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小组合作(精选11篇)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 篇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 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却经常是有其形而无其神,存在表面热闹、不能真正体现合作精神等共性问题。
教育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种竞争与合作,这种竞争与合作必须在课堂实施,这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规律的命令。在竞争中,使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在竞争中,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健康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由此,笔者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意引入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合作,使班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扎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明显实效。
笔者在《中学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实践活动中, 结合教学实际就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操作策略作探讨。
一、科学建组,明确要求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基础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往往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大多数老师通常是按前后桌4至6人组成小组,很少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情况,然而“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合成小组。
1.科学建组,合理分工。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将成绩好、中、差学生搭配在一起,利用学生间的年龄差别不大、理解能力相近这一有利条件,使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获得从老师那里无法获得的学习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鉴于以上思考,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成绩好、中、差把班级学生分成固定的6组,8人一组。分工时,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给学困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引发学习兴趣。
2.明确要求 ,激励竞争。为营造比学氛围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笔者将竞争机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制订《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明确具体要求。同时结合思想教育,讲透评比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激励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树立合作精神,主动参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使小组合作学习评比有章可循,学生自觉按照要求操作,避免课堂出现喧哗、跑题的现象。竞争促进合作,有了评比的鞭策,学生合作意识更强,大家争先恐后,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热情高涨。
二、互助分享,鼓励竞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积累渐进的过程。有些语文知识教师不讲怕学生不能掌握,可是教师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讲解,收效并不明显。仔细分析,语文学科的知识大多数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渐领悟、操练而获得,而真正需要老师“讲”的那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生教生”的形式完成。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发现、互助、分享的权力放给学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切切实实的学习实践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伤脑筋的一种课型。在试卷讲评课上,学生只关注正确答案是什么,当老师讲评到自己做对的题目时更是漠不关心,老师讲得辛苦,收效却不佳。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呢? 笔者尝试采用小组分享式自主学习的方法,收到明显的成效。
首先,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八名组员围坐在组长周围,由组长依据质量分析表格,对组员试卷各大题完成质量分析。其次,组长组织讨论,各大题得分最高者逐一发言,解答组员疑问,组长对组员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录。最后,有问题需要解答的小组,组长作为发言人向其他小组提问;老师记录小组无法解答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评讲。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适时引导,依据评比细则,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表扬奖励,激励竞争,鼓励合作。
这样的试卷讲评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学生互助互学,学优生成为学习榜样,学困生得到帮助;教师的讲评富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强化评价,实现共赢是对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升华
有学习,就有对学习的评价。学习评价是对课堂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必不可少。适时适当的评价激励,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评价本身具有的竞争性,使评价的激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推动学生更注重合作。
在考评时,我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注重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小组的评价,鼓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是对个体评价,指出学生在小组参与过程中的表现,明确学生哪些理解独特、深刻,哪个问题或想法有价值。同时, 改变过去由教师一人评价的传统模式,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也在课堂上参与评价,完成自评与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的评价,发挥师生共同评价机制带来的优势,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合作学习后, 教师不仅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合作探究所得出的成果, 而且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简要评价。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一双慧眼、一对聪耳和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有了竞争机制的引入,评价产生的鼓励作用和激励效果充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优化。当然,教师的评价不一定用语言来展现,有时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期待的眼神、赞许的微笑、鼓励的表情等。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要给予各种方式的鼓励,保护学生直接、平等地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
新课程倡导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并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健康成长。我们要正确地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篇2
关键词 小组合作 目标具体化 内容合理化 科学分组 有效评价
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开展,绝非易事。随着深入的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自然又演变出新的问题。我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发现,语文小组合作经常停留在背背书、收集资料、精彩文段阅读等比较浅层次的合作,因此,经过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摸索,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学习形式做进一步的探究。
一、将学习目标泛化变为具体有效化
首先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有效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建立在有效的教学目标基础之上。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有意识地兼顾学科教学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关注语境体验和语言实践,落实听、说、读、写能力的目标和指导;注重思维培养和个性发展,在对知识积累、分析和吸收的同时,让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广阔性分别得到有效发展;重视合作交往和共同体验,发掘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人文价值,接受思想熏陶,实现人格意志、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提升与整合。
其次为合作小组成员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的成长目标和计划。合作学习的成长目标可参照教学目标制订,但它比教学目标更关注个体的学情。因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都是不一致的,不同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希望自己达到和实际能够实现的目标更是各有不同。为此,成长目标和计划的制订应包括集体成长计划和个人成长计划两方面。
二、将内容随意变为合理有效化
合作学习内容的设置随意性大,一些问题或缺乏思维容量,或过多过滥,或缺乏梯度,或操之过急,或脱离语文的特性,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课堂,这都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能力,保证内容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合作学习呢?一是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二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三是方法不确定、答案不惟一的开放性内容;四是大部分都有意见要发表的内容;五是课内向课外适当扩展和延伸的内容。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就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读、说、感中探究出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从而体会人类从中应吸取的教训,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所以,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为: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平时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得以充分体现。对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过课上对重点语段的品读中探究解决。同时也能从整体上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随后,联系我国的西部大开发,请学生小组讨论从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中应吸取什么教训?以此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接下来的说话练习则能引导学生在感悟后自己发出“救救仙湖”,“救救人类自己”的呐喊。
三、科学分组,有效参与
由于一些班主任在座位安排上主要根据成绩、身高和纪律,较少考虑学生性别、个性、气质、基础等因素,而日常课堂教学如果简单的把前后桌的同学分成一组,就很容易造成各组之间水平相差悬殊。如此能力较强的一组,很容易地成为活动中的“明星”。反之,弱势学习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受挫而成为旁观者,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意义。一些班别的小组虽然精心设计,并且是名实相符的,但是也存在合作学习的学生个体各自的参与程度严重不均的问题。学习优秀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思维活跃,俨然是小组中的“权威”,其他学生则似乎成了“多余人”,懒于思考,坐享他人之成。这使得合作学习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因此,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相互尊重、差异互补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关键,“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首先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亲和等把四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鼓励不爱讲话的同学先说、多说,教会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避免优生“唱戏”,差生“观戏”的局面出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使全体都得到了锻炼。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收集资料、分享资源、讨论疑惑、代表发言、整理组合新的内容,每个小组角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样,保证了每个组员的全程有效参与,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四、科学评价激发潜能
要使每个同学都能持久地保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热情,必须有可作为动力的评价机制。评价既要体现个人的努力因素,又要体现集体合作因素。但是不少教师对过去分数的评价不满意,对复杂的表格量化也不胜其烦,有没有行之有效但不分流太多精力的评价机制方案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很有意义的评价建议:“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法,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资料。”我设计一份“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长记录”,其中包括“课堂表现”、“合作主持语文学习活动”、“合作参与语文课外活动”、“课内外作文评价”、“合作态度”、“写作及参赛成果”等项目,每周开一次小组长会议评价,从而指导下周的学习。我认为语文和其他科目不一样,不应该以分值来衡量,而应该以“优、良、中”三个档次来衡量。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篇3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要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要注重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 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合的科学性。
(一) 小组人数不宜过多
我认为, 小组人数以三人为宜, 要给每个小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有让其展示和进行交流的机会, 为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二) 小组成员要精心搭配
在安排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的时候, 都要做到尽心尽力, 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划分与搭配。小组成员的构成, 可以以学生个人意愿作为基本参考, 但是最终决定分配的原则, 应主要按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等特征对其进行划分。这样分配的结果, 是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保持着高、中、低档的三个层次, 因为每名成员的基本特征不同, 那么就连带着使全班每个小组间的特质呈现基本相同的状态, 使得小组成员间在这种氛围中互帮互助, 取长补短, 优劣互补, 促进整个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三) 学习组长要认真选拔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担任学习组长, 具体负责组织本小组的学习活动。我认为尽量不推选班干部或语文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习组长, 而要推选语文成绩中等, 性格相对外向的同学担任学习组长。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更重要的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促进了他们语文素质的提高。
(四) 组内成员分工要明确
在组建好学习小组后, 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 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 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 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 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 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 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 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五) 组间成员要及时调整
每个小组间的成员的安排, 最好要保持一段时间, 这样有利于每名小组成员的互相了解以及知识的互相补充。但是, 在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到了一定的时间后, 教师就应该考虑小组间成员的重新组合的问题了。小组成员在互相合作一段时间后, 学生之间的学习状况以及小组发展的水平都会呈现出些许差异, 此时, 教师在根据小组成员的成绩以及平时的日常观察中, 应将小组成员及其学习组长都重新整合, 来改变小组间学生学习时的合作对象, 使之每个小组中的成员在这种不断地变化中, 进一步增长自身的能力, 以及小组之间合作水平的提高。此外也为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提供条件。
二、教师合理引导, 提高学习实效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教师的合理引导也起着重要作用, 它会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 组织中的引导
教师采取合作学习是新的教学方式的需要, 只有应精心组织, 重视引导, 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要引导学生首先统一本小组的意见和建议。
2. 要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要给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 避免出现争着说、同时说的现象。
3. 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判断、归纳和整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避免发言时出现意见重复的现象, 提高学习的时效性。
(二) 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1. 教师可运用一些实物、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 或者是
唱歌、讲故事、说评书等比较直观、形象的,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的基础。
2. 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适当点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 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进一步深入。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 篇4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显端倪,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转轨以及社会的转型,我国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育人目标。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即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非凡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课题界定:
小组合作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方式,即在承认课堂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小组为重要的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任务的目的。
小组合作的特点
①它创造了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一起活动。
②培养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使感到要想使自己在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
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
③为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在课堂中为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的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指的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方法和手段。有效教学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一种参与,通过参与,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教学的特点:首先,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其次,有效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大智慧的发展。最后,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它更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这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
三、理论依据
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合作学习进行了阐述,它把“合作学习”列为新学习方式的一种,并且指出:现今提倡合作学习,旨在改变过去单一的、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在分工合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人民文学》2004年第一、二期的“走进新课程”栏目中,刊登了新课程学习方式专题之一——《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作者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硕士刘吉林和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坦。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即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作者还详细论述了合作学习中的异质分组、角色分配、合作意识的培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评价等。
国家级刊物《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也对“合作学习”有许多的论述。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新概念语文的一种,它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班级授课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的局面。也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老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还有论者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学习方式。
通过以上的理论学习,我们了解了国内外教育家、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达到了怎样的水平,也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更使我们的研究有了理论依据。依据这些理论去指导研究实践,使减少中的盲目性,使实践上升为更高的理论有了保证。
四、研究目标: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五、研究内容
1、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语文课堂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本课题主要在语文学科教师中开展,实验对象是第五小学六年级3班的61名学生。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建立机构、课题论证、申请立项、拟定方案、制定个人实验计划。
2、实施阶段:(2013.10——2014.7)研究理论、个案研究、教学展示、实验研讨、总结评价。
3、结题阶段:(2014.8——2014.9)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编印专辑、申请结题。
八、组织机构
1、课题管理小组:
课题组长:王彩娥
课题指导:慕芳俊
2、课题实施机构:神木县第五小学
课题直接负责人:王彩娥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 篇5
【关键词】小组合作;提高;初中;语文
【课题研究】甘肃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课题论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优势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引导、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通过小组学习,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出与传统班级教学更具优势的特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及评价为中心,以竞争为主的学习交往模式,强调个人在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同时又带动小组整体发展的合作学习模式。
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明显,初中语文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不到体现也非常明显。如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是一个紧迫的课题。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科学建组,合理分工
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般的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小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确保教学程序有效的展开,小组内必须对组员进行明确的的分工。一般我们先选出一名工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其他成员或是记录员,或是汇报员,或是其他的角色,小组长再根据本组组员的能力情况,选用相对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探究、讨论、交流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在小组内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例如在教授《石壕吏》一课时,在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后,我要求小组合作,用课本剧的形式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要做好给别的小组打分和点评的准备。接到这个任务,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小组内的同学明确分工,相互协商、交流,认真准备,场面热闹而有序。表演时,因每一组同学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不同。看别组的表演时,尽量对照原文给对手找“漏洞”,同时也吸收别的小组表演的优点,第一轮表演完毕,学生点评时都非常活跃,把对文本的理解当作点评的依据。如大部分学生一下了找到了某组表演的失误:老翁没有翻过墙逃走,因为“逾”就是“越”的意思;有学生找到某组老妇哭诉的失误:我三个儿子都死光了,因为“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的小组则找到表演者的感情失误:官差不够凶狠,老妇不够悲戚……所有的小组对自己第一轮的表演不满意,极力要求重新表演。第二轮下来,表演较第一轮进步了很多,无论是情节的编排还是情感的投入,对诗歌本身已有了较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物从出场的老翁老妇官差杜甫到侧面提到的媳妇和孙儿。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和点评,学生对诗歌的内涵,诗人情感的理解就基本到位了,这也为第二课时故事的改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下课时同学们仍意犹未尽,还在互相交流表演的得失。而这样的课堂,这样的体验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小组合作演课本剧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又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
(二)参与合作,抓住时机,强化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定要破除小组学习是学生单方面学习的误区,更要明白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应是一个参与者。不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承担的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角色,而应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除了前面所说要帮助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之处,更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关注每个小组的活动状况,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思考瓶颈的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技能和品质,当小组合作出现观点冲突时,要注意协调与指导,真正做好消除课堂“无政府状态”的调控者角色。 因此,在课堂组织小组学习时,就应是在学生产生需要的时机下进行。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产生了需要合作的愿望时;当学生一个人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一定数量学生有共同问题时;当学生学习出现分歧,需要通过讨论加以明确时,小组合作学习才变得有现实意义,学生也才能在集体智慧下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的成功快感。
合作学习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师、生之间形成平等、合作、民主的关系。学生在一种非常和谐的环境中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慢慢的,学生逐渐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学会了合作。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组织,恰当评价。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篇6
一、通过合理分组, 在小组成员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
以班为单位, 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安排合作学习小组:1.根据固定座位来分。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 就近组成学习小组。这种学习小组是教师们普遍使用的, 在此不再阐述。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在学生中, 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 有较强的凝聚力, 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 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 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 从而使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 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 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 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 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如教学语文七年级上册《小巷深处》, 教师在突破重点句, 学生掌握知识点后, 让学生自发组成学习小组, 共同交流自己对段中最感人的句子的学习体会。3.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来分。我们根据课堂学习任务, 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 交叉合作。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 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 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 往往能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勇气》时, 在阅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 我让学生理解“哪些人有勇气?你认为最有勇气的人是谁?”。这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班上交流, 通过几个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 但是, 对于另外一些学生, 他们就得不到真正理解了。因此, 我们就采用交差合作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等生的带动, 学生们都能得出“美国伞兵和法国夫妇都很有勇气美国士兵求生的勇气和智慧令人钦佩法国夫妇为正义而敢于牺牲的勇气是对正义力量无私的支持, 同美国伞兵相比, 更可贵, 更值得崇敬”的结论。 (2) 同等生合作。A:“优-优”合作。由于优等生的基础扎实, 思维敏捷, 学习能力强, 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 能够使得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B:“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交叉合作”的话, 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进一步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 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 让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 由于基础相同, 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从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采取这种合作小组学习的时候, 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使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所不同。
二、搞好合理的引导,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教学组织中的引导。
采取合作学习时, 需要教师精心组织, 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 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在合作学习时, 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2) 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 教师无法一一顾及, 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 可以是教师指定, 也可以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 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 (3)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 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 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小组成员间往往会争得你死我活, 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我们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 学会判断, 学会归纳整理。 (4) 在合作学习时,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 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的相同, 哪些与自己的不同, 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 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2. 学习程序上的引导。
应该说,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 或自我发现问题后, 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先尝试自我解决, 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展示学习思路, 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最后反思与深化, 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 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比如在教学语文七年级上册《风筝》的时候, 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集中。如学生们提出: (1) “我为什么要虐杀弟弟的风筝梦?” (2) “二十年后, 我的思想为什么会产生变化?”等。教师再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尝试自我解决这些问题, 接着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一部分问题能通过合作得到解决, 如第 (1) 个问题答案是:“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的玩意, 会玩物丧志。”对于第 (2) 个问题, 合作小组讨论的普遍结果是:“二十年后, 不幸看了一本外国论儿童的书, 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对此, 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联系背景说明“1925年北京还在北洋军阀统治下, 封建伦理道德、封建的礼教依然束缚和毒害着人们, 作者深知自己的悲哀缘于时代的悲哀。”到此, 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 学习方法上的引导。
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善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1) 合作学习前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基础。教师要运用直观、形象的,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 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像, 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2)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 教师适当点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 并运用各种点拨方式使学习能进一步的深入肯定式的点拨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进程之后, 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 并启动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如在教学《父母的心》, 讨论“文中不送子女是爱, 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 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的问题, 很多小组得出了“仍然爱儿子”的结论对此予以肯定后, 我又问:“既然爱儿子, 为什么又送人呢?”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 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B:提示式的点拨。当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一定的困难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 并给予一定的提示, 让学生找到继续学习的途径。C:突破式的点拨。在学生合作学习到了关键时刻, “一点即通”的时候, 教师往往可以用“点睛”式的点拨, 使得学习目标一步达成。
小组合作互动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运用
小组合作互动,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成为当今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 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 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 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1. 内涵。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首先倡导并实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2. 特点。
(1)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的组建是为小组活动提供活动的形式与空间。 (2)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 (3)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形式是各种各样的, 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 灵活组织。
为此, 笔者采用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尝试着解决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1) 4~6人为一组。如讨论《孔乙己》中孔乙己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时, 先向学生阐明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孔乙己的人生轨迹, 在这一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共识, 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全班分为两大组。如学习《愚公移山》时, 出现了“愚公、智叟到底谁愚”的争论, 所以笔者将学生分为两个大小组讨论。
三、应注意的问题
1. 合理划分合作小组。
我们在构建合作小组时, 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 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每组6人。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 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在小组互动学习中, 小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 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每个小组成员都是组长, 只是分工不同。学习组长, 主要是在课堂上安排学习任务, 组织学生讨论, 监督学习进程。作业组长, 主要是收发作业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发挥团队精神, 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如翻译《狼》时, 学习组长把每段分配给个人, 然后大家一起翻译, 疑难之处讨论交流, 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3. 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
首先,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其次, 教师要给学习小组提供充分的探究、交流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最后, 教师应因组而异,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当学生有困难时, 教师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
4. 教师担任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 教师应及时表扬。当小组成员不清楚学习任务时, 教师要向学生反复说明。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
在教《背影》时, 我让学生探究文章感动人的原因。学生立马在组内发表见解, 在巡视中我发现大多数小组都能找到一点原因, 那就是父亲爬月台的形象“吃力而努力”, 这是主要原因, 当然还有原因。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看看作者一开始有没有理解父亲, 父亲的一些行为漂不漂亮, 于是大家又热烈讨论。
5. 正确的评价和合适的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和全面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 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三是评价和奖励要明确、公开、及时。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 篇8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畅所欲言,群策群力,好奇心、求知欲能够充分展现,为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实践、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合理组织讨论,强化主体意识
要有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包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要求等,小组讨论环节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常见也是教师运用最多的一种学习形式。需要交流讨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避免走过场。合理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能提升学习效率,但是也不能滥用、乱用。有一定的难度、一定的探究价值的问题,才需要学生交流讨论来解决。小组讨论还有利于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思维的撞击;激励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在听课中,有时会发现在小组讨论学习时,比较优秀的学生一开始就把自己对问题的想法说了出来,而其他学生却成了旁观者,这样的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合作学习应该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思考、表达、展示的机会。在合作时,组内的每个组员都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做到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此外还要注意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相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后再和组内同伴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学习任务明确了,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动手实践进行学习,进行小组合作就不再盲目,真正参与了教学活动,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
如在教学《泉城》一课时,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时我设置了这样的学习任务: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泉?它们的名称由来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先自主朗读课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思考,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每一位学生先根据要求独立思考问题,再由组长组织在组内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交流讨论。在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火花碰撞在一起,产生了更多的智慧。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为高效课堂打下了基础。
2. 重视交流评价,培养良好品质
我们在平时听课时不难发现,有些课堂教学中虽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是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间很短,有的小组成员还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小组刚投入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就结束了,这种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的合作学习的作用。合作学习要有充裕的时间,要让每个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而且还能在与其他同学交流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不断完善自我。同时,学生把在小组内讨论的成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时,师生要一起做出正确的评价。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总结与交流,又是师生听取信息并做出反馈的过程。在学生汇报时,要把小组的观点清楚地表达出来,此时,其他小组要注意倾听并思考,对汇报小组做出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倾听并接受了他组的评价,也对他人进行了评价后,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倾听学生之间的汇报交流后,也要给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且用激励加分的方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奖励,学生的团队精神也不断得到提高。
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演时,组内分工非常明确,有的表演,有的做出评价再提出建议。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合作,把公仪休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了发挥。在学生不断地修改模拟练习过后,一场惟妙惟肖的课本剧就展现在大家面前。其余小组再根据剧中人物的表演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每一位学生都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此时学生既能接受别的小组和老师的评价,又能抓住别的小组的特点做出正面的点评,最大化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 参与学生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某方面特长得以充分发挥,某方面突出的学生可以帮助比较困难的学生,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互教、互学的目的。“学讲计划”推行初期,在各次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却忙着准备下一环节的内容,有的则站在讲台旁环顾全班学生,还有的则在教室内走来走去,似乎在等待小组交流时间的结束。可见这些教师都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合作活动中去。其实,这个时候是最需要教师掌握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做出指导的,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能够大大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小组之间巡视,观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必要时还应该驻足在某一小组前,看一看小组中的成员都在干什么、分工是否合理、讨论得如何、在合作交流讨论中遇到哪些问题等,并能及时参与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就能更有效地开展下去。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篇9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优越性,局限性,优质高效课堂
一、大班额的界定和局限性
班额即指每个教学班实有的学生数。大班额是指人数超过标准班额过多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培养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追求的目标。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宽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同时还强调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度、机动性、灵活性,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大班额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是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素养、建构课堂教学文化, 采用科学而有效、适合于学生发展情况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 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 更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是课程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能解决由于班额过大造成的拥挤、凌乱, 节奏慢,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个体性得不到发展的实际问题, 总结和提升语文教学经验, 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课堂;促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角色转换、课程目标体现、教学方式转变, 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而必要的。
二、小组合作的优越性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 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 教师讲学生听, 教学气氛过于沉闷, 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 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 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 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 进行旁听 (观) 、指导、帮助或纠正, 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 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 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 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 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 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 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 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建灵活、有效的学习小组
对于处于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 要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就要从学习基石———学习小组入手。组建快速、高效的学习小组, 把自己从繁忙中解放出来, 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指导、训练学生。
1. 教师要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个性差异、学科差异等,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2. 组内分工合理, 每个组员的职责要明确。
每个人都可以分别担任学习小组长、各科学习小组长、纪律员、信息员、记录员、发言员等, 组内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3. 教师对小组学习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
小组合作学习时, 为避免那些不善言辞或因自己基础差而不愿发言的学生受冷落的情况发生, 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编号一次发言;看到有学生没有参与小组学习、讨论或者参与小组学习时不投入, 可以适当扣小组分;当发现学困生有一点点进步时, 可以给他和他的学习小组多加分等办法, 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4. 教师要对小组学习成果适时、多元化评价。
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用积分、奖状、奖品等鼓励,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他们的不足、出现的错误要扣分以示告诫;对小组的各项作业、活动等也可以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
四、发展学生是小组合作的终极目标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而展开, 教师应该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给学生、学习小组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让教学成为充满创造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过程。例如, 小组内互盯课文, 有读错的地方, 请同学帮忙;发现有较多不理解的词语时, 教师要给小组充足的时间, 多读几遍课文多翻字典, 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习小组自己去学习, 组内互帮互助, 甚至对小组有创意的地方大加奖励。从学生实际出发,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给学生增加心理压力, 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 给学生创造愉快的安全感, 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 学习的热情会更高涨。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 篇10
关键词:小组学习;合作交流;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探究的主旋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是这种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012年9月,笔者担任了七年级(5)、(6)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每班75人。在新学期开始,笔者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听课发言等基本情况进行观察和了解。在组班一个月后,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成绩、性格、性别、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组,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小组公平竞争。每个学习小组有6人。笔者把这6人按学习成绩划为三个层次即:A1、A2,B1、B2,C1、C2。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形成各显其才、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另外,笔者制作了组牌,组牌分A、B两面,并制成台签。
A面为:
■
B面为:
■
二、选拔培养好小组长,让小组学习高效运转
笔者所任教的(6)班共75人,每个小组6人,分为12个组。在教学中,笔者认识到选好一个小组长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选小组长时要遵循以下几点:一是要有责任心和积极性,二是要有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三是各科总评成绩较为突出。小组长负责组织安排组内活动,协调组内学生的矛盾,使小组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教师除了布置安排学习任务外还要信任他们,这种信任不是放任。教师要特别重视小组长的培训,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让小组长反馈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小组长在督促组员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和同学有些矛盾,产生摩擦。当学生内部不能调解处理时,教师不能坐视不管,要及时帮助他们打开心结。
三、合理分工、讲究合作方法,形成一定机制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如果不作合理分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仅仅是表面的热闹。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一定要分好工。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与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合作学习
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教师的参与,才能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学生愿意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交流。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要以小组作为基本的单位进行捆绑式评价,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一贯说教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摘 要: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背景,结合语文课教学的实际,提出并倡导语文课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培养、小组的分工、教师的作用几个方面阐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组学习;合作交流;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探究的主旋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是这种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012年9月,笔者担任了七年级(5)、(6)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每班75人。在新学期开始,笔者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听课发言等基本情况进行观察和了解。在组班一个月后,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成绩、性格、性别、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组,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小组公平竞争。每个学习小组有6人。笔者把这6人按学习成绩划为三个层次即:A1、A2,B1、B2,C1、C2。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形成各显其才、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另外,笔者制作了组牌,组牌分A、B两面,并制成台签。
A面为:
■
B面为:
■
二、选拔培养好小组长,让小组学习高效运转
笔者所任教的(6)班共75人,每个小组6人,分为12个组。在教学中,笔者认识到选好一个小组长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选小组长时要遵循以下几点:一是要有责任心和积极性,二是要有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三是各科总评成绩较为突出。小组长负责组织安排组内活动,协调组内学生的矛盾,使小组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教师除了布置安排学习任务外还要信任他们,这种信任不是放任。教师要特别重视小组长的培训,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让小组长反馈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小组长在督促组员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和同学有些矛盾,产生摩擦。当学生内部不能调解处理时,教师不能坐视不管,要及时帮助他们打开心结。
三、合理分工、讲究合作方法,形成一定机制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如果不作合理分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仅仅是表面的热闹。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一定要分好工。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与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合作学习
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教师的参与,才能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学生愿意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交流。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问题上,要以小组作为基本的单位进行捆绑式评价,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一贯说教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摘 要: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背景,结合语文课教学的实际,提出并倡导语文课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培养、小组的分工、教师的作用几个方面阐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组学习;合作交流;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探究的主旋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学习是这种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是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012年9月,笔者担任了七年级(5)、(6)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每班75人。在新学期开始,笔者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听课发言等基本情况进行观察和了解。在组班一个月后,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成绩、性格、性别、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组,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小组公平竞争。每个学习小组有6人。笔者把这6人按学习成绩划为三个层次即:A1、A2,B1、B2,C1、C2。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形成各显其才、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另外,笔者制作了组牌,组牌分A、B两面,并制成台签。
A面为:
■
B面为:
■
二、选拔培养好小组长,让小组学习高效运转
笔者所任教的(6)班共75人,每个小组6人,分为12个组。在教学中,笔者认识到选好一个小组长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选小组长时要遵循以下几点:一是要有责任心和积极性,二是要有一定的协调管理能力,三是各科总评成绩较为突出。小组长负责组织安排组内活动,协调组内学生的矛盾,使小组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教师除了布置安排学习任务外还要信任他们,这种信任不是放任。教师要特别重视小组长的培训,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让小组长反馈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小组长在督促组员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和同学有些矛盾,产生摩擦。当学生内部不能调解处理时,教师不能坐视不管,要及时帮助他们打开心结。
三、合理分工、讲究合作方法,形成一定机制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获。如果不作合理分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仅仅是表面的热闹。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一定要分好工。教会学生与人合作的方法,与人友好相处,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合作学习
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旁观者,而且还是一个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有了教师的参与,才能使学生克服畏惧心理,使胆小的学生愿意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交流。除此之外,在真诚的沟通与彼此信赖的氛围中,师生彼此间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问而不耻问的良好习惯。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 篇11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文课堂,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 学生已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组织形式千姿百态, 小组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其高效和覆盖面广, 易于操作成为冲出来的一匹“黑马”。但在具体实施中, 我们常会见到各种各样课堂小组合作“失败”的例子。因此, 合作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与思考解决的办法。在此, 我们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探讨。下面就我在课堂实践中的一些有效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建立明确的团队合作机制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这种课型的所有环节设计都需要以此为核心。而建立明确的团队合作机制能让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同时也是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重要前提。
(一) 合理的组员搭配机制
首先, 我们会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教学班的学生根据性格特点、性别比例、守纪情况、兴趣倾向、学习水平、交往能力等进行有意识地搭配。其次, 在自愿的基础上, 各小组成员各个层次搭配要得当, 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和谐的学习气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学习小组内的认同感对组员的约束力要比教学班级更有力度。这些学习心理的形成都能有效地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二) 建立组长管理, 组员分工合作制度
合作学习, 学生是主体, 但由于学生的年龄所限使得在组织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学生往往在无关痛痒的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 使得合作的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应在组织上下功夫:首先是明确分工。先选出一位具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 然后让组长根据每一次需要合作的任务单对组员进行分工, 使得小组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 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 往往与他有很大关系。
(三) 制定合作规则
在小组合作机制中要有一定的规则, 才可以让学生有“法”可依, 这样课堂才不会出现乱糟糟的场面, 而学生也能学到有秩序的与人交流。
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时可以是轮流发言式, 有时可以是自由发言式。教师应强调独立思考, 再按下层生到中层生再到优等生的发言顺序, 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意见。小组的建立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 以学生间平等的关系激发其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率。如在课堂上, 开始可以让组长作记录, 规定每个小组成员发言的顺序, 并要求都要发言和记录评价等级, 对带头发言的可以适当给予加分, 从而让学生形成“抢”着发言的习惯。也可以“堵上”一些性格相对内向想逃避发言学生的后路, 让他们在小组内一次次面对较少的人硬着头皮发言, 一次次得到小小的成功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这是小组合作互助形式相比于大班教学的优势。
二、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一) 学习内容要具有争辩性
能形成两个或者多个观点, 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启发, 引发不同的感受, 让其有话可说。只有这样, 合作学习的气氛才会活跃而且具有实效。例如, 在《小摄影师》的教学中, 我们就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最后, 小摄影师有没有成功给高尔基照相呢?”因为课文最后没有说结局, 所以这个问题的提出就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引发学生的争论的作用, 就有合作学习的价值。
(二) 学习内容难易需适度
简单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独立解决, 当其发现自己无法解决, 就会有合作的需要和主动去寻求合作。如果小组合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经过个体自身的思考就能完成的, 根本就没有合作的必要。
三、明确合作的要求
教师在每次小组合作之前需要设计一份《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在任务单上写清楚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任务单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知道要干什么。如在《望天门山》的教学中, 提出合作要求“小组内检查朗诵, 要求读得准确流利;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不理解的地方要提出疑问;小组内成员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能解答的先给予解答, 无法解答的再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学生学习就像走台阶, 一级一级地往上走, 跨度不大, 容易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 本文中论述的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更加利于学生自主的课堂学习方式, 它通过教师确立合作任务, 再由小组合作探讨, 组内相互启发, 实现互补互助, 借助小组力量攻克单个个体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这种形式的学习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而教师恰当运用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与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
[2]盛群力.小组互助合作革新评述[J].全球教育展望, 1992 (2) .
【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讨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创新08-26
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几点反思11-06
语文课堂合作探究之失08-2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初探07-13
课堂小组合作09-27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06-23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09-15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改革10-20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论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