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精选11篇)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 篇1
合作探究教学论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合作探究教学论文: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吉晓玲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五中学)
摘 要:合作探究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它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
关键词:合作探究;参与意识;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勤于动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程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导”而不是“讲”,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任务是“学”而不是“听”,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因而,教师的职能更多的是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是“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所以,在教学中,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学生就会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仅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合作探究课,应该有每个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 篇2
新课程的新理念、新的学习方式, 要求教师角色发生相应的转变, 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面对新课程, 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 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对学生而言, 效果确实显著。
合作探究的应用要把握四个环节:
1. 探究问题的设置
探究的问题应该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教师在备课时, 根据教材的特点, 预先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题目,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设疑;二是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模糊认识, 特别是带有共性的问题或者学生临时提出的, 而教师又一时难以立刻回答的问题随机设疑。
2. 探究过程的控制
合作探究的形式通常以邻桌的两人或前后桌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 (有时也可将学习好的、掌握好的学生分散调整成几个小组去充当老师) 。教师是合作探究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提出的问题要清楚, 要求必须明确, 精心安排好合作探究的全过程。教师的情境创造, 情感激发, 思路启发, 价值引导,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绝对不能因为强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而使教师的作用有所忽视和减弱。冷场时, 给予启发;离题时, 给予纠正;争论时, 给予鼓励;超时时, 给予限制;及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 给出正确的结论。鼓励不同差异的学生, 为合作探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还在于创造一种既能让学生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又不固执己见、实事求是, 谦虚谨慎的良好作风, 为学生营造一种热烈、民主、活泼的学习气氛。
3. 合作探究的分组
在合作探究中, 教师不要把目光、精力集中在少数优等生的争论研讨上, 而对大多数学生, 尤其是对后进生漠然置之, 使合作探究形同少数人表演, 使合作探究的价值大打折扣。为此, 分组时, 差异生要交叉分组, 不要好的一组, 差的一组。一个组的结构可以是:优2+良2+可1或优1+良2+可3, 或良2+可2+差2, 组长应轮流担任,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当组长进行分组、管理、汇总、汇报等技能的体验。这样做的原则是同组异质的差别不要过大, 组际总体水平也应有所区别, 这样分组的好处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组的整体合成优势, 同时有利于以优促良, 以良拉可, 以可带差, 不同差异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 充分挖掘学生合作探究的潜能。
4. 探究结果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探究作必要的归纳和总结, 使问题结论更加明确和更有条理, 在肯定正确或否定错误观点和认识的时候, 要有充分的依据, 使学生心悦诚服, 以达到学生吸纳内化有价值的观点, 使学生形成新的智能建构。这是体现时代特点的一种学习。最后, 教师还可以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间的联系, 结合学生的探究, 对所探究的问题作一些扩展和延伸, 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同时也为其他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当然, 在课堂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如有的问题挑战性大, 较难理解, 致使多数同学懒于思考。因此同学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就会很少, 他们等待教师给以解答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回答问题的次数则显得很少, 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在合作交流学习中, 不动脑、不思考, 而是坐享其成;另一方面, 这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 因此对自己缺乏信心, 不敢与好学生竞争。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 篇3
【摘 要】本文针对“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改革出现的“合作探究效率不高”的问题,从提出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取得的成效等四方面进行论述,具有较高的教学指导作用。【关键词】合作
效率
探究 自从我校初中部大力推进和实施“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到底该怎样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一问题困扰着许多老师,甚至使一些老师对“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质疑,下面我就这一问题的产生及解决办法谈一些粗浅看法。一、提出问题:“自主合作”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但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总会遇到“合作探究效率不高”的问题(1)学生的自学进度快慢不一,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时,部分学生还在自学,不参与讨论;(2)合作探究时个别学生缺乏群体意识与交往技能,只关注自己发言的机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见解;(3)合作探究阶段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效率很低,规定时间内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即使讨论出结果也不是很令人满意,甚至有的小组合作探究时发现不了问题,不知道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不能有效或深入的讨论。二、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可能与班级学习风气或学生学习习惯有关,也有可能与学生分组不合理有关,但最关键的是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合理、教师的引导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师的评价机制有关。调查显示,一个班风学风差的班级,也有学的非常优秀的科目,所以学风和学生分组等问题都是一些客观因素,更多的应从下面几处找原因: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择的探究题目要么太难要么太简单,不具有代表性,或缺少探究的价值。因为探究题目太难使学生即使讨论也没有什么结果或者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从而失去探究的信心,探究题目太简单缺少挑战性,会让学生感觉探究就是走形式,探究的价值不大。2、教师的引导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是影响“合作探究效率”最为重要的方面。有些教师把需要探究的问题呈现给学生后,就完全放手给学生,教师先自己开始游离于课堂之外,甚至有的老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好。学生毕竟是学生,在这种“无政府状态”下,他们有的开始干别的,说与课堂无关的话,还有的学生偏离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得整个的课堂很散,做得好的同学,老师也没有什么评价,慢慢的学生就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合作探究的效率”又怎么可能高?三、解决问题的措施与办法1、在“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上课时,首先是设计好用什么样的情绪营造学习氛围,引趣激学,组织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更多地表现在设计有助于学生探索交流的情境,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依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组织教学活动,把握活动进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并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关系。2、合作探究要“放”中有“收”,“收”中有“放”。当教师把问题放给学生后,教师并不代表完全放手,什么都不管了,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探究问题的速度和方向,要走到学生中,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当有的组探究太慢时,要督促他们找出原因提高速度;当有的组考虑问题偏离本节课的主题时要及时把他们拉回来,回到本节课探究的重点问题;当有的组集体遇到了困难时,教师要给于点拨和帮助或者鼓励他们寻求其他组同学的帮助。对做的比较好的同学,教师一定要适时地进行鼓励。只要长期进行这种训练,学生才会真正形成高质高效的思维习惯。3、一次合作探究的问题不宜太多。千万不要布置一堆任务让学生探究,课堂上的探究过程尽量要按“小步子,快节奏”的原则。课堂上探究的问题一般以一到两个为宜,最好是探究一个展示一个,当然个别存在共性或同时探究能有生长点的问题除外,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这样学生才会有紧迫感,真正提高探究效率。4、增加课堂的关注度,克服教师课堂上关注度不均的问题。“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那些思维活跃、善于表达、大胆质疑的学生身上,即便是他们遇到困难时,因为他们善于表达,往往能把自己遇到的困难或错误的想法展现出来,引起老师的重视,在精讲点拨的过程中给与关注。而对于那些思维较慢、性格内向又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往往容易被忽略。再加上他们往往缺少自信又不善言谈,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致使问题越来越多,使同学的学习状况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倍加关注那些不善表达、保持沉默、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合作探究效率不高”的问题。四、该方法取得的成效自从我采用上述方法以来,课堂合作探究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基本做到了全员参与,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另外从其他老师的教学中我也能感受到这种方法的有效性。我曾经去听过一节语文课,上课老师真正做到了成为学生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她有一整套自己的管理措施,在她的引导和培训下,小组长们非常敬业,能尽心尽力帮助和引导组员,帮助老师提高小组的整体水平。小组活动时,彻底打破了个别好学生把持课堂发言的格局,为了让学生敢说、会说,上课老师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一开始是“逼”着每个人在小组中发言,不管对错,只要能说出来就加以表扬,让每位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和能力,小组的活动开始有了突破性进展。“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大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认为“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消弱,反而更高了。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指导点拨,紧要处扶学生一把,而且要求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学习中发扬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自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免“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出现。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 篇4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称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鉴于这一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并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剖析和探讨,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影响,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注入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学生为倾听者和接受者,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学生也学不到实质性的语文知识。因此,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对优化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进行几点阐述和说明,以供教学同仁参考和借鉴。
一.把学生视为课堂学习活动主体,使其进行自主活动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总是死板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并让学生强行记忆。如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各教育部门开始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指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它正好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所以,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实现自主式学习,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使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品尝到获取知识的愉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下放自主学习的权利
韩愈《师说》中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自古以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是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只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种关系演化成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所以,在提倡自主学习的21世纪,我们必须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下放自主学习的权利,如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等,让学生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
诗歌教学主要围绕“理解”与“诵读”来进行,譬如《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这首诗,情感基调是欢快、激昂的,尤其是第三诗章,抒情性更是比其他诗节突出,在学习这首诗时,我故意用毫无表情的语调去朗读,然后让学生来做我的老师,对我的朗读作出评价。于是,学生就用课文中的诗句,以及饱含情感的朗读指出了我的不足,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我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使学生享受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愉悦,进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自主学习。
2.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应拿出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一节课都对学生进行各种语言知识点的灌输,否则学生只会沦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活动起来。
譬如,在讲解一篇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然后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大致讲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以此使学生正确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回答时,我们则要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学习这篇课文时应注意的几个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做到心中有数、胸有定见。
二.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合作式学习,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与开放性,这也是促进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提高学生主体学习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以合作的学习机会,以此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创造条件。
1.创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进行合作式学习,教师首先得为学生创造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营造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譬如,在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课文时,笔者将班里学生分成4人一组,让他们到学校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有关荔枝生态、生产方面的知识,如荔枝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主要品种、主要价值等等,并下载一些详细介绍荔枝的录像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制作成精美、详细的课件,课堂上,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对本组制作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这样,我们既使学生详细了解了有关荔枝生态及其生产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条件,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2.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
高中阶段,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心理也逐渐发展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和与人交流愿望,因而,我们可为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开发自己的学习智慧,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譬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和诵读品位,来体会文本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韵律美等等,在教学时,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四人合作,每人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片段,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完毕后,到讲台上进行阐述,形式自选。结果,学生的阐述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一人朗读,其他人为他唱歌伴奏;有的四人一起,富有感情的齐声朗读;有的一人朗读,一人在黑板上迅速画出月色荷塘下的美景„„最后,全班学生一起,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自由点评,本来挺有难度的一篇课文,学生学起来却是饶有兴致、乐在其中。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讶开始的。”疑问是促使学生开展一切学习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因。作为教师,应当保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追根溯源,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1.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师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充满自信心,这样,学生即使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会勇往直前、奋力前行,最终走向成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提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同时在一旁进行适当提示和帮助。
譬如,在学习《作为偶像》这篇课文时,在课文提问阶段,我在班里选取了两名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记者方宏进和航天员杨利伟,来模拟课文第一片段中的情景,其他同学则闭合课文,仔细倾听,并思考以下问题:记者都提了哪些问题?问题设计的用意是什么,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大致学习,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滔滔不绝地回答:“一共提问了四个问题”“围绕偶像的影响来提问的”„„学生都有话可说,而且都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则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鼓舞,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信心也在一次次成功的表达中建立起来。
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探究式学习时,若是我们将一切学习权利给予学生,并对学生置之不理、放任不管,学生很有可能陷入瞎胡闹的探究方式的漩涡中,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论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进程还是解决问题的效果,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譬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之后,笔者为学生讲述了自己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名为“红楼诸佳丽,你愿娶谁为妻”的调查,调查结果为薛宝钗名列榜首,王熙凤屈居第二,林黛玉只得了五票。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的王熙凤也如此受人欢迎,娶她为妻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思考之前,我进行了点拨和提示:可从对王熙凤出场时的描写、肖像描写、见黛玉时的描写以及送花帐、被褥这些细节的描写上,来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在我的这一引导下,学生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并得出了结论:王熙凤美貌机灵、圆滑泼辣、善于逢迎、精明能干,若生在当世,必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无论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主体意识、合作意识、探究精神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寻找与这种教学方式相符的教学措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 篇5
由于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界对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解读,很大程度是把我国整个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直接嫁接到体育教学中,忽视了“体育学习是以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的活动”,造成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出现了各种形式主义的现象。探讨体育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推动体育新课程健康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依据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
开展有效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活动,必须选择适合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体育学习内容。目前,我国现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组成主要包括:体育、保健基本原理与知识、田径、体操、球类运动、健美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运动,结合体育学科学习特点,我们可以把体育学习内容分为陈述性内容、操作性内容和策略性内容,陈述性内容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操作性内容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回答“怎么做”的问题;策略性内容回答“为什么”的问题。陈述性内容单靠听讲、阅读就比较简单地被学生掌握记忆,不需要探索发现,更多是要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掌握;而操作性内容和策略性内容,单靠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很难掌握。一些学习难度不大、比较安全、以练习为主的学习内容可以多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一些集体性项目、或需要集体一起进行学习的,有一定学习深度的内容可以安排合作学习;而有一定学习深度,特别是容易产生“问题串”的学习内容,则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指导学生学习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身体和心理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运动素质正在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储备量比较少,关于运动与健康知识容量少等特点,不宜安排探究性学习。所以,小学阶段注意安排适合于发展机体的平衡能力、模仿能力、反应速度、协调性、灵敏性、节奏感的体育活动,教学宜多采用动作简单、韵律感强,不太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活动形式,通常应该多采用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多采用游戏活动形式,使他们在玩中学,既产生愉快的体验,又进行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方式一般是通过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在合作学习。
三、严密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严密组织教学,可以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从展示学习目标,任务分解、提出问题,到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尝试、共同讨论、问题反馈、得出结论,巩固提高等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从中得到充实提高,达到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长运动与健康知识,增进健康的目的;同时,教师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思维流程和运动技能形成情况,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学习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构建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学习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的身体活动和伴随着身体活动过程中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 篇6
一、了解学生差异,优化组合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导致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同,对此,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和具体情况为学生搭配合理的学习小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和竞争力,还能够让他们知此知彼,长期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一种凝聚力。因此,教学初,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情况,应该秉着“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均衡分组,让各组的实力尽量一致。首先,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下等三个等次,在组合小组中再均衡分配。其次,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性格特征,做到对每个学生统筹兼顾,要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勇敢发言,又能与小组其他成员融洽相处,方便进行互助合作。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教师负责分配学习小组,但是每个小组内的分工要组员自己完成,组内自行选出组长,以满足成员学习、探究的需要。开始时,可分配给各个小组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合作预习,先让各个成员自己进行磨合了解,再逐渐增加任务难度,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各个小组合作的动态和效果。在此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组员分配,使各组充分发挥组员的优势,促进小组整体进步。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除了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组外,笔者还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小伙伴,组成一定的学习团队,并可以为小组取个喜欢的名字。同时,还选出组内的一人担当组长,要求组长每天负责考查组内成员的单词记忆情况,听写单词后由成员进行互相批改。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性分工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题目,每个人完成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部分,再将全组的结果进行整合。通过这样的运用,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二、关注组间异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有些小组间会存在学习状态不平衡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应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既要立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题目,尽量商量出统一的结论,同时又要引导对小组讨论活动积极性不高、不发表意见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抓住展示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始终坚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他的优势和闪光点,在团队中只要参与都会发挥作用,要鼓励学生而不能消极对待。比如,在英语学习中,分为听说读写几部分,可能某些学生擅长听力和口语,另外有学生擅长背单词,但是在学习英语时,这几种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要让擅长口语的学生带领其他人一起张开嘴大声说英语,而擅长背单词的学生则可以总结自己的一套有效记忆方法,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进步。教师在注重学生学习认知理解感悟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该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让他们明白小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作用和潜能。
首先,突出对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尽最大努力表达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尤其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想法,一定要积极和大家分享、讨论。其次,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和小组之间除了进行竞争比赛之外,更多地强调合作探究的意义,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关系不仅仅只是比赛,还有合作,从而淡化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教会大家团队协作、进步,增强学习动力。通过小组间的异质交流,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和潜能。比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Unit3的教学中,可要求各个小组之间挑选出平时表现优秀的组员,代表小组按照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展示对话。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其他学生,可给他们布置一些和对话相关的思考题,等,以此来让所有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并调动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能够让学生们的语言学习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三、突出发展潜质,倡导目标激励
创新,在每个学习领域中都是个很重要的话题,而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新则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实践证明,根据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发展潜能来制定多个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还能够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比如,很多学生小时候就不爱写日记等文字东西,长大了也是如此,作文时,很多学生都是随便抄几句应付了事,对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要坚决扼制,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写作的难度。比如,作文题目是小明写一封介绍自己学校的信给国外的笔友,安排小组任务:①思考:学校里有什么比较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或故事,写这篇作文时应该选择什么时态?②小组讨论,组长记录组员讨论的关键词。③抽取组长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其他组长补充。④教师讲解写信的格式、时态等知识。
⑤学生进行独立写作。⑥随堂抽取成绩上等和中等的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会大大降低,并且能很快抓住写作的要点,逐渐看到进步。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力争帮助学生明确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最终想达成的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形式来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充分参与组内合作,让学生能够发现其他组员的优势和自己的价值。在英语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尽最大努力让他们身上的潜质得到发挥,并用耐心帮他们建立起对英语学习的自信。
参考文献:
[1]黄伟。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J].教育评论,,(4)。
[2]宋雪冬。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4)。
[3]葛盈辉。合作学习与直接指导在阅读理解策略中的作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1)。
在化学教学中怎样进行合作探究 篇7
一、问题研讨中的合作探究
课堂上,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知识魅力的空间,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 去研究, 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现在每一位同学面前。其运作程序是:创设问题情景———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归纳点评———内化提升。这种模式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巩固性研讨。这种情况一般是针对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就能得出结论的小型问题而言, 此类问题所需时间较短。如“序言”部分, 在学完相关内容以后, 为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做了下面的练习题:某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块, 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观察到该金属与水剧烈反应, 并放出热量, 本身融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 浮在水面上。请根据以上的叙述, 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学生分组讨论, 从物理性质涵盖的方面入手, 在习题中提炼信息, 组内归纳分析总结, 各组代表在班内交流。学生在积极进行交流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便将对物质物理性质的研究方法过渡到对物质化学性质的研究上来。这样做, 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炼出学生思维中共性的东西, 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二是专题性辩论。拿出专门时间, 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辩论, 碰撞更前沿的知识领域, 并且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升华提高的目的。
二、内外结合中的谐动探究
这种模式适用于课题研究过程相对较长的情况, 具体程序是:学生选题———确定步骤———写好记录———组内讨论———交流、互评———内化提升。其突出特点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走进社会, 认识生活, 感悟生活。过程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支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启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学生能够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建构自身的知识。
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加强选题的指导, 摸清学生的内部需求, 强调所选课题的实效性。要明确活动小组的组长职责, 组长要轮流做, 锻炼每一位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步骤的实施要切合实际, 在实施研究的过程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记录要认真准确, 要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每一个发现。
三、“过失”实验中的合作探究
过失性的实验操作是指在实施过程式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未达到操作者目的的操作。探究具体操作模式是:设计实验“过失”———小组讨论———典型发言———集体点评———验证操作———内化提升。在教学过程式中, 发生过失性实验不仅不会误导学生, 反而能够启发学生思维, 甚至有助于学生成功地完成实验过程, 利于学生弥补自身存在的错误。
四、对比实验中的合作探究
在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假说, 然后亲自动手去解决问题达到知识提升的目的。其运作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探究实验———分组点评———内化提升。在演示木炭具有吸附性的实验时 (有色液体从漏斗中滤纸内的炭粉中滤过, 颜色消失) , 有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色素是否被滤纸吸收了?针对这个问题, 指导学生做出具体分析, 提出了各种假说, 并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装置图, 然后实施。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正确的答案后, 总会露出掩饰不住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学习的信心更强了。运用这种模式, 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化学实验中每个细节的观察。
小学语文中小组合作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探究模式;合作学习;兴趣
语文课本就像一个宝藏,它蕴藏着丰富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寻,去开发,然而当前语文教师落后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讲课也是“陈词滥调”,没有激情。学生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产生厌倦心理,语文学习热情也会慢慢削弱。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一、构建小学语文合作探究模式,教师要“定好位”,要扮演好其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路人,是学生的向导,任何时候教师都不应该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明确一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师的负担确实减轻了,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游离于教学之外,把课堂完全交个学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受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的限制,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限,单靠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静夜思》教学时,如果教师不对古诗词进行讲解,就让学生探究本首诗中出现的景物和要表达的情感,那么学生就无法完成探究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告诉学生这首诗的大意,让学生找出诗中描写的是诗人什么样的心境,然后再让学生去找诗中的景,通过景来理解诗中诗人的情感。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教师未授课前,对课本内容有一个提前的把握。这种提前预习,能够让学生提前实现和文本的对话,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亡羊补牢》教学时,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各语文小组进行讨论,让各小组成员积极搜索资料,进行激烈的课前讨论。让各个小组成员给养羊人“出谋划策”,在养羊人丢第一只羊的时候就应该把羊圈补好,这样就不会给狼可乘之机,或者应该以羊圈的窟窿为“诱饵”,并设下陷阱,这样就可以抓到羊圈里的狼。让各个小组成员给养羊人找找“问题出在哪”,问题是出在发现羊圈有窟窿却没及时修补,出在第一只羊被叼走的时候仍然掉以轻心。要让各个小组成员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如知错能改,为时不晚。这种课前合作预习的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会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压力。
三、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合作探究并不是简单地合作讨论,语文新课标之所以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个要求,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构建合作探究模式时不能盲目地为了合作而探究,而应该为了探究而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教会学生探究的技巧和方法。比如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了较大比重,很多学生在合作探究时,往往只会机械地划出不认识的生字或生词,然后通过查字典等找生字的读法等。事实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合作探究汉字的构成特点,探究汉字的秘密。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形声字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形声字的类型,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看到生字时不仅仅停留在查找汉字的正确读音上,而是对所学的汉字进行归纳,掌握汉字的构成特点。
此外,教师要注重协调合作探究中各个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探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教师要经常对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小组中不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生。并通过鼓励等方法激励他们参与合作探究,主动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语文课堂教师教学“喊累”,学生学习“喊苦”的现象。为了切实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学习。而构建合作探究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快乐的、热情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浅论新的教学理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2]李武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四条途径[J].甘肃教育,2010(14).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 篇9
观看完视频,谈谈什么是合作学习,网络合作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类型有哪些?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设计网络学习主要设计哪些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您对网络合作学习的看法及见解。
答:网络合作学习是目前较为流行、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它的特点是: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这种学习方式的意义或者优点是:
1、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
3、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网络合作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分别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分享”、“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类型。其中,“师生对话”和“同伴评价”在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如“师生对话”中,教师扮演的不是一般的“教导”、“总结”、“权威”的角色,而是“参与者”、“商讨者”、“问路人”的角色。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智慧和深度,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的最终效果。而“同伴评价”则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在同伴的描述、争论、对比中整理出正确的思路,感悟出学科的特性。总之,在诸多网络合作学习的类型中,找到适合的方法是重中之重的方法。
进行网络合作学习设计时,教师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精心选择内容2.恰当选用形式3.合理搭配人员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本身不复杂,亦即深度有限,但角度庞杂,具有开放性,覆盖面较广的情况下,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各种观点,会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另外,对于虽然简单但是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一些涉及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一些单纯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和问题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总之,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这个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具有开放性、值得探讨的问题。(2)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3)涉及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问题。(4)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举例来说,比如语文课上讲有关明辨是非问题时,有一个老师就让学生讨论,把作业给同学抄到底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像这种问题很简单,指向性也很明确的内容就不需要合作学习。还有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你的哪些隐私被侵犯过?这些问题也不宜于让学生合作讨论,比如你有过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可以想象,学生就很难在小组中敞开心扉,也很难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这一点给我启发很大。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受挫折的经历吗?、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同时,在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如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能不能把挣大钱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等等,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在学生的观点碰撞和交锋中,逐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深化学生的认识。
最后,关于设计网络学习内容再补充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可能预先没有设计合作环节,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无法达到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时教师也应该敏锐地把握住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等等。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 篇10
章丘市白云湖中学 张树平
随着我校“三段八环”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不断推进,我欣喜地发现原本沉闷、紧张、拘谨的课堂气氛逐渐被活跃、轻松、灵动的气氛所替代。我们的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力争通过最优课堂教学设计和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真正统一。通过对比分析“杜郎口旋风”“昌乐271工程”与我校的教改实践,我们一线教师把目光转向更本质领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困惑:比如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呢?
一、实施“自主学习”的关键是课前做好充分准备。1.设计好合作的内容,组织学生收集资料
教师在选择探究活动时一要注意话题的价值性,话题必须能为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服务;二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思考性,是学生真正想讨论的话题;三要注意话题的适当性,难度、大小都比较恰如其分,利于学生讨论;四要注意话题的层次性,话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使优生、后进生都有说话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东南亚”一课时,课前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马来西亚失联飞机热点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思考:东南亚有哪些国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有何特殊性?飞机可能去哪了?
2、灵活设计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
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心理特点和课型特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方式。在学习“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时,我的课堂设计主要采用竞赛式、自由式、随机式三种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游戏——“找朋友”,首先教师向各组分发天气预报卡片(有阴、晴、雨、雪和特殊天气等多类天气符号),然后,教师随机展示出不同的天气符号,有关学生手持对应的天气符号卡片作自我介绍;第二步,各组抽签,按所给的不同的天气情况,小组商量并派代表上台组合相应的天气符号,全班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和最佳解说员。实践证明教师敏锐地抓住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思想火花,即兴组织讨论,往往会让我们的课堂惊现预设之外的精彩和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课堂上灵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讨论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形式。在合作讨论中,学生虽然是主体,但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只有老师的精心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讨论应有的功效。
1、合作学习的契机要恰当。
课堂讨论的成败及作用的大小,在程度上取决于时机的选择与确定。那么,何时进行课堂讨论才恰当呢?发现学生产生了争论,有一定迷惑、容易产生错误的时候就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理清头绪。对学生在课堂上萌发的“随机话题”,教师要估量其价值性,择其要者组织学生讨论,切不可为了赶进度而将其抛置一旁,那很可能会错过最佳的讨论时机。2.注重采用民主讨论式,发挥德育渗透主渠道作用。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方法。一是要求学生能说会听。二是要求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三是要求学生学会整理讨论的结果,综合各种意见,形成恰当的文字记录。同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理论,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提出讨论问题。对社会热点问题或疑惑较大的问题,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也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讲事实摆道理,学生心服口服,真正提高了思想认识。
3、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
有效地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有两个途径:一是激发学生的讨论愿望。主要方法有:①反激法,即当遇到“启而不发”的僵局时,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促使其产生一种急于用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②诱引法,即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通过设置矛盾,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二是创设师生平等研讨的课堂情境。在讨论中教师不“妄加”评判,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不同见解,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使学生在“言论自由”的气氛中获得“成功感”。
三、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的结论、成果等。
有的老师上课时很注意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但不注重反馈,即没有展示学生讨论的结果。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上台,将本组讨论的结果、意见、成果,以灵活多样形式来表达,这样既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又使学生品尝到自主、成功的喜悦。还可以用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的结论,以竞争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教师应该做出适当的评判,指出优劣;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成果特别多,如:收集的各种资料、撰写的小论文、自制模型、自制地理课件、地理小报等,作为地理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物理;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是一门来自于自然和生活的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初中物理学习也是一种对实际的生活的体验与领悟。如:工人砌墙利用铅垂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来扩大汽车后视视野等。但是在目前,由于初中物理处在一个中考压力大的环境下,应试教育束缚了物理教学,使物理教学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和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理解不当,教学和生活脱轨,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对物理课堂失去了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应用和探究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造成了学生中考压力越来越大,忽视了培养学生能力和兴趣。如:一些教师课堂的教学方法一程不变,在课堂的授课中,会直接切入主题的讲解定义和概念,不重视课程的引导,长此下去,这种情况使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新鲜感。另外,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师为了中考,一味的追求成绩和分数,不注重课堂的氛围,教学方式采用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空间,对探究物理失去了主动性,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效率低下的现象。
二、什么是“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一种探究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论证、交流合作。这种模式是以最终获得科学和人文等方面能力的教学活动,是以体现学生自主性和参与性为前提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两种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有效地融合这两种教学方式,避免了单独使用所造成的缺陷。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气氛,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不会因为任务的压力,导致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囫囵吞枣,匆忙应付。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改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相应的物理结论,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选题和进度上,教师作为资源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将教学内容个人化并选择性的对待。在课程上,学生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中,问题是开放性的、现实性的,产生于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兴趣,知识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工具。同时,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探究者和知识创造者,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学任务和活动中,能够充分的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
1.打破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注重设置课堂导向问题
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要设置问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散学生的思维。为了使学生在自我学习和思考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要求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对问题设置要应当有层次性,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探究;另外,合理侧重问题的难点性和重点性。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格外突出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在思考重点难点问题的时候,将所学的知识能够有效的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巧妙地设置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如:在讲解磁体与磁场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让学生记住课本中结论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①同学们知道磁体有什么性质?你们知道怎样鉴别一个物体是不是磁体?②磁体的那个部位磁性最强呢?磁极之间的作用有什么样的规律呢?③一根本来没有磁性的钢针和磁体摩擦后,却具有了磁性,这种现象叫什么?④磁体间发生作用的时候,磁场有方向吗?磁场中的某一点方向是怎么规定的?这些问题的设置,具有很高的层次性。一开始学生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实验,启发了学生视觉,使学生在课堂传授中,能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接着在教材知识深入以后,为了使学生加深学到的知识,再让学生进行思考知识的应用性,从而提高本节课程内容的学习效率。
2.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搭建教学双方的情感平台
目前,小组学习已经不再是一个难以实施的新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来提高成绩,共同进行疑难问题的探讨,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气氛也活跃起来。同时,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和学生搞好关系,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搭建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平台,从而使教学能够流畅的进行。如:在讲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全班的学生合理的分成若干小组,有的小组负责连接串联的电路,有的小组负责连接并联的电路。同时,
给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也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电路连接,有的负责准备实验工具,有的负责具体操作等等,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的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实验完成后,在小组之间要进行共同的交流,解答疑惑,共同完成这节课的知识学习。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从而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为他们提供一种必备的基础能力。小组学习的模式使教师能够深入小组去指导实验,帮助学生解答他们存在的疑惑,从而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也使学生更加牢固的学习知识。同时,也能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发展。
3.突出实验的“科学探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的“活动”中具有开放性,在探究形式上,要利用探究活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侧重于猜想、假设、设计、操作以及分析论证、交流,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去理解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方式。“活动的”形式要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探究、观察、讨论、评估以及社会调查、课外制作等等。为了让学生能适度的探究,在安排活动的时候,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其次,在实验内容安排上,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如: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的声、光、热、电。从这些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把学生的兴趣作为实验展开的起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好的实验内容,并且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景作为教学的开始,让内容更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的规律,从而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在许多实验活动中,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仔细记录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要把记录的内容填写在教材的上,提高了教材、学生和探究活动之间的融合性,从而避免了“活动”的形式化。另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还注重物理和生活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给社会带来的进步,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主要突出了现代物理学知识改变人类生活的质量,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掌握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积极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推动教师教学的新理念,从而推动初中物理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牛红树.新课程“互助合作式教学模式”实践[J].湖南中学物理.2010(05)
[2]宋卫安.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1)
[3]杨永飞.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1)
【作者简介】
陈荣高,男,出生年月:1978年12月出生,民族:汉族,籍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学历:本科学历,中学一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推荐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框架08-31
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05-19
体育课堂中的合作教学05-25
数学课堂中的合作教学06-09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预设性探究10-17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合作07-01
课堂合作探究06-13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09-1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