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合作探究之失

2024-08-22

语文课堂合作探究之失(精选6篇)

语文课堂合作探究之失 篇1

新课程将课堂教学看作是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合作探究更是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合作探究活动纳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然而笔者听了一些采用了合作探究方式语文课后发现, 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存在几种缺失:

缺失之一:教师设计合作探究活动中“失理”。体现在, 许多教师对合作探究的认识不够明确, 设计合作探究活动仅仅是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如一位教师在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节课时, 一上课, 教师就抛出一个探究题:“读完这篇课文, 你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由于教师对探究活动安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加之学生对课文没有深入的理解, 结果可想而知,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 教师要明确探究目的, 预设探究效果, 教师不要打着“合作探究”旗号, 让合作探究活动变成了一种机械刻板的操作模式。

缺失之二:教师设计合作探究问题“失效”。体现在, 教师设计合作探究问题时, 没有充分考虑探究问题的对合作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一有问题马上实施合作探究学习。如在上《师说》时, 一位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本篇文章从哪几方面论说了“从师”的道理?”这篇课文思路清晰, 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读课文完全可以自己整理出来, 并无讨论的价值, 教师过多地安排对“无效”的探究问题的合作探究活动, 只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削弱师生间的信息交流, 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

缺失之三: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角色“失位”。体现在, 教师把整个活动的“主动权”牢牢掌控在手中, 提出问题后, 只给学生两、三分钟, 甚至不足一分钟时间让学生去合作探究, 往往是学生刚进入角色, 其思维刚展开, 还来不及把想法表现出来, 教师一声令下, 使“合作探究”草草收场。如一位教师在讲《荷塘月色》一文中时, 让学生讨论出文中几个画面, 并为每一个画面起一个名字, 可没过两分钟, 教师就让学生小组汇报, 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似乎并不关心, 接下来就是教师“大讲特讲”自己预设好的画面名, 在本堂课中, 教师只把合作探究当成了学生实施教师意图的操练方式。教师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这种角色“失位”, 致使合作探究活动“形式化”严重。

缺失之四:教师对小组分工不明导致部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失落”。体现在, 教师安排合作探究小组, 但小组中没有明确的分工。在合作探究中, 小组中少数尖子学生包揽全场, 致使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 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 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等得不到锻炼, 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弱、反应较慢的同学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不知所措, 过于依赖、盲从其他同学, 甚至脱离活动, 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 在合作活动中倍感失落。

缺失之五: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点拨、总结“失言”。体现在, 教师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的语文合作探究过程“不管不问”、“一言不发”, 一位教师在上《逍遥游》一课时, 在讲授完课文后, 设计了一个探究问题“联系当今社会, 谈谈你对庄子“逍遥”思想的认识”, 庄子的‘逍遥’思想本就很难理解, 但这位教师既没有在课前发一些关于庄子生平及思想的材料以备探究, 在学生探究时也不加以指导, 学生的探究实际上无从“探”起, 结果, 学生探究完后, 回答令人失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教师不能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探究”的全过程, 以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了学生东拉西扯、思维混乱、认识肤浅等问题, 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缺失之六:教师在学生探究后的评价“失情”。体现在,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 多为教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 并且注重结果评价, 忽视过程评价, 评价主观倾向性强, 忽视学生情感。教师习惯把发言的机会投向有优秀学生的小组或个人, 相反, 那些基础薄弱, 参与性、主动性欠缺, 思维敏捷性稍逊的学生, 往往在无形中失去发言、表现和被肯定的机会。

缺失之七:教师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后“失思”。体现在, 教师缺乏对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后的课下反思。

最后我用“五多、五少”来概括我对合作探究的认识:多些理论, 少些随意;多些有效, 少些过场;多些引导, 少些灌输;多些感情, 少些功利;多些反思, 少些抱怨。总之, 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不断探索, 不断完善, 努力提高, 使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性, 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语文课堂合作探究之失 篇2

开题报告

课题批准文号:SXHY125----02

3课题类别:(绥化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 学科类别:基础研究

课题负责人:丁宪辉

负责人所在单位:绥棱县绥中中学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提出是基于以下的思考:

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是师生文本对话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是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和交际能力。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利用教学动态来促进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形式。在提升语文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育要面向未来,合作学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深得民心,合乎民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教育改革理论

二、课题的界定

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探讨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师与生双边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课堂管理与成绩评定等动态因素达到最佳状态、最佳效果的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构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在认识和理论上一次新的飞跃,对指导如何解决好我国目前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顺利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意义。

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不和谐的因素很多。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倒置、教学方法简单,教师在新的改革面前无所适从,要理顺、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依靠改革。

“操作策略”研究,就是从问题出发,从课堂教学着手,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确保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发展。

2、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改革。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如何改革指明了方向。“操作策略”的研究,就是为了把新课程理念变为教师教学的导向与“工具”,为教师提供实践上的策略,使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得到协调发展,从而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3、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

未来的社会是开放的、互相依存、充满竞争的社会。要使我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大批的具有全局观念、战略眼光、有包容精神、协作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封闭的、“孤军作战”的教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关心的是“自我”,忽视了他人的存在与作用。这样的教育,培养的人才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操作策略”的研究,能为我们提供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方法、手段与途径,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既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又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之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不断完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情况概述(分析研究水平及发展趋势):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以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课题提出的理论根据。

美国教育学理论家加齐(Gage.w.l.)指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这一过程包括:1.教师的观察和认知过程。2.教师的行为。3.学生的观察和认知过程。4.学生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被赋予同样的权重。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包括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民主是学生进行主体性学习的外部条件,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民主素质的必然要求。发扬教学民主可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心理气氛,从而促进教学的有序有效进行。

课堂交流是学习情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思想感情和共享信息的活动,学习目标的实现、任务的完成,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生生交流的水平和类型。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团结友好,可以产生积极、健康活跃的课堂心理氛围。

六、课题研究内容

1、本课题是一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系统工程,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广度、深度、层次三点上去进行考虑,力求通过研究、构建一个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与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策略体系,其研究具体内容是:

⑴小组合作学习氛围的营造

A确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

B促进形成良好的班内人际关系

C创设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

⑵小组合作的实施过程

A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B教师做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2、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成绩评定及奖励策略。

⑵小组学习合作时机策略。

⑶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技能培养策略。

七、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侧重课题的前期论证,收集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研究的观点、方法

2、教育调查法:深入学习小组,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小组带动法:通过个别学习小组,再带动、感染其它小组的学生也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八、课题研究采取的技术手段

1、教育统计法:对调查、测验、问卷等研究工作所收集的数字资料加以整理计算检验。使之条理化、明晰化,便于分析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数据整理制表、制图使之直观形象,便于分析和应用。

九、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国内、国外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验及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和经验上的基础,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相信,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本校教师的热情参与,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十、课题研究的特色、创新之处

在本课题的研究未全面完成任务及未全面推广实施之时,继续对其进行应用性探索与研究,将有助于使其理论得以验证,使其操作得以更加完善、具体、实用。

本课题的研究纵观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就如何科学、客观地对学生个体、团体的学科成绩进行基础评定与奖励评定,尚未见到系统的阐述和验证。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应确定在此,期望通过实践,探索出针对这一重点的理论和实施策略。

十一、课题进展步骤及成果

课题进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11——2012.3)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2.3——2013.8)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3.9——2013.11)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预期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1、论文:《建构语文课堂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调查问卷》

3、班级小组分组名单及分工

4、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和案例

5、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课例(听课记录)

十二、课题研究基础

1、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在以前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学校部分语数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尝试,经过一年的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文

字材料,学校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就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了培训;学校关于“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初探”一文获省级二等奖。

2、有良好的教研环境。中心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全面指导;参与教师的高度热情,较丰富的科研理论知识,善于探索的精神,为本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三、课题组成员分工

⑴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论证:丁宪辉、赵文营。

⑵成绩检测、小组建立:丁宪辉、赵文营。

⑶研究阶段小结:全体成员。

⑷阶段总结:丁宪辉、赵文营。

⑸结题总结:丁宪辉、赵文营。

⑹经费保障:丁宪辉、赵文营。

⑺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丁宪辉、赵文营。

⑻学习培训、理论指导:丁宪辉、赵文营。

十四、经费预算

⑴资料打印费2000;⑵学习考察培训费2000元。⑶其它2000元。

十五、课题组织机构

组 长:丁宪辉

副组长:赵文营

顾 问:陈海军(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双棱(中学校长)、董德鑫(中学教务校长)

参考文献:

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使我们过去沉闷的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不仅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 新教学理念下,语文合作学习面临尴尬

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是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愈来愈受到重视。虽然新教学模式下,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合作学习仍遭遇很多尴尬。

(一)大班教育制约合作学习效果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讨论中“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大班授课,学生分组讨论,在有限的课时里,学生只有很少的机会发言。加之语文课程内容缤纷多彩,“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见解也是各不相同。大班授课时,教师很难让每一位学生起来发言,而发言者也很难代表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看法。

(二)传统的学习方式,制约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等待接收信息,接受知识,这便使得合作学习的开展更加艰难。从根本上来说,学生没有积极性,不能主动的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更严重的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长此以往,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完全由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决定。

(三)教师工作不到位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没被发现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败,关键还是在教师身上。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有些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了解不充分,或是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考虑不够周全,加上教育观念落后,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下来,基本是教师一人在讲,学生都是被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一些教师在运用合作学習教学方法时,只是走个形式,把学生简单分组,布置问题,然后学生只是各自埋头做练习,或是教师提的问题不新颖,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合作学习形同虚设。

二 新形势下,合作学习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形势下,为更好实现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合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好角色转变与职责重构:

(一) “饲养员”到“牧人”的过渡,满堂灌到学生自学的引导者

为了让鸭子快点长大,饲养员可以不停的喂其食物。这种鸭子只是在不停的疯长,而肉却是最不可口的。而如果是将其放养,则生长慢,但是非常可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必须要从一个不停灌输知识的“饲养员”向引导学生不停寻找知识粮食的“牧人”转变,做学生自学的引导者。合作学习便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谋集体发展。

(二) “传道授业解惑者”到制造“困惑”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传统的语文教师的职责,为学生解答难题,破解困惑,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所以,传统的语文教师,是一部万能字典,是一部百科全书。这样,学生只是单纯的从教师那学到了知识,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最好的方法便是翻字典,找百科全书。貌似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却是难以接受的,因为这样的话,学生就永远没有独立性可言了。教师也就永远是高于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就永远无法实现,更不用谈社会的进步了。合作学习的教学,要求教师是给学生制造“困惑”的人,让学生在困惑中寻找答案,完成学习目标。

(三) 从“看分数判学生”到“看学生求发展”,当好判官

语文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要充当好裁判的角色。传统的好学生的标准是成绩优异。现代语文教师应该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成绩的好坏,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主角,教师应该对他们的表现予于正确的评价,不能因为成绩差就把他们的观点一棒子打死。新的学生评价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

三 语文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如果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新时期教师的理论必修课,那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创新则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课了,如何将这些理论上升到一个高度?

(一)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授人以渔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只要端正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的听老师的讲解,认真的做好笔记,不要发出多余的声音,就是好学生了。而传统的好语文教师则是博学的,讲课的内容也是缤纷多彩的。老师是负责讲授,学生是唯一任务便是尽量的吸收。

(二)创设和谐课堂,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要想合作学习能顺利地进行,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从根本上来说,是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与一位严肃的师长交流,和与一位平和的朋友交流,我想,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后者。语文课题的多样性,决定了语文课上答案的多彩性。语文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从过去的知识的传播者、主宰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才能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变自我封闭学习为合作学习。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把语文教师当成益友,才会在交流学习中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三)肯定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遵循其特有的认知程序。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的角色在于创设可让学生学习的环境,而不是提供预先准备齐全的知识。因此,他极力倡导使用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归根结底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学生只有深刻意识到自我的学习价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根本上肯定自身价值,才会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潜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语文课堂才会越来越多彩。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体精神,通过共同合作,使学生有集体主义合作精神,互帮互助,形成一种集体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梁文东.中国当代教育研究[M].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12.

语文课堂合作探究之失 篇4

论文摘要:在新课改的旗帜下,不少教师机械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旗帜下,教师把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讲授内容少而不精;学生讨论,表面热闹,内在苍白……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导致语文课堂学习生态的失衡。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语文课堂教学,学习生态,失衡

“请同学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仔细地进行阅读”;“请大家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与自己的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讨论一下”;“下课后,请同学们查找有关的资料,想想这到底是为什么”……

上述话语,对于每一位关注语文课堂教学的人都不会感到陌生,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报刊杂志上的一些经典案例介绍,都能听到或看到这些话语。随着新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现在的课堂大有凡课都要表现出自主、合作、探究之势。尤其是公开课教学中,教师总是想尽办法来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后,同行微笑,专家表扬,一派欢喜之景。

诚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但是,在当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对“自主合作探究”内涵的深刻认识,人们更多追求可见的形式,“把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窄化为对课堂教学形式改变的追求。”自主合作讨论在课堂中被异化为课堂组织形式的`一种点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指导缺失,造成“惟自主化”倾向

教学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很多教师片面理解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完全“自由的”“独立的”,不需要教师指导的学习。于是课堂教学实践中便出现了忽视教师作用的“惟自主化”倾向:请学生自读课文、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式等已经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流行曲”;“‘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就学什么’、‘你想怎么学就怎么学’、‘不要紧,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关系,只要把你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行’已成为教学中的常用语。”这种行为看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由于自主学习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水平上徘徊。更有甚者,由于离开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蜕变为一种自由性、随意性的学习,表现为对文本的解读随心所欲,囫囵吞枣,严重偏离、曲解课文原意,甚至出现了学生价值观偏离。这种自主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典型的“只‘赋权’而不能‘增能’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二、合作意识缺失,造成合作参与面窄

主体性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理论与实践显然是有距离的。这表现在:从合作意识上看,长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面对着考试成绩的“排行榜”,面对着坐在自己身边的竞争对手,很容易滋生扭曲的竞争意识。在课堂上遇到一个有困难、有价值的问题,他们往往会选择在课后向老师请教,以免和同学分享结果,给自己造成竞争对手。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时,许多学生更喜欢“单打独斗”式的学习方式。从合作技能上看,仅确定小组分工这一环节就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尽管最后确定了小组长、督察员、发言员等,但在讨论过程中,他们磨磨蹭蹭,慢慢腾腾,不明确个人责任。从发言的情况看,在合作讨论时,只有部分同学享受到发言的机会,其余的人则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不积极参与讨论。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好奇心,总是指望优秀的同学能够告诉他们结果,以致使自己沦为讨论的“附庸”。还有一部分学生总是把合作讨论当成展示自己的舞台,合作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想扮演“领导者”的角色。无论是“附庸者”,还是“领导者”,都是因为他们还不了解“合作”的真谛,缺乏合作意识。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缺乏,导致他们在合作学习时收效甚微。

三、问题意识缺失,造成探究的浅层化

在合作探究中追求高效语文课堂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积极评价

进入到高中阶段,各个学科对学生的理解和接收能力要求大

大提高,而语文恰恰是其他各科的母科,我们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增强自己的接收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迫在眉睫。因此,一线语文教师就必须摆脱照本宣科的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方式,代之以还原学生学习主体地

位的新型教学理念,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提升学习能力,最终提高课堂效率。“合作探究”的新型高效学习方式,它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开展交流互动和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本文联系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通过

“合作探究”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根据学生实情,构建小组模式

实际上,合作探究是一种小集体互动交流学习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对知识的接收能力,然后根据实际学情及一定的原则将学生统筹划分成几个等阶的学习小组,并一一细化每位组员之间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学习目标展开探究与学习。搭配过程中,要注意岔开各组员的认知层次,这样可以让优秀生带动后进生,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具体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语文基础状况,这样才可以充分做到合理搭配,优势互补,才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为了达成固定的学习目标,我们还可以将学生根据认知层次和学习内容分成同质

结构。这样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某层次学生共同生疏的知识点开展讲解和分析。当然,这两种组合方式不是我们随机选配,更不是信手拈来,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择优选用,这样才能保障语文课堂高效、优质地进行。

二、设置对应目标,进行计划交流

合作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目标进行重点探究,掌握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然后完成能力提升目标。合作阶段还要完成合作目标,合作之前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材所涉及的资料,在查阅期间,可以达到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的目的。每个小组在给定的学习目标下,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和探讨,形成固定的合作模式,形成组内的共识。

比如,我们在教学《雨巷》这首诗时就可以先播放朗诵名家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大家感受浓浓的情愫,然后分层次提出对应目标的问题:(1)油纸伞和丁香花是诗歌的重要道具,丁香花的样子怎

样?(伤春)(2)听完大家的朗诵说一说自己的整体感受?从哪些意象中能够感到?(低沉伤感,充满愁绪;我、丁香、愁绪、太息般的眼神)(3)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一下诗歌中描摹的情景和情愫。

如此设置问题直指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有计划的交流互动

逐步了解诗人的情怀和诗歌表达的情愫,有层次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

三、完善合作流程,萃取学习重心

合作是为了对知识进行构建,对问题进行探讨。因此合作探究后的交流和汇报,是探究的结晶部分。此阶段也可以叫做信息提取阶段,学生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然后交流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展开讨论,最后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和具体的探究结果,准备在汇报时宣读。在此期间,老师是一个导演,是一个策划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学生在探究和交流时,老师应该给予一些必要的点拨和指点,把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轨

道上,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圈点课文的重点内容。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例如,《再别康桥》的讨论交流阶段,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关于徐志摩的资料交流出来,他的性情和他的多情善良,都在本诗中体现出来了。学生把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实物一一列出,进一步理解了诗歌中的意境美。这些意象融入了诗人的美好情怀,体现了一颗美好的诗心。有的同学还把自己喜欢的诗句也有感情地朗诵出来了。

四、教师辅助探究,积极评价善后

合作探究的载体是学习小组,其目的是对知识的积累。探究

前,老师要辅助各组同学明确自己负责的讨论目标,并能在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结果后及时扩大到最后的成果展示中去。然后经过教师进行确认和评价,形成知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逐渐形成了分析、理解、判断的能力,更进一步形成了学生的探究思路,深入了解知识的内涵和形成规律。在问题的探析中,老师应该做一個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人,善于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闪烁的思维火花,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

鼓励,使之发扬光大,形成求异、质疑、探讨、思考的能力。

上文是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利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来提高高一语文课堂效率的探索与研究。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合作探究是小集体的学习组织交流学习活动,我们一定要控制适当的人数,这样才能保障充分交流和互动;然后我们一定要以生为本,体察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设置对应的学习计划和知识目

标,而不能单纯为了调整教学节奏而实施,让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和空谈,那样就与高效课堂的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了。

参考文献:

[1]李秀丽.浅谈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N].学知报,2011.

[2]丛茂勇.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J].新课程:上,2011(10).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教学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合作教学 关键措施

合作教学指的就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的人数最少为两人,当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之后,互相配合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笔者认为合作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一方面,人多力量大,当一个学习任务太艰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每一个人完成任务的一部分内容,然后将每一个人的学习成果集中起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合作学习是一个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经常交流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以下就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合作教学进行的相关探究。

一、当前合作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于一些教师来说,合作教学仍然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因为合作教学是语文新教育改革的产物,由于产生的时间非常短,因此教师并不是非常了解这一教学方法。那么在当前的时期合作教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一)学生并不能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因为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学生才有学习动力,才能够给自己的学习制订相应的计划,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教学,但是如果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不会有效率,因为没有目标学生会花费很多时间做无意义的事情,学习效率就变得很低。比如在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学习的目标,这就使得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学习效率丝毫没有提高。

(二)教师不能够正确认识合作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合作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但是教师在合作教学中也需要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够只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交流、探索才是教师应该做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师生关系,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能够认识这一点,他们仅仅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这就导致学生和教师只是空口白话,教学没有效率,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下命令式地要求学生合作学习而不亲自参与其中,那么学生学习的效率肯定非常低,因为教师并没有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那么教师的一些知识也就不能够被学生感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必然会少很多。

二、教师提高合作教学的措施

(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

合作学习最主要的就是靠小组进行团队学习,因此这一个团队的质量非常重要,而对教师来说,学生分组主要依据的就是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等部分,一般情况下,小组的人数不能超过6人,因为人数太多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另外,学生团队的男女比例要适当,最好五五开,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因为绝大部分女生都有很好的感性思维,而男生则是理性思维,这样合理分配可以让团队思维更活跃。比如在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时候,笔者就在课前给学生分好了学习的组别,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小组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然后开始相应的合作学习。

(二)教师要注重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了教学这一过程,教师教授学生知识,学生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而学生也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解答,这一来一回就是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注重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笔者总会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学习中,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度,另一方面则是给学生一些学习的建议,以此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实践证明,笔者的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而且由于笔者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他们开始积极地问笔者问题,希望笔者能够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三)教师要教授学生一些基础技能

对学生来说,合作学习考查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则需要用到一些关键性的技能,比如说查找资料的能力与讨论的能力等,如果学生不能够真正掌握这些技能,那么必将影响他们的合作学习,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教师非常有必要教授学生这些基础技能。笔者在教学中会给学生提一些自己的建议,例如让他们去哪些地方搜集资料、怎样搜集资料等,学生在笔者指引下掌握了这些技能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将非常有帮助。

三、结语

合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缓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注重提高合作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笔者希望自己的个人经验能够帮助更多教师更好地进行合作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连.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中国教师,2013(14).

上一篇:顶板监测论文下一篇:加固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