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精选12篇)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 篇1
近年来, 一些国家为了改革外语课堂教学, 试行了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法。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自信心, 而且能使学生有机会相互切磋求解、相互合作。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以锻炼和发展, 学生成绩能够大面积提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谈些自己的做法。
一、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形式
1. 小组竞赛。
竞赛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听写单词、翻译句子、讲故事、演短剧等。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速度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赛等。
2. 小组互测。
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小组成员互出试题测试对方, 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 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教师必须及时指导检查, 以保证检测质量。这种检测的目的是增强反馈作用, 测试成绩不列入总分。但为了激励学生争取好成绩, 可以由教师命题进行另一次终测, 评出达标组或未达标组。
3. 小组帮差。
用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 让全组学生共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有选择地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按比例混合编组, 其效果更好。
4. 小组交流。
在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向全组报告自己的学习成果, 并从中得到反馈信息, 进行校正性复习。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相互对答案、对做题方法等, 但随后应辅之以独立完成的校正性强化练习。
5. 小组对答。
在小组活动时, 一人提问, 其他人抢答, 然后轮换, 或者组员两两结对, 轮流进行一问一答。在问答过程中, 提问者应对回答者的答案进行评价, 允许回答者作更正性的第二次回答。小组对答可以促进思维、理解和记忆, 这对于理解性和记忆性内容的学习比较有效。
二、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内容
1. 开展小组演示, 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
新编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交际性的活动, 如:信息交流、猜谜、扮演角色、做游戏等活动。运用小组演示法, 设置情景, 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在小组共同讨论作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 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例如, 第一册P102有一个活动, 要求学生彼此了解喜欢吃什么食物和不喜欢吃什么食物, 并且填写简报表。又如, 第三册练习册第29课第1个练习设计了新闻记者采访校长的情景对话。通过这些活动, 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 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思路,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2. 开展小组探索与创造, 变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
小组探索与创造在课堂上的体现是, 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 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 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 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目的, 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探索和创造, 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 独立追求问题的答案。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翻译请客人吃苹果的句子时, 我们要求各小组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表达。有的小组的学生采用了以下四种表达方法:
1.Would you like some apples?
2.What about some apples?
3.Help yourself to some apples.
4.Shall I get some apples for you?
还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了与上述四种表达方法不同的两种表达方式:
1.You’d better have some apples.
2.Why not have some apples?
由于各小组学生相互补充, 对于同一内容用不同语言结构进行表达的问题, 在几分钟内便能圆满解决。
3. 开展小组阅读训练, 培养学生的交际性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历来就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阅读训练就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与吸收。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源, 小组阅读后, 通过笔答、口答、讨论、信息转换、测验、应用等渠道, 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的信息不断传递给教师和学生。采用小组阅读训练, 可以增强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 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变得更及时、更详细、更确切, 且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新编课本和练习册里的阅读材料极为丰富。从初一第二学期第21单元起就出现了阅读理解训练的短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小组成员集体阅读、轮流阅读、集体讨论、集体答卷, 集体研究后独立答卷、互相检测等。例如, 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阅读文章时, 小组活动可先安排仔细阅读课文, 然后再根据文章所提供的问题、填空、选择等练习让组员轮流口答一遍, 相互评议2分钟左右, 由组员独立书面解答, 相互评阅后再结合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各自订正。经过几次反馈、校正, 较差的学生也能掌握。
总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小组活动, 可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 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维, 发展个性, 互助共进。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 篇2
郑州市第七十七中 宋雅丽
“促使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的重要内容。“分工合作”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能够促进有效课堂的推进。“三个臭皮匠,抵得一个诸葛亮”。从这句俗语中,我们不难看到集体的力量之大。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需要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进行搜集整理资料、设计、交流、表达、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这样的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及时养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相互取长补短,将一个复杂的巨大的主题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形成二级主题,由学生依据兴趣挑选主题,组成小组,再在各小组中继续分解任务,形成三级主题,然后开始各尽其能,发挥所长,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主题探究任务,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设的目的。
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怎样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分工与合作呢?
一、明确任务 以兴激趣
综合实践的一个具体活动,一般由资料收集、考察采访、亲身体验、动手实践、总结展示等一系列过程组成,因此任务较多、跨时也较长。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商进行分工。分工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特别是要照顾那些平时在班上处于劣势的学生,让他们肩负一定的任务,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和自信。在小组合作中达不到预期效果往往是因为:孩子们不知道自己具体要做什么,分工没有达到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只能按部就班,任务完成却达不到老师的意愿;积极的同学会很投入的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而部分人只能坐以待毙,收取现成的果实。不知道做什么的自然在小组中成了“捣乱分子”。如果在小组活动之前明确了每个人的任务,以兴趣调动积极性,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去干什么,并且懂得自己个人的工作是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小组的实际效果就会增强。
如在《魔变世界------魔方》活动中,需要孩子通过上网、实地考察、调查采访等手段对魔方的知识,魔方的价格,魔方的复原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基于此,教师将全班分成四大组,人数不限:喜欢玩电脑的学生,到网上查找魔方的资料,并进行筛选整理,形成魔方知识介绍组;善于表现、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先自己研究探讨魔方复原,自己掌握了,回头再在班级作为小老师叫大家一起学习,成为方法指导组;交际能力强,生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亲自走进社会,走进市场,货比三家,购买上课使用的魔方,成为市场观察团。还有一个小组就是要带领大家筹钱挣钱,积累购买魔方的资金,成为资金积累组。各位成员以兴趣为主进行具体的问题分工,达到人人有任务,人人参与的小组合作。最后看哪个组的任务完成的最顺利,最圆满。有了自己明确的任务,在活动中,每个人都是那么积极主动,因为他们是在兴趣中进行问题的整理,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同组内互相合作与帮助,力争小组活动达到最好。所以每个组最后的展示一定是很全面细致的,因为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
所以,有效的分工合作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的奠基内容,也是让课堂任务更高效的完成。
二、分工合作 因课而异
实践活动中的分工,是小组学习的必要准备。分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小组学习的实效。事实上,每一节活动课的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认为不一定非要每次都得把班级人数平均分配,不一定非要男生女生搭配成组,我认为只要总体上根据活动主题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组合,或者在随意点,依据学生的兴趣,更大范围的自由组合,也是可以尝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就是要有开放性,课堂上的分工也更要具有开放性,根据课的内容不同,小组的组合也应是丰富多彩的。
在进行《腌制鸭蛋》这一活动课时,课堂上的分工是必须的。鸭蛋的腌制,需要大家集体的合作,合理的分工会让整个活动感觉轻松自如。首先根据研制鸭蛋按照学生的兴趣分成6大组:买鸭蛋,准备腌鸭蛋的泥罐,准备腌鸭蛋的胶泥,买盐,准备酒,请教老师或自己整理腌制鸭蛋的方法。6个组的任务难度不一样,自然人数也不一样。喜好美术的同学设计封皮、爱好写作的同学撰写序言、扉页及后序。其他盐和酒都好准备,从家里拿一点就可以了,泥罐比较特殊,不常见,可是正好班里的贾庆林的父母是在花卉市场做生意的,有比较大的泥罐花盆,我们就交把这个任务由贾庆林同学认领走了,就加了几名身强力壮的男生帮忙运输回来了。胶泥呢,地点倒是有,就是距离有点远。大家反映黄河边还是很多的。因为地点的特殊性以及考虑到活动的安全性,我就在班里提议谁家里有车,父母喜欢带着孩子周末去郊游的同学来承担。班里的冉德志同学立即举手说正巧这周他们家要到黄河边附近吃烧烤,可以让父母帮忙拣点胶泥。于是准备胶泥这一组只有一个同学。买鸭蛋这一组就不同了。首先得进行市场考察,家乐福超市一组,庙李菜市场一组,批发市场一组,要实地考察,比较价格,三组同学在汇总,确定哪里的鸭蛋物美价廉。其次是要去买,我们的目标是每个人3枚鸭蛋,在加上空余的或是烂得或是坏的,全班一共要买220枚鸭蛋,什么时候去买,怎么买,怎么装,怎么运回学校,这一组需要很多同学。但是考察我们用了6个同学,兵分三路,每组2人;去买,又用掉了3个同学,回到学校的搬运,又用了4名同学。220枚鸭蛋整整装了2大框,两两同学抬着放进了办公室。方法指导组呢,任务看似简单,实则最重大。这次研制的鸭蛋成功与否全指望这一组了。我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这一锤定音了。所以我先在班里询问了有没有同学会腌鸭蛋,回答是没有,接着就问有没有同学的家长会腌鸭蛋,回答还是没有。鉴于此,我就点将指定了2名同学(班长许可、武春阳)要求这两位同学上网收集,自行整理腌鸭蛋的方法。过了一段时间,两位同学反映因为事关重大,害怕光有理论方法没有实践论证而影响鸭蛋没腌好,建议再请一个指导老师现场指导。因为他们打听到教导处的华亭老师特别会腌鸭蛋。我同意了。最终方法指导组由2名同学和1名特邀老师组成。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的小组成员人数多得多,少的少,根本没什么规律,全班依据每个任务的难度确定,而且在这个活动中,也不是完全需要男女生搭配的,尤其是准备泥罐组。小组形成了,并领到了相应的具体任务,但是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还没有具体的任务,这个时候就要再次发挥小组长智慧,进行小小组内的分工,最后直至形成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的局面。这样明确的分工,才会有理想的合作,大家各尽其职,为活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的课堂没有“捣乱分子”,没有唱“独角戏”的组合。最后各组的组长进行整理把关,前期的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就单等着最后一节课特邀指导老师华老师的出场,大家集体动手腌鸭蛋喽!这是智慧的结晶,是集体合作的力量。当然在我们的《魔方达人挑战赛》中上,还要有一些汇报员、记录员、计时员等等的人员分工,这样我们各组的活动才不会显得盲目,无从下手。所以说合理的分工,有效的合作才是高效课堂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篇3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
新大纲中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二、小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学习语言不仅从教师那里学,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Johnson和Paulston在谈到learner roles(学习者的角色)时说道:“the learner is a member of a group and learns something with others; the learner is a tutor of other learners; the learner learns from the teacher, from other students and from other teaching sources…”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是互相的、平等的,就可以克服不愿与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操练的心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组活动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广度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快速反应的方式通过“pair by pair”的形式,有节奏地让学生练。这样无论学生成绩好、差,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将大大激发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积极性。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是初中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初中生具有爱说、好动、爱模仿、爱表演、羞怯感少等特点。在小组活动中,把教师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愿望,给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结构、理解语言功能的外部条件和参加语言实践的机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他们在课前、课后就有兴致去积极准备,互相对话,大大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篇4
一、小组活动的形式与特点
小组活动就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语言实践活动。通常情况下, 每组以2~4人为佳, 最多不超过8人, 其中又以2人小组活动 (pair work) 为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另外, 多人小组活动 (group work) 在完成类似调查探究类语言项目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
Pai r wor k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close pai r, 即同桌活动, 这种最为常见;另一种是open pair, 即由教师指定安排的一对一学生活动;第三种称为flexible pai r, 即自由组合活动对象, 这种pai r wor k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
Gr oup wor k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分为讨论式、角色扮演式、情境体验式、任务报告式及个人成果综合式等几种。
尽管pair work与group work存在多种形式, 但其特点是相通的。
1. 小组活动可以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青少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 变换一下课堂结构形式, 插入小组语言学习活动, 适合青少年学生好说、爱动的年龄特征, 同时也培养了语言交际能力。
2. 开展小组内的交际活动能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 学生不能光说, 还要调动手、脚、脸部和各种感觉器官都参与活动, 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3. 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有利于同组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精神的发扬。
在小组活动中, 每个人对别人的讲话必然要做出反应, 为了使本组活动得到延续、成功, 他们会想方设法去考虑组内每个人如何应答, 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起来。
二、小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不同的小组活动形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任务。例如open pair属干预交际活动, 是为了让学生流利操作某种语言项目, 并不以交际为目的。而大多数close pai r和f lexi ble pai r属于交际活动, 以创造性运用语言为目的。以利用照片认识为例, 在运用open pair熟练地掌握了句型“Is t his your brot her/sist er?”以后, 可以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全家福照片, 然后运用close pair或flexible pair进行交际,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 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目的性, 又增加了趣味性, 让学生乐于参加。而在新教学活动任务完成以后, 以组为单位进行巩固提高, 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现谈谈下列几种形式的group work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1. 讨论式。
教师给出语言材料, 小组根据教师要求对比作出反应, 在交流反馈后得出结论。如学习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时, 教师可以列出helped、worked、lived、liked、
shopped这些单词, 让学生讨论, 归纳其规律。
2. 角色扮演式。
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 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 通过自创情景, 自编对话来进行角色扮演, 如学习句型“This is…”介绍人物的话题时, 教师可以让小组自创情景来学习, 学生共同合作创作出了很多生动有趣、合乎实际生活的表演。
3. 情景体验式。
教师给出一个特定情景, 小组将语言知识放到这一特点情景中进行运用。如学习问路时, 可先在黑板上画路线图, 设计好各点的位置名称, 然后给出提示短语“Where is the park?”“How can I get t o t he par k?”“t he way t o……”“t ur n r i ght/lef t”“acr oss f r om”等, 要求学生们分别扮演问路人与指路人, 利用提示短语和课文进行角色表演, 体验实际情景。
4. 任务报告式。
教师给出要求, 小组运用语言知识协作共同完成。如学习How do you go t o school?时,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一个表格, 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 完成表格的同时, 练习How do you go t o school?How f ar i s i t?How long does i t t ake等句型。
WhoHowHow longHow f ar
5. 个人成果综合式。
小组成员根据教师的要求事先各自准备一些材料, 并在课堂上进行组内交流, 经归纳整理后,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与全班共享。
小组活动还可以用于书面练习, 如学习了新句型后, 4人一组, 每个人轮流写一个词, 直到组成新句型, 看哪一组学生既快又准确,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要比教师的说教更有效。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 篇5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重要的学习途径。本文结合各种资料和具体的实践案例活动,通过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从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特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西天取经团”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与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自主性及开放性很强的课程。而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便利的人际沟通与团体合作的教育环境。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交流形式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小组成员中展开合作,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从而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能够随时进行热烈交流,能够大胆的将自己平时不敢表达的见解表述出来,并在交流中探讨、研究并创新。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更能够锻炼其语言表达和思维创新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独特魅力,能够彼此尊重分享胜利成果,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指导,进行探讨研究的开放式的学习过程。那么,这个过程要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针对学习的过程及出现的问题,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指导与把握呢?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等师徒4人历经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则可以看成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所取得成果的一次完美案例。下面,我们来谈谈“西天取经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真经的过程。
1.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建立
五指山下孙悟空500年的等待为取经埋下了伏笔;奉旨西天的唐僧使取经之路走上了正轨;小白龙的出现,八戒沙僧的加入,再通过观音如来佛等牵引,西天取经团终于成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也是如此。在目标既定的大前提下,实践小组的建立,既要依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又要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分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先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形成一个4~6人的小组。而在小组成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对一些不合适的地方进行微调整,使调整后的团体更有层次性,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做到团体间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如西天取经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悟空――性格活泼开朗、调皮好动、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唐僧――学习成绩好,但是实践经验不足的学生;
八戒――成绩不太好,自信心不足的弱势群体;
沙僧――每个项目成绩都很平稳的中游群体;
小白龙――任劳任怨甘为同学班级贡献的学生,等等。
把全班同学合理分成这样5人左右的小组,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分工与责任,并且每一个小组都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组名称,既合理又能让学生充满了学习动力。
2.小组合作学习中方法的应用
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大多数的困难在师徒4人的努力下都化险为夷,少数的困难在援兵下也都一一化解,可以说是“踏平坎坷通大道”。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掌控者又是小组讨论的引导者与参与者,就如同西天取经团的观音如来等。教师可以根据小组学习的不同进程随时制定并调整方法。
第一,主体引导、全面自学。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小组的讨论实践过程,只要学生们的活动不偏离主题,尽量不干预他们的活动。第二,个别帮辅、细节调控。教师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势和弱势进行个别指导。如平时内向不愿说话的同学,可适时的问一句:“你觉得自己的意见哪还有改进的地方,你给大家说说?”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可鼓励说:“嗯,不错嘛,很有自己的见解啊!”等等。第三,信息资料、组组相助。当今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综合实践更是开放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图书资料、网络信息、社会实践等各种开放活动查找所需信息,还可以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得益彰。
3.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完成之际,对整个小组和小组人员完成度的评价尤为重要。教师的赞扬与鼓励可以给与学生以成就感,体会过程本身的美与结果成功的乐。
第一,教师应对合作小组的科研成果表示认可和赞许。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更能建立学生的集体归属感。第二,教师应对每一个小组成员进行表扬,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应给予语言或物质的鼓励。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第三,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探讨未果的或讨论不尽完善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可进行整理记录,以期下次补充讨论或作为新的课题另行开课。
论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小组活动 篇6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小组活动大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雷静(1975- ),女,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四川成都610031)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069-02
任务型语言教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交际教学思想的发展和深化。它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模式,主张外语教学是一个解决交际任务的过程,强调根据学生的交际需求设计任务,使语言教学真实化、课堂社会化。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这些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此外,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的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形成英语的运用能力。因此,任务型教学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缺点。任务教学法反映出外语教学目标与功能的转变,体现了外语教学从关注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系统知识转向语言习得与运用的发展趋势。
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目前日渐流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通过建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获得的。知识并非外在于学习者的客观存在,它不能简单地被“传递”,也不能被机械地“复制”,只能被建构。换句话说,人们是用建构的方式,即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和理解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的建构来源于活动,而孤立的学习不能导致知识能力的增长。因此,它强调通过社会的互动与合作进行学习。
任务型教学使学习者借助真实的语境开展语言实践,主动探索规律,建构知识、概念和策略。自然、真实的任务必然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同时,由于它包含有待实现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激发学习者对新知识、新信息的渴求。在任务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者摄入的新信息与已有的认知图式不断互动、交融与整合,促进自身知识的“重组”与“构建”。任务型教学强调意义优先和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任务的真实性和情景性活动,强调个体与情景的互动或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些都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二)社会文化论
任务型语言学习与社会文化论有密切的联系。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学习者在互动活动中不仅仅是协商意义,更重要的是共同建构意义。这里互动是一种社会交往,在这种互动过程中,由于共同参与任务、共同建构意义,学习者可以相互帮助和支持。
任务型学习与社会文化论的相互兼容至少体现在以下几点:试图重建课堂情景;把活动或任务作为语言学习和发展的支架;强调意义和互动。一方面,任务型学习强调用任务来创设语言使用的情景,产出更多的意义,它试图把语言教学从强调结果转向强调过程,这与维果茨基所追求的“需要关注的不是发展的结果而是由高级形式所建立的过程”互相契合。另一方面,作为知识的语言必须通过社会互动才能将规则内化,因此,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是语言习得的关键。也就是说,社会互动是学习的中介,互动为新的功能学习提供了支架,互动保障了学习任务的成功完成。
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论深刻地揭示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即学习者是在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中,通过个体与情景以及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主动进行意义的重组与建构,并逐步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型语言学习恰好提供了上述语言习得的条件。然而,怎样实施“任务”才能保证成功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课堂教学形式之一的小组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二、小组活动的优势
小组活动是以任务为依托的课堂教学主要组织形式。Brown提出,小组活动包括pair work和group work,小组人数在6人以下为宜。小组活动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两个或多个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协商、合作、互动并自然生成语言,是提高交际能力的关键。
(一)产出交互性语言
传统语言课堂上的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语言知识点、组织句型操练,课堂互动只限于教师引导的全班性讨论,每个学生获得的谈话时间微乎其微。而小组活动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输出机会,帮助解决大班教学中学习者言语表达受忽略的问题。Long和Porter认为,如果课堂时间的一半用于小组活动,个人获得的训练时间将是传统教学的5倍。
小组活动不仅能保障语言输出的量,而且能丰富语言的种类和性质。传统课堂教学中语言交互往往由教师启动,全体学生只作为一个对话群。这种非真实的交际环境常常使许多学习者放弃言语表达的尝试,更谈不上丰富和提高语言的种类与质量。而小组活动中的对话是由学习者启动的,他们进行的是面对面的交流、意义协商和角色扮演,其生动性远远超过个人活动和全班活动。
(二)提供情感支持
小组活动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在于让学习者有“安全感”。学生进行小范围群体活动,并非在公众场合做演示,不会有受批评和被拒绝的危险,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小组活动的形式能帮助性格内向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成功地完成任务。
同时,小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动机。当学习者这种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能努力摆脱不利因素的干扰,自觉地探索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而成功达到目标的体验又会强化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最终成功习得语言。
(三)实现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的需求和能力都是独特的,在一个班级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技能差别可能很大。如果只用全班活动的方式,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情感需求和能力差异就难以兼顾,小组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小组活动使具有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能满足个体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各自的目标。小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因任务而异,为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优势互补、促进多种智能的均衡发展创造了机会。同时,学生各自的强项得以展示和发掘,弱项获得锻炼和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三、小组活动的任务类型
既然小组活动能提供成功语言习得的有利条件,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它应依托怎样的任务来开展?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水平和情感需求,笔者认为以下几类任务是比较适宜的:
(一)信息差型任务
小组交谈各方持有不同信息,为了完成任务必须进行信息交换。设计信息差任务能充分利用协作学习的优势。协作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增强学生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开展信息差任务时,学习者将各自掌握的信息贡献出来,通过交际协商进行意义建构,不仅获得了对事物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了解,还增加了语言输出的机会,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设计具体的场景,要求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因为扮演现实情景中的人物,学生会考虑角色的职业、地位、性格、情感以及交际功能或目的等,他们使用的语言会大大超出课堂语言的局限,体现真实交际的特点。这类任务几乎是学习者在课堂上获得的唯一练习真实口语的机会。由于是即兴表演,他们更注重语言表达的意义;由于要达成一定的目标,他们总是处于相互协作中。通过这类任务的开展,学习者能体会到语言的社会性和工具性特征,逐步改变对语言和语言学习的观念,不再将英语学习局限于死记硬背,而是主动寻找交际机会,提高语言水平。
(三)解决问题
这类任务的核心在于小组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学习者智力、情感和道德因素,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挑战性。学习者需要调动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寻求合理可行的方案。《大学英语》第一册四单元讨论的是电视机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笔者联系实际,针对当前许多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设计了一个任务。当前的情况是某个学生因酷爱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在班级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然而本学期之前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相当优秀,校教育顾问委员会将向校长提出对该学生的处理意见。学习者组成顾问委员会,委员们将从不同角度权衡利弊,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然后将建议与理由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校长汇报。这个任务与学习者密切相关,有实际的教育意义,还能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交换观点型任务
语言水平较低的学生对这类任务常常觉得难以处理,但对许多大学生而言,他们有一定的语法和词汇基础,对许多问题也有独特的看法,还有和他人交流的愿望,因此,这类任务给他们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这种小组活动的明显优势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被对方理解,交际双方会使用一些交际策略进行意义协商,如:理解核实、要求澄清、核实确认、重新演示,这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意义协商增加了学习者获得和产生的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交际策略的使用促进了他们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任务型小组活动的实施
(一)明确的导入和指令
这一环节是任务教学实施框架中的前任务阶段:教师提出并介绍任务,使学生了解有关学习任务的话题,学习并回顾与任务相关的语言,布置任务并使学生明确任务的目的和结果,从而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的意识。同时,小组活动前的指令非常关键,如果学习者不能明确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在活动中就会表现出疑虑,无法进行有效的行动,使活动不仅耗时,而且还可能失控。教师应该尽可能用简单的语言对任务目标、实施步骤以及需要遵守的规则进行解释,然后请个别学生简要复述,这样就能确保学习者已完全理解要求,并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
(二)积极的活动监控
在这一阶段,教师以督促者、咨询者、协调者的角色监控活动的开展。通过在教室里巡视,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监控交际用目的语进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回答,在语言或情感方面提供帮助和支持,减少他们执行任务的困难。合理分配不同小组的时间,避免因过多关注某些小组而忽略其他。当发现某一学生在讨论中控制过多的话语权时,就应对小组活动进行引导、协调,鼓励沉默方参与互动交际,平衡小组成员语言输出机会。教师以不同身份与学生互动,有别于传统课堂上的控制者角色,一方面为学习者营造出真实的交际环境,另一方面避免了疏于管理而可能出现的课堂失控。
(三)及时有效地反馈
小组活动完成后,学习者常常希望从教师那里得到评价,帮助他们诊断出自身问题并提出恰当的建议。课堂反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单元要求与活动组合选择:第一,教师通过课堂巡视掌握小组活动情况,邀请表现突出的小组在全班示范,其余同学观摩并反思。第二,教师提供任务可能的结果。例如,在交换观点任务中介绍几种观点,并配合有力的论证。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语言表达形式,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第三,教师在课堂监控中记录活动情况,在反馈阶段做细致的总结。第四,在分组不多的情况下可以要求每组都做全班演示,接受教师和其他组的评估。第五,教师列举学生的典型语法错误,将注意力集中到语言的形式上。在外语环境中,有意识的学习应在二语环境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表达意义和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应对语言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语法能力作为一种语言生成的能力,既是交际能力重要的组成成分,也是交际能力赖以向高级水平发展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语言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系列交际性的任务,要求他们使用目的语来完成,其突出的特点是“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任务型课堂上,小组活动作为学习者实施任务的主要形式,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充分参与团队互动合作,通过探究、体验学习,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领域,最终成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
[2]鲁子问.任务型英语教学简述[J].学科教育,2002(6):27-28.
[3]刘春燕.任务型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8(2): 114-118.
[4]程可拉.基于技术的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3(91):9-13.
[5]杨翠萍,刘鸣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任务教学为手段实施协作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5(3):49-54.
[6]覃修桂,齐振海.任务及任务教学法的再认识[J].外语教学,2004,25(3):69-74.
[7]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
[8]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9]Ellis,Rod.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71.
[10]Lantolf,J.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1]Long,M. & Porter,P.Group work,interlanguage talk,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TESQL Quarterly,1985,19(2):207-228.
谈英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 篇7
一、合理分配任务,以增进生生互动
小组活动的实质是合作学习,但不是只要分组学生就必然产生合作。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同桌或前后桌学生组成小组,然后布置一些任务让小组讨论,既不指导学生如何相互交流,也不监控学生在小组中的活动情况,那么有些学生会把合作学习小组当作“避风港”,做着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对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让小组内每个学生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承担一项任务,且不同角色要轮流担任不同任务,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营造活动环境,以减少学生的语言焦虑
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而语言焦虑主要是指学生在需要用英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而任务型教学小组活动,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和师生角色定位,营造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降低语言焦虑、积极投入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要积极鼓励学生用英语发言或向同学、向教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宽容对待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还要教育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这样既使学生减少了焦虑感,又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增加任务的层次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1. 任务具层次性
任务有难有易,其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任务的难度等级以及排序的问题。在任务复杂度和难度的问题上,教师要考虑学生对背景知识的理解程度、自信心、学习动力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等,尽量让学生在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当堂所学内容,或借助同伴间的交流互动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后,即可实现任务目标。而在任务的排序上,教师则要考虑从易到难,让学生在完成主任务时有水到渠成之感。因而,教师所安排任务的复杂度、难度和排序方式,是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重要因素。
例如,我在设计《牛津英语》S2A Chapter4 Burger Business的任务时,其中的一个任务链是:首先,我展示一些快餐食品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快餐名称、来自哪个国家、有什么样的特点。其次,我让学生分组交流McDonald's给他们最深的感受和印象,如好吃的食物、快捷的服务、温馨的环境等。最后,我让学生谈谈洋快餐对中国孩子的影响。显然,上述三个任务的难度构成一定的梯度,由易到难。从与课文难度相当到高于课文内容,展现了生活的真实性。这样设计的任务复杂度、难度与任务排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并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充分展现了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2. 任务设计注意平衡性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 篇8
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英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生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 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
新大纲提出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对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掌握是否充分,是其能否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特定功能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景,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2. 小组活动提供了大量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
教师应当使学生明白, 学生学习英语, 不仅仅可以从教师那里学, 还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Johnson和Paulston在谈到learner roles (学习者的角色) 时说:“The learner is a member of a group and learns by interacting with others;The learner is a tutor of other learners;The learner learns from the teacher, from other students and from other teaching sources...”学生明白了学习是互相的、平等的, 就可以克服不愿与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操练的心理,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丰富的小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现代外语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贯彻积极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归纳出语法规则,进而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小组活动应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1. 开展小组演示,把语言形式与实际意义结合起来。
新编教科书中安排了很多交际性的活动,如:信息交流、猜谜、扮演角色、做游戏等活动。运用小组演示法,设置情景,让组员按角色扮演书中的人物。在小组共同讨论作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
2. 开展小组探索与创造,变被动学习为创造性的主动学习。
小组探索与创造在课堂上的体现是,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等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总结出语法规则以达到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探索和创造,可以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独立追求问题的答案。小组共同探索和创造有利于集思广益和发展求异思维。
3. 开展小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历来就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训练就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与吸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阅读训练是让小组成员在一起共同钻研书本及有关阅读材料,强化巩固知识和阅读技能。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源,小组阅读后,通过笔答、口答、讨论、信息转换、测验、应用等渠道,把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果信息不断传递给教师和学生。采用小组阅读训练,可以增强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使这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馈变得更及时、更详细、更确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新编课本和练习册里的阅读材料极为丰富。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小组成员集体阅读、轮流阅读、集体讨论、集体答卷,集体研究后独立答卷、互相检测等。
三、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外语课堂教学的成效与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学生小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活动形式要做到:有利于增强学生间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反馈效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关系,又为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有利于教学任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通过尝试,以下几种小组活动形式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小组竞赛。
竞赛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竞赛的形式可以是听写单词、翻译句子、讲故事、演短剧等。竞赛的内容可以是单次成绩赛、累计成绩赛、速度竞赛、语言表达能力赛等。
2. 小组互测。
在完成一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互出试题测试对方,目的是检查学习效果,提供具体的反馈信息。教师必须及时指导检查,以保证检测质量。这种检测的目的是增强反馈作用,测试成绩不列入总分。但为了激励学生争取好成绩,可以由教师命题进行另一次终测,评出达标组或未达标组。
3. 小组帮差。
小组帮差是用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时,让全组学生共同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有选择地将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按比例混合编组,效果就会更好。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学习环境和语言的输入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课堂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课堂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简便易行的教学形式,同时也可解决因班级学生多、学生急于实践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学习积极性受挫等矛盾。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组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介绍了小组活动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式。
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篇9
一、当前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误区
1.许多学生能背诵英语词汇、熟练掌握英语语法、英语写作水平、听力能力也很高,然而口语能力却很弱。英语学习缺少语言环境,学生没有训练口语的意识,从而形成了“哑巴英语”,这是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造成的。
2.英语作为中国人的第二语言,是作为国际交流工具存在的,所以学习英语应该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用英语交际这方面,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可是在应试教育的误导下,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学习英语的语法、背诵单词,而并不重视学生运用英语的语言交际能力。一味地让学生做语法练习、听写单词等,这只是应付考试的教学方法。
3.许多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作用存在偏差,认为以后不出国就没必要学习英语。因此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不够积极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就要提起学生内心对英语的兴趣。
二、小组活动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主要途径
1.合理设计小组活动的讨论话题。在扣紧教材所学课文的同时,创造性地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以多种形式进行小组活动。因为每个班的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认知水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活动时,应该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一样的小组活动,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3.小组活动要具有难度。教师在给小组分配学习任务时,应设置一些具有难度的小组任务,学生必须要通过查找信息、精心观察、分析推理才能完成,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否则就没有挑战性,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完成任务的兴趣。
4.小组活动的主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让他们有信心完成活动任务。例拉、生日贺卡等小组活动,学生对DIY一定十分喜欢,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5.小组活动成员不能一成不变。在小组活动中分组一定要注意不能太固定,否则会降低小组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教师可以用抓阄的方式进行分组,例如全班40个学生,准备40张小纸条,分为5份,每份纸条上都写着1到8的数字编号,抽到相同数字的同学为一组。这样的随机分组方式比固定的按座位前后顺序分组效果要更好,因为这就使每次的分组活动充满未知性和新鲜感。学生们经过小组活动与不同的同学进行交流,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6.小组活动结束后及时作出总结。小组活动重要的不仅仅是过程,还有结果。教师在学生结束小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要及时对他们的合作默契程度、任务完成质量给予一定的评价。做得好的给予表扬,有不足之处要指出来,或者让小组之间作出互相评价。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活动的印象,也能为下一次小组活动做好铺垫。
7.小组活动要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每本英语教材中都有适合角色扮演的课文,教师给学生安排的小组任务除了讨论一些话题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英语话剧表演,每周有一个小组上台表演,一次20分钟左右。题材可以选择名著,也可以模仿当下热门的电视剧或电影。这对学生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也充满着新鲜感,学生可以以视频或者现场表演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让课堂由此变得精彩。
三、小组活动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1.能有效地纠正学生们由于应试教育的误导形成的弊端,锻炼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改变“哑巴英语”的现状。
2.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丰富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方式,调动了英语课堂的气氛,贯彻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要求。
3.能成功地将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从书本转移到实际中,提高英语的实效性。本文前面提到我国的英语教学导致大部分学生只会学习英语但是不会使用,而小组活动能改变这一现状,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作为一项语言工具而不仅仅是记笔记、背单词、学语法,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的功能,走向国际化。
4.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课堂不再变得呆板无聊,英语教学在小组活动的形式下化难为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真正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学习的任务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随之而来的是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加。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小组活动 篇10
一、课堂中小组活动应形式多样
在教学中, 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参与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新编教科书中也安排了很多小组活动, 如:信息交流、猜谜语、角色扮演、做游戏等。这些活动让小学生充满兴趣, 能够从活动中学习, 如:“角色扮演”。美国学者克斯雷指出:“能够引起学生学习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每个学生都喜欢玩这种游戏, 就好像小时候玩扮家家酒。而且“角色扮演” (role-play) 让每个人都有演出的机会, 既不会忽略某个人, 也可以让胆小的学生自然参与演出。在小组共同讨论做出完整的演示方案后, 教师可以挑选几个小组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例如:同学们刚学习了有关文具的一些单词, 有ruler, pen, ball pen, pencil sharpener...让3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其中一个扮演售货员 (salespeople) , 另外两个扮演消费者 (consumer) , 活动开始, 第一组学生进行表演:
S:Excuse me!what can I do for you?
C1:Oh!I want to buy a pencil sharpener.
S:Here, please!Which one do you like?
C1:I like the blue one.
S:Ok!
C1:How much?
S:Five yuan, please!...
接着第二位消费者出场, 根据自己喜欢或能运用到的知识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活动让学生运用刚学的知识, 跟同学相互交流, 减少同学之间的疏离感, 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操练。
二、运用小组活动, 把生活带入课堂
小组活动给了学生和老师一个在现实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平台,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能运用小组活动把与家庭、社会、朋友的交流带入课堂, 并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的形式就能达到学生自觉说英语的效果。我们可以让学生设置一些关于家庭的主题:My family in the weekend!把Grandpa, Grandma, Dad, Mum, Sister, Brother带进我们的课堂, 更能把生活中的趣味带进我们的课堂, 这样不仅使课堂内容丰富了, 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把他们日常谈论的卡通人物、喜爱吃的食物作为主题。这些话题不仅可以让学生享受自主运用英语的过程, 也可以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有节制地看电视, 学会调节玩耍和学习的时间。还可以延伸更多的内容, 把生活教育带进我们的课堂。这样, 小组活动的运用不仅有效果, 还能孕育德育教育。
三、运用小组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 更加要求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小组活动中, 通过搜集资料, 互相交流, 共同讨论, 然后取得一致结果, 完成一定任务的一系列过程, 本身就是一种合作过程。为了强化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如:“调查活动”, 需要小组成员的互相配合。将学生平均分成5人一组, 分别给每组分配5个任务, 让每组每个成员各选择一个任务, 而这些任务必须是相关的, 要配合起来才能完成, 最后, 完成最好最快的组就能得到某种奖励。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又让学生在活动中有竞争意识, 例如:What’s your father?首先将学生分成5个人一组, 将全班同学的名字打乱按人数分给不同的小组, 一个小组5个名字, 每个小组的成员要分别用英语询问出自己小组同学爸爸的职业是什么, 最后每个小组将调查好的信息列出来, 最快且准确的小组获得胜利。
这个调查活动既要分工, 又要合作, 还要考虑速度, 准确率;既能操练学习到的句子, 又能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还让学生有想竞争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 篇11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
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 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2.在“练习(Practice)”阶段“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的作用。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揚,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评委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
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小组活动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种教学步骤中,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 篇12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 运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 通过修正、整合各成员所提供的信息, 合作完成某项语言交际任务的活动。在理想的小组活动中, 参与者之间的交际处于一种互动状态, 其相互协同产生交互修正 (Doughty&Pica 1986) , 从而使学习个体通过意义共建增进语言习得;而且, 在英语课堂小组活动中, 民主、平等的对话氛围有利于调动班级活力, 消除情感屏障, 克服语言焦虑, 从而创建一个有益于学生语言习得、内化的环境, 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 由于小组活动以任务完成的结果作为评价方式, 小组成员必须通过合作完成交际语言实践任务, 学生的分析和认知技能、协作技能以及组织领导和时间运筹技能也会得到相应发展, 正因为如此, 小组活动也日益被广大外语教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本文将以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为例, 探讨支架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小组活动中的运用。
一、合理分工, 分类指导, 整体展示
模拟角色扮演 (simulative and role play) 是一种按照任务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每个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 (taken role)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交际处于一种互动状态, 通过意义共建, 加快语言习得, 使内在的语言潜力得以挖掘与发挥。但如果小组分工不科学, 所分配的任务大大超出个体的能力水平, 不仅会使学习者个体感到力不从心, 因焦虑而失去兴趣, 还会影响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因此, 小组分工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任务分配的层次性, 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领取适合自己的角色任务, 同时, 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出所需的词汇、句型、常用表达方式等, 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创造欲望。
在开展牛津英语模块二第一单元Reading Boy missing, p olice p uzzle d小组活动时, 笔者让学生观看曾经在英国切尔西和美国纽约发现UFO的新闻, 设计了新闻记者现场采访的角色扮演活动:5名学生组成一组, 角色包括受访者、采访者、主持人等。为了使活动效果更加明显, 达到在情境中使用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笔者在学案中设计了“Program guidance”, 为每个角色提供了详细的任务和相应指导。活动时, 先由组长组织讨论本组任务, 根据难易度及组内学生实际水平分配角色任务。小组成员在各自独立完成自身任务后, 进行协同修正, 操练模拟, 然后整体展示。因为任务明确, 支架恰当, 每个成员都有所收获, 达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二、提供范例, 学有样本, 精彩生成
从支架教学策略延伸出的抛锚式教学, 是由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约翰·布兰斯福德教授所领导的认知和技术项目组 (Cognition&Technology Group at Vanderbilt, CTGV) 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发的, 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由于它并不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而是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援助和搭建“脚手架”, 并且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是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 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因此, 抛锚式教学也常被用在小组活动的教学设计中。
牛津英语模块六第一单元的Project是The inv isible b ench和The important pap ers, 两个剧本诙谐幽默。抛锚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项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英语剧本的特点, 在小组活动环节, 笔者设计了将一篇幽默故事改写为英语短剧的任务型活动, 故事内容是一个高度近视的客人, 入住宾馆时将墙上的苍蝇当做钉子来挂携带的酒瓶, 结果毁了两瓶好酒;第二次又将墙上的钉子当做苍蝇, 用手拍打, 结果满手鲜血。为了突出“锚”的作用, 在搭建任务活动支架时, 笔者首先结合课文范例, 与学生一起探索剧本的文体特点, 包括剧中人物对话的语言特色, 舞台提示语和场景描述语的风格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方式等。在了解剧本特点之后, 笔者让学生阅读幽默短文, 体会人物的特征, 并根据自己的体会, 将故事改编为剧本。然后, 笔者将宾馆接待服务的常用对话展示出来, 供学生选用。同时, 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剧本样本,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编写剧本。为了确保小组成员都有实践机会, 活动时笔者对每个成员进行了分工, 三名学生分别扮演receptionist, old gentleman和waitress, 组长担任director, 负责整合台词和组织展示。这样, 通过支架的搭建, 学生不仅更好地掌握了英语剧本的基本格式和语言特点, 还了解了酒店服务常用口语, 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小组合作, 学生主动、生成性地学习, 亲身体验了活动的过程, 收获了完成任务的喜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激活图式, 构建网络, 读写结合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 学习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语言图式 (1anguage schema) 、内容图式 (content schema) 和形式图式 (formal schema) 。这几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共同协调、交互作用, 最终实现对语篇的理解。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完成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因此,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读写结合”已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共识。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抓住单元主题, 丰富内容图式, 分析篇章结构, 建立结构图式, 设计写作任务, 操练语言图式, 已成为英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显然, 阅读教学中的图式构建是写作训练的支架。
在教授牛津英语模块九第四单元project The W hite Horse Te mp le时, 笔者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篇章结构, 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关介绍历史遗迹文体的结构图式, 然后带领学生在文中搜索该类文体常用的词汇、词组及句型, 并创设情境加以巩固操练, 最后, 补充拓宽与主题相关的常用表达, 为读后写作提供支架。
在小组活动环节, 学生仿照课文, 合作完成一篇介绍圆明园的短文。为了让学生的英语表达更地道, 笔者提供了如下文章的结构图式:
再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每个要点的表述方式, 并综合集体意见, 完成段落写作。最后由学生朗读初稿, 由每个成员提出修改意见, 完善后向全班展示。
四、科学谋划, 趋利避害, 提高效率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能提升学习的整体质量, 提高学习者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团队意识和分析、评估、组织、统筹等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 往往会出现许多实际问题, 可归纳为以下4点:
1.在小组互动中, 学生很少使用英语, 特别是涉及讨论型的小组互动, 汉语占主导地位, 影响交际活动的质量。
2.小组活动中安全和尊重氛围创设不够, 个别学生在活动中占据主导, 滔滔不绝, 不顾及他人的反应, 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始终保持沉默。同时, 有的教师缺乏对小组活动时间的统筹调控, 要么冗长拖沓, 要么简短仓促, 使小组活动成为公开课中的摆设。
3.在大班级教学背景下, 教师对小组活动以纪律监控为主, 对活动内容巡视和指导力度不够, 使个别小组偏离活动主题。
4.活动设计时, 小组各成员的任务分配不够具体, 目标过于笼统宽泛, 或者教师未能提供任务完成所需的步骤指导, 以及可供模仿的成果样本, 使学生在活动时无从下手, 从而影响了活动质量和效率。
凡此种种, 均与活动设计时未能有效地为学生搭建支架 (scaffolding) 有关, 学生对任务不明、步骤不清。因此, 将支架教学策略有效地运用于高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支撑性提示活动, 并制订详细的活动进程及完成时间。教师要在活动步骤和操作顺序上给予学生方法指导, 让学生的认知通过这些支架得到一步一步的提升, 使学生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使其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因此, 在使用支架式教学策略时教师要注意以下3个关键问题:
1.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的充分了解是教师设置教学支架的前提条件。活动设计如何兼顾基础水平不同的个体需求, 为每个个体提供与其实际能力相匹配的支架, 对设计者来说, 是一种挑战。
2.就具体教学内容而言, 课程指导或教参中没有可借鉴的样本或案例。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灵活运用“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步骤, 依据学生知识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渐学渐支, 渐学渐撤, 使设置的支架始终处于一个动态搭建和拆卸的状态, 避免按部就班, 生搬硬套。
3.小组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 防止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在选用信息转换、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采访等活动方式时, 教师应根据活动的特点, 创新支架搭建的模式, 体现英语教学“学中用, 用中学, 学以致用”的理念。
将支架教学运用于高中英语小组活动中, 不仅尊重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化解了知识难点, 解决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 (absence of learner’s subjectivity) ”的问题, 使小组成员共享集体智慧, 共品成功喜悦, 还有利于语言情景的意义建构 (Sense-Making) , 有利于建设一种民主、合作、沟通、探究、竞争的课堂文化。同时, 在活动情景中, 动态的语境、语用、语义层次的支架搭建, 将语言输入与输出有机结合, 既有助于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展示和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 又凸显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参考文献
Doughty, C.&pica, T.1986.Information Gap tasks:Do they facilitat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TESOL QUARTERLY 20/2.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讨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创新08-26
初中英语“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研究10-28
课堂教学中的活动08-20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活动11-20
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活动11-16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06-23
浅谈生本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10-01
小组合作课堂教学论文09-18