现质的飞跃, 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加强他们与人的交往沟通能力, 在探究中学会合作, 学会进步, 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初中历史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同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所以, 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成为上上之举。该模式可以给历史教学带来活跃的气氛, 一改过去那种枯燥感, 而且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顺衡.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生习惯[J].新课程:教研, 2011 (06) .

高中历史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篇9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原则

1. 适应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对恰当的学习方式加以选择,切勿一成不变。与此同时,合作学习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为主,切勿喧宾夺主。此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身心特征,来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安排,确保因材施教及因人制宜。

2. 竞争与合作探究原则

合作学习是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探究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正是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便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因而教师就应当重视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问题,并且有效地展开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每位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起来。

3. 整体性原则

在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学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学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应当促进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坚持整体性的基本原则,要全方位地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重视学习后进生所取得的进步,切勿放弃任何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4. 迁移性原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知识迁移不仅体现在温故知新上,同时也体现在知识应用上,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自主学习也可以成为知识迁移的过程。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引导,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策略

1. 明确学习目标

每堂历史课程均要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更应当将合作学习目标明确。合作目标至少应当包括四大方面,也就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以及价值观目标。在明确历史合作学习目标时,不仅要涉及个人目标,还应当纳入共同目标。

2. 加强分组合作

按照合作学习理论,可以采取的分组方法为异质小组的分组方法,即首先考虑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其次要考虑学生的性格、性别、纪律、家庭背景等,将学生从高至低划分成六级,再任意从每一级中抽取其中的一名学生,将该学生分配到一组中,每半个学期抑或是半年调整一次小组成员。必须以民主的方式选举出小组的组长,将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分工及角色明确。

3. 重视教师导学

合作学习充分展现的是学生的自由发展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当切实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高中历史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且灵活反复地根据教学环境的所发生的变化,来引导学生,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思想,还应当给予学生方法与能力的指导、理论知识的指导,以此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运用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

4. 确保讨论的效果

众所周知,思维往往始于疑问,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便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认识到课堂讨论的重要性。通过小组的讨论或者组内讨论,往往最终均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这是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一大环节,是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以及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确保讨论的有效开展;其次,要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再次,要加强小组研讨的民主性;最后,要将小组讨论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处理好。

5. 及时解惑释疑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遇到在学生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可以在全班的范围内予以讨论、交流、分析,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动,如果仍然有学生无法弄清楚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来解答,抑或是提供必要的指导给个别小组。在解惑释疑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不要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条件提出,让学生小组的成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经验,逐步地形成自身的知识建构,从而使学生达到恍然大悟的合作学习效果。

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 篇10

一、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探究性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在平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 有些教师所设计的探究性问题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没有思维的层次性和梯度, 问题设计得过深或过浅。我曾听过这样一节历史公开课, 课堂上师生互动很是热闹, 给人的整体感觉很不错, 调查发现学生对这节历史课也很满意, 可是随后的测试表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掌握这节课的基础知识。这个结果让人感到意外:为什么热闹的课堂并没有带来好的学习效果?其实那节课的症结是:教师所设计的多数问题过于简单, 没有思考的价值, 如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探究, 问的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学生边看书边抢答, 无需进行深入思考, 因而在学生的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2.讨论过程中重形式轻主体

讨论是课堂生活常态, 小组学习或者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 我们教师对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并不陌生, 但是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 许多看似热闹的形式下, 掩盖的是空洞的教学内容。一般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的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是教师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 于是, 学生便迅速地交头接耳, 几分钟过后, 教师说停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然后教师叫各组的代表发言, 最后教师总结 (实际上是公布所谓的正确答案) 。这样的讨论或合作学习, 其实就是流于形式, 绝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 看起来课堂气氛热闹非凡, 其实学生的思维却是冷却的。所谓的交流合作成果, 也不过是几个好学生在表现他们的口才而已, 属于典型的“课堂秀”。

3.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过于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 却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往往在提出问题后就撒手不管了, 致使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有的教师没有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探究的过程中常常过早介入, 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地探究, 使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 只不过是形式主义, 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

历史课堂中出现的以上几种问题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要求, 是无效的、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 历史教师应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真正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二、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性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1.要实现有效探究学习, 就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

开展合作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条件是选题或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 探究的问题要新颖, 否则就缺乏探究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就是说, 探究教学中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必须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 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激活学生的思维, 而且问题之间要环环紧扣的。所以, 在设计问题之前, 要考虑到所设计的问题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以及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 所设计的探究性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 要有思维的层次性和梯度, 问题设计也不宜过深, 否则就会因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限而造成学生无从下手、徒劳无功。

2.讨论或合作学习要注重实质, 真正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格局, 将课堂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是并非只要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表演, 就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讨论或合作学习当中来, 教师不能只重视形式, 需要讨论或合作的环节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率, 而不是少数优等生代表集体进行讨论或合作。当然, 不需要也不可能所有的课程学习内容都采用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只有较复杂、可以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内容, 才需要采取讨论或合作学习方式。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有选择合适的内容, 创设一种“需要合作”的学习情境, 才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在合作前, 应先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有自己初步的想法后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教师还应该设法将合作任务放到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之中,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3.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有效地进行引导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起引导作用, 这对教师而言, 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角色的转换。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活动的管理者, 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合作者。因此, 在课堂设计中, 教师要重在启发, 贵在引导, 妙在点拨, 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路线, 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 教师不能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变为让学生“自由发展”, 应该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兴趣, 启发思维, 点拨疑难, 指点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 师生交流, 学生领会内化等方式, 让学生学会、会学。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对目标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而不是让学生毫无目标地自由讨论, 否则会出现无序而无效的课堂。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 探究问题确定之后,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究, 寻求多渠道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探究活动进行不同的指导, 同时注意指导要适度并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保证学生有效探究的进行。

总之, 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 必须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真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玉平主编.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丹晓莉主编.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 篇11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31-01

初中的历史教学与语文、数学、外语等教学不同,初中的历史教学具有明显的科目特点。学校一般都只注重语数外的重点教学,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都集中在主课教学上。因此,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既要让学生们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又要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技巧。初中的历史教学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们勤于动脑、多思考,因此,历史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比较适合历史教学的一种学习方式。

1 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小组规则

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中,都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初中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们体现出合作能力的培养。新的精神宗旨,是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合作意识以及团队精神对于日常工作乃至一个企业而言,都有着相当大的作用。更何况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的娇生惯养使他们的自私性越来越强,因而,从中学开始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并不是只为了应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同时也是一种素质上的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叛逆期,老师们不能采用压制手段强迫他们参与某种活动。老师要在课堂上讲解小组学习的目标、模式以及方法,积极鼓励学生们去参与这种小组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和传统的老师直接授课有所不同,老师们要规定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将和以后的成绩直接挂钩,制定出一套学习规则。小组的合作学习必须根据学生的自愿原则展开。当学习小组分组完成之后,根据学生推荐,选出一名学习组长和学习委员。学习组的组长要负责和谐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学习委员则要下达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监督小组成员执行。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完成任务。

2 要结合初中历史的特点,展开多模式的教学内容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老师必须充分挖掘出其中的趣味性,把历史知识和趣味相结合。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把历史课程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每一堂课下来之后,留几个问题让学生们去探讨,并且要求学生们要认真完成,并且由老师和学习小组委员进行打分。具体实施方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可以进行一个历史演讲比赛,学习小组可以收集一个论题进行系统分析,让学生根据这个论题进行演讲。在历史课堂上,当老师下达任务之后,可以根据所提供的资料,给一些参考资料供大家参阅。除此之外,老师还要交给学生们演讲的技巧。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们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演讲技巧。

(2)根据历史故事,让学生们表演话剧,进行小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所讲的历史故事,渗入合理想象。给每一个学习小组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写剧本。老师根据提供的例子指导学生们表演。比如在讲到孔子的故事时,可以选春秋时期和孔子有关的故事,让学生们进行演出。如果条件允许,老师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让大家观看,给学生一个示范。

(3)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展开一个辩论会,根据某个历史故事或者事件展开正方和反方的辩论比赛。当老师讲完一堂历史课堂之后,可以根据学生观点的不同,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课后收集资料,坚持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辩论会。

3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适当的选题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不见得是每堂课所必用的,想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应该将其贯穿于整个课堂内外。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题目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达到一定的成效。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可以在以下教学内容中侧重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1)在具有活动探究性课程上,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模式。

比如,在《探访丝绸之路》这章教学的准备过程中,可以把全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指导每个学习小组确定好学习的主要任务。老师要为他们搭建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小组同学集思广益,这样不但帮助他们拓宽了思维、提高了探究能力,同时还帮助他们提高了整个初中历史的学习效率。

(2)在课堂上需要学生们动手获得最终结论,同样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这样创设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加强分析、综合以及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4 在对初中历史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在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下,主要是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同时还对老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老师们必须更加深入的了解教材、教法和学生。因为学生的知识有限,当他们在接受一个新知识的时候,要么就会出现各种困难,要么就只是停留在其表面,所以当学生们在预习、讨论的时候,老师要给予一定的点拔和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把他们的自主学习引向更深的层面,最终达到突破教学困难和重点的目的。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通过每节课的积累,才可以走向成功。

5 要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初中的历史课堂上,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总是那么几位学生在与老师之间产生交流或互动,而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埋头干自己的事。这主要是两种原因造成的:

(1)厌学,对初中的历史教学不感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部分学生并不是不想说,只是他们不会讨论,面对老师提出的各种提议不知从何开口。

对于以上这两种情况,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①在进行讨论时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老师要明確告诉每位学生讨论的目标,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放矢。

②在进行讨论过程时,应该注重方式方法。

这是关系到整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老师们必须要求学生们做到:独立学习在前,合作学习在后。学生要在辩论前先进行独立学习,认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在小组内相互议论、相互答辩,这样在讨论时就有话可说了。

参考文献

[1]张宗美.初中历史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12):145.

[2]陶敬杰.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3):358.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探究 篇12

一、问题的发现

作为一门高中学科, 历史以其独特的桥梁架构, 架起千百年来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去和现在。“历史学从事的是一门富有社会价值的学科。从社会整体看, 学史以‘通古今之变’, 有助于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潮流, 推动社会进步。从个人方面来看, 读史有助于培养‘真善美’的思想品德和情操, 而个人的进步正是社会整体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不管是从个人的发展完善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说, 学历史, 学好历史都是应该重视的。

二、缘由分析

1.历史教材编写的枯燥模式。

历史是由无数人的活动构成的。在历史浩淼的长河中, 总是会有叱咤风云、义甘云天的英雄, 也会有恶名昭彰、遗臭万年的小丑;会有凝聚人类智慧血汗结晶的文学作品与科学技术, 也会有揭露人间百态的丑陋与肮脏, 但是这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临摹到历史教材上后却变得面目全非:浅显叙事的故事结构, 干瘪失色的语言描述, 没有偏重的事件介绍, 无端加深的学习难度。

2.教师教学方法的僵化陈旧。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学生时代, 作为学生来说, 学习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对学习的兴趣, 而教师这一教材的传授者的教习方法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听课不仅仅只是想吸收知识和结论, 枯燥的课程只会让学习变成苦差事, 退而求其次的学生只好逐渐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了。

3.应试教育的呆板模式。

从初中开始到高中文科历史的学习, 普遍反映学习历史诸如此类的文科很累, 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高考命题时时把学生逼到最前线。高考的出题模式把学生备考的范围局限在题海战术, 局限在模式化的课本教材, 不能自拔。随着高考模式经历了改革, 历史学科从原来的“3 2”模式到“3文科综合”, 再到现在的“3大综合”模式, 历史学科在高考总分值中的比重下降, 不免使得一些考生产生进一步放弃对历史学习的念头。这也就使得高中历史学习现状更加窘迫。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模式

1.从教师入手——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强化问题目标意识

作为教师能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根本上讲, 教师应该改变的是教育观念问题, 应该进一步重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疑问与好奇意识。要求教师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为最高教学目标和准则, 树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理念, 既要教会学生“学问”, 又要教会学生“学答”,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生疑——释疑——再生疑”, 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意识的重视程度, 优化教师提问方式, 克服主观随意性, 为学生自主发问提供良好范例。教师应注意开辟学生思考空间。使之真正神入历史, 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激发学生问题生成动机, 强化问题真假意识

让学生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使学生认识自己发现问题更有利于历史学习。同时注意夯实学生认知基础, 强化问题广延意识。丰富学生疑源, 通过史料补充、各学科间知识渗透、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等多种途径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知识”观。让学生明确历史知识既包括靠记忆为主的陈述性知识, 又包括以解决历史问题的各类思维技能为主的程序性知识, 使他们将历史学习从注重记忆转向注重理解和运用;让学生树立起动态知识观, 只有基于“知识是发展的”观点, 学生才不会迷信知识, 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发展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教会学生运用求异与求同、演绎与归纳等各种思维方法寻找知识间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构建开放、合理、灵活的具有广泛迁移性的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准确、迅速地找到所需信息, 并加以探索、鉴别、分析和利用, 从不同角度、方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3.创新教学模式

其目的旨在为教学提供一种教学的范型, 以便于教学。构建教学模式, 以下几点是重要的:首先, 合于现代教育改革大潮而不应景。即面对现代教育改革大潮, 要追赶而不是应付这个潮流, 要超越而不是被动承受。其次, 教学模式所设计的课堂教学, 必须合于历史学科的特殊要求。即要合于历史学科总体的成人目标要求, 要合于历史学科具有的社会整体性特征, 要合于历史学科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历史学科的非生产性知识特征决定除国家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 不可能也不应该再占用过多的课外时间去学历史。因而, 预习之类为事实上的不可能。最后, 合于“我”的教学实际, 即合于学生本身的思维模式, 兴趣走向以及对只是渴求的兴奋点, 要知道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我”的教学模式。总之, 实用是教学模式设计的最基本原则。

4.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展动态的“开放式”教学, 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变“静”为动, 在动态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模式。第一, 教育内容的开放。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 走向发展, 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第二, 教学过程的开放。要打破以问题为起点, 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过程。第三, 教育空间的开放。打破囿于学校, 囿于教室的教育空间概念, 课堂应向社会延伸, 向影视报刊等传媒延伸, 向电子网络延伸。注重培育创新素质的需要。第四, 思维训练的开放, 这不仅只是一次创新演练, 更多的是对历史教学, 对学生学习的重视。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发现与解决动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依托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的前提下, 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学习的兴奋点,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创新模式的教学体系, 加强自我意识, 历史在不同的思考模式下有不同的影响价值, 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知不断的思索、探求与实践。当然更多的是资料上的实践。高中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待于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努力, 大胆求索, 进而发挥教师应有的职责。

摘要:21世纪的高中历史教育怎样才能适应人才成长的需要亟待解决, 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仍不乐观, 本文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上一篇:马原下一篇:后勤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