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小组合作

2024-09-27

课堂小组合作(精选12篇)

课堂小组合作 篇1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浪潮中, 各科的教学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 初中数学的学习亦是如此,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 初中的数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 讲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充分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效果, 那么我们可以针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一下探讨, 看看小组合作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都是老师教授学生记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筋疲力尽, 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就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呢, 就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 不要去借助老师的讲解, 而是把问题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拿出来进行探讨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为数学课上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怎样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 教师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参与的, 教师作为合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要充分地做好自己的职责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地开展进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是其中的一位成员, 在小组遇到疑问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同时, 教师也是小组合作中的引导者, 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解方程的时候, 老师可以多列出几个方程:8x=5x-3, 7- (2x-1) =x- (x-3) ……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几个方程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来解决疑惑, 最后引导学生去一步步解决这个方程,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保证小组合作完成的质量。

(二)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如何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呢, 首先老师要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合作学习感兴趣了, 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进行, 那么, 老师该如何创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呢, 就比如说在学习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样举例, 咱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是多少呢, 大家算一算, 这样, 学生就会自己成立小组, 把自己所拥有的数据结合到一起进行计算, 合作小组自然也就形成了。另外, 在小组合作中, 经常会有同学表现出不配合的样子, 因为有的人会怕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去告诉了其他人别人就会超过他,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充分去给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好处, 大家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出来, 其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同学与同学之间都不是敌对的关系, 都是同一个战场上的战友, 只有大家都强大了, 那么,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以防学生会排斥学习小组。

(三) 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怎么样才能做到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呢,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进行小组合作的话, 那么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可能失去兴趣, 因为太过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特别难懂, 大家都不会的问题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话, 那么小组讨论一节课也没有能有一个结果, 学生会对小组合作失去信任, 所以, 老师要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太过简单的问题让个别不会的学生私下问问题就可以了, 太过复杂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 教学的效果才会更高。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平面几何的难度比较大, 尤其是在学生对个别平面几何习题进行解题的时候, 往往是毫无头绪的, 需要往哪儿加一条线才能把这个题解出来或者是这个图形要怎么划分才能得到答案呢, 学生往往是没有头绪的,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 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把这条辅助线给画上, 而是告诉学生可能要借助一条辅助线, 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看看这条线作在哪里才能把这道题解出来。

(四) 小组之间进行激励机制

课堂上总是要有比赛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争强好胜的年纪, 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举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向他们看齐。同时, 在班里的一角可以设置一个PK台, 把每个小组的名字、口号、得分都公布出来, 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关注到其他小组的动向, 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加强自己小组内部的学习。这种激励的机制, 对于小组教学来讲, 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帮助小组内部提高了效率, 节省了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课堂效果

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模式开展以来, 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它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留下的糟粕,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手遮天”学生“一脸茫然”的现象, 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去努力思考, 而不是等待老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程度上, 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同时,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教学的氛围融洽了, 学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

总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小组合作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初中的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个学习模式, 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晋彦.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与实践.教育科学, 2014

课堂小组合作 篇2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导致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不同,对此,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和具体情况为学生搭配合理的学习小组,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和竞争力,还能够让他们知此知彼,长期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一种凝聚力。因此,教学初,教师就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情况,应该秉着“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均衡分组,让各组的实力尽量一致。首先,根据平时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优秀、中等、下等三个等次,在组合小组中再均衡分配。其次,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性格特征,做到对每个学生统筹兼顾,要既能激发学生主动、勇敢发言,又能与小组其他成员融洽相处,方便进行互助合作。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教师负责分配学习小组,但是每个小组内的分工要组员自己完成,组内自行选出组长,以满足成员学习、探究的需要。开始时,可分配给各个小组一些简单的任务,如合作预习,先让各个成员自己进行磨合了解,再逐渐增加任务难度,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各个小组合作的动态和效果。在此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组员分配,使各组充分发挥组员的优势,促进小组整体进步。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除了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组外,笔者还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小伙伴,组成一定的学习团队,并可以为小组取个喜欢的名字。同时,还选出组内的一人担当组长,要求组长每天负责考查组内成员的单词记忆情况,听写单词后由成员进行互相批改。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性分工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些题目,每个人完成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部分,再将全组的结果进行整合。通过这样的运用,更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

小组合作,点亮数学课堂 篇3

【关键词】小组合作 高中数学 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改善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能解决班级内部学习成绩层次不一的问题,使学生之间互取对方之长处,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教师应该适当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同时,还能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你追我赶,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合作时间不足、学生社交技能欠缺、评价体系没有跟上等等。那么究竟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呢?

一、准备工作做充分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那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其合作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和资源浪费。教师只有在课前精心筹划好,才能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才能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

1.选题要恰当

教学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通过小组合作来实现高效的,所以只有选择适合小组合作的内容,才能发挥小组合作的功效。特别是高三数学,教师应该选择一些高考重点题型,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如等差数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等,都可以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在讨论中逐步清晰概念,学习解法,完善步骤,提升能力。

2.氛围要和谐

教育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只有处于身心愉悦时,才能释放出最大的潜能。的确,学生们都喜欢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轻松温馨的氛围中,他们的情绪才能高涨,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小组合作才能注入活力和呈现精彩。所以,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起点,作为教师,应该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这样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通过小组合作增长知识,健全人格。

3.分工要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也是相当重要的,一般根据全班同学综合性质进行划分,通常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分组,既要照顾到学生学习成绩,也要照顾到性别、性格、动手能力等。一般来说,一个小组成员不宜超过6人(全班30人左右),其中分组综合实力必须相近,即优等生1人,中等生2~3人,后进生1~2人,全组成员责任明确,有总负责的,有记录的,有操作的等等。要让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从而让每个组都能够在相同质量下实现教学目的。

二、实施过程要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是数学课堂高效与否的关键,这一阶段,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实施,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时间,同时,还要做好指导、协调、调控氛围工作。

1.学习目标要明确

学习目标是方向,是学生最终要达到的知识彼岸,作为教师,要在上课前认真备课,了解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从而确立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如教学《指数函数》时,我让学生先看书本,完成填空:函数( )?(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在了解了为什么指数函数对底数有这样的要求之后,学生就可以从这一个学习点开始对指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画指数函数的图像来进行分组探讨和研究了。

2.学习任务要分配

高中数学的一些概念、知识点较多,学起来总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懂,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分配小组学习任务,比如教学《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一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导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导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然后,教师开始让每组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随后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置身于小组同学当中,对学生的研究内容、时间、情绪等方面进行适当控制,同时做好引导工作,必要时可以给予小组提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过多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陷入困境的学生,要交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3.概况总结要填写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是讨论实验的过程,更是总结成败经验教训的过程,是合作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应该提前印发小组活动概况表和总结表,提出要求,并让组长负责布置分工、记录人员,比如谁操作、谁记录数据等,督促小组成员认真准备和合作,及时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引发全体学生的思考,为下一次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束展示要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个肯定认可的评价,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所以,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并不代表合作的结束,教师进行一番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评价,对推动今后更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研究成果展示

当看到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时,学生内心是十分愉悦的,因为展示的过程,是自己能力证明的过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能让学生特别是一些内向的、自卑的学生找到自信。成果展示一般选择小组代表进行汇报,避免流于形式、草草了事的汇报形式,让每个小组都能将研究过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都汇报出来。

2.科学合理评价

教师的总结性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个收尾工作不容忽视,它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可,是对学生的肯定,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全面深刻科学合理的评价,既要鼓励学生的认真态度,还要客观地指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既要对同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每组成员在研究时的情感表现给与评价,同时还要有学生进行记录,并最终以书面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及同学表现展现给大家,有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物质评选及奖励,以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精心选择这种具有层次的合作课题,以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完成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应用,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欧晓霞、乌云娜、张凤杰、王冰、杨宝灵.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9期.

[2] 王影. 新课程改革阶段对学习方式的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王黎明. 合作学习——一种有效学习的策略[J]. 教育探索,2003年10期.

[4] 姜艳. 合作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定位[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课堂小组合作 篇4

一、你来我往———围绕教材展开讨论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托, 是合作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开展的过程中, 可以围绕英语教材的内容设计相关的讨论话题, 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从而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话题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兴趣, 以便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英语对于生活的帮助作用。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2 Neighbours教学的时候, 便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邻居是学生们经常会接触到的人, 但是邻居的概念和作用却变得越来越模糊。当前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邻居也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针对这种情况, 我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当前的邻里关系进行讨论, 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们自行组成小组, 小组成员轮流发言。有的小组还让某一个同学充当记录员, 做好相关内容的记录。学生们在小组的讨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观点, 很多同学还提出了自己的中肯建议。有的同学针对当前的邻里关系冷漠情况说道:“This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trust crisis between people.”有的同学对改善邻里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We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ay hello to the neighbors.”之后我还与学生们一同进行讨论, 彼此之间发挥了各自角色的作用, 提高了学生英语应用的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要注重在此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材学习范围内让学生建立相互合作的意识, 为更好地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身临其境———运用知识设定情景

情景创建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 能够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与真实世界相似的模拟环境中, 在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中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从而提升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情景创建和合作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通过情景话题的抛出让学生想象力插上高飞的翅膀,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现。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 School life教学的时候, 便让学生们组成“school groups”对学校的生活进行“倾情演绎”。学校的生活可以说是学生们最为熟悉的生活, 也是学生们各种故事展开的场所。我以此作为引导, 让学生们的“创作思维”不会仅仅停留在学校的学习范围内, 而是拓展到更加广阔的领域, 让学生们的思维予以最大程度的发散。学生们的思想主动性得到发挥, 其所演绎的“作品”也更加精彩。有的小组演绎了朋友之间吵架又和好的情景, 感悟道:“Friendship is based on mutual understanding.”有的小组演绎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深厚情感:“Teacher is our beacon, to guide us forward.”学生们在小组合作短剧创作的过程中, 不仅对英语知识进行了应用, 而且对于情景的创设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两者的结合带给学生们全新的感受, 让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情景创建的过程中, 尽量创建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情景, 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在生活中的用处, 让学生的“生活英语”能力得到提高, 拓展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范围。

三、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丰富活动

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范围内的, 还可以运用于课外领域,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建立起更好的平台。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 要注意促进学生在课堂范围之外进行自主的合作学习,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升英语学习能力的目的。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5 Art world教学的时候, 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个“采访艺术家”的活动, 并将小组合作的方法应用其中。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任务”, 让学生们对自己周围的“艺术家”进行采访。但是, 此处的“艺术家”并不是指的已经成名的艺术家, 而是学生自己所认为的“艺术家”。这些人可以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艺术认知和想法, 可以让学生对其某一方面艺术类型产生渴求欲望, 甚至“艺术家”的生活让学生们感到神秘有趣。学生们自愿组成“In-terview group”, 每个成员都在小组中担任一定的角色, 有的承担记者的责任, 有的承担记录员的工作, 有的承担主持人的任务等等, 并对所要采访的人物进行研究, 确定相应的采访方案。学生们的“采访”非常有成效, “His art is very good.The brush becomes very magical in his hands.”“She plays the piano is very well.She is called an artist by us.”等等内容都是学生们在采访中写下的感受, 活动效果非常好。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通过大家的通力合作, 将英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使英语的学习变得轻松、自然。通过各种各样活动的展开, 可以让学生的英语应用技巧更加娴熟, 学生在活动中也可以积累起丰富的英语应用经验, 并且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生在课外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英语综合素养, 培养起良好的英语学习、应用习惯。

四、透彻心扉———客观公正积极评价

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更加了解, 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并加强不足之处。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评价多样化, 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丰富多彩, 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评价的客观性。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还能够鼓励学生发现同伴身上的优点, 让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 我在进行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1 Know your-self教学的时候, 指导学生们在合作意识的基础上构建评价与自我评价体系。我首先让同学们围成一个圈, 每个同学将评价进行等级划分, 由高到低划分成为A、B、C、D、E五个等级并制作等级卡, 依次代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而后依照灵活组建小组的方式进行“搭对”组合, 彼此之间首先使用等级卡对对方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学习效果等等方面依照等级标准进行评价, 而后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说明自己应当向对方学习的地方, 最后给同伴提出中肯的建议, 以及彼此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方向。此过程中有的同学评价较为简单:“His study is very good. I should learn from him.”有的同学评价则较为深刻:“He has a good study habit. This is not only that I should study , but also what everyone should learn . ”可以说, 这种评价方式非常全面, 并且让学生形成了彼此学习的意识, 评价的内容也非常有利于小组的进步。

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并强化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同学间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也能够获得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处于同等的地位, 防止抵触心理的产生。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英语应用技能得到提升, 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的方式明确了学习的任务, 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此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让其在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方面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静芳.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的现状和思考[J].教书育人, 2011 (31)

优化合作小组构建高效课堂 篇5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洋思教学模式和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的精髓都是“学生自学”,同时,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因此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

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来,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探究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好了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把合作学习小组安排为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的“组内异质”指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层面的成员组成,“组间同质”指各小组之间成员的构成水平是相同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 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个合作小组。(这比较适合班额较小的班级)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A1A2B1B2C1C2);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小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为什么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选好一名得力的组长。

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那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呢? 我认为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应该良好以上;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辅助组长作一些工作,分工为学习组长和行政组长,组长主要负责学习和小组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小组的值日和日常的其它一些事。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负责一个学科的学习,这样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为小组的建设贡献了力量。

(二)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等,主要起激励作用。

(三)给小组成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但应特别注意策略,不要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二、如何培训小组长和小组成员

(一)让所有任课老师对高效学习小组提高认识

班主任在推行合作学习小组之前,一定得跟各科老师交流,要让各科老师对高效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发动机作用提高认识。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上下真功夫。要重视学习小组文化建设,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与发展;要培养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动力机,要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小组长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和检查督促作用;要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二)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有很强的号召力。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研究解疑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争取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科任老师要求完成导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6.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

(三)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帮助学习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学习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四)小组成员培训

1.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让学习困难的同学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2.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3.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差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4.通过班会和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有关学生的培训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三、培养合作小组的良好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问题才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利于把对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2.善于质疑的习惯。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在疑中学,在学中疑。”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3.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信息讨论交流和认知的过程。不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发言,每个同学都要按照自己的分工积极参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努力使自己“会说”、“善辩”。

4.认真倾听和评价其他同学发言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不但要会说、善辩,而且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如:不要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要努力掌握同学发言的要点并友好的做出切中要点的合理评价等。

5.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学习规则的习惯。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高效的开展,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按照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要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在讨论过程中要“活而不乱”,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切忌离题。汇报时要用“我们小组认为:”的方式,增强团队意识。只要学生养成上述好习惯,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就能得心应手。

四、教师及时进行评价指导

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评价制度的建立,能调动情绪,激发动机,培养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的科学性给予及时的总结和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因此教师要担当好以下的角色:

1.要当好调控者和促进者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指导,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教师还要特别关注那些 “沉默”的学生和“冷场”的小组,给他们鼓励和指导,使他们融入到小组合作中去。

2.要当好参与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深入到合作小组中,把自己当作是学生主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和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地合作与互动,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

3.及时对各小组进行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表扬改为小组的表扬,让整个评价的中心由表扬个人竞争胜出变为大家的合作成功。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小组的成果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肯定时,评价成员对团体计划有贡献时,合作学习就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小组合作的结果,更应关注合作的过程,要对小组合作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加以激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确能打造民主高效课堂,不过要把这种教学方式成熟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多实践肯动脑勤反思,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一定会做出自己的特色!所以继续规范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竭力挖掘小组合作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合作中促学、在合作中比学、在合作中乐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交流和表达的机会,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将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重庆市大足区龙石中学:谢德梅

小组合作学习与“生态课堂” 篇6

1.“生态课堂”的教学理解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意思是指家或我们所处的环境。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课堂”是完全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更优质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发展,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课堂。

2.“生态课堂”创设“最近发展区”

学生在学习中一般呈现出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只适应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跳起来摘树上的桃子——学生“将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个跳起来的空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并不断地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因此,只有多学习、多实践、多探索,寻找到课堂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实现我们生态课堂更长足、更有效的发展。

3.“生态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从“生”的角度上看,“生态课堂”就是生命课堂、生成课堂、生活化的课堂;从“态”的角度而言,“生态课堂”就是智态课堂、情态课堂、神态课堂。简单地说,“生态课堂”就是激情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相联系的开放课堂;是促使学生倾吐心声、平等和谐的个性课堂;是讲练结合,具有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操作练习时间的体验性课堂;是让学生从“听者”“答者”“记者”的单一角色走出来,成为“思者”“评者”“问者”,充满思考与对话、探索与交流的探究课堂;是充分利用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说和做,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高效课堂。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另类镜头

【镜头一】

蜻蜓点水型:教师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主学习,两三分钟便匆匆收场,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镜头二】

袖手旁观型: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有的教师忙于看教案设计,有的则在一旁等待。

【镜头三】

变相灌输型:为了合作学习之后的交流更顺利,教师利用巡视的机会,将自己所期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暗示给学生。

【镜头四】

形式单一型: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最多的学习形式。但是,讨论时,一些优秀生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其他学生便失去了独立思考、提出意见的机会。€爛爛?

【镜头五】

无果而终型: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有些教师便匆匆进入新的教学环节,既没有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也没有对学习活动及时总结反馈。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脑海中仍然在想着合作结果和争辩的有关问题,陷在自己的思维中,弱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行为缺失的因素分析

1.合作学习内容选择不当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进行合作学习,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由于没有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而采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能力

由于各种原因,不少小学生普遍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须的有效技能。

3.忽略教师的调控作用

教师一布置完讨论的任务,学生便开始讨论。但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的进程,没有做好引导,把握不好各环节的分寸,让“自主”变成“自流”。课堂有可能成为“交流说话”课。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促进“生态课堂”的形成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为形成“生态课堂”创造条件

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人,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工作;一名副组长,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两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的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

2.发挥小组成员作用,为形成“生态课堂”增添营养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按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使有差异的个体在小组中能优势互补,有利于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促进组内各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全面提高。各小组总体情况应大体均衡,有利于他们在大致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竞争。小组采取个性化命名,名字应别具一格,如用动物命名“小蜜蜂”、用植物命名“梅花组”等;各小组都能有自己的宣言、自己的信念,如“我学习、我快乐”等。

3.注重评价,创建竞争氛围,促进“生态课堂”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大多都是围绕“质疑”和“解疑”进行。教师可在每学完一课后,在各小组中评选出“最佳提问者”和“最佳解疑者”。这样就促使每个组员在合作学习时用心地去思考,让自己的质疑变得有意义;让自己的解答更充分,更圆满。

课堂小组合作 篇7

参考文献

[1]李炳亭.杜郎口“旋风”.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初探 篇8

一、合理进行小组划分, 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我把所任教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小组成员的分配以成绩的优、良、中、差搭配。每组确定一名组长 (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小组中的成员彼此协助, 相互支持, 共同合作。刚开始小组中的成员合作的主动性不高, 小组长也不会组织本组的成员互相合作, 成绩好的学生不愿和成绩差的学生合作。针对小组合作所出现的这些现象, 我创建了几种操作性较强的活动。第一, 在上新课前, 把单元中的重点、难点呈现出来, 让学生明确单元要掌握的要点, 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达到对知识的初步了解, 然后让每组一至二名学生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哪个小组做得最好就由哪个小组来主持本节课或本单元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第二, 设计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的小组竞赛活动。第三, 设计一系列的流水作业活动, 这些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必须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例如: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这一单元时, 我要求学生利用书本上的形容词对假期进行描述, 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限定的时间内, 每组谈论一个他们最想去参观的名胜古迹并说出理由, 最后写成小报告交上来, 哪个小组写得最好就给予鼓励和奖励。如果以学生个人的能力在限定的时间内来完成这种练习, 一些学生是有困难的, 学生只有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每人都必须去收集这个名胜古迹的情况, 然后组长把每个成员写的或谈的句子组合起来进行一些加工修改, 取其精华, 最后让每个组员把小作文抄下来准备读给全班同学听。 这些竞赛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竞赛中各小组成员之间有一定的依赖性。通过进行这样的小组活动, 每位组员都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会影响其他组员的成绩, 而其他组员的表现又会对自己的成绩产生影响时, 会促使他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小组成员通过合作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就更强了。

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是: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 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 拓宽学用渠道。我在前期教学实践中,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合作学习初见成效, 可是仍有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合作小组中发言的机会较少, 很多时候是成绩好的学生包揽了全过程。这样, 还是无法避免两极分化的局面。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 我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以下两点:1.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例如, 在处理词汇和句型教学时, 我把例句写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按照例句自己造句, 特别辅导那些基础差的学生。鼓励他们不要怕做错, 试着自己造句。经过教师的鼓励和辅导, 他们也可以自己造一些简单的句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树立了信心, 并积极参与到造句的教学活动中。2.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学生自己会造句了, 我就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出来, 刚开始也只是成绩好的学生大胆地争着说, 而基础差的学生不敢读出自己的句子, 怕说错, 担心被同学们笑话。鉴于这种情况, 我就先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句子以sentence by sentence的形式读出来, 然后再让其他的学生举手造句, 这样一来, 每个学生都有训练说的机会了, 也就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

课堂小组合作 篇9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和自信心。

2. 小组合作学习在开展小组合作的同时,也在全班同学中形成正当竞争合作。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知识。

5. 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合作小组的组成方法

在组成小组时,人数的设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通常为8人一组,但是,美术课堂上教学时间很短不能给很充分的时间讨论研究,小组讨论中8人轮流发言所占用的时间就显得很长;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合作与竞争,必须团结协作才能与其他小组竞争,要统一小组意见,8人难度也较大。而且,这8个人中还有被忽视或者是不参与的同学。因此,我将学生就近按4人为一组从新分组,小组合作中个人的发言时间、受关注程度、统一意见的合作效率与意识立刻得到提升。

由此,我得出结论,针对像美术课这样教学时间短、实践时间长的学科,采用4人小组学习法更恰当。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1. 以活动导入新课。在美术新授课程中,很容易出现自由、散漫的现象,合作学习一旦在这种气氛中应用,必定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要加入一些能够全员参与的活动,避免出现自由、散漫的现象。

在六年级的实用与美术的结合这一单元中,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学生非常了解,想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必定费一些脑子。在这节课中我插入了一个游戏———“心有灵犀”。以一个游戏的名义,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及活跃了气氛,也以灵活的方法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学生在这个环节当中进行小组合作,必须通过肢体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2.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小组合作的能力。在美术课中涉及到许多的活动内容,像在《色彩的魅力》中,教学目标与重难点,都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三原色、间色、对比色以及同类色。我在这一节课中,设计了一个“小实验”环节。在课前准备好试验用的试管、烧杯、稀释好的红、黄、蓝等颜色。教师利用颜料示范间色的调配,然后学生探索红黄蓝色,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得出什么颜色以及三种颜色等比例混合,有什么结论。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探究模式,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而在视觉传达设计欣赏中,图像设计是要求学生自主分析,教师以提问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展开讨论。先出示一张图像设计图片,“在这些图片当中有共同点,你能找出来吗”? 观察能力较强同学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余同学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他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就补充不同的意见。最后,教师总结答案。

请学生针对不同的作品,模仿老师与同学的交流方法进行讨论,使其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一个导向,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讨论。这样由于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3.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培养自我创作意识。在初中有制作面具一节,制作面具的步骤课本当中有图解,但是具体使用的材料以及工具没有详解,这就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手头上现有工具进行制作,在制作中思考所用的材料、工具。制作完成得出结论。教师出示大量资料供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题材。

4. 小组在合作中点评作业。学生在发挥自己的创作意识中,希望得到具体的评价,也就是检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我在点评作业的环节中也插入了小组合作。在制作海报一节中,学生创作艺术节的海报。在制作完成后,所有的学生作品统一张贴在黑板上。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评出最佳绘画奖、最佳设计奖、最佳创意奖,并说明理由,形成师评、互评、自评的综合评价模式。在此环节中,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对同学作品的点评讨论中。

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更是一个掌控者与引导者。

1. 参与学生讨论与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教师是学习中的一员,为了使教学任务开展得顺利,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有必要适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去,分担一定的角色,以平等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 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有学生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参与交流。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排除障碍。教师及时给予点拨,使他们能顺利与其他同学交流,参与学习。

3. 协调作用。在小组的讨论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巡视协调好课堂的纪律与气氛以及组内成员的关系,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关系。在遇到不同意见与观点时,同学们之间的辩论怎样达到一个度,这都需要教师进行协调。

4. 及时总结评价。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模式,在小组合作中已经落伍了。在合作学习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成为教学模式的一种趋势。在评价中,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点评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学生有点滴成功,微小进步,也应得到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起的是导向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经历探索、质疑、交流、解惑,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在这种合作学习中,有力于改善师生关系,能真正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并且能与教师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探讨 篇10

一多样形式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学习思考, 通过设计化学实验进行小组讨论。例如最常见的电解水的试验中, 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学生可以设计实验, 在小组交流后可进行全班的讨论研究, 观看实验后可以清楚地看出整个化学的变化过程与现象。教师应该根据实验原理审度学生的设计方案, 若方案没有基础性错误, 配置实用的实验仪器、合理的操作方法、确保实验材料不污染环境等学生即可进行实验。综上所述, 学生通过自主地学习进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独立思考完成实验的步骤后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选出最佳的方案进行实验。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在回答较难的问题上某些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很快地做出回答, 而基础稍差的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回答出来, 这就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所以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预留出思考的空间, 先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 这样学生将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二改变初中化学课堂的结构

在以往的化学课堂学习上, 学生都会吵吵闹闹, 完全无法彰显小组合作的作用。产生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因为教师只注重教学的环节, 不在意实际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也不能科学充分地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所以改革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考探究课堂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实践证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平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然后再讨论, 这样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开展小组讨论前一定要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 在讨论的整个过程中, 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做教学的核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最后全班分析讨论, 一般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良好。

三多元化的分组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 小组中有的学生担负着大部分责任, 有的学生却无所事事, 有些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参与学习讨论, 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在开设小组合作学习之前, 如果教师能够设计导言将会有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水的组成一课中可以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导言, 如水的文化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样丰富多彩, 如学习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能只提出一个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学习,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划分小组, 然后分配角色,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对讨论结果负责。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引导与组织的作用, 合理设定所要讨论的问题, 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做到充分尊重学生, 既不过多地干预学生探讨, 也不完全放手不管学生。最后作为老师应该总结发言,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评判, 帮助学生总结。

四结束语

总之, 若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教学, 就要注意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多下功夫, 将素质教育下的教学内容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妥当,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好小组教学的优势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个性化发展也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教师要尽量做到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加]罗威.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 (韦钰译)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高效数学课堂之小组合作 篇11

关键词:高效;数学课堂;小组合作

一、合理组建,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从中都有所收获。所以,在成立小组时将他们分工十分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为宜,再将每个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干,都有自己的疑问,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自己的观点表达。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轻松地、有效的。

二、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每个环节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所以,把握好学习时机很重要。

1.在学生独立操作无法完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在探究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时,给每个学生其中一样材料(大米、水、圆柱体量杯、圆锥体量杯、天平、土豆等),学生个体往往束手无策。此时,他们会寻求与他人合作,并且意识到合作中操作的圆柱、圆锥必须是等底等高。

2.结论无法归纳、规律无法总结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探索、总结规律和概念,这往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巩固了合作学习的成效。

3.当学生遇到疑问经过独立思考不能解决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三、合理调控,及时指导

当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要认真做到两点:

一是要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时间;二是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况。调控学生交流的过程,收集讨论时的各种信息。教师在让学生开始讨论后,马上要深入参与进去,去发现学生交流的焦点是什么,是否切中了问题的核心,去发现每个学生参与的程度,去发现组员分工是否合理等问题,只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点,合作交流的效果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比一比、赛一赛,并让组与组之间用口号互相激励,如,“棒棒棒你真棒,你是我们的好榜样。”还要组内激励提高自信,如,“我们的小组棒,学习的好榜样。”“我们的小组巧,八只小手真灵巧。”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对学困生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组之间要采用计分制,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定期评比选出最优秀的“合作组”“智慧组”“超越组”。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让“小组合作”点亮物理课堂 篇12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组,明确任务,及时评价

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国务院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内成员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经历自主探索和相互配合、沟通、碰撞、修正的合作交流活动, 有效解决组内不同意见, 达成共识的过程。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唯我独尊, 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 因此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合作式学习的理念,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 科学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在科学组建合作小组时, 要遵守“优势互补”“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原则。 理论上讲, 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要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不仅有共同的年龄特征, 还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如在性格方面, 有的心思缜密, 有的情感细腻;在行为方面, 有的干练果断, 有的慢条斯理;在知识能力方面, 有的基础扎实, 有的相对薄弱, 等等。

因此, 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 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 然后再搭配成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相互搭配, 各组无明显差异, 便于公平竞争。 各组推荐的小组长应该是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好、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善于创新的领头人,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个性特征、能力倾向、学习成绩差异等诸方面因素, 由学生自由结合构成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 其中1—2名学优生, 1名学困生, 2—4名中等生。 每个小组应该是全班的缩影, 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每隔一段时间, 教师要抽样调查各个小组的学习合作情况, 并提出建议, 不定期地互换角色, 保证学生积极的参与性, 促使学生各方面均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明确任务, 有效调控

在小组合作中, 每人在组内均有不同的角色,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 并有明确的分工, 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 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呢? 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分工, 产生相互依赖的惰性心理, 不能承担起完成共同任务的责任。 因此, 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就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与目标, 在小组讨论、合作时才有集体责任感, 有合作意识, 积极互动、互助, 主动承担起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解决复杂探究性问题时, 一两个人往往会发生困难, 这时分工合作探究活动就显得更为重要。 小组合作不是围起来随便说两句话的合作活动, 它需要全组成员共同协商、不断质疑, 在动手操作前完成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大致步骤、基本途径及必要手段等, 还要考虑好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等。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 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节时, 学生对 “平面镜”并不陌生, 知道它能成像, 能反射光线, 还知道它是应用于很多场合扩大视野, 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 成的像到底是什么性质的, 有什么特点? 是学生不知道的,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所以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本身, 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 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一小块平面镜和一小块茶色薄玻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性质, 就用平面镜本身探究实验是否可取? 利用小组的力量从而由学生自己选取薄玻璃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 那么要探究成像特点还需要什么器材呢? 先猜测成什么像? 然后具体如何进行实验探究呢? 各个合作小组提供一套自己的方案。 此时, 各小组学生就会忙着思考、分工、记录……让学生对物理仪器的某些性质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利用小组合作的效果远远优于以前的注入式的传统课堂教学。 教师可以将目标分为A、B、C目标, A目标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 B目标中等生以上达到, C目标只需优等生、有兴趣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即可。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 使之朝着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向前进,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分工, 明确共同探究的目标, 明确动手前要先动脑, 更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充分的课前准备。

三、及时评价, 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把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用语言表达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时, 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愿倾听, 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所以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时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听别人发言的要点, 学会收集信息;思考别人的意见, 进行评价, 进而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 进行组内交流, 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 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 对不同的学生, 应鼓励他们在不同层次上发表意见, 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不同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都有获得成功的愉悦。 同时小组发言人不能固定, 要轮流, 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 心中充满自信。

交流和小结后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 让不同同学回答检验教学效果。 同时让各小组评论本组和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的优劣, 对所做工作发表看法。 最后由老师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学生学习中的表现等, 注意“多褒奖, 少贬低”, 调动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积极性。

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可以看到, 原来要老师讲的、做的内容, 现在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 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了课堂上动机平等的教学原则。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机会互相探讨, 共同进步。同伴间互相辅导帮助, 成绩较差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焦虑程度降低。 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辅导者和监督者, 对小组和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 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提高。

实践证明, 合作小组的科学组建和运行, 加上公平合理的评价, 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全体学生各尽其能, 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员性, 增强了探究活动的效果,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合作”模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个体竞争变为“组组竞争, 组内竞争”, 学生认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 只有进步了, 小组成绩才能提高, 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为集体争得荣誉;认识到只有互助合作才能共同促进, 共同提高。

四、把握合作契机, 避免流于形式

选择恰当时机, 是有效合作学习的保证。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形式, 学生参与面广, 参与效率高。 但是, 开展合作学习, 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 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 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 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 选择最恰当的合作时机,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才能保证交流有效进行。 一般说来, 学生往往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 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 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否则时时合作、时时探究, 使人产生厌倦心理, 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 效果适得其反。

小组合作学习似乎给那些性格外向的、成绩较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展示机会, 而那些平时学习基础较差的弱势群体由于有自卑怕错心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往往不主动参与, 袖手旁观, 这不是合作学习所期望的。 合作学习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各展其能, 各得其所, 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新的发展。 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 与学优生一起给予弱势群体多方面的关怀、鼓励, 更多地创造机会, 使他们相信“我能行”, 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具体做法可以是:容易问题让学习稍差的同学答, 难度大的问题由学优生回答;对于中等问题学习稍差的同学答对加高分, 学优生答对加分少; 也可由科代表根据题的难易程度抽号回答。 为了避免课改初期学优生抢答, 后进生不敢答的问题, 可以在组内确定每人每天展示次数, 同一个人多次展示时, 少加分或不加分, 其他人展示多加分, 这样就能有效规避每组每次都是相同学生展示的弊病。

一节课中, 小组合作学习个体展示也是亮点, 是高潮, 是形成人格、自主自强、勇敢有为的重要途径, 每节课要设定重要篇幅, 通过学生个体展示促成学生性格的铸就或者说完成一些学生学习习惯的成功蜕变。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安排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 尤其结合学科的特点给予认真的思考和关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有其不足之处,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 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使师生都受益。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4.40.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教学论贡献[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23, (8) :16-20.

上一篇:小学国画教学实践经验下一篇: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